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学习]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7讲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课时作业 新人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优质课件: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2)《川沙县志》(民国二十六年版)记载:“旧时妇女织布匹,经纬之 纱,都出女手。自洋纱盛行,而扎花、弹花、纺纱等事,弃焉若忘。…… 此又今昔不同之一端,而生活中又少一技能矣。……女工本事纺织,今则 洋纱、洋布盛行,土布因之减销,多有迁至沪地,入洋纱厂、洋布局为女 工者。虽多一生机,而风俗不无堕落。”材料表明( B )
A.洋纱的盛行对妇女织布而言是一种解放 B.以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模式渐趋解体 C.乡村织妇到城市的纱厂做工破坏社会风气 D.洋纱厂洋布局是以手工工场为主的企业
第(2)题
解析:C项属于解读错误,材料虽指出妇女到工厂做工带来了社会 风气日下,但这不是材料主旨,故C项排除;洋纱厂、洋布局是使 用机器进行生产的现代化工厂,并非手工工场,故D项错误。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一张图学透 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洋务经济产生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三组题讲透 第(1)题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第(5)题 第(6)题 第(7)题 第(8)题 第(9)题 第(10)题 第(11)题 第(12)题 第(13)题 第(14)题 第(15)题 第(16)题
A.洋纱的盛行对妇女织布而言是一种解放 B.以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模式渐趋解体 C.乡村织妇到城市的纱厂做工破坏社会风气 D.洋纱厂洋布局是以手工工场为主的企业
第(2)题
解析:材料没有体现洋纱盛行对妇女而言是一种解放,相反,它冲 击了传统土纱、土布,使得妇女少了一项生活技能,不应过度理解, 故A项错误;
技术,起了诱导作用。
影响
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 促进了中国近代化。
代表企业 上海发昌机器厂 广东继昌隆缫丝厂 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一张图学透 中国民族 资本主义
产生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整合+要点探究+高考透析)8.1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
(2)表现
①洋纱取代土纱,中国家庭棉纺织业的“_纺_”与“织”分离
。
②洋布取代土布,中国农家的“织”与“耕”分离。
③服务于国际市场,中国农副土特产品日趋商品化。
(3)影响
①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封建统治基础动摇(dòngyáo)。
②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民族资本主
义的产生和发展。
第十八页,共46页。
影响中国资本主义(zīběnzhǔyì)发展的因素及启 示
第十九页,共46页。
第二十页,共46页。
要点史实(shǐshí)探 究
第二十一页,共46页。
要点一 洋务运动
【史料】 1872年,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在中国第一
次引入股份制。这种筹资方式,开阔了国人视野并促进
了招商局的迅速壮大。此后十年间,中国的股份制企业
第二十七页,共46页。
(2)洋务派创办的近代企业,尤其是民用工业基本上是以利 润、市场为基准,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 (3)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对外国的经济势力的扩张起到 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3.政治上 (1)使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发生变化,促使中国资产阶级产 生和无产阶级成长。 (2)洋务运动使中国外交开始向近代化转变(zhuǎnbiàn)。洋 务运动期间设立了近代中国第一个常设的外交机构——总 理衙门,后改为外务部,加强了清朝同外国的联系。
第八(dì bā)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 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第一页,共46页。
单元(dānyuán)主题概 述
第Hale Waihona Puke 页,共46页。19世纪四十年代至19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20世纪四十
世纪六七十年代
年代
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 二、中国近现代史 历史复习17: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2021届新高考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知识点精汇二、中国近现代史历史复习17: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一、自然经济逐渐解体1、原因①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略(商品输出与资本输出),这是主要原因。
②中国近代企业(机器工业)产生与发展。
③近代交通运输发展。
④个体小农生产的落后性。
2、表现①“纺”与“织”分离,即洋纱取代土纱。
或者购买洋纱手工织布,或者购买洋纱机器织布。
②“耕”与“织”分离,即洋布取代土布。
直接购买洋布,不再纺纱与织布。
③农产品服务于国际市场,进一步商品化。
3、影响①自然经济虽然受到冲击,但依旧占据中国近代经济的统治地位。
②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
③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④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经济的附庸(原料产地及商品市场)。
二、洋务运动1、原因①内忧外患,太平天国运动(最主要原因)与第二次鸦片战争。
②政府开明官员意识到学习西方技术的重要性。
③最高统治者慈禧的暂时支持。
2、目的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提前下,利用西方先进科技,维护清朝的统治。
3、代表人物中央以恭亲王奕䜣为代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
