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可桢

合集下载

竺可桢——近代科学界的拓荒者

竺可桢——近代科学界的拓荒者

竺可桢——近代科学界的拓荒者竺可桢被誉为现代中国科学之父,生于清朝末年,死于新中国成立初期。

他在长达五十年的科学研究生涯中,创造了一系列具有重要意义的成果,对于推动中国现代科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将从竺可桢的生平和他的科学成就入手,探析他是如何成为近代中国的科学界拓荒者。

一、生平竺可桢于1890年3月9日出生在浙江省杭州市的一个书香世家。

他自小聪明好学,学习成绩优异,年仅13岁就考入北京清华预科,之后考入北洋大学早期制造业系。

1912年,他成功考入美国康奈尔大学,学习电力工程。

在美国读书期间,他广泛涉猎各类科学知识,深刻研究了电磁场和光的物理性质,以及气体动力学等领域的前沿内容。

1920年,竺可桢回国后,在北洋大学工学院担任助教,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

1923年,他与合作者共同发起了中国第一次天文观测活动,成功测定了北京时间的误差,并开展了天文教育和普及活动。

1930年,竺可桢当选为中国物理学会会长,创办了《物理学报》,并在“电磁场”和“光学”等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科研活动。

1940年,竺可桢被任命为国立北平大学校长,并在这个职务上坚持接受日益增长的学术挑战,为培养人才和推动学科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949年,竺可桢跟随北平大学迁至南京,任校长助理。

1952年,他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第一任院长,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科学技术界的领导人之一。

直至逝世,他依然在飞速发展的科技领域中追求卓越的科研成就和理想的学术成果。

二、科学成就竺可桢对现代化的追求和个人修养的完善是他在科学领域成功的关键。

他对电磁场和光的物理性质的深入研究和创新理念,使他成为当时中国物理学领域的领军人物。

他不局限于学术研究,也将科学研究的成果用于实际应用中。

例如,他在1926年完成了自主研发的薄膜光学设备,为国内光学制造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气象学方面,他提出了“大气环流层模式”理论,使中国气象学有了长足发展。

竺可桢还关注教育改革问题,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

作文素材三浙大保姆——竺可桢

作文素材三浙大保姆——竺可桢
竺嘉祥听了儿子的问话,由衷地高兴,耐心地 向他解释说:“小熊啊,这就叫‘水滴石穿'呀 ! 别看一滴一滴的雨水没有什么厉害的,但是,天长 日久,石板就被滴出小坑了。读书、办事情,也是 这个道理,只有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
从此以后, “水滴石穿 的教诲成了竺可桢一 生的座右铭。从小学、中学直到大学,他一直用这 句话鼓励自己,学习成绩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竺可桢不仅爱学习,还爱用脑子思考问题。 家 乡雨水特别多,屋檐上老是滴水,落在石板上发出 “滴滴答答”的响声。竺可桢站在一旁数那滴答作 响的水滴,数着数着,他像发现了奇迹,眼睛盯住 石板出神,他心里纳闷:哎,这些石板上怎么有一 个一个的水坑呀,水滴正好滴在小坑里。再看看另 外一块石板,也是同样的情况。他立即跑去请教父 亲。
3、弃研从教、浙大走向辉煌
1936 年的竺可桢,并不想接任浙大校长,他那 时在气象研究所埋头于气象学研究。
在蒋介石同意他可以 自由用人不受党政之干涉 并在财经上源源接济 之后,他才答应替代已被学生
和教授驱逐的前任校长 郭任远,走马上任的,但
是也只做半年 。从此浙大掀开了划时代的一页,到 1949年离任,主导浙大 13年,也正是这 13年,浙大 成为中国最著名的大学之一。英国学者李约瑟在 1945年盛赞它为“东方的剑桥”, 是中国四所最好 的大学之一,“可以和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和哈佛 大学相媲美”。
竺可桢5岁进学堂, 7岁开始写作文。竺可桢写作 文,常常是写了一遍,自己觉得不好又重新再写一 遍,等到他自己认为满意了才停笔。
竺可桢读书很用功, 一天晚上,当他上床睡觉时 ,大公鸡已经“喔、喔”地啼叫了。母亲怕累坏了
他的身子,就常常用陪学的办法督促他早睡。竺可 桢很聪明,有时随母亲睡了,可当他听到鸡叫时, 知道天快亮了,又轻轻地爬起来,背诵老师教的国 语课。

请你结合短文内容评价一下竺可桢

请你结合短文内容评价一下竺可桢

请你结合短文内容评价一下竺可桢
摘要:
1.竺可桢的背景和成就
2.竺可桢在物候学方面的贡献
3.竺可桢对科学事业的态度和精神
4.对竺可桢的评价
正文:
1.竺可桢的背景和成就
竺可桢,原名竺庆龄,字秉臣,是我国著名的地理学家、气象学家、物候学家和教育家。

