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指导意见
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开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导意见-鲁教基发〔2019〕1号
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开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导意见正文:----------------------------------------------------------------------------------------------------------------------------------------------------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开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导意见鲁教基发〔2019〕1号各市教育局:为贯彻落实全国和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充分发挥课程在中小学生劳动教育中主渠道的作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教育部《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指导纲要》),制定本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一、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加强劳动教育开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意义劳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渠道,是培养广大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式。
课程是加强劳动教育的主渠道,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主要载体,在提高学生劳动意识、培养劳动兴趣、强化劳动责任、养成劳动习惯、提升劳动能力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年来,很多学校结合自身实际,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等,开展了丰富多样的劳动教育,取得显著成效。
但在部分地方也存在着学校不常组织劳动、不敢组织劳动,学生不爱劳动、不会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家庭不关注劳动、不舍得学生劳动等现象,存在着劳动教育虚化、弱化、边缘化等问题,劳动教育育人功能有待加强。
因此,为进一步加强劳动教育,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要高度重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实施,从立德树人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高度出发,加强思想引领,开足开齐课程,创新活动方式,加强工作保障,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给学生从小埋下热爱劳动的种子,消除不劳而获的错误认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做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为他们终身发展和人生幸福奠定基础,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日照市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指导意见解读
(八)关于研究性学习
每学期应至少完成两个课题的研究性学习 并形成研究报告,学校要设计印制《 并形成研究报告,学校要设计印制《课题 研究方案表》 包含课题名称、课题由来、 研究方案表》(包含课题名称、课题由来、 指导教师、小组成员及分工、研究方法、 指导教师、小组成员及分工、研究方法、 计划、程序,研究结果及呈现方式、 计划、程序,研究结果及呈现方式、评价 等项目)供各研究小组填写。同时, 等项目)供各研究小组填写。同时,学校 还要填写《学校(或年级) 还要填写《学校(或年级)课题研究汇总 表》。
5、加强过程管理和档案管理 、 6、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 、 7、加强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研究 、 8、加强安全意识教育,培养学生的自我保 、加强安全意识教育, 护能力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管理系统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领导小组
教导处
教科室
德育处
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
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组
班主任队伍
综合实践任课教师 实践活动指导教师 综合实践任课教师 与 实践活动指导教师
学生综合实践活动
七、课程评价
(一)评价理念
1、整体化 、 2、多样化 、 3、过程化 、
(淡化对研究成果的评价) 淡化对研究成果的评价)
(二)对教师的评价 (三)对学生的评价
1、评价的理念 2、评价的内容 3、评价的方式
三、课程目标
1、总目标 、
通过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 通过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学校与社会的 联系, 联系,帮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 和丰富经验;提高学生对自然、 和丰富经验;提高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 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 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 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方案秦皇岛市昌黎镇第一中心小学为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根据《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3-6年级)》、秦皇岛市教育局关于《秦皇岛市中小学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意见(试行)》等文件精神,结合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情况,特制定此方案。
一、指导思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为出发点,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依据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理念,注重评价对学生的促进和激励作用。
二、评价原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要坚持:一是注重学生参与原则,二是关注学生过程体验原则,三是综合而全面原则,四是激励学生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态度和能力及学生的发展层次和发展水平上,特别关注学生参与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关注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关注交流与合作,关注动手实践以及所获得的经验与教训。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坚持整体观,在评价中把课程、教学和评价统整,使其融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贯彻到活动中去。
评价应以形成性、发展性评价为主,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即以已有的发展基础为评价标准,突出学习过程中的体验、态度、情感、价值观、综合实践能力,不过分强调结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方法的多样化,评价形式的趣味化。
三、评价内容一是参与活动的课时量与态度,二是在活动中所获得的体验情况,三是知识、方法、技能掌握情况,四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五是活动的收获与成果。
四、评价方法1、对课程的评价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我们主要采取师生审议的评价方法。
教师与学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直接参与者、实施者和开发者,师生对课程从设计到实施最有发言权,因此,以师生为评价主体对课程进行审议是这一评价方法的重要形式。
我校的师生审议主要通过问卷调查和师生座谈会两种形式进行。
