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推荐】最新高中地理 课时分层作业2 人口的空间变化 新人教版必修2(精品设计)
2020学年高中地理课时分层作业2人口的空间变化(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最新整理)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课时分层作业2 人口的空间变化(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课时分层作业2 人口的空间变化(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课时分层作业2 人口的空间变化(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的全部内容。
课时分层作业(二)(建议用时:45分钟)[合格基础练]1.一列火车从北京开往上海,以下是四位旅客的谈话,判断属于人口迁移的是()A.甲说:“我此次是去上海参观游览世博园。
”B.乙说:“我被上海交通大学录取,现在去学校报到。
”C.丙说:“我到上海为公司洽谈业务。
”D.丁说:“我是去上海采购。
”B[人口迁移是居住地发生长期或永久性变更的人口移动形式。
选项中甲、丙、丁分别去上海旅游、出差、购物,居住地并没有长期或永久变更,而乙是去上海读大学,居住地发生了变更,且时间较长,应属于人口迁移。
]下图为人口迁移示意图,箭头表示人口迁移方向。
据此回答2~3题。
2.若此图表示目前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能表示()A.从北美迁往拉美B.从亚洲迁往北美C.从亚洲迁往非洲D.从欧洲迁往亚洲3.若该图表示近年来我国民工流动的主要方向,则该图表示的可能是()A.从湖南流往广东B.从北京流往河北C.从广东流往新疆D.从湖北流往贵州2。
B 3。
A[第2题,目前世界人口迁移总体上是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
第3题,近年来我国民工流主要由经济欠发达的省(区)流向经济发达的省(区)。
]下图为某国人口的年龄结构图。
江苏专版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第二节人口迁移分层作业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含答案)
江苏专版新教材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第二节人口迁移A级必备知识基础练[2023苏州中学期中]人口迁移是多种环境因素共同作用下的有意识的行为。
读图,回答1~3题。
甲乙1.图甲是人口迁移的拉力和推力示意图,“+”号表示一个地区吸引人口的因素,“-”号表示一个地区排斥人口的因素,“○”表示无关的因素。
下列表示推力因素的是( )A.矿产资源丰富B.文化教育发达C.土壤盐渍化D.老龄化2.图乙显示了人口迁移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阶段②最有可能是( )A.原始社会阶段B.农业社会阶段C.工业化阶段D.后工业阶段3.影响③④阶段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 )A.自然环境B.国家政策C.社会经济D.战争[2023天津市宝坻区期中]读蒙古国某年人口国际迁移迁入国统计图,回答4~5题。
4.蒙古国以学业和提高经济收入为主要目的的人口迁往的国家分别是( )A.中国、美国B.中国、韩国C.中国、捷克D.美国、捷克5.蒙古国的国际人口迁移将( )A.促使蒙古国人口数量减少B.缓解捷克和中国劳动力不足的问题C.促进蒙古国社会经济发展D.促进韩国和美国的文化交流[2023扬州高二学业考试]继上海、北京、广州、深圳成为一线城市后,2022年成都、重庆、杭州、西安、武汉、苏州、郑州、南京等15个城市也成为新一线城市。
下图为2017—2021年三类城市中高端人才流入百分比示意图。
据此回答6~7题。
6.吸引中高端人才流入一线城市的主要因素是( )A.对外开放程度B.交通便捷度C.经济发展水平D.生活舒适度7.新一线城市对中高端人才需求量大增的主要原因是( )A.劳动力缺乏B.人口素质下降C.老龄化严重D.产业转型升级[2023镇江丹阳期末]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结果,2020年浙江省省外流入人口为1618.65万人,分布在11个地级市。
下图为第七次人口普查省外流入人口分布图。
读图,回答8~9题。
8.与丽水相比,杭州省外流入人口的特点是( )A.文化程度较高B.平均年龄较低C.男女比例差异小D.农村人口占比大9.浙江省吸引大量人口流入的主要原因是( )A.教育水平高B.环境优美C.就业机会多D.环境容量大10.[2023南菁高中期中]读1850年以来美国本土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高中地理课时分层作业2人口的空间变化新人教版必修2
【导学号:172520xx】
3.该城市人口数量开始增加的时间是( )
A.①B.②
C.③D.④
4.图中反映的是该城市最近四十年的人口增长情况,此类城市较普遍存在的地区是( )
A.东亚B.南美
C.西欧D.北非
