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育与乡村社会现代化_兼论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对乡村教育改革的启示
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对农村教育的启示
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对农村教育的启示1 乡村教育思想的形成中国在20 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时候正处在一个多灾多难的阶段,对外有帝国主义的侵略,对内军阀利益的战乱,以至于乡村的生存资料都难以保障,更何况是发展资料,乡村教育的发展在当时是举步维艰。
很多的救国的知识分子都把目光转向了农村,从不同的途径以不同的方式发起了拯救民族危机的救亡图存的运动,就是乡村教育运动。
陶行知乡村教育的思想主张有不同于晏阳初、黄炎培等人的思想,先生认为乡村教育始必须要根据中国的实际需要,它是在批判和实践中产生的乡村教育体系。
1926年,陶行知在乡村教育讨论呼吁:中国的乡村教育走错了路!他教人离开乡下向城里跑;他教人吃饭不种稻……同志们必须把马勒住,重新找出路。
2 当前中国的农村教育问题:地区有异也有同2.1 农村教育的资金投入比较低在现代的中国,教育经费投入水平一直持续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而且,每个地方的财政对于教育的投入都比较少,所以首先要解决的应该是财政投入到农村教育这个问题。
2.2 教师薪资水平低,社会地位低就全球而言,在中国教师的工资水平是偏低的,尤其是农村教师工资水平。
而且,现在人们的观念中,把教师的看成是一个服务行业,因为薪资低,很多人都不愿意做老师,以至于教师的地位越来越低。
2.3 农村教师数量减少,质量难以保证这个问题是比较严峻的,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毕业以后不愿意回到自己的家乡一一农村,也不愿意去做老师,所以,偏远地区的老师越来越少,质量越来越难以保证。
2.4 农村对教育的认识有误区,忽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链接大部分农村家长对于学习并不重视,导致许多孩子厌学、辍学,而且,农村的学校,尤其是偏远地区的学习对于与家长沟通很少,导致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脱节,他们觉得辍学现象很常见,这样是我们需要重视的。
2.5 男女不平等,不能享受相同的受教育机会这个是由于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思想导致的农村观念。
大部分偏远贫困地区还是有很多女孩子不读书的现象,而男孩子却可以读书。
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对现代农村教育的启示
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对现代农村教育的启示作者:宋盈盈来源:《课外语文·教研版》2014年第04期【摘要】20世纪二三十年代,陶行知的乡村教育思想及实践盛极一时。
至今陶行知的某些思想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本文在分析农村教育的现状的基础之上,简单概括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并探讨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的现代价值。
【关键词】农村教育;农村社会;陶行知【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一、令人堪忧的农村教育现状“科教兴国”是我国一项重大的战略决策,但是教育投入现状不容乐观,特别是贫困地区,教育投入难以满足教育发展的需求。
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变为人力资源的优势,不仅是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影响现代化建设进程的战略性任务。
二、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陶行知认为,我国是一个农业立国的国家,农村的地位与处境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富强昌盛,关系到国家的现代化和未来的发展。
他曾明确指出“教育是立国的根本”,乡村教育“是立国的根本大计”。
陶行知曾批判传统的乡村教育,认为中国乡村教育规模小、数量少,并且以城市为价值取向,严重脱离乡村社会实际。
他提出:“我们的真正指南针只是实际生活,实际生活向我们提供无穷的问题,要求不断地解决。
”1924年,陶行知明确提出平民教育下乡的主张,提倡对农村教育进行根本改造,通过提高农民的素质,改造中国当时农村社会现状。
同时,生活教育理论成为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包括三个基本观点: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观点。
“生活教育”强调教育以生活为中心,在各种生活实际中接受教育,教育不能脱离实际生活。
他认为:“中国的师范学校多半设在城里,对于农村儿童的需要苦于不能适应。
