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人口的空间变化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人口的空间变化

城乡人口结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城乡人口结构变化
城市化进程中,乡村人口比重逐渐下 降,城市人口比重逐渐上升。
影响因素
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政策推动 、教育资源分布等。
逆城市化现象解读
逆城市化定义
逆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大城市和主要的 大都市区向小的都市区、小城镇甚至 非城市区迁移的分散化过程。
表现形式
城市人口向郊区迁移、大城市人口向 卫星城迁移、城市人口向乡村地区迁 移等。
梳理知识体系,构建知识网络
整理基础概念
对人口空间变化的相关概念进行归纳整理,如人口迁移、人口流 动、人口分布等。
构建思维导图
以人口空间变化为核心,将相关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清晰的知 识网络。
梳理知识联系
分析人口空间变化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等因素的联系,加深对 知识的理解。
突出重点难点,强化记忆理解
对迁入地的影响
为迁入地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城市商业、交通运 输业、教育、科技、文化等事业的发展;但也给迁入地的环境造成巨大压力,如住房紧张 、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问题。
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人口的迁移有利于人口分布与生产力布局相适应,促进了民族的融合与发展,促进了社会 经济的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诸如治安、教育、就业、交通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学习发达国家在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等方面的成
功经验。
02
汲取国际人口迁移管理经验
加强国际人口迁移管理,合理引导人口流动,促进国际人口迁移有序进
行。
03
关注国际人口发展趋势与挑战
密切关注国际人口发展趋势,及时应对全球性人口问题挑战,共同推动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高三一轮复习精品课件人口的空间变化

(1)2005~2010 年( )
A.迁出人口数量贵州多于四川 C
B.迁入人口数量上海多于广东 C.人口增长率浙江高于江苏 D.人口自然增长率安徽低于天津 (2)2005~2010 年,省级行政区域间的人口迁移( ) A.延缓了皖、赣、黔的老龄化进程
B.延缓了沪、京、津的老龄化进程 B
C.降低了皖、赣、黔的城市化水平 D.降低了沪、京、津的城市化水平
(国家政策)
由东部迁往西北 和东北
内地迁往沿海、
80年代 中期后
国家改革开 放政策(经 自发迁移
农村迁往城市、 山区迁往平原、
济原因)
贫困地区迁往发达地
区
改革开 放以后我国 人口流动的 主要方向是 从内地到沿 海,从农村 到城市,从 经济落后地 区到经济发 达地区。
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
思考: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春运期间,春节前、后人口流动的
主要方向分别为( A )
A.城市→农村,农村→城市
B.农村→城市,城市→农村
C.城市→城市,农村→农村
D.农村→农村,城市→城市
(2)影响图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D )
A.人口的老龄化
B.婚姻家庭
C.政治因素
D.经济因素
(3)关于上述人口迁移带来的问题,
原因:经济发展不平衡
(2)国内人口迁移
1 9 4 9 年 以 来 我 国 国内 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
有组织和自发的人口迁移(1949-1986年) 民工潮(80年代后)
1 9 4 9 年 以 来 我 国 的国内 人口迁移
影响因素 迁移特点
流向
80年代 中期前
国家实行计
划经济体制 有计划、
高考新教材地理一轮专题复习第18讲人口的空间变化课件(共48页)

[解题能力培养] (1)
少 增加
(2)
迁出
[对接核心素养]
综合思维
根据图文资料分析人口迁移的特点,并从人口迁移的类型和社 会经济、自然环境等要素的比较中判断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区域认知
结合具体区域,分析人口迁出区和迁入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和自然环境特点的差异。
A.外出求学人数剧增 B.外来务工人员剧减 C.外出旅游人数剧增 D.外出务工人员剧增 (2)2013年后,该省级行政单位( C ) A.人口出生率大幅度提高 B.劳动力缺口逐渐缩小 C.人口回流现象逐渐明显 D.老龄化问题得到解决
[析图能力培养]
减少
0.6%~0.7% 增多
0.7%
[对接核心素养]
(6)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人口迁移的流向:从内地迁往 ___沿__海___;山区迁往__平__原____;农村迁往__城_市_____;贫困地区迁往发 达地区,并出现了大规模的“___民_工____潮”。
【疑难辨析1】 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有什么区别?
