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其昏昏,怎能使人昭昭——对2009语文高考试卷一些参考答案的质疑
2009年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文言文阅读题解析(二)
2009年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文言文阅读题解析(二)2009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2(含译文)(天津卷)三、(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牙为宰,鲍叔辞曰:臣,君之庸臣也,君有加急于其臣,使臣不冻饥,则是君之赐也。
若必治国家,则非臣之所能也,其唯管夷吾乎!臣之所不如管夷吾者五:宽惠爱民,臣不如也;治国家不失秉,臣不如也;忠信可结于诸侯,臣不如也;制礼义可法于四方,臣不如也;介胄执枹,立于军门,使百姓皆加勇,臣不如也。
夫管仲,民之父母也。
将欲治其子,不可弃其父母。
曰:管夷吾亲射寡人,中钩,殆于死,今乃用之,可乎?鲍叔曰:彼为其君动也,君若宥而反之,其为君亦犹是也。
公曰:然则为之奈何?鲍叔曰:君使人请之鲁。
公曰:施伯,鲁之谋臣也。
彼知吾将用之,必不吾予也。
鲍叔曰:君诏使者曰:‘寡人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国,愿请之以戮臣。
’鲁君必诺。
且施伯之知夷吾之才,必将致鲁之政。
夷吾受之,则鲁能弱齐矣。
夷吾不受,彼知其将反于齐,必杀之。
公曰:然则夷吾受乎?鲍叔曰:不受也,夷吾事君无二心。
公曰:其于寡人犹如是乎?对曰:非为君也,为先君与社稷之故,君若欲定宗庙,则亟请之。
不然,无及也。
公乃使鲍叔行成。
曰:公子纠,亲也,请君讨之。
鲁人为杀公子纠。
又曰:管仲,雠[同仇]也,请受而甘心焉。
鲁君许诺。
施伯谓鲁侯曰:勿予。
非戮之也,将用其政也。
管仲者,天下之贤人也,大器也。
在楚则楚得意于天下,在晋则晋得意于天下,在狄则狄得意于天下,今齐求而得之,则必长为鲁国忧。
君何不杀而授之其尸?鲁君曰:诺。
将杀管仲。
鲍叔进曰:杀之齐,是戮齐也;杀之鲁,是戮鲁也。
弊邑寡君愿生得之,以徇于国,为臣戮。
若不生得,是君与寡君之贼比也。
非弊邑之君所谓也,使臣不能受命。
于是鲁君乃不杀,遂生東缚而柙[xi,木笼]以予齐。
(节选自《管子·小匡》)[注] 管夷吾,字仲,初事公子纠。
齐国内乱,公子小白(桓公)奔莒,管夷吾随公子纠奔鲁。
2009年语文高考试题答案
【解析】将字音字形结合起来考查,不但可以减少题量,还符合生活语文的规律,应该大力提倡这种命题思路。
A项:其-奇,据词义可以推测出来;荟,音“huì”。
B项:“莅”音“lì”。
D项“圉”音“yǔ”2.【答案】B【解析】近义实词可以从适用对象或范围、感情色彩、词义轻重、搭配习惯诸方面辨析。
遏制:重点是“制”,控制住/遏止:重点是“止”,使停止。
显然,目前对于环境恶化只能控制还不能使其停止,排除C、D。
善于:范围广/擅长:主要用于专业特长,如擅长绘画。
画山水,应该选用“擅长。
3.【答案】D【解析】D项望文生义。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形容地势险峻,易守难攻。
4.【答案】A【解析】B项有歧义:“利息”的含义不明确,可改为“贷款利息”;“利息之高令人难以想象”与后文重复,可去掉。
C项后一分句暗换主语或谓语中心语残缺。
可在“耗时”前加“需要”,并去掉“不可或缺”。
D项表意不明:“这”指代的内容不明确,如果指“不能发生矛盾”尚可,指“发生矛盾后就各执己见”就不妥了。
5.【答案】D【解析】这种形式的考查比较新颖,有利于引导学生通过实例来学习和记忆。
D 项左拉的代表作是,《卢贡—马卡尔家族》《娜拉》《四福音书》等,《巴黎圣母院》的作者是雨果。
6.【答案】C【考点】考查对文中实词的理解【解析】C项,据第三段“若真鄙儒也”之前的内容“鲁有两生不肯行,曰:…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
吾不忍为公所为。
公所为不合古,吾不行。
公往矣,无污我!‟”和叔孙通笑着说:“你等真是……的儒生”及下一段众儒生被征召的情况来看,叔孙通此处断不会认为他们“品德低下”,应当译为“见识浅陋”。
课文《曹刿论战》有“肉食者鄙”,《出师表》中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的句子。
7.【答案】A【考点】考查对文言文虚词的理解。
【解析】A项均为介词“趁机”。
B项:到(动词)/的(助词)。
C项:按照(介词)/在(介词)。
D项:所字结构,助词,可译为“的”或不译/被(介词),被动句固定句式“为……所”8.【考点】考查翻译文言文中的句子。
以其昏昏,怎能使人昭昭
了, 且还说 的不 对。 而
辩论 赛看什 么?观 看一 场精彩 的辩论 , 无疑 是遭 遇 了思 维的 风暴 , 赏鉴逻 辑 的博 弈 , 用语 言 的盛 宴。 享 点评 就要 在这 些方 面作 出分析 。这 个评委也许 是没看 出门道 来吧 , 只字 不提 , 他 却对辩题 发表 了一通有倾 向 性 的、 且并 不高 明的、 老生 常谈 的庸论 。在我们 的 来稿 中, 常有这样 的稿件 。关 于某一论题 的重大意 义 , 也 政 府 出台的相 关政策 , 总之 是尽人 皆知 的、 无须置 辞的地 方 , 写 了一 笸箩一 筐。你想知道他 有什 么高见 , 他 有什 么可操 作性 的办法 , 文章 却收尾 了。这 样的文章 , 学术价 值在 哪 里?可 想 而知 。所 以, 其 对论 题做 深入 的研 究, 想清楚 了, 明白 了, 弄 再形诸 文 字, 是基本 的要求 。 这
江苏高校教师资格《高等教育心理学》(题库)模拟试卷二
江苏高校教师资格《高等教育心理学》(题库)模拟试卷二[单选题]1.()是指可以完成的事情而不及时(江南博哥)完成,不由自主地把事情推脱到以后干的一种心理状态。
A.抑郁B.焦虑C.懒惰D.拖延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拖延是指可以完成的事情而不及时完成,不由自主地把事情推脱到以后干的一种心理状态。
[单选题]2.世界卫生组织(WTO)设立心理卫生部是在()年。
A.1898B.1909C.1949D.1969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世界卫生组织(WTO)设立心理卫生部是在1949年。
