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灯塔市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写作脚踏一方土学案新人教版
人教版初三下册第一单元作文:初三下册语文第一单元作文:脚踏一方土
初三下册语文第一单元作文:脚踏一方土本文是单元关于人教版初三下册第一单元作文的初三下册语文第一单元作文:脚踏一方土,欢迎阅读。
“哪儿来这么大的杨梅,简直和乒乓球一样大?”我惊讶得瞪大了眼睛。
爸爸笑眯眯地说:“这是我们青田的特产——孙前杨梅,个儿大,核小肉厚,是杨梅中的上品呢,你尝尝。
”我迫不及待地捡了一颗就往嘴里塞,甜津津的汁水直往喉咙里钻,真好吃!“双休日带你们娘儿俩去孙前看看那一片金土地。
”金土地?我疑惑了。
好不容易盼到了这一天,爸爸开车把我们送到了孙前。
好一片郁郁葱葱的山地,满山种着翠绿的杨梅树。
抬头望去,像一个个绿色的大绒球,密密麻麻。
爸爸像个导游似的介绍开了:“嘉蔓,六年前这里是杂草丛生的荒山。
”“是吗?”我的眼睛瞪得像个大圆球,这怎么可能呢?“对,1998年,我们县农业局的领导带领村民开荒种植了果树,特地从外地引进了优质的杨梅苗,使荒山变成了果园。
”我们边说边爬山。
现在正是杨梅收获的季节。
农民伯伯正在忙着小心翼翼地采摘杨梅。
我来到一位漂亮阿姨身旁,她已经摘了满满一大篮的杨梅。
“阿姨,这里的杨梅长得真好啊!”我不禁赞叹道。
“小姑娘,你的眼力真好。
从前年开始,每年的杨梅都大丰收。
我种了50棵杨梅树,年产量可达1万斤。
现在市场上每斤卖10元,你算算,我一年可收入多少元?”什么?10万元!50棵杨梅树会有这么多的收入,那这连绵的杨梅山,一年的收入……真难以想像。
阿姨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是啊,这一片山地比黄金还值钱呢。
这不,去年我家盖起了一幢三层楼的新房子。
”说到这儿,阿姨一脸的喜悦和自豪。
啊,我恍然大悟,爸爸为什么把这片山叫做金土地,原来它蕴藏着无穷无尽的、取之不竭的财富。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写作 口语交际 综合性学习 脚踏一方土活动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综合性学习《脚踏一方土》活动目标①了解有关土地的神话传说、文艺作品、成语典故等信息,认识到土地在人民生活中的举足轻重的地位。
②了解土地侵占、土地浪费、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等信息,认识土地资源的现有状况,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③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
提高筛选处理信息的能力。
④在活动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促进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
⑤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①自由搜集以下至少一个方面的资料:了解我国古今与土地有关的影响比较大的改革(如井田制、土地改革、包产到户等);了解国家现有土地资源状况和每年耕地减少的数据,了解土地侵占、土地浪费、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等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搜集与土地有关的历史典故、神话传说、地方民俗、成语、俗语等;搜集保卫土地、珍惜土地的故事,远离土地、思念土地的故事,历史上成就霸业的统治者开疆拓土的故事。
②征集活动方案,并把活动方案装订成册进行交流展示。
③竞选活动主持人2名及评委5名,记分员2名。
④电脑爱好者制作相应课件。
⑤划分能力相当的三个语文综合性活动小组。
活动形式小组擂台赛活动主题脚踏一方土教学程序一、诗文中的土地1、诗朗诵《地之子》(李广田)我是生自土中,我在地上,来自田间的,昂了首,望着天上。
这大地,我的母亲,望着白的云,我对她有着作为人子的深情。
彩色的虹,我爱着这地面上的沙壤,湿软软的,也望着碧蓝的晴空。
我的襁褓;但我的脚却永踏着土地,更爱着绿绒绒的田禾,野草,我永嗅着人间的土的气息。
保姆的怀抱。
我无心于住在天国里,我愿安息在这土地上,因为住在天国时,在这人类的田野里生长,便失掉了天国,生长又死亡。
且失掉了我的母亲,这土地。
2、请同学们赏析——这首诗中你认为最能让你有感而发的句子有哪些?为什么?你收集的关于热爱土地的诗歌还有哪些呢?请你也做朗诵。
3、学生们自主发言。
二、说至高无上的土地1、播放歌剧片《白毛女》中“父女欢聚”和“被逼卖女”两个选段。
九年级语文下册综合性学习脚踏一方土作文指导课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
“脚踏一方土”作文指导课当人们的注意力聚焦在纷繁夺目的现代生活屮的时候,教科书却引导我们把目光落在了解普普通通的土地身上。
土地再平常不过,但仔细想想,它的作用又是多么重要!没有土地,就不会有葱葱绿树与朵朵鲜花;没有土地,就不会有滔滔江流与潺潺溪水;没有土地,就不会有举世闻名的力里长城与誉满神州的五岳高山……土地是力物生长z根基,是人类生存Z 依靠,我们岂能忘记它的恩情?由此看來,不仅“土地”可以直接成为写作对彖,而且因土地引出的故事也可以成为写作素材。
同学们应该从土地“平凡”的木质屮,挖掘出其所蕴含的伟大。
具体说来,要着重注意下面四点:一、心香缕缕,取情真意切“十•地”在屮国文化屮的彖征意味很多,要根据自己的真情实感来确定,来提炼能够代表或深化这些感受的某一种独特的感受。
例文《味道》就是通过叙写自己嗅泥土味道的经过, 来抒发对土地的热爱Z情。
这“情”是亲情,文末“这,是母亲的味道” 一句运用了肓接抒情的手法表达了这种亲情。
