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第一课时(思维练习)
课时作业49:1.2人口的空间变化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一、选择题(2020·江苏连云港学测模拟)读2000~2015年广东跨省流入人口变化示意图,完成1~2题。
1.图示两个时段,广东跨省流入人口变化幅度最大的省份是()A.广西B.湖南C.湖北D.河南2.导致广东跨省流入人口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省际间()A.空间距离差异B.城市化水平差异C.经济发展水平差异D.人口密度差异解析第1题,某省流入人口变化幅度等于该省两个时间段的差值,通过计算可知,河南省的变化幅度最大,故D正确。
第2题,引起省际间大量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两省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C正确。
答案 1.D 2.C(2019·福建省6月合格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城市和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源源不断的进城务工人员,他们是城市经济建设的一支生力军。
近年来,不少在大城市积累了资金、习得专长的进城务工人员开始逆向流动、返乡创业,这类人员被称为“城归”。
据此回答3~4题。
3.影响进城务工人员到大城市和东南沿海地区务工的主导因素是()A.文化B.宗教C.自然D.经济4.“城归”现象给乡村带来的有利影响有()①增加就业机会②促进经济发展③完善基础设施④缓解人口压力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第3题,大城市和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收入高,故影响进城务工人员到大城市和东南沿海地区务工的主导因素是经济因素,D正确。
第4题,“城归”人员在城市积累了资金和技术,有利于促进乡村振兴及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及基础设施建设,①②③正确;农村剩余劳动力多,“城归”现象会加重人口压力,④错误,故选A。
答案 3.D 4.A(2019·江苏卷)下图为“我国某城市不同年份各年龄段人口数量占比图”。
读图回答5~6题。
5.与2000年相比,2016年该城市()A.人口总数减少B.老龄化加剧C.平均年龄减小D.劳动力增多6.影响该城市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自然增长B.医疗水平C.机械增长D.生育观念解析第5题,图中显示的是人口占比变化,无法根据图示信息比较人口总数,A错误;由图可知2016年该城市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不足5%,不存在老龄化问题,B错误;2000年16~40岁人口占比最高,约占80%,2016年21~50岁人口占比最高,说明人口平均年龄增加了,C错误;2000年该城市25岁及以下人口占比较大,该年龄段多数人口还没有参加工作,2016年25岁以上人口占比较大,该年龄段多数人口已经工作,故选D。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二节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思维导图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思维导图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第一节 人口的数量变化
思导图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第二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
思维导图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第三节 人口的合理容量
思维导图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第一节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思维导图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第二节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思维导图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第三节 城市化
思维导图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
思维导图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思维导图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节 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思维导图
第四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
思维导图
第四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工业地域的形成
