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论复习资料1

合集下载

西方文论复习资料

西方文论复习资料

一、填空:1.当代西方哲学思潮大体上分为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两大主潮。

2.当代西方文论两次转移:从重点研究作家到重点研究作品,从重点研究文本到重点研究读者和接受3.两次转向:非理性转向、语言论转向。

4.波德莱尔十四行诗《应和》,首次提出象征主义“应和论”,称为“象征主义宪章”。

5.叶芝把象征主义分为情感与理性的。

6.表现主义主要文论代表:克罗齐的艺术即直觉即表现论;科林伍德作为巫术与娱乐的艺术,作为表现与想象的艺术。

7.俄国形式主义代表人物:莫斯科语言小组雅各布森;彼得堡小组什克洛夫斯基(陌生化)艾亨鲍姆科学验证。

8.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包含三个部分:意识,前意识,无意识;三重人格:自我,本我,超我。

9.直觉主义代表人物:法国柏格森。

10.新批评派的奠基者首推艾略特(非个人化)和瑞恰兹(语义学批评),兰瑟姆是新批评派论的真正奠基者:文本中心论《新批评》11.原型批评的创始人:弗莱(加);理论基础:荣格精神分析说,弗雷泽人类学理论12.维姆萨特提出了“意图谬见”和“感受谬见”说13.英伽登结构划分为:字音与高一级的语音组合;意义单元;多重图式化方面和其方面连续体;再现客体。

14.英伽登主要将阅读方式概括为:前审美阅读,审美阅读,后审美阅读。

15.结构主义文论的代表人物:让·皮亚杰,列维·斯特劳斯16.语义学批评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代表人物:瑞恰兹,此外查尔斯·奥格登,詹姆斯·伍德也是重要理论家。

17.结构主义代表:前四子:列维-斯特劳斯,福科,阿尔都塞,拉康(加巴尔特称为五巨头);后四子:巴尔特,格雷马斯,托多洛夫,勃瑞蒙。

文论背景是索绪尔语言学理论18.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产生以卢卡契发表《历史和阶级意识》为标志,影响最大是法兰克福学派和法国的萨特。

19.接受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姚斯,伊瑟尔。

20.女权主义批评奠基人:英:弗吉尼亚·沃尔夫;法:西蒙;德:波娃。

西方文论复习资料

西方文论复习资料

一、写出下列理论家和批评家属于哪个流派(24%)●俄国形式主义:什克洛夫斯基,雅各布森,爱亨鲍姆●精神分析:奥托·朗克、弗洛伊德●文艺符号学:苏珊·朗格,卡西尔●原型批评:荣格,弗莱(要有神话的影子)●英美新批评:瑞恰兹,韦勒克,艾略特(强调一部作品的研究,不与其他比较)●结构主义:皮亚杰,列维·斯特劳斯,卡勒(反对只研究一部作品,研究一类作品)●结构主义:罗兰·巴尔特,德里达●阅读现象学:英枷登,杜夫海纳●文艺阐释学:海德格尔,伽达默尔●象征主义:瓦雷里,马拉美●接受美学:尧斯,伊塞尔●艺术形态学:卡刚二、名词解释(20%)【语言论转向】:20世纪西方文艺批评理论发展的最重要特征之一,主要就科学主义文论而言。

从俄国形式主义、布拉格学派、语义学和新批评派,到结构主义、符号学直至解构主义,都从不同方面突出了语言学的中心地位,开始运用语言学的方法,力图透过文本分析,揭示隐藏于深层的文学总体结构即“语言”或“普遍的语法”。

(索绪尔:共时性语言学;人类文明载体:语言;20世纪最大危机:语言的表征危机(不同的人对语言有不同的阐释);)【非理性化转向】:20世纪西方文艺批评理论发展的最重要特征之一。

主要是就人本主义文论而言的,也就是在20世纪,特别是在上半期,人本主义哲学和文论中非理性主义逐渐占上风,如弗洛伊德,荣格对无意识领域的开拓,克罗齐,柏格森对直觉的推崇等。

(强调非理性比理性更加重要)。

【哲学思维】:胡塞尔在其现象学理论中提出的,它是就自然思维而言的。

在胡塞尔看来,自然思维是指向事务的思维,儿哲学思维是指向认知本身的思维。

哲学思维其实是认识的批判。

【巴赫金的“整体性”批评】:巴赫金的研究方法是探索一种把中国古典文学批评的“整体性”研究方法与西方文艺批评的“局部性”研究方法相结合的批评方法,有点儿类似中西医的结合。

他指出,文学批评要注意四个环节:文学作品、文学环境、一般意识形态环境、社会经济环境,强调这四个环节的密切联系,缺一不可。

西方文论 考试资料

西方文论 考试资料

西方文论一.古希腊罗马文论柏拉图:代表作《文艺对话集》著名的思想家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一)文论思想要点:1,模仿论:客观唯心主义理式学2,创作灵感论:灵魂附体与迷狂学3,艺术理想论:真善美统一论4,文艺功能论:政治有用论。

(二)模仿论——三个世界:1,理式世界:绝对永恒唯一形而上的实体。

2,现实世界:有形短暂有限多样化3,艺术世界:非真实性。

(三)创作论:1,灵感是诗歌创作的动力2,重灵感而轻技艺3,诗人是神的意旨的带然人(四)文艺功能论:1,政治功用论:对国家人生有用论。

他要求文艺“不仅能引起快感,而且对于国家和人生都有效果”,即有意义建设“正义”的城邦和培育“正义”的人格。

2.,他以此为标准对流行文艺的批判:a,没有抓住真理。

b,亵渎神明丑化英雄。

c,迎合人性中的低劣部分迎合人的情欲,放纵人的欲念,使人失去理性的控制,从而败坏人性。

评价:群体价值论之发展了文艺的审美中的功利性的一面,没有解释文艺审美中的非功利性一面及个体价值。

亚里士多德:代表作《诗学》(一)文艺本质论:文艺本质论就是客观模仿论观点:1,艺术起源于人的模仿本性2,模仿的本能源于审美情趣。

评价:1,相比较于神创说,在理想认识上有很大进步2,亚里士多德提出的文艺源于模仿论是由其所开创的理性认识3,艺术的本源应当从多角度多学科来探讨而不应当从一个角度(二)悲剧论:悲剧,是一个严肃完整具有一定长度的动作的模仿观点:关于悲剧的定义:模仿的对象媒介方式目的评价:西方关于悲剧的内涵认识是与宗教祭祀相联系故有宗教性。

