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哭嫁歌中孝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土家族哭嫁歌中孝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土家族哭嫁歌中孝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土家族哭嫁歌是土家族人民在婚礼上唱的一种特殊的歌曲,它承载了土家族文化中的深厚底蕴和丰富内涵,其中蕴含了丰富的孝亲思想。
本文将从土家族哭嫁歌中的孝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两个方面进行研究。
一、土家族哭嫁歌中的孝亲思想土家族哭嫁歌是土家族人民在婚礼上唱的一种特殊的歌曲。
在土家族人心中,哭嫁歌是一种寄托情感、表达思念的载体,也是对先人的追思和怀念之情。
在土家族的传统文化中,孝亲思想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这种孝亲思想也深刻地体现在土家族哭嫁歌中。
土家族哭嫁歌中的孝亲思想首先表现在对祖先的敬仰和思念。
在土家族哭嫁歌中,常常会表达对祖先的怀念和敬仰之情,表达对父母、祖辈的感恩之情。
在土家族文化中,对祖先的敬仰被视为一种孝敬之道,孝敬对于传承土家族文化也是至关重要的。
土家族哭嫁歌中的孝亲思想还表现在对家庭的重视和维护。
土家族哭嫁歌中常常表达对家庭的祝福和维护,表达出对家庭温馨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土家族哭嫁歌不仅是婚礼上的表演,更是对家庭的祝福和对家庭价值观的传承。
土家族哭嫁歌中孝亲思想所蕴含的丰富内涵和人文精神,对当代社会仍然具有重大的价值意义。
土家族哭嫁歌中的孝亲思想可以启示当代人们重视家庭和家庭价值观。
在当代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家庭关系逐渐淡化,家庭价值观也受到冲击。
土家族哭嫁歌中的孝亲思想可以启示当代人们要重视家庭、尊重父母、维护家庭和谐,增强对家庭的向往和追求。
土家族哭嫁歌中的孝亲思想可以激励当代人们传承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
土家族哭嫁歌作为土家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孝亲思想。
在当代社会,传统文化面临着被边缘化的挑战,土家族哭嫁歌中的孝亲思想可以激励当代人们传承传统文化,弘扬土家族文化的优秀传统。
土家族哭嫁歌中的孝亲思想可以引导当代人们培养正确的家庭观念和孝顺之道。
在当代社会,家庭观念和孝顺之道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土家族哭嫁歌中的孝亲思想可以引导当代人们培养正确的家庭观念和孝顺之道,构建和谐家庭,促进社会稳定和谐。
浅析土家族哭嫁歌
【标题】浅析土家族哭嫁歌【作者】周杰【关键词】哭嫁歌??文化溯源??艺术特征【指导老师】姜妍妍【专业】音乐学【正文】引言???在全人类倡导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背景下,民族音乐作为非物质文化的一部分有其不可磨灭的存在价值。
而土家族音乐是中国多民族音乐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内容极为丰富,种类也极其多样。
并且在历史的考验下留下了很多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别是本民族的哭嫁歌。
一方面哭嫁歌它的艺术形式是独特,艺术特色也是非常鲜明。
我们作为重庆人有义务把我们的民族特色和地区特色发扬光大。
另一方面哭嫁歌具有塑造人格、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有机结合、民主娱乐与民族文学等艺术特点,还具有婚俗史、批判封建的婚姻制度、民族心理宣泄等社会价值等等。
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去探究的。
土家族(自称“华兹卡”,其为土家族语,土家族人的自称。
“华兹”是双音节的族名,“卡”指“人的族类”。
)聚居在湘鄂渝黔边区的土家族,是一个历史悠久、勤劳勇敢、富有革命传统的民族。
土家族音乐种类极其多样,遍布于土家山寨的山歌、小调、号子、哭嫁歌、盘古歌以及民间器乐、民间戏剧音乐、民间曲艺音乐。
这些音乐都于土家族人民的民风民俗息息相关,从不同的角度,生动的反映了土家族人民的生活。
其中哭嫁,是广泛流行于土家族区域的一种典型婚礼习俗。
土家族姑娘出嫁前,一般要哭嫁,要唱“哭嫁歌”,用“哭”和“唱”的方式来迎接出嫁结婚这一人生最大喜典。
所谓哭嫁,亦称“哭出嫁”“、哭嫁囡”“、哭轿”。
一、土家族“哭嫁歌”文化溯源哭嫁作为土家族一种历史悠久的奇特婚俗,它的产生与发直接受到婚姻制度和婚俗的影响。
土家族的婚姻在早期是自由婚姻,具有本民族独特的婚俗习惯和婚礼仪式。
男女之间经过交往、对歌、赛歌、跳舞、吹木叶等方式接触,待相爱之后,就经过土老师作证即可成亲,不索取任何财物。
昔日,土家人有这样几种婚俗:一是“凡姑氏之女,必嫁舅家之子”,叫做“接骨种”“。
无论女之大小,竟有姑家女子年长十余岁,必待舅父之子成立婚配”。
试析土家族哭嫁歌
2、演唱形式独特
2、演唱形式独特
土家族哭嫁歌的演唱形式独特,包括独唱、对唱、合唱等多种形式。其中, 独唱最为常见,演唱者通过个人情感的抒发,表达了对婚姻、家庭的和对自由恋 爱的追求。而对唱则多用于男女之间的情感交流,表达了彼此之间的爱意和依恋。
2、演唱形式独特
合唱则是一种集体表达的方式,通过众多女子的共同演唱,表达了对婚姻制 度的反抗和对自由恋爱的向往。
一、土家族哭嫁歌的历史渊源
一、土家族哭嫁歌的历史渊源
土家族哭嫁歌源于何时,已无从考证。但根据历史文献和民间传说,可以推 断出其历史悠久,流传广泛。据史书记载,土家族先民在唐宋时期就已有“哭嫁” 之习。而现今的土家族哭嫁歌则主要流传于湘西、鄂西等地的土家族聚居区。
二、土家族哭嫁歌的文化内涵
1、婚恋观的体现
湘西土家族“哭嫁歌”的歌词内容情感丰富,寓意深远。其中既有对婚姻的 不满和控诉,也有对离别的悲伤和无奈,还有对生活的苦涩和幽默。歌词中常常 蕴含着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和对命运的抗争。
