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届汉字文化圈及近邻地区数学史与数学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内蒙古师范大学举行
山西省太原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中学业诊断语文试卷(考试时间:上午8:00-10:30)说明:本试卷为闭卷笔答,答题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2024年7月27日,在印度新德里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北京中轴线”纵贯北京老城南北,始建于13世纪,形成于16世纪,此后经不断演进发展,形成今天全长7.8公里、世界上最长的城市轴线。
15个遗产构成要素为:钟鼓、万宁桥、景山、故宫、端门、天安门、外金水桥、太庙、社稷坛、天安门广场及建筑群(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国家博物馆和人民大会堂)、正阳门、南段道路遗存、天坛、先农坛、永定门。
“北京中轴线”由古代皇家宫苑建筑、古代皇家祭祀建筑、古代城市管理设施、国家礼仪和公共建筑以及居中道路遗存等五大类遗存共同组成,其选址、格局、城市形态和设计体现了《周礼·考工记》所记载的理想都城范式,展现了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传统,见证了北京城市的发展演变,是体现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重要标识。
(摘编自施雨岑、王鹏、徐壮《“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申遗成功》)材料二中轴线上大部分建筑的前身都可以追潮到明代,清代在继承明北京城的基础上虽略有改建,但整体依然承袭历史。
近代后,随着社会制度的改变,中轴线上的建筑几乎都丧失了原本的功能,坛庙辟为公园不再是祭祀仪礼场所,紫禁城被开放成为博物馆,钟鼓楼也不再进行报时工作……旧的功能被新功能取代,在不断适应着新的时代与社会。
除了文化遗存,元大都的水系规划也一直被明清沿用,并且保存至今,成为城市景观的重要一环。
一根中轴线记录了三朝的历史,留下了三朝的遗迹。
若干个历史拐点在这条中轴之上发生,自元代开始,各个朝代最具代表性的物质遗存也都集中于此。
2016年国内国际学术会议预告(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类)
会议地点
浙江杭州 广东广州 北京 台湾台北 广西桂林 台湾台北 上海 上海 湖南株洲 台湾台北 美国 美国 美国 北京 台湾台北 德国 香港 香港 浙江宁波 河南开封 河南郑州 河南郑州 广东汕头 广东深圳 上海 江苏苏州 北京 北京 陕西西安 台湾台北 美国 浙江金华
会议链接中的内容及其最新通知。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国际会议 国际会议 国内会议 国内会议 国内会议 国内会议 国内会议 国际会议 国际会议 国际会议
会议名称
第四届音韵与方言青年学者论坛 第二届方言语法博学论坛 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日语教育学国际研讨会 2016 第十七届全国语言学论文研讨会 第六届全国大学英语院长/系主任高级论坛 2016对外华语人才培育国际学术研讨会 Narrative Theory in Translation Studies: A Research Symposium 叙事学视角下的翻译研究研讨会 第五届全国外语教学与研究中青年学者论坛 第20届口笔译教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2016年美国作家和写作课程协会会议 第二届中文教学国际研讨会 美国中文教师学会第二届国际汉语教学学习研讨会 第十一届全国汉语词汇学学术研讨会 2016 应用语言学暨语言教学国际研讨会 第39届生成语言学理论国际学术研讨会 Researching Collaborative Translation: An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第十六届粤语讨论会 中国教育语言学研究会第七届年会 第十届全国英语专业院长/系主任高级论坛 第三届东亚日本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历史回顾与未来展望:《红楼梦》文献学研究高端论坛 8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ESOL 2016“新时代的翻译教育”研讨会 第三届“翻译中国”学术研讨会 全国“国际化办学与法语教学改革”高峰论坛 全国高等学校外语教育改革与发展高端论坛 “文学· 语言· 法治”学术研讨会 第三届中国外语界面研究学术研讨会 The fourth meeting of the New Ways of Analyzing Variation in Asia-Pacific 第五届国际汉语应用语言学研讨会 浙江省第九届高校翻译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
2022年内蒙古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现代汉语》期末试卷A(有答案)
2022年内蒙古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现代汉语》期末试卷A(有答案)一、填空题1、汉语普通话中能作韵头的元音是______;能作韵尾的元音是______。
2、有些兼动、名两类的词或形容词,儿化后就固定为______。
3、词的形态分为构形形态和______。
4、从语义场的类型来看,“领导和下属”是______,“手机和移动电话”是______。
5、“苏州话”属于______方言,“南京话”属于______方言。
6、在现代汉语方言中,西安话属于______方言,广州话属于______方言。
7、大篆指春秋战国时代______国的文字,一般以籀文和______为典型代表。
8、書变书是的简化方式是______。
9、语序由“主谓宾”变为“主宾谓”,体现了语法演变中______的变化,词语阴性、阳性区分消失,体现语法演变中______的变化。
10、“独立语”可分为插入语、称呼语、感叹语和______。
二、判断题11、汉语一个语素一定与一个音节相对应。
()12、词典一般只能收录词,不收大于词的单位。
()13、简化汉字与繁体汉字都是一一对应的,如“车”和“車”。
( )14、独体字是构成汉字的最小单位。
()15、“全家人都希望她出国留学”是兼语句。
()16、定语是体词性成分前面的修饰语,状语是谓词性成分前面的修饰语。
()17、“巧云十五岁,长成了一朵花。
”这句话采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
( )18、语言规范化是为了消除语言使用中多种方言并存的混乱现象,更好地发挥语言文字的交际功能()。
19、普通话中辅音只能充当声母。
()20、同一调类的声调其调值也相同。
()三、选择题21、下列汉字音节中,主要元音是舌面、前、半高、不圆唇元音的是()。
A.月B.对C.论D.界22、下列各组字中韵腹相同的是()。
A.问、军、肯、坤B.料、到、当、雅C.依、市、吉、迎D.桂、非、文、言23、下列各项中,修饰语属于多层状语的是()。
A.他悄悄地慢慢地走过来。
2024年全国中考语文新课标趋势卷跨学科学习
-11-
【示例】《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对“天”的解释包含 古人朴素的地理观,揭示了天的高度与气体稀薄程度的 关系,更为详尽、具体;《新华字典》对“天”字的解 释十分简要。(共3分。指出古人的地理观1分,“详尽具 体”1分,“简要”1分)
1 2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1-
பைடு நூலகம்
地愈远则愈薄。以风雨表测之,高千尺,气轻
在地面以上的
三十之一;高万有六百尺,轻三之一;高万八 高空。
千尺,轻二之一;高至二百余里而气尽,气尽 ——《新华字典》
则空,故曰天空。
——《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
1 2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0-
27.2024年全国中考新课标趋势卷·跨学科学习
1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6-
27.2024年全国中考新课标趋势卷·跨学科学习
-7-
指事:属于“独体造字法”。指事字含有绘画中较抽 象的东西。如“上”“下”二字是在主体“一”的上方或下方 画上标示符号。
1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 2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2-
27.2024年全国中考新课标趋势卷·跨学科学习
-13-
【文表转换】
3.小宇将《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对“天”字的解释转
换为图表,请你帮助他把表格中的内容补充完整。(3分)
