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版标准工时管理规范

合集下载

标准工时管理规范

标准工时管理规范

标准工时管理规范标题:标准工时管理规范引言概述:标准工时管理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生产效率、优化资源配置、确保员工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阐述标准工时管理规范的内容,包括工时计算方法、工时分配原则、工时监控与评估、工时管理的优势以及如何有效实施标准工时管理。

一、工时计算方法:1.1 标准工时的定义:标准工时是指完成一定工作任务所需的合理时间,包括直接工时和间接工时。

1.2 直接工时的计算:直接工时是指直接参与产品或服务生产的工时,可通过工作时间记录、工作量统计等方法进行计算。

1.3 间接工时的计算:间接工时是指非直接参与产品或服务生产的工时,如管理、行政等工作,可通过工作时间记录、工作量统计等方法进行计算。

二、工时分配原则:2.1 合理分配工时:根据工作任务的重要性和紧急程度,合理分配工时,确保各项工作能够按时完成。

2.2 公平分配工时:根据员工的能力和工作负荷,公平分配工时,避免出现过度负荷或工时不足的情况。

2.3 弹性分配工时:根据生产需求和员工个人情况,灵活调整工时,提高工作效率和员工满意度。

三、工时监控与评估:3.1 工时记录与统计:建立科学的工时记录与统计体系,准确记录员工的工作时间和工作量,为后续的工时评估提供数据支持。

3.2 工时分析与优化:通过对工时数据的分析,发现工时浪费的原因,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3.3 工时评估与调整:定期对员工的工时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工时调整,确保工时分配的合理性和公平性。

四、工时管理的优势:4.1 提高生产效率:通过合理分配和优化工时,提高生产效率,减少资源浪费,提高产品或服务的质量。

4.2 优化资源配置:通过工时管理,合理配置员工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成本。

4.3 保障员工权益:合理的工时管理可以避免员工过度加班,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满意度。

五、有效实施标准工时管理:5.1 建立标准工时管理制度:制定标准工时管理的相关制度和规范,明确工时计算、分配、监控等各项内容。

标准工时管理规范

标准工时管理规范

标准工时管理规范一、引言标准工时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重要指标之一,它直接关系到生产效率、成本控制和员工绩效评估等方面。

为了规范标准工时的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和员工绩效,制定本标准工时管理规范。

二、适用范围本标准工时管理规范适用于所有企业的生产制造部门,包括生产车间、装配线、生产线等。

三、定义1. 标准工时:指完成一项工作所需的正常时间,包括实际工作时间和合理休息时间。

2. 实际工时:指员工实际从事工作的时间,不包括非工作时间、休息时间和加班时间。

3. 休息时间:指员工在工作过程中享受的合理休息时间,包括午休和其他短暂休息时间。

4. 加班时间:指员工超过标准工时的工作时间,按照一定比例支付加班工资。

四、标准工时的制定1. 标准工时的制定应根据实际生产情况和工作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和测算。

2. 标准工时应考虑到工作的复杂程度、技能要求、工作环境等因素,并与实际生产需求相匹配。

3. 标准工时应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核和批准,并定期进行评估和调整。

五、标准工时的管理1. 员工应按照标准工时进行工作,不得擅自缩短或延长工作时间。

2. 员工应按照规定的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进行工作,不得随意加班或早退。

3. 管理人员应对员工的工作时间进行监督和记录,确保工时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4. 员工加班应经过相关部门的批准,并按照规定的比例支付加班工资。

5. 员工应合理安排工作时间,避免过度加班对身体健康和工作效率的影响。

六、标准工时的考核和评估1. 标准工时的考核应以完成工作任务的质量和效率为基础,综合考虑员工的工作态度、纪律性和团队合作精神等因素。

2. 考核结果应及时向员工反馈,并进行适当的奖励或处罚。

3. 定期对标准工时进行评估和调整,确保其科学合理性和适应性。

七、违纪处理1. 对于擅自缩短或延长工作时间的员工,将按照公司相关规定进行纪律处分。

2. 对于擅自加班或早退的员工,将按照公司相关规定进行纪律处分。

3. 对于频繁加班或超时工作的员工,将进行适当的安全教育和培训。

标准工时管理规范

标准工时管理规范

标准工时管理规范一、引言标准工时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生产效率、优化资源配置、降低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制定一套标准工时管理规范,以确保工时的合理安排和有效管理,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益和竞争力。

二、目的与范围1. 目的:明确工时管理的原则和要求,规范工时管理流程,提高工时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2. 范围:适用于企业内所有员工的工时管理,包括生产岗位、行政岗位、销售岗位等。

三、术语定义1. 工时:指员工在工作岗位上实际投入的时间,包括正常工作时间、加班时间和休假时间等。

2. 标准工时:指在正常工作条件下,完成一定工作量所需的时间。

3. 加班工时:指超出正常工作时间的工作时间。

4. 休假工时:指员工享受的法定休假或公司规定的带薪休假时间。

5. 工时管理者:指负责工时管理的相关岗位人员。

四、工时管理原则1. 公平公正原则:工时管理应公平公正,不得歧视员工。

2. 合理安排原则:工时应根据工作性质和工作量合理安排,避免过度加班。

3. 保障员工权益原则:员工享有合法的休假权益,不得强制加班。

4. 统筹兼顾原则:工时管理应统筹兼顾企业利益和员工需求。

五、工时管理流程1. 工时计划制定a. 工时计划由工时管理者根据生产计划和工作量制定,确保生产进度和质量的要求。

b. 工时计划应提前与员工沟通,确保员工理解和配合。

2. 工时记录与统计a. 工时管理者负责记录员工的工时情况,包括正常工时、加班工时和休假工时等。

b. 工时记录应及时准确,确保工时数据的真实可靠性。

c. 工时统计应定期进行,用于工时分析和绩效评估。

3. 加班管理a. 加班应遵循合理、自愿、有偿的原则,员工有权选择是否加班。

b. 加班工时应按照法律法规和公司规定支付加班费或提供补休。

4. 休假管理a. 员工享有法定休假和公司规定的带薪休假,应提前申请并经批准。

b. 休假工时应按照法律法规和公司规定支付工资或提供其他福利。

5. 工时监督与考核a. 工时管理者应对员工的工时情况进行监督,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标准工时管理规范

