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必修二《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2.3.3~2.3.4 导学案设计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二:第2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导学案设计 2.1.3~2.1.4
2.1.3 空间中直线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2.1.4 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学习目标] 1.了解直线与平面之间的三种位置关系,会用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表示.2.了解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两种位置关系,会用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表示.知识点一 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1.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2.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的分类 (1)按公共点个数分类⎩⎨⎧有无公共点⎩⎪⎨⎪⎧直线和平面相交——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直线在平面内——有无数个公共点无公共点——直线和平面平行(2)按直线是否在平面内分类⎩⎨⎧直线在平面内——所有点在平面内直线在平面外⎩⎪⎨⎪⎧直线与平面相交直线与平面平行思考 “直线与平面不相交”与“直线与平面没有公共点”是相同的意义吗?答 不是.前者包括直线与平面平行及直线在平面内这两种情况;而后者仅指直线与平面平行.知识点二 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平面α与平面β平行α∥β没有公共点平面α与平面β相交α∩β=l有一条公共直线思考分别位于两个平行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有什么位置关系?答这两条直线没有公共点,故它们的位置关系是平行或异面.题型一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①如果a,b是两条直线,a∥b,那么a平行于经过b的任何一个平面;②如果直线a和平面α满足a∥α,那么a与平面α内的任何一条直线平行;③如果直线a,b满足a∥α,b∥α,那么a∥b;④如果平面α的同侧有两点A,B到平面α的距离相等,那么AB∥α.A.0B.2C.1D.3答案 C解析如图,在长方体ABCD-A′B′C′D′中,反思与感悟 1.本题在求解时,常受思维定势影响,误以为直线在平面外就是直线与平面平行.2.判断直线与平面位置关系的问题,其解决方式除了定义法外,还可以借助模型(如长方体)和举反例两种行之有效的方法.A.0B.1C.2D.3答案A解析如图所示在长方体ABCD-A′B′C′D′中,AB∥CD,AB⊂平面ABCD,但CD⊂平面ABCD,故①错误;A′B′∥平面ABCD,B′C′∥平面ABCD,但A′B′与B′C′相交,故②错误;AB∥A′B′,A′B′∥平面ABCD,但AB⊂平面ABCD,故③错误;A′B′∥平面ABCD,BC⊂平面ABCD,但A′B′与BC异面,故④错误.题型二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①在平面α内有两条直线和平面β平行,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②在平面α内有无数条直线和平面β平行,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③平面α内△ABC的三个顶点在平面β的同一侧面且到平面β的距离相等且不为0,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④平面α内两条相交直线和平面β内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A.③④B.②③④C.②④D.①④答案A解析当两个平面相交时,一个平面内有无数条直线平行于它们的交线,即平行另一个平面,所以①②错误.反思与感悟 1.判断两平面的位置关系或两平面内的线线,线面关系,我们常根据定义,借助实物模型“百宝箱”长方体(或正方体)进行判断.2.反证法也用于相关问题的证明.①a与β内的所有直线平行;②a与β内无数条直线平行;③直线a与β内任何一条直线都不垂直;④a与β没有公共点.其中正确的个数是()A.1B.2C.3D.4答案B解析①错误,a不是与β内的所有直线平行,而是与β内的无数条直线平行,有一些是异面;②正确;③错误,直线a与β内无数条直线垂直;④根据定义,a与β没有公共点,正确.分类讨论思想例3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点Q是棱DD1上的动点,判断过A,Q,B1三点的截面图形的形状.分析决定过A,Q,B1三点的截面图形的形状的因素是动点Q,所以要对点Q的位置进行分类讨论.解由于点Q是线段DD1上的动点,故①当点Q与点D1重合时,截面图形为等边三角形AB1D1,如图:②当点Q与点D重合时,截面图形为矩形AB1C1D,如图:③当点Q不与点D,D1重合时,截面图形为等腰梯形AQRB1,如图:解后反思本例中由于点Q的位置不确定,导致截面形状不确定,故而采用分类讨论的方法来确定截面.另外,作两个平面的交线要注意直线的无限延伸性和平面的无限延展性,不要受所画图形的限制.1.如果直线a∥平面α,那么直线a与平面α内的()A.一条直线不相交B.两条直线不相交C.无数条直线不相交D.任意一条直线不相交答案D解析直线a∥平面α,则a与α无公共点,与α内的直线当然均无公共点.A.若直线a上有无数个点不在平面α内,则a∥αB.若a∥α,则直线a与平面α内任意一条直线都平行C.若a⊂α,则a与α有无数个公共点D.若a⊄α,则a与α没有公共点答案C解析对于A,直线a与平面α有可能相交,所以A错;对于B,平面α内的直线和直线a 可能平行,也可能异面,所以B错;对于D,因为直线a与平面α可能相交,此时有一个公共点,所以D错.①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②平行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③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④平行于同一个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A.1个B.2个C.3个D.4个答案B解析②中,也有可能是相交或异面,故②错误;③中,存在平行于两个相交平面的交线,且不在两个平面内的直线,故③错误.4.与两个相交平面的交线平行的直线和这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是( ) A.都平行 B.都相交 C.在两个平面内D.至少与其中一个平面平行 答案 D解析 这条直线与两个平面的交线平行,有两种情形,其一是分别与这两个平面平行,其二是在一个平面内且平行于另一个平面,符合至少与一个平面平行. ①两个平面有无数个公共点,则这两个平面重合; ②若l ,m 是异面直线,l ∥α,m ∥β,则α∥β. 答案 ①②解析 对于①,两个平面相交,则有一条交线,也有无数多个公共点,故①错误;对于②,借助于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AB ∥平面DCC 1D 1,B 1C 1∥平面AA 1D 1D ,又AB 与B 1C 1异面,而平面DCC 1D 1与平面AA 1D 1D 相交,故②错误.1.空间中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有两种分类方式 (1)按公共点的个数分类⎩⎨⎧直线与平面平行(直线与平面没有公共点)直线与平面不平行⎩⎪⎨⎪⎧直线与平面相交(直线与平面有惟一公共点)直线在平面内(直线与平面有无数个公共点)(2)按是否在平面内分类⎩⎨⎧直线在平面内直线在平面外⎩⎪⎨⎪⎧直线与平面相交直线与平面平行2.判断直线与平面及平面与平面位置关系常用定义和反证法.一、选择题1.若a ,b 是异面直线,且a ∥平面α,则b 与α的位置关系是( ) A.b ∥α B.相交C.b ⊂αD.b ⊂α、相交或平行答案 D解析 如图所示,选D.2.与同一平面平行的两条直线()A.平行B.相交C.异面D.平行、相交或异面答案D解析与同一平面平行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三种情况:平行、相交或异面.3.若直线a不平行于平面α,则下列结论成立的是()A.α内的所有直线均与a异面B.α内不存在与a平行的直线C.α内的直线均与a相交D.直线a与平面α有公共点答案D解析若直线a不平行平面α,则a∩α=A或a⊂α,故D项正确.①三个平面最多可以把空间分成八部分;②若直线a⊂平面α,直线b⊂平面β,则“a与b相交”与“α与β相交”等价;③若α∩β=l,直线a⊂平面α,直线b⊂平面β,且a∩b=P,则P∈l;④若n条直线中任意两条共面,则它们共面.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答案D解析对于①,正确;对于②,逆推“α与β相交”推不出“a与b相交”,也可能a∥b;对于③,正确;对于④,反例:正方体的侧棱任意两条都共面,但这4条侧棱却不共面,故④错.所以正确的是①③.5.过平面外一条直线作平面的平行平面()A.必定可以并且只可以作一个B.至少可以作一个C.至多可以作一个D.一定不能作答案C解析因为直线在平面外包含两种情况:直线与平面相交和直线与平面平行.当直线与平面相交时,不能作出符合题意的平面;当直线与平面平行时,可作出惟一的一个符合题意的平面.①两个平面平行,这两个平面内的直线都平行;②两个平面平行,其中一个平面内任何一条直线都平行于另一平面;③两个平面平行,其中一个平面内一条直线和另一个平面内的无数条直线平行;④两个平面平行,各任取两平面的一条直线,它们不相交.A.①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④答案B解析①不正确,因为这两条直线可能是异面;②③④都正确,可根据线面平行的定义或面面平行的定义或观察几何体模型进行判断.7.在长方体ABCDA1B1C1D1的六个表面与六个对角面(面AA1C1C、面ABC1D1、面ADC1B1、面BB1D1D、面A1BCD1及面A1B1CD)所在的平面中,与棱AA1平行的平面共有()A.2个B.3个C.4个D.5个答案B解析如图所示,结合图形可知AA1∥平面BB1C1C,AA1∥平面DD1C1C,AA1∥平面BB1D1D.二、填空题8.如果空间的三个平面两两相交,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①不可能只有两条交线;②必相交于一点;③必相交于一条直线;④必相交于三条平行线.答案①解析空间的三个平面两两相交,可能只有一条交线,也可能有三条交线,这三条交线可能交于一点.①如果一条直线与一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与平面内的无数条直线垂直;②若直线a与平面α和平面β都平行,那么α∥β;③若两个平面α∥β,a⊂α,b⊂β,则a与b一定不相交;④若两个平面α∩β=b,a⊂α,则a与β一定相交.答案①③对于③,若a与b相交,则α与β相交与条件矛盾,③正确;对于④,当a与b重合时,a在β内;当a∥b时,a∥β;当a与b相交时,a与β相交,④不正确.10.给出下列几个说法:①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②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③过平面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该平面平行;④过平面外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与该平面平行.其中正确有________个.答案1解析①当点在已知直线上时,不存在过该点的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故①错误;②由于垂直包括相交垂直和异面垂直,因而过一点与已知直线垂直的直线有无数条,故②错误;③过棱柱的上底面内的一点任意作一条直线都与棱柱的下底面平行,所以过平面外一点与已知平面平行的直线有无数条,故③错误;④过平面外一点与已知平面平行的平面有且只有一个,故④正确.三、解答题11.如图,平面α、β、γ满足α∥β,α∩γ=a,β∩γ=b,判断a与b、a与β的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解a∥b,a∥β.证明如下:由α∩γ=a知a⊂α且a⊂γ,由β∩γ=b知b⊂β且b⊂γ,∵α∥β,a⊂α,b⊂β,∴a、b无公共点.又∵a⊂γ且b⊂γ,∴a∥b.∵α∥β,∴α与β无公共点.又a⊂α,∴a与β无公共点,∴a∥β.12.如图,已知平面α∩β=l,点A∈α,点B∈α,点C∈β,且A∉l,B∉l,直线AB与l不平行,那么平面ABC与平面β的交线与l有什么关系?证明你的结论.解平面ABC与β的交线与l相交.证明如下:∵AB与l不平行,且AB⊂α,l⊂α,∴AB与l一定相交.设AB∩l=P,则P∈AB,P∈l.又∵AB⊂平面ABC,l⊂β,∴P∈平面ABC,P∈β.∴点P是平面ABC与β的一个公共点,而点C也是平面ABC与β的一个公共点,且P,C 是不同的两点,∴直线PC就是平面ABC与β的交线,即平面ABC∩β=PC,而PC∩l=P,∴平面ABC与β的交线与l相交.。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二:第2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导学案设计 第二章 2.1.2
2.1.2 空间中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学习目标] 1.会判断空间两直线的位置关系.2.理解两异面直线的定义,会求两异面直线所成的角.3.能用公理4解决一些简单的相关问题.知识点一 空间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1.异面直线(1)定义: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叫做异面直线.要点分析:①异面直线的定义表明:异面直线不具备确定平面的条件.异面直线既不相交,也不平行.②不能误认为分别在不同平面内的两条直线为异面直线.如图中,虽然有a ⊂α,b ⊂β,即a ,b 分别在两个不同的平面内,但是因为a ∩b =O ,所以a 与b 不是异面直线.(2)画法:画异面直线时,为了充分显示出它们既不平行也不相交,即不共面的特点,常常需要画一个或两个辅助平面作为衬托,以加强直观性、立体感.如图所示,a 与b 为异面直线.(3)判断方法 方法 内容定义法 依据定义判断两直线不可能在同一平面内定理法过平面外一点与平面内一点的直线和平面内不经过该点的直线为异面直线(此结论可作为定理使用)反证法假设这两条直线不是异面直线,那么它们是共面直线(即假设两条直线相交或平行),结合原题中的条件,经正确地推理,得出矛盾,从而判定假设“两条直线不是异面直线”是错误的,进而得出结论:这两条直线是异面直线2.空间中两条直线位置关系的分类 (1)按两条直线是否共面分类⎩⎨⎧共面直线⎩⎪⎨⎪⎧相交直线:同一平面内,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平行直线:同一平面内,没有公共点异面直线: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没有公共点(2)按两条直线是否有公共点分类⎩⎨⎧有且仅有一个公共点——相交直线无公共点⎩⎪⎨⎪⎧平行直线异面直线思考 (1)分别在两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一定是异面直线吗? (2)两条垂直的直线必相交吗? 答 (1)不一定.可能相交、平行或异面. (2)不一定.可能相交垂直,也可能异面垂直. 知识点二 公理4(平行公理)知识点三 空间等角定理 1.定理判断或证明两个角相等或互补2.推广如果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那么这两组直线所成的锐角(或直角)相等. 思考 如果两条直线和第三条直线成等角,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吗? 答 不一定.这两条直线可能相交、平行或异面 知识点四 异面直线所成的角1.概念:已知两条异面直线a ,b ,经过空间任一点O 作直线a ′∥a ,b ′∥b ,我们把a ′与b ′所成的锐角(或直角)叫做异面直线a 与b 所成的角(或夹角).2.异面直线所成的角θ的取值范围:0°<θ≤90°.3.如果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是直角,就说这两条异面直线互相垂直.两条互相垂直的异面直线a,b,记作a⊥b.4.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两种求法(1)在空间任取一点O,过点O分别作a′∥a,b′∥b,则a′与b′所成的锐角(或直角)为异面直线a与b所成的角,然后通过解三角形等方法求角.(2)在其中一条直线上任取一点(如在b上任取一点)O,过点O作另一条直线的平行线(如过点O作a′∥a),则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锐角(或直角)为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如b与a′所成的角),然后通过解三角形等方法求角(如图).题型一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的判定例1若a和b是异面直线,b和c是异面直线,则a和c的位置关系是()A.平行B.异面C.相交D.平行、相交或异面答案D解析可借助长方体来判断.如图,在长方体ABCD-A′B′C′D′中,A′D′所在直线为a,AB所在直线为b,已知a和b是异面直线,b和c是异面直线,则c可以是长方体ABCD-A′B′C′D′中的B′C′,CC′,DD′.故a和c可以平行、相交或异面.反思与感悟 1.判定两条直线平行与相交可用平面几何的方法去判断,而两条直线平行也可以用公理4判断.2.判定两条直线是异面直线有定义法和排除法,由于使用定义判断不方便,故常用排除法,即说明这两条直线不平行、不相交,则它们异面.跟踪训练1如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A 1B1C1D1中,判断下列直线的位置关系:(1)直线A1B与直线D1C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2)直线A1B与直线B1C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3)直线D1D与直线D1C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4)直线AB与直线B1C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答案(1)平行(2)异面(2)相交(4)异面解析序号结论理由(1)平行因为A1D1綊BC,所以四边形A1BCD1为平行四边形,所以A1B∥D1C(2)异面A1B与B1C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3)相交D1D∩D1C=D1(4)异面AB与B1C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题型二公理4、等角定理的应用例2E,F分别是长方体ABCD-A1B1C1D1的棱A1A,C1C的中点,求证:四边形B1EDF 是平行四边形.证明设Q是DD1的中点,连接EQ,QC1.因为E是AA1的中点,所以EQ綊A1D1.又因为在矩形A1B1C1D1中,A1D1綊B1C1,所以EQ綊B1C1.所以四边形EQC1B1为平行四边形.所以B1E綊C1Q.又因为Q,F分别是矩形DD1C1C两边D1D,C1C的中点,所以QD綊C1F.所以四边形DQC1F为平行四边形.所以C1Q綊FD.又因为B1E綊C1Q,所以B1E綊FD.所以四边形B1EDF为平行四边形.反思与感悟 1.空间两条直线平行的证明:一是定义法:即证明两条直线在同一个平面内且两直线没有公共点;二是利用平面图形的有关平行的性质,如三角形中位线,梯形,平行四边形等关于平行的性质;三是利用公理4:找到一条直线,使所证的直线都与这条直线平行.2.求证角相等:一是用等角定理;二是用三角形全等或相似.跟踪训练2 如图,已知E ,F ,G ,H 分别是空间四边形ABCD 的边AB ,BC ,CD ,DA 的中点.(1)求证:E ,F ,G ,H 四点共面;(2)若四边形EFGH 是矩形,求证:AC ⊥BD . 证明 (1)在△ABD 中,∵E ,H 分别是AB ,AD 的中点, ∴EH ∥BD .同理FG ∥BD ,则EH ∥FG . 故E ,F ,G ,H 四点共面.(2)由(1)知EH ∥BD ,同理AC ∥GH . 又∵四边形EFGH 是矩形, ∴EH ⊥GH .故AC ⊥BD .题型三 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例3 如图所示,在空间四边形ABCD 中,AB =CD ,AB ⊥CD ,E ,F 分别为BC ,AD 的中点,求EF 和AB 所成的角. 解 如图,取BD 的中点G ,连接EG ,FG . 因为E ,F 分别为BC ,AD 的中点, AB =CD ,所以EG ∥CD ,GF ∥AB , 且EG =12CD ,GF =12AB .所以∠GFE 就是EF 与AB 所成的角或其补角,EG =GF . 因为AB ⊥CD ,所以EG ⊥GF .所以∠EGF =90°. 所以△EFG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GFE =45°,即EF 与AB 所成的角为45°.反思与感悟 1.异面直线一般依附于某几何体,所以在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时,首先将异面直线平移成相交直线,而定义中的点O 常选取两异面直线中其中一个线段的端点或中点或几何体中的某个特殊点.2.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一般步骤为: (1)作角:平移成相交直线.(2)证明:用定义证明前一步的角为所求.(3)计算:在三角形中求角的大小,但要注意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范围.跟踪训练3 空间四边形ABCD 中,AB =CD 且AB 与CD 所成的角为30°,E ,F 分别为BC ,AD 的中点,求EF 与AB 所成角的大小. 解 取AC 的中点G ,连接EG ,FG , 则EG 綊12AB ,GF 綊12CD .故直线GE ,EF 所成的锐角即为AB 与EF 所成的角, 直线GE ,GF 所成的锐角即为AB 与CD 所成的角. ∵AB 与CD 所成的角为30°,∴∠EGF =30°或150°. 由AB =CD ,知EG =FG ,∴△EFG 为等腰三角形. 当∠EGF =30°时,∠GEF =75°; 当∠EGF =150°时,∠GEF =15°. 故EF 与AB 所成的角为15°或75°.转化与化归思想例5 在空间四边形ABCD 中,AD =BC =2a ,E ,F 分别是AB ,CD 的中点,EF =3a ,求异面直线AD ,BC 所成的角.分析 要求异面直线AD ,BC 所成的角,可在空间中找一些特殊点,将AD ,BC 平移至一个三角形中.此题已知E ,F 分别为AB ,CD 的中点,故可寻找一边中点,如BD 的中点M ,则∠EMF (或其补角)为所求角.解 如图,取BD 的中点M .由题意,知EM 为△BAD 的中位线, 所以EM ∥AD 且EM =12AD .同理,MF ∥BC 且MF =12BC .所以EM =a ,MF =a ,且∠EMF (或其补角)为所求角. 在等腰△MEF 中,取EF 的中点N , 连接MN ,则MN ⊥EF . 又因为EF =3a , 所以EN =32a . 故有sin ∠EMN =EN EM =32.所以∠EMN =60°,所以∠EMF =2∠EMN =120°. 因为∠EMF =120°>90°,所以AD ,BC 所成的角为∠EMF 的补角, 即AD 和BC 所成的角为60°.解后反思 在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过程中要注意:(1)通常将空间中的两条异面直线通过平移的方法,转化到同一个三角形中,将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求解;(2)要特别注意平移所得的角可能是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补角,这是由异面直线所成角的范围是⎝⎛⎦⎤0,π2决定的.反证法的合理应用例6 如图,三棱锥P -ABC 中,E 是PC 上异于点P 的点.求证:AE 与PB 是异面直线.分析 利用定义直接证明,即从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中的“任何”开始入手,一个平面一个平面地寻找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必须找到一个间接证法来证明,反证法即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证明 假设AE 与PB 不是异面直线, 设AE 与PB 都在平面α内, 因为P ∈α,E ∈α,所以PE ⊂α. 又因为C ∈PE ,所以C ∈α. 所以点P ,A ,B ,C 都在平面α内.这与P ,A ,B ,C 不共面(P -ABC 是三棱锥)矛盾. 于是假设不成立,所以AE 与PB 是异面直线.1.若空间两条直线a 和b 没有公共点,则a 与b 的位置关系是( ) A.共面 B.平行 C.异面 D.平行或异面答案 D解析 若直线a 和b 共面,则由题意可知a ∥b ;若a 和b 不共面,则由题意可知a 与b 是异面直线.2.一条直线与两条异面直线中的一条平行,则它和另一条的位置关系是( ) A.平行或异面 B.相交或异面 C.异面 D.相交 答案 B解析 如图,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AA 1与BC 是异面直线,又AA 1∥BB 1,AA 1∥DD 1,显然BB 1∩BC =B ,DD 1与BC 是异面直线,故选B.3.设P 是直线l 外一定点,过点P 且与l 成30°角的异面直线( ) A.有无数条 B.有两条 C.至多有两条 D.有一条 答案 A解析 我们现在研究的平台是锥空间.如图所示,过点P 作直线l ′∥l ,以l ′为轴,与l ′成30°角的圆锥面的所有母线都与l 成30°角.4.如图所示,G ,H ,M ,N 分别是正三棱柱的顶点或所在棱的中点,则表示直线GH ,MN 是异面直线的图形有________.(填序号)答案 ②④解析 ①中,∵G ,M 是中点,∴AG 綊BM ,∴GM 綊AB 綊HN ,∴GH ∥MN ,即G ,H ,M ,N 四点共面;②中,∵H ,G ,N 三点共面,且都在平面HGN 内,而点M 显然不在平面HGN 内,∴H ,G ,M ,N 四点不共面,即GH 与MN 异面;③中,∵G ,M 是中点,∴GM 綊12CD ,∴GM 綊12HN ,即GMNH 是梯形,则HG ,MN 必相交,∴H ,G ,M ,N 四点共面;④中,同②,G ,H ,M ,N 四点不共面,即GH 与MN 异面.5.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E 为C 1D 1的中点,则异面直线AE 与A 1B 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________. 答案 13解析 设棱长为1,因为A 1B 1∥C 1D 1,所以∠AED1就是异面直线AE与A1B1所成的角.在△AED1中,cos∠AED1=D1EAE=1232=13.1.判定两直线的位置关系的依据就在于两直线平行、相交、异面的定义.很多情况下,定义就是一种常用的判定方法.2.在研究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大小时,通常把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转化为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将空间问题向平面问题转化,这是我们学习立体几何的一条重要的思维途径.需要强调的是,两条异面直线所成角为θ,且0°<θ≤90°,解题时经常结合这一点去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大小.一、选择题1.分别和两条异面直线平行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A.一定平行B.一定相交C.一定异面D.相交或异面答案D解析可能相交也可能异面,但一定不平行(否则与条件矛盾).2.已知空间两个角α,β,α与β的两边对应平行,且α=60°,则β等于()A.60°B.120°C.30°D.60°或120°答案D解析由等角定理,知β与α相等或互补,故β=60°或120°.3.