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经营单位应急准备和响应管理规定

合集下载

应急准备和响应管理制度

应急准备和响应管理制度

应急准备和响应管理制度一、目的为了保护本企业从业人员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职业健康安全、环保,保证本企业在出现职业健康安全、环保事件时,能够及时进行应急救援,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事件给本企业所造成的损失,防止或减轻给企业员工造成伤害,避免或减少环境污染。

二、适用范围/对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对职业健康安全、环保紧急情况的应急准备和响应的管理。

三、管理要求/管控流程3.1 应急预案的管理3.1.1 EHS管理本部负责组织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小组,人力行政本部负责相关人员的培训,经中心总监审核,批准后实施。

3.1.2 预案编制领导小组指定预案编制牵头部门及编制小组组长,负责各级预案的编制。

编制小组要在广泛收集制定预案相关的信息、资料的基础上,认真组织初始评估,确定危险源与危险目标,预案编制应分综合管理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应急预案应当遵守相应的预案编制规范。

3.1.3 应急预案的作用当发生紧急情况时,启动应急预案,预防和控制次生灾害的发生,保障企业员工和公众的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职业健康安全危害、财产损失、环境破坏和其他社会影响。

3.1.4 应急预案的编制原则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依法规范、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反应迅速的原则。

3.1.5 应急预案编制应包括的内容:(1)识别潜在紧急情况;(2)确定预案适用范围;(3)明确应急预案的组织机构及职责;(4)制定应急响应程序,明确各类人员的救援行动程序,实行分级响应,(5)明确各类人员(包括承包方及外来人员)的救援行动程序;(6)资源配备需求计划;(7)危险物料识别、存放及应急处理措施;(8)与外部应急服务机构的联络方法;(9)与上级主管部门及相关单位的沟通。

3.1.6 应急预案编制后定期组织修改完善,出现以下情况之一时应及时修订:(1)当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行业规范发生了变化时,发现预案存在明显不足时;(2)应急演练或发生事件后,对预案进行评价发现预案存在不足时。

编制专项应急预案依据

编制专项应急预案依据

一、法律法规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明确规定了突发事件应对的基本原则、组织体系、职责分工、应急准备、应急响应、恢复重建等内容。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了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的基本要求,明确了应急预案的编制、实施和修订等内容。

3.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规定了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的编制、审批、实施、修订等具体要求。

4.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针对危险化学品事故,明确了应急预案的编制、实施、修订等要求。

二、行业标准依据1. 《AQ/T 9002—2006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为生产经营单位编制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提供了指导。

2. 《AQ/T 9003—2006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指南》:为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的评审提供了依据。

三、客观依据1. 事故风险分析: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风险识别、评估和分析,确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

2. 应急资源普查:对应急救援队伍、物资、装备、设施等进行全面调查,确保应急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

3. 单位基本情况:包括生产经营单位的生产规模、设备设施、工艺流程、人员结构等,为编制应急预案提供基础数据。

四、主观依据1. 员工安全意识和技能: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在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自救互救。

2. 管理人员应急能力:加强对管理人员应急能力的培训,提高其组织、指挥、协调和应急处置能力。

3. 应急预案编制团队:组建一支具备专业知识和经验的应急预案编制团队,确保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五、国际经验借鉴1. 国外先进应急管理理念:借鉴国际上的先进应急管理理念,如“风险预防、早期干预、全面响应、持续改进”等。

2. 国际应急管理标准:参考国际应急管理标准,如ISO 22301《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等,提高我国应急预案的编制水平。

六、政策要求1. 国家和地方相关政策:如《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为编制专项应急预案提供政策支持。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3.3减少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确保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
四、应急组织体系
4.1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指挥、协调应急预案的实施,对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工作进行全面领导。
4.2应急办公室:设在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组织编制、修订应急预案,组织应急演练,协调应急资源,指导各部门开展应急工作。
二十二、应急预案的数字化管理
22.1建立应急预案的数字化管理系统,提高预案的可检索性、可更新性和可共享性。
22.2应急预案的数字化管理应确保信息安全,防止预案信息泄露。
22.3利用数字化手段,实现应急预案的快速部署和远程访问,便于在紧急情况下迅速调用。
二十三、应急Βιβλιοθήκη 资与装备的维护23.1建立应急物资与装备的维护制度,定期进行检测、维修和更换,确保其可靠性。
7.2物资保障:储备必要的应急救援物资和设备,定期检查、维护,确保处于良好状态。
7.3资金保障:保证应急预案编制、修订、演练及应急救援工作所需资金。
7.4技术保障:加强安全生产技术研发,提高事故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理技术水平。
八、预案修订
8.1本预案应根据法律法规、安全生产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进行修订。
19.2根据安全生产新形势、新技术、新法规的要求,及时更新和完善应急预案。
19.3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应急预案的改进工作,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
二十、社区与公众参与
20.1加强与周边社区和公众的沟通,提高公众对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的认知和参与度。
20.2定期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活动,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二十六、应急预案的保密与公开
26.1根据国家保密法律法规,对涉及国家安全、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应急预案内容进行保密处理。

