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芽大戟的化学成分

合集下载

大戟

大戟

大戟
【别名】邛巨、红芽大戟、紫大戟、下马仙、京大戟。

【学名】大戟科大戟Euphorbia pekinensis Rupr.
【植物特点】单叶互生;叶片狭长圆状披针形;杯状聚伞花序顶生或腋生。

【本草记载】大戟,其根辛苦,戟人咽喉,故名。

杭州紫大戟为上,江南土大戟次之。

北地绵大戟,色白,其根皮柔韧如绵,甚峻利,能伤人,弱者服之,或至吐血,不可不知。

.....控涎丹,乃治痰之本。

痰之本,水也,湿也,得气与火,则凝滞而为痰、为饮、为涎、为涕、为癖。

大戟能泄脏腑之水湿,甘遂能行经隧之水湿,白芥子能散皮里膜外之痰气,惟善用者能收奇功也。

【药用部位】根
【性味功效】苦辛,寒,有毒。

泻水沈,利二便。

治水肿,水臌,痰饮,瘰疬,痈疽肿毒。

【附注】历代《本草》所载大戟,品种亦不止一种,但大多数是大戟科大戟属植物。


《蜀本草》中所述的大戟,《本草图经》的"滁州大戟"、"并州大戟"以及《植物名实图考》中的"大戟"所述的形态都和大戟科大戟近似。

此外,《本草图经》中的"河中府大戟",似为豆科植物;《纲目》所称的"北方绵大戟",似即今之绵大戟;至于茜草科的红芽大戟,《本草》中未见收载,但为目前大戟药材中使用最广的一种。

红大戟中的蒽醌和三萜类化学成分_洪一郎_马丽_王垣芳_孙居锋_侯桂革_赵峰_韩景

红大戟中的蒽醌和三萜类化学成分_洪一郎_马丽_王垣芳_孙居锋_侯桂革_赵峰_韩景
化合物 4 白色无定形粉末; ESI-MS m / z 487 [M - H]- 。1 H-NMR( pyridine-d5 ,500 MHz) δ: 4. 27 ( 1H,m,H-2) ,4. 21 ( 1H,d,J = 9. 4 Hz,H-3 ) ,5. 47 ( 1H,br s,H-12) ,3. 29( 1H,dd,J = 13. 8,4. 0 Hz,H18) ,4. 22( 1H,d,J = 10. 5 Hz,H-23a) ,3. 73 ( 1H,d, J = 10. 5 Hz,H-23b) ,1. 21,1. 08,1. 08,1. 05,0. 99, 0. 92 ( each 3H,s,Me ) ; 13 C-NMR ( pyridine-d5 ,125 MHz) ,见表 1。参照文献[10-11]报道的数据,鉴定 化合物 4 为阿江榄仁酸( arjunolic acid) 。
[摘要] 运用硅胶、MCI、Sephadex LH-20 柱色谱及半制备型 HPLC 等色谱方法,从红大戟 95% 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 9 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和 NMR、MS 等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为 1,3-二羟基-2-羧基-9,10-蒽醌( 1) ,1-甲氧基-3,6-二羟 基-2-羟甲基-9,10-蒽醌( 2) ,1,2,3-三羟基-9,10-蒽醌( 3) ,阿江榄仁酸( 4) ,2α,3β,24-三羟基齐墩果-12-烯-28-酸( 5) ,2α, 3β,19α,24-四羟基乌苏-12-烯-28-酸( 6) ,2α,3β,24-三羟基乌苏酸 ( 7) ,2α,3β,23-三羟基乌苏-12-烯-28-酸( 8) 和胡萝卜苷 ( 9) 。化合物 1 ~ 9 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质谱用 VG Autospec 3000 型质谱仪测定; NMR 用 Bruker Avance Ⅲ 500 核磁共振仪测定,TMS 作 内标; MCI 树脂为 Mitsubishi Chemical 公司生产; 凝 胶 Sephadex LH-20 为 Amersham Pharmacia 公 司 生 产; 柱色谱硅胶为青岛海洋化工厂生产; 薄4 年 11 月

重点发展的珍稀红芽大戟药材

重点发展的珍稀红芽大戟药材
1% ,i 0 『 且生育期较长 , f = 『 种植上均 采用种子繁殖 , 以 种 根繁殖 较佳 。
生长环境 :野生红大戟生长 于温暖 阳光 ,充足的 荒山草坪及杂草丛中 , 抗逆悄 强 , r 。 : 耐= 早 耐贫瘠 , 一 1℃ 一1  ̄ 覆盖保温物生 l停滞 , 0 5 C 丈 植株冻死 ,年平 均温度在 I℃ 一1 ℃之 间 民良好, 5 7 产最高。 人. E栽培 种植 , 宜选择 阳光 充足温暖沙性 或兜沙性寓含有机质
疏 松 、 沃 的地 块 。 肥
种植技术 : 整地选好地块后 .于封冻前后深耕种
植地 l 至 2 5 0厘米 , 6 7平斤米施腐熟农家肥或土 每 6 杂肥 5 0至 10 0 00千克及饼肥 2 0千克 ,过磷酸钙 5 0 O
千克, 均匀撒施种植地做基肥 。 整平耙细后按墒 宽 15 .
檀物 特性 : 红芽大戟株 高 5 至 8 厘 米. 0 0 茎圆形 ,
叶片纸质 披针 形略钝 单叶对生 , 十 托Ⅱ 鞘状 。全株疏 生 茸 毛, 聚伞形花序顶生或腋生 , 花期 4 5 至 月粉红色 . 时期 1 0至 I 月 , 1 聚合果 . 柴质呈不规则棱形。 细小 , 黄色不 易采 列。 繁殖种 子难度 大 .成功率 仅 5 一 %
卉 市 场上 也 板 受A.l 欢 迎 。  ̄的 f
高仅 2 厘 米时就显蕾 开花 。花 色有 大红 、 0 桃红 、 淡 紫、 白等 色. 粉 大红的如 火. 桃红的如丹 . 淡紫的如 云 , 白的如雪 , 粉 非常夺眼. 丽迷人。更奇特的是: 艳
它的花形酷似泡发后 的银耳,柔媚的花 辨 自 成褶皱 状 , 此相 拥成一簇簇花球 , 彼 争先恐后开满枝头 , 几 乎覆盖所有的叶片 . 让人叹 为现止。 它的花期 一般从 5月开始 , 一直延续到 1 月 花后所 鲒灰黑色的果 1 实.如小球般一 串串举于枝头,即使到 了严冬飘 雪

