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论重点整理
西方文论复习资料
![西方文论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19708a5977232f60ddcca124.png)
一、填空:1.当代西方哲学思潮大体上分为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两大主潮。
2.当代西方文论两次转移:从重点研究作家到重点研究作品,从重点研究文本到重点研究读者和接受3.两次转向:非理性转向、语言论转向。
4.波德莱尔十四行诗《应和》,首次提出象征主义“应和论”,称为“象征主义宪章”。
5.叶芝把象征主义分为情感与理性的。
6.表现主义主要文论代表:克罗齐的艺术即直觉即表现论;科林伍德作为巫术与娱乐的艺术,作为表现与想象的艺术。
7.俄国形式主义代表人物:莫斯科语言小组雅各布森;彼得堡小组什克洛夫斯基(陌生化)艾亨鲍姆科学验证。
8.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包含三个部分:意识,前意识,无意识;三重人格:自我,本我,超我。
9.直觉主义代表人物:法国柏格森。
10.新批评派的奠基者首推艾略特(非个人化)和瑞恰兹(语义学批评),兰瑟姆是新批评派论的真正奠基者:文本中心论《新批评》11.原型批评的创始人:弗莱(加);理论基础:荣格精神分析说,弗雷泽人类学理论12.维姆萨特提出了“意图谬见”和“感受谬见”说13.英伽登结构划分为:字音与高一级的语音组合;意义单元;多重图式化方面和其方面连续体;再现客体。
14.英伽登主要将阅读方式概括为:前审美阅读,审美阅读,后审美阅读。
15.结构主义文论的代表人物:让·皮亚杰,列维·斯特劳斯16.语义学批评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代表人物:瑞恰兹,此外查尔斯·奥格登,詹姆斯·伍德也是重要理论家。
17.结构主义代表:前四子:列维-斯特劳斯,福科,阿尔都塞,拉康(加巴尔特称为五巨头);后四子:巴尔特,格雷马斯,托多洛夫,勃瑞蒙。
文论背景是索绪尔语言学理论18.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产生以卢卡契发表《历史和阶级意识》为标志,影响最大是法兰克福学派和法国的萨特。
19.接受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姚斯,伊瑟尔。
20.女权主义批评奠基人:英:弗吉尼亚·沃尔夫;法:西蒙;德:波娃。
西方文论复习
![西方文论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23e288b908a1284ac85043b6.png)
《西方文论》期末复习资料重点:一、古希腊文化1、毕达哥拉斯的“数的和谐”理论:毕达哥拉斯认为万物从数而产生,数是构成事物的基本单元。
他发现了万物都存在某种数量关系,提出了数和谐的基本思想理论,毕达哥拉斯的数理精神成为理论创新与技术变革的内在动力,极大促进和推动了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
2、赫拉克利特的“对立和谐”理论:赫拉克利特是西方朴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哲学的奠基者。
他把“火”看作宇宙万物的本源。
整个天体就是地、水、火、风四大元素的运动过程,其运动变化的动力是事物对立面的冲突和斗争。
(1)“对立和谐”理论。
列宁称他为“辩证法的奠基者之一”。
(2)首次提出了“艺术模仿自然”。
3、德谟克利特的“模仿说”德谟克利特是西方古代原子论的创立者。
认为宇宙万物是由不可分割的原子构成4、苏格拉底的模仿说与功用说苏格拉底和他的学生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希腊三贤”。
(1)“艺术模仿自然”,不是摹仿人物的外形,而是强调描绘出人物“精神方面的特质”,即人物的“心境”、“神色”和“感情”。
(2)美的标准就是“功用”的结论,即有用即美,无用即丑。
5、柏拉图文艺思想的基本内容1. 理式论摹仿说。
柏拉图的“理式”是指不依赖于物质存在,也不是人的意识,他认为文学艺术是理式的摹仿的摹仿。
“理式”是第一性的,“自然”是第二性的,柏拉图的理式论摹仿说是唯心主义的,首先,理式论摹仿说从本体论来说是客观唯心主义的,但从认识论来说却是反映论。
其次,理式论摹仿说在对文艺的真实性的否认中,隐约体现了文学艺术的共性方面的要求。
文艺的社会功用说。
柏拉图从他对文学本质的认识——诗是理式的摹仿的摹仿以及培养城邦保卫者建立理想国的政治理想出发,指出摹仿的艺术的三条罪状:a摹仿的艺术与真理隔着三层、诗人没有真知识;b摹仿的艺术以虚构的谎言亵渎神明、贬低英雄;c诗人为了讨好群众,摹仿“人性中低劣的部分”,助长人的“伤感癖”、“哀怜癖”,摧残人的理性,是“城邦保卫者”失去勇敢镇静的精神品质。
西方文论选读自考重点
![西方文论选读自考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8701f26b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d3.png)
西方文论选读自考重点西方文论选读是一门重要的自考课程,涵盖了众多思想家和流派的理论观点。
以下将为您梳理这门课程的一些重点内容,帮助您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
一、古希腊罗马时期古希腊罗马时期是西方文论的源头。
柏拉图的“理念论”对后世影响深远。
他认为现实世界是对理念世界的模仿,艺术则是对现实世界的模仿,因此是“影子的影子”,与真理隔着三层。
但他也承认艺术能够激发人的情感。
亚里士多德则对柏拉图的观点进行了修正。
他强调艺术模仿的是“可能发生的事”,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
他的《诗学》是西方第一部系统的文艺理论著作,对悲剧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悲剧的“六要素”。
二、中世纪时期中世纪的文论受到基督教神学的影响。
圣奥古斯丁认为艺术应该为宗教服务,宣扬上帝的伟大。
托马斯·阿奎那则试图调和理性与信仰,认为艺术是上帝创造力的反映。
三、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时期强调人文主义精神,主张以人为中心,反对神学束缚。
薄伽丘的《十日谈》通过故事展现了人性的多样和自由。
锡德尼在《为诗辩护》中强调诗歌的教育和娱乐功能,认为诗歌能够给人带来愉悦和启示。