3.B4.C[第3题,城市人口迁移率是指人口迁入率-迁出率。据图可知:图中除去时间①外,均为正值;该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在②时最低,为-0.5%,此后逐渐升高,而且②时城市人口迁移率为0.5%,此时二者之和为0,此后该城市人口数量开始增加,故本题选B。第4题,据图可知:该城市最近一段时间人口迁移率逐渐增加,可见经济较为发达,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人口增长模式应该为现代型;东亚、南美、北非大部分属于发展中国家,人口以迁出为主,人口增长模式属于传统型,自然增长率较高,排除A、B、D;西欧工业化较早,经济发达,人口自然增长率低,吸引大量外来移民,故本题选C。]
【答案】(1)由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由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
(2)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经济相对落后,而欧洲、北美洲和澳大利亚是典型的发达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工作、生活环境好,收入水平高,而且这些国家和地区人口出生率低,人口老龄化严重,劳动力短缺日渐成为其经济增长的“瓶颈”,这客观上形成了对移民的吸引力,因此成为中国移民的最主要聚集地。
A.经济因素B.养老设施
C.气候条件D.婚姻家庭
5.B6.C[第5题,根据材料所给信息推断,影响“候鸟老人”迁移的主要因素是气候,因此我国“候鸟老人”的迁移应发生在南、北方省级行政区之间。第6题,“‘候鸟老人’是指季节性居住在某个城市,随季节变化而迁移的老人”,说明其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气候。夏季,我国南方地区气候炎热,“候鸟老人”向北方地区迁移;冬季,我国北方地区气候寒冷,“候鸟老人”迁往南方地区。]
《第一章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
《人口的空间变化》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旨在通过《人口的空间变化》这一课题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人口空间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能够运用相关理论知识分析实际人口变化案例,提升学生对地理知识实际应用的综合能力。
二、作业内容作业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基础知识梳理:要求学生回顾课堂所学,整理出人口空间变化的主要概念和基本理论,如人口分布的形态特征、迁移流动的规律等。
2. 案例分析:选取一至两个典型的人口空间变化案例(如城市化的进程、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等),学生需分析案例中人口空间变化的过程、原因及影响。
3. 小组讨论与报告:学生分组,针对所分析的案例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人口空间变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及其背后的社会、经济、环境等因素,每组编写一份简短的报告。
4. 地理信息搜集:学生通过互联网或其他途径,搜集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口空间变化数据或地图,并进行整理和解读。
5. 撰写小论文:基于以上所学知识,结合个人理解,撰写一篇关于人口空间变化的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逻辑清晰。
三、作业要求1. 完成时间:作业需在课后一周内完成。
2. 格式规范:报告和论文需按照学校规定的格式进行排版,字迹工整,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3. 内容质量:报告和论文需紧扣主题,内容充实,论据充分,逻辑清晰,不得抄袭。
4. 小组合作:小组讨论时需积极参与,报告应体现小组共同讨论的结果。
四、作业评价1. 教师评价:教师将根据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内容质量、格式规范等方面进行评价。
2. 小组互评:学生之间可进行互相评价,提出建议和意见。
五、作业反馈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对优秀作业进行表扬,对存在问题的地方进行指导,并及时将作业反馈给学生,以便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改进。
以上就是关于“高中地理课程《人口的空间变化》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的详细内容,希望能够为学生提供明确的学习方向和作业指导,促进学生的地理知识掌握和实际应用能力的提升。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课时作业的答案
参考答案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一)1.C2.D3.B4.C5.D6.A7.(1)新石器铜器铁器(2)人口增长速度越来越快工业社会(3)生产力的发展(4)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较低水平,一些国家的人口数量还会出现逐渐减少。