他出生于浙江绍兴一个书香门第,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他曾先后就读于南京高等师范学堂、哈佛大学等地,并获得了博士学位。

在学术界,他享有很高的声誉,是我国现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人之一。

2.竺可桢在物候学方面的贡献
竺可桢是我国物候学的创立者和奠基人。

他将物候学引入我国,并开创了物候学的研究方法。

他通过对动植物生长发育和活动习性的观察,研究气候变化对生物的影响,为我国的农业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此外,他还撰写了《中国物候学》等专著,为我国物候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竺可桢对科学事业的态度和精神
竺可桢对待科学事业非常严谨认真,他坚持实证主义的科学精神,注重观察和实验,力求真实地反映自然现象。

他对待学术研究充满热情,勤奋工作,不断进取,勇于创新。

同时,他还具有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将自己的科学知
识服务于国家和民族,为我国的科学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4.对竺可桢的评价
总的来说,竺可桢是我国科学界的一位杰出人物。

他在地理学、气象学和物候学等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为我国的科学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严谨的科学态度、勤奋的工作精神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尊敬。

竺可桢的故事

竺可桢的故事

竺可桢的故事
竺可桢,中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和科学家,被誉为“中国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留下了许多令人敬仰的故事。

竺可桢,1911年7月20日生于江苏省无锡市,他的父亲是当地的一位知识分子,家境虽不富裕,却十分重视子女的教育。

竺可桢自幼聪颖,对知识充满好奇心,家庭的教育氛围和父母的悉心培养,为他日后的学术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竺可桢年轻时就读于南京金陵大学物理系,后赴美留学,先后就读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芝加哥大学和哈佛大学,先后获得了物理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

在美国求学期间,竺可桢刻苦钻研,勤奋学习,凭借着过人的才华和不懈的努力,他在物理学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成为当时备受瞩目的物理学家。

回国后,竺可桢先后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知名高校任教,同时还担任过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等职务。

他不仅在学术研究上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还致力于培养青年学子,为推动中国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竺可桢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不仅在学术研究上有所建树,还积极参与国家的科技事业,为国家的发展进步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他曾多次荣获国家级科技奖项,成为中国科学界的杰出代表,被誉
为“中国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

竺可桢不仅在学术上有所成就,他的为人处世也备受赞誉。


谦和谨慎,待人和蔼可亲,对待学生和同事始终保持着一颗平和的心。

他的学术成就和高尚品德,深受人们的尊敬和爱戴。

竺可桢的一生堪称传世佳话,他的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
国青年,激发着他们对科学事业的热爱和追求。

他的学术成就和高
尚品德,为我们树立了崇高的榜样,他的故事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行。

竺可桢介绍

竺可桢介绍
竺可桢:科学界的教育 家,教育界的真君子
XXX
生平介绍
• 竺可桢(1890年3月7日—1974年2月7
日),字藕舫,浙江省绍兴县东关镇人, 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 共产党党员,中国近代气象学家、地理学 家、教育家,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 奠基者,浙江大学前校长。
竺可桢任职前后浙大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比
• 从杭州往内地西迁 • 历时两年多 • 浙、赣、湘、粤、桂、黔六省 • 行程近2600多公里 • 1940年初到达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 • 在遵义市湄潭县坚持办学长达七年之久
振聋发聩的两问
“诸位在校,有两个问题应该自己问问,第一,到浙大来做什 么?第二,将来毕业后做什么样的人?”——竺可桢
第一,诸位求学,应不仅在科目本身,而且要训 练如何能正确地训练自己的思想;第二,我们人 生的目的是在能服务,而不在享受。
“求是”
竺可桢眼中的“求是”: 1、不盲从,不附和,一切以理智为依归。如遇横逆之境遇, 则不屈不挠,不畏强御,只问是非,不计利害。 2、虚怀若谷,不武断,不蛮横。 3、专心一致,实事求是,不作无病呻吟,严谨整饬毫不苟 且。
培养以天下为己任的领袖人才


















• 文理、工、农3个学院16个系 • 70名教授、副教授 • 512名在校学生
• 文、理、工、农、师、法、医7个学院27个系 • 数学、生物、化工、农经、史地5个研究所
(不久又发展为31个系和10个研究所)
• 201名教授、副教授 • 2171名在校学生 • 一大批新中国科学教育事业的骨干力量
文军长征