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

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准备与响应预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编制目的为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规范XX工程有限公司XX项目部(以下称“项目部”)的应急救援管理工作,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潜在的事故隐患,并在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时,迅速做出应急准备和响应,实施有效的救援,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第二条编制依据(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三)《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四)《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五)《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六)《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第三条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项目部各部门,根据实际情况编制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事故类型主要包括:(一)火灾;(二)生产安全事故,主要包括:坍塌事故、灼伤事故、坠落事故、起重伤害事故、触电事故、其它人身伤害事故(物体打击、搬运或车辆伤害、倒塌等)、交通运输事故、食物中毒事故和其他公共危机事件;(三)其他突发安全事故。

第四条应急预案体系(一)项目部应急预案体系主要由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三部分组成;(二)综合应急预案从总体上阐述项目部应急工作政策、原则,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应急行动、措施、保障等基本要求和程序,是应对各类事故的综合性预案;(三)专项应急预案是针对可能发生的火灾、自然灾害事故而制定的预案,是综合应急预案的组成部分,依据综合应急预案程序和要求制定;(四)现场处置方案是针对重点部位、装置(设施)而制定的具体应急处置措施,是作业人员实施应急工作的基本依据,是专项应急预案的支持性文件。

第五条应急工作原则(一)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原则。

以员工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把保障员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灾难造成的人员伤亡作为首要任务。

(二)预防与救援工作相结合的原则。

充分利用和整合现有资源,积极做好常态下的重点部位危险源监控、风险评估、队伍建设、应急物资储备,完善装备、预案演练,做好防范和预警工作。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条例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条例

《条例》还对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生产经营单位在应急准备、应急救援方面的法律责任作出规定。

以下是《条例》全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708号《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已经2018年12月5日国务院第33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9年4月1日起施行。

总理李克强2019年2月17日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工作;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适用其规定。

第三条国务院统一领导全国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统一领导本行政区域内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工作。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工作涉及两个以上行政区域的,由有关行政区域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负责,或者由各有关行政区域的上一级人民政府共同负责。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急管理部门和其他对有关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监督管理的部门(以下统称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有关行业、领域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急管理部门指导、协调本级人民政府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以及街道办事处等地方人民政府派出机关应当协助上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依法履行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工作职责。

第四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加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工作,建立、健全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工作责任制,其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工作全面负责。

第二章应急准备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以及街道办事处等地方人民政府派出机关,应当针对可能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的特点和危害,进行风险辨识和评估,制定相应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依法向社会公布。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针对本单位可能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的特点和危害,进行风险辨识和评估,制定相应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向本单位从业人员公布。

应急准备和响应管理制度

应急准备和响应管理制度

应急准备和响应管理制度第一条为规范应急的原则、指挥体系及职责、应急救援报告与通报、加强员工自救与抢险、事故后的恢复、训练和演习能力,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及各生产车间和部门应急准备和响应的管理。

第三条生产部是应急准备和响应的主管部门,负责:(一)公司应急体系的建立;(二)组织公司级应急预案的编制、修订及演练;(三)负责应急信息的收集、传递以及应急的启动、协调和指挥管理。

(四)负责事故现场应急救援的指挥工作。

(五)负责公司应急工作的管理。

第四条安环部负责应急物资的储备,监督、检查应急系统的建设。

第五条各相关部门负责本业务范围应急预案的编制和应急管理职能的落实工作。

第六条事故应急救援的原则(一)以人为本。

事故抢救以保障遇险人员生命安全为最高准则,同时确保救援人员安全,严防次生灾害造成事故;(二)统一指挥。

在公司救援指挥部和现场抢险救灾指挥部的领导下,开展事故应急救援工作;(三)自救互救。

事故发生后,事故单位应按照本单位应急预案(措施)实施自救和互救;(四)通讯畅通。

确保事故救援各方密切联系、信息畅通。

第七条应急救援组织系统公司设立应急救援指挥部,下设应急救援办公室(公司应急救援办公室设在公司生产部)、现场抢险指挥部和7个应急救援专业小组。

应急组织系统的设置、职责、权限具体见公司《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预案》。

第八条事故应急救援报告与通报(一)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负责人应立即向公司中控汇报,汇报内容包括:1.事故发生时间、地点、原因;2.事故类型(包括火灾、爆炸、触电、交通运输、洪涝灾害、其它事故等);3.事故现场伤亡情况,现场人员是否安全撤离;4.现场联系人。