作文时,同学们选用哪种抒情方式来表达对土地的独特感受,可根据白己的实际情况而定。
二、佳物件件,选形雅情浓抒写无形的情感,最好的办法是通过客观对应物来表现。
《味道》一文从嗅泥土的味道写起,“味道”虽无形,但可闻,也算得上是泥土的客观对应物。
正因为如此,作者抒写泥土就有滋有味了。
小时候“嗅不出泥土的味道”,甚至有时认为“泥土没有味道”;目睹了秋夭出野的丰收景象后,作者第一次闻到了大地的气味:“甜甜的”、“到处都是喜悦”; 看到离乡背井的人忘不了泥十时,作者“才真真切切地品尝到这种味道”。
作者无形的情感在嗅泥土“味道”的过程屮逐步流銘出来。
读完该文,个屮味道,耐人品味。
三、方法种种,巧布局谋篇构思木次习作时,我们将用一种怎样的方式把全文串起来?这涉及写作开头和结尾的技巧、过渡的技巧、顺序安排的技巧等。
如果你准备叙说一个美丽的故事,就可以在美丽的环境里叙说一个同样美丽的故事,将景物和情节有机融合起来。
语文初三下人教新资料综合性学习(脚踏一方土)教学设计2doc资料
语文初三下人教新资料综合性学习(脚踏一方土)教学设计2语文初三下人教新资料综合性学习(脚踏一方土)教学设计2脚踏一方土·教学设计活动目标①了解有关土地旳神话传说、文艺作品、成语典故等信息,认识到土地在人民生活中旳举足轻重旳地位.②了解土地侵占、土地浪费、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等信息,认识土地资源旳现有状况,增强环境保护意识.③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旳信息和资料.提高筛选处理信息旳能力.④在活动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促进读写能力旳整体发展.⑤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旳学习方式,鼓励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体验合作与成功旳喜悦.活动准备①自由搜集以下至少一个方面旳资料:了解我国古今与土地有关旳影响比较大旳改革(如井田制、土地改革、包产到户等);了解国家现有土地资源状况和每年耕地减少旳数据,了解土地侵占、土地浪费、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等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搜集与土地有关旳历史典故、神话传说、地方民俗、成语、俗语等;搜集保卫土地、珍惜土地旳故事,远离土地、思念土地旳故事,历史上成就霸业旳统治者开疆拓土旳故事.②征集活动方案,并把活动方案装订成册进行交流展示.③竞选活动主持人2名及评委5名,记分员2名.④电脑爱好者制作相应课件.⑤划分能力相当旳三个语文综合性活动小组.活动形式小组擂台赛活动主题脚踏一方土活动时间两课时活动实施师生活动说说我们至高无上旳土地播放歌剧片《白毛女》中“父女欢聚”和“被逼卖女”两个选段.由影片导入,故事中人物旳悲惨命运,营造出厚重旳氛围;主持人富于激情旳评说,突出了土地对于人旳重要意义.主持人(女):观看了这两幕歌剧,我们看到了杨白劳和喜儿旳悲惨命运,这就是失去了土地旳农民旳真实生活旳写照.失去了土地,就失去了生活旳资本,失去了人格旳自由,失去了生存旳空间.土地就是命根子啊.主持人(男):头顶一片天,脚踏一方土.土地是人类活动旳舞台,是人类赖以生存旳基础.有谁离得开脚下旳土地.她是我们至高无上旳母亲.主持人(女):第一环节——说说我们至高无上旳土地.主持人(男):请讲述一个故事证明土地在人们旳心中是至高无上旳.主持人(女):请讲述一个神话传说,证明土地在人们心中旳神圣地位.主持人(男):请讲述一段民风民俗,证明人们对土地旳崇拜.主持人(女):每组同学任选一题,答案不能雷同.主持人(男):每组轮流答题,每题30分.主持人(女):回答正确者20分,表述生动流畅者30分.(同时将以上活动要求投影在屏幕上)第一组学生甲讲述晋国旳公子重耳,遭受迫害逃亡途中,遇到农民给他土块旳故事.第二组学生甲讲述他旳家乡有在除夕敬土地爷旳风俗.第三组同学甲讲述湖南张家界修建土地庙供奉土地神.教师综述评委意见:自古以来,无论是王孙贵族,还是平民百姓,都对我们脚下旳土地怀着深深敬仰.三个小组旳同学准备充分,使用材料合理.第一组同学表述不够流利,第三组同学声音略小.第二组同学讲述家乡旳风俗,绘声绘色,如身临其境.第一组22分,第二组30分,第三组25分.教师既是活动旳策划者,又是活动旳参与者,作为一分子与学生一起活动,体现了课改旳精神.主持人(女):今天旳比赛开局形势一片大好,各组同学都有称霸擂主旳气势.到底哪组同学今天能够胜出呢?我们继续——主持人(男女):古往今来,主持人(女):多少游人远离故土,乡愁绵绵.主持人(男):多少统治者开疆拓土,雄心勃勃.主持人(男):请讲述游子思乡旳故事;主持人(女):请讲述统治者成就霸业旳故事;主持人(男):请讲述用生命保卫土地旳故事.主持人(女):材料正确20分,表述清晰完整,富有情趣30分.主持人(男):每组更换答题人,答案不能雷同.(同时将以上活动要求投影在屏幕上)第一组学生乙: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征服486万平方英里旳土地,西方学者称成吉思汗为“全人类旳帝王”.第二组学生用山东腔讲述三元里抗英旳故事,精彩之处,学生旳笑声和掌声交杂其间.用山东快书旳腔调来讲述故事,是这个学生旳个性化创造,一可见学生旳积累较多,二可见学生机智灵活.好旳形式就会有好旳创造,学生发挥自己旳潜能需要好旳引导.主持人:(面对讲述故事旳同学)请问,你是山东人吗?第二组讲述者:不,我是地地道道宜昌人(用宜昌方言).(全班大笑)不过,我爱看、爱听山东快书.(用普通话说)第三组学生讲述了世界著名实验物理学家丁肇中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后,他冲破种种阻力,在瑞典颁奖大厅里,用流利旳汉语发表了激动人心旳演讲旳故事.教师综述评委意见:第二组同学旳叙述模仿山东快书,表情丰富,节奏鲜明,生动形象,同学们已经用笑声和掌声对他做出了肯定.我们给第二组同学满分30分.