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运动》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课

初中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课

《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课一、复习目标:1.知道机械运动与参照物的关系,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会使用适当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并能求平均速度。

3.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重点难点:重点:构建知识体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难点:关于长度测量的估读三、复习过程:(一)知识梳理,基础巩固单位:长度测量工具:时间测量单位:工具:定义:机机械运动参照物:定义:械选择:运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动运动快慢的描述:公式:运动的快慢速度单位:运动的种类匀速直线运动:变速运动:(二)典型示例,抽取规律考点一:物体长度的测量方法归纳:在使用刻度尺来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应注意什么?考点二:参照物的选择和运动的相对性方法归纳:要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应当怎么做?考点三:速度、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运动方法归纳:如何求平均速度?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我的收获有:我还有这些疑惑:五、达标检测:1.在南北方向的平直公路上,有甲、乙、丙三辆汽车,甲车上的人看到乙车向南运动,乙车上的人看到路旁的建筑物也向南运动,丙车上的人看到甲车向北运动。

这三辆车中相对于地面可能静止的是()A.只有甲车 B. 只有乙车 C. 只有丙车 D. 甲车、丙车2.运动会上,100m决赛,中间过程张明落后于王亮,冲刺阶段张明加速追赶,结果他们同时到达终点,关于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大B.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小C.二者的平均速度相等D.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无法比较3.用如图所示的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所测铅笔的长度为。

4.水中游得最快的旗鱼速度可达108km/h;陆地上跑得最快的猎豹,每秒可跑40m ;空中飞行最快的褐海燕,每分钟能飞行5km ;则速度大小()A.猎豹最大 B.旗鱼最大 C.褐海燕最大 D.三者一样大5.2009年1月1日9时整,江西首条湖底隧道开通.这条隧道西起阳明东路京九线隧道,东至国威路和上海北路交叉口,全长1965m,双向6车道,其中湖底暗埋段550m.在湖底隧道口有一交通标志牌如图18所示,交通标志牌上数字的含义是什么?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一辆小车通过湖底暗埋段至少需要多少时间?40。

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总复习讲义

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总复习讲义

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讲义重点:长度,时间的单位及测量,参照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速度的计算,平均速度的测量难点:长度测量时的读数,匀速直线运动图像方法:实验法,图像法一、知识点通关站【知识点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

2.长度的主单位是,用符号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米. 3.长度的单位关系是:1千米= 米,1分米= 米, 1厘米= 米,1毫米= 米。

人的头发丝的直径约为0.07 ;地球的半径约6400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和;(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的下一位;(4).测量结果由和组成。

5.特殊测量方法:(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

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页纸的厚度.(2)辅助法:方法如图:(a)测硬币直径;(b)测乒乓球直径;(c)测铅笔长度。

(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则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

(4)化曲为直法7.测量时间的基本工具是。

在国际单位中时间的单位是 ,它的常用单位有、。

1h= min= s.【知识点2】机械运动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的改变叫机械运动。

2.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的物体)叫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

4.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

(速度不变)5.速度:用来表示物体的物理量。

6.速度的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物体在内通过的。

公式是: ;速度的国际单位是:;常用单位是:。

7.1米/秒= 千米/小时。

8.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除以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平均速度。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机械运动》全章复习与巩固 重点题型巩固练习](基础)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机械运动》全章复习与巩固 重点题型巩固练习](基础)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初中物理重难点突破知识点梳理及重点题型巩固练习【巩固练习】一、选择1.下列情况中是因为误差而引起结果不准确的是()A.测量时物体的边缘未对准“0”刻度线 B.刻度尺本身刻度不均匀C.观察时视线未能与刻度尺垂直 D.读数时没有再估读一位数字2.商场内的营业员量服装时,最好应选用()A.分度值为1cm的1m长的直尺 B.分度值为1mm的1.5m长的直尺C.分度值为1mm的1m长的直尺 D.分度值为1cm的1.5m长的直尺3.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误差的产生与测量工具有关 B.真实值与测量值之间的差异始终存在C.误差不能避免,但是可以尽量减小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4.(2015•南京二模)一位跳伞运动员在下落过程中,看到身旁的直升飞机在向上运动,则直升飞机相对于地面的运动情况为()A.一定上升B.一定下降C.一定静止D.可能上升,可能下降5.(2016•宿州二模)小明同学对物理课本进行了测量,记录如下:长为25.91cm,宽为18.35cm,那么他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A.1mm B.1cm C.1dm D.1m6.在南北方向的平直公路上,有a、b、c三辆汽车,a车上的人看到b车匀速向南,c车上的人看到a 车匀速向北,b车上的人看到路旁的建筑物匀速向南,这三辆车中相对于地面可能静止的是()A.只有a车 B.只有b C.只有c D.a车和c车7.判断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依据是()A.每隔1s沿直线运动的路程相等 B.只需物体的速度大小不变C.1s内运动5m,2s内运动10m,3s内运动15m D.任何相等的时间内,沿直线运动的路程都相等8.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通过的路程越长,物体的速度就越大 B.相同时间内,通过路程越长,物体速度越大C.运动的时间越短,物体的速度就越大 D.通过相同路程,所用时间越长,物体速度就大9.小明和张伟进行百米赛跑,每次小明都要比张伟提前5m到达终点,若让小明将起点向后远离原起点5m,张伟仍在原起点处与小明同时起跑,按原来的平均速度运动,则()A.小明先到达终点 B.张伟先到达终点 C.两人同时到达终点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10.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同方向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a、b、c三条图线中的两条,运动5秒甲、乙间的距离大于2米,则()A.甲的s-t图一定为图线a B.甲的s-t图可能为图线bC.乙的s-t图一定为图线c D.乙的s-t图可能为图线a二、填空11.(2015•吴江市模拟)小华在运行的高速列车上以列车上的座椅为参照物,则小华是__________的,接着小华看到窗外的树木向后运动,则她是以__________为参照物。