一、歌词情感丰富,寓意深远
歌词常常采用比喻、象征、夸张等手法,将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比如,在 哭嫁歌中经常出现的“蝴蝶双飞”、“鸳鸯戏水”等比喻,表达了新娘对自由生 活的向往和对夫妻恩爱的期望。又如,“一盏盏黄灯笼,一阵阵白茫茫”,这样 的描述既表现了
试析土家族哭嫁歌
目录
01 一、土家族哭嫁歌的 历史渊源
02
二、土家族哭嫁歌的 文化内涵03ຫໍສະໝຸດ 三、土家族哭嫁歌的 艺术特色
04
四、土家族哭嫁歌的 传承与保护
05 参考内容
内容摘要
土家族哭嫁歌,作为土家族女性重要的民间口头表达艺术形式,不仅具有丰 富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民族特色,而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本次演示将从以 下几个方面对土家族哭嫁歌进行深入分析。
试析土家族哭嫁歌
试析土家族哭嫁歌土家族是中国的重要少数民族之一,他们有着独特的文化和传统,其中土家族哭嫁歌是值得深入探讨和试析的一个重要方面。
土家族哭嫁歌是土家族传统婚礼中的一种特殊歌曲形式,通常在新娘离开娘家开始她的新婚生活时演唱。
这首歌不仅具有独特的歌词和旋律,还融入了丰富的情感和文化寓意,对于土家族人民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土家族哭嫁既是一种宣泄情感的方式,也是一种传递信息的工具。
在哭嫁歌中,新娘和家人透过歌曲表达出他们的离别之情、思念之情以及对新生活的期待和祝福之情。
这首歌曲会有悲伤的旋律和哀婉的歌词,从而引起情感共鸣,使得全场氛围变得庄重而激动人心。
同时,土家族哭嫁歌还传递一些重要的信息,比如新娘的嫁妆、聘礼、新居和新婚生活的安排等等。
通过这首歌曲,婚礼上的亲友们可以了解到有关新娘和新婚生活的重要信息。
土家族哭嫁歌的歌词和旋律具有浓厚的文化寓意。
土家族是一个重视亲情、家庭、社区和民族的群体,这些价值观也体现在哭嫁歌中。
歌词中常常涉及到家庭和亲情的描述,表达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和祝福。
同时,在哭嫁歌中还传达了土家族人民对新婚生活的美好祝愿,比如健康、幸福、丰收和繁荣等等。
通过这些歌词,人们可以感受到土家族人民对家庭和幸福的向往和追求。
土家族哭嫁歌还反映了土家族人民的传统审美观念和音乐艺术特点。
土家族的音乐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常常采用唱、念、诵、做、打、吹、拉、弹等多种音乐手段。
土家族哭嫁歌中常常通过情感饱满的唱腔和抒情的旋律表达情感,这种表达手法可以使人们更加深入地感受到土家族人民的情感和文化内涵。
不同于一般婚礼歌曲的欢快和喜庆,土家族哭嫁歌表达了离别和思念的情感,展现了土家族人民对家乡、亲人和新婚生活的矛盾心理和情感冲突。
这种富有情感和文化内涵的歌曲形式,对于土家族人民来说是一种情感的宣泄和文化的传承。
通过哭嫁歌,土家族人民共同感受到离别和期待的情感,感受到家乡、亲人和新婚生活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土家族哭嫁歌是土家族传统婚礼中的一种特殊歌曲形式。
湘西土家族哭嫁歌的艺术特点及传承发展研究
湘西土家族哭嫁歌的艺术特点及传承发展研究湘西土家族哭嫁歌是土家族婚嫁仪式中的一项重要表演形式,不仅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而且承载着土家族的文化传统和情感寄托。
本文旨在探讨湘西土家族哭嫁歌的艺术特点及其传承发展情况。
湘西土家族哭嫁歌又称“哭婚歌”,是土家族婚礼仪式中新娘离家嫁到新家时所唱的歌曲。
它以其特有的表达方式和独特的音乐形式,成为土家族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在土家族传统婚礼中,新娘哭嫁歌常常伴随着辞别家人和表达对亲情的思念,既是新娘离家的情感宣泄,也是对传统的回归和传承。
湘西土家族哭嫁歌的艺术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歌曲以悲伤、深情、哀怨等情绪为主线,旋律悲凉而动人,歌词含蓄而富有意境,构成了独特的审美特征。
其次,演唱方式以多声部合唱为主,伴以哭声、号角声以及山歌伴奏等,形成了独特的音乐效果。
再次,演唱者通过独特的表演手法,如鼻腔共鸣、颤音、哭声模仿等技巧,使歌曲更具感染力和表现力。
最后,湘西土家族哭嫁歌常常伴随着特定的舞蹈动作和身体语言,增添了视觉上的艺术效果。
湘西土家族哭嫁歌的传承与发展受到了多方面的影响。
一方面,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观念的变迁,土家族婚嫁习俗逐渐式微,传统的哭嫁歌也面临着被遗忘的风险。
另一方面,旅游开发和文化保护政策的推动,使得湘西土家族哭嫁歌得到了一定的保护和传承。
例如,一些文化艺术团体和家族组织都开始进行哭嫁歌的传承和演出,使得这一艺术形式得以延续。
此外,一些研究者也对湘西土家族哭嫁歌进行了深入的学术研究,为其保护和传承提供了学术支持。
然而,湘西土家族哭嫁歌的保护和传承仍然面临一些困难。
首先,由于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接触机会减少,导致传统的哭嫁歌形式面临着失传的风险。
其次,哭嫁歌的演唱技法要求高,传承者的培养和传统技艺的传授亟待加强。
同时,音乐市场的商业化也给传统艺术形式带来了商业化的压力,导致哭嫁歌的演变和创新,同时也可能带来艺术质量的下降。
土家族《哭嫁歌》民俗文化研究
Ke y wo r d s : T u j i a ; w e e p i n g— ma r r i a g e s o n g; f o l k c u h u r e
在 我 国许 多 民族 的婚 俗 中都 流 行 “ 哭嫁 ” 传 统, 而土 家 族 的哭嫁 活动 最 为 典婚俗事象之 一 , 有着特 殊 的民俗风 格 , 鲜明 的地域特 点。从土 家族新娘 哭
嫁仪式的主要过程 , 可以窥见其哭嫁仪式 中的民俗 文化 内涵 , 揭示 土家族新娘哭嫁习俗的社会功能 。 关键词 :土家族 ; 哭嫁歌 ; 民俗文化
