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复习提纲
高三政治常识复习提纲
高三政治常识复习提纲一、国家和政权A. 国家的性质和属性•国家的定义和基本特征•国家的主体性质和属性•国家的主权和独立性•国家的领土和国民•国家的政权和政权组织B. 政权的性质和属性•政权的概念和基本特征•政权的来源和形式•政权的基本职能和作用•政权的主体和管理机构•政权的合法性和合法原则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A. 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情况•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发展历程•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和核心价值观•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和领导体系B.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任务•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发展阶段•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任务和发展方向•中国共产党的党务和党风建设•中国共产党的党员和党员权利C.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组织和作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立和历史•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组织和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职能和作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重要决策和影响三、中国国家机构和政治体制A. 国家权力机关•国家权力机关的分类和组织形式•国家主席和国家副主席的职责和权力•国务院和国务委员的职责和权力B.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国务院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原则和运行机制•人民代表大会的构成和选举方式•国务院制度的基本情况和职能分配•国务院的成员和任免程序C. 法律和法律体系•法律的基本概念和属性•法律的来源和效力•法律体系的构成和层级关系•中国的法律体系和立法机关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制度建设A.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和特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和战略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文化制度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文化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社会制度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基本路径和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重要成就和经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现实挑战和发展方向总结通过对高三政治常识的复习提纲,我们可以系统地回顾和总结我们所学习的相关知识。
高三政治复习提纲
高三政治复习提纲《生活与哲学》部分导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其中,辩证唯物主义包括辩证唯物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唯物辩证法三个组成部分。
历史唯物主义包括历史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等组成部分。
第一部分哲学总论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理解哲学是什么)1、哲学与生活的关系(1)哲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哲学来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反作用于生活,哲学总是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影响着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只有真正的哲学才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和改造世界,才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2、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1)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①世界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的世界观往往是自发的、零散的。
②哲学是指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人们自发的、零散的世界观加以理论化、系统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③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2)哲学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①世界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②方法论是指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③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①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②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科学研究应该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的内容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在现实生活中表现为处理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②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即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高中政治复习提纲(全套)
高中政治复习提纲(全套)高中政治复提纲 (全套)1. 总述- 政治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政治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政治学的学科特点和方法2. 国家与政府- 国家的特征与概念- 国家的职能和作用- 政府的组成和职能- 国家与政府的关系3. 政治制度- 政治制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各种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缺点- 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和发展4. 政党与政治组织- 政党的定义、特征和职能- 政党的分类和发展历程- 中国的历史和地位- 各国政治组织的作用和影响5. 政治权力- 政治权力的含义和来源- 政治权力的制约和平衡- 政治权力的合法性问题-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6. 政治文化- 政治文化的概念和内涵- 政治文化的培育和传承- 不同国家的政治文化差异- 政治社会化的作用和意义7. 政治经济- 政治与经济的关系- 各种经济制度与政治体制的关系- 国家治理和发展的政治经济基础8. 政治教育- 政治教育的目的和内容- 政治教育的形式和方法- 政治教育对公民素质的影响- 改进和加强政治教育的措施9. 报刊媒体与政治- 报刊媒体的作用和影响- 政治信息的获取和传播- 媒体的自律和社会责任- 媒体对政治的监督和公共舆论的形成10. 国际政治关系- 国际政治关系的基本特征- 国际政治关系的对象和目标- 国际政治关系的制度和方式- 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国际地位以上是高中政治复习提纲的全套内容,包括政治学的基本概念、国家与政府、政治制度、政党与政治组织、政治权力、政治文化、政治经济、政治教育、报刊媒体与政治以及国际政治关系等方面的内容。
希望对你的政治复习有所帮助!。
高中政治复习提纲(全)
基础知识天天背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商品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商品的基本属性是:使用价值和价值2.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货币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其他有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职能。
