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学高二选修五三章物质的聚集状态与物质性质复习课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物质的聚集状态教学案

物质的聚集状态教学案

物质的聚集状态教学案姓名: 班级: 组号:一、教学目标1.知道不同聚集状态物质的一些特性,根据物质的存在状态进行分类,知道固、液、气态物质的一些特性。

2.了解影响气体体积的主要因素,初步学会运用气体摩尔体积等概念进行简单的计算。

3.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理解化学物质的存在状态,在原有基础上提升对化学物质的认识,同时为后续内容的学习打好必要的基础。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气体摩尔体积等概念并进行简单的计算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很多物质,比如我们呼吸需要的氧气、补充水份的白开水、建筑用的砖头等等。

它们并不是由单个原子或分子构成的,而是它们的聚集体。

今天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下物质的聚集状态 【自主学习】知识点1.物质的聚集状态阅读课本第9页到第10页之间的知识,试着填写下空格。

1.物质具有 的聚集状态,常见物质的聚集状态有 、 、 。

2.固态物质可以分为 和 。

其中 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和固定的熔点, ,不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和固定的熔点。

3.影响物质聚集状态的外界因素: 和 表1 不同聚集状态物质的微观结构与性质 物质的聚集状态微观结构微粒的运动方式 宏观性质 固态微粒排列,微粒间的空隙 。

在 的位置上 。

有 的形状,几乎不能被 液态微粒排列 ,微粒间的空隙可以没有 的形状,但不易被气态 微粒之间的距离 可以没有 的形状,且容易被小提示:气体微粒间的距离大概是气体微粒直径的10倍左右。

知识点2.影响物质体积及其影响物质体积的因素【小组探究1】1.仔细阅读课本P11页并结合下图,思考以下问题:(注意:方框表示物质占有的体积;一个小球表示一个微粒数;小球大小表示微粒的大小;小球的距离表示微粒间的距离)(1)V1,V3相比哪个体积大?为什么?(2)V1,V2相比哪个体积大?为什么?(3)V1,V4相比哪个体积大?为什么归纳总结:根据上面3问,你认为影响物质体积的因素有哪些?阅读课本P11-P12并结合合作探究1完成下列空白1.影响物质体积的因素⑴. 外因:、⑵.内因:、、⑶.固液态物质的体积主要由、决定。

高中化学 第3章 章末复习课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5-新人教版高二选修5化学教案

高中化学 第3章 章末复习课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5-新人教版高二选修5化学教案

章末复习课一、烃的衍生物二、烃及其衍生物的转化关系(写出标号的方程式)[答案]一、①—X②—OH③不能④—CHO⑤—COOH ⑥二、①CH≡CH+H 2――→Ni △CH 2===CH 2 ②CH 2===CH 2+H 2――→Ni △C 2H 6 ③C 2H 6+X 2――→光C 2H 5X +HX④C 2H 5X +NaOH ――→醇△CH 2===CH 2↑+NaX +H 2O ⑤CH 2===CH 2+HX ――→催化剂C 2H 5X⑥CH 2===CH 2+H 2O ――→催化剂C 2H 5OH⑦C 2H 5OH ――→浓硫酸170 ℃CH 2===CH 2↑+H 2O⑧C 2H 5X +NaOH ――→水△C 2H 5OH +NaX ⑨C 2H 5OH +HX ――→△C 2H 5X +H 2O⑩2C 2H 5OH +O 2――→Cu △2CH 3CHO +2H 2O ⑪CH 3CHO +H 2――→Ni △C 2H 5OH ⑫2CH 3CHO +O 2――→△2CH 3COOH⑬CH 3COOC 2H 5+H 2OCH 3COOH +C 2H 5OH ⑭CH 3COOH +C 2H 5OH CH 3COOC 2H 5+H 2O⑮CH 3COOC 2H 5+NaOH ――→△CH 3COONa +C 2H 5OH⑯CH 3COONa +HCl ―→CH 3COOH +NaCl⑰CH 3COOH +NaOH ―→CH 3COONa +H 2O常见有机反应类型及其推断常见的取代反应:烃的卤代、芳香烃的硝化或磺化、卤代烃的水解、醇分子间的脱水反应、醇与氢卤酸的反应、酚的卤代、酯化反应、酯的水解以及蛋白质的水解等。

2.加成反应——“只进不出”常见的加成反应:氢气、卤素单质、氢卤酸、水等与分子中含碳碳双键、碳碳三键的有机物发生加成反应;苯环可以与氢气加成;醛、酮可以与H2、HCN等加成。

3.消去反应——“只出不进”常见的消去反应:醇分子内脱水、卤代烃分子内脱卤化氢是中学阶段必须掌握的消去反应。

3.1.1物质的聚集状态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2同步教学设计(人教版2019)