”陶行知主张以学校作为乡村文化建设的根据地,通过学校造就出“文化细胞”,再进一步结成“文化网”,从而使学校教育在普及文化方面产生更广泛更深刻的效力,以最终实现“农夫农妇人人读书明理,安居乐业”。
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
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陶行知,中国现代教育家与思想家,深受人们的尊敬和喜爱。
他的乡村教育思想,尤其具有当代的价值。
本文将阐述,并探讨其对当代农村教育发展的启示。
一、尊重个体差异的教育理念陶行知深信每个人都具有独特的个体差异,而教育应该根据学生的差异来因材施教。
他主张关注学生的兴趣、特长和优势,并鼓励学生全面发展。
这一理念在当代教育中依然具有重要价值。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资源的丰富,每个学生都应该有机会发展自己的潜能,并且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
因此,我们需要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开发多样化的教育方式和教材,以满足每个学生的发展需求。
二、注重实践与经验的教育方法陶行知主张实践与经验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主张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这一教育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代社会,书本知识和理论教育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我们需要加强实践教育,让学生参与到社区服务、实践活动和创新实验中,培养他们实际操作的技能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三、关注品德教育和社会责任陶行知非常重视学生的品德教育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他主张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这一教育观点在当今社会更加重要。
随着社会的变革,学生需要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承担起社会责任和义务。
因此,我们应该注重学生的品德教育和价值观的塑造,培养他们作为公民的责任感和社会道德。
四、推动农村教育均衡发展陶行知在乡村教育方面有着深刻的思考,并提出了许多具有前瞻性的观点。
他呼吁关注农村教育,使农村学校获得与城市学校同等的教育资源和发展机会。
这一观点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农村教育的不平等问题至今仍然存在,很多农村学校面临师资短缺、教育经费不足等问题。
我们应该重视农村教育的发展,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政策支持和资源投入,推动农村教育朝着均衡和公平的方向发展。
总之,在于它关注个体差异、注重实践与经验、重视品德教育和社会责任,并提倡农村教育均衡发展。
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精髓及对农村教育的借鉴
对象 以及 相关 的学 习 内容 作 进一 步扩
二 、陶 行 知 乡 村 教 育 思 想 的 精 髓
大 ,争取 让更 多 的人 来接 受 教育 ,应 当争取 多方面的社会力量 来创办教 育 ,
真正 培养 社会 所需要 的 人才 ,要 将社 会 和学校 进行 紧密 的联 系 ,继而 真正
融人 生活 之 中 ,教 育才会 有 其 自身 的 意义 ,才 能够 真正 发挥 教育 应有 的作
用 ,而对 于教 育来 说 ,其 自身也 应 当
是 为 了更 好 地 生 活 进 行 服 务 的 ,同 时
动力 进行 培养 ,继 而使 得理 论 和实践
得 到有 效地统 一 。 在 陶行 知看 来 ,教 育 的这一 本 质 其 实是 一种 开放式 的教 育思 想 ,能 够 有 效解 放学 生 的思 想 ,同时对传 统 落
在 对生 活进行 改造 的过 程 中发挥 着 重 要 作用 。这 也是对 脱离 生活 实 际 的教
我 国乡村教 育在 教育 的方 法 、 目标 以
及 相应 的模 式上 存在 较 大的误 区和偏
差。
“ 学 ” 的活 动 都是 将 实 践作 为 中心 以
及 根 本 的 ,从 某 种 程 度 上 说 这 也 是
、
陶 行 知 乡 村 教 育 的 实质
( 二 ) 乡村 “ 活 ”教 育 思 想 对 于农 村 教 育 办 学 的方 向来 说 ,
就 是要 做 到 大教 育 ,所谓 的 大教 育 ,
其 中 一 个 比较 重 要 的 特 征 就 是 结 合 和
育 。所 以说 ,在 其看 来 ,教 育应 当和
生 活 进 行 联 系 ,不 能 脱 离 生 活 , 只 有
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对解决当今农村教育问题的意义
Famousteacherguidance 名师指导Cutting Edge Education 教育前沿 113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对解决当今农村教育问题的意义文/常璐摘要:农村的教育扶贫已经成为影响精准扶贫的重要因素。
当前的农村教育问题日益突出,将会长远地影响当地的人口素质和生产力的提高。
