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社会学重点

合集下载

人口社会学

人口社会学

人口社会学一、人口社会学简介1、人口的概念人口是指生活在特定制度、特定地域,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的总称,是一个社会各种文化、经济和政治活动的基础。

人口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认识和分析人口结构、人口过程和人口变迁,以及它们的各种社会力量--文化、经济和政治要素之间的关系。

2、人口的双重属性人口的生物属性也成为人口的自然属性,是人类个体的出生、成长、繁殖、衰老和死亡的生命历程。

人口的社会属性表现为:第一,人口过程、人口结构和各种人口变迁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下进行的;第二,人口过程、人口结构和各种人口变迁都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中进行的;第三,人口过程、人口结构和各种人口变迁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制度下进行的。

3、社会学的想象力1959年,美国社会学家米尔斯提出“社会学的想象力”:就是掌握我们的个人生活和更大的、作用于我们日常生活的社会力量之间关系的能力。

4、人口社会学的研究内容人口社会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是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人口过程、人口结构和人口变迁。

(1)认识和分析人口过程人口过程是人口的生育过程、死亡过程和迁移过程的总称。

人口过程是在特定的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条件下进行的,受到各种社会力量的影响。

(2)认识和分析人口结构人口结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人口中,各种自然的和社会的人口特征的分布状况,包括人口的自然结构、空间结构和社会结构。

人口结构和社会结构的关系人口结构是社会结构的一部分,社会结构是社会各要素之间的组织模式和相互关系。

第一,人口的自然结构是社会结构的基础,人口的空间结构和人口的社会结构是社会结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第二,一定的人口结构受到一定时期、一定地域内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文化观念和社会控制力量的影响的制约;第三,透过对人口结构的研究还可以透视各种社会力量的变化,因为人口结构与各种社会力量之间是一种互动关系,人口结构的变化直接影响各种社会力量的变化。

(3)认识和分析人口变迁人口变迁是人口过程和人口结构在时间向度上的变化,它既是社会变迁的一部分,形塑着社会变迁,又深深地受到社会变迁的影响。

社会学视角下的人口问题研究

社会学视角下的人口问题研究

社会学视角下的人口问题研究人口问题是社会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它关注的是人口数量、结构、分布和变化等方面的问题。

人口问题在当今世界上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因为它与经济、环境、政治、文化等方面密切相关。

一、人口增长和减少的原因人口增长与减少是人口问题的核心。

人口的增长主要来源于生育率高于死亡率,在一些国家和地区甚至出现了人口过剩的情况。

人口的减少则主要是因为死亡率高于生育率,或者是移民和战争等因素导致的人口流失。

生育率和死亡率是影响人口增长和减少的主要因素。

生育率受到社会文化、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影响。

在农业社会,生育率一般较高,因为农民需要劳动力来耕种土地。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育率逐渐下降。

死亡率主要受卫生保健、医疗设施、自然灾害等影响。

随着医疗技术和卫生保健水平的提高,死亡率也在下降。

二、人口老龄化和少子化的问题人口老龄化和少子化是当今社会面临的两个重要问题。

人口老龄化主要是指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增加。

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人均寿命增加导致的。

少子化则是指生育率下降导致的儿童和青少年人口比例下降。

这种现象在许多发达国家比较普遍。

人口老龄化和少子化给社会带来了重要的影响。

老年人口增多会加重社会养老负担和医疗负担;少子化会影响社会的人口结构和劳动力供给。

因此,应该制定相应的政策来应对这些问题。

三、人口流动和城市化的问题人口流动和城市化是当今社会面临的两个重要问题。

人口流动主要是指目的地不同的人口群体之间的迁移。

这种现象在农村和城市之间比较普遍。

城市化则是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增加。

人口流动和城市化给社会带来了重要的影响。

人口流动会对当地社会文化、就业和经济产生影响;城市化会对城市的社会管理、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产生影响。

因此,应该制定相应的政策来应对这些问题。

四、人口问题的应对策略应对人口问题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

对于人口增长过快的国家和地区,应该制定计划生育等政策来控制生育率;对于人口老龄化和少子化的国家和地区,应该制定充分的养老和教育政策来支持老年人和青少年人口;对于人口流动和城市化的国家和地区,应该制定合适的城市规划和公共服务政策来满足不同人口群体的需求。

人口学复习大纲

人口学复习大纲

人口学复习大纲第一章人口与人口社会学1、人口的概念:指生活在特定社会制度、特定领域,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的总称,是一个社会各种文化、经济和政治活动的基础。

2、人口的特征:(1)人口的双重属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2)人口结构:自然结构:性别结构和年龄结构空间结构:人口密度社会结构:阶层不同、婚姻状况等3、人口变动:人口状况受社会、经济和人口自身各方面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发生变动。

(自然、机械、社会变动)4、人口与社会的关系:(1)人口系统对社会的影响:(2)各种社会因素对人口系统的影响:5、狭义人口学和广义人口学产生的标志:狭义人口学:指对人口变量、以及人口变量和人口变量相互关系的研究产生时间:17世纪中叶到十八世纪产生标志:英国的约翰·格兰特于1662年发表《一句死亡表所做的自然和政治的观察》广义人口学:含义:用人口学的角度,使用人口学的指标和研究方法研究复杂的社会现象。

产生时间: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产生标志:1798年,马尔萨斯发表《人口理论》6、人口思想和人口理论:(重点为马尔萨斯的理论研究)马尔萨斯人口理论:两个前提:(1)食物是人类生存所必需。