标准工时管理规范

标准工时管理规范引言概述:标准工时管理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方法,它能够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优化员工的工作负荷,并确保员工的工作时间合理分配。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来阐述标准工时管理规范,包括工时计算、工时分配、工时监控、工时调整和工时评估。

正文内容:1. 工时计算1.1 理论工时计算:根据工作内容和难度,计算出每一个工作任务的理论工时。

1.2 实际工时计算:记录员工实际完成每一个工作任务所花费的时间,计算出实际工时。

2. 工时分配2.1 合理分配:根据员工的能力和工作量,合理分配工作任务,避免某些员工过度负荷,而其他员工工作不饱和的情况。

2.2 适度弹性:为应对突发事件或者暂时任务,工时管理规范应具备一定的弹性,允许暂时调整工作时间。

3. 工时监控3.1 实时监控:通过工时管理系统或者软件,实时监控员工的工作时间,确保工时符合标准。

3.2 异常情况处理:对于工时超标或者低于标准的情况,及时发现并进行处理,例如适当调整工作任务或者重新分配工作。

4. 工时调整4.1 弹性调整:当某些员工工作负荷过大或者过轻时,可以适当调整工时,以平衡工作负荷。

4.2 考虑个人需求:在工时调整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员工的个人需求和工作能力,确保调整合理。

5. 工时评估5.1 定期评估:定期对员工的工时进行评估,了解工时是否合理,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调整。

5.2 员工反馈:鼓励员工对工时管理规范进行反馈,了解员工的需求和意见,进一步优化工时管理。

总结:标准工时管理规范对于提高生产效率、优化员工工作负荷至关重要。

通过工时计算、工时分配、工时监控、工时调整和工时评估,能够确保工时合理分配、员工工作负荷平衡,并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满意度。

同时,工时管理规范应具备一定的弹性,以应对突发事件和暂时任务的需求。

通过定期评估和员工反馈,不断优化工时管理,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员工的工作质量。

标准工时管理规范

标准工时管理规范

标准工时管理规范一、概述标准工时管理是指企业根据生产经营需要,通过制定合理的工时标准,对员工的工作时间进行科学管理和控制的一种方法。

标准工时管理的目的是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合理安排员工的工作时间,确保生产任务的完成,并为员工提供合理的工作休息时间,保障员工的身心健康。

二、标准工时的确定1. 标准工时的计算方法标准工时的计算方法一般采用工作时间与产出数量的比例来确定。

具体计算公式为:标准工时 = 总工作时间 ÷产出数量。

其中,总工作时间包括员工的实际工作时间以及休息时间。

2. 标准工时的调整标准工时应根据实际生产情况进行动态调整。

当生产任务较为紧张时,可以适当提高标准工时,以确保生产任务的及时完成;当生产任务较为宽松时,可以适当降低标准工时,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

三、标准工时的管理1. 工时记录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工时记录系统,记录员工的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

工时记录可以采用人工记录或者电子记录的方式进行,确保记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工时统计与分析企业应定期进行工时统计与分析,了解员工的工作时间分布情况,发现工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

3. 工时考核企业可以根据员工的工作时间和工作质量进行工时考核,以激励员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工时考核可以采用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确保考核结果的公正和客观。

4. 工时调度企业应根据生产任务的紧张程度和员工的工作能力,合理安排员工的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

工时调度应充分考虑员工的身心健康和工作动力,避免过度劳累和工时冲突的发生。

四、标准工时管理的优势1. 提高生产效率通过合理安排员工的工作时间,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减少生产时间的浪费,提高生产效率。

2. 保障员工权益标准工时管理可以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确保员工的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合理安排,避免过度劳累和工时冲突。

3. 提高产品质量合理的工时管理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质量,减少因疲劳造成的工作失误,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

标准工时管理规范

标准工时管理规范

标准工时管理规范一、引言标准工时管理是企业生产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合理设定和管理工时,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优化资源配置,从而实现生产成本的控制和企业效益的提升。

本文旨在制定一套标准工时管理规范,以确保工时管理的公平、公正和透明。

二、定义1. 标准工时:指完成一项工作所需的合理时间,通常以小时为单位。

2. 实际工时:指实际完成一项工作所耗费的时间。

三、标准工时设定1. 标准工时的设定应基于科学的工作测定方法,结合工作内容、工作环境、工作难度等因素进行评估。

2. 标准工时应经过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确保其准确性和合理性。

3. 标准工时的设定应充分考虑员工的工作能力和经验水平,以及工作过程中的休息和调整时间。

四、工时管理流程1. 工时记录:每位员工应按照规定的工时记录方式记录自己的工作时间,包括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和休息时间等。

2. 工时核算:根据员工的工时记录,计算出实际工时,并与标准工时进行对比。

3. 异常工时处理:对于实际工时与标准工时存在较大差异的情况,应进行调查和分析,找出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

4. 工时报告:定期生成工时报告,包括各部门、各岗位的工时情况,以及工时利用率、工时效率等指标的分析和评估。

五、工时管理的考核与奖惩1. 考核指标:工时利用率、工时效率、工时偏差等可以作为工时管理的考核指标。

2. 奖励机制:对于工时管理表现优秀的员工,可以给予奖励,如工时奖金、表彰等。

3. 处罚措施:对于工时管理不规范或存在违规行为的员工,应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如扣减奖金、警告甚至解雇等。

六、工时管理的优化与改进1. 不断优化标准工时设定方法,确保标准工时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2. 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对工时管理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工时记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建立健全的工时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工时数据的自动化采集和分析,提高工时管理的效率和精确度。

4. 定期开展工时管理的评估和审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和改进。

标准工时管理规范

标准工时管理规范

标准工时管理规范一、背景介绍标准工时管理是指对企业内部工作时间进行合理安排和有效管理的一种方法。

通过建立标准工时管理规范,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优化资源利用,实现生产过程的精细化管理。

二、目的和意义1. 目的:- 确定工作时间的合理标准,提高工作效率;- 优化资源利用,降低生产成本;- 促进员工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质量。

