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论史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西方文论复习提纲

西方文论复习提纲

西方文论复习提纲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名词解释
1、模仿说
2、寓教于乐 6、诗意栖居 7、戏剧情景理论
8、有人气的英雄 9、艺术风格、民族文学、世界文学 10、理想的诗
12、酒神精神 12、日神精神
13、语言即艺术 15、陌生化理论 16、诗意栖居 17、作品召唤论
19、复调小说 19、对话理论 20、期待视野
简答
1、柏拉图创作动力过程。

4、文学的崇高风格
7、狄德罗戏剧冲突的新见解是什么?
8、莱辛如何看待诗与画的区别?
10、什么是理想的诗?
12、尼采日神精神与酒神精神
12、尼采对审美苏格拉底主义的批判
12、尼采认为悲剧是如何诞生的?
13、克罗齐的艺术独立观
13、克罗齐的艺术本质观
15、什克洛夫斯基如何看待文艺自主性?
16、海德格尔诗以语词确立存在。

16、海德格尔的诗是对神性的尺度采纳
17、萨特的作品召唤论是什么?
17、萨特的阅读创造论是什么?
19、复调小说及特点?
19、巴赫金对话理论是什么?
论述
1、柏拉图的文艺创作论
2、试述亚里士多德悲剧理论
3、贺拉斯的古典主义原则
16、海德格尔认为诗是对神性尺度的采纳,对此你怎么看?
16、海德格尔认为艺术的本质是什么?作品的存在有何特征?
19、狂欢化诗学观
17、20、何为作品召唤论和阅读创造论,这与文学的期待视野有何关系?
20、为什么说文学史就是一部文学接受史?。

《西方文论史》考试复习

《西方文论史》考试复习

《西方文论史》考试复习名词解释:1、悲剧“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的、完整的、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中的各部分使用;摹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

”(《诗学》第六章)2、“卡塔西斯”作用亚里士多德关于悲剧审美效果的中文音译,朱光潜译为净化,罗念生译为陶冶。

净化,指通过悲剧观赏,使过分强烈的情绪因宣泄而达到平静,从而恢复和保持心理健康。

陶冶指的是通过悲剧欣赏,使过分强烈的情绪得以疏导,过弱的情绪得以激发,使情绪强弱适度,以有利于身心健康。

综上,可以解释为通过悲剧观赏,使情绪强弱适度,有利于身心健康。

2、崇高的含义文章风格的审美性质,如高洁、深沉、不同凡响的意味,激越的热情、豪迈的气概、高超的文采等。

!3、启蒙主义启蒙,“启迪”、“照亮”之意,启蒙主要指要用近代科学的理性光辉照亮民众头脑,启迪民众心灵,以建立自由化的理想王国,故称启蒙运动。

4、德国古典文艺美学18c末19c初,德国先后出现了一批著名的美学家和文艺理论家,如康德、席勒、费希特、谢林和黑格尔等,他们开创了西方近代美学的高峰时期,史称德国古典文艺美学。

5、天才康德认为,“天才是天生的心灵禀赋,通过它自然给艺术制定法规”;“天才就是:一个主体在他的认识诸机能的自由运用里表现着他的天赋才能的典范式的独创性。

”特点:独创性、典范性、自然性、不可模仿性。

简答,论述(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康德、黑格尔)1、)2、评价柏拉图唯心主义诗学的奠基人:提供了重要的诗学概念:理式和灵感;艺术不同于技艺;艺术是自然的模仿;艺术的审美教育作用;艺术的政治功用;艺术内容的重要性;对话体写作泽及后世;审美经验积淀的重要性;美的普遍性等。

不足:神秘性;贵族性;否定模仿的艺术;否定艺术主动性和创造性;否定俗世情感等。

3、柏拉图的艺术本质论A、模仿的艺术:理式的模仿的模仿和影子的影子。

西方文论复习资料

西方文论复习资料

一、写出下列理论家和批评家属于哪个流派(24%)●俄国形式主义:什克洛夫斯基,雅各布森,爱亨鲍姆●精神分析:奥托·朗克、弗洛伊德●文艺符号学:苏珊·朗格,卡西尔●原型批评:荣格,弗莱(要有神话的影子)●英美新批评:瑞恰兹,韦勒克,艾略特(强调一部作品的研究,不与其他比较)●结构主义:皮亚杰,列维·斯特劳斯,卡勒(反对只研究一部作品,研究一类作品)●结构主义:罗兰·巴尔特,德里达●阅读现象学:英枷登,杜夫海纳●文艺阐释学:海德格尔,伽达默尔●象征主义:瓦雷里,马拉美●接受美学:尧斯,伊塞尔●艺术形态学:卡刚二、名词解释(20%)【语言论转向】:20世纪西方文艺批评理论发展的最重要特征之一,主要就科学主义文论而言。

从俄国形式主义、布拉格学派、语义学和新批评派,到结构主义、符号学直至解构主义,都从不同方面突出了语言学的中心地位,开始运用语言学的方法,力图透过文本分析,揭示隐藏于深层的文学总体结构即“语言”或“普遍的语法”。

(索绪尔:共时性语言学;人类文明载体:语言;20世纪最大危机:语言的表征危机(不同的人对语言有不同的阐释);)【非理性化转向】:20世纪西方文艺批评理论发展的最重要特征之一。

主要是就人本主义文论而言的,也就是在20世纪,特别是在上半期,人本主义哲学和文论中非理性主义逐渐占上风,如弗洛伊德,荣格对无意识领域的开拓,克罗齐,柏格森对直觉的推崇等。

(强调非理性比理性更加重要)。

【哲学思维】:胡塞尔在其现象学理论中提出的,它是就自然思维而言的。

在胡塞尔看来,自然思维是指向事务的思维,儿哲学思维是指向认知本身的思维。

哲学思维其实是认识的批判。

【巴赫金的“整体性”批评】:巴赫金的研究方法是探索一种把中国古典文学批评的“整体性”研究方法与西方文艺批评的“局部性”研究方法相结合的批评方法,有点儿类似中西医的结合。

他指出,文学批评要注意四个环节:文学作品、文学环境、一般意识形态环境、社会经济环境,强调这四个环节的密切联系,缺一不可。

完整版自考西方文论选复习笔记资料

完整版自考西方文论选复习笔记资料

我西方文论选读复习资料1.柏拉图: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学生。

公园前387年在雅典城外建立学园开始授徒讲学,撰写对话。

柏拉图的作品即《柏拉图文艺对话集》中讨论美学和文艺理论问题较多的有:《大希庇阿斯》、《伊安》、《高吉阿斯》、《会饮》、《斐德若》、《理想国》、《斐利布斯》、《法律》等。

▲柏拉图《伊安》和《斐若德》内容:主要阐述了"迷狂说"和"灵魂回忆说":柏拉图认为,高明的诗人都是凭灵感来创作,而灵感来自于两种途径,一是"神灵凭附",一是"灵魂回忆"。

