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俗语的理工科解释
你肯定不知道生活中这些有趣的俗语、俚语所蕴藏的化学原理!
你肯定不知道生活中这些有趣的俗语、俚语所蕴藏的化学原理!1. 人心犹如试管,不要太贪婪。
装下三分之一足矣!否则, 一旦喷发,伤到别人,也会伤到自己!2. 爱情好似萃取,一旦魅力不够,另一半很可能被拐走!3. 不是电解质也不一定就是非电解质。
所以,对你不好的人也未必就是坏人!4. 对待得失恰似氧化还原,得到会使你的价位降低,而放手却能使你的价位身高。
5. 我想作还原剂,送你多少电子也不介意,只要能与你稳定地在一起!6. 有些人犹如某些金属离子,只有在火焰上灼烧,并透过蓝色钴玻璃才能把他看清!7. 你不是氢氧化铝,凭什么既与酸又与碱反应?8. 我是Al ,而你是Fe ,我选择用高温换出你,然后囚禁自己,可你却转身离去… 人世间,最悲哀的事莫过于此: 你可以选择爱我或者不爱我,而我只能选择爱你或是更爱你!9. 人一定要足够优秀或足够强大,如果你只是弱酸或者弱碱,那即使是滥情如Al(OH)3 者也不会要你!10. 多少强酸的追求,二氧化硅不为所动,因为他只想与HF 远走高飞…11.H2O 对Cl2 一心一意,Cl2 却偏偏要弄出“ 三分四离”12. SO2 使品红褪色是暂时的,氯水使品红褪色却是永远的; 而氯水让石蕊变红是暂时的,SO2 让石蕊变红却是永远的… 你是否找到值得你为之彻底改变或愿意为你永远改变的那个人呢?13. 高中阶段,我们只研究F 、Cl 、Br 、I ,因为爱(At) 具有放射性!14. 最外层电子越多越容易得到电子,正如富人更容易挣钱。
所以,这个世界充满了不公平!15.N2 和H2 原本不能在一起,但在Fe 催化剂的撮合下,它俩在高温高压的激情中合在一起,变成了NH3 。
有几个人能找到他们感情的催化剂?16. 你不是Ba2+ ,我也不是S04 2- ,我们终究无法沉淀出像BaSO4 那样稳定的感情。
17. 相似才能相溶!感情亦如此。
18. 只要你和我是同一类物质,或者你是我的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分异构体,同系物,那么我都愿意和你在一起。
诗词、俗语、民谚中所蕴含的物理知识解析
诗词、俗语、民谚中所蕴含的物理知识解析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民族风貌的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
其中古诗词、俗语、民谚是我国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精髓,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
由于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更注重“学科渗透”这一新课程理念。
故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挖掘诗词、俗语、民谚中所蕴含的物理知识,已成为教学的重要组成,尤其是中考题中关于古诗词、俗语、民谚所蕴含的物理知识这类题目也层出不穷。
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物理知识,下面就我搜集的有关古诗词、俗语、民谚归类如下:一、能量知识“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中能量转化情况是弓弦的弹性势能转化为箭的动能。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从物理角度来看飞流直下的瀑布蕴藏着巨大的机械能。
“爬得高,跌得重。
”因为被举高的物体都具有重力势能,并且举得越高,重力势能越大,所以爬得高,跌得重。
“扬汤止沸,釜底抽薪。
”说明沸腾过程要继续吸热。
二、运动和力知识“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万千河。
”其中“坐地”是人相对于地球静止,而“日行”则是地球相对于太阳在运动。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作者在这两句优美的诗句中,先后选择的参照物是行船和岸边。
“春江潮水连海平”、“水平不流,人平不言。
”隐含连通器的原理。
“绳锯木断”因为细绳与木块接触时受力面积极小,产生的压强极大,所以绳可以把木块锯断。
“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物体运动的相对性,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小小称砣压千斤”根据杠杆平衡原理,如果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分之一,则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倍。
如果秤砣的力臂很大,那么“一两拨千斤”是完全可能的。
“如坐针毡”由压强公式可知,当压力一定时,如果受力面积越小,则压强越大。
人坐在这样的毡子上就会感觉极不舒服。
三、分子动理论知识“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物体内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的作无规则的运动。
民谷谚语中的物理世界
民谷谚语中的物理世界作者:吴小霞来源:《学与玩》2019年第04期谚语是广泛流传于民间的一类通俗易懂的短语,它们语言精辟,活泼风趣,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生活经验和智慧的结晶。