(2)两性间的性欲是必然的,且几乎保持恒状。

两个级数:人口的增殖力与土地的生产力之间的关系是不平衡的。

在不加抑制的前提下,人口是以几何级数增长,而生活资料只能以算术级数增长。

土壤肥力递减规律三个命题:(1)人口增加必然要受到生活资料的限制(2)只要生活资料增长,人口一定会持续不断的增长,除非受到某种有力的抑制。

(3)抑制人口增长的力量使现实人口与生活资料相平衡。

两个抑制:积极性的抑制预防性的抑制7、全球人口增长趋势:(1)世界人口增长不断加快(2)人口增长主要来源于发展中国家(3)世界人口分布将发生重大改变(4)人口大国格局重新排序8、人口平衡公式:年末人口=年初人口+(本年出生人口-本年死亡人口)净增人口数=人口的自然增长+人口的迁移增长9、年人口增长率=(年末人口—年初人口)/年平均人口10、人口自然增长率:表明一定时期内人口自然增长人口/年平均人口数人口自然增长率=年自然增长人口/年平均人口数人口自然增长=出生人口—死亡人口11、世界人口增长的四个阶段:(1)采集狩猎时期人口的增长特点:高出生率、高死亡率,极低的增长率的原始的静态人口状态(2)农业社会时期人口增长特点:人口增长速度加快,人口增长具有不稳定性。

人口社会学新-第1章

人口社会学新-第1章
(3)综合以上两点,决定人口增减的生育和 死亡现象不仅仅是生物现象,而是社会现象。 (顾宝昌,1992:13-43)
[思考题] 人口的概念及其本质属性。 人口社会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人口系统。 简述人口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谢谢
3、人口社会学的研究过程
提出问题、明确研究目的――收集资料――提出 研究假设――解决问题
4、与其它技术的综合(如GIS技术、GPS、RS 技术等)
五、人口社会学作为社会学一个分支 的发展历程
1.社会学早期代表人宾塞(Herbert Spencer,1882-1903)受“物竞天择, 适者生存”的进化论影响,生存能力强的物种(包括 人群),生育能力低。社会的发展将导致人口压力的 消失。
1.实证性的社会科学分支
社会科学的各学科都比较强调其“科学” 性,参考自然科学研究,强调“科学理 性”的精神,注重实证研究。从确定事 实出发,从对现实的社会现象进行调查 研究入手,从对个案的调查和解剖麻雀 入手,搜集尽可能准确的数据资料,以 类型归纳和比较研究为手段,然后通过 层层的科学分析逐步地总结归纳出客观 事实的变化规律和影响其变化的内外因 素,在分析中找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 成为人类社会知识的积累。
迪尔凯姆(或译为涂尔干,Emile Durkheim)把人口 增长视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之一,分析了人口增长 带来的各种社会结果,在《劳动分工论》中指出人口 增长是社会分工发展的根源,人口增长导致生存竞争, 从而提高了社会的集约话程度和专门化程度,导致了 社会组织复杂性的提高。人口密度的提高和争夺稀有 资源的竞争是工业化和社会分工的前提,劳动分工提 高了生产率,增加了社会财富,为人口继续增长提供 了可能。
摩尔(W. E. Moore)提出人口学是社会学的分支,当 我们使用功能分析的方法来研究人口现象时,人口学 的变量就进入到社会学的分析框架之中。在欧美大学, 人口学专业一般设在社会学系,在学科基础理论方面, 学习的是社会学,但是同时借鉴吸收经济学、生物学、 心理学、人类学等学科的理论和研究方法。从方法上 人口社会学的第一个特点是强调定量分析,并且发展 出一套指标体系和计算技术。第二个特点是发展出了 一套专业化很强的研究领域,如生育、死亡、迁移和 城市化。第三个特点是以社会学为学科基础,吸收其 他学科的知识体系、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

社会学理论知识:社会学与人口学的关系——人口变化的影响与应对

社会学理论知识:社会学与人口学的关系——人口变化的影响与应对

社会学理论知识:社会学与人口学的关系——人口变化的影响与应对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变化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社会学与人口学在研究人口变化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社会学提供了人口变化的社会学理论基础和分析框架,而人口学则提供了人口变化的科学数据和统计方法,两者相互补充,共同推动人口变化对社会的影响和应对措施的研究。

本文将结合社会学理论知识,探讨社会学与人口学的关系,以及人口变化对社会的影响和应对措施。

一、社会学与人口学的关系社会学和人口学在探讨人口变化时都有自己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

社会学强调人口变化的社会学意义,重点关注人口变化引起的各种社会问题,例如家庭结构变化、社会保障问题和劳动力市场调整问题等。

社会学家还对人口变化背后的社会因素进行深入探讨,如人口自然增长和流动、教育水平和婚姻制度等。

而人口学主要关注人口数量、构成和分布等方面的事实描述,以及人口发展趋势、预测和管理等问题。

通过人口的多维度描述和统计分析,人口学家可以为政策制定者和社会决策者提供科学的人口变化数据和预测,并制定相应的人口政策和计划。

社会学和人口学的这种协作关系并非一成不变的。

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变化,人口问题也不断变化,需要新的交叉学科来应对。

例如,近年来,由于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社会学和人口学在探讨老年人口的生活质量、健康状况、社会支持等方面也有了更多的交叉研究。

二、人口变化的影响人口变化对社会产生的影响非常广泛,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经济影响人口变化对经济的影响非常大。

人口的增长和流动将会影响到就业和劳动力市场,进一步影响到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

此外,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养老和医疗保障等社会事业也将面临巨大的压力。

2.社会影响人口变化对社会的影响非常深远。

随着家庭结构的变化,社会支持网络将会变得更加复杂,家庭和个人对社会的依赖程度也会随着人口变化的发生而改变。

社会流动和城市化也将改变社会的结构与秩序。

人口社会学重点[资料]

人口社会学重点[资料]

人口社会学重点注:以下资料是老师划的重点,由于没有相应的PPT做参考且划的内容比较广泛,所以没有对重点内容做详细的说明,需要大家以重点为方向,具体内容参考书本,全面而仔细的复习,由于老师说过复习这些内容最多只有70多分,所以请同学们也要看看其他老师没有划的内容。

