三年级数学上册毫米分米的认识

合集下载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毫米、分米的认识》获奖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毫米、分米的认识》获奖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毫米、分米的认识》获奖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毫米、分米的认识》是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了解它们之间的进率,以及能够运用这些长度单位进行简单的测量和估计。

这一章节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度单位米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长度单位,并且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 学情分析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但是对于毫米和分米这样的微小长度单位,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等方式,来理解和掌握毫米和分米的概念。

同时,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能够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我将通过具体实例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建立起这样的概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了解它们之间的进率,能够运用这些长度单位进行简单的测量和估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和小组合作等方式,学生能够深入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了解它们之间的进率,能够运用这些长度单位进行简单的测量和估计。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观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讲解和示范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

同时,我会运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教具等手段,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让学生观察和比较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引发学生对长度单位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新课导入:介绍毫米和分米的概念,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理解它们之间的进率。

3.实例讲解: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

三年级数学上册《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反思

三年级数学上册《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反思

三年级数学上册《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反思第一篇:三年级数学上册《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反思三年级数学上册《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反思《毫米、分米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米和厘米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因为学生已有一定的认识尺子刻度的能力和短距离的测量经验,本节课教学就重点考虑到如何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促进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中感知毫米和分米,进入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角色中去。

结合本人对这节课的教学,我觉得做比较好的有以下三点:一、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中,我先是出示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两本书,让学生比较这两本书的厚薄,学生在测量中遇到“测量书时应该用哪个刻度?”这个问题,从中激发了学生探寻比厘米更小的刻度的愿望。

接着我放手让学生自己观察、讨论、交流,从中总结出“1厘米=10毫米”的结论。

二、让学生体验做数学的乐趣通过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量一量、想一想、议一议、说一说、做一做,建立起分米和毫米的表象,形成解决生活中长度问题的一些策略,发展空间感。

教学分米的认识,主要是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建立分米的概念,让学生量课桌的长和宽,我为每个小组分别准备两条18厘米和三条10厘米的纸条,分小组进行测量活动,并比较测量方法,哪种方便,通过操作活动,大家觉得课桌长度需要以10厘米为一个测量单位,“你们能给这么长的距离取个名字吗?”这就自然引入分米的教学。

让学生多动、多说、多想、多表现,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留足学生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关注有差异的学生去发现,去完成自己的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做数学,从中感受数学的意义、价值,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成功的快乐。

三、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上课的前一天,我布置学生收集了电话卡、一分硬币、小米粒、叶子等等,这些物体的长度、厚度、高度都与分米和毫米有关,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与生活,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测量毫米、分米的认识(毫米的认识)|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测量毫米、分米的认识(毫米的认识)|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 测量毫米、分米的认识(毫米的认识)|人教新课标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 测量毫米、分米的认识(毫米的认识)|人教新课标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的第三节——测量毫米、分米的认识。

我们将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毫米和分米的概念,了解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毫米和分米的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进率。

2. 能够运用毫米和分米进行测量,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毫米和分米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

难点是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进行测量和解决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演示和练习,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尺子、测量工具、PPT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让学生们观察教室里的物品,如桌子、椅子、书本等,然后提出问题:“你们能用尺子测量这些物品的长度吗?”让学生们意识到测量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知识讲解:我会通过PPT展示毫米和分米的图片,然后讲解它们的概念和它们之间的进率。

我会用生动的例子,如一颗米粒的长度大约是1毫米,一根笔杆的长度大约是10毫米,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

3. 例题讲解:我会用PPT展示一些例题,如“一根绳子长200毫米,另一根绳子长10分米,它们哪个更长?”让学生们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我会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们用毫米和分米进行测量和计算,如“教室的宽度大约是多少分米?”、“一本课本的长度是多少毫米?”等。

5. 小组讨论:我会让学生们分成小组,讨论他们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测量问题,然后分享解决方案。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毫米和分米的认识1毫米 = 0.1分米1分米 = 10毫米七、作业设计1. 请用毫米和分米测量一下你们课本的长度、宽度和厚度,并记录下来。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第三单元《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第三单元《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第三单元《毫米、分米的认识》教课设计教课内容:分米毫米的认识教课目的:1、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成立 1 分米和 1 毫米的表象,2、使学生在实质丈量中,学会选择适合的长度单位;认识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提升估测能力。