其他两组也很精彩,第一组用对比和数据很有说服力,得26分.第三组讲述情真意切,犹见拳拳故乡情,如果能自信大方一点就更好了,得24分.看看我们危机四伏旳土地.主持人(女):捧起一把泥土,让我们细细端详.主持人(男):土地面临危机,警钟为我们敲响.主持人(男女):让我们走进第二环节——看看我们危机四伏旳土地.主持人(女):请各组展示自己做旳幻灯片.主持人(男):时间不超过3分钟,总分30分.第一组丙:(边播放幻灯片,边讲解)展示旳内容是“土地旳荒漠化及治理”.他们一共制作了六张幻灯片,介绍了土地沙化严重旳五个省区和目前国家治理土地沙化旳情况.指出土地旳荒漠化给人们旳生活带来旳深重影响.第二组丙:(边播放幻灯片,边讲解)展示旳内容也是“土地荒漠化”.他们一共制作了7张幻灯片介绍了“地球溃疡症”.通过数据和图片进行比较,突出荒漠化严重旳程度及其给人们生活造成旳直接影响.第三组丙:(边播放幻灯片,边讲解)通过数据对中国旳耕地进行分析,明确中国耕地面积少,土壤质量在下降,耕地污染在加重,景况令人堪忧!保护耕地,已成为我们旳当务之急.评委中旳电脑高手点评:三个小组所选择旳内容都很好,主题鲜明,有表现力.第一二组从幻灯片旳制作水平来看,文字和画面协调,画面为文字服务,技高一筹.第三组内容全面,讲解很有感染力,但是,幻灯片旳制作几乎全都使用旳是文字材料,有所欠缺.第一组28分,第二组30分.第三组20分.谈谈我们生生相息旳土地主持人(女):拥有土地就是拥有生命,土地旳兴衰就是时代旳兴衰.主持人(男):从古到今旳土地大变革,深刻地改变着一代又一代人旳命运.主持人(女):第一组,请选择题号.第二组、第三组同学准备给第一组提问题.主持人(男):每组限提一个问题,回答正确20分,对方小组放弃提问,也可得到20分.各组自由确定提问和回答问题人员.主持人(男):有请第一组选择题号.点击题号,屏幕上显示第一组同学所选内容——井田制.主持人(女):请第二、三组同学提问.(第二组同学大声倒计时)第二组提问:“井田制”有哪几种含义?第一组回答:“井田制”有两种含义,一是田地旳形式,因田地阡陌纵横,如同井字,称为井田.二是经营方式,它是奴隶社会旳土地国有制度.提问人点评:回答正确.主持人:有请第三组同学提问.(等待,第二组同学倒计时:10-9-……-1-0)主持人:时间到,第一组得分!第一组同学欢呼.第二组和第三组也分别回答了年产承包责任制和解放后旳土地改革.(女):竞争总是充满挑战和机遇,下面,我们来进行一分钟说成语,或许,他可以祝你登上擂主旳宝座.主持人(男):诵读含有“土”或“地”旳成语.要求口齿清晰,听不清旳不计入总数.第一组:拔了萝卜地皮宽、此地无银三百两、遍地开花、天翻地覆……主持人:速度快得惊人,请评委宣布有效个数!评委:有效个数78个,加78分!第二组:欢天喜地、旧地重游、地狱变相、改天换地、昏天黑地、就地取材……主持人:我看全班同学都在用指头点数,你们数清楚了吗?一同学答:数着数着,就忘了.(全班笑)主持人:可见我们评委旳工作是很辛苦旳.看看评委有效个数.哇,63个.第三组:谢天谢地、遮天盖地、席地而坐、平地一声雷、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评委:有效个数98.第三组同学加98分!(掌声、嘘吁声)主持人:这位真不简单,速度快,吐字清.你有什么绝招吗?第三组同学:有,我们对成语进行了诗化处理,讲究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我们讲究句式旳错落有致,便于换气.(全班热烈旳掌声)主持人接过她手中旳成语资料,放慢速度朗读起来:谢天谢地、遮天盖地、冰天雪地、肝脑涂地、设身处地、颜面扫地、贫无立锥之地;地主之谊、震天动地、开天辟地、寂天寞地、斯文扫地、顶天立地、死无葬身之地……主持人:看来真旳有技巧,我们为他们旳独家创造再鼓掌!新课改旳课堂富有灵动旳特征,学生对知识旳创造性运用是课堂具有生成性旳源泉.主持人:今天旳比赛很精彩,刚才比分落后旳第三组大有赶超之势!同学们,加油——主持人(女):画家用色彩描绘土地主持人(男):诗人用深情激活土地主持人(男):生我是这块土地,主持人(女):养我是这块土地,主持人(男女):祖国啊,我永远热爱你!主持人旳话总是富于激情,富于诗意.可见学生平时训练有素.主持人(女):请用我们自己旳思想,用我们自己旳声音,亲手创作诗歌,去发现,去挖掘,去体会土地旳美和韵味.请每个小组自由创作,可多人合作,可独立完成,只要是以“土地”为话题旳文艺作品,都可以到这里参评.主持人(男):一件作品底分20分,根据作品内容还有加分.快快参与吧.时限20分钟,请赶快上台表演.每次都将活动要求投射出来,注意了细节旳处理,足见构思旳细致周到.(同时将以上活动要求投影在屏幕上)学生展示自己旳作品:第一名:土之痕伤——901班谢磊走在被风所逗嬉旳土地上/我看见/看见它裸露旳脊梁/我看见/它在哭泣/那泪,充满悲伤/一行一行/深深旳痕迹清晰明亮第二名:来自回去旳地方——901班晏震威仰望三千里/百年而育一代人/生我养我旳,怎么能说没有这土地呢/这片土地筑于史书万载/沧桑轮回/你从哪里来/当你结束了闪耀旳光辉/会有土地送你回到那里第三名:你伴我成长——901班刘海讳、陈彦希脚踏一方土地/沐浴一身春雨/看着泉水溢出,一点一滴/漫步于山间旳小路/感受到土地旳芬芳/谢谢你伴着我成长第四名:大地旳礼物——901班金瑞雪喜欢看茶叶在杯中悬浮/喜欢望着深夜安睡旳树/更喜欢在深爱旳土地上漫步/渴望下一个春天,看玉兰花重新绽放/大地,那是你送我旳礼物……主持人:停!非常遗憾,时间已到,还有不少同学错失良机.有请老师点评.古籍中有言:“言之不足,嗟叹之.嗟叹不足,歌咏之”.学生旳情感得到了很好旳激发,所以诗句才能如清泉般汩汩而出,虽然学生旳炼字功夫还不够,但情是真旳,情是浓旳.教师点评:今天听了同学们即兴创作旳诗歌,让我大开眼界,参与之广,热情之高,都在我旳意料之外.十几首诗,篇篇都是佳作,参与朗诵旳三十多人,个个像小诗人.看来我们班要搞一个诗展才行.到时候,希望你们有更多旳佳作.(叫好声)主持人(男):在活动旳准备中,同学们也收集了不少有关土地旳文艺作品,现在,请观看各小组旳精彩展示.主持人(女):要求内容健康、表演形式新颖,声情并茂.总分20分.(课件展示)既有学生旳现场创造,又有经典诗歌旳吟诵,既获得了亲历写诗旳乐趣,又受到了名家名作旳熏陶.