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榆树市第一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竞赛试题

合集下载

吉林省榆树一中五校联考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卷 PDF版含答案

吉林省榆树一中五校联考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卷 PDF版含答案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语文(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将答案填在相应的答题卡内,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新石器时代中国所在的东亚大陆野马广为散布,曾为原始人类猎取为食。

距今7000年至4500年前,欧亚大陆的游牧民族首先将野马驯化为家马,并渐次传入中原农耕区。

马匹作为重要的驮畜,春秋以前在中原主要用于牵引战车,赵武灵王向匈奴学习“胡服骑射”之后,更多地用于骑乘。

由于自然条件所限,中原农耕区繁衍的马匹不但从数量上不能满足需要,且品种易退化,因此需从临近的蒙古高原输入。

蒙古马,是世界上较为古老的马种之一,体格不大,但身躯粗壮,四脚坚实,耐力好,能够在艰苦恶劣的条件下生存。

汉武帝时,为对抗匈奴,派张骞出使大月氏。

张骞路过大宛,了解到当地最为出名的物产是骏马。

这种马与中原习见的蒙古马差异明显,身长体高,速度耐力兼备,是极为优良的战马。

汉使看到这种马前膊流出的汗水中有血,感到奇怪,汉郊祀歌描写道“霑赤汗,沫流赭”,便以“汗血马”名之,又称“天马”。

汉武帝为求“天马”,数次向大宛遣使,而大宛不仅不答应,且杀害汉使,引起汉将李广利两次率军征讨,最终如愿获上等良马数十匹,中等以下的雌雄马3000余匹而归。

汗血马的引进数量毕竟有限,而以良种西域名马与蒙古土种马杂交可使后代改良性状。

汉以后,汗血马仍然不断输入中原。

据南宋李石《续博物志》卷四记载,唐天宝中,大宛进汗血马六匹。

“汗血马”在元明两代称为“阿鲁骨马”,又名“小西马”,仍然是中亚各地进献的主要贡品之一。

除中亚之外,漠北也是中原良马的重要来源。

《旧唐书·铁勒传》载,蒙古高原西北部的骨利干,于贞观中“献良马十匹”,“太宗奇其骏异,为之制名,号为十骥。

吉林省榆树市第一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竞赛语文试题(无答案)

吉林省榆树市第一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竞赛语文试题(无答案)

榆树一中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高二竞赛语文试题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华美德的别样呈现李捷①纪录片《记住乡愁》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观众的目光,让人看完后回味无穷。

一部纪录片为何会给人如此大的冲击力?②这部纪录片抓住了当今时代最强音,即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这部纪录片是中华美德的微缩版。

片中展现了各地大小不一、历史悠久的乡村,以小见大阐述了乡村的丰富内涵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在美丽山村中积淀的中国传统文化。

③这些山村里涵养着我们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这些历史文化凭借其顽强的生命力一直流传至今,在现代仍然在发挥着它的价值,传递着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

这种传统文化价值,让所有中国人看后激动、兴奋。

因为乡愁是人们长大之后,最能触碰到内心深处的情怀,最能勾起民族记忆的情感。

在乡愁中,每个人都会产生共鸣,每个人都能找到民族价值与民族认同感。

乡愁,展现出来的是当代中国人的中国精神,这种精神发人深思,让人看后深受感染且受益匪浅。

这种精神饱含“情”“义”“理”“美”,让人看后不禁落下思乡之泪。

④“情”就是思乡之情,或为乡思之情,包括忠孝之情、父母之情、亲朋之情、手足之情等。

中国人最讲究情理,现在华夏儿女遍布世界各地,但一个“情”字便能将我们的心连成一片。

换言之,不论哪一个人走到任何一个地方,最后他都会时刻挂念养育自己的那片土地。

不论是山村,还是社区,不论是乡镇,还是城市,他总会回家看看。

这种情,就是中国人代代传承下来的。

⑤“义”是为人的要领。

族谱里渗透着乡规民约,为人的要领在这里展示得非常充分。

何谓合格的中国人?不一定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但一定要有道德、有修养,经得起各方人士的评头品足,对得起列祖列宗和自己的父老乡亲。

做人立住了,才能再谈干事业、做学问。

修身、齐家做好了,才有资格去治国、平天下。

⑥“理”是家国之理,这是中国人思想中最认可的一个理,也是最能打动人的一个理。

2018-2019学年吉林省榆树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2018-2019学年吉林省榆树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榆树第一高级中学2018——2019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一、文言文基础知识检测,完成下面1--3题。

(9分)1、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晋军.函陵B、常以身翼.蔽沛公C、进兵北.略地D、夜.缒而出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于晋..也B、以其无礼C、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D、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3、下列句子中,句式特点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若亡郑而有益于君B、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C、秦王购之以金千斤,邑万家D、群臣侍殿上者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8题将消逝的物语: 油纸伞李振南每当在春风又绿江南岸的季节,深夜里听那淅淅沥沥、时断时续的春雨时,我的思绪便会穿越时空,抵达江南小镇的小巷和它的油纸伞。