3、在活动中提升参加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教课重、难点:成立 1 分米和 1 毫米的表象,会用毫米做单位实质丈量。

教课准备:自制课件、直尺、纸条教课过程:一、情境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厘米,请大家用手势比一比, 1 米有多长? 1 厘米有多长?二、探究新知(一)、引入毫米。

1、(1)请同学们察看数学书厚多少?让学生量书的厚度,部分学生表现出困难(不满 1 厘米),(2)那为了量出这本书厚度,你们脑筋里能否会有一个新的梦想?(要有一个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其实你们的梦想就藏在尺子里。

看来,我们还需要一个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这就是我们今日学习的第一个新知识:毫米2、组织沟通。

(1)察看尺子,谈谈你看到了什么。

(组织学生沟通)直尺上 1 厘米中间还有好多的小格,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 1 毫米。

(2)请你画出 1 毫米的线段。

谈谈你对 1 毫米的感觉用手势来比划一下。

(3)请你随意选择尺子上的相邻两个数字即 1 厘米中间数数有几毫米,为了方便数的时候能够用铅笔尖指着数。

学生沟通从同学生们方才的沟通中你发现了什么或得出一个什么规律?出示: 1 厘米 =10 毫米。

3、体验毫米的作用。

你知道量哪些东西的长度能够用毫米做单位呢?组织学生议论。

(二)认识分米1、取出自己尺子,在尺子上找出 10 厘米,用手比一比 10 厘米有多长。

介绍 10 厘米。

学生在自己的尺子上看一看 1 分米有多长。

2、说一说 1 分米等于几厘米。

3、组织学生说出长大概是一分米的物体,并取出尺子量一量。

帮助学生成立 1 分米的表象。

4、说一说,排一排。

请学生将 4 个长度单位按次序排一排毫米、厘米、分米、米5、利用资源,课外延长。

小学三年级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及教学反思

数学是人们认识自然、认识社会的重要工具。

它是一门古老而崭新的科学,是整个科学技术的基础。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化,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学在社会各个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作用越来越重要。

以下是整理的小学三年级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三年级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3、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的观点,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在建立长度观念时,对毫米、厘米、分米、米之间的关系,比较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米尺;直尺、一分硬币、橡皮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你们猜一猜,老师的身高是多少?学生猜完后教师说明:老师的身高是1米68厘米。

师:米和厘米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两个长度单位,请大家用手势比划一下,1米大约有多长?量哪些物体的长度一般用米作单位?师:请大家再用手势表示一下,1厘米大约有多长?量哪些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师:我们每天上课都要用到数学1号本,你们知道数学课本的长和宽大约是多少厘米吗?自己量一量。

生:1号本的长比17厘米多,比18厘米少,它的宽比13厘米多,比14厘米少。

师:1号本的宽比13厘米多,比14厘米少,那究竟有多长呢?要想比较准确地量出1号本的宽,就要用一个比厘米小的长度单位――毫米来量。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毫米的认识。

(板书课题)二、观察操作,探究新知1、认识毫米。

(1)1毫米有多长呢?请同学们拿起直尺认真观察:直尺上除了厘米刻度线以外,还有刻度线吗?(还有一些小刻度线,这些小刻度线把1厘米又分成了一些小格。

)教师指出:直尺上的1厘米中间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分米、毫米。

通过学习,使学生对常用的长度单位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对今后学习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有重要意义。

这部分教材分三段进行教学,先教学毫米的认识,再教学分米的认识,最后教学单位的换算。

分米的认识与毫米的认识在编排上类似,主要通过直观和操作帮助学生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单位的换算主要是长度单位间的变换,这里限于单名数,目的是巩固学生对长度单位之间进率的认识。

【学情分析】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活背景,家庭环境和一定的文化感受,从而导致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知识基础,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对于本节课学生并不陌生,从知识角度方面来讲有厘米、米的认识做基础,从经验角度来讲在每个学生的尺上都有毫米的刻度。

