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与大食的命运之战

合集下载

怛罗斯之战:影响东西方文明的一场战争

怛罗斯之战:影响东西方文明的一场战争

怛罗斯之战:影响东西方文明的一场战争本文导读:怛罗斯战役的前一年,也就是公元750年,大唐帝国在亚洲内陆的威势达到了顶点,如同日后《资治通鉴》所记载的,“是时中国强盛,自安远门西尽唐境万二千里,闾阎相望,桑麻翳野,天下富庶者无如陇右”。

大唐帝国成为整个塔里木盆地和伊犁盆地的主人,以及塔什干的宗主,帕米尔(“葱岭”)谷地与克什米尔的保护者。

作为安西节度使的大唐名将高仙芝刚刚在帕米尔高原“深入万里,立奇功”,对吐蕃势力取得了一系列惊人的胜利,这为他在西方赢得了“中国山地之主(阿拉伯语:Sāhib jibāl al-sīn)”的美誉。

而高仙芝衣披鳞甲、身跨青海骢(一种古代宝马)的飒爽英姿,也令“诗圣”杜甫赋诗一首《高都护骢马行》,以表敬意。

也是在公元750年,唐朝在中亚最大的竞争对手阿拉伯帝国(唐称“大食”,来自波斯语Tazik,今译“塔吉克”)经历了改朝换代的剧烈动荡。

自747年一个获释奴隶阿布·穆斯林率众在呼罗珊(今伊朗东北部与中亚南部)起义到749年,历时两年,倭马亚王朝军队迅速溃败。

起义者占领库法城后,于749年年底在库法清真寺宣誓拥戴阿布·阿拔斯,是为阿拔斯王朝的第一任哈里发。

由于这个新王朝的旗帜尚黑色,在中国史籍上被称作“黑衣大食”。

750年1月,倭马亚王朝的军队在底格里斯河上游支流扎布河畔覆没,末代哈里发麦尔旺二世西逃,8月在埃及遭阿拔斯军队追杀而死,倭马亚王朝宣告灭亡。

阿拔斯王朝建立之初局势不稳,自称“萨法赫”(屠夫或仁慈、慷慨的人,双关语)的阿布·阿拔斯致力于扑灭和铲除前朝余孽,残忍地设计屠杀了倭马亚家族80余人;倭马亚王朝历代哈里发的陵墓也遭到破坏,尸体或被鞭打或被焚毁。

由此引发的国内动荡亦波及了8世纪初刚刚被阿拉伯人占领的中亚河中地区(指阿姆河与锡尔河之间地区),驻军哗变,各土著王国(唐称“昭武九姓”)也乘机响应。

这是因为阿拉伯帝国向来对各中亚属国横征暴敛,实行竭泽而渔的政策。

军事小故事一百字

军事小故事一百字

军事小故事一百字【篇一:军事小故事一百字】1997年7月一个炎热的下午,时任河北省保定市易县县长的刘建军,接到了一个神秘的电话。

根据刘建军说,当时的电话是从北京打来的,对方说他是一个日本人,想到这儿来,希望刘建军去北京接他。

接到电话的第二天上午九点左右,刘建军来到了易县和来源县的交界处——门墩山。

不久,刘建军看到有一辆黑色的奔驰车向他驰来,停在了他的身边。

停下来从车上下来一个老人,一米七多一点,个子不高,但是看上去很精神,一头白发,穿得也很整齐,下来以后就给刘建军鞠了一个很深的躬。

日本老人告诉刘建军,开车的是他的儿子,车是从北京租来的,寒暄之后,老人向刘建军提出了一个请求。

他希望刘建军坐上他的车,让司机回去。

出于对客人的礼貌,和对一位年逾古稀老人的尊重,刘建军尽管心里很疑惑,但还是答应了老人的请求,上了他的车。

上车后老人告诉刘建军,他这次来是来谢罪的,他对这个地方有罪。

这是1958年“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电影《狼牙山五壮士》,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在中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而狼牙山就座落在今天的保定市易县境内。