在我的脑海里,油纸伞是江南最美丽也是最遥远的一个梦了。

记得儿时,在滴滴答答的雨帘下,我们撑开油纸伞,一爿爿烟雨葱茏的天地近在眼前,一幅幅充满诗意的田园风光纷至沓来,让人恍然进入梦境。

现在,这个梦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只有在那些发黄的典籍里,还能依稀看到它们的影子,也只有在以假作真的影视画面里,能模糊地见到它们的赝品。

油纸伞,它于何时何地发明,又是哪一个独具慧心的匠人所造,现已无从考证。

但我想,油纸伞的出现,一定是在江南,被潇潇暮雨氤氲着的江南,很容易使人产生创造的灵感。

于是,一把把油纸伞,从江南仄仄的小巷里走出,伞下的人或是明眸皓齿的女子,或是一袭青衫的书生,静静地在雨中沉思、遐想或踟蹰彷徨,那么宁静,那么典雅。

或是两把油纸伞交错磕碰而过,蓦一回首,便擦出了爱的火花,产生了如水的柔情。

正像在《雨巷》里徘徊的诗人,苦苦等待着眼睛里结着愁怨的丁香姑娘。

也正像民间传说中的《白蛇传》里,是油纸伞演绎了许仙、白娘子的一段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

油纸伞走向乡下,肯定是《白蛇传》以后的事了。

吉林省榆树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竞赛试题

吉林省榆树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竞赛试题

榆树一中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高一竞赛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题。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也戳中了一些地方城镇化的软肋。

一些乡村在变为城镇的过程中,虽然面貌焕然一新,但很多曾经让人留恋的东西却荡然无存。

人们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担忧:快速的、大规模的城镇化会不会使“乡愁”无处安放?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不让“乡愁”变成“乡痛”,一个重要措施是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

乡村记忆是乡愁的载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质文化的记忆,如日常生活用品、公共活动场所、传统民居建筑等“记忆场所”;另一方面是非物质文化记忆,如村规民约、传统习俗、传统技艺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生活模式等。

乡村物质文化记忆与非物质文化记忆常常相互融合渗透,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这些乡村记忆是人们认知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

在城镇化的过程中留住他们,才能留住乡愁。

这实质上是对人的情感的尊重。

至于哪些乡村记忆真正值得保留,这一方面可以借助一些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的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然后进行综合甄选。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前期规划。