思维导图
第四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节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思维导图
第五章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第一节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
思维导图
第五章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第二节 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
思维导图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的变化1.2人口的空间变化练习新人教版必修2(2021学年)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的变化1.2人口的空间变化练习新人教版必修2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的变化 1.2 人口的空间变化练习新人教版必修2)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的变化 1.2 人口的空间变化练习新人教版必修2的全部内容。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基础巩固1以下是在京沪高铁上四位旅客的谈话,判断属于人口迁移的是()A。
甲说:“我此次是去上海参观世博园。
”B.乙说:“我被上海交通大学录取,现去学校报到。
"C。
丙说:“我到上海为公司洽谈业务。
”D。
丁说:“我到上海采购。
”解析:人口迁移是居住地发生长期或永久性变更的人口移动形式。
甲、丙、丁分别去上海旅游、出差、购物,居住地并没有长期或永久变更,不属于人口迁移.乙去上海上大学,居住地发生了长期变更,属于人口迁移。
答案:B读图,完成第2~4题。
2若此图表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能表示( )A.从北美迁往拉丁美洲ﻩB.从亚洲迁往拉丁美洲C.从非洲迁往西亚ﻩ D.从欧洲迁往亚洲3若此图表示近年来我国民工流动的主要方向,则甲、乙可能分别表示( )A.四川、广东 B。
湖北、重庆C.河北、山东ﻩD.新疆、甘肃4下列因素中,有利于人口从甲地迁到乙地的是()A。
乙地较高的工资待遇B.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C。
甲地良好的教育条件D。
甲地优美的环境解析:第2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口由发展中国家或地区迁往发达国家或地区。
西亚、北非的石油输出国因为资源开发,也招募了大量外籍工人。
第二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课后练习(附参考答案)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课后练习班级: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总分:____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部分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选项,请将自己的答案填写在表格当中)潇湘的爸爸在北京工作,妈妈是合肥市某中学老师。
小学时每年暑假,萧湘都随妈妈去北京度假;2011年,由于工作需要,妈妈调到北京市某中学任教,萧湘随妈妈去北京上中学;2014年萧湘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上海复旦大学。
萧湘是环保志愿者,寒假准备随学校环保组织去西北考察。
据此回答1~2题。
1.萧湘的经历中属于人口迁移的是()①小学时暑假去北京度假②到北京上中学③到上海上大学④去西北考察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萧湘的爸爸去北京工作的原因不可能是()A.北京有更多的就业机会B.北京的城市问题少C.改善个人及家庭的生活D.获得更高的经济收入下图为我国主要省(市)流入人口占比示意图(2014年数据)。
据此完成3~4题。
3.图示信息反映出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方向是()A.从山地高原到平原地区B.从西部地区到东部地区C.从内陆地区到沿海地区D.从发达地区到落后地区4.人口流动对浙江省的主要影响是()A.人口容量提升B.城市化水平降低C.城乡差距加大D.人口老龄化减缓下表资料摘自联合国于2010年发布的预测报告,反映了2011~2050年世界移民趋势。
据此完成5~6题。
5.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向是()A.从北半球向南半球迁移B.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C.从内陆国家向沿海国家迁移D.从西半球向东半球迁移6.移民外迁的主要动因是寻求()A.更高的社会地位B.更多的休闲时间C.更高的收入D.更优的自然环境读“人口迁移示意图”,据此回答7~9题。