[单选题]3.性格的理智特征主要包括()、记忆、想象和思维四个方面特征。
A.感知B.认知C.态度D.风格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性格的理智特征主要包括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四个方面特征。
[单选题]4.人际吸引最本质的因素是()。
A.仪表吸引B.互补吸引C.相似性吸引D.人格吸引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人际吸引最本质的因素是人格吸引。
[单选题]5.与罗杰斯的人格发展理论相似的中国思想家是()。
A.孔子B.孟子C.老子D.庄子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与罗杰斯的人格发展理论相似的中国思想家是孟子。
[单选题]6.“悦纳自己是指()。
A.接受自己不完美的一面B.对自己的犯的错误感到无所谓C.不允许自己犯错误D.鼓励自己逃避问题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悦纳自己”是指接受自己不完美的一面。
[单选题]7.帮助大学生认识自我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A.用全面的眼光看待自己B.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C.通过实践活动认识自己D.通过大量比较相信自己参考答案:D[单选题]8.班杜拉的替代性强化是指学习者通过观察对示范者的()的强化所引起的行为变化。
A.行为B.榜样C.学习方式D.技能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班杜拉的替代性强化是指学习者通过观察对示范者的榜样的强化所引起的行为变化。
[单选题]9.不属于道德认识的形成的是()。
A.道德概念的掌握B.道德评价的发展C.道德情感的升华D.道德信念的确立参考答案:C[单选题]10.“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从说服教育角度来说,这是要求要使得受教育()。
我看2009年全国高考文言文试题
是浮 在 文章 学概 念 上 的游 戏 文字 。总 的来 看 ,
①从情节上说,封闭落后的遗璞村为 了 走 少的是 耐心细 致 的品味 ,多的是概念 术语 的罗 出新 的 生活 之路 ,一部 分 人期 望 依 靠 “ 物” 列 ;少 的是 审美性 的欣 赏 ,多的是功利 性 的说 仙 探 、难 求得帮助 ,而事 实是他们 渴 盼的不过仍 然是 有 教 。在 这 种 阅读 现 状 下 ,真 的是难 “ ”
于是 ,我 们不禁 质疑 ,出 了一道 好题 ,为 阅读 了今年 各套试 卷 的文言文 部分之 后 ,有些 何弄 出 了这样 一个奇怪 的答 案?如果 l , 看 看 看法 ,写出来 以供商榷 。 lD t, t 每年各 地试卷 的答案会 发现 ,这 样 的答 案又 数 我感 觉 ,试卷所 选 的古文 大部分是 故事性 量庞大 ,师生们大都 奉此 如圭臬 ,这怎 能不令 很强 的文章 ,难 度较 小 ,不足 以考 出学 生真 正 我们 担忧 :用这样 的答案 去引 导探究 , 岂不 南 的水 平 ,应 当适 当选 一些议 论文 或者纯粹 的风
词、副词 、语 气词 之类 ,或 者要 求学生修 改文 通为 刘邦制定 礼仪 ,让刘 邦欣 然 知道皇 帝尊贵 言文病句?这 些都 需要对 文言文 有一定 语感才 无 比的故事 。这些故 事仍不脱 腐朽 气息 ,尤其 能做到 ,不 能光凭 运气 。也 可 以多考学 生文言 是郭原 平 的事 迹 , 自后汉推 崇儒学 以来 ,史不 文断句 的能力 ,这种 能 力才是真 正能考 出水平 绝书 ,真实性 本来就值 得怀疑 ,而 其 中蕴 涵的 的。不 要说考 生 ,就是 专 fl 究古代 文化 的学 封 建礼教 思想 ,让人 毛发悚然 ,I ̄ 这个郭 原 ]i l ;n B
2009年高考语文江苏卷试题与答案02
2009年高考语文江苏卷试题与答案02-------------------------------------------第12页============================================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⒑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纷吾既有此内美兮,。
(屈原《离骚》)⑵,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荀子《劝学》)⑶沧海月明珠有泪,。
(李商隐《锦瑟》)⑷,。
小园香径独徘徊。
(晏殊《浣溪沙》)⑸综一苇之所知,。
(苏轼《赤壁赋)⑹,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残阳如血。
(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参考答案】⑴又重之以修能⑵吾尝跂而望矣⑶蓝田日暖玉生烟⑷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⑸凌万顷之茫然⑹雄关漫道真如铁苍山如海【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解析】今年的名句名篇默写,课外内容考查今人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中“雄关漫道真如铁”和“苍山如海”两句,一反前五年命题常态,应当说出乎绝大部分师生的预料,考生手足无措理所必然。
这想必是命题者突出模拟试题重围的“灵机一动”吧,只是此举一出,来年考生的背诵更将陷入茫茫苦海了。
好在高中课内4分“又重之以修能”“吾尝跂而望矣”“蓝田日暖玉生烟”“凌万顷之茫然”初中课内2分“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大致还能收入囊中,差可告慰考生。
五、现代文阅读必考题:文学类文本(23分)阅读下面作品,完成11~14题上善若水张笑天去都江堰,一进入成灌高速公路,“上善若水”的巨型横幅扑面而来。
这是指水吗?是褒扬都江堰吗?还是借水喻人,弘扬一种文化精神?岷江从雪山一路蹒跚走来,负荷着黎庶的厚望,伴随着历史的沧桑。
人不可能在不同的时间趟过同一条河流,大概就是这种带有哲学意味的思维,令人频生感悟。
上善是最高的善。