4、指导思想最先提出中体西用这一思想的是洋务派思想家冯桂芬,他于1861年在《校邠庐抗议》一书中说:“以中国之伦常名数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5、内容(四个近代化)(1)经济近代化:①军事工业(自强):1861年曾国藩的安庆内军械所、1865年李鸿章的江南制造总局、1866年左宗棠的福州船政局、1867年崇厚的天津机器制造局。
②民用工业(求富):1872年李鸿章的轮船招商局、1877年李鸿章的开平煤矿、1888年张之洞的湖北织布局,1890年张之洞的汉阳铁厂。
(2)军事近代化:①福建水师,1879年成军,1909年合并。
为第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主要为自制兵舰,共有大小军舰26艘,主导官员为历任船政大臣,如沈葆桢、李成谋等。
②南洋水师,1884年初具规模,1888年成军,1909年合并。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人教课标版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名师公开课精品课件(72张)
主干梳理 考点研析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 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第三单元
第 1页
高三一轮总复习 ·历史
主干梳理 考点研析
穿越时空
第三单元
第 2页
高三一轮总复习 ·历史
主干梳理 考点研析
单元概述
第三单元
第 3页
高三一轮总复习 ·历史
主干梳理 考点研析
课程标准:1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 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2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 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3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 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考纲明示: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第三单元
第 4页
高三一轮总复习 ·历史
主干梳理 考点研析
主干梳理•巧点妙拨
第三单元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 5页
高三一轮总复习 ·历史
主干梳理 考点研析
知识清单 一、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1. 原因: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侵入 (1)鸦片战争后,洋纱大量涌入中国东南沿海。 (2)西方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的农副土特产品。
第三单元
第三单元
第19页
高三一轮总复习 ·历史
主干梳理 考点研析
②近代化,不单指经济的工业化,而是包括经济制度、政治 制度、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的全方位的社会变革。其核心是经 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 ③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说明: 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只是开始解体, 并不是完全解体。 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9单元第17讲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导学案
第17讲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民族工业的兴起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洋务派创办的近代工业及其影响;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初步发展。
(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民国初期和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的发展;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族工业。
(3)民族工业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影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民族工业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命题规律】2013年考查了国民政府前期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原因,2014年考查了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瓦解的具体表现,2015年考查了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由此看出,此考点几乎是每年必考,以选择题型偏多。
【命题趋势】预计2017年的高考涉及的可能性仍然很大。
学生在备考时要关注以下几点:一是准确掌握历史概念,比如经济结构变动、洋务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等,二是从横向的角度,把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联系起来进行分析;三是从纵向的角度来分析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历程,从中归纳出发展特征和历史影响。
【考点过关】考点一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基础梳理】【要点突破】近代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有何特点?1. 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动力主要来自外国资本主义倾销商品、掠夺原料的冲击。
2. 自然经济解体的速度,在国内发展不平衡。
资本主义入侵较早的沿海和沿江地区、商业比较发达的地区,解体的速度快一些,边远地区和经济落后地区解体的速度较慢。
3. 由于中国自然经济解体不是商品经济成熟发展的结果,因此在自然经济解体过程中一直没有建立起有序的商品经济体制。
【典题演示1】(2015·苏锡常镇二模)苏南地区久有蚕桑生产的历史,然而在清中叶之前养蚕户不过“十之一二”,“自同治初,人多植桑养蚕,辄获奇羡,其风始盛”。
1878年苏锡常镇的生丝总量为355 335斤,洋行四处派人收购。
遂致“家家栽桑,户户养蚕”,民间流行“养好花蚕发洋财”之说。
