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类古诗赏与练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24课《诗词曲五首》(二)知识点+图文解读+同步练习
课文知识点一、作者简介文天祥(1236—1283),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南宋政治家、文学家,抗元名臣、民族英雄,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
张养浩(1270—1329),济南(今属山东)人元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与清河元明善、汶上曹元用并称为“三俊”。
代表作品有《三事忠告》,散曲《山坡羊·潼关怀古》等。
二、故事背景《过零丁洋》当作于 1279 年(宋祥兴二年)。
1278 年(宋祥兴元年),文天祥在五坡岭兵败被俘,第二年正月,囚禁文天祥的船队经过零丁洋时元将张弘范逼迫他写信招降在海上坚持抵抗的张世杰,文天祥不从,出示此诗以明志。
《山坡羊·潼关怀古》天历二年 (1329),陕西大旱,张养浩被征召任陕西行台中丞,去赈济灾民,他赴陕途中,目睹人民的深重灾难,愤愤不平,遂散尽家财,尽心尽力救灾,终因操劳过度而殉职,这首散曲是他赴任途中经过潼关时所作。
三、理解诗意过零丁洋原文: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注释:遭逢:指遇到朝廷选拔。
起一经:指因精通某一经籍而通过科举考试得官。
文天祥在宋理宗宝祐四年(1256)中进士第一名。
干戈:干和戈是两种兵器,这里代指战争。
寥落:冷清。
指宋朝抗元战争逐渐消歇。
四周星:四周年。
风飘絮:形容大宋国势如风中柳絮,失去根基,即将覆灭。
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同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惶恐滩:在今江西万安境内赣江中,水流湍急,极为险恶。
零丁:孤苦无依的样子。
汗青:古代在竹简上写字,先以火炙烤竹片,以防虫蛀。
因竹片水分蒸发如汗,所以称之为“汗青”。
这里指史册。
译文:我一生的辛苦遭遇,都开始于一部儒家经书,从率领义军抗击元兵以来,经过了整整四年的困苦岁月。
祖国破碎的山河,就像被狂风吹卷着的柳絮,自己一生动荡不安,就像被雨击打的浮萍。
在惶恐滩头诉说心中的惊慌不安,在零丁洋叹息自己孤苦无依。
中学语文古诗主题分类
古诗主题分类01第一类:送别抒怀诗鉴赏要点送别抒怀诗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
他们一般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类诗歌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如柳永的《雨霖铃》。
这类诗歌在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用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造形象。
常见情感A.依依不舍的留念。
B.情深意长的勉励。
C.坦陈心志的告白。
常见特征古人送别的习俗:①折柳送别②饮酒饯别③唱歌送别02第二类:羁旅思乡诗鉴赏要点①分析人们思乡缘由。
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漂泊在外;贬官异地雁归故乡;逢年过节②了解常见思想情感。
A.羁旅愁思:孟浩然《宿建德江》B.思念亲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C.征人思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③表达思乡之情方式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王禹偁《村行》)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
托物传情:月、雁、笛、柳。
因梦寄情: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
(唐方干《思江南》)妙喻传情:乡愁(是一张小小的邮票)。
常见特征常见场景秋季或春季,清晨或傍晚路口、长亭驿站、渡口码头等杨柳、酒等03第三类:思妇闺情诗鉴赏要点思妇闺情诗主要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包括征妇、商妇、游子妇等)的忧伤,或者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感情。
常见情感A.妇女对丈夫的思念B.对易逝青春的哀怨,对自由自在生活幸福生活的向往,以及歌颂真挚爱情。
C.宫怨诗,专写古代宫女嫔妃因其失宠而生怨情的诗歌,表达盼幸承欢、失宠被弃、孤寂善感、渴望爱情与自由的情感。
D.在怨女诗中,一些诗歌中女性意象淡化,政治性较为突出。
主要通过男女的恋爱关系比喻君臣关系。
具体分为两种:一是直接用男女之依恋表达诗人对君王的依恋,希望被君王重用;二是用男女失恋,女子被抛弃来喻自己不被朝廷重用等。
04第四类:山水田园诗鉴赏要点山水诗源于南朝(宋)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诗词五首》课时练习题 附加答案
诗词五首第一课时课时训练阅读《饮酒》,完成1、2题。
1.下列对《饮酒》一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中写飞鸟具有象征意义,用飞鸟飞向天空喻指自己出仕。
B.诗中表现农村的恬美宁静和作者悠然自得的生活。
C.诗中形象地表现了田园的优美和静穆,与诗人的心境契合。
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两句是全诗的总结,意即这里有隐居生活的真正乐趣,作者想说却不知怎样表达。
2.“问君何能尔”一句中的“尔”指代。
(用诗中句子回答)阅读《春望》,完成3—5题。
3.下列对这首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首联的“国破”指国家残破,“草木深”中的“深”字则以春草的茂盛暗写战后长安城的荒凉。
B.花、鸟本是春天最常见、最美好的景物,诗人却因“感时”“恨别”而见花落泪、闻鸟惊心。
颔联融情于景,读来令人无限感伤。
C.尾联运用细节描写,写尽诗人在国破离乱之际的愁苦焦虑。
D.全诗表现了作者热爱大自然, 保家卫国的感情。
4.诗题是《春望》,那么诗人“望”到了哪些春景?5.请赏析“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个名句的妙处。
阅读《雁门太守行》,完成6、7题。
6. 第三、四句分别从、两个角度把激战中的边塞风光写得很壮美,创造出一种的气氛。
7.对这首诗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第一句“黑云”比喻敌人大军压城的气势,第二句“金鳞”比喻铠甲在太阳下反射的闪光。
B.第四句中,“燕脂”“紫”都是形容战场血迹,包含着当时战况严峻的象征意义。
C. 第六句中,“寒声”指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不起”指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斗志难振。
D.第七、八句意思是战士们为了报答君王平日里对自己的重视,决心奋战沙场,为君王献身。
课时训练答案1.A2.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3.D (这首《春望》围绕“望”字展开,通过描写战乱后长安城破败荒芜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4.草、木、花、鸟。
5.在战火连绵不断的日子里,消息隔绝。
