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经济学的形成和在国内外的发展
国内外经济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国内外经济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引言国内外经济研究在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国家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和决策参考。
本文将分析目前国内外经济研究的现状,并展望未来发展的趋势。
现状分析1. 国内经济研究在国内,经济研究的范围非常广泛。
当前,国内经济研究的热点领域主要包括宏观经济、产业经济、金融经济、区域经济等。
这些领域的研究为经济政策制定者和企业决策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意见。
此外,国内经济研究也在探索一些新兴领域,如数字经济、人工智能与经济、绿色经济等。
2. 国外经济研究国外经济研究的水平一直处于较高水平。
国外学者在经济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并且在学术论文发表和国际经济组织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国外研究的热点领域与国内不尽相同,主要有国际贸易、发展经济学、劳动经济学、行为金融学等。
此外,国外研究还注重跨学科和跨领域的研究,如经济与环境的关系、经济与社会的关系等。
发展趋势展望1. 学科交叉2. 数字经济的兴起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经济正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兴起。
数字经济将对经济学研究产生重要的影响。
未来,经济学研究将更多地关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机制和效应,如互联网经济、电子商务、区块链等。
3. 绿色经济的发展面临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等全球性问题,绿色经济将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
经济学研究将关注减排治污、可持续发展等绿色经济相关问题。
4. 数据驱动的研究随着大数据技术的迅速发展,数据驱动的研究方法将成为经济研究的新趋势。
借助大数据技术,研究者可以更准确地捕捉经济现象和规律,提高研究的可靠性和实证水平。
总结国内外经济研究在不同领域取得了重要成果,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未来,跨学科交叉、数字经济、绿色经济和数据驱动的研究将成为经济研究的新趋势。
我们期待通过更加深入和前瞻性的研究,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多有力的支持。
> 注意:本文只是对国内外经济研究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简要分析,实际情况可能更加复杂和多样化。
信息经济学重点
第一章绪论信息的定义:信息是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的变化和特征的最新反映以及经过传递后的再现;信息是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形式反映岀来,是事物存在的状态、运动形式、运动规律及其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表征。
信息的性质:1、普遍性2、客观性3、无限性4、依附性(载体不可分性)5、可度量性6、可传输性7、动态性8、层次性信息的分类:(1 )按社会性分类:社会信息和自然信息。
(2)按空间状态分类:宏观信息、中观信息和微观信息。
(3)按时间性分类:历史信息、现实信息和预测信息。
(4 )按载体分类:文字信息、声像信息和实物信息。
(5)按是否为公众知晓分类:公共信息和私有信息(隐蔽信息) 。
信息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信息经济学是信息科学与经济学相结合的产物。
20世纪后半叶以来,社会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社会经济的信息化。
信息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
发达国家信息产业产值占GDP比重已超过50%。
1959年,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马尔萨克发表了《评信息经济学》一文,标志着信息经济学学科的诞生。
1961年斯蒂格勒、1962年马克卢普、1970年后阿罗等相继在信息经济学领域发表了重要观点。
我国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
(P4)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 信息的经济研究2.信息经济的研究3.信息(或信息学)与经济(或经济学)间关系的研究第二章不确定性、风险与信息风险与不确定性的主要区别在于:人们是否了解不确定性事件结果的概率分布函数。
已知其结果的概率分布函数的不确定性,或者根据对事实的客观分类有能力计算岀概率的随机状态,称为风险。
不知其结果的概率分布函数,或者不能(至少在目前条件下还不能)以某种实际概率值表述可能产岀结果的随机状态,称为(真正意义上的)不确定性。
风险的量化(或风险的大小)是指:(1 )某种选择行为的可能的坏结果会给消费者造成的利益受损程度。
(2)某种选择行为的坏结果产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期望值:期望值是不确定条件下某一行为或事件的所有可能结果的加权平均,权数是每一结果发生的概率。
《信息经济学》复习概要
第一章 绪论1.信息经济形成的五个标志:1、信息资源成为人类社会的主要经济源;2、信息技术成为经济活动的主要技术;3、信息部门的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大于物质部门所占的比重--信息经济发达的标志之一;4、信息产业和物质生产部门的信息劳动者占总从业人数的比例大于物质劳动者在总从业人数中所占的比例--信息经济形成的一个主要标志;5、产品中的信息成分大于质能成分。
2、信息经济的形成时间(1)基本观点:20世纪50年代中期(2)关于阶段划分的基本认识:信息经济的形成是一段时间,而不是某一固定时间,但总有一个时间起点,它往往是某一重大事件发生的时间。
就世界范围而言,以最早进入的那个国家的时间起点为起点。
确定信息经济的形成时间应以主要标志为基础,为避免偶合性,可考虑多个标准。
(3)基本理由:1954年美国信息业从业人员超过工业和其他产业从业人员;第二代计算机诞生并逐步用于经济活动中;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符合理论来源于实践的规律。
(4)信息经济形成的原因根本原因:1、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信息经济形成与发展的根本动力。
2、社会变革对信息经济到来的促进作用。
直接原因:1、人类需求的渐进2、物质经济的“滞胀”3、质能资源的短缺4、信息技术的发展3.信息经济与传统经济的关系:1、信息经济改造着传统经济:(一)劳动者(二)企业 引起企业竞争手段变化;对企业家提出更高要求;企业必须向知识型方向转变;企业生产方式的变革;采取新的管理手段;(三)产业结构 推动第一、二、三产业不断升级2、信息经济依赖于传统经济:信息经济是传统经济发展的产物;信息经济发展依托的是传统产业发展和它创造的潜在市场;信息经济的成长发展与运行需要传统经济提供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