(二)当班中控在接到报警后,应立即报告应急救援总指挥、副总指挥,根据指令启动公司应急救援系统。

由总指挥、副总指挥确定赶赴事故现场的人员、抢救队伍规模,并下令通知各专业小组火速赶赴事故现场进行救援。

(三)公司在事故发生8小时内,写出书面事故快报,并按公司《事故、事件管理程序》规定的事故报告程序和方式报公司领导。

公司应急处置规章制度内容

公司应急处置规章制度内容

公司应急处置规章制度内容第一章总则一、为规范公司应急处置工作,提高应急响应能力,保障公司生产经营活动的安全稳定,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二、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公司内各部门、全体员工,重要事故或危机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第二章应急预案的制定与审批一、公司应当依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应急预案,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和更新。

二、应急预案应当由公司的负责人牵头负责,并由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和专业人员协助制定。

三、应急预案经公司相关部门审核通过后,上报公司领导审批,方可正式执行。

第三章应急基础工作一、建立完善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包括食品、水源、医疗用品、应急工具等。

二、设置应急联络人员,建立应急通讯系统,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有效地沟通和协调。

三、定期进行应急演练,提高员工应急处置的能力和水平。

四、建立应急培训制度,定期对员工进行应急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员工的应急意识和应急能力。

第四章应急处置流程一、发生重大事故或突发事件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公司总部负责人牵头召开应急工作组会议,成立应急处理小组,分工协作,制定应急处置方案。

二、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和相关单位报告事故情况,并协调开展救援和应急处置工作。

三、在应急处置过程中,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应急预案,保障应急处置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五章应急处置管理一、建立应急处置纪律,对违反应急处置规章制度的行为给予相应的处理和追责。

二、建立应急处置档案,及时对应急处置情况进行跟踪和记录,定期进行总结和分析,提高应急处置工作的有效性和及时性。

第六章应急处置评估一、定期对公司的应急处置工作进行评估,检查应急预案的执行情况和效果。

二、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完善应急预案和应急处置工作,提高应急响应能力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第七章附则一、本规章制度自颁布之日起生效。

二、对于不在本规章制度范围内的特殊情况,公司应急处理小组有权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临时应急措施。

三、本规章制度解释权归公司总部负责人所有。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制定本单位的应急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制定本单位的应急

生产企业应急管理办法一、目的为了抓好安全生产日常管理,保证生产安全有序进行,预防和控制潜在的事故或紧急情况发生时,做出应急预警和响应,最大限度地减轻可能产生的事故后果,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管理办法适用于公司生产经营中可能和已发生的安全生产事件的预防和处理。

三、应急管理原则1、实行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应急管理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在公司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分级管理,分线负责”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应急预警和响应的指挥作用。

2、预防为主,强化基础,快速反应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常抓不懈,在不断提高安全风险辨识、防范水平的同时,加强应急基础工作,做好常态下的风险评估、物资储备、队伍建设、完善装备、预案演练等工作。

居安思危,强化一线人员的紧急处置和逃生的能力,早发现、早报告、迅捷处置。

3、分级响应:应急工作按照事故的危害程度、波及和影响范围,实施分级应急响应。

一、安全生产检查1.安全生产检查的基本任务是发现和查明各种事故的隐患,督促整改;督促各项安全规章制度的实施;制止违章指挥、违章作业。

安全生产检查的内容应包括综合检查、专业检查和日常检查。

2.安全生产检查应有明确的目的、要求、内容和计划。

各种安全监察必须建立相关规范的记录表式和台帐,做到检查结果有据可查。

3.生产运行部负责编制公司级安全生产检查表式,并建立公司级安全生产检查台帐;各部门、车间负责编制和建立本部门、车间安全监察的表式和台帐。

4.生产运行部负责制订公司年度安全生产检查计划,经公司安全领导小组审核批准后付诸实施。

5.综合性检查工作由公司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检查人员由领导小组成员及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6.专业检查由生产运行部负责组织有关部门人员进行,检查的主要内容是对锅炉、压力容器、危险品、电气装置、机械设备、防火防爆、防尘防毒、安全装置和监控仪器等进行专业专项检查,专业检查频次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突发事件应急准备和响应管理制度