仅仅留住乡村记忆而不进行呵护,乡村记忆会逐渐失去原有魅力。

呵护乡村记忆,使其永葆“温度”,就要对相关记忆场所做好日常维护工作,为传统技艺传承人延续传统技艺创造条件,保持乡村传统活动的原有品质。

比如,对一些乡土景观、农业遗产、传统生产设施与生产方法等有意识地进行整理维护。

对于乡村中的集体记忆场所,如村落的祠堂、乡村的入口、议事亭、祭祀场所等,不可因为城镇化就让其全部消亡,而应对这些承载着人的情感和记忆的场所定期维修。

既要让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更为方便,又要让游子在故乡找到依恋感与归属感。

如果说留住和呵护乡村记忆是一种消极型的留住乡愁的话,那么,活化乡村记忆则是一种积极型的留住乡愁。

吉林省长春市榆树第一中学高三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

吉林省长春市榆树第一中学高三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

吉林省长春市榆树第一中学高三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江南好周海亮江南好。

江南有桑。

桑有纤弱的身子,纤长的颈,纤秀的臂,纤美的足。

桑住在小镇,小镇依河而建,小河匍匐逶迤。

黄昏时桑提着白裙,踏过长长的石阶。

黄昏的河水是粉色的,河面上似乎洒了少女的胭脂。

桑慵倦的倒影在河水里轻轻飘摇,桑顾影怀思。

桑躲进闺房写字。

连毛笔都是纤细的。

桑写,江南好,风景旧曾谙……两只鸟歇落树上,悠然地梳理羽毛。

桑扔掉笔,趴到窗口,就不动了。

桑常常独自发呆,然后,红了唇,红了脸,红了眼圈,红了窗外风景。

桑在一个清晨离开小镇,离开温润的江南水乡。

一列小船推开薄雾,飘向河的下游。

那天桑披着盖头,穿着大红的衣裙。

唢呐呜哇呜哇扯开嗓子,两岸挤满着看热闹的人群。

人群兴奋并且失落——那么婉约多情的桑,竟然嫁到了北方。

桑跳下船,掀掉盖头。

桑上火车,泪眼婆娑。

桑坐上汽车,表情渐渐平静。

桑走下汽车,盖头重新披上。

唢呐再一次呜哇呜哇地响起,这是北方的唢呐。

花轿颤起来了,桑的心一点一点地下沉。

从此桑没有再回江南。

却不断有银钱、粮食、药材和绸缎从北方运来。

那本是江南的绸缎。

江南的绸缎绕一个圈子,终又重回江南。

桑离开江南一个月,有男人来到小镇。

他跳下船,提了衫角,拾级而上。

他有俊朗的面孔和隼般的眼神,他有修长的身材和儒雅的微笑。

他坐在小院,与桑的父母小声说话。

片刻后他抱抱拳,微笑着告辞。

他跳上船,船轻轻地晃。

他盯着胭脂般的河水,目光被河水击碎。

他叹一口气,到船头默默坐下。

他静止成一尊木雕,夕阳落上长衫,每一根纤维却又闪烁出迷人的红。

桑住着北方的宅院,神情落寞。

当然也笑,笑纹一闪而过,像夜的惊鸟。

有时喝下一点点酒,红酒或者花雕,眼神就有了迷离缤纷的色彩。

然后,桑将自己关进房间,开始写字。

她写,江南好。

纸揉成团,又取另一张纸。

再写,江南好。

再揉成团,再取另一张纸。

突然她推开窗户,看午栖的鸟。

2025届吉林省长春市榆树第一高级中学语文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

2025届吉林省长春市榆树第一高级中学语文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

2025届吉林省长春市榆树第一高级中学语文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联考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他在大学期间最早确立的诗歌感觉,是靠轻逸、收放有度的语言韵律感、呼吸感,________的转喻和带着沉思特征的抒情。

这使他的作品获得了一种魅力,感性与智性缠绕在________的语言的肌理中,形成微妙的共振和声音的高纯度。

这种写作方式,非常仰赖洞察力的精进及其与感受力的合拍,如________,黑暗中很可能踩空。

从他的一批近作中,可以感受到________的分寸感。

A.浮光掠影侃侃而谈牛刀小试少年老成B.蜻蜓点水式娓娓道来投石问路日臻成熟C.浮光掠影娓娓道来牛刀小试日臻成熟D.蜻蜓点水式侃侃而谈投石问路少年老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乌镇之约像一叶行走在互联网世界的乌篷船,不期而至....。

(甲)它载着吴越的韵脚,为这场全球群贤毕至的聚会浅吟低唱;它勾着浓淡的水墨,为世界互联网的发展再度挥毫。

始于2014年的乌镇之约,使得..全球互联网治理从此回荡中国声音、贯穿中国态度。

(乙)“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历经风雨愈加绽放出真理的光芒,广受响应和赞许。

五年,瞬息万变的互联网世界,记下无数重要时刻,留下令人惊叹的今昔对比。

五年前,人们刚开始感受4G元年的快速通联,移动互联网风头乍现,一些传统企业还在转型的风口踟蹰..……(丙)而今天,5G已经揭开了面纱;AR、VR、AI等新技术逐渐嵌入生活场景;传统行业的“互联网+”如火如荼....,为脱贫、就业等问题增添了新的解决思路,互联网思维下的社会治理更加开放协同。

吉林省榆树一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竞赛语文试卷及答案(精校版)

吉林省榆树一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竞赛语文试卷及答案(精校版)

2018年榆树一中高三竞赛试题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题卷及草稿纸上答题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26分)(一)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今生今世的证据刘亮程①我走的时候,我还不懂得怜惜曾经拥有的事物,我们随便把一堵院墙推倒,砍掉那些树,拆毁圈棚和炉灶,我们想它没用处了。

我们搬去的地方会有许多新东西。

一切都会再有的,随着日子一天天好转。

②我走的时候还不知道向那些熟悉的东西去告别,不知道回过头说一句:草,你要一年年地长下去啊。

土墙,你站稳了,千万不能倒啊。

房子,你能撑到哪一年就强撑到哪一年,万一你塌了,可千万把破墙圈留下,把朝南的门洞和窗口留下,把墙角的烟道和锅头留下,把破瓦片留下,最好留下一小块泥皮,即使墙皮全脱落光,也在不经意的、风雨冲刷不到的那个墙角上,留下巴掌大的一小块吧,留下泥皮上的烟垢和灰,留下划痕、朽在墙中的木钁和铁钉,这些都是我今生今世的证据啊。

③我走的时候,我还不知道曾经的生活有一天,会需要证明。

④有一天会再没有人能够相信过去。

我也会对以往的一切产生怀疑。

那是我曾有过的生活吗。

我真看见过地深处的大风?更黑,更猛,朝着相反的方向,刮动万物的骨骸和根须。

我真听见过一只大鸟在夜晚的叫声?整个村子静静的,只有那只鸟在叫。

我真的沿那条黑寂的村巷仓皇奔逃?背后是紧追不舍的瘸腿男人,他的那条好腿一下一下地捣着地。

我真的有过一棵自己的大榆树?真的有一根拴牛的榆木桩,它的横杈直端端指着我们家院门,找到它我便找到了回家的路。

还有,我真的沐浴过那样恒久明亮的月光?它一夜一夜地已经照透墙、树木和道路,把银白的月辉渗浸到事物的背面。

在那时候,那些东西不转身便正面背面都领受到月光,我不回头就看见了以往。

⑤现在,谁还能说出一棵草、一根木头的全部真实。

吉林省榆树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

吉林省榆树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

高一联考语文试卷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开始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

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

2)将选择题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3)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的历史时空,说复杂很复杂,厚厚叠叠的二十四史,大有一种让人读一辈子都读不完的望史兴叹。