7.若此图表示二战后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能表示()A.从北美迁往拉美B.从亚洲迁往拉美C.从非洲迁往西亚D.从欧洲迁往非洲8.若该图表示近年来我国民工流动的主要方向,则该图表示的可能是()A.从湖南流往广东B.从河北流往山东C.从新疆流往内地D.从湖北流往重庆9.下列因素中,有利于人口从甲地迁移到乙地的是()A.乙地较低的工资待遇B.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C.家庭成员甲、乙两地分居D.甲地优美的环境下图示意俄罗斯远东四地区1990~2010年人口变化状况。
2019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的变化1.2人口的空间变化练习(含解析)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课时过关·能力提高基础稳固1 以下是在京沪高铁上四位游客的讲话, 判断属于人口迁徙的是()A. 甲说 : “我此次是去上海观光世博园。
”B. 乙说 : “我被上海交通大学录取, 现去学校报到。
”C.丙说 : “我到上海为企业洽商业务。
”D.丁说 : “我到上海采买。
”分析 : 人口迁徙是居住地发生长久或永远性更改的人口挪动形式。
甲、丙、丁分别去上海旅行、出差、购物 , 居住地并无长久或永远更改, 不属于人口迁徙。
乙去上海上大学, 居住地发生了长久变更, 属于人口迁徙。
答案:B读图 , 达成第 2~4 题。
2 若此图表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代界人口迁徙的主要方向, 则该图可能表示( )A. 从北美迁往拉丁美洲C.从非洲迁往西亚B. 从亚洲迁往拉丁美洲D. 从欧洲迁往亚洲3 若此图表示最近几年来我公民工流动的主要方向, 则甲、乙可能分别表示( )A. 四川、广东C.河北、山东B. 湖北、重庆D. 新疆、甘肃4 以下要素中, 有益于人口从甲地迁到乙地的是( )A.乙地较高的薪资待遇B.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C.甲地优异的教育条件D.甲地优美的环境分析 : 第 2 题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人口由发展中国家或地域迁往发达国家或地域。
西亚、北非的石油输出国因为资源开发, 也招募了大量外籍工人。
第 3 题 , 目前 , 我国人口主要从内地迁往沿海城市和工矿地域。
湖北、重庆均位于中西部地域, 河北、山东均位于沿海地域, 互相之间人口迁徙量不大。
新疆因为资源开发 , 人口迁入许多。
第 4 题, 迁入地优异的教育条件、优美的环境会吸引人口迁入。
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限制了人口迁徙的进行。
答案5 人口的迁徙造成的影响有( )①在迁入地 , 缓解了当地人地矛盾②在迁出地,有益于增强当地与外界的联系③在迁出地,对环境造成巨大压力④在迁入地 , 经济获取发展, 同时产生必定的环境问题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分析 : 人口迁徙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缓解了迁出地的人地矛盾, 利于环境保护, 同时有益于加强与外界的联系; 填补了迁入地劳动力的不足, 也加大了迁入地的环境压力。
高一地理必修二人教版课件:第一章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
[活学巧用]
1.读我国某城市 2014 年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
表,完成(1)~(2)题。
人口
男性 人口/万
女性 人口/万
0~14 岁
15~29 岁
30~44 岁
45~59 岁
≥60岁
5.14 25.14 14.68 4.94
1.76
3.84 37.10 11.63 4.01
1.78
(1)该市迁入人口的特征是( ) A.女性人口少于男性人口 B.人口迁移主要受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 C.青壮年人口比重最大 D.与该市原有人口的年龄构成相似 (2)迁入人口对该市的影响有( ) A.缓和了当地就业紧张的局面 B.制约了该市的经济发展 C.减少了该市被抚养人口的数量 D.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
在客观上开发了 新大陆、传播了 工业文明,也改 变了人种的空间 分布
西欧、北美、西亚、北非
迁入地区经济发展快,西 亚、北非石油输出国石油 资源的开发
调整了劳动力空间分布不 均的状况,促进迁入国的 经济发展,缓和迁出国的 人口压力,但也造成迁出 国的人才流失
二、我国不同时期的人口迁移
时期
古代
影响 因素
这首苍凉凄婉的山西民歌,久为人所熟知。在那个逝 去的年代里,“走西口”成为华北人民西进求生的代名词。
思考探究: (1)材料中的“走西口”是何种地理现象? (2)除了“走西口”,我国近代还有哪些人口迁移? 提示:(1)国内人口迁移。 (2)“闯关东”、“下南洋”等。
[自主学习]
1.概念 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 变。 2.分类国 国际内人人口口迁迁移移
•1、所有高尚教育的课程表里都不能没有各种形式的跳舞:用脚跳舞,用思想跳舞,用言语跳舞,不用说,还需用笔跳舞。 •2、一切真理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们重新发现,至少由他们重建。 •3、教育始于母亲膝下,孩童耳听一言一语,均影响其性格的形成。 •4、好的教师是让学生发现真理,而不只是传授知识。 •5、数学教学要“淡化形式,注重实质.