3.纸币是国家(或者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纸币的本质是价值符号。
4.我国为什么要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1.影响价格变动的因素:(1)价值决定价格。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商品的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2)供求影响价格。
供不应求,价格升高(卖方市场);供过于求,价格降低(买方市场)。
★2.价格变动会产生哪些影响?▲(1)对人们生活的影响:①一般说来,价格上升,人们对商品的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人们对商品的需求量增加。
②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
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③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还会受到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
互为替代品:一种商品价格上涨,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该商品的替代品的需求量增加;反之则相反。
互补商品:一种商品价格上涨,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其互补品商品的需求量也减少;反之相反。
▲(2)对生产经营的影响:①价格变动促使商品生产者调节生产规模:商品价格上涨,扩大生产规模;反之缩小生产规模。
②促使商品生产者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给自己的产品提供降价空间,获得价格竞争优势。
③促使商品生产者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3.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4.(1)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复习提纲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复习提纲高中政治必修三(人教版)复提纲思想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复提纲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一、文化是什么1、文化的定义和产生过程文化是指人类在经济、政治等方面之外的精神活动及其产物。
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结果。
二、文化的力量1、文化的内容和作用内容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意识形态部分,以及自然科学、技术、语言、文字等非意识形态部分。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三、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1、文化与经济、政治的互动关系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一定的经济和政治决定了一定的文化,而文化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和经济,给予其重大影响。
四、文化对人的影响1、文化对人的影响表现和特点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文化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
五、文化塑造人生1、优秀文化对人的塑造作用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也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展中国家不仅在经济发展上面临挑战,也在文化发展上面临挑战。
为增强文化竞争力,必须将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弘扬民族精神,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
3、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关系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相互促进。
人的全面发展会创造更多的物质文化财富,改善人民的生活。
而物质文化条件的充分发展又会推动人的全面发展。
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水平的提高是一个永无休止的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也是一个永无休止的过程。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一、异彩纷呈的民族文化1、民族文化的多样性表现在哪些方面?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主要表现在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上。
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和道德伦理等文化优势,是民族历史文化的积淀。
高中政治复习提纲(高考必备)
高中政治复习提纲(高考必备)高中政治复提纲(高考必备)
1. 党的基本知识
- 党的性质、纲领、党章
- 党的党员条件、党员教育、党员组织生活制度
- 党的组织体系、党的领导制度
- 作风建设
2. 宪法与法律
- 宪法的基本原则、功能和种类
- 宪法的修改过程和方法
- 法律的概念、特点和地位
- 法律的制定和修法程序
3. 国家机关与政治制度
- 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与职责
- 政府职能与结构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及其代表选举- 参政议政制度和基层民主制度
4. 国家治理与社会问题
-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其特点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社会保障制度与扶贫政策
5. 民族宗教与区域经济
- 民族政策与民族团结
- 宗教自由与国家的宗教政策
- 区域经济发展与政府支持政策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和优势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施
以上提纲可作为高中政治复习的导航,重点从党的基本知识、宪法与法律、国家机关与政治制度、国家治理与社会问题、民族宗教与区域经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几个方面展开学习与复习。
每个知识点都要详细了解相关的内容,掌握其基本原则、特点和实践意义,以备应对高考。
高三政治常识复习提纲
高三政治常识复习提纲第一课我国的国家制度(上)基本思想本课的着眼点是讲我国的国家制度,但正确认识和理解我国国家制度的前提是掌握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问题的基本观点和基本知识。
因而课本在讲述每一个问题时,都分为两个步.:首先讲马克思主义在国家问题上的基本观点,然后讲我国的国家制度。
如第一节就是先从一般意义上讲国家的性质和职能,然后讲我国的国家性质和职能。
也就是说课本在安排上遵循了从一般到个别的逻辑顺序。
因此,我们在教学时也要着重把握两条线索:一条线索是关于国家问题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内容包括国家、国体、民主与专政的关系、国家职能、国家性质与国家职能的关系、政体、国体与政体的关系、国家结构形式等.这条线索有着它内在的逻辑关系:国家性质是核心,它决定着国家职能、政体,而后者是国家性质的反映并服从于它。
另一条线索是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和“一国两制”。
这条线索也有其内在的逻辑关系: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着我国的国家职能、政权的组织形式,决定“一国两制”是以社会主义制度为主体的;而我国的国家职能、政权组织形式等都反映着我国的国家性质。
国家制度包括国体和政体,我国的国家制度即人民民主专政制度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了我国的政体是社会主义民主共和制(采取人民代表大会制的形式)。
这是本课的核心内容。
这样,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制度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祖国统一问题上坚持“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就成为本课的最后结论。