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异面直线BA1与CC1所成的角为()A.30°B.45°C.60°D.90°答案B解析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BB1∥CC1,故∠B1BA1就是异面直线BA1与CC1所成的角,故为45°.4.下面四种说法:①若直线a、b异面,b、c异面,则a、c异面;②若直线a、b相交,b、c相交,则a、c相交;③若a∥b,则a、b与c所成的角相等;④若a⊥b,b⊥c,则a∥c.其中正确的个数是()A.4B.3C.2D.1 答案 D解析 若a 、b 异面,b 、c 异面,则a 、c 相交、平行、异面均有可能,故①不对.若a 、b 相交,b 、c 相交,则a 、c 相交、平行、异面均有可能,故②不对.若a ⊥b ,b ⊥c ,则a 、c 平行、相交、异面均有可能,故④不对.③正确.5.空间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顺次连接这个四边形各边中点,所组成的四边形是( )A.梯形B.矩形C.平行四边形D.正方形 答案 D解析 如图,因为BD ⊥AC ,且BD =AC ,又因为E ,F ,G ,H 分别为对应边的中点,所以FG 綊EH 綊12BD ,HG 綊EF 綊12AC .所以FG ⊥HG ,且FG =HG .所以四边形EFGH 为正方形.6.若空间四边形ABCD 的两条对角线AC ,BD 的长分别是8,12,则过AB 的中点E 且平行于BD ,AC 的截面四边形的周长为( ) A.10 B.20 C.8 D.4 答案 B解析 设截面四边形为EFGH ,E ,F ,G ,H 分别是AB ,BC ,CD ,DA 的中点,∴EF =GH =12AC =4,FG =HE =12BD =6,∴周长为2×(4+6)=20. 7.如图,三棱柱ABCA 1B 1C 1中,底面三角形A 1B 1C 1是正三角形,E 是BC 的中点,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1与B 1E 是异面直线 B.C 1C 与AE 共面 C.AE 与B 1C 1是异面直线 D.AE 与B 1C 1所成的角为60° 答案 C解析 由于CC 1与B 1E 都在平面C 1B 1BC 内,故C 1C 与B 1E 是共面的,所以A 错误;由于C 1C 在平面C 1B 1BC 内,而AE 与平面C 1B 1BC 相交于E 点,点E 不在C 1C 上,故C 1C 与AE 是异面直线,B 错误;同理AE 与B 1C 1是异面直线,C 正确;而AE 与B 1C 1所成的角就是AE 与BC 所成的角,E 为BC 中点,△ABC 为正三角形,所以AE ⊥BC ,D 错误.综上所述,故选C.二、填空题8.在四棱锥P-ABCD中,各棱所在的直线互相异面的有________对.答案8解析以底边所在直线为准进行考察,因为四边形ABCD是平面图形,4条边在同一平面内,不可能组成异面直线,而每一边所在直线能与2条侧棱组成2对异面直线,所以共有4×2=8(对)异面直线.9.一个正方体纸盒展开后如图所示,在原正方体纸盒中有如下结论:①AB⊥EF;②AB与CM所成的角为60°;③EF与MN是异面直线;④MN∥CD.以上结论中正确的序号为________.答案①③解析把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还原成原来的正方体,如图所示,AB⊥EF,EF与MN是异面直线,AB∥CM,MN⊥CD,只有①③正确.10.如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异面直线A1B与AD1所成的角为______.答案60°解析连接BC1,A1C1,∵BC1∥AD1,∴异面直线A1B与AD1所成的角即为直线A1B与BC1所成的角.在△A1BC1中,A1B=BC1=A1C1,∴∠A1BC1=60°,故异面直线A1B与AD1所成的角为60°.三、解答题11.如图所示,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中,∠BAC =90°,BC =2,DA ⊥AC ,DA ⊥AB ,若DA =1,且E 为DA 的中点,求异面直线BE 与CD 所成角的余弦值.解 取AC 的中点F ,连接EF ,BF ,在△ACD 中,E ,F 分别是AD ,AC 的中点,∴EF ∥CD ,∴∠BEF 即为所求的异面直线BE 与CD 所成的角(或其补角).在Rt △ABC 中,BC =2,AB =AC ,∴AB =AC =1,在Rt △EAB 中,AB =1,AE =12AD =12,∴BE =52. 在Rt △AEF 中,AF =12AC =12,AE =12,∴EF =22. 在Rt △ABF 中,AB =1,AF =12,∴BF =52. 在等腰三角形EBF 中,cos ∠FEB =12EF BE =2452=1010, ∴异面直线BE 与CD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1010. 12.如图,E ,F ,G ,H 分别是空间四边形ABCD 各边上的点,且有AE ∶EB =AH ∶HD =m ,CF ∶FB =CG ∶GD =n .(1)证明:E ,F ,G ,H 四点共面;(2)m ,n 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EFGH 是平行四边形?(3)在(2)的条件下,若AC ⊥BD ,试证明:EG =FH .(1)证明 因为AE ∶EB=AH∶HD ,所以EH ∥BD .又因为CF ∶FB =CG ∶GD ,所以FG ∥DB .所以EH ∥FG .所以E ,F ,G ,H 四点共面.(2)解 当且仅当EH ∥FG ,EH =FG 时,四边形EFGH 为平行四边形.因为EH BD =AE AE +EB =m m +1,所以EH =m m +1BD . 同理FG =n n +1BD ,由EH =FG ,得m =n . 故当m =n 时,四边形EFGH 为平行四边形.(3)证明 当m =n 时,AE ∶EB =CF ∶FB ,所以EF ∥AC .又因为AC ⊥BD ,而∠FEH 是AC 与BD 所成的角,所以∠FEH =90°,从而平行四边形EFGH 为矩形,所以EG =FH .。
必修二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教案
第二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2.1 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教案 A第1课时教学内容:2.1.1 平面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利用生活中的实物对平面进行描述,掌握平面的表示法及水平放置的直观图;2. 掌握平面的基本性质及作用,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二、过程与方法在师生的共同讨论中,形成对平面的感性认识.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例认识到我们所处的世界是一个三维空间,进而增强了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 平面的概念及表示;2. 平面的基本性质,注意它们的条件、结论、作用、图形语言及符号语言.教学难点:平面基本性质的掌握与运用.教学关键:让学生理解平面的概念,熟记平面的性质及性质的应用,使学生对平面的概念及其性质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教学突破方法:对三个公理要结合图形进行理解,清楚其用途.教法与学法导航教学方法:探究讨论,讲练结合法.学习方法: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联系身边的实物思考、交流,师生共同讨论等,从而较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投影仪、投影片、正(长)方形模型、三角板.学生准备:直尺、三角板.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师生互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什么是平面一些能看得见的平面实例.师:生活中常见的如黑板、桌面等,给我们以平面的印象,你们能举出更多例子吗那么平面的含义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形成平面的概念续上表主题探究合作1. 平面含义随堂练习判定下列命题是否正确:师:以上实物都给我们以平面的印象,几何里所说的平面,就是从这样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培交流①书桌面是平面;②8个平面重叠起来要比6个平面重叠起来厚;③有一个平面的长是50m,宽是20m;④平面是绝对的平,无厚度,可以无限延展的抽象的数学概念. 的一些物体中抽象出来的,但是,几何里的平面是无限延展的.养,自觉钻研的学习习惯.数形结合,加深理解.主题探究合作交流2. 平面的画法及表示(1)平面的画法:水平放置的平面通常画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锐角画成45°,且横边画成邻边的2倍长(如图).如果几个平面画在一起,当一个平面的一部分被另一个平面遮住时,应画成虚线或不画(打出投影片).(2)平面通常用希腊字母α、β、γ等表示,如平面α、平面β等,也可以用表示平面的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或者相对的两个顶点的大写字母来表示,如平面AC、平面ABCD等.(3)平面内有无数个点,平面可以看成点的集合.点A在平面α内,记作:A∈α; 点B在平面α外,记作:B α.师:在平面几何中,怎样画直线(一学生上黑板画)之后教师加以肯定,解说、类比,将知识迁移,得出平面的画法:通过类比探索,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加强知识的系统性.续上表主题探究合作交流3. 平面的基本性质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符号表示为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教材P41的思考题,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师:把一把直尺边缘上的任意两点放在通过类比探索,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加强D CBAααβαβα·A·BC·B·A·αA∈LB∈L ?L?α.A∈αB∈α公理1:判断直线是否在平面内.公理2: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符号表示为:A、B、C 三点不共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α,使A∈α、B∈α、C∈α.公理2作用:确定一个平面的依据.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符号表示为:P∈α∩β??α∩β=L,且P∈L.公理3作用:判定两个平面是否相交的依据. 桌边,可以看到,直尺的整个边缘就落在了桌面上,用事实引导学生归纳出公理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42前几行相关内容,并加以解析.师:生活中,我们看到三脚架可以牢固地支撑照相机或测量用的平板仪等等.引导学生归纳出公理2.教师用正(长)方形模型,让学生理解两个平面的交线的含义.注意:(1)公理中“有且只有一个”的含义是:“有”,是说图形存在,“只有一个”,是说图形唯一,“有且只有一个平面”的意思是说“经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的平面是有的,而且只有一个”,也即不共线的三点确定一个平面.“有且只有一个平面”也可以说成“确定一个平面.”引导学生阅读P42的思考题,从而归纳出公理3.知识的系统性.续上表拓展创新应用提高4. 教材P43 例1通过例子,让学生掌握图形中点、线、面的位置关系及符号的正确使用.教师及时评价和纠正同学的表达方法,规范画图和符号表示.巩固提高.小结1.平面的概念,画法及表示方法.2.平面的性质及其作用.3.符号表示.4.注意事项.学生归纳总结、教师给予点拨、完善并板书.培养学生归纳整合知识·BLA·αβP·αL能力,以及思维的灵活性与严谨性.课堂作业1. 下列说法中,(1)铺得很平的一张白纸是一个平面;(2)一个平面的面积可以等于6cm2;(3)平面是矩形或平行四边形的形状. 其中说法正确的个数为().A. 0B. 1C. 2D. 32. 若点A在直线b上,在平面β内,则A,b,β之间的关系可以记作().A . A?b?? B. A?b?? C. A?b?? D. A?b??3. 图中表示两个相交平面,其中画法正确的是().4. 空间中两个不重合的平面可以把空间分成()部分.答案:1.A 2. B 3.D 4. 3或4第2课时教学内容2.1.2 空间中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了解空间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2. 理解异面直线的概念、画法,提高空间想象能力;3. 理解并掌握公理4和等角定理;4. 理解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定义、范围及应用.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两条直线位置关系的讨论过程,掌握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基本求法.2.体会平移不改变两条直线所成角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到掌握空间两直线关系的必要性,提高学习兴趣.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 异面直线的概念.2. 公理4及等角定理.教学难点异面直线所成角的计算.教学关键提高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结合图形来判断空间直线的位置关系,使学生掌握两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步A B C骤及求法.教学突破方法结合图形,利用不同的分类标准给出空间直线的位置关系,由两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定义求其大小,注意两异面直线所成角的范围.教法与学法导航教学方法探究讨论法.学习方法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思考与教师交流、概括,从而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投影仪、投影片、长方体模型、三角板.学生准备三角板.教学过程详见下表.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师生互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异面直线的概念: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叫做异面直线.通过身边实物,相互交流异面直线的概念.师:空间两条直线有多少种位置关系设疑激趣点出主题.探索新知1. 空间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相交直线:同一平面内,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平行直线:同一平面内,没有公共点;异面直线: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没有公共点.异面直线作图时通常用一个或两个平面衬托,如下图:教师给出长方体模型,引导学生得出空间的两条直线有如下三种关系.教师再次强调异面直线不共面的特点.多媒体演示提高上课效率.师生互动,突破重点.探索新知2. 平行公理思考:长方体ABCD-A'B'C'D'中,BB'∥AA',DD'∥AA',那么BB'与DD'平行吗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符号表示为:设a、b、c是三条直线如果a//b,b//c,那么a//c.例2空间四边形ABCD中,E、F、G、H分别是AB、BC、CD、DA的中点.求证: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师: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在空间中,是否有类似的规律生:是.强调:公理4实质上是说平行具有传递性,在平面、空间这个性质都适用.例2的讲解让学生掌握了公理4的运用.续上表探索新知3. 思考:在平面上,我们容易证明“如果一个角的两边与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空间中,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呢等角定理:空间中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让学生观察、思考:∠ADC与?A'D'C'、∠ADC与∠A'B'C'的两边分别对应平行,这两组角的大小关系如何生:∠ADC =?A'D'C',∠ADC + ∠A'B'C' = 180°教师画出更具一般性的图形,师生共同归纳出如下等角定理.等角定理为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概念作准备.探索新知探索新知4. 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如图,已知异面直线a、b,经过空间中任一点O作直线a'∥a、b'∥b,我们把a'与b'所成的锐角(或直角)叫异面直线a与b所成的角(夹角).例3(投影)师:① a'与b'所成的角的大小只由a、b的相互位置来确定,与O的选择无关,为了简便,点O一般取在两直线中的一条上;②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θ∈(0,π2);③当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是直角时,我们就说这两条异面直线互相垂直,记作a⊥b;④两条直线互相垂以教师讲授为主,师生共同交流,导出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概念.直,有共面垂直与异面垂直两种情形;⑤计算中,通常把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转化为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例3让学生掌握了如何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从而巩固了所学知识.续上表拓展创新应用提高教材P49 练习1、2.生完成练习,教师当堂评价.充分调动学生动手的积极性,教师适时给予肯定.小结本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内容2.计算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应注意什么学生归纳,然后老师补充、完善.小结知识,形成整体思维.课堂作业1. 异面直线是指().A. 空间中两条不相交的直线B. 分别位于两不同平面内的两条直线C. 平面内的一条直线与平面外的一条直线D. 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2. 如右图所示,在三棱锥P-ABC的六条棱所在的直线中,异面直线共有().A. 2对B. 3对C. 4对D. 6对3. 正方体ABCD-A1B1C1D1中与棱AA1平行的棱共有().A. 1条B. 2条C. 3条D. 4条4. 空间两个角?、?,且?与?的两边对应平行,若?=60°,则?的大小为(). .答案:1. D 2. B 3. C 4. 60°或120°第3课时教学内容2.1.3 空间中直线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2.1.4 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了解空间中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了解空间中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2.提高空间想象能力.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与类比加深了对这些位置关系的理解、掌握;2. 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归纳整理本节所学知识.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空间中图形的基本位置关系,形成严谨的思维品质.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空间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教学难点用图形表达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教学关键借助图形,使学生清楚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分类标准,并能依据这些标准对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进行分类及判定.教学突破方法恰当地利用图形,用符号语言表述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教法与学法导航教学方法借助实物,让学生观察事物、思考关系,讲练结合,较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学习方法探究讨论,自主学习法.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三角板,直尺.学生准备三角板,直尺.教学过程详见下表.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师生互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问题1:空间中直线和直线有几种位置关系问题2:一支笔所在的直线和一个作业本所在平面有几种位置关系生1:平行、相交、异面;生2:有三种位置关系:(1)直线在平面复习回顾,激发学习兴趣.内;(2)直线与平面相交;(3)直线与平面平行.师肯定并板书,点出主题.主题探究合作交流1.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1)直线在平面内——有无数个公共点.(2)直线与平面相交——有且仅有一个公共点.(3)直线在平面平行——没有公共点.其中直线与平面相交或平行的情况,统称为直线在平面外,记作aα⊄.直线a在面α内的符号语言是a⊂α.图形语言是:直线a与面α相交的a∩α=A.图形语言是符号语言是:直线a与面α平行的符号语言是a∥α. 图形语言是:师:有谁能讲出这三种位置有什么特点吗生:直线在平面内时二者有无数个公共点.直线与平面相交时,二者有且仅有一个公共点.直线与平面平行时,三者没有公共点(师板书).师:我们把直线与平面相交或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情况统称为直线在平面外.师:直线与平面的三种位置关系的图形语言、符号语言各是怎样的谁来画图表示一个和书写一下.学生上台画图表示.师;好. 应该注意:画直线在平面内时,要把直线画在表示平面的平行四边形内;画直线在平面外时,应把直线或它的一部分画在表示平面的平行四边形外.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培养,自觉钻研的学习习惯,数形结合,加深理解.续上表主题探究合作交流2.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1)问题1:拿出两本书,看作两个平面,上下、左右移动和翻转,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有几种(2)问题2:如图所示,围成长方体ABCD –A′B′C′D′的六个面,两两之间的位置关系有几种(3)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平面与平面平行——没有公共点.平面与平面相交——有且只有一条公共直线.平面与平面平行的符号语言是α∥β.图形语言是:师:下面请同学们思考以下两个问题(投影).生:平行、相交.师:它们有什么特点生:两个平面平行时二者没有公共点,两个平面相交时,二者有且仅有一条公共直线(师板书).师:下面请同学们用图形和符号把平面和平面的位置关系表示出来……师:下面我们来看几个例子(投影例1).通过类比探索,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加强知识的系统性.续上表拓展创新应用提高例 1 下列命题中正确的个数是( B ).①若直线l上有无数个点不在平面α内,则l∥α.②若直线l与平面α平行,则l与平面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平行.③如果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与一个平面平行,那么另一条也与这个平面平行.④若直线l与平面α平行,则l与平面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没有公共点.A. 0B. 1C. 2D. 3例2 已知平面α∥β,直线aα⊂,求证a∥β.证明:假设a不平行β,则a在β内或a与β相交.∴a与β有公共点.又aα⊂.∴a与β有公共点,与面α∥面β矛盾.∴α∥β.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讨论、共同研究,得出答案.教师利用投影仪给出示范.师:如图,我们借助长方体模型,棱AA1所在直线有无数点在平面ABCD外,但棱AA1所在直线与平面ABCD相交,所以命题①不正确;A1B1所在直线平行于平面ABCD,A1B1显然不平行于BD,所以命题②不正确;A1B1∥AB,A1B1所在直线平行于平面ABCD,但直线AB ⊂平面ABCD,所以命题③不正确;l与平面α平行,则l与α无公共点,l与平面α内所有直线都没有公共点,所以命题④正确,应选B.师:投影例2,并读题,先让学生尝试证明,发现正面证明并不容易,然后教师给予引导,共同完成,并归纳反证法步骤和线面平行、面面平行的理解.例 1通过示范传授学生一个通过模型来研究问题的方法,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例2目标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并加深对面面平行、线面平行的理解.小结1.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2.“正难到反”数学思想与反证法解题步骤.3.“分类讨论”数学思想.学生归纳总结、教师给予点拨、完善并板书.培养学生整合知识能力,以及思维的灵活性与严谨性.课堂作业1.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充要条件是这条直线与平面内的().A .一条直线不相交B .两条直线不相交C .任意一条直线都不相交D .无数条直线都不相交【解析】直线与平面平行,则直线与平面内的任意直线都不相交,反之亦然;故应选C. 2.“平面内有无穷条直线都和直线l 平行”是“α//l ”的( ).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 .充分必要条件 D .即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析】如果直线在平面内,直线可能与平面内的无穷条直线都平行,但直线不与平面平行,应选B.3.如图,试根据下列要求,把被遮挡的部分改为虚线: (1)AB 没有被平面α遮挡; (2)AB 被平面α遮挡. 答案:略4.已知α,β,直线a ,b ,且α∥β,a α⊂,b β⊂,则直线a 与直线b 具有怎样的位置关系【解析】平行或异面.5.如果三个平面两两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有多少条画出图形表示你的结论. 【解析】三个平面两两相交,它们的交线有一条或三条.6. 求证:如果过一个平面内一点的直线平行于与该平面平行的一条直线,则这条直线在这个平面内.已知:l ∥α,点P ∈α,P ∈m ,m ∥l , 求证:m α⊂.证明:设l 与P 确定的平面为β,且αβI = m ′,则l ∥m ′.又知l ∥m ,m m P '=I , 由平行公理可知,m 与m ′重合. 所以m α⊂.教案 B 第1课时教学内容:2.1.1 平面 教学目标1. 了解平面的概念,掌握平面的画法、表示法及两个平面相交的画法;2. 理解公理一、二、三,并能运用它们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3. 