水滋润万物,使之生长,又从不与万物竞高下、论短长,所以老子认为“上善若水”。
这种品格接近于他心中至高至圣的“道”了。
在喷吐着雪浪的离堆前,在散射着彩虹光芒的水雾屏幕上,我仿佛看到了重重叠叠的人影,杜甫、岑参、陆游……他们的诗篇传诵千古,历久弥新。
2009年高考全国卷Ⅰ文言文阅读解析
2009年高考全国卷Ⅰ文言文阅读解析作者:曹保顺来源:《作文与考试·高中版》2009年第16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魏德深,本巨鹿人也。
祖冲,仕周,为刑部大夫、建州刺史,因家弘农。
父毗,郁林令。
德深初为隋文帝挽郎,后历冯翊书佐、武阳郡司户,书佐,以能迁贵乡长。
为政清净,不严而肃。
会兴辽东之役,征税百端,使人往来,责成郡县。
于时王纲弛紊,吏多赃贿,所在征敛,人不堪命。
唯德深一县,有无相通,不竭其力,所求皆给,而百姓不扰。
于时盗贼群起,武阳诸城多被沦陷,唯贵乡独全。
郡丞元宝藏受诏逐捕盗贼,每战不利,则器械必尽,辄征发于人,动以军法从事,如此者数矣。
其邻城营造,皆聚于听事,吏人递相督责,昼夜喧嚣,犹不能济。
德深各问其所欲,任随便修营,官府寂然,恒若无事。
唯约束长吏,所修不须过胜余县,使百姓劳苦。
然在下各自竭心,常为诸县之最。
寻转馆陶长,贵乡吏人闻之,相与言及其事,皆歔欷流涕,语不成声。
及将赴任,倾城送之,号泣之声,道路不绝。
既至馆陶,阖境老幼,皆如见其父母。
有猾人员外郎赵君实,与郡丞元宝藏深相交结,前后令长,未有不受其指麾者。
自德深至县,君实屏处于室,未尝辄敢出门。
逃窜之徒,归来如市。
贵乡父老,冒涉艰险,诣阙请留德深,有诏许之。
馆陶父老,复诣郡相讼,以贵乡文书为诈。
郡不能决。
会持节使者韦霁、杜整等至,两县诣使讼之,乃断从贵乡。
贵乡吏人,歌呼满道,互相称庆。
馆陶众庶,合境悲泣,因从而居住者数百家。
宝藏深害其能。
会越王侗征兵于郡,宝藏遂令德深率兵千人赴东都。
俄而宝藏以武阳归李密。
德深所领皆武阳人也,念其亲戚,辄出都门,东向恸哭而反。
人或谓之曰:“李密兵马,近在金墉,去此二十余里。
汝必欲归,谁能相禁,何为自苦如此!”其人皆垂泣曰:“我与魏明府同来,不忍弃去,岂以道路艰难乎!”其得人心如此。
后没于阵,贵乡、馆陶人庶,至今怀之。
(节选自《北史·魏德深传》)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为政清静,不严而肃肃:恭敬。
2009高考语文文言文真题考点分析
2009高考语文文言文真题考点分析2009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真题是历年高考真题中的一道文言文题目,其题目为《论劝》。
本文将对该题目进行详细的考点分析,分析该题目在内容、语言运用等方面的特点,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阅读与理解。
一、考点一:内容分析《论劝》是明代作家王夫之的作品,是一篇劝人勤学的议论文。
全文通过反问、比喻等修辞手法,表达了为人子弟应该通过勤奋学习来发扬家族的光荣和自身的才能。
文章中描述了社会现象和人生道理,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
二、考点二:语言运用1. 文言文的语言特点:文言文是古代汉语的书面语言,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差异。
文言文注重音韵、句式和词汇的古代规范。
在阅读《论劝》时,需要注意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如偏正结构的运用、词义辨析、句法结构等。
2. 句子结构分析:《论劝》使用了较为简洁的句子结构,以主谓宾的方式表达作者的观点。
这种句子结构传递出作者言简意赅、忠实直接的风格。
3. 修辞手法分析:《论劝》采用了反问、比喻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
三、考点三:阅读与理解1. 理解古代社会背景:理解《论劝》的内容,需要对古代中国的社会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了解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科举制度的影响等,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义和作者的观点。
2. 掌握古代文化常识:《论劝》中使用了一些典故和古代文化常识,如孟子、庄子等。
了解这些典故和常识,有助于更好地把握文章的内涵。
3. 理解主旨和观点:《论劝》的主旨是勉励人们努力学习,发扬家族的光荣和自身的才能。
在阅读过程中,要把握作者的观点,理解作者对读者的劝诫和建议。
四、考点四:文言文阅读方法与技巧1. 细读理解:在阅读文言文时,要细致入微地理解每个字词的意义和句子的结构。
注意理解文言文中的虚实辞对、典故应用和常见的修辞手法等。
2. 语境推测:文言文中有一些词语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常见,需要通过上下文的语境推测其意义。
在阅读《论劝》时,要善于利用上下文的信息来推断词语的含义。
2009年天津市高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2009年天津市高考语文试卷解析版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12分)1.(3分)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揩.(kāi)油痉.(jīng)挛笑靥.(yè)物阜.(fù)民安B.泥.(ní)古诤.(zhèng)友蹊.(qī)跷羽扇纶.(guān)巾C.滂.(pāng)沱摒.(bìng)弃聒.(guō)噪悄.(qiǎo)然无声D.洞穴.(xué)糟粕.(pò)酝酿.(niàng)心广体胖.(pán)【考点】11:字音.【分析】读音辨析主要靠平时的积累、记忆,部分词语也可以根据词义和词性来辨别读音.【解答】A.“痉”应读“jìng”;B.“泥”是多音字,在作动词的时候,应该读“nì”,作名词时读“ní”,泥古中的“泥”应读“nì”;C.“摈”和“摒”音相近,又都可以与“弃”组成合成词,所以很容易误读,“摒”读“b ìng”,摈读“bìn”;D.正确故选: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多音字、音近字的读音,以及方言误读字的读音,所以,平时一定要注意对一些常用字的不常见读音的识记.2.