说简单又很简单,从商周之交到二十世纪前后一百多年的激变,不过是翻了一页而已。

换句话说,假如历史的时间向度可以转换为空间存在的话,那么商周之交和一百多年的中国近现代历史,乃是处在同一个历史空间里。

就好比一个圆周的起点和终点一样,两者正好相交。

由于在时间上的漫长,在书写上的重重叠叠,中国历史不像美国历史那么简单明了,而像一座由冗长的唠唠叨叨编织成的言语迷宫。

无论是本国的阅读者还是来自西方的研究者,迷失在这座迷宫里的人物之众多,与厚厚叠叠的二十四史相得益彰。

对于本国的史家来说,孔子像一堵墙。

司马迁也罢,司马光也罢,史家们大都被孔子的史见和孔子删定的经典挡在历史真相之墙外。

有关中国历史研究的一个最大盲点,在于把专制读成中国历史的传统,把孔子读成中国文化的首席代表。

好像中国是个天然的专制国家,仿佛中国文化与生俱来就是从孔子开始的。

当人们强调所谓中国的国情时,其言下之意,无非就是专制在中国是天经地义。

而所谓的新儒家的理直气壮,又在于标榜只有孔儒才是中国文化的正宗传承。

哪怕新儒家承认专制的政治制度需要变革,也要坚持与专制政治相应的专制伦理却是亘古不变的。

君不见,就连在美国的中国城里,所竖立的象征性雕像,都是孔夫子而不是老子或者其他圣贤。

总而言之,在中国历史的专制迷宫里流连忘返,已经成了一种古怪的学术乐趣和奇特的心理情结。

吉林省榆树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

吉林省榆树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

榆树一中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一.基础知识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作揖揪心偃旗息鼓绿草如荫B. 贸然称职胆战心惊阴谋鬼计C. 旗杆谄媚长歌当哭和霭可亲D. 惨淡厮打再接再厉难以置信【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字形。

A绿草如荫------绿草如茵,B阴谋鬼计-----阴谋诡计,C和霭可亲------和蔼可亲。

2.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山阿(ē)浸渍(zī)抹杀(mŎ)攒射(cuán)B绯红(fēi)尸骸(hái)不惮(dàn)殒身(yǔn)C菲薄(fēi)寥落(liáo)赁屋(lÌng)干练(gàn)D桀骜(jié)踌躇(chú)喋血(dié)黯然(yīn)【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字音。

A浸渍(zì),C菲薄(fěi),赁屋(lìn),D黯然(àn)。

3.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月逢中秋分外明。

中秋之夜,美轮美奂的圆月高悬夜空,与粼粼的江水构成一幅美丽的画面。

B. 某村为迎接上级扶贫检查,把几个村的羊群集中在一起以骗取扶贫资金,其手段之恶劣,令人叹为观止。

C. 随着气温回暖,黄河壶口瀑布冰凌消融,水量增大,奔腾咆哮的瀑布翻滚而下,气势磅礴。

D. 她刚考上大学,正值豆蔻年华,却被诊出患有癌症,实在令人叹息。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成语的运用能力。

C气势磅礴:形容气势雄伟壮大。

形容黄河壶口瀑布符合语境。

A美轮美奂:原本多形容建筑物雄伟壮观、富丽堂皇。

现在也用来形容雕刻或建筑艺术的精美效果。

使用对象错误,不能修饰夜空。

B叹为观止,谓赞叹观赏的对象精妙至极、完美之至。

褒义词,不能修饰“手段之恶劣”。

D豆蔻年华:泛指十三、四岁的姑娘,代指少女的青春年华。

上大学的孩子年龄比较大。

陕西省榆林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陕西省榆林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榆树一中2017—2018学年度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试题语文试卷第Ⅰ卷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儒家生态伦理思想的现实意义蔡方鹿当前,建设生态文明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解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带来的突出问题,全面提高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是实现中华民族可持续发展的治本之策。

对此,儒家生态伦理思想可提供有益借鉴。

在儒家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里,蕴涵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

在自然观上,儒家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天人是相通的,提倡“天人合一”“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注意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这些思想与西方文化强调征服自然、人与自然对立二分的观念形成鲜明对照。

儒家历来反对滥用资源。

孔子明确提出“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的思想。

荀子把对山林川泽的管理、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与保护作为“圣王之制”的内容,要求砍伐和渔猎必须遵守一定的时节,并规定相应的“时禁”期,以保护生物和资源。

儒家认为,对待天地万物,应采取友善、爱护的态度;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如果随意破坏、浪费资源,就会损害人类自身。

孔子说:“伐一木,杀一兽,不以其时,非孝也。

”孟子主张把人类之爱施于万物。

他说:“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朱熹进一步阐发了爱物的思想,他说:“此心爱物,是我之仁;此心要爱物,是我之义。

”儒家的生态伦理思想给今天的人们带来有益启示,那就是在发展经济、开发自然、利用资源的同时,必须注意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把发展经济、发展科技与生产力同保护生态环境有机统一起来,把人类生活需要与生态环境运行规律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开发自然、利用资源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当前,我们解决资源短缺问题,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资源,可以借鉴儒家所倡导的取用有节、物尽其用的思想。