气象学家竺可桢

气象学家竺可桢
02
他强调科学研究的严谨性和创新性,倡导科学研究的自主性和 独立性,这些精神对后世的科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03
竺可桢的研究方法和思路对后来的气象学家和地理学家具有重 要的启示作用,他的研究成果也为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提供了
重要的支撑和推动力。
05
竺可桢的遗产与纪念
竺可桢的著作与遗产
竺可桢的著作
竺可桢的精神在当代的传承与弘扬
传承
竺可桢的精神包括爱国奉献、创新进 取、求真务实等,这些精神在当代仍 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弘扬
通过举办学术研讨会、出版著作等方 式,宣传和弘扬竺可桢的科学精神和 学术思想,激励当代学者为科学事业 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THANKS
感谢观看
家庭与婚姻
竺可桢与妻子张侠魂育有 子女,家庭和睦,夫妻相 敬如宾。
学术生涯与成就
创立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
竺可桢回国后,在南京建立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开启了中国 现代气象学研究的开端。
学术贡献
竺可桢在气候变化、物候学、地理学等领域取得卓越成就,发表了 大量学术论文和著作。
国际声誉
竺可桢的学术成果在国际上受到高度评价,为中国现代气象学在国 际上赢得声誉。
竺可桢的科学思想与方法
竺可桢的科学观
竺可桢认为科学是人类认识自 然、改造自然的重要工具,科 学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进步密
切相关。
他强调科学研究的客观性和 严谨性,认为科学研究必须 以事实为依据,通过反复观 察、实验和推理得出结论。
竺可桢认为科学研究需要具备 创新精神,不断探索未知领域,
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
气象学家竺可桢
目录
• 竺可桢的生平简介 • 竺可桢的气象学研究 • 竺可桢的科学思想与方法 • 竺可桢的历史地位与影响 • 竺可桢的遗产与纪念

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课文

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课文

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课文《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竺可桢爷爷是一位超级厉害的科学家!你们知道吗?他就像一颗闪闪发光的星星,照亮了科学的天空。

我第一次听到竺可桢爷爷的名字,是在课堂上。

老师给我们讲了他的故事,我当时就被深深地吸引住啦!竺可桢爷爷对气象学的研究那叫一个痴迷。

他每天都会仔细观察大自然的变化,就像我们每天认真完成作业一样。

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烈日炎炎,他都从不间断。

这得需要多大的毅力呀!我有时候连写一篇作文都觉得费劲,竺爷爷却能一直坚持观察气象,难道我们不应该佩服他吗?有一次,竺爷爷在杭州出差。

哎呀,那天天气特别糟糕,狂风大作,还下着倾盆大雨。

大家都躲在屋里,不想出去被淋成落汤鸡。

可竺爷爷呢?他竟然毫不犹豫地冲了出去,在风雨中记录着各种数据。

旁边的人都惊讶地喊:“竺先生,这天气太危险啦,您快回来!”竺爷爷却坚定地说:“这可是难得的气象资料,错过了就太可惜啦!”你们说,竺爷爷是不是特别勇敢?竺爷爷还特别善于思考。

他就像一个聪明的侦探,总能从一些细微的线索中发现大问题。

比如说,通过观察一片树叶的变化,他就能推测出未来的天气情况。

这简直太神奇啦!就好像他有一双能看穿大自然秘密的眼睛。

竺爷爷的研究成果可不仅仅是为了自己出名哦,而是为了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好。

他的工作帮助农民伯伯知道什么时候播种,什么时候收割,让他们的庄稼能有个好收成。

这不就像给农民伯伯们送上了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丰收的大门吗?他还为国家的建设出了好多力呢!修建铁路、建造大坝,这些都离不开竺爷爷提供的气象资料。

竺爷爷就像是一位默默付出的超级英雄,守护着我们的国家。

竺爷爷对科学的热爱和执着,就像一把火炬,照亮了我们前行的路。

他告诉我们,只要有梦想,只要肯努力,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我觉得我们都应该向竺可桢爷爷学习,学习他那种坚持不懈、善于思考、为了梦想勇往直前的精神。

我们也要像他一样,努力去追求自己的梦想,为国家、为社会做出贡献!难道不是吗?。

竺可桢的资料

竺可桢的资料

竺可桢的资料竺可桢是一位杰出的中国科学家和教育家,为中国现代教育和科技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竺可桢曾经是中国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他一生执着于科学事业,创造了伟大的成就。