另外,14号考试的时候请带好计算器。

第一章人口社会学简介1.论述人口的双重性P4自然属性:是人类个体的出生,生长,繁衍,死亡和衰老的生命历程受到生物规律的支配。

社会属性:人是社会行动者,他的生存和发展依赖于社会,社区,家庭等一系列社会组织,社会文化和他人,这表明人类的生物属性深受社会属性的影响和制约。

人口的社会属性表现为三个方面:(1)人口过程,人口结构和各种人口变迁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下进行的(2)人口过程,人口结构和各种人口变迁都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中产生的(3)人口过程,人口结构和各种人口变迁都是在一定的政治制度中产生的2.简述人口社会学研究的基本内容P6(1)认识和分析人口过程(2)认识和分析人口结构(3)认识和分析人口变迁内容较多较杂,具体需要大家到书中寻找了解3.简述中国的五次人口普查P21 (是五次都要,不是只要第五次)本重点需要同学们结合书本理解第二章人口社会学的基本理论1.马尔萨斯的《人口原理》P29 注意其背景,内容,以及正反面的评价背景:马尔萨斯的时代正是英国工业革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时期,是资本主义上升的时期,人口迅速增长,人民生活日益贫困,阶级冲突越来越激烈。

内容:(1)建构人口理论的两个前提:一是食物是人类生存必须的。

二是两性间的性欲是必然的(2)两个级数的理论,马尔萨斯认为人口的增值力与土地的生产力之间是不平衡的。

(3)较少人口的途径,一是积极性抑制,二是预防性抑制(4)人口波动理论与三个命题评价:积极方面:(1)首次揭示了稀缺性对经济发展的影响(2)首次建立人口与经济增长的理论关系模型(3)提出人口增长制约与生活资料的增长(4)人口增长与生存资料的关系的调节机制(5)人口增长和经济增长的极限(6)首次区分了人口增长抑制因素的不同作用机制和环境,最早将现代西方社会与非西方社会进行比较并将富余程度的差距与特定人口过程联系起来负面评价:(1)完全从生物学角度看待生育行为而现代社会的性爱,婚姻与生育不存在必然联系(2)没有看到人口增长与生活资料增长之间关系复杂性具体阐述见书本2.马寅初的《新人口论》P37基本思想:中国人口繁殖太快,人口多、资金少,影响工业化的进程,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应该控制人口。

人口社会学-期末复习

人口社会学-期末复习

第一章关键概念1.人口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各个发展阶段的人口过程,研究人口的自然变动,人口的机械变动,人口的变动过程,人口变动规律,人口与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相互关系及其实际应用科学的总称。

2.狭义人口学:是指研究人口的自然形成、自然变动、人口再生产过程以及及规律性。

3.广义人口学:逼近研究人口再生产过程和由人口自然构成所引发的各种自然变动,还要研究人口的机械变动和人口的社会变动。

4.人口社会学:是社会学的一个分支领域,是一门用社会学的概念理论和方法分析人口社会问题的学科。

5.人口学体系:人口学体系是人口学及其分学科的总和。

包括的学科很多。

复习思考题一.简述人口社会学研究的主要内容:1.人口再生产和人口自然变动情况及自然变动的社会经济、文化、思想、观念、意识形态等社会中间变量2.影响人口数量、人口质量、人口的各种构成(年龄、性别、民族、文化、婚姻、职业、行业等)变化的各种社会因素3.人口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幼儿期、儿童期、青少年期、劳动年龄期、育龄期、老年期)及由于每个阶段的人口各种构成变动所引发的各种社会问题4.各种人口的社会结构、社会意识形态、社会心理状态及其发展变化5.各种特殊人口群体(育龄人口群体、妇女人口群体、老年人口群体、贫困人口群体、残疾人口群体等)的基本状况、特征、基本需求、社会问题及其有关的社会工作6.婚姻制度、婚姻类型、婚姻状态以及以婚姻为基础的家庭类型及其划分标准,家庭在社会会生活中担负的职能及在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7.人口迁移流动的类型、原因、流向、距离、时间、人员构成及由于人口迁移流动对社会经济发展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和一系列的社会问题8.民族人口成分及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民族成分变化,民族人口的数量、质量、婚姻家庭、各类型民族人口的社会构成及其变化,各个民族的特点,文化和生活习俗9.人口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不同社会状态下的人口特征与人口问题比较研究10.人口与社会发展在整个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二.简述人口社会学研究的基本原则:1.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原则2.一般与个别相结合的原则3.整体与局部相结合的原则三.简述人口社会学的主要研究方法:1.社会调查法包括:实际调查、统计调查、抽样调查、典型调查、回顾性调查、跟踪性调查统计调查包括:普查、抽样调查、经常性登记调查2.个案研究法3.比较研究法包括:纵向比较法、横向比较法、整体与局部比较法、指标比较法4.因素分析法5.相关分析法6.宏观与微观分析研究法7.定量与定性分析研究法四.简述人口学与社会学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区别:1.人口学比较注重定量分析方法、计量技术和建立各种数学模型;社会学比较注重定性描述和推断2.人口学注重通过大量的数字统计资料和数理方面进行分析研究人口现象,社会学注重通过实地调查研究社会现象3.人口学的基本要素:人口数量、出生、死亡、性别、年龄;社会学的基本要素:角色、类型、范围、社团群体等4.人口学注重各类人口的变量及其构成分布,社会学则利用这些变量和分布同社会变量结合起来揭示社会现象5.人口学一般侧重人口规模、构成的变化和人口预测,社会学则利用人口学中可用的模型和规律研究社会现象、现状与发展趋势。

人口社会学考试题

人口社会学考试题

人口社会学考试题1. 介绍人口社会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300字左右)人口社会学是一门研究人口统计学、人口构成、人口变动以及人口与社会关系的学科。

它通过定量和定性的方法分析人群特征、行为和互动,揭示人口变动和人口影响社会现象的机制和规律。

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人口数量、人口结构、人口迁移、人口增长与人口减少的原因和影响,以及人口因素对社会经济、健康、教育和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2. 人口迁移对社会经济的影响(400字左右)人口迁移是指人口由一个地区迁移到另一个地区的流动。

而人口迁移对社会经济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人口流动促进了城市化进程。

随着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迁移增加,城市的人口规模扩大,城市基础设施、产业和服务业得到了发展和进步。

其次,人口迁移带动了劳动力市场的变化。

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增加了城市的劳动力供给,推动了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的优化和调整。

此外,人口迁移还通过消费和住房需求的增长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人口流动带来了更多的购买力,推动了商业和零售业的繁荣,带动了顾客需求的增长。

同时,人口迁移还带动了住房市场的需求,激发了建筑和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提升了房价和房地产市场的活力。