可以说对此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

但测量长度需要精确到毫米的生活事件在三年级学生的生活中并不常见,该如何让孩子感知毫米产生的必要性?让孩子有所体验?通过怎样的活动才能帮助孩子建立起1毫米的观念?基于以上的思考,我设计了本节课活动:在观察、测量等活动中建立 1 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表示、测量比较短的物体长度。

在认识毫米的基础上,学习分米的认识。

我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在学习程中尽可能多地经历数学交流的活动,使得学生能够在活动中感受别人获取知识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体会毫米、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

2.在尺子上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初步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厘米、毫米、分米、米单位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用毫米、分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3.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建立长度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估测能力、动手操作以及归纳总结能力。

4.激发学生对长度单位的研究兴趣,培养严谨的数学学习态度。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教学米尺,课件。

三年级上册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

三年级上册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
在三年级数学课程中,我们进一步学习了长度单位的换算,特别是关于毫米和分米的认识。毫米,是一个较小的长度单位,当测量,我们可以看到1厘米被等分为10个小格,每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因此,1厘米等于10毫米。分米则是我们为了完善长度单位的认识而引入的另一个概念。我们可以用手在自己的尺子上比划出10厘米的长度,这10厘米其实就是1分米。所以,换算关系是1分米等于10厘米,进一步推导,10分米就等于1米。这些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不仅在数学课上有用,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用到,比如我们可以用这些单位来描述物体的尺寸,像钢笔的长度、楼房的高度等。通过学习,我们能够更准确地理解和使用这些长度单位,提高我们的数学应用能力和生活实践能力。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知识点+练习题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知识点+练习题

《毫米、分米的认识》知识点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1分米=10厘米=100毫米1厘米=10毫米在学习这节课的时候,需要先准备一把尺子、一支笔和一张纸.首先,在学习毫米的时候,先让孩子用手指比出1厘米,1厘米中间的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然后让孩子自己数一数,看看有几个小格.孩子数完之后,就会发现1厘米里面有10个小格,这样就可以得出结论:1厘米=10毫米接下来,我们会学习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1分米=10厘米,没有为什么,这是规定.接着,让孩子自己动手画出1分米.方法如下:先在刻度0处点一个点,从刻度0画到10厘米,再点上一个点.最后就是分米和米之间的进率:已知1米=100厘米,1分米=10厘米,所以1米=10分米等量代换,需要孩子自行转换思维.《毫米、分米的认识》练习一参考答案:1、概念填空.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作单位,可以用(mm)表示.2、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粉笔盒的高约1 (分米)乒乓球台高约7 (分米)一间教室高3 (米)电线杆高5(米)一本书的宽14(厘米)一只七星瓢虫的长度大约是6(毫米)小明身高138(厘米)手腕一圈长约12(厘米)小兔子身长4(分米)尾巴长约7(厘米)3、判断下列的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一条裤子长9分米.(√)一张床长3分米.(×)小明高14分米.(√)一支毛笔长2分米也就是20厘米.(√)儿童游泳池水深7毫米.(×)课桌高60米.(×)一分硬币厚约1毫米.(√)4、米、分米、厘米、毫米的进率.1米=(10)分米 1分米=(10 )厘米 1厘米=(10)毫米1米=(100)厘米 1分米=(100)毫米 1米 =(1000)毫米5、略《毫米、分米的认识》练习二参考答案: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3)分米=30厘米 80分米=(8)米6分米=(60)厘米 (7)米=700厘米50毫米=(5)厘米600毫米=(6)分米(3)米=30分米8分米=(800)毫米6分米=(60)厘米(400)毫米=40厘米2000毫米=(200)厘米600厘米=(60)分米2、比一比.(在○里填上“>”“<”或“=” ) 8毫米<8厘米1米>9分米5分米>6厘米5厘米=50毫米2分米>40毫米100毫米<2分米50毫米<7厘米12米>90分米6000毫米<60米600厘米<60米33分米>40毫米1000毫米<200分米3、算一算.1米50厘米=(150)厘米2厘米5毫米=(25)毫米1米-5分米=(5)分米3厘米-3毫米=(27)毫米4厘米-26毫米=(14)毫米5分米-15厘米=(35)厘米25毫米+25毫米=(50)毫米=(5)厘米75厘米+25厘米=(100)厘米=(10)分米=(1)米4、一块橡皮用去12毫米,还剩38毫米,这块橡皮原来长多少厘米?12+38=50(毫米)50毫米=5厘米答:这块橡皮原来长5厘米.5、如图,两个同样的铁环连在一起长28厘米,每个铁环长16厘米,他们重叠的部分有(4)厘米,3个这样的铁环连在一起有(40)厘米.16+16-28=4(厘米)28+(28-16)=40(厘米)。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毫米分米的认识》人教新课标(2023秋)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毫米分米的认识》人教新课标(2023秋)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毫米和分米的基本概念。毫米和分米是长度单位,用于测量较短的物体。它们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可以帮助我们精确地描述物体的尺寸。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比如测量一支铅笔的长度,我们可以用毫米或分米来表示,这样可以更准确地描述铅笔的尺寸。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通过测量物体长度,使学生能够将空间中的线性尺寸与数值联系起来,形成空间观念;
4.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毫米和分米的概念,建立长度单位的基本认识;
-掌握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的换算关系;
4.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运用所学长度单位进行估测和计算。
二、核心素养目标
《毫使其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和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形成对长度量的大小的直观认识;
2.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通过长度单位换算,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时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的能力;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如如何在不同情境下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学会使用直尺准确测量物体长度,并进行单位换算;
-将长度单位应用于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举例:通过对比不同长度的物体,让学生感受毫米和分米的大小关系,强调1分米和10厘米、1厘米和10毫米之间的具体换算关系。
2.教学难点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毫米、分米的概念。