不过大家知道吗?这其中不少谚语还与物理有关呢,比如下面的这些谚语,你能说出它们背后所蕴含的物理知识,并为大家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疑惑吗?古有谚语云:“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
“扬汤止沸”是指把锅里沸腾的水舀起来再倒回去,使它凉下来,停止沸腾。
“釜底抽薪”则是指直接把柴从锅底抽掉从而让水停止沸腾。
“釜”是古代的一种锅,“薪”是烧火用的柴。
那为什么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呢?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液体沸腾必须满足的两个条件:一是温度达到沸点,二是继续从外界吸热。
当两个条件同时具备时,液体即可沸腾。
把水舀起来再倒回去时,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大,流动加快,从而使水的蒸发加快,温度低于沸点,起到止沸的效果。
不过一旦水回到锅里,又会继续从燃料中吸热,达到沸点又会沸腾,所以扬汤止沸只是暂时性的止沸。
但如果把锅底的柴抽掉,也就停止了给水继续加热,这时虽然水的温度达到了沸点,但却无法继续从外界吸热,水的沸腾就会彻底停止。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烧水,但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水在快要烧开时(沸腾前),会发现连续的、比较尖细的响声;而在烧开后(沸腾后)发出的响声远没有之前大。
这就是谚语常说的“响水不开,开水不响。
”你们知道如何解释响水不开,开水不响吗?其实这些响声源于烧水时,水受热汽化而形成的汽泡。
水在沸腾前,容器中各个水层的温度不同,下层水温较高,上层温度较低,从而形成循环对流。
由于对流,水内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会一边上升一边上下振动,而且气泡在上升过程中,泡内气压会随着水温的降低而减小,于是气泡的体积会迅速变小,从而引起水的剧烈振动。
部分气泡在遇到温度较低的水时还会破裂,这些水的剧烈振动和气泡破裂会发出较大的响声,这就是“响水不开”的道理。
待水沸腾后,各层水温趋于一致,不会形成对流,所以气泡在上升过程中所受水压会不断减小,而气泡的体积反而越变越大,直到浮出水面后破裂,所以听上去就没有那么大的声响了,也就是“开水不响”。
成语、俗语哲理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成语、俗语哲理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世界。
②人的能动作用受客观条件制约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又如,我们常听到的一些神话故事、宗教传闻、科学幻想,也都是客观事物的反映。
不过有的是歪曲的反映,有的是虚幻的或者是夸大了的反映。
)望梅止渴;心灵手巧——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一念之差——错误的意识(认识)会把人的实践引入歧途。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人的知识构成不同,对同一对象的反映和理解也就不同。
先入为主——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受其原有知识结构的影响。
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因材施教;量体裁衣;对症下药;随机应变——①一切从实际出发;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过远的的目标,主观和客观相脱离。
郑人买履;按图索骥;邯鄣学步;对牛弹琴;生吞活剥;削足适履;照本宣科——①做事情死板、教条,不从实际出发;②不顾事物矛盾的特殊性,生搬硬套,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掩耳盗铃;画饼充饥——主观感觉决定客观存在,否认事物的客观存在。
(唯心主义观点)画蛇添足——人们应如实反映客观事物,不能主观、任意地加以歪曲。
闭门造车——做事主观,不从实际出发。
听天由命;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主观决定客观的唯心主义世界观。
抱薪救火;扬汤止沸;饮鸩止渴——不从实际出发;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与对待,必然事与愿违。
知彼知已,百战不殆——深入调查实际,全面分析情况,才能获胜。
户枢不蠹,流水不腐;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①物质的运动有其客观规律;②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杞人忧天——①否认物质运动规律的客观性;②片面地看问题。
刻舟求剑——否认物质的绝对运动,不懂得绝对静止的事物是没有的。
方生方死;朝令夕改——否认事物的相对稳定和静止。
人变一世,天变一时——事物既是运动发展的,又具有相对稳定性。
高瞻远瞩;高屋建瓴——要善于从整体上看问题。
【作文写作】高中作文写作素材常用俗语大全含解释
写作材料常用词语成语及解释大全1、事实胜于雄辩——事情的真实情况比喻雄辩更有说服力。
2、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用卑劣的心意去猜测品行高尚的人。
3、裂冠毁冕,拔本塞源——冕——古代王侯卿大夫所戴的礼帽;本——树根。
原比喻诸侯背弃礼法,侵犯天子的直接领地。
