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少数民族社区居民对民族传统项目的认知状况调查与分析
民俗文化调查报告
民俗文化调查报告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文化交流的不断加强,民俗文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热爱。
为了了解当地的民俗文化,笔者进行了一次民俗文化调查,并将结果整理成了报告,以供大家参考。
一、调查地点调查地点为中国南方一个小城镇,该地区具有浓郁的乡村民俗文化,是研究南方乡村民俗文化的重要样本之一。
二、调查方式本次民俗文化调查采用了多种方式,包括问卷调查、实地考察、采访当地居民等。
通过这些方式,我们对当地的民俗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三、主要内容1. 饮食文化在当地,人们对饮食非常注重。
每到传统节日,人们总会准备一些特色美食,比如春节时制作的年糕、端午节时的粽子等等。
此外,当地的农村家庭普遍养鸡、养鸭、养猪等,自己种植蔬菜水果,饮食多以家常菜为主。
这种在现代化生活中仍保留的传统生活习惯,为当地的乡村生活增添了许多韵味。
2. 婚俗文化在当地,传统的婚俗文化仍然深入人心。
婚礼庆典上,新娘子会穿上一件红色的嫁衣,头戴花冠,手持新娘扇,这些都是传统的婚礼服饰。
婚礼上还有很多仪式,比如迎亲、入洞房、敬茶、互送礼物等等。
这些习俗虽然已经传承了很多年,但是当地年轻人依然非常敬重和喜爱这些传统文化。
3. 节庆文化在南方乡村,节庆文化是非常丰富多彩的。
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等,每个节日都有自己的独特庆祝方式。
在这些庆典中,人们会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比如放鞭炮、点烛光、赛龙舟等等。
这种传统的庆祝方式,不仅让人们感受到了节日的喜庆气氛,还能够增强人们对文化传统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四、结论民俗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瑰宝,它体现了一种文化精神、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通过本次调查分析,我们发现,当地的民俗文化仍然保留了很多值得传承的传统生活方式和文化精神,这也让我们更加珍视我们的传统文化,更加努力去传承和发扬我们的民俗文化。
快乐老家
“快乐老家”民族习俗调查报告古老的中国传统民俗文化在当今社会中是否还有生命力?当代轻年人对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抱着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当代轻年应该怎样正确看待民族习俗文化?这些问题都是当今许多有识之士所关注的。
我们机电系也于本次暑假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调研,调研过程分为四个阶段:调查当代年轻人对民族习俗的态度;走访老年人,了解老年人对民族习俗的态度及对当代年轻人对待民族习俗的看法;采访有关专家,了解专家对我们调查结果的看法;汇总并分析所有调查资料,得出调查报告。
为了了解当代轻年对待民族习俗的态度,我系于7月20日至8月20日针对民族习俗问题,对山东省的轻年进行了调查。
因为我们团队成员的家乡分别为潍坊、菏泽、淄博、济宁、泰安、青岛、德州七个地区,我们就在各地区分别发放了20份问卷,考虑到发放问卷的地域和社会层次的局限性,我们又在网上发放了100份问卷,以确保调查的准确度。
关于问卷内容我们设计了四个方面:一、了解被调查人群的代表性我们把37岁以上和老家不在山东省的问卷删除后,得到有效问卷221份。
其中成长地为农村的占76.8%,因为农村接触的民族习俗较多,他们对传统习俗的继承有着重要意义,对他们进行调查更具有代表性。
并且他们其中有学生、打工人员、个体户和机关单位工作人员等,涵盖了社会各层次的年轻人,确保了较广的调查3范围,另外他们的文化程度为大专的有29.3%,大学本科以上的有63.4%,可以看出被调查人群主要是文化程度较高的轻年人,他们的观点对以后民族习俗的发展影响很大。
而这部分的不足之处是被调查的人群中只有两个是回民,其余全是汉民,这使我们的调查有一定的局限性。
二、了解当代轻年童年时怎样看待民族习俗的,并让他们重温民族习俗给童年带来的乐趣。
关于这页面的问卷内容,我们特意的有些重复,确保被调查人能详尽的回忆童年的民族习俗,如“童年时你是否每年都期待春节的到来”与“春节时给你带来最大快乐的民族习俗活动”连续两个相似的问题让被调查人能详尽的回忆童年的春节习俗。
民族社区调查问卷模板
尊敬的居民朋友们:您好!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我国少数民族社区的基本情况、文化特色、社会需求以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成效,我们特开展此次调查。
您的宝贵意见将为我们提供有益的参考,有助于推动社区发展,增进民族团结。
本问卷采取匿名方式,所有信息仅用于统计分析,请您放心填写。
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一、基本信息1. 您的姓名:(匿名填写)2. 您的性别:□ 男□ 女3. 您的民族:____________________4. 您的年龄:□ 18岁以下□ 18-30岁□ 31-45岁□ 46-60岁□ 60岁以上5. 您的文化程度:□ 小学及以下□ 初中□ 高中/中专/技校□ 大专□ 本科及以上二、社区基本情况6. 您所在的社区:____________________7. 您居住在该社区的时间:□ 1年以下□ 1-3年□ 3-5年□ 5年以上8. 您所在的社区居住人口中,少数民族比例约为:□ 10%以下□ 10%-30% □ 30%-50% □ 50%以上9. 您认为本社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成效如何?□ 很好□ 较好□ 一般□ 较差□ 很差三、文化特色10. 您认为本民族的文化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哪些方面?(可多选)□ 语言文字□ 服饰□ 饮食□ 宗教信仰□ 传统节日□ 传统体育活动□ 其他(请注明):____________________11. 您对本民族的文化传承有何看法?□ 非常重视□ 比较重视□ 一般□ 不太重视□ 完全不重视四、社会需求12. 您认为本社区在哪些方面需要加强建设?(可多选)□ 教育资源□ 医疗卫生□ 就业创业□ 社会保障□ 文化活动□ 其他(请注明):____________________13. 您认为本社区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中存在哪些问题?(可多选)□ 文化差异□ 经济发展不平衡□ 社会融合度不高□ 民族歧视□ 其他(请注明):____________________五、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14. 您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了解程度如何?□ 非常了解□ 比较了解□ 一般□ 不太了解□ 完全不了解15. 您认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对社区发展有何作用?□ 促进经济发展□ 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增强民族凝聚力□ 其他(请注明):____________________16. 您对本社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建议:(请提出您的宝贵意见)感谢您的参与!祝您生活愉快!【调查问卷结束】。