人教版八年物理上《机械运动》全章知识点讲解与典题解析

人教版八年物理上《机械运动》全章知识点讲解与典题解析

知识点四、运动的描述1、机械运动: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叫机械运动。

2、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运动还是静止),需要选定另一个物体作为标准,假定不动,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就叫做参照物。

1、参照物可以选取研究对象以外的任何物体。

2、通常为了方便,我们常选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照物。

3、人们如果在运动的物体中描述物体的运动,一般习惯选择运动物体本身作参照物。

如:人坐在行驶的火车上,一般会选火车为参照物来描述其他物体的运动情况。

4、同一物体,由于参照物选择不同,其运动状态也往往不同。

如:行驶的火车上,以车厢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如果以地面(或房屋、树木)为参照物,乘客是运动的。

知识点五、运动的快慢1、速度:(1)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运动越快,速度越大;运动越慢,速度越小。

(2)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公式:s vt =(4)单位:国际单位:路程(s)→米(m);时间(t)→秒(s);速度(v)→米/秒(m/s或m·s-1)。

常用单位:路程(s)→千米(km);时间(t)→小时(h);速度(v)→千米/小时(km/h或km·h-1) (5)换算关系:1m/s=3.6km/h(6)注意:速度的大小可以由v=s/t来计算,但速度的大小与s、t无关。

2、匀速直线运动:(1)匀速直线运动——定义: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2)匀速直线运动——特点:①匀速直线运动是运动状态不变的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②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物体的运动方向和运动快慢都保持不变。

③在任意一段相等的时间内和任意一段路程内速度都是相等的。

3、用图像描述物体的运动(1)s t-图象:用横坐标表示时间t,纵坐标表示路程。

(2)v t-图象:用横坐标表示时间,用纵坐标表示速度。

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4、平均速度(1)定义:物体通过一段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值叫这段路程(或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

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机械和功》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知识讲解

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机械和功》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知识讲解

《机械和功》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杠杆及杠杆五要素,会画杠杆的力臂,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应用,会判断省力杠杆和费力杠杆;2.理解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实质及其作用,知道滑轮组的作用,会组装滑轮组;3.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会用功的公式进行计算;4.知道功率的概念、计算公式和单位,能说明有关问题并进行计算;5.了解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了解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6.理解什么是机械效率,学会用机械效率的公式进行有关问题的计算,同时结合受力分析解决综合的力学问题。

【知识网络】:【要点梳理】要点一、杠杆1、杠杆的概念: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就是杠杆。

杠杆的五要素是: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和阻力臂,杠杆可以是直的硬棒,如撬棒等;也可以是弯的,如羊角锤。

2、杠杆的力臂(《杠杆》392029杠杆)力臂的画法:(1)明确支点,用O表示。

(2)通过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直线。

-(3)过支点O作该力的作用线的垂线。

(4)用两头带箭头的线段标示出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线段,写上相应的字母L1(或L2)。

3、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在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转动,杠杆就处于平衡状态。

要点诠释: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用公式表示为F1L1= F2L2注意:杠杆的平衡不是单独由力或力臂决定的,而是由它们的乘积来决定的。

杠杆分类:(1)省力杠杆:L1>L2,F1<F2。

(2)费力杠杆:L1<L2,F1>F2。

(3)等臂杠杆:L1=L2,F1=F2。

要点二、滑轮和滑轮组1、定滑轮:如下图甲所示,我们可把一条直径看成杠杆,圆心就是杠杆的支点,因此,定滑轮实质是等臂杠杆。

定滑轮的特点是它的转轴(支点)不随货物上下移动。

2、动滑轮:如下图乙所示,特点是它的转动轴会随物体上下移动,它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它的转动轴是阻力作用点。

3、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使用定滑轮虽然不能省力,但可以改变用力方向,给工作带来方便。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本章复习和总结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本章复习和总结课件

考点3:运动的快慢
1.速度 (1)判断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a.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物体经过的路程,经过的路程___长___ 的物体运动得快; b.在物体运动相同路程的情况下,比较他们所花的时间,所花 时间___短___的物体运动得快。
(2)速度
定义:在物理学中,把___路__程___与___时__间___之比叫作速度,
现代:石英钟、机械秒表、智能手表、手机秒表等。
(3)秒表的使用
开始/暂停键 复位键
①先读出小表盘上指针所通
分针
过的分钟数,再读大表盘对
应的秒。
秒针
②小表盘1小格30s;大表盘1圈 30s、1小格0.1s
读数时,小表盘上的指针没有超过两数之间的半分钟刻度线,大 表盘按照0~30s读数;如果超过,大表盘按照30~60s读数。
参照物的选取原则:
参照物是假定不动的物体。 参照物可任意选择,但要根据所研究问题的实际需要 选择,一般不选研究对象自身为参照物。 通常选择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照物。
例3 诗人曾写下这样的诗句:“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
其中“桥流水不流”,诗人选择的参照物是( C )。
A.桥
B.河岸
C.水
用符号____v____表示。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___快__慢___的物理量。
v s 速度公式:_____t___
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v表示速度。
国际单位:__m__/s_或__m__·_s-_1__,基本单位:km/h或km·h-1。
1
1 m/s=__3_._6__km/h,1 km/h=__3_._6__m/s
知识梳理
考点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 国际单位:___米_____,符号:___m_____。 常用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_c_m__)、毫米(mm)、 微米(μm)、纳米(nm)等。 单位换算:1 km=1000 m,1 dm=__1_0_-_1_m,1 cm=__1_0_-_2_m, 1 mm=__1_0_-_3 _m,1 μm=__1_0_-_6_m,1 nm=__1_0_-_9_m。