[ 中图分 类号 ]K 8 9 2 . 3
Q I A N N A N MI N Z U S H I F A N X U E Y U A N X U E B A O
Vo 1 . 3 4 No .1
F e b . 2 0 1 4
土家族 《 哭嫁歌》 民俗 文化研究
旷薇 薇 , 刘 自学
( 黔 南 民族 师 范学 院 政 治 法律 经 济 系 , 贵州 都 匀 5 5 8 0 0 0 )
基 金项 目: 贵州省教育厅高等 学校人 文社会科 学研 究青年 项 目( 大 学生项 目) 《 土 家族( 哭嫁歌>民俗 文化 研 究》 研 究成果
正是 我们 今天研 究 哭嫁 歌 的意 义所 在 。
1 土 家 族 新 娘 哭 嫁 仪 式 的 主 要 过 程
哭 嫁 是一种 曾经在 世界 各地 广 泛流行 的古老
收 稿 日期 : 2 0 1 3—1 1—1 6
戚 中有 德行 、 有福 气 的长 辈妇 女来 给新 娘修理 额 头
旁的头发和眉毛, 把新娘的头发梳成 “ 盘盘儿” ( 用
符号学视角下的土家族哭嫁文化研究
符号学视角下的土家族哭嫁文化研究土家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其文化传统源远流长,具有独特的文化特色。
土家族的嫁娶文化是其重要的文化传统之一,其中的哭嫁文化更是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符号学的视角出发,深入研究土家族哭嫁文化,探讨其符号学意义和文化内涵。
一、土家族哭嫁文化概述土家族哭嫁是土家族嫁娶仪式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土家族文化中独特的民俗活动。
婚礼当天,新娘从父母家出嫁,整个出嫁过程中,新娘和亲友以及亲属会表现出一种特殊的情感,形成一种独特的乡土风情。
在土家族婚礼上,哭嫁是必不可少的,甚至有“不哭不嫁”之说。
在哭嫁的过程中,亲友们会高声歌唱,哭嫁歌传唱着土家族的哀婉和感伤。
二、哭嫁文化的符号学意义1. 哭嫁歌歌词的意义土家族哭嫁歌歌词是哭嫁文化中的重要符号,它们承载着土家族的民族情感和文化内涵。
哭嫁歌歌词不仅表达了新娘对离别的不舍与伤感,也反映了土家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
在歌词中,往往流露着一种淳朴和真挚的情感,这种情感通过歌曲的传唱和独特的旋律,成为土家族哭嫁文化的重要符号。
土家族哭嫁仪式中的一些细节也是重要的符号,比如在出嫁过程中,新娘披着红盖头,面部覆盖红巾,由亲友簇拥着缓缓走出家门。
这一过程中,红色盖头和巾帕成为了一种象征,它们不仅代表了土家族婚姻中的吉祥,也承载着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而新娘缓缓走出家门的过程,也体现了传统文化中对于离别的哀思和感伤,同时也昭示着新生活的开始。
三、哭嫁文化的文化内涵1. 家族情感的表达土家族哭嫁文化是一种深厚的家族情感的表达方式。
在这一传统文化中,亲友们集体高歌悲泣,表达对新娘的不舍与祝福,同时也反映了土家族人民的相亲相爱之情。
哭嫁文化以家族为单位,通过哭嫁歌与祭奠仪式,加强了家族成员之间的感情联系,传达出了土家族人民对家庭和亲情的重视。
2. 女性情感的诉说哭嫁文化也是土家族女性情感诉说的一种重要方式。
在哭嫁过程中,新娘和亲友们通过高歌悲泣的方式,表达了对婚姻的期许和对家庭的珍爱。
土家族哭嫁歌中孝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土家族哭嫁歌中孝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土家族哭嫁歌》是中国少数民族土家族的民歌,脍炙人口,广泛传唱。
这首歌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深深触动着人们的心灵。
传承了中华民族的孝亲思想,展现了其在当代社会的重要价值。
在《土家族哭嫁歌》中,孝亲思想是一种重要的价值观。
土家族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民族,家庭作为社会基本单位,现今仍然非常重视家庭观念。
在歌词中,土家族的新娘告别家乡、离开父母的情境非常凄美,表达了对父母的无尽思念和怀念。
这种对父母的情感展现了土家族人民对孝道的高度重视。
尊敬、孝顺父母,是土家族人的传统美德。
这首歌揭示的孝亲思想,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
在当代社会,随着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快速发展,人们更加注重个体的自由和独立,家庭观念逐渐淡化,亲情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冷落。
孝敬父母始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论时代如何变迁,孝顺父母的价值依然不变。
孝亲思想有助于增强家庭凝聚力。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是人们最初学会关爱他人的地方。
一个和谐、幸福的家庭,必然建立在相互关心、理解和尊重的基础之上。
孝敬父母是家庭和睦的重要基石,它能够加深亲子之间的情感联结,增强家庭凝聚力,形成良好的家庭氛围,使家庭成员更加团结。
孝亲思想有助于塑造良好的价值观。
孝敬父母体现了对长辈的尊敬、关爱和感恩之情,这种价值观在社会和个人层面上都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社会而言,重视孝敬父母的家庭更容易培养出尊重和关爱他人的良好风气,形成和谐的社会氛围;对于个人来说,孝敬父母能让人形成积极向上的品质和良好的心态,将这种关爱和感恩之情延伸到其他方面,形成全面的道德观。
孝亲思想有助于传承中华文化。
孝敬父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就是“孝”。
借助《土家族哭嫁歌》,我们更能深刻感受到这一中国传统美德的伟大和深刻内涵。
通过弘扬孝亲思想,我们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激发民族精神,构建更加和谐、文明的社会。