由于易县在抗战时期是八路军的敌后根据地,在这里曾发生过许多惨烈的战斗。

中国大陆改革开放后,常常有当年在这里打过仗的日本军人,来这里忏悔谢罪。

但当那位日本老人向刘建军表明自己的身份时,刘建军还是吃了一惊。

他说他就是追杀狼牙山五壮士的那个小头目。

这是当年电影再现狼牙山五壮士跳崖的壮烈一幕,但刘建军仍无法相信眼前这位慈祥的老人会是那场惨剧的直接制造者。

按照日本老人的要求,车子直接向狼牙山的方向开去,当车子来到狼牙山脚下的一个拐弯处,老人突然要求停车。

下车后,他面对着狼牙山,笔直笔直地站着,随后用日语大喊了一声,随后笔直地跪下了,趴在地上号啕大哭。

狼牙山距离易县县城36公里,海拔1105米,因山峰挺拔,形势险峻,状似狼牙,故而得名。

八路军五壮士在这里跳崖之后,这里已成为后人瞻仰的一个圣地,每年都有众多敬仰英雄的人来到这里。

唐帝国怛逻斯战役之败与中国文明的传播 文章作者:赵达明

唐帝国怛逻斯战役之败与中国文明的传播  文章作者:赵达明

怛逻斯略,不过唐帝国遭受怛逻斯战役之辱,唐军主帅安西节度使高仙芝是脱不了干系的。
首先,石国这个西域藩国虽示不逊,但是在高仙芝上门问罪之时石国已经完全请降悔过,高亦与其允诺和好,因此,高爽约并一概屠戮石国众生,掠夺物资,此为自陷大唐于不仁与不义之地;况且在对待宗主国的关系上,类似石国之“无蕃臣礼”也算是时有发生的情况,关键是宗主国采取何种策略应对此类事件。不加区别地一味赶尽杀绝只能失去他们的人心,或者说单纯的武力征伐只能扬威于一时,而不能维系于一世。此为道义与策略之失误。史书曰:“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伪与石国约和,引兵袭之,虏其王及部众以归,悉杀其老弱。仙芝性贪,掠得瑟瑟十馀斛,黄金五六橐驼,其馀口马杂货称是,皆入其家。”[2]
另外,在判断唐与大食之间的怛逻斯战役的历史地位的问题上,人们还应该看到,这次战役“绝非一场偶然的遭遇战,而是两国间政治冲突发展的必然结局。”[5]。
怛逻斯战役与中国文明的传播
怛逻斯战役促进了中国文明的向外传播。“四大发明”最早传出的是造纸术,而造纸术的传出与怛逻斯战役有着直接的关系。唐帝国此役战败,共计一万余唐兵成为战俘,其中包括一些造纸工匠。而不久外部世界的第一个造纸作坊就出现在撒马尔罕(今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附近)。此时距大食第三任正统哈里发奥斯曼派遣第一个谴唐使来华正好约有一个多世纪的时间。在时间上几乎相差无几,巴格达也出现了造纸作坊与纸张经销商,之后逐渐扩展到大马士革、开罗,以及摩洛哥与西班牙的一些城市。巴格达也好,撒马尔罕也好,造纸技术是由来自中国的工匠师傅传授的是无疑的。中国的造纸工匠除了被俘后流落它乡传播造纸技术,也可能是作为文化交流使者在怛逻斯战役之前就到达了那里,或者兼而有之,但是怛逻斯战役至少是推动了造纸术的西传。
有消息说大食援军计划袭击唐朝西域四镇,高仙芝的反应是采取先发制人之策,主动进攻大食。鉴于当时唐帝国在西域的影响,有许多葛逻禄及拔汗那国的军卒参加大唐的军队,组成的大唐联军有三万多人(另有说法为七万人,可信度不高——笔者注),其中唐兵占2/3。高仙芝率领大唐联军长途奔袭,深入七百余里,最后在怛逻斯与大食军队遭遇。于是,一场历史上著名的战役--怛逻斯战役打响了。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对外战争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对外战争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对外战争要搞一个“古往今来最不爱侵略民族大评比”中华民族可能能进前十名,但是,和外族的战争还是打了不少次。

打算写一个十大中外战争,把那些怎么“虽远必诛”怎么“封狼居胥”全写出来。

当然,也有那些“无定河边骨”也写出来。

今天是第一篇,大唐VS阿拉伯怛罗斯之战公元751年,大唐天宝十年四月,一支唐帝国的军队由安西都护,向葱岭(帕米尔高原)西行而进。

如果你知道这支队伍行军的目的和他们将要面对的敌人,相信会让你感到吃惊。

即使是现在,翻越帕米尔高原对一支军队来说,也非易事,高海拔地区行军的艰难,以及后勤补给的匮乏。

都会给行进和接下来将要进行的战斗带来巨大的困难。

然而,就在1200多年前的唐朝。

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丽人高仙芝却带领着两万多唐朝士兵,以及西域盟国葛逻禄及拔汗那国的军卒一万多人日以继夜的往西前进着。

这支可畏的唐朝联军军队由以下几部分组成:手执陌刀的轻步兵,重步兵,轻重骑兵以及弓弩手。

其中步卒是战斗主力,他们并不是今天纯粹意义上的步兵。

每个人都拥有一匹马。

而这些马是属于他们个人的。

行军时用来装载给养以及代步。

这种灵活和个性化的军队配置保证了部队的供应和行军的速度。

前面提到了步兵的主要武器:陌刀,在当时这是一种极为可怕的肉搏利器。

当时唐军野战常用的阵形之一是“锋矢阵”,冲在最前面的是勇猛无畏的轻装步兵。

他们手执的就是这种长1丈,双刃,重大约50斤的陌刀,一般以密集队形列于阵前。

攻击力极为可怕,列阵时“如墙而进”。

这次率军出征的将领之一,副将昭武校尉李嗣业就是一员使用陌刀的猛将。

这支精锐尽出的安西都护军即将面对的敌人,同样是在世界军事史上威名赫赫的存在——阿拉伯(黑衣大食)阿拔斯王朝呼罗珊总督阿布?穆斯林和手下大将齐雅德?伊本?萨里统率的呼罗珊本部宗教战士四万人,以及被阿拉伯控制的阿姆河、锡尔河流域的几乎所有属国的兵力十余万。

总数为十五到二十万之间的庞大军队。

四月的帕米尔高原,虽不如严冬时的苦寒,但也荒凉干燥,了无人烟。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对外战争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对外战争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对外‎战争要搞一个“古往今来最‎不爱侵略民‎族大评比”中华民族可‎能能进前十‎名,但是,和外族的战‎争还是打了‎不少次。