这篇文章将挖掘竺可桢的生平事迹、学术成就和重要贡献,以期向读者呈现一位杰出的中国科学家形象。

竺可桢的生平事迹竺可桢于1890年8月7日出生在江苏省嘉定县(现嘉定区)。

竺可桢的父亲是一位教育家,长期担任嘉定中学校长。

在竺可桢的家庭中,教育一直被重视和推崇。

竺可桢从小就表现出了异于常人的聪明才智,他不仅在学校表现出色,而且在业余时间里还读了大量的书籍。

竺可桢的奇才得到了家人的赞赏和支持,同时也得到了当时师范学校的校长赵尔巽的关注。

1916年,竺可桢被保送进入北京大学,并在第一个学年表现优异。

在学习期间竺可桢受到了李约瑟老师的指导,使他对物理产生了深刻的兴趣。

1921年,竺可桢在他的父母的允许下赴美学习。

在美国,竺可桢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学习,曾先后担任助教,研究员和教授等职务。

1926年,竺可桢回到中国,并担任南开大学物理系教授。

竺可桢在中国的起步非常艰苦,因为当时的中国科技发展相当缓慢,竺可桢在教育、研究和科研方面都面临着巨大困难。

但竺可桢没有灰心丧气,他继续努力钻研并不断创造一切机会。

他曾发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原子物理研究所,也是中国第一个核工程师。

在竺可桢的带领下,南开大学成为中国的主要科研基地之一,并且成为了全国知名学府,吸引了许多年轻学生。

竺可桢的学术成就竺可桢是一位深受敬重的科学家和教育家。

竺可桢在物理学、原子核物理学和工程学方面都做出了突出的成就。

首先,竺可桢在物理学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是中国第一个获得博士学位的物理学家,他在引进物理学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

竺可桢开创了物理学的新视野,提出研究光电子物理问题可通过原子中的电子结构研究得到证实。

他的研究成果被认为是对现代物理学的一次扩展和丰富,并对科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次,竺可桢在原子核物理学方面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竺可桢简介

竺可桢简介

竺可桢简介
佚名·竺可桢(1890—1974),字藕舫,浙江绍兴人。

气象、地理学家。

曾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等职。

是我国现代气象事业的创始人。

也是我国物候学研究的创始者。

对我国近代气象学和地理学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研究中国气候的形成、特点、区划以及变迁,在物候学和自然科学史等研究领域,有杰出成就。

他重视并带头参加科学普及工作,《物候学》就是他这方面的代表作。

该书1963年由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1973年、1980年,由科学出版社增订再版。

前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竺可桢同志,1890年出生于浙江省上虞县,1974年2月7日在北京因病逝世,终年84岁。

他是我国卓越的科学家。

他是我国气象学、气候学、地理学诸学科的奠基者之一,又是我国物候学的创始者,对于我国科学的研究和发展有卓著的贡献,就物候学而言,他致力于我国古代节气知识的考证和研究,有独到的见解,亲自坚持几十年的物候观测:倡导组织物候观测网,奠定物候观测研究的基础;撰写物候学的论文和专著,并指出我国物候学研究的方向和途径。

直到晚年,还念念要把物候学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其对党和人民的高度负责精神,令人崇敬。

气象学家竺可桢的故事

气象学家竺可桢的故事

气象学家竺可桢的故事
“哎呀,今天这天气可真怪呀!”我站在窗边看着外面一会儿晴一会儿阴的天空嘟囔着。

这时候爸爸走了过来,笑着说:“这天气的变化可复杂着呢,以前有位很厉害的气象学家叫竺可桢,他对天气的研究可深入啦!”
我一听,好奇心一下子就被勾了起来,缠着爸爸给我讲讲竺可桢的故事。

爸爸坐在我旁边,开始慢慢讲述起来。

竺可桢小时候呀,就特别喜欢观察大自然,对天上的星星、地上的花草树木都充满了好奇。

他学习非常刻苦,凭借着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好大学。

后来呀,他一心扑在气象研究上。

有一次,竺可桢为了记录一个气象数据,在寒风中一站就是好几个小时,别人都劝他回去吧,别冻坏了身体,可他却固执地说:“这个数据很重要,我必须要记录准确。

”哇,那得多冷呀,他可真有毅力!我心里暗暗惊叹。

还有呀,竺可桢不管走到哪里,都会随身带着一个小本子,把看到的天气现象、温度变化等等都详细地记录下来,他说这都是研究气象的宝贵资料呢。

我想象着竺可桢认真记录的样子,忍不住问爸爸:“那他这样一直坚持记录,不累吗?”爸爸笑了笑说:“不累呀,因为他热爱气象研究呀,就像你热爱你喜欢的玩具一样。

”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竺可桢为了气象事业付出了那么多,他的研究成果对我们国家的气象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呢。

我不禁想,我也要像竺可桢一样,找到自己热爱的事情,然后努力去做,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不放弃。

哎呀,竺可桢可真是太了不起啦!我以后也要多观察天气,说不定我也能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呢!。

