怛罗斯之战的影响及启示

合集下载

怛罗斯之战名词解释

怛罗斯之战名词解释

怛罗斯之战名词解释
怛罗斯之战是指唐朝与阿拉伯帝国之间的一场战役,发生于公元751 年。

这场战争是唐朝与阿拉伯帝国之间的一次边境冲突,也是唐朝与中亚各国之间的一系列战争中的一场。

在这场战争中,唐朝军队由高仙芝率领,与阿拉伯帝国的军队在怛罗斯地区交战。

根据历史记载,唐朝军队在这场战争中先发制人,攻占了怛罗斯城,并击败了阿拉伯帝国的军队。

但是,这场战争并没有彻底解决唐朝与阿拉伯帝国之间的矛盾,而是导致了两国之间的紧张关系。

怛罗斯之战是唐朝与阿拉伯帝国之间的一次重要战役,对两国的历史和政治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怛罗斯之战:影响东西方文明的一场战争

怛罗斯之战:影响东西方文明的一场战争

怛罗斯之战:影响东西方文明的一场战争本文导读:怛罗斯战役的前一年,也就是公元750年,大唐帝国在亚洲内陆的威势达到了顶点,如同日后《资治通鉴》所记载的,“是时中国强盛,自安远门西尽唐境万二千里,闾阎相望,桑麻翳野,天下富庶者无如陇右”。

大唐帝国成为整个塔里木盆地和伊犁盆地的主人,以及塔什干的宗主,帕米尔(“葱岭”)谷地与克什米尔的保护者。

作为安西节度使的大唐名将高仙芝刚刚在帕米尔高原“深入万里,立奇功”,对吐蕃势力取得了一系列惊人的胜利,这为他在西方赢得了“中国山地之主(阿拉伯语:Sāhib jibāl al-sīn)”的美誉。

而高仙芝衣披鳞甲、身跨青海骢(一种古代宝马)的飒爽英姿,也令“诗圣”杜甫赋诗一首《高都护骢马行》,以表敬意。

也是在公元750年,唐朝在中亚最大的竞争对手阿拉伯帝国(唐称“大食”,来自波斯语Tazik,今译“塔吉克”)经历了改朝换代的剧烈动荡。

自747年一个获释奴隶阿布·穆斯林率众在呼罗珊(今伊朗东北部与中亚南部)起义到749年,历时两年,倭马亚王朝军队迅速溃败。

起义者占领库法城后,于749年年底在库法清真寺宣誓拥戴阿布·阿拔斯,是为阿拔斯王朝的第一任哈里发。

由于这个新王朝的旗帜尚黑色,在中国史籍上被称作“黑衣大食”。

750年1月,倭马亚王朝的军队在底格里斯河上游支流扎布河畔覆没,末代哈里发麦尔旺二世西逃,8月在埃及遭阿拔斯军队追杀而死,倭马亚王朝宣告灭亡。

阿拔斯王朝建立之初局势不稳,自称“萨法赫”(屠夫或仁慈、慷慨的人,双关语)的阿布·阿拔斯致力于扑灭和铲除前朝余孽,残忍地设计屠杀了倭马亚家族80余人;倭马亚王朝历代哈里发的陵墓也遭到破坏,尸体或被鞭打或被焚毁。

由此引发的国内动荡亦波及了8世纪初刚刚被阿拉伯人占领的中亚河中地区(指阿姆河与锡尔河之间地区),驻军哗变,各土著王国(唐称“昭武九姓”)也乘机响应。

这是因为阿拉伯帝国向来对各中亚属国横征暴敛,实行竭泽而渔的政策。

两大帝国大唐帝国和阿拉伯帝国的交锋——怛罗斯之战

两大帝国大唐帝国和阿拉伯帝国的交锋——怛罗斯之战

两大帝国大唐帝国和阿拉伯帝国的交锋——怛罗斯之战导读战役名称:怛罗斯之战/塔拉斯之战战役时间:公元751年5月-9月战役地点:怛罗斯地区,今吉尔吉斯斯坦西北部与哈萨克斯坦江布尔州南部一带交战各方:唐帝国(安西都护府)&拔汗那汗国(费尔干纳)&葛逻禄汗国(后叛变)v阿拨斯王朝(黑衣大食)作战类型:高原战、谷地战、山地战、围城战(唐)双方兵力与伤亡:双方人数没有明确记载,史学家众说纷纭,获得认可较多的说法是唐军2-3万,阿拨斯军4-5万主帅:安西副都护高仙芝、李嗣业、段秀实(唐军);呼罗珊总督阿布·穆斯里、齐亚德·伊本·萨利赫(阿拨斯军)仙芝策马安西域,黑衣大食亦东来当一场战役涉及到的阵营有较明显的风格差异,往往会提高它的知名度,无论这场战役对当时参与方的军事、政治与世界格局产生的影响是大是小,怛罗斯之战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这场遭遇战被东方、中东以及西方的许多史学家都研究过,他们都想通过有限的史料记载和考古发现让历史离当时的真相更进一步,当然,也有无数混淆视听的吹逼内容涌现了出来——阿拉伯人说这一战打的唐军万脸懵逼,之后不敢再往中亚扩张;唐吹说安西军三万打垮阿拉伯二十万军队还斩首了七八万,逼得黑衣大食俯首称臣。

在这些标题中,连“两大文化的大对决,影响古代格局的旷世决战”都显得是一股清流。

那么,回归研究历史的客观与理性,怛罗斯之战到底是什么样的呢?唐朝延续的时间很久,所以后人又将其划分为了初唐、盛唐、中唐等多个阶段,怛罗斯一役发生的751年,唐朝仍然处于强盛时期,对西域与中亚地区的控制也十分牢固。

早些时日对高句丽的征服让唐朝获得了一位名将高仙芝。

而此时,阿拉伯的阿拨斯王朝刚从倭马亚手里夺下政权,揍人的热乎劲还没过去,更何况阿拨斯起家的呼罗珊离中亚七河地区很近,还留有大批忠诚的士兵,因此黑衣大食也想要进一步渗透中亚地区,让中亚局势变成了一局斗地主。

早先的中亚地区争夺是在唐和吐蕃之间展开的,大唐和青藏高原上的强国吐蕃几百年间时战时和,鉴于当时大唐军力,吐蕃无法直接北上进攻河西走廊和西域,而是在中亚地区和西南地区两个方向争取盟友。

怛罗斯之战的介绍

怛罗斯之战的介绍

怛罗斯之战的背景天宝初年,吐蕃以武力迫使小勃律(今克什米尔的吉尔吉特)与之联姻。

由于小勃律地处吐蕃通往安西四镇的要道,于是西北二十余国皆臣服于吐蕃,中断了对唐朝的贡献。

在当时的四镇节度使田仁琬曾3次讨伐均未成功的情况下,高仙芝(高句丽后裔)于公元747年(天宝六年)被玄宗任命为行营节度使,率步骑一万进行长途远征。

高仙芝从安西出发,仅用百余日便到达连云堡(小勃律西北部今阿富汗东北的萨尔哈德)。

连云堡地势险要,且有万人吐蕃兵防守,但高仙芝指挥下的唐军作战神勇,半天时间便攻占了该城。

此后高仙芝率兵继续深入,越过险峻的坦驹岭,进入阿弩越城,平定了小勃律国,活捉小勃律国王及吐蕃公主。

此役之后,唐军在西域威名更盛,高仙芝也被提拔为安西四镇节度史。

天宝九年(750)高仙芝再度奉命出军,击破亲附吐蕃的师国,俘虏其国王勃特没。

这两次艰难的远征使得高仙芝在西域获得了极大的声誉,也标志着唐朝在中亚的扩张达到了顶点。

此时,中国已经成为塔里木地区、伊犁河流域和伊塞克湖地区的占有人和塔什干的宗主,她控制了帕米尔山谷地区,成了吐火罗地区,喀布尔和克什米尔的保护者,高仙芝俨然是大唐在中亚的总督。