第一组:四男四女诵读艾青旳《我爱这土地》第二组:两个女生表演读李广田旳《地之子》第三组:VCD伴奏独唱《在希望旳田野上》.全班同学整齐而有力旳敲击节奏,继而跟着一齐歌唱——“我们世世代代在这田野上劳动/为她打扮/为她梳妆/我们旳未来/在希望旳田野上……”主持人(女):在美妙旳音乐旋律中,又一次综合性学习进入尾声.主持人(男):因为今天,我们更加了解了我们旳土地.主持人(女):因为今天,我们会更加珍惜我们旳土地.主持人(男女):为了我们脚下旳这片土地,为了我们未来旳美好生活,让我们携起手来,做保护环境旳天使,做保卫土地旳卫士.主持人(女):本次擂主:第三组.他们勇于拼搏,后来居上,让我们用掌声表示祝贺.(结束)活动反思①学生有了兴趣等于活动成功了一半.综合性学习应该是通过学生自主合作进行旳语文实践探究,只有在学生比较有兴趣旳前提下,学生才会去自觉进行.这次综合性学习,从内容上来说,不是学生旳兴趣所在.学生对“土地”了解旳太少,关心旳太少,无法引起学生旳共鸣.这样就更需要在活动旳形式上下功夫.首先,我要学生精心进行了课前准备,让学生从多个方面去亲近土地,认识土地,热爱土地,在体验中培养出对土地旳激情;其次,活动采用小组擂台赛旳形式,比较具有挑战性,能激起学生旳好胜心,调动起他们旳积极性.前期扎实旳准备工作,给课堂上增添了极大旳活力,学生全都兴趣盎然,激情勃发,特别是比赛现场,掀起了一个又一个高潮.在学生自己创作诗歌旳环节中,本以为是一个难点,可能会出现冷场,结果完全出乎意料,学生非常活跃,绝大部分同学都亲自创作,争相诵读,活动结束而意犹未尽.②师生全程参与综合性,最大化师生之间平等合作关系.在综合性学习中,倡导旳是培养学生旳自主合作探究旳学习能力,教师摆正自己旳位置尤为重要.而“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最理想旳效果.在这次活动中,教师和学生全体参与,教师以合作者旳身份出现.方案旳设计、节目旳主持、课件旳制作都放手让学生去做,在比赛中,老师旳角色只是评委中旳一员,既最大化了师生之间旳合作关系,又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了指导.从而也收获了最佳旳教学效果.(宜昌市第十六中学董英英吕韡)。
【推荐重点】2019届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脚踏一方土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三、朗读有关土地的文学作品
我心中的土地
1、写作:我心中的土地
小结·拓展
展示有关土地的成语和俗语
反思
1、《寸金桥》的故事
2、《土地公》的故事
教师小结:在民间,土地公也被视为财神与福神,因为民间相信「有土斯有财」,因此土地公就被商家奉为守护神。据说他还能使五谷丰收,因此,很多人就把土地公迎进家里祭拜。一般家庭的厅堂五神中必有供奉土地公,家中没有供奉土地公的,也在每月的初二、十六,在家门前设香案、烛台、供品祭拜。不过一般农家则是以每月的朔、望两天,也就是初一和十五祭拜土地公。
质疑
·
检
测
一、民俗中的土地
土地是我们的生命之愿,没有了土地,就没有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我们的祖先自古敬重土地,而且把敬重土地的习惯,留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下面请同学们讲讲自己搜集的民俗中的土地。
1、潮汕风俗——潮汕人设置并祭祀土地神十分盛行,遍及城乡每个角落。
2、甘肃的民间社火表演:
二、现实中的土地
脚踏一方土
课标
1、学生参照有关资料,制定调查方案,对家乡土地利用情况进行调查。
2、搜集有关土地的成语、典故、风土人情等方面的资料。
集体讨论
预习·自学
搜集与土地有关的神话传说、成语俗语、历史故事及文学作品
学
习
·
探
讨
一、导入新课
由歌曲《就恋这把土》导入
二、传说中的土地
1、请同学们讲述自己收集到的与土地有关的历史传说,以及神话故事等。然后教师补充:
九年级语文下册《综合性学习:脚踏一方土》作文指导课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脚踏一方土”作文指导课当人们的注意力聚焦在纷繁夺目的现代生活中的时候,教科书却引导我们把目光落在了解普普通通的土地身上。
土地再平常不过,但仔细想想,它的作用又是多么重要!没有土地,就不会有葱葱绿树与朵朵鲜花;没有土地,就不会有滔滔江流与潺潺溪水;没有土地,就不会有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与誉满神州的五岳高山……土地是万物生长之根基,是人类生存之依靠,我们岂能忘记它的恩情?由此看来,不仅“土地”可以直接成为写作对象,而且因土地引出的故事也可以成为写作素材。
同学们应该从土地“平凡”的本质中,挖掘出其所蕴含的伟大。
具体说来,要着重注意下面四点:一、心香缕缕,取情真意切“土地”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味很多,要根据自己的真情实感来确定,来提炼能够代表或深化这些感受的某一种独特的感受。
例文《味道》就是通过叙写自己嗅泥土味道的经过,来抒发对土地的热爱之情。
这“情”是亲情,文末“这,是母亲的味道”一句运用了直接抒情的手法表达了这种亲情。
作文时,同学们选用哪种抒情方式来表达对土地的独特感受,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而定。
二、佳物件件,选形雅情浓抒写无形的情感,最好的办法是通过客观对应物来表现。
《味道》一文从嗅泥土的味道写起,“味道”虽无形,但可闻,也算得上是泥土的客观对应物。
正因为如此,作者抒写泥土就有滋有味了。
小时候“嗅不出泥土的味道”,甚至有时认为“泥土没有味道”;目睹了秋天田野的丰收景象后,作者第一次闻到了大地的气味:“甜甜的”、“到处都是喜悦”;看到离乡背井的人忘不了泥土时,作者“才真真切切地品尝到这种味道”。
作者无形的情感在嗅泥土“味道”的过程中逐步流露出来。
读完该文,个中味道,耐人品味。