部编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提高训练)(解析版))含答案

部编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提高训练)(解析版))含答案

第一章机械运动期末复习提高训练一、单选题1.某同学用刻度尺对同一物体长度进行4 次测结果如下:12.34cm、12.36cm、12.35cm、12.75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 )A. 12.45cmB. 12.34cmC. 12.35cmD. 12.36cm【答案】C【解析】解:从题干中提供数据可知,12.75cm与其它数据相差较大,所以12.75cm是错误的,应该去掉;为减小长度测量的误差,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故物体的长度最终应记录为:L=12.34cm12.35cm12.36cm=12.35cm。

故选:C。

32.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 成人走两步的距离大约为1.5mB. 一个中学生的身高大约是162mC. 课桌的高度大约是75dmD. 一张试卷厚度的大约1mm【答案】A【解析】解:A、成年人的步幅在75cm左右,走两步的距离大约是150cm=1.5m.故A符合实际;B、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中学生的身高接近成年人,在168cm=1.68m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C、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课桌的高度略小于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75cm=7.5dm左右.故C不符合实际;D、人的头发的直径在100μm左右,试卷纸的厚度与此差不多,在100μm=0.1mm左右.故D不符合实际.故选A.3.下列单位之间的换算过程或结果正确的是A. 35.6m=35.6m×109nm=3.56×1010nmB. 35.6m=35.6nm×109m=3.56×1010nmC. 35.6m=35.6×109nm=3.56×1010nmD. 35.6m=35.6nm×109=3.56×1010nm【答案】C【解析】将35.6m换算成nm,正确的方法是:35.6m=3.56×1m=35.6×109nm=3.56×1010nm;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

《机械运动》全章复习与巩固 知识讲解(提高)

《机械运动》全章复习与巩固 知识讲解(提高)

《机械运动》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责编:冯保国【学习目标】1.知道参照物的概念,会选择参照物描述物体的运动;2.了解运动是物体的属性,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3.掌握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会正确使用刻度尺;4.掌握速度公式,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5.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平均速度;6.会测量、计算平均速度。

【知识网络】【要点梳理】要点一、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1)国际单位:米常用单位: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2)单位符号及换算:千米(km) 米(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μm) 纳米(nm)3333110110110110km mm mmmm mm nmμμ====110110110m dmdm cmcm mm===2.测量工具:(1)刻度尺(最常用);(2)精密仪器: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激光测距仪。

3.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看:看清刻度尺零刻度线是否磨损;看清测量范围(量程);看清分度值(决定了测量的精确程度)。

(2)选:根据测量要求选择适当分度值和量程的刻度尺;(3)放:刻度尺的刻度线紧靠被测长度且与被测长度平行,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或某一整数刻度线与被测长度起始端对齐;(4)读: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尺且与尺面垂直;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5)记:记录结果应包括数字和单位,一个正确的测量结果包括三部分,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

要点诠释:特殊方法测量长度:(1)化曲为直法(棉线法):测量曲线长度时,可让无伸缩性的棉线与曲线完全重合,作好两端的记号,然后把线轻轻拉直,用刻度尺测量出长度,就等于曲线的长度。

从地图上估测两地间公路或铁路的里程:取一根细金属丝(也可用棉线),把它放在地图上,使它的弯曲情况和地图上两地间公路线的弯曲情况吻合,然后截取这段金属丝,拉直后用刻度尺量出它的长度。

根据地图上的比例尺算出两地间公路的里程。

(2)累积法:对于无法直接测量的微小量的长度,可以把数个相同的微小量叠放在一起测量,再将测量结果除以被测量的个数,就可得到一个微小量的长度。

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教案

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教案

课题: 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课时:1课时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机械运动2、知道参照物,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过程与方法:1、观察实验能力:能从生活中观察到物体机械运动的实例.2、思维能力:判断和分析机械运动,结合参照物的知识分析运动和静止的情况.3、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解释、判断自然界中的运动现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辩证唯物主义运动观的教育.2、培养学生科技意识,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思想.3、利用地球同步卫星的教学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教学重点:本节教学重点是参照物的教学,关于参照物要求教学难点:匀速直线运动的教学,平均速度的计算教学方法:讨论法、问答法教学器材:源媒体课件教学流程全章脉络回顾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做单位。

为方便交流,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

2、长度的单位: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3、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二、运动的描述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三、运动的快慢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

在相同时间内,比较路程;在相同的路程,比较时间。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2、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变速运动的快慢用平均速度来表示,粗略研究时,也可用速度的公式来计算,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平均速度。