然而,人口迁移对社会经济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人口迁移导致了城市人口过度集中,引发了城市问题和社会不平等。

城市的空气质量恶化、交通拥堵、房地产泡沫、社会犯罪率上升等问题也随之而来。

此外,人口迁移还导致了丧失原始生产力、城乡劳动力失衡和社会关系的断裂。

综上所述,人口迁移对社会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既促进了城市化和经济发展,又带来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在研究和管理人口迁移过程中,需要注意平衡各方利益,制定合理的政策和措施,以实现人口迁移与经济发展的双赢局面。

3. 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的影响(400字左右)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医疗条件的改善,人口老龄化成为一个全球性的趋势。

人口老龄化对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首先,人口老龄化加剧了养老压力。

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社会需要提供养老服务、医疗保障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支持,这对社会负担产生了巨大压力。

社会学与人口学研究

社会学与人口学研究

社会学与人口学研究近年来,随着全球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人口迁徙、流动、分布的变化越来越突出。

如何理解和解决这些人口问题成为了社会学和人口学的研究重点。

本文将介绍社会学和人口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主要关注点、贡献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社会学和人口学基本概念社会学和人口学作为两个重要的社会科学分支,都涉及人类社会现象和规律的探究。

社会学研究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包括社会结构、社会关系、社会文化、社会变迁等;人口学则研究人口数量、分布、变化、结构等问题。

二、社会学和人口学研究方法1. 社会学研究方法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包含实证研究、理论分析、文献综述、比较研究、人类学方法等多种方法。

其中实证研究是最常用的方法,它强调利用样本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从而揭示社会现象和规律。

2. 人口学研究方法人口学研究方法包括人口普查、抽样调查、生育历史调查、登记与统计资料等。

人口学中的数据通常以总体、年龄、性别、地区、种族等维度进行集中描述、分析和比较。

三、社会学和人口学关注点1. 社会学关注点社会学关注点极为广泛,从个体行为到社会系统,从社会结构到社会变革都在其研究范围之内。

社会学研究的主要关注点有:社会结构、社会文化、社会心理、社会变迁、社会控制、社会认知等。

2. 人口学关注点人口学主要关注人口数量、分布、变化、结构等问题。

常见的人口学关注点有:人口增长、人口老龄化、性别比例失衡、流动人口等。

四、社会学和人口学的贡献1. 社会学的贡献社会学对于人类文明进步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

它揭示了人类在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发展轨迹,为社会的影响力和政策的制订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和证据。

同时,社会学还促进了人类在人际关系、社区发展、组织管理、危机处理等方面的进步。

2. 人口学的贡献人口学为政府决策和社会管理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其研究成果可以协助决策者制定适当的政策来解决人口问题。

人口学对于重大人口变化的预测、预警和分析,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政府和社会各界及时采取措施,应对人口问题的挑战。

佟新人口社会学第4版复习笔记知识点框架汇总

佟新人口社会学第4版复习笔记知识点框架汇总

第一编绪论第一章人口社会学简介一、人口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意义人口是指生活在特定社会制度、特定地域,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的总称,是一个社会各种文化、经济和政治活动的基础。

一方面,人口自身有其变化规律,对其研究形成了人口学和人口统计学等科学;另一方面,人口与社会、文化、经济和政治等诸因素相互影响和作用,研究这些相对稳定的互动关系形成了人口社会学。

人口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认识和分析人口结构、人口过程和人口变迁,以及它们与各种社会力量——文化、经济和政治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

1.人口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人口现象的社会性质表现为人口具有双重属性,既具有生物属性也具有社会属性,人口的社会属性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特征。

(1)人口的双重属性①人口的生物属性人口的生物属性也称为人口的自然属性,是人类个体的出生、成长、繁殖、衰老和死亡的生命历程,受生物规律的支配。

人口的生物属性是人类社会存在的自然基础,表现为人口的数量、质量、性别结构、年龄结构、人口再生产周期和生命周期等。

②人口的社会属性人类进化的历史表明,自人类产生以来,构成人口生物属性的各种生物学因素没有本质的变化;而人口的数量和质量、人口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人口的平均寿命等发生了巨变,这种变化说明了人口具有鲜明的社会属性。

表现为三个方面:a.人口过程、人口结构和各种人口变迁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下进行的。

物质生产资料的发展水平(经济水平)决定着人口的生存和发展,有关商品和服务的生产和分配的制度影响,和制约人口的生物属性。

b.人口过程、人口结构和各种人口变迁都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中进行的。

社会成员的生活方式,包括语言、习俗、知识、信仰和全部的人文环境影响人口的生物属性。

c.人口过程、人口结构和各种人口变迁都是在一定的政治制度下进行的。

维持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的规范和控制力量影响和制约人口的生物属性。

③人口的生物属性与社会属性的关系人是社会行动者,他的生存和发展依赖于社会、社区、家庭等一系列的社会组织、社会文化和他人,这表明人类的生物属性深受社会属性的影响和制约。

第二章 人口学和人口社会学及基本

第二章  人口学和人口社会学及基本
杂交水稻、器官移植、登月 微波炉、信用卡、核电站 高速公路、圆珠笔、塑料
冰箱、电视、拉链 人口(亿)飞机、汽车、手表、彩色胶片
洗衣机、空调、收音机
电话、电灯、电影、广播 照相机、缝纫机 钢笔、自行车、火车
未来“牛顿”的祖
弗莱明
先 爱迪生
生活水平提高
文盲农民甲 (瓦特的祖先)
市场扩大 传播加速 科技爆炸
4、对马尔萨斯人口伦的质疑: • 两个前提都发生了变化。 • 减少人口增长的机制问题。
神秘的人口“两手”自控规律
战争 自然灾害
饥荒 猛兽
·古代通过“左手 ”
瘟疫
现在通过“右手”
1、不将人口再生产当生产, “造物”有报酬, “造人”无补贴。 2、养老逐步社会化,不是多子多福,而是多子少福。
3、养孩子成本 ,心理抚养能力 。 4、避孕率 ,结婚率 ,离婚率 ,单身、丁克、同性恋比例 。 5、生活压力大 ,节奏快,“就业替代”频繁 6、婚龄、育龄延迟。 7、生育能力 (中国近20多年不孕不育率增加10倍,1/8夫妇不育)。 8、“有效”(生孩子)性生活减少(妻子抢遥控器,丈夫抢鼠标), “无效”(婚外)性生活却泛滥。
7、近代人口思想
■ 梁启超:认为帝国主义之间的战争是由于人口过 多引起的。中国的人口尚有进一步发展的余地。 提倡晚婚。
■ 严复吸收了马尔萨斯的观点,但认为中国要改变 现状就要变革,提高人口素质。
■ 孙中山认为从亡国亡种的危险出发,认为要提高 人口数量。
8、现代人口思想的代 表马寅初:
■ 认为要及时掌握人 口数据,制定相关 政策。
2、法国社会学家杜蒙特
提出了“社会毛细管学说”,这种学说认为 现代社会的每个人都具有不断向上发展的渴望和 欲求。这种渴望就像油灯中的油,会沿着灯芯向 燃烧处流动。社会的毛细管现象是有强有弱的, 为了减少上升中的负担,人们往往会选择少生育。 认为经济上的不平等和政治上的平等是形成社会 毛细管现象的两个必要条件。