当诗人获得了诗神的灵感或在灵魂中回忆到了理念世界,就可能产生一种精神上的迷狂状态。

诗神的作品就是在这样一种情感状态下创作出来的。

这在一定意义上否定了技艺和经验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

▲柏拉图《理想国》阐述的问题(1)("模仿说"):文艺模仿现实事物,现实事物模仿理念,因而文艺与真理隔着两层,是模仿的模仿,影子的影子。

(2)文艺的这种属性,使得它无原则地同情和滋长了人的不良心理和原始情欲,颠覆了人的理性,成为一种低贱的东西。

这也正是柏拉图要在他所构想的理想国中驱逐诗人的理论依据。

2.亚里斯多德:古希腊哲学家、自然科学家、文艺理论家。

17岁到雅典,成为柏拉图高足。

公元前335年创办吕克昂学院。

现存著作47种,文艺理论著作只有《修辞学》《诗学》及对话《格律罗斯》论文《忒俄得克忒亚》。

▲亚里士多德《诗学》内容涉及诗的起源、分类、真实性、以及悲剧观念等问题。

(1)艺术模仿说:①亚里斯多德认为诗或艺术起源于人的模仿本能。

因模仿对象不同,而有悲剧和喜剧;因模仿方式不同,而有史诗、抒情诗和戏剧。

②艺术模仿是创造性的,模仿出来的是可能发生的事;艺术所模仿的对象是真实的,艺术体现的“可然律和必然律”,是一种富有哲学意味的高度真实性。

(2)亚里士多德对悲剧的认识与柏拉图不一致:悲剧,是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其效果是引起观众的恐惧和怜悯,使人的心灵得到陶冶;悲剧成分(形象、性格、思想、情节、言词、歌曲)中,情节是最重要的,人物性格居第二位。

西方文论史复习资料

西方文论史复习资料

一、柏拉图:(古希腊)理式论摹仿说:是柏拉图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的理论基石。

“理式”不依存于物质存在,也不是人的意识,而是一种超时空、非物质、永恒不灭的“本体”,是一种由低向高的体系,最低的理式是具体事物的理式,最高最完美的理式是善,是神的化身。

柏拉图以理式论否定了感觉经验的可靠性,否定了现实世界的真实性,现实世界是以理式世界为蓝本的,惟独“理式”才是真正的存在。

人们要获得知识,认识真理,不需经过感觉,只需对理式的“领悟”。

“文艺是自然的摹仿”文艺的摹仿就像镜子照物一样,只是客观事物的外貌复现,不能摹仿事物的“实体”。

柏拉图的理式论摹仿说是唯心主义的。

但就摹仿说的发展历史来说,它丰富和发展了古希腊早期的摹仿说。

他以客观唯心主义观点改变了传统的“文艺摹仿自然”的内涵,否定文艺的真实性,否定现实生活是文艺的源泉。

文艺社会功用说:认为作为各城邦国家公民教育教材的诗和文艺,如果不符合对青年和成年人的教育要求,也要被删除、被禁止。

主张把理智和情感对立起来、把政治教育效果确定为审查文学艺术第一标准,要求艺术服务于政治,服从于政治。

他对文艺的社会功用的认识,是从他的奴隶主贵族派的政管理想得出的。

他的文艺功用说是他的政管理想在文艺理论上的体现。

他从文艺要培养“城邦保卫者”的立场出发,要求文艺为贵族奴隶主的政治服务,故而否定了摹仿艺术的作用。

灵感说:在古希腊时期,“灵感”的基本含义是“神助”、“灵启”、“陶醉”、“迷狂”等,柏拉图把它集中运用到文艺创作和欣赏方面,从灵感的源泉、灵感的表现、获得灵感的过程三个方面予以解释。

灵感的源泉主要是“神灵附体”或者“神灵凭付”;灵感的表现是迷狂;灵感的获得过程是灵魂对真善美的理式世界的回顾,这种回顾能够把握住事物的真实体,达到对理式世界的正确认识。

柏拉图的“灵感说”是一个内涵复杂的概念,它既有唯心主义的神秘色采,又包含着对文学艺术活动特征认识的真知灼见。

迷狂说(灵魂回顾说):1、这是柏拉图提出的命题。

西方文论复习资料(内部资料)

西方文论复习资料(内部资料)

西方文论复习资料古希腊的文艺理论古希腊早期的文艺思想毕达哥拉斯“数的和谐”理论约公元前580~前500,西方最早的哲学家之一。

基本哲学观点:宇宙万物的本原是“数”。

文艺思想:运用自然科学观点研究艺术美学,把事物的一种属性“数”作为艺术原则,从数量比例上探寻艺术的形式美,认为“美是和谐统一”。

例证:音乐具有高低音;大小两个宇宙赫拉克利特“对立和谐”理论公元前530~前470,西方朴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哲学的奠基者。

基本着观点:宇宙自然有地、水、风、火四大元素组成,宇宙万物的本源是“火”。

文艺思想:艺术摹仿自然;美是和谐统一的,这种“和谐统一”是“互相排斥的东西的结合”。

例证:绘画在画面上混合着黑、白、红、黄的颜色,“从而造成与原物相似的形象”。

德谟克利特摹仿说公元前460~前370,西方古代著名的哲学家,古代原子论的创立者,西方第一个从研究自然过渡到研究社会从而探寻美和艺术的本质的艺术家。

基本哲学观点:宇宙万物由不可分割的原子构成。

文艺思想:艺术是对于自然的摹仿,不只摹仿人的身体,而且摹仿人的才干、行为和心灵;认为文艺的创作“不能不竟研究而得”,又认为诗人是靠灵感和天才来写作;追求和创造美“是一种神圣心灵的标志”;“大的快乐来自对美的作品的瞻仰”,这是文艺审美作用理论的萌芽。

例证:“从天鹅和黄莺等歌唱的鸟学会了歌唱”。

苏格拉底摹仿说与功用说公元前469~前399,西方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

哲学中心思想:神学目的论。

文艺思想:“艺术摹仿自然”的内涵变化:不是摹仿人物的外形,而是强调描绘人物“精神方面的特质”,即描绘人物的心境、神色和感情,从社会角度观察研究文艺;提出如何创造“美的形象”的问题:判断美的标准是“功用”,实用即美,无用即丑;美具有相对性;一个事物的善恶美丑不在于事物本身固有的性质,而在于它和人的关系即是否符合人的功利的目的。