因此,借鉴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的精髓来解决当今农村教育问题尤为必要。
关键词: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农村教育问题1 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中对乡村教师的定位在陶行知先生的乡村教育思想中,提出了将教育与农业相结合,培养有知识的农民为目标,以办活乡村教育为手段的教育思想。
沿着这一逻辑目标,陶行知先生进一步提出了为了实现目标最为关键的因素——乡村教师。
陶行知先生在1926年《我们的信条》中充满深情地感召:“我们深信乡村教师应当用科学的方法去征服自然,美术的观念去改造社会��我们深信如果全国教师对于儿童教育都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心,必能为我们民族创造一个伟大的新生命”。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陶行知将乡村教师看做是农村建设的启蒙者和创造者。
陶行知先生强调教师应该以民主平等的精神深入农村社会的建设中去,通过民主沟通与劳动人民紧密联系,确定自己的定位、角色和身份。
陶行知先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投身于乡村教育工作中,为建设一个民主平等社会的政治愿望做着不懈努力。
2 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与方法可供借鉴的经验(1)提出城乡教育应区别对待。
陶行知先生在乡村教育的实践中发现,乡村教育与城市教育实施同样的教育方案是不可行的。
他认为“因为都市地狭人多,乡间地广人稀,人口密度既相悬殊,加以经济能力不同,环境性质不同,凡此种种,影响于课程编制、教学方法、行政组织等等,都不能相同。
合起来办,不是乡村教育受都市的阻碍,就是都市教育被乡村的牵制。
如果分起来办,虽在开始的时候,不免有些困难,但分途发展之后,效果是可立而待的。
”(2)真实反映城乡教育不均的现状。
现代化背景下中国乡村教育的使命试论陶行知的乡村教育价值观及其现实意义
摘要:陶行知的乡村教育思想颇具中国化特色。
他在论述近代乡村教育价值时,从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特点出发,提出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的战略地位,并指出在现代化背景下中国乡村教育具有“为农”和“离农”的双重使命。
这对于今天的农村教育改革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陶行知;现代化;乡村教育;价值中图分类号:G72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132(2009)08-0086-04收稿日期:2009-05-31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陶行知乡村教育理论的现代阐述”(11532129)作者简介:常国良(1972—),男,齐齐哈尔人,黑龙江大学教育学院讲师,教育学博士,硕士生导师。
现代化背景下中国乡村教育的使命———试论陶行知的乡村教育价值观及其现实意义常国良(黑龙江大学教育学院,哈尔滨150080)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Nanyang Norm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第8卷第8期2009年8月Vol.8No.8Aug.2009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中国大地蔚然兴起的乡村教育是当代农村教育改革的先声,也是现代农村教育理论形成的重要起点。
陶行知作为其中“最中国化”的一位乡村教育家,对乡村教育素怀浓厚的情结。
早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任教期间,他就主张“设立师范学校,宜顾全农家子弟”[1](页328),提倡“师范教育下乡”;在从事平民教育时期,他也曾经多次提出,“平民教育是到民间去的运动,也就是到乡间去的运动”[2](页27),号召“平民教育下乡”。
此后,从1927年至1937年10年间,他从晓庄到山海,对乡村教育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并形成了颇具时代特色的乡村教育思想体系。
本文试以现代化理论为视角,对陶行知的乡村教育价值观进行探讨。
一、中国正处在现代化进程中:“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一)以农立国,“三农”问题突出农村向来是中国社会最重要的区域,但近代以来却成为国家和民族灾难最惨烈的体现之地。
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对当代农村教育启示
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对当代农村教育启示[提要] 陶行知是中国现代为世人所推崇、所敬仰的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他的教育思想、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对当前我国农村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也对新农村建设有着极其重大的启迪意义。