作者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能激起人强烈的共鸣。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歌五首赏析考点检测及答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古代诗歌五首》赏析与检测金华希望学校:谭洲军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原诗与译文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
想到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
阅读赏析,回答问题1.给全诗划分朗读节奏。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这是一首吊古伤今,吟咏叹惋的生命悲歌。
诗人通过书写的感慨,抒发了的思想感情。
4.怎样理解“悠悠”?5.“古人”“来者”指的是。
“独”字表现了作者的心境。
整首诗通过采用的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具有的感情基调。
6.“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的“古人”“来者”具体指代的是什么人?7.“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表现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感慨?8.请描绘一下“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幅画面。
9.“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两句诗营造了一种极其特殊的意境。
请简要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10.“念天地之悠悠”写出了空间的什么特点?11.“独怆然而泣下”体现了什么?12.这首诗在遣词造句上没什么特殊之处,千百年来却一直不减它动人的力量。
试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并分析它在艺术表现上的特色。
【答案与解析】【答案与解析】1.远近朝暮2.高大神奇秀丽实细节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3.秀美虚高大实4.远望近望细望俯视5.整体形象诗人的感受6.此句化用了孔子的“登泰山而小天下”。
它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
蕴含的人生哲理:只要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傲视群雄。
7.“钟”字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大自然的多情,也体现出作者对泰山雄奇秀丽美景的喜爱。
8.从山的背面看来,那照临泰山的阳光就像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9.A10.C登飞来峰王安石原诗与译文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五种鉴赏
古诗词鉴赏五类题型一、赏析意境型(一)常见题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提问变式:1、从景情角度赏析这首诗。
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二)解答分析所谓意境,是指对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的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
它包括景(人、物)、境、情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三)答题步骤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要忠实于原诗,语言力求优美。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情调。
)3、分析胜者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只竹人“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要答出为什么“感伤”)二、赏析技巧型(一)常见问题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提问变式:1、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或艺术技巧)。
2、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感情的?有何效果?3、“XXXXXX”是这首诗的艺术特点。
请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赏析。
(二)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
即: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
抒情手法法: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托物寓理。
)描写手法: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动静衬、声寂衬、哀乐衬等);2、虚实结合(正侧结合);3、对比;4、白描等。
修辞手法:(略)(三)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有什么表达效果。
三、品味整首诗的语言风格(一)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点提问变式:1、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2、“XXXX”是此诗的语言特色,请结合具体诗句用简要赏析。
(二)解答分析: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等。
2020年语文中考课外古诗词曲鉴赏
课外古诗词曲鉴赏第一类写景诗一、(2019杭州)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题。
(6分)西溪独泛皎然道情何所寄,素舸①漫流间。
真性怜高鹤,无名羡野山。
经寒丛竹秀,入静片云闲。
泛泛谁为侣,唯应②共月还。
【注释】①素舸:不加装饰的船。
②唯应:只有。
1. 作者通过写高鹤、野山、秀竹、闲云等景物,营造了的氛围。
(2分)2. 本诗尾联与王维《竹里馆》“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在情感表达上相似,请加以赏析。
(4分)二、(2020原创)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2题。
(5分)题君山雍陶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1. 上面这首诗中,诗人用语朴素简练,虽写君山之貌,却未直写,而是以来衬托君山气势的凝重,用来突显君山磅礴之状。
(2分)2. 最后一句“一螺青黛镜中心”读起来妙趣横生,请作赏析。
(3分)三、(2020原创)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1~2题。
(4分)春夜王安石金炉①香烬漏声②残,翦翦③轻风阵阵寒。
春色恼人④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
【注释】①金炉:铜制香炉。
金:古代金属的通称,这里指铜。
②漏声:铜炉滴漏之声。
③翦翦:形容微风轻拂。
④恼人:使人恼,撩拨人。
1. 诗歌“金炉香烬漏声残”一句采用了的写作手法,突出了春夜的特点。