人教必修2第一章第二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第一课时
朔城区一中高一年级地理导学案班级姓名学生使用时间2013年月日第周课题主备人审核人编号使用人编写时间1.2人口的空间变化①景华府03 2013/1/12一、本节目标1.人口迁移的概念、主要类型,以及人口迁移的意义。
2.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人口迁移的原因、特点、流向。
3.理解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式、原因及特点。
4.通过读图、资料分析、小组讨论,运用对比法具体分析世界或地区人口迁移特点及人口迁移主要原因。
二、基础知识梳理知识点一:人口迁移的概念(读教材P8相关文字)1.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和。
2.概念:人口迁移就是一段时间内人的在或范围内发生改变。
3.判断人口迁移的标准:a.是否发生了地域上的移动(行政区位的改变),跨越一定的界线,改变;B. 持续一段时间,通常为年及以上;知识点二:人口迁移的分类(读教材P8、P9相关图文)人口迁移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可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1.国际人口迁移:⑴概念:国际人口迁移是指人口跨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年)的迁移活动。
⑵不同时期的国际人口迁移时期特点迁移方向原因意义19世纪以前以、的移民为主整体:旧大陆→新大陆具体:欧洲→美洲非洲→美洲亚洲→美洲中、日、印→东南亚地理大发现,新航线开辟,资本主义发展和殖民主义扩张在客观上开发了新大陆,传播了工业文明,也改变了人种的空间分布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口从国家流向国家;定居移民减少,人口增加整体:落后地区→发达地区具体:拉美→北美东南亚→西亚南欧→西欧(欧洲变为人口迁入区,拉美和亚洲成为移民主要来源地)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调整了劳动力空间分布不均2. 国内人口迁移:⑴概念:国内人口迁移是指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向另一个移居的现象。
⑵不同时期的国内人口迁移时代迁移特点迁移方向原因古代大批迁移迁往社会环境及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区深受统治者及其行政力量的束缚;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脆弱;战争频繁;自然灾害;政府组织“屯垦戍边”当代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有计划、有地迁移东部→东北、西北、西南沿海→内陆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开发内地、建设边疆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人口迁移的,也发生明显变化西部→东部沿海城市和工矿区农村→城镇贫困区→发达区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沿海经济发达地区需要劳动力,农村劳动力剩余知识点三:人口迁移的影响有利影响不利影响迁入地①为迁入地提高大量廉价的劳动力②促进迁入地经济的发展③促进迁入地第三产业的发展④促进文化交流大量人口的迁入,增加了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的难度。
年高中的地理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练习新人教版必修2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A级抓基础]1.以下是在京沪高铁上四位游客的讲话,判断属于人口迁徙的是()A.甲说:“我此次是去上海观光世博园。
”B.乙说:“我被上海交通大学录取,现去学校报到。
”C.丙说:“我到上海为企业洽商业务。
”D.丁说:“我到上海采买。
”分析:人口迁徙是居住地发生长久或永远性更改的人口挪动形式。
甲、丙、丁分别去上海旅行、出差、购物,居住地并无长久或永远更改,不属于人口迁徙。
乙去上海上大学,居住地发生了长久更改,属于人口迁徙。
答案: B以下图为我国省际流感人口的空间迁徙总量展望(2010 - 2030 年 ) 图。
读图,达成 2~4 题。
2.影响我国省际流感人口空间迁徙方向的主要要素是()A.交通B.政策C.经济D.资源3.宁夏、西藏等地区成为人口净迁入省份,主要原由是()A.经济发展速度快B.地广人稀,人口容量大C.西部大开发政策带动D.交通发展的带动作用4.四川人口净迁出数目远少于河南,原由主假如四川()A.人口数目少B.经济发达C.对外交通不便D.政策限制分析:第 2 题,从图中能够看出,人口净迁入省份多是东部发达省份,净迁出省份多位于中西部,东部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医疗、卫生、教育等基础设备相对完美,大量人口迁入以追求更好的发展空间,所以经济要素是影响人口空间迁徙方向的主要要素。
第 3 题,相关于人口净迁入省份的东部地区,宁夏、西藏的经济发展速度不快;宁夏、西藏地广人稀,可是受自然和经济条件限制,环境人口容量小;西部大开发政策吸引大量人口流向宁夏、西藏、新疆等地进行地区开发;交通是人口迁徙的协助条件而不是主要原由。
第 4 题,四川和河南均是我国的人口大省,因为四川省地处西南地区,对外交通不便,限制了人口流动,而河南省地处中原地区,对外交通便利,更有益于人口流动。
答案:以下图为某国人口的年纪构造图。
读图,达成5~7 题。