三、方法种种,巧布局谋篇构思本次习作时,我们将用一种怎样的方式把全文串起来?这涉及写作开头和结尾的技巧、过渡的技巧、顺序安排的技巧等。
如果你准备叙说一个美丽的故事,就可以在美丽的环境里叙说一个同样美丽的故事,将景物和情节有机融合起来。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综合性学习 写作 口语交际 脚踏一方土学案 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脚踏一方土学案新人教版土地,是人类活动的舞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人类所创造的一切艺术形式都不可避免地要涉及这个主题,因此,土地就被赋予了各种各样的象征意义。
古希腊神话中土地被称为大地母亲,她是力量的源泉;在统治者眼中,土地是权力的象征,“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土地越多,意味着权力也越大;而对于人民,土地就意味着自由和幸福,因此,面对外来的侵略,他们寸土必争……我们家乡的泥土,我们祖国的土地,永远同我们一起接受阳光雨露,与花树、禾苗一同生长。
1.通过此次活动,使学生从各个层面对我们脚踏的这一方土地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既了解现实层面上的土地,了解它的历史和现状,又了解文化意义上的土地,看看土地在文学作品和人的文化心理中有什么特别的含义。
2.通过搜集资料,使学生了解我们国家的土地资源状况,增强忧患意识。
3.通过搜集与土地有关的神话传说、成语俗语、历史故事,使学生认识到土地对于人类的重要性。
4.通过搜集与土地有关的文艺作品,了解土地的象征意义,并对“乡愁”“安土重迁”等文化现象有一个理性的思考。
1.根据学生兴趣,把全班分成几个小组,分头去搜集资料、分析资料。
2.搜集一份有关土地的参考资料书目。
3.整理以前学过的与土地有关的成语、俗语和文章。
了解其他学科如历史、地理等关于土地的介绍,比如历史课关于土地改革、地理课对于土地使用状况、各地不同土质的讲解等,沟通学科之间的联系。
4.阅读一些有关土地的文化分析方面的著作,了解中国人“安土重迁”“依恋故土”的文化传统。
头顶一片天,脚踏一方土。
土地是人类活动的舞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谁都离不开脚下的土地,因为她是我们至高无上的母亲。
今天,我们一同走进《脚踏一方土》,去感受土地的馨香。
二、课堂展示(一)浏览土地的历史▲商周井田制井田的划分,大约一块为100亩(约合今31亩多),是奴隶耕种的一个土地单位,由于生产技术水平很低,也为了便于监督奴隶劳动,井田上实行奴隶集体耕耘。
最新2020届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脚踏一方土学案(无答案)(最新版)新人教版
课题
脚踏一方土
导
学
目
标
1、学生参照有关资料,制定调查方案,对家乡土地利用情况进行调查。
2、搜集有关土地的成语、典故、风土人情等方面的资料。
集体讨论
预习·自学
搜集与土地有关的神话传说、成语俗语、历史故事及文学作品
学
习
·
探
讨
一、导入新课
由歌曲《就恋这把土》导入
二、传说中的土地
1、请同学们讲述自己收集到的与土地有关的历史传说,以及神话故事等。然后教பைடு நூலகம்补充:
1、学生根据自己调查到农村土地保护的情况,汇报自己的调查结果。
三、朗读有关土地的文学作品
我心中的土地
1、写作:我心中的土地
小结·拓展
展示有关土地的成语和俗语
反思
质疑
·
检
测
一、民俗中的土地
土地是我们的生命之愿,没有了土地,就没有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我们的祖先自古敬重土地,而且把敬重土地的习惯,留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下面请同学们讲讲自己搜集的民俗中的土地。
1、潮汕风俗——潮汕人设置并祭祀土地神十分盛行,遍及城乡每个角落。
2、甘肃的民间社火表演:
二、现实中的土地
1、《寸金桥》的故事
2、《土地公》的故事
教师小结:在民间,土地公也被视为财神与福神,因为民间相信「有土斯有财」,因此土地公就被商家奉为守护神。据说他还能使五谷丰收,因此,很多人就把土地公迎进家里祭拜。一般家庭的厅堂五神中必有供奉土地公,家中没有供奉土地公的,也在每月的初二、十六,在家门前设香案、烛台、供品祭拜。不过一般农家则是以每月的朔、望两天,也就是初一和十五祭拜土地公。
【教育学习】九年级语文下册 脚踏一方土作文指导 (新版)新人教版
脚踏一方土作文指导【训练要求】本单元的中国新诗和外国诗按主题编排,主题是“土地情思”,其内涵是爱国思乡。
从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维度来看,这个单元的重点,是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加深对祖国和家乡的感情。
诗人是通过具体形象来表达思想感情的听余光中《乡愁》“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无不寄托了诗人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
背诵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滩上的驳船”等,诗人对每一个形象的选择,都是为了服从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的需要,那就是对祖国深沉的爱。
另外,古典诗词中有名句,中国新诗和外国诗中也有名句。
如艾青的“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余光中的“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舒婷的“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休斯的“我的灵魂变得像河流一般深邃”等,都要细细揣摩,品出其中的滋味。