红大戟研究综述

红大戟研究综述
术、 田 间 管理 等 方面 进 行整 理 分析 , 为今 后 红 大 戟 的研 究与 应 用 提 供 理 论 依 据 。
【 关键词 】 红 大戟 ; 化学成 分; 研究综述
红 大 戟 又 名 红 芽大 戟 ( K n o x i a e R a d i x ) , 是 我 国传 统 中 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有 4个 豆 甾酮 、 2个 木 脂 素 、 1个 香 豆 素 、 4个 简 单 芳 香 类 化 合
2 红 大戟 的鉴别研究
2 . 1 红大 戟 的鉴别 研究
红色, 长3 ~ 1 2 c m, 稍弯曲 , 有扭曲的纵皱纹 , 质 坚 实而 易折 断 ,
气味 微 辛 。其 中质 坚 实 、 个大、 红 褐 色的 红 大 戟 为 质 量 佳 品 。
散结作用 , 且毒性弱 , 故 在 临床 上使 用 广 泛 。 最 近 几年 , 广 西 市
场 上 的 红 大戟 出现 了畅 销 与 热 销 交替 的现 象 .价 格 以 马鞍 形
化 舍 物 均 为 新发 现 的物 质 。
3 . 2 非蒽 醌类化 合物
赵 峰 等1 7 ] 通过 硅 胶 、 葡聚 糖 凝 胶 和 高 效液 相 色谱 等 方 法对
中, 喜 半阴半阳的地方 , 主要 产地分布在 广西、 福建 、 广 东、 台
同位 置 上 显 色的 斑 点【 引
3 红大戟化学成分的研究
据 文 献报 道 , 红 大戟 根 中含 游 离 蒽醌 以及 结 合 蒽醌 , 其中 湾、 云南、 贵 州 以及 西 藏 等 地 。其 中广 西 红 大 戟 的 分 布 主 要 集 游 离蒽醌 包括 甲基 异 茜草 素 ( r u b i a d i n ) 、 虎刺 醛 ( d a m n a c a n t h a 1 ) 、 中在 宁 明 、 横县 、 田林 、 上 思 以及 南 宁的 邕 宁 区 、 兴 宁 区[ ” 。 红 大戟 素 ( k n o x i a d i n ) 、 3 - 羟基檄树 素( 3 一 h y — d r o x y mo r i n d o n e ) 。

大戟

大戟

大戟【拼音名】 Dà Jǐ【别名】邛巨、红芽大戟、紫大戟、下马仙、京大戟。

【性味】味苦;辛;性寒;有毒【归经】肺;脾;肝;肾;膀胱经【功能主治】泻水逐饮;消肿散结。

主水肿;胸腹积水;痰饮积聚;二便不利;痈肿;瘰疬【功能主治】泻水沈,利二便。

治水肿,水臌,痰饮,瘰疬,痈疽肿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钱;或入丸、散。

外用;煎水熏洗。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3g;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研末或熬膏敷;或煎水熏洗。

【注意】患虚寒阴水及孕妇忌服。

体弱者慎用。

【注意】患虚寒阴水及孕妇忌服。

体弱者慎用。

①《本草经集注》:"反甘草。

"②《药性论》:"反芫花、海藻。

毒,用菖蒲解之。

"③《唐本草》:"畏菖蒲、芦草、鼠屎。

"④《日华子本草》:"小豆为之使。

恶薯蓣。

"⑤《纲目》:"得枣则不损脾。

"⑥《本经逢原》:"脾胃肝肾虚寒,阴水泛滥,犯之立毙,不可不审。

"【临床应用】①治疗急慢性肾炎水肿大戟根洗净,刮去粗皮,切片,每斤以食盐3钱,加水适量拌匀,吸入后晒干或烘干呈淡黄色,研成细末装入胶囊。

日服2次,每次1.5~2分,隔日1次,空腹温开水送下,6~9次为一疗程。

共观察60余例,均有显着的消肿作用,一般经治6~7天后水肿即完全消失。

患者服药后有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腹泻。

其泻下作用常在服药后2~4小时最为剧烈;如症状严重,可进食水果或冷糖开水,反应即可减轻。

服药期间用低盐饮食,禁食生冷、辛辣、鱼及猪头肉等发物.禁用于孕妇、心力衰竭、食道静脉曲张及体弱者。

②治疗晚期血吸虫病腹水或其他肝硬变腹水大戟鲜根洗净晒干磨粉,用小火焙成咖啡色,装入胶囊,成人每次0.6~O.9克,隔日或隔2日服药1次,7~8次后停药1星期,以后视病情再服.若腹水巳退,可选用人参养荣丸等调理。

曾试治20例,经服药5~36次不等,显效(腹水消失,健康改善,体力基本恢复)9例,好转(腹水显著减少,全身情况改善)9例,无效2例。

药用植物红芽大戟组织培养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药用植物红芽大戟组织培养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药用植物红芽大戟组织培养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红芽大戟为常见的中草药,在医学、养生保健等领域均有广泛应用。