2.学生能够准确读写毫米、分米的数值。

3.学生能够运用毫米、分米单位在生活中对长度进行测量。

二、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毫米、分米的概念。

2.学生能够正确读写毫米、分米的数值。

三、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了解毫米、分米之间的转换关系。

2.帮助学生练习运用毫米、分米进行长度测量。

四、教学准备1.手段材料:黑板、彩色粉笔、尺子、绳子、毫米尺和分米尺。

2.教师准备:教案、学生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1.生活中,我们常常要测量长度,近距离的物体一般用毫米,稍微远一点的物体就要用分米了。

那么,毫米和分米是什么?有什么区别呢?第二步:讲授1.引导学生观察毫米尺和分米尺,然后解释这两种尺的概念和区别。

2.让学生手握一个尺子,看看上面有没有刻度,然后让学生注意每一条长线代表着多少个单位,然后告诉学生,毫米尺是用“毫米”作为计量单位进行长度测量,每一个短线代表1毫米;而分米尺是用“分米”作为计量单位进行长度测量,每一个长线代表1分米。

3.请学生看看教师的笔记,学习如何画图表示不同长度单位之间的转换。

第三步:练习1.让学生互相测量身高,然后记录下自己的身高和其他同学的身高。

2.让学生用毫米尺和分米尺测量教室的一些物体,例如桌子、椅子等等,并记录下每个物品的长度。

3.让学生在练习册上完成相应的练习,并将尺子的刻度和长度写出来。

第四步:巩固1.请学生观察一组图形,其中一些图片是用“毫米”做单位,而另一些图片是用“分米”做单位,然后求出这些图形的长度。

2.让学生解决一些长度单位转换的例题,例如:如果一根绳子的长度为3分米4毫米,那么用“毫米”表示这个长度应该是多少?第五步:总结1.给学生总结当天所学的知识点,并强调毫米、分米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让学生填写自己的学习笔记,帮助他们巩固当天所学的知识。

六、作业1.请学生完成练习册上的作业。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1课时毫米、分米的认识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1课时毫米、分米的认识

3 测量【单元目标】1.使学生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

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2.使学生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

3.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

【重点难点】1.初步建立毫米、分米、千米和吨的观念。

2.理解“千米”的实际长度和“吨”的轻重。

1.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

本单元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灵活选用教材提供的资源,采用组织学生的测量活动(如量课本、书桌等)的形式,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促进师生互动提供条件。

学生凭借自己的经历和体验,认识并理解测量的有关知识,同时形成适合自己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会逐步提高。

当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所提供的情境进行整体观察,注意提供的情境应该主题明确,当学生的讨论远离主题时,应该进行恰当的引导。