200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案: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新人教版)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课程标准】1、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2、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分析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3、探讨在半封建半殖民地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单元概述】本单元从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等方面阐述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1840年——1919年,一方面,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并缓慢发展,另一方面,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势力影响和控制着中国经济,形成以封建自然经济为主体,殖民地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并存的局面,由单一的封建自然经济结构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经济结构。
1919——1949年,中国社会经济结构是官僚资本主义逐步占主导地位,封建自然经济普遍大量存在,外国资本主义、民族资本主义和新民主主义经济并存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结构。
【知识梳理】一、近代民族工业兴起1、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鸦片战争前自给自足为特征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基础2、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标志:鸦片战争后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3、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①背景: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
②时间:19世纪七十年代左右③地点:上海、广东、天津等东南沿海地区④代表企业:方举赞在上海创办的发昌机器厂,陈启沅在广东南海开设的继昌隆缫丝厂⑤特点:①资金少、规模小;②技术力量薄弱;③行业、地域分布不均匀。
4、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甲午战争后)①原因: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原因:为解决财政危机,扩大税源)实业救国的热潮;②著名的实业家:张謇(在江苏南通创大生纱厂)、荣宗敬和荣德生、周学熙二、民国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曲折过程1、第一阶段:1912民国成立——1918一战结束状况:进一步发展阶段(短暂春天、黄金时期)原因:①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压迫,对华输出的资本和商品都有所减少(客观外部条件);②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帝制,建立中华民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③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如抵制日货等以及“实业救国”风气的形成,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9.16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单元知识整合-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
【全程复习方略】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9.16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
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单元知识整合
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与早期资本主义萌芽的不同
二、中国近代工业化的特点
1.发展阻力大。
近代化不仅受到内部封建保守势力的顽强抵制,还不断遭到外部资本主义列强的倾轧、排斥和武力摧残,发展缓慢,历经曲折。
2.民族资产阶级不掌握领导权。
近代化一开始是由地主阶级中的洋务派领导的,官僚买办阶级在中国近代化启动时期扮演过微妙的角色,资产阶级则始终没有真正掌握过近代化的领导权。
3.缺乏内在动力。
近代化缺少必要的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技术、人才和思想的准备不足,它的推动力主要不是来自内部而是来自外部,因此,它不是以民间自发创办近代企业为先导,通过自由竞争发展资本主义,而是主要依靠政权的力量,以官办军事工业为起点,从军需到民用,从国营到民营,从重工业到轻工业。
4.发展畸形。
近代工业的产业结构不协调、不配套。
三、分析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对民主思想和民主革命产生的影响
1.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为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先后爆发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促进了社会进步;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也使无产阶级的队伍逐渐壮大,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基础。
2.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也为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物质基础。
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推动下,先后发生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等思想解放运动,传播了民主平等思想,并最终动摇了正统思想的统
治地位。
四、近代中国经济结构中的主要经济成分及其特征、作用。
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17讲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中国名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课件
误认为“中国近代工业”中的“近代”是指其产生和 发展于近代历史时期 “中国近代工业”中的“近代”不是指其产生和发展 于近代历史时期,而是指其生产方式中使用机器生产,而 非手工劳动。
考 点
互 动 探 究