悲剧的审美效果:“净化说”与宗教内涵有关(补充:中国“教化说”;贺拉斯“寓教于乐说”)贺拉斯:《诗艺》文艺理论家——西方第一部古典主义写作原则的专著文艺功能论:寓教于乐。

教——文学功利性乐——文学的审美愉悦性把艺术的教用育作用和审美娱乐作结合起来。

诗人的愿望应该是给人益处和乐趣,他写的东西应该给人以快感,同时对生活有帮助。

教育人的时候,话要说得简短。

西方文论复习资料(若木整理)

西方文论复习资料(若木整理)

西方文论复习资料一、填空(15%)1、美在“数的和谐统一”的思想是由毕达哥拉斯学派提出来的。

2、德谟克利特是西方第一个从研究自然过渡到研究社会、探求美和艺术的本质的哲学家。

3、在亚里斯多德的悲剧理论中,居于悲剧六个成分(性格、思想、情节、言词、形象和歌曲)之首的是情节。

4、“灵魂回忆”说是柏拉图灵感理论的一部分,其意是说灵感的获得过程是灵魂对真善美的理式世界的回忆。

5、《论崇高》这部作品大约完成于公元前一世纪,作者朗加纳斯是与贺拉斯同一时代的人。

6、贺拉斯“寓教于乐”理论揭示了文学艺术的审美作用和认识教育作用的关系。

7、“四义说”是但丁提出的关于文学语言的重要理论,它揭示了语言艺术意义的多层次性,这四义分别指的是语言的字面义、譬喻义、道德义和寓言义。

8、17世纪法国新古典主义时期的代表性文论家是的布瓦洛,反映他古典主义理论的主要著作是《诗的艺术》。

9、在莱辛对诗与画的界限做分别时认为诗与画有不同的美学原则,画的最高原则是美,诗的最高原则是真。

10、法国启蒙主义文论家中先崇尚莎士比亚后又完全贬低莎士比亚的作家是伏尔泰。

11、在法国古典主义那里,理性即等于自然,等于古典P105 。

(不确定)另一个答案是“道德”12、德国十八世纪卓越的艺术史家温克尔曼提出古希腊艺术的最高理想是“高贵的单纯”和“静穆的伟大”,此论影响了这一时代许多的诗人、艺术家,包括歌德。

13、席勒的主要美学著作是《审美教育书简》和《朴素的诗和伤感的诗》。

14、作为黑格尔一切哲学和美学思想的出发点是他的理性万能论。

190(不确定)15、黑格尔艺术哲学的基本命题是“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16、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文论家锡德尼对诗人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他说“世界是铜的,而只有诗人才给予我们金的。

”17、亚里斯多德关于悲剧冲突的本质理论认为悲剧冲突起源于“好人犯了错误”。

18、亚里斯多德阐述文艺的主要著作是《诗学》19、贺拉斯的主要文艺著作是《诗艺》20、布瓦洛的文艺理论著作是《诗的艺术》21、康德的美学和文艺思想主要在他的《判断力批判》里得到了表述。

《西方文论》期末复习

《西方文论》期末复习

《西方文论》期末复习一、名词解释1.悲剧(P34)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着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

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的各部分使用。

摹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或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

2.(杜勃罗留波夫)人民性(P255)杜勃罗留波夫在《俄国文学发展中人民性渗透的程度》一文中,集中地论述了文学的人民性问题。

在他看来,具有人民性的作品固然也体现为艺术家运用人民便于接受的形式、描写人民的风俗习惯、使用人民的语汇,但主要的却不在于形式、题材、语言,而在于它的内容所渗透的人民的精神,即在作品中表达人民的思想感情。

文学家怎样才能在作品中渗透出人民的精神呢?第一,文学要“表现人民的生活,人民的愿望”;第二,也是关键的一点,文学家要在思想感情上同人民一致。

此外,杜勃罗留波夫还认为人民性与现实主义是一致的,作品的人民性的渗透程度标志着现实主义发展的水平。

当然,杜勃罗留波夫所说的人民,主要是指农民,所谓人民性,也主要是要表现农民的思想观点和利益。

3.(克罗齐)艺术即直觉(P322)克罗齐认为,人的知识有两种,一种是源于理智的逻辑,产生概念;另一种是源于想象的直觉,产生意象。

艺术活动,就是直觉活动,艺术是直觉的产物。

直觉的最大特性是意象性,“意象性这个特征把直觉和概念区别开来”。

这样,克罗齐就把直觉排除在逻辑思维之外,从而把艺术活动、艺术创作与艺术欣赏也排除在逻辑思维之外。

4.(庞德)意象(P348)“意象”是庞德诗论的核心范畴。

庞德在《回顾》中对意象作了这样的表述:“一个意象是在瞬息间呈现出来的一个理智和情感的复合体。

”这个定义包含着意象结构的内外两个层面,内层是“意”,是诗人主体理性与感情的复合。

外层则是“象”,是一种形象的“呈现”,两者密不可分、缺一不可。

在庞德看来,诗中的意象最终将诗人、读者和诗的创造对象三者引入了诗化的境界。

因此,他把创造出完美的意象当做诗歌创作的宗旨:“一生中能描述一个意象,要比写出成篇累牍的作品好。

西方文论复习整理1

西方文论复习整理1

西方文论复习整理一、填空1、毕达哥拉斯的“数的和谐”理论。

P122、赫拉克利特说“我们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提出“艺术模仿自然”的论点。

P133、德谟克利特提出了“文艺模仿自然”的论点。

P154、亚里士多德文艺本质论:文艺是人的行动的模仿,《诗学》:悲剧理论。

P295、普罗提诺的“流溢说”。

P616、阿伯拉对世俗文艺的肯定,主要文艺观点:文艺不应做神学的奴婢。

P727、但丁认为,《圣经》的语言有四种含义:字面义、譬喻义、道德义、寓言义。

P828、伏尔泰《论史诗》的文学发展观和进步的文学主张。

P1349、卢梭在《论科学与艺术》中提出的返回自然的观点(口号)。

P13810、狄德罗所说的严肃剧,相当于今天所说的正剧,它要求以最常见的市民生活为描写内容,所以又称“市民剧”。

P14111、莱辛的美学名著《拉奥孔》是针对自古希腊以来混淆诗与画的美学特征,片面强调“诗如画”的错误观点而写的。

它的目的旨在批判以温克尔曼所宣扬的“静穆美”。

P14712、诗与画的区别,画的最高原则是美,诗的最高原则是真。

P14813、维柯的原始思维——想象的特征。

P15614、康德的《判断力批判》P16715、歌德第一个提出世界文学的人。

P19116、(黑格尔)艺术发展的三种类型:象征型、古典型、浪漫型。

P20317、华兹华斯的《抒情歌谣集.序言》,诗的题材应是田园生活,诗的语言应为真挚单纯的语言。

P22018、史达尔夫人在《论文学》中提出了南方文学与北方文学的概念。

P23219、雨果的论著《<克伦威尔>序言》。

P23420、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被誉为“社会百科全书”,《<人间喜剧>前言》是现实主义文艺理论的重要文献,主要理论观点是小说应成为社会风俗的历史。