用公式:V=S/t日常所说的速度多数情况下是指平均速度。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九年级同步辅导教材初二三电子讲义教案word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九年级同步辅导教材初二三电子讲义教案word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辅导讲义目录第1讲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第2讲运动的描述第3讲运动的快慢(基础)第3讲运动的快慢(提高)第4讲测量平均速度第5讲《机械运动》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第5讲《机械运动》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第6讲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第7讲声音的特性(基础)第7讲声音的特性(提高)第8讲声的利用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基础)第8讲声的利用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提高)第9讲《声现象》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第9讲《声现象》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第10讲温度第11讲熔化和凝固(基础)第11讲熔化和凝固(提高)第12讲汽化和液化(基础)第12讲汽化和液化(提高)第13讲升华和凝华(基础)第13讲升华和凝华(提高)第14讲《物态变化》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 第14讲《物态变化》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 第15讲光的直线传播第16讲光的反射(基础)第16讲光的反射(提高)第17讲平面镜成像(基础)第17讲平面镜成像(提高)第18讲光的折射(基础)第18讲光的折射(提高)第19讲光的色散(基础)第19讲光的色散(提高)第20讲《光现象》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第20讲《光现象》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第21讲透镜(基础)第21讲透镜(提高)第22讲生活中的透镜(基础)第22讲生活中的透镜(提高)第23讲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基础)第23讲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提高)第24讲眼睛和眼镜显微镜和望远镜(基础)第24讲眼睛和眼镜显微镜和望远镜(提高)第25讲《透镜及其应用》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第25讲《透镜及其应用》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第26讲质量第27讲密度(基础)第27讲密度(提高)第28讲测量物质的密度(基础)第28讲测量物质的密度(提高)第29讲密度与社会生活(基础)第29讲密度与社会生活(提高)第30讲《质量与密度》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第30讲《质量与密度》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第1讲长度和时间的测量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学习目标】1.认识时间和长度的测量工具及国际单位;2. 会正确使用相关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并正确记录测量结果;3.知道测量长度的几种特殊方法;4. 知道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提纲

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提纲

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提纲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_学号_________一、基础知识:1、______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测量工具是______,测量结果的准确程度由刻度尺的__________决定。

2、任何物理量的测量都必须先选定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_______符号是______,其它的还有_______( )、_______( )、______( )、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等,它们与米的关系是:1km=________m、1dm=_______m、1cm=________m、1mm=_________m、1μm=________m、1nm=______m。

3、正确使用刻度尺:(1)正确放置刻度尺----刻度尺要放_____,刻度边要尽量______被测物体,若零刻线已磨损,则以另一刻度作为测量的起点,读数时要注意减去______处的刻度值;(2)正确观察刻度尺----视线要与尺面________,而且要正对刻度线。

4、正确记录结果:(1)读数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2)测量的结果由______和_______组成。

5、1h=______min=________s,1min=__________s。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误差;误差不是错误,可以通过尽量选用精密仪器、改进测量方法来减小误差;我们常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来减小误差。

7、物理学里把物体的________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8、要确定物体是运动或是静止,预先必须选定________,对不同的参照物,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一般是________的,所以,运动和静止是__________的。

9、物体运动的________不变,通过的路线是_______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____________。

机械运动全章复习教学案

机械运动全章复习教学案

召陵区实验中学师生共用教学案课题:《机械运动》复习学案年级:八年级 科目:物理 执笔:宋** 审核:八年级物理组课型:复习 时间:2013年8月 姓名:【复习目标】1. 运动是绝对的,运动和静止都具有相对性。

2. 机械运动的概念及参照物的选择。

3. 长度及时间的单位及其单位换算。

4. 会使用刻度尺准确测量物体的长度。

5.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及速度是如何定义的。

6. 会用公式计算速度、路程和时间。

7. 知道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8. 能用科学的方法探究物体速度的变化。

【复习提纲】古代人计时工具:日晷、沙漏、漏壶生活中使用的各种手表、钟表 现代人的计时工具 机械停表实验室及赛场常用的停表 电子停表国际单位制:秒(second ).符号“s ”时间的单位秒的定义1km=103m 1dm=10-1m1cm=-10-2m 1mm=10-3m1μm=10-6m 1nm=10-9m选:根据测量要求,选择适当量程及分度值的尺子放:刻度尺要与被测对象平行;刻度线紧贴被测物;零刻线与被测对象一端对齐 看:视线正对刻度尺刻线,不要斜视读: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记:记录测量结果要有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

误差只能减小,不能消灭。

【课堂练习】例1、王师傅用一把刻度尺测量一木板的长度所测量结果是3.568m那么,这块木板的长度的准确值是,估计值是,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是,测量的结果精确到。

例2、为了测出细铜丝的直径,某同学把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32圈.如图所示,用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测得这32圈的总宽度为 cm,可算出细铜丝的直径约为 mm。

例3、读出下列两个刻度尺所测的物体的长度:和。

例4、长20米的一列火车,以36千米/时的速度匀速通过一铁桥,铁桥长980米。

问这列火车过桥要用多少秒?例5、两个火车站之间的铁轨为双轨。

两列火车同时从两个火车站相向开出。

一列火车的速度是20米/秒,另一列火车的速度是68.4千米/时。

第一章 机械运动复习与提高

第一章 机械运动复习与提高

八年级物理教案
A.以湖岸为参照物,船是静止的 B.以船为参照物,人是运动的
C.以人为参照物,江岸是运动的 D.以江水为参照物,船是运动的
7. 关于平均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求出某一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便可知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
B、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
C、平均速度一定要指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以内的
D、前一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比后一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小
8.四位同学分别用同一把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刻度尺测量同一支铅笔的长度,如图3,
记录的数据如下,其中错误的是( )
A. 171.2mm
B. 1.712dm
C. 0.01712km
D. 0.1712m
9.如图4所示.高空跳伞运动员跳离飞机后,他们在飞速下降时.看到大地迎面而来.如果我们说其中的某个运动员是静止的,那么选择的参照物是( )
A.大地 B.飞机。