几乎同一时期,阿拉伯国内发生革命,750年阿拔斯王朝(旗帜尚黑,中国史称黑衣大食)取代了倭马亚王朝(旗帜尚白,中国史称白衣大食)。

在初步解决了吐蕃方面的问题之后,高仙芝打算利用这一大食易代、河中叛乱的干载难逢良机,剪除大食羽翼,逐步恢复唐朝在岭外地区的主权。

于是一个名为石国的西域小国成了牺牲品。

公元750年,唐朝统治者以西域藩国石国无番臣礼为由,唐安西节度使高仙芝领兵征讨,石国请求投降,高仙芝允诺和好。

不久高仙芝违背承诺,攻占并血洗石国城池,捋走男丁,格杀老人、妇女和儿童,搜取财物,俘虏石国国王,751年正月,高仙芝入朝,将被俘的几位国王献于玄宗面前,并因赫赫战功被授予右羽林大,并将石国国王斩首。

阿拉伯史料记载唐皇帝善待石国王,此时高仙芝达到了征战生涯的最高峰。

怛罗斯之战的影响及启示

怛罗斯之战的影响及启示

怛罗斯之战的影响及启示文章解读了公元751年,在中亚的怛罗斯城爆发的历史上著名的唐与大食之间的“怛罗斯之战”。

笔者认为:首先,怛罗斯之战并没有改变人类历史进程;其次,怛罗斯之战对东西文化交流产生了影响,使造纸术传向中亚与西亚,为伊斯兰文化传入西域创造了条件。

并探讨这场战役对我们的启示:第一,国家之间尤其是大国之间的交往一定要加强互信,尽力避免军事上的意外冲突;第二,战争既是文明的助力者也是文明破壞者,必须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环境。

标签:怛罗斯之战;唐;大食;影响;启示公元751年大唐帝国迎来了最繁华的时代,在帝国的首都长安,往来的商旅络绎不绝,他们将西域各国的货物通过丝绸之路运往唐帝国的各个地方,并将唐帝国的丝绸、瓷器和茶叶销往西域各国。

丝绸之路自西汉的张骞“凿空”之行后,已畅通了几百年。

然而这条通过河西走廊联通西域各国的通道,却在这一年经历了一次危机,尽管这次危机对正处于鼎盛时期的唐帝国来说根本构不成什么威胁,然而,正是这场看似微不足道的危机其影响却是深远的。

一唐朝自公元618年建立,到唐玄宗开元年间国力达到全盛。

而经过几代帝王的励精图治,在帝国的西北,安西都护和北庭都护成为帝国管理西域各国事务的中枢机构。

随着唐对西域诸国影响力的加深,西域各国在经济,文化,政治上也越来越向中原地区接近。

为了保护商路的畅通,唐在加强在西域驻军的同时,也采取了一套“以夷制夷”的政治策略,通过册封一个突厥强国突骑施,来达到以夷制夷的目的。

这套策略在实施的初期收到了奇效,突骑施在抵挡东突厥和大食军队的进攻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突骑施苏禄可汗死后,突骑施迅速分裂,唐在处理突骑施的的政策上也出现了失误,突骑施分裂之初,唐支持黄姓可汗,很快唐又转而支持黑姓可汗,这使得黄姓可汗不得不去寻找新的依靠力量,这为怛罗斯之战爆发埋下了伏笔。

与唐几乎同时建国的大食,经过了建立之初的征战,已成为一个庞大帝国。

在征服了萨珊波斯后,大食向东扩张的障碍已经扫除。

怛罗斯之战的介绍

怛罗斯之战的介绍

怛罗斯之战的介绍怛罗斯之战是唐玄宗时大唐的势力与来自阿拉伯帝国的势力在中亚诸国相遇而导致的战役,战役最终以阿拉伯帝国胜利告终。

以下是为你整理的怛罗斯之战的介绍,希望能帮到你。

天宝初年,吐蕃以武力迫使小勃律(今克什米尔的吉尔吉特)与之联姻。

由于小勃律地处吐蕃通往安西四镇的要道,于是西北二十余国皆臣服于吐蕃,中断了对唐朝的贡献。

在当时的四镇节度使田仁琬曾3次讨伐均未成功的情况下,高仙芝(高句丽后裔)于公元747年(天宝六年)被玄宗任命为行营节度使,率步骑一万进行长途远征。

高仙芝从安西出发,仅用百余日便到达连云堡(小勃律西北部今阿富汗东北的萨尔哈德)。

连云堡地势险要,且有万人吐蕃兵防守,但高仙芝指挥下的唐军作战神勇,半天时间便攻占了该城。

此后高仙芝率兵继续深入,越过险峻的坦驹岭,进入阿弩越城,平定了小勃律国,活捉小勃律国王及吐蕃公主。

此役之后,唐军在西域威名更盛,高仙芝也被提拔为安西四镇节度史。

天宝九年(750)高仙芝再度奉命出军,击破亲附吐蕃的师国,俘虏其国王勃特没。

这两次艰难的远征使得高仙芝在西域获得了极大的声誉,也标志着唐朝在中亚的扩张达到了顶点。

此时,中国已经成为塔里木地区、伊犁河流域和伊塞克湖地区的占有人和塔什干的宗主,她控制了帕米尔山谷地区,成了吐火罗地区,喀布尔和克什米尔的保护者,高仙芝俨然是大唐在中亚的总督。

几乎同一时期,阿拉伯国内发生革命,750年阿拔斯王朝(旗帜尚黑,中国史称黑衣大食)取代了倭马亚王朝(旗帜尚白,中国史称白衣大食)。

在初步解决了吐蕃方面的问题之后,高仙芝打算利用这一大食易代、河中叛乱的干载难逢良机,剪除大食羽翼,逐步恢复唐朝在岭外地区的主权。

于是一个名为石国的西域小国成了牺牲品。

公元750年,唐朝统治者以西域藩国石国“无番臣礼”为由,唐安西节度使高仙芝领兵征讨,石国请求投降,高仙芝允诺和好。

不久高仙芝违背承诺,攻占并血洗石国城池,捋走男丁,格杀老人、妇女和儿童,搜取财物,俘虏石国国王,751年正月,高仙芝入朝,将被俘的几位国王献于玄宗面前,并因赫赫战功被授予右羽林大,并将石国国王斩首。

被历史遗忘的怛罗斯之战

被历史遗忘的怛罗斯之战

55
科 学 大 观 园
56
科 学 大 观 园
等不传之秘就此在西域得到普及,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造纸术。

自此,造纸业在阿拉伯帝国日益兴旺,为其赚取了数不清的财富。

所以,阿拉伯帝国也没有因为这场战争损失而仇视唐帝国。

而另一方面,这场战争实际上是唐帝国的安西都护府将领高仙芝和阿拉伯帝国呼罗珊总督阿布·穆斯林之间的冲突。

唐政府设立的都护府和藩镇手中都有兵,将领有极大的用兵自主权,这样做的好处就是便于拓边,但它带来藩镇割据尾大不掉的问题,阿拉伯帝国也有同样的问题。

这些上马管军、下马管民的“军阀”,以扩张领土和加强属地控制为目的,挑起武装冲突是其职权范围内的事情,这也是高仙芝没有受责的原因所在。

被贪财断送的丝路文化怛罗斯之战中的帝国纷争只是表象,丝路文化的中断才是最大的遗憾。

高仙芝虽然具有极高域,经过隋唐多年军事、外交、经济、文化多维手段并举,这些政权大多臣服于唐帝国,确保了丝路的畅通。

高仙芝就是在这样
的背景下成为该地区的唐军主将和代表。

然而,高仙芝不但没有通过维护民族和睦来确保地区稳定,反而作威作福,横征暴敛,肆意用兵。

另外,当高仙芝向唐政府报告石国的不臣之礼时,唐政府也不核实并纵容高仙芝用兵;石国国王亲赴长安辩解,唐政府同样未经核实就轻率将之处死。

高仙芝的贪横暴敛和唐政府的纵容,让西域诸国倒向了阿拉。

历史趣谈怛罗斯战役疑云 大唐在这一战中失去了什么?