提示:通过两方面来区分:第一,人们总是不断地进行空间移动,但不是所 有的空间移动都是人口迁移,只有那些居住地发生“永久性”和“长期”变化的 移动,才被当作人口迁移,这就是人口迁移的时间的通勤往返、外出购物、出 差等活动区分开;第二,人口迁移必须以居住地的改变为条件,即迁移发生前后, 人们的居住地不相同,而居住地的改变包含人口迁移必须超过“一定距离”,即 行政区。这就是人口迁移的空间性。
时期 20世纪80年代中
期前 20世纪80年代中
期以来
表现 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 人口迁移 流量增大,流向明显变
高三地理考备考一轮复习:人口的空间变化

(2)产业结构调整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产业结构调整对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要求发生变化。高新技术的发 展,促进高端技术人员的迁入,加快普通劳动力技能的提升;伴随 着劳动力导向型产业的转移,劳动力迁移方向发生变化。
结合某地区人口统计图分析,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我国中部地区某地级市辖6县2区,代管1县级市。下图为 2010~2020年十年来该市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的变化。据此完成 1~3题。
人口的空间变化
课程标准
素养要求
1.理解人口迁移的主要原 1.结合具体人口迁移的图文材料,
因,判断影响人口迁移的 综合分析人口迁移的特点、原因及对
主要因素。
迁出地和迁入地的影响。(综合思维)
2.理解人口迁移产生的影 2.辩证地认识人口迁移对迁出地、
响。
迁入地的影响。(人地协调观)
一、人口的迁移 1.何为人口迁移?如何分类? (1)概念: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____国__际__或__本__国__范__围_____内发生 改变。 (2)类型: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分为__国__际__人口迁移和__国__内__人口迁 移。
B.培育突出的优势产业
C.建设交通枢纽城市
D.控制城市房价上涨
考点 人口迁移的影响 1.人口迁移对迁出(入)地的影响
2.人口迁移对城市化的影响 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为城市注入了活力,促进了城市经济发 展。随着人口规模的扩大,城市的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功能区 也随之发生布局调整,郊区不断出现住宅小区,促进了郊区城市化 的发展。 3.人口迁移对就业结构的影响 伴随人口迁移,会不断出现新的职业。如学龄儿童迁移人口增多, 则迁入地应增加或加强中小幼教师的师资力量。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 ) A.1990~2015年以后,永久迁移的累积人数下降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口的空间变化知识点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口的空间变更学问点
高考很重要,有很多考友都劳碌的复习备考,查字典地理网编辑小组在此为大家搜集整理了人口的空间变更学问点一文,供大家参考!