第二章 信息经济学的基本问题1.信息经济学的产生:1、1959年马夏克:发表《信息经济学评论》一文,标志着信息经济学的产生。
1968年马夏克&宫泽(日本经济学家)共同创立了信息系统的一般选择理论——微观信息经济学八大基础理论之一。
《信息经济学》练习测试题库及答案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信息经济学》练习测试题库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信息经济2.信息产品的商品化3.信息市场营销4.信息市场细分5.信息产业集团6.网络经济7.信息经济学8.扩张型信息产品9.信息商品的价值10.信息产业11.信息资源的配置:12委托——代理关系:13.经济测度指标体系:14.信息资源:15.信息产业结构:16.社会信息化测度:17国民经济信息化:18数字产品19.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性20.信息服务业21.道德风险22.完全信息与不完全信息23.对称信息与非对称信息24.市场信号二、单项选择题1.消费者调查不同的商家以及了解不同牌号商品所需要的时间成本是。
A.个别成本B.机会成本C.社会必要成本D.现实支出成本2.首次提出知识产业的概念的是美国信息经济学家。
A.斯托尼尔(T.Stonier)B.马克卢普(F.Machlup)C.霍肯(P.Hawken)D.波拉特(M.U.C.Porat)3.按照标准划分,当代信息技术可以分为软技术和硬技术。
A.技术传输方式B.扩展人的信息器官功能C.处理信息的方法D.实物形态的有无4.物质和能源的高消耗是的特征。
A.信息经济B.数字经济C.质能经济D.后工业经济5.在信息经济中,企业管理中的主导型要素是和技术。
A.土地B.资金C.人才D.自然资源6.信息作为经济资源,其创造财富的功能表现为参与创造财富和对的替代与节约。
A.质能资源B.信息资源C.实物型信息资源D.文献型信息资源7.信息经济与传统经济的关系是。
A.信息经济改造着传统经济B.传统经济受信息经济制约C.传统经济依赖于信息经济D.信息经济完全脱离传统经济8.传统西方经济学关于信息条件的假设是 .A.不对称信息B.对称信息C.完全信息D.不完全信息9. 我国著名学者乌家培在“信息经济学若干问题”一文中指出,信息经济学按其研究的性质,可分为。
A. 宏观信息经济学和微观信息经济学B. 产业信息经济学和区域信息经济学C. 理论信息经济学和应用信息经济学D. 计量信息经济学和消费信息经济学10.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A. 信息产品B. 信息经济C. 信息活动D. 信息科学11. 是信息经济的主要标志,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信息经济学的核心内容。
信息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I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N O .30C hi na Educa t i on I nnov at i on H er al d 科教动态1信息经济学从孕育到萌发孕育信息经济学的史前期可以从20世纪的20年代初到50年代末。
信息经济的启蒙思想可追溯到1918年,美国经济学巨匠凡勃伦(Thor st ei n B V ebl en,1857~1929)在他的《资本的性质》一书中提出:“知识的增长构成财富的主要来源”。
1921年美国经济学家弗兰克耐特(F .H .Kn i g ht ,1885~1972)在其著作《风险、不确定性和利润》中阐述解决不确定性的方法时,发现了“信息是一种主要的商品”,并注意到各种组织都参与信息活动且有大量投资用于信息活动。
他提出把“大量的公共资金”和“巨大的资本”投入到信息活动中去,被看作是有关信息的经济价值和商品性质的早期研究,这种思想对于后来信息经济学科的形成,有着启发和奠定基础的作用。
1928年哈特莱(R.V.L.H a r t l ey)在《贝尔系统技术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信息传输”的论文,首次把信息作为通讯领域的概念和术语加以科学化,打开了信息通讯理论研究的大门。
20几年后,申农(C l a ude E Shannon,1916~2001)以其“通讯的数学理论”一文于1948年创立了信息论,维纳(N .W i e ne r ,1894~1964)又将其拓展为通讯系统控制论,这些都为信息经济学提供了技术理论基础。
随着在信息科学概念的产生和应用,以及其在经济领域的渗透。
上个世纪的50年代末,美国经济学家马尔萨克(J .M a r s c h a k,1898~1977)在1959年发表了“信息经济学评论”一文,提出了最优信息系统理论,研究了经济学特有的信息范畴问题,使用了信息经济学一词,标志着信息经济学的正式诞生。
至此,可以说是看到了信息经济学的萌芽。
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经济学的发展历程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经历了漫长而丰富多彩的发展历程。
从古代的经济思想到现代经济学的形成,经济学家们通过对经济现象的研究和思量,逐渐形成为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古代经济思想的发展是经济学发展的起点。
早在古代,人们就开始关注经济活动和财富的产生与分配。
在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劳动价值论,认为劳动是财富产生的根本原因。
在古代中国,孔子强调了公平分配和合理税收的重要性。
这些古代经济思想为后来的经济学奠定了基础。
现代经济学的形成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亚当·斯密。
他在《国富论》中提出了自由市场经济的理论,强调市场的自由调节和分工的重要性。
斯密的思想对后来的经济学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奠定了现代经济学的基础。
19世纪是经济学发展的黄金时期。
马克思和李嘉图等经济学家提出了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理论等重要理论,对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同时,新古典经济学的兴起也为经济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新古典经济学强调供求关系和效用理论,为市场经济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工具。
20世纪是经济学研究的全面发展时期。
在这个时期,经济学家们开始关注宏观经济问题,并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理论。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提出了总需求决定总产出的观点,成为宏观经济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的理论对经济政策的制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外,新制度经济学、行为经济学等新兴学派也在20世纪得到了发展。
