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校伙食实行区域合作与校际联合的模式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技信息
在我国,一直以来形成了“一校一户办后勤,校校后勤办社会”的格局,自办后勤给高校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负担和压力,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

自从1999年开始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以来,全国各地高校根据中央精神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与实践。

作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重点的高校伙食办伙模式,目前也正处于百家争鸣的“战国”时期,具体概括起来主要有高校主体型、区域合作型和校际联办型三种实现模式,本文着重对后两种模式加以研究探讨。

一、区域合作型模式
区域合作型模式是高校伙食服务主体为了谋求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而促使生产要素在区域之间流动和重新组合的过程。

简而言之即通过高校伙食与相对区域内的社会其它餐饮业的联系,形成社会参与高校办伙、高校面向区域内的社会选择服务的模式。

具体形式有以下三种:
1、把原校内所有伙食经营项目全部交给社会上有实力的专业服务公司,原有后勤人员转化为社会企业员工。

学校面向社会选择服务企业,这种方式比较适宜原有办伙力量较薄弱的院校及一些新型独立学院,如江苏的三江学院就是全国最早实现“生活后勤社会化”的高等学校。

2、高校与社会企业基于一定的互惠条件,合作投入或经营高校伙食。

如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新学生食堂在筹建过程就联合专业管理团队南京荣邦餐饮投资管理发展有限公司,在全国率先采用了中央厨房加工模式,建成了“化苑·荣邦”餐饮中心。

3、将社会企业引入高校,参与后勤服务,与校内伙食实体共同竞争。

这种模式在理论上讲是比较彻底的改革方式。

它可以利用社会力量解决高校暂时无法解决的一些困难,可以使高校卸掉包袱,提高服务质量。

但同时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在推广和运用时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原因如下:第一,企业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的,当社会企业进入校园餐饮市场后,如何体现高校伙食“三服务、两育人”的服务宗旨,如何保持高校伙食的教育属性和实现其保障的稳定性等都是摆在学校现前所急需解决的问题。

第二,学校对饮食服务的监控能力大大减弱,一旦出现问题,高校可能难以控制,要承担一定的风险。

第三,由于我国高校伙食部门历史包袱重,人员费用高,技术水平高低不等等原因,一方面社会企业是否愿意接纳,另一方面面对社会企业的不稳定性和巨大的工作压力,后勤职工是否愿意“转嫁”,都值得研究。

鉴于上述困难,现在南京地区高校伙食区域合作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以地理空间范围为界,高校饮食服务企业之间采用托管或托管与自我管理相结合等模式。

如南京理工大学后勤集团饮食服务二公司就托管了南京中医药大学仙林校区、南京海事职业技术学院部分学生食堂,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也托管了金垦学院等几家食堂。

2、区域内各种领域的合作,现已逐步发展到高校伙管人员、技术、信息等方面的合作。

如建立区域内高校采购信息平台,区域内人员培训等等,促进各高校伙食部门在管理、经营、服务等方面共同提高。

由于共同的企业文化,共同的价值观,促使此类合作成功率较高,合作关系也较稳固。

高校伙食之间的托管有利于提高托管学校餐饮服务的质量和管理水平,有利于减轻学校、学生负担,有利于提高学校办学效益。

目前这种合作方式在江苏地区运用的较为普遍。

二、校际联办型模式
高校伙食改革最终是要实现社会化,但实现社会化的方式可以多样化。

经过一段时间的改革实践,现在初步形成以下几种模式:
1、联办模式:即区域相近的几所高校之间联合办伙,如1999年湛江海洋大学、广东医学院、湛江师范学院联合组建了湛江高等学校后勤集团,集团将三校的伙食管理从原来的学校剥离出来,并入集团实行企业化管理。

接管了三个学校的食堂后,仅食堂这一项就为学校剥离了正式职工100多个,学校用这些名额充实教师队伍,有力地促进了教学科研工作。

2、集团化模式:在省会或学校集中的城市,采取区域性布局,组建跨学校后勤服务集团的方式;饮服公司作为集团公司的一个子公司进行运作。

公司通过后勤资源的优化组合,发挥规模效益,在区域范围内统筹后勤饮食服务资源。

同时向外拓展市场,获取资金壮大实力,回哺高校饮食服务。

如西安市在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成立“西安联大后勤服务集团”和“西安市学校后勤服务管理中心”,以西安联大后勤
改革为龙头,带动和推进市属学校的后勤社会化改革。