高 一千尺 万有六百尺 ②_万__八__千__尺_ 二百余里
1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9-
27.2024年全国中考新课标趋势卷·跨学科学习
《2024年蒙译《水浒传》内蒙古地区传播研究》范文
《蒙译《水浒传》内蒙古地区传播研究》篇一一、引言《水浒传》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其流传之广、影响之深,可谓家喻户晓。
近年来,随着内蒙古地区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蒙译《水浒传》的传播研究逐渐成为学术界的热点。
本文旨在探讨蒙译《水浒传》在内蒙古地区的传播情况,分析其传播特点及影响因素,以期为推动内蒙古地区文化交流与传播提供参考。
二、蒙译《水浒传》的翻译与出版蒙译《水浒传》的翻译工作始于20世纪初,经过几代学者的努力,逐渐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译本。
这些译本在内蒙古地区的传播,为当地读者了解《水浒传》提供了便利。
随着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蒙译《水浒传》的出版也日益增多,不仅在内蒙古地区广泛传播,还逐渐走向全国乃至国际市场。
三、蒙译《水浒传》在内蒙古地区的传播特点1. 传播渠道多样化:蒙译《水浒传》在内蒙古地区的传播渠道包括图书出版、影视作品、网络平台等,这些渠道相互补充,共同推动着《水浒传》在内蒙古地区的传播。
2. 受众群体广泛:蒙译《水浒传》的受众群体包括不同年龄、职业、文化背景的读者,其广泛性为《水浒传》在内蒙古地区的传播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3. 文化交流的桥梁:蒙译《水浒传》的传播不仅促进了汉族与蒙古族的文化交流,还推动了内蒙古地区与国内外其他地区的文化交流。
四、影响蒙译《水浒传》在内蒙古地区传播的因素1. 政策支持:政府对文化交流的支持为蒙译《水浒传》在内蒙古地区的传播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2. 翻译质量:高质量的翻译对于促进《水浒传》在内蒙古地区的传播至关重要,优秀的译本能更好地传达原作的思想与情感。
3. 媒体推广:影视作品、网络平台等媒体的推广对于蒙译《水浒传》在内蒙古地区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
五、结论蒙译《水浒传》在内蒙古地区的传播具有广泛的影响力,不仅促进了汉族与蒙古族的文化交流,还为内蒙古地区与国内外其他地区的文化交流搭建了桥梁。
未来,随着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蒙译《水浒传》的传播将更加广泛,对于推动内蒙古地区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七届莫必斯多媒体光盘国际大奖赛中国赛区决赛述评
页
专 题 报 导
下
页
理 多媒体仿 真 件》
,
C I 》 课件
、
《
结 晶化学 教学辅助 软
《中 国
意上 来 了 较明显的 不大
, 。
。
尤其 是 电 脑 美 术 人 员 的 水 平 提 高 是 比
程 序 设计 近 几 年 虽 有 进 步 但 进 步 幅 度
人 民教 育 出版社 多媒体 中心 的 的
《经络
、
高 效 优 质 运 行 这 样 我 们 的 作 品 才 能 全 方位 地 屹 立 于 世界 民 族 之 林
。
,
人 们 已 经 开 始从 重 点 解 决 各 种 媒 体 的 程 序 链 接 问
题
卜转 移 到 了 贡 点 考 虑 作 品 的 表 现 手 段
创新
、
立
应 用 原 创 性 主 题 音 乐 与音 响效 果 处 理 风 格 的 一
宝》
2
《周 恩 来 》
、
等
。
致性 原 则
,
交
互性 等等许多 创 作概念和技巧在 一
,
些作 品 中 很 少
一
甚至没有想到 使用 和发挥
,
、 、
。
因此
,
,
今 年 一 些 实 力 较 强 的 制 作 单位 f 分 重 视 先
,
在 作 品 中 创 作 主 题 不 明 确 结 构 脉 络 不 清 晰 风格 缺 乏 一 致性 很好 的 融合 感
, 。 , ,
、
、
、
莫必 斯大 奖 赛 的 参 赛作 品 不 论是 在选
,
题 范 围 还 是 在 技 术 创 新以 及 设 计构 思 等 方 而 以往 两 届 相 比 都 有 在
关于数学史和数学文化
名师论教关于数学史和数学文化3张奠宙 (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 上海 200062)摘要 在数学教学中运用数学史知识时,不能简单地、就事论事地介绍史实,而应该着重揭示含于历史进程中的数学文化价值,营造数学的文化意境,提高数学的文化品位.通过对12个案例的详细剖析,具体给出了关于如何实施的建议.关键词 数学史;数学教育;数学文化 中图分类号 O1-0;G 42;N91进入21世纪以来,运用数学史进行数学教育的理论和实践都获得了长足的进步.数学史界,从“为数学而历史”、“为历史而历史”,进一步“为教育而历史”(李文林先生语).数学史研究既在学术上不断取得进展,更在为社会服务、承担社会责任方面迈出了重要的步伐.数学史知识,在《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和各种教材中系统地出现,数学课堂上常常见到运用数学史料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情景.这些进步,是有目共睹,令人鼓舞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运用数学史进行数学教学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我们看到的状况,往往是在教材的边框上出现一个数学家的头像,介绍一下数学贡献,就过去了.有的只有直接介绍数学史料,例如列举“函数”定义的发展历程,却没有展开.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也有某种简单化的倾向.有些界说,往往不大确切,造成误解.一般地说,数学教育中运用数学史知识,还停留在史料本身,只讲是什么,少讲为什么.因此,笔者认为,在数学教育中运用数学史知识,需要有更高的社会文化意识,努力挖掘数学史料的文化内涵,以提高数学教育的文化品位.1 揭示数学史知识的社会文化内涵数学的进步是人类社会文明的火车头.在人类文明的几个高峰中,数学的进步是突出的标志.古希腊文明,《几何原本》是其标志性贡献.文艺复兴以后的科学黄金时代,以牛顿建立微积分方法和力学体系为最重要的代表.19-20世纪之交的现代文明,是以数学方法推动相对论的建立而显现的.至于今天正在经历的信息时代的文明,冯・诺依曼创立的计算机方案,是信息技术的基础和发展的源泉.这些史实,都表明数学文化是和人类文明密切相关的.在中等教育结束的时候,学生应该有这样的历史认识.要做到这一点,在数学教材和数学课堂上,就需要揭示数学史上人和事的社会背景,从社会文化的高度加以阐述和展开.例1 关于《几何原本》.在平面几何课上,我们不能简单地介绍欧几里得生平和《几何原本》写作年代,就算完事.我们应该联系当时的社会文化现象,解释为什么古希腊会产生公理化思想方法.另一方面,中国古代数学又是为什么会注重算法体系的建立,较少关注演绎推理的运用.答案要丛社会文化、政治制度上找原因.首先,由于古希腊实行的是少数“奴隶主”的“民主制度”,执政官通过选举产生,预算决算、战争和平等大事需要投票解决.这就为奴隶主之间进行平等讨论提供了制度保证.进一步,平等讨论必然要以证据说理,崇尚逻辑演绎,体现客观的理性精神.反映到数学上,就是公理体系的建立,演绎证明的运用.另一方面,中国古代实行的是“君主皇权制度”,数学创造以是否能为皇权服务为依归,因此《九81高等数学研究STUDIES IN COLL EGE MA T H EMA TICS Vol 111,No 11Jan.,20083本文是作者在“第二届全国数学史与数学教育研讨会暨第七届全国数学史会议”(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4月26-30日)上的发言.章算术》几乎等同于古代中国的“国家管理数学”(李迪先生语),丈量田亩、合理征税、安排劳役等为君王统治效力的数学方法成为主题,实用性的算法思想受到关注.如果我们这样讲解古希腊和古代中国的数学,就会有强烈的人文主义的色彩,使大家受到人文精神的感染.我们的结论是,既要尊重理性精神,也要遵循实用目的,但是中国长期在封建统治之下历来缺乏的是民主理性精神.类似地,我们在进行“数学期望”教学时,多半会提到费马和巴斯卡研究“赌金分配”的问题.但是为什么中国“打麻将”不会产生概率论?这也要从社会文化的角度进行阐述.例2 关于考据文化.数学讲究逻辑推理的严谨性,这时我们不妨提到中国的考据文化.以清代中期戴震为代表的考据学派,曾对中国科学的发展有过重要的作用.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这样说[1]:自清代考据学派200年之训练,成为一种遗传.我国学子之头脑渐趋于冷静慎密.此种性质实为科学成立之基本要素.我国对于形的科学(数理),渊源本远.用其遗传上极优粹之科学头脑,将来必可成为全世界第一等之科学国民.考据文化的本质是不能把想象当作事实,不可把观感当作结论,必须凭证据说话,进行符合逻辑的分析.训诂、考证中讲究“治学严谨”,其实是逻辑严谨.中国数学教育能够很顺利地接受西方的公理化的逻辑演绎思想,今日中国数学教育能以逻辑推断见长.是和考据文化的支撑分不开的.当然,数学的逻辑要求,较之考据的要求还要高.