由于野生资源的逐渐减少和生长环境的不稳定性,应用组织培养技术进行红芽大戟的人工繁殖,成为保护和利用该植物资源的最佳途径之一。

本研究旨在探究红芽大戟的组织培养繁殖技术,提高红芽大戟栽培的效率和产量,为其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内容:本研究主要探究以下内容:1、红芽大戟的组织分化和再生2、不同培养基和激素对红芽大戟体细胞和叶片愈伤组织的影响3、不同光照和温度对红芽大戟愈伤组织生长的影响4、红芽大戟组织培养质量控制和产量提高策略研究三、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以下方法:1、采集红芽大戟不同部位的组织,通过愈伤组织分化和再生,进行不同培养基和激素的筛选。

2、以标准溶液为对照,对愈伤组织进行光照和温度的处理,观察不同条件下愈伤组织生长情况。

3、对组织培养过程中涉及到的操作进行质量控制,统计数据并分析得出高效产量策略。

四、研究预期结果:经过本研究,预期可以得出:1、建立红芽大戟组织培养体系,并通过愈伤组织分化和再生,探究红芽大戟的生长特性,为其高效繁殖提供技术支持。

2、分析不同培养基和激素对愈伤组织生长的影响,为红芽大戟组织培养中选用适当培养基和激素提供科学依据。

3、分析不同光照和温度对红芽大戟愈伤组织生长的影响,为其后续的生长以及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4、通过组织培养质量控制和高效产量策略研究,提高红芽大戟产量和品质,为其合理利用提供科学基础。

五、研究计划:本研究的时间安排如下:1、前期准备:3个月2、实验操作:6个月3、数据统计和分析:3个月4、论文撰写:2个月计划总时长:14个月。

六、参考文献:1. 张斌. 大戟属植物叶片幼嫩组织的培养研究[D]. 成都:四川农业大学,2015.2. Hayat S, Wani A S, Junaid A.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in Plant Tissue Culture and Development[J]. Springer, 1979.3. 蒋晓莉, 宋凌霄, 粱静怡. 傅松柏无菌苗培育技术研究[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 13(01):32-35.。

京大戟(附:红大戟)

京大戟(附:红大戟)

京大戟(附:红大戟)京大戟(《神农本草经》)为大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大戟的干燥根。

主产于江苏、四川等地。

秋、冬二季采挖,洗净,晒干。

药材性状:气微,味微苦涩。

以切面白色者为佳。

其炮制品名有:醋京大戟。

【历史】京大戟入药,原载名大戟,因“其根辛苦,戟入咽喉,故名”(《本草纲目》)。

别名下马仙,“言利人甚速也”(《本草纲目》)。

另有茜草科红大戟,又名“红牙大戟”,系新发展的一种药物品种,由于其“红牙大戟”之命名与大戟科的大戟异名“红芽大戟”发音相同,因而过去两者常混用。

实际上两者功用有所不同,现《中国药典》(2010年版)已明确将两者作为两种药物分别收载。

本品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谓:“主蛊毒,十二水,腹满急痛,积聚,中风皮肤疼痛,吐逆。

”《名医别录》谓:“主颈腋痈肿,头痛,发汗,利大小肠。

”此后本草略增其主治,如载“下恶血癣块、腹内雷鸣,通月水,善治瘀血,能堕胎孕”(《药性论》),“治瘾疹风及风毒脚肿”(《本草图经》)。

纵观历代本草,其主要功用不外泻水、解毒两方面。

《本草正》日:“性峻利,善逐水邪痰涎,泻湿热胀满。

”《本经逢原》亦指出:“大戟,性禀阴毒,峻利首推”,故“脾胃肝肾虚寒,阴水泛滥,犯之立毙,不可不审”,可见其毒大性猛的特点。

【性能】苦,寒;有毒。

主归肺、脾、肾经。

【功效】泻水逐饮,消肿散结。

【应用】一、水肿、臌账、胸胁停饮本品泻水逐饮,专治“十二水,腹满急痛”(《本经》),作用类似甘遂而稍逊,用于水湿痰饮内停,以致身面浮肿,臌胀及胸胁停饮等证。

《活法机要》治水肿,“枣一斗,锅内入水,上有四指,用大戟并根苗盖之遍,盆合之,煮熟为度。

去大戟不用,旋旋吃,无时。

”《圣济总录》大戟散治通身肿满喘息,小便涩,“大戟(去皮,细切,微炒)二两,干姜(炮)半两。

上二味捣罗为散。

每服三钱匕,用生姜汤调下,良久,糯米饮投之,以大小便利为度。

”对水肿腹胀、悬饮属实证、重症者,亦可配甘遂、芫花等峻下逐水药同用,其逐水之力更峻,如《伤寒论》十枣汤、《丹溪心法》舟车丸。

大戟和红大戟的区别

大戟和红大戟的区别

药用价值评估
大戟的药用价值:大戟味苦、性 寒,有毒,具有清热解毒、消肿 散结的功效,常用于治疗痈疽肿
毒、水肿等症状。
红大戟的药用价值:红大戟味苦 、性寒,也有毒,能清热解毒、 利尿消肿,主治水肿、水臌、痰
饮等症状。
两者在药用上均需谨慎,因含有 毒性,务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未来研究方向与应用前景
化学成分研究
进一步对大戟和红大戟的化学成分进 行深入研究,明确其活性成分及药理 作用机制。
药理作用与毒性研究
系统评价两者的药理活性及毒性,为 其在临床上的安全有效应用提供依据 。
临床应用拓展
在明确药理作用和安全性基础上,探 索两者在临床上的新应用,如抗肿瘤 、抗炎等方面的研究。
质量控制标准研究
建立更完善的质量控制标准,以确保 大戟和红大戟药材的质量稳定可控。
区别的重要性
药用功效不同
大戟和红大戟虽然都具有药用价值,但它们的功效侧重点不同。了解两者的区 别有助于准确选择药材,提高治疗效果。
临床应用差异
在中医临床中,大戟和红大戟的适应症和用法也有所不同。明确两者的区别对 医生开具处方、药师配药都具有重要意义。
汇报目的和结构
汇报目的
本文旨在详细介绍大戟与红大戟的区别,以提高读者对这两种中药材的认识,并 为中医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THANK YOU
结构安排
本文首先介绍大戟与红大戟的概述,然后阐述两者的区别,包括药用功效、产地 、性状等方面的差异,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
02
植物学特征区别
形态特征
大戟的形态特征
大戟通常为多年生草本或亚灌木,高度在30-90厘米之间。其叶互生,形状为倒卵形或长圆形,叶缘有锯齿。花 序为伞形,花色多为绿色或黄绿色。