历史趣谈怛罗斯战役疑云 大唐在这一战中失去了什么?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怛罗斯战役疑云大唐在这一战中失去了什么?
导语:古语云: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天宝九年(750年),名震一时的唐朝西兵主帅高仙芝,以粟特昭武诸国之一的石国(故地在今乌兹别克共和国
古语云: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天宝九年(750年),名震一时的唐朝西兵主帅高仙芝,以粟特昭武诸国之一的石国(故地在今乌兹别克共和国塔什干一带)“无藩臣礼”为由,将石国国王那俱车鼻夫妇押至长安,屠戮石国老幼,洗劫石国财富。

唐军撤退途中,还袭击了唐朝的传统盟友突骑施(活动在今吉尔吉斯共和国楚河流域,以及伊犁河流域一带),俘虏其可汗,并在长安当众杀害了他们。

高仙芝大发战争财:“瑟瑟十馀斛,黄金五六橐驼,其馀口马杂货称是,皆入其家。


石国当丝绸之路要冲,富甲一方,也是唐朝的传统盟友,而唐朝依靠突骑施,在中亚牵制大食(阿拉伯帝国)多年。

高仙芝的倒行逆施,在中亚人民中激起了极大愤慨。

石国王子躲过一劫后,西去大食搬兵,此时唐朝在中亚人心尽失,从保护者成了敌人。

中亚诸国的求援对象,也由大唐换成了阿拉伯人。

怛罗斯一战的“负资产”
有人认为,高仙芝伐石国,是为了借阿拉伯帝国朝廷易代(白衣大食、黑衣大食)的混乱之际,彻底击溃大食,从而确保唐朝在中亚势力范围的长治久安。

笔者不这么看。

武道的意义在于止戈,滥杀会失去民心。

就算高仙芝有此考虑,也不应以讨伐石国为开启战端之由头。

石国之战后第三年,他尝到自己酿下的苦果,因“诸胡皆怒,潜引大食欲共攻四镇”。

天宝十年,高仙芝决定先发制人。

他调动安西兵二万人,以及一万生活常识分享。

怛罗斯之战的历史影响

怛罗斯之战的历史影响

怛罗斯之战的历史影响有学者认为怛罗斯战役是一场当时历史上最强大的东西方帝国间的直接碰撞,也有学者认为这场战争仅是两个帝国边疆上的抵触和小冲突。

那么这场怛罗斯之战造成了什么样的历史影响?以下是店铺为你精心整理的怛罗斯之战的历史影响,希望你喜欢。

怛罗斯之战的历史影响介绍怛罗斯之战后,安西都护府的精锐兵力损失殆尽,但盛唐时期的恢复能力是惊人的。

仅仅过了两年,升任安西节度使的封常清于天宝十二年(753年)进攻受吐蕃控制的大勃律(今克什米尔西北的巴勒提斯坦),“大破之,受降而还。

”说明安西都护府的实力已经大体恢复。

如若不是安史之乱,安西都护府也许有能力再次和阿拉伯人一较长短。

怛罗斯之役后不久阿布·穆斯林因功高震主而被谋杀,手下大将齐雅德·伊本·萨里也被处死,由此引来大规模叛变,阿拉伯忙于平乱,并没有乘胜追击,只是巩固了他们在中亚取代唐朝建立的霸权。

而中国方面由于几年后爆发安史之乱,之后还有朱泚之乱、藩镇之祸、牛李党争、甘露之变,唐朝不断内斗,国力严重消耗,也只能放弃在中亚与阿拉伯的争夺。

唐主要对付自己的内斗内战,以及突厥、铁勒、高句丽、吐蕃、契丹、南诏等等。

而阿拉伯主要对付叛乱、内讧,以及与拜占庭的冲突。

实际上怛罗斯之战后不久,唐军就连续派兵在西域活动,西域各国也多向唐朝朝贡,虽然有些小国投靠阿拉伯,但亦有背叛阿拉伯,重新倒向唐朝的。

怛罗斯之战的爆发本与石国有关,但是战后不久,石国仍然倒向唐朝。

从新近出土资料中也有很多怛罗斯之战后唐朝中央与中亚地区军事据点的文书往来。

纵观唐朝的扩张史,偶遭挫折甚至惨败并不少见,而败后卷土重来也是唐朝惯用的战略。

我们可以说,假如安史之乱不爆发,大唐仍维持表面上的繁荣,那么若干年后唐军再次出击中亚,与阿拉伯军队再次相遇,几乎是必然的。

当然这仅仅是假设。

安史之乱的爆发,引爆了唐朝社会的几乎所有矛盾,即使怛罗斯之战取胜,按照正常的历史进程,唐朝势力仍会撤出中亚。

怛罗斯战役-中国失去“丝绸之路”的战役讲解

怛罗斯战役-中国失去“丝绸之路”的战役讲解

怛罗斯战役怛罗斯战役在中国的历史上是比较著名的,是中国鼎盛时期(大唐)对外的一场大战。

但是,由于这场战役是以失败而告终,并且由于这场战争的失败,古老的“丝绸之路”至此中断并消失,所以历史教科书上宣传的不多(简直就是避而不谈),知道的人很少。

根据一些所谓的爱国历史学家的论点,此战是中华古文明向西方输出的伟大里程碑,从此中国的造纸术和火药传到了西方........其实这是一种自我安慰,毕竟由于这场战役的失败,使中国失去了对陆上“丝绸之路”的控制权以及对中亚各国的领导权,并逐步退出了陆上“丝绸之路”。

既然说到了这场战役,那么就从客观的历史角度来谈谈:一、先说这场战争的背景、起因中国人在历史上从来就没有扩张、侵略的。

所有的所谓的“扩张”都是因为被那些“夷族”骚扰得火冒三丈才不得已出兵灭掉以绝后患。

唐朝也是如此。

唐朝经营西域,也是因为不堪突厥骚扰而愤起还击。

(历史学家都是这样讲的,可以保护中国的名声呀。

哈哈。

)在贞观四年(630年),惊才绝艳的不世名将李靖,仅仅以三千之众,奇迹般使得突厥主力土崩瓦解,而后在另一位大唐名将李世绩的配合之下,一举将东突厥彻底消灭。

东突厥汗国(就是今天的“东突”)纳入中国版图。

唐朝利用投降的突厥军队作为先锋,开始经营西域。

在伊吾(哈密)、鄯善等国臣服于唐朝之后,唐朝又于贞观十四年攻灭了西域上的绊脚石高昌国,建立了西州和安西都护府。

此后唐朝连续剿灭了焉耆、龟兹、疏勒、于阗等二十几个不听话的西域小国,建立了以安西四镇为核心的西域统治体系。

当时的安西四镇为龟兹(今新疆库车)、疏勒(今新疆喀什)、于阗(今新疆和田西南)、焉耆(今新疆焉耆西南),安西都护府则座落在龟兹镇。

随着大唐帝国的兴起,同时代也有两个强国正在悄悄崛起,一个就是青藏高原上有史以来最强大的帝国吐蕃帝国,还有就是中东崛起的阿拉伯帝国。

这两个国家同唐帝国成为了这段时期西域历史的主角。

先由吐蕃谈起,安西四镇的兴旺很快就引起了吐蕃的觊觎,吐蕃于公元670年唐高宗咸享元年对安西都护府发动了第一次攻击,拉开了两国争夺西域的序幕。

从怛罗斯之战看东西方的影响

从怛罗斯之战看东西方的影响

不可避免的是两大文明的碰撞。

中国历史进入了隋唐时期,是封建社会发展的顶峰,政治经济文化,都达到了一个繁荣高度,首先也是对世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大隋朝虽说只有短暂的37年,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看,隋炀帝还是功勋卓著的,利在千秋。