21世纪以来,经济学继续不断发展。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经济学家们开始关注全球经济和新经济的问题。
同时,环境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等新的研究领域也逐渐兴起。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也得到了创新,计量经济学和实验经济学等方法的应用日益广泛。
总的来说,经济学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不断演进和丰富的过程。
从古代经济思想到现代经济学的形成,经济学家们通过理论的创新和实证研究,为人们对经济现象的理解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和工具。
信息经济学
第一章信息经济学概述[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信息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历史,了解信息经济学作为一门经济学科具有自身独特的研究视角、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认识学习信息经济学的现实意义。
[重点与难点]本章着重要讲清信息经济学的发展脉络和研究范围[教学时数] 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信息经济学产生与发展一、信息经济学的启蒙1919年,索尔斯坦•凡勃伦在其出版的《资本的性质》一书中提出了知识的增长构成财富的主要源泉的思想,是关于信息经济学见诸文字的最早的启蒙思想。
1959年,雅各布•马尔萨克在其《信息经济学评论》一文中,提出了经济学研究特有的信息范畴,正式使用了“信息经济学”(Economics of Information),标志着信息经济学的诞生。
二、信息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一)信息经济学的形成阶段(1959年~1970年)如果将信息经济学形成以前的阶段称之为酝酿阶段,在其酝酿的过程中,冯•诺依曼(1944),奥斯卡•摩根斯坦(1944)、杰拉德•德布鲁(1959)、弗兰克•奈特(1921)、弗里德里希•哈耶克(1949)、雅各布•马尔萨克(1949、1954)、赫伯特•西蒙(1954)、肯尼思•阿罗(1957)1944年创立的预期效用理论和杰拉德•德布鲁在1959年提出的不确定条件下的选择理论,为信息经济学的产生提供了最重要的基础理论。
在这一阶段,肯尼思•阿罗、赫伯特•西蒙等人对有关问题的启蒙性研究,也奠定了他们在信息经济学领域的重要地位。
1959马尔萨克认为,一项观察信号的后验条件分布与先验分布一般是有差别的,这种概率的差别正是获取信息的结果。
20世纪60年代,赫伯特•西蒙、乔治•施蒂格勒、威廉•维克瑞、肯尼思•阿罗、H.希尔等分别从管理决策与统计决策、信息搜寻、拍卖制度和信息论等角度奠定了信息经济学进一步发展的理论基础。
20世纪60年代发表的三篇论文中,即《信息经济学》(1961)、《劳动市场的信息》(1962)、《论寡占》(1964)。
第一讲信息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1949年9月,在《美国经济评论》上发表了《社会 中知识的利用》一文,确立了他在信息经济学启蒙思想 史上的地位。在这篇经典性论文中,哈耶克第一次对传 统经济理论中隐含的完备市场信息假设提出挑战,同时, 对市场信息的不完备性质及其影响做了深刻论述。
信息经济学的产生信息经济学的产生19191959酝酿阶段19191959产生与形成阶段195919706拓展时期1970年至70年代末80年代初演进时期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至今信息经济学的发展1970今1信息经济学的产生19191970酝酿阶段段19191959从统计决策角度来看信息经济学的启蒙思想可以追溯到18世纪贝叶斯时代贝叶斯定理1763不仅为统计决策奠定了基础也为信息经济学提供了最初的数学分析基础
冯·诺依曼
奥斯卡·摩根斯坦
杰拉德·德布鲁,1959年提出的“不 确定性条件下的选择理论”,为信 息经济学的产生提供了最为重要的 基础理论。
9
在信息经济学酝酿过程中
弗里德里希·哈耶克
肯尼思·阿罗
雅各布·马夏克
赫伯特·西蒙
弗兰克·奈特
以上著名经济学家作出了重要贡献。
10
弗兰克·奈特是美国芝加哥学派的创始人之一。他 一生著述颇多:
在这两篇论文中,阿罗认为在经济行为过程 中存在三种时间,即连续时间、计算时间和累积 时间,并以此为基础提出连续信息、计算信息和 累积信息三个基本概念。其后,阿罗还对三种形 式信息的不同效用以及它们对决策过程的影响进 行了分析。
14
维克里在20世纪40—60年代期间,在所 得税和投标、减价的研究中解决了在信 息分布不对称条件下使掌握较多信息者 有效地运用其信息以获取利益并优化资源配置的 问题。
信息经济学知识点
信息经济学导论一、微观信息经济学(名)▪微观信息经济学是从微观经济学中分化、独立出来的。
▪信息在传统微观经济学中是一个常数,认为信息总是充分、完备的,得到它不需要任何成本。
随着市场经济的成熟和日益发达,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发现信息在经济活动中是一个重要的变量,它常常不充分、不完备,得到它需要成本,且分布是不对称的。
这样,建立在完全信息假设之上的原有的一些结论就需要做一些相应的改变。
▪微观信息经济学是经济学一种新的透视或分析方法,它主要研究市场信息对经济行为的影响及其后果,以及用经济学的眼光来研究信息。
它与理论信息经济学有重叠之处。
二、宏观信息经济学(名)▪宏观信息经济学至今还没有足够的依据能被视为一种新的宏观经济分析方法。
信息对宏观经济总量的影响很复杂,目前研究还不多。
但是,信息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以及信息经济对世界经济发展的作用等这类研究,却日益增加。
▪宏观信息经济学主要是研究国家的和世界的信息产业、信息贸易等经济问题。
信息经济的研究是宏观信息经济学的重点领域。
▪宏观信息经济学与应用信息经济学有重叠之处。
但宏观信息经济学不研究企业范围的信息经济问题,与应用信息经济学还是有区别的。
三、“信息经济学”作为一个新兴学科概念,首先是一个名叫斯蒂格勒(G.j.Stigler)的美国人提出来的。
(填空题)1959年,马夏克《信息经济学评论》一文的发表,标志着信息经济学的产生。
1961年,他在美国《政治经济学》杂志上发表了以“信息经济学”为题的著名论文。
他在文章中,研究了信息的成本和价值,信息对价格、工资及其对生产要素的影响,第一次将信息作为经济活动的要素和经济运行当中的机制来加以研究。
在宏观上,为信息经济学的产生奠定了基础的人,则是美国人马克卢普(F.Machlup)。
1962年,马克卢普在他的《美国的知识生产与分配》一书中,第一次提出了知识产业的概念,分析了知识生产和分配的经济特征和经济规律,阐明了知识产品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信息经济学的形成和在国内外的发展
张志 刚 Z HA NG Z l l i — g a n g ; 马欣欣 MA X i n — x i n; 杨莉 Y AN G L i
( 山东 建 筑 大 学 , 济南 2 5 0 1 0 1 )
( S h a n d o n g J i a n z h u U n i v e r s i t y , J i n a n 2 5 0 1 0 1 , C h i n a )
p r o d u c i n g ,t h e i n i t i a l f o r ma t i o n o f t h e p r o c e s s , a n d t h e a b r o a d a n d d o me s t i c d e v e l o p me n t c o u se r , t h i s p a p e r a s l o r e v e a l s he t i mp o r t a n t ol r e