5.由图中数据可知该国()A.男女比率不均衡B.外来移民人口超出本国人口C.老年人口超出青年人口D.移民缓解了人口老龄化问题6.影响该国人口迁徙的主要要素是()A.人口老龄化B.婚姻家庭C.政治要素D.经济要素7.该国可能是()A.中国B.巴西C.德国D.泰国分析:第 5 题,从总人口年纪构造看该国人口老龄化严重,外来移民以青壮年为主,因此移民缓解该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教学设计:第一章《第二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含答案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教学设计湖北省蕲春县第四高级中学张雨山■课标要求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区别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的区别,并能说出人口迁移的类型。
2.通过图表分析,了解当前人口迁移的方向和规模。
3.熟练掌握人口迁移的各种因素,能从日常生活案例总结人口迁移的原因.4.通过研究性学习方式,理解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过程与方法】1.通过“我的小伙伴"的故事学习情境,设置一系列师生活动,培养阅读、分析材料的能力与方法。
2.开展研究性调查,掌握社会调查与访谈的方法和动手、参与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我的小伙伴”的实例,培养关注细节、关注身边的人生态度。
2.通过深圳崛起的材料和社会调查活动,激发社会责任感和形成正确的人口迁移观.■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人口迁移的方向;人口迁移的规模;人口迁移的原因;人口迁移的影响。
【教学难点】人口迁移的原因;人口迁移的影响。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自主探究学习法等。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计算导入,承上启下【投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深圳市2009年和2010年全市年末常住人口分别约为890万和1036万,而2010年深圳市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约是1.2%。
问题:(1)请计算2010年深圳市新增人口数量和自然增长人口数量,并比较两者的差异.(2分析造成两者数量差异的原因.学生:思考问题并积极回答。
(1)新增人口数量是146万,自然增长人口数量是10.68万,新增人口数量远远大于自然增长人口数量.(2)大量外来人口的迁入。
教师:非常好!人口的增长除了自然增长外,还包括人口的机械增长,即人口迁移。
这就是我们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
那你身边有没有迁到深圳或者其他地方的呢?学生:有。
转承:我身边也有,下面来分享一下我和我小伙伴的故事.讲授新课──故事活动,寓教于乐一、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投影】(一边讲述《我的小伙伴》的故事,一边投影我儿时的照片以激发学生好奇心)小伙伴·都分散幼时的我在蕲春农村长大,在塆里有六个同年出生的同辈小伙伴(雨和、雨清、雨中、雨豪、雨杰和我),小时候我们一起抓鱼一块上学……而现在却天南海北.大学毕业后我回到蕲春当了一名教师.雨和在青岛念完大学后在当地找到了工作,前几年他把妻女也一起带到了青岛。
课时作业32:1.2人口的空间变化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美国地理学家齐林斯基1971年把人口迁移与现代化联系起来,阐述了人口迁移转折的理论,即随着现代化的发展,早期开拓式的人口迁移逐步让位于城乡间的人口迁移,最终城市间的人口迁移将取代开拓式的或城乡间的人口迁移。
社会现代化程度越高,区际联系越紧密,城市经济越发达,城市之间的人口移动越频繁。
据此完成第1~2题。
1.根据人口迁移转折的理论,我国目前的国内人口迁移偏重于( )A.开拓式的人口迁移B.从乡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C.从城市到乡村的人口迁移D.城市间的人口迁移2.目前发达国家的国内人口迁移偏重于( )A.开拓式的人口迁移B.从乡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C.从城市到乡村的人口迁移D.城市间的人口迁移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
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
下图示意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
据此完成第3~4题。
3.根据图示资料推测,近十年来该直辖市( )A.外来务工人口多于外出务工人口B.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下降C.劳动力需求数量增加D.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增加4.该直辖市是( )A.北京市B.天津市C.上海市D.重庆市读某年俄罗斯国内人口迁移示意图,完成第5~6题。
5.关于俄罗斯国内人口迁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部地区以人口迁出为主,西部地区以人口迁入为主B.中央区人口迁入数和迁出数都是最多的C.东部地区的人口都迁入中央区和西北区D.伏尔加沿岸区人口迁移数量大于西北区6.引起俄罗斯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A.东部地区地形崎岖,气候寒冷B.东部地区资源丰富,交通便利C.西部地区资源缺乏,人口密度小D.俄罗斯鼓励人口向西部地区迁移下图中的人口迁移差额率指人口迁移数与总人口的比例,正值为迁入。