学习方略1.落实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掌握;特别是基本的理论,如国体和政体的含义及关系的表述,国家的对内对外职能.民主与专政关系的准确表述,人民代表的法律地位、权利和义务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等,如果这些基本的知识、理论不能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就根本无法读懂材料所给的政治现象。
2.努力做到能力和觉悟的统一,平时要加强比较分析能力的培养,能从大量的政治现象归纳、概括出切合实际的政治观点,并具有对其进行综合评价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努力提高政治觉悟,提高思想政治素质,要有服从和服务于社会的觉悟和意识,从而实现知识、能力和觉悟的统一。
高中政治复习提纲(三年全部内容)
高中政治复习提纲★☆★哲学常识唯物论1.世界本原是物质的(理解)一、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1.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2.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也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二、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1.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
2.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客观的。
3.支配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
总之,整个世界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2.物质和意识关系(理解)·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一:物质决定意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脑这一物质器官特有的机能,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二: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推动人的实践活动顺利开展,从而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地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入歧途,阻碍事物的发展。
3.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理解)(1)正确的思想意识与错误的思想意识都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2)无论是人的具体感觉还是人的抽象思维,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3)无论是人们对现状的感受与认识,还是人们对过去的思考和总结,以至人们对未来的预测,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总之,任何意识都根源于物质,其内容归根到底来自于客观事物,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4.对同一事物有不同反映的根源(理解)产生正确认识与错误认识的主观原因:(l)立场不同。
(2)世界观不同,人生观不同,思维方法不同。
(3)知识构成不同。
5.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理解)物质和意识哪个是世界的本原,即那个是第一性,哪个是第二性,对这个题的不同回答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6.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方法论)(运用)不同的意识对客观事物起着不同的反作用,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高三政治复习提纲
政治复习提纲经济生活1、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1)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的影响:价格的变动影响消费者对商品的购买量。
(2)价格的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价格和需求量成反比,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受相关产品价格的影响。
2、怎样扩大内需?(1)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2)未来的收入预期也会影响居民的消费(3)收入差距的大小影响社会总体消费能力(4)物价的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3、为什么要扩大内需?(1)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2)消费是生产的目的(3)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4)消费是生产的动力(5)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4、公司经营成功的因素?(1)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2)要提高自主创新的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3)要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5、解决就业的途径国家:(1)大力发展经济,增加就业岗位(2)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自主创新(3)完善就业机制,规范就业市场秩序(4)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机制,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5)完善国民教育体系,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改善就业机构劳动者:(1)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树立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和多种就业观(2)提高自身素质,增强维权观念,提高维权能力企业:(1)遵守宪法和法律,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2)承担社会责任,努力增加新的就业岗位。
6、为什么要个人收入分配改革(1)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提高消费水平(2)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障,理顺收入分配的关系,促进社会公平,推动经济发展(3)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有利于人民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4)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体现科学发展观核心的要求。
7、如何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1)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2)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3)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4)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在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益、增加社会财富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公平(5)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促进社会收入分配的公平,发挥财政和税收在实现收入分配公平方面的作用(6)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8、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什么,如何)是什么:(1)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高三政治高中政治复习提纲
高中政治复习提纲★☆★经济常识第一课商品、货币、价值规律一、商品(一)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区别:(1)含义不同。
使用价值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价值是价值结在商品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2)形态不同。
使用价值具体;价值抽象。
(3)性质不同。
使用价值是自然属性;价值是社会属性。
(4)主体不同。