后用作臣下推翻国君,夺取王位的代称。
4、毡袜裹脚靴——毡袜裹脚靴子,都是穿在脚上的东西。
比喻彼此都一样。
5、逐客令——秦始皇曾下令驱逐从各国来的客卿。
后指主人赶走不受欢迎的客人为下逐客令。
6、掉书袋——掉——摆动,摇动。
指说话或写文章好引用古书言词来卖弄自己的学识渊博。
7、英雄所见略同——所见——所见到的,指见解;略——大略,大致。
英雄人物的见解基本相同。
这是对意见相同的双方表示赞美的话。
8、英雄无用武之地——比喻有才能却没有施展的机会或没有施展的地方。
9、针尖对麦芒——指争执时针锋相对。
10、此地无银三百两——比喻相要隐瞒掩盖真相,手段拙劣,结果反而彻底暴露。
11、醉翁之意不在酒——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12、狗咬吕洞宾——吕洞宾——传说中的八仙之一。
狗见了吕洞宾这样做善事的好人也咬,用来骂人不识好歹。
13、敲竹杠——比喻利用别人的弱点或以某事为借口来讹诈。
14、一口吸尽西江水——原是一气呵成贯通万法的意思。
后比喻过于性急,想一下子就达到目的。
15、赶浪头——指跟在大众后面做一些适应当前形势的事。
16、. 三月不知肉味——三个月之内吃肉不觉得有味道。
比喻集中注意力于某一事物而忘记了其它事情。
也借用来形容几个月不吃肉。
17、习惯成自然——习惯了就成为很自然的事了。
18、心有灵犀一点通——比喻恋爱着的男女双方心心相印。
现多比喻比方对彼此的心思都能心领神会。
19、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道——道义;寡——少。
站在正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帮助;违背正义,必陷于孤立。
20、打蛇打七寸——比喻说话做事必须抓住主要环节。
21、隔行如隔山——指不是本行的人就不懂这一行业的门道。
高考作文写作素材高频俗语大全含解释
写作材料常用词语成语及解释大全1、夹板医驼子——比喻只顾这一方面,不顾那一方面。
2、小鹿触心头——形容因为害怕而心脏急剧地跳动。
3、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要想人家不知道,除非自己不去做。
指干了坏事终究要暴露。
4、三拳不敌四手——比喻人少的敌不过人多的。
5、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比喻双方争执,各说自己有理。
6、行不得也哥哥——鹧鸪叫声的拟意,表示行路艰难。
7、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鸡鸣狗吠的声音都能听到,可是一辈子也不互相来往。
现在形容彼此不了解,不互通音讯。
8、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指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灵活的对付办法。
9、三百六十行——泛指各种行业。
10、不期然而然——没有想到是这样而竟然是这样。
11、河水不洗船——比喻不相干或相安无事。
12、长江后浪推前浪——比喻事物的不断前进。
多指新人新事代替旧人旧事。
13、红眼病——比喻嫉妒他人得到好处的不良心态。
14、再实之根必伤——一年之内再度结果的树,根必受伤。
比喻过度幸运,反而招致灾祸。
15、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形容军队力量强大,百战百胜。
或比喻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16、拒人于千里之外——拒——拒绝。
把人挡在千里之外。
形容态度傲慢,坚决拒绝别人,或毫无商量余地。
17、无官一身轻——不做官了,感到一身轻松。
封建官僚官以后常用这句话来自我安慰。
现也泛指卸去责任后一时感到轻松。
18、抹一鼻子灰——想讨好而结果落得没趣。
19、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赶不上前面的,却超过了后面的。
这是满足现状,不努力进取的人安慰自己的话。
有时也用来劝人要知足。
20、毕其功于一役——把应该分成几步做的事一次做完。
21、独此一家,别无分店——原是一些店铺招揽生意的用语,向顾客表明他没分店,只能在他这一家店里买到某种商品。
泛指某种事物只有他那儿有,别处都没有。
22、小巫见大巫——比喻小的跟大的一比显行小不如大。
23、贫无立锥之地——穷得连可以插下锥子那样小的地方都没有。
俗语中的物理知识
俗语中的物理知识1.燕子低飞有雨下雨前空气湿度很大,小飞虫的翅膀潮湿不能高飞。
燕子为了觅食,也飞得很低。
2.下雪不冷化雪冷下雪是高空中的小水珠在下落过程中,遇到低温凝华而成的。
凝华过程是放热过程,空气的温度要升高。
这就是我们感觉到“下雪不冷”的原因。
下雪后,雪要熔化,雪在熔化时,要从周围空气中吸收热量,因此空气的温度要降低,这样我们就会感觉到“化雪冷”。
3.真金不怕火炼金(晶体)的熔点比较高,一般的炉火温度不能达到金的熔点,所以不能使金熔化。
4.开水不响,响水不开烧开水时,壶底的水吸热,汽化形成气泡。
水没烧开时,这些气泡由底部上升,遇到上层温度较低的水,气泡内部的水蒸气又会液化成水,气泡体积逐渐缩小至消失。
气泡的一涨一缩,激起水的振动,从而发出响声。
水开时,壶底的水与上层的水的温度相等,气泡上升过程中不断有水蒸气产生,体积变大,到水面后破裂,振动较小,故“响水不开,开水不响”。
5.墙内开花墙外香/酒香不怕巷子深由于分了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墙内的花香就会扩散到墙外。
6.破镜不能重圆当分子间的距离较大时(大于几百埃),分子间的引力很小,几乎为零,所以破镜很难重圆。
7.水火不相容物质燃烧,必须达到着火点,由于水的比热大,水与火接触可大量吸收热量,至使着火物温度降低;同时汽化后的水蒸气包围在燃烧的物体外面,使得物体不可能和空气接触,而没有了空气,燃烧就不能进行。