突发事件应急准备和响应管理制度

突发事件应急准备和呼应管理制度一、目的为了规范**(以下简称**)突发事件应急准备和响应的管理,对紧急情况、事件事故作好预防和准备,减少突发事件发生,控制事件事故损失,消除安全影响,提高应急响应速度和有效性,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各部门。

三、引用标准3.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GB/T28001-20013.2《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GB/TZ 33000-20163.3《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29639-2013四、术语和定义4.1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4.2 应急预案: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制定的行动方案。

包括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

4.3应急准备: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进行的组织准备和应急保障。

4.4 应急响应:突发事件发生后,有关组织或人员采取的应急行动。

4.5 应急救援:在应急响应过程中,为消除、减少突发事件危害,防止突发事件扩大或恶化,最大限度地降低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或危害而采取的救援措施或行动。

4.6 应急恢复:突发事件的影响得到初步控制后,为使生产、工作、生活和生态环境尽快恢复到正常状态而采取的措施或行动。

五、职责5.1安委会全面负责应急准备和响应工作,设置应急安全领导小组,组建应急队伍,提供应急资源,审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领导**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5.2质量与安全管理部负责组织综合预案的制定、评审和演练。

督促和检查各单位专项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的编制、审核及演练。

5.3各部门负责职责范围内应急准备和响应,负责编制专项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并定期演练,负责事故的报告和初期处置。

负责落实应急装备物资的采购、使用、维护保养,负责应急队伍的建设和培训。

应急准备与响应管理制度

应急准备与响应管理制度

应急准备与响应管理制度1 目的为了应对和控制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或紧急情况,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影响,根据《安全生产法》、《环境保护法》、《消防法》、《职业病防治法》、《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指南》特制定本制度。

2范围本制度适用于范围内有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或紧急情况。

应对突发事件所开展的应急管理组织机构设施及应急人员配备、突发事件分类、分级、应急准备、应急预案管理、应急物资管理、应急培训管理、应急演练管理、应急监测与预警管理、应急联动管理、应急报告、应急处置与救援、灾后重建等全过程管理活动。

3 术语定义3.1 突发事件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破坏、严重社会影响,危及公司系统安全与稳定,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紧急事件。

3.2 应急管理针对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的突发事件,为了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或降低其可能造成的后果和影响,达到优化决策的目的,而基于对突发事件的原因、过程及后果进行的一系列有计划、有组织的管理。

其涵盖突发公共事件发生的前、中、后各过程,包括为应对突发事件而采取的预先防范措施、事发时采取的应对行动、事发后采取的各种善后措施及减少损害的行为。

3.3 应急预案应急预案是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为保证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应急救援行动,降低突发事件损失,而预先制定的有关计划或方案。

应急预案包括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

3.4 综合应急预案是针对公司或各经营单位的整体,对各类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共性方式、方法、原则的说明,是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综合性方案。

3.5 专项应急预案是针对公司或各经营单位较为典型的突发事件(如电网事故、设备事故、人身事故、自然灾害等),明确其应急程序和具体的应急救援措施的计划或方案。

一个专项应急预案所针对的突发事件一般会存在于多个生产现场,同一个专项应急预案可以对多个生产现场的应急工作起到指导作用。

生产应急响应预案

生产应急响应预案

生产应急响应预案一、应急响应组织。

1. 应急响应领导小组,由公司高层领导组成,负责指挥应急响应工作。

2. 应急响应指挥部,设立在公司总部,负责具体组织和协调应急响应工作。

3. 应急响应组,由各部门负责人和专业技术人员组成,负责应急响应的具体实施。

二、应急响应流程。

1. 应急预警,当发生生产安全事故、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时,应急响应领导小组立即启动应急响应预案,通知各部门负责人和应急响应组成员。

2. 信息收集,应急响应指挥部负责收集和汇总事件信息,包括事件发生地点、影响范围、可能造成的损失等。

3. 应急评估,应急响应组根据信息收集结果,对事件进行评估,确定应急响应措施和应对方案。

4. 应急处置,根据评估结果,各部门负责人和应急响应组成员立即启动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包括人员疏散、物资调配、设备检修等。

5. 信息发布,应急响应指挥部负责向外部发布事件信息和应急处置情况,保持与政府、媒体和社会公众的沟通。

6. 应急恢复,一旦事件得到控制,应急响应组负责开始恢复生产和修复受损设施,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秩序。