人口社会学

人口社会学

人口社会学复习题第一章人口社会学简介一、人口社会学的基本概念1、人口社会学:社会学的分支学科,用社会学的概念,理论和方法研究人口社会问题的学科。

2、人口原含义:具有一定数量规模的人。

现含义:人口是指生活在特定生活制度,特定地域,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的总称,是一个社会各种文化、经济和政治活动的基础。

3、人口的双重属性①生物属性表现为个体的出生、成长、衰老、死亡的生命历程有着重要的生物学规律,并以此为基础,构成了人类自身的历代繁衍和世代更替,其是人类社会存在的自然基础。

②社会属性人的各种行为,各种生物性活动都受到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因素的制约。

二、人口社会学的研究对象1、人口社会学研究对象:用社会学理论和方法去认识、分析人口结构、人口过程、人口变迁以及它们与各种社会力量——文化、经济和政治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

2、人口过程:是人口的生育过程、死亡过程和迁移过程的总称。

3、人口结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人口中,各种自然的和社会的人口特征分布状况。

包括有:人口自然结构、人口空间分布结构、人口的社会结构。

4、人口变迁:是人口过程和人口结构在时间向然的和社会的人口特征分布状况。

包括有:人口制度上的变化,它既是社会变迁的一部分,形塑着社会变迁,又深深受到社会变迁的影响。

三、人口社会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四、人口社会学的理论建构与研究方法:人口社会学的理论建构第二章人口社会学的基本理论一、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1、《人口原理》一书产生的背景①时代背景: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社会矛盾尖锐——思想界的争鸣时期,经济发展伴随人口增长速度加快。

②具体背景:丹尼尔·马尔萨斯——卢梭——高德文、孔多塞附高德文思想观点:高德文在《关于政治正义的探索》一书中从抽象的人类理性出发,认为普遍幸福的原则是人类活动的最高原则,而财产私有制违反了正义的原则,是人类贫困和罪恶的根源。

为了消除贫困,他主张重组社会,建立乌托邦社会。

2、《人口原理》的主要内容:①两个前提一是食物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二是两性之间的性欲是必然的,且始终保持恒状。

人口社会学复习重点

人口社会学复习重点

《人口社会学》复习重点名词解释:人口社会学:人口社会学是社会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人口社会学是对社会上的人口事件进行社会学分析的一门学科,它通过对纷繁的人口现象和人口问题的社会学分析来认识和理解人类行为和社会。

人口:是指生活在特定社会制度、特点地域,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的总称,是一个社会各种文化、经济和政治活动的基础。

人口过程:是指人口的生育过程、死亡过程和迁移过程,三者相互作用构成了当今世界人口的基本形态。

人口过程受到人口结构、经济、文化和政治变迁的影响,同时也影响着人口结构和经济、文化和政治的变迁。

粗出生率:又称一般出生率,是最基本的出生指标,表示某地某年平均每1000人中出生(活产)人数。

粗死亡率:也叫总死亡率,简称死亡率,是指一定地区在特定时期(一般为一年内)每1000人口中的死亡人数。

生育意愿:生育意愿是人们关于生育行为的态度和看法。

它包括三个方面:①人们的生育目的.即为什么要生育子女;②对生育数量的看法,即生育几个子女理想子女数;③对子女性别的看法,即希望生育什么性别的子女。

人口迁移:指人口居住地(空间位置)永久性(半年或一年以上)的改变,包括国内人口迁移和国际人口迁移。

人口的性别结构:是指一定时点、一定地区男女两性在全体人口中的比重。

出生性别比:也叫婴儿性别比,是指某一时期内每100名女婴所对应的出生男婴数。

人口年龄结构:人口年龄结构是一定时点、一定地区各年龄组人口在全体人口中的比重,通常用百分比来表示。

人口年龄结构是最基本的人口结构,是社会构成的一部分,直接关系到社会财富的创造。

人口老龄化:人口老龄化是指某一人口总体中老年人口(65岁及以上)的比重逐渐增加的过程,特别是指在年龄结构类型已属年老型的人口中,老年人口比重继续上升的过程。

婚姻制度:社会规定的有关夫妇关系建立的一整套社会规范,任何社会都有特定的婚姻制度。

人口分布:人口分布是一定时间内人口在地理空间上的结构。

人口分布主要关注两点:一是空间位置:所在地点的地理特征、行政区划、社会特征。

人口社会学复习资料

人口社会学复习资料

人口社会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人口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生活在一定生产方式下,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并表现为一定结构有生命的个人组成的不断运动的社会群体。

2、人口结构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人口中,各种自然和社会的人口特征的分布状况。