《土家族哭嫁歌》中孝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浅析湘西土家族“哭嫁歌”的艺术特色
浅析湘西土家族“哭嫁歌”的艺术特色湘西土家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拥有独特的民俗文化。
哭嫁歌是湘西土家族婚礼中的一种特殊表达方式,具有浓郁的民间艺术特色。
湘西土家族的哭嫁歌是一种以歌唱方式传递思念和祝福的表达方式。
婚礼当天,新娘子要离开父母家,进入新郎家,这对新娘子和她的亲人来说是一个分离的时刻。
在这个时刻,亲人们会为新娘子唱出哀怨的歌声,表达出对她的思念之情。
而新娘子也会以歌声回应家人的思念,传达出自己对家人的祝福和感激之情。
这种以歌唱方式表达的思念和祝福,充满了浓郁的情感和动人的情景,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湘西土家族的哭嫁歌音乐节奏独特,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哭嫁歌的音乐常常以悲伤的调子开头,表达出亲人们的离别之情。
接着,在高亢的音乐旋律中,歌曲逐渐转为庄重而祝福的调子,表达出对新娘子的美好祝福。
这种音乐节奏的变化,既能表现出离别之情,又能表达出对幸福生活的期望,给人以鲜明而真实的艺术享受。
湘西土家族的哭嫁歌歌词内容丰富多样,寓意深远。
哭嫁歌的歌词内容往往与家庭幸福、子孙满堂等寓意有关。
歌词通常会包含对新娘子的美好祝福,祝愿她婚后幸福美满,生活富足。
歌词中也会表达出对家人的思念和感激,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传承的重视。
这种丰富多样的歌词内容,不仅让哭嫁歌更加生动有趣,也让人们更加感受到湘西土家族特有的文化氛围。
湘西土家族的哭嫁歌具有浓郁的民间艺术特色。
它通过歌唱的方式,传递出对家人的思念和祝福,给人以真挚的情感体验。
其音乐节奏独特,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歌词内容丰富多样,寓意深远,既表达出对新娘子的美好祝福,又体现出对家人和传统文化的重视。
这些特点使得湘西土家族的哭嫁歌成为了一种独特而美妙的艺术形式。
沿河土家族哭嫁歌研究
沿河土家族哭嫁歌研究
哭嫁这一习俗在南方少数民族中起源较早,是婚俗的重要内容之一。
土家族婚俗过程中,哭嫁习俗广泛借鉴了汉族女儿出嫁的传统习俗,并结合本民族文化,形成了具有地域性和民族性的土家族婚俗。
土家族哭嫁歌是流传于土家族群内女性群体中的歌谣,集中反映了土家族女性对族群社会、家庭、婚姻的认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土家族哭嫁歌就是一部民族的婚姻史、发展史,具有较高的研究意义。
土家哭嫁歌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情感演变,歌为媒时代的“离别之歌”、封建时期的“怨怼之歌”、新时代的“喜悦之歌”;对土家族哭嫁歌的研究可以看出,土家族女性对婚姻自由的向往和对婚姻不幸的抗争,这反映出一个民族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土家哭嫁歌有其独特的艺术特征。
土家哭嫁歌以“哭唱”的形式进行表演,其“歌哭”形式是对巴人竹枝歌的传承。
歌词语言朴质,多用俚语,浅显易懂,表现手法多样,情感真挚,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土家哭嫁歌有深广的文化意蕴。
对土家哭嫁歌的研究可以发现,在民族发展过程中,土家族群对汉文化的吸收和再创造,形成了具有民族特点和地域特点的土家族群文化。
浅析湘西土家族“哭嫁歌”的艺术特色
浅析湘西土家族“哭嫁歌”的艺术特色湘西土家族的“哭嫁歌”是土家族传统婚礼仪式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通过歌曲的形式表达新娘对离开家乡、离开亲人的不舍和伤感情绪。
这种特殊的表达方式给人以深刻的艺术感受,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
湘西土家族的“哭嫁歌”以歌谣的形式呈现。
歌谣是一种传统的民间文学形式,它通常以简洁的语言来表达情感和思想,具有鲜明的抒情特点。
而在“哭嫁歌”中,新娘用悲伤的歌声表达自己的不舍之情,歌词朴实而真切,让人真切感受到新娘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歌谣的音乐性也是其艺术特色之一,它常常借助简单的旋律和吟唱方式来增强情感的传达力,使人们对“哭嫁歌”的艺术表达感到震撼和动容。
“哭嫁歌”表达了土家族婚姻制度中的独特文化内涵。
在土家族传统婚姻仪式中,新娘离开家乡、离开亲人是婚姻仪式的一部分,也是对新娘忠诚义务的考验。
这一仪式既象征着新娘从此成为新家庭的一员,又表达了土家族对婚姻忠诚的重视。
而“哭嫁歌”通过歌唱的方式,深刻表达了新娘对离开家乡、亲人的不舍之情,以及对婚姻忠诚的决心。
这种独特的婚姻仪式和表达方式,反映了土家族婚姻制度的独特文化内涵。
“哭嫁歌”还体现了土家族的民族性格和民间传统艺术特色。
土家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他们对自然、对家乡、对亲人有着深厚的感情。
在“哭嫁歌”中,新娘用歌声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情感,她们对亲人的思念和对离开家乡的伤感都通过歌唱的方式表达出来,充满了浓郁的民族情感。
土家族还有丰富的民间传统艺术形式,如土家族的舞蹈、乐器、刺绣等,这些也都融入到了“哭嫁歌”中。
有时在歌声中还伴随着土家族独特的乐器伴奏,增强了音乐的感染力和艺术性。
湘西土家族的“哭嫁歌”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
歌谣形式的“哭嫁歌”以其真实、抒情的表达方式,使人们能够深入感受到新娘内心的悲伤和不舍。
这种表达方式也反映了土家族婚姻制度的文化内涵,以及土家族独特的民族性格和传统艺术特色。
这使得“哭嫁歌”成为了湘西土家族传统文化中一道独具魅力的艺术景观。
从“以歌为媒”到“以哭为诉”——论土家族哭嫁歌婚恋文化及其现代价值
从“以歌为媒”到“以哭为诉”——论土家族哭嫁歌婚恋文化及其现代价值从“以歌为媒”到“以哭为诉”——论土家族哭嫁歌婚恋文化及其现代价值歌婚恋文化是土家族独特的婚姻习俗,以歌曲作为传情媒介。