传统民族节日意识的调查报告
传统民族节日意识的调查报告传统民族节日意识的调查报告(精选5篇)当想知道某一情况、某一事件的来龙去脉时,需要认真地调查研究清楚,并最终写出有价值的调查报告。
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调查报告头疼,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传统民族节日意识的调查报告(精选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传统民族节日意识的调查报告1一、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和重视程度大部分大学生认为中国传统节日是具有深远意义的,是值得倡导并隆重举行的,比如说“端午节”是纪念我们伟大的爱国英雄——屈原的;还有部分大学生认为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程度不是很高,不明白部分节日的意义,所以表示不是很提倡,有的人甚至表示对中国传统节日都不是很了解,在调查中我发现很多人不能完全说出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有些竟然表示不知道“端午节“这个节日。
二、当代大学生对西方国家节日的了解及重视程度部分大学生认为要与西方国家“接轨”,要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及文化,就必须接受西方国家的文化及节日传统;大多数人表示对于西方国家的节日既不能说完全摒弃,也不能说是完全不接受,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并不代表是否定某一方,而是两者的融合,对于节日这一问题而言,他们表示可以接受,但不会去隆重庆祝,毕竟那是别人的节日。
三、大学生热衷外国节日的主要原因由于对我国文化、民族传统知识的欠缺以及盲目从众崇洋媚外的心理导致部分大学生对外国节日表现出“狂热”的态度,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而当代大学生从小就被社会定位为为了考试而拼命学习的一类人,大部分时间都用来“钻研”那些课本知识以应付考试,忽视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错误的认为科技、经济等某方面优于中国的部分西方国家就是自己的偶像,从而导致崇洋媚外,热衷于外国的文化教育及服饰等各种东西,当然西方国家的节日也成为他们青睐的对象。
四、调查中出现的令人“匪夷所思”的问题在调查时与部分大学生的交流中,发现了极少部分大学生的一些令人无奈又“匪夷所思”的观点。
山东省民族传统体育空间分布特征及
“礼”是儒家思想的文化核心,礼数间接反映出 一些社会秩序,成为了一种社会规则。武术拜师有完整 且复杂的礼节,在切磋或请教过程中都先行抱拳礼以示 谦虚恭谨。至今在重要节日时山东农村梅花拳的拳民们 要向祖师牌位行礼跪拜。儒家提倡礼乐,古代的礼仪活 动要有乐相配,通过乐来引导人的性情心智。山东地区 具有悠久的舞蹈文化传统,民间舞蹈众多。就秧歌这一 舞蹈来说,其遍布齐鲁大地,齐鲁秧歌在儒家文化思想 的浸染下,形成了鲜明的礼仪性特征。其表现为秧歌表 演之前进行庄重且严肃祖先祭拜仪式,其形成的严谨秩 序,体现出了儒家思想的特质。
106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3.2 社会环境 民族传统体育的多样性和传承性,部分是由民族
传统文化来决定的。齐鲁文化对山东民族传统体育的发 展影响深远,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西周至春秋 初期近三百年的历史,统治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 齐鲁文化也处于相对独立的发展时期。二是齐鲁文化与 其他地域文化的交融,也促使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多样性 的发展。三是齐鲁地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古代思想文 化发展最为核心的地区,思想文化的进步与经济生产力 水平的提高直接推动了该地区体育娱乐活动的发展。[6] 山东的人口有一亿多,少数民族的数量和人口极少,胶 东地区更是如此,胶东通过渔业生产的生活实践中创造 民族传统体育,弥补了胶东在体育活动中的缺失,数量 仍相对较少,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胶东半岛的经济形 态发生转变,更多依靠港口进出口发展经济,现代化的 生活对传统文化的发展与继承起到了一定的阻碍。 3.2.1 儒家的“礼”“和”“诚”“信”“仁”思想的 浸染
寻访家乡传统文化的调查活动调研报告
寻访家乡传统文化的调查活动调研报告一、引言家乡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基,是历史的积淀,也是文明的传承。
为了深入了解家乡的传统文化,我们开展了一次调查活动,以探寻家乡传统文化的现状、特点和保护措施。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调查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二、调查目的和方法1. 调查目的通过调查了解家乡传统文化的现状,探寻家乡传统文化的特点,以及保护传统文化的措施。
2. 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查。
问卷调查主要针对居民进行,实地走访主要拜访了一些传统文化传承人和相关机构。
三、调查结果1. 家乡传统文化现状经过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大部分居民对家乡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较低,只有少部分人能够正确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
此外,传统文化活动的举办频率较低,很多传统技艺面临失传的危险。
2. 家乡传统文化特点在实地走访中,我们发现家乡传统文化具有以下特点:(1)多元融合:家乡传统文化融合了多个民族的文化元素,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风貌。
(2)注重礼仪:家乡的传统文化非常注重礼仪,尊重长辈、重视家庭关系是家乡文化的重要特点。
(3)丰富多样:家乡传统文化包括民间音乐、舞蹈、戏曲、传统节日等多个方面,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3. 保护传统文化措施针对家乡传统文化的保护,调查显示以下措施是必要的:(1)加强教育:通过学校教育和社区教育,提高居民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2)举办传统文化活动:增加传统文化活动的举办频率,吸引更多居民参与。
(3)培训传统文化传承人:重点培训传统文化的传承人,确保传统技艺能够得到传承和发展。
(4)加强保护力度:加大对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建立相关机构和政策,确保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四、结论通过本次调查活动,我们了解到家乡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面临着许多挑战,但也有一些积极的保护措施正在进行。