打算写一个‎十大中外战‎争,把那些怎么‎“虽远必诛”怎么“封狼居胥”全写出来。

当然,也有那些“无定河边骨‎”也写出来。

今天是第一‎篇,大唐VS阿‎拉伯怛罗斯之战‎公元751‎年,大唐天宝十‎年四月,一支唐帝国‎的军队由安‎西都护,向葱岭(帕米尔高原‎)西行而进。

如果你知道‎这支队伍行‎军的目的和‎他们将要面‎对的敌人,相信会让你‎感到吃惊。

即使是现在‎,翻越帕米尔‎高原对一支‎军队来说,也非易事,高海拔地区‎行军的艰难‎,以及后勤补‎给的匮乏。

都会给行进‎和接下来将‎要进行的战‎斗带来巨大‎的困难。

然而,就在120‎0多年前的‎唐朝。

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丽人高仙‎芝却带领着‎两万多唐朝‎士兵,以及西域盟‎国葛逻禄及‎拔汗那国的‎军卒一万多‎人日以继夜‎的往西前进‎着。

这支可畏的‎唐朝联军军‎队由以下几‎部分组成:手执陌刀的‎轻步兵,重步兵,轻重骑兵以‎及弓弩手。

其中步卒是‎战斗主力,他们并不是‎今天纯粹意‎义上的步兵‎。

每个人都拥‎有一匹马。

而这些马是‎属于他们个‎人的。

行军时用来‎装载给养以‎及代步。

这种灵活和‎个性化的军‎队配置保证‎了部队的供‎应和行军的‎速度。

前面提到了‎步兵的主要‎武器:陌刀,在当时这是‎一种极为可‎怕的肉搏利‎器。

当时唐军野‎战常用的阵‎形之一是“锋矢阵”,冲在最前面‎的是勇猛无‎畏的轻装步‎兵。

他们手执的‎就是这种长‎1丈,双刃,重大约50‎斤的陌刀,一般以密集‎队形列于阵‎前。

攻击力极为‎可怕,列阵时“如墙而进”。

这次率军出‎征的将领之‎一,副将昭武校‎尉李嗣业就‎是一员使用‎陌刀的猛将‎。

这支精锐尽‎出的安西都‎护军即将面‎对的敌人,同样是在世‎界军事史上‎威名赫赫的‎存在——阿拉伯(黑衣大食)阿拔斯王朝‎呼罗珊总督‎阿布?穆斯林和手‎下大将齐雅‎德?伊本?萨里统率的‎呼罗珊本部‎宗教战士四‎万人,以及被阿拉‎伯控制的阿‎姆河、锡尔河流域‎的几乎所有‎属国的兵力‎十余万。

怛罗斯之战的介绍

怛罗斯之战的介绍

怛罗斯之战的介绍怛罗斯之战是唐玄宗时大唐的势力与来自阿拉伯帝国的势力在中亚诸国相遇而导致的战役,战役最终以阿拉伯帝国胜利告终。

以下是为你整理的怛罗斯之战的介绍,希望能帮到你。

天宝初年,吐蕃以武力迫使小勃律(今克什米尔的吉尔吉特)与之联姻。

由于小勃律地处吐蕃通往安西四镇的要道,于是西北二十余国皆臣服于吐蕃,中断了对唐朝的贡献。

在当时的四镇节度使田仁琬曾3次讨伐均未成功的情况下,高仙芝(高句丽后裔)于公元747年(天宝六年)被玄宗任命为行营节度使,率步骑一万进行长途远征。

高仙芝从安西出发,仅用百余日便到达连云堡(小勃律西北部今阿富汗东北的萨尔哈德)。

连云堡地势险要,且有万人吐蕃兵防守,但高仙芝指挥下的唐军作战神勇,半天时间便攻占了该城。

此后高仙芝率兵继续深入,越过险峻的坦驹岭,进入阿弩越城,平定了小勃律国,活捉小勃律国王及吐蕃公主。

此役之后,唐军在西域威名更盛,高仙芝也被提拔为安西四镇节度史。

天宝九年(750)高仙芝再度奉命出军,击破亲附吐蕃的师国,俘虏其国王勃特没。

这两次艰难的远征使得高仙芝在西域获得了极大的声誉,也标志着唐朝在中亚的扩张达到了顶点。

此时,中国已经成为塔里木地区、伊犁河流域和伊塞克湖地区的占有人和塔什干的宗主,她控制了帕米尔山谷地区,成了吐火罗地区,喀布尔和克什米尔的保护者,高仙芝俨然是大唐在中亚的总督。

几乎同一时期,阿拉伯国内发生革命,750年阿拔斯王朝(旗帜尚黑,中国史称黑衣大食)取代了倭马亚王朝(旗帜尚白,中国史称白衣大食)。

在初步解决了吐蕃方面的问题之后,高仙芝打算利用这一大食易代、河中叛乱的干载难逢良机,剪除大食羽翼,逐步恢复唐朝在岭外地区的主权。

于是一个名为石国的西域小国成了牺牲品。

公元750年,唐朝统治者以西域藩国石国“无番臣礼”为由,唐安西节度使高仙芝领兵征讨,石国请求投降,高仙芝允诺和好。

不久高仙芝违背承诺,攻占并血洗石国城池,捋走男丁,格杀老人、妇女和儿童,搜取财物,俘虏石国国王,751年正月,高仙芝入朝,将被俘的几位国王献于玄宗面前,并因赫赫战功被授予右羽林大,并将石国国王斩首。