然而,对于土家族而言,歌并不仅仅是表达情感的载体,更是一种让人们畅快地宣泄感情的方式。
在土家族的婚姻仪式中,妇女们穿上传统的土家绣花裙、红色丝带,在歌句间舞动着轻灵的步履,歌唱着自己的心声。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随着时代的变迁,这种歌婚恋文化正逐渐失去其原有的魅力和意义,土家族的婚姻文化面临着重大的挑战。
土家族的哭嫁传统是土家族另一种特色的婚姻仪式。
新娘离开父母家时,要表达离别之情,向父母爷爷奶奶们以及哥哥姐姐们送上最后的祝福。
在这个仪式中,娘家女亲属和新娘一同高声哭泣,表达着深深的思念之情。
这种特殊的离别方式,凝聚着土家族婚恋文化中无尽的亲情与爱。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风俗习惯的改变,土家族的婚恋文化正在面临严峻的挑战。
年轻一代日渐接受现代文明的冲击,对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逐渐减弱。
在婚姻仪式中,土家族的歌唱习俗逐渐衰退,婚礼变得越来越西化,更多地借鉴了现代城市的婚礼形式。
这种转变既是与时俱进的表现,也是土家族婚姻文化失去独特特色的体现。
然而,土家族的婚姻文化非常宝贵,它代表了土家族人民的情感表达方式和家族温暖的情感联系,具有非常重要的现代价值。
首先,土家族歌婚恋文化传承了民族传统与家族凝聚力,对于维护家庭稳定和传统文化的延续起着重要作用。
其次,土家族的婚姻文化体现了尊重和关爱长辈的传统美德,在现代社会中,这样的传统价值观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和促进家族的团结至关重要。
再次,土家族哭嫁习俗强调了亲情和感恩的重要性,今天的社会已经沦陷于物欲横流的追求,土家族的婚恋文化能够帮助人们重拾对爱与情感的珍视。
因此,为了保护和传承土家族的婚恋文化,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加强相关法规和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增加对土家族婚姻仪式的保护力度。
土家族“哭嫁歌”
土家族“哭嫁歌”
“哭嫁”是一种婚俗仪式,在仪式中所唱的歌曲称为“哭嫁歌”,在我国许多少数民族中都曾存在着这种传统婚俗形式,其中土家族的“哭嫁”颇具代表性。
在土家族风俗中,“哭嫁”是具有典型和影响性的活动。
湘西州古丈县是一个土家族苗族聚居地,这个地方山清水秀、人杰地灵,著名歌唱家宋祖英、何继光都出生于这片灵地。
在湘西州古丈县境内,长期以来盛行着用土家语演唱的形式独特、内容丰富的“哭嫁歌”。
婚前半个月甚至一个月新娘就要开始哭嫁,所有女性亲属会来帮哭及劝哭,新娘用哭唱的方式来迎接婚姻这一人生的重大转折点。
这种哭声哀怨悲切、曲调悲悯、唱腔独特,音乐形式及风格十分独特,还包含着土家女性丰富的思想感情:对父母的不舍、对媒人的谩骂、对封建婚姻制度的痛斥及母亲对新娘的婚前教导等。
这种“哭嫁歌”历史悠久、特色鲜明、风格别致,它的产生充分体现了土家族妇女的智慧与思想。
笔者作为一名古丈县土家族女孩,怀着对本民族“哭嫁歌“的好奇与钟爱之情,有意对其进行考查和研究,将此作为笔者毕业论文的研究课题。
笔者运用在校积累的理论知识及学习方法,通过对古丈县土家族“哭嫁歌”的实地考查和资料收集,采用例证、分析、归纳等研究方法,试图对古丈县土家族“哭嫁歌”的形式内容、音乐特色、渊源发展及传承保护等方面进行分析论述,希望通过对古丈县土家族哭嫁内涵的分析,探讨哭嫁习俗研究的现实意义,以便获得积极有益的启示,以及为这种别具一格的民族传统习俗的传承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土家族哭嫁歌与婚俗研究
土家族哭嫁歌与婚俗研究哭嫁,是土家族婚俗的一个重要内容。
土家姑娘在同男方商定结婚的日子前十天半月,就不再出门做活。
先是在闺房放一方桌,置茶十碗,邀亲邻九女依次围坐,开始哭嫁。
新娘居中,叫“包席”,右女为“安席”,左女为“收席”。
新娘起声,“安席”接腔,依次哭去,不分昼夜。
哭有规矩:母女哭,姑侄哭,姊妹哭,舅甥哭,姑嫂哭,骂媒人……哭三五天,有长达十天半月的。
主要内容有回忆母女情,诉说分别苦,感谢养育恩,托兄嫂照护年迈双亲,教女为人处世等。
哭嫁歌一般为即席作,见娘哭娘,见婶哭婶。
哭词各不相同,也有固定哭词。
哭有曲调,抑扬顿挫。
哭嫁的哭唱形式根据出嫁的进程来划分,一般分为:“一人哭唱”和“两人哭唱”两种,“一人哭唱”即姑娘哭诉自己的命运、哭祖宗、哭父母的养育恩情、哭兄嫂姐妹的情谊以及哭诉封建婚姻和媒人可恶可恨的欺骗行径等。
如“哭父”:天上星多月不明,爹爹为我苦费心,爹的恩情说不尽,提起话来说不尽。
一怕我们受饥饿,二怕我们疾病生;三怕穿戴比人丑,披星戴月苦费心。
四怕女儿无文化,把女送进学堂下,如今女儿已成人,花钱费米恩情大。
一尺五寸把女盘,只差拿来口中衔;艰苦岁月费时日,挨冻受饿费心血!女儿错为菜子命,父母枉自费苦心;女今离别父母去,内心难过泪淋淋!为女不得孝双亲,难孝父母到终身;水里点灯灯不明,空来世间枉为人!“两人哭泣”称为“姊妹哭”,即是由出嫁姑娘先哭,陪哭人在一旁劝慰哭,从句尾插入,两人哭唱一起一落。
寨里的亲友每晚都要来陪哭,非亲非友的少女们也互相邀约,成群结队来学哭嫁,如姐妹对哭:姐:“梭罗树上十二丫,我们同根又同丫;今朝姊妹要分离,离开绣楼好孤单!妹:“梭罗树上十二丫,我们同父又同娘;今朝姐妹要离开,难舍难分情难断!姐:“梭罗树来台对台,我姐心里难宽怀;丢你妹妹婆家去,逢年过节又才来!妹:“梭罗树来台对台,望姐心里多宽怀,多承姐姐把妹待,姐的教诲记心怀!下塌:人断气时,由儿子跪在地上烧落气纸钱。
浅析湘西土家族“哭嫁歌”的艺术特色
浅析湘西土家族“哭嫁歌”的艺术特色湘西土家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其传统文化深厚丰富,而土家族的婚俗中尤为独特的一种文化现象就是“哭嫁歌”。
这一传统歌曲在土家族婚礼上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一种音乐艺术,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情感表达的载体。
本文将从音乐形式、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浅析,揭示“哭嫁歌”这一独特的土家族艺术特色。