2. 意义:- 提高企业竞争力:通过合理安排工作时间,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

- 优化员工工作负荷:合理分配工作时间,避免员工过度劳累,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满意度。

- 实现生产过程的精细化管理:通过标准工时管理,可以对生产过程进行精细化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三、标准工时管理的基本原则1. 公平公正原则:标准工时管理应公平、公正,遵循公平竞争的原则,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

2. 合理合法原则:标准工时管理应合理合法,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劳动合同的规定,确保员工的合法权益。

3. 透明公开原则:标准工时管理应透明公开,将工时管理的相关政策、标准、流程等信息向员工公开,使员工能够了解并参与其中。

4. 灵活适应原则:标准工时管理应灵活适应企业的实际情况,根据不同岗位的特点和工作需求,合理安排工作时间。

四、标准工时管理的具体措施1. 设定工作时间标准:- 根据不同岗位的特点和工作需求,制定合理的工作时间标准,包括每日工作时间、每周工作时间等。

- 工作时间标准应与国家法律法规和劳动合同的规定相一致。

2. 工时记录和统计:- 建立工时记录和统计系统,对员工的工作时间进行准确记录和统计。

- 工时记录和统计应包括上班时间、下班时间、加班时间等信息。

3. 加班管理:- 加班应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劳动合同的规定,加班时长应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 加班应事先经过员工同意,并按照规定支付加班工资或提供相应的补偿措施。

4. 弹性工作制度:- 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员工的需求,可以引入弹性工作制度,如弹性上下班时间、远程办公等。

标准工时管理规范

标准工时管理规范

标准工时管理规范一、背景和目的标准工时管理是企业生产管理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合理制定和执行标准工时,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旨在制定一套标准工时管理规范,以确保工时的合理安排和监控。

二、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所有企业的生产部门,包括生产线、车间、工厂等。

三、定义1. 标准工时:指完成一项工作所需的合理时间,包括从准备开始到完成所需的时间。

2. 实际工时:指员工实际投入到工作中的时间,包括正常工作时间和加班时间。

3. 加班:指超过正常工作时间的工作时间。

4. 休息时间:指员工在工作时间之外的休息和休假时间。

四、标准工时制定1. 标准工时应根据具体工作内容和工作环境进行合理制定,确保员工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工作任务。

2. 制定标准工时时应考虑工作的复杂性、技能要求、工作量等因素,确保标准工时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3. 标准工时应与员工进行充分沟通和协商,确保员工对标准工时的合理性和可接受性达成共识。

五、标准工时的执行1. 员工应按照规定的标准工时进行工作,不得擅自延长工作时间或减少工作时间。

2. 管理层应监督和检查员工的工作时间,确保标准工时的执行情况。

3. 如确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工作时间,员工应提前向上级主管报备,并经过批准后方可执行。

4. 员工加班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执行,并享受相应的加班津贴或调休。

六、标准工时的监控和评估1. 管理层应建立标准工时监控系统,对员工的工作时间进行实时监控和记录。

2. 定期对标准工时进行评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确保标准工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3. 根据标准工时的执行情况,对员工进行绩效评估和奖惩措施,激励员工按时完成工作任务。

七、标准工时管理的优势1. 提高生产效率:通过合理安排和执行标准工时,能够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2. 优化资源配置:标准工时管理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配置人力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

3. 提升员工满意度:合理的标准工时安排能够减少员工的工作压力,提升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工作积极性。

标准工时管理规范

标准工时管理规范

标准工时管理规范引言概述:标准工时管理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方法,可以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优化资源配置。

本文将详细介绍标准工时管理的定义、原则以及其在企业中的应用。

一、标准工时管理的定义1.1 标准工时的概念标准工时是指完成一项工作所需的合理时间,它包括直接工时和间接工时。

直接工时是指直接用于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的时间,而间接工时则是用于支持生产或服务的时间,如管理、维护等。

1.2 标准工时管理的目的标准工时管理的目的是通过合理确定标准工时,实现生产过程的规范化和优化,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并为企业的绩效评估提供依据。

1.3 标准工时管理的重要性标准工时管理可以帮助企业合理安排生产计划,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

二、标准工时管理的原则2.1 公平公正原则标准工时应根据工作内容和难度来确定,遵循公平公正原则,确保员工的工作负荷合理分配。

2.2 精确可行原则标准工时应准确反映完成工作所需的时间,避免过高或过低的估计,以保证工时管理的可行性。

2.3 持续改进原则标准工时管理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不断调整和优化,以适应企业的发展和变化。

三、标准工时管理的应用3.1 生产计划与调度通过标准工时管理,企业可以合理安排生产计划和调度,确保生产过程的高效运行,提高生产效率。

3.2 人力资源管理标准工时管理可以帮助企业合理安排员工的工作时间和工作负荷,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满意度,减少员工的加班情况。

3.3 成本控制与优化标准工时管理可以帮助企业准确评估生产成本,找出生产过程中的浪费和低效环节,从而进行成本控制和优化。

四、标准工时管理的实施步骤4.1 确定标准工时的测定方法企业可以选择时间测定法、动作测定法等方法来确定标准工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测定方法。

4.2 收集和分析数据通过收集和分析工作过程中的数据,包括工作时间、工作量等,来确定标准工时。

4.3 制定标准工时管理制度企业应制定标准工时管理制度,明确标准工时的计算方法、调整方式以及管理流程,确保标准工时管理的顺利实施。

标准工时管理规范

标准工时管理规范

标准工时管理规范一、背景介绍标准工时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合理制定和执行标准工时,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优化人力资源配置,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

为了规范标准工时管理,提高管理水平,本文将详细介绍标准工时管理的相关内容。

二、标准工时的定义标准工时是指在一定的工作条件下,完成一定工作量所需的时间。

它是根据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工作环境等因素综合考虑而确定的,可以用于衡量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三、标准工时的制定原则1. 公平公正原则:标准工时应该公平公正地对待所有员工,不偏袒任何一方。

2. 科学合理原则:标准工时的制定应基于科学的数据分析和合理的工作方法,确保工时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