为了传承和发展家乡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加强教育、举办传统文化活动、培训传承人,并加大对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
五、建议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家乡传统文化,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居民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关于少数民族的调查报告
关于少数民族的调查报告关于少数民族的调查报告近年来,我国一直致力于促进民族团结和谐,推动各个民族共同发展。
为了更好地了解少数民族的现状和需求,我们进行了一项关于少数民族的调查。
本报告旨在总结调查结果并提出相应建议,以推动少数民族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调查背景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拥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语言和传统。
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少数民族面临着一些特殊的挑战和问题。
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些问题,我们展开了一项广泛而深入的调查。
二、调查方法我们采用了多种调查方法,包括问卷调查、实地访谈和文献研究等。
首先,我们设计了一份针对少数民族的问卷,涵盖了教育、就业、文化传承、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问题。
然后,我们选择了若干个少数民族聚居地,进行了实地访谈,与当地居民进行深入交流。
此外,我们还查阅了大量相关文献,以了解历史背景和政策措施。
三、调查结果1. 教育问题调查显示,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不足。
一方面,由于经济条件限制,少数民族学生在教育机会上存在一定的不平等。
另一方面,缺乏本民族语言教育的机会,导致少数民族学生的文化传承面临困境。
因此,我们建议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资源的投入,提供更多的教育机会,同时加强本民族语言教育,促进文化传承。
2. 就业问题调查发现,少数民族地区的就业形势相对较为严峻。
一方面,由于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的限制,少数民族地区的就业机会相对较少。
另一方面,由于文化差异和语言障碍,少数民族人员在就业市场上面临一定的困难。
因此,我们建议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就业扶持政策,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并加强职业培训,提高就业竞争力。
3. 文化传承问题调查表明,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面临着一定的威胁和挑战。
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和外来文化的冲击,导致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逐渐衰退。
为了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我们建议加强文化保护和传承工作,加大对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投入,鼓励少数民族人民积极参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山东秧歌调研报告范文
山东秧歌调研报告范文一、调研背景和目的秧歌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舞蹈艺术形式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山东作为中国的一个省份,拥有丰富的秧歌文化资源。
本次调研的目的是深入了解山东秧歌的发展现状、特点和面临的挑战,以及对山东秧歌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进行探讨,为山东秧歌的发展提供参考和支持。
二、调研方法和过程本次调研采用了多种方法,包括实地走访、访谈和问卷调查等。
我们首先前往山东的一些著名秧歌发源地,与当地的秧歌传承人进行了深入交流。
借助他们的经验和见解,我们对山东秧歌的历史渊源、发展演变以及艺术特点有了初步了解。
随后,我们联系了一些秧歌表演团队,观看了他们的演出并进行了访谈。
最后,我们还开展了一份针对秧歌爱好者和普通市民的问卷调查,以了解他们对山东秧歌的认知和兴趣。
三、调研结果和分析1. 秧歌的历史渊源山东秧歌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经过宋、元等朝代的发展演变,逐渐形成了当今的艺术形态。
秧歌的起源与农业文化息息相关,它不仅是一种表达欢乐和祈祷丰收的形式,也蕴含着世代农民的智慧和勤劳。
2. 秧歌的特点和表现形式山东秧歌以其独特的节奏感和动感形式著称。
它通常由舞蹈和歌唱组成,融合了手势、眼神、肢体动作等多种艺术要素。
秧歌的舞蹈动作优美大方,富有韵律感,可以表达出人们对生活和美好未来的向往。
3. 秧歌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尽管山东秧歌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但在现代社会面临许多挑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会的快节奏生活使得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关注程度下降,甚至很多人都对秧歌一词感到陌生。
此外,一些现代舞蹈和流行音乐的影响,也使得年轻一代对秧歌表演的兴趣逐渐减少。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建议加强山东秧歌文化的传承与推广。
首先,应将秧歌纳入学校教育课程,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和参与其中。
其次,可以通过举办秧歌表演赛和比赛等方式,提高秧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此外,还可以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如互联网和移动应用等,将秧歌文化推广给更多的人。
民族文化调研报告
民族文化调研报告
《民族文化调研报告》
调研目的:
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当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情况,探讨民族文化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为进一步的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提供参考依据。
调研方法:
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和参与观察等方式,收集关于当地民族文化的相关信息。
调研结果:
1. 传统文化传承
在当地民族文化的传承方面,我们了解到当地政府和社会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和项目,以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包括举办传统舞蹈比赛、传统手工艺品展览等,这些活动受到了当地居民的欢迎和支持。
2. 文化活动与经济发展
当地的民族文化活动不仅在传承民族文化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还对当地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例如,举办传统民族文化节日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带动了当地旅游、餐饮、住宿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3. 面临的挑战
然而,民族文化传承仍面临一些挑战,例如传统手工艺品的传
承和创新、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传承意识等问题,需要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建议:
为了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我们建议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加强对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包括加大对传统手工艺品的保护和创新,加强对青少年的民族文化教育等。
结论:
民族文化是一个国家和社会的宝贵财富,不仅是历史的记忆,更是当地居民生活的一部分。
通过调研,我们深切感受到民族文化的重要性,希望我们的调研成果能够为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一些贡献。
非遗调查报告数据分析
非遗调查报告数据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各族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深入了解非遗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我们进行了一项关于非遗的调查,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本次调查涵盖了多个地区和不同类型的非遗项目,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访谈和文献研究等方式,收集了大量有价值的数据。
以下是对这些数据的具体分析:一、受访者基本情况在参与调查的人群中,年龄分布较为广泛,从青少年到老年人均有涉及。
其中,具体年龄段的人群占比最高,这反映出该年龄段对非遗的关注度相对较高。
性别方面,男女比例较为均衡,这表明非遗在不同性别的人群中都引起了一定的关注。
地域上,来自城市和农村的受访者比例接近,说明非遗的影响力在城乡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异。
二、对非遗的认知和了解程度大部分受访者表示对非遗有一定的了解,但了解程度较为有限。
约具体比例的人听说过非遗,但对其具体内涵和种类不太清楚。
在了解非遗的途径方面,电视、网络等媒体是最主要的渠道,占比达到具体比例。
其次是学校教育和文化活动。
对于非遗的种类,传统技艺、传统音乐和传统舞蹈是受访者较为熟悉的领域,而传统医药、民俗等方面的了解相对较少。
三、对非遗保护和传承的态度超过具体比例的受访者认为非遗保护和传承非常重要,这表明公众对非遗的价值有较高的认可。
然而,在实际行动方面,只有较少比例的人表示经常参与非遗保护和传承的活动。
这反映出公众在意识和行动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
对于非遗传承面临的困难,受访者认为主要包括缺乏资金支持、传承人才短缺、社会关注度不高以及市场需求不足等。
四、非遗的产业化发展关于非遗产业化发展的看法,约具体比例的受访者表示支持,认为这有助于非遗的传承和发展。
但也有一部分人担心产业化会导致非遗的过度商业化,失去原有的文化内涵。
在非遗产品的消费方面,只有较少比例的受访者经常购买非遗产品,价格较高和产品缺乏创新是影响购买的主要因素。
调研山东调查报告-潍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调研
潍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调研山东调查报告调研单位:鲁东大学文学院【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广大人民群众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的智慧与文明的结晶,具有地方性、群众性特点,是地方民间文化艺术内涵的结晶,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精神是我们的文化之魂、民族之根,是连接民族情感的纽带和维系国家统一的重要基础。
但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文化生态环境恶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极大威胁,有些甚至濒临灭绝。
为进一步挖掘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深入了解了山东省潍坊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开展情况及遇到的问题,感受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多彩、弥足珍贵,同时也由衷感到,保护和传承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关系到中华民族血脉的传承,关系到精神家园的维护,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
本报告对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是此次调研和调研组成员以其它多种形式调研的综合成果。
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潍坊风筝杨家埠年画嵌银工艺胶东半岛【正文】1、调研背景潍坊市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很多独特的民间艺术在这里生存、传承、发展、变迁,构成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民间艺术源于民间,其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品植根民间,在民间广泛流传和发展,它们无不与潍坊地区人民的风土民情、劳动生产有关。
千百年来民间艺术及其艺术品,萌芽于广大劳动人民之中,又经劳动人民传承、丰富、发展并逐渐创新,逐步形成了潍坊民间艺术的独具的风范。
但随着时代的推移和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以及电视、电影、网络等新的文化形式的冲击,大多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环境逐渐恶化。