读图,完成第7~9题。
7.图中四个地区人口增长速度最快和最慢的分别是( )A.甲、丙B.乙、丁C.丙、丁D.甲、丁8.如果甲、乙、丙、丁各代表一个国家,则下面四组国家中最可能的是( )A.埃塞俄比亚、沙特阿拉伯、德国、日本B.美国、德国、阿根廷、匈牙利C.日本、中国、越南、匈牙利D.科威特、索马里、葡萄牙、德国9.最有可能反映美国东北部人口变动情形的是( )A.甲B.乙C.丙D.丁最近据我国学者考证:古陇西,即今甘肃临洮,为李姓重要发源地。
课时作业37:1.2人口的空间变化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一、选择题下图示意某城市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平均人口年变化率。
当前,该城市总人口约1 300万。
据此完成1~2题。
1.20世纪90年代和80年代相比,该城市()A.总人口增长速度加快B.总人口减少C.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D.人口净迁入量减少2.该城市所在的国家可能是()A.美国B.日本C.俄罗斯D.德国解析第1题,两组图分别展示的是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平均人口年变化率,20世纪90年代的总人口增长率小于20世纪80年代,增长速度减缓,A 项错误;两个时段总人口增长率均为正值,可见总人口增加,B项错误;对比两组图可知,20世纪90年代自然增长率大于20世纪80年代,C项错误;人口迁移量取决于国际迁移和国内迁移,20世纪80年代两者之和大于1%,20世纪90年代两者之和约为0,可见人口净迁入量减少,D项正确。
第2题,该城市人口超千万,为超级大城市;吸引了大量的国际人口迁移,说明经济水平较高,就业机会多;国内人口迁移以迁出为主,且20世纪90年代大规模迁出,说明该城市环境恶化,国内产生其他的新兴城市和工业基地,且该城市自然增长率在1%~2%之间。
这些符合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特征,A项正确。
答案 1.D 2.A人口迁移与流动是受区域经济差异、教育程度、空间距离和历史渊源等因素影响下的一种社会现象。
据表回答3~5题。
全国前五位人口流入大省的前五大人口流出地排序表3.A.广东省的流入人口全部来自邻省B.四川省既是人口流入大省,也是人口流出大省C.人口流出较多的省均位于中西部地区D.全国流入人口前五位的省份均在东部地区4.M省流入的人口受历史渊源影响明显,M省最有可能是()A.福建B.海南C.山东D.广西5.当前影响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是()A.自然灾害B.经济因素C.人口政策D.宗教信仰解析第3题,四川省是流入广东人口第二位的省,且与广东省不相邻;四川省位于西部,人口流入居第五位;同时,也可得出四川既是人口流入大省,也是人口流出大省的结论。
第一章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练习题
第一章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根据城市用地和城市人口增长速度的差值(R),将其分为土地扩张型(R>0)、人口增长型(R<0)、人地协调型(R=0)和人地收缩型(人口和用地规模缩减)四类。
下图显示近20年间黑龙江省城市化过程中的城市扩张类型的空间差异。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0年间,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最低的是该省()A.南部地区B.北部地区C.西北地区D.东北地区2.与本省的其它城市相比,该省三个城市为人地收缩型,最可能是这三个城市()A.自然环境条件差B.人口出生率最低C.矿产资源近枯竭D.城市化水平降低人户分离人口是指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
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人户分离人口增长88.52%;全国各省级行政区流动人口增长69.73%,涌现了大量留守、空巢家庭。
完成下面小题。
3.人户分离现象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是()A.区域经济发展不均 B.房价地区差异显著 C.文化教育水平提高 D.思想观念发生转变4.针对留守、空巢家庭大量涌现的现象,当地政府应采取的有效措施是()A.推行三孩生育政策 B.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C.稳定房价促进民生 D.取消户籍落户限制常住人口是指在某地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一般包括户籍和外来常住人口。
下图为2011~2020年上海市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同比(比上一年度)增长率统计图。
完成下面小题。
5.2011~2019年上海市()A.户籍人口减少B.人口总量下降C.常住人口减少D.人口迁入趋缓6.造成该时段上海市户籍人口占常住人口比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政策变化B.产业转型升级C.城区面积扩大D.人口自然增长慢下图为“人口迁移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若该图表示近年来我国民工流动的主要方向,则甲地可能是()A.沿海地区B.中西部地区C.平原地区D.经济发达地区8.下列因素中,有利于人口从甲地迁至乙地的是()A.甲地环境优美B.甲地社会环境稳定C.乙地就业机会多、收入高D.乙地人口多,食品价格较高2021年5月11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总人口为141178万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相比,增加7206万人。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第二课时(思维练习)