三、应急响应保障。

1. 人员保障,确保员工安全,做好人员疏散和救援工作。

2. 物资保障,做好应急物资储备和调配,保障应急处置所需的物资和设备。

3. 信息保障,建立健全的信息收集、传递和发布机制,确保及时、准确地传达事件信息。

4. 培训保障,定期组织应急演练和培训,提高员工的应急处置能力和意识。

以上应急响应预案仅为初步草拟,具体实施过程中还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希望全体员工能够牢记应急响应预案,做好应急准备工作,确保公司生产安全和员工健康。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本标准规定了生产经营单位编制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的程序、内容和要素等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

生产经营单位结合本单位的组织结构、管理模式、风险种类、生产规模等特点,可以对应急预案框架结构等要素进行调整。

目录•术语和定义•应急预案的编制•应急预案体系的构成•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处置方案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 应急预案emergency response plan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制定的行动方案。

2.2 应急准备emergency preparedness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进行的组织准备和应急保障。

2.3 应急响应emergency response事故发生后,有关组织或人员采取的应急行动。

2.4 应急救援emergency rescue在应急响应过程中,为消除、减少事故危害,防止事故扩大或恶化,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或危害而采取的救援措施或行动。

2.5 恢复recovery事故的影响得到初步控制后,为使生产、工作、生活和生态环境尽快恢复到正常状态而采取的措施或行动。

[1]应急预案的编制3.1 编制准备编制应急预案应做好以下准备工作:a)全面分析本单位危险因素,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事故的危害程度;b)排查事故隐患的种类、数量和分布情况,并在隐患治理的基础上,预测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事故的危害程度;c)确定事故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d)针对事故危险源和存在的问题,确定相应的防范措施;[1]e)客观评价本单位应急能力;f)充分借鉴国内外同行业事故教训及应急工作经验。

3.2 编制程序3.2.1 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结合本单位部门职能分工,成立以单位主要负责人为领导的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明确编制任务、职责分工,制定工作计划。

安全、环境应急准备和响应管理规定

安全、环境应急准备和响应管理规定

安全、环境应急准备和响应管理规定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安全、环境应急体系,应急体系策划,应急预案的编制和评审、发布,应急预案的管理,应急预案的培训、演练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生产制造中心的安全、环境应急准备和响应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88号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烟办综〔2017〕557 国家烟草专卖局办公室关于印发烟草行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通知GB/T 29639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 9007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指南Q/-ZX 206 034 消防安全管理规定Q/-ZX 206 021 危险源及风险分级管控管理规定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安全和环境事故和突发事件特指生产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职业卫生、治安保卫、环境污染等领域的各类事故和突发事件。

3.2应急准备指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和突发事件,为迅速、科学、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进行的思想准备、组织准备和物资准备。

3.3应急救援指在应急响应过程中,为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和突发事件所造成的损失或危害,防止事故扩大,而采取的紧急措施和行动。

其中,较复杂的并涉及组织、资源和协调配合的措施应形成相关应急预案文本。

3.4安全和环境应急预案指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可能发生的安全和环境事故和突发事件,最大程度减少事故和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害而预先制定的工作方案,包括综合应急预案、针对特定事故和突发事件的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等。

3.5应急响应指针对发生的事故和突发事件,有关组织或人员采取的应急行动。

3.6应急演练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和突发事件情景,依据应急预案而模拟开展的应急活动。

注1:综合演练:针对应急预案中多项或全部应急响应功能开展的演练活动;注2:单项演练:针对应急预案中某项应急响应功能开展的演练活动;注3:现场演练:选择(或模拟)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设备、设施、装置或场所,设定事故和突发事件情景,依据应急预案而模拟开展的演练活动;注4:桌面演练:针对事故和突发事件情景,利用图纸、沙盘、流程图、计算机、视频等辅助手段,依据应急预案而进行交互式讨论或模拟应急状态下应急行动的演练活动;注5:事故和突发事件情景是指预先设定的事故和突发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特征、现场情况、波及范围以及变化趋势等。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文档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文档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文档
一、概述
安全生产是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事故及其影响的防范和消除是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关键。

为了更好地应对突发事件和事故的发生,确保企业人员生命财产安全,提高应急管理水平,制定本文档。

二、目的
本文档的目的是规范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确保在突发事件和事故发生时能够快速、有效地组织抢救,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三、范围
本文档适用于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包括但不限于生产车间、办公楼、仓库等场所。