也是一个雄才大略的封建帝王,杨广称帝之前,指挥军队,南平陈朝,完成统一南北的重任,称帝之后,又西巡张掖,打败吐谷浑,开疆拓土,重新打通了丝绸之路,恢复了东西方文化贸易的交流,开通大运河,促进南北经济发展,完成科举考试的改革创新,选拔人才,所有的这些举措,都给之后的大唐帝国做足了铺垫。

中华大地在经历了隋末唐初的短暂动荡之后,重归统一。

大唐帝国的崛起,重新影响了世界。

历经多次战争,唐军打败突厥和西域游牧部族,大唐的疆域,已经到达了西域,并且在西域地区,确立了政治影响力,设置军政机构,安西都护府,驻军防守,对于丝绸之路的畅通,起到了保卫作用。

西域诸国向大唐称臣纳贡,一个全新的国际环境形成西方的世界,除了罗马帝国,在今天的西亚地区,崛起了阿拉伯帝国,利用宗教的影响力,和自身强大的军队,进行了100多年的扩张运动,从四大哈里发时期,就开始消灭境内的反对势力,疆域不断扩张,最终成为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

伴随着丝绸之路的繁荣,阿拉伯帝国的扩张重点,倾向于东方,同时期,东方的大唐帝国,和西方的阿拉伯帝国,这种对峙,逐渐形成。

既是文明的碰撞,又是实力的较量。

阿拉伯军队在不断东进的过程中,公元664年占据了呼罗珊,还有吐火罗,(即阿富汗)当然,对于安西都护府,也形成了压力,前锋军队进入中亚草原,遇到了唐朝军队,停下脚步,新兴的阿拉伯帝国成为大唐西部的一大威胁。

短暂的稳定,难免维持下去,冲突,还是会爆发。

公元715年,阿拉伯帝国军队,联合青藏高原的吐蕃,进攻中亚的唐朝属国拔汗那,被唐军击败,战争规模不大,但是却给大唐帝国敲响了警钟。

西域唐军把新兴的阿拉伯军队,作为防御的重点。

西域,原有的平稳,也逐渐消失,东西方两大帝国的较量,也在慢慢开始。

怛罗斯之战——大唐帝国与阿拉伯帝国世纪对决,华夏文明止步中亚

怛罗斯之战——大唐帝国与阿拉伯帝国世纪对决,华夏文明止步中亚

怛罗斯之战——大唐帝国与阿拉伯帝国世纪对决,华夏文明止步中亚序言公元751年,唐朝将领高仙芝率领安西都护府军队及西域仆从国与阿拉伯帝国在怛罗斯(今哈萨克斯坦江布尔州)遭遇并展开血战,这是东亚文明与伊斯兰文明的首次也是唯一一次碰撞。

大唐和阿拉伯是当时世界上两个最强盛的帝国,在这次激烈的战争中,唐朝军队虽勇猛彪悍,但由于规模的绝对劣势,以及盟国葛逻禄的背叛,最终惜败阿拉伯,唐朝百年来的向西扩张戛然而止。

对于中国来说,这里是华夏帝国最远讫及的地方,此后历代中原王朝再未能涉足中亚,而阿拉伯则凭借地缘优势,将这里的佛教政权逐出中亚,取而代之的是伊斯兰文明。

阿拉伯帝国东进和大唐帝国西扩在公元七世纪,欧亚大陆东西两端有两个最强大的帝国,分别是东亚的唐朝和西亚的阿拉伯帝国。

阿拉伯帝国起源于630年初,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建立了以伊斯兰教为核心的穆斯林国家。

8世纪初,倭马亚家族成为阿拉伯帝国领导者,基于对土地的追求和宗教传播的狂热,积极发动大规模对外战争,向西攫取北非、西班牙,向东征服两河流域和伊朗高原后,于664年占领阿富汗。

然后兵分两路,北路军进军中亚内陆草原地区,一路所向披靡,直抵帕米尔高原西部,南路军则攻入印度河流域,征服印度次大陆西北部。

在东进过程中阿拉伯帝国屠杀大量非穆斯林,这些狂热宗教分子的目标是征服中国,将伊斯兰覆盖至整个东方。

当时的阿拉伯东方指挥官甚至叫嚣谁首先踏上中国领土,就任命谁做中国的长官,只可惜在715年,阿拉伯与吐蕃联军在中亚锡尔河被唐军击败。

帝国扩张的脚步在征服帕米尔高原西部后始终没能跨过中国国界半步。

不过此时的阿拉伯帝国疆域极盛,东起印度河及葱岭,西抵大西洋沿岸,北达高加索山脉以及法国南部,南至撒哈拉沙漠,国土面积达1340万平方公里,是当时世界上东西方跨度最长的帝国之一。

公元618年建立的唐帝国是中国历史上继汉朝后的第二个发展巅峰,唐帝国统一中原不久即发起对蒙古高原和西域的征伐。

大中亚地区 怛罗斯之战

大中亚地区  怛罗斯之战

大中亚地区怛罗斯之战大中亚地区怛罗斯之战大中亚地区--怛罗斯之战对于华夏族的特点我们必须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就是相比于草原民族的机动性,华夏族其次是更精于防守的。

即使是融入了许多胡人在内的唐军也并不可能在无险可依的草原地区长期坚守。

对于中亚地区我们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北部为哈萨克丘陵,南部为图兰平原。

而巴尔喀什湖以西地区正是哈萨克丘陵地区。

这一地区的地形相对限制了草原民族的机动性,使得唐军有可能获得一些地形上的帮助。

所以在军力最为强盛时,将这一地区取得阶段性的胜利并驻扎是有可能的。

不过这毕竟只是一些海拔不太高的丘陵地区,并不象西域有的高大的山脉作为屏障。

从地缘上讲还是非常容易受到来自北亚蒙古高原,中亚图兰平原,乃至东欧平原上的游牧民族的攻击。

因此并无可能做为长期经营之地。

当然还有一条可能的防线就是巴尔喀什湖,在巴尔喀什湖以东地区,防守的压力会大为减少,由于丝绸之路最主要的通道是从河西走廊--准噶尔盆地一线向西,然后延着天山以北进入中亚。

因此巴尔喀什湖以东地区的战略位置就变得很重要了。

无论是唐朝还是清朝,对这一地区的经营都要长些。

在这条通道上有一个在世界史上很著名的城市叫"怛罗斯"。

唐朝军队曾经在这里与阿拉伯军队展开一场决战。

最终的结果是阿拉伯人(大食人)取得了胜利。

我并不认为这战役后唐朝就退出了中亚,不过唐朝在这之后停止了向中亚地区的渗透,而将经营重点放回西域却是。

因此西方的史学家将这一战役做为东西方文明碰撞的标志性事件还是有一点道理的。

那我们就以"怛罗斯战役"为例,分析以下地缘在这一地区的影响力。

当时唐朝在西部的基地是在南疆塔里木盆地周边的绿洲上,称之为安西四镇(安西都护府所在地),因为汉朝最开始选择的通西域的道路就是通过这一地区,或沿天山南麓西行,或沿昆仑山北西进。