3.1.1物质的聚集状态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2同步教学设计(人教版2019)
学生活动:
- 完成作业:学生认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学习成果。
- 拓展学习: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源,进行扩展阅读和观看,拓宽知识视野。
- 反思总结: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学习经验,提出改进措施。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通过反思,促进自我提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实现核心素养的提升。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他们在探究过程中发挥个性特长,充分发展核心素养。
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重点
(1)物质的聚集状态定义与分类
- 学生需要掌握固态、液态、气态的基本概念,理解不同状态间的主要区别。
- 熔点、沸点、蒸汽压的概念及其在物质状态变化中的应用
2. 相互转化及相变过程
- 物质状态变化的微观解释
- 相变的吸热与放热现象
3. 实际应用与现象分析
- 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与实例
- 生活中物质的聚集状态变化实例分析
教学步骤:
1. 导入新课(5分钟)
-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物质状态变化现象引入课题。
2. 理论知识讲解(15分钟)
2. 课堂PPT
3. 练习题
教学评价:
1.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
2. 课堂练习的正确率与参与度
3. 课堂讨论的积极性与思考深度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围绕科学探究、科学思维与科学态度三个方面展开。
1. 科学探究:通过对物质的聚集状态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现象、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分析数据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日常生活中的物质状态变化进行科学解释,从而提升科学探究能力。

新人教选修5高二化学教案第三章 综合复习

新人教选修5高二化学教案第三章 综合复习

第三章综合复习【知识网络】一.烃的衍生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知识归纳】一.烃的衍生物结构、通式、化学性质鉴别,二.有机反应本章专题探究残基法确定有机物的化学式已知某类有机物完全燃烧生成的CO 2(或H 2O)与耗O 2量之比,如何确定这类有机物的通式?很难。

残基法可化解这一难点。

例题:化合物CO 、HCOOH 和OHC —COOH(乙醛酸)分别燃烧时,消耗O 2和生成CO 2的体积比都是1∶2,后两者的分子可以看成是CO(H 2O)和(CO)2(H 2O),也就是说:只要分子式符合[(CO)n (H 2O)m ](n 和m 均为正整数)的各有机物,它们燃烧时消耗O 2和生成CO 2的体积比总是1∶2。

现有一些只含C 、H 、O 三种元素的有机物,它们燃烧时消耗O 2和生成的CO 2的体积比是3∶4。

(1)这些有机物中,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化合物的分子式是_____________。

(2)某两种碳原子数相同的上述有机物,若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a 和b (a <b ),则b -a 必定是___________(填入一个数字)的整数倍。

(3)在这些有机物中有一种化合物,它含有两个羧基。

取0.2625 g 该化合物恰好能与25.0 ml 0.100 mol·L-1NaOH(aq)完全中和。

据此,结合必要的计算和推导,试给出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分子式。

研析:先求符合题意的有机物通式——用残基法,步骤如下: 第一步:由题意写出下面式子 ?+3O 2−→−4CO 2第二步:根据质量守恒,反推出“?”代表的物质。

C 4O 2+3O 2−→−4CO 2 第三步:将C 4O 2化为最简式表示(C 2O)2+3O 2−→−4CO 2 第四步:将特殊化为一般,得符合题设条件的有机物通式的残基。

(C 2O)m +23m O 2−→−24mCO 2 第五步:由残基得通式,只须在残基后增加(H 2O)n 即可。

物质的聚集状态教案

物质的聚集状态教案

物质的聚集状态(第一课时)教案[学习目标]1、从微观角度解释影响物质体积的因素2、掌握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教学重点: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教具:投影仪教学过程[知识回忆]通过学习,我们建立了微粒数与阿伏加德罗常数、物质的量的关系,物质的量与摩尔质量、质量的关系如何,即利用物质的量把宏观物体的质量与微观粒子数联系起来:( ) ( )( ) ( )[导入]从生活经验知道:不同状态的物质物理性质上有哪些差异?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固定的体积,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气体容易被压缩,而固体、液体不易被压缩。

为什么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之间存在这些差异?如何从微观角度解释这种差异呢?[过渡]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1 mol任何物质的粒子数目都相等,都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约为6.02×1023个,1 mol物质的质量若以克为单位,在数值上等于构成该物质的粒子的相对原子(分子)质量。

那么,1 mol物质的体积有多大呢?由于气体的体积受温度和压强的影响较大,要比较1mol不同物质的体积,我们需要规定为同一温度和同一压强,化学上将0℃,1.01×105Pa规定为标准状况。

完成表格(标准状况下1mol不同物质的体积)物质摩尔质量/g•mol-1密度1mol物质的体积Al 26.98 2.70 g•cm-39.99 cm3Fe 55.85 7.86 g•cm-37.11 cm3H2O 18.02 0.998 g•cm-318.06cm3C2H5OH 46.07 0.789 g•cm-358.39cm3H2 2.016 0.0899g•L-122.43LN228.02 1.25 g•L-122.42LCO 28.01 1.25 g•L-122.42L [结论]1.在相同状况下,1 mol 固体和液体的体积较小,1mol 气体的体积较大。

2.在相同状况下,1 mol 不同的固态或液态物质,体积不同。

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3教案: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物质的聚集状态与物质性质章节复习 Word版含解析

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3教案: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物质的聚集状态与物质性质章节复习 Word版含解析

教学过程一、 课堂导入我们已经学习过了晶体和非晶体的特性,能否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相关习题的解答?二、复习预习1.了解原子晶体的特征,能描述金刚石、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2.了解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离子晶体、金属晶体的结构微粒、微粒间作用力的区别。