(3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雍容经典韬光养晦筚路蓝缕,以起山林B.安详遐思薪尽火传二人同心,其利断金C.跨越振辐秘而不宣合抱之木,生于毫末D.坐阵砥砺学以致用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考点】12:字形.【分析】汉字因意定形,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首先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再判断字形的正误.【解答】A.“筚路蓝缕,以起山林”中的“起”应为“启”,意思是说驾着柴车,穿着破旧的衣服去开辟山林,形容创业的艰难;B.正确;C.“振辐”中的“辐”应为“幅”,意思是“幅度”;D.“坐阵”中的“阵”应为“镇”,意思是“亲自在某个地方镇守,也用于比喻。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正确书写汉字的能力.平时的学习与复习中要养成良好的读写习惯,注意积累一些常见易错、易混字的读音及书写.381.湎怀先烈(缅)382.面面具到(俱)383.虚无缥渺(缈)384.死不冥目(瞑)385.瞑思苦想(冥)386.薄暮冥冥(暝)387.深明大意(义)388.明查暗访(察)389.名哲保身(明)390.磨肩擦背(摩)391.磨崖石刻(摩)392.顶礼模拜(膜)393.穷途没路(末)394.莫明其妙(名)395.莫中一是(衷)396.末齿不忘(没)397.谋取暴利(牟)398.暮蔼沉沉(霭)399.目不瑕接(暇)400.令人目炫(眩)3.(3分)下列各句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对严复提出的“信、雅、达”的翻译标准,有学者为:“信”是忠于原作,“达”是忠于读者,“雅”是对于文学语言的忠诚。
“三化”教学目标 落实核心素养
“三化”教学目标落实核心素养高三语文复习长期以来形成一种“高耗能”,要么是题海战术,要么是满堂灌输。
其中的症结是教学目标的确定缺乏科学有效的手段。
如何在核心素养关照下落实教学目标,成为迫切的诉求。
本文结合案例分析了当下教学目标设计上存在的问题,提出在语文核心素养关照下“生成”教学目标的具体途径——素养化、生本化、评价化。
标签:核心素养高三复习教学目标高三语文复习课长期以来存在一种怪现象——学生上课都能听懂,课下做题却无所适从,或者我行我素。
学生刚进入高三复习课时的百倍精神很快消耗殆尽,不愿意听语文课,觉得听和不听一个样,甚至从考试反馈的情况来看,还会出现所谓不听课反而考得好、使劲教不如不教的尴尬局面。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提出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
核心素养怎样落地,如何在核心素养的要求下落实教学目标成为高中教学的迫切诉求,高三教学尤其如此。
本文试图从教学目标设定这个环节来探讨解决以上问题的路径。
一、高三语文教学的“高耗能”我们先来看一个案例:此案例设计的教学目标从识记知识点,到掌握解题方法(能力),目标环环紧扣。
根据这个教学目标,既有对已有知识的回顾,又有对新知识的讲解,以及对技能的训练,可谓完备。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出现学生抱怨这样的语文课充斥着“正确的废话”的现象。
学生普遍的感觉是,课上都是能听懂的,但是课下就是不知道如何去答题。
老师讲过的我都会了,要我去做的还是我自己那“两把刷子”。
《课程标准》关于学科核心素养方面提出,学生需要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对美的发现、鉴赏、创造能力。
这也就是说,课堂教学应该是学生形成审美能力的过程,而非简单的知识知晓和理解的过程。
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上急于落实具体的知识点及答题技巧,而对学生形成相关能力的过程缺乏认知及策略。
我们再来看一下近年全国卷高考小说阅读主观题的题设:可以看到,全国卷小说阅读关于艺术手法题的考查更注重理解文本含义、鉴赏作品的能力,它不仅是对知识点的了解和理解,更是对学生赏析能力的考查,也是对学生具体行动能力的考查。
2009年高考语文答案(全国一)
2009高考语文试题答案与解析(全国卷)一、(12分,每小题3分)1.D( A选项jīng,B选项是“吐bō”,C选项“梵文”的“梵”为fàn )2.B(春秋鼎盛是形容人的,不能用来形容时代)3.C(A项“病情迅速蔓延”暗换主语造成搭配不当和中途易辙的语病,原来的主语是“甲型流感病毒” B项缺谓语,“开展学雷锋活动”, D项前后重复累赘将“为期两天”提至“论坛期间”之前作定语)4.B(首先确定③应该作为首句,可以衔接“狗勇敢而又聪明”,是作为“勇敢而又聪明”的例子。
而⑤不能首句的原因是⑤句对全文来说,话题转换太唐突。
因此排除C和D,“这种天赋”明显是指狗的听觉与嗅觉,并且“人们充分利用狗的这种特殊天赋”应该还有下文,所以④不能做结语,进而排除A,同时细心的同学会发现,横线之间的标点也有明显的提示作用)二、(9分,每小题3分)5.D(项说“古代只有氏族社会的军事首领才拥有斧钺”这句话是个错误,原文的意思是“斧钺正是军事首领统率权的象征”另外,前后分句也没有因果关系,并不因为拥有斧钺,所以才用“王”字表示军事首领。
所以D不符合原文)6.B(“始终”与“最高统治者”都属无中生有,原文意思是说“在原始社会晚期的军事首领墓地中,曾发崛过玉钺、石钺”,但没说“始终可以放在最高首领的墓葬中”)7.D(这个推断明显错误,吴其昌的正确解析就是对这一推断的否定。
)三、(9分,每题3分)8.D(动:总是常常)9.D(排除法,③“未尝辄敢出门”是表明滑人赵君实害怕魏德深,故排除A和C,而④“请阙留德深”显然是表明百姓爱戴,且⑥“乃断从贵乡”的主语是两使,不能说明百姓爱戴。
)10.C(“逃窜之徒”是指四处流亡的人,而不是指与赵君实之流。
)四、11.⑴赵君实与群丞元宝藏互相往来勾结密切,先后来到馆陶做令长的人,没有不受他们指挥差遣的。
(相、交结、未有各1分,大意1分,共4分)⑵馆陶境内的老百姓,全都悲伤乃至下泪,于是跟随他到贵乡居住的有几百家。
2009年全国高考文言文翻译题答案商榷
…
…
…
…
…
…
…
’
一
,
。…
…
。 . …
.. . .+ . .. .. .. .. .