8.“霜前冷,雪后寒”在深秋的夜晚,地面附近的空气温度骤然变冷(温度低于0℃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地面上形成霜,所以有'霜前冷'的感觉。
雪熔化时要需吸收热量,使空气的温度降低,所以我们有'雪后寒'的感觉。
9.纸里包不住火纸达到燃点就会燃烧。
10.扇子有凉风,宜夏不宜冬夏天扇扇子时,加快了空气的流动,使人体表面的汗液蒸发加快,由于蒸发吸热,所以人感到凉快。
11.水缸出汗,不用挑担, 水缸穿裙子,天就要下雨水缸中的水由于蒸发,水面以下部分温度比空气温度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外表面就产生了液化现象,水珠附在水缸外面.晴天时由于空气中水蒸气含量少,虽然也会在水缸外表面液化,但微量的液化很快又蒸发了,不能形成水珠.而如果空气潮湿,水蒸发就很慢,水缸外表面的液化大于汽化,就有水珠出现了.空气中水蒸气含量大,降雨的可能性大,当然不需要挑水浇地了。
民谚 俗语中的物理
民谚俗语中的物理【摘要】这篇文章探讨了民谚和俗语中与物理相关的内容。
在分析了民谚和俗语中包含的物理意义及其联系。
接着在分别讨论了民谚中关于重力、机械原理、热力学、光学原理以及电磁学知识的体现。
在结论部分总结了民谚和俗语与物理的融合,以及如何启发人们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通过这些讨论,可以看出民谚和俗语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同时也反映了古代人们对物理现象的观察和理解,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来理解物理知识。
【关键词】民谚、俗语、物理、重力、机械原理、热力学、光学原理、电磁学、融合、启发、理解1. 引言1.1 民谚俗语中的物理的意义民谚和俗语中的物理所承载的意义,不仅在于传递知识,更在于启迪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民谚和俗语中关于物理的描述,我们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自然规律的神奇和奥妙,进而引发对物理学知识的探索和思考。
民谚和俗语中的物理不仅仅是对科学的一种赞美,更是一种智慧的传承。
通过探讨民谚和俗语中的物理,我们可以发现其中隐藏着丰富的科学内涵,这些看似简单的描述实际蕴含着深刻的物理原理。
深入挖掘民谚和俗语中的物理意义,不仅可以拓展我们的物理知识,更能够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科学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民谚和俗语中的物理,既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更是一种科学的启示。
1.2 民谚俗语与物理的联系民谚和俗语是民间流传的智慧之言,蕴含着丰富的生活哲理和人生道理。
在这些古老的谚语中,很多都涉及到物理学科的相关知识,虽然表达方式简单直观,但却能深刻地反映物理学规律和原理。
民谚与俗语中的物理内容,可以让我们通过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领悟自然界的奥秘,感受物理学知识的深刻内涵。
在这种联系中,我们可以从民谚和俗语中发现重力、机械原理、热力学概念、光学原理和电磁学知识等物理学内容。
这些内容被转化为俗语和民谚,以浅显易懂的语言传承流传,给人们带来灵感和启迪。
通过民谚与俗语中隐藏的物理知识,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自然界的运行规律,拓展我们对物理学知识的认知边界,进而加深对自然、科学的理解和尊重。
成语、俗语和物理知识2
成语、俗语和物理知识湖南省祁东县河洲镇一中陈菊清发表于《课程导报》人教版2006年第24期(说明:以下成语、俗语的解释都是从物理知识角度来解释的,有些并不代表其本意)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泰山反射出的光在直线传播的过程中,被树叶挡住,不能进入眼睛里,所以看不见泰山。
立竿见影:直线传播的光被立着的竿子挡住,在竿子背后光照不到的区域就出现了影子。
水中捞月:平静的水面象平面镜一样能够成像,并且所成的像是虚像。
抽薪止沸:抽出柴草停山给水加热,水不能吸热就停止沸腾。
海市蜃楼:物体反射出的太阳光经过大气层中的空气时发生光的折射,从而形成物体的虚像。
多出现在夏天海边或沙漠中。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水只有不断地放出热量,才能不断地凝固成冰。
下雪不冷,化雪冷:雪熔化时要吸收热量。
真金不怕火炼:意思是金的熔点高,但实际上金的熔点并不很高。
大树底下好乘凉:一方面树叶挡住了太阳的热辐射,另一方面树叶中的水在蒸发时要吸收大量的热量。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比马跑的速度快。
余音绕梁: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不断地被反射回来,人就能不断地听到回声。
震耳欲聋:声音的响度大,传到耳内引起鼓膜的振幅大,几乎要把鼓膜振破。
万簌俱静:声音的响度为很小的分贝。
抱雪向火:向火的目的是人体取暖,即吸收热量。
而抱着雪向火,雪不仅从会从火源处吸收热量,还会从人体中吸收热量。
这样人体不仅不能吸收热量,反而要放出热量。
事与愿违,南辕北辙。
掩耳盗铃:减少噪声的途径有三条:一是从声源处减弱;二是在传播途径中减弱;三是在人耳处减弱。
这个偷铃的人只注意了在人耳处,且在自己耳朵处减弱。