P24321、福楼拜对客观性原则的强调,艺术家不该在他的作品里露面。

P24722、杜勃罗留波夫论“人民性”(文学的人民性原则),俄国现实主义三大代表:杜勃罗留波夫、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别林斯基(美学是运动的)。

西方文论考研资料

西方文论考研资料

西方文论考研资料第一章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文学理论1.希腊遗产特征——理性精神首先,理性精神体现在对理性自足作用的突出;其次,理性精神另一方面也体现在希腊宗教的独特特征上,阿波罗崇拜,节制,追求平衡;再次还体现在希腊的社会风俗上,戏剧和诗歌创作是这种社会风俗的重要部分。

2.修辞批评——代表人物:普罗泰戈拉,高尔吉亚首先,提出的是“虚构问题”,修辞学派为演讲服务,关注演讲的技巧,语言的文化使用问题,在演讲的过程中有叙事的过程,叙事中指其为虚构,文学本身即是虚构的艺术。

其次,探讨的是“语言与真理”的问题,语法研究的奠基人是普罗泰戈拉,他也是第一个区分名词的性的人,他的语法学成就成为了亚里士多德修辞学的起点;“正名”也是他提出的一个概念,应该作正确的措辞理解,这一概念旨在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语言能力和认识的水平,从而使人们符合实际地运用语言;另外包括对“逻各斯”的理解,语言在语法意的规范使用,思维方法和思维形式,语言所表述的思想内容。

再次,包括了对韵律与形式美的研究,语言的文文学运用形式具有韵律性,单是形式不足以能给人以美感,使观众产生由心灵到肉体状态的一系列变化。

最后,强调“语言形式与情感”的关系,早期特别强调语言的劝诫性,越到后期,过多地强调语言的劝说作用,削弱了语言在表达真理这方面的作用,产生了“表达真理与传递感觉的悖论”。

缺点是:不顾整体,过于专注对细节的表达。

3.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学派组成部分:诗的本质、诗的社会地位、诗的作用首先是“诗与真理”的问题——柏拉图“洞喻”理论(《理想国》):表述的是一种形而上学真理观,人在认识上的囚徒境地使得人的感觉往往是靠不住的,由感觉产生的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因人、因时、因地、因情而已,往往真伪不分,感觉无法提供真实的知识。

他划分了两个世界,一个是绵延无界的经验感官世界,另一个是有限的真实或理念的世界。

现实经验世界是理念世界的摹本,但是艺术世界又是经验世界的摹本。

西方文论复习要点

西方文论复习要点

1.柏拉图的理式论摹仿说。

(P18-20)理式论摹仿说:是柏拉图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的理论基石。

“理式”不依存于物质存在,也不是人的意识,而是一种超时空、非物质、永恒不灭的“本体”,是一种由低向高的体系,最低的理式是具体事物的理式,最高最完美的理式是善,是神的化身。

柏拉图以理式论否定了感觉经验的可靠性,否定了现实世界的真实性,现实世界是以理式世界为蓝本的,只有“理式”才是真实的存在。

人们要获得知识,认识真理,不需经过感觉,只需对理式的“领悟”。

他认为文学艺术是理式的摹仿的摹仿,“文艺是自然的摹仿”文艺的摹仿就像镜子照物一样,只是客观事物的外貌复现,不能摹仿事物的“实体”。

柏拉图的理式论摹仿说是唯心主义的。

但就摹仿说的发展历史来说,它丰富和发展了古希腊早期的摹仿说。

他以客观唯心主义观点改变了传统的“文艺摹仿自然”的内涵,否定文艺的真实性,否定现实生活是文艺的源泉。

2.亚里士多德的文艺理论与悲剧理论。

(P29-34-42)文学本质论:亚里斯多德在柏拉图等人的“艺术摹仿”基础上继承和发展的观点,认为艺术的本质是摹仿,但是艺术的摹仿的对象本身是真实存在的,肯定摹仿现实艺术的真实性,文艺的本质在于诗人和艺术家要表现生活的本质和规律。

一切美的艺术都是“摹仿”,不承认有来自神的灵感的颂神艺术和摹仿艺术的区别。

艺术摹仿的对象是“行动中的人”,是人的性格、感受和行动。

这使“文艺摹仿自然”的对象更为明确,为揭示文艺的本质向前迈进了重要一步。

诗比历史更富有哲学意味,艺术摹仿反映的是内在的本质和规律。

文艺求其相似而又比原物更美悲剧理论: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的、完整的、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你,分别在剧的各个部分使用;摹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

其认为悲剧冲突的本质是“过失说”,即是好人犯了错误。

冲突是构成情节的基础,是展示人物性格的关键。

西方文论期末复习资料

西方文论期末复习资料

一、亚里士多德《诗学》(一)悲剧理论:悲剧定义:“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的、完整的、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中的各部分使用;摹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

”(《诗学》第六章)悲剧论要素a戏景,又叫形象,包括演员形象、舞台布景、模仿方式b思想,人的思考,体现在人物语言中c台词d歌曲e情节f性格.情节的要求:a情节必须完整,有适当的长度。

所谓完整指有头、有身、有尾。

b情节具有整一性,单一而完整的行动。

(情节有机统一) c情节要体现普遍性,必然和可然性。

d情节要引起恐惧和怜悯之情。

情节成分,突转、发现、苦难..性格:A人的性格必须表明他们(人)的属类,性格和思想决定人的属性,性格是人自然的东西B性格决定人的某种品质,决定人在某种情态下的行动,决定其幸福与否。