8.(1)发达发展中(2)现代型过渡型(3)大小(4)都不好A类国家人口增长缓慢,劳动力资源不足,资源得不到充分开发利用;兵源不足;社会负担重;B类国家人口增长太快,影响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失业人口太多等(5)适当鼓励人口增长,适当移民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二)1.B2.A3.C4.B5.A6.B7.A8.A9.(1)人口老龄化;(2)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3)C10.(1)略(2)埃及印度韩国古巴德国(3)德国韩国古巴埃及印度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一)1.B2.D3.D4.C5.A6.B7.B8.B9.C 10.B11.(1)B(2)B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二)1.A2.C3.C4.A5.(1)①天津②沈阳③长春④哈尔滨平原、地势平坦(2)C(3)改革开放以来,人口迁移出现“雁南飞”,即大批山东人返乡的主要原因,一是经济因素──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以东部沿海的区位优势,成为经济发展较快的省份,农村经济大幅度增长,农民收入也大幅度增加,由人口迁出省变为人口迁入省;二是移民受到迁返故地的潜在意识和亲情、乡情的吸引。
(4)“闯关东”的影响:利于东北地区资源的开发利用,促进经济发展。
“雁南飞”的影响:农村人口迁出缓解了严重的人地矛盾,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同时因劳动力减少,影响了农村地区产业开发和经济发展。
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1.A2.D3.B4.D5.(1)资源(2)科技发展水平环境人口容量(3)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6.(1)0.001 3 km2/人 0.001 2 km2/人 8 234 m3/人(2)耕地①在城市公共建设中尽量节约用地,少占耕地;②积极开发宜农荒地;③加大农业科技投人,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单位面积产量;④适当输入或进口部分农副产品,以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人教版地理高中必修二课时分层作业1-1人口的数量变化
课时分层作业一人口的数量变化(15分钟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下图示意1970~2040年我国劳动人口的增长变化(含预测)。
读图,完成1~3题。
1.我国劳动人口数量最多的年份大约是( )A.1980年B.2000年C.2015年D.2025年2.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劳动人口一直维持低增长甚至向负增长转变的原因是( )A.出生率长期处于较低的水平B.老年人口数量大幅增长C.少年儿童人口数量大幅增长D.劳动年龄人口的死亡率升高3.2015~2025年我国劳动人口数量的变化将会造成( )A.老龄人口增加B.企业用工成本上升C.少儿比重上升D.人口总数减少【解析】1选C,2选A,3选B。
第1题,从图示可以看出劳动人口增长率呈下降趋势,但只要增长率为正值,说明劳动力人口不断增长,当增长率刚好为零时,劳动人口达最大值,图中显示2015年劳动人口增长率为0,故选C。
第2题,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人口方面的政策基调是控制人口增长,导致出生率降低,进而产生劳动人口低增长甚至负增长的状况,选A。
第3题,由图可知2015~2025年劳动人口的增长率一直为负值,会出现劳动力短缺等问题,这将会导致企业间争夺劳动力,劳动力价格上涨,企业用工成本上升。
下图为世界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示意图。
读图,回答4~6题。
4.人口增长模式由a→b→c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出生率大幅度降低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C.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D.妇女受教育程度的提高5.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开始于 ( )A.出生率下降B.自然增长率下降C.生育率下降D.死亡率下降6.a阶段与c阶段比较,相同的人口增长特征是( )A.高出生率、低死亡率B.低自然增长率C.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D.高出生率、高死亡率【解析】4选B,5选D,6选B。
第4题,由图可知,a→b→c体现了人口增长模式由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的转变。
由所学知识可知,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第一章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