例如作出考据的结论不能依靠一个证据,即孤证不足为凭,至少要有两个例证.但是,数学则有更进一步的要求,个别的例子再多也无用,必须进行完全覆盖,给出无遗漏的证明.我们在课堂上进行这样的对比,联系中国的考据文化进行逻辑证明教学,应该会更加有效.例3 关于爱国主义的问题.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得以完全延续的文明.运用数学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理所当然的事.不过,我们不能回避以下的历史事实:中国古代数学,整体上落后于古埃及、古巴比仑和古希腊数学.我曾经对一个骨干教师进修班作过调查,60%以上的老师误以为中国是世界上出现数学成果最早的国家.这样的误解来源于某些数学史研究成果,老是说“中国古代某某数学成果比西方早多少年”,却很少说我们整体上比西方数学晚,因而要向其他文明学习数学.但是,晚一点又如何?这是一个心态问题.日本古代文化主要是向中国学习的,他们承认中国是日本的老师,但是学生后来超过了老师.他们把赶超作为爱国主义的核心.美国建国才200年,在初等数学范围内,美国没有领先于世界的数学,难道美国中小学数学课就没有爱国主义教育了吗?他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宗旨是,学习一切优秀的文化,后来居上,成为世界最强大的国家.中国现在是世界大国,也应该有这样的气魄.我们今天的爱国主义,应该实行“拿来主义”,学习一切优秀的数学文化,最后落脚在“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之上.总之,不能停留在比西方“早多少年”上.向一切优秀的文化学习,日本的同行做得很好.日本小学6年级教材在“测量”一节的引言中,赫然写着中国曹冲称象的故事.由此也就知道我们应该努力之所在了.例4 关于介绍更多的中国近现代数学家.中国数学家不能仅限于祖冲之、刘徽等少数古代数学家,也要介绍在落后情况下努力赶超的近现代数学家.举例来说,高中排列组合单元的教学,应该提到李善兰组合恒等式,那是在清末中国科学极端落后的年代里,非常罕见的创新成果,值得我们珍视.同样,陆家羲解决“寇克满女生问题”、“斯坦纳系列”等组合学世界难题,并获得国家科学一等奖也应该进入教材.尤其是作为普通的包头五中的物理教师作出这样的成果,更为难能可贵.在教学中,不能只是简单地介绍他们的成果,更重要介绍他们所处的社会背景,弘扬他们的坚忍不拔创新精神.总之,介绍数学史不能就事论事.应当努力揭示含于历史进程中的社会文化价值,提高数学文化的品位.91第11卷第1期 张奠宙:关于数学史和数学文化02高等数学研究 2008年1月2 阐发数学历史的文化价值陈省身先生在为李文林先生的《数学史概论》题词时写道:“了解历史的变化是了解这门科学的一个步骤”.数学史正是为数学学习者提供了领会数学思想的台阶.例5 关于“对顶角相等”的例题.“对顶角相等”要不要证明?这种一眼就能判断的问题为什么要证明?《几何原本》怎样证明?中国古代数学为什么没有这样的定理?这是学习对顶角相等定理时的文化价值所在.实际上,揭示“对顶角相等”的文化底蕴,学习古希腊文明的理性精神,比单纯掌握这个十分显然的结论要重要得多.可惜,我们都往往轻易地放过了.我想,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讨论,体会这一证明的重要性,是数学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例6 关于“勾股定理”的教学设计.近来发表的一些勾股定理的教案,都喜欢用发现法,即用一连串的实验单,从边长为3,4,5的直角三角形开始,逐步地发现勾股定理.这当然也未尝不可.但是,笔者认为,勾股定理最好的教学设计,是运用数学史实加以展开.首先是建造金字塔的古埃及,没有勾股定理的记载,然后是古巴比仑泥版上发现了勾股数,中国的陈子、商高的勾三股四弦五,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的结论及证明的记载,中国赵爽的代数方法巧证.这些史实,展现人类文明的特征.然后联系到今天的寻找外星人是使用勾股定理的图案,2002年北京数学家大会采用赵爽证明作为会标,以及作为勾股定理不能推广到高次的费马大定理的解决,一幅幅绚丽的历史画卷,将会使得学习者赏心悦目,受到深刻的文化感染.由此对数学文明产生一种敬畏和感恩之心,并从而了解数学,热爱数学.例7 关于笛卡儿.这里,我们愿意用较多的篇幅研究怎样在课堂上介绍解析几何的历史.现在设计直角坐标系的教学,或者解析几何的教学,总会提到笛卡儿的名字.最简单的处理,是展示笛卡儿的画像,说明他建立了坐标系,创立了解析几何,使得数与形结合起来.陈述完了,也就结束了.有的著作则将做三个梦的传说,确定天花板上蜘蛛位置的想象,演染一番,却没有揭示笛卡儿创立坐标方法的文化底蕴.我们不妨再看看《中国数学教育》2006年第12期上发表的一个教学实录.师:你们可知道,画两条数轴来表示不在同一直线上的点的位置的方法,直到1637年,才被法国数学家笛卡儿发现.这里有一个资料,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请一位同学朗读阅读资料,了解历史.生:早在1637年以前,法国数学家、解析几何的创始人笛卡儿受到了经纬度的启发,地理上的经纬度是以赤道和本初子午线为标准的,这两条线从局部上可以看成是平面内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所以笛卡儿的方法就是在平面内画两条原点重合、互相垂直且具有相同单位长度的数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从而解决了用一对实数表示平面内的点的位置的问题.[评析]重走科学家探索之路可让学生体验数学是从生活中产生,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段“阅读资料”不知从何而来.所谓笛卡儿受经纬度启发创立直角坐标系,估计是用想象代替事实.评析者说“重走科学家探索之路,体验数学是从生活中产生”未免牵强,恐怕是一种溢美之词.我们需要探讨的是,怎样帮助学生从笛卡儿创立坐标方法的历史中,获得文化教益?根据可靠的数学史实[2],首先要介绍笛卡儿是一位哲学家.他有一个大胆设想是:科学问题→数学问题→代数问题→方程问题.为了将度量化为方程问题,即建立算术运算和几何图形之间的对应,于是建立了斜坐标系和直角坐标系.这是一个大胆的设想,一次伟大的哲学思考,一种气势磅礴的科学想象.坐标系是在将几何与代数相互连接起来的深刻的科学思考中产生出来的.正如上述陈省身先生的题字那样:了解这段历史的变化是了解析几何的一个步骤.仅仅说坐标系起源于经纬线是不够的,是缺乏文化品位的.再进一步,在李文林的《数学史概论》中还有一段话非常精彩[2]:我们看到,笛卡儿《几何学》的整个思路与传统的方法大相径庭,在这里表现出笛卡儿向传统和权威挑战的巨大勇气.笛卡儿在《方法论》中尖锐地批判了经院哲学,特别是被奉为教条的亚里士多德“三段论”法则,认为三段论法则“只是在交流已经知道的事情时才有用,却不能帮助我们发现未知的事情.”他认为“古人的几何学”所思考的只限于形相,而近代的代数学则“太受法则和公式的束缚”,因此他主张“采取几何学和代数学中一切最好的东西,互相取长补短.”这种怀疑传统与权威、大胆思索创新的精神,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时代特征.笛卡儿的哲学名言是:“我思故我在.”他解释说:“要想追求真理,我们必须在一生中尽可能地把所有的事物都来怀疑一次”,……用怀疑的态度代替盲从和迷信,依靠理性才能获得真理.可以设想,我们如果用这样的观点来介绍笛卡儿(尽管对中学生还要更加通俗),那么一定能够增加数学史的文化感染力.至于那些做梦的传说,还是不传为好.关于与天花板上蜘蛛,以及子午线的故事,虽不妨介绍,却不可当作信史传播.3 营造“数学史”知识的文化意境营造适当的文化意境,可以扩大在数学教育中运用数学史知识的范围.数学和文学都是人创立的,其间必然存在着人文的联系,特别是意境的契合.许多古代的文论作品,虽然并不是专门的数学创作,却具有数学意蕴,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数学.例8 关于“一尺之棰”.我们常常引用庄子《天下篇》的名句:“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作为中国古代有无穷小思考的例证.其实庄子的这句话,本意在于:“万世不竭”,并非是说“这是趋向于0的极限过程.”那么为什么大家都认为它能帮助理解极限呢?主要在于意境.人们通过日取其半的动态过程,感受到“木棰虽越来越短,接近于零却不为零”的状态.庄子并非数学家,《庄子》也不算数学著作,但是能够用于数学教学,所以我们把它当作数学史料来处理.同样徐利治先生用李白的诗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来描写极限过程,和“一尺之棰”的故事一样,都是利用了文学和数学在极限意境上的契合.前面提到日本数学教材运用“曹冲称象”的故事说明测量的意义,虽然这一历史故事并非来自数学著作,我们也可以看作是数学史的作用.例9 关于《登幽州台歌》的数学意境.近日与友人谈几何,不禁联想到初唐诗人陈子昂的名句(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一般的语文解释说:上两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在广阔无垠的背景中,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的情绪,两相映照,分外动人.然而,从数学上看来,这是一首阐发时间和空间感知的佳句.