柏拉图的文艺对话录。

理式论摹仿说公元前427~前347。

哲学思想:“理式”(Idea)论是他哲学体系的基石。

西方文论复习资料

西方文论复习资料

柏拉图1、柏拉图灵感说:(1)基本含义。

“灵感说"源自古希腊酒神祭者和女祭司在迷狂状态中宣示阿波罗的神谕的神话传说。

希腊语中“灵感”原意是“神灵的附体”、“神灵感发”,柏拉图把它集中运用到文艺创作和欣赏方面,认为一个艺术家能否创作出伟大的作品,关键是他是否能获得灵感。

(2)柏拉图对灵感的解释。

第一,对灵感的源泉的解释主要是“神灵附体”或“神灵凭附".第二,灵感的表现是迷狂。

第三,灵感的获得过程是灵魂对真善美的理式世界的回忆。

即诗人创作时,经神灵附体后,灵魂陷入迷狂状态,回忆起神灵降临人间前在天上所经历的生活,反映的是理式世界.(3)灵感说显示出柏拉图理论的矛盾及其价值.矛盾:既有唯心主义的神性色彩,又包含着对文学艺术活动特征认识的真知灼见。

价值:第一,柏拉图确认灵感是文艺活动中存在的特有现象,优美的文艺作品就是灵感的产物。

第二,柏拉图看出了文艺创作与技艺制作的区别.第三,他在论述灵感获得的过程中,强调灵感是人的不朽灵魂“见到尘世的美"而回忆起“上界里真正的美”。

2、柏拉图对文艺规定的三条罪状摹仿的艺术与真理隔着三层,诗人没有真知识,为摹仿的艺术摹仿的艺术以虚构的谎言亵渎神明,贬低英雄诗人为了讨好群众,摹仿“人性中低劣的部分”,助长人的“感伤癖”、“哀怜癖",摧残人的理性,使“城邦保卫者”失去勇敢、镇静的精神品质.3、柏拉图主要文艺思想柏拉图的文艺思想可分为本质论,价值论创作论三方面:(1)“理式论”摹仿说.柏拉图的“理式”是不依存物质存在,也不是人的意识,而是一种超时空、非物质、永恒不灭的“本体”。

他认为最高理式是神,“文艺是自然的摹仿”,而“自然"以“理式”为蓝本,故文学艺术是理式的摹仿的摹仿,其摹仿“都只是得到影像,并不曾抓住真理”.(2)文艺的社会功用说。

要求文艺“不仅能引起快感,而且对于国家和人生都有效果”,即有意义建设“正义"的城邦和培育“正义”的人格。

西方文论复习资料(若木整理)

西方文论复习资料(若木整理)

西方文论复习资料一、填空(15%)1、美在“数的和谐统一”的思想是由毕达哥拉斯学派提出来的。

2、德谟克利特是西方第一个从研究自然过渡到研究社会、探求美和艺术的本质的哲学家。

3、在亚里斯多德的悲剧理论中,居于悲剧六个成分(性格、思想、情节、言词、形象和歌曲)之首的是情节。

4、“灵魂回忆”说是柏拉图灵感理论的一部分,其意是说灵感的获得过程是灵魂对真善美的理式世界的回忆。

5、《论崇高》这部作品大约完成于公元前一世纪,作者朗加纳斯是与贺拉斯同一时代的人。

6、贺拉斯“寓教于乐”理论揭示了文学艺术的审美作用和认识教育作用的关系。

7、“四义说”是但丁提出的关于文学语言的重要理论,它揭示了语言艺术意义的多层次性,这四义分别指的是语言的字面义、譬喻义、道德义和寓言义。

8、17世纪法国新古典主义时期的代表性文论家是的布瓦洛,反映他古典主义理论的主要著作是《诗的艺术》。

9、在莱辛对诗与画的界限做分别时认为诗与画有不同的美学原则,画的最高原则是美,诗的最高原则是真。

10、法国启蒙主义文论家中先崇尚莎士比亚后又完全贬低莎士比亚的作家是伏尔泰。

11、在法国古典主义那里,理性即等于自然,等于古典P105 。

(不确定)另一个答案是“道德”12、德国十八世纪卓越的艺术史家温克尔曼提出古希腊艺术的最高理想是“高贵的单纯”和“静穆的伟大”,此论影响了这一时代许多的诗人、艺术家,包括歌德。

13、席勒的主要美学著作是《审美教育书简》和《朴素的诗和伤感的诗》。

14、作为黑格尔一切哲学和美学思想的出发点是他的理性万能论。

190(不确定)15、黑格尔艺术哲学的基本命题是“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16、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文论家锡德尼对诗人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他说“世界是铜的,而只有诗人才给予我们金的。

”17、亚里斯多德关于悲剧冲突的本质理论认为悲剧冲突起源于“好人犯了错误”。

18、亚里斯多德阐述文艺的主要著作是《诗学》19、贺拉斯的主要文艺著作是《诗艺》20、布瓦洛的文艺理论著作是《诗的艺术》21、康德的美学和文艺思想主要在他的《判断力批判》里得到了表述。

西方文学理论史整理版

西方文学理论史整理版

西方文学理论史第一章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文学理论1.希腊遗产特征——理性精神首先,理性精神体现在对理性自足作用的突出;其次,理性精神另一方面也体现在希腊宗教的独特特征上,阿波罗崇拜,节制,追求平衡;再次还体现在希腊的社会风俗上,戏剧和诗歌创作是这种社会风俗的重要部分。

2.修辞批评——代表人物:普罗泰戈拉,高尔吉亚首先,提出的是“虚构问题”,修辞学派为演讲服务,关注演讲的技巧,语言的文化使用问题,在演讲的过程中有叙事的过程,叙事中指其为虚构,文学本身即是虚构的艺术。

其次,探讨的是“语言与真理”的问题,语法研究的奠基人是普罗泰戈拉,他也是第一个区分名词的性的人,他的语法学成就成为了亚里士多德修辞学的起点;“正名”也是他提出的一个概念,应该作正确的措辞理解,这一概念旨在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语言能力和认识的水平,从而使人们符合实际地运用语言;另外包括对“逻各斯”的理解,语言在语法意的规范使用,思维方法和思维形式,语言所表述的思想内容。

再次,包括了对韵律与形式美的研究,语言的文文学运用形式具有韵律性,单是形式不足以能给人以美感,使观众产生由心灵到肉体状态的一系列变化。

最后,强调“语言形式与情感”的关系,早期特别强调语言的劝诫性,越到后期,过多地强调语言的劝说作用,削弱了语言在表达真理这方面的作用,产生了“表达真理与传递感觉的悖论”。

缺点是:不顾整体,过于专注对细节的表达。

3.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学派组成部分:诗的本质、诗的社会地位、诗的作用首先是“诗与真理”的问题——柏拉图“洞喻”理论(《理想国》):表述的是一种形而上学真理观,人在认识上的囚徒境地使得人的感觉往往是靠不住的,由感觉产生的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因人、因时、因地、因情而已,往往真伪不分,感觉无法提供真实的知识。