考点史料探究 考点一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史料设疑] 马克思在1853年就预言:“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 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下被暴力所打 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马克思在这里 使用了“暴力”一词,这无疑是侵略的同义词。但他并没有 用侵略和被侵略来概括全部中外关系。„„把侵略同侵略带 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思想。——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了,有人 说它是“欧风美雨”的结果,你是否赞同这种观点?依据 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史料解读]
解读项目 明 确 观 点 观点 一赞 同 观点 二不 赞同 解读结论 依据所学知识从产生的条件、动力、 时间、地域分布等史实从正面来论证 观点一;依据所学知识资本主义萌芽 在明清时期始终处于萌芽状态这一点 来从反面论证观点一
5.陷入绝境(1946~1949年) (1)原因 ①蒋介石为发动内战,出卖国家主权,签订《 中美友
好通商航海条约
》,大量美国商品涌入中国市场。
②官僚资本进行经济垄断,挤压民族工业。 ③国民政府增加苛捐杂税,并滥发纸币,导致通货膨 胀。
(2)表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受到内外双重打击(以江浙 蚕丝业为例)。 (3)影响(结果):民族工业陷入绝境,纷纷倒闭。
第八单元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时空定位——————————
一、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2017届高考历史专题复习: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21张幻灯片)
单元知识梳理
二、洋务经济的产生与发展
1、背景: (1)19世纪60年代,经过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 运动的打击, 清朝统治面临内忧外患; (2)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和跟外国侵略者打交道的过程中,清政 府内部出现了 洋务 派。 2、目的: 直接目的:为了镇压国内人民革命,抵御外国侵略。 根本目的:为了维护清朝统治 3、指导思想: “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4、口号: 前期“自强”,后期“ 求富 ”
单元知识梳理
三、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三)黄金时期(短暂的春天): 1、 时间: 1912—1919; 2、原因: (1)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侵略;(2)中华民国成立;(3) 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3、代表企业: 轻工业迅速发展,重工业和新兴化学工业有一定发展; 4、影响: 为新文化运动开展、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 中国共产党诞生提供了物质基础和阶级基础;
单元知识梳理
三、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一)产生: 1、 时间: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2、原因: (1)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2)外商企业的刺激 ;(3)洋务运动的诱导; 3、代表企业: 上海发昌机器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广东继昌隆缫丝厂; 4、影响: 改变了中国的经济结构,推动了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和 ; 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近代中国的经济成分及相互关系
主要构成: 4、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产 生并发展起来,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与束缚 ,同时又对他们有一定的依赖性;随着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 民族资本主义被改造成社会主义的国营经济,民族资本主义消亡 5、官僚资本主义经济: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家政 权同帝国主义侵华资本结合而形成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阻 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严重压制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1949年,新中国采取没收官僚资本的政策,将它转化为社会主 义的国营经济。 6、新民主主义经济:即中共领导的根据地、解放区经济,逐步 增强,最终战胜其它经济,占据主导地位;是一种过渡经济形态 ;
2018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7讲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课件
题干信息表明鸦片战争之后,英国并没有完全打开 中国市场,英国商品在中国市场上仍然滞销,原因在于 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故 D 项正确。 答案:D
要点二 史料一
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民国时期工业分布图。
史料二
近现代以来,中国曾出现过几次明显的
“国进民退”现象,一是洋务运动时期在 “自强”名义 下进行的一系列政府经营;二是 20 世纪三四十年代在战 争环境下蒋介石政府的统制经济;三是建国初期为实现 公有制而进行的“三大改造”„„而第三次也是最彻底 的国进民退。
2.(2014· 全国Ⅰ卷)据研究,1853 年,印度人均消费 英国棉纱、棉布 9.09 便士,而中国是 0.94 便士。这反映 出当时中国( )
A.经济受到鸦片战争的破坏 B.实行保护本国经济的政策 C.经济的发展水平低于印度 D.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
解析: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经济受到破坏,但这不 是英国商品滞销的原因,故 A 项错误;1853 年的晚清政 府并没有实行保护本国经济的政策,故 B 项错误;当时 中国农耕经济发达,经济发展水平远高于印度,故 C 项 错误;
考点展示
备考建议