通过实践活动,感知数学图形及符号的作用,从而由感性认识提升为理性认识,注意区别空间几何与平面几何的不同,多方面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教学重点:公理一、二、三,实践活动感知空间图形. 教学难点:公理三,由抽象图形认识空间模型.学法指导:动手实践操作,由模型到图形,由图形到模型不断感知. 教学过程一、引入在平面几何中,我们已经了解了平面图形都是由点和线构成的,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一个无形的平面中进行,请同学谈谈到底平面是什么样子的可以举实例说明.在平面几何中,我们也知道直线是无限延伸的,我们是怎样表示这种无限延伸的那么你认为平面是否有边界你又认为如何去表示平面呢二、新课以上问题经过学生分小组充分讨论,由各小组代表陈述你这样表示的理由教师暂不作评判,继续往下进行.实践活动:1. 仔细观察教室,举出空间的点、线、面的实例.2. 只准切三刀,请你把一块长方体形状的豆腐切成形状、大小都相同的八块.3. 请你准备六根游戏棒,以每根游戏棒为一边,设法搭出四个正三角形.以上这些问题已经走出了平面的限制,是空间问题.今后我们将研究空间中的点、线、面之间的关系.图1问题:指出上述活动中几何体的面,并想想如何在一张纸上画出这个几何体至此我们应感受到画几何体与我们的视角有一定的关系.练习一:试画出下列各种位置的平面.1. 水平放置的平面2. 竖直放置的平面图2(1) 图2(2)3. 倾斜放置的平面图34. 请将以下四图中,看得见的部分用实线描出.小结:平面的画法和表示法.我们常常把水平的平面画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用平行四边形表示一个平面,如图5. 平行四边形的锐角通常画成45o ,且横边长等于其邻边长的2倍. 如果一个平面被另一个平面遮挡住,为了增强它的立体感,我们常把被遮挡部分用虚线画出来,如图6.图5 图6 图7 平面常用希腊字母,,αβγ等表示(写在代表平面的平行四边形的一个角上),如平面α、平面β;也可以用代表平面的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或相对的两个顶点的大写英文字母作为平面的名称,图5的平面α,也可表示为平面ABCD ,平面AC 或平面BD .前面我们感受了空间中面与面的关系及画法,现在让我们研究一下点、线与一个平面会有怎样的关系显然,一个点与一个平面有两种位置关系:点在平面内和点在平面外.我们知道平面内有无数个点,可以认为平面是由它内部的所有的点组成的点集,因此点和平面的位置关系可以引用集合与元素之间关系.从集合的角度,点A 在平面α内,记为A α∈;点B 在平面α外,记为B α∉ (如图7).再来研究一下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将学生分成小组,并动手实践操作后讨论:把一把直尺边缘上的任意两点放在桌面上,直尺的整个边缘就落在桌面上吗请同学们再试着想一下,如何用图形表示直线与平面的这些空间关系由“两点确定一条直线”这一公理,我们不难理解如下结论:公理1 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所有的点都在这个平面内.图4(1) 图4(2) 图4(3) 图4(4)l ,,A l B l ∈∈且,,A B l ααα∈∈⇒⊂.图8例1 分别用符号语言、文字语言描述下列图形.图9(1) 图9(2) 图9(3) 例2 识图填空(在空格内分别填上⊄⊂∉∈,,,). A____a ;A____α,B____a ;B____α,a ____α;a ____α= B,b ____α;B____b .图10 图11问题情景:制作一张桌子,至少需要多少条腿为什么 公理2 经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实践活动:取出两张纸演示两个平面会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并试着用图画出来. 图12试问:如图13是两个平面的另一种关系吗(相对于同学们得出的关系) 由平面的无限延展性,不难理解如下结论:公理3 如果两个不重合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这个公共点的直线.P l αβαβ∈⇒=I I 且P l ∈. 图13例3 如图14用符号表示下列图形中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分析】根据图形,先判断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然后用符号表示出来. 【解析】在(1)中,,,l a A a B αβαβ===I I I .在(2)中,,,,,b l a a l P B l P βαβα⊂=⊂==I I I .三、巩固练习教材P43练习1—4. 四、课堂小结(1)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内容 (2)三个公理的内容及作用是什么 (3)判断共面的方法. 五、布置作业P51 习题A 组 1,2.第2课时教学内容:2.1.2 空间中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 教学目标:ABα l Aa A a αa a bBαA βl α P图12αA B C一、知识目标1. 了解空间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2. 理解异面直线的概念、画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3. 理解并掌握公理4.二、能力目标1. 让学生在观察中培养自主思考的能力;2. 通过师生的共同讨论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到掌握空间两直线关系的必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 异面直线的概念;2. 公理4.教学难点:异面直线的概念.学法与教学用具1. 学法: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与教师交流、概括,从而较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2. 教学用具:多媒体、长方体模型、三角板.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相交直线、平行直线).相交直线(有一个公共点);平行直线(无公共点).2.实例.十字路口——立交桥.立交桥中,两条路线AB,CD既不平行,又不相交(非平面问题).六角螺母DCA B二、新课讲解1. 异面直线的定义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叫做异面直线.练习:在教室里找出几对异面直线的例子.注1:两直线异面的判别一 : 两条直线既不相交、又不平行.两直线异面的判别二 : 两条直线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合作探究一:分别在两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是否一定异面答:不一定,它们可能异面,可能相交,也可能平行.空间两直线的位置关系:按平面基本性质分(1)同在一个平面内:相交直线、平行直线;(2)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异面直线.按公共点个数分(1)有一个公共点: 相交直线;(2)无公共点:平行直线、异面直线.2.异面直线的画法说明:画异面直线时,为了体现它们不共面的特点,常借助一个或两个平面来衬托.合作探究二:如下图是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如果将它还原为正方体,那么 AB , CD ,。
2.1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导学案
必修2 第二章 2.1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学习目标】1.能够从日常生活实例中抽象出数学中所说的“平面”;2.理解平面的无限延展性;3.理解公理1、2、3、4;4.了解空间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5.理解异面直线的概念、画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6.理解并掌握等角定理;7.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定义、范围及应用;8.了解空间中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9.了解空间中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教学重点】1.异面直线的概念;2.公理4;3.空间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教学难点】用图形表达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异面直线所成角的计算及等角定理.【导学设计】【自主学习】认真阅读课本P40-P43【知识总结】1.平面概述(1)平面的两个特征:①无限延展②没有厚度(2)平面的画法:(3)平面的表示:平面可以看成点的集合,点A在平面α内,记作,点B不在平面α内,记作2.(2)中心投影定义:叫做中心投影.【探究二】三视图1.定义从几何体的前面向后面正投影,得到的投影图称为几何体的。
从几何体的左面向右面正投影,得到的投影图称为几何体的。
从几何体的上面向下面正投影,得到的投影图称为几何体的。
2.仔细观察上图长方体和下图圆柱的三视图,你能得出同一几何体的三视图在形状、大小方面的关系吗?能归纳三视图的画法吗? 教师复备或学生笔记几何体的三视图时,能看见的轮廓线和棱用表示,不能看见的轮廓线和棱用________表示.【小组讨论】讨论一:画出下列图形的三视图.讨论二:根据下列三视图,说出对应的几何体:【当堂检测】1.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 .一个点在一个平面内的投影仍是一个点B .一条线段在一个平面内的投影仍是线段C .一条直线在一个平面内的投影仍是一条直线D .一个三角形在一个平面内的投影仍是三角形 2.一个圆柱的三视图中,一定没有的图形是( ) A .正方形B .长方形C .三角形D .圆3.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下图。
高中数学《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导学案
第二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2.1.1 平面一、学习目标1. 理解平面的概念,会画不会表示一个平面。
2.会用符号语言表示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3.掌握三个公理并会简单应用。
【重点、难点】平面的概念及表示方法;平面的基本性质。
二、学习过程【情景创设】1.观察长方体,你能发现长方体的顶点,棱所在的直线,以及侧面、底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吗?2.生活中的一些物体通常呈平面形,课桌面、黑板面、海平面都给我们以平面的形象,请问:生活中的平面有大小之分吗?几何中的“平面”是怎样的?【导入新课】1.平面:(1)概念:平面是从生活中的物体抽象出来的,具有以下特点:①平的②无限延展③没有厚薄。
(2)画法:①通常用平行四边形来表示平面。
②当平面水平放置时,通常把平行四边形的锐角画成45°,且横边长是邻边长的2倍;当平面竖直放置时,通常把平行四边形的一组对边画成铅垂线。
(3)表示法:一般用希腊字母α,β,γ,…来表示,还可以用代表平面的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或相对的两个顶点的大写英文字母表示,如平面ABCD、平面AC。
2.点、线、面的位置关系:设A表示点,l,m表示直线,α,β表示平面。
符号语言文字语言图形语言A∈l点A在直线l上A∉l点A在直线l外A∈α点A在平面α内A∉α点A在平面α外l⊂α直线l在平面α内l⊄α直线l在平面α外l∩m=A 直线l,m相交于点Al∩α=A 直线l与平面α相交于点Aα∩β=l平面α,β相交于直线l3.平面的性质(1)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
(2)公理2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一:经过一条直线和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二: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三:经过两条平行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3)公理3 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典型例题】例1:如图长方体ABCD-A1B1C1D1,根据图形,用符号语言表示下列点、直线、平面之间的关系.(1)点P与直线AB.(2)点C与直线AB.(3)点M与平面AC.(4)点A1与平面AC.(5)直线AB与直线BC.(6)直线AB与平面AC.(7)直线AB与平面BC1.(8)平面A1BCD1与平面BC1.例2:根据下列符号表示的语句,说明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并画出相应的图形:(1)A∈α,B∉α;(2)l⊂α,m∩α=A,A∉l;(3)P∈l,P∉α,Q∈l,Q∈α.【变式拓展】1.有关平面的说法错误的是( )A.平面一般用希腊字母α,β,γ,…来表示,如平面αB.平面是处处平直的面C.平面是有边界的面D.平面是无限延展的2.已知△ABC中,若AB⊂α,BC⊂α,则AC________α.3.过三点的平面的个数是( )A.0B.1C.2D.1或无数4.用符号表示“点A在直线l上,l在平面α外”正确的是( )A.A∈l,l∉αB.A∈l,l⊄αC.A⊂α,l⊄αD.A⊂l,l∉α5.若a⊂α,b⊂α,M∈a,N∈b,M∈l,N∈l,则( )A.l⊂αB.l⊄αC.l∩α=MD.l∩α=N三、总结反思1.对点、线、面及其关系的三点说明(1)平面和点、线一样是构成空间图形的基本要素之一,它是无边界、大小和厚薄的。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2第二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2.1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导学案(4)
2.1 《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导学案【学习目标】 1.能够从日常生活实例中抽象出数学中所说的“平面”;2.理解平面的无限延展性;3.理解公理1、2、3、4;4.了解空间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5.理解异面直线的概念、画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6.理解并掌握等角定理;7.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定义、范围及应用;8.了解空间中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9.了解空间中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重点难点】重点:1.异面直线的概念;2.公理4;3.空间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难点:用图形表达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异面直线所成角的计算及等角定理.【学法指导】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知识链接】空间几何体【学习过程】一.预习自学1.平面概述(1)平面的两个特征:①无限延展②没有厚度(2)平面的画法:(3)平面的表示:平面可以看成点的集合,点A在平面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内,记作,点B不在平面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内,记作2.三个公理公理1:用数学符号表示为:公理2:公理3:用数学符号表示为:3.空间中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1)异面直线:(2)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相交直线——在同一平面内,;平行直线——在同一平面内,;异面直线——,没有公共点.相交直线和平行直线也称为共面直线.异面直线的画法(3)在平面几何中,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这个结论在空间也是成立的.公理4:(平行线的传递性)(4)等角定理:(5)异面直线 a ,b 所成的角(异面直线 a ,b 的夹角)(6)如果两条异面直线 a ,b,那么我们就说异面直线a ,b 互相垂直,记作所以,在空间里说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包括相交垂直和异面垂直两种情况.4.空间中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1)(无数个公共点);(2)(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3)(没有公共点)直线和平面相交或平行统称用图形分别可表示为用符号分别可表示为5.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1)(没有公共点)(2)(有一条公共直线)平面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必修2第二章平面性质导学案
第二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2.1.1平面一、目标解读1.利用生活中的实物对平面进行描述;2.掌握平面的表示法及水平放置的直观图的画法;3.掌握平面的基本性质及性质的作用;4.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二、自学导引问题1:生活中常见的如黑板、平整的操场、桌面、平静的湖面等等,都给我们以平面的印象,你们能举出更多例子吗?问题2:你能描述一下平面的含义吗?问题3:平面的画法问题4:平面的表示问题5:如果直线l与平面α有一个公共点,直线l是否在平面α内?如果直线l与平面α有两个公共点呢?公理1:符号表示为:图形表示为:公理1的作用是什么?问题6:在平面中,两点确定一条直线.请大家想一想,在空间中,过三个点可以有几个平面?公理2:公理2的作用是什么?问题7:两条直线相交,有一个公共点,那么两个平面相交呢?公理3:符号表示:图形表示:公理3的作用是什么?三、合作探究经过两条平行直线,能否确定唯一一个平面?如果能,如何证明?经过一条直线和这条直线外的一点呢?经过两条相交直线呢?四、典例精析例1 判断下列命题是否正确,正确的在括号内画“√”,错误的画“×”.(1)平面α与平面β相交,它们只有有限个公共点. ( )(2)如果两个平面有三个不共线的公共点,那么这两个平面重合.( )(3)四边形是平面图形. ( )变式训练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 (1) 平行四边形是一个平面; (2) 任何一个平面图形都是一个平面; (3) 平静的太平洋面就是一个平面; (4) 圆和平行四边形都可以表示平面. 变式训练2:西瓜人人都喜欢吃,给你一个西瓜,只许切三刀,最多能切几块?请说出你的切法.例2 已知ABC ∆在平面α外,P AB =α ,R AC =α ,Q BC =α ,如图2.1-1所示.求证:P 、Q 、R 三点共线.例3 如图2.1-2所示,在四面体上,在分别为中,CD BC G E ABCD ,H 在32:::上,且==HA DH FC DF AD求证:交于一点、、BD GH EF变式训练3三个平面c =βαγβα 即两两相交于三条直线,,,,b a ==αγγβ ,,若直线.不平行和b a 求证:.,,三条直线必过同一点c b a自主反馈1.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说明理由:(1) 若一个平面长3m ,宽4m ,则面积等于122m ;(2) 若ABC ∆的两边,AB AC 在平面α内,则第三边BC 也在平面α内; (3) 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4) 梯形ABCD 中的两条边在平面α内,那么它的另外两条边也在平面α内. 2. 若,l P αββ=∈,则_______P l .3.(1)3条直线两两相交可以确定_______ 个平面; (2)3条直线两两平行可以确定_______ 个平面.4.A B C ,,表示不同的点,, a l 表示不同的直线,, αβ表示不同的平面,下列推理中,不正确的是( ).A. ,,,A l A B l B l ααα∈∈∈∈⇒⊆B. ,,,A A B B AB αβαβαβ∈∈∈∈⇒=C. ,l A l A αα⊄∈⇒∉D. ,,,,,,,A B C A B C A B C αβαβ∈∈⇒且不共线与重合 5. 对于空间3条直线,有下列4个条件:① 3条直线两两相交且不共点;② 3条直线两两平行;③ 3条直线共点;④ 有两条直线平行,第3条直线和这两条直线都相交. 其中,使3条直线共面的条件有( ).A.1个B.2个C.3个D.4个6. 正方体1111ABCD A BC D 中,,,P Q R 分别是11,,AB AD B C 的中点.那么,正方体的过,,P Q R 的截面图形是( ).A. 三角形B. 四边形C. 五边形D. 六边形。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2第二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2.3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导学案
又由 (1) 可得 OP⊥CH,所以 CH⊥平面 POM. 故 CH的长为点 C 到平面 POM的距离 .
1
2 42
由题设可知 OC= 2AC=2, CM= 3BC= 3 ,∠ ACB=45°.
所以
OM=
2
3
5,CH=OC·
MC·sin OM
∠
ACB =
4
5
5 .
45 所以点 C到平面 POM的距离为 5 .
于平面内的无数条直线,就垂直于这个平面”.
基础自测
1. 判断下列结论正误 ( 在括号内打“√”或“×”)
(1) 直线 l 与平面 α 内的无数条直线都垂直,则 l ⊥α.(
)
(2) 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平面平行 .(
)
(3) 若两平面垂直, 则其中一个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
)
(4) 若平面 α 内的一条直线垂直于平面 β 内的无数条直线,则 α⊥β .(
α⊥β
α∩β=a
l ⊥a
?l
l?β
⊥α
[ 微点提醒 ]
1. 两个重要结论
(1) 若两平行线中的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则另一条也垂直于这个平面 .
(2) 若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 则它垂直于这个平面内的任何一条直线 ( 证明线
线垂直的一个重要方法 ).
2. 使用线面垂直的定义和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不要误解为“如果一条直线垂直
)
.
精品文档
解析 (1) 直线 l 与平面 α 内的无数条直线都垂直,则有 l ⊥α 或 l 与 α 斜交 或 l ? α 或 l ∥α ,故 (1) 错误 . (2) 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或相交,故 (2) 错误 . (3) 若两个平面垂直,则其中一个平面内的直线可能垂直于另一平面,也可能与 另一平面平行,也可能与另一平面相交,也可能在另一平面内,故 (3) 错误 . (4) 若平面 α 内的一条直线垂直于平面 β 内的所有直线,则 α⊥β ,故 (4) 错误 . 答案 (1) × (2) × (3) × (4) ×
高中数学必修二导学案 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一)
学生班级:姓名:小组序号:评价:必修二 2.1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一【学习目标】1、了解空间中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2、了解空间中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3、通过观察与类比加深对这些位置关系的理解、掌握。
【学习重点】空间中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的理解【学法指导】1、带着预习案中问题导学中的问题和预习提纲通读教材P40-P47页内容,对概念、关键词等进行梳理,作好必要的标注和笔记。
预习案问题导学1、过三点能确定几个平面?2、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这条直线是否在这个平面内?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有两个公共点呢?3、分别在两个平面内的直线是否一定是异面直线?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是否平行?知识梳理1.平面的概念:2.平面的画法及表示:3. 点A在平面α内,表示为:,点B在平面α外,表示为:直线l在平面α内,表示为:,直线l在平面α外,表示为:4. 平面的基本性质.公理1公理2公理35. 异面直线的定义:6. 空间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分为:7. 公理4定理:空间中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角8. 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定义:如果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是直角,那么我们就说这两条直线预习自测1.用符号表示下列语句,并画出相应的图形(1)点A在平面α内,但点B在平面α外⑵直线l在平面α内,直线m不在平面α内;(3)直线l既在平面α内,又在平面β,直线m在平面α内,l和m相交于点P.2 .判断下列命题是否正确(1)经过三点确定一个平面(2)经过一条直线和一个点确定一个平面(3)四边形确定一个平面(4)两两相交且不共点的三条直线确定一个平面(5)经过两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6)经过两条平行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7)平面α与平面β相交,它们只有有限个公共点3.两条异面直线指的是()A.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B.空间中不相交的两条直线C.分别位于不同平面内的两条直线D.某一个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外的一条直线4.若空间两条直线,a b与直线l都成异面直线,则直线,a b的位置关系是()A.平行或相交B.相交、平行或异面C.异面或相交D.异面或平行探究案合作探究探究一:已知△ABC的三条边所在直线与平面α交与点P、Q、R,求证:P、Q、R三点共线αR Q PCB A探究二:例2.如图,已知空间四边形ABCD 中,,E H 分别为,AB AD 的中点,,F G 分别为,BC CD 的中点。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二导学案:2.1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全面版