总而言之就是围着塔里木盆地走,最终越赤帕米尔高原进入伊朗高原或南亚(唐三藏就是走的这条路)。

中国千年衰败的转折点,怛罗斯之战

中国千年衰败的转折点,怛罗斯之战

中国千年衰败的转折点,怛罗斯之战原文发表于西历2016-11-03至昊按:怛(da2)罗斯之战,是唐玄宗时期,大唐与阿拉伯之间的一场殊死决战,发生在怛罗斯,持续五天左右,最终大唐失败,唐朝逐渐失去了西域,而后续连锁反应,导致之后的中国一直在衰败,可以说怛罗斯之战对于中国历史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场世界级战争,也是兴衰的转折点。

然而,在教科书上几乎只字不提,国内没有几个人知道这场战争。

更少有人去总结这场战争的失败原因和留给后世的警惕意义。

当时的背景唐朝在高宗总章元年(668)时,版图达到最大,东起朝鲜半岛,西临咸海(一说里海),北包贝加尔湖,南至越南横山,维持了32年。

西域昭武九国尽属大唐领土,并在文化上汉化。

比如阿姆河,当时汉化名叫妫水,并设妫水州。

中国所绘西抵里海时唐朝版图中国所绘西抵咸海并设波斯都督府时唐朝版图日本所绘总章元年时唐朝版图由于中国后来最终失去了西域,地名以及治域停留在冰冷的史书上,而史书上的名字与今之地名及描述符合者甚少,除了部分可获得公认外,其余则各有版本。

当波斯被大食(阿拉伯)灭了之后(661年),亡国的波斯王子俾路斯远赴长安向当时统治中国的大唐要求提供军事协助。

大唐于是在波斯疾陵城(今伊朗扎博勒)设波斯都督府,任命卑路斯为都督,隶属安西大都护府。

西元662年,唐又册封卑路斯为波斯王。

东罗马帝国、阿拉伯、唐朝成为当时接壤三个世界超级大国。

唐朝设立波斯都督府,管辖原波斯帝国东部领土,阿拉伯怀恨在心。

这前前后后,阿拉伯与唐朝多次发生战争,都以唐胜多负少结局。

昭武九国的来历昭武九国,又称昭武九姓,昭武是个城市名,大概位置在今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鸭暖乡。

是两千多年前月氏(yuan1 zhi1)人的活动中心。

月氏后来发展壮大,向西打败乌孙,取得河西地区。

月氏与西汉交好,北方的匈奴在汉文帝前元四年攻占昭武城,杀月氏王。

月氏人放弃家园向西逃,在伊犁河南部定居的,成为大月氏,没有跟上西迁队伍的老弱进入了祁连山,称之为小月氏。

怛罗斯之战,历史上最强大的东西方帝国间的碰撞

怛罗斯之战,历史上最强大的东西方帝国间的碰撞

怛罗斯之战,历史上最强大的东西方帝国间的碰撞怛罗斯之战,这不是一场被遗忘的战争。

真的是因为堂帝国内部的内乱而引起的吗?这一场战役为什么成为当时历史上最强大的东西方帝国间的直接碰撞呢?下面带你了解这场著名的怛罗斯之战。

1、怛罗斯之战怛罗斯之战(Battle of Talas,怛,音dá)是唐玄宗时大唐的势力与来自阿拉伯帝国的势力在中亚诸国相遇而导致的战役。

怛罗斯所在地还未完全确定,但应在葱岭以西、接近哈萨克斯坦塔拉兹的附近地区。

战役的发生时间在751年7月-8月(唐玄宗天宝十年)。

以阿拉伯帝国胜利告终。

地点:中亚怛罗斯时间:751年7月—8月参战方:大唐帝国、阿拉伯帝国结果:阿拉伯帝国获胜参战方兵力众多说法中,可信度较高的一般有三种说法:一、阿拉伯200000人,唐军20000人。

二、阿拉伯70000人,唐军18000人参战方兵力三、阿拉伯先200000人,后增兵到300000人。

唐朝远征军18000人。

一般史学界较为认同的是第一种和第二种。

伤亡情况通常有两种数据:一、阿拉伯方面伤亡七万,唐军伤亡一万五千人。

二、阿拉伯方面伤亡三万,唐军伤亡八千主要指挥官高仙芝、艾布·穆斯林双方兵力:唐朝2至3万。

2、怛罗斯之战的战役背景公元6到8世纪,是西欧人眼中的“黑暗时代”。

然而西欧之外的世界此时并不“黑暗”,欧亚大陆上有三个大帝国正处于兴盛期。

除去固守东南欧和东欧的拜占庭帝国,另外两个便是大唐帝国和阿拉伯帝国。

751年时的中国,正是盛唐的天宝年间,处于前所未有的鼎盛时期。

汉民族先民——华夏族通过战争和文化融合,掌握了黄河流域(中原)和长江流域(江南)的土地。

为了保卫长安必须占领河西,为了保卫河西必须控制青海,为了控制青海必须占领西域来分吐蕃(今青藏高原)帝国的兵力,使其不能并兵向东扩张而已,唐代名将郭元振就这个问题和吐蕃大相论钦陵谈判过,如果吐蕃国放弃青海,唐帝国就放弃西域。

8世纪初,阿拉伯帝国在东方的最高长官哈贾吉·本·优素福应许他的两个大将——穆罕默德和古太白·伊本·穆斯林,谁首先踏上中国的领土,就任命谁做中国的长官。

怛罗斯战役的影响

怛罗斯战役的影响

怛罗斯战役的影响大唐天宝十年(751年)的怛罗斯战役,山地之王高仙芝带领的唐军失败。

怛罗斯战役的直接影响是,推动包括造纸术在内的唐代中国高度发达的文明在西方世界的传播。

下载PDF格式《怛罗斯战役的影响》怛罗斯战役是八世纪两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的军事对抗。

因为唐朝势力在中亚的兴衰,直接地影响着伊斯兰教向东传播。

西突厥被李唐灭掉以后,李唐王朝在西域的主要敌人长期都是吐蕃扶植下的突厥复国运动,根本腾不出手去“对抗”更西面的大食在河外的扩张,直到玄宗时期基本压制吐蕃、攻灭突骑施之后,才有机会去应对大食的威胁,这是怛逻斯战役爆发的深层次原因,而这之后不久,安史之乱爆发,李唐已无力经营西域,李唐退出河中。