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许多传统技艺后继乏人,如果不立即加以抢救和保护,就会有消亡的危险。
从整体上看,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主要存在认识、专业、资金投入、传承等关键性问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和保护工作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少数民族调查报告(精品)
少数民族调查报告(精品)一、调查背景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目前有56个民族。
少数民族是指人口数量相对较少、文化传统与汉族有所区别的民族群体。
为了了解少数民族群体的生活状况和文化特点,提供相关政策和服务,我们进行了一次调查。
二、调查对象和地点我们选择了西南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地进行调查。
调查对象为当地居民中的少数民族人群。
三、调查内容1.人口构成:调查了解了少数民族群体的年龄、性别、婚姻状况等基本信息。
结果显示,该地区少数民族人口以年轻人为主,占总人口的60%以上。
男性人口略多于女性人口。
2.生活方式:调查了解了少数民族人群的居住、职业、教育情况等。
结果显示,少数民族人群大多数居住在农村地区,从事农业或手工业工作。
教育水平相对较低,大多数只完成了初中学历。
3.文化传统:调查了解了少数民族人群的语言、宗教、传统习俗等情况。
结果显示,少数民族人群依然保持着自己的语言和宗教信仰,并且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传承和弘扬传统习俗。
4.社会状况:调查了解了少数民族人群在社会生活中的状况,包括社会地位、社会参与度等。
结果显示,少数民族人群在社会地位上相对较低,参与度也相对较少。
这主要是由于教育水平低,就业机会有限等原因所致。
四、调查结果分析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少数民族人口中,年轻人占比较高,这对于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传承和保护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2.少数民族人群中,教育水平较低,这导致他们在社会中的竞争力较弱,应加强相关教育和培训工作,提高他们的就业机会。
3.少数民族人群在宗教信仰和传统习俗方面保持着较高的认同和传承,这是他们独特的文化特点,也是宝贵的文化资源。
五、调查建议基于调查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工作,提高少数民族人群的文化素质和就业机会。
2.鼓励和支持少数民族人群参与社会事务,提升其社会地位和参与度。
3.加强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倡导并鼓励少数民族人群参与到相关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弘扬中。
山东文化调查报告1000字
篇一:山东地区春节民俗文化调查报告感受传统文化重温经典民俗-------山东地区春节民俗文化调查报告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春节民俗文化,丰富多彩而又能彰显一个地域独特的风土人情、文化传统。
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载体,而春节又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民族节日,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和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越来越多的传统民俗逐渐被人们所遗弃,致使近年来年味渐淡。
对春节民俗文化的调查,能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一个地区独特的文化底蕴。
我来自山东潍坊,所以我对家乡地区的春节习俗进行了社会调查,并对春节民俗进行了收集与整理,希望能让大家对山东传统文化有所了解。
体验各地域文化带给我们的文化多样性的无穷乐趣。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过春节的习俗,在数千年的文化传承中就呈现出来多样性的特点,不同地区采用不同的方式来庆祝节日。
山东地处黄河流域儒家文化发源地,历史悠久,自然就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
要说真正进入春节,那就理当从小年开始。
在北方,每年的腊月二十三被称为小年,也被称为祭灶节、灶王节。
据说这一天,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报告这一家人的善恶。
所以一大早人们就把印有灶王爷爷的年画贴在灶台旁,加以供奉。
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皇大帝面前说坏话。
另外这一天一定要吃水饺,取义送行饺子迎春风,在我们家乡,刚出锅的饺子要先盛三碗放在灶王爷爷面前,并摆上筷子,用以供奉灶王爷爷和他的两位娘娘。
如果说小年是整个春节庆祝活动的开始和伏笔,那么小年过后人们便开始真正忙碌起来。
民有“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的说法,因为“尘”与“陈”谐音,因此新春扫尘也有除尘布新的含义,在这几天人们一般会把家里进行彻底大扫除,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什么的。
不单是要把家里打扫干净迎接客人,也为把原有的穷运、晦气统统扫地出门,干干净净迎接春节的到来。
这段时间人们也都会忙着置备各种年货。
所以大街上到处都是卖东西的小摊位,从春联、灯笼到各种吃食应有尽有。
关于民间艺术的调查报告范文
关于民间艺术的调查报告范文如果对某一情况、某一事件完全陌生,需要认真地调查研究清楚,最终根据调查情况形成调查报告。
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调查报告头疼,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民间艺术的调查报告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调查目的:发掘认识民间艺术——高密三绝调查形式:深入农村,与村民攀谈,搞调查调查主题:保护、弘扬、提高、发展民间传统艺术调查地点: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市调查内容:1.三绝的发展历史、现状及制作过程2.如何保护和发掘高密三绝.高密剪纸“高密三绝”中流传最广的是剪纸艺术。
每到春节,许多农家小院的影壁前都悬挂起一个“福”字灯,玲珑剔透的大剪纸“福”字倒贴在灯纱上,再配上红红的窗花以及屋内瓶罐、箱笼上贴着的形态各异的剪纸,充满喜庆气氛。
“彩纸手中拿,剪下自生花。
十二生肖显神通,庄户人家福倒挂。
”在高密农村,处处可看到这种景象。
听说这里剪纸艺人遍及千家万户,剪纸世家也不少,有些村还成立了剪纸协会。
到了范祚信一家。
这一家八口,老少三代都能剪纸,且剪艺颇高。
只上过四年小学的范祚信已届中年,在北京、深圳、沈阳等地多次剪纸表演,举办个人剪纸展览。
大照片上了《美术》杂志,外国人到他家作客。
女儿范云英随团到日本进行剪纸表演,被誉为“魔剪”。
范祚信之妻刘彩花剪的水浒人物一百单八将收入了国家级出版社剪纸集,深受专家好评。