第二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地点关系本章概括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地点关系,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断及其性质以及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断及其性质,它们是我们认识现实世界中物体的形状、大小与地点关系的重要工具和必需的基础知识,对培育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有必定的协助和推动作用.此外,本章一直采纳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思想论证、胸怀计算等方法认识和探究几何图形的构造及其性质.本章共分三大节:第一大节是介绍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地点关系;第二大节是研究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断与性质;第三大节是研究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断与性质.学会正确地使用空间几何的数学语言表述几何对象的地点关系,领会公义化思想,培育逻辑思想能力,解决简单的推理论证及应用问题.本章重点是平面的基天性质,空间两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间的平行与垂直关系.本章难点是直线、平面之间的平行与垂直关系的相互转变,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及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计算方法.2.1 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地点关系平面【考大纲求】[ 学习目标 ]1.知道平面是不加定义的观点 (原始观点 ) ,初步领会平面的基本属性,会用图形与字母表示平面.2.能用符号语言描绘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地点关系.3.能用图形、文字、符号三种语言描绘三个公义,理解三个公义的地位与作用.[目标解读 ]1.用符号语言描绘点、直线、平面之间的地点关系是重点;2.用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描绘三个公义是难点.【自主学习】1.平面(1)平面的观点几何里所说的“平面”,是从课桌面、黑板面、海面这样的一些物体中抽象出来的.几何里的平面是的.(2)平面的画法①水平搁置的平面往常画成一个其邻边长的,如图① .,它的锐角往常画成,且横边长等于②假如一个平面被另一个平面遮挡住,为了加强它的立体感,把被遮挡部分用出来.如图② .画2.点、线、面之间的地点关系直线、平面都能够当作的会合.点P 在直线 l 上,记作作;点 A 在平面α内,记作;点A在平面α外,记作β内,记作;直线 l 在平面α外,记作.;点P 在直线;直线l 外,记l 在平面公义公义 1公义 2公义 33.平面的基天性质内容图形符号假如一条直线上的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且,? l? α条直线在此平面内A ,B ,C 三点不共线 ? 存在独一的α使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A , B ,C∈ α假如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 α∩β=l ,且 P∈ l 有一条特别提示:点、线、面间的关系往常借助会合中的符号语言来表示,点为元素,直线与平面都是点组成的会合,几何中的好多符号规定都是源于将图形视为点集.故点与直线之间的关系,点与平面之间的关系用符号∈,?表示,直线与平面之间的关系用? , ?表示 .【考点打破】重点一平面的观点及点、线、面的地点关系1.生活中的平面是比较平坦、有限的,而立体几何中所说的平面是从生活中常有平面中抽象、归纳出来的,是理想的、绝对平坦的、无穷延展的.立体几何中的平面无大小、厚薄之分,是不行胸怀的.2.平面往常用希腊字母α,β,γ等表示(常把这些字母写在代表平面的平行四边形的一个角上),如平面α,平面β,平面γ等.也能够用代表平面的平行四边形的四个极点,或许相对的两个极点的大写英文字母作为这个平面的名称.典型例题 1、依据以下符号表示的语句,说明点、线、面之间的地点关系,并画出相应的图形: (1)A∈α,B?α; (2)l ? α,m∩ α= A, A?l ; (3)P∈l ,P?α, Q∈ l , Q∈α.【思路启示】正确理解立体几何中表示点、线、面之间地点关系的符号“ ∈ ”,“ ?” ,“? ”,“?”,“∩”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实现三种语言间的互译.【解】 (1)点 A 在平面α内,点 B 不在平面α内;(2)直线 l 在平面α内,直线 m 与平面α订交于点A,且点 A 不在直线l 上;(3)直线 l 经过平面α外一点P和平面α内一点Q.图形分别如图(1)、 (2)、 (3) 所示.方法指导:三种语言的相互变换是一种基本技术,要注意符号语言的意义;由符号语言画相应图形时,要注意实、虚线反应训练 1、在以下命题中,正确命题的个数为()①书桌面是平面② 8 个平面重叠起来,要比 6 个平面重叠起来厚③有一个平面的长是50 m ,宽是 20 m④平面是绝对的平,无厚度,能够无穷延展的抽象的数学观点A.1B.2C.3D.4重点二共面问题1.证明点线共面的主要依照(1)假如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的全部点都在这个平面内(公理 1);(2)经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公义 2 及其推论 ).2.证明点线共面的详细操作(1)证明几点共面可先取不共线的三点确立一个平面,再证明其余各点都在这个平面内;(2)证明空间几条直线共面可先取两条订交 (或平行 )直线确立一个平面,再证明其余直线均在这个平面内.典型例题 2、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点E,F分别是AA1,CC1的中点,求证: D1, E, F, B 共面.【思路启示】先利用此中 D 1,E,F 三点确立一平面,而后利用公义 3 证明四点共面.【证明】因为 D 1, E, F 三点不共线,所以 D1, E,F 三点确立一个平面α.由题意得, D1E 与 DA 共面于平面 A1D 且不平行,如图.分别延伸 D 1E 与 DA 订交于 G,所以G∈直线 D 1E,所以G∈平面α.同理设直线D1F与DC的延伸线交于H,则H∈平面α.又点G,B,H均在平面AC内,且点 E 是AA1的中点,AA1∥DD 1,所以AG =AD= AB,所以△AGB为等腰三角形,所以∠ABG= 45 °.同理∠CBH= 45 °.又∠ABC=90 °,所以G,B,H共线于GH ,又GH ?平面α,所以B∈平面α,所以 D1, E,F,B 共面.方法指导:证明点、线共面问题的理论依照是公义 1 和公义 2,及其推论,常用方法有:(1)先由部分点、线确立一个面,再证其余的点、线都在这个平面内,即用“ 归入法” ;(2)先由此中一部分点、线确立一个平面α,其余点、线确立另一个平面β,再证平面α与β重合,即用“ 同一法”.反应训练 2、求证:两两平行的三条直线假如都与另一条直线订交,那么这四条直线共面.重点三点共线或线共点问题1.证明三点共线的依照是公义3:假如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还有其余的公共点,且全部这些公共点的会合是一条过这个公共点的直线.也就是说一个点假如两个平面的公共点,则这个点在这两个平面的交线上.关于这个公义应进一步理解下边三点:①假如两个订交平面有两个公共点,那么过这两点的直线就是它们的交线;②假如两个订交平面有三个公共点,那么这三点共线;③假如两个平面订交,那么一个平面内的直线和另一个平面的交点必在这两个平面的交线上.2.证明线共点主要利用公义1、公义 3 作为推理的依照.典型例题3、如图, E、 F、 G、 H 分别是空间四边形AB、 BC、 CD 、 DA 上的点,且直线 EH 与直线 FG 交于点 O.求证: B、 D、 O 三点共线.【思路启示】解答此题只需证明点O 在平面ABD与平面CBD的交线BD上即可。
人教课标版高中数学必修2导学案-空间中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2、1、3 空间中直线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2、1、4 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一、【学习目标】1、结合图形理解空间中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2、进一步熟悉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的相互转换;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二、【自学内容和要求及自学过程】1、阅读教材48-49页内容,回答问题(直线与平面位置关系)<1>结合教材思考内容,请你总结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有几种.并用三种语言描述直线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2>请同学们思考一下直线在平面外包含哪几种情况?试述之直线在平面内 a α直线与平面相交a∩α·A直线与平面平行a∥α结论:<1>表格所示;<2>直线在平面外包括直线与平面相交和直线与平面平行.2、阅读教材50页内容,回答问题(面面关系)<3>什么叫做两个平面平行?两个平面平行的画法;<4>回忆两个平面相交的依据,什么叫做两个平面相交?<5>用三种语言描述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结论:<3>两个平面平行——没有公共点.画两个互相平行的平面时,要注意使表示平面的平行四边形的对应边平行;<4>如果两个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通过这个点的公共直线.此时,就说两平面相交,交线就是公共点的集合,这就是公理3.两个平面相交——有一条公共直线;<5>如果两个平面没有公共点,则两平面平行⇔若φα//.如果βα=⋂,则β两个平面有一条公共直线,则两平面相交⇔若ABα,则α与β相交.图形语=⋂β言如图所示.三、【练习与巩固】根据今天所学知识,完成下列练习练习一:<1>自学教材第49页例4,你能顺利的完成例4吗?<2>完成教材第49、50页练习.练习二:教材第51页习题2.1A组第3、8题;练习三:<1>若两条相交直线中的一条在平面α内,讨论另一条直线与平面α的位置关系;<2>若两条异面直线中的一条在平面α内,讨论另一条直线与平面α的位置关系.四、【作业】1、必做题:习题2.1A组4(4)(5)(6)、6题,B组第2题;2、选做题:习题2.1B组第3题.。
高中数学必修二《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2.3.2 导学案设计
2.3.2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学习目标] 1.理解二面角的有关概念,会求简单的二面角的大小.2.理解两平面垂直的定义.3.掌握两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知识点一 二面角在二面角的棱上任取一点,以该点为垂足,在两个半平面内分别作垂直于棱的图示符号 OA ⊂α,OB ⊂β,α∩β=l ,O ∈l ,OA ⊥l ,OB ⊥l ⇒∠AOB 是二面角的平面角棱为l 、面分别为α,β的二面角记为α-l -β.如图所示,也可在α,β内(棱以外的半平面部分)分别取点P ,Q ,将这个二面角记作二面角P -l -Q .思考 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大小,是否与角的顶点在棱上的位置有关?答 无关.如图,根据等角定理可知,∠AOB =∠A ′O ′B ′,即二面角平面角的大小与角的顶点的位置无关,只与二面角的大小有关.知识点二平面与平面垂直1.定义:两个平面相交,如果它们所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就说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平面α与平面β垂直,记作α⊥β.2.画法:两个互相垂直的平面通常把直立平面的竖边画成与水平平面的横边垂直.如图所示.3.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l⊥α,l⊂β⇒α⊥β思考(1)应用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的关键是什么?(2)两个平面垂直,则一个平面内的任何一条直线都垂直于另一个平面吗?答(1)应用此定理的关键在于,在其中一个平面内找到或作出另一个平面的垂线,即实现面面垂直向线面垂直的转化.(2)不一定.平行、相交,垂直都有可能.题型一二面角及其平面角的概念例1下列命题中:①两个相交平面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②异面直线a,b分别和一个二面角的两个面垂直,则a,b组成的角与这个二面角的平面角相等或互补;③二面角的平面角是从棱上一点出发,分别在两个面内作射线所成的角的最小角;④二面角的大小与其平面角的顶点在棱上的位置没有关系.其中正确的是()A.①③B.②④C.③④D.①②答案 B解析由二面角的定义: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所以①不对,实质上它共有四个二面角;由a,b分别垂直于两个面,则a,b都垂直于二面角的棱,故②正确;③中所作的射线不一定垂直于二面角的棱,故③不对;由定义知④正确.故选B. 反思与感悟 1.要注意区别二面角与两相交平面所成的角并不一致.2.要注意二面角的平面角与顶点在棱上且角两边分别在二面角面上的角的联系与区别.3.可利用实物模型,作图帮助判断.跟踪训练1若一个二面角的两个半平面分别垂直于另一个二面角的两个半平面,那么这两个二面角()A.相等B.互补C.相等或互补D.关系无法确定答案 D解析如图所示,平面EFDG⊥平面ABC,当平面HDG绕DG转动时,平面HDG始终与平面BCD垂直,所以两个二面角的大小关系不确定,因为二面角H-DG-F的大小不确定.题型二面面垂直的判定例2如图,三棱台DEF-ABC中,AB=2DE,G,H分别为AC,BC的中点.(1)求证:BD∥平面FGH;(2)若CF⊥BC,AB⊥BC,求证:平面BCD⊥平面EGH.证明(1)方法一如图所示,连接DG,CD,设CD∩GF=M,连接MH.在三棱台DEF-ABC中,AB=2DE,∴AC=2DF.∵G为AC的中点,∴DF∥GC,且DF=GC,∴四边形CFDG是平行四边形,∴DM=MC.∵BH=HC,∴MH∥BD.又BD⊄平面FGH,MH⊂平面FGH,∴BD∥平面FGH.方法二在三棱台DEF-ABC中,AB=2DE,H为BC的中点,∴BH∥EF,且BH=EF,∴四边形BHFE是平行四边形,∴BE∥HF.在△ABC中,G为AC的中点,H为BC的中点,又GH∩HF=H,AB∩BE=B,∴平面FGH∥平面ABED.∵BD⊂平面ABED,∴BD∥平面FGH.(2)∵G,H分别为AC,BC的中点,∴GH∥AB.∵AB⊥BC,∴GH⊥BC.又H为BC的中点,∴EF∥HC,EF=HC,∴EFCH是平行四边形,∴CF∥HE.∵CF⊥BC,∴HE⊥BC.又HE,GH⊂平面EGH,HE∩GH=H,∴BC⊥平面EGH.又BC⊂平面BCD,∴平面BCD⊥平面EGH.反思与感悟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是证明面面垂直的常用方法,即要证面面垂直,只需转证线面垂直,关键是在其中一个平面内寻找一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跟踪训练2已知三棱锥A-BCD中,∠BCD=90°,BC=CD=1,AB⊥平面BCD,∠ADB=60°,E,F分别是AC,AD上的动点,且AEAC=AFAD=λ(0<λ<1).(1)求证:不论λ为何值,总有平面BEF⊥平面ABC;(2)当λ为何值时,平面BEF⊥平面ACD?(1)证明∵∠BCD=90°,∴BC⊥CD.∵AB⊥平面BCD,∴AB⊥CD.又∵AB∩BC=B,∴CD⊥平面ABC.∵AEAC=AFAD,∴EF∥CD,∴EF⊥平面ABC.又∵EF⊂平面BEF,∴平面BEF⊥平面ABC.故不论λ为何值,总有平面BEF⊥平面ABC. (2)解由(1),得EF⊥平面ABC,BE⊂平面ABC,要使平面BEF ⊥平面ACD ,只需BE ⊥AC . ∵∠BCD =90°,BC =CD =1,∴BD = 2. 又∵AB ⊥平面BCD ,∠ADB =60°, ∴AB =6,AC =7,∴BE =AB ·BC AC =427,∴AE =677,∴λ=AE AC =67.故当λ=67时,平面BEF ⊥平面ACD .题型三 与二面角有关的计算例3 如图,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求二面角B -A 1C 1-B 1的正切值.解 取A 1C 1的中点O ,连接B 1O ,BO . 由题意知B 1O ⊥A 1C 1,又BA 1=BC 1,O 为A 1C 1的中点,所以BO ⊥A 1C 1,所以∠BOB 1即是二面角B -A 1C 1-B 1的平面角. 因为BB 1⊥平面A 1B 1C 1D 1,OB 1⊂平面A 1B 1C 1D 1, 所以BB 1⊥OB 1.设正方体的棱长为a ,则OB 1=22a , 在Rt △BB 1O 中,tan ∠BOB 1=BB 1OB 1=a22a =2,所以二面角B -A 1C 1-B 1的正切值为 2.反思与感悟 1.求二面角的大小关键是要找出或作出平面角.再把平面角放在三角形中,利用解三角形得到平面角的大小或三角函数值,其步骤为作角→证明→计算.2.为了能在适当位置作出平面角要注意观察二面角两个面的图形特点,如是否为等腰三角形等.跟踪训练3 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棱长为1,P 是AD 的中点.求二面角A -BD 1-P 的大小.解 过点P 作BD 1、AD 1的垂线,垂足分别是E 、F ,连接EF . ∵AB ⊥平面AA 1D 1D ,PF ⊂平面AA 1D 1D , ∴AB ⊥PF .∵PF ⊥AD 1,且AB ∩AD 1=A , ∴PF ⊥平面ABD 1,∴PF ⊥BD 1,又∵PE ⊥BD 1,且PE ∩PF =P ,∴BD 1⊥平面PEF , ∴EF ⊥BD 1,∴∠PEF 为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 ∵Rt △ADD 1∽Rt △AFP ,∴PF DD 1=AP AD 1. 而AP =12,DD 1=1,AD 1=2,∴PF =24.连接PB .在△PBD 1中,PD 1=PB =52. ∵PE ⊥BD 1,∴BE =12BD 1=32.在Rt △PEB 中,PE =PB 2-BE 2=22. 在Rt △PEF 中,sin ∠PEF =PF PE =12, ∴∠PEF =30°.∴二面角A -BD 1-P 为30°平面图形的折叠问题折叠问题是指平面图形经过折叠成为立体图形后,在立体图形中解决有关问题.关于折叠问题,一定要抓住折叠前后的图形中的变量与不变量,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例4 在直角梯形ABCD 中,∠D =∠BAD =90°,AD =DC =12AB =a (如图所示),将△ADC 沿AC 折起,将D 翻到D ′,记平面ACD ′为α,平面ABC 为β,平面BCD ′为γ.(1)若二面角α-AC -β为直二面角,求二面角β-BC -γ的大小; (2)若二面角α-AC -β为60°,求三棱锥D ′-ABC 的体积.分析 本题是一个折叠问题,要弄清折叠前后哪些量不变,哪些量发生了变化.要求折叠后二面角β-BC -γ的大小,要先找角,再求角.解 (1)在直角梯形ABCD 中,由已知,△DA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C =2a ,∠CAB =45°.如图所示,过C 作CH ⊥AB ,垂足为H ,则AH =CH =a .由AB =2a ,可得BC =2a , ∴AC ⊥BC .取AC 的中点E ,连接D ′E , 则D ′E ⊥AC .∵二面角α-AC -β为直二面角,∴D ′E ⊥β. 又∵BC ⊂平面β,∴BC ⊥D ′E . ∵AC ∩D ′E =E ,∴BC ⊥α. 而D ′C ⊂α,∴BC ⊥D ′C ,∴∠D ′CA 为二面角β-BC -γ的平面角. 由于∠D ′CA =45°, ∴二面角β-BC -γ为45°.(2)如图所示,过D ′作D ′O ⊥β,垂足为O ,连接OE , ∵AC ⊂β,∴D ′O ⊥AC .又由(1)可知AC ⊥D ′E ,D ′O 与D ′E 相交于点D ′, ∴AC ⊥平面D ′EO .∴AC ⊥OE .∴∠D ′EO 为二面角α-AC -β的平面角, ∴∠D ′EO =60°. 在Rt △D ′OE 中,D ′E =12AC =22a ,D ′O =32D ′E =64a .∴V D ′-ABC =13S △ABC ·D ′O =13×12AC ·BC ·D ′O=16×2a ×2a ×64a =612a 3. 解后反思 从本题中可以进一步看出,折叠问题实质上是由平面到空间,再由空间到平面的一种转化.本题的解题过程中,反复对照、比较平面图和立体图,不仅仅是由平面到空间,由折叠前到折叠后,很多情况下,尤其是思路不通畅时,经常由空间回到平面,以平面中相应的关系解决空间的问题.1.已知l ⊥α,则过l 与α垂直的平面( ) A.有1个 B.有2个 C.有无数个 D.不存在答案 C解析 由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知,凡过l 的平面都垂直于平面α,这样的平面有无数个. 2.对于直线m ,n 和平面α,β,能得出α⊥β的一个条件是( ) A.m ⊥n ,m ∥α,n ∥βB.m ⊥n ,α∩β=m ,n ⊂αC.m ∥n ,n ⊥β,m ⊂αD.m ∥n ,m ⊥α,n ⊥β答案 C解析 ∵n ⊥β,m ∥n ,∴m ⊥β,又m ⊂α,由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α⊥β.3.一个二面角α⎝⎛⎭⎫0<α<π2的两个半平面分别垂直于另一个二面角β⎝⎛⎭⎫0<β<π2的两个半平面,则这两个二面角的关系是( ) A.相等 B.互补C.相等或互补D.既不相等也不互补答案 A解析 画出图象易得到α与β相等或互补.而α,β∈⎝⎛⎭⎫0,π2,∴α与β相等. 4.已知P A ⊥矩形ABCD 所在的平面(如图所示),图中互相垂直的平面有( )A.1对B.2对C.3对D.5对 答案 D解析 ∵DA ⊥AB ,DA ⊥P A ,AB ∩P A =A , ∴DA ⊥平面P AB ,同理BC ⊥平面P AB , 又易知AB ⊥平面P AD ,∴DC ⊥平面P AD .∴平面P AD ⊥平面ABCD ,平面P AD ⊥平面P AB ,平面PBC ⊥平面P AB ,平面P AB ⊥平面ABCD ,平面PDC ⊥平面P AD ,共5对.5.三棱锥P -ABC 中,P A =PB =PC =73,AB =10,BC =8,CA =6,则二面角P -AC -B 的大小为________. 答案 60°解析 由题意易得点P 在平面ABC 上的射影O 是AB 的中点.取AC 的中点Q ,则OQ ∥BC . 易得△ABC 是直角三角形,且∠ACB =90°, ∴∠AQO =90°,即OQ ⊥AC . 又∵P A =PC ,∴PQ ⊥AC ,∴∠PQO 即是二面角P -AC -B 的平面角. ∵P A =73,AQ =12AC =3,∴PQ =8.又∵OQ =12BC =4,∴cos ∠PQO =OQ PQ =12,∴∠PQO =60°.1.证明两个平面垂直的主要途径:(1)利用面面垂直的定义;(2)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即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2.证明两个平面垂直,通常是通过证明线线垂直→线面垂直→面面垂直来实现的.因此,在关于垂直问题的论证中要注意线线垂直、线面垂直、面面垂直的相互转化.每一垂直的判定都是从某一垂直开始转向另一垂直,最终达到目的.3.下面的结论,有助于判断面面垂直:(1)m∥n,m⊥α,n⊂β⇒α⊥β;(2)m⊥α,n⊥β,m⊥n⇒α⊥β;(3)α∥β,γ⊥α⇒γ⊥β.一、选择题1.设直线m,n和平面α,β,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①若m∥n,n⊥β,m⊂α,则α⊥β;②若m⊥n,α∩β=m,n⊂α,则α⊥β;③若m⊥α,n⊥β,m⊥n,则α⊥β.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答案 B解析②错,当两平面不垂直时,在一个平面内也可以找到无数条直线与两个平面的交线垂直.2.从空间一点P向二面角α-l-β的两个面α,β分别作垂线PE,PF,E、F为垂足,若∠EPF =60°,则二面角α-l-β的平面角的大小是()A.60°B.120°C.60°或120°D.不确定答案 C解析若点P在二面角内,则二面角的平面角为120°;若点P在二面角外,则二面角的平面角为60°.3.在边长为1的菱形ABCD 中,∠ABC =60°,把菱形沿对角线AC 折起,使折起后BD =32,则二面角B -AC -D 的余弦值为( ) A.13 B.12 C.223 D.32 答案 B解析 未折前,连接BD ,交AC 于点O ,则OB =OD =32,且OB ⊥AC ,OD ⊥AC .折起后,则∠BOD 即为二面角B -AC -D 的平面角,且△BOD 是等边三角形,∴∠BOD =60°,∴所求二面角的余弦值为12.4.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截面A 1BD 与底面ABCD 所成二面角A 1-BD -A 的正切值为( ) A.32 B.22C. 2D. 3 答案 C解析 如图,连接AC ,交BD 于点O ,连接A 1O ,则O 为BD 中点.因为A 1D =A 1B ,所以A 1O ⊥BD . 又因为在正方形ABCD 中,AC ⊥BD , 所以∠A 1OA 为二面角A 1-BD -A 的平面角. 设AA 1=1,则AO =22. 所以tan ∠A 1OA =122= 2. 5.如图,AB 是圆的直径,P A 垂直于圆所在的平面,C 是圆上一点(不同于A 、B )且P A =AC ,则二面角P -BC -A 的大小为( )A.60°B.30°C.45°D.15° 答案 C解析 由条件得:P A ⊥BC ,AC ⊥BC 又P A ∩AC =C ,∴BC⊥平面P AC,∴∠PCA为二面角P-BC-A的平面角.在Rt△P AC中,由P A=AC得∠PCA=45°,∴C对.6.在正四面体P-ABC中,D、E、F分别是AB、BC、CA的中点,下面四个结论中不成立的是()A.BC∥面PDFB.DF⊥面P AEC.面PDF⊥面ABCD.面P AE⊥面ABC答案 C解析如图所示,∵BC∥DF,∴BC∥平面PDF.∴A正确.由BC⊥PE,BC⊥AE,∴BC⊥平面P AE.∴DF⊥平面P AE.∴B正确.∴平面ABC⊥平面P AE(BC⊥平面P AE).∴D正确.7.如图所示,已知六棱锥P-ABCDEF的底面是正六边形,P A⊥平面ABC,P A=2AB,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PB⊥ADB.平面P AB⊥平面PBCC.直线BC∥平面P AED.直线PD与平面ABC所成的角为45°答案 D解析∵P A⊥平面ABC,∴∠ADP是直线PD与平面ABC所成的角.∵六边形ABCDEF是正六边形,∴AD=2AB,即tan∠ADP=P AAD=2AB2AB=1,∴直线PD与平面ABC所成的角为45°,选D.二、填空题8.已知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m,n是平面α及β之外的两条不同直线,给出四个论断:①m⊥n;②α⊥β;③n⊥β;④m⊥α.以其中三个论断作为条件,余下一个论断作为结论,写出你认为正确的一个命题:________.(用序号表示)答案 ①③④⇒②(或②③④⇒①)解析 当m ⊥α,m ⊥n 时,有n ∥α或n ⊂α.∴当n ⊥β时,α⊥β,即①③④⇒②.或当α⊥β,m ⊥α时,有m ∥β或m ⊂β.∴当n ⊥β时m ⊥n ,即②③④⇒①.9.已知三棱锥D -ABC 的三个侧面与底面全等,且AB =AC =3,BC =2,则二面角DBCA 的大小为________.答案 90°解析 如图,由题意知AB =AC =BD =CD =3,BC =AD =2.取BC 的中点E ,连接DE ,AE ,则AE ⊥BC ,DE ⊥BC ,所以∠DEA 为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易得AE =DE =2,又AD =2,所以∠DEA =90°.10.如图,二面角α-l -β的大小是60°,线段AB ⊂α,B ∈l ,AB 与l 所成的角为30°,则AB 与平面β所成的角的正弦值是________.答案 34解析 如图,作AO ⊥β于O ,AC ⊥l 于C ,连结OB 、OC ,则OC ⊥l ,设AB 与β所成的角为θ,则∠ABO =θ,由图得sin θ=AO AB =AC AB ·AO AC=sin 30°·sin 60°=34. 11.在Rt △ABC 中,D 是斜边AB 的中点,AC =6,BC =8,EC ⊥平面ABC ,且EC =12,则ED =________.答案 13解析 如图,在Rt △ABC 中,CD =12AB . 因为AC =6,BC =8,所以AB =62+82=10.所以CD =5.因为EC ⊥平面ABC ,CD ⊂平面ABC ,所以EC ⊥CD .所以ED =EC 2+CD 2=122+52=13.三、解答题12.已知AA 1⊥平面ABC ,BB 1∥AA 1,AB =AC =3,BC =25,AA 1=7,BB 1=27,点E 和F 分别为BC 和A 1C 的中点.(1)求证:EF ∥平面A 1B 1BA ;(2)求证:平面AEA 1⊥平面BCB 1;(3)求直线A 1B 1与平面BCB 1所成角的大小.(1)证明 连接A 1B .在△A 1BC 中,∵E 和F 分别是BC 和A 1C 的中点,∴EF ∥A 1B .又∵A 1B ⊂平面A 1B 1BA ,EF ⊄平面A 1B 1BA ,∴EF ∥平面A 1B 1BA .(2)证明 ∵AB =AC ,E 为BC 的中点,∴AE ⊥BC .∵AA 1⊥平面ABC ,BB 1∥AA 1,∴BB 1⊥平面ABC ,∴BB 1⊥AE .又∵BC ∩BB 1=B ,∴AE ⊥平面BCB 1.又∵AE ⊂平面AEA 1,∴平面AEA 1⊥平面BCB 1.(3)解 取BB 1的中点M 和B 1C 的中点N ,连接A 1M ,A 1N ,NE .∵N 和E 分别为B 1C 和BC 的中点,∴NE ∥B 1B ,且NE =12B 1B , ∴NE ∥A 1A ,且NE =A 1A ,∴A 1N ∥AE ,且A 1N =AE .又∵AE ⊥平面BCB 1,∴A 1N ⊥平面BCB 1,∴∠A 1B 1N 即为直线A 1B 1与平面BCB 1所成角.在△ABC 中,可得AE =2,∴A 1N =AE =2.∵BM ∥AA 1,BM =AA 1,∴A 1M ∥AB 且A 1M =AB .又由AB ⊥BB 1,∴A 1M ⊥BB 1.在Rt △A 1MB 1中,A 1B 1=B 1M 2+A 1M 2=4.∴在Rt △A 1NB 1中,sin ∠A 1B 1N =A 1N A 1B 1=12, ∴∠A 1B 1N =30°,即直线A 1B 1与平面BCB 1所成角的大小为30°.13.如图所示,已知AB ⊥平面ACD ,DE ∥AB ,△ACD 是正三角形,AD =DE =2AB ,且F 是CD 的中点.求证:(1)AF ∥平面BCE ;(2)平面BCE ⊥平面CDE .证明 (1)取CE 的中点P ,连结FP ,BP ,如图所示. ∵F 为CD 的中点,∴FP ∥DE ,且FP =12DE ,又AB ∥DE ,且AB =12DE ,∴AB ∥FP ,且AB =FP .∴四边形ABPF 为平行四边形,∴AF ∥BP .又∵AF ⊄平面BCE ,BP ⊂平面BCE ,∴AF ∥平面BCE .(2)∵△ACD 为正三角形,∴AF ⊥CD .又AF ∥BP ,∴BP ⊥CD .又∵AB ⊥平面ACD ,AF ⊂平面ACD ,∴AB ⊥AF . ∴平行四边形ABPF 是矩形.∴BP ⊥PF .又PF ∩CD =F ,∴BP ⊥平面CDE .又BP ⊂平面BCE ,∴平面BCE ⊥平面 CDE .。