使用价值是卖者拥有;价值是买者支付。
联系: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离不开使用价值。
(统一)对立:商品生产者要想获得商品的价值就必须让渡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的消费者要想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就必须支付价值。
(二)十大关系1.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2.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3.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4.商品的价值量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
5.商品的价值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6.商品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时间成反比。
7.商品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8.商品价值总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无关。
9.商品价值总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
10.个别劳动时间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二、货币(一)商品、货币、纸币的区别与联系(二)商品价值、商品价格、货币价值三者的关系在供求关系不变时,商品的价格除受商品价值决定外,还受货币价值影响。
当商品价值升高,而货币价值不变时,商品价格升高;当商品价值不变,而货币价值下降时,商品价格就会提高;当商品的价值下降时,而货币价值不变时,商品价格会下跌;当商品价值不变,而货币价值提高时,商品价格也会下跌。
(三)价格与交换价值区别与共同点共同点:二者都是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
都是以价值为基础,由价值决定的。
区别:A交换价值(是指两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比例或关系)存在于货币产生前(即物物交换时期),而价格存在于货币产生后。
B价格是价值的符号,而交换价值则不是。
(四)直接的物物交换与商品流通的区别(1)公式不同:直接的物物交换是早期的商品交换,是物与物直接交换,其公式是商品—商品,商品流通是指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其公式是商品—货币—商品;(2)直接的物物交换一般在货币产生前,而商品流通则是在货币产生后;(3)直接的物物交换的买、卖是同时进行的,双方只要满意就可成交,而商品流通的买、卖在时间、空间上是分离的。
高考政治复习提纲.doc
2017高考政治复习提纲高考政治复习提纲(一)1、理解物质与意识的辨证关系,在此基础上,掌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方法论。
辩证关系: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方法论:掌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并不是否定发挥主观能动性。
它要求我们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1、实践的概念与特点概念: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特点: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2、从认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正确与否的检验标准,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等角度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3、理解真理的客观性及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是客观的:客观性是真理的最基本属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是具体的,真理是有条件的,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高考政治复习提纲(二)1、什么是联系?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和条件性的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方法论意义:客观性切忌主观随意性。
多样性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3、整体和部分的含义、关系及其把握二者关系的方法论意义含义: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
关系: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方法论:树立全局观念,重视局部作用。
4、系统的含义、基本特征,掌握系统优化方法的意义含义: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基本特征: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掌握系统优化方法的意义: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高考政治复习提纲(三)1.商品的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2.商品的基本属性?价值和使用价值。
3.货币的含义和本质?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政治常识与时事热点高中三年精要复习提纲
政治常识与时事热点高中三年精要复习提纲一、政治常识1. 国家与政府的概念及区别- 国家是一个独立的、统一的、有人民和领土的政治组织。
- 政府是国家的权力机关,负责管理国家事务和行使国家权力。
2. 国家的组成要素- 国土:国家的领土和领海。
- 人民:国家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国家的主体。
- 主权:国家独立自主地处理国内外事务的权力。
- 法治:国家行使权力的依据和限制。
3. 国家的根本任务- 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安全。
- 促进人民的福祉和发展。
4. 政治制度与政治体制- 政治制度是指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
- 政治体制是指国家政权组织的形式和性质。
5. 国家的三权分立- 立法权:制定和修改法律的权力,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
- 行政权:管理国家事务和实施法律的权力,由国务院行使。
- 司法权:审理和判决案件的权力,由人民法院行使。
二、时事热点1. 新冠疫情与全球合作- 新冠疫情的爆发对全球产生了巨大冲击,各国需要加强合作,共同应对。
- 国际组织如世界卫生组织在疫情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2.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对人类生存和发展造成了严重威胁。
- 各国应加强环境保护合作,推动可持续发展,减少碳排放和资源浪费。
3. 科技创新与人工智能发展- 科技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对经济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 各国应加强科技创新合作,推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4. 社会治理与公平正义- 社会治理是国家管理社会事务和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
- 各国应加强社会治理,保障公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5. 教育改革与人才培养-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础,教育改革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
- 各国应加强教育改革,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总结:政治常识和时事热点是高中政治学习的重要内容,通过复习这些内容,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国家的基本概念、组成要素和运行机制,以及关注当下的社会问题和全球挑战。
高三思想政治复习提纲
高三思想政治复习提纲高三思想政治复习提纲(一)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人们对事物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满足的程度作出判断,就称为价值判断。
人们在价值判断基础上进一步作出的选择,就是价值选择、各种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社会存在在不同人的头脑中反映的产物,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