[关键词] 陶行知;乡村教育;新农村建设[作者简介]韩婷(1986—),女,东华理工大学行知分院教育学助理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教育学和心理学。
(江西南昌330006)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我国农村的教育事业却出现了不协调的声音:农村教育质量不断下降,生源也不断减少,教育工作者纷纷离开农村。
研究陶行知的乡村教育思想,对当前农村教育改革具有一定的帮助。
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蓬勃掀起的波澜壮阔的乡村教育运动中,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陶行知都是其中影响最大、建树最多的代表性人物之一。
他注重当时中国农村、农民和农村教育的实际状况,通过办理适合农民、符合农村实际需要的教育事业,“来唤醒老农民,培养新农民”;利用教育的力量,改造农村社会,进而期冀改造中国社会。
他创办的晓庄师范以实际生活为“指南针”,勇于破除各种陈规陋习,大胆进行试验探索,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绩,开创了中国教育史上一条乡村教育的新路。
由此形成的著名生活教育理论和思想至今对我们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迪意义。
一、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探析(一)乡村教育的弊端教育应该结合实际,这是陶行知一贯主张的方针。
他针对当时乡村教育中的存在的教育弊端,大胆针砭“中国乡村教育走错了路!他教人离开乡下向城里跑,他教人吃饭不种稻,穿衣不种棉,做房子不造林。
他教人羡慕奢华,看不起务农。
他教人分利不生利。
他教农夫子弟变成书呆子。
他教富的变穷,穷的变得格外穷;教强的变弱,弱的变得格外弱。
”提出要建设适合乡村实际生活的“活”教育。
所谓的“活”的乡村教育就是要教育学生利用各种环境,去发展学生参加实践的本领。
“中国乡村教育之所以没有实效,是因为教育与农业都是各干各的,不相闻问。
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对当代农村教育的启示
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对当代农村教育的启示摘要: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对当代农村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改革、教师和学生、实践与实效等几个方面有启示作用。
关键词: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农村教育;启示一、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的精髓1.乡村教育决定论。
陶行知留学美国,从师于美国实验主义教育家杜威,深受其“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等思想的影响,回国以后,深入农村调查,更是发现农民素质很低,普遍没有接受过教育。
他认为,“活的乡村教育要用环境里的活势力,去发展学生的活本领——征服自然、改造社会的活本领”,“活的乡村教育要教人生利”,教农民“自立、自治、自卫”。
他倡议,“叫中国一个个的乡村都有充分的新生命,合起来造成中华民国的伟大的新生命”[1]。
乡村教育的根本是建乡村师范,有活的乡村教师才能培养出能够自己“生利”的活的农民。
只有改革乡村教育,培养乡村人才,才能提高国民素质,才能实现国家的强盛。
乡村教育是改造国民的根本,乡村学校是改造乡村生活的中心。
只有改革乡村教育,才能提高农民素质,才能实现社会变革和民族复兴。
2.乡村教育生活论。
他指出:“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
”[1]指出生活教育的特质是“生活的、行动的、大众的”,倡导教育内容与生活紧密相联,只有受过教育的生活才能发出生活的火花,发生生活的变化。
“为行动而读书,在行动上读书”、“行是知之始”[1]教育理论产生于教育行动,教育行为践行教育理论并发展教育理论,做到“教学做合一”,认为“教学做合一”不仅是改造乡村教育的根本方法,也是社会改造的根本方法。
“教学做合一”是对生活的重视,是以行动为蓝本。
教要以生活为内容,学要学对生活有益的内容,无论教还是学都要建立在“做”即“行动”的前提下,是“在劳力上劳心”,在行动中思考。
乡村教育应与伟大势力携手,与银行、与科学机关、与卫生机关尤其应与农业携手,教育就教人生利。
倡导为大众办教育,为普通底层老百姓办教育,以生活内容为源泉办教育。
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对农村教育的借鉴
教海探航 Teachingseafaring308教育前沿 Cutting Edge Education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对农村教育的借鉴文/常璐摘要:当前我国城乡之间的教育资源存在巨大差异,两者之间的教育出现了失衡。
面对这种形式,我们应再次审视陶行知先生早期的乡村教育思想,借鉴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的精髓,力图提出相应的策略解决现有的农村教育出现的问题,使得农村教育持续健康发展下去。