今天,生态危机已成为全球性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不仅要在技术层面探索更多治理手段,更重要的是解决人们的思想观念问题。

吉林省榆树一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吉林省榆树一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榆树一中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字是记录和传达语言的书写符号。

语言是有声的思维,文字是有形的思维。

二者都是思维的外化。

像语言一样,文字也是思维能力的反映,蕴含着思维的特点。

从某种意义上说,古文字是对思维进行考古的工具。

古人类主要运用形象进行思维。

这种特点反映在古诗歌中,人们喜欢用比兴来说明某种道理;反映在原始神话中,人们通过具体的故事来说明某个道理,抽象的道理是没用的。

形象思维曾是人类最得心应手的思维方式。

抽象思维是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

从文字的创造特点看,绘画文字是最早的文字。

这种文字的主要特点是象形。

不仅中国的古文字用形象来表示,古巴比伦人、古雅玛人、古埃及人等无一不是从象形开始来创造古文字的。

创造文字的时代,人们抽象思维的能力还比较薄弱。

人们进行抽象思维,还很难脱离具体形象来进行,往往要依赖于对形象的类比、比较、联想来进行。

表现在文字的创造上,形与义密切结合在一起,人们是从形象来了解符号的意义的。

文字的产生一方面是以人类抽象思维的能力达到一定水平为基础的。

但另一方面,象形文字又标志着人类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发达,这种低下的抽象思维能力不可能创造太抽象的符号。

抽象思维能力的低下还主要表现在古文字上的词类上,表现为形容词的极端贫乏。

从甲古文看,形容词数量相当少,只有白、厚、明、光、赤、美、丽等为数不多的形容词。

事物的性质包含在事物之中,与事物不可分离,只能通过人的思维才能把事物的性质从事物本身分开。

在近代一些少数民族那里,要说热,只能说“像火一样”。

早期文字中的“鱼”字是各种各样的鱼类象形,后来逐渐概括出一种共同的鱼的特征的象形文字,作为各种各样鱼的代表。

早期文字中,几乎每个文字都经历了一定的概括过程。

没有概括过程,就不可能产生一般意义上的文字。

这种概括能力使人们能概括出事物的共同性质,撇开了同类事物之间的差别性、个性和偶然性,产生了最初的种、类概念。

2018高考模拟卷--吉林省榆树一中2018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2018高考模拟卷--吉林省榆树一中2018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榆树一中2017年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孔府档案是围绕孔子直系后裔历代衍圣公的活动所形成的文书档案,也是我国现存数量最多、收藏最完整、内容最丰富、涵盖时间最长的私家档案文献。

因档案中保存了衍圣公与明清以来中央和地方机构之间事务往来的大量文书资料,使其又兼具官方档案的性质。

孔府档案表明,居住在孔府的衍圣公凭借大宗主的地位,在家族中建立了严密的宗族组织和管理机构,并通过修宗谱、订族规等方式统管全国各地的孔氏族人,孔氏家族宗族体系之完整、宗法制度之完善、祖训族规之完备,是其他宗族很难比拟的。

孔子世家谱汇集了分散在全国80余处支派的谱系衍变信息和流寓朝鲜半岛的孔氏族人的世系信息,其对于考察孔氏宗族繁衍,迁移、发展和影响等,具有重大参考价值。

崇儒尊孔是历代统治者巩固和强化统治秩序的手段,孔子直系后裔也因之被扶植成为拥有部分政治和经济特权的世袭贵族。

朝廷与与孔氏贵族之间有着相互依存的共同利益,这在孔府档案中都有较深刻的反映。

明清帝王或亲赴辟雍诣学观礼,或临幸阙里释奠孔子,或遣子派官致祭庙林;对孔子后裔或优免差徭,或置官封爵,或赐土赐民。

这固然表明国家对孔子学说的尊崇和对孔子后裔的优待,但也是出于强化国家思想的需要。

孔府是中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贵族地主庄园,保存了成序列的土地文书,包括不下10万件的各种土地执照、纳税和过割凭证等。

这些文献信息,为研究明清以来的地权分配和转移、土地买卖和经营、租佃制度及其变迁,以及农业耕作制度等经济史问题提供了翔实而可靠的材料,对探索中国古代基层社会实态和演变轨迹具有重重要价值。

孔府司房日用账簿、日收支款项账簿等,也为探究明清及民国时期基层社会的商业贸易网络、物价和生活水平及其变迁等,提供了全面而原始的记录。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越来越受到重视的今天,孔府档案的价值也日渐凸显,它不仅保留了作为道德规范存在的族规家训,还记载了族人弘扬孝道、敦睦宗族、彰显忠义的言行事迹,其中可资弘扬家风、传承家训、承继家史的资料,无疑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思想宝库。