人们选择的目标能否实现,实现的程度如何,取决于人们的认识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因此,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因为随着时空的推移和条件的改变,一定事物的价值以及人们关于它的价值观念也会发生变化、掌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有助于我们正确评价历史和现实中的各种价值观念,防止简单化和片面化倾向;有助于我们的价值观念与时俱进,从而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进行正确的价值选择、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就不同、在阶级社会中,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阶级性。
面对同一事物或行为,不同阶级和阶层的人会作出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由于人们的阶级立场,利益出发点以及时间、地点和条件的不同,势必会产生价值冲突,做出不同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我们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标准、当个人的利益与人民群众的利益发生冲突时,要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进行价值选择;当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要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正当选择。
人的价值的创造与实现(1)劳动创造价值、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是实现人一辈子价值的根本途径、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创造价值;一个人在劳动中创造的财富越多,意味着他为满足社会和人民的贡献就越大,他自身的价值就越大。
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自由地彰显和发挥自己的智力和体力、意志和情感,从而实现和证明自己的价值。
高三政治复习计划以及重点提纲
高三政治复习计划以及重点提纲政治学科是一门以理论为基础,以实际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对于高三学生来说,政治复习不仅需要记忆理论知识,还需要理解和运用。
为了更好地进行政治复习,制定一个合理的复习计划和掌握重点提纲是非常重要的。
一、高三政治复习计划1.总体安排高三政治复习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轮复习、二轮复习和三轮复习。
一轮复习:高三上学期,主要任务是全面回顾初中政治基础知识,巩固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
二轮复习:高三下学期,主要任务是深入理解高中政治理论知识,进行专题复习,提高解题能力。
三轮复习:高三下学期末,主要任务是进行模拟考试和真题训练,查漏补缺,提高应试能力。
2.每日安排每天的政治复习时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早读、课堂学习和晚自习。
早读:安排30分钟,主要用于复习前一天学到的知识点,巩固记忆。
课堂学习: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及时提问解决疑惑。
晚自习:安排1-2小时,用于完成政治作业,复习当天的知识点,预习第二天的课程。
二、高三政治重点提纲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2.经济生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宏观调控和微观调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3.政治生活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基本原理我国的政治制度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我国的外交政策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4.文化生活马克思主义文化学基本原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5.生活与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实践论人生观和价值观方法论和实践方法高三政治复习计划以及重点提纲一、补充点1.一轮复习策略(1)课本知识的复习。
要认真阅读课本,理解每个章节的核心观点,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
(2)课堂笔记的整理。
回顾课堂笔记,强化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高三政治常识复习提纲
高三政治常识复习提纲到大家!第一课中国的国家制度(上)一、国体方面的制度(一)国家1.特点(1)从组成来看,由人口、领土、主权、政权等要素构成。
——主权属性(2)从产生来讲,是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不可调和的产物。
——阶级属性(最根本)(3)从国家的职责来讲,具有社会管理的职能。
——社会属性2.含义:经济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政治权力机构。
(二)国家性质:(国体)1.国体(1)含义: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2)判断条件:A.谁是统治阶级B.实行为谁服务的政策(3)类型:A.奴隶制国家(奴隶主→奴隶)B.封建制国家(地主→农民)C.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资产阶级)D.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极少数敌对势力和犯罪分子)2.中国的国体(1)含义: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人民民主专政:A.民主的含义B.专政的含义(A.B:管理国家的方式或者一种国家的政治制度)C.民主与专政的关系: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3)民主的性质与民主的程度:(质与量的关系)(4)中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建设A.为什么?a.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b.是由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c.是由社会主义水平决定的B.怎么办?a.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b.从中国国情出发,同时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c.有步骤,有秩序的进行3.中国的人民民主专政:(1)新型的民主:主体的广泛性,权利的广泛性,权利的真实(2)新型的专政:对极少数人实行专政)(三)国家职能1.国家职能:(1)含义:国家在阶级统治和社会管理中的职责和功能(2)国家性质与国家职能关系:国体决定国家职能,国家职能反映国体(3)分类:A.对内:政治统治职能,社会管理职能B.对外:保卫职能,交往职能,侵略职能C.二者关系:对内职能是对外职能的基础的后盾,对外职能是对内职能的继续和延伸2.中国的国家职能对内:政治职能,经济职能,职能,社会公共服务职能(2)对外:保卫职能,交往职能,维和、促发职能(3)国家的一种行为可以体现多种职能二.政体方面的制度(一)1.政体(它解决国家权力的横向分配)(1)含义: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2)国体与政体的关系: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政体具有相对独立性)(3)分类:君主立宪制(世袭)a.议会制君主立宪制b.二元制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选举)a.总统制民主共和制b.议会制民主共和制2.中国的政体(政权组织形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什么?(1)人民代表:A.地位: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B.产生a.直选:县级以下(包括县级)b.间选:县级以上(不包括县级)C.任期:五年一届,连任N 届D.权利和义务(2)人民代表大会:A.性质:国家权力机关B.分类:全国人大,地方人大(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什么?(1)原因: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直接体现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建立其他有关国家管理制度的基础(2)意义:A.有利于保证国家权力体现人民意志B.有利于保证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权力的统一C.有利于保证中国各民族的平等和团结怎么办?(1)进一步完善人大代表的选举,适当扩大差额选举的比例(2)完善人大代表的结构,确保工人和农民的代表(3)进一步加强人大的立法职能和监督职能(4)进一步密切人大与群众的联系,听取群众的意见和要求(二)1.国家的结构形式(它解决国家权力的纵向分(1)含义:它是处理中央与地方,整体与部分的关系(2)目的:保证国家权力的实施(3)分类:A.单一制:a.含义:由若干行政区域构成的单一主权国家b.特点:一部宪法,一个立法机关、一个中央机构,一种国籍,统一领导,统一行使外交权c.典型国家:中国、法国、意大利、日本、匈牙利、波兰、蒙古B.复合制a.联邦制b.邦联制:由若干主权国家共同构成的国家联盟2.中国的国家结构形式(1)单一制:带有某些复合制国家特点的单一制国家(2)一国两制是什么?A.含义:一个国家,两种制度B.内容a.一个中国——前提和基础b.社会主义制度——主体c.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权力为什么?A.对中国来讲,有利于实现祖国的统一,有利于促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B.有利于港澳台地区的稳定、繁荣、发展怎么办?A.坚持“一个中国”原则B.力争和平统一,但决不承诺放弃武力第二课中国的国家制度(下)一、国家机构(一)国家机构A.含义:是国家机关的总和B.特点:a.阶级性b.组织性c.强制性C.设置依据a.国家性质决定国家机构的性质,国际机构的性质反映国家的性质。