他划分了两个世界,一个是绵延无界的经验感官世界,另一个是有限的真实或理念的世界。

现实经验世界是理念世界的摹本,但是艺术世界又是经验世界的摹本。

最新西方文论史复习资料

最新西方文论史复习资料

一、柏拉图:(古希腊)理式论摹仿说:是柏拉图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的理论基石。

“理式”不依存于物质存在,也不是人的意识,而是一种超时空、非物质、永恒不灭的“本体”,是一种由低向高的体系,最低的理式是具体事物的理式,最高最完美的理式是善,是神的化身。

柏拉图以理式论否定了感觉经验的可靠性,否定了现实世界的真实性,现实世界是以理式世界为蓝本的,只有“理式”才是真实的存在。

人们要获得知识,认识真理,不需经过感觉,只需对理式的“领悟”。

“文艺是自然的摹仿”文艺的摹仿就像镜子照物一样,只是客观事物的外貌复现,不能摹仿事物的“实体”。

柏拉图的理式论摹仿说是唯心主义的。

但就摹仿说的发展历史来说,它丰富和发展了古希腊早期的摹仿说。

他以客观唯心主义观点改变了传统的“文艺摹仿自然”的内涵,否定文艺的真实性,否定现实生活是文艺的源泉。

文艺社会功用说:认为作为各城邦国家公民教育教材的诗和文艺,如果不符合对青年和成年人的教育要求,也要被删除、被禁止。

主张把理智和情感对立起来、把政治教育效果确定为审查文学艺术第一标准,要求艺术服务于政治,服从于政治。

他对文艺的社会功用的认识,是从他的奴隶主贵族派的政治理想得出的。

他的文艺功用说是他的政治理想在文艺理论上的体现。

他从文艺要培养“城邦保卫者”的立场出发,要求文艺为贵族奴隶主的政治服务,故而否定了摹仿艺术的作用。

灵感说:在古希腊时期,“灵感”的基本含义是“神助”、“灵启”、“陶醉”、“迷狂”等,柏拉图把它集中运用到文艺创作和欣赏方面,从灵感的源泉、灵感的表现、获得灵感的过程三个方面予以解释。

灵感的源泉主要是“神灵附体”或“神灵凭付”;灵感的表现是迷狂;灵感的获得过程是灵魂对真善美的理式世界的回忆,这种回忆能够把握住事物的真实体,达到对理式世界的正确认识。

柏拉图的“灵感说”是一个内涵复杂的概念,它既有唯心主义的神秘色彩,又包含着对文学艺术活动特征认识的真知灼见。

迷狂说(灵魂回忆说):1、这是柏拉图提出的命题。

西方文论复习资料

西方文论复习资料

西方文论复习资料一、填空。

1、古希腊的著名思想家柏拉图著有《理想国》。

在这部著作中,柏拉图提出了关于诗人不过是的代言人,和文学艺术是理念的的模仿的学说。

2、古希腊思想家亚里斯多德曾经写作了著名的,在其中,他提出了是悲剧的第一要素。

3、古罗马时期的一部重要希腊文著作《论崇高》的作者是,他在这部著作中提出的观点,后来被文论所继承。

4、法国古典主义批评家布瓦洛著有《》一书,在其中,他提出了关于戏剧创作的原则。

5、法国作家雨果的一般被认为是的正式宣言。

二、名词解释。

1、哥特式2、新批评3、“艺术是影子的影子”4、“美即关系”5、“市民剧”6、the intentional fallacy7、合式8、《论素朴的诗与感伤的诗》三、简答题。

1、如何理解黑格尔关于美的定义——“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四、论述题。

1、在20世纪以前,西方文论主要是从作者及其社会历史环境的角度来考察文学。

20世纪以来,西方文论的理论视点发生了转移,请举例说明并评述文学理论视点的转移以及对西方文学史观的影响。

四川省2002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西方文论选读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伊安》是哪位文论家的作品()①亚里士多德②贺拉斯③王尔德④柏拉图2、贺拉斯写作了()①《诗学》②《诗艺》③《为诗辩护》④《诗学界定》3、朗吉弩斯崇高语言的来源有()①一个②三个③六个④五个4、认为诗高于其它学术,是学术之父的是哪一位文论家?()①海涅②雪莱③华滋华思④锡德尼5、莱辛论诗与画的区别时他主要想说的意思是()①诗歌的节奏感优于绘画②绘画的表现力优于诗歌③诗歌在表现力和整体的优越性上强于绘画④诗与画二者无所谓谁更优越6、是谁说诗性智慧是人类各种文化产生的根源?()①夏多勃里昂②波德莱尔③维柯④但丁7、“悲剧的本质……为酒神陶醉的梦境”是哪位文论家说的?()①亚里士多德②尼采③叔本华④杜夫海纳8、弗洛伊德认为()①白日梦与夜梦没有什么区别②白日梦是梦,而不是幻想③白日梦是幻想,与梦有相似之处③诗人的创作与童年游戏无关9、黑格尔断言()①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②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虚构③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摹仿④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创新10、《艺术与现实的美学关系》是一篇()①深刻阐释浪漫主义美学的文献②深刻阐释现实主义美学的理论文章③关于自然主义美学的文章④讨论表现主义美学文体的文献11、秦纳是()①英国文论家②法国美学家③德国艺术理论家④美国文学批评家12、诗歌的“他者”理论是谁提出来的?()①兰波②罗兰•巴尔特③英伽登④海德格尔14、美意味着对世界的本质结构的否定这是谁的理论观点()①萨特②瑞恰兹③卢卡挈④尧斯15、尧斯是()①意识流文学理论的代表②象征主义文论的代表③接受美学的代表④新批评的理论家16、谁在《对几位同代人的思考》一文中提出“通感”理论?()①波德莱尔②佩特③桑克蒂斯④雨果17、席勒认为“朴素的诗”主要是()①模仿神②模仿自然③模仿人④模仿社会18、王尔德是()①唯美主义文论家②现实主义文论家③只是诗人,而不谈文论④烂漫主义文论家19、卢卡挈是()①马克思主义文论家②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家③自然主义文论家④现代主义文论家20、本雅明认为机械复制时代艺术作品最显著的标志()①即是传统艺术的光韵的增强②是传统艺术光韵的消解③是传统艺术的光韵的黯淡④是传统艺术光韵的时强时弱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弗莱《批评的剖析》谈到了()①历史批评②伦理批评③原型批评④技巧批评⑤价值批评2、柏拉图的美学与文论作品有()①《大希庇阿斯》②《会饮》③《理想国》④《诗学》⑤《九卷书》3、兰波在《致保尔•德梅尼》一文中提出的观点是()①“他者”理论②通灵人理论③诗人是盗火者④妇女也可以成为诗人⑤诗人是立法者4、康德认为艺术的特征在于()①是人有意图的以理性为基础的创造物,不同于自然②艺术是人类追求美的重要技巧,与作为知识的科学不同③艺术创作不同于手工艺生产④艺术即游戏5、海德格尔认为艺术作品的本源不是()①艺术品②作者③艺术④大地⑤接受主体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理念说2、悲剧(亚里士多德)3、《论崇高》4、原型(荣格)5、直觉(克罗齐)四、判断分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判断正误,将正确的划上“√”,错误的划上“×”,并简述理由。