《人口的空间变化》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人口空间变化的基本概念和地理背景,理解人口空间变化的原因及影响,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二、作业内容1. 预习任务:学生需提前预习《人口的空间变化》课程内容,了解人口迁移、人口分布、城市化等基本概念,并思考这些概念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 课堂互动:在第一课时中,学生将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结合当地人口变化案例,分析当地人口变化的具体情况、主要因素和可能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影响。
学生需要利用所学的人口空间变化理论知识,解释相关地理现象,如城乡差距的演变等。
3. 书面作业:完成一篇与《人口的空间变化》相关的短文。
短文应包括以下内容:(1)对人口空间变化的基本概念进行解释;(2)分析当地人口空间变化的现状及原因;(3)探讨人口空间变化对当地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的影响;(4)提出自己对人口空间变化问题的看法和建议。
4. 实践活动:学生需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实地考察或网络调查,收集当地人口空间变化的数据资料,如人口迁移数据、城市发展数据等,并尝试用图表等形式进行数据展示和分析。
三、作业要求1. 预习任务需提前完成,为课堂讨论做好准备;2. 课堂互动中要积极参与讨论,主动发言,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3. 书面作业要求逻辑清晰、观点明确、论证充分;4. 实践活动要求数据真实可靠,分析深入透彻;5. 所有作业均需独立完成,严禁抄袭。
四、作业评价1.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课堂表现和书面作业的质量进行评价;2. 评价标准包括概念理解、分析能力、逻辑性、创新性等方面;3. 对于优秀作业,将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表扬;4. 对于存在问题的地方,教师将给予指导和建议。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并给出详细的评语和建议;2. 学生需根据教师的反馈,对自己的作业进行反思和总结;3.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调整后续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4. 鼓励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学习,共同进步。
高中地理 课时分层作业2 人口合理容量(含解析)湘教版必修2
课时分层作业(二)(建议用时:45分钟)[合格基础练]盛水的木桶是由许多块木板箍成的,盛水量也是由这些木板共同决定的。
若其中一块木板很短,则此木桶的盛水量就被短板所限制。
这块短板就成了这个木桶盛水量的“限制因素”(或称“短板效应”)。
若要使此木桶盛水量增加,只有换掉短板或将短板加长才成。
人们把这一规律总结为“木桶原理”。
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木桶原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A.根据“木桶原理”,地球的环境承载量可以无限制地扩大,因此不必担心人口过多的问题B.如果木桶代表环境人口容量,则在一定历史阶段内人口容量具有相对确定性C.如果桶板代表资源,则长板决定了环境人口容量D.如果桶板代表资源,则各板共同决定了环境人口容量2.日本、荷兰等国土地、矿产资源都不足,但人口合理容量较高,最主要原因是( ) A.气候适宜B.本国自然资源丰富C.大量地利用了其他国家的资源D.人口素质较高1.B 2.C [第1题,“木桶原理”中的“短板效应”说明短板决定了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只有换掉短板或将短板加长”则体现了人口容量的相对确定性。
第2题,“最主要原因”是关键词,利用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自然资源,提高本国的人口容量。
]读下图,回答3~4题。
3.图中环境人口容量的变化和环境人口容量对实际人口数量的指导意义分别体现了人口容量的( )A.临界性、警戒性B.警戒性、临界性C.相对性、限制性D.相对性、警戒性4.甲处曲线发生了明显的改变,最可能是因为( )A.人口减少B.科技进步C.劳动力增加D.消费水平下降3.D 4.B [第3题,图中环境人口容量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增加,这体现了人口容量具有相对性;一个地区的人口数量超过环境人口容量,该地区的资源环境将遭受灾难性的破坏,因而环境人口容量对该地区的实际人口数量具有警戒性。
第4题,科技进步能增加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数量,并能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率,因而可大大提高环境人口容量;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数量关系不大,随着时间的推进,人们的消费水平会逐渐提高而不是下降。