(重点名校高考模拟)吉林省榆树市第一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竞赛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重点名校高考模拟)吉林省榆树市第一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竞赛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17年榆树一中高三竞赛试题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题卷及草稿纸上答题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26分)(一)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今生今世的证据刘亮程①我走的时候,我还不懂得怜惜曾经拥有的事物,我们随便把一堵院墙推倒,砍掉那些树,拆毁圈棚和炉灶,我们想它没用处了。

我们搬去的地方会有许多新东西。

一切都会再有的,随着日子一天天好转。

②我走的时候还不知道向那些熟悉的东西去告别,不知道回过头说一句:草,你要一年年地长下去啊。

土墙,你站稳了,千万不能倒啊。

房子,你能撑到哪一年就强撑到哪一年,万一你塌了,可千万把破墙圈留下,把朝南的门洞和窗口留下,把墙角的烟道和锅头留下,把破瓦片留下,最好留下一小块泥皮,即使墙皮全脱落光,也在不经意的、风雨冲刷不到的那个墙角上,留下巴掌大的一小块吧,留下泥皮上的烟垢和灰,留下划痕、朽在墙中的木钁和铁钉,这些都是我今生今世的证据啊。

③我走的时候,我还不知道曾经的生活有一天,会需要证明。

④有一天会再没有人能够相信过去。

我也会对以往的一切产生怀疑。

那是我曾有过的生活吗。

我真看见过地深处的大风?更黑,更猛,朝着相反的方向,刮动万物的骨骸和根须。

我真听见过一只大鸟在夜晚的叫声?整个村子静静的,只有那只鸟在叫。

我真的沿那条黑寂的村巷仓皇奔逃?背后是紧追不舍的瘸腿男人,他的那条好腿一下一下地捣着地。

我真的有过一棵自己的大榆树?真的有一根拴牛的榆木桩,它的横杈直端端指着我们家院门,找到它我便找到了回家的路。

还有,我真的沐浴过那样恒久明亮的月光?它一夜一夜地已经照透墙、树木和道路,把银白的月辉渗浸到事物的背面。

在那时候,那些东西不转身便正面背面都领受到月光,我不回头就看见了以往。

⑤现在,谁还能说出一棵草、一根木头的全部真实。

吉林省榆树市第一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吉林省榆树市第一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吉林省榆树市第一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新一代人工智能正在全球范围蓬勃发展,推动世界从互联信息时代进入智能信息时代,给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带来颠覆性影响。

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的深度融合,将给人类社会发展进步带来强大新动能,实现创新式发展。

从科学层面看,人工智能跨越认知科学、神经科学、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学科,具有高度交叉性;从技术层面看,人工智能包含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知识工程、自然语言处理等多个领域,具有极强专业性:从产业层面看,人工智能在智能制造、智慧农业、智慧医疗、智慧城市等领域的应用不断扩大,具有内在融合性;从社会层面看,人工智能给社会治理、隐私保护、伦理道德等带来新的影响,具有全面渗透性。

目前,在边界清晰、规则明确、任务规范的特定应用场景下(如下围棋、人脸识别、语音识别)设计出的智能体表现出较好的专用智能。

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将从专用人工智能、人机共存智能向通用人工智能转变.可以预见,通过科学研究的牵引、应用技术的交叉,人工智能必将推动人类社会实现创新式发展.人工智能为人类认识世界引入新范式,增强科学发现能力。

人工智能的发展史是相关学科不断交叉融合、遵循不同范式的发展过程。

从符号主义、逻辑推理、知识工程到连接主义,从大数据驱动小任务到小数据驱动大任务,从神经形态类脑智能到量子计算智能,人工智能的新范式不断增强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

传统的科学研究引入新范式后,研究效能得到了极大提升.人工智能为人类理解世界创造新工具,扩展外界认知能力.人工智能创造各种技术帮助人类理解复杂的拥有巨量信息的世界。

计算机视觉技术利用感知世界的每一个像素,增强人们观察场景的敏锐度。

自然语言处理技术通过深度语义分析,改善人和机器的交流互动.知识计算引擎与知识服务技术帮助我们搜集获取海量知识,进而挖掘关系,形成新的知识图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榆树一中高三竞赛试题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题卷及草稿纸上答题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26分)(一)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今生今世的证据刘亮程①我走的时候,我还不懂得怜惜曾经拥有的事物,我们随便把一堵院墙推倒,砍掉那些树,拆毁圈棚和炉灶,我们想它没用处了。

我们搬去的地方会有许多新东西。

一切都会再有的,随着日子一天天好转。

②我走的时候还不知道向那些熟悉的东西去告别,不知道回过头说一句:草,你要一年年地长下去啊。

土墙,你站稳了,千万不能倒啊。

房子,你能撑到哪一年就强撑到哪一年,万一你塌了,可千万把破墙圈留下,把朝南的门洞和窗口留下,把墙角的烟道和锅头留下,把破瓦片留下,最好留下一小块泥皮,即使墙皮全脱落光,也在不经意的、风雨冲刷不到的那个墙角上,留下巴掌大的一小块吧,留下泥皮上的烟垢和灰,留下划痕、朽在墙中的木钁和铁钉,这些都是我今生今世的证据啊。