师生问卷调是指在每一个课题实施前,学校根据教师的预设方案,把课程设计的有关问题设计成问卷,让师生作答,通过分析问卷,了解活动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综合实践活动活动评价意见
综合实践活动活动评价意见标题:综合实践活动活动评价意见引言概述: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在校园内外参与各类实践活动的过程,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意见,既可以帮助学生改进自身表现,也可以促进学校更好地组织和管理这些活动。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出发,提出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意见。
一、活动目标1.1 确定明确的活动目标:活动目标应该具体明确,能够指导学生参与活动。
1.2 设定合理的活动时间:活动时间应当充裕,能够让学生充分参与和体验。
1.3 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活动目标应当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
二、活动组织2.1 合理安排活动流程:活动流程应当合理安排,避免出现过于紧张或松散的情况。
2.2 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活动组织方应当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2.3 加强团队协作:活动组织方应当加强团队协作,提高活动的效率和质量。
三、活动内容3.1 注重实践性和创新性:活动内容应当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和创新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
3.2 多样化的活动形式:活动内容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讲座、实践、比赛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3.3 关注学生的反馈意见:活动内容应当及时调整和改进,根据学生的反馈意见进行优化。
四、活动效果4.1 定期进行评估:活动效果应当定期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
4.2 关注学生的成长情况:活动效果不仅要看活动本身,还要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成长情况。
4.3 合理运用评价工具:评价工具应当合理运用,能够客观准确地评价活动效果。
五、活动总结5.1 总结经验教训:活动结束后应当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为下一次活动做好准备。
5.2 提出改进建议:根据总结的经验教训,提出改进建议,促进活动的持续改进。
5.3 感谢参与者和支持者:最后要感谢所有参与活动的学生和支持者,鼓励他们继续积极参与。
结语: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意见对于活动的持续改进和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合理的目标设定、组织安排、内容设计、效果评估和总结反思,可以使综合实践活动更加有效和有意义。
广东省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指导意见0307
广东省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新阶段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指导意见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基[2001]17号)、《义务教育课程设置试验方案》教基[2001]28号和教育部《关于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意见》(教基二[2010]3号)要求,为切实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粤发[2010]15号),在总结前一阶段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基础上,结合我省课程改革发展实际,提出广东省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新阶段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指导意见。
一、教学指导思想综合实践活动是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它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
设置综合实践活动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课程结构的重大改革,是新形势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
综合实践活动是与学科课程并列而不从属于学科的综合课程。
作为一种独立的课程形态,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价值,与其他课程一样具有同等重要的功能与地位。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综合性、生成性、开放性、实践性、活动性”的特征。
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增进学习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学校应严格按照要求落实国家课程计划,按照《广东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每周3课时的课时安排,开齐开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二、课程目标和任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体目标包括五个方面:学生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一是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二是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是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三是形成从生活中主动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掌握初步的科学研究方法、研究规范,形成基本的科学素养;四是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五是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11.11加强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和校本课程实施的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强义务教育阶段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实施的意见各县、区教育局,局属、民办各中小学,河大附中:为深化中小学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根据教育部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河南省课程设置及教学指导意见》、《河南省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设置指导意见(试行)》对开设课程的要求,确保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在我市科学管理、规范开发、有效实施,结合我市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现提出如下意见:一、进一步提高对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设置的认识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是国家课程计划中的必修课程,是新课程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是落实新课程理念的主要载体之一。
实施宗旨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综合运用学科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各中小学校要站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中小学开设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指导与管理。
二、挖掘资源,创造条件,确保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的有效实施(一)要制订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实施计划(学年)。
实施计划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生基本情况、本年度课程目标、活动主题安排、活动主题实施方式、学生评价工作安排、本年度研究专题。