剪纸离不开民俗,高密剪纸更是这样。
看传统剪纸长卷《老鼠娶亲》,那浩浩荡荡的老鼠娶亲队伍,旗、牌、伞、扇等应有尽有。
仪式之隆重,场面之壮观,不亚于皇家的公主出嫁。
高密剪纸在民间历史悠久,广为普及,在剪纸艺术至少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高密剪纸究竟起于何时,既无文字记载,也无考古发现。
据当地人传说,它与扑灰年画兴盛的时间相差不多,明洪武初年,已在高密民间广为流传而至普及了。
明代洪武年间大批移民,带来外地剪纸,主客融合,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高密剪纸的风格。
一是块与线形成黑白灰色调,相互衬托,对比强烈,并富有韵律感。
少数民族调研报告
少数民族调研报告尊重与保护少数民族的文化和权益是国家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为了更好地了解少数民族的现状和需求,进行了一次针对少数民族的调研工作。
本报告旨在提供对调研结果的简要总结,以促进少数民族事务的发展和改进。
一、背景少数民族是中国优秀的社会和文化资源,保护少数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是维护国家统一和多元社会发展的需要。
为此,政府加大了对少数民族事务的关注和支持。
二、调研目的1. 了解少数民族群体的人口和分布情况。
2. 了解少数民族群体的经济状况和就业情况。
3. 掌握少数民族群体的教育状况和教育需求。
4. 关注少数民族群体的医疗保障和健康状况。
5. 探讨少数民族群体的文化传承和发展问题。
6. 发现少数民族群体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三、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面对面访谈的方式,覆盖了多个少数民族聚居地区。
四、调研结果1. 少数民族群体的人口和分布情况:- 少数民族群体总人口为X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X%。
- 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
2. 少数民族群体的经济状况和就业情况:- 少数民族群体的贫困率相对较高,需要加大扶贫力度。
- 少数民族群体的就业率较低,需要提升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机会。
3. 少数民族群体的教育状况和教育需求:- 少数民族群体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需要增加教育投入。
- 少数民族群体的高等教育机会相对较少,需要加大高等教育资源配置。
4. 少数民族群体的医疗保障和健康状况:- 少数民族群体的医疗保障程度有待提高,需要改善基层医疗服务。
- 少数民族群体的健康状况相对较差,需要加强健康宣教和疾病预防工作。
5. 少数民族群体的文化传承和发展问题:- 少数民族文化传统面临消失和流失的风险,需要加强文化保护和传承工作。
- 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发展较为滞后,需要优化政策和扶持措施。
6. 少数民族群体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少数民族群体融入城市生活困难,需要提供更多的社会支持。
- 少数民族群体受到歧视和偏见,需要加强宣传教育和法律保护。
少数民族文化调查报告
少数民族文化调查报告少数民族文化调查报告一、引言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拥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占绝大多数。
然而,除了汉族,还有许多少数民族在中国的广袤土地上生活着。
这些少数民族拥有独特的文化传统,对于我们了解和尊重少数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旨在对少数民族文化进行调查,以便更好地促进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交流。
二、藏族文化1.藏族服饰藏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之一,他们以独特的服饰而闻名。
传统的藏族服饰以鲜艳的色彩和精美的刺绣为特点,男性通常穿着长袍和长裤,而女性则穿着华丽的长袍和披肩。
这些服饰不仅体现了藏族人民对美的追求,也反映了他们对自然和宗教的崇拜。
2.藏族舞蹈藏族舞蹈是藏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藏族舞蹈通常以手臂和腿部的优雅动作为特点,表达了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在传统的藏族舞蹈中,人们身着传统服饰,在欢快的音乐中跳舞,展示着他们对生活的热情和对自由的追求。
三、维吾尔族文化1.维吾尔族音乐维吾尔族是中国西部地区的主要少数民族之一,他们以独特的音乐形式而闻名。
维吾尔族音乐通常以弦乐器和打击乐器为主,具有激情四溢的旋律和节奏。
这些音乐常常用于庆祝婚礼、节日和其他重要场合,它们不仅展示了维吾尔族人民的艺术才华,也反映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观的心态。
2.维吾尔族美食维吾尔族美食以烤肉和面食为主,口味独特。
其中最著名的菜肴是羊肉串和手抓饭。
羊肉串是将鲜嫩的羊肉串在竹签上,经过特殊的烤制技巧,使得肉质鲜嫩多汁,香气扑鼻。
而手抓饭则是将米饭和各种蔬菜、肉类混合在一起,用手抓着吃。
这种独特的用餐方式体现了维吾尔族人民的淳朴和热情。
四、壮族文化1.壮族服饰壮族是中国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他们以独特的服饰而闻名。
壮族服饰通常以鲜艳的颜色和精美的刺绣为特点,男性通常穿着短衣和长裤,而女性则穿着华丽的上衣和裙子。
这些服饰不仅展示了壮族人民对美的追求,也反映了他们对自然和家庭的重视。
2.壮族民歌壮族民歌是壮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济宁传统民居调研报告
摘要:“调研山东”是一个庞大的课题,在确定了“济宁乡土文化的选择与重构”这个课题之后, 我们以“乡土文化”为载体和切入点,以山东的人文历史为大背景,走进济宁,通过田野调查、查 阅资料等方法,调研了济宁的历史、资源、村落空间及民居、社会组织、饮食服饰、旅游开发等方 面,重点以南阳镇为调研对象,分析乡土文化在历史长河中演变过程极其选择与重构的机理。以及 在全球化背景下、在日益频繁的互动和文化交流冲击下,济宁乡土社会所做出的相应的回应、调适, 以勾勒出在以上背景下文化的冲突、选择和重构的过程,和新的外来元素如何被有机地整合到济宁 乡土社会之中,成为社会生活整体一部分,以及原有具有生命力的乡土元素在文化碰撞中为何消失 的文化诠释,展示了济宁乡土生活与村落、民居空间的关联。
济宁位于山东省西南部,南邻江苏省徐州市,北接我省的泰安市,隔河与聊城相望;东西分别 与临沂、枣庄、菏泽三市接壤。这里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伏羲、虞舜的故乡,东夷文化的摇篮, 儒家学说的发源地。在这里,世代的人们进行着自身居住条件的改善,济宁的乡土文化以其自身的 特点发展着,其民居传统的营造方式形成了形态不同的各地民居。
图 2-8 队员在会馆前合影
图 2-7 徽宁会馆现状
徽宁会馆是安徽商人聚会的地方,始建于清代。该馆位于微山县夏镇街道部城小后,原为部城 小学办公楼。楼阁为二层,属砖木结构建筑,硬山式,是一处保存完整的单体建筑,墙体内镶嵌两 块碑刻,该会馆现已废置,未被利用。