原则:1)性格应该是好的,关键是在选择时作出适当的行动。

好人不仅仅是指品质的高尚和低劣,而是在做选择时作出好的选择(不仅仅指好的结果)。

每一种人中都有自己的好人。

2)性格应该适合,适合人物的性别、身份、年龄。

3)性格应该相似。

与原型相似,在求得相似时,把人物刻画的更美,写成好人;与一般人相似,人是有缺陷的,神和人一样不完美,有缺陷。

4)性格必须一致,不要前后矛盾。

诗人应做到寓一致中不一致,人的性格中有主导的,但也要有变化,同中见异,异中显同。

5)刻画性格应该“求其合乎自然律或可然律”事件中不应有不合乎常规的,若有应放在局外。

(二)悲剧人物过失说:亚说,人之所以犯错误是因为德性欠缺,伦理知识的欠缺。

人应该完善自己的德行。

悲剧主角:比一般人好又有缺点的人,好人犯了错误;不具有十分的美德;犯错。

三个“不应”:1)不应写好人由顺境转入逆境2)不写坏人由逆境转入顺境3)不写极恶的人由顺境转入逆境。

因此,“悲剧完美的布局应是单一的布局”——有缺点或错误的好人由顺境转入逆境。

西方文论史复习资料

西方文论史复习资料

一、柏拉图:(古希腊)理式论摹仿说:是柏拉图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的理论基石。

“理式”不依存于物质存在,也不是人的意识,而是一种超时空、非物质、永恒不灭的“本体”,是一种由低向高的体系,最低的理式是具体事物的理式,最高最完美的理式是善,是神的化身.柏拉图以理式论否定了感觉经验的可靠性,否定了现实世界的真实性,现实世界是以理式世界为蓝本的,只有“理式”才是真实的存在。

人们要获得知识,认识真理,不需经过感觉,只需对理式的“领悟”。

“文艺是自然的摹仿”文艺的摹仿就像镜子照物一样,只是客观事物的外貌复现,不能摹仿事物的“实体".柏拉图的理式论摹仿说是唯心主义的。

但就摹仿说的发展历史来说,它丰富和发展了古希腊早期的摹仿说。

他以客观唯心主义观点改变了传统的“文艺摹仿自然”的内涵,否定文艺的真实性,否定现实生活是文艺的源泉. 文艺社会功用说:认为作为各城邦国家公民教育教材的诗和文艺,如果不符合对青年和成年人的教育要求,也要被删除、被禁止。

主张把理智和情感对立起来、把政治教育效果确定为审查文学艺术第一标准,要求艺术服务于政治,服从于政治.他对文艺的社会功用的认识,是从他的奴隶主贵族派的政治理想得出的。

他的文艺功用说是他的政治理想在文艺理论上的体现。

他从文艺要培养“城邦保卫者”的立场出发,要求文艺为贵族奴隶主的政治服务,故而否定了摹仿艺术的作用。

灵感说:在古希腊时期,“灵感"的基本含义是“神助”、“灵启"、“陶醉”、“迷狂”等,柏拉图把它集中运用到文艺创作和欣赏方面,从灵感的源泉、灵感的表现、获得灵感的过程三个方面予以解释。

灵感的源泉主要是“神灵附体”或“神灵凭付”;灵感的表现是迷狂;灵感的获得过程是灵魂对真善美的理式世界的回忆,这种回忆能够把握住事物的真实体,达到对理式世界的正确认识。

柏拉图的“灵感说”是一个内涵复杂的概念,它既有唯心主义的神秘色彩,又包含着对文学艺术活动特征认识的真知灼见。

西文文论期末复习资料-1

西文文论期末复习资料-1

《西方文论》复习资料考试题型:1、填写10%2、名词解释20%3、论述题30%4、材料分析40%“这就是因为你解说荷马,不是凭技艺知识,而是凭灵感或神灵凭附。

”苏格拉底《伊安篇》—论诗的灵感“说句知心话,你可千万不要告诉悲剧诗人和其他摹仿者们,在我看来,凡是这类诗对于听众的心业是一种毒素,除非他们有消毒剂,这就是说,除非他们知道这类诗的本质真相。

”苏格拉底《理想国》—诗人的罪状悲剧六要素:情节、性格、思想、言词、形象、歌曲情节成分:突转、发现“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悦耳之音,分别在剧的各部分使用。

”《诗学》亚里斯多德崇高:伟大心灵的回声。

——郎加纳斯《论崇高》“我们与神性相似之处就是兼爱和爱真理。

”——《笔记》意大利达芬奇“没有一个真有见识的人会认为财富、名誉、光荣、势力或为荣华富贵所围绕着的一切是幸福;他深知,仅仅鄙弃它们就是一种福气;事实上,享有它们的人也远不可有机缘获得它们但由于心灵伟大而漠视它们的人受人尊敬。

”——《笔记》意大利达芬奇“画家的心应该像一面镜子,永远把它所反映事物的色彩摄进来,前面摆着多少事物,就摄取多少形象。

”——《笔记》意大利达芬奇“美感完全建立在各部分之间神圣的比例关系上,各特征必须同时作用,才能产生使观都往往如醉如痴的和谐比例。

”——《画论》意大利达芬奇“绘画里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每一个人物的动作都应当表现它的精神状态,例如欲望、嘲笑、愤怒、怜悯等。

”——《画论》意大利达芬奇“风格却就是本人。

”——《论风格》法布封“诗里的真实是一回事,哲学里的真实又是一回事。

”——《论戏剧诗》法狄德罗“悲剧是对一系列彼此连系的事故(一个完整无缺的行动)进行的诗意的摹拟,这些事故把身在痛苦之中的人们显示给我们,目的在于激起我们的同情。

”德席勒《论悲剧艺术》“诗的精神是不朽的,它决不会从人性中消失;它只能同人性本身一起消失,或者是同人的感受的能力一起消失。

西方文论重点(1)

西方文论重点(1)