使西安市属学校后勤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合理利用,并服务于校内和校外两个市场。

3、独立公司模式:彻底打破“一校一户办后勤,校校后勤办社会”的传统事业福利后勤模式,重组高校饮食服务力量,建立独立于高校之外的饮食专业公司、连锁公司,由专业公司或连锁公司面向各个高校开展服务。

如上海市早在1999年就在市政府的主导下成立了“上海高校后勤发展中心”和“上海高校后勤服务中心”,分别以“生乐”和“新世纪”为品牌,在各高校开办了19家学生连锁餐厅,提高了学生餐厅的管理水平,经过几年的发展,目前连锁餐厅已发展到45家。

另外创立的“上海学校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已承接了九个高校的食堂,服务3万多师生,营业面积2万平方米,年营业额达3000多万元。

这种模式的好处是:第一,联合分散的高校市场,把各高校有限的人、财、物等市场资源集中起来,通过优化组合实现规模效益。

第二,联合发展,饮食服务公司之间尽可能按连锁、联办等多元投资方式操作取长补短,并按出资、出市场、出人才的多少为标准来分配市场收益。

第三,通过引进现代企业的管理方式,可以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并在参与社会竞争的过程中提高工作效率。

第四,彻底的与学校剥离,解除学校的后顾之忧,使学校集中精力和财力抓好教学科研工作。

第五,缓冲改革压力,避免直接进入社会所带来的动荡;另一方面也可以保持姓“教”属性。

第六,由于职工熟悉高校后勤工作,并对高校后勤有感情,因此工作也比较好做。

三、区域合作和校际联合的启示
1、无论是区域合作还是校际联合,都是深化后勤改革的必然要求。

传统的“小而全,一家一户办后勤”的后勤模式是不可能产生真正意义的区域合作或校际联合的,这已被我国高校后勤几十年的实践所证明。

高校后勤社会化的实质是后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根本转变。

高校后勤社会化最终追求的目标是提高服务质量和办学效益。

那么如何在改革的进程中努力贴近所追求的目标呢?走区域合作或校际联合的路子,可以通过优化组合实现规模效益,壮大实力,可以缓冲改革的压力,也可以避免直接进入社会所带来的动荡,不失为明智之举。

2、以学校选择、调控的自愿互利合作使双方受益。

合作可以使双方受益,但在什么基础上合作、如何进行有效的合作却是必须深入考虑的。

从经济原理方面讲,可以说是与经济学中的比较优势原理相符合的,就是在效益观念推动下,对后勤资源进行重新审视基础上的优化重组式的优势互补。

它不仅是由简单的绝对优势所决定的,更重要的在于比较优势,它是双方由于机会成本不同导致的,是按照“如何提高后勤资源投入产出的比率、如何能够实现后勤资源使用效率的最大化、如何进行一件事情的得失比较、有没有必要值得自己非得亲自做、谁会做的更专、更好、更有效率”来思考合作问题,来决定合作的范围、内容、方式、方法,来解决合作中一些如各自应占多大比例、多大投入等复杂问题。

这种合作的效益不是1+1小于2或等于2,而是1+1大于2,它增加了双方的收益,使双方的合作能够长期深入进行下去。

3、只有以制度为保障才能深入稳定地合作。

以区域合作或校际联合虽然有诸多好处,但究竟怎样保证合作的长期性、有效性,却是一个需要探讨的课题。

长远、牢固的合作离不开合作的规范。

合作要想深入稳定进行必须以公正透明的激励机制、约束机制、监督机制为保证,才能加强合作,减少麻烦,避免出现利益、权力的纠纷等问题。

在实践中,要牢牢把握合作的基本原则,注重机制建设,求同存异,以发展的观点解决问题,使合作得以顺利进行。

四、进一步推进高校伙食区域合作和校际联合的思路与对策
建立什么样的后勤保障体系和怎样建设新型后勤保障体系是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重大问题,围绕这一重大问题,由于各高校实现方式不同,所处的地理环境、规模不同,历史、现状、工作习惯存在差异,高校伙食区域合作和校际联合的方式不可能完全相同,必须符合各自的特点。

合作离不开价值观的引导,对于实施怎样的合作,既不能简单地把它当作后勤部门的事情来看待,也不能仅是提高办学活力和办学效益的问题,而应把它作为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和发展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要求的教育思想来认识;把它作为实施教育创新,更新教育观念,在新形势下办学模式、办学思想一次重大转变与改革来对待。