唐、吐蕃、大食政治关系史

唐、吐蕃、大食政治关系史

唐、吐蕃、大食政治关系史1.引言唐、吐蕃、大食是中亚地区历史上的三个重要政治实体,它们之间的政治关系影响了整个地区的历史进程。

本文将以时间为线索,探讨唐、吐蕃、大食三者之间的政治关系史。

2.唐与吐蕃唐朝和吐蕃是历史上的两个强国,在7至9世纪的时候,两国之间的交往和冲突非常频繁。

公元7世纪初,吐蕃开始向中国大陆进攻,先后击败了唐朝的朔方节度使李靖和刘弘基等。

公元670年,唐朝派遣军队前往平定吐蕃,几经波折,最终在公元692年达成双方和约,终止了长达22年的战争。

在唐朝和吐蕃的和平时期,两国之间的贸易和文化交流十分活跃。

唐朝向吐蕃赠送了丝绸、瓷器、铜镜等物品,而吐蕃则向唐朝进贡了马匹、牛、羊、茶叶等特产。

此外,唐玄宗时期还将“和亲”作为政治手段,以嫁女方式来维系与吐蕃的关系。

可以说,在唐朝和吐蕃的关系史中,和平时期比战争时期更长,也更加重要。

3.唐与大食大食是中世纪阿拉伯帝国的别称,它的政治、文化、军事等方面的影响范围极广,曾统治整个阿拉伯半岛、伊拉克、叙利亚、伊朗等地区,与唐朝有着重要的贸易和政治往来。

公元651年,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国发动征服,逐渐征服了阿拉伯半岛及其周边地区。

几年之后,大食和贯穿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开始通行,与唐朝的贸易往来日益增多。

唐朝与大食之间的贸易往来主要集中在丝绸、瓷器、玻璃、药材等产品的交换上。

唐朝在外销之余,还从大食引进了许多文化、科学、医学等方面的知识。

唐朝在丝绸之路上的地位上升,也使其几乎成为贯穿中亚地区的“交通枢纽”。

4.吐蕃与大食吐蕃与大食之间的关系也是较为紧密的。

公元750年,阿拉伯帝国的缔造者阿拔斯在大食提出新政权,这个新的阿拉伯帝国逐渐接替了原先的独立小王国,成为了与吐蕃的主要对手。

吐蕃则通过与大食结盟,来对抗阿拉伯帝国的威胁。

在吐蕃的贸易往来中,大食是其主要的贸易对象之一,两者之间的贸易活动也十分频繁。

5.结论唐、吐蕃、大食之间的政治关系史并不单纯,存在着战争、和平、贸易、文化等多种形式。

唐、吐蕃、大食政治关系史

唐、吐蕃、大食政治关系史

唐、吐蕃、大食政治关系史
唐、吐蕃、大食政治关系史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大的封建王朝,它与西北的吐蕃和大
食有着密切的政治关系。

唐朝与吐蕃的政治关系始于唐太宗时期,当时唐朝派遣使臣
前往吐蕃,以建立友好关系。

唐朝派遣使臣不仅仅是为了建立友
好关系,还是为了控制吐蕃的军事力量,以维护唐朝的统治地位。

吐蕃也派遣使臣前往唐朝,以表达对唐朝的尊重。

唐朝与大食的政治关系也始于唐太宗时期,当时唐朝派遣使
臣前往大食,以建立友好关系。

唐朝派遣使臣不仅仅是为了建立
友好关系,还是为了控制大食的军事力量,以维护唐朝的统治地位。

大食也派遣使臣前往唐朝,以表达对唐朝的尊重。

唐朝与吐蕃、大食的政治关系一直持续到唐朝灭亡,它们之
间的关系一直保持着稳定的友好关系。

唐朝与吐蕃、大食的政治
关系史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它为我们了解中国古
代政治关系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唐朝历史】李德裕主持下的唐朝与回鹘的最后一战

【唐朝历史】李德裕主持下的唐朝与回鹘的最后一战

【唐朝历史】李德裕主持下的唐朝与回鹘的最后一战,关于唐朝与回鹘的最后一战,《旧唐书?李德裕传》这样说道:皇上令宰相李德裕草诏,指挥大将刘沔、石雄急击乌介可汗于杀胡山,大败之,迎太和公主还宫。