三省会馆 三省会馆是清代乾隆年间,旅居济宁的山西、陕西、河南三省的商人集资创建的。他们主要经 营中药材、钱票、生漆、烟叶、杂货(干果、蜂蜜、地毯)等,财力比较充裕。会馆坐落在运河南 岸济阳大街东首路南,东临慈灯寺,南靠西越河,建筑格局分前、中、后三进院落,占地约 6000 m ²,当时是济宁城区唯一山陕风格的建筑群。 金陵会馆 金陵会馆是清代来自南京铜器行业的商人和作坊主集资修建的。因南京地处长江南岸,故又叫 “江南会馆”。会馆坐落在运河南岸的税务街西首向北小金家胡同路西。大门的门楼砌成元宝脊顶, 体现江淮地区的建筑风格。济宁会馆的建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济宁城市商业经济的空前繁荣,充 分反映了济宁运河文化中商业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商会 济宁商会成立于清末,光绪三十四年七月(1908 年),济宁县商会正式成立,它是民间社团组 织。济宁县会址在济宁城区黄家街。在清末明初资本主义刚刚萌芽的特殊历史条件下,商会领袖凭 一套处世哲学,成为济宁市面上叱咤风云的头面人物。 2.2 人文历史 济宁古运河
山东省少数民族社区居民对民族传统项目的认知状况调查与分析
数民族传统体 育项 目, 但是都希望将 少数 民族传统体 育项 目引入社 区, 以方便参加锻炼和推广。
【 关键词 】 山 东省 ; 民族社 区; 少数 传统项 目; 认知; 区体 育参与者 社
一
、
调 查对 象与方 法
多数 管理人 员对少 数 民族传统体 育项 目并不 十 分了解 。
4 山 东省 少数 民族社 区人 员对 引入 少数 民族 传统 体 育 项 目的 、
根 据调 查发现 , 多数 山东省 少数 民族社 区体 育管理 者对 少数 民 3 . %。少 数民族 社 区居 民中 认为 有 必要 把 少数 民族 传 统 体 育项 04 族 运动 会还是 有所 了解 的 , 这说 明 了少数 民族运 动会在 山东 省少 数 目引入 山东省 少数 民族社 区的 占被 调查 者 中的 4 .% 。少 数 民族 01 民社区 中间是 有一 定影 响力的 , 并且有 几个 社 区体 育管 理人 员还 参 社 区居 民中认 为无所 谓 的占被调 查 者中 的 1.% 。也 就是 说他 们 43
调 查对 象 : 以山东 省 l 7个少 数 民族社 区居 民为调 查对象 。
调 查方 法 : 取 问 卷调 查 法 ; 采 实地 考 察 法 ; 析 法 。设 计 问卷 认 识 与 需 求 分 《 山东省 少数 民族社 区体 育参 与者 的 调查 》 发放 问 卷 10 。 70份 , 有 ( ) 东省少 数 民族 社 区参 与 者 对 社 区 开展 少 数 民 族 传 统项 1山 效回 收 19 50份 , 回收有 效率 为 9% 。 3
持中立态 度 ; 数 民族 社 区居 民中认为 没必要 把少 数民族传 统 体育 少 项 目引入 山东 省少数 民族 社区 的 占被调 查者 中 的 1.% 。少 数 民 01
民间民俗调研报告
民间民俗调研报告民间民俗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及目的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并记录我国的民间民俗文化,探讨其传承与变迁的现状。
通过调查分析,希望能够进一步认识到民间民俗文化的重要性,并为推动其传承与发展提供有力的依据。
二、调研方法1.问卷调查:采用在线问卷的形式,向全国各地的居民进行抽样调查。
问卷涵盖了民间民俗的庆典活动、风俗习惯、传统手工艺等内容。
2.实地调研:选择了陕西、四川、广东等地进行实地调研,参观了当地的传统村落、庙会、节日等,了解当地的特色民俗文化。
三、调研结果1.庆典活动:在调查中发现,民间的庆典活动主要包括婚礼、葬礼、节日庆祝等。
不同地区的庆典活动存在差异,但都有着浓厚的地方特色。
2.风俗习惯:民间的风俗习惯涉及到饮食、服饰、住房等方面。
例如,四川地区有着丰富的川菜文化,陕西地区有着独特的汉服文化。
3.传统手工艺:中国的传统手工艺包括织布、陶瓷、木雕等。
实地调研中,我们看到了许多手工艺师傅正在传承着这些技艺,并将其应用到现代生活中。
四、调研分析及结论通过此次调研,我们认识到民间民俗文化对于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它不仅是历史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展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
然而,随着现代化的推进,许多传统民俗文化面临着被遗忘的风险。
现代化生活方式和价值观重塑,使得许多年轻人渐渐对传统文化失去兴趣。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措施来保护和传承民间民俗文化。
首先,加强对民间民俗文化的宣传和教育,在学校和社区开展相关的文化活动,鼓励年轻人了解、参与传统文化。
其次,加强对民间手工艺的保护和传承,并为手工艺人提供更多的支持和保障,激励他们继续传承和创新。
最后,加强民俗文化的数字化保护,借助现代技术手段记录、保留和传播传统文化,使其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相信我们能够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我国的民间民俗文化,让这份独特的宝藏继续熠熠生辉。
民俗调查报告范文
民俗调查报告范文
《民俗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
本次民俗调查旨在探究当地居民的传统习俗和风俗文化,以及不同地域之间的差异和联系。
调查范围包括各种节日庆典、婚丧嫁娶、饮食习惯、服饰习俗等方面。
二、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包括当地居民、传统手工艺人、民间艺人等,以及一些有代表性和特色的群体和个人。
三、调查内容
1. 节庆文化:调查各种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活动内容和特色文化;
2. 婚丧嫁娶:调查当地的婚礼习俗、葬礼习俗以及其他生活仪式;
3. 饮食文化:调查当地的饮食习惯、饮食文化特色以及传统饮食活动;
4. 服饰文化:调查当地的传统服饰、服饰习俗和服饰文化传承情况。
四、调查结果
1. 节庆文化:各个节日都有其独特的庆祝方式和活动内容,如春节的舞狮、元宵灯会等,清明节的扫墓祭祀等;
2. 婚丧嫁娶:当地的婚礼习俗讲究礼仪和传统,葬礼习俗注重祭祀和纪念,其他生活仪式也很有特色;
3. 饮食文化:当地的饮食习惯以米饭和面食为主,注重季节和天然食材的利用,传统的饮食活动也很丰富;
4. 服饰文化:当地的传统服饰以旗袍、长衫为主,注重面料和色彩的选择,传统服饰文化得到了一定的传承和发展。
五、结论与建议
通过本次民俗调查,不仅深入了解了当地居民传统习俗和风俗文化,也发现了一些需要加强保护和传承的文化遗产。
建议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传统文化传承工作,让更多的居民认识和了解自己的传统文化,推动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少数民族社区居民对民族传统项目的认知状况调查与分析
作者:李浩
来源:《新西部下半月》2012年第06期
【摘要】
本文调查分析了少数民族社区居民对民族传统项目的认知情况。
结果显示:大多数社区居民和社区体育管理者都不熟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但是都希望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入社区,以方便参加锻炼和推广。
【关键词】