这样做,别人照样可以听到铃声。
很显然,这是自欺欺人。
夜深人静:深夜,工厂没有机器的轰隆声,农村没有鸡、狗、猫、鸭等各种动物的鸣叫声,也吸不到人们大声的喧哗声。
此时处在30dB~40dB的较理想休息和睡眠的安静环境中,真可谓万籁俱寂。
镜花水月:镜中的花和水中的月都体现了平面镜成像的物理原理。
高考作文写作高频俗语大全含解释
写作材料常用词语成语及解释大全1、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指出兵之前,先准备好粮食和草料。
比喻在做某件事情之前,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2、干打雷,不下雨——比喻只有声势,没有实际行动。
3、鲤鱼跳龙门——古代传说黄河鲤鱼跳过龙门,就会变化成龙。
比喻中举升官等飞黄腾达之事。
也比喻逆流前进,奋发向上。
4、闭塞眼睛捉麻雀——比喻盲目地进行工作。
5、名不正,言不顺——指名分不正或名实不符。
6、醉翁之意不在酒——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7、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当局者——下棋的人;旁观者——看棋的人。
当事人被碰到的事情搞糊涂了,旁观的人却看得很清楚。
8、磨刀不误砍柴工——磨刀花费时间,但不耽误砍柴。
比喻事先充分做好准备,就能使工作加快。
9、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子——对别人的称呼;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挡住敌人刀箭的牌。
比喻拿对方的观点方法或言论来反驳对方。
10、东风吹马耳——风吹过马耳边。
比喻把别人的话当作耳边风。
11、夹板气——指来自对立的双方的责难。
12、难于上青天——比上天还难。
形容极其困难,不易实现。
13、敲边鼓——比喻从旁帮腔或助势。
14、八九不离十——指与实际情况很接近。
15、温良恭俭让——原意为温和善良恭敬节俭忍让这五种美德。
这原是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准则。
现也形容态度温和而缺乏斗争性。
16、右手画圆,左手画方——比喻用心不专,什么事也办不成。
也形容心思聪明,动作敏捷。
17、焚林而田,竭泽而渔——竭——使……干涸;渔——打鱼。
烧毁森林捕捉野兽,排干湖水去捕捉鱼。
比喻只顾眼前的利益,无止境地索取而不留余地。
18、花花肠子——比喻不正当的想法。
19、拿手好戏——()指演员特别擅长的戏。
()比喻某人特别擅长的本领。
也说“拿手戏”。
20、阳关道——比喻有光明前途的道路。
21、吃不了,兜着走——指出了问题,要承担一切后果。
22、船到江心补漏迟——船到江心才补漏洞。
比喻补救不及时,对事情毫无帮助。
成语、俗语哲理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doc
成语、俗语哲理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一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世界。
②人的能动作用受客观条件制约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又如,我们常听到的一些神话故事、宗教传闻、科学幻想,也都是客观事物的反映。
不过有的是歪曲的反映,有的是虚幻的或者是夸大了的反映。
)望梅止渴;心灵于巧一一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一念之差一错误的意识(认识)会把人的实践引入歧途。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一人的知识构成不同,对同一对象的反映和理解也就不同。
先入为主——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受其原有知识结构的影响。
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因材施教;量体裁衣;对症下药;随机应变一一①一切从实际出发;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好高黔远——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过远的的目标,主观和客观相脱离。
郑人买履;按图索骥;邯鄆学步;对牛弹琴;生吞活剥;削足适履;照本宣科一①做事情死板、教条,不从实际出发;②不顾事物矛盾的特殊性,生搬硬套,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掩耳盗铃;画饼充饥一一主观感觉决定客观存在,否认事物的客观存在。
(唯心主义观点)画蛇添足——人们应如实反映客观事物,不能主观、任意地加以歪曲。
闭门造车一做事主观,不从实际出发。
听天山命;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一主观决定客观的唯心主义世界观。
抱薪救火;扬汤止沸;饮鸩止渴一一不从实际出发;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与对待,必然事与愿违。
知彼知已,百战不殆——深入调查实际,全面分析情况,才能获胜。
户枢不蠹,流水不腐;生命在于运动一一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①物质的运动有其客观规律;②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杞人忧天一①否认物质运动规律的客观性;②片面地看问题。