20年前。

穆宗初立(长庆元年,公元821年),回鹘的崇德可汗派人来唐朝迎娶太和公主,用骏马两万匹、骆驼千匹为聘礼。

太和公主是穆宗之妹,也是最后一位和亲的唐朝公主。

她嫁过去才三年,崇德可汗死了。

根据回鹘的风俗,公主又先后成为彰信可汗和特勒可汗的妻子。

公主在塞北大漠度过了将近20个春秋。

曾经称雄一时的回鹘,此时已经如长河落日,渐渐沉沦。

文宗开成五年(公元840年),回鹘为黠戛斯所败,牙帐斡耳朵八里被侵占。

那一年的冬天,风雪交加,牛马僵毙,强盛的回鹘汗国竟然转瞬崩溃。

回鹘十五部迁往西方的葛逻禄,可汗牙部十三姓奉乌介特勤为可汗,南下河套地区,要求内附。

击败回鹘人后,黠戛斯俘虏了太和公主。

不过,因为骄傲的黠戛斯人自称是汉朝李陵的后裔,与李氏唐室本为一家,遂派使臣将公主送回长安。

中途,乌介可汗派人截下公主的毡车,如获至宝,向长安索要粮食,因为他手中有大唐的公主。

此时,文宗病死,武宗即位。

他召集群臣商议。

宰相李德裕说:“安史之乱时,回鹘为本朝立下大功。

今日他们国破家亡,穷途来归,当济以粮草,徐观其变。

”武宗深以为然,借乌介可汗米三万石。

俄而,乌介可汗度过饥困,野心渐起,率众进逼雁北的朔州、云州一带。

李德裕以河东节度使的名义,起草了一封书信,寄给乌介可汗。

在信中,他给乌介可汗指明两条路:一条道路是重返斡耳朵八里,和黠戛斯一争长短;第二条道路是效法汉朝的匈奴呼韩邪单于,亲自来京城拜见天子,彻底归顺。

如果两条路回鹘人都不走,还有一条道路??死路。

谁将为李德裕完成这雷霆一击?《旧唐书》的答案是:“孰称善将?刘沔、石雄。

”刘沔年少时,是名将李光颜的帐中亲将。

元和末,李光颜率军征讨淮西节度使吴元济,用刘沔为先锋。

吴元济有一支“骡子军”,最为劲悍。

隋唐“逐粮天子”史释

隋唐“逐粮天子”史释

隋唐“逐粮天子”史释李昱(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陕西西安710119)摘要:隋唐前期屡次发生天子离京逐粮,就食洛阳的事件。

这是因为隋唐时期关中地区自然环境发生变化,灾害频发,幅员逼仄的渭河谷地无以供养京师庞大的人口。

而洛阳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便于汇集中原与江南地区的物资,从而成为天子逐粮的理想所在。

安史之乱后,北方衰落,经济重心南移,运河成为中央朝廷的经济命脉,政治中心随之东迁,天子逐粮洛阳成为历史。

关键词:隋唐;逐粮天子;经济重心;运河中图分类号:K241;K2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972(2021)04-0113-05隋唐两朝皆定都于关中的长安(今西安),关中平原为农业发达之地,因而常为立都首选。

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自隋文帝至唐玄宗两朝几代帝王期间,竟屡有天子因京师乏粮而频赴洛阳,因而被戏称为“逐粮天子”。

那么,究竟有哪些帝王曾“幸洛逐粮”,为何会京师乏粮,为什么要去洛阳,后来却不再去,这又与之后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有何关联?一、隋唐时期天子逐粮概况(一)隋代的“天子逐粮”隋文帝曾幸洛逐粮,为隋唐“逐粮天子”第一人。

多数学者认为开皇十四年的幸洛逐粮“首开了‘天子逐粮’的记录”[1]69。

其实,早在开皇四年(584年)隋文帝就曾洛阳逐粮。

①[2]63据《隋书·高祖纪》载,开皇四年九月“甲戌,驾幸洛阳,关内饥也”,开皇五年(585年)夏四月“戊申,车驾至自洛阳”[3]22。

据此可知,开皇四年隋文帝确曾幸洛逐粮,直至次年四月方从洛阳返回,原因则是“关内饥也”。

比较而言,李延寿有更详细交代:开皇四年六月“以雍、同、华、岐、宜五州旱,命勿出今年租调”[4]410。

大概是此次旱灾影响了农业收成,而且由朝廷免其租调可知受灾不轻,以至于九月发生饥荒,文帝不得不去洛阳逐粮。

有鉴于此,来年返回长安立即接受长孙平②的建议设置义仓,以备饥荒。

[3]22长孙平在上书中指出“去年亢阳,关内不熟”[3]684,因而造成“关右饥馁”[3]1254。

怛罗斯之战,唐朝是如何失去西域的控制权的?

怛罗斯之战,唐朝是如何失去西域的控制权的?

怛罗斯之战,唐朝是如何失去西域的控制权的?怛罗斯战役发生于唐天宝十年(公元751年),唐玄宗在位后期争夺西域的一次特殊而重要的战役。

怛罗斯战役发生在安史之乱前夕,它成为大唐盛世走向衰落的前兆,也是唐朝在西域和中亚由强势到失势并最终退出这一地区的转折点。

怛罗斯战役对中国和世界历史进程都产生过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大战之前的大唐和大食•国际背景:怛罗斯战役是以唐朝为代表的中华文明,与黑衣大食阿拔斯王朝为代表的阿拉伯文明,在中亚地区的一次直接碰撞。

自从汉武帝把西域纳入中国版图以后,中原王朝在西域的主要争夺对手,先是匈奴,后是突厥,再是吐蕃,这些都是中国内战。

怛罗斯战役的对手,则是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阿拉伯帝国新崛起的阿拔斯王朝(黑衣大食)。

阿拔斯王朝的前身是倭马亚王朝(白衣大食)。

大食国与中国的通使、通商很早,也较频繁。

隋朝时两国就有来往,'唐兴,以次修贡,盖百余,皆冒万里而至,亦已勤矣'(《新唐书·西域传下》)。

但阿拉伯帝国极具富有扩张性,早在八世纪初,阿拉伯帝国东方最高长官哈里只·伊本·优素福曾对他手下的两员大将说,谁最先踏上中国领土,就封谁为中国的长官。

到八世纪中叶,新崛起的阿拔斯王朝已向东扩张到中亚地区,抵达与东方大唐帝国争夺的前沿。

怛罗斯战役就爆发在这样的历史时刻。

扩张中的大食帝国,不可避免的与唐朝有所冲突•国内背景:汉朝以后,中原王朝对西域的有效管辖不断受到挑战。

尤其是两晋十六国至南北朝时期,中原陷入长期战乱,对西域无暇顾及。

隋炀帝时期,对西域的有效管辖得到部分恢复。

唐朝先后消灭了争夺西域的主要对手东、西突厥,其后在同吐蕃争夺西域的过程中虽然曾几度易手,但唐朝在总体上占得上风,对西域的有效管辖得到了全面恢复,并向西有所拓展。

一个重要标志是,唐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一月,朝廷将安西都护府自西州(治今新疆吐鲁番高昌故城)迁往西域腹地龟兹。