2.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

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是本单元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基础,应该作为检验本单元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以及1吨的质量观念时,除了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外,同时还要多举一些当地学生熟悉的例子加以对比。

比如,医疗保险卡、电话磁卡、储蓄卡厚度大约是1毫米等等,也可以让学生从一沓纸(或作业本)中量出1毫米,数一数有几张。

让学生用作业本摞出1分米的高度,数一数有多少本等等。

对于大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的感受,可将实际感受与发挥学生的想像力结合起来,比如,可以量出100米,通过走一走感受100米的长度,让学生想像出10个100米就是1千米。

3.重视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估测在生活中用得很多,也是用“测量”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体现。

3.1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3.1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3.1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毫米和分米的概念,知道1毫米等于0.1厘米,1分米等于10厘米。

2. 培养学生运用毫米和分米进行测量和计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1. 毫米和分米的概念。

2. 毫米和分米与厘米的换算关系。

教学难点:1. 毫米和分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毫米和分米的测量方法。

教学准备:1. 米尺、直尺等测量工具。

2. 教学课件或黑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复习已学的长度单位,如米、厘米。

2. 提问:我们在测量较短的物体时,使用米和厘米是否方便?有没有更小的长度单位?3. 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毫米和分米的认识。

二、探究毫米和分米的概念(10分钟)1. 讲解毫米和分米的概念,让学生知道1毫米等于0.1厘米,1分米等于10厘米。

2. 通过实例讲解毫米和分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测量纸张厚度、线段长度等。

3. 引导学生观察米尺和直尺上的刻度,找出毫米和分米的标记。

4. 学生互相讨论,分享观察到的毫米和分米的应用场景。

三、学习毫米和分米的测量方法(10分钟)1. 讲解使用米尺和直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强调要准确读取毫米和分米的数值。

2. 示范测量方法,并让学生跟随操作,练习测量不同长度的物体。

3. 学生分组进行测量练习,互相交流测量心得。

四、巩固练习(10分钟)1. 出示一些长度题目,让学生运用毫米和分米进行计算。

2.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题,教师巡回指导。

3. 针对学生的计算结果,进行点评和讲解,纠正错误。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回顾毫米和分米的概念、测量方法及应用。

2. 提问:在实际生活中,还有哪些场景会用到毫米和分米?如何进行测量?3.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毫米和分米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观察、实践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了毫米和分米的概念、测量方法及应用。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15篇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15篇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15篇《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1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21至24页教材分析:(一)分析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学生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本单元中,、将要学习长度单位“毫米”“分米”,这部分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这些长度单位的教学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二)分析教材的编排意图1、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提供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材料。

2、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出长度单位,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

3、重视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教学重点:体验 1 毫米、1 分米的实际长度,形成正确表象教学难点:1、学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2、能够根据分米与厘米,米之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和计算。

策略方法:通过学生观察、讨论、实际操作等突破重点,通过学生小组交流、汇报、动手操作,计算等突破难点。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中的米与厘米,已经了解了一些有关测量的知识和方法,在生活中常遇到测量问题,学生经常用到学生尺,也有用尺子进行测量的经历,在教学时,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他们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测量,要注意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相结合,动手操作与认真思考相结合,在测量中,学生可能对毫米的测量更难掌握一些,可让学生多操作,单位换算和计算也要加强。

教学目标:1、通过实际测量,使学生明确毫米、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建立 1毫米、1 分米的长度单位。

2、通过观察,使学生知道毫米与厘米、分米与厘米、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在操作和交流中,使学生学会用毫米、分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4、培养学生估测的意识,提高学生估测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学前准备1、复习旧知。

(1)师生一起回忆,曾经学过哪些长度单位?(米、厘米)。

(2)请同学们以厘米为单位,分别测量曲别针、铅笔的长度。

(3)集体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测量的。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毫米、分米的认识》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毫米、分米的认识》