西方文论复习资料

西方文论复习资料

西方文论复习资料一、引言西方文论是研究西方文学与文化的理论体系,它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

本文将对西方文论的发展历程、主要理论流派以及重要代表人物进行回顾和总结,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该领域的知识。

二、西方文论的发展历程1. 古希腊文论古希腊时期的文论主要集中在诗歌和戏剧上,其中最重要的理论家是亚里士多德。

他提出了诗歌的模仿理论,认为诗歌是对现实世界的模仿,通过模仿可以达到感染和教育的目的。

2. 罗马文论罗马时期的文论主要是对古希腊文论的继承和发展。

其中最著名的理论家是奎因提利安努斯,他提出了诗歌的三个要素:发明、布局和表达,并强调了诗歌的艺术性和创造性。

3. 文艺复兴文论文艺复兴时期的文论主要是对古希腊和罗马文论的重新研究和发展。

其中最重要的理论家是达·芬奇和莱昂纳多·布鲁内蒂,他们提出了“人文主义”的概念,强调人的尊严和自由。

4. 古典主义文论古典主义时期的文论主要是对古希腊和罗马文论的再次回归和发展。

其中最重要的理论家是尼古拉·波佩和皮埃尔·科尼勒,他们提出了“规则美学”的理论,强调艺术的规则和规范。

5. 浪漫主义文论浪漫主义时期的文论主要是对古典主义文论的批判和超越。

其中最重要的理论家是弗里德里希·谢林和约翰·凯尔,他们提出了“天才艺术家”的概念,强调创造力和个性的重要性。

6. 现代主义文论现代主义时期的文论主要是对传统文论的颠覆和创新。

其中最重要的理论家是西奥多·阿多诺和罗兰·巴特,他们提出了“批评的自觉性”和“文本的解构”等理论,强调了文学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三、主要理论流派1. 形式主义形式主义是一种关注文学形式和结构的理论流派,它强调作品的内在结构和语言的美感。

代表人物有俄国的维克多·甘布尔和美国的新批评家。

2. 结构主义结构主义是一种关注文本结构和符号系统的理论流派,它强调文本的意义是通过符号系统建构出来的。

西方文论史期末复习

西方文论史期末复习

西方文论史期末复习一、古希腊的文艺理论:柏拉图的文艺对话录1、柏拉图的文艺理论分为“理式论摹仿说”“文艺的社会功用说”和“灵感说”三个部分。

①理式论摹仿说:A、“理式”的基本含义:“理式(IDEA)”论——哲学体系的理论基石;“理式”——超时空、非物质、永恒不灭的本体;理式由神创造,这个精神的理式世界创造了现实世界,现实是和天上的理式世界相对应的。

;“最高理式”就是创世主B、文学艺术是理式的摹仿的摹仿(文艺是自然的摹仿,自然是理式的摹本和影子)——把画家叫做“摹仿者”或者“影像制造者”C、理式论摹仿说的唯心主义本质与理论价值:a、首先,理式论摹仿说,从本体论再说是客观唯心主义的,但从认识论来说却是反映论。

b、其次,理式论摹仿说在对文艺真实性的否认中,隐约见出了对文学艺术的共性方面分的要求。

②文艺的社会功用说:A、理想国的建设与文学艺术:《理想国》——柏拉图所设想的建立和治理公家的政治纲领,按照理式世界设计的人间理想国家的蓝图。

(人的灵魂——理智、意志和情欲,意志和情欲应该受到理智的制约。

)B、摹仿的艺术的三条罪状第一条:摹仿的艺术与真理隔着三层、诗人没有真知识,不能把握真理。

第二条:摹仿的艺术以虚构的谎言亵渎神明、贬低英雄,为青年做坏事提供辩解的理由。

第三条:诗人为了讨好观众“摹仿人性中低劣的部分”,助长人的“感伤癖”“哀怜癖”,摧残人的理性,使“城邦的保卫者”失去勇敢、镇静的精神品质。

C、对审美教育的重视与政治第一的文艺标准③灵感说:A、灵感的基本含义(热情的磅礴):柏拉图式古希腊早期“灵感说”之集大成者,把“灵感”集中运用到文艺创作和欣赏方面,认为一个艺术家能否创作出伟大的作品,关键在于它是否能获得灵感。

B、柏拉图对灵感的解释(神灵附体、迷狂、灵魂回忆):柏拉图的灵感说包括三个方面:灵感的源泉、灵感的表现和获得灵感的过程。

首先,柏拉图对灵感的源泉的解释主要是“神灵附体”第二,灵感的表现是迷狂第三,灵感的获得过程是灵魂对阵善美的理式世界的回忆C、灵感说显示出柏拉图理论的矛盾及其价值首先,柏拉图确认灵感是文艺活动中存在的特有现象,优美的文艺作品是灵感的产物。

《西方文论》复习资料5篇

《西方文论》复习资料5篇

《西方文论》复习资料5篇第一篇:《西方文论》复习资料柏拉图:《理想国》:理性主义的“模仿说”——理念至上的哲学思量,即绝对的真理。

提出“诗如画”的命题,对诗不齿,“一个秩序有定的理想国,有充分的理由对诗人关上大门。

”但敬神的诗和歌颂名人的诗可以进入理想国。

他强调诗是影子的影子(即不真实,是谎言的),与真理是隔层的。

同时强调“将诗人驱逐出理想国是一个权宜之计,要是哪一天诗人肯改邪归正,正确的思考是好诗的起源所在;艺术模仿生活;与柏拉图的诗如画思想比较,贺拉斯认为诗可以有多种类式,同样的阅读也可以有多种方式,而并非具有同样的审美效果。

奥古斯丁:教父思想,《上帝之城》《忏悔录》,《论基督教教义》。

一、文学的罪责:1、新柏拉图主义,把诗人驱除出理想国是民智之举,能起到扶正社会风气的作用,文学的道德作用随时欢迎回来。

”——即诗人要遵循他理想国的统治—哲学家的法则。

(也是其道德标准的意愿)。

其诗学思想:“为迷狂说”,代表作《伊安篇》。

迷狂的诗不同于模仿的诗。

迷狂是言神之言,即代神而言。

可以说是代表西方非理性主义诗学的一个渊源。

亚里士多德:开启注重经验主义层面的哲学传统。

思想体系;“形式”哲学,(其“形式”即是柏拉图的理念),但他反对柏拉图把理念抽绎出来高架在个别之上的做法,而肯定形式就存在于事物之中。

《诗学》:核心议题之一为模仿正名。

表现:①肯的模仿是人的天性②强调模仿具有普遍性。

诗正是通过必然的认知逻辑和可能的想象虚构,在个别的形象中表述出深层的规律性的东西。

提出诗人应该避免用自己的身份来说话。

判定诗的题材在于叙写行动的人,“高尚的人模仿高尚的行为”,反之亦然。

《诗学》的主要框架是悲剧结构的探讨。

悲剧是以行动为形式因(《物理学》提出四因说: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目的因),说明行动是悲剧的灵魂。

他把悲剧分六个成分:情节、性格、言词、思想、形象、歌曲。

其中情节最重要。

他解释,悲剧是行动的模仿,行动势必涉及人物,而人物必然具有性格和思想。

《西方文论史》课程学习参考资料一...