四、新古典主义时期新古典主义强调理性、秩序和规则。
布瓦洛的《诗的艺术》提出了“三一律”原则,即时间、地点、情节的一致性。
这一时期的文论注重对古代文学的模仿和借鉴,追求形式的完美和典雅。
五、浪漫主义时期浪漫主义强调情感、想象和个性。
华兹华斯在《抒情歌谣集·序言》中主张诗歌应该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
拜伦、雪莱等诗人的作品充满了反抗精神和对自由的追求。
六、现实主义时期现实主义关注社会现实,强调真实地反映生活。
巴尔扎克主张文学要成为社会的“书记员”,通过作品展现社会的全貌。
福楼拜注重对细节的精确描写,追求艺术的客观真实性。
七、现代主义时期现代主义文学呈现出多元化和创新的特点。
象征主义强调用象征、隐喻等手法表达内心的感受和体验。
意识流文学则打破传统的叙事结构,深入挖掘人物的内心意识流动。
西方文论知识点总结
![西方文论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ee1267a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14d846d.png)
西方文论知识点总结一、西方文论的概念与起源1.1 西方文论概念西方文论(Western Literary Theory)是指西方文学研究的理论体系,其研究对象包括文学的产生、形式、内容、风格、流派、主题、意义等方面。
西方文论旨在通过对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的分析和解释,揭示文学艺术的内在规律和历史变迁,探寻人文精神和审美价值。
1.2 西方文论的起源西方文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文学哲学思想的萌芽。
古希腊的文艺批评家如亚里士多德、赫拉克利特等人,关于文学的审美规范、创作技巧和审美功能的思考,为西方文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人文主义者的文学批评活动,如维特鲁威、蓬塔诺等人提出了一些与西方文论相关的理论观点,为文论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二、西方文论的发展与演变2.1 古典主义文论古典主义文论是指欧洲17世纪至18世纪初的一种文学批评思潮。
古典主义文学批评主张在文学创作中遵循古典艺术的规范和传统,追求规范化、经典化和理性化,通过对古希腊和罗马文学作品的模仿和借鉴,强调文学作品的规则性和完美性。
代表性人物有法国的柯尼耶、英国的杜费等。
2.2 浪漫主义文论浪漫主义文论兴起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欧洲。
浪漫主义文学批评主张文学创作中的个性化、想象力和情感表达,追求文学作品的奇特、唯美和非理性特质。
浪漫主义文论强调文学作品与作者的个人情感和审美感受的融合,具有强烈的主观性和抒情性。
代表性人物有德国的施莱格尔兄弟、英国的科尔里奇等。
2.3 现实主义文论现实主义文论盛行于19世纪后半期的欧洲。
现实主义文学批评主张文学作品要反映社会生活的客观现实,追求作品的真实、自然和精确,强调作品的社会性和历史性。
现实主义文论强调文学作品的客观性和客观表现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表现。
代表性人物有法国的米约、英国的伦斯特、俄国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等。
2.4 后现代主义文论后现代主义文论兴起于20世纪后期的西方国家。
后现代主义文学批评主张超越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二元对立,批判现代化的理性主义和真理寻求,追求个体化、异质化和多元化,强调文学作品的多样性和开放性。
西方文论专题知识点总结
![西方文论专题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8eddf9a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ccce76c.png)
西方文论专题知识点总结西方文论是研究文学和文化现象的学科,它包括了很多不同的理论和方法,涵盖了文学的起源、发展、结构、风格、流派、作家、作品等方方面面。
本文将从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心理分析、马克思主义、后殖民主义、后人种主义等众多角度来总结西方文论的专题知识点。
一、结构主义1. 结构主义的理论基础结构主义是20世纪中叶产生的一种文论思潮,它的基本理论基础是对“结构”的研究。
结构主义通过对文本的内部结构进行分析,试图揭示文本内部的意义体系和结构规律。
2. 结构主义的代表性理论家结构主义的代表性理论家有克劳德·列维-斯特劳斯、罗兰·巴特、弗洛伊德、赫拉德·格拉米希等。
他们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对结构主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3. 结构主义对文学研究的影响结构主义的出现使得文学研究开始从传统的历史、作者、文学作品等观念转向了更加注重文本本身的内部结构和意义。
这种转变为后来的文论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哲学基础和方法论基础。
二、后结构主义1. 后结构主义的起源和特点后结构主义是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产生的一种文论思潮,它在结构主义的基础上进行了批判和超越。
后结构主义擅长发现和解读文本的多重意义,并试图揭示文本之外的更深层的社会和文化意义。
2. 后结构主义的代表性理论家后结构主义的代表性理论家有米歇尔·福柯、雅克·德里达、让-福科·利约塔、朱利亚·克里斯蒂娃等。
他们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概念并对后结构主义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3. 后结构主义对文学研究的影响后结构主义的出现加深了对文本的深层解读和理解,并使得文学研究更加注重对文化、社会、权力等方面的分析和关注。
由此,后结构主义为后来的文论研究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思考和材料。
三、后现代主义1. 后现代主义的概念和特征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70年代末期至80年代初期兴起的一种文论观念,它试图超越传统的现代主义范畴,反对现代主义所倡导的一切伦理、形式和结构的限制,强调个体主义和多元文化的重要性。