二、自行探究,建立模型3、活动1:估一估,测一测铅笔的长,练习本的宽,发现新的长度单位“毫米”。

4、板书:毫米的认识5、课件演示放大的直尺,一小格的长就是1毫米。

6、引导得出:1厘米=10毫米(板书)7、活动2:估一估,测一测课桌的长和宽,发现新的长度单位“分米”。

(1)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

(2)引导学生选择测量工具。

(3)引导学生比较哪种测量方法更简便。

(4)引导学生经过测量,发现1分米=10厘米。

(板书)8、活动3:比一比、排一排(让学生在米尺上找到1分米,再用手比一比,感受一下1分米有多长,4、活动:先在小组内估计一下铅笔的长,橡皮的长,练习本的宽和课桌的高。

然后再量一量,做好记录。

小组汇报各种记录的情况.5、感知毫米(1)拿出直尺,在直尺上找一找1毫米。

(2)继续观察直尺,数一数,想一想,还会发现有关毫米的哪些知识?把发现在小组内说一说,组内交流,班内汇报。

(3)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

(4)想一想,在身边或周围有哪些物品的长度或厚度大约是1毫米。

6、估一估,测一测课桌的长和宽做好记录7、进行集体交流(汇报时要说出选择的测量工具、测量的结果和收获)8、经过测量,发现铅笔和纸条的长度正好是10厘米。

二、通过活动1、2的学习,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过程中,感受到毫米和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建立毫米和分米观念,并自己发现厘米与毫米与分米的关系。

三、通过活动3的比一比、排一排活动,让学生在自己动手操作中建立分米的长度概念,并探究出米和分米的关系。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说课稿)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说课稿)

《毫米、分米的认识》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我是XXX,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毫米、分米的认识》。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重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毫米、分米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 课时的内容。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有了一定用尺子测量的能力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基于此,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知道1厘米=10 毫米,1分米=10厘米。

同时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为以后的学习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二、说学情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低年级学生爱玩、好动,他们的认知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直接经验是思维表象形成的基础。

学生也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有了一定用尺子测量的能力。

而且学生已具备直观感知和简单的抽象推理能力。

这些都是教学中的可利用资源。

三、说教学目标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我确定了本课的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知道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量一量、比一比、找一找等活动,培养学生初步建立长度观念,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估测、创新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学习兴趣,体会成功的乐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四、说重难点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身心发展特点,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毫米、分米的长度观念。

五、说教法、学法基于以上教学内容、学生情况的分析以及体现新形势下课改要求,在教法上我主要重在借助直观、引导观察操作,形成表象,建立长度观念。

同时借助直观教具和多媒体,运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实践操作、简单的推理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学法上我着重以学生为学习主体,从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在轻松的氛围中通过观察、数一数、量一量、比一比、说一说等活动,互相合作,集体探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

三年级数学上册毫米、分米的认识人教版

三年级数学上册毫米、分米的认识人教版
当测量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时,我们就 要用比厘米还小的单位——毫米来表示。
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 精确时,可以用毫米(mm)作单位。
想一想
认真观察刻度尺,回答以下问题:
(1) 在尺子上,哪一部分表示1毫米? (2) 1厘米里面有多少个小格?
1厘米= ___毫米 (3)生活中哪些物品的厚度约为“1毫 米”?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毫米的认识
难点:建立1毫米的表象
目录
CONTENTS
忆一忆
量一量
想一想
说一说
2
忆一忆
米(m) 厘米(cm)
1米
1厘米
量一量
数学书的
和 大约是多少厘米?
量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
下面的两种测量方法正确吗? 为什么?
× 1、(

0厘米1234× 2、()当测量的长度不是整 厘米时,该怎么办呢?
1厘米里面的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数一数,1厘米里有多少毫米?
生活中哪些物品的厚度大约 为1毫米呢?
1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银行卡、身份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10张纸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1把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
生活中测量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单位。
暴雨红色预警信号: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 100mm以上。 我们的手指甲约10天长1mm。 子弹的直径为7.62mm、5.56mm.....
说一说
这节课你学到了 什么知识?
长度单位:毫米 当测量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时, 可以用毫米做单位。
1 厘米 = 10 毫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任选你喜欢的物品,测出它的长 度。
..
15
__4__厘米__2__毫米=__4_2__毫米
__3__厘米__5__毫米=__3_5__毫米
__2__厘米__7__毫米=__2_7__毫米
..
16
下面的说法对吗?
(对 的打“√”,错的打
“圆×珠”。笔)长14毫米。(× ) 床铺长2厘米。 (×) 大树高25米。 (√ )
22
练一练1:在括号里填上长度单位
长 这本书长2(分米) 宽14(厘米)
宽木箱长8(分米)Fra bibliotek高高5(分米)