明, 因为赵君实和元宝藏都 可成 为指代对象 。笔者
推测 出题者的本意是“ 指代赵君实 。 他” 即使这样是 否就说得通呢?答案是 否定 的。因为在魏德深来到
描述 , 未涉及原 因, 则本句也该用 客观描述 、 不谈及 原 因才合文理 。 若将 “ 翻译 为“ 因” 因此 ” 则主观意味
有长 。 唐县置令 , 县有赤 、 、 、 上 、 、 畿 望 紧、 中 下七等 , 不分令长 。 因唐制 , 宋 其京朝官任县令职者 , 知某 称 县事 。元县 置达鲁花赤 , 以县尹为副。明清称知县 。 辛 亥革命后改 为县知事 。后 称县长( 辞源》 第 见《 , 25 4 7页 ) 。可见 ,令 ” 长” 是县的行政长官 。第 “ “ 都
《 汉》 从文中我们没看到孙谦 颁布或采用什么督 现 )
注》 三十七 ) 失之者 , 卷 ②其 则有父官令 长 子秩丞
郎, 声不著 于一 乡, 行无 闻于 十室 , 而乃 叙其名位
一
二无遗。 《 ( 史通 ・ 内篇书事第二十九》 由上所言 , )
将“ 县令 ”县长” “ 连用 , 似有望 文生义之嫌。 其一。 此
简 析 : 们认为 , 我 参考答案 实没必要将 “ 令” 县
“ 县长” 连用 。 其理 由是 : ,令”官名。 第一 “ , 称县级的
行政长官 。 周有县正 , 掌县之政令 。 春秋时县邑之 长 称宰、 、 、 尹 公 大夫 , 职同 。秦汉 县万户 以上者称 其 令, 不及万户者称长。 晋宋 以后皆如汉制 。 隋县有令
以己之昏昏岂能使人昭昭
以己之昏昏,岂能使人昭昭?——论高考试题及答案解析中的乱象和谬误柳州高中韩建平这几年,鄙人研究高考试题的热情已基本被浇灭,但近日,因谋食之需,不得不硬着头皮查阅2013年高考语文试题。
鄙人惊讶地发现,在不同的媒体中,新课标Ⅰ卷中第一大题(社科文阅读题)的答案,竟然是不一样的!2013年高考语文新课标Ⅰ卷中第一大题如下: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老子其人其书的时代,自司马迁《史记》以来即有异说,清代学者崇尚考据,对此议论纷纷,如汪中作《老子考异》,力主老子为战国时人,益启争端。
钱穆先生说:‚老子伪迹不彰,真相不白,则先秦诸子学术思想之系统条贯始终不明,其源流派别终无可言。
‛大家都期待这个问题有新的解决线索。
过去对于古书真伪及年代的讨论,只能以纸上材料证明纸上材料,没有其它的衡量标准,因而难有定论。
用来印证《老子》的古书,大多受到辨伪家的怀疑,年代确不可移的,恐怕要数到《韩非子》、《吕氏春秋》和《淮南子》,但这几木书成书太晚,没有多少作用。
近年战国秦汉简帛佚籍大量出土,为学术界提供了许多前所未见的地下材料,这使我们有可能重新考虑《老子》的时代问题。
1973牛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内有《老子》两种版本,甲本字体较早,不避汉高祖讳,应抄写于高祖即帝位前,乙本避高祖讳,可能抄写于文帝初。
这两本《老子》抄写年代都晚,无益于《老子》著作年代的推定,但乙本前面有《黄帝书》四篇,系‚黄‛、‚老‛合抄之本,则从根本上改变了学术界对早期道家的认识。
郭沐若先生曾指出,道家都是以"发明黄老道德意"为其指归,故也可称之为黄老学派.《老子》和《黄帝书》是道家的经典,在汉初被抄写在《老子》前面的《黄帝书》显然在当时公众心目中已据有崇高位臵,不会是刚刚撰就的作品。
同时,《黄帝书》与《申子》、《慎子》、《韩非子》等有许多共通文句,而申不害、慎到、韩非三人均曾学黄老之术,这些共通之处可认作对《皇帝书》的引用阐发。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语文教学流弊之三
传身教 。 讲故事无 疑是最好 的 言传 。在故 事 的讲 述 中 , 你会
领悟到诸 多的表达 的艺术 。讲 故事 能改造人 们 的精神 结构 , 使人 变得不那 么独 断 、专横 , 使人们 的 内心世界 变得舒 缓 、 从 容 和 富有 想 象力 。我 也 坚
清华大学附中语文教师 北京市特级教 师 海淀 区学科带 头人 “ 国十杰 中小 学中青年 全
四、 学生朗读时的引导
1同学 们 最 想听 谁 朗读 。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4 人 生 下来 不 是被 打 败 的 ,对 自 己有 信 .