“哭嫁歌”是土家族婚礼上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通常在新娘出嫁时进行。
在这一时刻,整个婚礼现场都会笼罩在一种悲喜交加的氛围中,而“哭嫁歌”则成为了表达情感的主要方式。
从音乐形式上看,“哭嫁歌”通常是由一群女性合唱的形式呈现,旋律优美、旋律晶莹剔透,在悲伤中又不失坚定,每一句歌词都伴随着哭泣的声音,如泣如诉,扣人心弦。
在歌词上,“哭嫁歌”通常表达的是对娘家的眷恋和对新婚生活的期盼,以及对婚姻的祝福和期许。
在表演形式上,女性们会穿上色彩斑斓的传统服饰,手持精美的绣花手帕,通过精准的舞步和婉转动人的歌声,向着婚礼现场行进,场面十分壮观感人。
除了音乐形式上的特点外,更重要的是“哭嫁歌”所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是土家族丰富的婚俗文化的一部分,承载着土家族人民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和传承。
“哭嫁歌”歌词中表达的情感是土家族人民特有的情感体验,对娘家的眷恋和对新娘生活的期盼深刻而真挚。
“哭嫁歌”也是土家族文化中的一种语言,它通过歌声和歌词,展现了土家族人民的思想情感和生活态度。
“哭嫁歌”还承载着土家族人民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祝福,是一种对美好生活的期冀和追求。
除了在文化内涵上表现出色外,“哭嫁歌”还以其独特的情感表达而成为土家族艺术的一大特色。
“哭嫁歌”在情感表达上凸显了土家族人民的感人之处。
女性们悲喜交加的情感在歌声中得到了最真实的表达,婚礼现场的氛围也受到了极大的感染,每个参与者都仿佛被这种情感所触动。
“哭嫁歌”的情感表达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观众往往会因为歌声和歌词中的情感而动容,这种情感共鸣进一步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土家族哭嫁歌中孝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土家族哭嫁歌中孝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土家族哭嫁歌》是土家族传统的婚礼习俗之一,以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感人至深的情感表达,被誉为“中华民族的珍贵文化遗产”。
作为土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家族哭嫁歌中蕴含了丰富的孝亲思想,这对于当代社会的价值观念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土家族哭嫁歌中强调的孝亲思想是一种传统的家庭观念,他们认为“百善孝为先”,对于家族中的长辈、父母、祖先等具有深厚的敬仰之情,方能够感恩报恩、传承家业。
这种强调孝道的家庭观念,不仅在土家族中广为流传,并且也贯穿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血脉中,体现了中华文化强调家庭关系的良好传统。
其次,土家族哭嫁歌中的孝亲思想还延伸至了夫妻关系的建立。
男女在婚姻生活中应当尊重互相,在面对危难时也应该相互扶持、守护,这是夫妻之间所应当具有的责任和义务。
土家族哭嫁歌告诉我们,夫妻双方为了共同的理想和目标,在彼此之间需要有充分的信任、支持和理解,这也是孝亲思想在婚姻中的体现。
而当下的社会,由于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在亲情关系、道德观念上逐渐发生了变化。
在这样的背景下,土家族哭嫁歌中的孝亲思想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价值观念构建。
无论是在家庭中、在社会中,我们都需要时刻强调信任、尊重、责任,做一名懂得孝亲、感恩父母、爱护家庭公益的好公民,这也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关键所在。
总体而言,土家族哭嫁歌中包含的孝亲思想是土家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传承了千年的优秀思想也应该在当下的社会生活中得到充分的发扬。
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应该积极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引导每一个人增强自己的家庭责任感,在行为和思想上尽量与传统文化相符合,推动中华民族的文化多样性以及中华文化的自信和自豪心。
论土家族哭嫁歌中的“孝女形象”———基于戏剧性理论视角
收稿日期:2023-04-10基金项目:2021年度湖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巴楚艺术发展研究中心开放基金项目“土家族音乐文化事象的‘反向’特质研究”(项目编号:2021KF07);2021年度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鄂西土家族民俗音乐的审美特征研究”(项目编号:B2021426)。
作者简介:王传历,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音乐学。
①对哭,指的是一人陪出嫁姑娘哭。
群哭,指一群姑娘姐妹或老少亲友陪出嫁姑娘哭,又叫“哭堆堆嫁”。
顺哭,指的是来宾从大到小,一个个地请来陪出嫁姑娘哭;或是老少一起陪同出嫁姑娘哭,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你一遍我一遍地依次轮流来哭。
间哭,就是不分大小老少,谁先来谁就先陪出嫁姑娘哭。
论土家族哭嫁歌中的“孝女形象”———基于戏剧性理论视角王传历/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摘 要:土家族哭嫁歌是一种真假哭兼具的民俗事象,其中的假哭让其在形式上具备了“以歌演故事”的戏剧雏形。