四、应急预案
1.应急预案的编制
2.应急预案的演练
五、应急组织机构
1.领导小组
2.指挥部
3.应急队伍
六、应急设施和装备
1.应急设施
2.应急装备
七、应急培训和演练
1.应急培训
2.应急演练
八、责任制度
1.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2.应急责任制度
九、监督和检查
1.监督制度
2.检查制度
十、附则
1.本文档的解释权归生产经营单位所有。

2.本文档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以上是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文档的内容,希望可以为企业提供一个完善的安全管理框架,并能在突发事件和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应急处置,保障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

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

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

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有时会发生突发事件,为了避免造成重大损失和危害,通常需要提前准备好一份应急预案。

那么什么样的应急预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欢迎大家分享。

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1第一部分应急预案的编制一、术语定义1、应急预案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可能发生的事故,最大程度减少事故及其造成损害而预先制定的工作方案。

2、应急准备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科学、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进行的思想准备、组织准备和物资准备。

3、应急响应针对发生的事故,有关组织或人员采取的应急行动。

4、应急救援在应急响应过程中,为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或危害,防止事故扩大,而采取的紧急措施或行动。

5、应急演练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情景,依据应急预案而模拟开展的应急活动。

二、预案的编制1、概述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编制程序包括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资料收集、风险评估、应急能力评估、编制应急预案和应急预案评审6个步骤。

2、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生产经营单位应结合本单位部门职能和分工,成立以单位主要负责人(或分管负责人)为组长,单位相关部门人员参加的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分工,制定工作计划,组织开展应急预案编制工作。

3、资料收集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应收集与预案编制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应急预案、国内外同行业企业事故资料,同时收集本单位安全生产相关技术资料、周边环境影响、应急资源等有关资料。

4、风险评估主要内容包括a)分析生产经营单位存在的危险因素,确定事故危险源;6、编制应急预案依据生产经营单位风险评估以及应急能力评估结果,组织编制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编制应注重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做到与相关部门和单位应急预案相衔接。

应急预案编制格式参见附录A。

7、应急预案评审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生产经营单位应组织评审。

评审分为内部评审和外部评审,内部评审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

安全生产应急管理预案办法

安全生产应急管理预案办法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安全生产工作,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行政区域内所有生产经营单位,以及其他可能引发生产安全事故的单位和个人。

第三条本办法遵循以下原则:(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三)属地管理,行业监管;(四)快速反应,协同处置。

第二章应急准备第四条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系,明确职责分工,制定应急预案,定期组织演练。

第五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应急组织机构,明确应急指挥体系,配备应急物资和装备,制定本单位应急预案。

第六条应急预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事故风险分析;(二)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三)应急响应程序;(四)应急处置措施;(五)应急保障措施;(六)应急信息报告。

第七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定期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和修订,确保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用性。

第三章应急响应第八条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时,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按照预案要求采取应急处置措施。

第九条应急指挥机构应当及时了解事故情况,组织开展救援工作,确保事故得到有效控制。

第十条事故发生地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当根据事故情况,启动应急响应,采取以下措施:(一)组织应急救援队伍开展救援;(二)疏散周边人员,确保安全;(三)维护事故现场秩序;(四)及时发布事故信息。

第四章应急保障第十一条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当加大对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的投入,确保应急物资和装备的充足。

第十二条应急救援队伍应当加强培训,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第十三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应急物资和装备管理制度,定期检测和维护,确保其处于适用状态。

第五章应急信息报告第十四条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时,应当立即向事故发生地政府及相关部门报告。

第十五条事故信息报告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事故发生单位、时间、地点;(二)事故原因、性质、规模;(三)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情况;(四)应急处置措施及效果。

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管理

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管理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类生产经营单位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安全风险也在不断增加。

为有效预防和应对各类突发事件,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应急预案管理体系。

本文将围绕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管理展开论述,从应急预案的分类、编制程序、实施与演练、评估与改进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应急预案的分类1. 综合应急预案综合应急预案是生产经营单位为应对各种生产安全事故而制定的综合性工作方案,是本单位应对生产安全事故的总体工作程序、措施和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

它涵盖了事故预防、应急准备、应急响应、应急处置、应急恢复和应急保障等方面。

2. 专项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是生产经营单位为应对某一种或者多种类型生产安全事故,或者针对重要生产设施、重大危险源、重大活动防止生产安全事故而制定的专项工作方案。

它针对特定的事故类型、设施或活动,提出有针对性的应急措施。

3. 现场处置方案现场处置方案是指生产经营单位根据不同生产安全事故类型,针对具体场所、装置或者设施所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