3.理解金属键的含义,能用金属键理论解释金属的一些物理性质。

4.能根据晶胞确定晶体、晶体的组成,并进行相关的计算。

三、知识讲解考点1:物质的聚集状态固体⎩⎪⎪⎪⎪⎪⎨⎪⎪⎪⎪⎪⎧晶体⎩⎪⎨⎪⎧晶体结构的堆积模型⎩⎨⎧① 的密堆积② 的密堆积晶胞⎩⎨⎧描述晶体结构的基本单元:习惯采用的是③ 晶胞中原子占有率(平行六面体):顶角:④ ;棱上:⑤ ;面心:⑥ ;体心:⑦ ;其他聚集状态的物质⎩⎪⎪⎨⎪⎪⎧非晶体:长程⑧ 和短程⑨ ,无固定熔点液晶:沿分子⑩ 方向呈现有序排列纳米材料:⑪ 排列长程有序, ⑫ 无序等离子体:⑬ 和⑭ 组成考点2:四种常见的晶体类型(1)金属晶体金属晶体⎩⎪⎨⎪⎧结构特点:形成晶体的微粒是⑮ ,微粒间的作用力是⑯性质特点:易导电、导热、具有良好的延展性,但熔、沸点个体差异大(2)离子晶体离子晶体⎩⎪⎨⎪⎧结构特点:形成晶体的微粒是阴、阳离子,微粒间的作用力是⑰性质特点:熔、沸点⑱ ,略硬而脆,且在固态时不导电,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导电(3)原子晶体原子晶体⎩⎪⎨⎪⎧结构特点:形成晶体的微粒是原子,微粒间的作用 力是共价键性质特点:熔、沸点⑲ ,硬度⑳(4)分子晶体分子晶体⎩⎪⎨⎪⎧结构特点:形成晶体的微粒是分子,微粒间作用力是分子间作用力性质特点:熔、沸点○21,硬度○22【答案】考点一:1.①等径圆球 ②非等径圆球 ③平行六面体 ④1/8 ⑤1/4 ⑥1/2 ⑦1 ⑧无序⑨有序 ⑩长轴 ⑪颗粒 ⑫界面 ⑬带电微粒 ⑭中性微粒考点二:2.⑮金属阳离子、自由电子 ⑯金属键 ⑰离子键⑱较高 ⑲高 ⑳大 低考点3:四种晶体类型的比较四、例题精析【例题1】[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15分)1.钾和碘的相关化合物在化工、医药、材料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物质的聚集状态教案

物质的聚集状态教案

1-1-3物质的聚集状态(共2课时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道固、液、气态物质的一些特性2.使学生在了解气体的体积与温度和压强有密切关系的基础上,了解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3.通过气体摩尔体积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归纳的能力4.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重点、难点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三课前准备1.学生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2.学生了解温度与压强对气体体积的影响3.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课堂教学,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四教学过程一、物质的聚集状态1.有三种聚集状态2.不同聚集状态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复习提问)物质的量、粒子总数、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设问)当物质的量相等时,不同物质的体积是否相同(给出一张表格)计算1mol物质在273K、101kPa下的体积(引导) 启发学生分析数据,发现规律(师生共同活动)总结规律1.在相同条件下,1mol气体所占的体积比1mol固体或液体所占的体积大得多2.在相同条件下,1mol固体或液体的体积各不相同,而1mol气体的体积却几乎完全相同(设问)为什么有上述规律,物质的体积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呢?(师生共同活动)由实例引导得出决定物质体积大小有三个因素:⑴物质粒子数的多少⑵物质粒子本身的大小⑶物质粒子之间距离的大小(观察)固体、液体粒子间的示意图,得出结论:相同粒子数的固体、液体的体积主要由粒子大小决定气体粒子间的示意图,得出结论:相同粒子数的气体的体积主要由粒子之间的距离决定(引导思考)影响气体粒子间的距离的因素主要有哪些?(观察)给气体加热和给气体加压看现象得出结论:⑴温度越高,体积越大⑵压强越大,体积越小(归纳)当温度和压强一定时,不同气体之间的距离一定,而气体粒子本身的大小可忽略。

即当温度和压强一定时,粒子数相同的不同气体的体积相同。

(得出结论)二、阿伏加德罗定律:在相同的温度和相同的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目。

3.1.1物质的聚集状态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2同步教学设计(人教版2019)

3.1.1物质的聚集状态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2同步教学设计(人教版2019)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物质聚集状态的基本原理。比如,观察冰的融化过程,或者气体的膨胀等。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物质聚集状态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通过探究物质的聚集状态,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物质的基本特征和分子间作用力对聚集状态的影响。同时,通过实验观察和理论分析,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此外,本节课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提高学生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6.安全措施:在进行实验操作时,向学生讲解实验注意事项,强调安全操作。准备灭火器等消防器材,以应对突发情况。
7.教学预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预案,以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挑战。例如,学生对某个概念理解不透彻、实验操作中出现意外等。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物质的聚集状态》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物质的不同聚集状态的情况?”(举例说明)比如,冰块融化成水,水又蒸发成水蒸气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物质聚集状态的奥秘。
3.1.1物质的聚集状态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2同步教学设计(人教版2019)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高中化学物质聚集方法教案