关键词:陶行知;乡村教育;农村教育当前,我国仍然是农业大国,农村经济发展缓慢,想要真正改变农村落后的面貌,首先要提高当地农民的文化水平,提升整体素质。
而要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就要重视农村教育,这样整个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才能得以实现。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对当前农村教育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的精髓对我国新农村建设有很大的帮助,对加强农村教育、实现农村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陶行知乡村教育的实质1.1 生活就是教育陶行知认为,生活既是教育。
教育应该在生活中进行,只有真正融入生活的教育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
而教育本身也是为了生活服务的,对改造生活发挥着重要作用。
这就说明脱离生活的教育方式犹如空中楼阁,起不到指导实践活动的目的。
生活就是教育这一观点从本质上来讲是符合整个教育发展规律的。
1.2 社会就是学校陶行知认为,社会既是学校。
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知识有限,学校应当将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教育对象进一步扩大,争取让更多人接受教育。
同时积极争取社会办学,让社会和学校紧密联系在一起,充分了解社会需求,为社会培养真正需要的人才。
1.3 “教、学、实践”应当做到知行合一“教、学、实践”在陶行知看来是生活的三个主要方面,它既是教育的方式,也是生活的方式。
同时应该根据实际学习情况进行适时的调整,学习的方式也要根据实际情况有所调整。
“教”和“学”都要以实践活动为中心,脱离了实践的“教”和“学”仅仅只有理论的支撑,无法贯彻到实际生活中去,这样就无法转化为现实的实践知识,教学和实践只有做到真正的统一,才能改变以往教育的落后局面,对学生的创造力和行动力进行培养。
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对当前我国农村教育发展的启示
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对当前我国农村教育发展的启示作者:曹丽乐来源:《西江文艺·下半月》2015年第06期【摘要】: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一生致力于乡村教育的实践并形成了丰富的乡村教育思想,至今陶行知的某些思想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本文在分析农村社会变迁和农村教育的现状的基础之上,探讨了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的现代价值及对当前我国农村教育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陶行知;农村教育;启示一、社会变迁对当前我国农村教育的影响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工作的积极推进,农村地区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这使得县城,乡镇,村庄等地区在原来的职能上发生了改变,经济结构上,从原来的以“农业”为主渐渐转向“非农”,农村的经济发展逐渐依附于工业和城镇;人口结构上,大部分年轻人进入城市从事打工或经商,老人和孩子成为了农村人口的主要构成;在文化上,随着经济结构的变迁,乡村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冲击,原有的血缘伦理体系被打破,当前农村社会的巨大变迁给农村教育带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二、当前我国农村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农村教育的办学目标和方向存在偏差一位中心校校长曾提问我一个让人深思的问题:“农村家长们大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走出农村,那么农村教育的办学目标到底是应该顺应家长的期望让学生都尽力升学?还是应该培养新时期农村的建设者?”早在20世纪初期,陶行知先生就指出:“中国乡村教育走错了路!它教人离开乡下向城里跑,它教人吃饭不种稻,穿衣不种棉,做房子不造林;它教人羡慕奢华;看不起务农;它教人分利不生利;它教农夫子弟变成书呆子;它教富的变穷,穷的变得格外穷;他教强的变弱,弱的变得格外弱。
”[1]当前我国农村教育仍然具有十几年前陶行知先生所批评的种种弊端,如以城市教育为导向,以跳出“农门”为价值取向,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中国现今农村教育在办学观念和办学方向上仍然存在一定的偏差,从农村考入城里的大学生毕业后能回到家乡从事家乡建设的的寥寥无几。
陶行知乡村实业教育思想对农民职业教育改革的启示
陶 行知 乡村 实业 教 育思 想 对农 民职业教育改革的启示
王伟 华 , 陈 丽君
( 广东技 术 师范 学 院 教 育学 院 ,广州 5 1 0 6 6 5 )
【 摘 要】 陶行知 的 乡村 实业教 育思想对 当前我 国农 民职 业教 育走 出瓶颈具 有重要借鉴 意义 , 如: “ 生利 为主