西方文学理论一、选择/判断1.柏拉图以理念论为基础,提出艺术模仿论2.《伊安篇》中指出,诗人创作依靠的是灵感,即神灵感发或凭附3.《斐德若篇》指出四种迷狂:预言的迷狂、教仪的迷狂、诗兴的迷狂、爱情的迷狂4.柏拉图:凡高明的诗人,无论诗人在史诗或抒情方面,都不是凭借技艺来做成他们的优美的诗歌,而是因为他们得到了灵感,有神力凭附着5.柏拉图认为,诗人在神灵凭附的迷狂中,可以领会真理并宣示真理,不靠模仿、记忆就能创作出好的作品6.人的灵魂分为:理性、激情、欲望7.悲剧冲突根源于主角的过失8.中世纪文学:教会文学、英雄史诗、骑士文学、城市文学9.世界美和神性美构成了奥古斯丁美学思想的核心;物质美、世界美低于神性美,即上帝之美,神性美是美的本体10.卡斯特尔维屈罗首次提出三一律11.布瓦洛是新古典主义的立法者和代言人12.布瓦洛以笛卡尔的理性主义为指导,遵循亚里士多德等人的理论,总结了法国文学,尤其是悲喜剧,系统地制定了鲜明地新古典主义美学——文艺批评理论13.但丁倡导建立意大利民族语言14.布瓦洛在诗的艺术中提出三一律15.屈雷顿“英国文学批评之父”16.严肃剧的题材是市民生活17.莱辛著作《拉奥孔》(又名《画与诗的界限》)18.《阴谋与爱情》“德国第一部政治倾向的戏剧”19.《判断力批判》讨论的是美学问题20.美的理想包括“审美的规格理念”以及“理性理念”21.歌德首次提出“世界文学”22.四个逻辑范畴:量的范畴、质的范畴、关系的范畴、模态(样式)的范畴23.黑格尔被恩格斯誉为“所有时代中最有学问的人物之一”24.黑格尔认为艺术是理念内容和感性显现的统一体,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25.德国浪漫主义的特征:浓厚的基督色彩26.弗雷德里希-施莱格尔、奥古斯特-施莱格尔是耶拿浪漫派精神领袖27.海涅“镜子说”认为艺术应该反映生活28.《抒情歌谣集序言》是英国浪漫主义的宣言与纲领29.华兹华斯“一切好诗都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30.雨果提出的美丑对照原则,代表作品《巴黎圣母院》31.巴尔扎克和左拉是法国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32.艺术真实是一种内蕴的真实、假定的真实33.左拉完善了文学上的自然主义艺术思潮34.詹姆斯注意到小说叙述的两种模式:戏剧法和图画法35.别林斯基被列宁誉为“俄国社会民主主义的先驱”之一36.别林斯基“艺术对于真理的直感的观察,或者说是用形象思来维”37.别林斯基“在一位具有真正才能的人写来,每一个人物都是典型,每一个典型对于读者都是似曾相识的不相识者”38.车尔尼雪夫斯基提出了“美是生活”的观点二、名词解释1.悲剧理论亚里士多德在《诗学》第六章中为悲剧下了一个定义:“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中各个部分使用;摹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用这种情感得到陶冶。

西方文论复习资料

西方文论复习资料

柏拉图1、柏拉图灵感说:(1)基本含义。

“灵感说"源自古希腊酒神祭者和女祭司在迷狂状态中宣示阿波罗的神谕的神话传说。

希腊语中“灵感”原意是“神灵的附体”、“神灵感发”,柏拉图把它集中运用到文艺创作和欣赏方面,认为一个艺术家能否创作出伟大的作品,关键是他是否能获得灵感。

(2)柏拉图对灵感的解释。

第一,对灵感的源泉的解释主要是“神灵附体”或“神灵凭附".第二,灵感的表现是迷狂。

第三,灵感的获得过程是灵魂对真善美的理式世界的回忆。

即诗人创作时,经神灵附体后,灵魂陷入迷狂状态,回忆起神灵降临人间前在天上所经历的生活,反映的是理式世界.(3)灵感说显示出柏拉图理论的矛盾及其价值.矛盾:既有唯心主义的神性色彩,又包含着对文学艺术活动特征认识的真知灼见。

价值:第一,柏拉图确认灵感是文艺活动中存在的特有现象,优美的文艺作品就是灵感的产物。

第二,柏拉图看出了文艺创作与技艺制作的区别.第三,他在论述灵感获得的过程中,强调灵感是人的不朽灵魂“见到尘世的美"而回忆起“上界里真正的美”。

2、柏拉图对文艺规定的三条罪状摹仿的艺术与真理隔着三层,诗人没有真知识,为摹仿的艺术摹仿的艺术以虚构的谎言亵渎神明,贬低英雄诗人为了讨好群众,摹仿“人性中低劣的部分”,助长人的“感伤癖”、“哀怜癖",摧残人的理性,使“城邦保卫者”失去勇敢、镇静的精神品质.3、柏拉图主要文艺思想柏拉图的文艺思想可分为本质论,价值论创作论三方面:(1)“理式论”摹仿说.柏拉图的“理式”是不依存物质存在,也不是人的意识,而是一种超时空、非物质、永恒不灭的“本体”。

他认为最高理式是神,“文艺是自然的摹仿”,而“自然"以“理式”为蓝本,故文学艺术是理式的摹仿的摹仿,其摹仿“都只是得到影像,并不曾抓住真理”.(2)文艺的社会功用说。

要求文艺“不仅能引起快感,而且对于国家和人生都有效果”,即有意义建设“正义"的城邦和培育“正义”的人格。

《西方文论》复习资料

《西方文论》复习资料

《西方文论》复习资料一,柏拉图的“模仿说”:(一)简介:柏拉图(公元前427-前347)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也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他和老师苏格拉底,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古希腊三大哲学家。

(二)柏拉图文艺思想:1.理式论摹仿说a.“理式”的基本含义:“理式”(I d e a)论是柏拉图哲学体系的理论基石。

他所说的“I d e a”不依存于物质存在,也不是人的意识,而是一种超时空、非物质、永恒不灭的“本体”。

需要注意的是:理式并非抽象的概念,而是超越于具体个别事物之外并作为其存在根据的“实在”。

b.文学艺术是理式的摹仿的摹仿在他心目中有三种世界:理式世界、现实世界、艺术世界。

后者与前者是依存关系。

艺术作品是“摹本的摹本”,“影子的影子”,“和真理隔了三层”。

c.理式论摹仿说的唯心主义本质与理论价值首先,从本体论来说是客观唯心主义的,但从认识论来说,却是反映论。

其次,理式论摹仿说在对文艺的真实性的否认中,隐约现出文艺的共性方面的要求。

2.文艺的社会功用论a.理想国的建设与文学艺术《理想国》应该由三个等级的公民组成:哲学家——武士——百工(普通劳动者)把人的灵魂也分为三个部分,即理智、意志和情欲,与前面所说三种人一一对应。

b.摹仿的艺术的三条罪状:第一,摹仿的艺术与真理隔着三层,诗人没有真知识;第二,摹仿的艺术以虚构的谎言亵渎神明、贬低英雄;第三,悲剧诗人为了讨好群众,摹仿“人性中低劣的部分”,助长人的“感伤癖”、“哀怜癖”,摧残人的理性;同时,指责喜剧投合人类“本性中的诙谐欲念”。

c.对审美教育的重视与政治第一的文艺标准柏拉图攻击诗,并非由于他不懂诗或是不爱诗,他对诗的深刻影响是有亲身体会的。

——朱光潜他不是不要诗,而是不要那种摹仿的诗,而对于那种所谓来自神的灵感、培养人的理性的诗,他是非常重视的。

柏拉图是第一个把理智和情感对立起来,把政治教育效果如何确定为审查文艺第一标准的人,是第一个要求艺术服务于政治,服从于政治的人。

西方文论复习资料

西方文论复习资料

西方文论复习资料一、填空。

1、古希腊的著名思想家柏拉图著有《理想国》。

在这部著作中,柏拉图提出了关于诗人不过是的代言人,和文学艺术是理念的的模仿的学说。

2、古希腊思想家亚里斯多德曾经写作了著名的,在其中,他提出了是悲剧的第一要素。

3、古罗马时期的一部重要希腊文著作《论崇高》的作者是,他在这部著作中提出的观点,后来被文论所继承。

4、法国古典主义批评家布瓦洛著有《》一书,在其中,他提出了关于戏剧创作的原则。

5、法国作家雨果的一般被认为是的正式宣言。

二、名词解释。

1、哥特式2、新批评3、“艺术是影子的影子”4、“美即关系”5、“市民剧”6、the intentional fallacy7、合式8、《论素朴的诗与感伤的诗》三、简答题。