3. 可比性原则:标准工时应具有可比性,即不同岗位、不同工种之间的工时可以进行比较和衡量。

4. 可调整性原则:标准工时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适应生产经营的需要。

四、标准工时的制定步骤1. 数据收集:收集与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工作环境等相关的数据,包括工作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等。

2. 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影响工时的主要因素,并确定工时的计算方法。

3. 标准工时计算: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制定标准工时的计算公式,并进行工时计算。

4. 标准工时评审:将制定的标准工时提交给相关部门进行评审,听取意见和建议,并进行修改和完善。

5. 标准工时发布:将经过评审的标准工时发布给各部门,并进行培训和解释,确保各部门理解和执行标准工时。

6. 标准工时监控:建立标准工时监控机制,定期对标准工时进行评估和调整,确保标准工时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五、标准工时管理的要点1. 岗位分析:对不同岗位的工作内容、工作方法进行分析,确定标准工时的计算依据。

2. 工时记录:建立工时记录系统,记录员工的工作时间和工作量,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工时分析:对工时记录进行分析,找出工时超标或不足的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

标准工时管理规范

标准工时管理规范

标准工时管理规范一、背景介绍标准工时是指在一定的工作条件下,完成一定工作量所需的时间。

标准工时管理是企业对员工工作时间的合理安排和控制,以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质量。

本文旨在制定一套标准工时管理规范,以确保工时管理的公平、公正和科学性。

二、目的和范围标准工时管理规范的目的是规范企业内部工时管理的流程和方法,确保员工的工时合理计算和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质量。

适合于所有部门和岗位的员工。

三、标准工时计算1. 标准工时计算公式:标准工时 = 标准产量 ÷单位时间产量2. 标准产量:根据工作任务的不同,制定相应的标准产量,可根据历史数据和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3. 单位时间产量:根据工作任务的不同,确定单位时间的工作量,例如每小时、每天或者每周的工作量。

四、工时记录和统计1. 员工工时记录:员工每天上班前需打卡,并在下班后再次打卡。

打卡记录包括上班时间、下班时间和歇息时间。

2. 工时统计:每月末,由人力资源部门对员工的工时进行统计,并生成工时报表。

报表中应包括员工姓名、工号、部门、工作日期、上班时间、下班时间、歇息时间和实际工时等信息。

五、工时管理1. 弹性工时制度:根据工作任务的需要,可以实施弹性工时制度,即员工可以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自由调整上班和下班时间,但总工时不能超过规定的标准工时。

2. 加班管理:员工加班需提前向上级主管申请,并经批准后方可加班。

加班时间应按照规定进行计算,并支付相应的加班费。

3. 请假管理:员工请假需提前向上级主管请假,并填写请假申请表。

请假期间的工时不计入实际工时。

4. 工时考核和奖惩:根据员工的实际工时和工作表现,进行工时考核和奖惩。

考核结果可作为晋升、薪资调整和奖励的依据。

六、工时监督和改进1. 工时监督:各部门主管应对员工的工时进行监督,确保工时记录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如发现工时记录异常或者不合理,应及时进行调查和处理。

2. 工时改进:根据工时统计数据和员工反馈,不断改进工时管理制度,提高工时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标准工时管理规范

标准工时管理规范

标准工时管理规范一、背景介绍标准工时管理是指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合理确定工作时间,并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工时计量和管理,以提高生产效率和员工工作满意度。

本文旨在制定一套标准工时管理规范,以确保工时管理的公平、公正和透明。

二、工时计量方法1. 工时计量单位:以小时为单位计量工时,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2. 工时计算方法:根据员工的实际工作时间进行计算,包括正常工作时间、加班工时和休假工时。

3. 工时记录:所有员工的工时都应该记录在工时记录表中,包括签到时间、签退时间、加班时间和休假时间等。

三、标准工时的确定1. 标准工时制定:根据工作岗位的特点和工作内容,制定相应的标准工时。

标准工时应该具有可操作性和合理性,并且要与实际工作情况相匹配。

2. 标准工时调整:根据生产经营的需要和员工工作负荷的变化,可以适时对标准工时进行调整。

调整应该经过合理的程序和决策,并且要及时通知相关员工。

四、加班管理1. 加班申请:员工需要加班时,应提前向上级主管提交加班申请,并说明加班的原因和估计加班时间。

2. 加班审批:上级主管应根据工作需要和员工的实际情况,审批加班申请。

加班审批应及时进行,并且要在工时记录表中记录相关信息。

3. 加班补偿:对于加班工时,应按照公司相关规定进行补偿,包括加班费或者调休等。

五、休假管理1. 休假申请:员工需要休假时,应提前向上级主管提交休假申请,并说明休假的原因和估计休假时间。

2. 休假审批:上级主管应根据工作需要和员工的实际情况,审批休假申请。

休假审批应及时进行,并且要在工时记录表中记录相关信息。

3. 休假补偿:对于休假工时,应按照公司相关规定进行补偿,包括带薪休假或者调休等。

六、工时管理的监督与考核1. 监督机制:建立工时管理的监督机制,包括定期抽查和随机检查等,以确保工时管理的公平、公正和透明。

2. 考核指标:根据工时管理的目标和要求,制定相应的考核指标,包括工时使用效率、加班率和休假率等。

标准工时管理规范最新

标准工时管理规范最新

标准工时管理规范最新标准工时管理规范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时间安排,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企业的运营效率。

以下是最新制定的标准工时管理规范内容:一、总则1. 本规范适用于所有员工,确保工时管理的公平性和一致性。

2. 企业应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和实施工时管理制度。

二、工时制度1. 标准工时制度: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0小时。

2. 弹性工时制度:在保证完成工作任务的前提下,员工可以根据个人情况和企业安排,灵活安排工作时间。

3. 特殊工时制度:对于特殊岗位或工种,可根据实际情况实行不定时工作制或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

三、工时记录与考勤1. 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工时记录和考勤系统,确保工时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 员工应按时打卡或通过其他方式记录工时,不得无故缺勤或迟到早退。