包括人口的社会结构、自然结构和空间结构。

3、人口变动一定时期和区域内人口在数量、质量上的变化情况,包括自然变动、社会变动和机械变动。

4、人口社会学是对社会上的人口事件进行社会学分析的一门学科,他通过对纷繁的人口现象和人口问题的社会学分析来认识和理解人类行为和社会。

5、生育行为导致孩子出生的各种行为以及影响和制约剩余的各种规范。

6、人口再生产新一代人不断出生,老一代人不断衰老死亡,这样一个世代更替、不断繁衍的延续过程。

7、生育制度指与人类生育过程相关的生育观念、行为规范和物质文化设备等一整套规则和文化。

8、婚姻制度男女双方按照一定方式结为配偶关系的社会规则。

9、家庭婚姻关系、收养关系或血缘关系组成的基本单位,也是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基本单位。

10、文化狭义的文化包括人们的风俗习惯、行为规范、各种意识形态的综合体属于精神层面,跟政治、经济处于同一层次。

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创造出来的所有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

11、死亡率人口社会学把人的死亡视为一个生物生命过程的终结,是个体呼吸停止、心脏停止跳动及脑电波消失。

12、人口转变从传统的生产类型,经过过渡型,向现代型转变的过程。

13、人口迁移人口在定居的空间位置上的变动。

14、社会分层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人口区分为不同的等级序列,表现为人与人之间、集团与集团之间高低有序的若干等级层次和不平等状况。

15、人口老龄化是指一人口总体中老年人口(65岁以上)的比重逐渐增加的过程,也别是指年龄结构已属于年老型的人口中,老年人口比重继续上升的过程。

16、城市化是人口从农村迁往城市,城市人口比例上升,城市生产和生产方式不断渗透扩张的过程。

二、简答题1、人口发展的方向和要求。

《人口社会学》期末重点 xpq

《人口社会学》期末重点 xpq

《人口社会学》期末复习重点1种文化,经济和政治活动的基础。

人口具有双重属性:生物属性、社会属性。

(1)人口的生物属性表现为人类个体的出生,成长,繁殖,衰老和死亡的生命历程有着重要的生物学规律,并以此为基础构成了人类自身的历代繁衍和世代更替。

(2)人口的社会属性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特征。

表现为三个方面。

①各个人口过程,人口结构和各种人口变迁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下进行的。

②各个人口过程人口结构和各种人口变迁都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中进行的。

③各个人口过程,人口结构和各种人口变迁都是在一定的政治制度下进行的。

迁,以及它们与各种社会力量之间的互动关系。

也就是研究人口现象和社会力量之间的互动关系。

3、法国社会学家和人口学家阿森·杜蒙特是人口社会学思想的主要奠基人。

生育过程,死亡过程和迁移过程。

主要是通过对生育制度、死亡制度和人口迁移和转变制度进行研究,对人口过程进行认识和分析。

研究人口过程和人口生物属性中的生物因素,以及人口社会属性中的文化因素,政治因素,经济因素等的相互关系的问题。

包括人口的自然结构,空间结构和社会结构。

以及人口生物属性中的生物因素,以及人口社会属性中的文化因素,政治因素,经济因素等的相互关系的问题。

分,形塑着社会变迁,又深深地受到社会变迁的影响。

主要是通过对人口政策、人口质量、人口资源、人口与环境等进行研究,对人口变迁进行认识和分析。

过对纷繁的人口现象和人口问题的社会学分析来认识和理解人类行为和社会。

等相关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

它是人们认识社会和人类行为的科学链条中的一环,这一环强调对人类生育、死亡和迁移行为的研究;强调社会变迁中人口规模、人口结构和人口过程与社会文化、经济和政治力量之间的互动关系。

指标和理论。

人口学虽然是一个相对年轻的学科,但它却在人口数据的统计和分析上独占鳌头。

人口学分为:形式人口学和实体人口学。

经济人口学、人口地理学、历史人口学、文化人类学等,是分别以人口与某一种现象之间相互关系及其数量联系为研究对象,是人口学与经济学、地理学、历史学等学科之间的边缘学科。

社会学视角下的人口问题

社会学视角下的人口问题

社会学视角下的人口问题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人口问题一直是影响着人类发展的因素之一。

从古代的饥荒、瘟疫到现代的超强生育能力、老龄化,人口总量、结构、总体素质等都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人口是社会的基本构成要素,在人类社会的进化过程中其作用越发重要。

一、人口总量人口总量是影响社会发展的最基础要素。

从20世纪以来,全球人口出现大幅度增长。

2000年以后,世界人口数量破了60亿、70亿等重要的人口里程碑。

这一快速增长的趋势给人类带来了许多影响,如粮食、用水、环境、房屋、交通、教育、就业等方面的压力,其中最严重的问题是资源的严重浪费和污染等,对人类生存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二、人口结构人口结构是反映社会发展水平和特征的重要要素。

人口结构包括人口年龄结构、性别结构、教育背景、职业分布等。

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来说,不同的人口结构状况,对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例如,人口年龄结构在人口问题中是影响很大的一个因素,一个国家或地区如果出现人口老龄化问题,那么就会面临着少子化问题。

少子化问题并不是指儿童的数量减少,而是指生育的意愿和能力下降,这将影响到社会的生育率,进一步影响到社会的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三、人口总体素质问题人口素质是指人口的智力、文化、健康、能力等各个方面的综合素质。

人口素质的提升,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具体来讲,人口素质的提高有助于科技创新、人才流动、国际竞争力的提升、经济可持续发展等。

另外,人口总体素质不仅仅影响整个国家或地区的和谐发展,同时对个人的成长发展也有很大的影响。

通过提高社会的教育水平、社会福利保障、健康医疗等方面的投入,可以提高人口素质,以此来促进社会的快速发展。

结语在社会学视角下,人口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内容。

人口总量、人口结构、人口素质等因素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

对于这些问题的研究和探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人类探索可持续和谐发展之路提供指导和帮助。

人口社会学(第四版)

人口社会学(第四版)

人口社会学(第四版)简介《人口社会学》是人口学领域的经典教材之一,该书的第四版是在第三版基础上进行了全面修订和更新。

本书从人口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出发,探讨了人口的组成、变动以及人口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关系。

通过对人口问题的深入研究,可以揭示社会现象的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为社会问题的解决提供重要依据。

内容概述第一章:人口学的起源和发展本章主要介绍了人口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包括人口学的定义、发展阶段以及人口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通过了解人口学的起源,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该学科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第二章:人口的基本概念和统计指标本章介绍了人口学中常用的基本概念和统计指标,包括人口数量、人口密度、出生率、死亡率、迁移率等。