刻舟求剑一否认物质的绝对运动,不懂得绝对静止的事物是没有的。
方生方死;朝令夕改——否认事物的相对稳定和静止。
人变一世,天变一时一一事物既是运动发展的,又具有相对稳定性。
高瞻远瞩;高屋建领一要善于从整体上看问题。
中国俗语的理工科解释_幽默故事
中国俗语的理工科解释随着中国的日渐崛起,美国各主要大学几乎都开设了中文选修课,麻省理工学院也不例外。
在一个三十课时的阶段学习结束后,一位中文教授对这些高材生们进行了一次口语问答测试,以下是现场实录。
教授:先生们女士们,大家的课程都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了,我想在座的除了极个别的人需要非常精深的中文知识以外,大多数的人只需要简单的口语就足够应付了,因此今天我想将一些中国人常用的俗语介绍给大家,我想你们中的不少人应该都能知道它们的准确答案,所以当我讲完,在座的谁要是知道就请他主动站起来为大家解释那句俗语的含义,我希望我已经说得足够明确了,可以了吗?学生:OK。
教授:不不不!应该说可以了。
OK?学生:O……可以了。
教授:第一题:言多必失。
学生某:这句的意思是这样,盐通常是一种固体粉末,溶于水,当盐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就会吸收空气中大量的水分,使盐结块,所以,盐多必湿。
教授:第二题:沉默是金。
学生某:金是一种难溶于水的贵金属,密度大于水,所以当金放入水里之后水的浮力轻于金的重力,所以金会沉没,在古代曾经有位伟大的科学家阿基米德就做过把金冠放到水里的试验,我想聪明的中国人也一定尝试过。
教授:问题三:半斤八两。
众学生:?教授:好吧,我提示一下,这句话的意思半斤和八两是相等的。
学生某:这涉及到引力的概念教授,我想在牛顿之前中国人不可能掌握这样的知识,我想在地球上八两重的东西,也许在某个行星上就是半斤,也就是五两,不过我还没有来得及推算是哪颗行星。
教授:我对大家的想象力感到惊叹。
学生某:这句话的意思应该是……教授:NONONO这不是我要提的问题,好吧我们继续,关于正确的答案我等会儿再说。
问题四:饱汉不知饿汉饥。
学生某:一个人如果非常饥饿,他就会出现低血糖,典型的症状就是心慌、大汗,这就是饿汗,但如果你吃得太多就会引起胃扩张,这时人也会出现大汗,这就是饱汗,饿汗是没办法的事,而饱汗则是不明智的。
教授:先生们,我的鼻子都气歪了。
中国常见俗语大全带解释_俚语
中国常见俗语大全带解释中国常见俗语是民间集体创造广为口传言简意赅并较为定型的艺术语句,是民众丰富智慧和普遍经验的规律性总结。
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中国常见俗语带解释,欢迎大家阅读。
中国常见俗语带解释摘抄哀莫大于心死——心死:指心像死灰的灰烬。
指最可悲哀的事,莫过于思想顽钝,麻木不仁。
爱博而情不专——对人或事物的喜爱很广泛,而感情不能专一。
爱则加诸膝,恶则坠诸渊——加诸膝:放在膝盖上;坠诸渊:推进深渊里。
意指不讲原则,感情用事,对别人的爱憎态度,全凭自己的好恶来决定。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喜爱他时,总想叫他活着;讨厌他时,总想叫他死掉。
指极度地凭个人爱憎对待人。
安于故俗,溺于旧闻——俗:习俗。
溺:沉溺,陷入。
拘守于老习惯,局限于旧见闻。
形容因循守旧,安于现状。
鞍不离马背,甲不离将身——甲:铠甲。
马不卸鞍,人不解甲。
处于高度警惕状态。
八公山上,草木皆兵——八公山:在安徽淮西市西。
将八公山上的草木,都当作是士兵。
形容极度惊恐,疑神疑鬼。
八九不离十——指与实际情况很接近。
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八仙:道教传说中的八位神仙。
比喻做事各有各的一套办法。
也比喻各自拿出本领互相比赛。
八字没见一撇——比喻事情毫无眉目,未见端绪。
拔了萝卜地皮宽——比喻为了行事方便而把碍眼的事物去掉。
也比喻为了扩展地盘而排挤别人。
拔赵帜立赤帜——用以比喻偷换取胜或战胜胜利之典。
白刀子进,红刀子出——指要杀人见血动手拼命。
红刀子:带血的刀子。
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涅:黑土。
白色的细沙混在黑土中,也会跟它一起变黑。
比喻好的人或物处在污秽环境里,也会随着污秽环境而变坏。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佛家语,比喻道行造诣虽深,仍需修炼提高。
比喻虽已达到很高的境地,但不能满足,还要进一步努力。
中国常见俗语带解释精选百思不得其解——百:多次;解:理解。
百般思索也无法理解。
百万买宅,千万买邻——比喻好邻居千金难买。
百闻不如一见——闻:听见。
听得再多,也不如亲眼见到一次。
俗语中包含的哲学道理之欧阳引擎创编
俗语中包含的哲学道理欧阳引擎(2021.01.01)1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离不开物质。
2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意识的内容根源于客观事物。
3人贵有自知之明;无巧不成书;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反映,不仅能反映事物的表面现象,而且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4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情人眼里出西施;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人心隔肚皮——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反映。