前两句表示时间可以看成是一条直线(一维空间).诗人以自己为原点,前不见古人指时间可以延伸到负无穷大,后不见来者则意味着未来的时间是正无穷大.后两句则描写三维的现实空间:天是平面,地是平面,悠悠地张成三维的立体几何环境.全诗将时间和空间放在一起思考,感到自然之伟大,产生了敬畏之心,以至怆然涕下.这样的意境,是数学家和文学家可以彼此相通的.进一步说,爱因斯坦的四维时空学说,也能和此诗的意境相衔接.4 提供数学史料,加深对数学知识的文化理解在当前的数学教学中,往往局限于一个概念、一个定理、一种思想的局部历史的介绍,缺乏宏观的历史进程的综合性描述.实际上,用宏观的数学史进程,可以更深刻地揭示数学的含义.例10 关于无限.无限是一个普通名词,也是一个数学名词.小学生学习数学,就要接触无限.例如,自然数是无限的.两条直线段无限延长不相交称为平行,无限循环小数等等,都是直接使用无限的用语,并没有特别的定义.这时,我们必须运用无限的自然语境———人们关于无限的直觉了.进一步,“无边落木萧萧下”,“夕阳无限好”等等词句的内涵,也支撑着学生对数学无限的理解.自然语言和数学语言12第11卷第1期 张奠宙:关于数学史和数学文化22高等数学研究 2008年1月的交互作用,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但是数学,只有数学,才真正对无限进行了实质性的探究.数学哲学研究中,潜无限与实无限的差别,是关键的一步.单调函数概念的学习困难,其实源于要将“无限多对(x,y)的排序”.牛顿运用无限小量,形成了微积分;康托的集合论,对无限大进行了分析.这样的历史性的宏观考察,是数学史为数学教育服务的重要方面.类似地,我们可以考察“面积、体积、测度”概念的发展历史,考察“方程、函数、变换、曲线”概念之间联系的历史进程,还可以叙述数学不变量的发展历程———从三角形内角和,四边形内角和,对称变换的不变量,几何问题的定值,拓扑不变量,乃至陈省身类等.这样的宏观思考,值得进一步去做.比如,介绍函数概念的发展历程,应该多作一些分析,并非一个比一个“高级”,初中函数的变量说定义未必就过时了.对大多数人来说,函数的变量说也许比对应说更重要.最后,我们还应该运用数学史知识诠释一些好的数学教育工作,用历史鉴别现实.例12 三根导线的故事———在看不见的地方发现数学.1990年代的一天,上海51中学(今位育中学)的陈振宣老师对我讲了一个数学教育的故事.我以为,那是中国数学教育的一个亮点,堪称经典.陈老师的一个学生毕业后在和平饭店做电工.工作中发现在地下室控制10层以上房间空调的温度不准.分析之后,原来是使用三相电时,连接地下室和空调器的三根导线的长度不同,因而电阻也不同.剩下的问题是:如何测量这三根电线的电阻呢?用电工万用表无法量这样长的电线的电阻.于是这位电工想到了数学.他想:一根一根测很难,但是把三根导线在高楼上两两相连接,然后在地下室测量“两根电线”的电阻是很容易的.设三根导线的电阻分别是x,y,z.于是,他列出三个一次方程:x+y=a,y+z=b,z+x= c.解由此形成的三元一次方程组,即得三根导线的电阻.这样的方程谁都会解.但是,能够想到在这里用方程,才是真正的创造啊!我为这位电工的数学意识所折服.请代学者袁枚曾说:“学如箭镞,才如弓弩,识以领之,方能中鹄”.有知识,没有能力,就象只有箭,没有弓,射不出去.但是有了箭和弓,还要有见识,找到目标,才能打中.上面的例子说明,解这样的联立方程,知识和能力都不成问题,难的是要具有应用联立方程的意识和眼光.这使我想起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1948年时在美国出现的数学.这一年,维纳发表《控制论》,仙农发表《信息论》,冯・诺依曼则提出了使用至今的计算机方案.这三项数学成就,不是通常我们所解决的那种数学问题.他们看见了我们没有看见的数学问题.试问:打电报传送的信息,可以是数学研究的对象吗?用大脑控制手去拾地下的铅笔,可以构成“数学控制论”吗?研究数字电子计算机会改变时代吗?他们看见了新的数学,在1948年不约而同地做出了创造性的杰出贡献,影响之大,使人类在20世纪下半叶进入信息时代.在别人看不见数学的地方,发现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这是最高的数学创新.这比做别人给出的问题,更胜一筹.运用数学史料,对正在进行的数学教学以历史经验的衬托,将会对学生起到历史的激励作用.总之,努力揭示数学史知识的文化内涵,将会使得数学史进一步溶入数学教育,增强数学文化的教育作用.青年学子将会建构数学常识,感知数学文化,享受智慧人生.参考文献[1]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106.[2]李文林.数学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第二版):140-141.[3]张奠宙.中国皇权与数学文化[J].科学文化评论,2005(1).[4]张奠宙.数学与诗词意境.文汇报,2006/12/30.[5]张奠宙.中华文化对今日数学教育之影响[J].基础教育学报(香港),2007(16).。
试论我国新文科建设的困境与破解途径
试论我国新文科建设的困境与破解途径目录1. 内容概要 (2)1.1 新文科建设的背景和意义 (3)1.2 研究目的和问题提出 (5)2. 我国新文科建设面临的困境 (5)2.1 学科逝世化现象与交叉融合难题 (7)2.1.1 学科体系的局部失衡 (7)2.1.2 传统学科与新兴学科的交叉融合障碍 (9)2.2 教育资源配置不均与质量提升挑战 (10)2.2.1 师资力量缺乏与优化配置问题 (11)2.2.2 硬件设施不足与教学质量改善需求 (12)2.3 学科评价体系不健全与多元化评价缺失 (13)2.3.1 现有评价体系与新文科发展的不适应 (14)2.3.2 注重数量与忽视质量的传统评估倾向 (15)2.4 国际合作与交流缺乏深度与广度 (15)2.4.1 对外开放程度不足 (17)2.4.2 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深度不够 (18)3. 新文科建设的破解途径 (19)3.1 构建活化的学科体系和知识体系 (21)3.1.1 促进学科交叉融合 (22)3.1.2 强化文科向应用转型 (23)3.2 优化资源配置策略 (25)3.2.1 改革学科资源配置机制 (26)3.2.2 提升强化师资团队建设 (28)3.3 完善高等教育评价体系 (29)3.3.1 建立多元化的高校评价体系 (30)3.3.2 强化教学与研究相统一的理念 (31)3.4 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32)3.4.1 积极拓展国际合作领域 (33)3.4.2 推进与伦常国家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34)4. 新文科建设的展望 (36)4.1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综合型人才 (37)4.2 构建开放共享的现代数字人文平台 (38)4.3 形成整体性与协同性的文科发展新格局 (40)1. 内容概要我国新文科建设自提出以来,旨在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强化文科与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紧密联系。
本文将探讨在当前社会环境变化和我国高等教育结构调整背景下,新文科建设面临的多重困难,并提出切实可行的破解途径。
山东禹城市综合高中2024学年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数学试题文)试题
山东禹城市综合高中2024学年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数学试题文)试题请考生注意:1.请用2B 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设12F F ,是双曲线()2222100x y a b a b-=>>,的左、右焦点,若双曲线右支上存在一点P ,使()220OP OF F P +⋅=(O 为坐标原点),且123PF PF =,则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 A .212+ B .21+C .312+ D .31+2.下图是民航部门统计的某年春运期间,六个城市售出的往返机票的平均价格(单位元),以及相比于上一年同期价格变化幅度的数据统计图,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深圳的变化幅度最小,北京的平均价格最高B .天津的往返机票平均价格变化最大C .上海和广州的往返机票平均价格基本相当D .相比于上一年同期,其中四个城市的往返机票平均价格在增加 3.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3C π=,若()6,m c a b =-,(,6n a b c =-,且//m n ,则ABC ∆的面积为( ) A .3B .932C .332D .334.已知函数()cos(2)3f x x π=+,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 .函数()f x 的最小正周期为πB .函数()f x 的图象关于点,012π⎛⎫⎪⎝⎭对称 C .函数()f x 在2,33ππ⎛⎫⎪⎝⎭上单调递增 D .函数()f x 的图象可由sin 2y x =的图象向左平移12π个单位长度得到5.