1、如何理解黑格尔关于美的定义——“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四、论述题。

1、在20世纪以前,西方文论主要是从作者及其社会历史环境的角度来考察文学。

20世纪以来,西方文论的理论视点发生了转移,请举例说明并评述文学理论视点的转移以及对西方文学史观的影响。

四川省2002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西方文论选读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伊安》是哪位文论家的作品()①亚里士多德②贺拉斯③王尔德④柏拉图2、贺拉斯写作了()①《诗学》②《诗艺》③《为诗辩护》④《诗学界定》3、朗吉弩斯崇高语言的来源有()①一个②三个③六个④五个4、认为诗高于其它学术,是学术之父的是哪一位文论家?()①海涅②雪莱③华滋华思④锡德尼5、莱辛论诗与画的区别时他主要想说的意思是()①诗歌的节奏感优于绘画②绘画的表现力优于诗歌③诗歌在表现力和整体的优越性上强于绘画④诗与画二者无所谓谁更优越6、是谁说诗性智慧是人类各种文化产生的根源?()①夏多勃里昂②波德莱尔③维柯④但丁7、“悲剧的本质……为酒神陶醉的梦境”是哪位文论家说的?()①亚里士多德②尼采③叔本华④杜夫海纳8、弗洛伊德认为()①白日梦与夜梦没有什么区别②白日梦是梦,而不是幻想③白日梦是幻想,与梦有相似之处③诗人的创作与童年游戏无关9、黑格尔断言()①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②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虚构③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摹仿④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创新10、《艺术与现实的美学关系》是一篇()①深刻阐释浪漫主义美学的文献②深刻阐释现实主义美学的理论文章③关于自然主义美学的文章④讨论表现主义美学文体的文献11、秦纳是()①英国文论家②法国美学家③德国艺术理论家④美国文学批评家12、诗歌的“他者”理论是谁提出来的?()①兰波②罗兰•巴尔特③英伽登④海德格尔14、美意味着对世界的本质结构的否定这是谁的理论观点()①萨特②瑞恰兹③卢卡挈④尧斯15、尧斯是()①意识流文学理论的代表②象征主义文论的代表③接受美学的代表④新批评的理论家16、谁在《对几位同代人的思考》一文中提出“通感”理论?()①波德莱尔②佩特③桑克蒂斯④雨果17、席勒认为“朴素的诗”主要是()①模仿神②模仿自然③模仿人④模仿社会18、王尔德是()①唯美主义文论家②现实主义文论家③只是诗人,而不谈文论④烂漫主义文论家19、卢卡挈是()①马克思主义文论家②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家③自然主义文论家④现代主义文论家20、本雅明认为机械复制时代艺术作品最显著的标志()①即是传统艺术的光韵的增强②是传统艺术光韵的消解③是传统艺术的光韵的黯淡④是传统艺术光韵的时强时弱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弗莱《批评的剖析》谈到了()①历史批评②伦理批评③原型批评④技巧批评⑤价值批评2、柏拉图的美学与文论作品有()①《大希庇阿斯》②《会饮》③《理想国》④《诗学》⑤《九卷书》3、兰波在《致保尔•德梅尼》一文中提出的观点是()①“他者”理论②通灵人理论③诗人是盗火者④妇女也可以成为诗人⑤诗人是立法者4、康德认为艺术的特征在于()①是人有意图的以理性为基础的创造物,不同于自然②艺术是人类追求美的重要技巧,与作为知识的科学不同③艺术创作不同于手工艺生产④艺术即游戏5、海德格尔认为艺术作品的本源不是()①艺术品②作者③艺术④大地⑤接受主体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理念说2、悲剧(亚里士多德)3、《论崇高》4、原型(荣格)5、直觉(克罗齐)四、判断分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判断正误,将正确的划上“√”,错误的划上“×”,并简述理由。

《西方文论》复习资料5篇

《西方文论》复习资料5篇

《西方文论》复习资料5篇第一篇:《西方文论》复习资料柏拉图:《理想国》:理性主义的“模仿说”——理念至上的哲学思量,即绝对的真理。

提出“诗如画”的命题,对诗不齿,“一个秩序有定的理想国,有充分的理由对诗人关上大门。

”但敬神的诗和歌颂名人的诗可以进入理想国。

他强调诗是影子的影子(即不真实,是谎言的),与真理是隔层的。

同时强调“将诗人驱逐出理想国是一个权宜之计,要是哪一天诗人肯改邪归正,正确的思考是好诗的起源所在;艺术模仿生活;与柏拉图的诗如画思想比较,贺拉斯认为诗可以有多种类式,同样的阅读也可以有多种方式,而并非具有同样的审美效果。

奥古斯丁:教父思想,《上帝之城》《忏悔录》,《论基督教教义》。

一、文学的罪责:1、新柏拉图主义,把诗人驱除出理想国是民智之举,能起到扶正社会风气的作用,文学的道德作用随时欢迎回来。

”——即诗人要遵循他理想国的统治—哲学家的法则。

(也是其道德标准的意愿)。

其诗学思想:“为迷狂说”,代表作《伊安篇》。

迷狂的诗不同于模仿的诗。

迷狂是言神之言,即代神而言。

可以说是代表西方非理性主义诗学的一个渊源。

亚里士多德:开启注重经验主义层面的哲学传统。

思想体系;“形式”哲学,(其“形式”即是柏拉图的理念),但他反对柏拉图把理念抽绎出来高架在个别之上的做法,而肯定形式就存在于事物之中。

《诗学》:核心议题之一为模仿正名。

表现:①肯的模仿是人的天性②强调模仿具有普遍性。

诗正是通过必然的认知逻辑和可能的想象虚构,在个别的形象中表述出深层的规律性的东西。

提出诗人应该避免用自己的身份来说话。

判定诗的题材在于叙写行动的人,“高尚的人模仿高尚的行为”,反之亦然。

《诗学》的主要框架是悲剧结构的探讨。

悲剧是以行动为形式因(《物理学》提出四因说: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目的因),说明行动是悲剧的灵魂。