..
23
括号里填的单位对吗?
(对 的打“√”,错的打“×”。)
圆珠笔长14分米。(× ) 床铺长2厘米。 (×) 大树高25米。 (√ ) 饭桌宽100毫米。 ( ×)
课本长2分米。 (√ )
..
6
1厘米=( )毫米 9厘米=( )毫米 60毫米=( )厘米
..
7
动动手:
请同学们用尺子量一量自己 的数学书的厚是多少毫米?
..
8
一元硬币大约厚为2( 毫米 )
..
9
做一做:
读出下面图形的长度
长( 2 )厘米( 8 )毫米
或 长( 28 .). 毫米
10
长( 38 ) 毫米
..
11
0厘米1 2 3 4 5 6 7 8 9 10
饭桌宽100毫米。 ( ×)
..
17
在括号里填上长度单位
`
3(米 )
2( 毫米)
..
18
在横线上填上 适当的长度单位
钢笔长14_厘__米_ 大头针长3_厘__米_
粉笔长75_毫__米_ 大桥长200__米__ 楼房高15_米___ 课桌长50_厘__米_ 铁钉长50_毫__米_ 铅笔长16_厘_米__
长 58 毫米
..
12
对着0刻度
看到终点刻度
0厘米 1
2
3
长=(1)厘米(8)毫米=—1—8 毫米
0厘米
1
2
长—2—8 毫.. 米
3
13
请同学们找 出我们身边有哪 些物体的长度大 约是1毫米?
(硬币、20 页练习本的厚度、 电话IC卡、钥匙 的厚度等等)
..
14
实际测量:
1.考考你的眼力:你估计一下你的 铅笔盒有多厚?实际测一测(用毫 米作单位测量)
度量单位
三年级数学
wolf-boy
..
1
下面的几种测量方法正确吗? 为什么?
× 1、(

0厘米 1
2
3
4
5
6
× 2、(

..
2
估动一动估手:
请同学们估 用一 尺估 子自 量己 一的 量数自学己 书的大数约学有 书多 有长 多, 长有 ,多 有宽 多? 宽?
..
3
问题:
你们在测量 中遇到了什么 问题?互相交 流下。
..
20
分米的认识
那一根米尺,指出10厘米的长度, 10厘米也叫做1分米。
1分米
0厘米1 2 3 4 5 6 7 8 9 10
1分米=10厘米
想: 1米= 分米
10
..
21
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厘米 1米= 100厘米 1米= 10 分米 1米= 10分米=100 厘米=1000毫米
..
..
19
请你阅读明明的一篇日记:
2005年4月20日 星期三 天气:晴 今天早晨,我从2厘米长的床上爬起来 ,来到了卫生间,拿起了12毫米长的牙刷 刷完牙后,急急忙忙地洗脸,吃早饭。我 跑步到学校,看到老师已经在教室里讲课 了,我赶紧从书包里翻出16毫米长的钢笔 和4米厚的笔记本,认真做起笔记。
小明的日记中用错了很多单位,你能找出来吗?
发现:测量的长度不一定是整厘米。
..
4
1 厘米中间的每一小格的长度是 1 毫米.
同学们:拿出尺子,数一数1厘
米的长度里有(
)小格
。 10
1厘米=10毫米
..
5
0
1
2
3
4
0~1是1厘米,中间有( 10 )个小格。 1~2是1厘米,中间有( 10 )个小格。 2~3是1厘米,中间有( 10 )个小格。
..
24
在横线上填上 适当的长度单位
钢笔长14_厘__米_ 大头针长3_厘__米_
粉笔长75_毫__米_ 大桥长200__米__ 楼房高15_米___ 课桌长10_分__米_ 铁钉长50_毫__米_ 铅笔长2__分_米_
..
25
画一画:
(1)30毫米
(2)2厘米5毫米
(3)1分米
..
2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