西方文论整理
![西方文论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7bcb72a8ba0d4a7302763a86.png)
西方文论整理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一、简述柏拉图理式论的摹仿说。
1、文学艺术是摹仿的摹仿2、摹仿者不能判断摹仿的美丑优劣3、摹仿的作品是低劣的4、摹仿说有它的价值二、柏拉图灵感说的内容是什么1、神力凭附说2、灵魂迷狂说3、“上界回忆”说4、“磁力吸引”说5、灵感说的价值三、柏拉图驱逐诗人的理由是什么1、摹仿的艺术与真理隔着三层,诗人没有真知识,不能把握真理。
2、摹仿的艺术与虚构的谎言亵渎神明,贬低英雄,为青年做坏事提供辩解的理由3、诗人为了讨好观众,摹仿“人性中低劣的部分”,助长人的“感伤癖”、“|哀怜癖”,摧残人的理性,使“城邦保卫者”失去勇敢镇静的精神品质。
四、亚里士多德的《诗学》是怎样论述悲剧的1、悲剧的含义: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的、完整的、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的各部分使用;摹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
严肃是戏剧的根本性质,完整是对行动和戏剧结构的要求,完整还要求单一适度。
亚里士多德将悲剧分成6部分,认为动作第一,性格第二,性格使用动作形成和展现的。
2、悲剧的主角——“过失说”:悲剧主角必须具有与一般人相似又比一般人善良的特点,一个善良人因犯了某种过失而陷入某种厄运,但他所遭遇的灾祸却又不是罪有应得,所以才可以引起人们的怜悯之情。
五、亚里士多德净化说(卡塔西斯说)的内容是啥1、“卡塔西斯”具有三种含义:一是宣泄,这是医学术语,以毒攻毒,使观众把病态的情感通过观看戏剧宣泄出去,达到情感和心理上的平衡。
二是净化,这是宗教含义。
悲剧以怜悯恐惧为媒介,使人望而生畏,洗净罪恶的思想和欲望,达到道德教育的目的。
三是陶冶,这是伦理学和心理学的含义,使观众在心理生理上保持一种平和的感情,并使这种感情得到锻炼,达到适度。
六、贺拉斯的《诗艺》提出了怎样的古典主义原则1、贺拉斯认为,学习写诗“应当日日夜夜把玩希腊的范例”2、贺拉斯在亚里士多德强调文艺摹仿人生的基础上,提出了文艺摹仿古典的原则。
西方文论复习要点
![西方文论复习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8db8e691f8c75fbfc67db221.png)
1.柏拉图的理式论摹仿说。
(P18-20)理式论摹仿说:是柏拉图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的理论基石。
“理式”不依存于物质存在,也不是人的意识,而是一种超时空、非物质、永恒不灭的“本体”,是一种由低向高的体系,最低的理式是具体事物的理式,最高最完美的理式是善,是神的化身。
柏拉图以理式论否定了感觉经验的可靠性,否定了现实世界的真实性,现实世界是以理式世界为蓝本的,只有“理式”才是真实的存在。
人们要获得知识,认识真理,不需经过感觉,只需对理式的“领悟”。
他认为文学艺术是理式的摹仿的摹仿,“文艺是自然的摹仿”文艺的摹仿就像镜子照物一样,只是客观事物的外貌复现,不能摹仿事物的“实体”。
柏拉图的理式论摹仿说是唯心主义的。
但就摹仿说的发展历史来说,它丰富和发展了古希腊早期的摹仿说。
他以客观唯心主义观点改变了传统的“文艺摹仿自然”的内涵,否定文艺的真实性,否定现实生活是文艺的源泉。
2.亚里士多德的文艺理论与悲剧理论。
(P29-34-42)文学本质论:亚里斯多德在柏拉图等人的“艺术摹仿”基础上继承和发展的观点,认为艺术的本质是摹仿,但是艺术的摹仿的对象本身是真实存在的,肯定摹仿现实艺术的真实性,文艺的本质在于诗人和艺术家要表现生活的本质和规律。
一切美的艺术都是“摹仿”,不承认有来自神的灵感的颂神艺术和摹仿艺术的区别。
艺术摹仿的对象是“行动中的人”,是人的性格、感受和行动。
这使“文艺摹仿自然”的对象更为明确,为揭示文艺的本质向前迈进了重要一步。
诗比历史更富有哲学意味,艺术摹仿反映的是内在的本质和规律。
文艺求其相似而又比原物更美悲剧理论: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的、完整的、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你,分别在剧的各个部分使用;摹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
其认为悲剧冲突的本质是“过失说”,即是好人犯了错误。
冲突是构成情节的基础,是展示人物性格的关键。
西方文论总结资料
![西方文论总结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d5f60f24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f9.png)
西⽅⽂论总结资料西⽅⽂论⼀、古希腊早期的⽂艺思想1、重要概念:美:“美感”、“魅⼒”、“和谐”艺术:泛指⼈类的创造活动,并且根据耗费体⼒的程度来辨别⾼下,轻则⾃由。
摹仿:最初意义为宗教祭祀活动中激情的表达,后来德谟克利特将其称为摹仿⾃然,亚⾥⼠多德后为借鉴古⼈。
净化(宣泄):通过歌舞乐将内⼼的激情摹仿出来,灵魂得到解脱净化。
(亚⾥⼠多德)2、前柏拉图时代的美学和⽂论毕达哥拉斯学派:时间及政治主张:公元前六世纪兴起,主掌智慧与权⼒应当合⼀。
主要观点:数即宇宙,万物的起源是⼀,强调主客体之间的关系,描述的精确性。
道德⽬的:将世界化为数字的秩序。
以和谐的⽐例安排⽣活达到净化。
(第⼀次出现净化)审美理想:⼀定⽐例或者对称(“恰当排列”)——最根本的美学命题。
特殊提醒:1、⼼灵秩序与宇宙秩序的对应产⽣审美愉悦。
2、⼈类⼼灵对宇宙和谐的感知能⼒,成为摹仿成功的原因。
赫拉克利特:以⼀种独⽴的⾓度深化了毕达格拉斯学派的和谐说,强调“对⽴产⽣和谐”(对⽴统⼀关系的理解)。
“艺术为⼈的⾃然。
”德谟克利特:摹仿以⾃然为对象,追随⾃然,主张“经验”创作论,不强调“神赐灵感”。
智者学派:由⾃然哲学转向⼈类哲学,强调在主观性相对性感觉的审美体验。
普罗塔哥拉斯:美的相对性论述“⼈是万物的尺度”,没有绝对的美丑。
⾼尔吉亚:西⽅⽂论史上第⼀个讨论“艺术幻觉”问题的⼈,由于其⾃⾝的不可知论,认为艺术只能制造幻觉,或者欺骗。
苏格拉底:1、对于美的普遍性认识与探讨,⽤否定的⽅式渐进地定义“美”。
2、论辩⽅法:反问(抓住对⽅谈话中的⽭盾,迫使对⽅承认⾃⼰对原以为熟悉的事物⼀⽆所知)、归纳(归谬或者证伪,对⽚⾯见解的层层否定)、诱导(助产,通过启发和⽐喻,诱导)、定义(概括性质的说明)。