中国科学家竺可桢读后感500字

中国科学家竺可桢读后感500字

中国科学家竺可桢读后感500字(最新版3篇)目录(篇1)1.竺可桢其人及其科学成就2.竺可桢对于科学研究的态度和方法3.竺可桢的科学精神对当代科学家的启示正文(篇1)一、竺可桢其人及其科学成就竺可桢,原名竺庆龄,字秉臣,是我国著名的地理学家、气象学家和教育家。

他出生于浙江绍兴一个书香门第,从小就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曾先后就读于上海复旦大学、美国哈佛大学和德国柏林大学,学贯中西,掌握了丰富的科学知识。

竺可桢在学术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他在地理学领域提出了许多开创性的研究成果,如《中国地理学史》、《地理学教程》等,为我国地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气象学领域,他创立了我国的气象学研究体系,并成功预测了多次重大气象灾害,被誉为“中国气象学之父”。

二、竺可桢对于科学研究的态度和方法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始终秉持严谨求实的态度,强调科学研究的客观性和实用性。

他认为,科学研究应该立足于实际,服务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

他曾说:“科学是为了寻求真理,而不是为了追求名利。

”在研究方法上,竺可桢注重实地考察和数据分析,强调科学研究应该以事实为依据,遵循科学原理,进行系统而深入的研究。

他在进行地理学研究时,曾多次深入荒山野岭进行实地考察,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

同时,他还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气象数据进行分析,为我国的气象预测提供了有力支持。

三、竺可桢的科学精神对当代科学家的启示竺可桢的科学精神对当代科学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首先,我们应该学习他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摒弃浮躁和功利之心,始终坚持追求真理。

其次,我们要学习他注重实地考察和数据分析的研究方法,避免空谈理论,立足实际,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做出贡献。

目录(篇2)1.竺可桢其人及其成就2.竺可桢的科学精神3.竺可桢对中国科学事业的贡献4.竺可桢读后感的思考与启示正文(篇2)一、竺可桢其人及其成就竺可桢,原名竺庆山,字秉臣,是我国著名的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被誉为“中国气象学之父”。

竺可桢

竺可桢
桢(1890.3.7--1974.2.7),又 名绍荣,字藕舫,浙江省绍兴县东关镇 人(今属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当代 著名地理学家、气象学家和教育家,中 国近代地理学奠基人,曾任浙江大学校 长。1921年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建立了 中国第一个地学系。 1929年到1936年任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 所所长。1936年到1949年担任了13年的 浙 江大学校长,抗战期间他带领浙大 师生进行了文军长征,使得当时的浙大 成为了一所世界名校,被英国著名学者 李约瑟誉为“东方剑桥”,竺可桢也因 此成为浙大历史上最伟大的校长,被尊 为中国高校四大校长之一。竺可桢被公 认认为中国气象、地理学界的“一代宗 师”。

竺可桢

竺可桢

竺可桢(1890.3.7-1974.2.7),字藕舫,浙江省绍兴县东关镇人(现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近代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

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

1909年,竺可桢考入唐山路矿学堂(今西南交通大学)[1]学习土木工程,1910年,竺可桢公费留美学习,1918年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

1920年秋应聘南京高等师范学校。

1934年竺可桢与翁文灏、张其昀共同成立中国地理学会。

1936年4月,他担任浙江大学校长,历时13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先后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等职。

他对中国气候的形成、特点、区划及变迁等,对地理学和自然科学史都有深刻的研究。

竺可桢是中国物候学的创始人。

学术论著
学术书籍。

竺可桢

竺可桢
为纪念竺可桢校长,后人于2000年5月成立了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
竺可桢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修改者之一。
竺可桢从1917年在哈佛大学读书时就养成了记日记的习惯,其中主要记录了气象研究的各种资料。由于战 乱,只保存下来1936年到1974年2月6日的日记,共计38年37天,约800万字,这对中国近现代科学史特别对中 国科学院院史的研究有很大的价值。
1905年以各门功课全优的成绩从小学毕业,当年秋季入上海澄衷学校,以品学兼优,为人热情正直,被同 学推为班长。
1908年春,同学要求撤换不称职教师举行罢课,学校一度停办,竺可桢乃于暑假后转入复旦公学学习。
1908年,美国国会正式通过退还部分“庚子赔款”,将中国留学潮引向美国。此时的竺可桢,正就读于唐 山路矿学堂(今西南交通大学),他“最热烈的希望是要出洋到欧美”。
主要成就
学术成就 教育成就
政治成就 文学成就
历史气候学的奠基人
竺可桢 竺可桢是历史气候学的创建人、奠基人,其中历史气候变迁是他用力最多、成就最大的一个领域, 蜚声国际科学界。竺可桢在历史气候学上另一大贡献是历史物候学。竺可桢曾经在国内建立了40多个气象站和 100多个雨量测量站的中国气象观测网。 他一方面重视物候的观察记录,自1921年留学回国的第二天直到1974 年逝世的前一天,他每天观察并记录物候和天气;另一方面广泛收集历史物候资料,他与宛敏渭合撰的《物候学》 一书中收集有丰富的历史物候资料和研究成果,这在其他国家的物候著作中是少见的。
现代气象科学的贡献
作为中国现代气象科学的奠基人,竺可桢先生始终关注并“尽毕生之力”开展气候变化研究,他关于气候变 化的一系列奠基性研究,对于人们今天认识这一全球重大问题,具有基础的科学意义。