高中数学必修二《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2.3.1 导学案设计
2.3.1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学习目标] 1.掌握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2.掌握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3.理解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概念,并能解决简单的线面角问题.知识点一直线与平面垂直图示画法画直线与平面垂直时,通常把直线画成与表示平面的平行四边形的一边垂直思考直线与平面垂直定义中的关键词“任意一条直线”是否可以换成“所有直线”“无数条直线”?答定义中的“任意一条直线”与“所有直线”是等效的,但是不可说成“无数条直线”,因为一条直线与某平面内无数条平行直线垂直,该直线与这个平面不一定垂直.知识点二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思考线面垂直判定定理中,平面内两条相交直线和已知直线l必须有公共点吗?答用线面垂直判定定理判定直线与平面垂直,取决于在这个平面内能否找出两条相交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至于这两条相交直线是否和已知直线有公共点,则是无关紧要的.知识点三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过斜线上斜足以外的一点向平面引垂线,过垂足和斜足的α思考若直线l与平面α所成的角是0°角,则必然有l∥α吗?答不一定.若直线l与平面α所成的角是0°角,则l∥α或l⊂α.题型一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定义例1直线l与平面α内的无数条直线垂直,则直线l与平面α的关系是()A.l和平面α平行B.l和平面α垂直C.l在平面α内D.不能确定答案 D解析如图所示,直线l和平面α平行,或直线l和平面α垂直或直线l在平面α内都有可能.故正确答案为D.反思与感悟 1.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定义是描述性定义,对直线的任意性要注意理解.实际上,“任何一条”与“所有”表达相同的含义.当直线与平面垂直时,该直线就垂直于这个平面内的任何直线.由此可知,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一条直线不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就一定不与这个平面垂直.2.由定义可得线面垂直⇒线线垂直,即若a⊥α,b⊂α,则a⊥b.跟踪训练1设l,m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是一个平面,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A.若l⊥m,m⊂α,则l⊥αB.若l⊥α,l∥m,则m⊥αC.若l∥α,m⊂α,则l∥mD.若l∥α,m∥α,则l∥m答案 B解析对于A,直线l⊥m,m并不代表平面α内任意一条直线,所以不能判定线面垂直;对于B,因l⊥α,则l垂直α内任意一条直线,又l∥m,由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定义知,m与平面α内任意一条直线所成的角都是90°,即m⊥α,故B正确;对于C,也有可能是l,m 异面;对于D,l,m还可能相交或异面.题型二线面垂直的判定例2如图所示,已知P A垂直于⊙O所在的平面,AB是⊙O的直径,C是⊙O上任意一点,过点A作AE⊥PC于点E.求证:AE⊥平面PBC.证明∵P A⊥平面ABC,∴P A⊥BC.又∵AB是⊙O的直径,∴BC⊥AC.而P A∩AC=A,∴BC⊥平面P AC.又∵AE⊂平面P AC,∴BC⊥AE.∵PC⊥AE,且PC∩BC=C,∴AE⊥平面PBC.反思与感悟证线面垂直的方法有:(1)线线垂直证明线面垂直:①定义法(不常用,但由线面垂直可得出线线垂直);②判定定理最常用:要着力寻找平面内哪两条相交直线(有时作辅助线);结合平面图形的性质(如勾股定理逆定理、等腰三角形底边中线等)及一条直线与平行线中一条垂直也与另一条垂直等结论来论证线线垂直.(2)平行转化法(利用推论):①a∥b,a⊥α⇒b⊥α;②α∥β,a⊥α⇒a⊥β.跟踪训练2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分别是棱AB,BC 的中点,O 是底面ABCD 的中心,求证:EF ⊥平面BB 1O . 证明 ∵ABCD 为正方形, ∴AC ⊥BO .又∵BB 1⊥平面ABCD ,AC ⊂平面ABCD , ∴AC ⊥BB 1,又∵BO ∩BB 1=B ,∴AC ⊥平面BB 1O , 又EF 是△ABC 的中位线, ∴EF ∥AC ,∴EF ⊥平面BB 1O .题型三 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例3 如图所示,已知正四面体ABCD 的棱长a ,E 为AD 的中点,连接CE .(1)求AD 与平面BCD 所成角的余弦值; (2)求CE 与平面BCD 所成角的正弦值.解 (1)如图所示,过点A 作AO ⊥底面BCD ,垂足为点O ,连接OB ,OC ,OD .则OB ,OC ,OD 分别是AB ,AC ,AD 在平面BCD 上的射影. ∴∠ADO 为直线AD 与平面BCD 所成的角. 又∵AB =AC =AD ,∴OB =OC =OD . ∴O 为△BCD 的外心.∵△BCD 为正三角形,∴点O 为重心. 又正四面体棱长为a ,∴OD =32a ×23=33a . ∴cos ∠ADO =OD AD =33,∴AD 与平面BCD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33. (2)取OD 的中点F ,连接EF ,CF .∵E ,F 分别为△DAO 的边AD ,OD 的中点, ∴EF 为△DAO 的中位线. ∴EF ∥AO .又AO ⊥平面BCD ,∴EF ⊥平面BCD . ∴FC 为EC 在平面BCD 上的射影. ∴∠ECF 为CE 与平面BCD 所成的角. 在Rt △EFC 中,EF =12AO .而AO =AD 2-OD 2= a 2-⎝⎛⎭⎫33a 2=63a , ∴EF =66a . ∵E 为AD 的中点,∴CE =32AD =32a . ∴sin ∠ECF =EF CE =66a32a =23.∴CE 与平面BCD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23. 反思与感悟 1.求直线和平面所成角的步骤:(1)寻找过斜线上一点与平面垂直的直线;(2)连接垂足和斜足得到斜线在平面上的射影,斜线与其射影所成的锐角即为所求的角;(3)把该角归结在某个三角形中,通过解三角形,求出该角.2.在上述步骤中,作角是关键,而确定斜线在平面内的射影是作角的关键,几何图形的特征是找射影的依据,图形中的特殊点是突破口.跟踪训练3 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E ,F 分别是AA 1,A 1D 1的中点. (1)求D 1B 与平面AC 所成的角的余弦值; (2)求EF 与平面A 1C 1所成的角的大小. 解 (1)如图所示,连接DB . 因为D 1D ⊥平面AC ,所以DB 是D 1B 在平面AC 内的射影. 所以∠D 1BD 即为D 1B 与平面AC 所成的角. 在Rt △D 1DB 中,DB =2AB ,D 1B =3AB , 所以cos ∠D 1BD =DB D 1B =63. 故D 1B 与平面AC 所成的角的余弦值为63. (2)因为E 是A 1A 的中点,A 1A ⊥平面A 1C 1, 所以∠EF A 1是EF 与平面A 1C 1所成的角. 在Rt △EA 1F 中,因为F 是A1D 1的中点, 所以∠EF A 1=45°.故EF与平面A1C1所成的角的大小为45°.分类讨论思想例4如图,在矩形ABCD中,AB=1,BC=a(a>0),P A⊥平面AC,且P A=1,问:BC边上是否存在点Q,使得PQ⊥QD?并说明理由.分析由于矩形是变动的,在BC边上是否存在点Q,使得PQ⊥QD与a有关,故应对a进行分类讨论.解因为P A⊥平面AC,QD⊂平面AC,所以P A⊥QD.又因为PQ⊥QD,P A∩PQ=P,所以QD⊥平面P AQ.所以AQ⊥QD.①当0<a<2时,由四边形ABCD是矩形,且AB=1,知以AD为直径的圆与BC无交点,即对于BC上任一点Q,都有∠AQD<90°,此时BC边上不存在点Q,使PQ⊥QD;②当a=2时,以AD为直径的圆与BC相切于BC的中点Q,此时∠AQD=90°,所以BC 边上存在一点Q,使PQ⊥QD;③当a>2时,以AD为直径的圆与BC相交于点Q1,Q2,此时∠AQ1D=∠AQ2D=90°,故BC边上存在两点Q(即Q1与Q2),使PQ⊥QD.解后反思应注意到矩形是变动的,所以应对a进行分类讨论.分类的依据是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几种情况,从而划分a的取值范围,然后进行讨论.线面垂直例5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是BB1的中点,O是底面正方形ABCD的中心,求证:OE⊥平面ACD1.分析根据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要证明OE⊥平面ACD1,只要在平面ACD1内找两条相交直线与OE垂直即可.证明如图,连接AE,CE,DO,D1E,D1B1.设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a,易证AE=CE.因为AO=OC,所以OE⊥AC.在正方体中易求出:D 1O =DD 21+DO 2=a 2+⎝⎛⎭⎫22a 2=62a , OE =BE 2+OB 2=⎝⎛⎭⎫a 22+⎝⎛⎭⎫22a 2=32a ,D 1E =D 1B 21+B 1E 2=(2a )2+⎝⎛⎭⎫a 22=32a .因为D 1O 2+OE 2=D 1E 2,所以D 1O ⊥OE . 因为D 1O ∩AC =O ,D 1O ⊂平面ACD 1, AC ⊂平面ACD 1. 所以OE ⊥平面ACD 1.解后反思 在立体几何的垂直关系的证明中,通过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计算证明线线垂直是一种常用的技巧.1.正四棱锥的侧棱长与底面边长都是1,则侧棱与底面所成的角为( ) A.75° B.60° C.45° D.30° 答案 C解析 如图,连接AC ,BD ,两线相交于O ,连接SO ,则∠SBO 就是侧棱与底面所成的角. 易得OB =22.因为SB =1, 所以SO =SB 2-OB 2=22. 所以∠SBO =45°.2.下列条件中,能判定直线l ⊥平面α的是( ) A.l 与平面α内的两条直线垂直 B.l 与平面α内的无数条直线垂直 C.l 与平面α内的某一条直线垂直 D.l 与平面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垂直 答案 D解析 根据线面垂直的定义可知,l 垂直于α内的所有直线时,l ⊥α. 3.已知P A ⊥矩形ABCD ,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PB ⊥BC B.PD ⊥CD C.PD ⊥BDD.P A ⊥BD答案 C解析如图,由P A⊥矩形ABCD,得BC⊥平面P AB,DA⊥平面P AB,DC⊥平面P AD,AB⊥平面P AD,则有PB⊥BC,PD⊥CD,P A⊥BD均正确,而PD⊥BD错,故选C.4.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内的下列各种情况,能保证该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是()①三角形的两边;②梯形的两边;③圆的两条直径;④正六边形的两条边.A.①③B.②C.②④D.①②④答案 A解析由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知,直线垂直于①③图形所在的平面,对于②④图形中的两边不一定是相交直线,所以该直线与它们所在的平面不一定垂直.5.矩形ABCD中,AB=1,BC=2,P A⊥平面ABCD,P A=1,则PC与平面ABCD所成的角是________.答案30°解析tan∠PCA=P AAC=13=33,∴∠PCA=30°.1.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方法:(1)利用线面垂直的定义;(2)利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3)利用下面两个结论:①若a∥b,a⊥α,则b⊥α;②若α∥β,a⊥α,则a⊥β.2.线线垂直的判定方法:(1)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是90°;(2)线面垂直,则线线垂直.3.求线面角的常用方法:(1)直接法(一作(或找)二证(或说)三计算);(2)转移法(找过点与面平行的线或面); (3)等积法(三棱锥变换顶点,属间接求法).一、选择题1.已知直线m ,n 是异面直线,则过直线n 且与直线m 垂直的平面( ) A.有且只有一个 B.至多一个 C.有一个或无数个 D.不存在答案 B解析 若异面直线m 、n 垂直,则符合要求的平面有一个,否则不存在.2.线段AB 的长等于它在平面α内的射影长的2倍,则AB 所在直线与平面α所成的角为( ) A.30° B.45° C.60° D.120° 答案 C解析 如图,AC ⊥α,AB ∩α=B ,则BC 是AB 在平面α内的射影,则 BC =12AB ,所以∠ABC =60°,它是AB 与平面α所成的角.3.空间四边形ABCD 的四边相等,则它的两对角线AC 、BD 的关系是( ) A.垂直且相交 B.相交但不一定垂直 C.垂直但不相交 D.不垂直也不相交答案 C解析 取BD 中点O , 连接AO ,CO , 则BD ⊥AO ,BD ⊥CO , ∴BD ⊥面AOC ,BD ⊥AC , 又BD 、AC 异面,∴选C.4.如图所示,P A ⊥平面ABC ,BC ⊥AC ,则图中直角三角形的个数是( ) A.4 B.3 C.2 D.1 答案 A解析 ∵P A ⊥平面ABC ,∴P A ⊥AC ,P A ⊥AB ,P A ⊥BC .又∵BC ⊥AC ,AC ∩P A =A ,∴BC ⊥平面P AC ,∴BC ⊥PC ,∴直角三角形有△P AB 、△P AC 、△ABC 、△PBC .5.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E ,F 分别是BC 和CD 的中点,G 是EF 的中点,现在沿着AE 和AF 及EF 把正方形折成一个四面体,使B ,C ,D 三点重合,重合后的点记为H .那么,在四面体A -EFH 中必有( ) A.HG ⊥△AEF 所在平面 B.AG ⊥△EFH 所在平面 C.HF ⊥△AEF 所在平面 D.AH ⊥△EFH 所在平面 答案 D解析 ∵AD ⊥DF ,AB ⊥BE ,∴AH ⊥HF ,AH ⊥HE .又∵EH ∩FH =H ,∴AH ⊥面EFH . 6.如图,在长方体ABCD -A1B 1C 1D 1中,AB =BC =2,AA 1=1,则BC 1与平面BB 1D 1D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 A.63 B.265 C.155 D.105答案 D解析 如右图,在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连接A 1C 1,与B 1D 1交于O 点,连接OB ,由已知A 1B 1C 1D 1是正方形,∴A 1C 1⊥B 1D 1. 又∵BB 1⊥平面A 1B 1C 1D 1,OC 1⊂平面A 1B 1C 1D 1, ∴OC 1⊥BB 1.而BB 1∩B 1D 1=B 1, ∴OC 1⊥平面BB 1D 1D .∴OB 是BC 1在平面BB 1D 1D 内的射影. ∴∠C 1BO 是BC 1与平面BB 1D 1D 所成的角. 在正方形A 1B 1C 1D 1中, OC 1=12A 1C 1=12×22+22= 2.在矩形BB 1C 1C 中,BC 1=BC 2+CC 21=4+1= 5. ∴sin ∠C 1BO =OC 1BC 1=25=105.二、填空题7.在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BC =CC 1,当底面A 1B 1C 1满足条件________时,有AB 1⊥BC 1.(注:填上你认为正确的一种条件即可,不必考虑所有可能的情况) 答案 A1C 1⊥B 1C 1解析 如图所示,连接B 1C .由BC =CC 1,可得BC 1⊥B 1C .因此,要得AB 1⊥BC 1,则需BC 1⊥平面AB 1C ,即只需AC ⊥BC 1即可.由直三棱柱可知,只要满足AC ⊥BC 即可.而A 1C 1∥AC ,B 1C 1∥BC ,故只要满足A 1C 1⊥B 1C 1即可.8.如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M ,N 分别是棱AA 1和AB 上的点,若∠B 1MN 是直角,则∠C 1MN =________.答案 90°解析 ∵B 1C 1⊥平面ABB 1A 1,MN ⊂平面ABB 1A 1,∴B 1C 1⊥MN .又∵MN ⊥B 1M ,B 1M ∩B 1C 1=B 1,∴MN ⊥平面C 1B 1M ,∴MN ⊥C 1M ,即∠C 1MN =90°.9.已知△ABC 的三条边长分别是5,12,13,点P 到A ,B ,C 三点的距离都等于7,则点P 到平面ABC 的距离为____.答案 332解析 由点P 到△ABC 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可知,P 在面ABC 上的投影为△ABC 的外心.又∵△ABC 为直角三角形,∴其外心是斜边的中点,即P 在面ABC 上的投影是△ABC 斜边的中点D ,如图. ∴点P 到平面ABC 的距离为PD =72-⎝⎛⎭⎫1322=32 3.10.如图所示,P A ⊥圆O 所在的平面,AB 是圆O 的直径,C 是圆O 上的一点,E ,F 分别是点A 在PB ,PC 上的正投影,给出下列结论:①AF ⊥PB ;②EF ⊥PB ;③AF ⊥BC ;④AE ⊥平面PBC .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________.答案 ①②③解析 ∵P A ⊥平面ABC ,BC ⊂平面ABC ,∴P A ⊥BC .又∵AC ⊥BC ,P A ∩AC=A ,∴BC ⊥平面P AC ,∴BC ⊥AF .∵AF ⊥PC ,BC ∩PC =C ,∴AF ⊥平面PBC ,∴AF ⊥PB .又∵AE ⊥PB ,AE ∩AF =A ,∴PB ⊥平面AEF ,∴PB ⊥EF .故①②③正确.三、解答题11.如图,AB 为⊙O 的直径,P A 垂直于⊙O 所在的平面,M 为圆周上任意一点,AN ⊥PM ,N 为垂足.(1)求证:AN ⊥平面PBM .(2)若AQ ⊥PB ,垂足为Q ,求证:NQ ⊥PB .证明 (1)∵AB 为⊙O 的直径,∴AM ⊥BM .又P A ⊥平面ABM ,∴P A ⊥BM .又∵P A ∩AM =A ,∴BM ⊥平面P AM .又AN ⊂平面P AM ,∴BM ⊥AN .又AN ⊥PM ,且BM ∩PM =M ,∴AN ⊥平面PBM .(2)由(1)知AN ⊥平面PBM ,PB ⊂平面PBM ,∴AN ⊥PB .又∵AQ ⊥PB ,AN ∩AQ =A ,∴PB ⊥平面ANQ .又NQ ⊂平面ANQ ,∴PB ⊥NQ .12.如图所示,在四棱锥P -ABCD 中,AB ⊥平面P AD ,AB ∥CD ,PD =AD ,E 是PB 的中点,F 是DC 上的点,且DF =12AB ,PH 为△P AD 中AD 边上的高.(1)证明:PH ⊥平面ABCD ;(2)若PH =1,AD =2,FC =1,求三棱锥E -BCF 的体积;(3)证明:EF ⊥平面P AB .(1)证明 ∵AB ⊥平面P AD ,PH ⊂平面P AD ,∴AB ⊥PH .又∵PH ⊥AD ,AB ∩AD =A ,∴PH ⊥平面ABCD .(2)解 ∵PH ⊥平面ABCD ,E 为PB 的中点,PH =1,∴点E 到平面ABCD 的距离h =12PH =12. 又∵AB ∥CD ,AB ⊥AD ,∴AD ⊥CD ,∴S △BFC =12·CF ·AD =12×1×2=22, ∴V E -BCF =13S △BCF ·h =13×22×12=212.(3)证明 如图,取P A 的中点G ,连接GE ,DG .∵DA =DP ,∴DG ⊥P A .∵AB ⊥平面P AD ,DG ⊂平面P AD ,∴AB ⊥DG .又∵AB ∩P A =A ,∴DG ⊥平面P AB .∵GE ∥AB ,GE =12AB ,DF ∥AB ,DF =12AB , ∴GE ∥FD ,GE =FD ,∴四边形DFEG 为平行四边形,∴DG ∥EF ,∴EF ⊥平面P AB .。
高中数学 第2章 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精品导学案
【三维设计】2015高中数学第二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学案新人教A版必修22.1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2.1.1 平面平面[提出问题]宁静的湖面、海面;生活中的课桌面、黑板面;一望无垠的草原给你什么样的感觉?问题1:生活中的平面有大小之分吗?提示:有.问题2:几何中的“平面”是怎样的?提示:从物体中抽象出来的,绝对平,无大小之分.[导入新知]1.平面的概念几何里所说的“平面”,是从课桌面、黑板面、海面这样的一些物体中抽象出来的.几何里的平面是无限延展的.2.平面的画法(1)水平放置的平面通常画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它的锐角通常画成45°,且横边长等于其邻边长的2倍.如图①.(2)如果一个平面被另一个平面遮挡住,为了增强它的立体感,把被遮挡部分用虚线画出来.如图②.3.平面的表示法图①的平面可表示为平面α、平面ABCD、平面AC或平面BD.[化解疑难]几何里的平面有以下几个特点(1)平面是平的;(2)平面是没有厚度的;(3)平面是无限延展而没有边界的;平面的基本性质[提出问题]问题1:若把直尺边缘上的任意两点放在桌面上,直尺的边缘上的其余点和桌面有何关系?提示:在桌面上.问题2:为什么自行车后轮旁只安装一只撑脚就能固定自行车?提示:撑脚和自行车的两个轮子与地面的接触点不在一条直线上.问题3:两张纸面相交有几条直线?提示:一条.[导入新知]平面的基本性质公理内容图形符号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A∈l,B∈l,且A∈α,B∈α⇒l⊂α公理2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A,B,C三点不共线⇒存在唯一的α使A,B,C∈α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P∈α,P∈β⇒α∩β=l,且P∈l[化解疑难]从集合角度理解点、线、面之间的关系(1)直线可以看成无数个点组成的集合,故点与直线的关系是元素与集合的关系,用“∈”或“∉”表示;(2)平面也可以看成点集,故点与平面的关系也是元素与集合的关系,用“∈”或“∉”表示;(3)直线和平面都是点集,它们之间的关系可看成集合与集合的关系,故用“⊂”或“⊄”表示.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的相互转化[例1] 根据图形用符号表示下列点、直线、平面之间的关系.(1)点P与直线AB;(2)点C与直线AB;(3)点M与平面AC;(4)点A1与平面AC;(5)直线AB与直线BC;(6)直线AB与平面AC;(7)平面A1B与平面AC.[解] (1)点P∈直线AB;(2)点C∉直线AB;(3)点M∈平面AC;(4)点A1∉平面AC;(5)直线AB∩直线BC=点B;(6)直线AB⊂平面AC;(7)平面A1B∩平面AC=直线AB.[类题通法]三种语言的转换方法(1)用文字语言、符号语言表示一个图形时,首先仔细观察图形有几个平面、几条直线且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如何,试着用文字语言表示,再用符号语言表示.(2)根据符号语言或文字语言画相应的图形时,要注意实线和虚线的区别.[活学活用]1.根据下列符号表示的语句,说明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并画出相应的图形:(1)A ∈α,B∉α;(2)l⊂α,m∩α=A,A∉l;(3)P∈l,P∉α,Q∈l,Q∈α.解:(1)点A在平面α内,点B不在平面α内,如图(1);(2)直线l在平面α内,直线m与平面α相交于点A,且点A不在直线l上,如图(2);(3)直线l经过平面α外一点P和平面α内一点Q,如图(3).点、线共面问题[例2][解] 已知:如图所示,l 1∩l2=A,l2∩l3=B,l1∩l3=C.求证:直线l1、l2、l3在同一平面内.证法1:(纳入平面法)∵l1∩l2=A,∴l1和l2确定一个平面α.∵l2∩l3=B,∴B∈l2.又∵l2⊂α,∴B∈α.同理可证C∈α.又∵B∈l3,C∈l3,∴l3⊂α.∴直线l1、l2、l3在同一平面内.证法2:(辅助平面法)∵l1∩l2=A,∴l1、l2确定一个平面α.∵l2∩l3=B,∴l2、l3确定一个平面β.∵A∈l2,l2⊂α,∴A∈α.∵A∈l2,l2⊂β,∴A∈β.同理可证B∈α,B∈β,C∈α,C∈β.∴不共线的三个点A、B、C既在平面α内,又在平面β内.∴平面α和β重合,即直线l1、l2、l3在同一平面内.[类题通法]证明点、线共面问题的理论依据是公理1和公理2,常用方法有(1)先由部分点、线确定一个面,再证其余的点、线都在这个平面内,即用“纳入法”;(2)先由其中一部分点、线确定一个平面α,其余点、线确定另一个平面β,再证平面α与β重合,即用“同一法”;(3)假设不共面,结合题设推出矛盾,用“反证法”.[活学活用]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任意三点确定一个平面②圆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平面③任意四点确定一个平面④两条平行线确定一个平面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解析:选C 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平面.圆上三个点不会在同一条直线上,故可确定一个平面,∴①不正确,②正确.当四点在一条直线上时不能确定一个平面,③不正确.根据平行线的定义知,两条平行直线可确定一个平面,故④正确.共线问题[例3] 已知△ABC在平面α外,其三边所在的直线满足AB∩α=P,BC∩α=Q,AC∩α=R,如图所示.求证:P,Q,R三点共线.[证明] 法一:∵AB∩α=P,∴P∈AB,P∈平面α.又AB⊂平面ABC,∴P∈平面ABC.∴由公理3可知:点P在平面ABC与平面α的交线上,同理可证Q,R也在平面ABC与平面α的交线上.∴P,Q,R三点共线.法二:∵AP∩AR=A,∴直线AP与直线AR确定平面APR.又∵AB∩α=P,AC∩α=R,∴平面APR∩平面α=PR.∵B∈平面APR,C∈平面APR,∴BC⊂平面APR.∵Q∈BC,∴Q∈平面APR,又Q∈α,∴Q∈PR,∴P,Q,R三点共线.[类题通法]点共线:证明多点共线通常利用公理3,即两相交平面交线的唯一性,通过证明点分别在两个平面内,证明点在相交平面的交线上,也可选择其中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然后证明其他点也在其上.[活学活用]3.如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A 1B1C1D1中,设线段A1C与平面ABC1D1交于点Q,求证:B,Q,D1三点共线.