有利 之事 , 如商通有无 , 医生 治 病 事 。前 者 以 物 利 群, 后者以事利群。 ” _ 3 其 利 群 思 想 是 为 自己生 利 ,
陶行 知认 为 好 的教育 应 是 “ 生利” 教育 , 不 好 的
【 收稿 日 期】 2 0 1 3 — 0 9— 2 2
【 作者简介 】 王伟华( 1 9 8 8一) , 男, 河 南驻 马店 人 , 2 0 1 1
础” 。 因此 , 大 力开 展 面 向农 民 的职业 教 育 或 培 训 ,
国乡村教育之根本改造》 一文 中指 出, “ 消费” 的教 育有很多弊端 : “ 中国乡村教 育走错 了路 !他教人
吃饭不 种稻 , 穿衣 不种 棉 , 做 房 子不造 林 … …他 教人 分 利不 生 利 …… 他 教 富 的 变 穷 , 穷 的 变 得 格 外 穷。 ” ¨ 发 展生 利 教 育 , “ 生 路 是 什 么? 就 是 建 设 适 合 乡村 实 际生活 的活教 育 ” 。活 的 乡村 教育 教 人 生
的人 , 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 生产 出有利于社会与人群 的物质财富, 培养 出服务于社会与人群的技术人才 。 “ 凡 养成 生 利 人 物 之 教 育 , 皆得 谓 之 职 业 教 育 。 ” _ 4
一
2 7 —
这 就是 整个 职业 教育 的宗 旨与 目的之 所在 。
陶行知的乡村教育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297CULTURE区域治理作者简介:朱昭平,生于1983年,博士研究生,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东方哲学与宗教研究。
陶行知的乡村教育思想及其当代启示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 朱昭平摘要:陶行知的乡村教育思想是他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他生活教育理论的具体展开。
这种教育思想的教育理念是将乡村教育作为立国的根本大计,将“教学做合一”作为教育方法,将“农夫身手、科学头脑、改造社会的精神并重”作为教育目标。
陶行知的乡村教育思想符合教育规律,符合中国国情,具有巨大的参考价值,在当前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必然会继续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陶行知;乡村教育;乡村振兴;当代启示中图分类号:D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4595(2020)38-0297-0001陶行知先生(1891年-1946年),安徽歙县人,被公认为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思想家、社会学家、爱国者。
有学者将陶行知的特色总结为四个方面:最富“中国气魄和中国作风”的中国本土教育家、最具革新精神的创造教育家、勇于进取的开辟教育家、充满博爱精神的爱心教育家。
[1]时至今日,“陶行知研究”依然是学术界的一个热门主题,原因就在于“在他身后,人们不断发现,他的思想,对于脚下之路仍有指导作用;他的理论,对于后来者,启迪犹存;他的精神,对于不甘平庸、想要有所作为的人永远是激励。
”[2]在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中,乡村教育思想是特别值得关注和研究的。
一、教育思想:乡村教育是强国的基础事业1926年,陶行知宣布,中华教育改进社的任务是推进乡村教育为亿万农民谋福利。
他认为,乡村教育是国家的基础性事业,所有公民都有义务参与,教育改进社的同志热忱欢迎人们参加这项事业,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乡村塑造一个新面貌。
1926年,他发表《我们的信条》,他说这些信条虽然是他用笔写的,但不是他创造的,是他在观察别人的教育劳动过程中积累起来的,共有十八项,其中明确地指出,教育是国家万年根本大计,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师应当做人民的朋友。
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对新时代农村教育的启示
管理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对新时代农村教育的启示1924年,陶行知先生明确提出平民教育下乡的主张,提倡对农村教育进行根本改造,通过提高农民的素质,改造中国当时农村社会现状。
同时,生活教育理论成为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包括三个基本观点: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现在的农村教育是具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我国教育改革的重点和难点,直接关系到中国教育改革的成败。
由此,陶行知先生的乡村教育思想对我们新时代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有着重大的启示。
一、必须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我们要特别加强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是要关心爱护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自信心和健康的心理。