史载怛罗斯战役发生于唐玄宗天宝十年(751年)。

怛罗斯在前苏联境内江布尔城附近。

安西节度使高仙芝(高句丽人),因石国“无番臣礼”率兵征讨。

石国王约降,高仙芝允诺和好。

旋即高仙芝爽约,将兵袭破石国,俘虏其国王,献于阙下斩之。

“杀其老弱,虏其丁壮,取金宝瑟瑟驼笃等,’。

石国王子逃走,向大食及其他邻国求援。

各国对高仙芝的欺诱贪暴,甚为愤怒,计划共同袭击唐西域四镇。

高仙芝得知这个消息后,想要先发制人,将兵进攻大食。

参加唐朝联军的有葛逻禄部及拔汗那国兵,据说共有番汉兵三万,其中汉兵两万,番兵一万, 深入七百余里,在怛罗斯城与大食军队遭遇。

一场具有重大意义的遭遇战打响了。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这次战争相持五日。

由于葛逻禄部反叛,同大食一起夹击唐军,高仙芝败绩,士卒大部死亡,只有数千人逃脱。

势危之时,副将李嗣业劝高仙芝弃军逃跑,别将段秀实责备李嗣业说:“惮敌而奔,非勇也;免己陷众,非仁也。

“李嗣业甚感惭愧,与段秀实一起,集拢散卒向安西退守。

恰值此时,拔汗那兵也退了下来,辎饷塞道。

李嗣业怕敌人追及,手持大棒击毙拔汗那兵马百余号,道路始开。

高仙芝等这才率残兵还至安西。

这场战争唐军失败了。

这与唐军部分边将一贯欺诱贪暴,中亚各势力对唐摇摆不定有关,葛逻禄部的倒戈起了很大作用,另外失败还与唐朝联军方面的总指挥高仙芝的轻敌,进而孤军深入,有很大关系。

双雄争锋——怛逻斯之战前后的中亚局势及其影响(下)

双雄争锋——怛逻斯之战前后的中亚局势及其影响(下)

双雄争锋——怛逻斯之战前后的中亚局势及其影响(下)四、战火燃起——高仙芝登场开元六年(公元720年)唐玄宗置四镇经略节度使,是为安西节度使设置之先。

安西节度使成为唐朝在西域的代表,可便宜行事,代表唐帝国在西域宣扬国威、征伐不臣。

开元末年,夫蒙灵詧任安西节度使,见其部下的高丽人高仙芝“骁勇,善骑射”,遂举荐高仙芝为安西副都护、四镇副节度使。

天宝六载(公元747年),小勃律国降附吐蕃,娶吐蕃公主,“其旁二十余国,皆附吐蕃”,唐朝在中亚的权威受到挑战,西界安全也受到了威胁,但这也为高仙芝提供了一个大展身手的机会。

朝廷命令高仙芝为行营节度使,率领万骑征讨小勃律。

高仙芝军令严明,时间管控极强,加上骑兵的优势,遂使行军、攻城都极为神速,出敌人于不意。

此战只用了数日时间,便攻破小勃律数座城堡,俘虏小勃律王及吐蕃公主。

经此一战,“拂林(东罗马)、大食诸胡七十二国皆归国家”,唐朝在中亚的威望进一步加强。

高仙芝也为此一战成名,马上被升为安西节度使。

从此,这位来自东方的高丽人成为大唐的中亚代言人,代表大唐的利益在中亚行使威权。

天宝八载(公元749年),吐火罗叶护向唐朝控诉邻国朅师(今巴基斯坦吉德拉尔)“亲附吐蕃,困苦小勃律镇军,阻其粮道”,请求唐朝出兵。

次年,高仙芝率领安西镇军大破朅师,俘虏其王,扶立新王。

影视剧中的高仙芝就在攻破朅师国后,高仙芝突然向朝廷奏称石国“无藩臣礼”,要求征讨。

石国向来对唐朝忠心耿耿,前面说过,开元初年玄宗还曾以石国对唐有功而册封石国王,开元末年石国王也曾向玄宗上书,声称“奴身千代已来,赤忠于国”。

天宝五载(公元746年)唐朝册封石国王子那俱车鼻施为怀化王,并赐铁劵。

赐铁劵之事可见石国的忠心得到了唐朝的嘉奖。

为何高仙芝突然说石国“无藩臣礼”?阿拉伯文史书记载,这是高仙芝应与石国不和拔汗那国之邀攻打石国。

我认为,石国的“无藩臣礼”也有可能是双重效忠,即既效忠唐又效忠大食。

双重效忠本是夹在大国之间的小国为求生存而采取的惯用策略,比如西汉时期的楼兰国就同时臣服于汉和匈奴。

恒罗斯城之战:大唐精锐的惊人战斗力

恒罗斯城之战:大唐精锐的惊人战斗力

恒罗斯城之战:大唐精锐的惊人战斗力公元六到八世纪,欧亚大陆上出现三个强大的鼎盛帝国,分别是拜占庭帝国、阿拉伯帝国和唐帝国。

唐太宗、唐高宗时期唐朝扩张并且治河套、漠南、西域、漠北、安南等地。

鄯善、高昌、焉耆、龟兹等西域小国投降于唐朝。

唐朝建立了以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为核心的西域统治体系。

几乎在同一时期,中东的阿拉伯人也在迅速崛起,从阿拉伯半岛开始,向西占领了整个北非和西班牙,向东则吞并了整个西亚和大半个中亚,控制了地中海南岸的整个地区。

开元三年(715年),阿拉伯联合吐蕃进攻中亚锡尔河的国家拔汗那,被唐军击败。

天宝九年(750年)高仙芝奉命出军,击破亲附吐蕃的车师国,俘虏其国王勃特没。

天宝十年(751年)高仙芝消灭石国,逃脱的石国王子向黑衣大食(阿拉伯阿拔斯王朝)求救。

高仙芝得到消息后决定先发制人,主动进攻大食。

高仙芝率领大唐联军长途奔袭,深入七百余里,最后在怛罗斯与大食军队遭遇。

怛罗斯位于今哈萨克斯坦江布尔城附近,唐朝方面,主将是高仙芝,副将为李嗣业,别将为段秀实,兵力为安西都护府二万汉军,盟军拔汗那以及葛逻禄部一万人。

唐军为马步混合部队,唐军的步兵均有马匹,平时以马代步,作战的时候才下马作战,战斗力极为强大。

阿拉伯方面的主将是阿拉伯的呼罗珊总督阿布.穆斯林,手下大将为齐雅德.伊本.萨里,兵力为呼罗珊本部宗教战士四万人,加上阿姆河与锡尔河流域阿拉伯属国的兵力十余万,总兵力约为十五万。

在兵力方面,阿拉伯联军是占据了绝对的优势的。

在素质方面,呼罗珊骑兵是阿拉伯帝国中的精锐。

当时高仙芝翻越葱岭(帕米尔高原),“深入七百余里”,已经进入阿拉伯控制区,阿拉伯在补给,情报等方面也占了绝对的优势。

在冷兵器时代,武器装备的优劣对于战局的影响最关重要,在武器方面,唐军步兵均用陌刀,威力极大,列阵而出则“如墙而进”,肉搏时候威力不减,史载李嗣业用陌刀肉搏“当嗣业刀者,人马俱碎”。

骑兵方面则是轻重骑兵结合,一般使用马槊,在近身肉搏时候则是用横刀,也就是现在所称的“唐样大刀”。

恒罗斯之战

恒罗斯之战

怛罗斯之战——盛唐的悲伤在冷兵器时代,军种一般分为步兵和骑兵两种。

在细分的话,可以分为以下五种:重骑兵,轻骑兵,重步兵,轻步兵,弓弩手。

每提到其中的一种,也许大家都会想到一个对应的朝代:重骑兵——金朝女真人的铁浮图;轻骑兵——蒙元时代横扫欧亚的蒙古骑兵;重步兵——大唐的陌刀手;轻步兵——宋朝的万全大阵。