证明:如下图所示,连接A1B,CD1.显然B∈平面A1BCD1,D1∈平面A1BCD1.∴BD1⊂平面A1BCD1.同理BD1⊂平面ABC1D1.∴平面ABC1D1∩平面A1BCD1=BD1.∵A1C∩平面ABC1D1=Q,∴Q∈平面ABC1D1.又∵A1C⊂平面A1BCD1,∴Q∈平面A1BCD1.∴Q∈BD1,即B,Q,D1三点共线.2.证明三线共点问题[典例] 如图,在四面体ABCD 中,E ,G 分别为BC ,AB 的中点,F 在CD 上,H 在AD 上,且有DF ∶FC =DH ∶HA =2∶3.求证:EF ,GH ,BD 交于一点.[解题流程]欲证EF 、GH 、BD 交于一点,可先证两条线交于一点,再证此点在第三条直线上.由DF ∶FC =DH ∶HA =2∶3可得GE ∥FH 且GE ≠FH ,即EFHG 是梯形,由此得到GH 与EF 交于一点.证明E 、F 、H 、G 四点共面―→EFHG 为梯形―→GH 和EF 交于一点O ―→证O ∈平面ABD ―→O ∈平面BCD ―→平面ABD ∩平面BCD =BD ―→O ∈BD ―→得出结论. [规范解答]因为E ,G 分别为BC ,AB 的中点,所以GE ∥AC .又因为DF ∶FC =DH ∶HA =2∶3,所以FH ∥AC ,从而FH ∥GE .∴GE ≠FH .(4分)故E ,F ,H ,G 四点共面.又因为GE =12AC ,FH =25AC ,所以四边形EFHG 是一个梯形,设GH 和EF 交于一点O .(6分)因为O 在平面ABD 内,又在平面BCD 内,所以O 在这两平面的交线上,而这两个平面的交线是BD ,(9分)且交线只有这一条,所以点O 在直线BD 上.(10分)这就证明了GH 和EF 的交点也在BD 上,所以EF ,GH ,BD 交于一点.(12分)[名师批注]如何证明四点共面?,根据公理2的推论可知,本题可利用HF ∥GE 即可确定E ,F ,H ,G 四点共面.为什么GH 和EF 交于一点?,因为E ,F ,H ,G 四点共面,且GE 綊12AC ,HF 綊25AC ,所以GE ∥HF 且GE ≠HF ,即EFHG 为梯形,梯形两腰延长线必相交于一点.怎样确定第三条直线也过交点?只要证明交点在第三条直线上,这条直线恰好是分别过GH 和EF 的两个平面的交线.[活学活用]如图所示,在空间四边形各边AD ,AB ,BC ,CD 上分别取E ,F ,G ,H 四点,如果EF ,GH 交于一点P ,求证:点P 在直线BD 上.证明:∵EF ∩GH =P , ∴P ∈EF 且P ∈GH .又∵EF ⊂平面ABD ,GH ⊂平面CBD ,∴P ∈平面ABD ,且P ∈平面CBD ,又P ∈平面ABD ∩平面CBD ,平面ABD ∩平面CBD =BD ,由公理3可得P ∈BD .∴点P 在直线BD 上.[随堂即时演练]1.若点Q 在直线b 上,b 在平面β内,则Q ,b ,β之间的关系可记作( ) A .Q ∈b ∈β B .Q ∈b ⊂β C .Q ⊂b ⊂βD .Q ⊂b ∈β解析:选B ∵点Q (元素)在直线b (集合)上,∴Q ∈b . 又∵直线b (集合)在平面β(集合)内,∴b ⊂β,∴Q ∈b ⊂β. 2.两个平面若有三个公共点,则这两个平面( )A.相交B.重合C.相交或重合D.以上都不对解析:选C 若三个点在同一直线上,则两平面可能相交;若这三个点不在同一直线上,则这两个平面重合.3.下列对平面的描述语句:①平静的太平洋面就是一个平面;②8个平面重叠起来比6个平面重叠起来厚;③四边形确定一个平面;④平面可以看成空间中点的集合,它当然是一个无限集.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解析:序号正误原因分析①×太平洋面只是给我们以平面的形象,而平面是抽象的,且无限延展的②×平面是无大小、无厚薄之分的③×如三棱锥的四个顶点相连的四边形不能确定一个平面④√平面是空间中点的集合,是无限集答案:④4.设平面α与平面β交于直线l,A∈α,B∈α,且直线AB∩l=C,则直线AB∩β=________.解析:∵α∩β=l,AB∩l=C,∴C∈β,C∈AB,∴AB∩β=C.答案:C5.将下列符号语言转化为图形语言.(1)a⊂α,b∩α=A,A∉a.(2)α∩β=c,a⊂α,b⊂β,a∥c,b∩c=P.解:(1)(2)[课时达标检测]一、选择题1.用符号表示“点A在直线l上,l在平面α外”,正确的是( )A.A∈l,l∉αB.A∈l,l⊄αC.A⊂l,l⊄αD.A⊂l,l∉α解析:选B 注意点与直线、点与平面之间的关系是元素与集合间的关系,直线与平面之间的关系是集合与集合间的关系.2.(2012·福州高一检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点可以确定一个平面B.一条直线和一个点可以确定一个平面C.四边形是平面图形D.两条相交直线可以确定一个平面解析:选D A错误,不共线的三点可以确定一个平面.B错误,一条直线和直线外一个点可以确定一个平面.C错误,四边形不一定是平面图形.D正确,两条相交直线可以确定一个平面.3.空间两两相交的三条直线,可以确定的平面数是( )A.1 B.2C.3 D.1或3解析:选D 若三条直线两两相交共有三个交点,则确定1个平面;若三条直线两两相交且交于同一点时,可能确定3个平面.4.下列推断中,错误的是( )A.A∈l,A∈α,B∈l,B∈α⇒l⊂αB.A∈α,A∈β,B∈α,B∈β⇒α∩β=ABC.l⊄α,A∈l⇒A∉αD.A,B,C∈α,A,B,C∈β,且A,B,C不共线⇒α,β重合解析:选C A即为直线l上有两点在平面内,则直线在平面内;B即为两平面的公共点在公共直线上;D为不共线的三点确定一个平面,故D也对.5.在空间四边形ABCD的边AB、BC、CD、DA上分别取E、F、G、H四点,如果EF与HG 交于点M,那么( )A.M一定在直线AC上B.M一定在直线BD上C.M可能在直线AC上,也可能在直线BD上D.M既不在直线AC上,也不在直线BD上解析:选A 点M一定在平面ABC与平面CDA的交线AC上.二、填空题6.(2012·福州高一检测)线段AB在平面α内,则直线AB与平面α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解析:因为线段AB在平面α内,所以A∈α,B∈α.由公理1知直线AB⊂平面α.答案:直线AB⊂平面α7.把下列符号叙述所对应的图形的字母编号填在题后横线上.(1)A∉α,a⊂α________.(2)α∩β=a,P∉α且P∉β________.(3)a⊄α,a∩α=A________.(4)α∩β=a,α∩γ=c,β∩γ=b,a∩b∩c=O________.解析:(1)图C符合A∉α,a⊂α(2)图D符合α∩β=a,P∉α且P∉β(3)图A符合a⊄α,a∩α=A(4)图B符合α∩β=a,α∩γ=c,β∩γ=b,a∩b∩c=O答案:(1)C (2)D (3)A (4)B8.平面α∩平面β=l,点A,B∈α,点C∈平面β且C∉l,AB∩l=R,设过点A,B,C三点的平面为平面γ,则β∩γ=________.解析: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如图所示,因为点C∈β,且点C∈γ,所以C∈β∩γ.因为点R∈AB,所以点R∈γ,又R∈β,所以R∈β∩γ,从而β∩γ=CR.答案:CR三、解答题9.求证:如果两两平行的三条直线都与另一条直线相交,那么这四条直线共面.解:已知:a∥b∥c,l∩a=A,l∩b=B,l∩c=C.求证:直线a,b,c和l共面.证明:如图所示,因为a∥b,由公理2可知直线a与b确定一个平面,设为α.因为l∩a=A,l∩b=B,所以A∈a,B∈b,则A∈α,B∈α.又因为A∈l,B∈l,所以由公理1可知l⊂α.因为b∥c,所以由公理2可知直线b与c确定一个平面β,同理可知l⊂β.因为平面α和平面β都包含着直线b与l,且l∩b=B,而由公理2的推论2知: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所以平面α与平面β重合,所以直线a,b,c和l共面.10.已知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分别为D1C1,C1B1的中点,AC∩BD=P,A1C1∩EF=Q.求证:(1)D,B,F,E四点共面;(2)若A1C交平面DBFE于R点,则P,Q,R三点共线.证明:如图.(1)连接B1D1.∵EF是△D1B1C1的中位线,∴EF∥B1D1.在正方体AC1中,B1D1∥BD,∴EF∥BD.∴EF、BD确定一个平面,即D,B,F,E四点共面.(2)正方体AC1中,设平面A1ACC1确定的平面为α,又设平面BDEF为β.∵Q∈A1C1,∴Q∈α.又Q∈EF,∴Q∈β.则Q是α与β的公共点,同理P是α与β的公共点,∴α∩β=PQ.又A1C∩β=R,∴R∈A1C.∴R∈α,且R∈β,则R∈PQ.故P,Q,R三点共线.2.1.2 空间中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空间两直线的位置关系[提出问题]立交桥是伴随高速公路应运而生的.城市的立交桥不仅大大方便了交通,而且成为城市建设的美丽风景.为了车流畅通,并安全地通过交叉路口,1928年,美国首先在新泽西州的两条道路交叉处修建了第一座苜蓿叶形公路交叉桥.1930年,芝加哥建起了一座立体交叉桥.1931年至1935年,瑞典陆续在一些城市修建起立体交叉桥.从此,城市交通开始从平地走向立体.问题1:在同一平面内,两直线有怎样的位置关系?提示:平行或相交.问题2:若把立交桥抽象成一直线,它们是否在同一平面内?有何特征?提示:不共面,即不相交也不平行.问题3:观察一下,教室内日光灯管所在直线与黑板的左、右两侧所在直线,是否也具有类似特征?提示:是. [导入新知] 1.异面直线(1)定义: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 (2)异面直线的画法2.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位置关系 特 点相交 同一平面内,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平行 同一平面内,没有公共点 异面直线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没有公共点[化解疑难]1.对于异面直线的定义的理解异面直线是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注意异面直线定义中“任何”两字,它指空间中的所有平面,因此异面直线也可以理解为:在空间中找不到一个平面,使其同时经过a 、b 两条直线.例如,如图所示的长方体中,棱AB 和B 1C 1所在的直线既不平行又不相交,找不到一个平面同时经过这两条棱所在的直线,故AB 与B 1C 1是异面直线.2.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①若从有无公共点的角度来看,可分为两类:直线⎩⎨⎧有且仅有一个公共点——相交直线,无公共点——⎩⎪⎨⎪⎧平行直线,异面直线.②若从是否共面的角度看,也可分两类:直线⎩⎨⎧共面直线⎩⎪⎨⎪⎧相交直线,平行直线,不共面直线:异面直线.平行公理及等角定理[提出问题]1.同一平面内,若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空间中是否有类似规律?提示:有.观察下图中的∠AOB 与∠A ′O ′B ′.问题2:这两个角对应的两条边之间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 提示:分别对应平行.问题3:测量一下,这两个角的大小关系如何? 提示:相等. [导入新知]1.平行公理(公理4)(1)文字表述: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这一性质叫做空间平行线的传递性.(2)符号表述:⎭⎪⎬⎪⎫a ∥b b ∥c ⇒a ∥c .2.等角定理空间中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 3.异面直线所成的角(1)定义:已知两条异面直线a ,b ,经过空间任一点O 作直线a ′∥a ,b ′∥b ,我们把a ′与b ′所成的锐角(或直角)叫做异面直线a 与b 所成的角(或夹角).(2)异面直线所成的角θ的取值范围:0°<θ≤90°. (3)当θ=π2时,a 与b 互相垂直,记作a ⊥b .[化解疑难]对平行公理与等角定理的理解公理4表明了平行的传递性,它可以作为判断两直线平行的依据,同时也给出了空间两直线平行的一种证明方法.等角定理是由平面图形推广到空间图形而得到的,它是公理4的直接应用,并且当这两个角的两边方向分别相同时,它们相等,否则它们互补.两直线位置关系的判定[例1]如图,正方体ABCD—A 1B1C1D1中,判断下列直线的位置关系:①直线A1B与直线D1C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②直线A1B与直线B1C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③直线D1D与直线D1C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④直线AB与直线B1C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解析] 直线D1D与直线D1C相交于D1点,所以③应该填“相交”;直线A1B与直线D1C 在平面A1BCD1中,且没有交点,则两直线平行,所以①应该填“平行”;点A1、B、B1在平面A1BB1内,而C不在平面A1BB1内,则直线A1B与直线B1C异面.同理,直线AB与直线B1C异面.所以②④应该填“异面”.[答案] ①平行②异面③相交④异面[类题通法]1.判定两条直线平行或相交的方法判定两条直线平行或相交可用平面几何的方法去判断,而两条直线平行也可以用公理4判断.2.判定两条直线是异面直线的方法(1)定义法:由定义判断两直线不可能在同一平面内.(2)重要结论:连接平面内一点与平面外一点的直线,和这个平面内不经过此点的直线是异面直线.用符号语言可表示为A∉α,B∈α,l⊂α,B∉l⇒AB与l是异面直线(如图).[活学活用]1.(2012·台州高一检测)如图,AA1是长方体的一条棱,这个长方体中与AA1异面的棱的条数是( )A.6 B.4C.5 D.8解析:选B 与AA1异面的棱有BC,B1C1,CD,C1D1共4条.2.若a,b,c是空间三条直线,a∥b,a与c相交,则b与c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解析:在正方体ABCD-A′B′C′D′中,设直线D′C′为直线b,直线A′B′为直线a,满足a∥b,与a相交的直线c可以是直线B′C′,也可以是直线BB′.显然直线B′C′与b 相交,BB′与b异面,故b与c的位置关系是异面或相交.答案:异面或相交平行公理及等角定理的应用[例2] 如图,在正方体ABCD-A 1B1C1D1中,M,M1分别是棱AD和A1D1的中点.(1)求证:四边形BB1M1M为平行四边形;(2)求证:∠BMC=∠B1M1C1.[证明] (1)在正方形ADD1A1中,M、M1分别为AD、A1D1的中点,∴MM1綊AA1.又∵AA1綊BB1,∴MM1∥BB1,且MM1=BB1,∴四边形BB1M1M为平行四边形.(2)法一:由(1)知四边形BB1M1M为平行四边形,∴B1M1∥BM.同理可得四边形CC1M1M为平行四边形,∴C1M1∥CM.由平面几何知识可知,∠BMC和∠B1M1C1都是锐角.∴∠BMC=∠B1M1C1.法二:由(1)知四边形BB1M1M为平行四边形,∴B1M1=BM.同理可得四边形CC1M1M为平行四边形,∴C1M1=CM.又∵B1C1=BC,∴△BCM≌△B1C1M1.∴∠BMC=∠B1M1C1.[类题通法]1.证明两条直线平行的方法:(1)平行线定义(2)三角形中位线、平行四边形性质等(3)公理42.空间中,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当两个角的两边方向都相同时或都相反时,两个角相等,否则两个角互补,因此,在证明两个角相等时,只说明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对应平行是不够的.[活学活用]3.如图,已知E ,F ,G ,H 分别是空间四边形ABCD 的边AB ,BC ,CD ,DA 的中点.(1)求证:E ,F ,G ,H 四点共面; (2)若四边形EFGH 是矩形,求证:AC ⊥BD . 证明:(1)如题图,在△ABD 中, ∵E ,H 分别是AB ,AD 的中点, ∴EH ∥BD .同理FG ∥BD ,则EH ∥GH . 故E ,F ,G ,H 四点共面. (2)由(1)知EH ∥BD ,同理AC ∥GH .又∵四边形EFGH 是矩形,∴EH ⊥GH .故AC ⊥BD .两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例3] 11111BD 1和AD 中点,求异面直线CD 1,EF 所成的角的大小.[解] 取CD 1的中点G ,连接EG ,DG ,∵E 是BD 1的中点,∴EG ∥BC ,EG =12BC .∵F 是AD 的中点,且AD ∥BC ,AD =BC ,∴DF ∥BC ,DF =12BC ,∴EG ∥DF ,EG =DF ,∴四边形EFDG 是平行四边形,∴EF ∥DG ,∴∠DGD1(或其补角)是异面直线CD1与EF所成的角.又∵A1A=AB,∴四边形ABB1A1,四边形CDD1C1都是正方形,且G为CD1的中点,∴DG⊥CD1,∴∠D1GD=90°,∴异面直线CD1,EF所成的角为90°.[类题通法]求两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三个步骤(1)作:根据所成角的定义,用平移法作出异面直线所成的角;(2)证:证明作出的角就是要求的角;(3)计算:求角的值,常利用解三角形得出.可用“一作二证三计算”来概括.同时注意异面直线所成角范围是(0°,90°].[活学活用]4.已知ABCD-A1B1C1D1是正方体,求异面直线A1C1与B1C所成角的大小.解:如图所示,连接A1D和C1D,∵B1C∥A1D,∴∠DA1C1即为异面直线A1C1与B1C所成的角.∵A1D,A1C1,C1D为正方体各面上的对角线,∴A1D=A1C1=C1D,∴△A1C1D为等边三角形.即∠C1A1D=60°.∴异面直线A1C1与B1C所成的角为60°.2.探究空间中四边形的形状问题[典例] 如图,空间四边形ABCD中,E,F,G,H分别是AB,BC,CD,DA的中点.求证: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证明] 连接BD .因为EH 是△ABD 的中位线, 所以EH ∥BD ,且EH =12BD .同理,FG ∥BD ,且FG =12BD .因此EH ∥FG . 又EH =FG ,所以四边形EFGH 为平行四边形. [多维探究] 1.矩形的判断本例中若加上条件“AC ⊥BD ”,则四边形EFGH 是什么形状? 证明:由例题可知EH ∥BD ,同理EF ∥AC , 又BD ⊥AC , 因此EH ⊥EF ,所以四边形EFGH 为矩形. 2.菱形的判断本例中,若加上条件“AC =BD ”,则四边形EFGH 是什么形状? 证明:由例题知EH ∥BD ,且EH =12BD ,同理EF ∥AC ,且EF =12AC .又AC =BD , 所以EH =EF .又EFGH 为平行四边形, 所以EFGH 为菱形. 3.正方形的判断本例中,若加上条件“AC ⊥BD ,且AC =BD ”,则四边形EFGH 是什么形状? 证明:由探究1与2可知,EFGH 为正方形.4.梯形的判断若本例中,E 、H 分别是AB 、AD 中点,F 、G 分别是BC ,CD 上的点,且CF ∶FB =CG ∶GD =1∶2,那么四边形EFGH 是什么形状?证明:由题意可知EH 是△ABD 的中位线,则EH ∥BD 且EH =12BD .又CF FB =CG GD =12, ∴FG ∥BD ,FG BD =FC BC =13, ∴FG =13BD ,∴FG ∥EH 且FG ≠EH , ∴四边形EFGH 是梯形. [方法感悟]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公理4证明两条直线平行是常用的方法.公理4表明了平行线的传递性,它可以作为判断两条直线平行的依据,同时也给出空间两直线平行的一种证明方法.[随堂即时演练]1.不平行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 ) A .相交 B .异面 C .平行D .相交或异面解析:选D 若两直线不平行,则直线可能相交,也可能异面. 2.已知AB ∥PQ ,BC ∥QR ,∠ABC =30°,则∠PQR 等于( ) A .30° B .30°或150° C .150°D .以上结论都不对解析:选B ∠ABC 的两边与∠PQR 的两边分别平行,但方向不能确定是否相同. ∴∠PQR =30°或150°.3.已知正方体ABCD -EFGH ,则AH 与FG 所成的角是________. 解析:∵FG ∥EH ,∴∠AHE =45°,即为AH 与FG 所成的角. 答案:45°4.正方体AC 1中,E ,F 分别是线段C 1D ,BC 的中点,则直线A 1B 与直线EF 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解析:直线A 1B 与直线外一点E 确定的平面为A 1BCD 1,EF ⊂平面A 1BCD 1,且两直线不平行,故两直线相交.答案:相交5.如图所示,空间四边形ABCD 中,AB =CD ,AB ⊥CD ,E 、F 分别为BC 、AD 的中点,求EF 和AB 所成的角.解:如图所示,取BD的中点G,连接EG、FG. ∵E、F分别为BC、AD的中点,AB=CD,∴EG∥CD,GF∥AB,且EG=12CD,GF=12AB.∴∠GFE就是EF与AB所成的角,EG=GF.∵AB⊥CD,∴EG⊥GF.∴∠EGF=90°.∴△EFG为等腰直角三角形.∴∠GFE=45°,即EF与AB所成的角为45°.[课时达标检测]一、选择题1.一条直线与两条异面直线中的一条平行,则它和另一条的位置关系是( )A.平行或异面B.相交或异面C.异面D.相交解析:选B 假设a与b是异面直线,而c∥a,则c显然与b不平行(否则c∥b,则有a ∥b,矛盾).因此c与b可能相交或异面.2.如图所示,在三棱锥S—MNP中,E、F、G、H分别是棱SN、SP、MN、MP的中点,则EF与HG的位置关系是( )A.平行B.相交C.异面D.平行或异面解析:选A ∵E、F分别是SN和SP的中点,∴EF∥PN.同理可证HG∥PN,∴EF∥HG.3.(2012·福州高一检测)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则在正方体中,AB与CD的位置关系为( )A.相交B.平行C.异面而且垂直D.异面但不垂直解析:选D 将展开图还原为正方体,如图所示.AB与CD所成的角为60°,故选D.4.下列命题中①如果一个角的两边与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②如果两条相交直线和另两条直线分别平行,那么这两组直线所成的锐角(或直角)相等;③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和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垂直,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④如果两条直线同时平行于第三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正确的结论有( )A.1个B.2个C.3个D.4个解析:选B 对于①,这两个角也可能互补,故①错;对于②,正确;对于③,不正确,举反例:如右图所示,BC⊥PB,AC⊥PA,∠ACB的两条边分别垂直于∠APB的两条边,但这两个角既不一定相等,也不一定互补;对于④,由公理4可知正确.故②④正确,所以正确的结论有2个.5.若P是两条异面直线l,m外的任意一点,则( )A.过点P有且仅有一条直线与l,m都平行B.过点P有且仅有一条直线与l,m都垂直C.过点P有且仅有一条直线与l,m都相交D.过点P有且仅有一条直线与l,m都异面解析:选B 逐个分析,过点P与l,m都平行的直线不存在;过点P与l,m都垂直的直线只有一条;过点P与l,m都相交的直线1条或0条;过点P与l,m都异面的直线有无数条.二、填空题6.(2012·连云港高一检测)空间中有一个角∠A的两边和另一个角∠B的两边分别平行,∠A=70°,则∠B=________.解析:∵∠A的两边和∠B的两边分别平行,∴∠A=∠B或∠A+∠B=180°.又∠A=70°,∴∠B=70°或110°.答案:70°或110°7.已知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为C1D1的中点,则异面直线AE与A1B1所成的角的余弦值为________.解析:设棱长为1,因为A1B1∥C1D,所以∠AED1就是异面直线AE与A1B1所成的角.在△AED1中,AE=12+12+⎝⎛⎭⎪⎫122=32,cos∠AED1=D1EAE=1232=13.答案:138.如图,点P、Q、R、S分别在正方体的四条棱上,且是所在棱的中点,则直线PQ与RS是异面直线的一个图是________.解析:①中PQ∥RS,②中RS∥PQ,④中RS和PQ相交.答案:③三、解答题9.如图所示,E、F分别是长方体A1B1C1D1—ABCD的棱A1A,C1C的中点.求证:四边形B1EDF是平行四边形.证明:设Q是DD1的中点,连接EQ、QC1.∵E是AA1的中点,∴EQ綊A1D1.又在矩形A1B1C1D1中,A1D1綊B1C1,∴EQ綊B1C1(平行公理).∴四边形EQC1B1为平行四边形.∴B1E綊C1Q.又∵Q、F是DD1、C1C两边的中点,∴QD綊C1F.∴四边形QDFC 1为平行四边形. ∴C 1Q 綊DF . 又∵B 1E 綊C 1Q , ∴B 1E 綊DF .∴四边形B 1EDF 为平行四边形.10.已知三棱锥A -BCD 中,AB =CD ,且直线AB 与CD 成60°角,点M ,N 分别是BC ,AD 的中点,求直线AB 和MN 所成的角.解:如图,取AC 的中点P ,连接PM ,PN ,因为点M ,N 分别是BC ,AD 的中点,所以PM ∥AB ,且PM =12AB ;PN ∥CD ,且PN =12CD ,所以∠MPN (或其补角)为AB 与CD 所成的角. 所以∠PMN (或其补角)为AB 与MN 所成的角. 因为直线AB 与CD 成60°角, 所以∠MPN =60°或∠MPN =120°. 又因为AB =CD ,所以PM =PN ①,(1)若∠MPN =60°,则△PMN 是等边三角形, 所以∠PMN =60°,即AB 与MN 所成的角为60°. (2)若∠MPN =120°,则易知△PMN 是等腰三角形. 所以∠PMN =30°,即AB 与MN 所成的角为30°. 综上可知:AB 与MN 所成角为60°或30°.2.1.3 & 2.1.4 空间中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空间中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提出问题]应县木塔,在山西应县城佛宫寺内,辽清宁二年(1056年)建.塔呈平面八角形,外观五层,夹有暗层四级,实为九层,总高67.31米,底层直径30.27米,是国内外现存最古老最高大的木结构塔式建筑.塔建在4米高的两层石砌台基上,内外两槽立柱,构成双层套筒式结构,柱头间有栏额和普柏枋,柱脚间有地伏等水平构件,内外槽之间有梁枋相连接,使双层套筒紧密结合.暗层中用大量斜撑,结构上起圈梁作用,加强木塔结构的整体性.问题1:立柱和地面是什么位置关系?提示:相交.问题2:柱脚间有地伏等水平构件看成直线,它和地面有什么关系?提示:在平面内.问题3:直线和平面还有其他关系吗?提示:平行.[导入新知]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位置关系直线a在平面α内直线a在平面α外直线a与平面α相交直线a与平面α平行公共点无数个公共点一个公共点没有公共点符号表示a⊂αa∩α=A a∥α图形表示[化解疑难]1.利用公共点的个数也可以理解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1)当直线与平面无公共点时,直线与平面平行.(2)当直线与平面有一个公共点时,直线与平面相交.(3)当直线与平面有两个公共点时,它们就有无数个公共点,这时直线在平面内.2.直线在平面外包括两种情形:a∥α与a∩α=A.空间中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提出问题观察拿在手中的两本书,我们可以想象两本书为两个平面.。
高中数学必修二《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2.3.3~2.3.4 导学案设计