1.近代经济结构的变 动和社会生活习俗的 变迁是命题的重点。 2.内容上注意近代民 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各 个阶段的表现、原因 及影响,特别是甲午 战争后、民国时期、 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和 抗日战争时期。
物质生活和社会 习俗的变化
(2015·全国Ⅱ卷)
3.本单元渗透社
现代中国节假日
变化趋势及原因 (2014·全国Ⅰ卷) 电影发展与流通 税费
2.刘锡鸿和郭嵩焘都批评洋务运动舍本逐末,但他 们的主张并不相同。根据史料二、三对此加以分析。 提示:刘锡鸿主张整饬纲常伦理,反对洋务派专注 于学习西方技术。郭嵩焘主张不仅学习西方技术还要学 习西方政治制度。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九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单元总结课件
专题整合
专题连线·理清脉络
近代中国五种经济形态比较
经济类型 含义
自然经济 (春秋战 国~1956 年)
为了满足 自身生活 需要而进 行生产的 活动
特点
产生背景
男耕女织、 自给自足;封 闭、落后、 力量弱小
封建土地 私有制; 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 制
概况
鸦片战争后 开始逐渐解 体,但仍占 主体;三大 改造完成后 结束
评价
在近代一 直占主导 地位;是落 后的经济 形态,影响 社会进步
外国资本 主义经济 (1840~ 1949年)
西方资产 阶级建立 的经济
开放性、扩 张性
工业革命; 发动侵略战 争,签订一 系列不平等 条约
从工业革命背景 下的商品输出到 近代长期占优势 第二次工业革命 地位,阻碍中国 背景下的资本输 经济发展,是近 出;中华人民共 代中国民主革命 和国成立初期结 的对象 束
Hale Waihona Puke 洋务经济 (19世纪60 年代~ 1895年)
地主阶级 洋务派创 办的经济
半封建性、 垄断性
第二次鸦片 战争后,清 政府面临内 忧外患
引进西方科技, 未能使中国富
创办近代工业; 强;是中国近代
甲午战败后宣告 化的开端
破产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案---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201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案---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一、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演变1、列强攫取经济特权及其危害:(1)过程: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签订《南京条约》及其附件。
(2)内容及危害:开埠通商严重破坏了中国贸易主权:允许外国人到内地游历、传教和经商,外国经济势力由此深入内地,扩大了外国侵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外国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不仅破坏了中国内河航运权,而且造成了中国旧式航运业的衰落;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关税自主权,削弱了中国海关对民族经济的保护作用,从而有利于列强向中国输出商品,掠夺原料;随后葡、比、荷等国纷纷与清政府签订条约,中国的大门被迫向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开放。
2、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1)表现:中国历经鸦片战争,从完全独立、自主和封闭的传统农业社会,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①小农经济开始解体,传统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大量手工业者和农民破产。
(标志:19世纪50年代江南棉纺织业的衰败。
)②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大大提高并大量出口,自给自足的成分逐渐减少,城乡商品经济发展。
③中国经济逐步纳入资本主义体系,沦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中国成为列强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
(2)原因:①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攫取经济特权,对中国大量输出商品、掠夺原料的结果。
②从根本上说是工业文明的冲击。
4、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1)1912—1919年: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代①背景及原因:一战期间,欧洲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忙于战争,对华资本主义和商品输出减少;中华民国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激发了他们振兴实业的热情,民国政府实行了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民国政府倡导使用国货及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②表现:纺织业、面粉业、卷烟业等轻工业迅速发展,重工业和新兴的民族工业——化学工业也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
(2)1927—1936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民族工业获得较快发展原因:国民政府形式上完成了对全国的统一,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国民政府采取一些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如铁路国有化、统一财政、改革税制、关税自主等措施,由此国民经济得到较快的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也得到较快的发展。
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7讲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学案岳麓版
第17讲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____[时空坐标__单元概览]______考点1|欧风美雨下的求富求强——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对应学生用书第137页)[识记—基础知识梳理]一、自然经济的解体1.原因(1)鸦片战争后,洋纱大量涌入中国东南沿海的市场。
(2)西方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的农副土特产品。
2.表现(1)洋纱、洋布涌入,“纺”与“织”分离、“织”与“耕”分离。
(2)农副土特产品日趋商品化,减少了在农业经济中自给自足的成分。