高中化学物质聚集方法教案

高中化学物质聚集方法教案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物质的聚集方法。

2. 学习使用物质聚集方法分离混合物。

二、实验仪器和药品:
1. 试管、试管架、滴管、酒精灯等。

2. 沙子、砂糖、水、盐等混合物。

三、实验过程:
1. 取一个含有沙子、砂糖、水、盐等混合物的试管。

2. 将试管放入试管架中,加热试管底部。

3. 观察试管中混合物的变化。

四、实验结果:
1. 水会先升华为蒸汽,然后冷凝成水滴,滴在试管的另一端。

2. 盐会结晶在试管底部,砂糖溶解在水中,沙子则不发生变化。

五、实验判断:
1. 由于水的升华和冷凝,可以得知水是混合物中易挥发的物质。

2. 由于盐的结晶,可以得知盐是混合物中不易挥发的物质。

3. 由于砂糖的溶解,可以得知砂糖是混合物中可溶解物质。

4. 由于沙子的不发生变化,可以得知沙子是混合物中不可溶解的物质。

六、实验注意事项:
1. 注意安全,避免烫伤。

2. 实验时小心操作,避免试管破裂。

3. 实验结束后及时清洗实验器材。

七、实验总结:
通过本实验,我们了解了物质的聚集方法,也学会了使用物质聚集方法来分离混合物。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可以根据物质的性质采取适当的方法来进行分离,以满足不同的需求。

《物质的聚集状态》教学设计.doc

《物质的聚集状态》教学设计.doc

物质的聚集状态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新课改下的化学教学活动应真正着眼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教师应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而教,为学生的真正需求而教。

同时应注意学生学习过程中自主、合作、探究的落实,使学生真正地懂得化学是怎么学的,并在学习的过程中真正地体现学习的成就感。

本节课主要通过学生的主动、合作、探究的学,教师结合实际的情况精心点拨要点拨的内容而全面地落实新课改。

在分析1mol 不同状态的物质所占的体积时,采用分组计算相关数据的探究形式,同桌的两个同学交换数据的合作学习,学生首先根据观察表中的数据自己发现一些规律,再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对比、产生疑问“1mol 不同的固体、液体、气体所占的体积大小不同,决定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有哪些呢?”从而产生探究的主题:决定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直观模型的展示,引导学生加强理论与生活的联系,如决定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在日常生活,通过篮球与乒乓球的对比,学生很容易接受,能够自己总结出决定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代替了以往的纯粹教师灌输的理论解释,便于学生理解,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本课时设计先从学生熟悉的“三态”这一宏观特征引入,探究影响物质体积的微观原因,让学生体验从宏观到微观的研究方法,从而引出“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通过一定的讨论、辨析,初步理解“气体摩尔体积”这一重要概念。

二、教材分析“物质的聚集状态”选自高中化学(苏教版)必修 1 专题 1 ,是在学生已经学习“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宏观质量之间的计算”等知识之后,学生接触的又一类微观物质和宏观物质之间转化的知识。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气体摩尔体积”等概念进行简单的计算,从而和前面的知识形成完整的体系,也为后续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

这节课的内容在高中化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学情分析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接触过气体物质,固体沉淀,溶液等具体实例,本节课的有关“决定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就是在这个基础上从微观角度理解化学物质的存在状态。

物质的聚集状态教案

物质的聚集状态教案

物质的聚集状态教案教案标题:物质的聚集状态教学目标:1. 了解物质的三种聚集状态:固体、液体和气体。

2. 掌握物质在不同聚集状态下的特征和性质。

3. 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判断物质的聚集状态。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1. 物质的三种聚集状态的特征和性质。

2. 实验和观察方法。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烧杯、试管、温度计、水、冰块、盐、石蜡等。

2. 实验材料:水、冰块、盐、石蜡等。

3. 教学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质,如水、冰块、盐、石蜡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质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Step 2:概念讲解(15分钟)讲解物质的三种聚集状态:固体、液体和气体。

重点介绍每种状态的特征和性质,如形状、容积、可压缩性等。

通过图片和示意图来帮助学生理解。

Step 3:实验观察(20分钟)安排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判断物质的聚集状态。

例如:实验1:将一些水倒入烧杯中,观察其形状和容积。

实验2:将一些水倒入试管中,加入冰块,观察水的变化。

实验3:将一些石蜡加热,观察其变化。

Step 4:总结归纳(10分钟)让学生回顾实验结果,总结不同聚集状态下物质的特征和性质,并与之前的概念讲解进行对比。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物质会存在不同的聚集状态。

Step 5:拓展应用(15分钟)通过一些拓展问题和情境,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例如:为什么水汽会凝结成水滴?为什么在高山上水会沸腾的温度较低?Step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强调物质的聚集状态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和应用。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自行设计实验来观察不同物质的聚集状态,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2. 学生可以通过网上或图书馆的资源,了解更多关于物质的聚集状态的知识,并进行研究报告或展示。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和观察结果,评估其对物质聚集状态的理解程度。

2. 提供一些选择题或简答题,考察学生对概念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5 第三章复习课-1教案