《西方文论史》课程学习参考资料一...

《西方文论史》课程学习参考资料一、名词解释理式:理式论是柏拉图哲学体系的核心,理式或译为“理念、观念、理型、模式”等,是柏拉图构想的一个境界,存在于物质世界之外,是实体,思想中的理式世界永恒不变,绝对存在,是万物的原型,万物是他的摹本。

净化:Catharsis 或者Catharsis,净化,又译“卡塔西斯”,后来弗洛伊德所谓的“宣泄”也是用这个词。

卡塔西斯、宣泄、净化或陶冶,本指医学术语,指放血或用泻药治病。

“净化”起初是指古代宗教祭祀活动所导致的一种情感作用,即通过热烈的歌、舞、乐将内心的激情摹仿出来,灵魂得到解脱,便也得到了净化。

“净化”后来成为亚里士多德解说悲剧的重要概念,悲剧中的“净化”,既是通过“怜悯和恐惧”,也是要排除“怜悯和恐惧”,最终求得新的和谐。

过失: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提出“过失说”,认为理想的悲剧人物应该是犯错误的,有弱点的好人:“他不以美德或正义著称。

”但是“他之所以陷入否运,并非因其恶德败行,而是因为‘错误’(过失)。

”具体地说,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的“过失”可以包括两种:一是判断不明的错误,比如俄狄浦斯;二是道德选择的错误,比如美狄亚。

即无意的“失误”和故意选择的“罪过”。

或然率和必然率:亚里士多德的重要概念。

他认为:艺术并不是像历史学家那样“叙述已经发生的事情”,而是“叙述可能发生的事情”。

这就是《诗学》所说的“按照或然律或必然律可能发生的事情”。

相对而言,“已经发生的事情”多半只是“个别的、偶然的”,“或然发生”或“必然发生”的事情,才更具普遍性。

所以亚里士多德相信“诗偏重于叙述一般,历史则偏重于叙述个别”;即使诗人选用历史题材,也会从中挖掘“符合或然律或必然律的事情”,只有这样,才成其为诗人或者“创造者”。

亚里士多德由此从“摹仿”得出了不同于柏拉图的结论:艺术不仅可以表现真理,而且“诗歌比历史更真实”。

合式:“合式”的概念可以导源于苏格拉底对两种“和谐”的区分。

第一种是一般而言的合适比例,这是抽象意义上的美,是客观的和谐;第二种才是针对一个具体对象及其特定功用而言的合适比例,这是具体的美的对象,是主观的和谐。

西方文化史复习资料

西方文化史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1、《荷马史诗》答:公元前8世纪,古希腊盲诗人荷马,把希腊人口头流传的诗歌整理编纂而成,由《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史诗构成。

史诗用古希腊语的爱奥尼亚方言写成。

荷马史诗以迈锡尼时代晚期的特洛伊战争为题材,其情节始终贯穿人和神两条线索。

反映了公元前11-前8世纪的希腊社会状况,还可看迈锡尼时代的痕迹,是欧洲最早的文学巨著,成为欧洲文学的渊源。

反映了希腊宗教正向人格神崇拜过渡。

它为奥林帕斯教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对于希腊民族性格的塑造起了重要作用。

2、《上帝之城》答:是罗马帝国晚期著名的神学家和教父哲学家奥古斯丁的著作。

410年,罗马城被西哥特人攻破,人们把灾难归咎于基督教,奥古斯丁写了此书对罗马帝国衰亡作解答。

本书共二十二章,第一部分主要驳斥对基督教不实的攻击,第二部分说明地上城和上帝城的不同起源、进展和结局。

奥古斯丁指出,罗马的衰退归咎于道德的衰败,而基督教则有助于道德的提升;基督教徒归属于上帝城;地上城与上帝城根本差别于,前者人民的共通点是爱自己,后者则是结合于上帝的爱和彼此的爱。

从而构成了基督教的历史观。

3、启蒙运动答:发生于17、18世纪欧洲的一场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革命运动,它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准备和舆论宣传。

其爆发中心为法国,代表领袖是伏尔泰。

启蒙思想家们宣扬天赋人权、三权分立、自由、平等和博爱,进一步论证封建制度的不合理,从而提出一整套哲学理论、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

这场运动矛头直指封建制度以及天主教会,促进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同时对亚洲国家的思想解放起了催化剂作用。

4、凯恩斯主义答:是根据凯恩斯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思想基础,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的经济理论,是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物。

凯恩斯认为,经济危机时由社会生产资料和消费品需求不足造成的,要消除经济危机就应该相应采取国家干预经济、赤字预算、增加投资的政策。

西文文论复习资料

西文文论复习资料

西文文论复习资料西文文论复习资料柏拉图一、单项选择题。

1、《伊安》是哪位文论家的作品()A、亚里士多德B、贺拉斯C、王尔德D、柏拉图2、《会饮》作者是()A、亚里士多德B、布瓦洛C、柏拉图D、康德3、迷狂说的提出者是()A、尼采B、雨果C、朗吉弩斯D、柏拉图4、“把诗逐出我们的国家的期是有充分理由的”出自柏拉图的()A、《理想国》B、《伊安》C、《大希庇阿斯》D、《会饮》5、提出“理式”说的是()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贺拉斯D、但丁二、多选。

1、柏拉图的美学与文论作品有()A、《大希庇阿斯》B、《理想国》C、《会饮》D、《诗学》E、《九卷书》注意的问题:1、柏拉图在雅典城外建立了学园派,他提出了“理式”说。

2、柏拉图的著作有《大希庇阿斯》、《会饮》、《伊安》、《理想国》、《斐得若》、《斐利布斯》、《法律》等。

三、名词解释:1、迷狂说(或灵魂回忆说)A.这是柏拉图提出的命题。

他认为,高明的诗人都是凭灵感来创作的,而灵感来自两种途径:一是“神明凭附”,一是“灵魂回忆”;B.当诗人获得了这种诗神的灵感或在灵魂中回忆到了理念世界,就可能产生一精神上的迷狂状态。