弓弩手的话,更多的是依靠所处时代的科技实力和物资储备,所以这里就不进行说明了。

我这里要讲述的,就是有关大唐陌刀手的一场战争——怛罗斯之战。

时间是公元751年,战争的主要分别是唐王朝方面的山地之王——高仙芝,而阿拉伯方面则是号称吹响了埋葬伍麦叶王朝的号角的呼罗珊本部的埃米尔阿布﹒穆斯林。

这可以说是当时的两大名将。

高仙芝本是高丽人,也就是俗称的高丽棒子,但是凭借过人的军事素养和战术眼光,加上无可辩驳的军功,二十余岁就拜为将军,开元末年成为安西四镇节度使。

你想想看,在那个一千二百多年前,一个外国人竟让成为了中国兰州军区的司令员。

这似乎和奥巴马成为美国总统一样让人觉得神奇了。

总之一句话,就是高仙芝很厉害。

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作为伊斯兰文化的继承者,黑衣大食天生具有扩张性,因此普黑衣大食建立,便开始了对中亚地区的鲸吞,是的,是“鲸吞”,他们的胃口很大,随着战争的脚步,伊斯兰宗教文化也对外实行强制性输出。

而作为唐王朝呢,从开国之初便确立的一个国策便是御敌于外。

不论是对东西突厥的打击还是安西四镇的建立都是这一国策的直接体现。

应该说是大唐先敌一步,很早就确立了自己在中亚地区的宗主地位,在中亚地区广泛的建立了“宗藩朝贡制度”,这有点像是今天的一国两制,政治上中亚诸多小国原有的统治秩序不作出改变,但统治者更换的时候需要唐王朝的承认;在外交上要以大唐为宗主国,跟大唐的脚步走;经济上实行定期朝贡制度;军事上提供仆从军跟随唐王朝进行战争。

因为地缘政治因素,两大帝国对中亚利益的争夺必然导致战争。

开打吧,打完了才好进行利益的再分配。

怛罗斯之战,唐朝是如何失去西域的控制权的?

怛罗斯之战,唐朝是如何失去西域的控制权的?

怛罗斯之战,唐朝是如何失去西域的控制权的?怛罗斯战役发生于唐天宝十年(公元751年),唐玄宗在位后期争夺西域的一次特殊而重要的战役。

怛罗斯战役发生在安史之乱前夕,它成为大唐盛世走向衰落的前兆,也是唐朝在西域和中亚由强势到失势并最终退出这一地区的转折点。

怛罗斯战役对中国和世界历史进程都产生过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大战之前的大唐和大食•国际背景:怛罗斯战役是以唐朝为代表的中华文明,与黑衣大食阿拔斯王朝为代表的阿拉伯文明,在中亚地区的一次直接碰撞。

自从汉武帝把西域纳入中国版图以后,中原王朝在西域的主要争夺对手,先是匈奴,后是突厥,再是吐蕃,这些都是中国内战。

怛罗斯战役的对手,则是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阿拉伯帝国新崛起的阿拔斯王朝(黑衣大食)。

阿拔斯王朝的前身是倭马亚王朝(白衣大食)。

大食国与中国的通使、通商很早,也较频繁。

隋朝时两国就有来往,'唐兴,以次修贡,盖百余,皆冒万里而至,亦已勤矣'(《新唐书·西域传下》)。

但阿拉伯帝国极具富有扩张性,早在八世纪初,阿拉伯帝国东方最高长官哈里只·伊本·优素福曾对他手下的两员大将说,谁最先踏上中国领土,就封谁为中国的长官。

到八世纪中叶,新崛起的阿拔斯王朝已向东扩张到中亚地区,抵达与东方大唐帝国争夺的前沿。

怛罗斯战役就爆发在这样的历史时刻。

扩张中的大食帝国,不可避免的与唐朝有所冲突•国内背景:汉朝以后,中原王朝对西域的有效管辖不断受到挑战。

尤其是两晋十六国至南北朝时期,中原陷入长期战乱,对西域无暇顾及。

隋炀帝时期,对西域的有效管辖得到部分恢复。

唐朝先后消灭了争夺西域的主要对手东、西突厥,其后在同吐蕃争夺西域的过程中虽然曾几度易手,但唐朝在总体上占得上风,对西域的有效管辖得到了全面恢复,并向西有所拓展。

一个重要标志是,唐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一月,朝廷将安西都护府自西州(治今新疆吐鲁番高昌故城)迁往西域腹地龟兹。

安西都护府统辖安西四镇,安西都护府除了负责西域防务之外,还兼管征税,'税西域商胡以供四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怛罗斯之战的影响及启示作者:吴朝辉樊宇萌来源:《新西部·中旬刊》2016年第09期【摘要】文章解读了公元751年,在中亚的怛罗斯城爆发的历史上著名的唐与大食之间的“怛罗斯之战”。

笔者认为:首先,怛罗斯之战并没有改变人类历史进程;其次,怛罗斯之战对东西文化交流产生了影响,使造纸术传向中亚与西亚,为伊斯兰文化传入西域创造了条件。

并探讨这场战役对我们的启示:第一,国家之间尤其是大国之间的交往一定要加强互信,尽力避免军事上的意外冲突;第二,战争既是文明的助力者也是文明破坏者,必须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环境。

【关键词】怛罗斯之战;唐;大食;影响;启示公元751年大唐帝国迎来了最繁华的时代,在帝国的首都长安,往来的商旅络绎不绝,他们将西域各国的货物通过丝绸之路运往唐帝国的各个地方,并将唐帝国的丝绸、瓷器和茶叶销往西域各国。

丝绸之路自西汉的张骞“凿空”之行后,已畅通了几百年。

然而这条通过河西走廊联通西域各国的通道,却在这一年经历了一次危机,尽管这次危机对正处于鼎盛时期的唐帝国来说根本构不成什么威胁,然而,正是这场看似微不足道的危机其影响却是深远的。

一唐朝自公元618年建立,到唐玄宗开元年间国力达到全盛。

而经过几代帝王的励精图治,在帝国的西北,安西都护和北庭都护成为帝国管理西域各国事务的中枢机构。

随着唐对西域诸国影响力的加深,西域各国在经济,文化,政治上也越来越向中原地区接近。

为了保护商路的畅通,唐在加强在西域驻军的同时,也采取了一套“以夷制夷”的政治策略,通过册封一个突厥强国突骑施,来达到以夷制夷的目的。

这套策略在实施的初期收到了奇效,突骑施在抵挡东突厥和大食军队的进攻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突骑施苏禄可汗死后,突骑施迅速分裂,唐在处理突骑施的的政策上也出现了失误,突骑施分裂之初,唐支持黄姓可汗,很快唐又转而支持黑姓可汗,这使得黄姓可汗不得不去寻找新的依靠力量,这为怛罗斯之战爆发埋下了伏笔。

与唐几乎同时建国的大食,经过了建立之初的征战,已成为一个庞大帝国。

在征服了萨珊波斯后,大食向东扩张的障碍已经扫除。

在阿布·穆斯林成为大食呼罗珊总督后,由于丝绸之路带来的巨大利润诱惑,大食对唐政策变得更具进攻性。

加之唐在处理突骑施问题上出现失误,促使大食加速东扩步伐。

怛战爆发的直接原因是安西节度使高仙芝不当的处理石国问题。

石国王统本出自摄舍提部,到天宝年间,车鼻施部出身的亲阿拉伯帝国的特勤夺取了这个王位,一向忠于唐的伊奈吐屯伦成为石国副王。

[1]高仙芝认为必须教训一下石国国王,以杜绝其与大食勾结。

史书记载,高仙芝在诱降了石国国王后背信弃义,将其送往长安杀之。

乘机逃出的石国王子,奔走于西域各国,控诉仙芝暴行,结果“诸胡皆怒”还要“引大食之兵取四镇”。

怛罗斯之战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爆发的。

战争经过是高仙芝率领的三万唐、藩军队与十万大食军大战与石国重镇怛罗斯城外,结果在苦战五日后,由于葛逻禄部叛乱,唐军失败,这就是著名的怛罗斯之战。

二怛罗斯之战是中国军队与阿拉伯军队的第一次正面交锋,著名的汉学家卡灵顿·古德里奇将怛罗斯战役称作一场“改变人类历史进程”的战役,而俄罗斯东方学学者巴斯赫德对这场战役的定义则为,这场汉人与穆斯林的对决决定了之后中亚地区的主导权问题。