③我走的时候,我还不知道曾经的生活有一天,会需要证明。

④有一天会再没有人能够相信过去。

我也会对以往的一切产生怀疑。

那是我曾有过的生活吗。

我真看见过地深处的大风?更黑,更猛,朝着相反的方向,刮动万物的骨骸和根须。

我真听见过一只大鸟在夜晚的叫声?整个村子静静的,只有那只鸟在叫。

我真的沿那条黑寂的村巷仓皇奔逃?背后是紧追不舍的瘸腿男人,他的那条好腿一下一下地捣着地。

我真的有过一棵自己的大榆树?真的有一根拴牛的榆木桩,它的横杈直端端指着我们家院门,找到它我便找到了回家的路。

还有,我真的沐浴过那样恒久明亮的月光?它一夜一夜地已经照透墙、树木和道路,把银白的月辉渗浸到事物的背面。

在那时候,那些东西不转身便正面背面都领受到月光,我不回头就看见了以往。

⑤现在,谁还能说出一棵草、一根木头的全部真实。

谁会看见一场一场的风吹倒旧墙、刮破院门,穿过一个人慢慢松开的骨缝,把所有所有的风声留在他的一生中。

⑥这一切,难道不是一场一场的梦。

如果没有那些旧房子和路,没有扬起又落下的尘土,没有与我一同长大仍旧活在村里的人、牲畜,没有还在吹刮着的那一场一场的风,谁会证实以往的生活——即使有它们,一个人内心的生存谁又能见证。

⑦我回到曾经是我的现在已成别人的村庄。

只几十年工夫,它变成另一个样子。

尽管我早知道它会变成这样——许多年前他们往这些墙上抹泥巴、刷白灰时,我便知道这些白灰和泥皮迟早会脱落得一干二净。

他们打那些土墙时,我便清楚这些墙最终会回到土里——他们挖墙边的土,一截一截往上打墙,还喊着打夯的号子,让远远近近的人都知道这个地方在打墙盖房子了。

墙打好后每堵墙边都留下一个坑,墙打得越高坑便越大越深。

他们也不填它,顶多在坑里栽几棵树,那些坑便一直在墙边等着,一年又一年,那时我就知道一个土坑漫长等待的是什么。

⑧但我却不知道这一切面目全非、行将消失时,一只早年间日日以清脆嘹亮的鸣叫唤醒人们的大红公鸡、一条老死窝中的黑狗、每个午后都照在(已经消失的)门框上的那一缕夕阳……是否也与一粒土一样归于沉寂。

还有,在它们中间悄无声息度过童年、少年、青年时光的我,他的快乐、孤独、无人感知的惊恐与激动……对于今天的生活,它们是否变得毫无意义。

⑨当家园废失,我知道所有回家的脚步都已踏踏实实地迈上了虚无之途。

(原创)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第一段中,作者将自己不懂得珍惜曾拥有的事物的原因归结为:实用主义的评价标准和喜新厌旧的心态。

B.文中提及的“今生今世的证据”只是诸如鸟声、榆树、土墙、炉灶、月光等可看、可听、可触的有形之物。

C.本文笔触细腻、细节生动、善用修辞,第二段就用了拟人、呼告、排比等修辞手法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

D.本文立意深刻,作者没把重心放在反复吟咏对故乡的怀念上,而是更理性地探究思乡之情产生的原因,家园之于人的意义。

(原创)2.本文展现了作者对“今生今世的证据”的情感态度,请就此梳理文章思路。

(6分)(原创)3.结合全文,概括说明作者为什么需要今生今世的证据?(5分)(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北京大学教育学院与教育经济研究所课题组、北京市海淀区统计学会联合开展了青年创业者调查。

调查显示,受访的创业者年龄主要集中在31~40岁(80.8 % ),他们从最终的全日制学校毕业时多为21~25岁(60%)。

在这一群体中,仅有9%选择了在校期间创业或者一毕业就创业,且这些在校创业者多为硕士或博士研究生学历。

值得关注的是,接近一半(46.8 %)的创业者在毕业4~9年后才进行首次创业。

超过半数(55%)的创业者把创业动机归于发现了适合的商机,比如有好的创业项目或有好的政策机遇,另有22%左右的创业者创业是想自己当老板或想出来闯荡一番。

受访者普遍认为,创业时机的选择很重要,创业前还应有一些相关工作经验,尤其是刚毕业的学生应先就业后创业;对创业者来说,在名校学到的东西也很重要,特别是高学历或理工科的创业者,非常认可专业知识对创业的推动作用;在创业后如果不继续学习,创业者比普通上班族更容易被市场淘汰。

(摘编自2017年4月l日《光明日报》)附图:材料二:国家工商总局发布的《中国个体私营经济与就业关系研究报告》显示,近年来,随着政府对大学生创业的进一步鼓励以及工商注册等领域简政放权力度的加大,全国高校毕业生创办私营企业数量迅速增加,而缺乏启动资金是高校毕业生创业面对的首要难题。

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食药监局副局长刘蓉华针对一些学生落入信贷陷阱的现象,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增强大学生的信用意识并普及信贷知识,保护大学生远离非法网络借贷平台。