3、⽬的:揭⽰真理,探求“善”本⾝。
在社会之中便是道德。
“知识即道德,⽆知即罪恶,道德即幸福”(认识和实⽤的利⼰主义——尼采)——典型的功⽤论。
4、美与善的关系:美中必然蕴含着善。
西方文论复习资料
![西方文论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4b289d01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b4.png)
西方文论复习资料在学习西方文论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对一些重要的概念和理论进行复习。
本文将通过几个方面来介绍一些西方文论的重要内容,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学科。
一、结构主义文论结构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的一种文论流派,它强调文本内部的结构和规律。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理论是巴塞尔学派的“文本解读法”,该理论认为文本是一个自足的系统,可以通过分析其内部的语言结构和符号体系来理解其意义。
结构主义文论的一个重要概念是二元对立,即通过对比和对立来揭示事物的本质和意义。
例如,福柯的“权力知识”理论中,他通过对权力与知识的对立关系进行分析,揭示了权力运行的机制和知识的建构过程。
二、后现代主义文论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后期兴起的一种文论思潮,它对现代主义的理性和进步观念提出了质疑,并强调多元性、相对性和不确定性。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理论是吉登斯的“后现代条件”,他认为后现代社会已经超越了现代性的规范和价值观,进入了一个没有固定中心和真理的时代。
后现代主义文论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游戏”,即对事物进行多重解读和演绎的过程。
例如,巴特的“作者的消失”理论认为,文本的意义不仅仅取决于作者的意图,而是由读者的解读和理解所决定。
三、女性主义文论女性主义文论关注性别和权力的关系,试图揭示和批判男权社会中的性别歧视和压迫。
女性主义文论的一个重要概念是“男权话语”,即男性主导的话语体系对女性的控制和塑造。
例如,德里达的“男性中心主义”理论认为,男性中心主义是现代文化的一种特征,它通过对女性的边缘化和消声来维护男性的权力地位。
女性主义文论的另一个重要概念是“女性文学”,即通过女性的视角和经验来创作和解读文学作品。
例如,沃尔夫的“女性房间”理论认为,女性应该创造一个独立的空间,来探索和表达自己的声音和主体性。
四、后殖民主义文论后殖民主义文论关注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对文化和身份的影响,试图揭示和批判西方中心主义和文化霸权。
后殖民主义文论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文化认同”,即被殖民者在殖民统治下形成的文化身份和认同。
西方文论重点整理
![西方文论重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a955fa3a482fb4daa58d4b2d.png)
西方文化概论重点整理一、名词解释1、荷马史诗:荷马史诗是古希腊长篇叙事诗,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相传为古希腊盲诗人荷马所作。
《伊利亚特》描写希腊人同小亚细亚的特洛伊人战争第十年的故事。
《奥德赛》描写伊萨卡国王、远征洛伊的将领奥德修斯归国途中十年漂泊的故事。
荷马史诗不仅是古代欧洲文学史上的优秀作品,而且是研究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9世纪古希腊早期历史的珍贵史料。
2、尼西亚公会议:公元313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颁布了《米兰敕令》,标志着基督教在罗马帝国中取得了合法地位。
公元325年在他的主持下召开了基督教历史上第一次世界性会议,即尼西亚会议。
会议经过激烈的争辩和皇帝的最终裁决,确定了圣子与圣父本体同一的正统教义,但它并没有从根本上杜绝基督教内部的分歧和分裂。
3、爱琴文明:爱琴文明是希腊及爱琴地区古代文明的总称,是欧洲最早的奴隶制文明,是指爱琴海区域公元前3000后半期—公元前12世纪的出现青铜文化。
爱琴文明包括克里特、迈锡尼两大中心,这一时期,原始氏族制度逐步解体,奴隶制国家随之产生,并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化,成为目前已知的欧洲古文明的渊源。
4、希腊神话:希腊神话是许多不同种族、民族、地区的神话传说相互混杂和历史演化的结果,是口头或文字上一切有关古希腊人的神、英雄、自然和宇宙历史的神话。
希腊神话是古希腊宗教的组成部分之一。
5、赫西俄德的《神谱》:赫西俄德他在《神谱》这首长诗中把民间流传的纷繁凌乱的原始神话缀集为具有内在一致性和连贯性的体系神话,将一幅清晰明白的神族血缘谱系和人间英雄根源呈现于后世人们的眼前。
它具有两方面的重要意义:第一,它通过神系的生殖原则反映了一种朴素的宇宙起源论和自然演化观;第二,它蕴含着一种以自我否定为动力的社会进化思想。
6、希腊悲剧:希腊悲剧基本上取决于神话与传说,以古代的英雄故事作为主要内容。
从剧情上看,希腊悲剧与此前的系统叙事诗所表现的古老家族的不幸遭遇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反映了那些显贵家族内部的伦理冲突。
西方文论重点(1)
![西方文论重点(1)](https://img.taocdn.com/s3/m/04af4823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2d.png)