政治学科高中三年精要复习提纲
政治学科高中三年精要复习提纲政治学科是高中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它涉及到国家政权的组织和运行、政治制度的建设和发展、政治思想的演进等内容。
下面将为大家提供一份高中三年政治学科的精要复习提纲,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政治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1. 政治学的定义和特点2. 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3. 政治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二、政治制度与政治体制1. 政治制度的概念和特征2. 国家政权的组织和运行3. 政治体制的类型和特点三、政治思想与政治文化1. 政治思想的概念和作用2. 主要的政治思想流派及其代表人物3. 政治文化的概念和特点四、政治经济学1. 政治经济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2. 经济制度与政治制度的关系3. 政治经济学对国家政策的影响五、政治伦理学1. 政治伦理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2. 政治伦理与政治道德的关系3. 政治伦理对政治行为的规范六、政治行为与政治参与1. 政治行为的概念和类型2. 政治参与的形式和途径3. 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七、政治制度与社会发展1. 政治制度与社会进步的关系2. 政治制度对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影响3. 政治制度的改革与发展八、政治思想与政治制度的发展1. 政治思想对政治制度的影响2. 政治制度的演进和发展趋势3. 政治思想与政治制度的互动关系以上提纲仅为政治学科的精要复习内容,同学们在复习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和深入学习。
同时,还需要结合课本、教师讲解和相关资料进行综合复习,加强对政治学科的理解和掌握。
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系统的复习和练习,取得优异的成绩。
加油!。
高三政治复习提纲
1.价格变动的影响(对生活和生产)2.价值规律的内容及表现形式3.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及解决措施、消费心理4.生产与消费的关系5.对于非公有制的认识(小微企业)(制度,地位,作用,态度,保证)6.公有制(国有企业改革)的认识(制度,地位,作用,态度,交叉持股)7.企业(公司)经营成功的因素(四要素+转方式+调结构+对外开放)8.就业的重要性及如何解决就业?9.为什么要维护劳动者的权益?如何维护?10.按劳分配的意义、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11.什么是收入分配公平?如何解决收入分配公平的问题?(5点)12.财政的作用?扩张性或紧缩性财政政策是什么?13.如何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市场+宏观调控)14.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15.市场调节的缺点?16.如何规范市场秩序?17.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手段是什么?1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19.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什么?20.如何转方式调结构?21.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及影响是什么?22.如何提高开放性经济水平?一公民观1.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人民民主的特点及表现2.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及义务3.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原则是什么4.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途径是什么(4个)5.民主选举的方式有哪些,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6.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有哪些?意义?7.民主管理的意义?村民自治和居民自治的内容?8.民主监督的方式及意义?二、政府观1.我国政府的性质、宗旨、原则2.政府的职能?3.政府依法行政重要性、要求、意义?4.政府如何决策?5.如何对政府的权利进行监督?政府接受监督的意义?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人大的性质及职权(全国人大、及常务委员会)2.人大代表的权利及义务3.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其组织和活动的原则是什么?表现是什么?优越性是什么?四、中国共产党1.党的地位、执政方式2.党的性质、宗旨(+出发点,落脚点)、执政理念,指导思想五、我国的政党制度1. 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什么?其基本内容是什么?优越性?2.人民政协的性质及职能是什么?六、我国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1. 我国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是什么?2.我国处理民族问题坚持什么原则?3.民族团结的重要性?4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有哪些?(自治权、自治机关、自治地方,核心)5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及优越性6如何全面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七、国际关系1.主权国家的构成、重要性及表现2.国家关系的内容、形式?3. 国家关系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如何理解?4当今世界的主题?其只要障碍是什么?解决途径?6.世界的发展趋势?国际竞争的实质?7.我国的外交政策是什么?原因?内容?。
高三政治常识复习提纲
高三政治常识复习提纲一、国家: 1、主权性2、阶级性3、社会性二、国体: 1、含义2、决定因素3、判断标志我国的国体:1、名称及含义:人民民主专政的含义2、首要标志,阶级基础3、本质4、特点及优点5、必须坚持:必要性,重要性及途径三、民主:1、含义及其阶级性2、与经济基础的关系3、与专制制度的关系4、与专政的关系我国的民主:1、本质及特点2、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原因,途径及意义3、民主与法制的关系4、民主性质与民主程度的关系5、三个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四、国家职能:1、含义2、与国家性质的关系3、分类:对内职能,对外职能4、目的我国的国家职能:1、对内职能2、对外职能3、决定因素及目的五、政体、1、含义2、与国体的关系3、基本类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我国的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1、人民代表:产生、权利及义务2、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大、地方人大的性质及职权3、地位及原因:优越性及表现4、进一步完善的途径及意义六、国家结构形式:1、含义2、与政体的比较3、类型及其特征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1、单一制:表现在2、一国两制:含义、内容及意义3、解决台湾问题:基础、方针及意义七、国家机构:1、含义2、特点3、与国家性质、国家职能的关系4、组织体系我国