本单元的三个活动都是围绕“土地”这一课题展开的。
我们所要认识的土地有两个层面的意义:一个是物质层面上的土地,这是我们每天都要接触到的,是人类活动的舞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第二个层面是文化层面上的土地,土地对于人类的意义,人类所创造的一切艺术形式都不可避免地要涉及这个主题,因此,土地就被赋予了各种各样的象征意义。
古希腊神话中土地被称为大地母亲,她是力量的源泉;在各国统治者眼中,土地是权力的象征,“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土地越多,意味着权力也越大;而对于一国的人民,土地就意味着自由和幸福,因此,面对外来的侵略,他们寸土必争……那么,面对“土地”这个话题,我们究竟应该怎样落笔呢?【导写提示】漫步田间地头,徜徉溪流河湖,也许就是那么一个偶然的瞬间,你突然发现我们身边的世界原来是如此的美丽。
那绿浪起伏的田园,那涛声阵阵的丛林,还有孩童们纯洁天真的欢声笑语,无不轻轻的拨动着我们内心深处那也许埋藏了很久的亲近泥土、感受自然的情怀。
人教九下第一单元脚踏一方土
人教九下第一单元脚踏一方土单元写作目标1、通过写作活动,多层面地认识土地母亲,了解现实层面(历史、现状)的土地,了解意义层面的土地(文学作品、人的文化心理)。
2、能够围绕土地为话题,展开诗意的想象,写一片抒情性的文章或一首小诗。
3写作技能讲解写。
一、“真正的散文是充满诗意的,就像苹果)散文的真情实感、灵活的表达方式,需要优美的语言才能相称。
方式熔为一炉。
因为散文总是有抒情性的特点,抒情方式尤其丰富多样。
五、情理要相透。
散文是忠于生活反映生活的一种文学作品,它强调生活真实,而不仰仗于虚构,表现作者对生活的真情实感。
大凡优秀的散文,往往有深邃的思想内容,而这种深刻寓意又饱含诗情,因为散文具有情理相透的特点。
它的思想内容往往不是直接表露的,而是常常寓于“物”或“景”之中,以强烈的感性形象激发读者的理性思考。
“土地”的话题具有很强的思辨性,要把这种理性通过感性形象来展开。
中考真题链接XX年黑龙江省中考作文题——自然是我们的家园,多少年来,它给我们提供了赖以生存的丰厚资源。
珍爱它,它将会对我们报以温馨的馈赠;践踏它,它将会对我们施以严酷的惩罚。
联系现实,以“自然”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思路分析大自然是天然的资源,我们与大自然彼此之间应该互相尊重,保持珍惜和爱惜的心态,适度的使用自然资源,不再让大自然遭到破坏。
可以从反面谈因为人类文明建设和工业开发等,过度使用自然资源以致森林被破坏和环境被污染,导致空气和水源异净化空气和做好资源回收和资源永续利用的环保概念。
例文感悟大自然新的气息——“沾“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低吟,想到杜甫““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豪放,想到席慕容“故乡的歌是”的感慨……呵,永恒的明月,永恒的乡愁。
我畅想冬天下雪的美景。
现在下雪的日子可真少啊,遥想童年时候,当纷纷扬扬的雪花似轻盈的白蝶翩翩飞舞,当冰清玉洁的丝缎铺天盖地覆盖万物,我喜欢徜徉在那银白世界,贪婪地阅读春姑娘寄给人间洋洋洒洒的片片来信。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脚踏一方土_单元作文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脚踏
一方土
我站在自己的土地上,每天离开家,上学校学习,都是离开自己的土地,去上另一方的土地,每天都是这样,可这不是一件很大的事,而像他们说的那么重。
但这也称得上是脚踏一方土了吧!
脚踏一方土有好几个道理,与你离开家的土地,离开学校的土地是一个意思,我们就好比脚踏另一方土地,脚踏一方土不只是指别的意思,还有另一个意思。
有这么一个故事,《左传》记载了晋公子逃离的故事:日夜兼程、饥寒交迫的垂耳,向田间一位耕作的老农乞讨食物,老农捧起一把土递给他,一言不发。
重耳正要发怒,却被随人劝阻,。
并耳语了几句。
重耳突然跪倒在地,叩头感谢上苍,然后郑重的捧起一把土,放到车上,继续逃亡。
这个故事就告诉我们道理,只要你上另一个地方,可是这块地方还是属于自己,那就表明你去一个地方,来到了一个就是舍不得的地方,这就因为你对这个地方产生了感情。
“头顶一片天,脚踏一方土,有谁离得开大地的母亲,离得开自己脚下的这块土地!有人远离故土,原因各不相同,但乡愁是共同的,听到这句话我也觉的有道理,这就说明离开属于自己的地方还真有产生感情了。
脚踏一方土。
谁都理解这句话。
有的是回答平凡人回答的。
但是1 / 2
有道理的真正理解这句话,这就表明有的人回答的只是了解意思就行了。
但是有道理的的人说得好,如今,土地又被赋予了环境保护意义。
土地哺育了人类,续写着辉煌。
脚踏一方土,脚踏着土地,离开了土地,人就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基础。
2 / 2。
2019最新届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脚踏一方土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脚踏一方土
课题
脚踏一方土
导
学
目
标
1、学生参照有关资料,制定调查方案,对家乡土地利用情况进行调查。
2、搜集有关土地的成语、典故、风土人情等方面的资料。
集体讨论
预习·自学
搜集与土地有关的神话传说、成语俗语、历史故事及文学作品
学
习
·
探
讨
一、导入新课
由歌曲《就恋这把土》导入
二、传说中的土地
1、请同学们讲述自己收集到的与土地有关的历史传说,以及神话故事等。然后教师补充:
质疑
·
检
测
一、民俗中的土地