2.3.3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2.3.4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学习目标] 1.理解直线和平面垂直、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并能用文字、符号和图形语言描述定理.2.会用线面垂直、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证明相关问题.3.理解“平行”与“垂直”之间的相互转化.知识点一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①线面垂直⇒线线平行思考(1)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条垂线一定共面吗?(2)过一点有几条直线与已知平面垂直?答(1)共面.由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可知这两条直线是平行的,故能确定一个平面.(2)有且仅有一条.假设过一点有两条直线与已知平面垂直,由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可得这两条直线平行,即无公共点,这与过同一点相矛盾,故只有一条直线.知识点二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①面面垂直⇒线面垂直思考(1)如果α⊥β,则α内的直线必垂直于β内的无数条直线吗?(2)如果α⊥β,过β内的任意一点作α与β交线的垂线,则这条直线必垂直于α吗?答(1)正确.若设α∩β=l,a⊂α,b⊂β,b⊥l,则a⊥b,故β内与b平行的无数条直线均垂直于α内的任意直线.(2)错误.垂直于交线的直线必须在平面β内才与平面α垂直,否则不垂直.题型一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及应用例1如图,正方体A1B1C1D1-ABCD中,EF与异面直线AC、A1D都垂直相交.求证:EF∥BD1.证明如图所示,连接AB1、B1D1、B1C、BD,∵DD1⊥平面ABCD,AC⊂平面ABCD,∴DD1⊥AC.又AC⊥BD,DD1∩BD=D,∴AC⊥平面BDD1B1,又BD1⊂平面BDD1B1,∴AC⊥BD1.同理可证BD1⊥B1C,又AC∩B1C=C,∴BD1⊥平面AB1C.∵EF⊥A1D,A1D∥B1C,∴EF⊥B1C.又∵EF⊥AC,AC∩B1C=C,∴EF⊥平面AB1C,∴EF∥BD1.反思与感悟证明线线平行常有如下方法:(1)利用线线平行定义:证共面且无公共点;(2)利用三线平行公理:证两线同时平行于第三条直线;(3)利用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把证线线平行转化为证线面平行;(4)利用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把证线线平行转化为证线面垂直;(5)利用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把证线线平行转化为证面面平行.跟踪训练1已知α∩β=AB,PQ⊥α于点Q,PO⊥β于点O,OR⊥α于点R.求证:QR⊥AB.证明如图,因为α∩β=AB,PO⊥β于点O,所以PO⊥AB.因为PQ⊥α于点Q,所以PQ⊥AB.因为PO∩PQ=P,所以AB⊥平面PQO.因为OR⊥α于点R,所以PQ∥OR.因为PQ与OR确定平面PQRO,QR⊂平面PQRO,AB⊥平面PQRO,所以AB⊥QR.题型二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及应用例2如图,在三棱锥V-ABC中,平面VAB⊥平面ABC,△VAB为等边三角形,AC⊥BC 且AC=BC=2,O,M分别为AB,VA的中点.(1)求证:VB∥平面MOC;(2)求证:平面MOC⊥平面VAB;(3)求三棱锥V-ABC的体积.(1)证明∵O,M分别为AB,VA的中点,∴OM∥VB.∵VB⊄平面MOC,OM⊂平面MOC,∴VB∥平面MOC.(2)证明∵AC=BC,O为AB的中点,∴OC⊥AB.又∵平面VAB⊥平面ABC,且平面VAB∩平面ABC=AB,OC⊂平面ABC,∴OC⊥平面VAB. ∵OC⊂平面MOC,∴平面MOC⊥平面VAB.(3)解在等腰直角△ACB中,AC=BC=2,∴AB=2,OC=1,∴S△VAB=34AB2= 3.∵OC⊥平面VAB,∴V C-VAB=13OC·S△VAB=13×1×3=33,∴V V-ABC=V C-VAB=3 3.反思与感悟 1.证明或判定线面垂直的常用方法:(1)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2)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3)若a∥b,a⊥α,则b⊥α(a,b为直线,α为平面);(4)若a⊥α,α∥β,则a⊥β(a为直线,α,β为平面);2.两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告诉我们要将面面垂直转化为线面垂直,方法是在其中一个面内作(找)与交线垂直的直线.跟踪训练2如图,在三棱锥S-ABC中,平面SAB⊥平面SBC,AB⊥BC,过点A作AF⊥SB,垂足为F.求证:BC⊥SA.证明因为平面SAB⊥平面SBC,平面SAB∩平面SBC=SB,AF⊂平面SAB,AF⊥SB,所以AF⊥平面SBC.又因为BC⊂平面SBC,所以AF⊥BC.因为AB⊥BC,AF∩AB=A,所以BC⊥平面SAB.又因为SA⊂平面SAB,所以BC⊥SA.题型三线线、线面、面面垂直的综合应用例3如图,直四棱柱ABCD-A1B1C1D1中,AB∥CD,AD⊥AB,AB=2,AD=2,AA1=3,E为CD上一点,DE=1,EC=3.(1)证明:BE⊥平面BB1C1C;(2)求点B1到平面EA1C1的距离.(1)证明过B作CD的垂线交CD于F,则BF=AD=2,EF=AB-DE=1,FC=2.在Rt△BFE中,BE= 3.在Rt△CFB中,BC= 6.在△BEC中,因为BE2+BC2=9=EC2,故BE⊥BC.由BB1⊥平面ABCD得BE⊥BB1,又BB1∩BC=B,所以BE⊥平面BB1C1C.(2)解 三棱锥E -A 1B 1C 1的体积 V =13AA 1·111∆A B C S = 2.在Rt △A 1D 1C 1中,A 1C 1=A 1D 21+D 1C 21=3 2. 同理,EC 1=EC 2+CC 21=32,A 1E =A 1A 2+AD 2+DE 2=2 3. 故11∆A C E S =3 5.设点B 1到平面A 1C 1E 的距离为d , 则三棱锥B 1-A 1C 1E 的体积 V =13·d ·11∆A C E S =5d , 从而5d =2,d =105.即点B 1到平面EA 1C 1的距离为105.反思与感悟 证明线面垂直,一种方法是利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另一种方法是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本题已知面面垂直,故可考虑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证明线面垂直的问题时,要注意以下三点:(1)两个平面垂直;(2)直线必须在其中一个平面内;(3)直线必须垂直于它们的交线.跟踪训练3 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是边长为a 的菱形,∠DAB =60°,侧面P AD 为等边三角形,其所在平面垂直于底面ABCD .(1)求证:AD ⊥PB ;(2)若E 为BC 边上的中点,能否在PC 棱上找到一点F ,使平面DEF ⊥平面ABCD ?并证明你的结论.(1)证明 设G 为AD 的中点,连接PG ,BG ,如图. 因为△P AD 为等边三角形, 所以PG ⊥AD .在菱形ABCD 中,∠DAB =60°, G 为AD 的中点,所以BG ⊥AD .又因为BG ∩PG =G ,所以AD ⊥平面PGB . 因为PB ⊂平面PGB ,所以AD ⊥PB .(2)解 当F 为PC 的中点时,满足平面DEF ⊥平面ABCD . 如图,设F 为PC 的中点,则在△PBC 中,EF ∥PB . 在菱形ABCD 中,GB ∥DE ,而EF ⊂平面DEF ,DE ⊂平面DEF ,EF ∩DE =E , 所以平面DEF ∥平面PGB .由(1),得PG ⊥平面ABCD ,而PG ⊂平面PGB , 所以平面PGB ⊥平面ABCD . 所以平面DEF ⊥平面ABCD .条件开放型例4 如图,在直四棱柱A 1B 1C 1D 1-ABCD 中,当底面四边形ABCD 满足什么条件时,有A 1C ⊥B 1D 1?(注:写出一个你认为正确的条件即可,不必考虑所有可能的情形)分析 要使A 1C ⊥B 1D 1→A 1C ⊥BD ――――――→A 1A ∩A 1C =A 1BD ⊥平面A 1AC →AC ⊥BD 解 因为BD ∥B 1D 1,所以要使A 1C ⊥B 1D 1,需A 1C ⊥BD . 又因为A 1A ⊥平面ABCD ,A 1A ⊥BD ,A 1A ∩A 1C =A 1, 所以BD ⊥平面A 1AC .因为AC ⊂平面A 1AC ,所以AC ⊥BD .由以上分析,知要使A 1C ⊥B 1D 1,需使AC ⊥BD 或任何能推导出AC ⊥BD 的条件,如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菱形等.解后反思 此题是对条件开放的,因此解决此类问题时一般从结论入手,分析得到该结论所需的条件,逐步使问题简化,最终得证.这种解决问题的技巧在今后的学习中经常会用到,注意掌握.1.在空间中,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B.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 C.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 D.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 答案 D解析A项中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可能平行、异面或相交;B项中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可能平行或相交;C项中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个平面可能平行或相交;D项正确.2.关于直线m,n与平面α,β,有下列四个命题:①若m∥α,n∥β,且α∥β,则m∥n;②若m⊥α,n⊥β,且α⊥β,则m⊥n;③若m⊥α,n∥β,且α∥β,则m⊥n;④若m∥α,n⊥β,且α⊥β,则m∥n.其中真命题的序号是()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答案 D解析①m,n可能异面、相交或平行,④m,n可能平行、异面或相交,所以①④错误.3.若平面α⊥平面β,平面β⊥平面γ,则()A.α∥γB.α⊥γC.α与γ相交但不垂直D.以上都有可能答案 D解析两个平面都垂直于同一个平面,则这两个平面可能平行,也可能相交,故A,B,C 都有可能,故选D.4.已知a、b为直线,α、β为平面.在下列四个命题中,正确的命题是________.①若a⊥α,b⊥α,则a∥b;②若a∥α,b∥α,则a∥b;③若a⊥α,a⊥β,则α∥β;④若α∥b,β∥b,则α∥β.答案①③解析由“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直线平行”知①真;由“平行于同一平面的两直线平行或异面或相交”知②假;由“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平面平行”知③真;易知④假.5.如图,在三棱锥P-ABC内,侧面P AC⊥底面ABC,且∠P AC=90°,P A=1,AB=2,则PB=________.答案 5解析∵侧面P AC⊥底面ABC,交线为AC,∠P AC=90°(即P A⊥AC),∴P A⊥平面ABC,∴P A⊥AB,∴PB=P A2+AB2=1+4= 5.1.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揭示了空间中“平行”与“垂直”关系的内在联系,提供了“垂直”与“平行”关系相互转化的依据.2.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揭示了“面面垂直、线面垂直及线线垂直”间的内在联系,体现了数学中的转化与化归思想,其转化关系如下:一、选择题1.在长方体ABCD-A1B1C1D1的棱AB上任取一点E,作EF⊥A1B1于F,则EF与平面A1B1C1D1的关系是()A.平行B.EF⊂平面A1B1C1D1C.相交但不垂直D.相交且垂直答案 D解析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平面A1ABB1⊥平面A1B1C1D1且平面A1ABB1∩平面A1B1C1D1=A1B1,又EF⊂面A1ABB1,EF⊥A1B1,∴EF⊥平面A1B1C1D1,答案D正确.2.如图所示,三棱锥P-ABC中,平面ABC⊥平面P AB,P A=PB,AD=DB,则()A.PD⊂平面ABCB.PD⊥平面ABCC.PD与平面ABC相交但不垂直D.PD∥平面ABC答案 B解析∵P A=PB,AD=DB,∴PD⊥AB.又∵平面ABC⊥平面P AB,平面ABC∩平面P AB=AB,∴PD⊥平面ABC.3.如图所示,在斜三棱柱ABC-A1B1C1中,∠BAC=90°,BC1⊥AC,则点C1在底面ABC上的投影H必在()A.直线AB上B.直线BC上C.直线AC上D.△ABC内部答案 A解析连接AC1,∠BAC=90°,即AC⊥AB,又AC⊥BC1,AB∩BC1=B,所以AC⊥平面ABC1.又AC⊂平面ABC,于是平面ABC1⊥平面ABC,且AB为交线,因此,点C1在平面ABC上的投影必在直线AB上,故选A.4.如图,正方形SG1G2G3中,E、F分别是G1G2、G2G3的中点,现在沿SE、SF、EF把这个正方形折成一个四面体,使G1、G2、G3重合,重合后的点记为G.给出下列关系:①SG⊥平面EFG;②SE⊥平面EFG;③GF⊥SE;④EF⊥平面SEG.其中成立的有()A.①与②B.①与③C.②与③D.③与④答案 B解析由SG⊥GE,SG⊥GF,得SG⊥平面EFG,排除C、D;若SE⊥平面EFG,则SG∥SE,这与SG∩SE=S矛盾,排除A,故选B.5.P A垂直于以AB为直径的圆所在平面,C为圆上异于A,B的任意一点,则下列关系不正确的是()A.P A⊥BCB.BC⊥平面P ACC.AC⊥PBD.PC⊥BC答案 C解析∵P A⊥平面ABC,∴P A⊥BC,A选项正确;∵BC⊥AC,∴BC⊥面P AC,∴BC⊥PC,∴B,D选项均正确.故选C.6.三棱锥P-ABC的三条侧棱P A,PB,PC两两垂直,O是顶点P在底面ABC上的射影,则()A.S△ABC=S△PBC+S△OBCB.S2△PBC=S△OBC·S△ABCC.2S△PBC=S△OBC+S△ABCD.2S△OBC=S△PBC+S△ABC答案 B解析如图,由题设,知O是垂心,且有AP⊥PD,所以PD2=OD·AD,即S2△PBC=S△OBC·S△ABC.7.如图,四边形ABCD中,AB=AD=CD=1,BD=2,BD⊥CD,将四边形ABCD沿对角线BD折成四面体A′-BCD,使平面A′BD⊥平面BCD,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A′C⊥BDB.∠BA′C=90°C.CA′与平面A′BD所成的角为30°D.四面体A′-BCD的体积为1 3答案 B解析取BD的中点O,连接A′O,CO.∵A′B=A′D,∴A′O⊥BD.∵CD⊥BD,∴OC不垂直于BD.假设A′C⊥BD,∵A′O∩A′C=A′,∴BD⊥平面A′OC,∴OC⊥BD,出现矛盾,即A′C不垂直于BD,A选项错误;∵CD⊥BD,平面A′BD⊥平面BCD,且平面A′BD∩平面BCD=BD,∴CD⊥平面A′BD,∴CD⊥A′B.∵A′B=A′D=1,BD=2,∴A′B⊥A′D,∴A′B⊥平面A′CD,∴A′B⊥A′C,B选项正确;∠CA′D为直线CA′与平面A′BD所成的角,∠CA′D=45°,C选项错误;V A′-BCD=13S△A′BD·CD=16,D选项错误.二、填空题8.设两个平面α,β,直线l,下列三个条件:①l⊥α;②l∥β;③α⊥β.若以其中两个作为前提条件,另一个作为结论,则可构成三个命题,这三个命题中,正确命题的个数为_______. 答案 1解析①②作为前提条件,③作为结论构成的命题正确,过l作一平面与β交于l′,则l∥l′,所以l ′⊥α,故α⊥β;①③作为前提条件,②作为结论构成的命题错,这时可能有l ⊂β;②③作为前提条件,①作为结论构成的命题错,这时l 与α的各种位置关系都可能存在.9.如图,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E 是BC 1的中点,则直线DE 与平面ABCD 所成角的正切值为________.答案 55解析 取BC 的中点F ,连接EF ,DF ,易知∠EDF 为直线DE 与平面ABCD 所成的角,tan ∠EDF =15=55. 10.已知矩形ABCD 的顶点都在半径为4的球O 的球面上,且AB =6,BC =23,则棱锥O -ABCD 的体积为________.答案 8 3解析 如图.因为矩形ABCD 的四个顶点都在球面上,所以过A ,B ,C ,D 四点的截面圆的圆心为矩形ABCD 的中心O ′.连接OO ′,在△AOC 中,因为OA=OC ,且O ′为AC 的中点,所以OO ′⊥AC .同理,OO ′⊥BD .又因为AC ∩BD =O ′,所以OO ′⊥平面ABCD ,即OO ′为棱锥O -ABCD 的高. AO ′=AC 2=62+(23)22=432=23, OO ′=AO 2-AO ′2=42-(23)2=2,所以V O -ABCD =13×6×23×2=8 3.11.如图所示,已知两个正方形ABCD 和DCEF 不在同一平面内,M ,N分别为AB ,DF 的中点.若CD =2,平面ABCD ⊥平面DCEF ,则线段MN的长等于________.答案 6 解析 取CD 的中点G ,连接MG ,NG .因为ABCD ,DCEF 为正方形,且边长为2,所以MG ⊥CD ,MG =2,NG = 2.因为平面ABCD ⊥平面DCEF ,所以MG ⊥平面DCEF ,可得MG ⊥NG ,所以MN =MG 2+NG 2= 6.三、解答题12.如图所示,四棱锥P -ABCD 中,AP ⊥平面PCD ,AD ∥BC ,AB =BC =12AD ,E ,F 分别为线段AD ,PC 的中点.(1)求证:AP ∥平面BEF ;(2)求证:BE ⊥平面P AC .证明 (1)如图所示,设AC ∩BE =O ,连接OF ,EC .由于E 为AD 的中点,AB =BC =12AD ,AD ∥BC ,所以AE ∥BC ,AE =AB =BC ,因此,四边形ABCE 为菱形,所以O 为AC 的中点.又F 为PC 的中点,因此,在△P AC 中,可得AP ∥OF .又OF ⊂平面BEF ,AP ⊄平面BEF ,所以AP ∥平面BEF .(2)由题意,知ED ∥BC ,ED =BC ,所以四边形BCDE 为平行四边形,所以BE ∥CD .又AP ⊥平面PCD ,所以AP ⊥CD ,所以AP ⊥BE .因为四边形ABCE 为菱形,所以BE ⊥AC .又AP ∩AC =A ,AP 、AC ⊂平面P AC ,所以BE ⊥平面P AC .13.在如图所示的多面体中,四边形ABB 1A 1和ACC 1A 1都为矩形.(1)若AC ⊥BC ,证明:直线BC ⊥平面ACC 1A 1;(2)设D ,E 分别是线段BC ,CC 1的中点,在线段AB 上是否存在一点M ,使直线DE ∥平面A 1MC ?请证明你的结论.(1)证明 因为四边形ABB 1A 1和ACC 1A 1都是矩形,所以AA 1⊥AB ,AA 1⊥AC .因为AB ,AC 为平面ABC 内两条相交的直线,所以AA 1⊥平面ABC .因为直线BC ⊂平面ABC ,所以AA 1⊥BC .又由已知,AC ⊥BC ,AA 1、AC 为平面ACC 1A 1内两条相交的直线,所以BC ⊥平面ACC 1A 1.(2)解 取线段AB 的中点M ,连接A1M ,MC ,A 1C ,AC 1,设O 为A 1C ,AC 1的交点.由已知,O 为AC 1的中点.连接MD ,OE ,则MD ,OE 分别为△ABC ,△ACC 1的中位线,所以MD 綊12AC ,OE 綊12AC ,因此MD 綊OE .连接OM ,从而四边形MDEO 为平行四边形,则DE ∥MO .因为直线DE ⊄平面A 1MC ,MO ⊂平面A 1MC ,所以直线DE ∥平面A 1MC .即线段AB 上存在一点M (线段AB 的中点),使直线DE ∥平面A 1MC .。
高中数学必修二《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2.2.3~2.2.4 导学案设计
2.2.3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 2.2.4 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学习目标] 1.能应用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准确描述直线与平面平行,两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2.能用两个性质定理,证明一些空间线面平行关系的简单问题.知识点一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思考 (1)若直线a ∥平面α,则直线a 平行于平面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对吗? (2)若直线a 与平面α不平行,则直线a 就与平面α内的任一直线都不平行,对吗? 答 (1)不对.若直线a ∥平面α,则由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可知直线a 与平面α内的一组直线平行.(2)不对.若直线a 与平面α不平行,则直线a 与平面α相交或a ⊂α.当a ⊂α时,α内有无数条直线与直线a 平行.知识点二 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思考 (1)两个平面平行,那么两个平面内的所有直线都相互平行吗? (2)两个平面平行,其中一个平面内直线必平行于另一个平面吗?答(1)不一定.因为两个平面平行,所以这两条直线无公共点,它们平行或异面.(2)平行.因为两个平面平行,则两个平面无公共点,则其中一个平面内的直线必和另一个平面无公共点,所以它们平行.题型一线面平行性质定理的应用例4如图所示,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平行四边形,AC与BD交于点O,M是PC的中点,在DM上取一点G,过G和AP作平面交平面BDM于GH,求证:AP∥GH.证明连接MO.∵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O是AC的中点.又∵M是PC的中点,∴AP∥OM.又∵AP⊄平面BDM,OM⊂平面BDM,∴AP∥平面BDM.又∵AP⊂平面APGH,平面APGH∩平面BDM=GH,∴AP∥GH.线∥线.在空间平行关系中,交替使用线线平行、反思与感悟线∥面线面平行的性质线面平行的判定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跟踪训练1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是BB1上不同于B、B1的任一点,AB1∩A1E=F,B1C∩C1E=G.求证:AC∥FG.证明∵AC∥A1C1,A1C1⊂平面A1EC1,AC⊄平面A1EC1,∴AC∥平面A1EC1.又∵平面A1EC1∩平面AB1C=FG,∴AC∥FG.题型二面面平行性质定理的应用例2已知AB、CD是夹在两个平行平面α、β之间的线段,M、N分别为AB、CD的中点,求证:MN∥平面α.证明①若AB、CD在同一平面内,则平面ABDC与α、β的交线为BD、AC.∵α∥β,∴AC∥BD.又M、N为AB、CD的中点,∴MN∥BD.又BD⊂平面α,MN⊄平面α,∴MN∥平面α.②若AB 、CD 异面,如图,过A 作AE ∥CD 交α于E ,取AE 的中点P ,连接MP 、PN 、BE 、ED . ∵AE ∥CD .∴AE 、CD 确定平面AEDC .则平面AEDC 与α、β的交线分别为ED 、AC ,∵α∥β,∴ED ∥AC . 又P 、N 分别为AE 、CD 的中点, ∴PN ∥ED ,又ED ⊂平面α,PN ⊄平面α, ∴PN ∥平面α.同理可证MP ∥BE ,∴MP ∥平面α, ∵AB 、CD 异面,∴MP 、NP 相交. ∴平面MPN ∥平面α.又MN ⊂平面MPN ,∴MN ∥平面α.反思与感悟 1.利用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证明线线平行的关键是把要证明的直线看作是平面的交线,往往需要有三个平面,即有两平面平行,再构造第三个面与两平行平面都相交. 2.面面平行⇒线线平行,体现了转化思想与判定定理的交替使用,可实现线线、线面及面面平行的相互转化.跟踪训练2 如图,平面α∥平面β∥平面γ,两条直线l ,m 分别与平面α,β,γ相交于点A ,B ,C 和点D ,E ,F .已知AC =15 cm ,DE =5 cm ,AB ∶BC =1∶3,求AB ,BC ,EF 的长. 解 如图,连接AF ,交β于点G , 连接BG ,GE ,AD ,CF .因为平面α∥平面β∥平面γ, 所以BG ∥CF ,GE ∥AD . 所以AB BC =AG GF =DE EF =13. 所以AB AB +BC=14.所以AB =154cm ,EF =3DE =15 cm , BC =AC -AB =454cm.题型三 平行关系的综合应用例3 如图所示,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A 1B 1的中点是P ,过点A 1作与截面PBC 1平行的截面,能否确定截面的形状?如果能,求出截面的面积.解 能,如图,取AB ,C 1D 1的中点M ,N ,连接A 1M ,MC ,CN ,NA 1. ∵平面A 1C 1∥平面AC ,平面A 1C ∩平面A 1C 1=A 1N ,平面AC ∩平面A 1C =MC , ∴A 1N ∥MC .同理,A 1M ∥NC .∴四边形A 1MCN 是平行四边形. ∵C 1N =12C 1D 1=12A 1B 1=A 1P ,C 1N ∥A 1P , ∴四边形A 1PC 1N 是平行四边形, ∴A 1N ∥PC 1且A 1N =PC 1. 同理,A 1M ∥BP ,A 1M =BP . 又∵A 1N ∩A 1M =A 1,C 1P ∩PB =P , ∴平面A 1MCN ∥平面PBC 1.故过点A 1与截面PBC 1平行的截面是▱A 1MCN . 连接MN ,作A 1H ⊥MN 于点H .由题意,易得A 1M =A 1N =5,MN =2 2. ∴MH =NH =2,∴A 1H = 3. 故112 A MCNA MNSS=2×12×22×3=2 6. 反思与感悟 在将线面平行转化为线线平行时,注意观察图形中是不是性质定理中符合条件的平面.跟踪训练3 如图,三棱锥A -BCD 被一平面所截,截面为平行四边形EFGH .求证:CD ∥平面EFGH .证明 ∵四边形EFGH 是平行四边形,∴EF ∥GH . ∵EF ⊄平面BCD ,GH ⊂平面BCD , ∴EF ∥平面BCD .又∵EF ⊂平面ACD , 平面ACD ∩平面BCD =CD ,∴EF ∥CD . 又∵EF ⊂平面EFGH ,CD ⊄平面EFGH , ∴CD ∥平面EFGH .转化与化归思想例4如图所示,已知P是▱ABCD所在平面外一点,M,N分别是AB,PC的中点,平面P AD∩平面PBC=l.(1)求证:l∥BC;(2)MN与平面P AD是否平行?试证明你的结论.分析欲证明线线平行可考虑线面平行的性质,欲证明线面平行可考虑线面平行的判定或面面平行的性质.(1)证明因为AD∥BC,BC⊄平面P AD,AD⊂平面P AD,所以BC∥平面P AD.所以AD∥平面PBC.又因为平面PBC∩平面P AD=l,所以l∥BC.(2)解平行.证明如下:如图,取CD的中点Q,连接NQ,MQ.因为M,N分别是AB,PC的中点,所以MQ∥AD,NQ∥PD.因为MQ∩NQ=Q,AD∩PD=D,所以平面MNQ∥平面P AD.因为MN⊂平面MNQ,所以MN∥平面P AD.解后反思常见的平行关系有线线平行、线面平行和面面平行,三种平行关系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面面平行问题常常转化为线面平行问题,而线面平行问题又可转化为线线平行问题,所以要注意转化思想的应用.忽视定理的条件例6如图,已知E,F分别是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AA1,CC1的中点,求证:四边形BED1F是平行四边形.分析已知E,F两点为正方体棱的中点,若证四边形BED1F为平行四边形,则先证B,E,D1,F四点共面,再证四边形BED1F为平行四边形.证明如图,连接AC,BD,交点为O;连接A1C1,B1D1,交点为O1.连接BD1,EF,OO1.设OO1的中点为M.由正方体的性质可得四边形ACC1A1为矩形.又因为E,F分别为AA1,CC1的中点,所以EF过OO1的中点M,同理四边形BDD1B1为矩形,BD1过OO1的中点M,所以EF与BD1相交于点M.所以E,B,F,D1四点共面.又因为平面ADD1A1∥平面BCC1B1,平面EBFD1∩平面ADD1A1=ED1,平面EBFD1∩平面BCC1B1=BF,所以ED1∥BF.同理,EB∥D1F.所以四边形BED1F是平行四边形.解后反思本例中常见的错误是没有证明E,B,F,D1四点共面,而是想当然地认为这四点共面,然后由平面ADD1A1∥平面BCC1B1,且这两个平面与平面EBFD1的交线分别为ED1和BF,故而得出ED1∥BF.这种证法的错误根源在于忽视了立体几何中定理的要求条件,人为地假设条件存在,缺乏严谨性.1.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那么这条直线()A.只和这个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B.只和这个平面内两条相交直线不相交C.和这个平面内的任何一条直线都平行D.和这个平面内的任何一条直线都不相交答案 D解析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则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没有公共点,那么这条直线与这个平面内的任何一条直线都没有公共点,所以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内的直线都不相交.2.已知a,b表示直线,α,β,γ表示平面,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α∩β=a,b⊂α⇒a∥bB.α∩β=a,a∥b⇒b∥α且b∥βC.a∥β,b∥β,a⊂α,b⊂α⇒α∥βD.α∥β,α∩γ=a,β∩γ=b⇒a∥b答案 D解析A中α∩β=a,b⊂α,则a,b可能平行也可能相交;B中α∩β=a,a∥b,则可能b∥α且b∥β,也可能b在平面α或β内;C中a∥β,b∥β,a⊂α,b⊂α,根据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若再加上条件a∩b=A,才能得出α∥β;D为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的符号语言,正确.故选D.3.若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A,B,C到平面α的距离相等,且A∉α,则()A.