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5 第三章复习课-1教案
陌生中找熟悉
【任务3】根据下列“陌生”物质的结构简式,分析其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
【任务4】结合“陌生”分子式推导下列合成路线中各物质的结构简式,分析每步的反应类型。
【任务5】根据“陌生”反应的信息,推导流程图中未知物B的结构简式。
【小结】
1.从陌生物质的结构简式中找到熟悉的官能团
2.从陌生分子式的变化中找到熟悉的反应类型
教 案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第三章复习课
学科
化学
学段:高中
年级
高二
教材
书名:有机化学基础出版社:人教社出版日期:2007年2月
教学设计参与人员
姓名
单位
设计者
杨彬
北京市铁路第二中学
实施者
杨彬
北京市铁路第二中学
指导者
课件制作者
杨彬
北京市铁路第二中学
其他参与者
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通过梳理必备知识多角度认识有机反应。
【任务1】从酯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小结】有机反应的认识角度
【知识梳理】
1从物质类别的角度
2从反应类型的角度
3.从反应试剂及反应条件的角度
4.从某些特征实验现象的角度
5.从定量的角度
【任务2】将下列合成路】有机反应的认识和应用
必备知识梳理
环节2
2.通过完成三个基本任务形成“陌生中找熟悉”的基本方法。
3.通过解综合有机推断题形成思路和方法,提升关键能力。
教学重点:
1.有机反应的各认识角度及联系。
2.解综合有机推断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教学难点:
解综合有机推断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教学过程(表格描述)

物质的聚集状态教案

物质的聚集状态教案

物质的聚集状态教案教案标题:物质的聚集状态教学目标:1.了解物质的三种聚集状态:固体、液体、气体;2.掌握不同聚集状态下物质的特点和性质;3.能够进行实验观察,判断物质的聚集状态。

教学准备:1.幻灯片或黑板;2.实验器材和实验原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物质的分类,询问学生是否还记得物质可以分为哪几种。

2. 引入新课,解释物质的聚集状态是指物质的微观粒子之间的排列方式。

二、讲解(15分钟)1. 固体的特点和性质:(1) 微观粒子排列紧密,固定在一起;(2) 形状固定,体积不可变;(3) 难以压缩和流动;(4) 有一定的硬度和强度。

2. 液体的特点和性质:(1) 微观粒子排列较紧密,但可以流动;(2) 体积不可变,形状可变;(3) 难以压缩,但可以流动;(4) 有一定的粘度和流动性。

3. 气体的特点和性质:(1) 微观粒子之间距离较大,自由运动;(2) 体积可变,形状可变;(3) 容易被压缩和流动;(4) 无定形,无固定形状。

三、实验观察(20分钟)1. 实验一:固体和液体的比较实验材料:玻璃杯,水,冰块,蜡烛。

实验步骤:(1) 向玻璃杯中加入一些水,观察水的形状并记录;(2) 加入适量的冰块,观察水的变化并记录;(3) 在水中点燃蜡烛,观察火焰的状况并记录。

实验结果:(1) 水在玻璃杯中呈现流动状态;(2) 冰块的形状较固定,但能够融化成水;(3) 蜡烛燃烧时,火焰形状不固定,但火焰的热量能够传递给玻璃杯和水。

2. 实验二:液体和气体的比较实验材料:玻璃烧杯,水,醋,气球。

实验步骤:(1) 向玻璃烧杯中加入适量的醋,观察醋的状态并记录;(2) 吹气进入气球,观察气球的状态并记录。

实验结果:(1) 醋在玻璃烧杯中呈现流动状态;(2) 吹气进入气球后,气球膨胀成固定的形状,但可以放出气体。

四、总结(10分钟)1. 教师总结不同聚集状态下物质的特点和性质,并引导学生进行回顾。

五、课堂练习(10分钟)1. 练习题:判断下列物质的聚集状态(填液、固、气)。

高中化学教案:物质的聚集状态(三)

高中化学教案:物质的聚集状态(三)
章节与课题
物质的聚集状态(三)
课型
习题课
教时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知道固态、液态、气态物质的一些特性。
2.了解不同聚集状态的物质在微观结构上的差异,导致了物质性质的不同。
3.知道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并能运用气体摩尔体积进行简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决定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学习科学家研究化学的科学态度和研究方法。
教学重点:
决定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的探究,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
教学难点:
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
教具(工量具)准备:
PPT
浙江信息工程学校教案纸(2)
板书设计:
物质的聚集状态
学习主
一、规律:1、定义
1.相同条件下,1mol气 2、符号、单位
体体积要比固体、液体体 3、表达式
积大得多; 4、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
2。相同条件下,1mol固5、注意点:
体、液体体积一般是不同
的;
2.相同条件下,1mol不
同气体体积基本相同。
二、探究:决定物质体积
大小的因素。
三、知识引申:
相同温度和压强下,相同
物质的量的气体具有相同
的体积
教学后思:
浙江信息工程学校教案纸(3)
第1教时
步骤
用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复习
习题讲解
布置作业
5
33
2
【知识回顾】
1.物质体积的大小取决于物质粒子数的多少、粒子本身的大小和粒子之间的距离三个因素。
2.气体摩尔体积: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
符号:Vm,,表达式:Vm=,单位:L·mol-1

物质的聚集状态 教学设计

物质的聚集状态 教学设计

物质的聚集状态教学设计物质的聚集状态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在了解气体的体积与温度和压强有密切关系的基础上,了解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2.通过气体摩尔体积和有关计算的教学,培养分析、推理、归纳、总结的能力。

教学重点: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教学方法:探究法教具:投影仪课时:2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入〕C+O2==CO2微观6.02×10236.02×10236.02×10231mol1mol1mol宏观12g32g44g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利用物质的量把宏观可称量的物质与微观微粒联系起来。