3.影响(1)瓦解着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动摇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2)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窘境。
2.主要活动(19世纪60~90年代)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战败,宣告洋务运动破产。
4.影响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对本国封建经济起到了一定的瓦解作用。
1.产生(1)条件①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
②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的诱导。
③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提供了客观条件。
(2)产生①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
②分布: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③企业:上海的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的继昌隆缫丝厂、天津的贻来牟机器磨坊等。
(3)影响: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
2.初步发展(1)背景①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
②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2)表现①民族资本的总额增加了一倍多。
②商办企业数量增加,规模扩大。
③由沿海向内地扩展。
(3)影响: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理解—史料研习归纳]史料一鸦片战争后,大批丝、茶从上海、广州和福州等通商口岸运出,1842~1846年,茶的出口增长了一倍,丝的出口增长近5倍。
1846~1856年,茶的出口再增长55%,丝的出口又增3倍多,除传统的丝茶贸易之外,为适应外资的需求,驼毛、羊皮、羊毛、牛皮、猪鬃、锡、豆类、原棉等新品种不断扩大输出,特别是锡和猪鬃,由于英国的需求增加,成为对外贸易的抢手货。
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课件:第17讲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备考分析 1.高频考点:晚清经济结构 的变化是高考的重点,洋 务企业在2017年高考中涉及 较多。 2.教材空白点:(1)晚清政 府走向近代化的表现。 (2)19世纪华茶外销衰落的 主要原因。 3.备考策略:(1)中国近代 经济结构的变化主要是指 近代工业的出现,实际是 中国经济的近代化历程, 是中国社会进步的根本动 力,在近代史中处于核心 地位。这是学习本考点的 基本思路和核心观点。
第 17 讲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 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最新考纲
晚清中国 经济结构 的变化和 民族工业 的兴起
命题角度 1.2018·全国卷Ⅱ,42:从 近代企业的发展历程考查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2.2017·全国卷Ⅰ,28: 从对洋务企业减税考查对 洋务运动的影响 3.2017·全国卷Ⅱ,28: 从福州船政局收取造船材 料费考查洋务运动中经费 问题 4.2017·全国卷Ⅱ,41: 从清朝盛世雍正年间、中 国近代洋务运动时期、中 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个五年 计划期间三个不同时段的 矿业政策考查国家的历史 巨变和求富求强的轨迹
第八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中国
经济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线索 1 从“闭关锁国”到被迫开放,社会经济结构发生 重大变化 鸦片战争后,在“欧风美雨”的影响下,中国社会经 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主要表现为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渐解 体和洋务企业的出现、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等。 中国 被迫放弃“闭关锁国”政策,开始服从于世界资本主义经 济发展的需要,逐渐沦为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附庸。
线索 3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深受时代的影响 鸦片战争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是社会生活变迁的 第一阶段,中西合璧、不土不洋成为这一阶段物质生活与 社会习俗的突出特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尤其是 20 世纪 50 年代以后,社会生活面貌焕然一新,但也受到政治 生活的影响。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 期,特别是科技在民众生活中的影响逐渐增强。
备战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7讲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讲义
第17讲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理知识体系][背史论术语](1)鸦片战争后,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标志着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自然经济的解体,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商品市场,大量农民和手工业者的破产又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市场。
(2)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的统治,但它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列强的侵略,是中国大规模近代化的开端。
(3)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4)辛亥革命的推动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中国民族工业获得短暂而迅速的发展。
一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迅速萧条。
(5)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出台了一系列经济政策,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也导致了官僚资本的迅速膨胀。