教育部发展规划司高校后勤改革处处长朱宝铜在2005年中国高校餐饮论坛上指出,高校餐饮改革的方向也是市场化。

学校食堂作为容易引发学校不稳定的场所,在明确“公益性”
对高校伙食实行区域合作与校际联合的模式的研究
南京理工大学后勤集团饮食服务总公司甘靖
[摘要]本文在对高校伙食实行区域合作和校际联合两种模式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得出了相应的启示和思路。

[关键词]高校伙食区域合作校际联合模式启示
(下转第71页)—
—70
科技信息
应由国家和学校体现的基础上,
遵循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律,通过市场化改革来彻底消除学校和学生的对立矛盾,逐步建立起“市场提供服务,学校自主选择,政府宏观调控,行业自律管理,职能部门监管”的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

因此各地区、各高校在选择具体实现方式时应坚持以下四个原则:1、政府主导性与高校主动性相结合的原则;2、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因校制宜,循序渐进的原则;3、遵循市场规律,建立新型高效的高校伙食保障体系的原则;4、遵循教育规律,保证高校的发展与稳定原则。

高校实行区域合作和校际联合的模式是高校伙食改革向纵深发展的新思路,它有利于消除各校后勤餐饮改革进程中的不平衡性,缩小差距,共同进步。

有利于产生规模效益,综合利用社会和各高校的资源,
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的道路。

有利于减轻政府、学校和学生的负担,为高等教育持续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后勤保障。

参考文献[1]历年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文件及重要报告[2]王忠平.高校后勤社会化的若干模式、独立学院后勤管理模式.高教资讯,第11-12期
[3]上海高校后勤社会改革不断深化.中国教育网[4]湖南高校后勤信息网:与时俱进推进上海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
[5]2005年中国高校餐饮管理精英论坛.浙大后勤集团网
(上接第70页)一、企业应收账款的风险
应收账款风险是指由于企业应收账款所引起的坏账损失、资金成本和管理成本的增加。

应收账款的风险与应收账款的规模成同比例增长,企业利用商业信用实现的销售额越大,承受的应收账款风险就越高。

因此,对应收账款进行有效风险控制,增强风险意识,制定防范措施,是现代企业经营与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1.大量的应收账款会影响企业流动资金的周转
应收账款是资金流通的缓冲形式,但是,大量应收账款的存在导致企业大量流动资金被不合理占用,也会影响商品流通的顺利实现,从而影响企业再生产过程的实现。

企业在赊销产品时,发出存货,货款却不能同时收回,而企业对逾期不还款的客户不能采取相应措施,致使企业流动资金被大量占用,长此以往必将影响企业流动资金的周转,使企业货币资金短缺,从而影响企业的正常开支和正常生产经营。

如果应收账款被长期拖欠,既会影响企业资金周转与有效利用还会增加企业的利息支出和为催收欠款而发生的各种费用。

如果应收账款最终成为坏账,企业将遭受更大的损失。

2.应收账款夸大了企业经营成果,使企业存在亏损
目前,我国企业确认收入时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发生赊销的账务处理为,借记“应收账款”科目,贷记“营业收入”科目,将赊销收入全部记入当期收入,因此,企业本期利润的增加并不能表示本期实现的现金流入。

根据谨慎原则,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应收账款自行计提坏账准备,但在实务中,为了便于纳税,有关法规中明确规定,计提比例一般为3‰~5‰。

如果企业应收账款大量存在,坏账的可能性也会随之增加,即实际发生的坏账损失可能远远超过提取的坏账准备。

这样等于夸大了企业的经营成果,对可能发生的损失不能充分估计。

3.应收账款增加了企业现金流出的损失
从赊销的账务处理可以看出赊销虽然使企业产生了较多的收入,增加了利润,但没使企业的现金流入增加,反而使企业不得不垫付资金来缴纳各种税金和费用,加大了企业的现金流出。

4.应收账款增加了企业资金的机会成本
企业应收账款所占用的资金,客观上要求在经营中加速周转,得到回报,但由于应收账款,特别是逾期应收账款的比例在不断上升,致使大量资金被沉淀,借款时间被延长,增加了利息费用。

被占用的资金丧失了其时间价值也就是赢利机会,大大降低了企业资金的有效利用率,从而增加了资金的机会成本。

二、企业应收账款风险的管理对策
1.要引起企业经营者对应收账款管理的高度重视
要加强市场经济理论的学习和宣传,使企业真正懂得在追求企业效益最大化的同时,要把企业的财务管理和资金管理工作放在首位,把不断降低应收账款,预防经营风险,作为一项事关企业生死存亡的长期工作。