1、人口迁移: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变更。
[记忆] 人口迁移的推断:是否发生了地域上的移动(行政区位的变更);是否有居住地的变更;时间的变更(通常为一年)
2、人口迁移的类型(按是否跨越国界):国际迁移、国内迁移
4、人口迁移的意义[理解]
调整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沟通,促进经济发展和缩小地区差异。
5、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理解记忆]
对人口迁出地:好的影响有削减迁出地人口密度、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
不好的影响有人才、劳动力的流失
对人口迁入地:好的影响有人才的流入和供应廉价劳动力,有利于经济发展
不好的影响有人口密度增加,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加
6、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记忆]
(1)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更(2)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
的变更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重要作用。
小编为大家供应的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口的空间变更学问点就
到这里了,愿大家都能好好努力,丰富自己,熬炼自己。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六章 第2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课件

D. 促进区域文化交流
答题流程
点睛提示: 本题为否定式设问。 1. 结合人口迁移对社会经济产生的有利影响,利用排除法做题。 2. 大量务工人员的返乡就业,会推动家乡的城镇化进程、会带动家乡经济发展、 促进区域文化的交流;春运时大量务工人员造成的民工流就会下降,长途客运 量就会减少,也就是不利于增加长途客运量。
国内人口迁移
特点
19世纪以前,以 集团性、大批 的移 民为主;“二战”后,人口从 发展中 国家流向发达 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
古代,背井离乡大批迁移;20世纪80年代中 期前, 有计划、有组织 地进行,20世纪80 年代中期以来,人口迁移的 流量增大 ,流向
期流动人口增多
也发生了明显变化
19世纪以前,旧大陆(欧洲、非洲、亚 古代,迁往自然条件好,社会较稳定地区,
锁定高考·一轮总复习 新课标版地理
第2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
第六章
人口的变化
梳理·基础知识
解读·重点知能 第 二 讲
突破·考试技能
感悟·高考真谛
梳理·基础知识
一、 人口迁移概况 1. 概念: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 国际 或 本国 范围内发生改变。 2. 国际人口迁移和我国国内人口迁移比较
比较
国际人口迁移
解读·重点知能
知能点一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一般认为,人口迁移是人们对特定环境中的自然 因素、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的综合反映,具体分 析如下表所示:
影响因素
影响表现
自 气候 通过影响人类生产、生活而影响人口迁移,如美国老年人向“阳光地带”迁移
然 淡水 在干旱地区,其分布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口迁移的方向、规模,如早期的逐水草而居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口的空间变化知识点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口的空间变化知识点
高考很重要,有许多考友都忙碌的复习备考,查字典地理网编辑小组在此为大家搜集整理了人口的空间变化知识点一文,供大家参考!
1、人口迁移: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记忆]
人口迁移的判断:是否发生了地域上的移动(行政区位的改变);是否有居住地的改变;时间的改变(通常为一年)
2、人口迁移的类型(按是否跨越国界):国际迁移、国内迁移
4、人口迁移的意义[理解]
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和缩小地区差异。
5、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理解记忆]
对人口迁出地:好的影响有减少迁出地人口密度、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
不好的影响有人才、劳动力的流失
对人口迁入地:好的影响有人才的流入和提供廉价劳动力,有利于经济发展
不好的影响有人口密度增加,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加
6、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记忆]
(1)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2)个人对生活或职业
需求的变化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重要作用。