大戟中药材详细说明书

大戟中药材详细说明书

大戟药材名称:大戟[毒]拼音名称:DAJI别名:荞、邛巨、龙虎草、九头狮子草、京大戟、将军草、臌胀草、天平一枝香、迫水龙、大猫儿眼、黄花大戟、黄芽大戟、千层塔、搜山虎、穿山虎、一盘棋。

科属:为大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大戟的根。

产地:分布东北、华东地区及河北、河南、湖南、湖北,四川、广东、广西等地。

性味:[性味、归经]苦,寒。

有毒。

入肺、脾、肾经。

功效:攻水逐饮,消肿散结中成药:共有27种中成药使用大戟:天和追风膏紫金锭周氏回生丸辟瘟片麝香丸十枣丸时疫救急丸八宝玉枢丸(八宝玉枢丹)外用紫金锭杜记独角膏等。

应用:1、用于水肿腹水,留饮胸痛等证。

大戟攻水逐饮的功效,与甘遂相似,故可用于胸水、腹水、水肿喘满等症,多与甘遂、芫花等同用。

2、用于疮痈肿痛及痧胀等症。

该品外用能消肿散结,内服能攻泻而通结滞。

如常用成方玉枢丹,即是红芽大戟配伍千金子、山慈菇、五倍子、雄黄、麝香等品而成,外涂用于消疮肿,内服治痧胀、腹痛、胸脘烦闷、呕吐泄泻等症。

用法用量:煎汤,1.5~3G;或入丸、散。

外用;煎水熏洗。

注意事项:虚寒阴水及孕妇忌服。

体弱者慎用。

反甘草。

采收加工:秋、冬二季采挖,洗净,晒干。

炮制工艺:1、京大戟: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2、醋京大戟:取大戟段或片,大戟加醋浸拌,置锅内用文火煮至醋尽,再炒至微干,取出,晒干。

(每100KG京大戟,用醋30KG。

)现代研究:1、化学成分:大戟根含大戟甙、生物碱、大戟色素体A、B、C.新鲜叶含维生素C。

红芽大戟根含游离蒽醌类和结合性蒽醌类。

从红芽大戟根中分离开得到丁香酸、虎刺醛、甲基异茜草素、红大戟素及3-羟基巴戟醌等。

2、药理作用:本品乙醚和热水提取物有刺激肠管而导泻的作用;对妊娠离体子宫有兴奋作用;能扩张毛细血管,对抗肾上腺素的升压作用。

临床应用:1、治疗渗出性胸膜炎:陈大戟、陈甘遂各 4.5G,苦葶苈、浙贝母、白芥子、三七各15G,薤白头、紫丹参各30G,白桔梗6G。

大戟属,能源植物

大戟属,能源植物

大戟属,能源植物大戟属资料大戟属(Euphorbia)来自于大戟科,Euphorbos为古罗马时代的一名御医。

约2000种,产亚热带和温带地区,我国有60种以上,广布于全国,有些种类有毒,有些种类茎、叶入药治肠炎、痢疾,外用治疮疥;有些可为庭园观赏用。

草本或亚灌木,有白色乳汁;茎草质或木质成肉质而无叶;叶互生或对生,或有时轮生,全缘或有锯齿;花无花被,组成杯状聚伞花序,又称大戟花序。

开头文中的大戟是在昆明植物园遇见的,有朋友说是乳浆大戟,但觉得有些不像,就暂时先不定种啦,不过肯定是大戟属哒。

大戟属植物我们前面介绍过的有常绿大戟,还有续随子,所以药性就不再重复介绍啦。

我们来说一说能源植物,能源植物包括很多中,其中大戟属有很多都是能源植物。

植物能源背景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现代社会对能源的依赖日益增大,能源供给的危机逐渐凸现,地球上不可再生的矿物能源资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的开采量猛增。

据统计,全球能源消耗总量每年超过370百万兆焦耳,相当于每天消耗1.7亿多桶石油,其中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的消耗约占总消耗量的95%。

据预测,到2020年全球能源存储量将会下降至现有储量的10%,剩余储量的开发难度将越来越大,到一定限度就会失去继续开采的价值。

长期无限制的开采利用与有限的蕴藏量之间的矛盾逐渐尖锐。

面对当前以石油为主导的世界能源消费格局和近年来全球油价不断攀升的现实,能源危机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开发利用各种新型的、特别是可再生的能源资源,调整并优化能源结构,已成为化解能源危机的迫切需求和有效途径。

我国植物学家胡先骕先生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指出“从榕属、大戟科、萝藦科等含胶性植物中开发树胶代用品”具有重要意义。

有些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能将碳氢化合物储存在体内。

碳氢化合物的成分是类似于石油的烷烃类物质,经过加工后可作为汽油或柴油的替代品。

能源植物能源植物(又称“石油植物”、“柴油植物”或“燃料植物”),通常指那些具有合成较高还原性烃的能力,可产生类似石油成分、可替代石油使用或作为石油补充产品的植物,以及富含油脂的植物。

三种大戟属药用植物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三种大戟属药用植物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三种大戟属药用植物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的开题报告题目:三种大戟属药用植物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一、研究背景大戟属植物是一类常见的药用植物,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