第一单元《机械运动》单元复习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2024)

第一单元《机械运动》单元复习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2024)
解:(1)汽车的速度v=60km/h,t=0.4h,则从小明家到旅游景点的路程为: s=vt=60km/h×0.4h=24km
(2)返回时的时间为t1=30min=0.5h,小明一家从景点回家的平均速度: v1=s/t1=24km/0.5h=48km/h
答:(1)从小明家到旅游景点的路程24km; (2)小明一家从景点回家的平均速度48km/h。
再由速度公式,得汽车通过该特大桥主桥大约需要的时间为
t s 1.8km 1.8102 h 64.8s v 100km / h
答:汽车以设计时速通过该特大桥主桥,大约需要64.8秒。
二、专题突破
典例11、小明一家双休日驾车外出郊游,汽车以60 km/h的平均速度行驶0.4 h才到达旅 游景点.傍晚,他们沿原路返回,从景点到家用了30 min.求: (1)从小明家到旅游景点的路程; (2)小明一家从景点回家的平均速度.
行驶的平均速度
v1
s1 t1
306km 1.5h
204 km
h
(2)小明观察到车厢上显示的速度是300km/h,通过隧道用了整整3分钟,则该隧道的
长: s vt 300 km h 3 h 15km 1500m
60
二、专题突破
(五)利用图像分析运动情况 运动图象也是一种科学表达“语言”,图象能把抽象的物理问题形象 地表示出来,有直观、简明的优点,为解决物理问题提供思考的依据。 在物理学中,常用路程(s)-时间(t)图象和速度(v)一时间(t)图象来描 述物体的运动情况。(1)对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v)-时间(t)图象,它是一 条平行于横轴的直线。(2)对于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s)-时间(t)图象,应知 道图线是否为直线反映了物体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图线的倾名斜程度反映 了物体运动的快慢,图线越陡,说明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长,即运动 得越快。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复习(培优提高)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复习(培优提高)

考试范围:xxx;满分:***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1.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速度公式svt=可知物体的()A.速度与路程成正比B.速度与时间成反比C.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D.速度恒定不变,与路程及时间无关2.王瑞同学水平推动地面上的物体运动,物体的v 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①物体0~1s处于静止状态②物体在第1~4s做匀速直线运动③物体在4~6s通过的路程是2.4m④物体在0~6s的平均速度是0.7m/sA.只有①正确B.只有②③正确C.只有①②③正确D.①②③④都正确3.如图所示,“天舟一号”飞行器和“天宫二号”空间站在轨道上对接成功。

此时我们说“天宫二号”是静止的,则选取的参照物可以是()A.地球B.太阳C.“天舟一号”D.“天宫二号”4.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判断两物体的速度大小关系为()A .v v >甲乙B .v v <甲乙C .v v =甲乙 D .无法确定5.关于运动和静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以同样的速度前进时,以拖拉机为参照物,联合收割机是静止的B .站在上升的观光电梯上的乘客认为电梯是静止的,是因为他以身边的乘客为参照物C .站在地球上的人认为地球同步卫星在空中静止不动,是因为他以自己为参照物D .飞机在空中加油时,若以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运动的6.甲同学骑自行车去看望乙同学,乙同学得知消息后步行去迎接,接到后同车返回,整个过程他们的位置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据图可知( )A .两同学在t =15min 时相遇B .相遇前甲的速度是乙的4倍C .相遇后乙的速度是原来的2倍D .整个过程甲的平均速度是乙的2.5倍7.如图是一辆汽车做直线运动的s ﹣t 图象,对线段OA 、AB 、BC 、CD 所表示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C 段汽车运动的速度为15km/hB .AB 段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C .CD 段汽车的运动方向与OA 段汽车的运动方向相同 D .汽车在4h 内运动的路程为30km8.物理小组的同学想利用闪电和雷声的时间间隔计算闪电发生位置到他们的距离,以下 是四位同学提出的不同方案,其中计算结果误差最小的应该是( ) A .记录刚刚看到闪电至刚刚听到雷声的时间,再乘以声速 B .记录刚刚看到闪电至雷声刚刚结束的时间,再乘以声速C .一位同学按选项 A 方法测量时间,多测几次求平均值后,再乘以声速D.一位同学按照选项 B的方法,多测几次对应不同闪电与雷声的时间间隔,求平均值后,再乘以声速9.某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已知它在前14路程的平均速度为1m/s,后34路程的平均速度2m/s,那么它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A.1m/s B.1.5m/s C.1.6m/s D.2m/s10.如图是相向而行的甲、乙两物体的s-t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相遇时两物体通过的路程均为100mB.前60s内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C.甲的运动速度为5m/sD.甲、乙是同时出发的11.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为2:3,所用的时间之比为1:2,则它们的速度之比为()A.3:4 B.4:3 C.1:1 D.1:312.下列现象中不是机械运动的是()A.运动员在争先恐后地竞走B.爱因斯坦在思考问题C.列车在飞速奔驰D.飞机在蓝天翱翔13.下列情况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空中飞行的小鸟B.月亮升上了天空C.水中游动的鱼D.铁生锈了14.2019 年 10 月 1 日,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中,由陆、海、空三军航空兵组成的12 个空中梯队,以前所未有的磅礴阵容接受检阅。

第一章 机械运动 巩固复习 -2022-2023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   机械运动   巩固复习  -2022-2023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巩固一、单选题1.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