安西都护府统辖安西四镇,安西都护府除了负责西域防务之外,还兼管征税,'税西域商胡以供四镇'。

厉害了,我的大唐!——大唐VS大食

厉害了,我的大唐!——大唐VS大食

厉害了,我的大唐!——大唐VS大食大唐和大食之间的争斗,最著名的要数怛罗斯之战,但是大部分都不知道唐帝国和阿拉伯帝国之间的PK还有很多,而且大唐仅仅只有一场败绩,无愧“盛唐”二字!一、715年,由于国力的强盛,在西域方面优势开始向唐朝一边倾斜,吐蕃在西域的扩张受到连续挫败,甚至与阿拉伯帝国也不能占得丝毫的便宜。

首先在开元三年(715年),吐蕃与大食共同立了阿了达为王,发兵攻打唐朝属国拔汗那国。

监察御史张孝嵩与安西都护吕休率旁侧戎落兵万余人,击败吐蕃大食联军,夺得中亚重要的属国拔汉那,威振西域二、开元五年(717 年),突骑施联合吐蕃和大食攻打四镇,被唐朝再次击败。

三、在开元三年和开元五年阿拉伯对中国的战争均遭到失败之后,阿拉伯仍旧执着地向中亚进行扩张。

由于地理上的巨大优势,更因为唐军这个时期在青海和吐蕃进行大规模的战争而无暇顾及西域,阿拉伯的影响力慢慢的体现出来,军事加上宗教的影响使得唐朝原本在西域的属国栗特诸国纷纷倒向了阿拉伯一边。

为了对抗阿拉伯在西域扩张,唐朝利用突骑施给了阿拉伯相当沉重的打击。

四、开元六年(718年)大食将加拉赫统兵北征,于“河中北部得胜,并己准备侵入中国领土,但是被突厥人包围,经过偿付赎金,才好不容易得救。

五、开元十一年(723 年)大食呼罗珊已易将穆斯棱,往任之初即兴兵攻东拔汗那,突骑施奉诏出征,大破之。

六、开元十二年(724年)叶齐德二世殁,希沙木继为哈利发,再遣穆斯林攻东拔汗那,围其都渴塞城,爆发渴水日之战,大食军大败,后卫主将战死,导致原已叛附大食的康、石诸国复归于唐,这一挫折使阿拉伯向东的扩张中止了约50年。

七、怛罗斯之战、战役的发生时间在751年7月-8月(唐玄宗天宝十年)。

以阿拉伯帝国胜利告终。

参战方兵力有三种说法:一、阿拉伯200000人,唐军20000人。

二、阿拉伯70000人,唐军18000人三、阿拉伯先200000人,后增兵到300000人。

唐朝远征军24000人。

唐朝和大食的友好往来的小故事

唐朝和大食的友好往来的小故事

唐朝和大食的友好往来的小故事唐朝时期,中华文化的繁荣吸引了众多外国使臣前来求学、交流,其中不乏大食国(即古代伊朗和阿拉伯地区)使臣。

唐朝和大食的友好往来,留下了不少有趣的故事。

据史书记载,唐朝大历年间(766-779年)曾派遣使臣赴大食国学习回族的宗教、历法、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有位名叫麦思道的回族学者成为了他们的导师。

他一开始给那些来自唐朝的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是写在纸上,以便他们能够记忆和阅读。

但不久后,他发现这些学生都不怎么能够掌握所学的知识。

于是,他又想了一个办法:将知识口头传授,让学生用口将其吸收。

结果他的教学方法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很快那些来自唐朝的学生都成为了他的忠实信徒。

在大食国,饮茶是一种流行的文化。

听到这一消息后,唐朝的皇帝便想知道饮茶的方法和味道。

于是他派出了一位名叫马珙的使臣前往大食国。

马珙在大食国受到了友好接待,还学会了如何制作饮茶的方法,并将其带回了唐朝。

唐朝人远远没有大食人那么懂得饮茶的艺术,但他们渐渐地也开始喜欢这种用茶叶泡水的饮品。

在唐代,公元840年,伊斯兰教在大食国传播开来,成为了国家的主宗教。

不久,许多来自唐朝的商人和使臣也到达大食国。

他们与当地的穆斯林进行了交流和商业往来。

这些唐代的中国商人最擅长的是绸缎、瓷器和茶叶,他们还带着许多文化和宗教知识。

这几乎是一次文化交流的双向转移,促进了中东和中国之间的文化融合与互相理解。

总的来说,唐朝和大食的友好往来在双方之间促进了文化、经济和商业的交流。

这不仅使唐朝的艺术、文学、科技更加繁荣,同时也让大食国拥有了新鲜的知识和技能。

这些交流和合作,成为了双方在未来互相学习和协调的前提。

今天,我们依然能够在中国和中东地区的文化、艺术和宗教中发现着许多受唐朝和大食文明交流的纪念。

唐朝重要的历史大事件汇总——(公元618~907年)