第二节人口空间的变化
课标:运用资料,描述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考纲: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一、思维导图
二、思维训练
1.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自然生态环境因素
(2)经济因素
政治因素
(3)
(4)社会文化因素
2.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三、思维拓展
改革开放后,由于外来人口大量涌入,北京、上海、广州三个城市的人口规
模持续快速增大。
下图是“2010年三个城市外来人口分省统计情况”。
(1)归纳北京、上海、广州三个城市外来人口来源的共性特点。
(2)分析河南、四川、湖北三省在北京、上海、广州外来人口中均占较大比例的原因。
(3)诸如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超大城市是否应限制外来人口?请表明你的态度,并说明理由。
第四、写一写你学习本节知识后的感想。
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第二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同步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第一章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一、选择题1、关于人口迁移概念的理解,正确的是()A、凡人口在两地区间的空间移动,均称为人口迁移B、我国大学生赴欧美留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属于人口迁移C、参与国际旅游属于人口迁移范畴D、属于人口迁移范畴的迁移人口,其空间移动距离在1000千米以上2、我国“十一黄金周”,大批国外游客前往四川九寨沟,这种现象属于()A、国际人口迁移B、国内人口迁移C、省际人口迁移D、人口流动3、近年来,我国人口流动出现“孔雀东南飞”的现象,该现象表示()A、大批民工流向沿海地区B、建设新工业基地引起人口迁移C、知识分子从内地流向沿海城市D、高等院校搬迁,招生和分配形成人口迁移4、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人口迁移表现出新的特点有()①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②短期流动的人口减少定居移民增多③欧洲由人口迁入地区变为人口迁出地区④拉丁美洲由人口迁入变为人口迁出地区⑤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亚和北非石油输出国也从境外招募了大批外籍工人A、①③⑤B、①②③④C、①④⑤D、①②③④⑤5、当前发展中国家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是()A、农村到城市B、城市到农村C、农村到农村D、城市到城市6、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人口迁移的特点是()A、组织性迁移为主B、自发迁移为主C、规模大、频率高D、规模大、迁入城市为主7、人口流动的强度取决于()A、经济、文化发展的水平B、人口分布的地区差异C、自然条件的地区差异D、交通运输条件8、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作用逐步增强的是()A、自然环境因素B、政治因素C、婚姻家庭因素D、社会经济因素9、从第四次人口普查到第五次人口普查期间,广东省人口增长明显加快,其原因是()A、政区变更,香港和澳门的回归B、政策变化,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提高C、经济发展,人口的死亡率降低D、人口迁入,人口的机械增长加快10、东营、攀枝花等城市兴起,吸引大量人口迁入,其影响因素主要是()A、气候条件优越B、重大政治改革C、经济发展变化D、矿产资源的开发11、21世纪初,大批伊拉克难民向国外迁移的主要原因是()A、国家的政策影响B、战争的影响C、自然灾害的影响D、开发国外资源12、读某发达国家四城市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示意图。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第二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 备课资料学案:《人口的空间变化》1 含答案
《人口的空间变化》导学案1。
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
2.理解国内人口迁移和国际人口迁移的特征和意义.3。
掌握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学会利用资料或图表,分析说明某地区或某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1。
首先结合模拟人口迁移图,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学会判断人口迁移的方法.2.结合教材图1.8,分析不同历史阶段世界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原因,知道人口迁入区和迁出区的变化.3。
结合教材图1。
9,理解我国不同历史时期人口迁移的方向和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4.结合教材“案例2‘美国的人口迁移’",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5。