我敬佩的科学家竺可桢作文

我敬佩的科学家竺可桢作文

我敬佩的科学家竺可桢作文在众多璀璨的科学星空中,有一颗格外耀眼的明星,那就是竺可桢。

竺可桢这个名字,对于很多人来说,或许并不陌生,但真正了解他的人,一定会对他怀有深深的敬佩之情。

竺可桢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但他从小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智慧和对知识的渴望。

他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毅力,一步步走进了科学的殿堂。

我对竺可桢的敬佩,源于他对气象学的那份执着和专注。

在那个科技尚不发达的年代,研究气象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没有先进的设备,没有充足的资金,甚至连基本的研究条件都很匮乏。

可竺可桢不怕,他硬是凭借着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和一颗敏锐的心,开始了他的探索之旅。

记得有一次,为了观测气候变化,竺可桢不顾恶劣的天气条件,独自一人前往野外。

那天下着瓢泼大雨,道路泥泞不堪,每走一步都异常艰难。

但竺可桢心里想的只有他的气象数据,他深一脚浅一脚地在雨中跋涉,身上的衣服早已湿透,鞋子也沾满了泥巴。

可他全然不顾,眼睛紧紧盯着手中的仪器,认真地记录着每一个数据。

到了晚上,气温骤降,寒风刺骨。

竺可桢找了个稍微能避雨的地方,简单吃了几口干粮,就又开始了工作。

周围一片漆黑,只有他手中的手电筒发出微弱的光芒。

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竺可桢坚持了整整一个星期,获取了宝贵的气象资料。

竺可桢的研究可不仅仅局限于野外。

在实验室里,他同样一丝不苟。

为了分析数据,他常常熬夜到凌晨。

那一盏孤灯下,他的身影显得那么坚定和执着。

他对待科学的态度,更是让人钦佩不已。

有一次,他的一个学生在实验数据上出现了一些小偏差,以为不会有太大影响,就没有在意。

竺可桢发现后,大发雷霆。

他严肃地对学生说:“科学容不得半点马虎,一个小小的偏差可能会导致完全错误的结论。

”从那以后,那个学生再也不敢在科学研究上有丝毫懈怠。

竺可桢对气象学的贡献是巨大的。

他提出的许多理论和观点,为我国的气象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他的研究成果,不仅在国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国际上也享有盛誉。

如今,我们享受着准确的天气预报,能够提前做好应对各种天气变化的准备。

竺可桢

竺可桢

竺可桢
两年后转到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后改组 为东南大学,即今南京大学前身)任地学系 主任,教授地学通论、气象学、世界地理、 地质学等课。在他的培育下,我国现代最 早的一批气象和地理工作者主要就在这时 开始成长起来。1925年,他离开了南京, 到上海商务印书馆担任编辑,一年后又受 聘于天津南开大学。1927年,应新成立的 中央研究院院长蔡元培和总干事杨拴的邀 请,回到南京,负责筹建气象研究所。
这使他痛切地感受到半殖民地人民的屈辱。由
于他有强烈的科学救国思想,学习非常刻苦用 功,成绩居全班第一。
竺可桢
农学改为理学
1910年,他考取了第二批赴美庚款留 学的公费生,那年秋天,同七十多个同学 一道到了美国。他当时以为中国以农立国, 万事以农为本,到美国后他就改学农业, 进了美国中部的伊利诺伊大学农学院。但 入校后半年,他就感到美国的大农经济同 中国的小农经济迥然不同,而且那时美国 农业科学也很落后,于是申请改学理科, 但未获批准。
回国 任教
竺可桢
以前,中国领土上基本上没有自 己的气象事业,只在沿海和长江流域 有一些由帝国主义控制的海关设立的 测侯所(即气象站),它们主要是为帝 国主义的航运服务的,一切气象资料 的分析和台风警报工作全由法国天主 教神甫主持的徐家汇观象台所控制。 帝国主义分子对中国气象工作者极端 歧视,在一次太平洋区域科学会议上, 竟只许中国代表列席,而不许发表论 文。竺可祯对此极为愤慨,决心发奋 图强,尽全力来建立和发展我国的气 象事业。
浙大
校长
竺可桢
他到校后,立即废除 法西斯教育制度,提出以 “求是”为校训,四处延 聘有真才实学的教授,尽 力充实图书仪器,使一个 原来白色恐怖笼罩、学术 空气窒息、规模很小的浙 大,改变成为崇尚科学和 民主,在教学和科学研究 上都有较迅速发展的学府。