心, 大声 说 出来 , 全世 界 都 会 为 你 喝彩 。
5成 功是 一扇 虚 掩 的 门 。 开 它 只 需要 站 . 叩
2这 么美的文章 , 老师都想读 了, . 连 能给 老 师 一个 机 会 吗 ?大 家认 为好 的地 方 , 着 学 试
对 这 个 世 界 的人 ,称 作——
讲《 清塘荷韵》 , 时 尽管开头设计 了 与《 荷塘月色》 对比的教学环节 , 但
直 到下课 教者也没有让学生弄清
赵谦 翔:
“ 老师 ” 。作为 老师 , 们如何 我
“ ” 生 呢 ?一 言 以 蔽 之 : 教 学 言
楚: 季文侧重 的是 “ 悟理” 而朱文 , 侧重的是 “ 言情” 。更为严重 的是 ,
教 师”
在讲《 爱莲说》 教师 只是按照参 时,
考书 的提示 , 莲 花” 把“ 象征 的“ 君 子美德” 硬灌给学生 , 而对“ 不蔓不
枝” “ 、亭亭 净植 ” “ 、可远观 而不可
首都 师 范 大 学 特级 教 师 工作 中心兼 职硕 士 研 究 生指
导 教 师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的典故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的典故嘿,咱今儿来说说“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这个典故。
你说这事儿啊,就好像一个自己都还迷迷糊糊的人,却想去教导别人让人家明白事理,这不是搞笑嘛!咱想想啊,生活中这样的人还少吗?就好比有些人自己对某个领域一知半解的,嘿,还非要装作专家给别人指点江山。
就像那没学会走路的小孩,就想去教别人跑步,能不摔跟头吗?你再看看那些自己都没啥目标,整天浑浑噩噩的人,还老想着给别人规划人生呢!他们自己都不知道方向在哪,却信誓旦旦地告诉别人该怎么走,这不是瞎指挥嘛!这就好比那没头苍蝇,自己乱撞不说,还想带着别人一起撞。
咱说学习也是一样啊。
有些老师自己都没把知识点搞透,就去给学生讲,结果学生越听越糊涂。
这不是误人子弟吗?学生们就像那等待浇灌的花朵,需要的是清澈的泉水,而不是浑水呀!这能茁壮成长吗?工作中也有这样的情况呀。
有些领导自己都不清楚业务流程,却一个劲儿地给员工下任务,结果员工忙得晕头转向,最后啥也没干成。
这不是浪费大家的时间和精力嘛!这就好像那没头的将军带着士兵乱打仗,能打赢才怪呢!咱可不能做这样的人啊!咱得先把自己整明白了,再去帮助别人。
就像那老话说得好,“打铁还得自身硬”。
自己都不行,怎么去教别人呢?咱得不断学习,不断进步,让自己变得更聪明、更有智慧。
那要是遇到这样的人咋办呢?咱可不能跟着他们瞎起哄呀!咱得有自己的判断,不能他们说啥就是啥。
就像那海上的船,得有自己的航向,不能随风飘荡。
咱得找到真正有本事的人,向他们学习,让自己也变得厉害起来。
你说,一个自己都迷迷糊糊的人,能教出清醒明白的人吗?这不是天方夜谭嘛!咱可不能犯这样的糊涂呀!咱得清醒地认识自己,不断提升自己,这样才能帮助别人,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
所以啊,咱得记住,千万别做那个“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的人,要做就做那个清醒明智、能给别人带来光明和希望的人!这才是咱应该追求的呀!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高中语文论文我看2009年全国高考文言文试题
我看2009年全国高考文言文试题对一个中国人来说,文言文这东西不花大量的时间,学不精熟。
有些人自小讽诵,仍旧会被其他学者骂为不通,比如章太炎就笑话林纾不识字,叶德辉讥笑康有为典章制度还没入门。
而我们知道,林纾和康有为都是现在视为国学大师的人物。
当然,如果不要求精湛,不去细究每个字词的意思,一般的文言文具有中等文化程度的人基本能够读懂。
只是要真正学好文言文,却势必细抠每个字的意思不可。
所以,高考语文考试的内容,有一定的合理性。
阅读了今年各套试卷的文言文部分之后,有些看法,写出来以供商榷。
我感觉,试卷所选的古文大部分是故事性很强的文章,难度较小,不足以考出学生真正的水平,应当适当选一些议论文或者纯粹的风景散文。
除此之外,我感觉题型稍嫌单一,多是选择题,无外乎从加点词给出的解释中选出不正确的一项,或者是选出能概括文章内容的一组。
最重要的是大部分题目的答案可以猜出来,不足以拉开学生的语文成绩差距。
我们知道,高考数学的分数差距很大,语文却差距很小,这跟出题的方式有关,对某些语文水平超常的学生来说,这是不公平的。
文言文可否参照英语考试的做法,要求在文章中填入文言介词、副词、语气词之类,或者要求学生修改文言文病句?这些都需要对文言文有一定语感才能做到,不能光凭运气。
也可以多考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这种能力才是真正能考出水平的。
不要说考生,就是专门研究古代文化的学者,他们功力的高下也可以通过断句加以判断。
古人说,“离经辨志”是童子功,相当重要。
著名学者杨树达写了一本《古书句读释例》,薄薄一小册,成为名著,日本汉学家看见此书,不远万里来拜杨为师,可见它需要的功底。
另外就是选文的角度问题,在这方面,中国人也陷入两难。
一方面要传承传统优秀文化,势必要学习文言文;另一方面,传统文化中确实有一些糟粕,尤其是文言中,反映的多是中国特色的官僚文化,相当有害。
下面我们试着分析一下今年各省的文言文内容。
重庆卷选的是《贞观政要·贪鄙》,讲吏治应当廉明,告诫做官的不要贪污,否则就会如何如何,这纯属老生常谈,而且拿来给无权无势的学生读,意义不大。
2009年全国高考海南语文试题
2009年我省考生答卷存在的问题一、文言文翻译考生答卷存在的问题:一是很多考生关键词(得分点)译不出来,如:①“朱昭命令军队于通衢与敌军交战,从傍晚一直到早上,尸体布满了整条街道,不能通行。
”(关键词“通衢”没有翻译出来)二是没有联系上下文,翻译不准确。
如:①“被围困四天,城中坏人多,要想到补救的方法,而不是作乱。
”(全然不对)②“朱昭在众人通衢的地方迎接战争,自己正是老人,最后一直打仗到傍晚,整条街尸体都数不清楚。
”③“昭多人通战法的人,从晚上到早上,尸体填埋了真不可行。
”这些翻译,有的望文生义,完全不着边际。