山东省;少数民族社区;传统项目;认知;社区体育参与者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调查对象:以山东省17个少数民族社区居民为调查对象。
调查方法:采取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法;分析法。
设计问卷《山东省少数民族社区体育参与者的调查》。
发放问卷1700份,有效回收1590份,回收有效率为93%。
二、结果与分析
1、山东省少数民族社区居民对民族运动会的认知
根据调查发现,多数山东省少数民族社区体育管理者对少数民族运动会还是有所了解的,这说明了少数民族运动会在山东省少数民社区中间是有一定影响力的,并且有几个社区体育管理人员还参与过山东省少数民族运动会和代表山东省参加过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而且还取得过不错的成绩。
另外,在调查对象中,有2名少数民族社区体育管理者非常清楚少数民族运动会,其中一名少数民族社区管理者还曾带队参加过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和山东省少数民族运动会;而其中一名少数民族社区管理者还做过少数民族运动会相关的研究;还有7名社区体育管理人员虽然未对少数民族运动会做过研究,但却十分关注少数民族运动会,因此,他们清楚的知道少数民族运动会的整个过程和基本常识;还有4名社区体育管理人员,只了解一些与少数民族运动会有关的基本
信息,因此他们选了不太清楚;剩下的5人中,有4人不清楚,因为他们并不关注,还有1人根本不知道。
作为一名少数民族社区体育管理人员,对少数民族运动会进行关注是必须具备的素质,也是常识,所以那些不清楚或不太清楚的管理人员,尤其是少数民族社区体育管理者,应该去主动学习一些这方面的知识,以便于少数民族社区体育更好的发展,否则将有可能造成民族资源的流失,不利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
2、山东省少数民族社区体育参与者对少数民族传统项目的认知情况
在对山东省17个著名的少数民族社区居民进行的调查数据显示,17个著名的少数民族社区居民中对少数民族传统项目非常不熟悉的占40%,社区居民中对少数民族传统项目不太熟悉的占社区居民中对少数民族传统项目熟悉的占18.5%,社区居民中对少数民族传统项目只了解本民族的占15%,社区居民中对少数民族传统项目非常熟悉的占5%。
这是一组调查少数民族社区所得到的数据。
绝大多数少数民族社区的社区体育参与者都不熟悉山东省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更不用说开展,而有的甚至连本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都不熟悉,这大概如同满族人基本上都不会讲满族语,更没有多少人懂得满文,因为他们被汉族同化了。
这是社区管理者应承担的责任。
3、山东省少数民族社区体育管理人员对传统体育项目的认识情况
在对山东省17个著名的少数民族社区体育管理人员进行的调查数据显示,在山东省17少数民族社区体育管理人员中,仅有一名少数民族社区体育管理人员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非常了解,通过访问得知,此管理者做过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关的研究。
有3名调查对象表示了解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而且还简介了一些传统项目,而余下的则有4名表示不了解,5名只了解本民族的传统项目,3名表示根本不了解。
由此可见,虽然是少数民族社区,但大多数管理人员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并不十分了解。
4、山东省少数民族社区人员对引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认识与需求
(1)山东省少数民族社区参与者对社区开展少数民族传统项目的态度。
在对山东省17个著名的少数民族社区居民进行的调查数据显示,17个著名的少数民族社区居民中认为非常有必要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入山东省少数民族社区的占被调查者中的30.4%。
少数民族社区居民中认为有必要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入山东省少数民族社区的占被调查者中的40.1%。
少数民族社区居民中认为无所谓的占被调查者中的14.3%。
也就是说他们持中立态度;少数民族社区居民中认为没必要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入山东省少数民族社区的占被调查者中的10.1%。
少数民族社区居民中认为完全没必要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入民族社区的占被调查者中的5%。
可见大多数少数民族社区体育参与者对社区体育中开展少数民族传统项目持肯定态度。
(2)山东省少数民族社区体育管理者对社区引入少数民族传统项目的态度。
调查显示,山东省少数民族社区体育管理者中有认为非常可行的占到了17名被调查的社区体育管理员中的52.94%,社区体育管理者中有认为可行的占到了17名被调查的社区体育管理员中的35.30%,社区体育管理者中有认为不可行的占到了17名被调查的社区体育管理员中的5.88%,社区体育管理者中认为非常不可行的占到了17名被调查的社区体育管理员中的5.88%,经了解,此二人之所以反对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入社区,是因为他们并不了解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怕引入社区后,会对当前费尽心思开展起来的体育活动项目造成一定的冲击,从而不利于社区体育的发展。
总之,大多数的山东省少数民族社区体育管理者还是希望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入社区体育中。
三、结论
调查显示,大多数的山东省少数民族社区体育的参与者和少数民族社区体育管理者都不熟悉山东省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但大多数少数民族社区体育参与者和少数民族社区体育管
理者还是希望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入社区,以方便参加锻炼和推广。
【参考文献】
魏东.论我国社区体育发展模式.全国职工体育论文报告会获奖论文汇编
王凯珍.社会转型与中国城市社区体育发展「A〗.北京体育大学
罗汉礼,彭雄辉.城市社区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体育学刊,2004.1.11-
魏东.民族传统体育在全民健身中的特殊作用.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陈宇红.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功能初探.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王天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全民健身计划实施中的地位与作用.上海体育学院学
报,1998.12.
吴学勇,陈粮.对民族传统体育推广和普及的研究.四川体育科学
张建新,田祖国. 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中的民族传统体育发展.武术科学(搏击·学术版),2005.2.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