通过掌握这些指标,读者可以更准确地描述和分析人口变动的特征和趋势。

本章主要探讨了人口增长和人口变动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通过分析人口增长的驱动力和人口结构的变化,可以更好地理解人口变动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第四章:人口流动与人口迁移本章介绍了人口流动和人口迁移的概念和类型,包括内部人口迁移和国际人口迁移。

通过研究人口流动的规律,可以洞察人口迁移背后的动因和影响。

第五章:人口与社会问题本章主要讨论了人口与社会问题的关系,包括人口老龄化、人口过剩、人口负担、性别失衡等。

通过对这些社会问题的研究,可以为制定政策和解决社会问题提供参考。

第六章:人口与经济发展本章探讨了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包括人口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人口红利的释放以及人口政策的影响等。

通过研究人口与经济的相互作用关系,可以帮助国家和地区制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本章介绍了人口预测和人口规划的概念和方法。

通过对未来人口变动趋势的预测和规划,可以为社会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第八章:人口政策与人口管理本章主要讨论了人口政策和人口管理的内容和实施方式。

通过探讨人口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可以为解决人口问题和促进社会发展提供参考。

结语《人口社会学(第四版)》系统地介绍了人口学领域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人口社会学简介1.论述人口的双重性P4自然属性:是人类个体的出生,生长,繁衍,死亡和衰老的生命历程受到生物规律的支配。

社会属性:人是社会行动者,他的生存和发展依赖于社会,社区,家庭等一系列社会组织,社会文化和他人,这表明人类的生物属性深受社会属性的影响和制约。

人口的社会属性表现为三个方面:(1)人口过程,人口结构和各种人口变迁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下进行的(2)人口过程,人口结构和各种人口变迁都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中产生的(3)人口过程,人口结构和各种人口变迁都是在一定的政治制度中产生的2.简述人口社会学研究的基本内容P6(1)认识和分析人口过程(2)认识和分析人口结构(3)认识和分析人口变迁内容较多较杂,具体需要大家到书中寻找了解3.简述中国的五次人口普查P21 (是五次都要,不是只要第五次)本重点需要同学们结合书本理解第二章人口社会学的基本理论1.马尔萨斯的《人口原理》P29 注意其背景,内容,以及正反面的评价背景:马尔萨斯的时代正是英国工业革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时期,是资本主义上升的时期,人口迅速增长,人民生活日益贫困,阶级冲突越来越激烈。

内容:(1)建构人口理论的两个前提:一是食物是人类生存必须的。

二是两性间的性欲是必然的(2)两个级数的理论,马尔萨斯认为人口的增值力与土地的生产力之间是不平衡的。

(3)较少人口的途径,一是积极性抑制,二是预防性抑制(4)人口波动理论与三个命题评价:积极方面:(1)首次揭示了稀缺性对经济发展的影响(2)首次建立人口与经济增长的理论关系模型(3)提出人口增长制约与生活资料的增长(4)人口增长与生存资料的关系的调节机制(5)人口增长和经济增长的极限(6)首次区分了人口增长抑制因素的不同作用机制和环境,最早将现代西方社会与非西方社会进行比较并将富余程度的差距与特定人口过程联系起来负面评价:(1)完全从生物学角度看待生育行为而现代社会的性爱,婚姻与生育不存在必然联系(2)没有看到人口增长与生活资料增长之间关系复杂性具体阐述见书本2.马寅初的《新人口论》P37基本思想:中国人口繁殖太快,人口多、资金少,影响工业化的进程,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应该控制人口。

明确的把中国的人口增长与工业化进程联系在一起,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控制人口增长的思想。

主要观点:1.掌握人口的数据是制定政策的关键2.人口增长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3.解决中国人口问题的建议具体阐述见书本第三章生育制度1.生育测量的指标及其优缺点P50 可能有计算题2.生育模式P52-P56包括传统农业社会生育模式,工业社会模式,发展中国家模式传统社会生育模式:(1)传统社会中,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紧密,生育行为直接受到生物因素的影响(2)农业社会的各种经济影响着生育方式(3)农业社会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男性劳动力的需求偏大,因此有男性生育率高于女性的情况(4)由于农业社会的政治制度普遍是具有封建专制特征的,导致不同阶级间的生育模式有很大的不同工业社会的生育模式:(1)死亡率导向下的生育模式消失,在低死亡率的情况下,生育率也下降(2)工业社会实现了以机械替代人力的工业化过程。

发展中国家的生育模式:(1)在死亡率降低时,生育率缺扔居高不下(2)近段时间虽然发展中国家的生育率稳定了下来,但总体上仍然是高于生育率的(3)传统文化中高生育率相关的文化,经济政治因素仍然存在(4)在控制出生率的手段中主要依赖于政府的行政力量3.生育意愿P63第四章死亡制度1.死亡统计的指标P72 可能有计算题2.死亡模式P76 (传统农业社会死亡模式,工业社会模式,中国人口死亡模式)传统农业社会死亡模式:(1)新生儿和婴儿的死亡率极高(2)过高的婴幼儿死亡率导致了极低的预期寿命(3)死亡率的变化很大工业社会的死亡模式总体上下降,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情况不同P78中国人口的死亡模式:1949年前(1)中国是个高死亡率的国家(2)人口的预期寿命低(3)死亡率的高低与社会动荡相关(4)死亡率深受自然灾害的影响1949年后死亡率大幅度降低,平均预期寿命持续上升,同时也导致了人口老龄化的加速第五章人口迁移1.人口迁移的概念P99指人口居住地(空间位置)的永久性改变(半年或一年以上),包括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2.人口迁移指标P100 可能有计算题第六章人口转变1.人口再生产模式P123 (传统社会型,过渡型,现代型)传统社会型:按时间顺序作答(1)狩猎和原始农业时期(2)第一次农业革命(3)第二次农业革命过渡型人口再生产模式过渡型人口再生产模式表现为人口出生率的提高以及人口死亡率的下降从而带来的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激增。

这种人口模式主要出现在两个时期(1)工业革命后和资本主义前期的欧洲(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发展中国家现代型人口再生产的模式表现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由此导致的地自然增长率,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人口零增长和负增长。