但是我们平常所见到的物质,都不是单个原子或分子,而是它们的聚集体。

物质的聚集状态主要有三种:气态、液态、固态。

许多物质在不同的温度和压强下,可以呈现不同的聚集状态。

【板书】不同聚集状态物质的结构与性质物质的聚集状态微观结构微粒的运动方式宏观性质固态微粒排列紧密,微粒间的空隙很小在固定的位置上振动有固定的形状,几乎不能被压缩液态微粒排列较紧密,微粒间的空隙较小可以自由移动没有固定的形状,不易被压缩气态微粒间的距离较大可以自由移动没有固定的形状,容易被压缩【过渡】对于气体,无论是实验室或生产中都是使用它的体积而不是质量,那么如何利用物质的量把宏观可量度的体积与微观微粒数联系起来呢?我们已经知道,1mol任何微粒的集合体所含的微粒数目都相同,1mol 微粒的质量往往不同。

已知1mol物质的质量,由物质的密度,我们可以求出它们的体积〔投影〕1mol不同物质的体积物质状态微粒数摩尔质量g•mol-1密度g•cm-3体积cm3Al固6.02×102326.982.709.99Fe固6.02×102355.857.867.10H2O液6.02×102318.020.99818.0C2H5OH液6.02×102346.070.78958.4H2气6.02×10232.0160.0899g•L-122.4N2气6.02×102328.021.25g•L-122.4CO气6.02×102328.011.25g•L-122.4请根据上述数据分析物质存在的状态与体积的关系〔结论〕1mol不同的固态或液态物质的体积在相同状态下(标准状况:0℃,101kPa),1mol气体的体积。

物质的聚集状态与物质的性质 经典复习教案

物质的聚集状态与物质的性质 经典复习教案

物质的聚集状态与物质的性质最新考纲 1.理解离子键的形成,能根据离子化合物的结构特征解释其物理性质。

2.了解晶体的类型,了解不同类型晶体中结构微粒、微粒间作用力的区别。

3.了解晶格能的概念,了解晶格能对离子晶体性质的影响。

4.了解分子晶体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5.了解原子晶体的特征,能描述金刚石、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6.理解金属键的含义,能用金属键理论解释金属的一些物理性质。

了解金属晶体常见的堆积方式。

7.了解晶胞的概念,能根据晶胞确定晶体的组成并进行相关的计算。

考点一晶体概念及结构模型1.晶体与非晶体(1)晶体与非晶体的比较(2)得到晶体的途径①熔融态物质凝固。

②气态物质冷却不经液态直接凝固(凝华)。

③溶质从溶液中析出。

(3)晶胞①概念:描述晶体结构的基本单元。

②晶体中晶胞的排列——无隙并置无隙:相邻晶胞之间没有任何间隙。

并置:所有晶胞平行排列、取向相同。

2.晶胞组成的计算——均摊法 (1)原则晶胞任意位置上的一个原子如果是被n 个晶胞所共有,那么,每个晶胞对这个原子分得的份额就是1n 。

(2)方法①长方体(包括立方体)晶胞中不同位置的粒子数的计算。

②非长方体晶胞中粒子视具体情况而定,如石墨晶胞每一层内碳原子排成六边形,其顶点(1个碳原子)被三个六边形共有,每个六边形占13。

3.常见晶体结构模型(1)原子晶体(金刚石和二氧化硅)①金刚石晶体中,每个C 与另外4个C 形成共价键,C —C 键之间的夹角是109.5°,最小的环是六元环。

含有1 mol C 的金刚石中,形成的共价键有2 mol 。

②SiO 2晶体中,每个Si 原子与4个O 原子成键,每个O 原子与2个硅原子成键,最小的环是十二元环,在“硅氧”四面体中,处于中心的是Si 原子,1 mol SiO 2中含有4 mol Si —O 键。

(2)分子晶体①干冰晶体中,每个CO 2分子周围等距且紧邻的CO 2分子有12个。

《物质的聚集状态》参考教案

《物质的聚集状态》参考教案

第一单元物质的聚集状态一、学习目标1.知道不同聚集状态物质的一些特性,根据物质的存在状态进行分类,知道固、液、气态物质的一些特性。

2.了解影响气体体积的主要因素,初步学会运用气体摩尔体积等概念进行简单的计算。

3.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理解化学物质的存在状态,在原有基础上提升对化学物质的认识,同时为后续内容的学习打好必要的基础。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理解气体摩尔体积等概念并进行简单的计算三、设计思路本课时设计先从学生熟悉的“三态”这一宏观特征引入,探究影响物质体积的微观原因,让学生体验从宏观到微观的研究方法,从而引出“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通过一定的讨论、辨析,初步理解“气体摩尔体积”这一重要概念。

四、教学过程[导入]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物质丰富多彩,例如自由流动的空气、香气扑鼻的咖啡、晶莹剔透的水晶等等。

这些物质都是由大量原子、分子、离子等微观粒子聚集在一起构成的。

物质有哪些常见的聚集状态呢?气态、液态和固态。

不同状态的物质物理性质上有哪些差异?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固定的体积,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气体容易被压缩,而固体、液体不易被压缩。

为什么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之间存在这些差异?如何解释这种差异呢?结构决定性质。

指导学生阅读、分析教材表1-3,形成认识:由于微观结构上的差异,三种不同聚集状态的物质各有独特的性质。

[过渡]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1 mol任何物质的粒子数目都相等,约为6.02×1023个,1 mol物质的质量若以克为单位,在数值上等于构成该物质的粒子的相对原子(分子)质量。