(2分)2. 这首诗中的“春色恼人眠不得”一反平时写“春”的常态,请对其进行分析。
(2分)四、(2020原创)阅读下面唐诗,完成1~2题。
(5分)江畔独步寻花(其五)杜甫黄师塔①前江水东②,春光懒困倚③微风。
桃花一簇④开无主⑤,可⑥爱深红爱浅红?【注释】①黄师塔:僧人所葬墓地的黄塔。
塔,墓地。
②江水东:江水向东流去。
③倚:倚靠,伴随。
④一簇:一丛。
⑤无主:没有主人。
意思是任何人都可以观赏。
⑥可:到底,究竟。
1. “春光懒困倚微风”一句中的“倚”字用得好,请作简要赏析。
(2分)2. 诗歌中哪些词语是写诗人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五、(2020原创)阅读下面的明诗,完成1~2题。
古诗鉴赏方法
古诗鉴赏方法一、分清类别二、知人论世三、体味意境四、咀嚼字词五、了解典故六、明辨手法评价思想内容考点解读:1、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就是诗人用诗化的语言所反映的社会现实生活,所表现出来的作者的思想感情、生活态度、个人理想和政治倾向等。
2、对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评价,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思想内容,把握其情感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评判其社会价值。
一、思乡怀人1、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
2、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挚爱与思念。
3、抒发独居他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4、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
多在边塞诗中涉及。
例1(2013山东)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
(8分)山寺夜起江湜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1)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4分)【答案】三四两句中的烟有两个特点:一是色白,而是具有动态。
诗人在第三句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形容山岚在月光下呈现出如云的白色;第四句以“流”字描写山岚之动态,形象生动。
【解析】三四两句抓住“烟色如云白”使用比喻,以及“流”字的妙处展开回答。
(2)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
(4分)【答案】诗人不眠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喜爱山中夜景,前四句描写山中月夜美景,第五句“开门惜夜景”,“惜”字表达了诗人对山中夜景的喜爱;二是思家,最后两句中“无家客”“独”表现出诗人的孤独和羁旅思家之情。
【解析】作者“不眠”的原因明显集中在文中最后两句,因此比较好找,但题干要求“结合全诗”,故答题时要对文章的整体做以分析说明。
例2、(2013广东)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7分)鹧鸪天【宋】张炎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
劳劳①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
修禊②近,卖饧③时,故乡惟有梦相随。
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④也皱眉【注】①劳劳:遥远。
5古代诗歌分类鉴赏边塞军旅诗
古代诗歌分类鉴赏一、山水田园诗二、赠友别离诗三、思乡怀人诗四、咏物感怀诗五、边塞军旅诗六、咏史怀古诗边塞军旅诗【边塞诗和边塞诗派】边塞诗是唐代诗歌的主要题材,是唐诗当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
一些有切身边塞生活经历和军旅生活体验的作家,以亲历的见闻来写作;另一些诗人用乐府旧题来进行翻新的创作。
参与人数之多,诗作数量之大,为前代所未见。
其创作贯穿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阶段。
边塞诗一方面题材开阔,内容包括:边塞风光;边疆战士的艰苦生活;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抱负;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感伤;统治者穷兵黩武,对战争的不满和控诉;将士艰苦生活;思乡念亲或征人思妇的愁苦思情;友人惜别感伤或壮别感奋等。
而且风格雄浑豪放、慷慨悲凉。
盛唐是边塞诗创作的鼎盛时期,涌现了著名的边塞诗派,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王维,代表的诗篇有高适《燕歌行》、岑参《白雪歌》、《走马川行》等七言长篇歌行代表了盛唐边塞诗的美学风格,即:雄浑、磅礴、豪放、浪漫、悲壮、瑰丽。
除此之外,盛唐大诗人李白、杜甫都写过边塞诗,这些边塞诗成为他们的代表作的一部分。
如:李白的《关山月》、《塞下曲》六首、《战城南》、《北风行》……,杜甫的《兵车行》、《前出塞九首》、《后出塞六首》等。
另外一些诗人也有边塞诗的名篇传世,如王昌龄有《出塞》、《从军行》,王之涣有《出塞》,王翰有《凉州词》。
盛唐诗成为边塞诗创作的顶点。
此后中晚唐并没有出现边塞诗的大家,但题材有所扩展。
【各时期边塞诗】1、初盛唐边塞诗一方面在于强大的边防和高度自信的时代风貌;另一方面在于建功立业的壮志和“入幕制度”的刺激。
文人普遍投笔从戎,赴边求功。
正如杨炯诗句“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王维诗句“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城。
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
”;岑参诗句“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丈夫一英雄。
”2、盛唐边塞诗——四个特点(1)题材广阔:一方面包括:将士建立军功的壮志,边地生活的艰辛,战争的酷烈场面,将士的思家情绪;另一方面包括:边塞风光,边疆地理,民族风情,民族交往等各个方面。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2课 唐诗五首 练习(含答案和解析)
C.黄河横贯大漠,望不到尽头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表达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感受 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雄浑开阔,诗中有画,堪称千古绝句,体现这首诗歌哀婉消沉的 艺术特色
三、填空题
16. (2分) 《钱塘湖春行》紧扣环境和季节特征写景,以“
出了
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
”字为线索,同时以“春”字为着眼点,写
13. (3分) 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A.第一、二句叙事,写诗人以使者的身份,轻车简从,要到遥远的西北边塞去慰问将士。 B.第三、四句叙事兼抒情,以“蓬”“雁”自比,暗写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飘零之感。 C.第五、六句“直”“圆”两字精炼传神,线条简约,描绘的景物不多,但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D.第七、八句写诗人经过长途跋涉到达边塞,侦察兵萧关却骑马来报:“长官正在燕然前线。”