中国近代气象学家竺可桢生平简介

中国近代气象学家竺可桢生平简介

中国近代气象学家竺可桢生平简介竺可桢(1890.3.7-1974.2.7),字藕舫。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近代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

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国近代气象学家竺可桢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竺可桢简介著名地理学家气象学家竺可桢在1980年3月出生于浙江绍兴,在他长大后于1910年成为中国第一代公费赴美留学的高材生,他是从清华大学直接去美国哈佛大学念书的,到了那里专门学习农学,1913年的夏天毕业后又在哈佛大学继续研究地理,他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气象学,1918年又获得博士学位。

竺可桢回国的那一年是1920年,他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当一名地理老师,后来1927年又开始担任东南大学的地学系主任,在这两所大学执教期间,他积累了丰富的学术和教育经验,在建国前后的那几年,他先后在东南大学中央大学等高等学校任教,在1933年竺可桢连同其他两位科学家共同成立了中国地理学会,这也是竺可桢生平经历中最光彩的一页。

竺可桢生平经历中最重要的一段是他在1936年出任浙江大学校长,他一共在浙江大学呆了13年,期间用自己在美国所学的地质学知识把浙江大学打造成当时很好的学校,在1949年的时候为了看着新中国成立,拒绝蒋介石的邀请,辞去了浙江大学的所有职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后,竺可桢生平经历开始了全新的篇章,他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担任中国科学院第一任副院长,同时也担任了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副主任和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而在1962年他光荣地参加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之后就开始带领新中国的科学家进行物候学方面的研究,直到他去世。

竺可桢的故事竺可桢上学很晚,他5岁的时候才开始进学堂念书,但是天资聪颖的竺可桢7岁就能自己独立写作文了,竺可桢天生非常认真,常常是自己写作文写了一遍,觉得写得不好又再重新写过,直到他自己认为满意了才停笔。

而他母亲经常因为这个原因担心儿子的身体,就常常采用陪学的办法督促竺可桢早早睡觉,但是少年时的竺可桢已经很聪明了,有时候假装自己不学了,让母亲先睡,可是一听到鸡叫就又早早爬起来背诵老师教的课文。

浙大竺可桢的两句话

浙大竺可桢的两句话

浙大竺可桢的两句话
(最新版)
目录
1.浙大竺可桢简介
2.竺可桢的两句话
3.两句话的启示
正文
浙大竺可桢,一位杰出的教育家,以其严谨治学的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学子。

他曾说过两句话,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广泛共鸣,时至今日仍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第一句话是:“求是精神,就是科学的精神,就是革命的精神。

”这句话体现了竺可桢对于科学和革命的认识。

他认为,求是精神是推动科学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核心力量。

这种精神要求我们勇于探索真理,追求真实,敢于质疑,敢于创新。

无论在学术研究还是社会实践中,我们都应该秉持这种精神,追求卓越,为人类的发展作出贡献。

第二句话是:“大学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专家,而是培养完整的人。

”这句话强调了大学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人才,而不仅仅是某个领域的专家。

在竺可桢看来,一个完整的人应该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扎实的专业知识、广泛的兴趣爱好和健康的身心素质。