(二)要对课时、内容进行整合。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其具体内容由地方和学校根据教育部的有关要求自主开发或选用,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可与地方、学校自主使用的课时结合在一起使用,可以分散安排,也可以集中安排。
”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要进入学校课程实施的总体方案,各学校严格按照要求将该课程落实到课程表,每周开足课时(3—9年级,3节\周)。
在进行课程设置时,要将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个指定领域整合,不能将其分割开来。
各校可根据自身条件尤其是学校资源优势,探索出符合本校学生特点的课程体系及与之适应的课程内容、管理模式,评价方式等,开发核心主题的活动项目。
内蒙古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四年级下册教案
内蒙古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四年级下册教案综合实践活动是我校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为目标,在实施中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并积极促进学生之间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活动。
作为一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实践性强,二是综合性强,三是发展性强。
综合实践活动具有科学性、实践性、开放性和创造性和综合性特点。
通过活动实现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要通过多种方式渗透人文素养的培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实践能力。
对于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来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仅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在社会中参与各类活动的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发展。
所以我在这节课中主要以生活中的科学实验为切入点进行教学,引导学生了解相关人文知识和生活常识。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使学生有动手操作和实践的能力。
同时让学生在科学活动中感悟和积累科学知识,感受人类发展所取得的成就。
#学习教育课堂#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提高素质#三好生之争中我们是怎么学法律知识的?!*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image课堂教学设计案例。
..#教育随笔_小升初综合实践活动系列课程指:以课堂为中心,从生活实践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形成个性品德和健全人格的过程。
*今天我们来探讨下内蒙古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四年级下册的教学方案。
**-\)_[教学目标]怎样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和学科知识教育工作:(1)通过综合社会实践活动能使学生养成主动学习、自主学习能力;更重要是学会做人。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一些关于科学方面的知识,了解到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区别,了解科学研究和实践经验之间的关系,懂得科学方法和研究方法等,为自己以后学习科学知识做好充分准备。
2、过程目标:(1)通过调查了解我国的科技活动情况,掌握我国科技成就;认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意义;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实践动手能力;有初步的科学思维能力;能够运用所学到材料进行简单研究工作;初步形成探究能力。
南昌市教育局关于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南昌市教育局关于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南昌市教育局•【公布日期】2016.04.18•【字号】洪教办字[2016]6号•【施行日期】2016.04.1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正文南昌市教育局关于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洪教办字〔2016〕6号各县区(新区、开发区)教体局(办),局直属学校,省属事业单位办学校,市管民办学历教育学校:南昌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指导意见》已经2016年第4次局长办公会研究同意,现下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贯彻执行。
附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指导意见》南昌市教育局2016年4月18日附件南昌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指导意见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4〕8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6〕4号)、《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教育部关于《联合相关部委利用社会资源开展中小学社会实践的通知》(教基一〔2011〕2号)等文件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加强全市中小学生社会实践的工作,特制定本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重要意义加强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工作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要求,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抓手,是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是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要求、实现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有效衔接、促进中小学生健康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对解决当前一些中小学校教育存在的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重校内教育轻校外教育等问题,提升中小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增强创新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指导意见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实施指导意见为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与有效实施,根据《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3—6年级),结合我区实际情况,提出如下实施指导意见。
一、进一步提高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认识1.综合实践活动是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新课程计划规定的必修课程。
它是一门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宗旨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综合运用学科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素质。
2、综合实践活动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方面内容。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形成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走出教室,参与社区和社会的实践活动,以获取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主旨的学习领域。
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的多方面发展为目标,且以操作性学习为特征的学习领域;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的技术意识和技术实践能力。