C.迷狂说(灵魂回忆说)否定了技艺和经验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

2、理念说这是柏拉图在他的《理想国》中提出的文学本体论范畴。

理念:即真理。

柏拉图认为不是现实是对理念模仿,文艺是对现实的模仿,相对于理念,文艺就是模仿的模仿,与真理隔着三层,如果说现实生活是理念的影子,则文艺就是影子的蚊子。

四、简答或论述。

1、简述柏拉图的迷狂说与灵魂回忆说。

A.这是柏拉图提出的命题。

他认为,高明的诗人都是凭灵感来创作,而灵感来自于两种途径:一是“神明凭附”,一是“灵魂回忆”。

B.当诗人获得了这种诗神的灵感或在灵魂中回忆到了理念世界,就可能产生一种精神上的迷狂状态。

C.迷狂说(灵魂回忆说)否定了文学创作中技巧和经验的作用。

亚里士多德一、单项选择题。

1、提出净化说的是()A、柏拉图B、康德C、巴尔扎克D、亚里士多德2、亚里士多德对悲剧的认识与柏拉图()A、完全一致B、不一致C、相似D、在似与不似之间3、《诗学》的作者是()A、柏拉图B、席勒C、亚里士多德D、黑格尔二、多项选择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柏拉图:(古希腊)理式论摹仿说:就是柏拉图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的理论基石。

“理式”不依存于物质存在,也不就是人的意识,而就是一种超时空、非物质、永恒不灭的“本体”,就是一种由低向高的体系,最低的理式就是具体事物的理式,最高最完美的理式就是善,就是神的化身。

柏拉图以理式论否定了感觉经验的可靠性,否定了现实世界的真实性,现实世界就是以理式世界为蓝本的,只有“理式”才就是真实的存在。

人们要获得知识,认识真理,不需经过感觉,只需对理式的“领悟”。

“文艺就是自然的摹仿”文艺的摹仿就像镜子照物一样,只就是客观事物的外貌复现,不能摹仿事物的“实体”。

柏拉图的理式论摹仿说就是唯心主义的。

但就摹仿说的发展历史来说,它丰富与发展了古希腊早期的摹仿说。

她以客观唯心主义观点改变了传统的“文艺摹仿自然”的内涵,否定文艺的真实性,否定现实生活就是文艺的源泉。

文艺社会功用说:认为作为各城邦国家公民教育教材的诗与文艺,如果不符合对青年与成年人的教育要求,也要被删除、被禁止。

主张把理智与情感对立起来、把政治教育效果确定为审查文学艺术第一标准,要求艺术服务于政治,服从于政治。

她对文艺的社会功用的认识,就是从她的奴隶主贵族派的政治理想得出的。

她的文艺功用说就是她的政治理想在文艺理论上的体现。

她从文艺要培养“城邦保卫者”的立场出发,要求文艺为贵族奴隶主的政治服务,故而否定了摹仿艺术的作用。

灵感说:在古希腊时期,“灵感”的基本含义就是“神助”、“灵启”、“陶醉”、“迷狂”等,柏拉图把它集中运用到文艺创作与欣赏方面,从灵感的源泉、灵感的表现、获得灵感的过程三个方面予以解释。

灵感的源泉主要就是“神灵附体”或“神灵凭付”;灵感的表现就是迷狂;灵感的获得过程就是灵魂对真善美的理式世界的回忆,这种回忆能够把握住事物的真实体,达到对理式世界的正确认识。

柏拉图的“灵感说”就是一个内涵复杂的概念,它既有唯心主义的神秘色彩,又包含着对文学艺术活动特征认识的真知灼见。

迷狂说(灵魂回忆说):1、这就是柏拉图提出的命题。

她认为,高明的诗人都就是凭灵感来创作,而灵感来自于两种途径:一就是“神明凭附”,一就是“灵魂回忆”。

2、当诗人获得了这种诗神的灵感或在灵魂中回忆到了理念世界,就可能产生一种精神上的迷狂状态。

3、迷狂说(灵魂回忆说)否定了技艺与经验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

二、亚里斯多德(古希腊)文学本质论:亚里斯多德在柏拉图等人的“艺术摹仿”基础上继承与发展的观点,认为艺术的本质就是摹仿,但就是艺术的摹仿的对象本身就是真实存在的,肯定摹仿现实艺术的真实性,文艺的本质在于诗人与艺术家要表现生活的本质与规律。

一切美的艺术都就是“摹仿”,不承认有来自神的灵感的颂神艺术与摹仿艺术的区别。

艺术摹仿的对象就是“行动中的人”,就是人的性格、感受与行动。

这使“文艺摹仿自然”的对象更为明确,为揭示文艺的本质向前迈进了重要一步。

诗比历史更富有哲学意味。

文艺求其相似而又比原物更美。

悲剧“冲突论”:即悲剧“过失说”,其本质就是好人犯了错误。

冲突就是构成情节的基础,就是展示人物性格的关键。

她规定:悲剧人物就是好人,但不就是完人,她“不十分善良”,“也不十分公正”,所以犯了错误。

然而她的性格、品质又就是善良的,就是“比一般人好的人”,就是与我们相似的人,这样,当她遭受了不应遭受的灾难时,就博得了观众的同情。

由好人犯了错误引发的悲剧冲突,才能引起观众的怜悯与同情。

亚里斯多德认为悲剧不着意于“悲”,而着意于“严肃”,这一论点抓住了悲剧的本质特征。

亚里斯多德认为悲剧艺术的目的在于使人引起怜悯与恐惧之情,达到“惊心动魄”的效果。

三、但丁(意大利文艺复兴)四义说:关于文学语言的重要理论,就是但丁为了解读世俗文艺。

认为《圣经》的语言有四种含义:字面义、譬喻义、道德义、寓言义。

她明确指出字面的意义以外的意义都就是寓意,揭示了语言艺术意义的多层次性,为文学批评以及语言理论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启示。

民族语言理论:但丁主张的建立民族语言以代替拉丁语。

主要体现在《飨食》、《论俗语》中,主张在意大利各地方俗语的基础上创立一种统一的、有权威性的新的民族语言,这种民族语言既就是全民族传达思想、交流感情的工具,又就是作家创作采用的语言。