若向量(1,5),(2,1)a b ==-,则(2)a a b ⋅+=( ) A .30B .31C .32D .336.欧拉公式为cos sin ix e x i x =+,(i 虚数单位)是由瑞士著名数学家欧拉发现的,它将指数函数的定义域扩大到复数,建立了三角函数和指数函数的关系,它在复变函数论里非常重要,被誉为“数学中的天桥”.根据欧拉公式可知,3i e π表示的复数位于复平面中的( ) 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7.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 中,//AB DC ,222AB DC AD ===,60DAB ∠=︒,E 为AB 的中点,将ADE ∆与BEC ∆分别沿ED 、EC 向上折起,使A 、B 重合为点F ,则三棱锥F DCE -的外接球的体积是( )A .68B .64C .32π D .23π 8.存在点()00,M x y 在椭圆22221(0)x y a b a b +=>>上,且点M 在第一象限,使得过点M 且与椭圆在此点的切线00221x x y y a b +=垂直的直线经过点0,2b ⎛⎫- ⎪⎝⎭,则椭圆离心率的取值范围是( ) A .22⎛ ⎝⎦B .22⎛⎫⎪ ⎪⎝⎭C .30,3⎛ ⎝⎦D .33⎛⎫⎪ ⎪⎝⎭9.设集合1,2,6,2,2,4,26{}{}{|}A B C x R x ==-=∈-<<,则()A B C = ( )A .{}2B .{1,2,4}C .{1,2,4,6}D .{|15}x x ∈-≤≤R10.若直线不平行于平面,且,则( )A .内所有直线与异面B .内只存在有限条直线与共面C .内存在唯一的直线与平行D .内存在无数条直线与相交11.设全集U =R ,集合{}02A x x =<≤,{}1B x x =<,则集合A B =( )A .()2,+∞B .[)2,+∞C .(],2-∞D .(],1-∞12.要得到函数()sin(3)3f x x π=+的导函数()f x '的图像,只需将()f x 的图像( )A .向右平移3π个单位长度,再把各点的纵坐标伸长到原来的3倍 B .向右平移6π个单位长度,再把各点的纵坐标缩短到原来的13倍 C .向左平移3π个单位长度,再把各点的纵坐标缩短到原来的13倍 D .向左平移6π个单位长度,再把各点的纵坐标伸长到原来的3倍 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2024年蒙译《水浒传》内蒙古地区传播研究》范文
《蒙译《水浒传》内蒙古地区传播研究》篇一一、引言《水浒传》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以其独特的文学魅力和深厚的历史底蕴,历来为读者所喜爱。
近年来,随着文化的多元发展和民族交流的深入,蒙译《水浒传》在内蒙古地区的传播研究逐渐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
本文旨在探讨蒙译《水浒传》在内蒙古地区的传播历程、传播方式及其影响,以期为进一步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参考。
二、蒙译《水浒传》的传播历程蒙译《水浒传》的传播历程可以追溯到清代。
当时,随着蒙古地区与内地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蒙古族学者开始尝试将这部古典名著译为蒙古文,以便于当地民众阅读。
在经历了数个世纪的传播后,蒙译《水浒传》逐渐在内蒙古地区形成了一定的读者群体,成为了当地文化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蒙译《水浒传》的传播方式(一)书籍传播书籍是蒙译《水浒传》传播的主要载体。
在内蒙古地区,许多出版社纷纷出版了蒙译版本的《水浒传》,使得这部作品得以广泛传播。
此外,一些民间书店和图书馆也收藏了大量的蒙译《水浒传》书籍,为当地读者提供了丰富的阅读资源。
(二)影视传播随着影视艺术的快速发展,蒙译《水浒传》的影视作品也逐渐在内蒙古地区得到传播。
这些影视作品以生动的画面和音效,将原著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呈现给观众,使得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这部作品。
(三)网络传播互联网的普及为蒙译《水浒传》的传播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通过网络平台,人们可以轻松地获取到蒙译《水浒传》的电子版、音频版等数字化资源,进一步扩大了其在内蒙古地区的传播范围。
四、蒙译《水浒传》在内蒙古地区的影响(一)文化影响蒙译《水浒传》的传播,促进了内蒙古地区与内地的文化交流,丰富了当地民众的文化生活。
通过阅读这部作品,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和传统价值观。
同时,蒙古族学者在翻译过程中对原著进行了创新性的诠释,使得这部作品在内蒙古地区具有了独特的民族特色。
(二)社会影响蒙译《水浒传》的传播还对当地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2024年《善邻协会史-在内蒙古的文化活动》(节选)日译汉实践报告》范文
《《善邻协会史-在内蒙古的文化活动》(节选)日译汉实践报告》篇一《善邻协会史-在内蒙古的文化活动》节选日译汉实践报告一、引言本报告旨在介绍并分析《善邻协会史》中关于在内蒙古的文化活动部分,通过日译汉的实践过程,深入理解其文化内涵与历史价值。
通过对该部分的翻译实践,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了解善邻协会在内蒙古的文化活动,也能促进中日两国人民之间的文化交流与理解。
二、原文概述《善邻协会史》详细记录了善邻协会的发展历程及其在内蒙古的文化活动。
其中,涉及了协会在内蒙古的公益事业、教育普及、文化艺术、民俗活动等方面的实践与贡献。
这些内容不仅展示了善邻协会在当地的影响力,也反映了内蒙古地区的历史文化和风俗习惯。
三、翻译过程1. 准备阶段:在开始翻译前,我们对原文进行了仔细研读,了解其背景、文化和历史内涵。
同时,我们还查阅了相关文献和资料,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 翻译阶段:在翻译过程中,我们注重传达原文的含义和精神,力求做到信达雅。
对于一些专业术语和文化背景,我们进行了详细注释和解释,以确保读者能够准确理解。
3. 校对阶段:翻译完成后,我们对译文进行了多次校对和修改,确保译文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同时,我们还邀请了母语者对译文进行审校,以确保其符合中文表达习惯。
四、翻译重点与难点1. 文化词汇的翻译:在翻译过程中,我们遇到了许多与内蒙古地区文化和风俗相关的词汇。
对于这些词汇,我们进行了深入研究和讨论,力求做到准确翻译。
2. 历史背景的传达:原文中涉及了许多历史背景和事件,我们在翻译过程中注重传达这些历史信息,以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善邻协会在内蒙古的文化活动。
3. 语言表达的优化:在保证准确性的前提下,我们对译文进行了多次润色和修改,使其更加符合中文表达习惯,提高译文的可读性。
五、结论通过本次日译汉的实践过程,我们深入了解了《善邻协会史》中关于在内蒙古的文化活动部分的内容。
我们在翻译过程中注重传达原文的含义和精神,力求做到信达雅。
一本完善了汉字造字理论的力作——读《隶楷汉字的造字方法——“新六书”》
一本完善了汉字造字理论的力作———读《隶楷汉字的造字方法———“新六书”》○徐楠(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2)[摘 要] 李瑛教授的《隶楷汉字的造字方法———“新六书”》对隶楷汉字字形构成要素予以系统分析,对现代汉语7000通用字进行全面分析,完善了汉字造字理论。
笔者在总结其贡献的的基础上,指出其不足。
[关键词] 造字理论; 隶楷汉字; “新六书”[中图分类号]H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10(2014)02-0027-02一汉字是当今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也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表意文字。
纵观汉字的发展,总趋势是从繁到简,从图画性到符号性。
但不论怎么发展变化,汉字的内在精神并没有变,始终被一脉相承地继承与发展,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汉字的字体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等阶段。
还有两种与隶楷字体相关的手写体:行书、草书。
汉代,隶书取代小篆成为主要书体。
隶书的出现,奠定了现代汉字字形结构的基础,成为古今文字的分水岭。
《隶楷汉字的造字方法———“新六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作者李瑛,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语言与应用语言学硕士研究生导师,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硕士研究生导师,讲授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语文教学论等课程。