信息技术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发展适应信息时代需要的信息素养,发展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
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发展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并逐步形成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3.各校必须充分认识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意义,以认真的态度、务实的措施,规划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断提升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解水平和实践能力,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规范化,推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全面有效开展。
二、进一步明确和处理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较突出的问题1.正确处理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四大领域内容的关系,以及与地方和校本课程的关系。
实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规定(三篇)
实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规定实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学校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设立的一种课程,下面是一些关于实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规定:1. 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年级和年龄特点,明确实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目标,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主要目标。
2. 课程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校的实际资源,确定实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具体内容,包括体育运动、生活实践、科技实验、艺术表演等方面。
3. 课程计划:在每个学期的开学前,教师根据课程目标和内容,制定实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详细教学计划,包括每个学期的教学进度安排、具体活动项目、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
4. 教学方法:实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采用启发式教学和问题解决教学方法,通过情景模拟、实地考察、小组合作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
5. 教学评价:实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采用综合评价的方式,既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又考虑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记录、作品展示、自评和同伴评价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
6. 安全保障:在实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学校要注重安全保障,确保学生的身体和财产安全。
教师要对活动场所和教学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组织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加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
以上是关于实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规定的一些要点,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落实。
实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规定(二)实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学校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而开设的一门综合性课程。
为了管理这门课程,学校应该制定一些管理规定,以确保教学质量和顺利开展。
以下是一些建议的管理规定:1. 课程目标:明确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培养目标,确保所有教师和学生都明白课程的目标,并努力实现这些目标。
2. 课程大纲:制定详细的课程大纲,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和评价要求等。
大纲要尽量具体、可操作,为教师提供教学指引,为学生提供学习目标。
下册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的教育指导
下册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的教育指导活动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六年级是小学阶段的结束阶段,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本册综合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活动目标1. 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3.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活动内容1. 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走进社会,了解社会,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2. 学术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自主选择研究主题,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
3. 文艺创作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文艺创作,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创新思维。
4. 体育竞技活动:开展各类体育竞技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活动实施1. 活动准备:教师引导学生明确活动目标,选择活动内容,做好活动前的准备工作。
2. 活动实施: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各项活动,锻炼自己的能力。
3. 活动总结:活动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分享活动经验,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
活动评价1. 学生自评:让学生对自己的活动表现进行自我评价,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2. 同伴评价:让学生互相评价,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公正意识。
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活动表现进行评价,为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
注意事项1. 确保活动安全,避免发生意外。
2.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3. 注重活动过程,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通过本册综合实践活动,我们期待学生能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义务教育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意见
义务教育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意见哎呀,今天咱们聊聊义务教育阶段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意见。
这话题一提起来,就让人想起了小时候的那些美好时光。
没错,大家都知道,孩子们在学校不仅仅是坐在教室里听课,还有好多有趣的活动。
像什么动手动脑,亲身体验,这些活动可是能让孩子们活学活用的好机会啊。
咱们先不说那些高大上的理论,光是想想课外活动时的欢声笑语,就让人觉得无比温暖。
说到实践活动,哎,这可真是个宝藏。
孩子们在这个过程中,不光能学到课本上没有的知识,还能锻炼动手能力。