小编为大家提供的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口的空间变化知识
点就到这里了,愿大家都能好好努力,丰富自己,锻炼自己。
高中地理一轮复习课件:人口的空间变化

19世纪以前
欧洲 、非洲 ―集―大―团―批性―→ 美洲、_大__洋__洲__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发展中国家 ―_―短_―_期_―定_―流_居―_动_―移_―_民―_人―减―口少―增――多→ 发达国家
3.国内人口迁移 (1)古代人口迁移:受脆弱的农业经济、频繁的 战争 、自然灾害等影响而迁移。
(2)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人口迁移
√D.劳动力需求数量显著增加
√ C.交通条件恶化 D.台风灾害增多
考向2 通过“人口迁移的影响”考查“综合思维” 如图示意2000~2016年我国某地区迁移人口数量变化。据此完成3~5题。
3.图中表示的地区是 A.青藏地区
√B.川渝地区
C.两广地区 D.江浙地区
如图示意2000~2016年我国某地区迁移人口数量变化。据此完成3~5题。
低的人群迁移,迁入地一般劳动密集型产业较多 产业结构 高新技术的发展,促进高端技术人员的迁入,加快普通劳动力技能的提
调整 升;伴随着劳动力导向型产业的转移,劳动力迁移方向发生变化
2.人口迁移影响的分析思路 (1)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2)从区域角度:对迁出地的影响和对迁入地的影响。 (3)从要素角度:对生态环境、经济、社会三方面的影响。
影响 有利
不利
迁入地 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促进商 品流通和经济发展;促进第三 产业发展 增加了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 管理的难度,增大了生态环境 的压力
迁出地 加强与外界社会经济、科技、文化联系, 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缓解人地矛盾,保 护环境;更好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
人口迁出导致当地人才外流,劳动力不足, 从而影响迁出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由经济落后地区迁入经济发达地区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 青壮年人口迁移主要是经济因素或婚姻因素;老年人口迁移可能是家 庭因素或环境因素;青少年人口迁移最可能是家庭因素或教育因素 男性人口迁移,迁入地可能重工业发达,以第二产业为主;女性人口 迁移,迁入地可能轻工业发达,以第三产业的服务业为主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口的空间变化

高考总复习•地理 【例】 (2013· 新课标 Ⅱ) 下图表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域 2005-2010年间迁移人口比重。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读 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完成(1)~(2)题。
高考总复习•地理 (1)2005—2010年( )
A.迁出人口数量贵州多于四川
B.迁入人口数量上海多于广东 C.机械人口增长率浙江高于江苏 D.人口自然增长率安徽低于天津 (2)2005—2010年,省级行政区域间的人口迁移(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②④
高考总复习•地理 解析:(1)从题目所给的图形资料可以看出,重庆 直辖市的人 口数量没有增加,大部分省级行政区人口数量增加,东部省 级行政区人口数量均出现增加,西部人口数量减少的省级行 政区最多。 (2) 从图中分析可以得知:人口增加的地区也有可 能是因为经济发展速度比较快,提供了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 吸引人口迁入;人口减少地区除了因为人口迁移的原因外还 有可能是因为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人口增加的地区也不一 定就是经济发展水平都高,总之人口数量的变化要考虑人口 迁移和人口自然增长两个方面的原因。 答案:(1)B (2)D
)
B.迁出率持续降低 D.累积净迁入量逐年增加
(2)从人口迁移模式看,该省级行政区可能是(
A.上海 B.安徽 C.湖南
)
D.河南
高考总复习•地理 解析:第 (1) 题,根据图中我国某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迁入率 和迁出率随时间的变化可知,迁入率是波动上升,但不是持
续上升,迁出率不是持续降低,机械增长率等于迁入率减去
A.延缓了皖、赣、黔的老龄化进程
B.延缓了沪、京、津的老龄化进程 C.降低了皖、赣、黔的城市化水平 D.降低了沪、京、津的城市化水平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人口的空间变化课件

调整了 劳动力 空间分 布不均 的状况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人口迁移的影响
有利:加强与外界社会联系,提高收
迁出地 入,利于经济发展;缓解人地矛盾,
减小环境压力 不利:导致人才外流,劳动力不足 有利:提供人才和大量廉价劳动力;
迁入地 促进经济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