其中“连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A.山B.划船的小伙伴C.流水D.河岸2.如图,沿同一条直线向东运动的物体A、B,其运动相对同一参考点O的距离s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①两物体由同一位置出发,但物体A比B迟3s才开始运动;①3s﹣5s内,物体A和B所受合力都为0;①从第3s开始,v A>v B,5s末A、B相遇;①5s内,A、B的平均速度相等,都为2m/sA.只有①①正确B.只有①①正确C.只有①①正确D.只有①①正确3.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误差只能尽量减小,而不能消除B.测量可以做到没有误差C.测量中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消灭误差D.测量中的误差是由于错误而造成的,因此是可以避免的4.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三次测得文具盒的宽度分别为9.20cm、9.21cm、9.20cm,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测量结果最后应记作9.20cm B.此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C.9.21cm这个记录结果是错误的D.9.20中末位的“0”是有意义的5.甲、乙两车同时从A点出发,沿同一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两车的s-t图像分别如图(a)(b)所示。

两车先后到达距A点24米的B处,时间差为t ,则()A.甲比乙先到这B处,24t∆=秒B.甲比乙先到达B处,12t∆=秒C.乙比甲先到达B处,24t∆=秒D.乙比甲先到达B处,12t∆=秒6.下列单位换算的写法中正确的是()A.114.5cm14.50.145m100=⨯=B.114.5cm14.5cm m0.145m100=⨯=C.114.5cm14.50.145m100m=⨯=D.114.5cm14.5m0.145m100=⨯=7.如图是沿同一条直线向东运动的物体A、B,其运动相对同一参考点O的距离s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第7题图第9题图第10题图A.5s内,A、B的平均速度相等B.0=t时刻,A在O点,B在距离O点3m处C.从第3s开始,A Bv v>,第5s时A、B相遇D.两物体由同一位置O点开始运动,但物体A比B迟3s才开始运动8.一辆小车做变速直线运动,它的前一半时间的速度为v1,后一半时间的速度为v2,则这辆小车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为A.122v v+B.1212v vv v+C.12122v vv v+D.1212v vv v+9.甲、乙两车在一平直公路上沿同一方向运动,其中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甲、乙两车的位置x随时间t 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0=t时刻,甲、乙两车在同一位置B.在0到1t时间内,甲、乙两车的速度相等C .在1t 到2t 时间内,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相等D .在0到2t 时间内,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10.甲、乙两物体运动时,路程与时间关系的s -t 图像如图所示.其中甲为曲线,乙为直线,在t =5秒时两线相交.则由图像可知( ) A .两物体在t =5秒时一定相遇 B .两物体在5秒内通过的路程甲小于乙C .甲物体做曲线运动,乙物体做直线运动D .甲物体做变速运动,乙物体做匀速运动二、填空题11.(1)地球同步通信卫星总是静止在地球上空某处,这是以为 参照物,如果以太阳为参照物,则这颗卫星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2)如图所示,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图中物体的长度为 .第11题图 第12题图(3)小雨使用刻度尺测量一本200页书的厚度为0.6cm ,则这本书纸张厚度为 mm .12.如图所示是两位同学探究速度变化的实验,图中停表每格为1s (指针未转过一周),该次实验中230cm s ,则小车在整个过程中的速度 (选填“逐渐增大”“逐渐减小”或“不变”),前一半路程与后一半路程中的平均速度之比为 .13.如图甲所示,圆形物体的直径是 cm ,如图乙所示,秒表的读数为 s .第13题图 第14题图14.“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的有效方法.“频闪摄影”的特点是照相机总是每隔一定的时间就对运动物体进行一次拍摄如下图为一小球从A 点沿直线运动到F 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0.2s 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小球从B 点到F 点运动的路程是 cm ,平均速度是 m /s .15.一列长200m的火车,以72km/h的速度匀速进入长为2km的隧洞,火车完全在洞中的时间是s,火车上乘客看见洞中的路灯在后退,乘客是以为参照物.三、实验题16.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 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机械运动》全章复习与巩固 巩固练习(提高)

《机械运动》全章复习与巩固 巩固练习(提高)

【巩固练习】1.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A.米 B.千米 C.厘米 D.毫米2.身高160cm的小明,利用自己的身体特征进行了以下估测,接近真实值的是()A.教室宽5臂展,约8m(臂展:两臂左右平伸时,两手中指尖之间的距离)B.教室长10步幅,约30m(步幅:走路时,两脚尖之间的距离)C.课桌长4拃,约2.8m(拃:张开手,拇指尖到中指尖之间的距离)D.物理课本厚1指宽,约10cm3.(2016•仙游县一模)如图是用厚刻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其中正确的测量图是()4. 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误差是由于测量方法不正确造成的B.只要测量仪器足够精密,就可以消灭误差C.无论测量仪器如何精密,误差只能减小,但不能消灭D.以上说法都正确5.(2014秋•克什克腾旗校级期末)甲、乙两列火车在两条平行的铁轨上匀速行驶,两车交汇时,甲车座位上的乘客从车窗看到地面上的树木向东运动,看到乙车向西运动;由此可判断()A.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B.甲车向东运动,乙车向西运动C.甲、乙两车都向西运动D.甲、乙两车都向东运动6. 甲、乙两同学在同一地点沿平直路面同向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A.前4min乙同学速度比甲同学速度大 B.甲同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0.5m/s C.乙同学第4min后仍做匀速直线运动 D.甲、乙同学相遇时距起点240m7. 火车的速度为72km/h,汽车的速度为18m/s,则()A.火车的速度大B.汽车的速度大C.两者的速度一样大D.无法确定8.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S/t可知()A.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B.速度与时间成反比C.速度与路程或时间无关 D.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9.(2015•成都校级自主招生)坐在岸边的小明同学看到河对岸的修桥工地上有工人用手匀速上下挥动铁锤,每隔1秒钟敲打钢轨一次。