3. 企业应定期对工时记录进行审核,确保工时管理的合规性。

四、加班管理1. 加班应遵循员工自愿原则,企业不得强迫员工加班。

2. 加班时间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得超过法定加班时限。

3. 加班应给予相应的加班费或调休,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

五、休息与休假1. 员工享有法定的休息日和节假日,企业不得随意剥夺员工的休息权利。

2. 企业应合理安排员工的年假、病假等休假,确保员工的身心健康。

3. 休假期间,员工的权益应得到充分保障,不得因休假受到不公平待遇。

六、工时异常处理1. 对于工时异常情况,如迟到、早退、缺勤等,企业应及时查明原因并进行处理。

2. 员工应主动向企业报告工时异常情况,并配合企业进行调查和处理。

3. 企业应根据工时异常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如警告、罚款或解除劳动合同等。

七、培训与宣传1. 企业应定期对员工进行工时管理规范的培训,提高员工对工时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2. 通过多种渠道宣传工时管理规范,形成全员遵守工时管理规范的良好氛围。

八、监督与改进1. 企业应设立工时管理监督机制,确保工时管理规范的有效执行。

标准工时管理规范

标准工时管理规范

标准工时管理规范标题:标准工时管理规范引言概述:标准工时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一环,它能够匡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率、保障员工权益、规范劳动关系。

本文将详细介绍标准工时管理的规范内容。

一、设定标准工时1.1 确定标准工时的计算方法- 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企业实际情况,确定标准工时的计算方法,包括工作时间的界定、歇息时间的安排等。

- 确保标准工时的计算方法合理、科学,能够充分考虑到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和员工的合法权益。

1.2 制定标准工时表- 根据企业的生产计划和员工的工作情况,制定标准工时表,明确员工每天、每周的工作时间安排。

- 标准工时表应该合理分配工作时间,避免浮现员工过劳或者工作时间不足的情况。

1.3 建立标准工时管理制度- 建立完善的标准工时管理制度,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责任和义务,确保标准工时的执行和监督。

- 定期对标准工时管理制度进行评估和调整,确保其与企业实际情况相适应。

二、监督执行标准工时2.1 建立监督机制- 设立专门的监督机构或者部门,负责监督执行标准工时的情况,及时发现并纠正违规行为。

- 建立举报渠道,鼓励员工和管理人员积极监督和举报违规行为。

2.2 加强考勤管理- 使用科技手段,如考勤机、考勤软件等,对员工的工作时间进行全面监控和记录。

- 定期对考勤记录进行核对和分析,及时发现工时异常情况。

2.3 加强宣传教育- 加强对员工的标准工时管理知识的培训和宣传,提高员工的管理意识和遵守规章制度的能力。

- 定期组织员工参加标准工时管理知识的培训和考核,确保员工对标准工时管理规范的理解和遵守。

三、处理违规行为3.1 设立惩罚机制- 建立明确的违规处理流程和惩罚机制,对违反标准工时管理规范的行为进行处理。

- 根据违规行为的轻重,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确保规章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3.2 加强监督检查- 定期对标准工时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 加强对违规行为的监督和检查,确保员工遵守标准工时管理规范。

工程标准工时管理制度

工程标准工时管理制度

工程标准工时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为规范工程项目的工时管理,提高工程施工效率,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制定本制度。

第二章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工程项目的工时管理。

第三章工时管理基本原则1. 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公司规章制度,明确工时管理的基本原则是充分利用人力资源,提高劳动生产率。

2. 严格执行工时制度,保证工人的合法权益。

3. 坚持以人为本,形成尊重劳动、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

4. 严格遵守工程进度计划,提高工程的施工效率。

第四章工时管理的具体规定1. 工时计算(1)工时计算的基本单位是工时,按照一天8小时计算。

(2)施工现场工作时间为每天8小时,周末、节假日不得强制安排加班。

(3)加班工时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执行。

2. 工时确认(1)工时确认由项目经理负责,具体操作由项目经理助理和施工班组长协同完成。

(2)每周由项目经理向班组长反馈上周的工时情况,并确认下周的工时安排。

(3)工时确认应当及时、准确。

3. 工时管理(1)工时管理分为正常工时和加班工时。

(2)项目经理应当根据工程进度计划合理安排工时,保证工程按时完成。

(3)班组长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调配工人的工作时间,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4)工时管理应当与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相结合,相互配合,共同推动工程进展。

第五章工时管理的监督1. 项目经理应当定期对工时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 公司领导对工时管理情况进行定期考核,奖励合格的项目组,惩罚违规的项目组。

3. 工人对工时管理情况有权进行举报,公司应当及时调查处理。

第六章补充规定1. 本制度解释权归公司所有。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以上为工程标准工时管理制度,若有需要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标准工时管理规范最新修订

标准工时管理规范最新修订

标准工时管理规范最新修订一、目的与适用范围本规范旨在规范企业内部的工时管理,确保员工工作时间的合理性与合法性,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

本规范适用于所有与企业建立劳动关系的员工。

二、工时制度1. 标准工时制度:员工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0小时。

2. 弹性工时制度:经劳动行政部门批准,可根据工作性质和特点,实行弹性工作时间安排。

3. 综合计算工时制度:对于无法按标准工时计算的岗位,可实行以周、月或季为周期的综合计算工时制度。

三、加班管理1. 加班申请:员工需提前向直接上级提出加班申请,并经批准后方可加班。

2. 加班记录:所有加班必须有明确的记录,并由员工和直接上级签字确认。

3. 加班补偿:员工加班应按规定给予相应的加班费或调休。

四、考勤管理1. 考勤记录:员工应每日按时打卡,考勤记录作为工资发放和工时计算的依据。

2. 迟到早退:员工迟到或早退应按规定扣除相应的工资。

3. 缺勤处理:员工因私事缺勤应提前办理请假手续,并按规定扣除工资。

五、假期管理1. 法定节假日:员工享有国家规定的法定节假日休息权利。

2. 年假:员工根据工作年限享有相应的带薪年假。

3. 病假:员工因病请假应提供医疗机构的证明,并按规定享受病假待遇。

六、工时调整1. 工时调整申请:因工作需要,企业可提出工时调整申请,经员工同意后实施。

2. 工时调整审批:工时调整需经劳动行政部门审批。

3. 工时调整公示:工时调整方案应向全体员工公示,并征求意见。

七、监督与考核1. 监督机制:企业应建立工时管理监督机制,确保工时管理规范的执行。

2. 考核机制:企业应定期对工时管理情况进行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进行奖惩。

八、附则1. 本规范自发布之日起生效,原有工时管理规定与本规范不一致的,以本规范为准。

2. 本规范的解释权归企业人力资源部门所有。

3. 本规范如有变更,将及时通知全体员工,并进行公示。

九、结束语企业将不断优化工时管理,确保员工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同时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和竞争力。