[2]但是,通过查阅相关的资料后笔者想从以下角度谈谈怛罗斯之战的看法:首先,怛罗斯之战到底有没有改变人类历史进程?笔者认为,怛罗斯之战并没有改变人类历史进程。

怛罗斯之战之所以被学界重视,原因在于它是唐帝国与大食帝国之间的第一次正面冲突。

怛战之后虽然西域诸国对唐的统治能力产生了怀疑,但是,唐在怛战后的第二年重新收复了失地。

因此,怛战并没有从根本上动摇唐在西域的统治。

其次,怛战后,大食也并没有放弃与唐朝的交往,甚至一年之中先后四次派使者出使唐朝。

有学者认为与唐进行怛罗斯之战不是大食的官方行为,而是当时呼罗珊总督的个人行为。

笔者虽然没有找到直接的证据来支持这种观点,但从大食在怛战前后对大唐“和平政策”的连贯性,以及在安史之乱发生后大食应唐请求发兵帮助唐平叛等一系列的事件可以看出,将怛罗斯之战看成是大食的官方行动似乎确实有些牵强。

至少可以肯定的是从751年到755年,唐与大食的疆界和势力范围没有发生太大变化。

笔者认为真正改变人类历史进程的是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的发生使唐再也无力经营西域,大食趁机侵占西域,进而导致西域诸国的穆斯林化,这才真正的影响了人类的历史进程。

其次,怛罗斯之战对东西文化交流产生的影响。

学界有这样的共识,怛罗斯之战促进了中国造纸术的西传。

据史料记载,正是怛逻中被俘的唐军将士中的一些造纸工匠,将造纸术传入中亚和西亚地区。

笔者比较相信这些史料的记载,但是,对其中的一些观点提出一些自己的疑问:是否在怛战之前,造纸术就已经通过西域各国传往了阿拉伯地区,只是造纸术的西传与怛战比较相近而被误认为是怛战促进了造纸术的外传?因为没有确切的史料记载,因此,这个疑问只能等待更多的史料发现来加以证明。

不可否认,怛罗斯之战对促进阿拉伯地区造纸术的发展的确起到了促进作用。

据唐人杜环所写的《经行记》中就有“有汉匠起作画者,京兆人樊三叔……织络者河东人乐缓、吕礼。

”由此可知,在大食有汉人在从事造纸,纺织等工作。

此外,怛罗斯之战对文化的另一个重要影响是,西域地区的穆斯林化。

随着大食在怛罗斯战役中获胜,在西域地区,伊斯兰教开始占统治地位。

怛罗斯之战促进了伊斯兰教在中亚传播,对中国乃至中亚地区的民族文化产生了影响。

三怛罗斯之战是唐同大食的第一次直接的军事接触,对东西方文明交流产生了重要影响。

为什么唐在国事最盛的时候却在帝国的西北遭受到了一次军事失利?为什么大食在怛罗斯之战之后没有趁机攻占西域,而是和唐继续保持友好关系?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第一,国家之间尤其是大国之间的交往一定要加强互信,尽力避免军事上的意外冲突。

怛罗斯之战虽说是两大帝国之间的军事行动,却更像一场意外的军事冲突。

首先,唐将高仙芝,如能坚守信义,在石国国王投降后保证其利益,那么这场战争便可能避免。

其次大食呼罗珊总督如能坚守帝国既定的对唐“友好政策”,这场战争也打不起来。

因此,在国家交往中,应该坚持和平友好的政策,尊重各个国家尤其是小国的利益,同时要加强交流。

以史论今,今天的东北亚,朝鲜不顾国际社会反对强行进行核试验,严重挑动了东北亚各国的神经,韩国首先做出反映,要求朝鲜停止一切军事挑衅行为。

同时,同意美国在朝鲜半岛部署萨德反导系统。

韩国的这一举动又挑动了中国的神经,因为中国一直坚信美国在此部署反导系统会威胁中国的国家安全。

因此,在制裁朝鲜问题上各国分歧严重。

今天的东北亚局势不正像千年前的怛罗斯吗?中美两个大国犹如唐和大食,而朝鲜,韩国,日本犹如西域诸国。

如果各国不能加强合作,及时进行信息交流与沟通,增进互信,那么东北亚的军事冲突的可能就会一直存在下去,直至爆发局部冲突。

第二,战争既是文明的助力者也是文明破坏者。

怛战前,唐通过西域与大食甚至遥远的大秦有直接的贸易往来,各国商旅通过这条商路将不同民族的商品、文化传向四方,加速了各国间的文化交流,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发展。

然而,怛战之后,大食控制了东西方的交通,唐也因国力的逐渐衰微而无力经营西域,这条繁荣了几百年的丝路渐渐凋敝起来。

东西文明交流也逐渐的减少,这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是一个巨大损失。

这些损失的造成,固然不是怛罗斯之战的直接影响,但是,正是怛罗斯之战唐的失败,使唐的威望在西域各国间受到了极大损失,西域诸国逐渐脱离唐帝国,丝绸之路才渐渐中断。

如今随着中国国力的增长,我们重新提出了一带一路战略,通过这条古老的丝绸之路,使沿线的国家都能搭乘中国经济发展的快车。

在这样的背景下,重提怛罗斯之战就更有意义,我们应该了解战争给文明发展带来的损失。

盛唐时期的中亚各国面临着儒家文化和伊斯兰文化的抉择,存在着选择中华儒家文化的可能,因为自汉以来经营的“丝绸之路”的繁盛让唐赢得了先机,可一场不该发生的偶然战争打断了这个进程,让可能变成了不可能。

虽说安史之乱、唐后的长期分裂割据让政治和军事的影响力鞭长莫及,但文化种子扎根之机的失去才是最关键的原因。

[3]因此,在我们努力实现中国梦的今天,我们必须明白和平发展的重要,必须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环境,同时要努力搞好同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增进同周边国家的经济文化人文交流,使周边邻国能够消除对中国和平发展的担忧,明白中国的发展不是威胁,而是机遇。

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是螺旋式上升的,经历了百年屈辱史的中国正在快速的崛起,我国的一带一路战略也在积极的实施,因此,我们要正确地看待发展中的机遇与挑战。

当今的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中国的全球伙伴中,中亚地区无疑是非常重要的,重新联通古老的丝路不仅有利于加强同中亚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同时对我国的战略安全也有重大的意义。

因此,我们必须以史为鉴,要避免重蹈盛唐兵败怛罗斯的覆辙,防止偶然的军事冲突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以文化消融误解、消解冲突,用互利共荣的真诚赢得人心、赢得朋友、孤立敌人,让丝路的历史之光穿透雾霾,推动中国、丝路沿线国家和世界各国共同发展,共创未来。

【注释】[1] 《册府元龟》,卷975,天宝元年;卷971天宝四载;《西域通史》.[2] 刘辰.对怛罗斯之战的多元解读[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2(8)52.[3] 宫春科.古丝路上的绝响:盛唐败战怛罗斯[J].军事文摘,2016(1)68.【作者简介】吴朝辉(1991.01-)男,河南洛阳人,西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方向研究生.樊宇萌(1992.11-)女,山东济宁人,西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方向研究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