国民政府统治后期,在官僚资本的压榨和国民政府出卖国家主权的险恶形势下,民族资本主义陷入困境。
知能强化课Ⅰ欧风美雨下的求富求强—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一、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从自然经济到商品经济1.原因(1)鸦片战争后,洋纱大量涌入中国东南沿海地区。
(2)西方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的农副土特产品。
2.表现(1)倾销商品——传统手工业破产:鸦片战争后,列强扩大对中国的商品输出,洋纱取代土纱,使中国家庭棉纺织业“纺”“织”分离;随后,洋布输入,取代土布,使农家“织”“耕”分离。
东南沿海一带手工棉纺织业衰败,标志着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2)掠夺原料——农产品商品化: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的农副土特产品,使中国部分农副产品(如丝、茶)日趋商品化。
(3)创办外商企业:鸦片战争之后,外商在华最初建立了一些船舶修造厂,以维修来华运输货物的外国轮船为主。
19世纪60年代,外商在上海开办缫丝厂、茶叶加工厂和轮船运输公司,至甲午中日战争前,外国人在华设立了近百所工厂。
同时,外资银行在香港、上海、天津设立分行,分支机构分布在各通商口岸,形成一个外资金融网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化探究】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7讲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课时作业新人教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5年济南模拟)有论者认为,鸦片战争不但打开了中国的国门,而且打开了中国妇女走出中世纪的大门。
你认为“打开了中国妇女走出中世纪的大门”的武器是( ) A.坚船利炮B.洋纱洋布C.自由平等的观念D.欧洲风俗习惯解析:鸦片战争之后,外国商品逐渐输入中国,首先受到冲击的是中国的棉纺织业,家庭手工业破产,妇女从男耕女织的生产模式中解放出来,故选B项。
答案:B2.“如果说,从前的农户是自己植棉(或购入棉)、自纺、自织、自用(也部分供应市场),现在则是从市场买进口机纱,织成布匹自用或供给市场。
1894年,土布生产中使用机纱的比重已占23.4%。
”从材料中能够得到的结论是( )A.进口机纱导致纺、织分离B.民族纺织工业迅速发展C.传统织布业占据市场优势D.传统纺织品完全商品化解析:从材料信息看,以前的农户织土布时,用的纱是自己纺的;但到了1894年时由于进口机纱的买进,许多农户大量使用进口机纱织布,使土布生产中使用机纱的比重上升。
这说明进口机纱导致纺、织分离,故选A项。
材料信息反映的是土布生产而非民族纺织工业,排除B项;C项与材料信息无关;土布生产很大程度属于自用,故D项表述错误。
答案:A3.下图为近代中国茶叶新式销售渠道示意图,该流程图反映出( )A.茶叶出口数额远超内销B.外国商人在华合法设厂C.外销型农产品形成规模D.自然经济体系完全解体解析:考查学生对图片材料信息获取与分析理解能力。
流程图反映了茶叶至洋行的销售过程,说明外销型农产品形成规模,C项正确;A、B两项题干材料无从体现,D项说法错误。
答案:C4.著名学者钱乘旦认为,在现代化推进的过程中,在“抗拒”与“接受”之外,“还有第三种可能性,它接受现代化是为了控制现代化,让它为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服务”。
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符合上述观点的是( )A.洋务运动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解析:洋务运动主张中体西用,试图利用西方技术来维护腐朽的封建制度,与材料“为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服务”相一致,故A项正确;辛亥革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所维护的是资产阶级利益,与材料信息“为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服务”不一致,故B项错误;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领域反封建斗争的延续,呼吁打倒孔家店,希望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与材料信息“为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服务”不符,故C项错误;五四运动是反帝爱国运动,高举爱国主义的大旗,进行坚决彻底的斗争,促进了人民思想解放,与材料信息“为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服务”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A5.(2015年威海一模)下表是19世纪70—90年代清政府投资的基本状况,这些投资( )A.B.是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途径C.遏止了列强的经济侵略D.使民族工业迎来了春天解析:根据19世纪70—90年代判断属于清政府在洋务运动的投资,“工矿、纺织”和“铁路”为民用企业,属于清政府“求富”范畴,故A项正确;洋务企业不具备资本主义属性,故B、D两项错误;民用企业产品部分面向市场,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侵略,但未起到遏止的作用,故C项错误。
答案:A6.1865年,李鸿章在《置办外国铁厂机器折》中说:“臣料数十年后,中国富农大贾必有仿造洋机器制作以求利益者,官法无以为之区处。
”这说明李鸿章( ) A.认为洋务运动会诱导近代工业的兴起B.认为洋务运动没有实行的必要C.反对向西方学习D.主张政府立法阻止国人创办近代工业解析:根据题干“中国富农大贾必有仿造洋机器制作以求利益者,官法无以为之区处”信息,说明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意识到洋务企业的创办会对近代企业的产生起到诱导作用,故选A项。
B、C两项说法错误;D项从材料无从体现,故排除。
答案:A7.(2015年徐州模拟)1896年初,御史王鹏运建议清廷“特谕天下,凡有矿之地,一律准民招商集股,呈请开采,地方官认真保护,不得阻挠”。
清廷户部和总署对议奏照准。
清廷支持这一议奏的目的是( )A.模仿西方国家实现“工业立国”B.发展商办企业与外商竞争C.支付战争赔款和改善财政状况D.取消对发展工商业的限制解析:本题考查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从材料信息可知,御史王鹏运建议清政府允许民间开矿,清政府接受了该建议。
结合题目中的时间信息“1896年初”可知,该事件发生在甲午中日战争清朝战败之后,为支付战争赔款和改善财政状况,政府采纳了上述建议。
答案:C8.《马关条约》签订后,张謇痛陈其主张:“世人皆言外洋以商务立国,此皮毛之论也,不知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