西方文学理论一、选择/判断1.柏拉图以理念论为基础,提出艺术模仿论2.《伊安篇》中指出,诗人创作依靠的是灵感,即神灵感发或凭附3.《斐德若篇》指出四种迷狂:预言的迷狂、教仪的迷狂、诗兴的迷狂、爱情的迷狂4.柏拉图:凡高明的诗人,无论诗人在史诗或抒情方面,都不是凭借技艺来做成他们的优美的诗歌,而是因为他们得到了灵感,有神力凭附着5.柏拉图认为,诗人在神灵凭附的迷狂中,可以领会真理并宣示真理,不靠模仿、记忆就能创作出好的作品6.人的灵魂分为:理性、激情、欲望7.悲剧冲突根源于主角的过失8.中世纪文学:教会文学、英雄史诗、骑士文学、城市文学9.世界美和神性美构成了奥古斯丁美学思想的核心;物质美、世界美低于神性美,即上帝之美,神性美是美的本体10.卡斯特尔维屈罗首次提出三一律11.布瓦洛是新古典主义的立法者和代言人12.布瓦洛以笛卡尔的理性主义为指导,遵循亚里士多德等人的理论,总结了法国文学,尤其是悲喜剧,系统地制定了鲜明地新古典主义美学——文艺批评理论13.但丁倡导建立意大利民族语言14.布瓦洛在诗的艺术中提出三一律15.屈雷顿“英国文学批评之父”16.严肃剧的题材是市民生活17.莱辛著作《拉奥孔》(又名《画与诗的界限》)18.《阴谋与爱情》“德国第一部政治倾向的戏剧”19.《判断力批判》讨论的是美学问题20.美的理想包括“审美的规格理念”以及“理性理念”21.歌德首次提出“世界文学”22.四个逻辑范畴:量的范畴、质的范畴、关系的范畴、模态(样式)的范畴23.黑格尔被恩格斯誉为“所有时代中最有学问的人物之一”24.黑格尔认为艺术是理念内容和感性显现的统一体,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25.德国浪漫主义的特征:浓厚的基督色彩26.弗雷德里希-施莱格尔、奥古斯特-施莱格尔是耶拿浪漫派精神领袖27.海涅“镜子说”认为艺术应该反映生活28.《抒情歌谣集序言》是英国浪漫主义的宣言与纲领29.华兹华斯“一切好诗都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30.雨果提出的美丑对照原则,代表作品《巴黎圣母院》31.巴尔扎克和左拉是法国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32.艺术真实是一种内蕴的真实、假定的真实33.左拉完善了文学上的自然主义艺术思潮34.詹姆斯注意到小说叙述的两种模式:戏剧法和图画法35.别林斯基被列宁誉为“俄国社会民主主义的先驱”之一36.别林斯基“艺术对于真理的直感的观察,或者说是用形象思来维”37.别林斯基“在一位具有真正才能的人写来,每一个人物都是典型,每一个典型对于读者都是似曾相识的不相识者”38.车尔尼雪夫斯基提出了“美是生活”的观点二、名词解释1.悲剧理论亚里士多德在《诗学》第六章中为悲剧下了一个定义:“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中各个部分使用;摹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用这种情感得到陶冶。
西方文论整理
![西方文论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4b7c2df8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1f.png)
西⽅⽂论整理导论影响西⽅⽂论发展的因素概括起来⼤⾄有以下⼏种:1、西⽅⽂学艺术创作的发展变化与⽂艺理论发展变化的关系。
注意作品,如:《俄底浦斯王》,《哈姆雷特》《尤利西斯》,《荒原》《卡拉玛佐夫兄弟》2、注意西⽅社会⽣活的演变,特别是政治⽣活的变化对西⽅⽂艺理论发展的重要影响。
如:罗马古典主义——奴⾪主专制政治法国新古典主义——封建专治主义政治⽂艺复兴、启蒙主义理论——反映资产阶级在特定历史阶段上的政治倾向和社会理想西马——跨国资本主义压抑下的⼩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使然3、注意哲学思潮的变化对西⽅⽂艺理论的影响(1)抓住影响⽂艺理论发⽣概本转折的哲学美学思想如:康德——浪漫主义、现代⽂艺德⾥达——后现代⽂论(2)抓住⼈本主义和科学主义哲学的两条线索4、注意基督教神学对西⽅⽂艺理论的影响如:中世纪的⽂艺理论就是基督教神学的⽂艺理论5、注意语⾔学、符号学的发展对西⽅⽂艺理论发展的影响如:古希腊罗马时期:语⾔修辞学,《论崇⾼》⽂艺复兴:但丁“四义说”近现代:俄国形式主义、结构主义、解构主义6、注意西⽅⽂论研究重点的转移和⾃⾝范畴的演变。
古代⽂论研究的重点:⽂艺的社会作⽤问题近代⽂论研究的重点:⽂学艺术与作家背景关系问题现代⽂论研究的重点:作品形式论(由作家研究到作品研究的转移)后现代⽂论研究的重点:读者阅读理论(由作品研究到读者研究的转移)第⼀章古希腊的⽂艺理论(⼀)毕达哥拉斯的“数的和谐”理论:⼀切美的根源都在乎“数的和谐”赫拉克利特的“对⽴和谐”理论:⽕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最美的猴⼦与⼈类⽐起来也是丑陋的”希腊三贤:苏格拉底、柏拉图、亚⾥⼠多德(⼆)柏拉图的思想柏拉图主要著作:*《苏格拉底的申辩》*《克⼒同篇》《理想国》《巴曼尼得斯篇》*《会饮篇》*《斐多篇》*《斐得若篇》*《美诺篇》*《蒂迈欧篇》*《克⾥底亚篇》*《普罗泰哥拉篇》*《⾼尔吉亚篇》*《智者篇》*《政治家篇》*《斐利布斯篇》*《法律篇》1.理式论摹仿说(1)理式的基本含义不依存于物质⽽存在,也不是⼈的意识,⽽是⼀种超时空、⾮物质、永恒不灭的本体。
西方文论知识点汇总
![西方文论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d4a1a8dd284ac850ad0242e7.png)
西方文论教案第一章总论☐一、西方文艺理论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研究任务和研究方法。
☐ 1、学科性质☐西方文艺理论又叫西方诗学、西方文论,是西方对文学认识和研究的总汇,是西方进步文艺思想的结晶。
☐西方文艺理论是文艺学的下级学科。
文艺学有三大分支学科:文学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
西方文艺理论是文学理论的子学科。
☐2、研究对象☐西方文艺理论的代表性成果、理论主体和研究方法。
3、研究任务(1)、西方文艺理论的历史发展过程研究(2)、西方文艺理论的代表性理论成果批判(3)、西方文艺理论的代表性理论主体研(4)、中西文艺理论比较研究4、研究方法☐(1)、以人为本。
文学是人学,研究文学也就是研究人,研究文学如何显现人、表现人、理解人。
以人为本要求我们正确的理解人、尊重人,并把这作为评判西方诗学的重要尺度。
(2)、比较的方法。
包括中西比较、古今比较、横向比较、纵向比较等(3)、史实与史鉴相结合。
强调辩证法和历史观的渗透。
(4)、以点带面,点面结合。
(5)、多学科融合。
二、西方文艺理论的典型形态☐1、哲理性文论☐ 2、经验性文论(诗性文论)☐ 3、政治性文论☐ 4、职业批评家的文论三、西方文艺理论的发展走向:中心而非中心(一元而多元)☐西方文艺理论从古希腊到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尽管其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情形,但理论家们大多有研究的重点和中心,理论研究呈一元化态势。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研究者们不再有统一的研究重点和中心,理论研究呈多元化态势。