2.要加强各部门协作,建立联合制度,明确分工
应收账款的全程管理属于综合管理的范畴,不仅与财务管理联系紧密,而且与销售管理、经营管理密切相关。

因此,经营部门、销售部门的工作人员应该改变过去认为应收账款的管理只是财务部门的事情,账务不清也是财务部门责任的观念。

要加强协作意识和整体观念,制定相关制度,促使职工协调一致地工作,积极采取措施,有效地推动应收账款的全程管理工作。

同时要明确分工,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度,哪个
环节、部门出了问题,追究哪个环节、部门的责任,从而做到责任明确、分工具体、各司其职,以此监督、检查、考核应收账款回笼情况及清理情况。

3.建立有效的考核评定体系
大量的应收账款长期挂账,不但虚增了企业的资产,而且影响了有关部门对企业经营者业绩的考核和评定。

企业应当落实内部催收款项的责任,将应收款项的回收与内部各业务部门的绩效考核及其奖惩挂钩,将应收账款周转率指标纳入企业负责人、销售负责人、财务负责人效绩指标考核体系。

对于造成逾期应收账款的业务部门和相关人员,企业应当在内部以恰当的方式予以警示,接受员工的监督。

对于造成坏账损失的业务部门和责任人员,应当按照内部管理制度扣减其奖励工资。

4.建立销售回款一条龙责任制
为防止销售人员为了片面追求完成销售任务而强销盲销,应制订严格的资金回款考核制度,以实际收到的货款数作为销售部门的考核指标,每个销售人员必须对每一项销售业务从签订合同到回收资金的全过程负责任。

这样可使销售人员明确风险意识,加强货款回收的进程,最大限度减少坏账损失。

5.建立企业信用管理政策
赊销效果的好坏,依赖于企业的信用政策。

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可以为企业争得更多的客户,提高企业产品的销售量。

因此,企业应从实际出发,定期计算应收账款周转率、平均收款期、收款占销售额的比例以及坏账损失率等衡量应收账款风险的相关比率,以此估计潜在的风险损失,正确估量应收账款价值,确定合理的信用期间、现金折扣政策和信用标准。

6.开展信用保险
企业在进行信用管理的同时,还可以开展信用保险。

在国外,企业为了避免在提供赊销时遭受意外的坏账损失,可以向保险公司投保信用险。

而目前,我国大多保险公司尚未开展这项业务。

但随着我国保险事业的发展,这项业务一定也会开展起来。

在投保时,应在坏账损失和保险费之间进行权衡,以使企业风险最小,收益最大。

7.应收账款回收情况的监督
应收账款发生的时间有长有短,有的刚刚发生,有的已经超过信用期限很长时间。

因此,必须对应收账款进行细致的核算和严密的监督。

定期编制应收账款账龄分析表,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

8.组织好应收账款的催收工作
当企业通过账龄分析,发现账款被客户拖欠时,首先应当分析现有信用标准及信用审批制度是否存在纰漏;然后对违约的客户重新进行资信等级调查与评价。

将信用品质恶劣的客户从信用名单中删除,催收拖欠账款。

为了提高应收账款的催收效果,企业不仅要加强日常的催收工作,把贷款回收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还要制定出营销策略,探索出一条加快货款回收的新路子。

综上所述,应收账款的风险无处不在,能否管理好应收账款关系到企业的资金周转,影响到企业的生死存亡。

企业应把它当作一项长期的、制度化的工作来抓,加强对应收账款的核算和管理,使得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力求将应收账款控制在合理水平上,把坏账降到最低。

应收账款风险和对策的讨论
山东省技术开发服务中心
邓文武山东省临沂市人民医院王曰芹
[摘要]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之间存在着激烈的商业竞争,为了在竞争中赢得主动和商机,除了要提高产品质量、改善售后服务外,还要运用赊销方式来扩大销售。

当前,商品与劳务的赊销、赊供已成为当代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而商品、劳务赊销的结果,一方面扩大了企业产品的销路,增加了产品销售收入,提高了企业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形成了一定的应收账款,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

因此,企业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制定合理有效的管理办法,做好应收账款的事先预防、事中监督和事后回收等管理工作,以保证应收账款的合理占用水平和安全,尽可能减少坏账损失,降低企业经营风险。

本文就当前企业应收账款的风险产生的原因及应采取的对策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应收账款风险对策

—7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