这四者缺一不可。

因此,在大学教育中,除了专业知识的传授,还应该注重德育、体育、美育等方面的培养,使学生在各个方面都能得到全面发展。

竺可桢的这两句话,不仅是他教育理念的高度概括,更是一种人生态度和价值观的体现。

第1页共1页。

竺可桢故事

竺可桢故事

《竺可桢故事》
小朋友们,今天来讲竺可桢爷爷的故事。

竺可桢爷爷从小就特别爱学习。

不管是冬天还是夏天,他每天都早早起床读书。

有一次,外面下着大雪,特别冷,小伙伴们都出去玩雪了,可竺可桢爷爷还是坐在屋里认真学习。

长大了,竺可桢爷爷成了很厉害的科学家。

他总是到处观察天气和植物,记录了好多好多有用的东西。

小朋友们,要向竺可桢爷爷学习哟。

《竺可桢故事》
小朋友们,来听听竺可桢的事儿。

从前呀,有个叫竺可桢的小朋友。

他家里条件不太好,但是他学习可努力啦。

他没有漂亮的书包和文具,但是有一颗热爱学习的心。

有一天,老师讲了一个很难的知识,别的同学都没听懂,竺可桢却听懂了,还能给大家讲明白。

后来,竺可桢成为了有名的科学家,为国家做了很多贡献。

《竺可桢故事》
小朋友,我给你讲竺可桢。

竺可桢小时候,特别喜欢问问题。

看到天上的星星,他会问为什么星星会发光。

看到花草树木,他也会问好多好多问题。

为了找到答案,他努力读书学习。

慢慢的,他知道了好多别人不知道的东西。

最后,大家都很佩服他。

小朋友,我们也要多问问题,多学习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64)、《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 1964)、 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 )、《 1966、1972)、 物候学》 和宛敏渭合著,1963、1973) )、《 (1966、1972)、《物候学》(和宛敏渭合著家。中国近代气象事业主要奠 竺可桢是中国气象学家、地理学家。 基人。字藕舫,1890年 日生于浙江绍兴东关镇( 基人。字藕舫,1890年3月7日生于浙江绍兴东关镇(今上虞 ),1974 1974年 日卒于北京。1910年赴美 年赴美, 县),1974年2月7日卒于北京。1910年赴美,人伊利诺大学农 学院学习,1913年毕业 年毕业, 学院学习,1913年毕业,转入哈佛大学研究院地学系研究气象 1918年以论文 关于台风中心的几个新事实》获博士学位。 年以论文《 学,1918年以论文《关于台风中心的几个新事实》获博士学位。 同年回国,历任武昌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等校教授,中央 同年回国,历任武昌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等校教授, 大学教授兼地学系主任,浙江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评议员、 大学教授兼地学系主任,浙江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评议员、 院士、气象研究所所长。1929年起连续当选人中国气象学会会 院士、气象研究所所长。1929年起连续当选人中国气象学会会 理事长、名誉理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长、理事长、名誉理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科 学院副院长、中华全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 学院副院长、中华全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科学院生物 学、地学学部主任。中国科学院综合考察委员会主任,自然科 地学学部主任。中国科学院综合考察委员会主任, 学史委员会主任等职。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学史委员会主任等职。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20世纪20年代 他创建气象研究所, 世纪20年代, 20世纪20年代,他创建气象研究所,推进中国气象科学的 研究。他在开创中国气象教育事业, 研究。他在开创中国气象教育事业,筹划组建早期的中国气象 观测网,特别是创设高山、边远地区的气象站, 观测网,特别是创设高山、边远地区的气象站,开展中国高空 探测和天气预报业务,组织编印中国气候资料等方面,作出了 探测和天气预报业务,组织编印中国气候资料等方面, 卓越的贡献, 卓越的贡献,
在此期间他研究了台风眼中的下沉气流、远东台风分类及台风 在此期间他研究了台风眼中的下沉气流、 源地和转向问题,并研究了东亚天气型。 源地和转向问题,并研究了东亚天气型。他在研究中国气候区 划和气侯变化方面,注意气候同人类活动和生产的关系, 划和气侯变化方面,注意气候同人类活动和生产的关系,特别 是地区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是地区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论述了光能和作物产量的 关系。30年代 他研究中国气流的运行, 年代, 关系。30年代,他研究中国气流的运行,特别是东南季风和中 国雨量的关系。首先指出,夏季季风带来的水汽,是中国大陆 国雨量的关系。首先指出,夏季季风带来的水汽, 上雨泽的主要来源;又指出,季风强盛时,长江流域主旱, 上雨泽的主要来源;又指出,季风强盛时,长江流域主旱,华 北主涝,季风不强时则相反。他还研究物候和天气的关系, 北主涝,季风不强时则相反。他还研究物候和天气的关系,组 建中国物候观测网,注意物候知识在农业中的应用。 建中国物候观测网,注意物候知识在农业中的应用。竺可桢长 期搜集整理古代有关物候的文献,并依据历代物候记载, 期搜集整理古代有关物候的文献,并依据历代物候记载,研究 中国五千年来的气候变迁,其成果对气候变化研究有重要贡献。 中国五千年来的气候变迁,其成果对气候变化研究有重要贡献。 竺可桢共发表论著270余篇, 270余篇 竺可桢共发表论著270余篇,其中属于气象方面的重要论 著还有: 中国气候区域论》 1930)、 中国气流之运行》 )、《 著还有:《中国气候区域论》(1930)、《中国气流之运行》 1933)、 东南季风与中国之雨量》 1934)、 )、《 )、《 (1933)、《东南季风与中国之雨量》(1934)、《中国气 候溉论》 1935)、 历史时代世界气候的波动》 1961)、 )、《 候溉论》(1935)、《历史时代世界气候的波动》(1961)、 《论我国气候的几个特点及其与粮食作物生产的关系》 论我国气候的几个特点及其与粮食作物生产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