的国家机构:1、设置:按类别、按级别2、中央国家机关:组成及其关系3、组织和活动原则:(1)民主集中制:含义、体现及意义(2)对人民负责原则:原因及途径(3)依法治国原则:a、含义、本质及目的b、途径c、与以德治国的关系八、我国公民与国家的关系:1、根本原因:建立了生产资料公有制,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和谐统一的新型关系)2、法律体现: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3、具体要求:(1)从国家方面,国家依法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2)从公民方面,公民自觉履行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3)从双方来看,都要坚持三个原则,即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原则,坚持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相结合原则九、政党、1、产生条件2、含义及特征3、判断阶级性质的标志4、区别一般政治组织的标志5、与国家政权的关系我国的政党(中共):1、性质及宗旨2、地位及作用3、领导方式:政治,组织,思想领导4、加强党的领导:途径及意义5、指导思想十、政党制度、1、含义2、按性质分类3、与经济基础的关系4、资本主义政党制度;分类及作用我国的政党制度:1、基本内容2、重要机构(政协):性质及职能3、不能实行多党制:原因十一、民族问题:1、基本观点:民族的含义,特征及其联系2、基本国情:经济发展不平衡;民族分布特点3、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含义、原因及途径)4、基本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含义、原因及优越性十二、宗教问题:1、基本观点:宗教的本质、产生原因及社会作用2、基本国情:特点及宗教状况的变化3、基本政策:(1)核心内容:宗教信仰自由(含义)(2)态度: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条件)(3)原则:政教分离原则、宗教自治原则(4)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十三、外交政策、1、含义2、决定因素3、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点十四、国际社会、1、成员构成(1)主权国家:构成要素、基本权利和义务(2)国际组织:分类、联合国的宗旨、原则、作用2、国际关系:含义、基本表现形式、决定因素3、国际法:含义及作用4、当代国际形势特点:(1)时代主题:含义及联系;主要障碍及解决途径(2)世界格局:两极格局终结,多极化格局开始形成(3)发展趋势:由紧张趋向缓和,由对抗转向对话(4)竞争实质:综合国力(含义、要素及决定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政治复习提纲《经济生活》专题一、生活与消费1、纸币及其发行量:(1)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2)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的流通速度)为限度。
如果纸币发行量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如果纸币发行量小于这个限度,就会引起通货紧缩,,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
(3)解决方法:通货膨胀,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和量入为出的财政政策;通货紧缩,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发行国债,投资环境设施建设,扩大出口。
附:我国为什么要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1)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2)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3)有利于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4)有利于世界金融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5)有利于实现扩大就业,缓解我国的就业货币流通次数(6)有利于实现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等宏观经济目标。
注意:纸币本身没有价值,它只是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这里需要强调两点:一是由国家或特定地区发行的。
二是国家强制使用的。
纸币没有价值,之所以能代替货币行使流通手段,最主要原因就在于国家的强制力。
2、外汇和汇率(1)、外汇: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2)、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判断汇率升高和跌落的标准:如果用100单位外汇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汇的汇率升高,外币升值,人民币汇率下降,人民币贬值;反之,亦然。
(3)、汇率变化对经济的影响:(即:货币升值和贬值的利弊分析)①本币升值,意味着同量外币兑换的本币更少,影响有:A出口减少,进口增加;B外资投资成本增加;C导致国内生产下降、失业增加;D本国外汇储备贬值,但有利于偿还外债;E有利于本国企业走出去.②本币贬值,意味着同量外币兑换的本币更多,影响有:A出口增加,进口减少;B外资投资成本降低;C增强本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D本国消费相对便宜,外国游客增加。
③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含义及意义: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对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影响价格的因素(两个考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影响价格,价格影响供求。
(价格由市场形成)(一)供求影响价格(供求如何影响价格)①供不应求,价格升高。
“物以稀为贵”的现象,“卖方市场”。
(卖者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②供过于求,价格降低。
“货多不值钱”的现象,“买方市场”。
(是买者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二)价值决定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
在其他因素不变情况下,商品价格与价值成正比。
(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值越大,价格越高)4、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1)、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一般来说,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2)、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价格变动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3)、相关商品的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替代品、互补商品)5、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有什么影响?)(1)、调节生产规模。
(2)、提高劳动生产率(3)、促使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的产品注意:联系汽车、手机、电脑、食品等价格变动对生产者的影响,理解价格变动对生产影响的三个表现。
懂得这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
6、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附: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如何?)(1)消费是生产的目的(2)消费对生产的调节和升级起导向作用(消费调节生产)(3)消费的发展促进生产的发展,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消费是生产的动力)(4)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注意:应该掌握具体的原理内容,并能结合实际如扩大内需、旅游等加以分析说明。
7、公司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如何使公司不断发展壮大?)(1)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2)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①这是企业发展的最重要的方法和途径,也是提高我国整体竞争力与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的主要途径;②企业取得优势最根本的是掌握核心技术,加强自主创新(3)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企业的信誉和形象是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公司是否诚信经营,关系到企业的成败。