标准工时管理规范

标准工时管理规范

标准工时管理规范一、引言标准工时管理规范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合理安排工作时间、确保员工权益和企业利益而制定的一套规范。

本规范适合于所有员工,旨在建立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工时管理体系,实现工作和生活的平衡。

二、定义1. 标准工时:指员工每天、每周或者每月应工作的时间。

2. 弹性工时:指员工在规定的工作时间范围内可以灵便调整工作时间,以适应个人需求和工作需求。

3. 加班工时:指员工超过标准工时范围的工作时间。

4. 歇息时间:指员工在工作时间之外享受的歇息和休假时间。

三、工时管理原则1. 公平原则:工时管理应公平合理,不歧视任何员工。

2. 合法合规原则:工时管理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劳动合同的规定。

3. 弹性原则:允许员工在合理范围内调整工作时间,以提高工作效率和满足个人需求。

4. 歇息原则:保障员工的歇息和休假权益,确保员工身心健康。

四、标准工时管理流程1. 工时登记:员工应按照公司规定的工作时间登记系统进行签到和签退。

2. 弹性工时申请:员工如需调整工作时间,应提前向上级主管提交弹性工时申请,经批准后方可实施。

3. 加班管理:员工如需加班,应提前向上级主管提交加班申请,经批准后方可加班。

加班工时应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进行计算和报酬。

4. 歇息管理:员工享有法定的歇息和休假权益,公司应按照法律规定安排员工的歇息和休假时间。

5. 工时统计和分析:公司应定期统计和分析员工的工时情况,包括标准工时、加班工时和歇息时间,以便进行绩效评估和工时调整。

五、工时管理措施1. 建立工时登记系统:公司应建立工时登记系统,记录员工的签到和签退时间,确保工时的准确统计。

2. 建立弹性工时制度:公司应根据工作性质和员工需求,制定弹性工时制度,允许员工在一定范围内自主调整工作时间。

3. 加班管理制度:公司应建立加班管理制度,规定加班的申请和批准流程,确保加班工时的合理安排和报酬。

4. 歇息管理制度:公司应制定歇息管理制度,明确员工的歇息和休假权益,确保员工的身心健康。

标准工时管理规范

标准工时管理规范

标准工时管理规范一、引言标准工时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重要环节,它对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优化资源配置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标准工时管理规范,以确保工时的合理安排和有效管理,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满意度。

二、背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激烈,企业需要更高效地利用人力资源和生产设备,以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生产成本。

标准工时管理可以帮助企业合理安排员工的工作时间,避免过度加班或资源浪费,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三、目标1. 确保员工的工作时间合理安排,避免过度加班和资源浪费。

2. 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3. 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工作积极性。

四、标准工时管理流程1. 制定工时制度a. 确定工时计算单位,例如小时、天等。

b. 制定标准工时和加班工时的计算方法,包括计算公式和计算规则。

c. 规定工时的计算起止时间和休息时间的安排。

2. 工时计划制定a. 根据生产计划和员工数量,制定每个岗位的标准工时和加班工时计划。

b. 考虑员工的工作强度和工作环境,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

3. 工时记录与统计a. 建立工时记录系统,记录员工的工作时间和加班时间。

b. 定期统计和分析工时数据,评估工时使用情况和效率。

4. 工时分析与改进a. 分析工时数据,找出工时使用不合理或浪费的问题。

b. 提出改进措施,优化工时安排,提高生产效率和员工满意度。

五、标准工时管理的注意事项1. 合理安排员工的工作时间,避免过度加班和疲劳工作。

2. 考虑员工的个人需求和工作能力,合理分配工作任务。

3. 建立健全的工时记录和统计系统,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定期对工时管理进行评估和改进,适应企业发展和员工需求的变化。

六、标准工时管理的效益1. 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2. 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工作积极性,减少员工的流失率。

3. 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资源浪费。

9D-标准工时管理(生产专员品质专员).

9D-标准工时管理(生产专员品质专员).

标准工时管理一.目的标准工时广泛应用于生产排配﹑产能制定﹑成本核算等方面,它是企业决策的重要依据。

二.适用范围恒波公司维修厂维修的重点品牌/重点机型。

三.参考文件无四.作业内容4.1 准备阶段4.1.1规范动作维修工程师根据现场机台状况制定手机维修流程图﹐并根据手机维修流程图制定出维修步骤,并明确标示于维修操作规范中.维修员在熟知维修操作规范的基础上开始作业。

4.1.2划分动作单元因为总测量时间内包括的动作数量多,且性质复杂,为使测试的工时更精确,就需要对既定的动作划分操作单元.划分操作单元原则如下:1.尽量使每个单元的动作为基本动作(伸手,握取等易辨认动作);2.操作单元一般越短越好,但太短有时又不容易测量,所以一般取时长0.04MIN左右为一个操作单元;3.每一单元应有明显易辨认的起点和终点。