在中国,大戟属植物被广泛用作传统药材和中药配方中的重要成分。

其中,大戟(Croton tiglium L.)被称为“万能灵药”,能够治疗眼病、痈疮、痢疾等疾病;乌头大戟(Croton tiglium L. var. aversan)则被用于治疗哮喘、咳喘等呼吸道疾病;白头翁(Croton crassifolius Geisel)具有止血、清热解毒等作用。

其中,大戟的毒性极强,需要进行适当加工才能用于药用,而乌头大戟和白头翁则具有较弱的毒性,因此得到较广泛的应用。

大戟属植物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包括大戟素、大戟二酸等。

这些成分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包括抗炎、抗肿瘤、抗菌等。

但是,目前有关大戟属药用植物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的研究还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开展研究。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系统地研究大戟属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为进一步发掘其药用价值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研究目标包括:1. 系统分离大戟属药用植物中的主要化学成分;2. 研究这些化学成分的结构特征和理化性质;3. 探究这些化学成分的生物活性及其作用机制;4. 为大戟属药用植物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三、研究方法1. 提取大戟属药用植物中的化学成分:采用经典的萃取方法,如超声波法、热回流法等提取大戟属药用植物中的化学成分。

2. 分离化学成分:通过色谱分离技术,如纯化、逆相色谱、毛细管电泳等方法分离提取得到的化学成分。

3. 结构鉴定:采用多种谱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如质谱、核磁共振等。

4. 生物活性研究:采用细胞实验等方法研究化学成分的生物活性,如抗炎、抗肿瘤、抗菌等作用。

四、预期结果本研究将系统地研究大戟属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预期结果包括:1. 系统分离大戟属药用植物中的主要化学成分,并鉴定化学成分的结构特征和理化性质;2. 探究这些化学成分的生物活性及其作用机制,为发掘其药用价值提供科学依据;3. 为大戟属药用植物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红芽大戟的功效与作用

红芽大戟的功效与作用

红芽大戟的功效与作用红芽大戟(学名:Euphorbia heterophylla)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属于大戟科大戟属。

它生长在温暖的气候中,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包括亚洲、非洲和美洲的大部分地区。

红芽大戟在传统医学中被广泛应用,被认为具有多种药用功效与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红芽大戟的功效与作用。

一、抗炎作用红芽大戟富含大戟毒素(diterpene esters),据研究发现,这些大戟毒素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

实验证明,红芽大戟提取物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炎症相关疾病的症状。

此外,红芽大戟还可以强化机体的抗炎能力,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

二、抗菌作用红芽大戟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成分,其中一些成分具有明显的抗菌作用。

研究表明,红芽大戟提取物对多种细菌和真菌都具有抑制作用,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等常见病原微生物。

这些抗菌成分可以被提取出来,制成药物,用于治疗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

三、抗肿瘤作用红芽大戟中的一些成分还具有抗肿瘤作用。

研究发现,红芽大戟提取物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分裂,阻止肿瘤的进一步发展。

此外,红芽大戟还可以促使肿瘤细胞凋亡,即促使癌细胞主动自杀,从而起到抗癌的作用。

这些发现为红芽大戟的药用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

四、止血作用红芽大戟在传统医学中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出血性疾病。

研究表明,红芽大戟提取物可以促使伤口收缩,抑制出血。

此外,红芽大戟还可以促进血小板的聚集,增加血小板数量,从而加快伤口的愈合速度。

这些功能使得红芽大戟成为一种很好的止血剂。

五、免疫调节作用红芽大戟还具有免疫调节作用。

研究表明,红芽大戟能够调节机体的免疫系统,增强免疫细胞的活性。

红芽大戟提取物可以促进淋巴细胞的生长与分裂,增加抗体的产生,从而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此外,红芽大戟还可以调节免疫细胞的分泌功能,增强机体对外界病原微生物的抵抗能力。

六、抗氧化作用红芽大戟中的一些成分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

抗氧化物质可以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减少对细胞的损害,起到延缓衰老和防癌的作用。

中药“泻下药:峻下逐水药”——京大戟

中药“泻下药:峻下逐水药”——京大戟

中药“泻下药:峻下逐水药”——京大戟本品为大戟科植物大戟的干燥根。

主产于河北、山西、甘肃、山东、江苏。

秋、冬二季采挖,洗净,晒干。

本品气微,味微苦涩。

以切面白色者为佳。

生用或醋煮用。

一、药性和功效本品性味苦,寒;有毒。

归肺、脾、肾经。

具有泻水逐饮,消肿散结之功效。

用法用量:煎服,1.5~3g;入丸散服,每次1g;内服醋制用,以减低毒性。

外用适量,生用。

使用注意:孕妇及虚弱者禁用。

不宜与甘草同用二、歌括《药性歌括四百味》歌诀:大戟甘寒,消水利便,腹胀症坚,其功瞑眩。

三、临床应用1.水肿胀满,胸腹积水,痰饮积聚,气逆咳喘,二便不利本品泻水逐饮作用类似甘遂而力稍逊,多治水肿、鼓胀而正气未衰者。

《活法机要》用大戟与大枣同煮,去大戟不用,食枣,治水肿腹水;或与甘遂、芫花等峻下逐水药同用,如十枣汤(《伤寒论》)、舟车丸(《景岳全书》)。

2.痈肿疮毒,瘰疬痰核本品能消肿散结,内服外用均可。

治热毒痈肿疮毒,可鲜用捣烂外敷。

治痰火凝聚的瘰疬痰核,可配伍夏枯草、玄参、浙贝母等药。

四、现代药理研究1.化学成分本品主要含鞊类成分:京大戟素,大戟二烯醇等;黄酮类成分:大戟苷,大1.酸等。

本品还含生物碱、有机酸、鞣质、树脂胶、多糖等。

2.药理作用本品乙醚和热水提取物有刺激肠管而导泻的作用;对妊娠离体子宫有兴奋作用;能扩张毛细血管,对抗肾上腺素的升压作用。

3.不良反应京大戟毒性成分主要为二萜醇酯类,其对皮肤、口腔及胃肠黏膜有强烈的刺激性,具体表现为口腔咽喉有灼烧感,以及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严重的吐泻继而导致水液电解质、酸碱平衡的紊乱,甚至出现休克。