新教材2025版高中地理课时分层作业二人口迁移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课时分层作业(二) 人口迁移A级·学考达标练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肯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
户籍人口是指已在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常住户口的人口。
近年来,多个大城市为吸引人才,纷纷出台户籍改革政策,放宽落户门槛。
下图为2012~2017年某城市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同比(与上一年同期相比)增长率改变图。
据此完成1~3题。
1.2012~2017年,该城市( )A.户籍人口数量不断增加B.户籍人口增速持续上升C.常住人口增速波动下降D.常住人口数量不断增加2.2013年之前,该城市户籍人口同比增长率为负值,其主要缘由是( )A.诞生率低,自然增长率为负值B.户籍政策严格,户口迁入较少C.经济发展落后,人口迁出较多D.产业结构不合理,就业机会少3.据图推断该城市落户门槛放宽最明显的时间段是( )A.2013~2014年B.2014~2015年C.2015~2016年 D.2016~2017年澳大利亚位于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领土面积7 692.024万km2,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国土覆盖整个大陆的国家。
澳大利亚人口集中分布在“两南”沿海地区,即东南沿海和西南沿海地区。
近年来,澳大利亚人口由东部沿海地区向中部内陆迁移呈增多趋势。
如图为澳大利亚各州人口数量(单位:人)分布图。
据此完成4~6题。
4.澳大利亚人口集中分布在“两南”沿海地区的主要自然缘由是( )A.地形平坦 B.气候暖和C.森林广布 D.日照较长5.推想近年来澳大利亚内陆地区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缘由是内陆地区( )A.社会经济发达 B.交通运输便利C.矿产资源开发 D.人口政策开放6.澳大利亚东部人口迁入内陆地区将会导致东部地区( )A.幼儿人口削减B.女性占比下降C.青年学生增加D.老年人口比重上升7.结合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2015年9月,欧洲正面临二战后最大难民潮。
源源不断的难民主要来自叙利亚、利比亚等局势动荡地区。
据了解,此次难民潮有大批难民选择前往德国。
高中地理课时分层作业人口分布新人教版必修2
课时分层作业人口分布(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练]1.以下地区属于世界人口稠密区的是( )A.非洲东部索马里半岛B.西亚环波斯湾沿岸C.南亚恒河平原D.南美亚马孙平原C[人类集中生活在温带、亚热带的河流中下游平原或沿海平原地区。
所以南亚恒河平原是世界人口稠密区之一;非洲东部索马里半岛、西亚环波斯湾沿岸气候干旱,自然环境恶劣,不适宜人类居住,人口密度小;南美亚马孙平原气候湿热,不适宜居住。
] 2.读厄瓜多尔示意图,厄瓜多尔约一半人口居住在中部,其优势自然条件是( )A.地势低平B.降水丰富C.气候凉爽D.河网稠密C[由图可知,赤道横穿厄瓜多尔北部,位于热带,根据河流流向判断中部地区地势高,气候凉爽,适宜居住,所以厄瓜多尔一半人口居住在中部,降水不是主要因素,中部河网密度小。
]读“某国某地区人口密度与海拔的相关示意图”,完成3~4题。
3.该图所示最有可能反映的地区是( )A.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B.恒河平原与喜马拉雅山的过渡地带C.亚马孙平原与巴西高原的过渡地带D.刚果盆地与东非高原的过渡地带4.该地区海拔500米以下地区人口密度低的原因是( )A.气候湿热,不适宜人类居住B.地势低平,洪涝灾害频繁C.峡谷地带,交通不便D.气候干燥,水源缺乏3.D4.A[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口密度最大的地方位于海拔 1 000~1 500米之间,东非高原与刚果盆地的过渡地带,因位于赤道附近,人口主要分布在海拔1 000~1 500米之间的东非高原上。
四川盆地海拔在200~500米左右,恒河平原在200米以下,巴西高原低于1 000米。
第4题,该地区500米以下地区位于刚果盆地,因位于赤道附近,加上海拔低,气候过于湿热,自然条件恶劣,不适宜人类居住。
]下图是我国基于密度分级的人口—面积比重图。
读图完成5~6题。
5.图中显示( )A.我国绝大部分地区为人口密度高值区B.我国人口集中分布在人口密度高值区C.人口集中分布在人口密度为100~150人/平方千米的地区D.人口密度越大,其所占的人口比重也越大6.图中K处最可能位于( )A.长江三角洲B.黄土高原C.四川盆地D.东北平原5.B6.A[第5题,图示信息显示我国人口主要集中于人口密度高值区,这些地区占总面积的比重较小。
新教材高中地理课时分层作业2人口迁移鲁教版必修第二册(含参考答案)
新教材高中地理课时分层作业:课时分层作业(二)(建议用时:45分钟)[合格基础练]下图为人口迁移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若图中箭头表示“二战”后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其迁移方向可能是( ) A.从北美迁往拉丁美洲B.从亚洲迁往拉丁美洲C.从非洲迁往西亚D.从欧洲迁往非洲2.若图中箭头表示近年来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其可能是( )A.从湖南迁往广东B.从河北迁往山东C.从吉林迁往新疆D.从湖北迁往重庆1.C 2.A[第1题,“二战”后,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由发展中国家或地区迁往发达国家或地区。