那么,1 mol物质的体积有多大呢?若已知物质摩尔质量,即1 mol物质的质量,要知道其体积,还需要什么条件?密度。

由于气体的体积受温度和压强的影响较大,要比较1mol不同物质的体积,我们需要规定为同一温度和同一压强,化学上将0℃,1.01×105Pa规定为标准状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中化学高二选修五三章物质的聚集状态与物质性质复习课教案一、化学核心素养:1.了解晶体的类型,了解不同类型晶体中结构微粒、微粒间作用力的区别。

2.了解晶格能的概念,了解晶格能对离子晶体性质的影响。

了解分子晶体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3.了解原子晶体的特征,能描述金刚石、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4.理解离子键的形成,能根据离子化合物的结构特征解释其物理性质。

5.理解金属键的含义,能用金属键理论解释金属的一些物理性质。

了解金属晶体常见的堆积方式。

了解晶胞的概念,能根据晶胞确定晶体的组成并进行相关的计算。

二、教学过程:专题一晶体类型的结构和性质1.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2.四类晶体的结构和性质比较题型一、晶体类型的判断例1四种物质的一些性质如下表:晶体类型:单质硫是__________________晶体;单质硼是__________晶体;氯化铝是__________________晶体;苛性钾是____________晶体。

题型二、晶体熔、沸点的比较例2下列各组物质的沸点按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的是A.NH3、CH4、NaCl、NaB.H2O、H2S、MgSO4、SO2C.CH4、H2O、NaCl、SiO2D.Li、Na、K、Rb、Cs1.不同类型晶体熔、沸点的比较一般来说,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金属晶体(除少数外)>分子晶体。

金属晶体的熔、沸点有的很高,如钨、铂等;有的则很低,如汞、铯、镓等。

2.同种类型晶体熔、沸点的比较(1)原子晶体一般来说,对结构相似的原子晶体来说,键长越短,键能越大,晶体的熔、沸点越高。

例如:金刚石>二氧化硅>碳化硅>晶体硅。

(2)分子晶体①组成和结构相似的分子晶体,一般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范德华力越大,熔、沸点越高。

如I2>Br2>Cl2>F2;SnH4>GeH4>SiH4>CH4。

②组成和结构不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接近),分子的极性越大,范德华力越大,熔、沸点越高。

如CO>N2。

③同类别的同分异构体,支链越多,熔、沸点越低。

如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

④若分子间存在氢键,则分子间作用力比结构相似的同类晶体大,故熔、沸点较高。

如HF>HI;NH3>PH3;H2O>H2Te。

(3)离子晶体一般来说,离子所带的电荷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小,离子键越强,离子晶体的熔、沸点就越高。

如NaCl>CsCl;MgO>MgCl2。

(4)金属晶体金属阳离子所带电荷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小,其金属键越强,金属熔、沸点越高。

如Al>Mg>Na。

提醒(1)某些离子晶体的熔点高于某些原子晶体的熔点。

如MgO(2 800 ℃)>SiO2(1 713 ℃)。

(2)某些分子晶体的熔点高于某些金属晶体的熔点。

如碱金属熔点较低。

(3)个别金属的熔点高于某些原子晶体的熔点。

如钨(3 410 ℃)> SiO2(1 713 ℃)。

(4)合金的熔点一般低于成分金属的熔点。

专题二晶体中微粒堆积方式非密置层密置层堆积方式简单立方堆积体心立方堆积面心立方最密堆积六方最密堆积代号图示常见的晶胞:晶体类型晶体模型晶体结构详解金属晶体A1面心立方最密堆积典型代表Cu、Ag、Au,配位数为12 A2体心立方密堆积典型代表Na、K、Fe,配位数为8A3六方最密堆积典型代表Mg、Zn、Ti,配位数为12晶体类型晶体模型晶体结构详解题三 晶体的相关计算1. 晶胞中微粒数目的计算(切割法)例3 (1)Cu 的一种氯化物晶胞结构如图所示(黑球表示铜原子,白球表示氯原子),该氯化物的化学式是______。

若该晶体的密度为ρ g·cm -3,以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则该晶胞的边长a =________nm 。

离子晶体NaCl 型(1)每个Na +(Cl -)周围等距且紧邻的Cl-(Na +)有6个。

每个Na +周围等距且紧邻的Na +有12个(2)每个晶胞中含4个Na +和4个Cl -CsCl 型(1)每个Cs +周围等距且紧邻的Cl -有8个,每个Cs +(Cl -)周围等距且紧邻的Cs+(Cl -)有6个(2)如图为8个晶胞,每个晶胞中含1个Cs +、1个Cl -分子晶体干冰(1)8个CO 2分子构成立方体且在6个面心又各占据1个CO 2分子(2)每个CO 2分子周围等距紧邻的CO 2分子有12个原子晶体金刚石(1)每个C 与4个C 以共价键结合,形成正四面体结构(2)键角均为109.5°(3)最小碳环由6个C 原子组成且六原子不在同一平面内(4)每个C 原子与另外4个C 原子形成共价键,每个共价键连接2个C原子(2)用晶体的X射线衍射法对Cu的测定得到以下结果:Cu的晶胞为面心立方最密堆积(如图),已知该晶体的密度为9.00 g·cm-3,Cu的原子半径为________cm(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 A,只要求列式表示)。

(3)一种铜金合金晶胞如图所示(Au原子位于顶点,Cu原子位于面心),则该合金中Au原子与Cu原子个数之比为________,若该晶胞的边长为a pm,则合金的密度为________g·cm-3(只要求列算式,不必计算出数值,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 A)。