)①企业信誉和形象的表现:产品和服务的质量;②企业信誉和形象的作用: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才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③树立企业信誉与形象的途径:开展正当竞争和反对不正当竞争。
附:什么是企业的信誉和形象?为什么要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怎么样树立?企业的信誉和形象是企业的产品、服务在社会中留下的印象,以及所受到的评价和认同。
原因:(1)企业的信誉和形象作为一种无形资产是企业所特有的,是经过长期的努力形成的。
它渗透在企业经营和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并随企业的发展不断延续和更新,最终通过产品和服务在市场上形成本企业的竞争优势。
(2)公司是否诚信经营,关系到企业成败。
如何:开展正当竞争,主要依靠提高质量、改进技术、降低成本、创立名牌等取得竞争的胜利;反对和抵制假冒伪劣、商业欺诈等不正当竞争行为。
注意:应该掌握具体内容,并能结合实际分析说明。
8、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1)树立自主择业观,树立竞争就业观(市场经济就是竞争经济,因此,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和素质,改变观念,积极主动的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要。
),树立平等就业观,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2)、就业的意义:(结合金融危机)①(对劳动者)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劳动者谋生的重要手段。
劳动者的就业有利于实现其自身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人的境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②(对社会)就业能使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相结合,特别是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合理配置下的劳动就业,使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从而促进积极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3)、我国的就业问题:第一、为什么要高度关注就业问题?必然性:①劳动重要。
②形势严峻:我国的人口总量和劳动力总量都比较大;劳动力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完全适应;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就业信息不畅通。
重要性:①对社会生产:是民生之本,生产出社会所需的财富②对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同时,有利于其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二、如何解决就业问题?(措施)A、国家:要发展经济,这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第三产业、中小企业;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实施再就业工程,促进劳务输出;坚持“市场调节就业,国家促进就业,劳动者自主择业”的方针,完善劳动力市场,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B、劳动者: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念;提高自身职业技能,积极就业,自主创业。
9、收入分配公平:(1)含义: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2)意义: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它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3)实现的途径:(一项制度保证,两项重要举措)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重要的制度保证。
②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当前,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提高最低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
为此,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通过强化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防止出现严重的两级分化,实现公平分配。
注意:应该掌握具体内容如实现的途径等,并能结合实际材料加以分析应用。
10、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如何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1)二者的关系:效率与公平是一对矛盾,即对立统一。
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
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
②公平和效率也存在矛盾性,两者强调不同的方面。
注意:二者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存在矛盾:提高效率是增加社会财富的根本途径,它有利于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促进生产的发展,(提高效率亦指把蛋糕做大);公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它有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分配公平亦指把蛋糕分好)(2)如何处理二者关系:①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②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11、财政的作用:(如何体现财政的作用?)(1)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民生问题)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与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保障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推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如果完全由市场配置资源,会导致投入某些行业、地区的资源严重不足,影响社会经济生活的正常运行与发展。
国家通过财政支持这些行业,地区的建设,有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
(3)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经济平稳运行要求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保持基本平衡,避免大起大落。
在经济增长滞缓、经济运行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时政府可以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减少税收,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
反之,在经济过热,物价上涨、经济运行主要受供给能力制约时,政府可以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通过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抑制总需求,稳定物价,给经济“降温”。
注意:结合我国财政政策的变化,说明其作用。
懂得财政是国家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
如:4万亿,扩大内需,家电下乡等措施以确保国民经济平稳运行。
12、市场调节及其局限性:(为什么?)(1)市场调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市场是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在市场经济中发挥基础性调节作用的。
(2)市场调节的局限性: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A.自发性:在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下,为了自身利益,不择手段谋取私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