她建议将大学生使用网络金融借货纳入央行的个人征信系统,从校园开始培养大学生增强诚信意识。

(摘编自2017年3月20日中国工商报网《完善信用体系助力创业创新》)材料三:中国青年报:我们已经有了一些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您认为政策效果会知何?杨德林(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创新创业与战略系教授):以休学创业来说,学生在创办、经营企业一段时间后能够再回到学校,我认为这是一大进步,因为它使学生有了更多的选择,是对学生创新和创业精神的一种保护。

我曾与斯坦福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合作进行过一项研究,在对多种因素进行控制后发现,能给人们提供更多选择的制度,会使处于其中的人们更愿意去创业,创业效果也会更好。

允许休学创业等许多新政策就属于这类性质的制度,肯定能够鼓励一部分人去创业。

当然,在具体落实上,会有一个磨合和调整的阶段。

(摘自2017年4月6日《中国青年报》)材料四:陈博群是安徽师范大学2013级空乘专业的大四学生,他发现,政府工作报告提到了“鼓励高校设立专业化众创空间”,这令他振奋。

他在校期间经历了数次创业。

在这个最好的创业时代.陈博群仍面临着很多挑战。

大二那年,他创办了服务合肥市大学城师生的送餐网络平台“点小二”,但不久就以失败告终。

陈博群此前的不少创业伙伴在毕业后选择就业。

他们发现,自己找工作比同龄人要得心应手,实习期也表现得更好。

这些尚未走出校园的学生已经通过创业获得成长。

从报税到企业运营,从和人打交道到发掘市场需求,他们都已在创业期间实践过了。

(摘编自2017年3月16日新华网《大学生创业,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原创)4.下列关于对大学生创业的建议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A.大学生应充分认识到在校期间的专业知识学习对创业的推动作用,还要树立起创业后继续学习的意识。

B.大学生创业应注重积累相关工作经验,报税、企业运营、与人打交道、发掘市场需求等经验都很重要。

C.大学生要想创业成功,除了要善于捕捉商机,更要有创业热情。

只要有热情,就有屡败屡战的勇气。

D.大学生创业要端正心态,要有过程比结果更重要的认识,要善于总结成功的经验,吸取失败的教训。

(原创)5.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材料一的调查对象是创业的大学毕业生,统计数据显示大多数创业者是主动创业,只有少部分是被动创业。

B.材料二引用国家工商总局的研究报告,材料三引用专业研究人员的访谈内容,显示信息的专业性和权威性。

C.材料一表明创业时机选择很重要,材料四报道陈博群创业失败的经历,意在提醒在校大学生创业需谨慎选择时机。

D.在政府工作报告发布后,四家媒体关注到大学生创业的问题,都进行了相关报道,表现出较强的时效性。

E.四则材料都呈现了大学生创业的现实状况,直面大学生的创业困境,客观性较强。

(原创)6.根据材料二、三,请概括可用以鼓励帮助大学生创业的举措。

(4分)二、古代诗文阅读(44分)(一)文言文传记文本阅读(本题共4小题,14分)张骞,汉中人也,建元中为郎。

时,匈奴降者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而怨匈奴,无与共击之。

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

骞余,单于死,国内乱,骞与胡妻及堂邑父俱亡归汉。

拜骞太中大夫,堂邑父为奉使君。

骞为人强力,堂邑父胡人,善射,穷急射禽兽给食。

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后骞以军功封博望侯。

后四年,天子欲连乌孙,拜骞为中郎将,将三百人,马各二匹,牛、羊以万数,赍金币帛直数千巨万,多持节副使,道可便遣之旁国。

骞既至乌孙,致赐谕指,未能得其决,即分遣副使使大宛、康居、月氏、大夏。

乌孙发道译送骞,与乌孙使数十人,马数十匹报谢。

骞还,拜为大行。

岁余,骞卒。

后岁余,其所遣副使通大夏之属者皆颇与其人俱来,于是西北国始通于汉矣。

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

(节选自《汉书·张骞传》)(原创)7.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今亡/唯王使人道送我/诚得至/反汉/汉之赂遗王财物不可胜言B.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今亡/唯王使人道送我/诚得至/反汉/汉之赂遗王财物不可胜言C.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今亡/唯王使人道送我/诚得至反汉/汉之赂遗王财物不可胜言D.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今亡/唯王使人道送我/诚得至反汉/汉之赂遗王财物不可胜言(原创)8.下列各句中,与“汉何以得往使”一句句式相同的是()(3分)A.问欲何之B.大月氏王已为胡所杀C.骞因与其属亡乡月氏D.于是西北国始通于汉矣(原创)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张骞第一次通西域的最初目的是要联合月氏共同打击匈奴,可张骞经过重重阻碍,到达月氏后却发现,月氏人已经不想再和匈奴打仗。

B.作为中国历史上出使西域的第一人,张骞的出使过程并不顺利,第一次出使时,由于匈奴的阻拦,他整整花了十三年才返回长安,百余人的队伍只回来了两个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