它侧重于事故现场的具体处置方法,为事故救援提供快速、有效的指导。

二、应急预案编制程序1. 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生产经营单位应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由各部门负责人、专业人员和相关人员组成,负责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

2. 资料收集收集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事故案例、技术标准等资料,为应急预案编制提供依据。

3. 风险评估对生产经营单位的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风险评估,确定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和事故等级。

4. 应急资源调查调查和统计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资源,包括应急队伍、应急物资、应急设施等,为应急响应提供保障。

5. 应急预案编制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和应急资源调查情况,编制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

6. 桌面推演组织桌面推演,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对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

7. 应急预案评审邀请相关专家和部门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

应急管理制度

应急管理制度

为规范应急准备、应急计划、应急响应、应急保障及应急评审与改进等环节的管理,提升公司的应急处置能力,特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合用于应急准备、应急计划、应急响应、应急保障及应急评审与改进等环节的管理。

3.1 总经理职责3.1.1 负责主持召开安委会对经分管安全生产的副总经理审核的应急预案初稿进行审议,并形成决议。

3.1.2 签发经内部评审的应急预案。

3.1.3 组织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

3.2 分管安全生产的副总经理负责对应急预案初稿进行审核,并提交总经理。

3.3 安全环保部作为应急管理的主管部门,其职责如下:3.3.1 负责识别、确定紧急事件,并起草与其对应的应急预案初稿,提交分管安全生产的副总经理审核。

3.3.2 负责应急救援培训管理工作,并组织各单位对员工进行应急培训。

3.3.3 对应急管理的所有记录(包括应急预案评审、演练等记录)进行归档保存。

3.4 其他各单位职责3.4.1 负责依据本单位存在的紧急事件编制相应的应急预案。

3.4.2 配合安全环保部做好员工的应急培训,并做好相关的记录。

3.4.3 做好本单位组织的应急演练,并配合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做好公司层面的应急演练。

4.1.1 管理部门公司成立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公司总经理任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总指挥、副总经理任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副总指挥、其他各单位主要负责人任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成员。

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下设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安全环保部主任担任,负责指挥中心日常管理工作。

4.1.2 紧急事件(1)紧急事件指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重大经济损失及环境破坏的突发事件。

(2)紧急事件的认定应考虑:——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以往事故、事件和紧急状态;——依据风险确定潜在的紧急事件。

(3)确定紧急事件时应考虑下列情况:——自然灾害:洪水、地震等;——运行管理异常;——其他影响公司安全生产的异常情况。

(4)确定紧急事件时应包括企业周边的情况,并针对潜在的紧急事件采集相关的地理、人文、地质、气象等信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急准备和响应管理规定
1 目的和范围
1.1 为了预防或减少潜在施工安全和环境事故或紧急情况造成的影响,对可能出现的安全事故、火灾、爆炸及危险品泄漏进行预防和控制,保证人员和物品的安全,特制定本规定。

1.2 适用于公司范围内可能出现事故的应急准备、紧急情况的响应和处理。

2 职责
2.1 安全工程部/安全生产办公室
负责公司施工生产、检修工程现场安全、环境、消防事故紧急情况的管理。

负责编制本单位应急响应预案
2.2 企业发展管理部
负责加工生产基地机械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的紧急情况应急准备和响应的管理。

2.3 办公室
负责总部办公区域应急准备和响应的管理。

2.4 检修产业部
负责检修工程现场应急准备与响应的管理。

2.5 采购中心
负责应急响应物资和设备的准备调度。

2.6 分(子)公司、项目部
负责编制本单位应急响应预案,负责本单位施工安全、消防和环境等的应急准备与响应工作。

3 工作流程
3.1 针对下列情况应编制应急预案:
a) 高处作业可能发生的高处坠落;
b) 交叉作业可能发生的物体打击;
c) 检修电器;使用电动机械、工具可能发生的触电;
d) 可能发生的机械伤害;
e) 基坑、土方、模板、脚手架施工可能发生的坍塌;
f) 发生火灾的油品和可能发生泄漏的化学品的储存及作业点(面);
g) 有可能导致中毒、窒息或身体伤害的化学品;
h) 有可能导致中毒的食物;
i) 台风和潮汛。