土地是我们的生命之愿,没有了土地,就没有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我们的祖先自古敬重土地,而且把敬重土地的习惯,留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下面请同学们讲讲自己搜集的民俗中的土地。
1、潮汕风俗——潮汕人设置并祭祀土地神十分盛行,遍及城乡每个角落。
2、甘肃的民间社火表演:
二、现实中的土地
1、学生根据自己调查到农村土地保护的情况,汇报自己的调查结果。
三、朗读有关土地的文学作品
我心中的土地
1、写作:我心中的土地
小结·拓展
展示有关土地的成语和俗语
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脚踏一方土(第一课时)【学习目标】课标要求:1、通过此次活动,使学生从各个层面对我们脚踏的这一方土地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既了解现实层面上的土地,了解它的历史和现状,又了解文化意义上的土地,看看土地在文学作品和人的文化心理中有什么特别的含义。
2、通过搜集资料,使学生了解我们国家的土地资源状况,增强忧患意识,并借鉴我国历代管理土地的经验,调查本地土地使用情况,发现土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办法。
做到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沟通,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目标达成:1、通过搜集与土地有关的神话传说、成语俗语、历史故事,使学生认识到土地对于人类的重要性。
2、通过搜集与土地有关的文艺作品,了解土地的象征意义,并对“乡愁”“安土重迁”等文化现象有一个理性的思考。
学习流程:【课前展示】1.根据学生兴趣,把全班分成几个小组,分头去搜集资料、分析资料。
2.搜集一份有关土地的参考资料书目。
3.整理以前学过的与土地有关的成语、俗语和文章。
了解其他学科如历史、地理等关于土地的介绍,比如历史课关于土地改革、地理课对于土地使用状况、各地不同土质的讲解等,沟通学科之间的联系。
4.阅读一些有关土地的文化分析方面的著作,了解中国人“安土重迁”“依恋故土”的文化传统。
活动建议和指导1、本单元的三个活动都是围绕“土地”这一课题展开的。
我们所要认识的土地有两个层面的意义:一个是物质层面上的土地,这是我们每天都要接触到的,是人类活动的舞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第二个层面是文化层面上的土地,土地对于人类的意义,人类所创造的一切艺术形式都不可避免地要涉及这个主题,因此,土地就被赋予了各种各样的象征意义。
古希腊神话中土地被称为大地母亲,她是力量的源泉;在各国统治者眼中,土地是权力的象征,“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土地越多,意味着权力也越大;而对于一国的人民,土地就意味着自由和幸福,因此,面对外来的侵略,他们寸土必争……活动一主要是侧重于第一个层面,让学生了解土地的历史和现状,了解土地保护对于人类可持续性发展的意义。
活动二、三则侧重于文化意义上的土地。
2、活动一分为三个子活动,从历史和现实两方面看看我们人类是怎样对待土地的。
其中第一个侧重了解土地制度改革的历史。
这些知识学生在历史课中可能已经学过,因此,可以搞一个跨学科的活动,一方面梳理学过的知识,另一方面又可以训练学生的分析归纳材料的能力。
因为每一次改革背景都很复杂,措施也很多,活动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做简明介绍,这需要认真琢磨。
建议邀请历史老师参加,从历史方面作出指导。
第二、三个子活动都侧重土地使用现状的探究。
一个主要通过查找资料来了解我们国家整体的土地资源状况。
学生可以通过地理方面的著作或者年鉴,搜集中国的土地资源总量、人均土地数、土地减少率等数据,最好把其他国家的一些数据也找来,对比一下,发现我们土地资源的不足,增强忧患意识。
搜集的数据不要只是展示一下了事,一定要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发现问题。
展示的形式也可以多种多样,比如用柱形图、曲线图等形式,直观而且更能说明问题。
除了数据,还应该问个为什么,比如数据显示我们的耕地每年呈下降趋势,原因是什么,政府做了哪些工作,等等。
第三个子活动更侧重实践。
国外的中小学生经常在老师的引导下考察市政建设和社区建设,并提出自己的建议,相比之下,我们的教育就缺少这样的内容,因此许多学生动手能力不强,缺乏起码的公德意识,更不要说公民责任感。
这个活动期望在这方面使学生获得提高,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第二项子活动了解的都是死的数据,离学生实际较远,此项活动可能会弥补这一缺憾。
对于家乡土地使用情况的了解,可以到政府的网站上查找,但“纸上得来终觉浅”,教师最好能组织学生与当地政府联系,直接采访有关情况。
如果觉得整体的土地情况不好把握,也可以调查一个侵占土地或者浪费土地的具体案例。
提出合理化建议一项,建议学生先搜集土地管理的成功经验,比如某地植树造林,保护了千亩良田的事例,借鉴他们的措施,再针对实际情况提出建议。
3、活动二“讲讲土地的故事”,侧重文化层面的土地。
三个活动侧重不同的“土地故事”。
第一种,像社稷坛的五色土表现了汉民族对于土地的崇拜,还有古希腊神话、《山海经》关于“息壤”的传说、女娲抟土造人的传说等。
民俗中远行人带一包家乡土的习俗也属于此类。
第二种是凝固在语言文字里的故事,要让学生挖掘与土地有关的成语、俗语的文化含义。
第三种是“保卫土地”“珍惜土地”的故事,表现为反侵略中的寸土不让的民族气节,以及农民对于土地赤诚的爱等。
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添加合理的想像和联想,绘声绘色地讲给大家。
4、活动三“谈谈土地的含义”侧重对文化层面土地的理性思考。
中国自古有“安土重迁”的传统,有的人甚至宁愿忍受贫穷,也不愿离开故土,这样的文化品格造成了中国人的执著和坚忍,同时也带来了保守与闭塞。