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家庭情况和学生的心理状况,多与学生交心谈心,多与学生家长交流沟通,及时解决学生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对农村留守儿童、在校住读的学生和家庭十分困难的学生要给予特别的关爱。
三是要坚持陶行知先生的乡村教育思想,拓宽育人渠道。
学校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是要增加农村学校教育经费的投入,改善学校办学条件。
我个人认为,要合理布局乡村学校网点,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办好乡镇中心校和中学,对入学人数少的乡村可以考虑到中心校读书,对离校比较远的学生可以考虑在中心校住读,这样,学校的办学条件要好一些,读书的氛围要浓一些,教学质量要高一些。
目前到中心校读书确实有困难的地方可以相对集中设立乡村教学点,地方政府要优先满足老少边穷地区教师补充需要,适当提高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
从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看今日农村教育改革
2010年第2期一、、今日农村教育改革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一)农村教育体系不完善,与城市教育体系相比差距很大陶行知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就设想并试行了包含幼稚园、中心小学、师范学校、职业学校和成人学校在内的乡村教育体系。
而今天,农村教育依然难以用体系二字衡量:除了不怎么完善的中小学教育,农村几乎没有达标的幼儿园;没有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贯通的中学;单一的培养目标(升学)使得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举步维艰,农村成人教育困难重重,基本没有办法开展起来。
相比而言,城市教育在这方面做得较好,有相对完善的包含幼儿到成人在内的学校教育体系,各类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可以说是遍地开花,城市的学生在教育方面有比较大的选择余地。
(二)农村教育布局不合理,各类教育资源以聚向城市为主1.学校分布不均,撤点并校现象严重从学校分布上说,学校正在向城镇集中,20世纪七八十年代遍布乡村的初中和高中正在消失,初中逐渐集中于镇级政府所在地,而高中逐渐集中于县城。
陶行知曾经指出,如果一个乡村至少有一所学校,中国当时约有一百万个乡村,那么至少要有一百万所乡村学校。
所以,“创设一百万个学校,改造一百万个乡村”,“叫中国一个个的乡村,都有充分的新生命,合起来,造成中华民国的伟大的新生命”,这是中国教育界的“新使命”。
如果陶行知先生在天有灵,看到今日普遍的撤点并校现象及乡村日渐萧条的教育景致,不知会作何感想。
撤点并校可以说是农村城镇化进程加快造成的。
集中起来,一定程度上可以加大对城镇学校的建设力度,让师资、教学资源更加集中优化配置,然而一些未考虑当地实际的并校举动,加速了农村生源大批流向城镇,而且山区教育资源整合,也整出了很多麻烦。
比如有些学校是从三年级开始撤,这么小的孩子就要到很远的学校去上课。
一方面是(合并到)镇里的小学(校舍)不够用,得扩建,需要重新投入大量资金;另一方面,原来(被撤并的)学校没人了,这些学校又荒废了。
这实际上是双重的资源浪费。
撤点并校人为地加剧了农村与城镇教学的差距,同时加大了农村人口的流失,增加了城市就业的压力,造成的经济损失不可估量。
浅析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的内涵及启示
浅析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的内涵及启示【摘要】: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和理论对我们今天仍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文章就陶行知的乡村教育思想展开论述,通过他的关于乡村改造及建设的思想和实践,给我们当今农村教育的发展提供新的思想和启示。
【关键词】:乡村教育; 活教育陶行知是我国“五四”以后最有影响的、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他出身于贫苦农民的家庭,深知农民的疾苦,这为以后他投身于乡村教育改革奠定了基础。
1917年,他从美国留学回来,抱着救国救民、改造社会的理想,开始了他改革旧教育创造新教育的生涯。
为了使中国的乡村变成天堂和乐园,他发起了乡村教育运动,并用毕生精力致力于中国教育的改造,试图通过改造的教育来改造受教育的人,进而改造中国社会。
他论述了乡村教育的作用,认为发展乡村教育是“立国的根本大计”;深刻抨击了当时农村教育的弊端,同时对乡村教育的内容、方法及师资等问题进行了探索,实施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
他的一生有十分丰富的教育实践,不仅促进了当时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也留下了宝贵的教育理论遗产。