5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画鬼容易画人难——意识要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6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人争一口气,佛争一炷香;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意识对对物质有反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有推动促进作用。
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精神的力量。
7出门问路,入乡随俗;尽信书不如无书;不怕乱如麻,只怕不调查;识时务者为俊杰;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主观要符合客观,一切从实际出发。
8闭着眼睛捉麻雀;高不成,低不就——不从从实际出发,主客观相分离。
9生死由命,宝贵在天——主观决定客观的唯心主义思想。
10烧钱化纸一堆灰,披麻戴孝假慈悲——意识决定物质的唯心主义思想是错误的。
11春江水暖鸭先知;大树下面好乘凉;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瑞雪兆丰年;人看自小,马看蹄爪;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出门看天色,进门看脸色;睛带雨伞,饱带军粮;磨刀不误砍柴工;远水解不了近渴;远亲不如近邻;上梁不正下梁歪;鱼儿离不开水,瓜儿离不开秧;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事物联系的普遍性。
12水有源,树有根——事物存在时间上的联系。
13人哄地皮,地哄肚皮;拿人家的手短,吃人家的嘴软;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是话就有因,是草就有根;无风不起浪,无鱼水不深;无利不起三分早;无事不登三宝殿;得人钱财,与人消灾——事物之间存在着普遍的因果联系。
14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提高人们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成语俗语体现的哲学道理
成语俗语体现的哲学道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世界。
望梅止渴;心灵手巧——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一念之差——错误的意识会把人的实践引入歧途。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人的知识构成不同,对同一对象的反映和理解也就不同。
先入为主——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受其原有知识结构的影响。
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因材施教;量体裁衣;对症下药;随机应变——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掩耳盗铃;画饼充饥——主观感觉决定客观存在,否认事物的客观存在。
画蛇添足——人们应如实反映客观事物,不能主观、任意地加以歪曲。
闭门造车——做事主观,不从实际出发。
听天由命;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主观决定客观的唯心主义世界观。
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过远的的目标,主客观相脱离。
郑人买履;按图索骥;邯鄣学步;对牛弹琴;生吞活剥;削足适履;照本宣科——做事情死板、教条,不从实际出发,不顾事物矛盾的特殊性,生搬硬套。
抱薪救火;扬汤止沸;饮鸩止渴——不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与对待,必然事与愿违。
知彼知已,百战不殆——深入调查实际,全面分析情况,才能获胜。
户枢不蠹,流水不腐;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物质的运动有其客观规律;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杞人忧天——否认物质运动规律的客观性,片面地看问题。
刻舟求剑——否认物质的绝对运动,不懂得绝对静止的事物是没有的。
方生方死;朝令夕改——否认事物的相对稳定和静止。
人变一世,天变一时——事物既是运动发展的,又具有相对稳定性。
高瞻远瞩;高屋建瓴——要善于从整体上看问题。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如果不从整体和长远方面看问题,局部关系也很难处理好。
承先启后,继往开来——事物在时间上的联系。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天外有天,山外有山;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唇齿想依;唇亡齿寒——事物联系的普遍性。
无风不起浪;根深叶茂;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事物之间存在因果联系。
高中作文写作材料常用俗语大全(含解释)
写作材料常用词语成语及解释大全1、烈火见真金——只有在烈火中烧炼才能辨别出金子的真假,比喻关键时刻才能考验出人的品质。
2、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佛家语,比喻道行造诣虽深,仍需修炼提高。