但是西亚石油产量大的地区需要大量劳动力,吸引非洲人口迁入。
第2题,近年来,我国人口主要是从经济欠发达地区迁往经济发达地区。
]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北京市重点发展的三个新卫星城之一,其定位是京津城际发展走廊上的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基地。
近年来人口数量不断增加。
读亦庄城镇人口构成比例图,完成3~4题。
3.亦庄新增城镇人口的主要来源包括( )①中心城区迁出人口②本地区原有农业人口③来京务工人员④外国留学生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4.影响亦庄人口迁入的主要因素是( )A.经济因素B.政治因素C.生态环境因素D.社会文化因素3.C 4.A[第3题,从题干可知,该区域并非高校集中的区域,因而外国留学生较少。
第4题,该地就业机会多,收入高,受经济因素影响,人口大量迁入。
]下表为2010年世界最大移民接收国和输出国人口迁移数量(单位:万人),据此完成5~6题。
最大移民接收国美国 4 280 俄罗斯 1 230 德国 1 080最大移民输出国中国 3 500 印度 2 000 菲律宾7005.A.多为发展中国家B.多为发达国家C.均为东半球国家D.均为西半球国家6.菲佣是指来自菲律宾的家政服务人员。
菲佣有文化、懂英语,素有“世界最专业的保姆”之美誉。
中国香港、新加坡和美国是菲佣的主要分布地,影响菲佣迁往上述各地的最主要原因是( )A.语言优势B.文化水平高C.经济差异D.政策优势5.B 6.C[第5题,世界人口主要接收国是美国、德国等,所以多为发达国家。
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二分钟课时作业人口的空间变化
C.不变
D.不确定
解析 人口迁移属于机械增长,从全球来看,人口数量变动 小。
答案 B
第二十一页,共33页。
13.下图反映了一些国家近几十年来国内人口迁移的状况, 这些国家依次是( )
第二十二页,共33页。
A.①德国 ②俄罗斯 ③日本 ④美国 B.①俄罗斯 ②德国 ③美国 ④日本 C.①美国 ②日本 ③俄罗斯 ④德国 D.①日本 ②美国 ③德国 ④俄罗斯 解析 俄罗斯为开发远东,人口从西部欧洲部分向东迁移, 德国从鲁尔区向南部落后地区迁移,美国从东北部向西部和南部 阳光地带迁移,日本人口向南北两侧迁移。 答案 B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第一页,共33页。
第二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
A卷
B卷
第二页,共33页。
①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类型;②了解世界和中
作业 国人口迁移的特点、意义;③掌握影响人口迁移
目标 的主要因素;④学会分析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
出地所产生的影响。
作业 设计
限时:40分钟 满分:100分
第三页,共33页。
第十八页,共33页。
10.近年来,我国人口流动出现“孔雀东南飞”的现象,该 现象表现( )
A.大批民工流向沿海地区打工 B.建设新工业基地引起人口迁移 C.知识分子从内地流向沿海城市 D.高等院校搬迁、招生和分配形成的人口迁移 解析 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快,就业机会多,经济收入 多。 答案 C
第十九页,共33页。
6.下列城市中,是因为矿产资源的开发而吸引大量人口迁入 的是( )
①开罗 ②伯明翰 ③约翰内斯堡 ④悉尼 ⑤攀枝花 ⑥ 新德里 ⑦大庆
A.①③④⑥ B.②③⑤⑦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⑦
第十三页,共33页。
新教材高中地理课时分层作业2人口迁移湘教版必修第二册
课时分层作业 ( 二)( 建议用时: 45 分钟 )[ 合格基础练 ]2019 年 2 月 12 日,高德地图公布《2019 年春节出行报告》,报告显示,从 1 月 28 日 ( 小年 ) 开始至 2 月 4 日 ( 年三十 ) ,深圳、北京、上海、广州、东莞、成都、苏州、郑州、杭州、佛山十个城市人员流出最多,成为“春节空城”。
据此达成1~ 3 题。
1.春节时期该十大城市人口变化主要属于()A.国内人口流动B.国际人口迁徙C.省内人口迁徙D.县际人口流动2.致使该十大“空城”现象出现的主要原由是()A.乡村经济发展快B.劳动密集型家产外迁C.受传统文化影响D.乡村道路设备快速完美3.春节时期,大批人口走开大城市的影响有()①缓解城市交通拥挤②减少乡村环境压力③改良市民居住条件④部分生产临时性阻滞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A 2. C 3. D [ 第 1 题,资猜中的十大城市都是中国较发达的城市,吸引力强,务工人员往来往自中国的中西部省区,所以人口流动属于国内人口流动。
第 2 题,乡村经济发展快、劳动密集型家产外迁可能会致使务工人员大批走开城市,出现人口回流现象,不只是是春节时期的临时回乡,A、B 不对。
乡村道路设备快速完美会为人口的迁徙供给更为便利的条件,和城市“春节空城”现象关系不大, D 不对。
“春节空城”表示城市的务工人员许多,春节时期回乡致使该地区出现人口快速减少,且出现时间在春节时期,说明是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应选 C。