他的教育理论对我国当今时代的农村教育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和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的时代内容及特征(一)乡村教育的内容就是整个的乡村生活,普及的重点应在农村陶行知认识到,在一个农业立国的泱泱大国里,农村的处境和地位,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富强和昌盛,关系到国家现代化和发展前途。
他明确指出:“教育是立国的根本,”[1] 乡村教育是立国的根本大计。
”[2]要想提高农民的素质,改造中国当时农村社会的现状,就必须努力发展中国农村教育事业。
他特别指出:“乡村教育关系到三万万四千万人民的幸福,办得好,能叫农民上天堂;办得不好,能叫农民下地狱。
”[3]他还认为“教育没有农业,便成为空洞的教育,分利的教育,消耗的教育;农业没有教育,就失去了促进和发展的媒介。
”[4]一贯关注中国前途和命运的陶行知,早在1921年就注意到城市教育与农村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性,他指出:“乡村教育不发达,可说已达极点。
陶行知乡村生活教育理论及其对当今农村教育改革的启示
作者: 张惠[1] 闫小生[2]
作者机构: [1]西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 [2]河南省平舆县李屯一中
出版物刊名: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
页码: 12-13页
主题词: 农村教育改革 生活教育理论 乡村教育 陶行知 人民教育家 教育思想家 社会问题救亡图存
摘要:陶行知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他敏锐地洞察到中国社会问题的关键不是在城市而是在农村。
不改造中国的乡村,不拯救占中国绝大多数的农民,改造中国、救亡图存就是一句空话。
而改造乡村的关键是重视乡村教育,他深刻地抨击了当时乡村教育的弊端,以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对乡村教育的内容、方法等问题进行了积极地探索。
这对于我们当今的农村教育改革有着重要的借签和启示意义。
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对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启发 论文.docx
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对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启发【摘要】:离索质的教师队伍是实现立德树人的欧马,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亚要保障。
教弹队伍的迂谀水平直接决定着一所学校教学水平的可持线健康发展.是校园保持活动的源动力。
乡村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是实现载育均衡化与乡村振兴计的关健,陶行知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开拓者、践行者,其乡村也育的思想具有一定的前吸性,通过对其思想的深入研究,以获得对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启发,有效指导乡村学校教师队伍迂役,实现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
【关饨刊】:陶行知:乡村教育:扶师队伍建设:启发陶行知是20世纪中国教育改造的先期,平民教育、乡村教育、普及教育的提出者与践行者,受人尊敬的人民教育家。
陶行知的一生.身体力行,献身于中国教育事业,其教育理论对中国教目影响深远,在中国教育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
陶行知先生的一生,全身心投入在教育事业中,他根据中国国情的不同,在继承中国传统思想的前提下,对杜威的思想进行r科学的“翻转”,最终形成r符合中国特色的陶行知教育理论思想体系。
其主要教育观点有:教学做仔•、反对“沿袭陈法”、提倡平民教育、乡村教育、普及教育等,他先后创办了晓庄册范,育才学校等,首创“小先生制”,开展“即知即传”的普及教育运动等。
阳行知乡村教育思想是其应要的思想之一,他的一生致力于乡村教育事业,他认为乡村师资薄弱是阻碍平民教育运动向下推进的重要因素,他批判当时乡村教育脱离实际生活,无法为乡村培养生产和建设人才.,提出要建设符合乡村实际的的M活教育工就是要培养建设•支适应乡村生活需要、促进乡村振兴发展的“活教师”队伍,促进乡村振兴计划,实现教育的均衡化发展。
但是,现实情况却让人担忧,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乡在各层面的差距越发明显,特别是城乡教育间的差距有逐渐加大的趋势。
虽然国家近年来不断强调教育均衡化发展,各地各级政府也进行了较大努力,尽可能多的投入乡村教育,但离教育均衡仍旧差距明显,这其中乡村学校教加队伍建设的薄弱便是面临的巨大挑战之一.一、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现状与面临的挑战(一)乡村裁舜潦动性粳大教师是一所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牛: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学校活力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