基于戏剧性理论,土家人在婚礼这个特殊的情境中,首先通过摹仿真哭的动作来塑造孝女形象;接着再通过丑化婆家、拒绝出嫁和辱骂媒人手段营造戏剧性冲突来巩固孝女形象;然后再通过道德约束手段在新娘与族民之间形成一种稳定的观演关系来维护孝女形象;最后通过一系列规范流程使孝女演义活动程式化,形成长期固定的演出机制。
由此揭示了哭嫁歌“不笑而哭”现象的本质为“哭即是孝,笑即是不孝”。
关键词:土家族;哭嫁歌;孝女;动作;冲突;观众;程式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44X(2023)04-0100-10国际DOI编码:10.15958/j.cnki.gdxbysb.2023.04.013 在戏剧表演中,演员往往要尽力通过自己的表演,毕肖于其扮演的对象,毕肖于现实生活中人的言语行动,从而使观众产生一种“亦真亦假”的幻觉。
就土家族哭嫁歌这种民俗事象而言,其中的“哭”同样是一种“亦真亦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家族哭嫁歌中孝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作者:梁朗胡洪志来源:《现代交际》2020年第05期摘要:土家族哭嫁歌最早由土家族婚嫁文化中的“哭嫁”习俗演变而来,其承载的多元民族文化意蕴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其蕴含的丰富孝亲思想更是一种天然的少数民族文化德育资源。
在梳理土家族哭嫁歌的历史变迁和主要内容基础之上,深入挖掘其蕴含的丰富孝亲思想,并从个人、家庭、社会、民族文化这几个层面分别论证其当代价值,旨在为今后这方面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土家族哭嫁歌孝亲思想当代价值中图分类号:B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05-0055-03土家族以聚居在湘、黔、鄂、渝交界的武陵山区居多,哭嫁歌作为土家族婚嫁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土家族人历代生活智慧与经验的沉淀,也是土家女子出嫁时各种情感交织的集中表达与宣泄,具有丰富的内容、悠久的历史和浓郁的民族色彩。
一、土家族哭嫁歌的历史变迁土家族“哭嫁歌”由土家族婚嫁文化中的“哭嫁”习俗孕育而得。
改土归流前,土家姑娘哭嫁多是源于原始婚姻残余的不平等和对男性地位的羡慕等;改土归流以后,土家姑娘哭嫁多则发自于对不合理、不自由封建婚姻的强烈控诉。
但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土家族人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也相应发生改變,哭嫁不再用于表达对封建包办婚姻的控诉,更多蕴含着丰富的孝亲思想,并逐渐凝练成独具一格的土家族“哭嫁歌”,一直传唱至今且内容逐渐丰富和定型。
“哭嫁歌”不同于一般歌曲,其文词巧妙,寓意深刻,有腔有调,悦耳动听,是土家族姑娘出嫁时各种情感的集中表达与宣泄,在经济文化日益发展的今天依然是土家族婚俗文化中的一部分。
“哭嫁歌”的唱词主要包括“哭圆礼”“哭上头”“哭戴花”“哭装新”“哭父母”“哭姑妈”“哭伯婶”“哭姨娘”“哭舅娘”“哭哥嫂”“哭姊妹”等内容,通常出嫁头晚上要哭唱一个通宵,等到发亲时还要“哭辞祖先”“哭上轿”,到此哭嫁仪式才告结束,出嫁这一流程才算完成。
二、土家族哭嫁歌的主要内容(一)诉恩情诉恩情指出嫁姑娘表达对父母养育之恩及长辈关怀之情的感激和诉说不能贴身行孝的无奈和惆怅。
如《哭父母》中唱到:“我的爹吔!我的妈啊!今朝日子到来了,要分离也要分开。
您生我生得无益,您养我养得无靠。
您十月怀胎苦中苦,您熬夜守更累中累。
您把女儿,衔在口里养成人。
您走了几多盘山路,您过了几多冷水河。
父母恩情道不完,难报父母半点恩。
错在女儿生坏命,不得报答父母恩。
”[1]1除此之外,在土家族哭嫁歌的《哭爷爷婆婆》《哭伯婶》《哭家公家婆》《哭舅舅舅娘》《哭姑母》《哭姨娘姨爷》《哭辞祖先》等曲目都蕴含着土家出嫁姑娘浓烈的倾诉恩情之状。
(二)哭别离苦离别指出嫁姑娘表达对即将出嫁他乡而远离众亲的强烈不舍情怀。
如《哭哥嫂》中唱到:“栀子花开打了苞,嫂妹分别在今朝。
你的妹妹见识少,哥嫂情深义也高。
妹妹今朝要别离,晓得哪天能会到。
你我向来都很好,谁知今日两相抛。
”[1]2如《哭姊妹》中唱到:“一颗柑子十二瓣,姊妹今朝要分散。
柑子好吃要剥皮,姊妹情深要分离。
桃树开花红满树,今朝碰到刮大风,只想姊妹永不离。
”[1]3除此之外,还有如《哭兄弟》《哭上轿》《哭穿露水衣》《哭十姊妹》等曲目中也蕴含着与亲朋强烈的难舍之情。
(三)道命运道命运即出嫁姑娘对不能常伴至亲左右,而不得不嫁往他处为别人兴家室,且面临少女身份转变的悲苦命运感到伤心无助。
如《哭梳头》中唱到:“我的头发两边分,做个闺女贵如今;我的头发往上抹,做人媳妇受欺压。
我的眉毛自己弯,我的额角自己圆;扯了汗毛改了相,修了眉毛变了样。
”[1]4(四)怨媒人通常情况下,媒人为了撮合两家联姻从而贪得好处会使用各种手段,比如隐瞒实际情况、夸大其词或含糊其辞等,当出嫁姑娘知道后则会非常怨恨狡猾的媒人,会借哭嫁的机会来指责媒人。
但实际上,土家出嫁姑娘的真实意图则是借这种埋怨媒人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复杂情感,包括倾诉亲人恩情、哭泣不舍离别、道谈悲苦命运等,这在土家族哭嫁歌《哭媒人》中就有深刻体现。
三、土家族哭嫁歌中的孝亲思想(一)孝亲思想的内涵在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孝是文化的源头,孝是做人的根本。
从字形来看,一个省略的“老”字和一个“子”字相组合构成一个“孝”字,表示子女用坚实的双肩支撑着年迈的老人,寓意子女应赡养、服侍老者;也表示长辈关心爱护下面的子女。
在古代时期,狭义的孝是指赡养双亲,尽人子之责,从衣、食、住、行、娱乐、思想上照顾老人;广义的孝则为一种宽泛意义上的孝,即孝的对象不仅包括父母,还包括孝(外)祖父母、岳父母、伯、叔、姑、舅等所有亲人长辈、邻里长辈和君主[2]。
《孝经》开宗明义将孝道总述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3](二)哭嫁歌中的孝亲思想土家族哭嫁歌是发乎亲情的自然产物,蕴含着天然的孝亲思想,散发着浓浓的儒家孝亲伦理道德观念。