不利:增加了城市管理难度;环境、 基础设施的压力增大。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自然环境:气候、水、土壤、矿产
社会经济环境:经济、交通、文教
政治因素:政策、战争、政治变革、 政治中心改变
文化因素:宗教
走西口是“中国近代史上最著名的五次人口 迁徙”事件之一,从明朝中期至民国初年四 百余年的历史长河中,无数山西人、陕西人、 河北人背井离乡,打通了中原腹地与蒙古草 原的经济和文化通道,带动了北部地区的繁 荣和发展。
第二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
一、人口的迁移 1、概念 2、分类 3、影响
国际人口迁移
二战后国际人口迁移
时期 迁移路线 迁出地 迁入地 迁移特点 原因
意义
①欧洲人到 美洲、大洋 19世 洲 纪以 前 ②非洲黑人 被贩卖到美 洲
旧大陆( 欧洲、非 洲、亚洲 )
新大陆( 美洲、大 洋洲)
集团性 、大批 的移民 为主
陕商主要在康定及其周围经商,康定有藏族 同胞,所以,陕康藏茶马古道的“藏”不能简 单地理解为西藏,它所指的范围很广。
内蒙古 有利:增加劳动力;促进了商业发展; 促进两地文化交流及民族融合
不利:大量开垦草原破坏生态,加剧了土地荒 漠化
山西:有利:缓解了人地矛盾减轻了环境压力
不利:劳动力流失
殖民主义 扩张;新 大陆的开 发
开发了新 大陆;传 播了工业 文明;改 变了人种 空间分布
高考一轮复习地理新课改省份课件模块二人口的空间变化

未来趋势:智能化、绿色化、共享化发展方向
01
02
03
智能化
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 技术手段,提高人口流动 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绿色化
倡导绿色出行、低碳生活 等理念,推动人口流动与 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
共享化
发展共享经济、共享服务 等新模式,优化资源配置 ,提高人口流动的效率和 效益。
THANKS
推进土地和住房制度改革,建立长效机制
深化土地和住房制度改革,推动形成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建立健全房地产市场调 控长效机制,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承载能力
加强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01
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完善城市路网结构,提高道路通
行能力,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推进城市水电气热等基础设施建设
城市化进程中的人口扩散
分析城市化进程中人口从城市中心向郊区、小城镇和农村扩散的原 因、过程及影响,探讨人口扩散对城乡发展的作用。
人口聚集和扩散的调控与管理
探讨政府如何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调控人口聚集和扩散,促进 城乡协调发展。
地域文化交融和传承在人口迁移中体现
人口迁移与地域文化交融
人口迁移与地域文化传承
人口空间变化概述
人口迁移与流动概念
人口迁移
指人口在地区之间永久或半永久 的居住地变动,通常涉及居住地 、居住时间、户籍等方面的改变 。
人口流动
指人口在短期内离开原居住地, 到另一地区居住、工作、学习等 ,但不改变户籍的一种现象。
人口空间变化类型
城市化
指人口从农村向城市集中的过 程,表现为城市人口增加、城 市规模扩大、城市数量增多等
不同尺度下人口空间变化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一
考点二
学习目标
1.识记:人口迁移的 主要原因。
2.理解:我国自建国 以来到现在人口迁 移的特点及原因。
3.应用:运用图表资 料分析人口迁移的 特点及其影响。
人口 迁移
思维导图
经济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一 人口的迁移及影响因素
[知 识 整 合]
1.概念:一段时间内人的_居__住__地__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点拨】 人口迁移一般具备三个条件
考点一
考点二
[深 度 解 读]
分析人口迁移影响因素的原则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具有具体性和复杂性,因此在分析某 具体案例时,要注意以下原则: (1)抓主要 影响某地人口迁移的因素不止一个,要抓住主要因素作重 点分析。一般情况下,在现代社会中,经济因素是主要的 经常起作用的因素。
考点一
考点二
(2)重具体 以人口迁移因素的分析没有固定模式来套用,看似相 同的人口迁移现象,它们的原因和动力可能是不一样 的,因此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如,同样是老 年人的迁移,美国老年人向“阳光地带”迁移,主要 是气候因素的吸引作用。中国老年人则多出于家庭因 素考虑而向成年儿女居住地迁移。
考点一
考点二
[对 接 高 考]
命题角度一 我国人口迁移状况分析 1.(2014·山东文综,1~2)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
的发展,人口迁移日趋频繁。完成(1)~(2)题。
考点一
考点二
(1)上图为2012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
数量统计图,该图可以反映人口迁移情况。图中①②③④
对应的省级行政区最可能是( )
考点一
考点二
【读图指导】 人口统计图的判读 (常考的 类图像之十八)