二、古诗鉴赏一是先入为主,没有读透文本,只模式化解读文本,如一看见“遭弹劾解官归居”,就套上“怀才不遇”、“报国无门”之类的词。
如:“描绘了一副解官归居那种悲凉、伤感的景象,描写了黄昏时那种凄凉,孤独的景象。
”二是抓其一点,概括不全。
在答题时没有把诗词中所有的景象信息叙述出来,而是只抓住了部分景象和意象,描述残缺,内容不完整,或者过于简单。
比如题干中“简要叙述”,学生不理解“叙述”之意。
例:“词的上阙描绘柔桑的嫩芽,蚕种的生长,细草的嫩绿,黄犊的鸣声,寒林里的鸦声,体现初春的景象。
”三是答题时未明白题旨,不是描述景象,而是想像或寻找诗中情感性信息。
如:“上阙描绘了一幅诗人独自漫步林间,各种农家动物都已休息,自己一个人形影独怜,孤独,在嫩芽、黄犊的反衬下,无不表现出诗人的孤独之感。
”上面是第8题。
第9题:第一问手法问题,许多考生对鉴赏术语掌握不够,在答题中虽然写了不少写作方法,但全不靠边,如顶真,借代,白描,用典。
如在回答第一问写作手法时,时有出现“排比”“远近结合”“借景抒情”“以乐写哀”“以哀写乐”等答案。
有一部分将“对偶”与“对比”,“比喻”与“比拟”“拟人”混淆不清,而且答题时错别字较多,甚至较常见的“拟人”手法也多有考生写成“似人”“批人”等。
第二问情感问题,相当部分考生未能准确解读出诗歌中所蕴含的对城市官场的鄙弃,对田园生活的热爱的情感,而是单纯从诗人的生平遭遇就理解为作者是对官场的留恋和不舍。
以其昏昏, 怎能使人昭昭——对2009语文高考试卷一些参考答案的质疑
以其昏昏, 怎能使人昭昭——对2009语文高考试卷一些参考
答案的质疑
徐学愚
【期刊名称】《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年(卷),期】2009(000)012
【摘要】@@ 2009年高考已结束,纵观各地语文高考试卷,却发现一些似乎残缺不全、答非所问、根本无法解释的答案.令人非常迷茫!这里仅以现代文阅读为例,摭取如下,与各位商榷:
【总页数】2页(P157-158)
【作者】徐学愚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宁海中学,3156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基本药物制度: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J], 桂克全
2.以其昏昏,怎能使人昭昭 [J], 张伟
3.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行动学习给党校教学改革的启示 [J], 梁惟
4.“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J], 无
5.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浅析《医学大专英语》注释五十例 [J], 廖慧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的成语故事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的成语故事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的成语故事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用他模糊的理解去让别人明白;也指自己糊里糊涂;却要指挥明白、清楚的人。
小编收集了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的成语故事,希望各位读者喜欢。
[拼音]:yǐqíhūn hūn;shǐrén zhāo zhāo[释义] 其:他的;昏昏:暗、模糊、糊涂;昭昭:明白。
用他模糊的理解去让别人明白;也指自己糊里糊涂;却要指挥明白、清楚的人。
[语出] 《孟子·尽心下》:“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正音] 昭;不能读作“zhào”。
[辨形] 昭;不能写作“召”。
[用法] 含贬义。
一般作谓句、宾语。
[结构] 复句式。
[例句] 其实大家心里早已清清楚楚;可他还是不停地解释;真是~。
[成语故事]:原文:孟子曰:“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翻译:孟子说:“贤人先使自己明白。
”解析:我们今天说:“教育者先受教育。
”或者说:“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得有一桶水。
”都是“以其昭昭使人昭昭”的'意思。
相反,身歪却要求影子正,源浊却要求流水清,自己都没搞清楚,却想去使别人明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这不是缘木求鱼吗?而且,孟子说得好:“缘木求鱼虽然得不到鱼,但却没有什么后患。
以你的所作所为追求你想得到的,越是努力,越是后患无穷。
”(《梁惠王上》)这段批评粱惠王的话,移在这里来批评“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的人,真是准确极了。
是啊,如果是一位教师,“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必然谬种流专,误人子弟;如果是一位官员,“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必然诬枉不正,贻害他人。
[造句]:(1) 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
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2)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不大可能的。
(3) “正人必先正己”,美英两国企图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显然是无稽之谈。