中毒严重者可引起呼吸麻痹、抑制,甚至呼吸衰竭。

五、红大戟本品为茜草科植物红大戟的根。

又名红芽大戟、广大戟。

性味苦、寒,有小毒;归肺、脾、肾经。

功能泻水逐饮,消肿散结。

适用于水肿胀满,胸腹积水,痰饮积聚,气逆喘咳,二便不利,痈肿疮毒,瘰疬痰核。

煎服,1.5~3g;入丸散服,每次1g;内服醋多用,以减低毒性。

宽叶大戟化学成分的研究

宽叶大戟化学成分的研究

宽叶大戟化学成分的研究1. 研究背景宽叶大戟,学名Croton tiglium L.,是一种常见的乔木,属于大戟科(Crotonaceae)。

它主要分布于中国南部、东南亚及太平洋诸岛。

该植物的根、花、叶、果实、种子等部位均具有重要的药用或化工价值,被广泛用于中药和现代医学领域。

宽叶大戟含有丰富的化学成分,其中主要包括萜类化合物、苯丙素类化合物、芳香族化合物、类固醇类化合物等。

这些成分能够发挥抗菌、镇痛、抗炎、抗癌等多种生物学活性,在药用、护肤等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因此,对宽叶大戟化学成分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 化学成分2.1 萜类化合物宽叶大戟中含有大量的萜类化合物,这些化合物主要是由异戊烯基二萜和四萜类化合物组成。

其中,异戊烯基二萜类化合物是其主要成分之一,包括毒毒苷、木萜醇、麻醇、麻油醇、油醇等。

而四萜类化合物包括固醇、三萜醇等。

这些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抗菌、抗炎、抗过敏等作用。

2.2 苯丙素类化合物宽叶大戟中也含有一些苯丙素类化合物,这些化合物主要是石栎酸、红树酸、降钙素、去甲肾上腺素等。

这些化合物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如具有镇痛、消炎、抗肿瘤等活性。

2.3 芳香族化合物宽叶大戟叶子和果实中也含有一些芳香族化合物,如酚酸、黄酮、橙皮素等。

这些化合物具有抗氧化和抗炎等作用。

2.4 类固醇类化合物宽叶大戟根、叶、果实中也含有一些类固醇类化合物,如β-胡萝卜素、甾醇等。

这些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如抗菌、抗氧化、降血脂等作用。

3. 应用价值宽叶大戟的化学成分研究表明,该植物含有多种具有重要药用和工业价值的成分。

以宽叶大戟种子的提取物为例,该提取物中含有的毒毒苷和木萜醇等成分,在肿瘤学、皮肤病学、眼科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此外,宽叶大戟的化合物还可以用于生产抗生素、抗癌剂、化妆品等。

4. 发展前景随着中国传统医学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结合越来越紧密,宽叶大戟的研究前景也越来越广阔。

如何提高宽叶大戟化学成分的提取效率,降低成本,以及如何应用这些成分发掘更多的医药和化工价值,将成为未来宽叶大戟研究的重点和挑战。

中药学_红大戟_药材详解课件模板_性味

中药学_红大戟_药材详解课件模板_性味
红大戟 中医药用价值
详解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红大戟>>>
名称:红大戟 别名:红芽大戟、紫大戟、广大戟、 云南大戟、南大戟、红其根、红牙戟、 野黄萝卜、红萝卜、走沙黄、红心薯、 土人参、红牙大戟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红大戟
原始出处:红大戟药用始载于近代药学着 作《药物出产辨》,名红芽大戟。据考, 红芽大戟之"芽"应为"牙",为误用大戟科 京大戟的别称,因而两者常有混用。现已 明确,古代本草记载和方书应用的大戟均 为大戟科京大戟,两者功效有所不同,宜 予区别。参见"大戟"条 引自:《中华本草》。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红大戟
炮制:
g,用米醋20kg,醋制后能缓和峻泻作用。
3.饮片性状:红大戟为不规则长圆形或 圆形厚片,表面红褐色或棕黄色,中心棕 黄色,周边粗糙,红褐色或红棕色,质坚 韧,气微,味甘、微辛。醋红大戟形如红 大戟片,色泽加深,微有醋气。贮干燥容 器内,醋红大戟密闭,置阴凉干燥处。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红大戟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红大戟
药理作用: 1.抑菌作用:红大戟50%乙醇提取物体外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绿脓杆菌有抑制作用。
2.利尿作用:生红大戟水煎浓缩液小鼠灌 胃80g/kg,2-3小时后,尿量明显增加。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红大戟
炮制:
1.红大戟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 透,切厚片,干燥。
2.醋红大戟取净红大戟置锅内,加入米醋 和适量水,浸润约1-2小时,用文火加热, 煮至醋液被吸尽,取出,晾至六七成干时, 切厚片,干燥。或取净红大戟片,用米醋 拌匀,闷润至透,置锅内,用文火加热, 炒干,取出放凉。每红大戟100k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红大戟