唐朝重要的历史大事件汇总——(公元618~907年)

唐朝重要的历史大事件汇总——(公元618~907年)本文导读:中文名称:唐朝英文名称:Tang Dynasty简称:唐所属洲:亚洲首都:长安、洛阳主要城市:扬州,成都,洛阳,泉州等货币:开元通宝政治体制:君主专制政体国家领袖:李渊,李世民,李隆基等人口数量:8000-9000万(755年)主要民族:汉族、突厥、回纥主要宗教:道教,佛教国土面积:1251万平方千米(公元669年)政治制度:三省六部制选官制度:科举制监察机构:御史台文化形式:唐诗,壁画,雕塑等唐朝皇帝德明皇帝皋陶先天太上皇李敬圣祖玄元皇帝李耳兴圣皇帝李暠献祖宣皇帝李熙懿祖光皇帝李天锡太祖景皇帝李虎世祖元皇帝李昞高祖太武皇帝(神尧皇帝、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李渊太宗文皇帝(文武圣皇帝、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李世民高宗天皇大帝(天皇大圣皇帝、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李治义宗孝敬皇帝李弘中宗孝和皇帝(孝和大圣皇帝、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李显睿宗大圣真皇帝(玄真大圣皇帝、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李旦中宗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李显殇皇帝李重茂睿宗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李旦让皇帝李宪玄宗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李隆基靖德太子(奉天皇帝)李琮肃宗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李亨承天皇帝李倓代宗睿文孝武皇帝李豫德宗神武孝文皇帝李适顺宗至德大圣大安孝皇帝李诵至德弘道大圣大安孝皇帝宪宗圣神章武孝皇帝李纯昭文章武大圣至神孝皇帝穆宗睿圣文惠孝皇帝李恒敬宗睿武昭愍孝皇帝李李湛绛王李悟文宗元圣昭献孝皇帝李昂武宗至道昭肃孝皇帝李炎宣宗圣武献文孝皇帝(元圣至明成武献文睿智章仁神聪懿道大孝皇帝)李忱懿宗昭圣恭惠孝皇帝李漼僖宗惠圣恭定孝皇帝李儇襄王李熅昭宗(襄宗)圣穆景文孝皇帝(恭灵庄闵孝皇帝)李晔德王李裕昭宗圣穆景文孝皇帝李晔哀皇帝(昭宣光烈孝皇帝)李柷事件一、初唐晋阳兵变晋阳起兵,又名太原起兵、太原起事,是隋朝太原(太原郡晋阳县,隋炀帝建有晋阳宫)留守、唐国公李渊在617年(大业十三年)起兵夺取长安,为次年建立唐朝奠定基础的事件。

大非川之战的历史事件介绍

大非川之战的历史事件介绍

大非川之战的历史事件介绍大非川之战是唐与吐蕃的战争中,唐与吐蕃为争夺龟兹、疏勒、于阗、焉耆在大非川发生的一次重要作战,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大非川之战的简介,希望能帮到你。

大非川之战的简介大非川之战是发生在唐总章三年,也就是670年的四月到八月,在唐和吐蕃的战争中,唐与吐蕃为了争夺龟兹、疏勒、于阗、焉耆四个镇,而在大非川中的重要作战。

这场战争,吐蕃避实就虚,从不与唐军精锐直接交锋,而是断了唐军的粮草后,集中优势兵力夺取了战争。

而唐军远道出征,供给不足,特别是军中的将领不和,终陷败局。

大非川之战的的地理位置是在今天的青海共和县西南切吉平原,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大非川之战的地点是在今天的青海湖以西的布哈河。

海拔在4000米左右.。

位于青海湖南,东至碛石军,西至伏罗川,由此往西可至于阗,东北至赤岭,西北至伏俟城,南至乌海、河口,确实是青海的要津。

唐朝的薛仁贵等人就是在这为吐蕃所败。

这场战役虽然叫作大非川战役,但是实际上胜败是取决于乌海。

乌海自古都是青藏高原上的交通要道,文成公主入藏也就经过这里的。

薛仁贵在这场战役中已获先机,但郭待封的擅自行动使唐军由胜转败。

其实,郭待封的擅自行动也是唐军失败的重要原因所在。

大非川之战是唐朝开国以来对外作战中最大的一次失败战役,而吐蕃凭借这场战役一跃成为了与大唐分庭抗礼的西部豪强,吐谷浑也成为吐蕃别部。

虽然吐蕃在这场战争中获得了最终的胜利,但是他们的损失也不小。

大非川之战的结果大非川之战是发生在唐总章三年,也就是咸亨元年四月至八月,共历时四个月时间,这场战争是大唐与吐蕃为了争夺龟兹、疏勒、于阗、焉耆四个镇,而在大非川的重要战役。

这场战役的主要指挥官是薛仁贵、郭待封、论钦陵等人。

那么大非川之战结果是如何呢?在大非川之战中,吐蕃军队避实就虚,不与唐军的精锐兵直接交锋,而是断了他们的粮草后,再集中优势兵力,最后夺取了胜利。

而唐军远道出征,并且兵力不支,供给不足,特别是军中的将领不和,副将郭待封擅自违抗军令,一意孤行,最终将战役陷入了败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唐与大食的命运之战
大食是唐朝对阿拉伯帝国的称呼。