α∥平面ABCB.△ABC中至少有一边平行于αC.△ABC中至多有两边平行于αD.△ABC中只可能有一边与α相交答案 B解析若三点在平面α的同侧,则α∥平面ABC,有三边平行于α.若一点在平面α的一侧,另两点在平面α的另一侧,则有两边与平面α相交,有一边平行于α,故△ABC中至少有一边平行于α.4.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分别是棱A1B1,B1C1的中点,P是棱AD上一点,AP=13,过点P,E,F的平面与棱CD交于Q,则PQ=________.答案22 3解析易知EF∥平面ABCD,PQ=平面PEF∩平面ABCD,∴EF∥PQ,易知DP=DQ=23,故PQ=PD2+DQ2=2DP=22 3.5.如图所示的正方体的棱长为4,E,F分别为A1D1,AA1的中点,过C1,E,F的截面的周长为________.答案45+6 2解析由EF∥平面BCC1B1可知平面BCC1B1与平面EFC1的交线为BC1,平面EFC1与平面ABB1A1的交线为BF,所以截面周长为EF+FB+BC1+C1E=45+6 2.1.三种平行关系可以任意转化,其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2.证明线与线、线与面的平行关系的一般规律是:“由已知想性质,由求证想判定”,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般思维方法,而作辅助线和辅助面往往是沟通已知和未知的有效手段.一、选择题1.如图,在四面体A-BCD中,若截面PQMN是正方形,则在下列命题中,错误的为()A.AC⊥BDB.AC∥截面PQMNC.AC=BDD.异面直线PM与BD所成的角为45°答案 C解析∵截面PQMN为正方形,∴PQ∥MN,从而易得PQ∥面DAC.又∵面ABC∩面ADC =AC,PQ⊂面ABC,∴PQ∥AC.从而易得AC∥平面PNMQ.同理可得QM∥BD.又∵PQ⊥QM,∠PMQ=45°,∴AC⊥BD,且异面直线PM与BD所成的角为45°.故选项A、B、D正确. 2.如图所示,P是三角形ABC所在平面外一点,平面α∥平面ABC,α分别交线段P A,PB,PC于点A′,B′,C′.若P A′∶AA′=2∶3,则S△A′B′C′∶S△ABC等于()A.2∶25B.4∶25C.2∶5D.4∶5答案 B解析∵平面α∥平面ABC,平面P AB与它们的交线分别为A′B′,AB,∴A′B′∥AB.同理B ′C ′∥BC ,A ′C ′∥AC ,从而易得△A ′B ′C ′∽△ABC ,且A ′B ′AB =P A ′P A =25,∴S △A ′B ′C ′∶S △ABC =⎝⎛⎭⎫A ′B ′AB 2=425.3.设α∥β,A ∈α,B ∈β,C 是AB 的中点,当A ,B 分别在平面α,β内运动时,那么所有的动点C ( ) A.不共面B.当且仅当A ,B 分别在两条直线上移动时才共面C.当且仅当A ,B 分别在两条给定的异面直线上移动时才共面D.不论A ,B 如何移动,都共面 答案 D解析 如图所示,A ′,B ′分别是A ,B 两点在α,β上运动后的两点,此时AB 中点变成A ′B ′中点C ′.连接A ′B ,取A ′B 的中点E ,连接CE ,C ′E ,CC ′,AA ′,BB ′.则CE ∥AA ′,从而易得CE ∥α.同理C ′E ∥β.又∵α∥β,∴C ′E ∥α.∵C ′E ∩CE =E .∴平面CC ′E ∥平面α.∴CC ′∥α.故不论A ,B 如何移动,所有的动点C 都在过点C 且与α,β平行的平面上.4.如图,四棱锥P ABCD 中,M ,N 分别为AC ,PC 上的点,且MN ∥平面P AD ,则( ) A.MN ∥PD B.MN ∥P A C.MN ∥AD D.以上均有可能 答案 B解析 ∵MN ∥平面P AD ,MN ⊂平面P AC , 平面P AD ∩平面P AC =P A ,∴MN ∥P A .5.直线a ∥平面α,α内有n 条直线交于一点,则这n 条直线中与直线a 平行的直线( ) A.至少有一条 B.至多有一条 C.有且只有一条 D.没有 答案 B解析 设这n 条直线的交点为P ,则P ∉a ,∴直线a 和点P 确定一个平面β.设α∩β=b ,则P∈b.又∵a∥α,∴a∥b.显然直线b有且只有一条,那么直线b可能在这n条直线中,也可能不在,即这n条直线中与直线a平行的直线至多有一条.6.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有()①若a⊄α,则a∥α②a∥平面α,b⊂α,则a∥b③平面α∥平面β,a⊂α,b⊂β,则a∥b④平面α∥β,点P∈α,a∥β,且P∈a,则a⊂αA.1个B.2个C.3个D.4个答案 A解析①中,a与α也可能相交,故①不正确;②③中,a与b也可能异面,故②③不正确;④中,∵a∥β,α∥β,∴a∥α或a⊂α,又∵P∈a,P∈α,∴a⊂α,故④正确.7.过平面α外的直线l,作一组平面与α相交,如果所得的交线为a,b,c,…,则这些交线的位置关系为()A.都平行B.都相交且一定交于同一点C.都相交但不一定交于同一点D.都平行或交于同一点答案 D解析∵l⊄α,∴l∥α或l与α相交.①若l∥α,则由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可知l∥a,l∥b,l∥c,…,∴a,b,c,…,这些交线都平行.②若l与α相交,不妨设l∩α=A,则A∈l,又由题意可知A∈a,A∈b,A∈c,…,∴这些交线交于同一点A.综上可知D正确.二、填空题8.已知a,b表示两条直线,α,β,γ表示三个不重合的平面,给出下列命题:①若α∩γ=a,β∩γ=b,且a∥b,则α∥β;②若a,b相交且都在α,β外,a∥α,b∥α,a∥β,b∥β,则α∥β;③若a∥α,a∥β,则α∥β;④若a∥α,b∥β,且a∥b,则α∥β;⑤若a⊂α,a∥β,α∩β=b,则a∥b.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________.答案②⑤解析①错误,α与β也可能相交;②正确,依题意,由a,b确定的平面γ,满足γ∥α,γ∥β,故α∥β;③错误,α与β也可能相交;④错误,α与β也可能相交;⑤正确,由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可知.9.如图,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AB =2,点E 为AD 的中点,点F在CD 上.若EF ∥平面AB 1C ,则线段EF 的长度等于________.答案 2解析 因为EF ∥平面AB 1C ,且EF ⊂平面ABCD ,平面ABCD ∩平面AB 1C=AC ,所以EF ∥AC .又因为E 为AD 的中点,所以EF 为△ACD 的中位线,所以EF =12AC=12×22= 2.10.如图所示,直线a ∥平面α,A ∉α,并且a 和A 位于平面α两侧,点B ,C ∈a ,AB 、AC 分别交平面α于点E 、F ,若BC =4,CF =5,AF =3,则EF =________.答案 32解析 EF 可看成为直线a 与点A 确定的平面与平面α的交线,∵a ∥α,由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知,BC ∥EF ,由条件知AC =AF +CF =3+5=8.又EF BC =AF AC ,∴EF =AF ×BC AC =3×48=32.三、解答题11.如图所示,B 为△ACD 所在平面外一点,M ,N ,G 分别为△ABC ,△ABD ,△BCD 的重心.(1)求证:平面MNG ∥平面ACD ;(2)求S △MNG ∶S △ADC .(1)证明 如图,连接BM ,BN ,BG 并分别延长交AC ,AD ,CD 于P ,F ,H .∵M ,N ,G 分别为△ABC ,△ABD ,△BCD 的重心,则有BM MP =BN NF =BG GH =2.连接PF ,FH ,PH ,有MN ∥PF .又PF ⊂平面ACD ,MN ⊄平面ACD ,∴MN ∥平面ACD .同理MG ∥平面ACD .又MG ∩MN =M ,∴平面MNG ∥平面ACD .(2)解 由(1)可知,MG PH =BG BH =23,∴MG =23PH .又PH =12AD ,∴MG =13AD .同理NG =13AC ,MN =13CD ,∴△MNG ∽△ADC ,且相似比为1∶3,∴S △MNG ∶S △ADC =1∶9.12.如图,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点N 在BD 上,点M 在B 1C 上,且CM =DN .求证:MN ∥平面AA 1B 1B .证明 如图,作MP ∥BB 1交BC 于点P ,连接NP ,∵MP ∥BB 1,∴CM MB 1=CP PB . ∵BD =B 1C ,DN =CM ,∴B 1M =BN ,∴CM MB 1=DN NB , ∴CP PB =DN NB ,∴NP ∥CD ∥AB .∵NP ⊄平面AA 1B 1B ,AB ⊂平面AA 1B 1B ,∴NP ∥平面AA 1B 1B .∵MP ∥BB 1,MP ⊄平面AA 1B 1B ,BB 1⊂平面AA 1B 1B ,∴MP ∥平面AA 1B 1B .又∵MP ⊂平面MNP ,NP ⊂平面MNP ,MP ∩NP =P , ∴平面MNP ∥平面AA 1B 1B .∵MN ⊂平面MNP ,∴MN ∥平面AA 1B 1B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3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2.3.4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学习目标] 1.理解直线和平面垂直、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并能用文字、符号和图形语言描述定理.2.会用线面垂直、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证明相关问题.3.理解“平行”与“垂直”之间的相互转化.知识点一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①线面垂直⇒线线平行思考(1)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条垂线一定共面吗?(2)过一点有几条直线与已知平面垂直?答(1)共面.由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可知这两条直线是平行的,故能确定一个平面.(2)有且仅有一条.假设过一点有两条直线与已知平面垂直,由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可得这两条直线平行,即无公共点,这与过同一点相矛盾,故只有一条直线.知识点二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①面面垂直⇒线面垂直思考(1)如果α⊥β,则α内的直线必垂直于β内的无数条直线吗?(2)如果α⊥β,过β内的任意一点作α与β交线的垂线,则这条直线必垂直于α吗?答(1)正确.若设α∩β=l,a⊂α,b⊂β,b⊥l,则a⊥b,故β内与b平行的无数条直线均垂直于α内的任意直线.(2)错误.垂直于交线的直线必须在平面β内才与平面α垂直,否则不垂直.题型一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及应用例1如图,正方体A1B1C1D1-ABCD中,EF与异面直线AC、A1D都垂直相交.求证:EF∥BD1.证明如图所示,连接AB1、B1D1、B1C、BD,∵DD1⊥平面ABCD,AC⊂平面ABCD,∴DD1⊥AC.又AC⊥BD,DD1∩BD=D,∴AC⊥平面BDD1B1,又BD1⊂平面BDD1B1,∴AC⊥BD1.同理可证BD1⊥B1C,又AC∩B1C=C,∴BD1⊥平面AB1C.∵EF⊥A1D,A1D∥B1C,∴EF⊥B1C.又∵EF⊥AC,AC∩B1C=C,∴EF⊥平面AB1C,∴EF∥BD1.反思与感悟证明线线平行常有如下方法:(1)利用线线平行定义:证共面且无公共点;(2)利用三线平行公理:证两线同时平行于第三条直线;(3)利用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把证线线平行转化为证线面平行;(4)利用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把证线线平行转化为证线面垂直;(5)利用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把证线线平行转化为证面面平行.跟踪训练1已知α∩β=AB,PQ⊥α于点Q,PO⊥β于点O,OR⊥α于点R.求证:QR⊥AB.证明如图,因为α∩β=AB,PO⊥β于点O,所以PO⊥AB.因为PQ⊥α于点Q,所以PQ⊥AB.因为PO∩PQ=P,所以AB⊥平面PQO.因为OR⊥α于点R,所以PQ∥OR.因为PQ与OR确定平面PQRO,QR⊂平面PQRO,AB⊥平面PQRO,所以AB⊥QR.题型二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及应用例2如图,在三棱锥V-ABC中,平面VAB⊥平面ABC,△VAB为等边三角形,AC⊥BC 且AC=BC=2,O,M分别为AB,VA的中点.(1)求证:VB∥平面MOC;(2)求证:平面MOC⊥平面VAB;(3)求三棱锥V-ABC的体积.(1)证明∵O,M分别为AB,VA的中点,∴OM∥VB.∵VB⊄平面MOC,OM⊂平面MOC,∴VB∥平面MOC.(2)证明∵AC=BC,O为AB的中点,∴OC⊥AB.又∵平面VAB⊥平面ABC,且平面VAB∩平面ABC=AB,OC⊂平面ABC,∴OC⊥平面VAB.∵OC⊂平面MOC,∴平面MOC⊥平面VAB.(3)解在等腰直角△ACB中,AC=BC=2,∴AB=2,OC=1,∴S△VAB=34AB2= 3.∵OC⊥平面VAB,∴V C-VAB=13OC·S△VAB=13×1×3=33,∴V V-ABC=V C-VAB=3 3.反思与感悟 1.证明或判定线面垂直的常用方法:(1)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2)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3)若a∥b,a⊥α,则b⊥α(a,b为直线,α为平面);(4)若a⊥α,α∥β,则a⊥β(a为直线,α,β为平面);2.两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告诉我们要将面面垂直转化为线面垂直,方法是在其中一个面内作(找)与交线垂直的直线.跟踪训练2如图,在三棱锥S-ABC中,平面SAB⊥平面SBC,AB⊥BC,过点A作AF⊥SB,垂足为F.求证:BC⊥SA.证明因为平面SAB⊥平面SBC,平面SAB∩平面SBC=SB,AF⊂平面SAB,AF⊥SB,所以AF⊥平面SBC.又因为BC⊂平面SBC,所以AF⊥BC.因为AB⊥BC,AF∩AB=A,所以BC⊥平面SAB.又因为SA⊂平面SAB,所以BC⊥SA.题型三线线、线面、面面垂直的综合应用例3如图,直四棱柱ABCD-A1B1C1D1中,AB∥CD,AD⊥AB,AB=2,AD=2,AA1=3,E为CD上一点,DE=1,EC=3.(1)证明:BE ⊥平面BB 1C 1C ; (2)求点B 1到平面EA 1C 1的距离.(1)证明 过B 作CD 的垂线交CD 于F , 则BF =AD =2,EF =AB -DE =1,FC =2. 在Rt △BFE 中,BE = 3. 在Rt △CFB 中,BC = 6.在△BEC 中,因为BE 2+BC 2=9=EC 2,故BE ⊥BC . 由BB 1⊥平面ABCD 得BE ⊥BB 1, 又BB 1∩BC =B ,所以BE ⊥平面BB 1C 1C . (2)解 三棱锥E -A 1B 1C 1的体积 V =13AA 1·111∆A B C S = 2. 在Rt △A 1D 1C 1中,A 1C 1=A 1D 21+D 1C 21=3 2.同理,EC 1=EC 2+CC 21=32,A 1E =A 1A 2+AD 2+DE 2=2 3.故11∆A C E S =3 5.设点B 1到平面A 1C 1E 的距离为d , 则三棱锥B 1-A 1C 1E 的体积 V =13·d ·11∆A C E S =5d ,从而5d =2,d =105. 即点B 1到平面EA 1C 1的距离为105. 反思与感悟 证明线面垂直,一种方法是利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另一种方法是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本题已知面面垂直,故可考虑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证明线面垂直的问题时,要注意以下三点:(1)两个平面垂直;(2)直线必须在其中一个平面内;(3)直线必须垂直于它们的交线.跟踪训练3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边长为a的菱形,∠DAB=60°,侧面P AD为等边三角形,其所在平面垂直于底面ABCD.(1)求证:AD⊥PB;(2)若E为BC边上的中点,能否在PC棱上找到一点F,使平面DEF⊥平面ABCD?并证明你的结论.(1)证明设G为AD的中点,连接PG,BG,如图.因为△P AD为等边三角形,所以PG⊥AD.在菱形ABCD中,∠DAB=60°,G为AD的中点,所以BG⊥AD.又因为BG∩PG=G,所以AD⊥平面PGB.因为PB⊂平面PGB,所以AD⊥PB.(2)解当F为PC的中点时,满足平面DEF⊥平面ABCD.如图,设F为PC的中点,则在△PBC中,EF∥PB.在菱形ABCD中,GB∥DE,而EF⊂平面DEF,DE⊂平面DEF,EF∩DE=E,所以平面DEF∥平面PGB.由(1),得PG⊥平面ABCD,而PG⊂平面PGB,所以平面PGB⊥平面ABCD.所以平面DEF⊥平面ABCD.条件开放型例4如图,在直四棱柱A1B1C1D1-ABCD中,当底面四边形ABCD满足什么条件时,有A1C⊥B1D1?(注:写出一个你认为正确的条件即可,不必考虑所有可能的情形)分析 要使A 1C ⊥B 1D 1→A 1C ⊥BD ――――――→A 1A ∩A 1C =A 1BD ⊥平面A 1AC →AC ⊥BD 解 因为BD ∥B 1D 1,所以要使A 1C ⊥B 1D 1,需A 1C ⊥BD . 又因为A 1A ⊥平面ABCD ,A 1A ⊥BD ,A 1A ∩A 1C =A 1, 所以BD ⊥平面A 1AC .因为AC ⊂平面A 1AC ,所以AC ⊥BD .由以上分析,知要使A 1C ⊥B 1D 1,需使AC ⊥BD 或任何能推导出AC ⊥BD 的条件,如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菱形等.解后反思 此题是对条件开放的,因此解决此类问题时一般从结论入手,分析得到该结论所需的条件,逐步使问题简化,最终得证.这种解决问题的技巧在今后的学习中经常会用到,注意掌握.1.在空间中,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B.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 C.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 D.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 答案 D解析 A 项中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可能平行、异面或相交;B 项中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可能平行或相交;C 项中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个平面可能平行或相交;D 项正确. 2.关于直线m ,n 与平面α,β,有下列四个命题: ①若m ∥α,n ∥β,且α∥β,则m ∥n ; ②若m ⊥α,n ⊥β,且α⊥β,则m ⊥n ; ③若m ⊥α,n ∥β,且α∥β,则m ⊥n ; ④若m ∥α,n ⊥β,且α⊥β,则m ∥n . 其中真命题的序号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答案 D解析①m,n可能异面、相交或平行,④m,n可能平行、异面或相交,所以①④错误.3.若平面α⊥平面β,平面β⊥平面γ,则()A.α∥γB.α⊥γC.α与γ相交但不垂直D.以上都有可能答案 D解析两个平面都垂直于同一个平面,则这两个平面可能平行,也可能相交,故A,B,C 都有可能,故选D.4.已知a、b为直线,α、β为平面.在下列四个命题中,正确的命题是________.①若a⊥α,b⊥α,则a∥b;②若a∥α,b∥α,则a∥b;③若a⊥α,a⊥β,则α∥β;④若α∥b,β∥b,则α∥β.答案①③解析由“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直线平行”知①真;由“平行于同一平面的两直线平行或异面或相交”知②假;由“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平面平行”知③真;易知④假.5.如图,在三棱锥P-ABC内,侧面P AC⊥底面ABC,且∠P AC=90°,P A=1,AB=2,则PB=________.答案 5解析∵侧面P AC⊥底面ABC,交线为AC,∠P AC=90°(即P A⊥AC),∴P A⊥平面ABC,∴P A⊥AB,∴PB=P A2+AB2=1+4= 5.1.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揭示了空间中“平行”与“垂直”关系的内在联系,提供了“垂直”与“平行”关系相互转化的依据.2.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揭示了“面面垂直、线面垂直及线线垂直”间的内在联系,体现了数学中的转化与化归思想,其转化关系如下:一、选择题1.在长方体ABCD-A1B1C1D1的棱AB上任取一点E,作EF⊥A1B1于F,则EF与平面A1B1C1D1的关系是()A.平行B.EF⊂平面A1B1C1D1C.相交但不垂直D.相交且垂直答案 D解析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平面A1ABB1⊥平面A1B1C1D1且平面A1ABB1∩平面A1B1C1D1=A1B1,又EF⊂面A1ABB1,EF⊥A1B1,∴EF⊥平面A1B1C1D1,答案D正确.2.如图所示,三棱锥P-ABC中,平面ABC⊥平面P AB,P A=PB,AD=DB,则()A.PD⊂平面ABCB.PD⊥平面ABCC.PD与平面ABC相交但不垂直D.PD∥平面ABC答案 B解析∵P A=PB,AD=DB,∴PD⊥AB.又∵平面ABC⊥平面P AB,平面ABC∩平面P AB=AB,∴PD⊥平面ABC.3.如图所示,在斜三棱柱ABC-A1B1C1中,∠BAC=90°,BC1⊥AC,则点C1在底面ABC上的投影H必在()A.直线AB上B.直线BC上C.直线AC上D.△ABC内部答案 A解析连接AC1,∠BAC=90°,即AC⊥AB,又AC⊥BC1,AB∩BC1=B,所以AC⊥平面ABC1.又AC⊂平面ABC,于是平面ABC1⊥平面ABC,且AB为交线,因此,点C1在平面ABC上的投影必在直线AB上,故选A.4.如图,正方形SG1G2G3中,E、F分别是G1G2、G2G3的中点,现在沿SE、SF、EF把这个正方形折成一个四面体,使G1、G2、G3重合,重合后的点记为G.给出下列关系:①SG⊥平面EFG;②SE⊥平面EFG;③GF⊥SE;④EF⊥平面SEG.其中成立的有()A.①与②B.①与③C.②与③D.③与④答案 B解析由SG⊥GE,SG⊥GF,得SG⊥平面EFG,排除C、D;若SE⊥平面EFG,则SG∥SE,这与SG∩SE=S矛盾,排除A,故选B.5.P A垂直于以AB为直径的圆所在平面,C为圆上异于A,B的任意一点,则下列关系不正确的是()A.P A⊥BCB.BC⊥平面P ACC.AC⊥PBD.PC⊥BC答案 C解析∵P A⊥平面ABC,∴P A⊥BC,A选项正确;∵BC⊥AC,∴BC⊥面P AC,∴BC⊥PC,∴B,D选项均正确.故选C.6.三棱锥P-ABC的三条侧棱P A,PB,PC两两垂直,O是顶点P在底面ABC上的射影,则()A.S △ABC =S △PBC +S △OBCB.S 2△PBC =S △OBC ·S △ABC C.2S △PBC =S △OBC +S △ABCD.2S △OBC =S △PBC +S △ABC答案 B解析 如图,由题设,知O 是垂心,且有AP ⊥PD ,所以PD 2=OD ·AD ,即S 2△PBC =S △OBC ·S △ABC . 7.如图,四边形ABCD 中,AB =AD =CD =1,BD =2,BD ⊥CD ,将四边形ABCD 沿对角线BD 折成四面体A ′-BCD ,使平面A ′BD ⊥平面BCD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A ′C ⊥BDB.∠BA ′C =90°C.CA ′与平面A ′BD 所成的角为30°D.四面体A ′-BCD 的体积为13答案 B解析 取BD 的中点O ,连接A ′O ,CO .∵A ′B =A ′D ,∴A ′O ⊥BD .∵CD ⊥BD ,∴OC 不垂直于BD .假设A ′C ⊥BD ,∵A ′O ∩A ′C =A ′,∴BD ⊥平面A ′OC ,∴OC ⊥BD ,出现矛盾,即A ′C 不垂直于BD ,A 选项错误;∵CD ⊥BD ,平面A ′BD ⊥平面BCD ,且平面A ′BD ∩平面BCD =BD ,∴CD ⊥平面A ′BD ,∴CD ⊥A ′B .∵A ′B =A ′D =1,BD =2,∴A ′B ⊥A ′D ,∴A ′B ⊥平面A ′CD ,∴A ′B ⊥A ′C ,B 选项正确;∠CA ′D 为直线CA ′与平面A ′BD 所成的角,∠CA ′D =45°,C 选项错误;V A ′-BCD =13S △A ′BD ·CD =16,D 选项错误.二、填空题8.设两个平面α,β,直线l ,下列三个条件:①l ⊥α;②l ∥β;③α⊥β.若以其中两个作为前提条件,另一个作为结论,则可构成三个命题,这三个命题中,正确命题的个数为_______. 答案 1解析 ①②作为前提条件,③作为结论构成的命题正确,过l 作一平面与β交于l ′,则l ∥l ′,所以l ′⊥α,故α⊥β;①③作为前提条件,②作为结论构成的命题错,这时可能有l ⊂β;②③作为前提条件,①作为结论构成的命题错,这时l 与α的各种位置关系都可能存在.9.如图,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E 是BC 1的中点,则直线DE 与平面ABCD 所成角的正切值为________.答案 55解析 取BC 的中点F ,连接EF ,DF ,易知∠EDF 为直线DE 与平面ABCD 所成的角,tan ∠EDF =15=55. 10.已知矩形ABCD 的顶点都在半径为4的球O 的球面上,且AB =6,BC =23,则棱锥O -ABCD 的体积为________.答案 8 3解析 如图.因为矩形ABCD 的四个顶点都在球面上,所以过A ,B ,C ,D 四点的截面圆的圆心为矩形ABCD 的中心O ′.连接OO ′,在△AOC 中,因为OA=OC ,且O ′为AC 的中点,所以OO ′⊥AC .同理,OO ′⊥BD .又因为AC ∩BD =O ′,所以OO ′⊥平面ABCD ,即OO ′为棱锥O -ABCD 的高. AO ′=AC 2=62+(23)22=432=23, OO ′=AO 2-AO ′2=42-(23)2=2, 所以V O -ABCD =13×6×23×2=8 3.11.如图所示,已知两个正方形ABCD 和DCEF 不在同一平面内,M ,N分别为AB ,DF 的中点.若CD =2,平面ABCD ⊥平面DCEF ,则线段MN的长等于________.答案 6解析 取CD 的中点G ,连接MG ,NG .因为ABCD ,DCEF 为正方形,且边长为2,所以MG ⊥CD ,MG =2,NG = 2.因为平面ABCD ⊥平面DCEF ,所以MG ⊥平面DCEF ,可得MG ⊥NG ,所以MN =MG 2+NG 2= 6.三、解答题12.如图所示,四棱锥P -ABCD 中,AP ⊥平面PCD ,AD ∥BC ,AB =BC =12AD ,E ,F 分别为线段AD ,PC 的中点.(1)求证:AP ∥平面BEF ;(2)求证:BE ⊥平面P AC .证明 (1)如图所示,设AC ∩BE =O ,连接OF ,EC .由于E 为AD 的中点,AB =BC =12AD ,AD ∥BC , 所以AE ∥BC ,AE =AB =BC ,因此,四边形ABCE 为菱形,所以O为AC的中点.又F为PC的中点,因此,在△P AC中,可得AP∥OF.又OF⊂平面BEF,AP⊄平面BEF,所以AP∥平面BEF.(2)由题意,知ED∥BC,ED=BC,所以四边形BCDE为平行四边形,所以BE∥CD.又AP⊥平面PCD,所以AP⊥CD,所以AP⊥BE.因为四边形ABCE为菱形,所以BE⊥AC.又AP∩AC=A,AP、AC⊂平面P AC,所以BE⊥平面P AC.13.在如图所示的多面体中,四边形ABB1A1和ACC1A1都为矩形.(1)若AC⊥BC,证明:直线BC⊥平面ACC1A1;(2)设D,E分别是线段BC,CC1的中点,在线段AB上是否存在一点M,使直线DE∥平面A1MC?请证明你的结论.(1)证明因为四边形ABB1A1和ACC1A1都是矩形,所以AA1⊥AB,AA1⊥AC.因为AB,AC为平面ABC内两条相交的直线,所以AA1⊥平面ABC.因为直线BC⊂平面ABC,所以AA1⊥BC.又由已知,AC⊥BC,AA1、AC为平面ACC1A1内两条相交的直线,所以BC⊥平面ACC1A1.(2)解取线段AB的中点M,连接AM,MC,A1C,AC1,设O为A1C,AC1的交点.由已知,O为AC1的中点.连接MD,OE,则MD,OE分别为△ABC,△ACC1的中位线,所以MD 綊12AC ,OE 綊12AC , 因此MD 綊OE .连接OM ,从而四边形MDEO 为平行四边形,则DE ∥MO .因为直线DE ⊄平面A 1MC ,MO ⊂平面A 1MC ,所以直线DE ∥平面A 1MC .即线段AB 上存在一点M (线段AB 的中点),使直线DE ∥平面A 1M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