过传 递而被人们 接 收、感 知并且利 用 的信 号和消 息 的总 势 , 也是信息经 济学蓬勃发展 的客观原 因。 信 息 经 济 学 的产 生 , 也 是 经济 学 理 论 与 时俱 进 的 客 观 称。 信息无处不在 , 在人类文 明发展 中扮演着 重要的角色。 已经无 法 解 释 出 现 的 经 济 状 况 信 息经济学是研 究信 息的价值 、 生产 、 流通和利 用 的 要 求 。 对 于传 统 的 经济 学 , 是市场 完全竞争下 科学 , 是 分析经济 活动 中的信 息因素和 影响 的经济学。信 的原 因。古典经济学假 想的理 想状态 , 不存在 资源浪费 问题 , 人们 的 息经济学伴随着信息 时代 的来 临而产生 , 作 为一门新兴 的 的一种效 率最大化 的状 态 , 经济活动能达到帕累托最优状 态。 而事实上市场是局部 的 经济学科 , 它经历 了萌芽、 初步 形成 到今 天的蓬勃发展 。 信 息 经 济 学 是 信 息理 论 和 科 学 在 经济 领 域 的 重 要 应 用 , _ 是 信 不完全竞争的 ,参与经济 活动 的各 方信息也是 不对称的 , 古典经济学的理论忽视 了信 息学与经济学相结合 的学科 , 是 有关非对称信息下交易 关 帕累托最优状态是达不到的。 息 的作 用 ,已经 无法指 导和支撑 当今信息社会 的发展 , 于 系和契 约安排 的理论 。其 中, 非对称信 息指的是某些参 与 是信息经济学应运而生。 人拥有另一 些参 与人 不拥 有的信 息。从本质 上讲 , 信息经 济学是 非对称信息博 弈论在 经济学 上的应用 , 不仅是博 弈 论 的分 支, 很 多理论也是在研 究具体 的制度安排 中发展起
信息经济学重点知识点
信息经济学定义:信息经济学是信息科学与经济学相融合的产物,是对经济活动中信息因素及其影响进行经济分析的学科,也是对信息及其技术与产业所改变的经济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
信息经济学产生的时代特征:(1)信息、知识和智力日益成为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2)信息技术、信息产业、信息经济日益成为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因素。
(3)信息劳动者的作用日益增大。
(4)社会经济生活分散化,多样化,小规模化,非群体的趋势日益加强。
信息经济学的发展历史的划分:♦史前期(20世纪初期到20世纪50年代末)。
特点:信息和信息技术未得到发展。
♦形成期(1959~1970年前后)。
取得的成果:将信息作为经济活动的要素和经济运行的机制加以研究;以及信息系统的评价原理和方法、效用和费用的研究。
研究主要集中在信息的具体应用和基础理论。
特点:1.以信息经济学为名的学术论文具有相当的数量。
2.在微观与宏观信息经济学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较多成果,为后来信息经济学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发展期或初步发展期(1970年~1979年)。
♦蓬勃(或高速)发展时期(1979年以后)。
信息经济学学科体系分类的两种主张:即按照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从市场不确定性角度构建的理论框架;或者按信息产品的生产与再生产过程来构建信息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由此形成了对信息经济研究的两种不同的思路(源于前一种主张)信息经济三分法:从现代西方经济学的传统框架出发,将信息经济学划分为三部分:即宏观信息经济学、微观信息经济学和产业信息经济学。
优点:使得信息经济学理论体系能够较好地与传统的经济学衔接;能够清晰地勾画出微观信息经济学与宏观信息经济学之间的界限,合理的安排其理论体系与内容,且能够较好地构筑信息产业经济学体系。
信息经济二分法:按照市场的不确定性将信息经济学分为:宏观信息经济学和微观信息经济学两大部分。
优点:可以将信息经济学与传统的经济学理论体系加以区别。
国内信息经济学的研究领域一,不完全、费堆成信息经济学领域二,信息转换经济学领域的研究三,信息的经济问题研究四,信息经济的研究五,信息学与经济学之间关系的研究信息经济学研究的内容:(一)信息的经济研究(二)信息经济的研究(三)信息学与经济学间关系的研究信息经济学的分类:(一)按信息经济学研究的性质分为理论信息经济学和应用信息经济学(二)按其研究的层次或范围分为微观信息经济学与宏观信息经济学信息的定义:是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的变化和特征的最新反映,以及经过传递后的再现。
大学经济学专业的学科发展历程与趋势
大学经济学专业的学科发展历程与趋势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学经济学专业在过去几十年中经历了较大的变革和发展。
本文将回顾经济学专业的发展历程,并分析当前和未来的趋势。
一、经济学专业的起源与早期发展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欧洲。
当时,亚当·斯密的《国富论》被视为经济学的奠基之作。
19世纪,经济学逐渐被纳入大学教育体系,并形成了一些最早的经济学院和经济学专业。
二、二战后的经济学教育的蓬勃发展二战后,世界各国开始重建,并逐步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这导致了经济学专业的需求迅速增长。
在这个时期,经济学专业开始扩展其研究领域,逐渐发展出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劳动经济学等不同的分支,并引入数学、统计学和计算机科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
三、经济学专业的跨学科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复杂性增加,经济学专业逐渐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形成了许多跨学科的研究领域。
例如,经济学与金融学、国际贸易学、公共政策等学科的结合,为学生提供了更广泛的学习和就业机会。
此外,经济学专业还与法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开展合作研究,深化了对经济现象的理解。
四、信息时代对经济学专业的影响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经济学专业也受到了深刻的影响。
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出现,为经济学家提供了更多的数据和分析工具,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研究经济现象和预测市场走势。
此外,电子商务的兴起也为经济学专业毕业生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
五、未来的发展趋势与挑战未来,经济学专业将继续面临一些挑战和机遇。
首先,全球化和国际经济合作的加强将需要经济学专业的研究者具备更深入的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其次,气候变化、资源短缺等全球性问题也将成为经济学专业研究的重点。
此外,经济学专业还可以加强与实践领域的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
结论:大学经济学专业在过去几十年中发展迅速,并且与时俱进地适应了社会经济的变化。