D.第四联写途中遇到侦察骑兵,得知都护在前线打破敌军的军情,显示出朝廷使臣对边疆战事的关 心。
15. (3分) 下列对《使至塞上》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重点笔墨在于写景,以大漠、秋景为背景,用征、归雁、孤烟、长河、日圆等景物,组成一 幅塞外风光图
B.第二联用“出”、“入”描绘动态景物,第三联用“直”、“圆”描绘静态景物,动静结合,使画面富于变 化,意境深远
(1)前两句写作者的生活遭遇和心绪,捕捉了
的典型动作加以描写,传神地表达了作者
的感情。
(2)请赏析“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一句。
3. (4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两题。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友人(李白)
2021届中考语文阅读题答题技巧:古诗词赏析【含练习及答案解析】
2021届中考语文阅读题答题技巧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古诗词鉴赏题大体上可分为五种类型。
应对策略如下:(一)品味炼字类解析方法:这类题主要考查我们对精炼词语的感悟能力。
解答时要抓住诗歌中关键词语来点评,可以从词性、色彩、修辞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去把握它的内涵。
值得提醒的是分析时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回答,不能孤立地谈这个词的作用。
(二)名句赏析类解析方法:这类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中被后人传诵的名句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这类题多为开放题,答案不要求统一,要掌握常见的鉴赏评价的角度:能指出写景特点(如景物的色彩、近景远景的结合等)或采用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或用词的生动形象等,并且还要说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怎样的启示和思考。
(三)主旨情感类(思想感情)解析方法:这种题型主要考查我们对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态度的领悟。
解答这类题要用一句话概括诗歌形象的特点,并根据所描绘的形象特点及作家的风格(豪放、婉约、沉郁顿挫)来推断诗人的情感态度。
初中阶段所学诗歌情感大体可分为:离别思念、爱国思乡、友情、爱情、热爱大自然、关心民生等。
(四)想象描述类(描述画面、意境)解析题方法: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的想象。
解答这类题目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面,抓住形象,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诗人的情感。
(五)表达技巧类(写作手法特点、修辞、表达方式等)解析方法:这种题型主要考查我们对诗歌表现手法的赏析和领悟。
首先要了解常见的表达技巧,鉴赏时要准确指出诗中运用的修辞方法(或表现手法或抒情方式),然后结合诗句和具体词语作分析,分析时要指出这种表达技巧表现了什么内容,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诗歌鉴赏(4分)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古诗鉴赏题型
中考古诗词鉴赏的五种题型及答题技巧一、品味炼字类[题目形式](1)诗歌中的“某”字或词有什么表达效果?(2)“某”个字或词用得好,好在哪里?(3)“某”字能否改为“某”字?(4)你最欣赏哪个字或词?请赏析。
(5)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6)本诗中哪个词是关键词?请找出来并分析它的作用。
二、名句赏析类[题目形式](1)某诗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该如何理解?(2)诗歌的某联流传成了千古名句,请分析原因。
(3)从某句诗中领悟到什么人生哲理?(4)某句该如何理解?请结合全诗分析。
(5)某句包含了哪些意思?请结合诗歌简要赏析三、主旨情感类[题目形式](1)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描写了怎样的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氛围?(3)塑造了怎样的形象,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四、想象描述类(意境类或景物形象)[题目形式](1)展开想象,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歌优美的意境。
(2)这首诗(词)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3)诗歌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
(4)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景物有什么特点?[常用意境词]雄浑壮丽、清幽明净、沉郁孤愁、和谐静谧、开阔苍凉、高远辽阔、苍凉、雄浑、莽苍、壮阔、晦涩、深远、空寂、幽静、宁谧、朦胧、萧条、明快、荒凉、冷寂、清新、淡雅五、表达技巧类[题目形式](1)诗歌某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艺术手法、修辞)?]?有何作用?(2)诗歌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3)诗歌是怎样抒发作者的情感的?(4)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感情的?有何效果?(5)准确指出诗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技巧)?(6)结合诗句说说这个手法或技巧所表现的内容。
(7)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表现怎样的主旨)?[应对策略]这种题型主要考查我们对诗歌表现手法的赏析和领悟。
首先要了解常见的表达技巧,它包括:(1)修辞方法,主要包括比喻、拟人、对偶、夸张、对比、比兴等;(2)表现手法(写作手法或艺术手法),主要包括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虚实相间、小中见大、以乐写哀、烘托渲染、对比映衬、多角度描写等;(3)表达方式,主要有描写,议论,抒情,抒情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而间接抒情又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等。
21《古代诗歌五首》精选练习(解析版)
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十一课古代诗歌五首精选练习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悠.悠(yōu)怆.然(zhuàng)涕.下(tì)岱.宗(dài)B.未了.(liǎo)曾.云(céng)决眦.(zì)伫.立(zhù)C.箫.鼓(xiāo)衣冠.(guān)叩.门(kòu)吟.鞭(yín)D.萋.萋(qī)涉.足(shè)忧.郁(yōu)鸡豚.(tún)【答案】A【解析】A项,“怆”应读“chuàng”。