药用植物红芽大戟研究概况

药用植物红芽大戟研究概况

药用植物红芽大戟研究概况
黄浩;韦鹏霄;岑秀芬;刘芳
【期刊名称】《热带农业科技》
【年(卷),期】2005(028)002
【摘要】综述了珍贵药用植物红芽大戟的地理分布和生态环境、植物学形态、药用特性与药理作用、繁殖与栽培管理,及市场需求与展望.
【总页数】4页(P30-33)
【作者】黄浩;韦鹏霄;岑秀芬;刘芳
【作者单位】广西大学,农学院,广西,南宁,530005;广西大学,农学院,广西,南
宁,530005;广西大学,农学院,广西,南宁,530005;广西大学,农学院,广西,南
宁,53000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949.95
【相关文献】
1.药用植物红芽大戟的生态特性研究 [J], 傅兵;汤丽云;徐祥浩
2.药用植物红芽大戟的组织培养 [J], 陈芳清;丘安机;徐祥浩
3.药用植物红芽大戟的个体生态学研究 [J], 陈芳清;徐祥浩
4.药用植物红芽大戟的营养繁殖研究 [J], 汤丽云;何国振
5.药用植物红芽大戟花的形态及种子繁殖特性的研究 [J], 汤丽云;徐祥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虎杖分离实验报告

虎杖分离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虎杖的分离技术。

2. 学习并掌握利用色谱法对虎杖中的有效成分进行分离纯化的方法。

3. 了解虎杖有效成分的性质及其应用。

二、实验原理虎杖(Polygonum cuspidatum),又称活血丹、红芽大戟等,为蓼科虎杖属植物。

虎杖中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如白藜芦醇、虎杖苷、虎杖酸等,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等药理作用。

本实验采用色谱法对虎杖进行分离,以提取其中的有效成分。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虎杖药材、甲醇、正己烷、氯仿、硅胶、薄层色谱板、大孔树脂等。

2. 实验仪器:色谱柱、高效液相色谱仪、旋转蒸发仪、真空泵、恒温水浴锅、超声波清洗器、电子天平等。

四、实验方法1. 虎杖药材的提取(1)将虎杖药材粉碎,过40目筛,备用。

(2)取5g虎杖药材,加入50ml甲醇,超声提取30min,过滤,滤液备用。

2. 虎杖总提取物分离(1)将滤液减压浓缩至约5ml,加入适量的正己烷,摇匀,静置分层。

(2)取下层正己烷相,加入适量的氯仿,摇匀,静置分层。

(3)取下层氯仿相,减压浓缩至干,得虎杖总提取物。

3. 虎杖总提取物分离纯化(1)将虎杖总提取物用大孔树脂进行吸附,以甲醇为洗脱剂,收集洗脱液。

(2)将洗脱液减压浓缩至干,得虎杖有效成分。

4. 虎杖有效成分的鉴定(1)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虎杖有效成分进行鉴定。

(2)以甲醇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0nm,流速为1ml/min,柱温为30℃。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虎杖药材的提取实验中,超声提取30min后,虎杖药材的提取率较高,可达90%以上。