(4) 定位上的被动,直接带来宣传思想工作有时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对于许多理论问题与现实问题模棱两可,说不明白,甚至只能是“矮子看戏,跟着叫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特 点 。 “ 炭 同炉 ”这 个词 不难 理 解 ,是 个 矛盾 统 的说 冰
情满 怀 ,永不 满 足 ,不 断追 求 新 的 目标 ;② 乐 丁接 触 贫 苦群 众 ,善 于 动 员志 同 道合 者 加盟 :③ 为实 现理 想 而 自我 牺 牲 、 呕 心沥 血 。观 点■ :陶 行 知 从改 造 乡村 教 育入 于改造 中陶 的
丁 态 度 借 历 史人 物 的孤 高 傲 世 表 达 f来 。其 中 的① ② 无 可 争 社 会 实际 。观 点三 : 陶行 知 既彳 远 大理 想 又脚 踏 实地 ,值得 } J 议 , 可是 第③ 点 的表 述 能 否算 作 矛盾 统 ‘ 待 商榷 。而 H文 学 习 。① 要提 高 中 华 民族 的文 化 素 质 ,必 须提 高 人 民群 众 的 有
问 的答 案 基本 是 同 义反 复 ,却 看 到有 些 答案 解 析 中将 其 分为
两个 得 分 点 ,这里 就 先 不说 了。但 是 作 者对 异类 的态度 ,在
不过 ,切勿 强 求 ‘ 类 ’ , 异 非 常 迷 !这 里 仅 以现 代 文 阅 读 为 例 ,摭 取 如 下 , 与 各 位 文章 中还 有一 个 重要 的 信息 : “ 最应 警 惕那 种 哗众 取 宠 的故 作 怪 ,如 父亲 逼 着 体弱 女 童跑 商榷 : 江 苏卷 1 题 :请 探 究都 江 堰 蕴含 了 “ 善 若 水” 的哪 几 伞 国 、 当街裸 体 自我标 榜 是行 为 艺 术之 类 ,就 是 渴求 社 会认 4 上
J I 法 ,就是 棚对 直两方 面 素 的融合 。给 出 的答 案 是① 既 关注 理 想在 时 是行 不 通 的 。① 人 民群 众与 三 座 火 L的矛 盾 是 当 罔 现 实 、褒 贬是 非 , 又淡 泊 宁静 、低 调处 世 ;② 对懂 画的 删友 时 社会 的 主要 矛 盾 ;② 他 认 为 “ 运盛 衰 决 丁一 转念 问 ”, 慷 慨卡 赠 而把 匝 金购 画 者 于 门外 ;③ 将 自己对现 实 人 生 的 H 显得 过 于 简单 化 ;③ 他 的 教 育救 围 的构 想过 于理 想化 ,脱离
述类 文 本 , 以思 维严 密 为基 本 特 征 ,漏 掉 。个 再 要 的信 息 实 一 属 不该 。不仅 如 此 ,这 条信 息 与 现代 中学 生 的现 实生 活 关系
水 利 万物 而 不争 。 ”意 思 是说 ,最 高境 界 的善 行 就像 水 的 品 密 切 ,是 他 们 应该 注 意 并提 取 到 的 。 再 看 全 国卷Ⅲ 实用 类文 本 阅读 , 1 4 文 中说 : “ 2( ) 陶行 性 一 样 ,善 于 帮助 万物 而 不 与万 物 争 名利 。 ‘ 似 乎很 难 分析 出有几 层 意 思 ,那 么题 目是否 就 演变 为 都 知 不仅 是 一位 富于 想 象的 浪 漫主 义 理想 家 , 而且 是一 位脚 踏 江 堰 怎样 体现 了 卜 善若 水 这 哲 学 思想 ?但 答 案给 出的 是 : 实地 、一 步一 个 脚 印 的 实 干 家 。” 这 句话 给 你 什 么样 的 启
层 深 意。 ( 分 ) 6
可 的假 异 类 、真 恶俗 。 ”即盲 目追 求 异 类 。所 以 作者 的 态度 中也 应 该 加一 点 ,不 可 肓 目追 求 异类 。要知 道 ,这 是 篇论
这 是… 道探 究 题 ,题 T 的要 求 包含 了两 层 意 思 : 是
善 若 水 总 共 有 J 层 深 意 , 二 是 都 江 堰 蕴 含 了其 中 的 几 层 。 L “ 善若 水 ” 出 白老 子 的 《 德经 》第 八章 : “ 善 若水 , 上 道 上
给 人什 么 启 示 呢 ?我们 知 道 陶行 知 是伟 大 的 教育 家 ,那 启 示 地 。况 且 结合 全 文 ,陶 行 知劝 解 操 震球 不 仅要 有 宏愿 还 要 了
再看选做题 实用丈阅读中的1 题 :从全丈看,黄永厚的 就 应该 是 :要 做 成 件 事情 不仪 要有 远 大 的理 想 还要 脚 踏实 7
“ 炭 同炉” 具 体体 现 在哪 些 地 方 ? ( 分 ) 冰 6 这 段 文字 的主 要 内容 是 这样 的 :前 两 段 介绍 了黄永 厚 先 解现 实 中的苦 的文 字 ,可 以 印证 这个 启 爪 。可 答 案给 出的是 :陶 生 的生平 ,第三 段 有 一个 承 I 下 的句 子 : “ 难 的人 生 反 观 点.+ 行知 献 身 乡村 教 育 的是 实干 精 神 值得 学 爿 。①激 启 多 而 增加 了黄永 厚 对 生活 的热 爱 ,养 成 了他 独 特 的 生活 态度 ,
8 以水 比喻 “ 上善 ”, 即都 江堰 是 l 之 作 ;修 筑和 维 护 都江 示 ?请 结 合全 文 ,谈 谈 你感 受最 深 的一 点 。 ( 分 ) 善 “ 启示 ” ・ 在 现代 汉 语 词 典巾 的解 释 是 :① 动 词 ,启 词 发提 示 ,使有 所 领悟 ;② 名词 ,通过 启 发提 示 领悟 的道 理 。 这 句 话 的本 义是 陶 行知 既 有远 人 理 想 义脚踏 实地 ,这 句 话 能
堰 的 李冰 及其 后 任可 谓 } : 善之 人 ; 由此 引 申 }做人 要 做 善 { j
之 人 ,做 事要 做 上善 之 事 。答 案 的三 点 其实 是 文章 的思 路 , 所 以这个 问题要 问的应 该 是本 文 的 写作 思路 是 什 么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不 然学 生难 以摸 清 答 题 的方 向 ,从 而 导致 答 案 的错 误 。
,
芎鼹茸紊质教育研宠螭
其 备 备 ' 怎 能 使 人 昭 昭
对 2 0 语文 高考 试 卷一 些参考 答案 的质 疑 09
◎徐 学 愚
20 年高 考 已 结束 ,纵观 各 地 语文 高 考试 卷 ,却 发现 09
些 似 乎 残 缺 不 全 、答 非 所 问 、 根 无 法 解 释 的答 案 。 令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