当铁锤碰到钢轨时,小明听到敲击声,而工人停止敲打以后,小明又听到了两次敲击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运动》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一、目标与策略明确学习目标及主要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首要条件,要做到心中有数!学习目标:●知道参照物的概念,会选择参照物描述物体的运动;●了解运动是物体的属性,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掌握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会正确使用刻度尺;●掌握速度公式,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平均速度;●会测量、计算平均速度。

学习策略:●这一章节所学的内容和我们实际生活结合的比较紧密,应当多结合实际,多观察一些实例,让学生思考这些运动的特点,并总结规律。

培养观察实验的能力。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由实践中学习的习惯,加深一些物理学习方法的体会;●在生活当中,很多运动都不是匀速直线运动,为了研究方便,我们可以将生活中的变速运动当成简单的匀速直线运动来处理;●在物理学中,常常需要用图表来描述一个物理量和另一个物理量的关系,会利用图表描述并分析图表中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是科学探究能力、科学素养的一个主要标志。

我们在本节就可以利用图表来研究路程与速度,时间的关系。

二、学习与应用“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科学地预习才能使我们上课听讲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我们要在预习的基础上,认真听讲,做到眼睛看、耳朵听、心里想、手上记.知识回顾——复习学习新知识之前,看看你的知识贮备过关了吗?1、机械运动:2、参照物:3、速度:(1)定义:物理意义:(2)公式:(3)单位换算:1m/s=km/h ; 15 m/s=km/h4、匀速直线运动:5、平均速度:6、误差:【知识网络】要点一、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1)国际单位:。

常用单位:、、、、、。

(2)单位符号及换算:1千米(km)= 米(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μm)= 纳米(nm)2.测量工具:(1) (最常用);(2)精密仪器: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激光测距仪。

要点梳理——预习和课堂学习认真阅读、理解教材,尝试把下列知识要点内容补充完整,带着自己预习的疑惑认真听课学习.课堂笔记或者其它补充填在右栏.预习和课堂学习更多知识点解析请学习网校资源ID:#17683#3945753.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看:;;看清分度值(决定了测量的精确程度)。

(2)选:根据测量要求选择适当分度值和量程的刻度尺;(3)放:;(4)读: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尺且与尺面垂直;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5)记:记录结果应包括,一个正确的测量结果包括三部分,准确数、估计数和单位。

要点诠释:1.特殊方法测量长度:(1)法(棉线法):测量长度时,可让无伸缩性的棉线与曲线完全重合,作好两端的记号,然后把线轻轻拉直,用刻度尺测量出长度,就等于曲线的长度。

从地图上估测两地间公路或铁路的里程:取一根细金属丝(也可用棉线),把它放在地图上,使它的弯曲情况和地图上两地间公路线的吻合,然后截取这段金属丝,拉直后用刻度尺量出它的长度。

根据地图上的比例尺算出两地间公路的里程。

(2)累积法:对于无法直接测量的的长度,可以把数个相同的微小量叠放在一起测量,再将测量结果除以被测量的,就可得到一个微小量的长度。

如测细铜丝的直径:取一段细铜丝,将它在一根粗细均匀的铅笔上密绕n匝,用刻度尺测出绕有铜丝的那一段铅笔的长度L,则此细铜丝的直径为(3)滚轮法:用已知周长的滚轮在待测的较长的直线或曲线上滚动,记下滚动的,则被测路段的长度等于圈数周长,例如测量池塘的周长,某段道路的长度等。

如测硬币的周长:我们可以在硬币边上找一点做出记号,做为,找一张白纸,画上一条射线,将硬币边的记号与射线的端点重合,再将硬币沿着射线滚动,记下终点,用刻度尺量出的长度,就是硬币的周长。

再如测量一环形跑道的长度:用一已知周长的轮子绕着跑道滚动一周,记下轮子滚动的圈数,则环形跑道的周长= 。

要点二、时间的测量1.时间的单位:国际单位是,常用的时间单位还有时分(min) 毫秒(ms),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h= min,1min= s,1h= s,1s= ms。

2.时间的测量工具(1)在物理实验中常用来计时,停表与普通表不同之处:普通表的时针、分针和指针是在不停地走动,而停表指针可走可停,在使用停表之前要观察一下秒针的走动情况,使用停表先按动启动按钮,停表开始计时,再按停止按钮停表即停止,显示时间间隔。

(2)古时有日晷、沙漏、水钟等。

近代有机械钟、石英钟,现在有电子表、光电计时器。

要点三、误差和错误1.误差:叫做误差。

测量原理、测量工具、测量环境和测量者的不同,都会影响测量结果,所以误差是的。

减小误差的方法:可以通过选用精密仪器,改进测量方法来减小误差,而多是我们实验室做实验时采用的减小误差的方法。

2.错误:因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测量方法错误。

错误是不该发生的,采用正确的测量方法便避免;错误不叫,误差也不是。

要点四、运动的描述1、机械运动:物体的运动叫机械运动。

2、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是运动还是静止),需要选定一个物体,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就叫做参照物。

3、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

(1)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这个物体与所选之间是否有变化。

若位置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的;若位置没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的。