固守某个中心或重点,虽有些固执甚至偏狭,但却踏实,没有统一的重点和中心,虽显得宽容、全面,但却彷徨。
1、自然中心(公元前六世纪到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理论家们普遍视艺术为自然的模仿。
古希腊文论、古罗马文论、中世纪文论、文艺复兴时期文论、新古典主义文论、启蒙主义文论、德国古典美学等无不如此,只是在不同的阶段人们对自然的理解不同而已。
2、作家中心(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中后期)浪漫主义文论、唯美主义文论、直觉主义文论、象征主义文论等把作家作为研究的中心,视文学为心灵的产物。
西方文论梳理
![西方文论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cabc821976c66137ee061960.png)
西方文论梳理第一章古希腊罗马时期文学理论(一)修辞批评1、希腊遗产特征:理性精神。
内容:首先体现在对理性自足作用的突出;其次体现在希腊宗教的独特特征上;再次体现在希腊的社会风俗上。
2、“理性”与“崇高”是这一时期古典文论的形态表现。
3、智者(学派)“语言本体论”:首先是语法,语言的技艺(亚里士多德五原则p10);其次是正名,措辞的技艺。
4、逻各斯:在古希腊的理智生活中重要而涵义复杂,如尺度、对应关系、公式、言词等。
智者则在两个层面上使用这一概念:一是指使用语言的艺术,二是指论辩的艺术。
具体而言,逻各斯包含三层意思:语言的在语法意义上的规范使用;思维方法和思维形式;语言所表述的思想内容。
5、智者学派的“文学理论观”:语言的文学运用具有韵律性,给人美感;文学内容的基本特征是虚构性,使观众在心灵上受到“蒙蔽”。
6、缺陷:诡辩;语言实用主义;不顾整体,专注细节;虚无主义;相对主义。
(二)苏格拉底—柏拉图的文学理论1、苏柏的思想就是要和以“迷狂”的方式反映人的永恒价值的“诗”联合起来,反对智者对语言工具性的使用。
苏柏文学认识的最初视域:诗(文学)的本质;诗(文学)的社会地位;诗(文学)的作用。
2、诗与真:模仿论1)理念论是其文艺思想的核心。
柏拉图理念论:“共相世界”是本原的世界,表象世界相对于“共相世界”而言是一种次级的存在的世界。
P13柏拉图划分了两个世界:经验世界(无限)和理念世界(有限)。
理念是原型,是正本,经验世界是摹本,它是以理念的范型铸造出来的。
艺术世界又是经验世界的摹本。
2)柏拉图将诗歌定义为一种“模仿”,他还区分了“模仿”和“叙述”:“模仿”是直接模仿一个人的言行,“叙述”则是诗人自己在讲话。
文学是对表象世界的模仿,总是感性的,关注的只是具体的东西,所以文学与真理无缘。
3、灵感说和迷狂说1)“灵感”含有“神启”“天赋”“迷狂”等含义,原词词义就是“神灵附体”的癫狂状态。
“灵感”的表现是“迷狂”。
西方文论重点整理
![西方文论重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0f5d315bbe23482fb4da4c82.png)
柏拉图理式论摹仿说a.“理式”的基本含义“理式”(Idea)论是柏拉图哲学体系的理论基石。
他所说的“Idea”不依存于物质存在,也不是人的意识,而是一种超时空、非物质、永恒不灭的“本体”。
这种本体是一种由低向高的体系,最底的理式是具体事物的理式如“桌子”、“树”的理式,再往上是数学、几何方面的理式,如三角、正方、圆等,再往上是艺术、道德方面的理式,如公正、美等;越往上,理式越完美,而最高最完美的理式是善,善是真善美的统一,是神的化身。
这样一个精神的理式体系又是和现实的自然世界相对应的,现实的“床”是理式的床的影子,是理式造出来的具体的特殊外在形象。
他说:“理式”不仅有本领造出一切器具,而且造出一切从大地生长出来的,造出一切有生命的,连他自己在内;他还不以此为满足,还造出地和天,各种神,以及天上和地下阴间所存在的一切。
这里所说的创造一切的理式,就是“最高理式”,就是创世主、是神。
他以理式论否定了感觉经验的可靠性,否定了现实世界的真实性,现实世界是以理式世界为蓝本的,只有“理式”才是真实的存在。
人要获得知识,认识真理,不需要经过感觉,只需要对理式的领悟。
b.文学艺术是理式的摹仿的摹仿他认为,“文艺是自然的摹仿”,这个“自然”是以“理式”为蓝本的“自然”,“理式”是第一性的,“自然”是第二性的,“自然”自然只是“理式”的“摹本”和“影子”。
文艺摹仿自然,只能摹仿事物的“外形”和“影像”,而不能表现事物的“本质”。
所以艺术品是“摹本的摹本”,“影子的影子”,“和真理隔了三层”。
在他心目中有三种世界:理式世界、现实世界、艺术世界。
后者与前者是依存关系。
在他看来,文艺的摹仿就像镜子照物一样,只是客观事物的外貌复现,不能摹仿事物的“实体”(本质)。
因此,他对诗人、艺术家极为反感。
把摹仿现实的诗人、艺术家列为九等人中的第六等,摆在医卜星象家之下。
c.理式论摹仿说的唯心主义本质与理论价值。
柏拉图的理式论摹仿说丰富和发展了古希腊早期的摹仿说。
西方文论史第一章重点概述
![西方文论史第一章重点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67cceec552d380eb63946d7b.png)
第一章古希腊的文艺理论第一节古希腊早期的文艺思想1、毕达哥拉斯主要思想:(1)基本哲学观念:宇宙万物的本源是“数”。
(2)美是和谐的统一(3)两个宇宙的:“大宇宙”(天体)和“小宇宙”(人),两者都由数的和谐原则统辖2、赫拉克利特基本思想:(1)“火”是宇宙万物的本源,宇宙自然是由地、水、风、火四大元素组成,其中最大元素是火。
(2)艺术摹仿自然论(3)美是一种“和谐统一”,“和谐统一”是“互相排斥的东西的结合”。
侧重于运动和斗争,特别是强调内在的和谐。
3、德谟克利特基本思想:(1)古代原子论的创立者,宇宙万物是由不可分割的原子构成。
(2)文艺摹仿自然,不是重复的再现自然,而是在自然的启发下根据人的需要,进行创造。
①文艺和美的对象的研究:文艺真实、对象是社会的人,是外形和内心统一的人。
②作家艺术家主观条件的研究:重视作家艺术家的天才、灵感和语言。
③文艺作品社会效果的研究:“快乐”说。
(对读者“有利”就会使他“快乐”,“有害”就会使他“不适”。
4、苏格拉底主要思想:(1)神学目的论(2)“艺术摹仿自然”,强调通过描写眼睛、姿态等外在的东西,表现人物“精神方面的特质”,即描绘出人物的“心境”、“品格”和“感情”。
(3)“功用”说。
一个事物的善恶美丑不在于事物本身固有的性质,而在于它和人的关系,即是否符合人的功利目的,如果某一事物能实现使用者的“目的”,就既是善的又是美的。
第二节柏拉图的文艺对话录1、理式论摹仿说(1)“理式”的基本含义“理式”是一种超时空、非物质、永恒不灭的“本体”。