四、布瓦洛(法国新古典主义)《诗的艺术》:布瓦洛一部向封建贵族妥协、按照王权的政治需求与艺术趣味,总结文学创作经验,规范法国文学艺术的理论著作。

《诗的艺术》的理论原则:理性原则:唯理主义就是贯穿全书的指导思想,在布瓦洛瞧来,理性就是文学的基础,也就是文学的目的,遵从理性就是艺术达到完美的根本途径。

不论就是艺术家的情感与想象,还就是艺术的内容与形式(作品的内容与形式具有高贵性与规范性),都必须服从理性。

创作要凭理性而不就是凭感情去鉴别判断一切。

诗人不能跟着模糊的感受与情感走,只能跟着理性走。

自然原则:她强调“我们永远也不能与自然寸步相离”,布瓦洛之谓自然,基本含义就是指合乎常理常情的事物,特别就是指合乎常理常情的人性。

她要求以理性去筛选自然,改造自然,表现合乎理性的自然事物,实际上就是主张借自然表现情理。

总体上瞧,新古典主义要求诗人作家摹仿自然,要服从理性的指导。

自然的原则从属于理性的原则,自然的原则就是理性原则的补充。

古典的原则:古典的也就就是理性的、自然的。

因此要创造理性的、自然的作品,就必须以古希腊罗马的古典作品为典范。

她决不允许对古典作家有微辞,务必要在当代作家诗人心目中树起古典的绝对权威。

其目的就是规范法兰西的文艺,使法兰西文艺像罗马帝国文艺一样,成为辉煌的文艺。

道德的原则:在布瓦洛的新古典主义理论中,理性、真、善、美就是四位一体的,艺术的最高理想就就是四者与谐统一。

尊重理性、摹仿自然、服从古代典范就是必不可少的,除此之外,作家的道德修养也至关重要。

这就就是《诗的艺术》里的又一原则。

五、莱辛(建立统一的德意志民族文化就是民族统一的途径)(德国启蒙主义) 诗画界限论:莱辛认为,造形艺术与诗歌,它们有异中之同,即都要模仿自然;也有同中之异,主要表现在四方面:1、就存在形式说,诗就是一种时间艺术,画就是一种空间艺术,诗的表现范围要比画广,画适宜于表现美,诗则除了美其她丑、怪、悲、喜、滑稽等均能表现。

2、就模仿的媒介说,诗用人为的符号,即时间中动作发出的声音;画用自然的符号,即空间中物体的形状与色彩。

3、就模仿的对象说,诗描绘时间中先后持续的事物即动作;画描绘空间中并列的事物即物体。

4、就追求的效果说,诗求其真,再现人的动作的复杂冲突;画求其美,即姿态与表情上的静穆或静穆的伟大。

上述诗画各自的特殊规律就是相互不能超越的,否则就会招致失败,但这些规律也不就是绝对的。

莱辛其她理论观点:1、对高特雪特的古典主义理论进行批判:两人的斗争实质涉及到如何建立德国民族文学的大问题,就是启蒙主义与新古典主义的斗争。

高特雪特不从德国的现实出发,不顾文学的民族传统,片面强调搬用法国新古典主义,这就是片面的。

莱辛并不反对借鉴古代艺术遗产,但她更强调立足于民族生活的土壤与民族文学传统。

2、向“诗如画”的传统观点挑战:莱辛《拉奥孔》的目的在于批判以温克尔曼所宣扬“静穆美”为代表的古典主义艺术趣味,探讨诗与画,尤其就是诗与雕塑的不同艺术特征。

首先从三个方面阐明了诗与画的界限:摹仿媒介的不同、摹仿对象的不同、艺术作品的效果不同。

其次提出了诗与画不同美学原则:画的最高境界就是美,诗的最高境界就是真。

再次,提出了艺术的时空辩证观。

强调画就是空间艺术,诗就是时间艺术,两者界限不容易混淆。

同时指出,时虽长与表现动作,但通过动作也可以暗示物体;画长于表现物体,但通过物体也可以暗示动作。

3、为建立德国市民剧斗争:为建立德国民族的新型戏剧,提出了建立市民剧的主张,在题材内容与风格形式上来一番改革,使戏剧适应反映现实生活的需要。

在艺术风格上主张真实地描写现实生活,认为艺术家要走向民间。

提倡运用日常生活语言,反对华而不实的贵族语言。

六、康德(文学艺术理论)(德国古典美学)纯粹美就就是不以对象的客观合目的性为前提, 其本质特征就是不涉及对象的存在因而无利害感,不涉及概念而又普遍性、无目的的合目的、由“共同感”决定而有必然性。

核心问题就是审美不涉及存在,只涉及表面形式,因而无利害感。

依存美则以对象的客观合目的性为前提,受概念的制约,依存美涉及概念、利害与目的。

然而依存美不低于纯粹美,相反,美的理想不在纯粹美,而在依存美。

艺术的本质特征:艺术活动的本质就是人的有意图的筑基于理性之上的自由创造,艺术作品就是人的有意图的筑基于理性之上的自由创造的结果。

艺术像游戏:游戏中的孩子有双重身份;游戏就是为了愉快;游戏就是自由的。

游戏与艺术都就是这样的活动都就是体现人的自由本质的令人愉快的活动,因此艺术像游戏。

审美观念:审美观念就是文学艺术家从审美要求出发,运用想象力创造出来的艺术形象,这一艺术形象包含着丰富的思想,但没有任何一特定思想能够完全与这一艺术形象的意义相切合,这一形象就是“说不尽的”,又就是“说不准的”,它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而审美观念通过想象力、悟性、精神与鉴赏力形成。

天才理论(重点):康德“天才论”就是要说明,“美的艺术”如何可能达到自由与法则、人工与自然的统一。

她认为美的艺术的创造同于鉴赏判断,不就是依概念的活动,但美的艺术的创造又必须以出自概念的法则为前提。

因此,艺术法则必然内在于艺术家的心灵,美的艺术只有作为天才的作品才有可能,即“美的艺术就是天才的艺术”。

康德指出,天才就就是一个主体在她的认识诸机能的自由运用里表现着她的天赋才能的典范式独创性。

天才的独创性,具有天赋的独创性,创造出的作品就是独特的,不同于别人,不能化为公式与原则供别人使用,具有神秘性,因此天才只涉及艺术,不涉及具有公式的科学;天才的典范性,自然通过天才创造作品,为艺术立法,但这种立法不就是提供公式原则,而就是提供典范。

天才的艺术以其艺术形象提供一种无法用概念与法则表示的法则与标准,因此艺术的继承只能靠天才的典范作为引导;天才与鉴赏力的结合,康德认为,一个对象的美的表象,本质上只就是一个概念的表达的形式,而找到最恰当的表达形式则要靠鉴赏力。

艺术家应该从伟大的作品中不断辛勤地实验,努力找到适合者思想的表达,又不使心意诸力活动的自由受到损害的形式。

也就就是说,天才应与形成艺术形式的能力——鉴赏力结合,很高的鉴赏力就是天才必须具备的条件。

七、黑格尔(德国古典美学)情节情境情致:为了实现艺术美的理想,黑格尔探讨了文艺创作的具体问题,如人物、环境、冲突等问题,并且提出与论述了情境、情节、情致这样一些重要概念。

分别介绍情境、情节、情致。

艺术美的本质特征与创造:黑格尔认为,美的本质就是,a“美就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美或艺术就是理念、概念与客观实在的统一、美或艺术美的本质就是理念与感性显现的统一)b“感性观照”的形式就是艺术美的基本特征c艺术美的创造(基础与出发点就是现实生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