李瑛教授曾在2011年全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学习科学专业委员会、“语文学习科学建设奖”评审委员会上被授予首届全国“语文学习科学建设突出贡献奖”荣誉称号。
在本书中李瑛教授详细介绍了隶楷汉字造字法。
阐述了隶变的内涵,指出从美术线条为材料的象形字变为规则笔画的隶书,导致汉字字形的构造原理发生了变化,所以隶楷汉字必然用新造字方法。
在隶楷汉字中,有的字形在某种程度上还有一些表音或表义的功能,有的字形已成为与音义都无关系的、靠记忆形成的抽象符号。
所以隶楷汉字既不是表音文字,也不是表意文字,很多字形也不是音意结合类的符号。
隶变是汉字发展史上一次最深刻、最彻底的变革。
忆峥嵘岁月 探学史新元——李兆华教授访谈录
忆峥嵘岁月探学史新元——李兆华教授访谈录郭金海;李兆华【摘要】作为我国著名数学史家,李兆华教授追忆了从小学到研究生阶段的求学经历,回顾了1978年以来从事中国数学史研究的情况,讲述了在天津师范大学创办数学史学科的往事与中国数学史研究心得.这篇访谈录展现了一位数学史家在社会变迁中的成长历程与他的学术成就、治学思想,反映了他对天津师范大学数学系发展与数学史人才培养做出的贡献.【期刊名称】《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8(024)002【总页数】7页(P1-7)【关键词】李兆华;数学史;内蒙古师范学院;天津师范大学;数学系【作者】郭金海;李兆华【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北京 100190;天津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天津 30038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K826.1郭金海(以下简称“郭”):李老师,您好.广西民族大学万辅彬教授委托我为您做一个访谈.当时我欣然同意,不仅因为您是我的老师,我义不容辞,更因为您从事中国数学史研究与教学已近40年,取得许多重要成就,培养多位研究生,值得对自己的学术生涯做一些回顾,为学界贡献一些数学史方面的资料.李兆华(以下简称“李”):2016年12月,我参加了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组织召开的“中国科技史家的使命与实践”会议.这次会议是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建所60周年所庆活动之一.我在会上遇到万辅彬老师,万老师说《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有一个“科技史家访谈录”专栏,希望给我出一篇访谈录.此前我对这个专栏已有一些了解,知道受访者都是有成就的科技史家.万老师约我的访谈,我感到非常荣幸*访谈所涉著作多以初版信息列于参考文献,其中有些著作有修订版..1 从小学到中学郭:求学是一个学者成长的必由之路.我们能否先从您的求学经历谈起?我知道您的老家在塘沽.您是在塘沽上的小学和中学吗?李:对,我是在老家塘沽上的小学和中学.那就先谈我从小学到中学的求学经历.我出生于1947年,1954年上小学,1960年上中学,1966年高中毕业.由于“文革”,高考被取消,高中毕业那年没考成大学.我在小学到中学这个阶段,是一个听老师话,学习努力的学生,不调皮捣蛋.郭:这是否与您的父母对您的教育有关?李:有关.先父1927年出生,比先母小一岁.先父念过私塾,先母也认识日用杂字.我小的时候,家里规矩比较多.如坐有坐相,站有站相,不许说瞎话,说瞎话要挨打,吃饭不能把衣服弄脏,吃饭不说话,躺下睡觉也不许说话.先父有时在家给我讲一段古文.我印象很深的是,讲过《大学章句》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当时我不懂讲的什么,这句话记住了.郭:您小的时候对文史知识感兴趣吗?李:我是通过看小人书,对文史知识产生兴趣的.小的时候,我家附近有个小人书铺.这个书铺的屋里放了几条板凳,里面有《说岳全传》《三国演义》等成套的小人书,一套都是几十本,薄的1分钱看一本,厚的2分钱.这些小人书画得特别好,还配有文字说明,如两人对话,画个小框,标注这个人说什么,另一个人说什么.这些小人书内容也挺有意思,我特别爱看.有时上午看完,回到家里要了钱下午又去看.看过这些小人书,再看《说岳全传》《三国演义》,理解就不一样了.应该说,小时候看小人书对我学习文史知识起到启蒙作用.郭:上中学以后,您的学习情况如何?李:1960年,我入读塘沽三中.这所中学在我家附近,只有初中.上初中时,我开始对数学感兴趣.特别是平面几何中添辅助线,对我有很大的吸引力.1963年我考入塘沽一中上高中.上高中后,我对数学的兴趣更浓了.由于考大学的目标明确了,功课学得也很努力.郭:当时塘沽一中的功课重吗?李:功课不重,没什么负担.因此,我有大量时间做课外题.当时塘沽一中设有课外兴趣小组.我参加了数学兴趣小组的活动.这个小组的学生,数学学得都比较好.我们每周活动一次,有老师辅导.那个时候,老师鼓励学生看课外书.课余时间,我经常看学校阅览室的《数学通报》,尤其是每期的“数学问题解答”.题目做不出来,可以问老师,也可以看下期刊登的解答.郭:参加数学小组、看课外书与做《数学通报》刊登的题目,想必对您增长数学知识和提高数学素养影响很大.李:对.而且从初中到高中,有三套书我很喜欢读.一套书是许莼舫先生的关于平面几何的书,包括《几何定理和证题》《轨迹》《几何作图》《几何计算》*这4种著作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作为初中生课外补充读物,曾多次印行.20世纪50年代也曾在开明书店出版.1978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将它们合订为一册,定名为《许莼舫初等几何四种》出版..这套书讲得明白,我做过里面的所有题目.另一套书是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学生数学课外读物》,包括华罗庚《数学归纳法》[1]、洪波《怎样应用数学归纳法》[2]、夏道行《π和e》[3]、谷超豪《最大值和最小值》[4]、莫由《复数的应用》[5]、程其坚《怎样用复数解题》[6]、张弛《不等式》[7]、姚人杰《速算与验算》[8]、马明《圆和二次方程》[9]等.这套书写得非常好,对中学生很有用.第三套书是《青年数学小丛书》,由北京市数学会编,从1962年起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包括华罗庚《从杨辉三角谈起》[10]和《从祖冲之的圆周率谈起》[11]、段学复《对称》[12]、闵嗣鹤《格点和面积》[13]、吴文俊《力学在几何中的一些应用》[14]、范会国《几种类型的极值问题》[15]、龚昇《从刘徽割圆谈起》[16]、姜伯驹《一笔画和邮递路线问题》[17]、史济怀《平均》[18]等.后来这套书更名为《数学小丛书》,从1964年起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更名后又增加华罗庚《从孙子的“神奇妙算”谈起》[19]、江泽涵《多面形的欧拉定理和闭曲面的拓扑分类》[20]、常庚哲和伍润生《复数与几何》[21]、蔡宗熹《等周问题》[22]等.这套书有几本中学生学起来比较难.这三套书都是中学数学课外读物,深深地吸引了我.20世纪60年代上中学期间,我为了买这些书,家里给的零花钱就不花了.但我上中学时没有买全《数学小丛书》.从1979年开始又接着买,后来基本买齐.郭:这三套书介绍的都是中学数学知识.1979年时,您已经在大学读研究生了,为什么还要继续买?李:其中有些书,有时还看.1976年我在内蒙古乌兰察布盟师范专科学校教书以后,有位负责函授的老师,让我写一篇关于平面几何中辅助线作法的文章,作为教学参考资料.1978年,我的文章《平面几何证题中辅助线的做法》发表于内蒙古师范学院办的内部刊物《数学函授》.其实,文章中大部分内容是根据许莼舫书中相关内容总结的.发表这篇文章,我得到28元稿费,心里特别高兴.郭:除了这三套书,您在中学还读过其他课外数学著作吗?李:到高二的时候,我作为学校数学兴趣小组的成员,把苏联数学家辛钦的《数学分析简明教程》上册念完了[23].这本书是1965年我从劝业场旧书店买的.当时很多内容还看不懂,但感觉到用导数求极值等内容的奇妙.郭:辛钦此书在苏联用作综合性大学与师范学院力学数学系、物理数学系数学分析课程的教科书.您高二时就学习此书,可见当时您已经为读大学数学系做准备了. 李:由于“文革”的冲击,我上大学数学系的愿望并未顺利实现.1966年,高三即将结束之际,我们考大学的志愿已确定.当时老师建议我考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说你好好努力,估计能考上.1966年6月,我们正在为高考紧张复习时,“文革”开始了.一天晚上,学校通知说高考推迟半年.不久,学校就乱了,贴大字报、开批斗会,老师就不管了,我们也不上课了.图书馆的门也被打破了,图书被扔得到处都是.老师的教研室、楼道里也都是被乱扔的书.我们随手就能捡一本看.由于通知说推迟半年,我们还惦念着半年后考大学.但半年后,高考的事不提了.我们在学校里整天没事干.两年后,到1968年,学校来了工宣队,安排我们参加“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9月,我和同学一道去了内蒙古凉城县.2 从“上山下乡”到就读大学郭: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从20世纪50年代延续至70年代,“文革”期间达到高潮,是一场影响巨大的政治运动.