这种本体是由低向高的体系,最低的理式是具体事物事物理式,最高最完美的理式是善,是最高的神的化身。
(2)文学艺术是理式的摹仿的摹仿“文艺是自然的摹仿”,这个“自然”是以“理式”为蓝本的“自然”,“理式”是第一性的,“自然”是第二性的,“自然”只是理式的“摹本”。
文艺摹仿自然,只能摹仿事物的“外形”和“影像”,而不能表现事物的本质。
西方文论易考知识点整理
![西方文论易考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5d82acfa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5d80643.png)
西方文论易考知识点整理知识考点模仿说(理念说):柏拉图接受先辈哲人的模仿说,将文艺模仿经现实客体而指向超现实的“理式”。
理式世界第一性,现实世界第二性,艺术世界第三性。
艺术世界只是“摹本的摹本”、“影子的影子”,“和真理隔着三层”。
诗的根源是模仿,诗是对现实拙劣的模仿,而现实是对理念不完全的模仿。
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产生于人的“模仿天性”以及“对模仿的作品感到快感”,承认了现实世界的真是性,艺术的真实性。
柏拉图的迷狂说与灵魂回忆说:高明的诗人都是靠灵感来创作,灵感来自于两种途径,一是神灵的凭附,一是灵魂回忆,当诗人获得了这种诗神的灵感或在灵魂中回忆到了理念世界就可能产生一种精神上的迷狂状态。
诗神的作品就是在这样的情感状态下创作出来的。
迷狂说否定了技巧和经验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
悲剧(亚里士多德):悲剧是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其效果是引起观众的恐惧和怜悯,净化陶冶人的心灵,悲剧六要素中,情节最重要,人物性格第二。
净化:Katharsis或者Catharsis,又译"卡塔西斯",后来弗洛伊德所谓的"宣泄"也是用这个词。
"净化"起初是指古代宗教祭祀活动所导致的一种情感作用,即:通过热烈的歌、舞、乐将内心的激情摹仿出来,灵魂得到解脱,便也得到了净化。
"净化"后来成为亚里士多德解说悲剧的重要概念;悲剧中的"净化",既是通过"怜悯和恐惧"、也是要排除"怜悯和恐惧",最终求得新的和谐。
"或然律"(Probable)和"必然律"(Necessary):是亚里士多德的重要概念。
他认为:艺术并不是像历史学家那样"叙述已经发生的事情",而是"叙述可能发生的事情"。
这就是《诗学》所说的"按照或然律或必然律可能发生的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柏拉图理式论摹仿说a.“理式”的基本含义“理式”(Idea)论是柏拉图哲学体系的理论基石。
他所说的“Idea”不依存于物质存在,也不是人的意识,而是一种超时空、非物质、永恒不灭的“本体”。
这种本体是一种由低向高的体系,最底的理式是具体事物的理式如“桌子”、“树”的理式,再往上是数学、几何方面的理式,如三角、正方、圆等,再往上是艺术、道德方面的理式,如公正、美等;越往上,理式越完美,而最高最完美的理式是善,善是真善美的统一,是神的化身。
这样一个精神的理式体系又是和现实的自然世界相对应的,现实的“床”是理式的床的影子,是理式造出来的具体的特殊外在形象。
他说:“理式”不仅有本领造出一切器具,而且造出一切从大地生长出来的,造出一切有生命的,连他自己在内;他还不以此为满足,还造出地和天,各种神,以及天上和地下阴间所存在的一切。
这里所说的创造一切的理式,就是“最高理式”,就是创世主、是神。
他以理式论否定了感觉经验的可靠性,否定了现实世界的真实性,现实世界是以理式世界为蓝本的,只有“理式”才是真实的存在。
人要获得知识,认识真理,不需要经过感觉,只需要对理式的领悟。
b.文学艺术是理式的摹仿的摹仿他认为,“文艺是自然的摹仿”,这个“自然”是以“理式”为蓝本的“自然”,“理式”是第一性的,“自然”是第二性的,“自然”自然只是“理式”的“摹本”和“影子”。
文艺摹仿自然,只能摹仿事物的“外形”和“影像”,而不能表现事物的“本质”。
所以艺术品是“摹本的摹本”,“影子的影子”,“和真理隔了三层”。
在他心目中有三种世界:理式世界、现实世界、艺术世界。
后者与前者是依存关系。
在他看来,文艺的摹仿就像镜子照物一样,只是客观事物的外貌复现,不能摹仿事物的“实体”(本质)。
因此,他对诗人、艺术家极为反感。
把摹仿现实的诗人、艺术家列为九等人中的第六等,摆在医卜星象家之下。
c.理式论摹仿说的唯心主义本质与理论价值。
柏拉图的理式论摹仿说丰富和发展了古希腊早期的摹仿说。
首先,从本体论来说是客观唯心主义的,但从认识论来说,却是反映论。
是西方最早把文艺比喻成反映生活的镜子的说法,客观上揭示了文艺是社会存在的反映这一事实。
其次,理式论摹仿说在对文艺的真实性的否认中,隐约现出文艺的共性方面的要求。
他否定文艺的理由之一是只能摹仿事物一部分影像,“和事物的真实体隔得很远”,也就是说,他不但要求艺术表现个别事物的外形,而且要求表现事物的本质和共性。
摹仿的艺术的三条罪状第一,摹仿的艺术以虚构的谎言亵渎神明、贬低英雄。
而且:“像这样的英雄们也做过同样的坏事,谁不自宽自解,以为自己的坏事可以原谅呢?所以我们必须禁止这类故事,免得年轻人听到容易做坏事。
”第二,诗人为了讨好群众,摹仿“人性中低劣的部分”,助长人的“感伤癖”、“哀怜癖”,摧残人的理性,使“城邦保卫者”失去勇敢、镇静的精神品质。
他认为人性有两部分组成,一种是“理性部分”,一种是“无理性部分”,而悲剧正是迎合了人性中的无理性部分的要求,通过给人以快感,助长人的感伤癖和哀怜癖。
第三,指责喜剧投合人类“本性中的诙谐欲念”。
“结果就不免于无意中染到小丑的习气。
”因此,柏拉图的理想国向诗人下了逐客令。
灵感说a.灵感的基本含义在古希腊时期,灵感的基本含义是“神助”、“灵启”、“陶醉”、“迷狂”等。
原意是“神灵的附体”,“神灵感发”,柏拉图是古希腊灵感说之集大成者,沿用“灵感”本义,将之运用于文艺创作和欣赏方面,认为艺术家能否创作出伟大的作品,关键是他是否能获得灵感。
b.柏拉图对灵感的解释(“神灵附体”、“迷狂”、“灵魂回忆”)他的灵感说包括三个方面:灵感的源泉,灵感的表现和获得灵感的过程。
他认为灵感的源泉是“神灵附体”或“神灵凭服”。
他把文艺的本质堪称是神的诏语,“诗人只是神的代言人”,“诵诗人又是诗人的代言人”。
灵感的表现是迷狂。
他认为世间有四种迷狂:预言的迷狂,教义的迷狂,诗兴的迷狂,爱情的迷狂。
这第三种迷狂是由“诗神凭附而来的”。
他说出了文艺创作和欣赏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即作家创作和读者欣赏中确实会有高度兴奋、气象万千的情境,甚至会由失去常态陷入迷狂的情形,这是他的重要理论贡献。