未来,随着全球化和科技进步的加速推动,经济学专业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信息经济学在我国的应用研究综述
目录
1 2
3 4
信息经济学的含义和产生背景信息经济学在我国的应用
信息经济学在我国的发展
信息经济学在未来的展望
信息经济学的含义
信息经济学是研究信息的价值、生产、 流通和利用的科学,是分析经济活动中 的信息因素和影响的经济学。 信息经济学作为一门产业经济学,通 过分析信息的价值、生产、流通、利 用,以及信息活动规律和影响,与经 济产业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与每个 经济活动息息相关,在国民经济中的 作用日益增大,对于信息化社会国家 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经营方式也 有重大影响。
萌芽
蓬勃发展
初步形成
信息经济学的产生背景
信息经济是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而产生,是时代和社会 发展的产物。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成为重要的资 源,取代了以物质和能源为主导地位的农业和工业社会, 随着信息经济活动的日益扩大,逐步在国民经济中占据 主导地位。
古典经济学的理论忽视了信息的作用,已经无法指导和支撑当今信息 社会的发展,于是信息经济学应运而生
参考文献
[1]乌家培.信息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肖勇.对信息经济学的不同解读[J].图书馆和信息服务,2008(4). [3]王明照,刘静.不对称信息市场理论是现代信息经济学的核心[J].数量 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2,(7):122—124. [4]王芳,赖茂生.信息经济学体系探索[J].情报学报,2004,(2):117— 122. [5]乌家培.海纳百川,探索不止,紧扣时代[J].中国信息界,2010(10). [6]彭兴韵.粘性信息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最新发展的一个文献综述[J].经济 研究,2011(12). [7]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4. [8]马费成,靖继鹏.信息经济分析[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9]娄策群,徐水尚.我国信息经济学研究综述[J].现代情报,2006(07) [10]王明明.信息经济学的发展历程与研究成果[J].中国信息界,2011(10). [11]屈莉莉,陈燕,李剑锋.信息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与研究内容评述[J].科技 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31). [12]陈春明.我国信息产业发展对策研究[J].学术交流,2005,(5):69— 71. [13]赵勇,陈冬.信息技术的生产率悖论因果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 管理,2004,(6):100—103. [14]陈火荣. 信息经济学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应用[F].中国科技信息.2011( 5) [15] 速继明.对称性破缺理论视野下的信息经济学.前沿.2011(6)
信息经济学的发展
信息经济学的发展自有人类社会以来,就存在着两类不同的经济活动:一类主要与物质和能量的转换有关;另一类主要与知识、信息形态的转换有关。
前者构成物质经济,后者构成信息、知识经济。
纵观人类历史,可以说每一个技术进步和社会进步都离不开信息的积累和知识的增进,但是由于在以往的社会经济活动中信息和知识投入所占比例有限,更新速度缓慢,对社会经济结构不足以产生根本性的影响,致使传统的物质经济在人类几千年的生产活动中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
政治家和经济学家所关心的也只是物质经济。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导致社会信息总量与知识总量的激增和传递手段的不断更新,知识、信息的经济价值逐步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50年代以米,随着电于计算机、光纤通信技术、卫星通信技术的出现和普及应用,发达国家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和经营方式等都发生了新的变化,科学技术创新的突破对经济发展的推动日益增大,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日益提高,知识、信息作为物质、能源之后的第二资源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当今社会正从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转变,以知识和信息为依托的新兴经济结构正在形成和发展。
在现代社会中,提高经济效益有两个方向:一是成本控制;一是价值挖掘。
成本控制不仅要节省材料、能源,更应充分的利用信息和知识,要以最小的劳动占用和资源消耗建立最优的经济信息系统。
经济学家开始关注信息、知识的经济特征和经济规律,重视信息、知识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作用。
于是,从经济学角度对信息、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利用进行全面研究的新兴学科便应运而生了,这就是信息经济学。
一、国外信息经济学发展的三个主要阶段信息经济是随着经济信息化和信息经济化的发展,由一批富有开拓精神的经济学家、社会学家、未来学家和信息学家定义并不断完善的一个新概念。
它是指以信息为基础,以信息产业作为国民经济主导的与物质经济相对应的一种社会经济结构。
信息经济学是研究信息经济的基本理论、运行机制、运作方法和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既包括从经济学角度研究信息和信息活动,也包括从信息科学角度研究经济和经济活动。
15春华师《信息经济学》在线作业答案
华师《信息经济学》在线作业
一、单选题(共20 道试题,共40 分。
)
1. 信息产业化与产业信息化的互补共进,形成了信息化进程中的第三种现象:____。
A. 企业信息化
B. 政府信息化
C. 国民经济信息化
D. 教育信息化
正确答案:C
2. 信息生产经营之间的竞争是为了争夺____。
A. 信息设备
B. 信息商品
C. 货币
D. 信息用户
正确答案:D
3. 仅仅具有使用价值的信息是
A. 信息产业
B. 信息产品
C. 信息资源
D. 信息商品
正确答案:C
4. 在委托——代理均衡合同的条件中,代理人以行为效用最大化原则选择具体的操作行动,即所谓____条件。
A. 参与约束
B. 激励相容
C. 收益最大化
D. 收益最小化
正确答案:B
5. 通俗的讲,激励机制的核心就是____。
A. 委托人怎样使代理人为其实现效用最小化
B. 委托人怎样使代理人为其实现效用最大化
C. 代理人怎样使委托人为其实现效用最大化
D. 代理人怎样使委托人实现双方效用最大化
正确答案:B
6. 信息资源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部门之间的分布是
A. 时间配置
B. 数量配置。
信息经济学
(二)信息经济学与其相邻学科的关系
练习题
1.比较国内外信息经济学的研究范畴,你 认为国内信息经济学应重点发展哪些方 面? 3.阐述信息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讨 论 时