中国但能于工艺一端,蒸蒸日上,何至有忧贫之事哉!”由此可见,张謇认为( )A.实现民族独立是工业建设的重要前提B.兴办商务是西方富民强国之根本所在C.中国应该农、工、商业同步发展D.兴办实业是实现富国御侮的根本之道解析:材料的关键信息是“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
《马关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张謇倡导实业救国,他认为发展工业是富国强兵的根本,只有这样才能抵御外敌入侵,挽救民族危亡,B项错误。
A、C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答案为D项。
答案:D9.从19世纪70年代到甲午中日战争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新开设的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工矿企业有50余家。
1895—1913年,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新建工矿企业有549家,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一个高潮。
形成这一“高潮”的主要背景是( ) A.洋务运动的兴起B.“实业救国”呼声高涨C.抵制日货运动的掀起D.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解析:解答时注意时间提示“1895—1913年”,洋务运动的兴起是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抵制日货运动始于1915年日本向袁世凯提出“二十一条”,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是在1914年,时间不符合,排除A、C、D三项。
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后,张謇等人提出“实业救国”,故B项正确。
答案:B10.(2015年肇庆模拟)下表是1912—1915年外资在华创办工厂数量变化情况。
影响变化的因素不包括( )A.C.国货运动的推动D.反帝爱国斗争的影响解析:从时间和工厂数量变化来看,反映一战期间外国资本主义工厂呈现减少趋势,说明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结合所学知识,其因还有国货运动的推动和反帝爱国斗争的影响,故B、C、D项错误;A项“开始兴起”显然不符合一战时期的阶段特征,故A项正确。
答案:A11.(2015年永州一模)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时期,规模较大的钢铁、机器、电工器材等厂大多数设在湖南,其余金属矿、煤矿、电厂多选择川、陕等内地省份。
电工器材厂,从原料和产品运销的角度来看设在武汉为宜,但却将其设在湘潭。
这些举措( ) A.有利于国民政府对经济的全面控制B.缓解了经济大危机对中国的冲击C.创造了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的历史最高纪录D.考虑了国防建设的需要,为后来的持久抗战奠定了物质基础解析:首先,由“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判断这一时期为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
其次,由重工业和基础工业“大多数设在湖南”“多选择川、陕等内地省份”“设在武汉为宜,但却将其设在湘潭”,可见这种选择完全出于国防的考虑,在抗日战争中,这些工厂保证了军需物资的供应,为抗战胜利提供了物质保障,故D项正确;全面控制不是以地域作为标准的,故A项不正确;题中所述与经济危机无关,故B项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经济增长速度,故C项不正确。
答案:D12.(2015年宁波模拟)郭廷以先生在《近代中国史纲》书中写道:“一战开始之后,日本对华输入额的比率自15%增至29%,商行的数目增加五倍。
日本投资的钢铁生产量,占中国全国的94%。
”这表明当时( )A.中国的钢铁业丝毫没有增长B.日本形成了独占中国的局面C.中国工业未能获得发展机遇D.日本乘机加紧对华经济侵略解析:材料反映了一战期间,由于欧洲列强无暇东顾,日本乘机加紧对华经济侵略,故D项正确;一战期间,由于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侵略,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故A、C两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其他列强退出在华势力情况,故B项错误。
答案: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13.(2015年青岛一模)改革开放的春风使中国商帮在沉寂了100多年之后再度崛起。
今日的浙商、苏商、粤商、闽商等比起传统的商帮更具开拓性、创新性,更具全球的眼光和谋略。
抚今追昔,鉴古今而知未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贾而好儒,财自道生材料二山东商帮里面,主要是大官僚、大地主兼大商人。
这也决定了山东商人所走的道路及商业资本的流向是以末致富,以本守之的。
鸦片战争后,尤其是民国时期,宁波商帮中新一代商业资本家脱颖而出,把商业与金融业紧密结合起来,从而使宁波商帮以新兴的近代商人群体的姿态跻身于全国著名商帮之列。
他们所经营的银楼业、药材业、成衣业、海味业以及保险业,也是闻名遐迩。
——张正明《中国十大商帮》(1)根据材料一,概括商帮的特点。
从明清时期农业产业结构、货币演变、社会价值观念变化方面分析商帮兴盛的有利条件。
(10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山东商帮和宁波商帮发展的不同趋向。
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10分)解析:第(1)题,第一问,注意结合材料一中相关信息进行回答,从商帮名称可以看出其以地域为中心,重血缘、乡谊,从经营理念可以看出其受儒家思想影响深远,注重诚信、义利并举,从存在时间可以看出其兴盛时期是明清;第二问,需要结合明清时期的时代特征,从农业产业结构、货币、社会价值观念三方面进行分析。
第(2)题,第一问,从山东商帮的人员构成和资本流向可看出其依然属于传统封建商业,而宁波商帮从事行业和人员构成可以看出其成功转型,发展成为近代资本家;第二问,注意二者不同地域对于其发展趋向的影响,如山东受传统思想文化影响较深,因其是儒家思想发祥地,而宁波地区则与其较早开口通商,受“欧风美雨”的冲击。
答案:(1)特点:以地域为中心,以血缘、乡谊为纽带;诚信真善、义利并举、开拓创新;兴盛于明清时期。
(言之成理,答出2点即可)有利条件:农业产业结构上,经济作物普遍种植,农产品商品化加强;货币演变上,广泛使用贵金属货币白银,便利商品贸易和商业资本集聚;社会价值观念变化上,工商皆本的思想。
(10分)(2)趋向:山东商帮仍然是传统封建社会商业之路,致富后主要用于购地、消费,没有用于扩大再生产。
宁波商帮成功转型,一是由从事纯粹的商业活动转为投资于现代产业,二是从传统的银号、钱庄转入现代银行。
这种转型使传统封建社会商人转变为资本主义企业家。
原因:山东商帮:山东是儒家思想的发源地,“重农抑商”影响很深。
宁波商帮:资本主义萌芽较早;鸦片战争后,最早的通商口岸,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瓦解着中国自然经济;外商企业的刺激,洋务运动的诱导;西学的影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