2.给下列诗句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独怆然而涕.下()A.眼泪B.鼻涕(2)齐鲁青未了..()A.结束B.不尽(3)阴阳割昏.晓()A.黑色B.昏迷C.昏暗(4)会当..凌绝顶()A.恰逢B.应该会C.终当,终要【答案】(1)A (2)B (3)C (4)C【解析】结合语境解释词语,注意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文言现象。
3.下面运用了对偶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B.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C.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答案】C【解析】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手法。
4.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B.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C.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D.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答案】B【解析】正确的朗读节奏为: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5.文学常识填空。
(1)《登幽州台歌》作者,字,(朝代)文学家。
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
(2)《望岳》作者,字,自号,唐代伟大的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其诗被称为“”。
(3)《登飞来峰》作者,字,号,江西临川人,(朝代)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古诗词鉴赏意象类对比阅读5练(教师版)
【二轮复习】诗歌鉴赏比较阅读精讲精练解一、意象类比较(5练)【典型例题1】人物形象对比分析·不同诗歌中的同一人物(“渔夫”)【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渔家傲引洪适子月水寒风又烈,巨鱼漏网成虚设。
圉圉从它归丙穴,谋自拙,空归不管旁人说。
昨夜醉眠西浦月,今宵独钓南溪雪。
妻子一船衣百结,长欢悦,不知人世多离别。
【注】①子月:农历十一月。
②圉圉:困而未舒的样子。
丙穴:地名,在今陕西略阳县东南,这里借指巨鱼所生活的深渊。
14.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上片“子月”一句为环境描写,既点明了渔人捕鱼的节令气候,也为下文诸多内容作了张本。
B. “巨鱼”以下三句,写巨鱼漏网,圉圉而去,但是渔人不以为意,因为他本来就志不在鱼,是想表达壮志难酬的无奈。
一个“从”字尽显其洒脱旷达状。
C. 下片“昨夜”二句不仅勾勒了优美的意境,也通过时间和场景的迅速变换,表现了渔人生活的旷放无拘。
D. “不知”一句,藏辞锋于婉转之中,由对渔人一家生活描写,转向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揭示,名为渔人的“不知”,实为作者的“深知”。
【参考答案】14 B项【解析】“不以为意”“志不在鱼”“壮志难酬”错误,从词中来看,尽管水寒风烈,渔人仍须下水捕鱼,可叹的是“巨鱼漏网”,圉圉而去,渔家生活,便无着落,连暂时缓解窘迫生活的希望也成为“虚设”了,所以对巨鱼漏网,渔人并非不以为意,而是无可奈何;“从”,“任从”的意思,任从那巨鱼摇头摆尾地回到深渊,结合渔人的心理活动:“谋自拙”来看,这是对“巨鱼漏网”的反省,自认谋拙、晦气,至于别人怎样说,那就由他去吧!渔人毕竟是旷达的,对于巨鱼漏网,渔人委心任运,超然物外,并没有壮志难酬的无奈。
★★(比较阅读题型)15. 渔夫(渔父或渔翁)是我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一个意象。
试将本词中的渔夫与柳宗元《江雪》中“独钓寒江雪”的渔翁作个比较,说说二者的不同之处。
5.部编版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二:七~九年级40首古诗词分类鉴赏第五类 羁旅思乡
第五类羁旅思乡1.()2.明代胡应麟在《诗薮·内编》里说,本诗颈联“形容景物,妙绝千古”。
请从炼字角度说说它妙在哪里。
(2分)3.诗中颈联蕴含着怎样的哲理?(2分)4.结合全诗分析作者是如何表达思乡之情的。
(3分)二十七、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1.2.简要分析“夕阳西下”一句的表达作用。
(3分)3.作者是如何借助景物来抒发情感的?(2分)4.(素养提升)“马”在古代诗歌中有丰富的内涵。
诗人借“马”或表达积极向上的情感,或传达悲伤凄凉的情感,或对于平庸无能的慨叹……下列诗句中借“马”传达悲伤凄凉情感的一项是( )(2分)A.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B.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C.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D.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二十八、黄鹤楼唐·崔颢1.2.请品析最后一句中“愁”字的表达效果。
(2分)3.李白登临黄鹤楼曾言: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细读全诗,简析此诗在写景方面的精妙之处。
(3分)4.(统编课后题)《黄鹤楼》一诗是怎样将神话传说与眼前景物融为一体的?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3分)二十九、夜雨寄北唐·李商隐1.2.请从炼字角度赏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2分)3.诗人两次提到“巴山夜雨”,有何用意?(2分)4.(素养提升)“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设想未来相聚的场面,表达了诗人期待团聚的情感。
这种手法称为虚写,是古典诗词的传统表现手法之一,运用虚写可以传物之神,托情之深,喻志之壮……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这种表现手法的一项是(2分)( )A.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B.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C.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D.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三十、水调歌头宋·苏轼1.2.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呈现的画面。
我们将古诗简单分为五类:写景诗(山水田园诗),咏物诗,边塞诗,咏史诗,抒怀诗
我们将古诗简单分为五类:写景诗(山水田园诗),咏物诗,边塞诗,咏史诗,抒怀诗。
一、写景诗(山水田园诗)的鉴赏首先,要体味诗歌中的情景交融的意境。
“一切景语皆情语”是这类诗的特点,也就是说,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会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人的特定情感服务。
其次,要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
例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全诗色彩丰富,诗情活泼,意象飞动,表面看好似单纯写景、叙事,可实则抒发了作者急于回家与家人团聚的迫切心情。