间
再
见
第二章 信息商品
第一节 信息及其特性
一、信息的含义 不同领域的学者由于其研究的角度不同,对信息的理解也有差异:综合考虑 :信息是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的变化和特征的最新反映以及经过传递后的 再现,是通过一定物质载体形式反映出来的事物存在的状态、运动形式、运 动规律及其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表征。同时考察上述定义,我们不难发 现在信息的发送和接收中存在三种不同含义的信息 (1)自在信息。即客观存在而不以是否被接收为转移的信息; (2)积存信息。即接收方已有的先验信息,是对自在信息的解释系统; (3)自为信息。即接收方依据特定目标和实际能力所得到的信息,它能排 除对发送方了解的不确定性,增进接收方的组织程度。 自在信息向自为信息的转化以积存信息的存在为条件。从自在信息中获 取更多有用的自为信息,就是信息资源的开发过程。
注意:各个时期的特点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经济学也有了更新 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传统的经济学理论,如生产要素理论、边际效 益递减理论、规模经济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等, 不断受到信息经济学研究的进一步重视,并得 以修正和完善。 ②有关信息基础设施经济问题的研究、国际信息 贸易与其相关的投资、金融等问题的研究,以 及电子商务、网络经济、知识经济等问题的研 究急剧增长,并使信息经济学的结构,即理论 信息经济学与应用信息经济学的比重、微观信 息经济学与宏观信息经济学的比重,发生了应 用的、宏观的信息经济学份额迅速扩大的重大 变化。
• 发展深化期(1989年以后)。 纵观近几年中国信息经济学的发展,明显表现出 以下三个特点(引自乌家培编著的《信息经济 学》一书第6页): ①从信息系统经济问题的研究扩展到信息网络经 济问题的研究; ②从应用信息经济学的研究扩展到理论信息经济 学的研究; ③从单一的信息产业和信息市场的研究扩展到全 方位、多样化的信息经济问题的研究。
近十年来国内外现代经济理论研究进展与趋势
近十年来国内外现代经济理论研究进展与趋势近十年来,国内外现代经济理论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涉及课题广泛,涵盖了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产业经济学、金融经济学等各个领域。
这些研究成果不仅为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持,也为经济学发展指明了方向。
宏观经济学方面,近十年来主要研究的方向包括经济增长理论、动态不完全信息理论、经济周期波动理论等。
在经济增长理论方面,研究者通常从技术进步、资本积累、人力资本和创新等多个角度进行探讨,以促进经济增长和提高社会福利。
动态不完全信息理论则强调了信息在经济中的重要性,研究者探索了信息不对称和信息失真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并提出了提高信息披露和信息传递效率的策略。
在经济周期波动理论方面,研究者尝试建立更加准确的宏观经济模型,以便更好地解释经济周期的起伏和波动。
微观经济学方面,国内外学者主要关注市场机制、博弈论和契约理论等方向的研究。
市场机制研究主要关注市场交易的效率和公平性,通过分析市场竞争、市场失灵和市场设计等问题,以期提高市场效率和资源配置效果。
博弈论研究则强调个体之间的互动和策略选择,在研究中涉及到博弈的均衡、合作和机制设计等问题。
契约理论研究主要探讨合同制定和合同实施的经济学原理,并研究合同的制约条件和约束机制。
产业经济学方面,国内外学者主要关注市场结构、竞争政策和创新等问题。
市场结构研究通过对不同市场结构的分析,来研究市场竞争的程度和市场行为的规律。
竞争政策研究主要关注政府在产业组织和市场行为方面的作用,以促进市场竞争和保护消费者权益。
创新研究则强调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和产业发展的重要性,通过研究创新驱动型经济的发展模式和机制,以提高经济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金融经济学方面,近十年来主要研究的方向包括资产定价理论、金融市场微观结构、金融风险管理等。
资产定价理论研究通过建立各种金融市场模型,分析资产价格的形成和波动规律,以辅助投资者做出投资决策。
金融市场微观结构研究则关注金融市场的运行机制和交易规则,研究者通过对市场结构和行为的分析,提出了改善市场流动性和有效性的建议。
(完整版)信息经济学的内容与知识体系
阐述信息经济学的内容与知识体系一、广义信息经济学知识体系一些学者指出,信息经济学的研究范畴要大得多,如果从广义上讲,除了包括狭义的信息经济学部分外,信息经济学还应该包括许多内容,大致有如下三个组成部分(孙立武,2004)。
(1)信息技术:如现代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信息系统技术、计算机技术。
(2)信息政策:国家宏观政策、相关产业政策、微观经济学政策。
(3)相关学科:制度经济学、不确定经济学、信息社会学、发展经济学、情报学等。
这些部分都涉及信息要素,或是研究技术手段,将改变信息传输过程;或是探讨信息政策,分析宏观产业、微观政策的信号;或是探讨有关学科,这些学科隐含或强调某种信息假设下的管理理念和技术。
因此,从广义上讲,这些研究部分都可以称为信息经济学,如图1.1所示。
图1.1 广义信息经济学根据图1.1可知,由于广义信息经济学知识体系涵盖众多学科与技术,因此在关于信息经济学课程的学习中,只要是以狭义信息经学内容为主。
二、狭义信息经济学知识体系当前狭义的信息经济学知识体系构建主要依照两种研究思路,即信息经济学的“三分法”和信息经济学的“二分法”。
1. 信息经济学的“三分法”即从现代西方经济学的传统框架出发,将信息经济学划分为三个部分:微观信息经济学、宏观信息经济学和产业信息经济学。
微观信息经济学主要由斯蒂格勒的研究成果出发形成的,而宏观信息经济学和产业信息经济学则是由马克卢普的研究成果出发发展形成的。
其中强调信息产业的作用,将其研究提取出来,也可称为中观信息经济学或信息产业经济学,如图1.2所示。
图1.2 信息经济学“三分法”理论体系微观信息经济学主要以个别市场主体为基本分析单位,考证信息市场均衡、劳动市场供给、消费者行为以及市场机制等一系列微观经济问题的影响,重点分析信息资源配置和微观信息市场的效率问题,具体又可以分为“信息的经济分析”、“一定信息条件下的经济研究”和“信息系统研究”三个方面。
宏观信息经济学则从国家和世界经济的层面出发,论证信息对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影响,研究信息与财政政策、金融制度之间的关系,探讨信息在宏观经济政策制定中的作用,国际信息经济与本国信息经济的关系等等,即关于国家及国际信息经济的研究。
信息经济学导论
– 1974年,《劳动力市场信号发送》和《市场的信号发送》
• 施蒂格利茨(J. E. Stigliz)
– 1976年,《竞争性保险市场的均衡:论不完备信息经济学》
弗里德里希•哈耶克
信息经济学的相关大师:
–雅各布•马夏克
(Jacob Marschak,1898-1977 )
• 数理经济学和管理科学
• 随机决策、信息的经济理论和团 队的经济理论
–《完备和不完备信息条件下流动性的作 用》(1949) –《面向组织和信息的一个经济理论》 (1954) –《团队理论的基础》 (1955) –《随机决策理论的经验测试》 (1959)
•在维克里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 了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关系的激励机制