第 3 题,春节时期,大批人口走开大城市使城市的人口、车辆减少,缓解城市交通拥挤,①对。
人口大批回到乡村,会加大乡村的环境压力,②不对。
市民居住条件不会因为务工人员的回家过年而改良,③不对。
务工人员走开城市,部分生产缺少劳动力,会致使临时性阻滞,④正确。
应选D。
]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劳感人口流向表示图,回答4~5 题。
注:箭头的粗细表示移民人数的多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分层作业(二) 人口的空间变化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练]
联合国负责人道主义事务的副秘书长瓦莱丽·阿莫斯在接受新华社专访时说,旷日持久的叙利亚冲突导致大量叙利亚难民不断涌入叙利亚邻国,已经大大超出了联合国有关机构以及国际人道主义救援机构原先预计的程度,迫使人道主义救援机构必须大幅增加所需资金,以满足叙利亚难民日益增大的人道主义需求。
据此回答1~2题。
1.大量叙利亚难民不断涌入其邻国,影响这种人口迁移的主导因素是( )
A.自然环境B.经济
C.气候D.政治
2.若图A、B、C、分别代表国内三个不同的行政区,D代表国外。
叙利亚的人口迁移属于 ( )
A.B1到B2B.B2到C1
C.A1到D D.C1到A1
1.D
2.C[第1题,叙利亚难民涌入邻国,主要是因为国内战争的影响,属于政治因素。
第2题,涌入邻国,说明属于国际人口迁移,图中A1到D属于国际人口迁移。
] 下图是某城市人口迁移率与自然增长率曲线图,读图完成3~4题。
【导学号:17252012】
3.该城市人口数量开始增加的时间是( )
A.①B.②
C.③D.④
4.图中反映的是该城市最近四十年的人口增长情况,此类城市较普遍存在的地区是( )
A.东亚B.南美
C.西欧D.北非
3.B
4.C[第3题,城市人口迁移率是指人口迁入率-迁出率。
据图可知:图中除去时间①外,均为正值;该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在②时最低,为-0.5%,此后逐渐升高,而且②时城市人口迁移率为0.5%,此时二者之和为0,此后该城市人口数量开始增加,故本题选B。
第4题,据图可知:该城市最近一段时间人口迁移率逐渐增加,可见经济较为发达,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人口增长模式应该为现代型;东亚、南美、北非大部分属于发展中国家,人口以迁出为主,人口增长模式属于传统型,自然增长率较高,排除A、B、D;西欧工业化较早,经济发达,人口自然增长率低,吸引大量外来移民,故本题选C。
] “候鸟老人”是指季节性居住在某个城市,随季节变化而迁移的老人。
近年来我国“候鸟老人”的数量越来越大。
据此回答5~6题。
【导学号:17252013】5.我国“候鸟老人”主要在下列哪两个省级行政区之间迁移( )
A.北京、江苏B.黑龙江、海南
C.新疆、河南D.湖北、河北
6.形成“候鸟老人”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
A.经济因素B.养老设施
C.气候条件D.婚姻家庭
5.B
6.C[第5题,根据材料所给信息推断,影响“候鸟老人”迁移的主要因素是气候,因此我国“候鸟老人”的迁移应发生在南、北方省级行政区之间。
第6题,“‘候鸟老人’是指季节性居住在某个城市,随季节变化而迁移的老人”,说明其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气候。
夏季,我国南方地区气候炎热,“候鸟老人”向北方地区迁移;冬季,我国北方地区气候寒冷,“候鸟老人”迁往南方地区。
]
美国每年都有一批工人定期随季节变化在国内迁移,其迁移主要路线如下图示意。
回答7~8题。
7.导致图中人口迁移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
A.环境变化B.婚姻家庭
C.农业活动D.气候变化
8.对该类人口迁移的主要时间和方向描述正确的是( )
A.春季向东迁移B.夏季向西迁移
C.秋季向西迁移D.冬季向南迁移
7.C8.D[第7题,题干材料显示“一批工人定期随季节变化在国内迁移”,该批工人
随季节变化而迁移,所以其影响因素也具有季节性。
农业活动具有典型的季节性,这批工人是从事农业生产的产业工人,随农事活动而南北迁移。
第8题,美国迁移的农业工人,开始于美国南方地区,他们冬季在南方进行越冬作物的管理工作。
春季和夏季随作物的耕种、管理而北移,秋季和冬季又随作物的收获与耕种而南移。
]
9.下图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务工经商的人口迁移示意图。
读图回答问题。
(1)广东和新疆分别是我国东、西部主要的人口迁入省(区),分析其成为迁入区的主要原因。
(2)分析人口迁移可能给迁入地带来的影响。
(3)近年广州等城市对优秀人才的进入取消了户口限制,分析这种措施的有利影响。
【解析】第(1)题,东部地区成为人口迁入区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发达;资源的开发和西部大开发政策使新疆成为我国主要的人口迁入区。
第(2)题,人口迁移对迁入地的影响要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回答。
有利影响主要是提供了劳动力,不利影响主要是加剧了人地矛盾。
第(3)题,对优秀人才取消户口限制有利于人才流入,会促进迁入地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也有利于人口迁移正常进行。
【答案】(1)广东: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收入高;医疗、教育、居住条件好。