在穆罕默德的伊斯兰帝国兴起前,中原就与同代的阿拉伯人发生了联系。

在唐朝高宗朝永徽二年(651年)大食帝国消灭了萨珊王朝(今伊朗)同年大食就派使者来到长安。

此后,随着大食势力继续东进,整个帕米儿高原基本成为大食的势力范围。

唐与大食的接触日益频繁。

因为当时世界的大国只有唐与大食,所以两强的交流对世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显庆五年(660年)摩维亚继位,建立了乌梅雅王朝,因其服饰崇尚白色,我们称他为白色大食。

在天宝八年(749)阿拉伯另立阿拔斯为王,都城在底格里斯河边(今伊拉克巴格达)因其服饰崇尚黑色,我们又称其为黑衣大食。

现有史料中与唐朝争斗的就是黑衣大食。

在其灭掉波斯王朝后,继续向东,不可避免地与唐朝发生冲突。

大食的东进产生的蝴蝶效应引发了中亚地区的政治格局的大变动,在中亚地区被黑衣大食(下称大食)灭掉,或、受到威胁的国家纷纷向唐朝请求庇护。

八世纪初,唐与大食已经发生过两次小规模的军事冲突,一次发生在开元三年(715年〉,一次发生在开元五年(717年),这两次事件还与吐蕃有关。

其格局是,以大食为主,联合吐蕃,同唐朝对抗,谋取唐在中亚的属国,排挤唐朝势力。

因为唐朝势力在中亚的兴衰,直接地影响着伊斯兰教在该地区的传播。

十分有趣的是:另一次所谓“渡泸之役"也是吐蕃与大食联军为一方同唐军对阵的。

所不同的只是后一次战役以吐蕃为主力而已。

其中开元三年之战,其导因是吐蕃与大食共立阿了达为拔汗那国傀儡发兵攻略该国。

拔汗那王兵败奔安西求救。

拔汗那是唐的属国,唐理应出师。

这两次战争,大食都是主动进攻的一方。

虽然打了败仗,但并未受到重创。

两年后又同吐蕃等一起兴兵犯境。

第二次战争唐廷好像没有派遣本部人马,胜负不明。

但四镇未入大食手中,是元疑问的。

对于大食,第一次战争其目的是为了谋取唐的属国,而第二次战争其目的就更进了一步,是为了侵夺唐朝本土了。

唐、吐蕃、大食三种势力在中亚一带的角逐天宝年间渐趋严重,以至酿成了一场大规模的武装冲突。

这就是怛罗斯战役。

历史上有个论断,恒罗斯之战是大唐军队在军力上不敌大食军
队。

实际是如何的呢?怛罗斯之战败于轻敌
怛罗斯战役发生于唐玄宗天宝十年(751年)。

怛罗斯在前苏联境内江布尔城附近。

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因石国“无番臣礼”率兵征讨。

石国王约降,高仙芝允诺和好。

旋即高仙芝爽约,将兵袭破石国,俘虏其国王,献于阙下斩之。

“杀其老弱,虏其丁壮,取金宝瑟瑟驼笃等,'。

石国王子逃走,向大食及其他邻国求援。

各国对高仙芝的欺诱贪暴,甚为愤怒,计划共同袭击唐西域四镇。

高仙芝得知这个消息后,想要先发制人,将兵进攻大食。

参加唐朝联军的有葛逻禄部及拔汗那国兵,据说共有番汉兵三万,其中汉兵两万,番兵一万,深入七百余里,在怛罗斯城与大食军队遭遇。

我们现在介绍一下高仙芝,此君是高句丽人士,从高宗朝开始,唐朝灭掉了高句丽后,很多朝鲜贵族来到中原,高仙芝家族也来到长安,投身军门。

从一般军士开时,用累累战功获得信赖,成为唐朝在西域的主要将领。

一场具有重大意义的战争打响了。

这次战争相持五日。

由于葛逻禄部反叛,同大食一起夹击唐军,高仙芝败绩,士卒大部死亡,只有数千人逃脱。

势危之时,副将李嗣业劝高仙芝弃军逃跑,别将段秀实责备李嗣业说:“惮敌而奔,非勇也;免己陷众,非仁也。

"李嗣业甚感惭愧,与段秀实一起,集拢散卒向安西退守。

恰值此时,拔汗那兵也退了下来,辎饷塞道。

李嗣业怕敌人追及,手持大棒击毙拔汗那兵马百余号,道路始开。

高仙芝等遂率残兵还至安西。

这场战争唐军失败了。

这与唐朝联军方面的总指挥高仙芝的轻敌,进而孤军深入,有很大关系。

造成这一战术性失误也可能同三年前的一次战斗有关。

那次战斗,高仙芝比较轻易地取胜了。

天宝七年,安西都知兵马使高仙芝奉诏总兵步骑一万余,出讨勃律,擒其王及吐蕃公主,以兵戍守。

于是大食等七十二国“皆震恐,威归附"。

这一“皆"一“威"的看法显然是错误地估计了当时中亚力量的对比。

其时,阿巴斯人正在帝国东部领地一一波斯呼罗珊掀起反抗伍麦叶人统治的
斗争,国内战事频仍,无暇东顾,高仙芝遂得以顺利地征服勃律国。

这一经验肯定影响了他以后指挥的怛罗斯战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