4.2实测阶段这是整个流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在测试之前要将维修动作标准化,且确保維修工程師达到一定熟练程度.建议采用秒表测时法,秒表测时法又可分为连续测时法﹑归零法﹑累计记时法﹑周程记时法.考虑到各制造单位目前实际状况,建议以连续测时法为主,兼用周程测时法来测定标准工时.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各种测时方法.4.2.1归零法,累计纪时法,周程记时法,周程测时法归零法:第一单元开始时,开动秒表,第一单元结束时按停秒表,记下时间,秒表归零.然后作业员操作第二单元,测时员重复上述动作.如此反复,直至测试完所有单元.累计记时法:将两只秒表通过连杆机构连接到一起,开动一只,令一只自动停止.第一单元开始时开动秒表,然后在每一操作单元结束时按停秒表,纪录数据.周程测时法:对于周期较短的单元,采用单个测时误差比较大,这时需要采用周程测时法.其原理是将几个工时较短的动作单元合并测时,然后通过计算,求出该动作工时.举例来说,假设一个动作被划分成a,b,c,d4个操作单元,整个测试过程如下:第一步:测出作业员连续操作a,b,c三个单元工时,记为a+b+c=A(1);第二步:测出作业员连续操作b,c,d三个单元工时,记为b+c+d=B(2);第三步:测出作业员连续操作a,b,d三个个单元工时,记为a+b+d=C(3);将式1,2,3相加可得2*(a+b+c+d)=A+B+C,由此可以算出这个动作的测试工时等于(A+B+C)/2.4.2.2连续测时法在一个时间段内,作业员不间断地操作.测试员从第一单元开始开动秒表,整个过程中即不暂停,也不归零,只是当操作员每做完一个操作单元时,测试员迅速将秒表上的数值纪录于下来,待全部纪录完毕,再将相邻单元的表面时间相减,以求得每个单元的时间. 具体实施步骤如下T 代表现场测试时间;R 代表每个单元时间;第二步现场测时举例来说,假设一个动作划分了5个操作单元,第一轮测试,每单元结束时,秒表上显示的时间为1.91s,4.34s,7.18s,9.52s,12.46s;第二轮测试,每单元结束时,秒表上显示的时间为2.08s,4.26s,7.35s,9.90s,12.55s.得出该动作的测时工时为{(1.91+2.43+2.84+2.34+2.94)+(2.08+2.18+3.09+2.55+2.65)}/2=12.50s.在实际操作中,究竟要测试多少组数据,要通过计算得出.个别测试数值可能与其它项差别较大,这时就要剔除异常值,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是--三倍标准差法.具体做法是先求出所有单元值的标准差,然后用所有单元值的平均值分别与3倍标准差作和,作差,即得出测试值的上下界限,凡是超出界限的值均视为异常值,予以剔除.将整理出来的各单元时间累计,得出的就是观测时间.五.评比系数设定评比就是时间研究人员先在脑海中建立一个理想的操作速度,然后将所观测到的操作速度与理想速度做一比较.设定评比系数的目的是将观测的时间修正为不快不慢,在正常情况下所需时间.目前最常用的几种评比方法如下图所示﹕比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签章处页 数: 共5页文件编号:E3CR212版本:D制 定 人: 文 件 标 题 制定部门: 生产部标准工时管理规范实施日期: 2012-04-20 有 效 期:至变更时止文件核准文件更改记录版本 更 改 内 容更 改 人日 期 A 新发行B 更改文件标题,修改5.11,重新编写8C 更新6、7、8 D更新6、7、8部门经理审核: EHS 审核: 分管领导批准: 审核:1、 目的规范标准工时的测量、计算、使用、反馈、修改等过程,确保标准工时有效正确得到利用。

2、 适用范围适用于标准工时的管理。

3、 参考文件无。

4、 工具和仪器4.1秒表5、 术语和定义无。

6、 职责6.1生产部PD :按照IE 测定的标准工时监控生产。

6.2生产部ME :IE 负责测量并监督标准工时的运用,生产各工段工程师根据IE 测量的结果和要求进行改善和优化。

7、 流程图分析原因(是否为可控因素)实施标准工时检查工时是否可行否工艺的排布工时的测量提出建议并反馈问题 否是是8、规范内容8.1标准工时的测量8.1.1 工时需要测量的情况8.1.1.1 新产品生产前,项目负责人提供BOM、Drowing、工艺流程等资料给工艺人员和IE,工艺评估相关工艺后,IE根据工艺和已往资料、经验作出预估工时。

IE将预估工时发送相关人员并放入S盘新品预估工时文件里面做后续参考。

8.1.1.2在新产品试生产时,IE需收集原始资料为后续生产提供参考并依据实际情况修改预估工时。

8.1.1.3 当产品进入到批量生产和工艺稳定阶段时,工段工程师通过邮件或电话方式通知IE测量工时,整理结果填写到E4FM278《产品标准时间表》。

测量时应注意以下事项:(1)选择一条相对稳定(质量等)线体,根据线体中正式WI对应的岗位进行测量。

(2)作业人员的作业方法规范,符合WI中的标准。

(3)作业人员的操作普遍熟练。

8.1.1.4当产品因工艺有较大更改或者人员熟练度有很大提高或实际小时产量与标准小时产量超出5%的范围时,IE需重新进行测量并修订标准工时。

IE每周定期观察生产实际产量,确保工时的准确有效。

当工艺更改时各工段工艺负责工程师需发出工艺变更通知IE等相关人员,并说明此变更内容、变更是否属于长期、变更是否需要增减人员、变更是否对产量有重大影响等重要信息。

IE根据此信息判断是否需要重新测量工时,如变更需要增减人员、对产量有重大影响且属于长期变更,IE需要重新测量工时并修订标准工时。

8.1.1.5当同类型产品、工艺一致,只是产品名称或者BOM不一样时,可用已有标准工时代用。

8.1.2 有关E4FM278《产品标准时间表》的术语和名词解释如下:(1)工时测定(O.T.)指对每一个不同的工位用秒表测定实际工作所用的时间。

-对每一个工位有效测定10次(单位:秒);-将测定的时间记录在E4FM278《产品标准时间表》中;-将记录的10次有效时间求平均值(Avg O.T.)。

—SMT是记录机器正常生产(前后都无供应不上和堵板现象)情况下从夹住一片板开始贴装到夹住第二片板开始贴装的一个周期时间和DEK印刷周期时间整理填写到E4FM278《产品标准时间表》中。