1.从哭嫁歌的哭诉对象来看土家族哭嫁歌体现了土家族人广泛的孝亲对象和深厚的孝亲伦理道德。
土家族人的宗族观念比较强,他们认为既要尊重三代之内的前辈,也要团结一致维护万代不变的宗族,即民间常说的“亲三代,族万年”之意。
在土家族哭嫁歌中,从“哭父母”“哭家公家婆”“哭爷爷婆婆”“哭嫲嫲”(姑母)“哭姨娘姨爷”“哭舅舅舅娘”“哭伯婶”“哭哥嫂”“哭兄弟”“哭表姊妹”等哭词都可看出,哭嫁姑娘不仅想要表达对父母及同胞兄妹的感恩,而且也将这种恩情扩展到其他父辈或母辈和同辈;此外,出嫁姑娘还通过哭嫁对其他土家未婚子女进行婚前孝亲道德教育。
这些实际上体现了土家族人博爱的孝亲伦理道德和土家族人从古至今群体利益至上的观念,而且一定程度上这已经超出孝的范围上升到一种社会公德的范畴。
2.从哭嫁歌的哭诉内容来看(1)土家族哭嫁歌蕴含了“孝之始”的孝亲思想。
土家族人深知身体四肢和皮肤毛发都是父母给予的,不能随意损毁伤残,全体、贵生才能免为父母担忧、才能奉养父母、才能传宗接代,这是行使孝道的开始。
土家族哭嫁歌中第一部分“哭梳头”中就首先唱到:“我的汗毛扯不得!我的眉毛自己弯,我的额角自己圆!扯了汗毛要改相,修了眉毛要变样!”常人大多都想在出嫁时精心梳妆打扮自己,但土家人却谨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能随便轻易毁伤的信念。
这深动体现了土家族人非常重视以爱护自己身体发肤来向父母亲行使孝道的做法。
(2)土家族哭嫁歌表现出多维度的孝亲思想,如孝敬、孝养、孝顺、孝思等。
土家族人认为完整的孝亲不应只局限于报答父母养育之恩即孝养,还要在赡养的基础上给予父母精神上的关心、思念和敬重,以及顺从父母的意愿行事,才能实现人生价值,为家族和家乡争光,乃至报效国家。
土家姑娘在哭嫁歌中既唱出了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深情感激,也唱出了对不能继续孝养双亲的遗憾和悲伤,他们甚至因哥哥弟弟可以在家孝父母而羡慕他们的男儿之身;虽然土家姑娘离别不舍,但是为了顺从父母的心意,土家姑娘会用哭嫁的形式来为父母献上临嫁前的最后一次尽孝,再带着父母的叮嘱开启新的人生旅程。
3.从哭嫁歌的表现方式来看哭嫁歌的表现方式以哭、怨为主,这实际上是立身行道,显扬名声于后世,带给父母光荣,蕴含了“孝之终”的孝亲思想。
(1)土家姑娘临嫁前长达数天的反复悲痛的哭怨,最终意图并不是想要展示自己有多悲苦,而是以这种具有特殊意义的方式为父母亲行孝,具有很强的仪式感。
因为极具逆向审美心理的土家族人,通常认为出嫁女子哭得越悲才越好、越哭才越能渲染喜庆氛围、越会哭才越具有贤德。
对一个土家出嫁姑娘来说,“哭”成为一种智慧、一种贤德,哭得越认真、越悲苦就越能为自己添彩,为家庭争光,更为父母亲争荣。
因此,出嫁姑娘会投入全身心的精力与力量来哭诉父母养育之恩、哭怨自己悲苦命运、哭诉兄弟姊妹手足之情、埋怨媒人狡猾之为等,同时也感染旁人情绪,进而凸显出自身浓郁的孝德,以求得外界对其给予较高的孝行评价,最终这份荣耀也将属于父母和整个家庭。
(2)哭、怨作为道德教育的特殊方式,使得土家姑娘懂得尽心孝敬公婆,从而为父母争得较高道德评价和荣誉。
土家族人非常重视修身和重义,母亲在女儿出嫁时会教育她好好孝敬公婆、处理好婆媳关系、不要逗人闲话而给父母和自己惹麻烦等,如《哭父母》中娘劝女时唱到:“你要讲礼要孝敬!千耐烦来万耐心。
公公婆婆重重喊,你要轻轻来应答。
讲话态度要和气,兄弟姐妹要相亲。
勤劳苦做创家业,起早睡晚身要勤。
婆媳相敬又相爱,妯娌互助又互亲。
”[1]5女儿也会谨记母亲的教诲,孝顺公婆、关爱兄弟姐妹和相夫教子,最终通过为娘家获得较高的道德评价和荣誉来尽孝父母。
四、土家族哭嫁歌中孝亲思想的当代价值土家族哭嫁歌中蕴含的多元孝亲思想是天然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在促进个人修身养性、和睦家庭创建、和谐社会建设、民族文化传承多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个人修身养性孝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中最根本性的道德,践行孝道应是个人修身养性的基础。
其一,土家族哭嫁歌中蕴含的丰富孝亲思想是对我国传统孝道的传承,更是个人修身所须具备的德行。
土家人注重行孝从爱惜身体发肤开始、以立身扬名显父母为目标,即每个人只有做到在家孝双亲、敬叔伯、爱兄嫂、护兄弟姊妹、睦乡邻,在外才能更好地践行道义,获得社会较高的社会评价,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以带给父母光荣。
其二,土家族哭嫁歌里的孝亲特别注重自省,即出嫁姑娘临嫁前深刻反省自己孝行的不足,希望能有机会加以弥补。
个人修身养性也需要不断的自省,时刻检查自己的言行并改进,真善美的人格品质才能得以形成。
(二)有利于和睦家庭創建土家族哭嫁歌中的孝亲思想对优良家风的形成和和睦家庭的创建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其一,哭嫁作为土家族人独特的孝亲教育形式具有强烈的仪式感。
土家姑娘借出嫁时的公开场合尽情歌颂亲情、践行孝义,具有较强感染力,在场亲朋好友无不为其孝行折服,特别是其他年少的土家儿女也会受到这种氛围的耳濡目染,从而加强他们对孝的认识和践行。
其二,哭嫁姑娘是孝德教育的榜样示范。
土家族人通过社会教化和民众认同来建立一个才德具备的孝女形象,并运用这种榜样示范的力量来规范家庭人伦秩序,使得长幼有序。
其三,哭嫁习俗不仅是对新娘的婚前教育,也是对其他未婚土家男女婚前的孝德洗礼。
如“哭十姊妹”中关于如何处理婆媳关系、怎样团结兄弟姐妹等贴近日常生活的孝道教育,对和睦家庭关系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三)有利于和谐社会建设和谐社会的建成需要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和家庭关系的和谐,而人与人和谐的价值渊源、人与自然和谐的精神基础、人与社会和谐的原始动力和家庭关系和谐的伦理基础都与传统孝文化密切联系。
土家族哭嫁歌是土家子民长期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中价值观的凝练,包含丰富的生活策略和处世智慧,这对青年老少群体来说是一部难得的孝德教育蓝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