目前这种模式发生在欧洲,亚洲的部分发达国家中具体阐述见书本2.中国人口转变模式按时间顺序解答P141(1)20世纪50年代初(2)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3)20世纪80年代至80年代(4)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上是书上表达方式,在这也提供老师的笔记中的解答方式,以供参考(1)加速增长阶段1949-1959(2)负增长阶段1959-1961(3)告诉增长阶段1961-1973(4)减速增长阶段1973-1980(5)波动增长阶段1980-1991(6)低速增长阶段1991至今具体阐述见书本第七章人口年龄结构1.人口年龄结构指标P151 可能有计算题2.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其特点P164(1)中国的人口老龄化来势凶猛(2)中国老龄化进程与人口发展不同步(3)中国老龄化发展在时间上具有不规则性和累进性(4)中国老龄化程度存在地区差异(5)中国老龄化发展存在阶段性具体阐述见书本3.健康老龄化P166是指老年人在晚年保持躯体,心理和社会功能的健康状态,将疾病或生活不能自理的时间推迟到生命最后阶段。

健康老龄化主要有3个方面:(1)是老年人自身维持良好的心理,生理和社会适应功能,拥有较高的生活质量(2)使老年群体中健康,幸福,长寿的老人占大多数,并且所占比例不断增加(3)进入老龄化的社会能够克服老龄化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保持社会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为生活在其中的所有人的健康,富足,幸福的生活提供物质基础和保证第八章人口性别比结构1.人口性别比的指标P169 可能有计算题2.影响人口性别比的因素P170第一,从人口过程来看,(1)出生婴儿的性别比状况构成了各年龄段人口性别比的基础,它决定了一个社会总体的人的性别结构。

(2)生育率状况影响人口性别结构。

(3)死亡率影响人口性别结构。

(4)人口性别结构受到人口迁移的影响。

第二,文化因素通过人们的性别价值观和生育观念影响人口性别结构。

第三,社会经济因素对人口性别结构的影响主要通过一定经济发展条件下的卫生条件、医疗供应和社会保障制度而发挥作用。

3.出生性别比的相关内容(这里我列出出生性别比偏高的原因和后果,其他的需要自己看)原因:直接原因——非法鉴定胎儿性别,非法选择性别终止妊娠;溺弃女婴;漏报条件性原因——经济原因:不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使得人们需要儿子来养老;公共政策因素:一孩半政策;低生育率根源性原因——制度原因:父权、父系、从夫居的父系家族体制;文化因素:重男轻女的生育观念后果:人口后果——人口与劳动力的再生产受到影响;性别失衡;人口老龄化加剧社会后果——失踪女孩现象;侵犯了女孩的生存权;婚姻市场的失衡将带来社会不稳定;阻碍了社会与人口的和谐和长期可持续发展第九章社会分层和贫困人口1.社会分层的测量指标P1851.收入分化的测量——基尼系数;工资报酬水平法;五分位法2.贫困人口的测量——市场菜篮法;恩格尔系数;国际贫困线标准或收入比例法;贫困发生率2.人口职业结构理论P189人口职业的分类:第一,以就业状况分类,分为在业人口和不在业人口;第二,以产业部门分布,分为农业、工业、各种服务业。

人口的职业流动:一是劳动者从最初职业到最终职业的变动状况;二是,劳动者地理位置的变动。

影响人口职业结构的因素分析:人口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以及文化因素。

收入结构和收入不平等。

具体阐述见书本第十章人口的婚姻家庭结构1.家庭结构的概念P209是家庭中成员的构成及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以及由这种状态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模式。

家庭结构包括两个基本方面,一是家庭人口要素。

即家庭规模大小,由多少成员组成;二是家庭模式要素,是家庭成员之间相互联系的方式。

2.五种家庭结构(核心家庭、直系家庭、复合家庭、单人家庭、残缺家庭)P210 1.核心家庭:一般由一对夫妇及其子女组成的家庭,或没有子女的夫妇和夫妇中只有一方健在同子女组成的家庭2.直系家庭:由一对夫妇,同一个已婚子女及其孙子女组成的家庭。

夫妇中只有一方健在同已婚子女的一方及其孙子女组成的家庭也属于直系家庭3.复合家庭:(1)兄弟复合,父母已去世,两个或两个已婚兄弟及其子女组成(2)直系复合:夫妇或夫妇一方健在,同两个以上已婚子女及其孙子女组成。

4.单人家庭:独自生活的寡,鳏,也包括未婚或未曾婚配而独自生活者5.残缺家庭:父母已故,未婚兄弟姐妹组成的家庭。

3.中国人口的婚姻结构P212(1)婚姻偏早(2)婚姻具有普遍性(3)离婚率相对较低(4)潜在的婚姻挤压具体阐述相见书本第十一章人口的空间结构和城市化1.人口分布的指标P219 可能有计算题2.城市化的指标P2203.中国城市化的特点及存在问题P236特点:(1)多种模式的城市化发展道路(2)城镇结构失衡(3)城镇化发展进程具有政府行政色彩(4)经济发展成为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动力(5)城市贫困人口增加(6)人口城镇化有效地控制了中国人口增长具体相见书本由于城市化问题书上没有,因此需大家辛苦下总结第十二章人口和社会变迁1.社会变迁是什么P241社会变迁是指社会经济文化政治技术所引发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制度的变迁,是社会生活中最重要和最本质部分的改变。

2.人口增长和社会变迁的关系P242(1)农业社会的进步与人口增长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关系(2)工业革命改变了农业社会人口增长的方式具体阐述见书本3.适度人口理论P254 (是什么,特点)适度人口理论是指:当一个国家的劳动力恰好能够最充分的利用本国可获得的资源时的人口,或当某国在一定条件下达到最高生活水平时的人口。

特点:(1)适度人口是人类追求的人口与资源关系的理想状态(2)适度人口是个弹性概念(3)适度人口是个相对的概念,它相对于人民的生活水平第十四章人口政策和计划生育1.人口政策是什么P289人口政策是由政府颁布的,目的在于影响人口增减,过程,规模,结构或分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