(4)GaAs的熔点为1 238 ℃,密度为ρ g·cm-3,其晶胞结构如图所示。

Ga和As的摩尔质量分别为M Ga g·mol-1和M As g·mol-1,原子半径分别为r Ga pm和r As pm,阿伏加德罗常数值为N A,则GaAs晶胞中原子的体积占晶胞体积的百分率为______。

【小结】1.晶胞计算的类型(1)根据晶胞的结构,计算其组成微粒间的距离。

(2)根据晶胞的质量和晶体有关的摩尔质量间的关系,计算微粒个数、微粒间距、ρ等。

(3)计算晶体(晶胞)的空间利用率。

2.晶胞计算的原理与步骤(1)首先确定晶胞的组成利用切割法计算一个晶胞所含微粒的数目。

(2)计算晶体的密度或体积①关系式ρ=N×MV×N A(V表示晶胞体积,ρ表示晶体的密度,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N表示一个晶胞实际含有的微粒数,M表示微粒的摩尔质量)。

3.计算步骤【及时巩固】金属钾、铜的晶体的晶胞结构如图(请先判断对应的图)所示,钾、铜两种晶体晶胞中金属原子的配位数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金属钾的晶胞中,若设该晶胞的密度为a,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 A,钾原子的摩尔质量为M,则表示钾原子半径的计算式为__________。

【链接高考】(2019·全国Ⅰ卷)图(a)是MgCu2的拉维斯结构,Mg以金刚石方式堆积,八面体空隙和半数的四面体空隙中,填入以四面体方式排列的Cu。

图(b)是沿立方格子对角面取得的截图。

可见,Cu原子之间最短距离x=________pm,Mg原子之间最短距离y=________pm。

设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 A,则MgCu2的密度是________g·cm-3(列出计算表达式)。

【当堂检测】1.下列各组物质中都属于原子晶体的是()A.干冰、二氧化硅、金刚石B.氧化钠、金刚石、氯化氢C.碘、石墨、氯化钠D.二氧化硅、金刚石、晶体硼2.(2018·金华一中高二月考)下列有关晶体性质的比较正确的是()A.熔点:金刚石>晶体硅>碳化硅B.沸点:NH3>H2O>HFC.硬度:白磷>冰>二氧化硅D.熔点:SiI4>SiBr4>SiCl43.(2019·厦门高二期中)如图是CaF2晶胞的结构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个CaF2晶胞中含有8个Ca2+B.一个CaF2晶胞中含有8个F-C.在CaF2晶胞中Ca2+的配位数为4D.在CaF2晶胞中F-的配位数为84.(2019·福州高二期末)下列有关晶体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SiO2晶体中最小环上的原子个数为6B.在晶体中只要有阳离子就一定有阴离子C.12 g石墨烯(如图1)中含有六元环的个数为0.5×6.02×1023D.720 g C60晶体中含有0.5×6.02×1023个晶胞(如图2)5.(2018·大连二十四中校级期中)F2和Xe在一定条件下可生成XeF2、XeF4和XeF6三种氟化氙,它们都是极强的氧化剂(其氧化性依次增强),都极易与水反应。

已知6XeF4+12H2O===2XeO3+4Xe↑+24HF+3O2↑,下列推测正确的是()A.XeF2分子中各原子均达到8电子的稳定结构B.某种氟化氙晶体的基本结构单元如图所示,可推知其化学式为XeF6C.XeF4与水反应时,每生成2 mol Xe转移8 mol电子D.XeF2加入水中,在水的作用下,将生成Xe和F26.下列关于晶体的说法中一定正确的是()A.分子晶体中都存在共价键B.CaTiO3晶体中每个Ti4+与12个O2-相紧邻(题图是CaTiO3的晶体结构模型)C.SiO2晶体中每个硅原子与2个氧原子以共价键相结合D.金属晶体的熔点都比分子晶体的熔点高7.冰晶胞中水分子的空间排列方式与金刚石晶胞(其晶胞结构如图,其中空心球所示原子位于立方体的顶点及面心,实心球所示原子位于立方体内)类似。

下列有关冰晶胞的说法合理的是()A.冰晶胞内水分子间以共价键相结合B.晶体冰与金刚石晶体硬度都很大C.冰分子间的氢键具有方向性和饱和性,也是一种σ键D.氢键的存在导致冰晶胞与金刚石晶胞微粒的排列方式类似8.由Al元素和N元素形成的某种化合物的晶胞如图所示,已知N原子位于晶胞体对角线的14处。

假设该化合物晶体的密度为ρ g·cm-3,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则晶胞中相距最近的两个N原子之间的距离为()A.223164ρN A cm B.223164ρN A cmC.223164N Aρcm D.223ρN A164cm9.有A、B、C三种晶体,分别由H、C、Na、Cl 4种元素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对这三种晶体进行实验,结果如下表:熔点/℃硬度水溶性导电性水溶液与Ag+反应A 811 较大易溶水溶液或熔融态导电白色沉淀B 3 550 很大不溶不导电不反应C -114.2 很小易溶液态不导电白色沉淀(1)晶体的化学式分别为:A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

(2)晶体的类型分别是:A__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__。

(3)晶体中微粒间的作用力分别是:A______、B______、C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