想象一下,孩子们在泥土里翻腾,种下的不是简单的种子,而是他们对自然的好奇与热爱。
这样的活动可真是寓教于乐啊。
老师们带着孩子们走出教室,带他们去田间地头,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这不仅让孩子们放飞自我,还能学到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
孩子们在活动中学到的,往往是书本上无法传达的。
像是团队合作、沟通交流,这些能力可不是随便学得来的。
大家一起动手制作东西,争论着怎样分工,谁负责什么,这时候不仅是知识的碰撞,更是智慧的火花。
在这里,孩子们学会了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如何倾听他人的意见。
这种能力,真的是一笔无形的财富。
再说了,实践活动总能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惊喜。
比如,孩子们在参观某个地方时,听到有趣的故事,甚至有的孩子一时兴起,做了个小手工,结果还引来了大家的围观。
这种情况下,孩子们的创造力被无限放大了,真是让人忍俊不禁。
大家在一起欢笑,互相鼓励,那种氛围可真是温暖得像阳光。
实践活动不单单是课堂之外的扩展,它还可以与课内知识结合起来。
老师可以把一些理论知识用实际的活动表现出来,比如科学实验、艺术创作,甚至是社会实践。
这些都能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书本上的内容。
想象一下,当孩子们亲自去观察、去实践,知识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那感觉简直棒极了。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的是,综合实践活动其实也能培养孩子们的责任感。
比如,参与社区服务的活动,孩子们会意识到,自己能为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开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导意见
一、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加强劳动教育开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意义劳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渠道,是培养广大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式。
课程是加强劳动教育的主渠道,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主要载体,在提高学生劳动意识、培养劳动兴趣、强化劳动责任、养成劳动习惯、提升劳动能力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年来,很多学校结合自身实际,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等,开展了丰富多样的劳动教育,取得显著成效。
但在部分地方也存在着学校不常组织劳动、不敢组织劳动,学生不爱劳动、不会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家庭不关注劳动、不舍得学生劳动等现象,存在着劳动教育虚化、弱化、边缘化等问题,劳动教育育人功能有待加强。
因此,为进一步加强劳动教育,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要高度重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实施,从立德树人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高度出发,加强思想引领,开足开齐课程,创新活动方式,加强工作保障,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给学生从小埋下热爱劳动的种子,消除不劳而获的错误认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做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为他们终身发展和人生幸福奠定基础,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把握关键环节,明确劳动教育的实施要求(一)统筹课程设置。
要根据《义务教育课程实施方案》《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指导纲要》和《指导意见》,开足开齐开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将其作为劳动教育的主要课程载体。
义务教育段学生应围绕家务劳动、劳动技术、社会服务、职业体验、考察探究和专题活动等,重在培养基本劳动情感,养成劳动习惯,增强基本劳动能力,小学1-2年级每学期分别至少完成1个主题活动,3-9年级学生每学期分别至少完成2个主题活动;普通高中学生应围绕党团活动、学生发展指导、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研学旅行等,重在提升劳动能力,涵养劳动品质。
上海市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意见
上海市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意见综合实践活动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
中小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应当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生动活泼,过程贴近生活,要求循序渐进,安排规范有序。
为了使开展民族精神教育取得实效,学校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中时,应避免形式主义,克服随意性。
学校要形成切实有效的抓手和载体,教师要精选内容、精心设计,认真研究、合理指导;学生要积极参加,自主合作,在活动中获得生动的感悟、深刻的体验和真实的情感。
一、综合实践活动各系列的必修要求和操作说明二、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建议1、基础性必修要求与校本、区本特色之间的有机协调。
学校应完成《上海市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中实施民族精神教育的指导意见》中基础性必修要求的内容。
在操作上,应注重可行性和有效性,体现地域和学校特点,形成具有校本、区本特色的常规制度、操作方法和传统项目。
在规定要求之外,有条件的学校,在合理安排的前提下,可适当增加内容和数量。
2、综合实践活动中同一项目与不同年龄段学生特点之间的有机协调。
从小学生到高中生年龄跨度较大,身心发展特点的差异性较明显,在开展同一项目时,不同年龄段的学生体验方式不一样,认知能力不一样。
因此,学校和社区、基地等各方面都要根据中小学生年龄特点科学合理地进行活动设计,满足不同年龄学生的实践活动需要,提出不同的活动构架和实施体系。
3、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教学活动之间的有机协调。
在学校教育中,课堂教学活动与课外活动是有机组成的整体。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不应孤立地进行,应切实有效地与各学科教学有机融合与协调,与拓展型课程的实施有机融合与协调,与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学科教学中的社会考察活动等相有机融合与协调,与校本课程的建设有机融合与协调。
4、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发展之间的有机协调。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增强综合实践活动实效性的基本前提。
由于中小学生处于成长过程之中,他们的辨别能力、认知能力和行为能力等都还不成熟,需要教师及时、具体而有针对性的指导。
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开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导意见
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开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导意见一、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加强劳动教育开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意义劳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渠道,是培养广大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式。
课程是加强劳动教育的主渠道,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主要载体,在提高学生劳动意识、培养劳动兴趣、强化劳动责任、养成劳动习惯、提升劳动能力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年来,很多学校结合自身实际,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等,开展了丰富多样的劳动教育,取得显著成效。
但在部分地方也存在着学校不常组织劳动、不敢组织劳动,学生不爱劳动、不会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家庭不关注劳动、不舍得学生劳动等现象,存在着劳动教育虚化、弱化、边缘化等问题,劳动教育育人功能有待加强。