您能否谈谈到内蒙古凉城县参加“上山下乡”的经历?李:当时我们学校的学生都分成小组.我所在的组有15人,8个男生,7个女生,到凉城县一个相当贫穷的村子里参加劳动.起初住在农民家里,第二年才盖了我们住的房子.白天我们都跟农民一起干活,种谷子,锄地,割豆子,送公粮,附近山里修公路时,各村出民工,我们也跟着去,打夯,抬石头,都干过.开始的时候,不适应,感觉很累.记得锄谷子时,用小锄跪在地上锄.一天锄完之后,膝盖酸疼,累得直不起腰来.以后慢慢习惯了,晚上就开始看书了.因为想着将来大学还要办,将来一定念大学,于是利用晚上时间进行复习.当时村里没有电,我们就用一个墨水瓶做的灯火,只比黄豆粒大一些的煤油灯照明.靠这样的灯,我看了不少书.其中包括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巴尔扎克(Honoré de Balzac)的书,托尔斯泰(Л.Н.Толстой)的书也看了好几本.后来还在县里工厂干了一年多.在内蒙古凉城县5年,虽然生活艰苦,干活很累,但是回忆起来,觉得对自己是很大的锻炼.郭:您是什么时候考上大学的?李:1973年.“文革”期间,全国高校第一次招生是在1971年.招收的是工农兵试点班,学生是从工人、农民、士兵中推荐的.1972年又招了一届试点班.1973年招生时最大的变化是考试比较正规了,要考政治、语文、数学、物理、化学,但不考外语.我所在凉城县知识青年很多,来自多个城市,1973年报名参加考试的有几百人.我考了县里第二名,被内蒙古师范学院数学系(即今内蒙古师范大学数学学院)录取.郭:当时内蒙古师范学院数学系师资力量如何?您对哪些老师印象比较深刻?您的学习情况怎样?李:从1973到1976年,我在内蒙古师范学院数学系学习三年,属于工农兵学员.当时数学系招两个班,一个快班,一个慢班.快班都是原来上过高二、高三的学生.慢班是原来高一与以下年级的学生.我在快班,班里学习气氛很好,讲课的老师也都很好.慢班同学遇到不会的问题,经常到快班来问.当时内蒙古师范学院数学系有不少业务好的老师,师资力量比较强.我印象最深的老师有三位,讲课都非常精彩.一位是教解析几何的田俊华老师.她是四川人,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读过傅种孙的研究生班.讲课语言简练,画图又快又好.一位是教高等代数的张立人老师.当时数学系副教授很少,他是其中之一.张老师的板书写得相当标准、工整,所写的行列式、矩阵给人一种美感,对学生是很好的示范.有一次上课,张老师讲行列式性质,讲完后留一道题,让学生做.谁做完了,就给他看.我做完后,他看了一会儿,点点头,没说话.几分钟后他对做题情况做了总结,说李同学这个证法很好,这是我事先没想到的.老师的鼓励很重要.还有一位是教数学分析的陈广荣老师.他是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的研究生.陈老师讲课透彻,思维严谨.他讲的ε-δ语言,简直给人一种享受.我对数学分析这门课很有兴趣,做了吉米多维奇《数学分析习题集》[24]中的很多习题.内蒙古师范学院的图书馆借书还很方便.同时,由于遇到好老师,自己也努力,我在内蒙古师范学院数学系的课程学得比较扎实,学到很多知识.3 从参加工作到读数学史研究生郭:您能否谈谈1976年从内蒙古师范学院数学系毕业后的工作情况?李:我毕业后分配到位于集宁的乌兰察布盟师范专科学校去教书.集宁是乌兰察布盟的首府.我被分到该校,与我下乡的地方属于乌兰察布盟有关.当时该校处于由中师到师专的过渡时期,正“戴帽”向师专发展.分数学班、中文班、政治班,还没有数学系.我参加工作后,受到教研室业务很好的徐仲元和孔庆连两位老师的青睐.徐老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是数学组长.孔老师毕业于扬州师范学院.他们都听过我的课.我与他们一起教大专班.我教空间解析几何,徐老师教高等代数,孔老师教数学分析.我在该校工作两年,教了半年空间解析几何,一年半数学分析.感觉很充实.老师们也谈得来,工作很顺利.郭:您为何又考了内蒙古师范学院自然科学史专业数学史方向研究生?李:这与李迪老师对我的帮助与指导有关.我在内蒙古师范学院数学系学习期间,就认识已在系里工作多年的李迪老师.1977年,因为有学生问到数学史问题,我给李老师写信,询问数学史方面的书.8月1日,李老师给我回了一封长信,说“你对数学史感兴趣,很好,现在搞的人实在太少了.”“如能在工作之余,搞一点也是好事.”*1977年8月1日李迪致李兆华信,由李兆华收藏.李老师在信中说,“关于数学史方面的书,目前连一本都买不到”,同时为我列出17种书名,包括李俨《中国算学史》[25]《中算史论丛》[26-30],李俨和杜石然《中国古代数学简史》[31-32]《中国古代数学史话》[33],钱宝琮《中国数学史话》[34]及其主编《中国数学史》[35],许莼舫《中算家的代数学研究》[36]等①.通过这封信,我第一次知道有这么多数学史方面的书.当时凡是在集宁能借到的,我都借了.由此,我开始对数学史感兴趣了.后来好事连上了.1977年正式恢复高考之际,教育部指示有条件的普通高等学校要积极招收研究生[37].1978年1月6日李老师给我写信,说内蒙古师范学院决定1978年招收研究生,他可以招数学史的研究生,有2个名额,数学系微分方程、函数论专业还各有2个名额,学习年限3年,毕业后由国家计委统一分配.他在信中还说,“你曾说你对数学史感兴趣,我想这倒是一个好机会.不知你对这问题怎样考虑?或者想报考其他专业也行.如果你打算报考的话,希你来一封信说明,还有些进一步的事情向你讲*1978年1月6日李迪致李兆华信,由李兆华收藏..”当时我已和关老师结婚,住在关老师任教的集宁六中宿舍.李老师这封信寄到集宁六中.我看到这封信后,很受鼓舞,就下决心考李老师的硕士研究生.郭:再请您谈谈考研究生与读研究生的经过.李:我准备得很认真,也很艰苦.1978年5月参加了初试,高等数学、英语、政治、中国历史、古汉语5门,我考得比较好,英语考了72分,据说是全校考生中英语分数最高的.当时李老师很高兴,说你的英语考得很好.其实我上内蒙古师范学院后才开始学英语,但毕业后没放下,有时还念.这次真是瞎碰的.初试之后,又于7月参加复试,考两门课,一门是数学史,指定的参考书是钱宝琮主编《中国数学史》,一门是数学基础,包括高等代数、数学分析,在一张试卷上.我的数学史得70分,数学基础得64分.过了初试和复试,口试就比较容易了.当时参加复试的有好几个人,最后录取了罗见今和我.此外,数学系还招了2名学泛函分析的研究生.我们研究生,一共读三年半.当时内蒙古师范学院对研究生很重视,两个研究生住一间宿舍,一人一个小课桌、一把椅子、一盏灯,两人共用一个书架.我和罗见今在一个宿舍.刚入学时,数学系正值陈广荣老师当系主任.他对研究生要求比较高,说你们的数学基础比较薄弱,还不够在数学系读研究生的水平,经向学校请示,决定让你们在前半年补课,专学数学基础课程,半年后考试,考试及格继续在数学系读研究生,否则转为进修生,两年毕业.郭:除提前毕业外,进修生与正式研究生还有什么差别?李:进修生没有研究生毕业文凭,不参加国家统一分配,毕业后回原单位.陈老师的这番话使我的压力很大.如果转为进修生,不仅与研究生有这些差别,而且脸上很难看.郭:为了打好你们的数学基础,数学系开了哪些课?李:开了三门课:一门是泛函分析,由陈老师讲,教科书用关肇直的《泛函分析讲义》[38];第二门是实变函数,陈老师讲,教科书用那汤松的《实变函数论》上册[39];第三门是近世代数,章春台老师讲,教科书用张禾瑞的《近世代数基础》[40].半年里我学习这三门课相当累,考试时就通过了.泛函和实变都考得还好,近世代数仅得70多分.半年之后,李老师给我们陆续开了好几门专业课.他学识渊博,知识面很广,讲数学史时联系很多内容.李老师藏书很多,我们可以随时借阅他的藏书.除专业课外,我们还学英语和作为第二外语的日语.每天早晨6点准时用收音机听日语广播.晚上10点重播时,再听一遍.那时每天都是一早起来学习,晚上12点才睡觉.郭:撰写学位论文是研究生的重要工作.您选的什么题目?撰写学位论文是否顺利?李:到学位论文选题时,李老师建议我和罗见今做清代数学史的研究.他说从现在的情形看,明清数学史,尤其清代数学史研究很薄弱.你们从这方面选题比较好.当时我对清代数学已有些了解,觉得《数理精蕴》对清代数学发展影响较大.当时对这部书的研究很少,内蒙古师范学院又有武英殿本《数理精蕴》,结果就选这部书进行研究.选题确定之后,李老师带我们外出查阅资料,主要是北京、广东和浙江三个图书馆,大约用了两个月.除了查阅论文所需的资料,李老师还讲了一些版本和目录的知识.回校后开始写论文.我把这《数理精蕴》借到宿舍,把书里的题都算了一遍.其中有《几何原本》《算法原本》,但与利玛窦(Matteo Ricci)、徐光启所译六卷本以及后来的十五卷本不同.经李老师同意,我到北京师范大学住了一段时间,每天到故宫博物院图书馆去看《几何原本》.最后写出学位论文“关于《数理精蕴》的若干问题”.这篇论文篇幅较长,主要部分以原题于1983年发表于《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41].还有一部分涉及解方程问题,以“《九章算术》开立方术的代数意义”为题,经李老师推荐,1982年刊于吴文俊主编《〈九章算术〉与刘徽》一书[42].吴文俊先生还改过此文,对我鼓舞很大.1981年10月,我进行了学位论文答辩.由沈康身、白尚恕、李迪与系里两位老师当答辩委员会委员,主席是白尚恕先生.顺利通过答辩,也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我读研究生时,由于有“上山下乡”吃苦的经历,充满对知识的渴望,深感这个学习机会来之不易,因而格外珍惜.三年半读下来,确实颇有收获.4 在天津师范大学的工作郭:您从内蒙古师范学院研究生毕业后到天津师范学院数学系工作,干出了一番事业.在您的人生中,这是一段重要的历程.请您详细谈谈.李:当时研究生毕业,全国统一分配.