其错误在于把迷狂(灵感)与理智对立起来,并把迷狂归于神的凭附,否定了理智在艺术创作中应用的作用。
第三,灵感的获得过程是灵魂对真善美理式世界的回忆。
也就是说,灵感的获得,虽然有“尘世的美”的引发,但并不是来自尘世的现实美,而是在被尘世现实美引发后,又把现实尘世美“置之度外”,使灵魂直接对上界真善美世界进行回忆,直接把握事物的真实体,把握真善美,而不是进行外形的“摹仿的摹仿”,这时,才能吟诵出伟大的诗篇。
d.灵感说显示出柏拉图理论的矛盾及其价值柏拉图的灵感说既有唯心主义的神秘色彩,又包括对文艺活动的真知灼见。
他把灵感的源泉归于“神灵凭附”,把获得灵感的过程看成是灵魂比较完善的人在尘世的美引发下对最高的理式世界的直接回忆。
他认为有两种艺术,一种是理式的摹仿的摹仿的文学艺术,一种是完善的灵魂对最高理式回忆所产生的文学艺术。
后一种“代神说话”才涉及灵感。
是理想国允许存在的。
柏拉图灵感说的价值:首先,确认灵感是文艺活动中存在的特有现象,优美的文艺作品就是灵感的产物。
以磁石吸引铁环的比喻,说明艺术情感活动的特点和力量,使人们对文艺活动本质特征有了较清楚的认识。
他看出了理智和灵感的区别。
前者是科学的思维形式,后者是艺术创造的思维形式。
认为单凭理智创作不出优美的艺术作品。
其次,看出了文艺创作与技术制作的区别。
指出艺术创作不只是凭技艺,而是凭灵感。
再次,强调灵感是人的不朽灵魂“见到尘世的美”而回忆起“上界里真正的美”。
揭示了艺术创造离不开现实美的触发,但又不停留在对现实美的摹写上,而是努力创造有普遍性的理想美的形象的过程。
他的文艺理论总的倾向是唯心主义和神秘主义的,但在阐述理式论摹仿说,文艺社会功用说以及灵感说的过程中,又揭示了文艺的一些本质特征和规律,包含一些有价值的理论萌芽。
对中世纪神学文艺理论、浪漫主义理论和一些现代派理论影响很大。
《诗学第九章》“诗人的职责不在于描述已发生的事,而在于描述可能发生的事,即按照可然律或必然律可能发生的事。
历史家与诗人的差别不在于一用散文,一用…韵文‟;希罗多德的著作可以改写为…韵文‟,但仍是一种历史,有没有韵律都是一样;两者的差别在于一叙述已发生的事,一描述可能发生的事。
因此,写诗这种活动比写历史更富于哲学意味,更被严肃的对待;因为诗所描述的事带有普遍性,历史则叙述个别的事。
所谓“有普遍性的事”。
指某意中人,按照可然律和必然律,会说的话,会行的事。
诗要首先追求这目的,然后才给任务起名字,至于“个别的事”。
则指亚尔西巴德所做的事或所遭遇的事。
”文艺本质论a、文艺是人的行动的摹仿。
一是亚氏与柏氏“摹仿的艺术”含义不同,把史诗、戏剧、音乐、绘画、雕刻视为“摹仿的艺术”,而职业性技艺不是。
二是亚氏扩大了“摹仿艺术”的范围,包括颂歌在内了。
三是摹仿对象不同,认为只有具体存在的事物是“第一实体”,根本不存在离开具体存在的所谓“理式”。
认为一般只能存在于个别之中,普遍要领不能离开具体事物而存在。
他说:“当然不能设想,在看见的房屋之外还存在着一般的房屋,现实世界是真实的,摹仿世界的文艺也是真实的,他抛弃摹仿自然的意义含混的一面,提出艺术摹仿的对象是“行动中的人”,是人的性格、感受、行动。
b、诗比历史更富于哲学意味他认为艺术应反映世界本身具有的必然性、普遍性,亦即内存的本质和规律,认为历史是分别发生的事,诗里可能发生的事,即合乎可然律,必然律的带有普遍性的事,可以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c、文艺求其相似而又比原物更美。
文艺摹仿三种对象之一:过去有的或现在有的事,传说中的或人们相信的事,应当有的事。
第一种指如实描写的方式,第二种指虚构的神话传说之类的方式,第三种是明事物应有样子去写,即按照可然律或必然律去描写。
一是再现,二是表现,三是再现与表现的统一。
圣奥古斯丁上帝是美的本体文学是人类审美活动的产物,奥古斯丁对文学艺术的认识,也与他对人和美的本质的看法有关。
奥古斯丁在《忏悔录》中说:上帝是至高至美至能无所不能,至仁至义至德无往而不在。
上帝是一切美的事物的美。
上帝是美的本体,上帝的美不能直接观照,但又不是虚幻的。
上帝把他的美体现在创世活动中,因此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无不体现上帝的光辉。
他还认为是上帝使数发生作用,从而无中生有,创造了美的世界。
奥古斯丁认为一是美的,整一,相等,相似,秩序,和谐都合而为一,美的形式原则就是寓多而一。
“数始于一,一以其相等相似而美……(因此,一切之形成)初皆有赖于与一相等相似之形式,形式则有赖于美之效果,盖因美而生爱,因爱而生多,故此自一而始,一一相加,增殖而已”。
奥古斯丁认为,人应该追求美本身,美本身就是上帝,而要想看见上帝的美,人不能只关注客观世界,还必须转向自身灵魂,必须使灵魂的羽翼飞向上帝,使灵魂接近上帝,使灵魂中有上帝,并得到上帝光辉的照耀,这样灵魂才能借助上帝的理性清楚感觉的牵缠,从个别上升到整体,从可变上升到不变,从而接近美本身的美,即上帝的美。
因此,奥古斯丁认为,要想认识美本身必须使灵魂摆脱肉体欲望的束缚,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对上帝崇拜热爱,心灵归于上帝,上帝才能抚爱心灵,上帝就体现在感情中,爱上帝就受到上帝的抚爱,也就认识了上帝的美。
奥古斯丁把审美归于信仰,这等于说信才美。
奥古斯丁的这种把普罗提诺的新柏拉图主义美学与基督教教义相结合形成的神学美学理论,对文学艺术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它不但直接影响中世纪的基督教艺术创作,而且对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文艺思潮都有影响,就连雨果、巴尔扎克这样伟大的作家也未能完全摆脱,直至西方现代派某些艺术理论中仍能感受这种影响。
奥古斯丁文艺观点:(《忏悔录》)1、上帝是美的本体:亚当夏娃偷吃梦果,种下罪恶的种子,所以人生下来就趋向丑恶,妒忌一同吃奶的孩子,肉体支配的是恶,并使人趋向下流和罪恶,人必须压制肉体欲望的罪恶,才能使灵魂接近上帝,认识上帝的美。
2、文学艺术是神学信仰的敌人:(1)它亵渎神灵,缺乏只属于人类,神是无缺点的。
(2)宣扬七情六欲,腐蚀人的灵魂。
(3)虚假,认为“哪里闻到真理气息,天主就在哪里”。
上帝是永恒的真实,而自由艺术家,则只是世俗欲望的奴隶。
3、形式美、虚构与语象理论艺术作品必须整体把握,艺术离不开虚构,美在和谐统一知识用语象(象征)表达,常会产生较大乐趣。
丑是形成美的一种因素,丑反衬美。
卢梭回到自然a、对科学艺术的批判与否定他说:“随着科学与艺术的光芒在我们天边上升起,德行也就消逝了。
”卢梭对封建贵族社会道德风尚的虚伪性的揭露时深刻的,对中世纪的经院哲学和没落的古典主义艺术对人们的不良影响的批评也是正确的,然而他把科学艺术的进步与社会道德风尚的衰退看成是一种必然的因果关系,显然是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