他把悲剧分六个成分:情节、性格、言词、思想、形象、歌曲。

其中情节最重要。

他解释,悲剧是行动的模仿,行动势必涉及人物,而人物必然具有性格和思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文论复习资料柏拉图一、单项选择题。

1、《伊安》是哪位文论家的作品(D)A、亚里士多德B、贺拉斯C、王尔德D、柏拉图2、《会饮》作者是( C )A、亚里士多德B、布瓦洛C、柏拉图D、康德3、迷狂说的提出者是( D )A、尼采B、雨果C、朗吉弩斯D、柏拉图二、多选。

柏拉图的美学与文论作品有( A、B、C )。

A、《大希庇阿斯》B、《会饮》C《理想国》D《诗学》E《九卷书》注意的问题:1、柏拉图在雅典城外建立了学园派。

2、柏拉图的著作有《大希庇阿斯》、《伊安》、《高吉阿斯》、《会饮》、《斐得若》、《理想国》、《斐利布斯》、《法律》等。

三、名词解释:迷狂说或(灵魂回忆说)A这是柏拉图提出的命题。

他认为,高明的诗人都是凭灵感来创作,而灵感来自于两种途径:一是“神明凭附”,一是“灵魂回忆”。

B、当诗人获得了这种诗神的灵感或在灵魂中回忆到了理念世界,就可能产生一种精神上的迷狂状态。

C、迷狂说(灵魂回忆说)否定了技艺和经验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

理念说:这是柏拉图在他的《理想国》中提出的文学本体论范畴。

理念,即真理。

柏拉图认为现实是对理念的模仿,文艺是对现实的模仿,相对于理念,文艺是模仿的模仿,与真理隔着三层,如果说现实生活是理念的影子,则文艺就是影子的影子。

四、简答或论述。

简述柏拉图的迷狂说与灵魂回忆说。

A这是柏拉图提出的命题。

他认为,高明的诗人都是凭灵感来创作,而灵感来自于两种途径:一是“神明凭附”,一是“灵魂回忆”。

B、当诗人获得了这种诗神的灵感或在灵魂中回忆到了理念世界,就可能产生一种精神上的迷狂状态。

C、迷狂说(灵魂回忆说)否定了技艺和经验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

亚里士多德一、单项选择题。

1、提出净化说的是( D )A、柏拉图B、康德C、巴尔扎克D、亚里士多德2、亚里士多德对悲剧的认识与柏拉图( B )A、完全一致B、不一致C、相似D、在似与不似之间二、多项选择题。

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的六要素是(ABCDE)A、情节B、性格C、言词D、形象E、歌曲注意的问题:悲剧六要素:形象、性格、情节、言词、歌曲与思想。

三、名词解释:摹仿说亚里士多德关于文学起源与创作的理论。

亚氏认为文艺起源于人的摹仿本能。

因摹仿对象不同,于是分别产生了悲剧和喜剧。

因摹仿的方式不同,于是分别产生出史诗、抒情诗和戏剧。

亚氏认为文艺模仿活动是创造性的,文艺模仿的对象是真实的,模仿所产生的人物情节等是可能发生的事。

文艺模仿的真实体现了哲学意义上的“可然律与必然律”。

悲剧悲剧(亚里士多德):悲剧是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其效果是引起观众的恐惧和怜悯,陶冶人的心灵,悲剧成分中,情节最重要,人物性格居第二,一个不好不坏的善良人是悲剧人物的最佳选择。

四、判断分析题。

亚里士多德认为在悲剧六要素中,人物性格是最重要的。

( X )答:因为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六要素中情节最重要的,人物性格居第二,一个不好不坏的善良人是悲剧人物的最佳选择。

五、简答或论述。

简述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

悲剧是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2分)其效果是引起观众的恐惧和怜悯,陶冶人的心灵,(1分)悲剧成分中,情节最重要,人物性格居第二,一个不好不坏的善良人是悲剧人物的最佳选择。

(2分)贺拉斯《诗艺》一、单项选择题。

1、贺拉斯写作了( B )A、《诗学》B、《诗艺》C、《为诗辩护》D、《诗学界定》2、贺拉斯是哪个时期的文论家( C )A、古希腊B、文艺复兴C、罗马D、启蒙时代3、提出“寓教于乐”主张的是( C )A、阿多尔诺B、本雅明C、贺拉斯D、席勒二、名词解释:寓教于乐古罗马文论家贺拉斯在他的《诗艺》一文中提出的关于诗的美感和教化功能的命题。

“乐”指诗在读者心中产生的美感,“教”指诗人通过对读者的教诲。

贺拉斯说,只有在“乐”中“教”才有效力,没有“教”的“乐”,也是不会受到人们的欢迎的。

“合式”原则:是古罗马文论家贺拉斯在他的《诗艺》一文中提出的,他认为诗歌应讲求“合式”,即要合情合理,人物的语言应与他的身份相符合,人物的年龄应与他的心理和行为方式相符合。

朗吉弩斯《论崇高》一、单项选择题。

朗吉弩斯崇高语言的来源有( D )A、一个B、三个C、六个D、五个二、名词解释:《论崇高》:是古罗马时期朗吉弩斯写作的一篇文论文章,(1分)主要论文章崇高风格的构成要素、以及崇高风格形成的社会文化背景。

(1分)崇高语言的五个要素朗吉弩斯在《论崇高》一文中提出的文学理论思想,他认为文学的崇高语言有五个来源(或原因):①庄严伟大的思想。

②强烈而激动的情感。

③运用藻饰的技术。

④高雅的措辞。

⑤结构的堂皇超越。

这五个来源有一个共同的先觉条件,即文学家应掌握语言的才能。

普罗提诺《九卷书》应掌握的内容:1 、普罗提诺建立的理论体系被后人称之为“新柏拉图主义”。

他关于美的本质在于分享了美的理式的观点成为中世纪把美的本原归于上帝的先声。

2、普罗提诺是古代希腊最后一位重要的美学家。

他的思想基础是“太一流溢说”。

把事物的发展变化归结为流溢与回归。

他把“太一”视为宇宙和艺术的本原。

单项选择题。

1、谁将“太一”作为宇宙和艺术的本原( A )A、普罗提诺B、高尼罗C、托马斯·阿奎那D、但丁2、古希腊最后一位重要美学家是( A )A、普罗提诺B、朗吉弩斯C、奥古斯丁D、安瑟伦判断分析题:普罗提诺把“太一”视为宇宙和艺术的本原。