因此,为进一步加强劳动教育,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要高度重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实施,从立德树人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高度出发,加强思想引领,开足开齐课程,创新活动方式,加强工作保障,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给学生从小埋下热爱劳动的种子,消除不劳而获的错误认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做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为他们终身发展和人生幸福奠定基础,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把握关键环节,明确劳动教育的实施要求(一)统筹课程设置。
要根据《义务教育课程实施方案》《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指导纲要》和《指导意见》,开足开齐开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将其作为劳动教育的主要课程载体。
义务教育段学生应围绕家务劳动、劳动技术、社会服务、职业体验、考察探究和专题活动等,重在培养基本劳动情感,养成劳动习惯,增强基本劳动能力,小学1-2年级每学期分别至少完成1个主题活动,3-9年级学生每学期分别至少完成2个主题活动;普通高中学生应围绕党团活动、学生发展指导、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研学旅行等,重在提升劳动能力,涵养劳动品质。
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开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导意见
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开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导意见一、引言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指导意见》精神,积极探索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劳动教育模式,我校决定开展以“实践劳动,提升素养”为主题的劳动教育综合实践活动。
通过劳动教育课的开设,旨在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提高劳动技能,强化团队协作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劳动教育课安排方式1.课程设置:将劳动教育纳入课程体系,每周安排一课时,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2.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分层次、分阶段设计劳动教育内容。
主要包括:生活技能、劳动技能、环保意识、团队协作等方面。
3.教学方式: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具体包括:(1)课堂教学:教师通过讲解、示范、讨论等形式,传授劳动知识和技能。
(2)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亲身体验劳动过程。
(3)现场教学:组织学生走出教室,走进生活,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4)家校合作:鼓励家长参与孩子的劳动实践,共同完成家庭劳动任务。
4.课程评价: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全面评估学生的劳动教育成果。
5.师资保障:加强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组织教师参加相关培训,提高劳动教育质量。
6.资源整合: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与社区、企业等开展合作,拓宽劳动教育渠道。
三、班级及个人职责1、班级职责(1)班主任负责制定本班的劳动教育计划,并组织、协调、监督劳动教育的实施。
(2)班级应建立健全劳动小组,每组设组长一名,负责具体劳动任务的分配和监督。
(3)班级需定期开展劳动教育主题班会,总结劳动教育成果,表彰优秀个人和小组。
(4)班级应营造良好的劳动氛围,通过板报、墙报等形式宣传劳动教育的重要性。
(5)班级要关注学生在劳动过程中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给予指导和帮助。
2、个人职责(1)学生应积极参与劳动教育课程,按时完成分配的劳动任务。
二年级下册《综合学习与实践》教学指导
二年级下册《综合学习与实践》教学指导本教学指导旨在提供支持和建议,帮助老师在教授二年级下册《综合研究与实践》课程时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包括:- 开发和促进学生的社交技能和情感发展;- 帮助学生建立自我意识,并了解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培养学生的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帮助学生了解科学和技术的基础,并促进他们对科学和技术的兴趣。
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社交技能和情感发展:了解情感和情绪管理,学会与他人沟通和合作,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等;- 自我认识:了解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学会自我表达和坚定个人;- 研究和解决问题:了解研究和研究策略,发展问题解决能力;- 科学和技术:了解科学和技术的重要性,探索自然和科学。
教学方法和策略在教授本课程时,建议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策略:- 组织小组活动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研究如何与他人沟通和合作;-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帮助他们建立自我意识;- 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研究和解决问题策略,促进他们的思考和探索;- 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如教材、图片和实验室设备等,帮助学生了解科学和技术的基础。
教学评估在教授本课程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对学生进行评估:- 观察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沟通和合作;- 通过小组讨论和写作等方式评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设计和实施相关的实验和测试,评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本教学指导旨在帮助老师在教授二年级下册《综合学习与实践》时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建议根据实际情况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同时,为了更好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建议采用多种评估方法和工具。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指导意见
济南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指导意见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引导学生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发现问题,开展多样化的实践学习,注重知识和技能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
与传统教育片面追求教育个体的发展、共性和知识有所不同,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生态化空间,学生是这个空间的主导者,学生具有整个活动的支配权和主导权,能够以自我和团队为中心,推动活动的进行。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更倾向于独立完成整个活动,而不是聆听教诲和仅仅听取指导。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是一个真正意义的引导者、指导者和参与者。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对打破我国学科课程一统天下的局面,推动课程改革,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现状与分析:(一)执行课标情况1.各校能够按照课程方案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讨论稿)》(以下简称指导纲要)的要求,把开设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纳入学校工作计划与学校发展规划中,开足课时,能够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检查、督促,并把综合实践活动纳入了学校的全面考核之中。