再次,要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
从高考的角度看,选作鉴赏材料的古诗词,以山水田园小诗为最多。
以陶渊明《归园田居》第一首(“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诗歌见课本第五册)具体加以说明。
这是一首著名的田园诗,写了一幅农村田园风俗画。
诗中写农村自然风光,有近景,有远景。
近景远景交融,田园风和日丽。
这和诗人的心境,完全和谐一致。
诗人把自己的仕途生涯,比喻为“误落尘网中”,把官场比作“樊笼”,把家园比作“旧林”、“故渊”,把自己喻为“羁鸟”、“池鱼”。
始称“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继申“鸟恋旧林”、“鱼思故渊”,一再倾诉了对家园的热爱与想念;前谓“误落尘网”,后说“久在樊笼”,则一再倾诉了对官场的憎恨和厌倦。
而今“虚室余闲”、“复返自然”,正是如愿以偿,精神上获得最大安慰。
诗人说自己归园田是“守拙”,这是针对官场的投机取巧而言,其实是守本性。
田园景物的明净祥和、门庭居室的虚静安闲是因诗人有一颗不慕荣利、淡泊宁静的心才体会到的。
诗中的“开荒南野际”,已表明诗人“聊为陇亩民”新生活的开始。
可以说“复得自然”的欢愉是这首诗的主题,也是诗人所有田园诗的基调。
二、咏物诗的鉴赏古人对咏物诗有一个说法,叫做“不即不离”。
也就是说,即不停留在事物的表面描摹上,但又要切合所咏之物(形似),写出物的特点、神韵、品格(神似、曲尽其妙)。
2024成都语文中考试题研究备考 第五部分 古诗文阅读 第五类 爱国忧民
老,认为自己依旧能够报效祖国。 未甘便作衰翁在,
炼字、情感:“未甘”、“犹堪”二词,不容置疑地表现出了 两脚犹堪蹋九州。
诗人对衰老的不甘心,并表现出自己渴望获得认可,报效祖国
的决心。
【主旨】整首诗通过描绘暮秋景色,表达了诗人不甘老去、仍有雄心壮志的情感。
这种情感通过诗人登高远眺的画面得以呈现,使得诗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拓展设问 3.你认为下面哪首歌曲最契合本诗的情感基调?请作出选择并简述理由。 A.《阳春白雪》:旋律清新明快,节奏活泼。 B.《春江花月夜》:曲风委婉质朴,旋律流畅。 C.《平沙落雁》:曲风静美舒缓,优美动听。 D.《龙魂》:曲风大气,旋律激昂,气势磅礴。 【答案】示例:D。诗中“未甘”“犹堪”不容置疑地表现出诗人不甘衰 老,渴望报效祖国的壮志与豪情,感情基调是激昂奋发、充满豪气的。
第五类 爱国忧民
古代诗歌鉴赏分析表
诗句
赏析
谁遣捷书来荜户, 修辞: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诗人听到战胜消息比喻为 真同百蛰听雷音。 冬眠的虫听到雷声,生动形象地展现出诗人内心的激动。
【主旨】这首诗写出了诗人虽因残疾而不能像其他人一样为国家效力,但仍为国事 担忧,表达了他心系国家、忧国忧民的情怀。
第五类 爱国忧民
生的关切及向往和平的愿景。
第五类 爱国忧民
1.本诗前两句连用“嘈嘈”“猎猎”两个叠词,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2分) 【答案】(2分)连用“嘈嘈”“猎猎”两个叠词,凸显出军队经过时的军 容威武、浩大阵势(1分),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使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 (1分)。
第五类 爱国忧民
2.本诗与《雁门太守行》都运用了色彩描绘画面,请简要分析二者在情 感表达上有何不同之处。(2分) 【答案】(2分)本诗借“五色光”描绘出三吴之地春光明媚的和平景象, 表达出诗人向往和平、爱国爱民的情感(1分);《雁门太守行》通过“黑 云”“夜紫”“红旗”等词描绘宏大的战争场面,渲染了大战的紧张氛 围,表达出诗人希望报效国家、视死如归的情感(1分)。
初中语文古诗文手册 课外古诗词主题分类及训练 第五类 借物抒怀
(二)小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前两句写小松原先被掩没在草丛中,而现在感觉要超出蓬蒿的高度了。 B.后两句写松树幼小时难以被人识别,长成凌云大树才为人们所称道。 C.“刺头”的“刺”勾勒出了小松外形的特点,体现了小松活泼可爱的性格。 D.诗人观察敏锐,体验深切,诗中描写与议论相结合,充满理趣。 【解析】C.“刺”是为了突出小松的弱不禁风。
2.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诗人通过塑造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小松,来寄托他对自身命运的惋叹,表达了对 小松的赞赏之情和对目光短浅之人的不满。
(三)瀑布联句 李忱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1.首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拟人。赋予瀑布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瀑布不畏艰险、勇敢向前的特 点,表达了诗人对瀑布的赞美之情。 2.请简要分析最后两句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瀑布不满足于小小溪涧式的安乐,一往无前,最终东归大海,寄寓了诗人不甘 平庸、思有作为、不断追求更高目标的情怀。
课外古诗词主题分类及训练
第五类 借物抒怀
【常见意象】落花、流水、夕阳、大雁、杜鹃、燕子、寒蝉、月亮、松、竹、 梅、兰、菊、莲、柳等。 【主旨】①抒写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受;②表达坚贞不屈、高洁脱俗、不 同流合污的气节;③厌恶官场,追求自由、隐逸、淡泊闲适的生活。 【常用手法】托物言志(诗人把自己的某种理想、人格或感情融于某种具体事 物,是物与志的结合)、比喻、拟人、对比、衬托、环境烘托等。
(一)暮春归故山草堂 钱起
谷口①春残黄鸟稀,辛夷②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③待我归。 【注释】①谷口,山谷的入口。②辛夷:木兰树的花,比杏花开得早。③ 清阴:形容苍劲葱茏的样子。
第13课《唐诗五首》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13 唐诗五首积累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东皋.(gāo)燕.然(yān)征蓬.(péng)B.徙.倚(xǐ)汉塞.(sài)白沙堤.(tī)C.驱犊.(dú)萧.关(xiāo)贾.亭西(jiǎ)D.萋.萋(qī)采薇.(wēi)啄.春泥(zhuó)2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人()A.东皋薄.暮望(接近)牧人驱犊.返(小牛,诗中指牛群)B.芳草萋萋..(飘飘荡荡的样子)..鹦鹉洲(草木茂盛的样子)白云千载空悠悠C.长河..(负责侦察、通信的骑兵)..落日圆(黄河)萧关逢候骑D.江入大荒..流(辽远无际的荒原)几处早莺争暖树..(温暖的树)3下列诗句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B.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C.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D.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4下列诗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的一句是()A.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B.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C.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D.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5下列关于作家作品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崔颢,唐代诗人,最为人称道的作品是《黄鹤楼》B.王维,唐朝著名诗人、画家,擅长五言诗,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王安石评价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C.李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等。