设计理论。
信息经济学的相关大师:
–赫伯特•亚历山大•西蒙
(Herbert Alexander simon,1916~2001)
•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管理行为》(1947) •《组织》(1958)
•《组织控制部门中的集权与分权》 (1954)
代表作:《信息经济学》、
《劳动市场的信息》(1962)和 《论寡占》(1964) 提出“搜寻”概念及其理论方法,
是施蒂格勒对信息经济学的主要贡 献。
二、信息经济学的发展
• (一)拓展时期(1970-1980)
– 标志:
• 乔治•阿克洛夫(George Akerlof)
– 1970年,旧汽车市场分析的“柠檬” 理论
课程学习要求
1. 具有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基础知识,熟悉供 给需求的基本原理、完全竞争市场与不完全竞争市 场的分析、市场和经济效率国民经济测算方法等基 础理论。
信息经济学
信息经济学的形成与理论发展信息经济学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发展于50~60年代,到70年代基本发展成熟。
在创建初期,研究重点多种多样,有的学者侧重于基础理论研究,有的学者则侧重于应用研究,也正是这两种研究的互相补充和互相促进,才奠定了信息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进入70年代以后,信息经济学的发展基本上达到了成熟,其标志是有大量信息经济的论著问世如:美国霍罗威茨的《信息经济学》,英国威尔金森的《信息经济学-计算成本和收益的标准》,日本曾田米二的《情报经济学》等。
信息经济学在应用中远早于其形成学科发展,如罗斯柴尔德内森用国债征服大英帝国.内森是老罗斯柴尔德的第三个儿子,也是五兄弟中最具胆识的一个。
1798年。
他被父亲从法兰克福派到英国开家,从没有人真正了解他的内心世界。
凭着惊人的金融天赋和神鬼莫测的手段,到1815年,他已成为伦敦首屈一指的银行寡头。
1815年6月18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近郊展开的滑铁卢战役,不仅是拿破仑和威灵顿两支大军之间的生死决斗,也是成千上万投资者的巨大赌博,赢家将获得空前的财富,输家将损失惨重。
伦敦股票交易市场的空气紧张倒了极点,所有的人都在焦急地等待着滑铁卢战役的最终结果。
如果英国败了,英国公债(Sonsols)的价格将跌进深渊;如果英国胜了,英国公债将冲上云霄。
正当两支狭路相逢的大军进行着殊死战斗时,罗斯柴尔德的间谍们也在紧张地从两军内部收集着尽可能准确的各种战况进展情况。
一个名叫罗斯伍兹的罗斯柴尔德快信传递员亲眼目睹了战况,看到拿破仑的败局已定,连夜乘船渡过英吉利海峡。
内森亲自等候在岸边,从罗斯伍兹手中接过信,快速打开信封,浏览了战报标题,然后策马直奔伦敦的股票交易所。
内森快步走进股票交易所时,正在等待战报的焦急而激动的人群立刻安静下来,所有的目光都注视着内森那张毫无表情、高深莫测的脸。
每一个人都把自己的富贵荣辱寄托在内森的眼神上。
内森故意冲着身边罗斯柴尔德家族的交易员们递了一个深邃的眼色,大家立即一声不响的冲向交易台,开始抛售英国公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alue Engineering 1信息经济学的含义和产生背景1.1信息经济学的含义信息是由信息源发出的,经过传递而被人们接收、感知并且利用的信号和消息的总称。
信息无处不在,在人类文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信息经济学是研究信息的价值、生产、流通和利用的科学,是分析经济活动中的信息因素和影响的经济学。
信息经济学伴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而产生,作为一门新兴的经济学科,它经历了萌芽、初步形成到今天的蓬勃发展。
信息经济学是信息理论和科学在经济领域的重要应用,是信息学与经济学相结合的学科,是有关非对称信息下交易关系和契约安排的理论。
其中,非对称信息指的是某些参与人拥有另一些参与人不拥有的信息。
从本质上讲,信息经济学是非对称信息博弈论在经济学上的应用,不仅是博弈论的分支,很多理论也是在研究具体的制度安排中发展起来的。
博弈论研究的是给定信息结构后可能的均衡结果,而信息经济学研究的问题是最优的契约安排。
信息经济学作为一门产业经济学,通过分析信息的价值、生产、流通、利用,以及信息活动规律和影响,与经济产业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与每个经济活动息息相关,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日益增大,对于信息化社会国家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经营方式也有重大影响。
1.2信息经济学的产生背景信息经济是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而产生,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产物。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成为重要的资源,取代了以物质和能源为主导地位的农业和工业社会,随着信息经济活动的日益扩大,逐步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由于市场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由于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风险加大,信息的作用日益明显。
由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社会经济信息化的趋势,也是信息经济学蓬勃发展的客观原因。
信息经济学的产生,也是经济学理论与时俱进的客观要求。
对于传统的经济学,已经无法解释出现的经济状况的原因。
古典经济学假想的理想状态,是市场完全竞争下的一种效率最大化的状态,不存在资源浪费问题,人们的经济活动能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
而事实上市场是局部的不完全竞争的,参与经济活动的各方信息也是不对称的,帕累托最优状态是达不到的。
古典经济学的理论忽视了信息的作用,已经无法指导和支撑当今信息社会的发展,于是信息经济学应运而生。
2信息经济学在国外的发展历程2.1信息经济学的产生和初步形成信息经济的启蒙思想可追溯到1918年,美国经济学巨匠凡勃伦(Thorstein B Veblen )在《资本的性质》一书中提出:知识的增长是构成财富的主要来源。
1921年弗兰克·耐特(F.H.Knight )《风险、不确定性和利润》的出版,使信息经济思想以较为完整的形式出现。
他发现信息是一种主要的商品,并发现各种组织的经济活动中都参与信息活动,并对于不确定性进行了开拓性研究。
这些思想对于后来信息经济学科的形成,有启发作用。
在此后的四十年左右,博弈理论有了迅速的发展,并成为以后信息经济学理论的形成的基础。
1944年,冯·诺依曼和摩根斯坦发表的《博弈论和经济行为》,标志这博弈理论的开始,他们创立了预期效用理论,这主要是合作博弈论的发展。
由于市场中买卖双方的人数一般是有限的,因此在有限人数下市场不可能是完全竞争的,在不完全竞争的市场中,人们之间的行为是直接影响的,一个独立的人或者一方要受另一个人或者另一方的影响,而他的行动又会反过来影响其他人。
因此如何进行个人最优选择就是博弈论要研究的问题。
初始研究的博弈论一般是合作博弈,也就是说人们行为相互作用的时候,当事人是不是达成了一个对各方有约束力的协议,从而约束各方遵守这个协议。