这样的现象该如何看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
第一个子活动就是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意见,不求学生作出理论的说明,只要能有自己的观点,并能搜集一些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就可以了。
前一个活动是让学生思考普通人心目中土地的含义,后一个活动则侧重文艺家心目中的土地。
这个活动要求学生搜集一些以土地为题材的文艺作品,并分析在其中土地象征了什么。
建议分成小组,分别去搜集文学描写、音乐舞蹈和绘画摄影三类不同的艺术形式中有关土地的作品,然后讨论,最后进行总结,看看土地在这些文艺作品中主要有哪些象征意义,以及这些象征意义产生的原由。
活动评价活动评价应该由学生参与,着重考查学生的主动性、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重过程,重方法,对探究的内容不必一定得出实质性的成果。
具体指标有:1.搜集的资料和数据是否准确,搜集资料的方法是否科学、是否新颖。
2.讲述故事、总结交流时所表现出来的口语交际能力(语言表达是否通顺、神态是否自然等)、参与意识(是否主动)和情感态度(是否认真)。
3.讨论问题、提出建议时是否说出了自己真实的想法,是否能自圆其说,是否有独到的见解和独特的感受。
4.能否跟组内成员很好的合作,达成共同的目标。
有关资料1.中国的土地资源状况根据目前我国生产力水平,改造利用自然的能力和现有各类土地资源的利用程度,首先可把我国土地资源划分为已利用和可利用的,以及目前难以利用的两大类;其次,可按照其利用特点和方向的不同,将已利用和可利用的一类分为耕地、牧场、有林地、茶果热作等园地、江河水库等内陆水域、宜农荒地、城镇道路及工矿用地,把难以利用的一类分为沙漠、戈壁、沙漠化土地、岩石裸露地、永久积雪和冰川等。
2.有关土地的故事(1)北京中山公园的五色土(刘德谦)(2)寸金桥寸金桥,座落在湛江市赤坎区西侧。
始建于1925年,原为遂溪麻章区绅民所建。
桥名含中华国土寸土寸金,不容外敌侵占之意,以纪念1898年当地人民的抗法斗争。
1959年重修,重修后的寸金桥为水泥铺面单孔石桥,长19米,宽12米,两侧各立栏柱18根,桥西头立碑一方,记抗法斗争事迹始末,1964年2月国家领导人董必武来湛江,为桥题诗:“不甘俯首所瓜分,抗法人民组义军,黄略麻章皆创敌,寸金桥头自由云”。
郭沫若也有“一寸河山一寸金”的诗句。
1986年7月,市人民政府再修寸金桥,桥宽扩至22米、伸长24米,为水泥钢筋结构。
桥两头分别竖碑一方,碑上分别记载董必武“寸金桥”手迹和郭沫若“一寸河山一寸金”诗句手迹,寸金桥为湛江市文物保护单位。
3.以土地为题材的文学创作(1)愿化泥土(巴金)最近听到一首歌,我听见人唱了两次:《那就是我》。
歌声像湖上的微风吹过我的心上,我的心随着它回到了我的童年,回到了我的家乡。
近年来我非常想念家乡,大概是到了叶落归根的时候吧。
有一件事深深地印在我的脑子里,三年半了。
我访问巴黎,在一位新认识的朋友家中吃晚饭。
朋友是法籍华人,同法国小姐结了婚,家庭生活很幸福。
他本人有成就,有名望,也有很高的地位。
我们在他家谈得畅快,过得愉快。
可是告辞出门,坐在车上,我却摆脱不了这样一种想法:长期住在国外是不幸的事。
一直到今天我还是这样想。
我也知道这种想法不一定对,甚至不对。
但这是我的真实思想。
几十年来有一根绳子牢牢地拴住我的心。
1927年1月在上海上船去法国的时候,我在《海行杂记》中写道:“再见吧,我不幸的乡土哟!”1979年4月再访巴黎,住在凯旋门附近一家四星旅馆的四楼,早饭前我静静地坐在窗前扶手椅上,透过白纱窗帷看窗下安静的小巷,在这里我看到的不是巴黎的街景,却是北京的长安街和上海的淮海路、杭州的西湖和广东的乡村,还有成都的街口有双眼井的那条小街……到八点钟有人来敲门,我站起来,我又离开了“亲爱的祖国和人民”。
每天早晨都是这样,好像我每天回国一次去寻求养料。
这是很自然的事,我仿佛仍然生活在我的同胞中间,在想像中我重见那些景象,我觉得有一种力量在支持我。
于是我感到精神充实,心情舒畅,全身暖和。
我经常提到人民,他们是我所熟悉的数不清的平凡而善良的人。
我就是在这些人中间成长的。
我的正义、公道、平等的观念也是在门房和马房时培养起来的。
我从许多被生活亏待了的人那里学到热爱生活、懂得生命的意义。
越是不宽裕的人越慷慨,越是富足的人越吝啬。
然而人类正是靠这种连续不断的慷慨的贡献而存在、而发展的。
近来我常常怀念六七十年前的往事。
成都老公馆里马房和门房的景象,时时在我眼前出现。
一盏烟灯,一床破席,讲不完的被损害、受侮辱的生活故事,忘不了的永远不变的结论:“人要忠心。
”住在马房里的轿夫向着我这个地主的少爷打开了他们的心。
老周感慨地说过:“我不光是抬轿子。
只要对人有好处,就让大家踏着我走过去。
”我躲在这个阴湿的没有马的马房里度过多少个夏日的夜晚和秋天的黄昏。
门房里听差的生活可能比轿夫的好一些,但好得也有限。
在他们中间我感到舒畅、自然。
后来回想,我接触到通过受苦而净化了的心灵就是从门房和马房里开始的。
只有在十年动乱的“文革”期间,我才懂得了通过受苦净化心灵的意义。
我的心常常回到门房里爱“清水”恨“浑水”的赵大爷和老文、马房里轿夫老周和老任的身边。
人已经不存在了,房屋也拆干净了。
可是过去的发过光的东西,仍然在我心里发光。
我看见人们受苦,看见人们怎样通过受苦来消除私心杂念。
在“文革”期间我想得多,回忆得多。
有个时期我也想用受苦来“赎罪”,努力干活。
我只是为了自己,盼望早日得到解放。
私心杂念不曾清除,因此心灵没有得到净化。
现在我明白了。
受苦是考验,是磨炼,是咬紧牙关挖掉自己心灵上的污点。
这不是形式,不是装模作样。
主要的是严肃地、认真地接受痛苦。
“让一切都来吧,我能够忍受。
”我没有想到自己还要经受一次考验。
我摔断了左腿,又受到所谓“最保守、最保险”方法的治疗。
考验并未结束,我也没有能好好地过关。
在病床上,在噩梦中,我一直为私心杂念所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