3.2 潜在事故和紧急情况可能包括:
a) 可能发生的工伤事故、重大设备事故;
b) 火灾;
c) 爆炸与爆燃;
d) 中毒。

3.3 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
3.3.1 各分(子)公司项目部应制订的应急救援预案的种类至少应
包括以下几类:
a) 火灾
b) 中毒(包括煤气等窒息气体的中毒和食物中毒)
c) 坍塌
3.3.2 预案中应明确应急领导小组的各组成成员及参与应急救援的有关部门,明确各成员及部门在应急救援中的职责。

3.3.3 预案中应明确在救援过程所采取的主要措施及责任人。

3.3.4 预案中应明确应急响应时可能需要的物资、机械设备,并列出清单,以及物资、机械设备的准备方案。

3.3.5 预案中应明确疏散人员程序、物资准备程序、与有关领导、应急服务、政府相关部门、邻居沟通和通报安排及联络电话。

3.4 应急准备
3.4.1 公司成立应急准备领导小组,由主管生产副总经理任组长,组员由安全工程部、检修产业部、采购中心、会计中心、办公室等部门人员组成。

3.4.2 各分(子)公司和项目部应成立应急小组,制定本单位和本项目特定情况发生时的应急措施方案(应急预案)及应急设备清单。

3.4.3 应急预案应由单位负责人批准。

3.4.4 各单位应急小组成员应进行应急培训。

3.4.5 各单位每年举行一次义务消防队的消防演习,检验应急准
备工作是否充分。

如发现预案中的不足之处应予以纠正并增加演练评价表。

3.5 应急预案的启动
3.5.1 一般事故的应急响应
3.5.1.1 当事故或紧急情况发生后,当事人立即向所在单位负责人汇报,并采取应急措施,防止事态扩大。

3.5.1.2 单位负责人组织应急成员对事故或紧急情况进行处理,并立即向安全工程部和相关主管领导报告。

3.5.1.3 各部门及相关主管领导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做出决策,调集相关人员进行应急响应。

一般事故的应急响应按《事故调查处理管理规定》的有关规定执行。

3.5.2 重大事故的响应
3.5.2.1 当重大事故(如火灾、中毒、坍塌等)发生后,当事人或发现人,立即向单位负责人报告,同时采取应急措施,防止事态扩大。

项目经理组织应急小组人员对事故按应急措施进行处理,并立即报告公司主管生产副总经理、安全工程部或其它相关职能部室。

相关职能部室通知应急领导小组相关成员立即到现场协助调查处理。

3.5.2.2 当发生火灾等紧急情况时,事故单位主管领导应及时组织应急小组成员对事故进行处理,防止事态扩大,并及时报告公司安全工程部等相关部门。

3.5.3 报警
3.5.3.1 紧急事故发生时,发现人应立即报警。

3.5.3.2 向内部报警,简述:出事地点、情况、报警人姓名。

3.5.3.3 向外部报警,详细准确报告:出事地点、单位、电话、事态状况及报告人姓名、单位、地址、电话。

并派人到主要路口迎接救援车辆。

3.5.4 上报:紧急事故处理结束后,事故发生所在单位的负责人应在24小时内填写《应急准备和响应报告书》,一式二份,自留一份。

消防、安全事故报安全工程部,机械事故报采购中心或企业发展管理部。

3.5.5 检查和教育
3.5.5.1 各应急场所人员在工作开始前和结束后,均应进行日常检查。

3.5.5.2 各级消防管理部门每季度负责对各项目易燃、易爆、油品及化学危险品的储存、使用操作等内容进行监督检查,并做好记录。

3.5.5.3 安全工程部负责组织培训,提高基层单位和项目经理部相关岗位人员应急状态职责能力及响应能力。

培训内容主要有:
a) 发生紧急事故时的应急措施教育,包括对应急场所人员进行的岗位教育和消防知识教育。

b) 扑救火灾、救护人员的知识与能力。

c) 抢救摔伤人员的知识与能力。

d) 紧急切断电源、抢救触电人员的知识与能力。

e) 控制机械事故损坏或伤害,排除机械设备危险性、减少机械事故继续扩大的知识与能力。

f) 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健康安全伤害和避免企业资产更大损失的知识与能力。

g) 应付各种中毒事故,分析、查找毒源的知识与能力。

h) 了解、熟悉救援呼叫联络方式与方法。

3.5.6 应急预案的评审,各预案的制订单位在发生应急救援后和每年应对预案进行一次评审,评审所制订的预案的符合性,发现不足之处应予以纠正。

4 记录
应急准备和响应报告书
5 相关文件
《事故调查处理管理规定》
附件:应急准备和响应管理流程图
应急准备和响应报告书
报告时间:年月日时分
填表人:负责人:年月日
附件:
应急准备和响应管理流程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