D.白居易,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6下面各项中对本课古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野望》的颔联妙在融情于景。
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B.《黄鹤楼》的首联和颔联表达的是寂寞、惆怅的情感,尾联表达的是思乡之情。
C.《使至塞上》中“直”“圆”二字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的感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类古诗赏与练∙雷雨李丽∙《语数外学习·高考语文》2008年第11期本文字数:3110 小中大咏物诗:由物到志显理趣[例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白梅王冕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1)在这首小诗中,作者所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2)本诗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及作用是什么?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阅读指导]这是一首咏物诗,阅读这类诗歌时应注意:1、准确把握意象。
古诗中常见的意象有:明月、夕阳、流水、落花、鸿雁、松梅、竹菊、梧桐、芭蕉、鹧鸪鸟、寒蝉、莲、杜鹃鸟、短笛、柳、梅、西风、牡丹、荷花、兰草、秋风、丁香、鸳鸯、浮云、芳草、杜鹃乌、羌笛、流水、落木、荷花、兰草等。
对这些常用意象要有一定的敏感程度。
常见意象由于经常在一定的情景氛围中出现,形成了较为固定的情感表达模式。
如:芳草喻离恨,水喻愁绪,梅象征高洁,羌笛奏凄切之音,杜鹃啼声充满乡愁乡思,梧桐大多表凄苦之言,蝉指餐风饮露的雅士高人,芭蕉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望云思友,见月怀人,凡此种种,见物知象,见象生情。
2、要懂得物虽为一,情各有别的道理。
世间万“物”都有多面性,而诗人在咏物时往往“只取一瓢饮”,也就是说只抓住其中的一个特点来加以发挥,吟咏成章,再加上各人的处境、性格、思想等的差异,因此虽同咏一物,而主题大多各异。
3、要懂得物虽各异,情亦无别的道理。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岁寒三友”之说。
松、竹、梅虽则各异,但它们凌霜傲雪的风格却毫无二致。
因此,不同的诗人在咏不同之物时,所表达的主题有时是一样的。
4、要懂得使所咏之物达到形神俱似的最佳境界的方法。
咏物诗要达到形似比较容易,而要达到神似就比较难了。
因此,在阅读时一定要弄清楚诗人描写意象所用的手法、技巧。
[答题指津](1)梅花(或“白梅”);耐寒、高洁、芬芳、报春。
(2)衬托,以冰雪林衬梅之坚毅耐寒;对比,将白梅与混芳尘的桃李对比显梅之高洁守志;托物言志(或“象征”),借梅的形象表达作者的理想追求。
全诗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步骤:手法→结合具体诗句解说→效果、作用。
)[小试身手]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小孤山①谢枋得②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③无涯骇众观。
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
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
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注]①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
②谢枋得:宋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
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元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
③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
(1)诗中小孤山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简析“危似孤臣末世难”中“孤”字的妙处。
[参考答案](1)此诗托小孤山以言志,表达了诗人尽管身为孤臣,时处末世,也要勇敢坚毅、杀敌报国的壮烈情怀,以及自己能够力挽狂澜、取得抗元胜利的坚定信念。
(2)①小孤山的“孤”与孤臣的“孤”,字面相应,联想自然。
②小孤山砥柱中流的地理特征与诗人砥柱中流的壮士情怀相应,托物而言志。
③偶然存留的孤山与末世仅存的孤臣相应,暗指南宋末年抗元将帅严重匮乏,比喻贴切。
写景诗:由景到情察胸臆[例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新晴野望王维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尘垢:尘埃。
(1)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
(2)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阅读指导]这是一首写景诗,阅读这类诗歌时应注意:1、把握诗歌的形象及其特征。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把握诗歌意象。
如白居易《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枫叶”“荻花”“秋”三个意象不光点明了景物、时节,还通过这三个意象特有的属性渲染了送别时的环境氛围和诗人忧伤的情绪。
古诗意象往往寓繁于简,寓万于一,以高度浓缩的艺术形象诱发想像,产生奇特的审美效果。
2、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是中国古典诗的一大特色,山水田园诗更是如此。
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的特定情感服务。
情景交融的手法有融情人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
3、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
一般的写景诗,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感都是比较容易把握的,但一些表面上纯粹是写景的山水小诗,就不那么好理解了。
这就要求我们对作者的身世,当时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即知人论世,才可能准确地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出的情感。
这里牵涉到一个感情寄托的问题,分析诗歌,应认真判断感情寄托的深浅,切忌随意拔高作品的思想内涵。