注:当需贴装元件很少时,需将各机器贴装O.T.与DEK O.T.比较并以其中瓶颈点为实际测算的C.T.。

MIMA、FA、FG是正常情况单个工位完成一次全部作业内容所需的时间。

(2)工作效率(R)指对于需手工操作线体,工作效率的分配根据操作工的速度和熟练度决定。

工作效率根据速度等级分慢、正常和快分为三个等级。

a)差的操作工速度慢,效率(R)=90-99%b)好的操作工操作速度正常,效率(R)=100%c)优秀的操作工操作速度快,效率(R)=101-110%(3)基本时间(B.T.)基本时间(B.T.)=(Avg O.T.)×(R)(4)机器效率(Eff)机器效率是根据机器的速度表现确定的。

机器效率(Eff)=(标准生产小时数/实际生产小时数)×100。

(5)产量(Output)产量是指在一定的时间段内一条生产线的实际生产数量。

(6)停机时间(Downtime)是指因为以下原因造成机器或生产线没有产品输出的时间。

a)品质确认e)设备故障b)设备调整f)停工待料c)产品换型g)其他损失d)交接班(7)负荷工作时间(Production load Hour)指除去设备休止以外班别正常工作时间(出勤时间)。

负荷工作时间=停机时间+实际生产时间。

(8)实际生产时间(Production Hour)指除去停机损失之外的负荷工作时间。

实际生产时间=负荷工作时间-停机时间。

(9)总宽裕因数(Total Allowance Factor)总宽裕因数(TAF)亦称为宽放因数,是一个为生产中断的补偿,是作业者除工作时间必须的停顿及休息(洗手间、喝茶等)疲劳和不可避免的延迟时间,平均补偿时间为基本时间的5%。

注:总宽裕因数只针对需手工操作的线体,在设定线速时,各工段工程师需根据不同产品的具体情况进行设定。

(10)理想节拍时间(Cycle Time)(单位:s)生产线正常运转(无停机和速度损失)状态下,单个工位完成一次全部作业内容所需的时间(实际测算Cycle Time=生产线瓶颈工位完成一次全部作业内容所需的时间)(11)标准时间(Standard Time)( 单位:s)普通熟练的作业员在正常情况下,以合理的劳动强度和速度,合理的操作方法完成符合质量要求的产品所需时间。

主要用于设定线体速度。

标准时间(ST)=CT时间×[1+ T.A.F+(1-机器效率)]。

(12)标准生产时间(Standard Production Time)指实际生产的产品采用标准时间计算所用的时间。

标准生产时间(min)=ST(生产单片产品的标准时间)/60×实际产量(13)总标准时间(Total standard time) (单位:s)总标准时间指某一工段用于制作完成一个产品的总时间,它是不同工位各自标准时间的总和。

(14)标准产能Units Per Hour (U.P.H)利用CT根据合理系数评价出ST,进而运用公式“=Rounddown(3600/ Standard Time,0)”求得生产线小时整数负荷产量。

即:标准产能U.P.H=Rounddown(3600/ Standard Time,0)(15)损失平衡Balancing Loss (B.L.)损失平衡主要是衡量生产线的平衡程度。

通常地,每一个工位的基本任务在时间方面将进行均衡。

可接收的等级:以KPI中规定的指标为准。

各工序时间总和损失平衡率(%)=( 1 - )*100%工位数*Cycle time(16)总标准工时(Total Standard Man-Hour)总标准工时=总标准时间+其他工时+直接辅助工时(17)其他工时(Others Hour)其他工时是指离线操作人员所需要的时间。

其他时间=离线操作的总人数*占用的时间/3600(18)直接辅助工时(Direct Supporting Man-Hour)直接辅助工时是指由线长、备料员、重工操作人员和相关人员所贡献的时间直接辅助工时=(辅助总人数*每年的工作小时数)/每年的计划产量数8.1.3 工时的分析8.1.3.1 IE根据测量的工时结果进行整理填写到E4FM278《产品标准时间表》,对B.L.不符合KPI要求的型号,需做出分析并提出改善建议,及时反馈给各工段工程师,各工段工程师收到信息后要及时进行分析提出改善措施和期限反馈给IE,IE要协助各工段工程师及时完成改善,并对改善效果进行跟踪。

8.1.3.2IE根据改善后的结果重新观察后进行测量工时,并将测量结果整理填写在E4FM278《产品标准时间表》中。

8.1.3.3 重复进行以上步骤,直至工时在可控范围内达到KPI要求,难以达标的特殊情况需要备注说明。

8.1.4 工时的确认、使用8.1.4.1 IE需将整理好的E4FM278《产品标准时间表》放到共享文件中,并同时将工时以邮件形式提交各工段车间主任、工艺工程师,确认完毕后再根据下面两种确认结果以邮件形式给予回复:A、无异议且工艺不需要调整时,IE将时及时更新在共享工时系统中;B、有异议或工艺需要调整时,工艺工程师需更新工艺,并确定完成日期。

IE将确认后的工时及时更新在共享工时系统中并注明此工时需要调整暂为参考工时,并配合工艺工程师更新工艺且在规定日期及时更新工时。

8.1.4.2 IE将最终确认后的工时及时更新在共享工时系统中,并以邮件形式通知相应工段车间主任和工程师及PMC相关人员。

8.2 标准工时的使用8.2.1 PMC收到新E4FM278《产品标准时间表》后,参考其中标准产能来安排生产计划。

8.2.2生产部工段车间主任、工艺工程师收到新标准工时后,需根据新标准工时安排生产人员及相关事宜。

8.3 标准工时使用的监控以及问题的反馈8.3.1 标准工时使用后IE、ME、PD等相关人员要及时跟进其实施情况。

8.3.2 标准工时使用后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如实际产量与标准产能存在较大差异,工段工程师、IE、生产部车间主任需分析原因,对于可控因素即通过改善措施便可解决问题的因素,需提出改善措施,改善后根据效果重新提报工时。

对于不可控因素即无法通过改善措施解决问题或改善效果不明显的因素,如:物料包装方式(因物料构造)长期不一样;设备更换;工艺更新等,可直接根据结果重新提报工时。

其中,由以下原因造成的可不需修改标准工时:a.异常停线时间过长、过多。

b.物料不良或者物料包装方式(短期)不一样。

(包装方式SMT除外)c.设备频繁故障原因或参数设定不规范统一。

d.操作员不熟练或消极怠工。

e.产线未按照正式WI所规定的进行生产。

f.其他偶然因素等。

9、附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