如果家里有困难或有个人要求,可以向学校申请.当时我母亲经常生病住院,家里很困难,我就申请回天津工作,后来被分配到天津师范学院数学系(即今天津师范大学数学学院)工作*天津师范学院成立于1958年,1982年更名为天津师范大学..1982年1月,我到数学系报到.当时系主任是罗孝樑老师.开学后,他把我叫到系主任办公室,说这学期你不讲课,准备一份数学史讲义,下学期开一门数学史选修课,看你有什么困难?我说编数学史讲义,缺乏这方面的资料.他说如果你看到合适的资料就买来,交给资料室,系里给你报销.当时系里经费少,这个特许为我提供很大的便利条件.后来我利用到外地出差的机会,买到一些中算古籍与数学史图书.我编讲义过程中,罗老师又找我,说系里报告不多,要我做一个数学史报告.我讲的是祖暅的开立圆术,系里有几位老先生也来听了.我后来才领悟到,这是系里在考我,看我讲课行不行.后来罗老师一直对我很好.在罗老师之后,相继担任系主任的侯国荣等几位老师,都重视数学史.尽管当时的条件仍然比较艰苦,但我不敢懈怠,总是努力工作,刻苦读书,发表了一些论文.1986年评了副教授,1991年又评了教授.我在天津师范大学工作这些年,遇到了好领导,得到领导的支持,工作比较顺利.郭:我在天津师范大学数学系读书期间,您出任系主任.当年我是一名本科生,对您为系里做的工作了解有限.您能否对此做一些回顾?李:正当专业研究进展比较顺利,想多做一点事的时候,学校于1994年春节后任命我为数学系主任.我事先都不知道,没有思想准备,我有些情绪,去找校领导.校领导说,这是让你奉献.你是党员,要服从组织安排.我说我不是当头儿的材料.后来学校领导跟我说,这是党委讨论过的事情,你一句话就改了,不可能.话说到这里,我只好干了,1994年2月上任,一干就是6年.起初,面对系里一摊子工作,我真不知道从哪儿下手,有一天回到家里急得直哭.后来慢慢摸着头绪.除日常工作外,主要做了三件事.一件是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培养年轻人.一个好的系应该有较强的师资队伍,合理的梯队.另一件是解决教师的职称问题.这是他们的学术尊严.当时有的老师快退休了,水平不错还没评上教授,心里着急,有情绪;约有10位老师跟我是同龄人,是教学骨干,但职称还是讲师;在年轻教师中,有几位业务都不错,也要解决职称问题.职称解决不好,有可能调走.第三件是解决学位点的问题.因仅有的一个数学史与数学教育硕士学位点调整到教育系学科教学论,我决心要数学系的学位点“脱贫”.1996年数学系有了科学技术史硕士学位点.1999年基础数学硕士学位点获得批准.1999年底我辞去系主任职务,作为市学位委员会数学组成员,我仍然为申请学位点做工作.2002年申请到计算数学硕士学位点.通过做好这几件事,数学系学科建设有了比较好的基础.系里的老师们对此也比较认可.有的老师说,李老师对数学系最大的贡献是师资队伍的建设,说明这几年的工作还是留下了印象.郭:天津师范大学数学系数学史学科是您一手创办的.您能否谈谈创办这个学科的情况?李:我到数学系工作后,系里只有我一个人做数学史.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与系里作数学教育的几位老师一起申报了数学史与数学教育硕士学位点.1988年我开始招数学史方向研究生,当年招的是孙力,1989年是田淼,1995年是侯钢.科学技术史硕士学位点获批后,这个学位点的学生就基本连续起来了.尽管这个学位点的条件艰苦一些,但我们开课比较正规,教学比较认真,对学生进行了应有的基础训练,对学生要求也比较严格,为数学史人才培养尽了努力.到退休为止,我指导毕业的数学史方向硕士研究生约30人,考上博士的近三分之一.现在全国数学史界比较活跃的学者中,有几位是在天津师范大学数学系读的硕士学位.这个学位点还是起到了它的作用.郭:您能否谈谈您的数学史研究工作与研究心得?李:我的数学史研究工作主要在宋元和清代.比较重要的工作包括,关于朱世杰《四元玉鉴》,程大位《算法统宗》《数理精蕴》,汪莱《衡斋算学》,李善兰《则古昔斋算学》,晚清数学教育史的研究.宋元时期,秦九韶、李冶、朱世杰这三位数学家的著作很重要,值得深入研究.清代数学史可作的东西比较多,但比较复杂.特别是晚清时期,中国数学的发展大致分为西方数学的翻译、数学教育的变革、传统数学研究的继续这三条主线,情况更为复杂.我个人的体会,数学史是数学的历史,是数学与历史的交叉学科.要做好数学史,一手要抓数学,一手要抓历史.撰写一本数学史著作,里面没有数学,是不行的,。
汉字的传播与未来发展之走向
汉字的传播与未来发展之走向
于东新
【期刊名称】《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2(031)001
【摘要】汉字自诞生以来,以中原为中心,传播于中国境内,从而形成了中国境内汉文字体系各种类型的文字以及最终传播于中国境外产生了“汉字文化圈”。
笔者着重探讨了汉字今后的发展、走向及其面临的问题后认为,不应立即废止汉字代之以拼音化文字,汉字的现代化应分两步走,当前应着重解决信息网络化中中文信息处理所面临的现实问题,为汉字拼音化打好基础。
【总页数】7页(P82-88)
【作者】于东新
【作者单位】内蒙古民族大学人文学院,内蒙古通辽 0248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024
【相关文献】
1.推动汉字教育科学化促进汉字文化走向世界——首届小学汉字识字教育国际研讨会综述 [J], 戴汝潜;郝嘉杰
2.中华武术传播未来发展走向研究 [J], 蒋晓丽;彭昕
3.从"汉字教学"走向"汉字教育"r——校本课程《汉字文化:鱼》教学例谈 [J], 周睿
4.汉字传播研究的拓荒之作——评《汉字传播史》 [J], 温晓芳
5.汉字传播的历史重构与汉字文化的价值再现——陆锡兴先生《汉字传播史》(增订版)读后 [J], 王世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汉字文化圈”概念在日中两国的形成过程
“汉字文化圈”概念在日中两国的形成过程
冯天瑜
【期刊名称】《《人文论丛》》
【年(卷),期】2012(000)001
【摘要】从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综合的视角出发,东亚地区(东亚大陆、周边半岛、群岛及其围护的半开放式内海)构成一个联系紧密的单元,可称之'东亚文化圈',若以文化特征标示,又可称之'汉字文化圈'。
本文拟探讨'汉字文化圈'的实存性,进而考察'汉字文化圈'这一概念的形成过程。
【总页数】12页(P275-286)
【作者】冯天瑜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901
【相关文献】
1.政党交流能够加强日中两国关系的基础--专访日本公明党中央干事兼国际部长远山清彦 [J],
2.日中两国的经济贸易结构与双边经济关系——基于全球价值链(GVC)视角的分析[J], 大桥英夫;刘兵
3.“第九届日中两国电话传输心电图国际学术会议”简讯及短消息2则 [J], 王红宇
4.日中两国、两国国民共同把“战略性互惠合作”推上新台阶 [J], 中田庆雄
5.一类碰撞振动系统的概周期运动及混沌形成过程 [J], 罗冠炜;褚衍东;苟向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 化 和数学 教育 的研 究 。本 届 会 议 以 “ 字 文化 圈数 学 : 统 向现 代 的转 变 ” 汉 传
题 ,1 专 家学者 做 主题报 告 , 3 1位 近 0位学 者分 “ 数学 史与 数学 交流 ” “ 学教 育 、数
天津 、 陕西 、 内蒙古 、 安徽 、 河南 、 山东 、 西 、 i 广东 、 西 、 江 四J 、 I 广 贵州 、 湖南 等 省市
本的5 0多位 学 者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加 了此次会 议 。
文 化 圈及 近邻地 区数 学史 与数 学教 育 国际学术 研讨 会最 早 由 日本 数学 史 家道胁 和 内蒙 古师 范大 学数学 史 家李迪 教授 发起 和组 织 , 18 于 9 7年 8月在 E本 群 马县 t 开, 以后 轮 流 在 中 E两 国 召 开 ( 二届 :92年 , 国呼 和 浩 特 ; 三 届 :96 l 第 19 中 第 19 乎 浩 特 ; 四届 :99年 , 和 第 19 日本 前桥 ; 五届 :02年 , 国天 津 ; 六 届 :0 5 第 20 中 第 2 0
、
O
度称 赞此 次会 议 的组 织和学 术水 平 , 为 此 次会 议 开 得非 常 成 功 , 得 了丰 硕 认 取
果 , 宣 布第 8届汉 字文 化 圈及 近邻地 区数 学 史 与数 学 教 育 国 际学 术研 讨 会 将 并
F 21 或 0 4年在 1本 举 办 。 3
会 议 得到 中 国科 学技 术 史学会 、 国数 学会 、 中 日本 群 马和算 研究 会 的大力 支持 。
( 内蒙古 师 范大 学 : 杰 ) 董
学
术
信
息
7届 汉 字 文 化 圈 及 近 邻 地 区数 学 史 与 数 学 教 育
国 际学术 研 讨会 在 内蒙古 师 范大 学 举行
国数 学史 学会 主办 、 内蒙 古师 范大 学 承办 的 第七 届 汉 字 文化 圈及 近邻 地 区数学 教育 国 际学术研 讨会 (S ME ) 2 1 IH 7 于 0 0年 8月 6 _ - 9日在 呼和浩 特举 行 , 自北 来
化” 两个专题进行 了报告。与会学者就中国传统数学再认识 、 西学东渐 与清代 中外数 学交 流 、 近现代 数学 史研 究 、 数学 史 在 数 学教 育 中的应 用 等 议 题进 行 了 8日中午 , 此次 研讨 会 成 功 落下 帷 幕 。 日本 前 桥 工 科 大 学 小林 龙彦 教 授 在 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