合作博弈发展到鼎盛时期,标志比如纳什和夏普里———————————————————————基金项目:该论文是2010年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0CJGJ43)阶段成果。
作者简介:张志刚(1968-),男,山东诸城人,山东建筑大学研究生处处长,教授,研究方向为建设工程项目管理;马欣欣(1988-),女,山东泰安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工程管理,招投标;杨莉(1978-),女,山东临清人,经济学博士,山东建筑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法经济学、建筑法规经济学研究。
信息经济学的形成和在国内外的发展Formation of Information Economics and Its Development at Home and Abroad张志刚ZHANG Zhi-gang ;马欣欣MA Xin-xin ;杨莉YANG Li(山东建筑大学,济南250101)(Shandong Jianzhu University ,Jinan 250101,China )摘要:信息经济学在国外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相对较长的时期。
我国近几十年引进后开始蓬勃发展。
本文阐述了信息经济学的含义和产生、初步形成的过程,以及在国外和国内的发展历程,揭示了信息经济学对于信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和影响。
Abstract:Information economics in foreign production and the development,has experienced a relatively long period.In China,after the introduction,the information economic is booming in the past decades.This paper expounds the meaning of information economics and producing,the initial formation of the process,and the abroad and domestic development course,this paper aslo reveals the important role and influence of the information economics for information economy social development.关键词:信息经济学;信息经济;国内外;发展Key words:information economics ;information economy ;at home and abroad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F062.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3-0131-03·131·价值工程分别于1950和1953年提出“讨价还价”模型。
50年代,非合作博弈论开始创立,纳什、泽尔腾和海萨尼的贡献也主要在非合作博弈方面。
非合作博弈主要是说各方未达成有约束力的协议,各方是非合作的,每方都选择对自己最优的决策,也就是个人最优决策问题。
纳什发表的两篇非合作博弈的文章,提出了纳什均衡的概念。
塔克在1950年定义了“囚徒困境”,都奠定了现代非合作博弈论的基石。
60年代后,泽尔腾将纳什均衡的概念引入了动态分析,提出了“精炼纳什均衡”的概念,即动态博弈。
海萨尼把不完全信息引入到博弈论的研究。
后来,博弈论成为了主流经济学的一部分。
博弈理论的研究和分析方法,为不对称信息经济学的研究提供了方法论的支撑。
申农(Claude E Shannon)在1948年创立了信息论,维纳(N.Wiener)又将其拓展为通讯系统控制论,为信息经济学产生提供了技术理论基础。
随着信息科学和博弈论的发展和渗透,1959年,关国经济学家马尔萨克(J.Marschak)发表《信息经济学评论》,提出最优信息系统理论,正式提出信息经济学一词,标志着微观信息经济学的产生。
他讨论了信息的获得使概率的后验条件分布与先验的分布有差别的问题,以及最优信息系统的评价和选择问题。
信息经济学的最早的理论文献,是由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乔治.约瑟夫.斯蒂格勒(C.J.Stigler)于1961年在美国《政治经济学期刊》上发表的,他首次提出了信息的经济问题。
他指出经济行为主体掌握的初始经济信息是不完全信息,这就决定了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
他还研究了信息的成本与价值,以及信息对价格、工资和其他生活要素的影响。
此后他在信息经济领域继续探索,这些探索性的成果为信息经济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2微观信息经济学的发展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由于信息经济产业的发展,美国等一些西欧国家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进入信息经济和知识经济时代。
继马尔萨克提出最优信息系统理论后,1963年,美国经济学家麦克道诺创立了以信息系统为研究对象的“信息经济学”。
赫伯特·西蒙(H.A.Sunon)、肯尼思·阿罗(K.Arrow)等经济学家对于传统的经济学的完全信息提出质疑。
到七十年代,学者们从经济实践中还发现,市场活动的行为各方拥有的信息不仅仅是不完全的,也是不对称和不均匀的,这会影响市场的运行效率,导致市场失灵。
从此不对称信息经济学产生并且兴起。
肯尼思·阿罗所涉及的社会选择论、一般均衡论、不确定经济学等领域中尤为着重于个人决策、信息与组织的研究,并在1972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而后来他将主要研究成果编成《信息经济学》论文集出版,揭示了信息优、劣势的各方在资源配置中所处的有利和不利地位。
1970年,阿克洛夫(G.Akerlof)在研究了二手车市场的失灵,提出了“柠檬”理论,研究了信息不对称下,劣品驱逐良品的状况,即“逆向选择”。
二十世纪的七十到八十年代,是西方信息经济学长足发展的黄金时期,许多经济学家在微观理论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果。
代表人物比如1971年美国经济学家杰克·赫什雷佛(Jack Hirshleifer)提出信息市场理论,1973年迈克尔·斯宾基(A.Michael Spence)提出信号理论,包括信号显示和信号传递等。
斯蒂格利茨(J.E.Stigliz)等提出信息效率与市场效率的“悖论”,还研究了信号甄别模型。
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信息经济学逐渐进入主流经济学而呈现方兴未艾的发展趋势。
1996年,詹姆斯·莫里斯(James A.Mirrlees)和威廉·维克瑞(William Vickrey)在不对称信息条件下的经济激励理论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建立了委托代理理论和模型。
莫里斯抓住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信息不对称这一前提,指出委托人需要面对来自代理人的参与约束和激励相容约束。
维克瑞提出了维克瑞拍卖法,又称第二投标法。
他们还研究了非对称信息下的激励机制的建立。
此后,委托代理理论也有了持续的发展,形成了包括不利选择与道德模型、市场信号模型、团队理论、拍卖招标理论以及最优税制理论和信息资源的配置等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