(√)普罗提诺认为万物的变化都是流溢和回归,艺术也是如此。

其“太一”概念是对柏拉图“理念”的发展。

奥古斯丁《忏悔录》应掌握的内容:奥古斯丁是教父神学的集成者。

题例:哪一位文论家的文化可称为“教父神学”的文论?( C )A、托马斯·阿奎那B、维柯C、奥古斯丁D、柏拉图安瑟伦《论道篇》应掌握的内容:安瑟伦被誉为厄里根那之后第一个重要思想家。

其本体论主张关于上帝的观念本身可证明上帝的存在。

托马斯·阿奎那《神学大全》应掌握的内容:1、托马斯·阿奎那的美是普遍存在的,且与功利相异,丑是由于美的丧失造成的,正如恶是由于善的丧失造成的一样。

2、托马斯·阿奎那认为最高的美属于最高的神。

题例:1、下面哪一位文论家的文艺思想是以神学的本体论为前提的( C )A、普罗提诺B、奥古斯丁C、托马斯·阿奎那D、锡德尼2、认为最高的美是最高的神的是哪一位理论家?( A )A、托马斯·阿奎那B、奥古斯丁C、普罗提诺D、阿伯拉尔但丁《神曲》应掌握的内容:1、但丁的作品有《神曲》、《论俗语》、《致斯加拉大亲王书》、《论帝制》、《飨宴》。

2、但丁认为文学应表现三大重要主题:安全、爱情、美德。

锡德尼《为诗辩护》一、单项选择题。

1、认为诗高于其它学术,是学术之父的是哪一位文论家?( D )A、海涅B、雪莱C、华滋华思D、锡德尼2、文艺复兴后期为诗歌辩护的文论家是( D )A、达·芬奇B、卡斯特尔维屈罗C、但丁D、锡德尼二、名词解释:诗人是君王这是文艺复兴后期英国诗人与文论家锡德尼在《为诗辩护》一文中提出的,他认为诗人是君王,是学术之父,是应戴桂冠者。

因为诗人写的诗是“完美的图画”,诗模仿自然,但又超胜自然,与自认并离,诗引人向善,提升人格,使人居住在自然的最上层。

诗的形象是一般性与个别性的有机统一。

他用这一命题,驳斥了当时有些人攻击诗人是“造谎的母亲”、“腐化的保姆”的说法三、识记:诗从三个方面对人类作出贡献:文化历史、怡悦情性、诗的形象具有一般性和个别性达·芬奇《笔记》、《画论》应掌握的内容:1、达·芬奇认为绘画模仿自然,但胜过自然,扬画抑诗,开创比较艺术研究,在西方文论史上较早系统地细化了对文学的认识。

达·芬奇具有扬画抑诗的倾向。

2、达·芬奇的文学观。

题例:扬画抑诗的是( B )A、莱辛B、达·芬奇C、马拉美D、英伽登卡斯特尔维屈罗应掌握的内容:卡斯特尔维屈罗对“三一律”作出的理论铺垫。

题例:1、卡斯特尔维屈罗是哪个国家的文论家?( D )A、英国B、法国C、德国D、意大利2、初创“三一律”思想的是( A )A、卡斯特尔维屈罗B、布瓦洛C、亚里士多德D、蒲伯布瓦洛:《诗的艺术》(重)应掌握的内容:1、布瓦洛法国诗人,新古曲主义理论的立法者和代言人。

2、布瓦洛所创《诗的艺术》,被奉为新古典主义的法典。

3、简述《诗的艺术》的主要内容。

4、布瓦落对新古典主义理论原则和理想作出概括,①崇尚理性②摹仿自然,皈依古典③人物塑造类型化④戏剧创作遵守“三一律”。

布瓦落对“三一律”作出的明确定义。

一、单项选择题。

1、下面哪一篇作品是以诗论诗( D )A、《诗学》B、《诗艺》C、《诗之辩护》D、《诗的艺术》2、下面哪篇文章被认为是新古典主义的法典?( C )A、《九卷书》B、《论批评》C、《诗的艺术》D、《论戏剧诗》二、多项选择题。

哪些内容是布瓦洛对新古典主义理论原则和理想的概括( ABCD )A、崇尚理性B、摹仿自然C、皈依古典D、三一律E、荒诞三、名词解释:三一律这是新古典主义理论的立法者、代言人、法国文艺理论家和诗人布瓦洛在他的《诗的艺术》中提出的,即:“要用一地、一天内完成的一个故事,从开头直到末尾维持着舞台充实。

”三一律思想萌芽于卡斯特尔维屈罗的《亚里士多德〈诗学〉的诠释》,卡斯特尔维屈罗在这篇文章中已经写道:“表演的时间和所表演的事件的时间,必须严格地意志。

”“事件的时间应当不超过十二小时”四、简答或论述简述《诗的艺术》的章节及其内容。

答:全诗共分四章。

(1分)第一章:总论,论述文学创作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1分)第二章:论述悲歌、牧歌、颂歌、讽刺诗等次要问题的特点和创作规律。

(1分)第三章:论述悲剧、喜剧、史诗等主要文体的特点和创作规律。

(1分)第四章:集中而系统地展现布瓦洛斯对辛古典主义的理论原则和理想的概括。

(1分)蒲柏《论批评》应掌握的内容:蒲柏关于创作和批评的首要法则就是追随自然,摹仿古典。

他的“才情”论。

狄德罗《论戏剧诗》应掌握的常识:1、狄德罗被称为继亚里士多德之后一位学识更加渊博的学者。

2、他的文艺论著有《论戏剧诗》、《绘画论》、《论天才》。

一、单项选择题。

1、下面哪一篇文论讨论了“严肃剧”?( A )A、《论戏剧诗》B、《拉奥孔》C、《悲剧的诞生》D、《拉辛与莎士比亚》2、下面哪篇文章主要论述了严肃剧的美感?( B )A、《文学体裁》B、《论戏剧诗》C、《艺术作品的本源》D、《文艺复兴二、名词解释:狄德罗的“严肃剧”:狄德罗认为,严肃剧要以人的美德为对象;特别关注普通人的生活和疾苦。

仍然重视戏剧所表现的主题;不忽视人物性格的刻画,要求人物性格多种多样、新颖独特;强调剧作要富有激情;应追求高尚、庄严并具有感染力的艺术风格;不赞成戏剧一味地表现可笑的故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