2. 虎杖总提取物分离通过正己烷和氯仿的萃取,可得到虎杖总提取物,其得率约为30%。

3. 虎杖总提取物分离纯化通过大孔树脂的吸附和洗脱,可得到虎杖有效成分,其得率约为10%。

4. 虎杖有效成分的鉴定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虎杖有效成分进行鉴定,结果显示,分离得到的物质与标准品具有相同的保留时间和峰面积,表明分离得到的物质为虎杖有效成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醋酸镁试剂呈蒽醌颜色反应。 L52>WVI 测得其相 对分子质量 1!6X ":# : ( 计算值 1!6X ":; " ) ,分子式
万方数据
・ #0’・
药学学报 A->C OYC,.C-EM>I-C <IJI-C 411’ , %" (2) : #05 / #0#
为 !"# $"% &’ , 不饱和度为 "" 。 () ( *+, )-. / " 显示 0 %12 , 0 "13 ( &$) , 4 341 , 4 251 , " 0’# , " 013 ( !$0 ) , " ’’1 ( ! 6 &) , " ’40 ( 缔合 ! 6 & ) 的特征吸收。位 于 !: "07 %’ ( "$, 8) , ""7 43 ( "$, 8) 及 ""7 1# ( "$, 8) 的" $ 9:) ( ;:<&=!’ ) 信号, 提示 !! 具有 0 个酚羟
" "0 $ 9:), ! 9:)及 $:+! 谱中其他质子的相关信
号见表 " 。 )*+,’ - D 9:) @C>C GK -G.LGMJ@ !!
9GN ( . / /* 0 1 2 3 3* 4 4* -5 -5* A,!$4 &=
"0
! 9:) ( !)Fra bibliotek"
$ 9:) ( !)
$:+! ( ! & $) ""7 1# (0) "07 %’ (") "07 %’ (") , #7 40 (4) #7 4% (#) %7 %2 ( A,!$4 &=) , 27 "1 (2)
"#$%&’() ’*+,-&-.$+-, */ !"#$%& ’&()*%&"#%+),
FG8H I’/C2J.C,KL8M F.2?.C !
( -",.%./.) #0 12&*3&4#(#56 &"+ 7#$%4#(#56,84&+)36 #0 9%(%.&*6 9)+%4&( :4%)"4),,;)%<%"5 =>>?@> ,A2%"&)
药学学报 8D,/ -’/)?/D*O,.D/ I.C.D/ 3""4 , 6! (#) : :1$ 9 :1:
・ :1$・
红芽大戟的化学成分
袁珊琴,赵毅民 !
( 军事医学科学院 毒物药物研究所,北京 !""#$" ) 摘要:目的% 研究茜草科植物红芽大戟 !"#$%& ’&()*%&"#%+), &’()*+ *, -.,/)0 的化学成分。方法 % 采用各种色谱 技术进行分离纯化, 经光谱数据分析鉴定其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 1 个蒽醌类化合物: !, 1, $2三羟基232甲基242甲氧 基蒽醌 ( 红大戟素, !) , !, 1, 42三羟基2$2乙氧甲基蒽醌 ( !!) 及 !, 12二羟基232甲基蒽醌 ( 甲基异茜草素, !!! ) 。结论 % !! 为新化合物。 !, 1, 42三羟基2$2乙氧甲基蒽醌;蒽醌类化合物 关键词:红芽大戟; 中图分类号:53#67 ! ;53#67 3% % % 文献标识码:8% % % 文章编号: "$!1 9 6#:" ( 3""4 ) "# 9 ":1$ 9 "1
[ !] 多, 据报道其提取物有泻下作用 , 并从中分得蒽 [ 3] 醌类成分 。在研究红芽大戟的泻下成分过程中, [ 1] 作者 曾分得 3 个蒽醌类单体, 其中一个有显著的
基蒽醌 ( 甲基异茜草素, !!! ) , 其中 !! 为新化合物, ! 和 !!! 为已知化合物 ( 图 !) 。初步药理实验表明, 化 合物 !! 也有显著的泻下作用。
=&!$4 !$0 537 41 ( A,!$4 &=) , ( >) 07 %3 ( 4$, ?, " 6 #7 1 , %7 %2 "7 "1 ( =&!$4 !$0 ) "%7 1 ) =&!$4 !$0 "57 "% ( ?) "7 "1 ( 0$, >, " 6 #7 1 ) 07 %3 ( =&!$4 !$0 )
实验部分
熔点用 :O=50 型微量熔点测定仪测定, 温度未 校正。紫外光谱用 !IJ>,C=41 型可见分光光度计测 定,甲醇为溶剂。红外光谱用 +IG=)C@ PQ<=’5A 型 红外光 谱 仪 测 定, *+, 压 片。核 磁 共 振 谱 用 R9:= ST=%11 型仪测定, ;:<&=!’ 为溶剂, Q:< 为内标。 质谱用 :AQ=#"" 型质谱仪测定。柱色谱和薄层色 谱硅胶均为青岛海洋化工厂生产。红芽大戟购自广 西玉林地区, 经本所马其云高级实验师鉴定, 标本存 放于本所标本室。 -6 提取分离 生药粗粉 17 5 UV 用 35W 乙醇回流提取, 减压浓 缩成膏状物, 加水溶解, 依次以不同极性有机溶剂分 配提取。氯仿部位用常压硅胶柱色谱分离, 以环巳 烷=乙酸乙酯 (5 X 0) 为洗脱剂, 按色带接收分成 % 部 分, 第 0 部分再用硅胶柱进行二次分离, 以氯仿=甲 醇 ( "1 X 17 45 ) 为洗脱剂, 根据薄层色谱检测结果合 并成 5 个组份, 从第 0 组份中得到一化合物, 用丙酮
收稿日期: 3""$2!!23$7 ! 通讯作者% &*+: #4 9 !" 9 44;1!46# , </=: #4 9 !" 9 4#3!!4$4 , >2?/.+:@’/(A?B C.D7 E?.7 /D7 DC
9&:.2$ ; % I,)OD,O)*N (P D(?S(OC0 ! 9 !!!
! ""7 1# "4"7 %0 ( @) #7 40 (0) ( "$, @, " 6 47 5 )
" 对 A+ 偶合的邻位芳香质子, 在 ! #7 %5 ( "$, @, "6 47 5 ) 和 ! #7 40 ( "$, @, " 6 47 5 ) 处显示有 " 对 A+ 偶 合的间位芳香质子。上述结果表明, !! 的 4 个芳香 环分别为间位及邻位取代的二取代环。由于 !! 具 !! 的 4 个 #=&$ 应分别在 A 及 + 二个 有 " 个 "=&$, 芳香环上, 即 A 环为 " , 4 或 ", 0 二羟基取代, 而+ 环上除 # 位 ( ’ 或 # 位) 为羟基取代外, 另一取代基 ( =!$4 &!$4 !$0 ) 应位于 " 位 ( 5 或 2 位) 上。 为确定 4 个 芳 香 环 上 取 代 基 的 位 置, 进行了 9&B 差谱 的 测 定。 9&B 差 谱 表 明, 当照射位于 ! %7 %2 的质子 ( A,!$4 &=) 时, 除 ! 07 %3 及 ! "7 "1 质子 ( =&!$4 !$0 ) 出现不同程度增值外, ! ""7 43 的 #=&$ 呈明显增值, 由此表明 + 环的 #=&$ 与=!$4 &!$4 !$0 取代基处于邻位, 进而提示 A 环的 4 个=&$ 为间位 取代。而当照射位于 ! #7 %5 的间位氢质子时, 只有 表明 ! #7 %5 为%=$, 而 ! ""7 1# 的 #=&$ 呈明显增值, 进一步证实了 A 环为 " , 0=二 ! ""7 1# 为 0 位 #=&$, 取代羟基。 $:+! 谱的测定进一步确定了 + 环上 4 个取代 基的位置。谱中 ( 图 4) 显示: 位于 ! 27 "1 的邻位氢 质子与 !=3 ( ! "257 #" ) 及 !=2C ( ! "057 "1 ) 具相关峰, 表明该质子为 2=$, 即 4 个邻位质子位于 # , 2 位; 此 外, 乙氧甲基信号 ( ! %7 %2 ) 及 #=&$ 信号 ( ! ""7 43 ) 与 !="1C ( ! ""#7 41 ) 均具相关峰, 由此提示 + 环的 #=&$ 及乙氧甲基取代位置分别在 ’ 位及 5 位。谱 中还显示出 %=$ ( ! #7 %5 ) 与 !="1 ( ! "2"7 30 ) 及 !=3C
[ %] 基, 其中 ! "07 %’ 应为 "=&$ 的信号 。根据位于 "7 "1 ( 0$, >, " 6 #7 1 ) , 07 %3 ( 4$, ?, " 6 #7 1 , "%7 1 ) !:
( ! "4%7 #4 ) 具相关峰, 至此确定了 !! 的结构为 " , 0, ’=三羟基=5=乙氧 甲 基 蒽 醌, 其 化 学 结 构 式 见 图 ",
""47 55 ( @) #7 %5 ( "$, @, " 6 47 5 ) ""7 1# (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