1.人口统计图判读的一般步骤 读图名→读坐标(或图例)→读数据(大小及变化趋势)→分析数据→ 用文字概括联系或规律→进行图表转换(或图图转换)。 2.人口统计图判读时的注意点 (1)柱状图判读时要注意对应坐标轴分别判读每一个柱子的数值, 然后进行不同柱子之间的数值对比,分析其存在的差异。
自然灾害引起饥荒或生态恶化而迫使人口迁移
考点一
考点二
(2)社会经济因素
因素 经济因素
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最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多数情况下人口迁移是 为了追求更好的就业机会、更高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 宏观经济布局的改变也会造成大量人口迁移
交通通信 文化教育 婚姻家庭
相对缩小了地区之间的距离,促进了人口迁移
A.粤、豫、黔、沪
B.豫、粤、黔、沪
C.粤、豫、沪、黔
D.豫、粤、沪、黔
(2)下列对当前人口迁出要流向的表述与实际最相符的是
()
A.河北流向辽中南地区 B.安徽流向京津地区
C.湖南流向长三角地区 D.广西流向珠三角地区
考点一
考点二
【审题突破】 从图像中获取信息
多于
较少
答案 (1)A (2)D
较多
考点一
考点二
国际迁移和国内迁移,20世纪80年代两者之和大于1%,20 世纪90年代两者之和约为0,可见人口净迁入量减少,D项 正确。第(2)题,该城市人口超千万,为超级大城市;吸引 了大量的国际人口迁移,说明经济水平较高,就业机会多; 国内人口迁移以迁出为主,且20世纪90年代大规模迁出, 说明该城市环境恶化,国内产生其他的新兴城市和工业基 地,且该城市自然增长率在1%~2%之间。这些符合美国 东北部工业区的特征,A项正确。 答案 (1)D (2)A
考点一
考点二
3.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及其影响 (1)自然环境因素
因素 气候
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直接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并通过人类生产生活影响人 口迁移
水源
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类生产生活格局,从而决定着人 口迁移的方向和规模
土壤
通过影响农业生产而影响人口迁移
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制造业的发展影响人口迁移
自然灾害
解析 第(1)题,两组图分别展示的是20世纪80年代和 90年代的平均人口年变化率,20世纪90年代的总人口 增长率小于20世纪80年代,增长速度减缓,A项错误; 两个时段总人口增长率均为正值,可见总人口增加, B项错误;对比两组图可知,20世纪90年代自然增长 率大于20世纪80年代,C项错误;人口迁移量取决于
少于
考点一
考点二
2.(2015·广东文综,5)下图为2005~2012年我国某省常住人 口数量变化图。由图可推断该省是( )
A.海南 B.四川 C.广东 D.浙江
考点一
考点二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人口迁移的特点。由图可知,在 2005~2012年间,该省常住人口数量总体呈减少趋势, 说明可能出现了人口向外迁移现象。结合我国人口总 体上由中西部向东部沿海迁移的背景,可判断该省为 四川。 答案 B
考点一
考点二
(2)国内人口迁移 ①古代:受脆弱的__农__业__经济、战争、自然灾害等影响而迁移。
②新中国成立以来
有组织
户籍管理
改革开放
【温馨提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迁移的规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迁移的流向从内地迁往沿海,山 区迁往平原,农村迁往城市,落后地区迁往发达地区,并 出现了大规模的“民工潮”。
改变人们的生活态度、生活期望和认识外部世界的态度, 促进人口迁移 婚姻是影响青年人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家庭对未成年 人、老年人的迁移影响较大
考点一
考点二
(3)政治因素
因素 政策 政治变革
战争
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可起到鼓励或限制作用 政治变革、政治中心的改变常引起人口迁移 破坏人类正常的生活环境和秩序,并引发人口 迁移
考点一
考点二
命题角度二 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影响 3.(2013·课标Ⅰ,7~8)下图示意某城市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平
均人口年变化率。当前,该城市总人口约1 300万。据此完成 (1)~(2)题。
考点一
考点二
(1)20世纪90年代和80年代相比,该城市( ) A.总人口增长速度加快 B.总人口减少 C.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 D.人口净迁入量减少 (2)该城市所在的国家可能是( ) A.美国 B.日本 C.俄罗斯 D.德国
考点一
考点二
2.分类 (1)国际人口迁移
时间
19世纪前
“二战”后
特点
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以_集__团__性__、大批的 定居移民减少,__短__期__流__动__人 移民为主
员增多
方向
欧洲向__美__洲__、大 洋洲迁移
迁入地:欧洲,北美,西亚、 北非产油国;迁出地:拉丁美 洲、亚洲、非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