4、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
山水田园诗写景的方法很多,鉴赏时应主要注意写景的常见方法和技巧:①留意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
如高、低、俯、仰的变化。
②把握和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
如绘形、绘声、绘色。
③理解和说明描写景物的技巧。
如虚实结合(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以动衬静(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明、暗对比(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以小见大(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粗笔勾勒和细部描绘相结合(“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与“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比兴手法的运用。
语言运用方面,既要学会欣赏雄浑壮丽的景象,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又要善于体会细致入微的观察、捕捉和描摹,如杜甫的“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答题指津](1)分别是“明”“出”。
“明”字充分显示出雨后的“新晴”,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粼粼,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出”字写出了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阳光照耀下“碧峰”秀出,使画面更有层次感(答拟人、化静为动亦可。
)(2)尾联写了农忙时节,农人全家在农田里忙于耕作的景象。
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是:尾联描写的农人耕作忙给前面所绘的自然画面平添了无限生机,使整修画面活了起来(自然+人文)。
照应了“新晴野望”这一诗题,正因为“新晴”所以能看到农人们“倾家事南亩”的景象。
(回答“图景”时要概括,而不是简单的翻译;回答“好处”时要考虑到内容和形式两方面。
)[小试身手]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画堂春秦观落红铺径水平池,弄睛小雨霏霏。
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注]捻(niǎn):持取,捻弄。
(1)上阙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
(2)“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参考答案](1)上阙通过描写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园、哀啼之杜鹃等残春景象,表现伤春(惜春)的无奈之情。
(2)这两句词主要的表现手法是:细节描写。
写动作描写也可。
用捻花、放花两个细节(动作)表现了词中人物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
叙事诗:由事及情辨情感[例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移家别湖上亭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作者是怎样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的?(2)古人写诗讲究炼字,诗中“系”和“啼”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析。
[阅读指导]这是一首叙事诗(即事感怀事),阅读这类诗歌时应注意:1.弄清诗人感慨的事由。
这类诗往往因某一事由而发感慨,所以鉴赏这类作品,必须了解诗人感慨的事由。
例如同是怀乡思亲:杜甫的《月夜》(今夜郡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是在战乱离散、月夜冷清的情景中思念妻子;李煜的《浪淘沙》(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是在国破身囚、欢梦醒来的景况中痛悼故国。
诗人抒发感慨的事由不一样,诗人抒发的感情和采用的笔法也不一样。
2.“事”与“怀”结合。
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诗人的故园情思是由一曲《折杨柳》引发的,先写笛声满城飞扬,再写故园之思深浓,“事”与“怀”结合紧密、自然熨帖。
这类诗歌,叙事是为了抒怀,抒怀是在叙事的基础上的升华,二者之间是紧密结合的。
3.体味诗人所抒之“怀”的深挚感人。
特别是思乡、念亲、怀友、离别之佳作,其情必感人至深,绝不矫情造作。
如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表面看来,这首诗是写“他乡遇故知”,字里行间好似洋溢着一种“喜”情。
然而诗人却在这“喜”的背后,蕴藏着深沉的“忧”。
四十多年后,两位历尽沧桑的老朋友叉在流落长沙时不期而遇,时间跨度四十多年。
“江南好风景”恰恰成了乱离时世与潦倒身世的有力反衬;“落花时节”则另有寄托:国势日衰,盛年已过,流水落花,好景难再,不禁凄然相问,潸然泪下。
从“闻”到“逢”之间,历尽数十年的世事沧桑、人生坎坷。
读者强烈地感受到世运之沉乱,年华之盛衰,凄凉之感,尽在其中。
[答题指津](1)采用拟人手法,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并使主客移位,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
(答题思路:审清题干,注意“怎样”一手法一结合诗句解说一作用、效果)(2)“系”字采用拟人手法,抓住柳条藤蔓修长柔软的特点,想像出其牵衣拉裾的动作,表现它们依恋主人、不忍主人离去的深情。
“啼”字既指黄莺的啼叫,也容易使人联想到辞别时离人伤心的啼哭,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不舍之情。
(答题思路:审清题干,注意“分别”→手法→结合诗句解说→作用、效果)[小试身手]春日即事李弥逊①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
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
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1)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2)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进行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1)作者由丝丝小雨想到了用丝织成的网;再由丝网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网住,即留住春天。
这个想像非常生动、新奇。
(2)表现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以及感叹世态炎凉的情绪。
诗的一、二两句写了暮春黄昏,小雨霏霏、落花狼藉,从这些凄冷的景色可看出作者政治上失意的寂寞愁绪;三、四两句写了诗人家门前几可罗雀,他只得在归鸟的鸣叫声中关上了自己的家门,从中可看出诗人对世态冷暖的感叹。
边塞诗:由时代到个人揣抱负[例4]阅读下面这首清诗,然后回答问题出关①徐兰凭山俯海古边州,旆②影风翻见戍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