新疆:资源的开发;边境贸易的发展;国家政策。
(2)有利影响:为迁入地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提高了迁入地城市化水平。
不利影响:加剧迁入地的人地矛盾;加大了迁入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压力,给城市管理增加了困难。
(3)有利于迁入地引进优秀人才,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有利于当地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促进产业升级;有利于人口迁移正常进行。
[冲A挑战练]
图1和图2分别为某年因务工经商分年龄、性别的人口迁移率统计图和该年流动人口的
就业特征图。
读图,完成10~12题。
【导学号:17252014】
图1
图2
10.图1反映出( )
A.男性迁移率一直高于女性迁移率
B.不同年龄段女性迁移率变化幅度大于男性迁移率
C.男女性迁移率在25~30岁均处于上升时期
D.女性迁移率较男性迁移率提前达到峰值
11.图2反映出( )
A.跨省男性主要从事商业服务业
B.跨省女性较省内流动女性的商业服务业就业比率高
C.省内流动女性专业技术人员就业比率较高
D.农林牧渔水利业的女性就业率低于男性就业率
12.流动人口的年龄、性别和就业特征揭示( )
A.男性迁移率变化受婚育、家庭等文化因素影响
B.女性迁移率变化中就业、收入是决定性因素
C.城乡就业岗位的不同,影响男性、女性迁移类型和数量的变化
D.绝大多数行业女性省内就业率低于省外就业率
10.D11.C12.C[第10题,从图1中发现,20岁以下,男女性迁移率相同;女性迁移率的变化幅度约为15个百分点,男性迁移率的变化幅度约为20个百分点,女性小于男性;25~30岁,女性迁移率在下降;女性迁移率在24岁左右达到峰值,而男性在26岁左右达到峰值,女性早于男性。
第11题,从图2中发现,跨省男性主要从事生产运输设备操
作;省内流动女性在商业服务业就业率高于跨省女性;省内流动女性专业技术人员就业比率较高;农林牧渔水利业的就业率女性高于男性。
第12题,从迁移率的峰值及变化趋势看,影响男性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是就业、收入及年龄等;而女性迁移率的变化受婚育、家庭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城乡就业岗位的分布,影响人口迁移的类型和特点;女性倾向省内就业。
] 13.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导学号:17252015】材料一最新统计显示,中国海外侨胞超4 500万,绝对数量稳居世界第一,被认为是国际上的最大移民群体,且有逐年扩大趋势,其中欧洲、北美和澳大利亚是中国移民的最主要聚集地。
材料二漫画《欢迎留学人员回国创业》。
(1)分析材料一,指出目前国际人口迁移流动的基本方向。
(2)为什么欧洲、北美洲和澳大利亚会成为目前我国移民的最主要聚集地?
(3)我国海外移民数量逐年增多,对我国产生的负面影响是什么?
(4)分析材料二,说明我国欢迎留学人员回国创业的原因。
【解析】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全球范围内的人口移动规模越来越大,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成为影响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异导致人口大量地由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这样的人口迁移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发展中国家的人才流失,这也是我国鼓励和引导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创业的原因。
【答案】(1)由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由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
(2)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经济相对落后,而欧洲、北美洲和澳大利亚是典型的发达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工作、生活环境好,收入水平高,而且这些国家和地区人口出生率低,人口老龄化严重,劳动力短缺日渐成为其经济增长的“瓶颈”,这客观上形成了对移民的吸引力,因此成为中国移民的最主要聚集地。
(3)我国的海外移民逐年增多,且以出国留学、工作为主,迁移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较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我国的人才流失,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4)我国的海外留学人员是我国的高素质人才,鼓励和引导其回国创业会对我国的社会发展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有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使我国立于世界强国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