2.能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的特点,确定综合实践活动的项目、活动主题或活动课题。
每学期有教学计划,有具体的活动方案,确保了课程实施的效果。
3.设置了专职或兼职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师队伍,通过各种途径,使广大教师明确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意义,提高了认识。
建立了一定的教师培训制度,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为全面深入开展课程教学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
4.能充分挖掘教育资源,开发出富有地方和学校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彰显了学校的办学特色,许多学校将综合实践活动和校本课程的实施有机的结合起来。
(二)课堂教学改革情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的改变了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它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核心任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显著特征。
综合实践老师指导意见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作为你们的综合实践老师,我非常高兴看到大家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在此,我想对大家提出一些建议和指导意见,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在未来的综合实践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一、明确综合实践的目的和意义综合实践活动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参与实践活动,同学们可以:1. 增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2. 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4. 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5. 激发兴趣爱好,发掘自身潜能。
二、积极参与,主动探索1. 主动报名参加各类实践活动,不要因为担心困难而退缩;2. 在活动中,敢于尝试新事物,勇于挑战自我;3. 积极与团队成员沟通,共同解决问题;4. 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和总结,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三、注重实践过程,关注实践成果1. 在实践过程中,要注重细节,做到严谨、认真;2. 关注实践成果,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为下一次实践做好准备;3. 在实践中,要善于发现和总结规律,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4. 实践结束后,要撰写实践报告,总结实践成果,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四、培养良好的团队精神1. 团队成员之间要相互尊重、信任,共同承担责任;2. 发挥自己的优势,为团队贡献力量;3. 学会倾听、沟通,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4. 面对困难和挑战,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共同克服。
五、注重安全意识,遵守纪律1. 在实践活动中,要时刻注意安全,遵守活动纪律;2. 不做危险的事情,不违反活动规定;3. 注意个人形象,维护学校荣誉;4. 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六、提升综合素质,全面发展1. 在实践中,要注重培养自己的道德品质、人文素养、科学素养等;2. 学会与人相处,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协作能力;3. 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提高自己的社会责任感;4. 不断丰富自己的兴趣爱好,全面发展自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济南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指导意见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引导学生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发现问题,开展多样化的实践学习,注重知识和技能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
与传统教育有所不同的是,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空间,学生是这个空间的主导者,学生具有整个学习活动的支配权和主导权,能够以自我和团队为中心,推动学习活动的进行。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更倾向于独立完成整个活动。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是一个真正意义的引导者、指导者和参与者。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对推动课程改革,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为促进我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发展进步,特制定本意见。
一、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现状与分析(一)执行课程纲要情况1.各校能够按照课程方案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讨论稿)》(以下简称纲要)的要求,把开设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纳入学校工作计划与学校发展规划中,能够采取措施进行检查、督促,并把综合实践活动纳入了学校的全面考核之中。
2.能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的特点,确定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主题、项目或活动课题。
多数学校有学期教学计划,有具体的活动方案,确保了课程实施的效果。
3.设置了专职或兼职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师队伍,通过各种途径,使广大教师明确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意义,提高了认识。
建立了一定的教师培训制度,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为全面深入开展课程教学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能努力挖掘教育资源,开发富有地方和学校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彰显学校的办学特色,许多学校将综合实践活动和校本课程的实施有机的结合起来。
(二)教学改革情况1.课堂教学内涵不断丰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的改变了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它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活动的显著特征。
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堂教学结构在以下三个方面发生了改变,第一,它不以掌握学科知识和训练技能为宗旨,重视学生个性的健全发展;第二,它改变了单纯的接受学习方式,重视发现、探究学习在人发展中的价值;第三,它改变了把学习理解为封闭在书本上和禁锢在屋子里的过程,重视学生社会经验的获得和实践能力的形成。
因此,综合实践活动新的课堂教学逐渐具备了以下三个特征:教学内容方面“开放”;教学的方法上“放开”;教学目标方面实现了探索发现、自主发展与交流合作。
2.解放思想,改进教学方法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学方法上有一下显著特点:一是放开讨论──改变过去由教师独占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的单一教学信息传递方式,提倡多向互动,提倡思想“亮相”。
通过诸多师生多感官全方位参与,促进认知和情感的交流和相互激活,利于学习主体的自由发展。
二是放开质疑──问题是不受压抑的自由思维的必然产物。
实现学生思维自由,必然诱发诸多质疑。
学生的质疑往往不局限于教师视野,教师放开让学生由记忆结论到自愿去探索;由机械接受“唯书唯师”,到敢于向权威、书本和教师挑战,这必是一个创新意识在强化、创新精神在升华、创新能力在孕育和培植的过程。