(2)在舱外工作的宇航员,以飞船为参照物,宇航员是的,以宇航员为参照物飞船是的——相对静止;以地球为参照物,飞船和宇航员是的,以飞船和宇航员为参照物,地球是的——相对运动。

要点诠释:1、参照物可以选取研究对象以外的任何物体,它既可以是的也可以是的,要根据物体的实际情况而定。

2、同一物体,由于选择不同,其运动状态也往往不同。

如:行驶的火车上,以车厢为参照物,乘客是的,如果以地面(或房屋、树木)为参照物,乘客是的3、通常我们研究地面上物体运动的情况较多,为了方便起见,我们常选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照物。

4、人们如果在运动的物体中描述物体的运动,一般习惯选择作参照物,如人坐在行驶的火车上,一般会选为参照物来描述其他物体的运动情况。

要点五、运动的快慢1、速度:(1)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的物理量,物体运动越速度越;物体运动越,速度越。

(2)定义:。

(3)公式:,s——路程单位米(m),t——时间单位秒(s),v ——速度单位米每秒(m/s)。

(4)速度的单位及换算关系:国际单位:米/秒( 或)常用单位:千米/小时(或 )单位换算:1m/s= km/h2、匀速直线运动:(1)定义: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2)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①匀速直线运动是不变的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②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物体的运动和运动都保持不变。

③在任意一段相等的时间内和任意一段路程内都是相等的。

要点诠释:1、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速度的大小可以由v=s/t来计算,但的大小与s、t无关;2、用图像描述物体的运动(1)s t-图象:用横坐标表示,纵坐标表示,就得到了物体运动的s t-图象,如下图(1)所示是运动的s t-图象。

(2)v t-图象:用横坐标表示,用纵坐标表示,就得到了物体运动的v t-图象,如下图(2)所示是运动的v t-图象。

要点六、平均速度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1)物体 发生改变的运动叫做变速运动。

(2)平均速度: 叫这段路程(或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

(3)平均速度的物理意义:平均速度能 或一段时间内的运动快慢。

要点诠释:1、物体在做 时,可能是物体的运动 改变,也可能是 改变,还可能是 同时改变。

2、知道了一个做变速运动的物体的平均速度,就大体上知道了它运动的快慢,但不能精确地知道它的运动情况,即不知它何时加速,何时减速,何时中途停留。

类型一、测量——累积法 典型例题——自主学习 认真分析、解答下列例题,尝试总结提升各类型题目的规律和技巧,然后完成举一反三.课堂笔记或者其它补充填在右栏.更多精彩内容请学习网校资源ID : #17690#394575例1. 现有一卷粗细均匀的细铜丝,要求测出它的直径。

试一试,并把测量步骤和方法写出来。

【思路点拨】由于细铜丝的直径很小,不在刻度尺的分度值范围内,可用量多算少法进行测量:将细铜弄直,然后在笔杆上单层密绕n圈,再用刻度尺测出其总的长度L,则细铜丝的直径为L dn 。

【总结升华】举一反三:【变式】测一张报纸的厚度,下列方法可行而正确的是()A.用毫米刻度尺直接测B.将报纸连续对折5次,测出总厚度再除以10C.将报纸连续对折5次,测出总厚度再除以32D.上述方法都不正确类型二、机械运动——参照物的选取例2.一跳伞运动员在下落过程中,看到身旁的直升飞机在向上运动,则直升飞机相对于地面的运动情况是()A.一定上升 B.一定下降 C.一定静止 D.无法判断【思路点拨】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

【总结升华】举一反三:【变式】观察图中的房子和小旗,关于甲、乙两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有几种可能?并说明发生该现象的条件。

(左西右东)类型三、图像信息题——路程时间、速度时间例3.某同学的爸爸携全家驾车去太湖渔人码头游玩,在途经太湖路时,路边蹿出一只小猫,他紧急刹车才没撞到它.如图为紧急刹车前后汽车行驶的时间--速度图象,根据图象分析不正确的是()A.紧急刹车发生在8:27B.在8:23~8:27时间段内他驾车匀速前进C.在8:20~8:30时间段内他驾车的最大速度为60千米/时D.在8:20~8:30时间段内他驾车的平均速度为60千米/时【思路点拨】本图是速度——时间图象,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速度,从图象上能够读出每个时间点对应的速度,也能分析出某个时间段内速度的变化。

【总结升华】举一反三:【变式】甲、乙两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假如把他们的运动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处理,他们同时从起跑线起跑,经过一段时间后他们的位置如右图所示,在下图中分别作出的在这段时间内两人运动路程S、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图象,正确的是()类型四、求平均速度例4.一个运动物体在前2秒内的平均速度是3米/秒,后3秒内的平均速度是5米/秒,则它在5秒内的平均速度是()A.4.2米/秒 B.4米/秒 C.5米/秒 D.3米/秒【思路点拨】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求出物体的路程,然后由速度公式求出物体的平均速度,然后做出选择。

【总结升华】举一反三:【变式】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为3:2,所用时间之比为2:3,则速度之比为()A.9:4 B.4:9 C.1:1 D.3:2类型五、综合应用与实验探究例5.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之比是3:1,通过的路径之比是2:1,则通过这段路甲、乙两车的时间之比是多少?【总结升华】举一反三:【变式】甲乙两个是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们速度之比是2:3,所用时间之比是4:3,则甲乙两物体通过路程之比是()A.3:2 B.2:3 C.9:8 D.8:9例6. 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的实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