比喻虽已达到很高的境地,但不能满足,还要进一步努力。
3、一碗水揣平——比喻办事公道,不偏袒任何一方。
4、一个巴掌拍不响——比喻矛盾和纠纷不是单方面引起的。
5、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以——拿;治——惩处。
用别人的办法来惩治别人。
6、虾兵蟹将——比喻不中用的兵将。
7、篱牢犬不入——篱笆编得结实,狗就钻不进来。
比喻自己品行端正,坏人就无法勾引。
8、焚林而田,竭泽而渔——竭——使……干涸;渔——打鱼。
烧毁森林捕捉野兽,排干湖水去捕捉鱼。
比喻只顾眼前的利益,无止境地索取而不留余地。
9、言者谆谆,听者藐藐(miǎo)——谆谆——教诲不倦的样子;藐藐——疏远的样子。
说的人很诚恳,听的人却不放在心上。
形容徒费口舌。
10、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用卑劣的心意去猜测品行高尚的人。
11、歌于斯,哭于斯——歌唱在这里,哭泣在这里。
指安居的家宅。
12、今朝有酒今朝醉——比喻过一天算一天。
也形容人只顾眼前,没有长远打算。
13、顾左右而言他——看着两旁的人,说别的话。
形容无话对答,有意避开本题,用别的话搪塞过去。
14、乘兴而来,败兴而归——兴——兴致,兴趣。
趁着兴致来到,结果很扫兴的回去。
15、覆巢无完卵——覆——翻倒。
翻倒的鸟窝里不会有完好的卵。
比喻灭门大祸,无一幸免。
又比喻整体毁灭,个体也不能幸存。
16、相视而笑,莫逆于心——莫逆——彼此情投意合,非常相好。
形容彼此间友谊深厚,无所违逆于心。
17、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比喻人或集团虽已失败,但其势力依然存在(多含贬义)。
18、一刀切——比喻不顾实际情况,用同一方式处理问题。
19、先来后到——按照来到的先后而决定的顺序。
20、团团转——回环旋转,形容不知道怎么办好。
21、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象听到他的声音,象见到他本人一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俗语的理工科解释
作者:云弓
来源:《数学金刊·高中版》2011年第12期
中国俗语碰到学理工科的外国人,会擦出怎样的火花?不用想,我们便知道这两者肯定是火星撞地球式的结合.
随着中国的日渐崛起,美国各主要大学几乎都开设了中文选修课,麻省理工学院也不例外.在一个三十课时的阶段学习结束后,一位中文教授对这些高材生们进行了一次口语问答测试,以下是现场实录.
教授:先生们女士们,大家的课程都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了,我想在座的除了极个别的人需要非常精深的中文知识以外,大多数的人只需要简单的口语就足够应付了,因此今天我想将一些中国人常用的俗语介绍给大家.我想你们中的不少人应该都能知道它们的准确答案,所以当我讲完,在座的谁要是知道就请他主动站起来为大家解释那句俗语的含义,我希望我已经说得足够明确了,可以了吗?
学生:OK.
教授:不不不!应该说可以了.OK?
学生:O……可以了.
教授:第一题:言多必失.
学生某:这句话的意思是这样的,盐通常是一种固体粉末,溶于水,当盐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就会吸收空气中大量的水分,使盐结块,所以,盐多必湿.
教授:第二题:半斤八两.
众学生:?
教授:好吧,我提示一下,这句话的意思半斤和八两是相等的.
学生某:这涉及引力的概念,教授,我想在牛顿之前中国人不可能掌握这样的知识,在地球上八两重的东西,也许在某个行星上就是半斤,也就是五两,不过我还没有来得及推算是哪颗行星.
教授:我对大家的想象力感到惊叹.
学生某:这句话的意思应该是……
教授:NO!NO!NO!这不是我要提的问题,好吧我们继续,关于正确的答案我等会儿再说.问题三:饱汉不知饿汉饥.
学生某:一个人如果非常饥饿,他就会出现低血糖,典型的症状就是心慌、大汗,这就是饿汗,但如果你吃得太多就会引起胃扩张,这时人也会出现大汗,这就是饱汗,饿汗是没办法的事,而饱汗则是不明智的.
教授:先生们,我的鼻子都气歪了.
学生某:教授,鼻子歪了我想应该是面神经麻痹,不不,可能是麻风,抱歉我不是医科的.
教授:行了,不说了,换个话题.问题,应该是第四题吧: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学生某:教授,这是个人体力学问题,因为我们握笔的姿势总是靠近笔的前端,所以笔的上端比较长,而笔的下端比较短,比如我们的钢笔.但中国人自古就是用毛笔,他们恰恰相反,笔上不足,笔下有余.
教授:诸位,不要总是在你们自己的知识圈里绕来绕去,要知道这些都是普通的中国民众日常用语,他们没有你们那么多的专业知识,所以,请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来理解他们的话,而不能用你们的专业知识理解,那肯定是错的,明白吗?
众学生:明白.
教授:好了,现在最后一题: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学生某:教授,你的提示非常重要,我们应该首先了解中国人的生活,然后才能了解他们的语言,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很显然,这跟打麻将有关,一万是麻将中的一张牌,没什么可怕的,怕就怕你打了张“万一”,那你肯定是出老千了.
教授:完全错误,这是一个关于概率的问题,万一是指万分之一的概率……
众学生:先生,请不要用我们的专业来解释,概率论的提出是很晚的事情,中国百姓不会这么专业.
教授:……
学生某:教授,您出汗了,您这是饱汗还是饿汗?教授:NO!NO!NO!我这只是急了.
众学生:OK,这就是“饿汗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