3.实现了探索发现、自主发展与交流合作综合实践活动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索与发现,让学生通过围绕某一主题或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进行探索学习。
学生根据自身的条件和需要自主设定具体活动的目标,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现有的水平选定活动内容和方式,决定学什么和怎样学,从而对自己的学习和发展负起责任来。
页眉内容1页眉内容共享知识分享快乐页眉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例,从具体的研究课题的选择、研究任务的确定,到研究内容的落实和研究方法的采用,主要由学生自己规划和设计。
教师鼓励学生不断发现新的问题、获得新的感受,达到持续的、自我教育的目的。
但学生在探索发现的过程中,为了获取问题的解答,常常需要多人合作、多组合作及社会多方人员的共同参与才能顺利完成。
这种交往合作不仅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智力的发展,更有助于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懂得尊重和理解他人,学会沟通与合作,形成民主素养和团队精神。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作为新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实施和推进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尽人意的情况:1.课程开发学科化倾向综合实践活动内容开发的学科化倾向表现有三各方面:其一,将综合实践活动变成学科拓展活动;其二,以学科教学方式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如,在教室“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现象普遍存在;其三,课程内容教材化,教师对“预设性教材”的依赖性太强,有许多教师与学生围绕“资源包”在教室里“讲”或“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2.课程内容狭窄化倾向在综合实践活动内容开发过程中,自然、社会、自我三个维度不能受到平等的对待和相同的重视,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学生开展的主题活动内容、形式过于单一,虽然经历了若干主题活动,但由于没有根据综合实践活动基本类型进行分类指导,学生始终在重复某一种类型的活动方式。
这种模式化的活动方式,违背了综合实践活动学习目标生成性的初衷,学生难以生成新的学习目标。
3.主题选择成人化倾向在实践过程中,由于教师包办选择主题的现象严重,导致学生研究的主题过分成人化。
在课程实施中,存在活动范式化、简单化的倾向,如出现了这样的流程:教师提出研究主题,学生查阅相关资料,然后是缺乏意义的问卷调查,最后是撰写上交调查报告。
这种缺乏真正思维、实践的活动,容易导致不良后果:一是让学生养成一种粗枝大叶的学习习惯,二是导致研究活动“走过场”,使研究过程模式化和庸俗化,违背了综合实践活动需要“研究性学习”的初衷,难以对学生形成正确导向,无法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4.课程实施水平差异性较大个别学校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分为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教育、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分别地进行开设。
甚至出现以信息技术取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倾向。
由于开展综合实践活动需要一定条件制约,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地区性不平衡的问题,条件较好的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情况较好,而个别条件相对不足的甚至没有开展活动。
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课型分类、界定与基本要求(一)创设情境确立主(课)题课1.基本流程创设情境情境体验确立主(课)题2.界定与基本要求创设情境确立主(课)题课是从教学需要出发,通过某种特定的方式,引入、制造或创设与主题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引导学生发现与主(课)题相关的问题,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了解主(课)题内容。
课堂教学过程中,首先应利用各种手段、方法创设情境,比如:实物演示、角色扮演、音像辅助、生活模拟等,引导学生进行有效观察,激发兴趣。
教师重点关注的是使学生亲自参与到情境体验中去,捕捉真切感受,从丰富情境中打开思路唤起学生对感兴趣问题的研究欲望;教师对学生如何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有效指导,引导学生进行筛选和归纳,共享知识分享快乐页眉内容交流讨论提出问题形成他们感兴趣又值得研究的主(课)题,以便开展下一步的研究活动。
(二)专题研讨课2共享知识分享快乐页眉内容1.基本流程提出话题交流讨论生成课题实践探究展示交流2.界定与基本要求这里所指的专题活动是指的在一个大的专题研究过程中,学生群体会对某一专项的问题特别感兴趣或普遍关注,就可以在某一段时间内,集中集体的智慧开展一个相对独立的小课题的实践性研究。
课堂教学活动中一般要经历以下基本过程:首先,由学生或老师提出相对独立的感兴趣的话题;再通过师生集中讨论,从不同视角生成适合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小课题;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交流活动感悟,展示专题收获。
在专题研讨活动中还可以请相关的教师和家长作为指导教师。
这一模式最大的优点在于能够充分照顾到学生的兴趣爱好,研究相对比较深入,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设计与制作课1.基本流程确定主题探究方法动手制作展示交流评价反思2.界定与基本要求设计与制作课是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典型课型,它涵括的内容较为宽泛,主要以设计、加工制作和改进技术为内容,以动手实践为主要的组织形式,我们把这类活动归类为主题设计与制作教学。
学生以小组或个人的形式,进行作品设计和制作。
教师在指导学生实践操作时,首先根据活动内容创设一种情景,营造一种氛围,使之能强烈地吸引学生,激发设计与制作的心理需求;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后,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分析设计操作步骤和要求;尝试进行实践演练,引导学生在实践中理解、领会;学生在独立思考设计过程中,往往考虑不够全面的,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设计的方案进行小组或集体交流研讨,在交流中论证设计方案的合理性、科学性等,以使方案得以补充和优化;当大多数学生完成作品制作或完成劳动过程后,教师鼓励学生将作品进行展示,对作品和活动过程进行评价。
设计和制作活动既可以独立组织又可以两者兼容。
这类活动的特点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手脑并用,在实践操作过程中获得知识,发展感知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等。
(四)方法指导课1.基本流程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方法体验交流讨论总结提升2.界定与基本要求方法指导课的基本内容有:“学会观察”指导、搜集与处理资料指导、设计活动方案指导、撰写活动总结或报告指导、小组合作学习方法指导、调查问卷设计指导、撰写调查报告指导、学会访问指导、设计实验指导、表达与交流指导等。
课堂教学活动中一般要经历以下基本过程:首先教师要利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对课题提出一系列的疑问,然后分析这些疑问与课题的关系;前期的工作主要是让学生自主进行分析,确立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就是本次课堂活动需要学习的方法;根据这一主题,创造条件让学生开展体验活动;学生在体验活动基础上交流自己的收获和困惑,教师帮助学生提升总结,最后形成一定的方法,并鼓励学生运用此方法开展新的活动。
方法指导课最突出的表现形式就是让学生亲历活动过程,通过活动去自主分析、解决问题,并通过反思总结掌握一定的方法。
教师是参谋、顾问、促进者,可以为学生提出学共享知识分享快乐页眉内容习的建议,但不直接把方法灌输给学生。
在方法指导课上学生需明确要解决的问题,问题的解决、课题研究的开展、方案的执行、3共享知识分享快乐页眉内容成果的形成都必须依靠实践探究实现。
学生可以通过到图书室、上网查找资料,外出调查、采访,实验操作等手段完成行动研究,而教师的指导必须贯穿整个过程,以保证活动的顺利展开。
(五)阶段交流反馈课1.基本流程课堂导入小组汇报评价反思调整方案生成问题2.界定与基本要求中期反馈课可以先由各个活动小组汇报,既可交流经验和体会,也可交流活动中遇到的困难;然后引导全班学生分析各种情况,研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及时调整下一步活动步骤、方法;整个汇报与研讨的过程重在阶段性小结和调整活动方案上,为下一步活动的顺利进行扫除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