结合问题研究和身边的实际情况,了解我国农民工现象,分析农民工对社会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面临的问题及应该采取的相应对策.课程导学建议1.国际、国内人口迁移的原因、特点和方向。
2。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3.正确看待农民工现象.本节课首先要帮助学生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尤其要注意区分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最好结合学生身边的事例加以分析说明。
读教材图1。
8时,要先明确人口的迁入、迁出地区,把握人口迁移方向,然后探讨、总结国际人口迁移规律,再总结不同时期迁入区和迁出区的变化.对于国际人口迁移的影响,既要分析其不利影响,也要指出其有利影响。
对于我国人口迁移情况要结合历史知识以及我国政策和户籍制度的变化,分两个时间段比较不同阶段人口的流向和特点。
对于人口迁移原因的归类分析,在分析每类原因时,应先举例,由学生归纳得出结论。
在各类因素中,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有着重要的影响。
应对其作重点分析,最好从学生身边的事例讲起,最终让学生理解战争、宗教、社会变革、国家政策、生态环境变化,以及个人动机和需求等也会影响人口迁移。
在特定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对于“问题研究‘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设计本探究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分析农民工的现状、形成的原因、对城市经济建设的作用,以及存在的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途径等.通过对农民工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和探究社会现象的意识,从而提高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地理人教教材习题点拨 第一章第二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
教材习题点拨
“活动”Ⅰ
1.提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总结.
2.参考答案如下表所示:
观点一:世界上的许多国家,尤其是欧洲的一些国家,如德国、匈牙利等国的自然增长率已降至0以下,这些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对人口数量增减的影响已经很小,其人口数量的增减主要取决于人口迁移。
观点二:有些欧美国家的人口增长缓慢,老龄化现象严重,导致劳动力缺乏,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对这些国家来说,人口的自由迁移是实现人力资源空间重新配置的前提条件.
观点三:人口迁移的发生,主要是为了追求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收入,从这个意义上说,人口迁移可以增加劳动者的收入,人口迁移还可以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异,从这个意义上说,人口迁移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活动"Ⅱ
1.促使美国成为一个移民国家的主要因素有:宗教;国土辽阔、自然环境与资源条件较优越;人口数量较少、人口密度低;经济发达、
个人需求等。
2.导致美国人口在本土范围内频繁迁移的主要因素有:战争、自然灾害、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新资源地的开发、新工业区的建立、环境质量的改善等.
3.美国太平洋沿岸地区、墨西哥湾沿岸地区在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因有大量新兴工业和新资源而成为“阳光地带”,吸引了大批移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
课标:运用资料,描述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1)国际人口迁移
①概念:人口跨并改变住所达到 (通常为1年)的迁移活动。
②阶段和特点:
①概念: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的现象。
②阶段和特点:
a.古代:受脆弱的、频繁的战争、自然灾害的影响而迁移。
三、思维拓展
2017年3月2日,《天津市推动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工作方案》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形式印发执行。
该方案全面放开户籍人口迁移限制,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统一城乡户口登记制度,促进了地区间的人口迁移。
下图是“1949年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图”。
1.1949~1986年期间的人口迁移主要有哪两大方向?人口迁入的原因是什么?
2.20世纪80年代后期人口流向是怎样的?人口迁入数量较多的地区有哪些?这些地区吸引大量人口迁入的原因是什么?
3.为什么很多华侨总想“落叶归根”?
4.大量人口流向城市会给城市带来哪些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