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模拟历史试卷(有详细答案)
精品解析:【全国百强校】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
石嘴山三中2019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试室号和座位号。
用2B型铅笔把答题卡上试室号、座位号对应的信息点涂黑。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型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学者李零在《我们的中国》一书中提出“西周的四合院”的研究视野,认为以西周为中心,东南西北被辐射地区可以视作西周的“前庭后院”,它们之间相互交流,人才往来,贵族通婚,形成了紧密的文化中心。
该观点A. 强调分封制孕育着国家统一的因素B. 认为分封制标志中华民族形成C. 认为西周政治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D. 认识到分封制易造成地方割据【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以西周为中心,东南西北被辐射地区可以视作西周的“前庭后院”,它们之间相互交流,人才往来,贵族通婚,形成了紧密的文化中心。
”可以得出分封制孕育着国家统一的因素。
故答案为A项;材料主旨是周是中心,辐射地区是地方,而与中华民族无关,B项排除;西周政治制度尚未实现中央集权,C项排除;材料主旨强调分封制孕育着国家统一的因素,而非其弊端,D项排除。
2.下面是关于“马”字写法的发展演变图。
这种变化反映出A. 文字书写艺术不断发展B. 文化的发展具有多样性C. 政治局面影响文化整合D. 文化交流推动百家争鸣【答案】C【解析】【详解】春秋战国时期“马”字多元写法,秦代“马”字写法以秦国的“马”字为准。
故答案为C项;材料强调文字的统一和选择,而非书法演进,A项排除;材料强调文字从多元走向统一,B项排除;材料主旨是秦国统一天下后,以秦国文字统一文字。
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学校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一、单选题1. 《左传》记载有“周之宗盟,异姓为后”,“凡诸侯之丧,异姓临于外,同姓于宗庙,同宗于祖庙,同族于祢庙”。
此外,天子和诸侯还经常举行“合族之食”的典礼。
上述材料反映了A.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B.分封制是维系西周统治的基础C.异姓诸侯受到歧视D.利用宗族关系来维护政治认同2. 嘉庆六年(1801年)到道光十八年(1838年),唯一的对外通商出口城市——广州的关税达到185万两白银。
嘉庆五年(1800年)到道光九年(1829年),全国每年出口的棉布达百万匹以上,杭州的丝绸衬衫成为英国市场上的畅销品,备受英国人的青睐。
这种状况表明A.长途贩运促进对外贸易发展B.南方地区传统自然经济瓦解C.岭南地区经济完全超越北方D.中国开辟了广阔的外贸市场3. 洋务运动中随着近代航运事业的发展,产生如下结果:“以湖北一省而论……实因轮船畅行,民间衣食之途,尽为攘夺,江河船只顿减十之六七,失业之人不可胜计。
而襄樊一带行店关闭,车户歇业,瘠苦情状,尤不堪寓目。
”对此有人批评洋务运动是“刮天下贫民之利而归之于官也”。
这段史料说明A.社会的转型发展往往伴随着部分群体的苦痛B.片面追求经济变革而不动政治体制只能失败C.中国近代化过程中底层民众生活的困苦不堪D.近代航运企业夺利于民说明洋务运动的局限4. 1923年,国内出现了“科学与人生观”的争论。
梁启超提出,要反思一战,认为科学不能解决人生观问题,反对“科学万能论”;有人坚持科学是人生观的基础与核心;陈独秀则立场鲜明地主张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人生观问题。
这场论争A.民主科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B.使国人认识到了欧洲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C.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开端D.体现出国人积极思考中国文化的发展方向5. 据统计,仅1937—1938年,经西安八路军办事处到延安去的知识青年就达2万多,先后经各种途径奔赴解放区的大学生、学者、文学家和艺术家以及外国专家华侨等共有6万多,远超1937年初中共党员的总数(4万)。
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
市三中2019届高三文科8月考试历史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命题人:考试时间:2018.8.30一、选择题(本题共50小题,每小题1分,共50分)1.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 “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B. 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C. 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D. 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坑儒而断绝【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尚书》等成书年代比孔子更久远,这体现了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故B项正确。
“五经”是经过孔子编订的,不是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故A 排除。
汉代儒学没有背离孔子的儒学思想,故C项排除。
儒学传统并未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故D排除。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特点2.《礼记》中说:“六十者坐,五十者立侍,以听政役,所以明尊长也。
六十者三豆,七十者四豆,八十者五豆,九十者六豆,所以明养老也。
民知尊长养老,而后乃能入孝弟(孝悌)。
”对此理解准确的是A. 孝悌以尊长为前提B. 孝是儒学核心内容C. 儒学强调三纲五常D. 儒学维护封建等级【答案】A【解析】材料“民知尊长养老,而后乃能入孝弟(孝悌)”的意思是人们要先懂得尊敬长辈,养济老人,然后才能做到在家孝敬父母,敬爱兄长,故A项正确;B、C、D与材料无关,排除。
3.孔子曾周游列国10多年,但倍受冷落、狼狈不堪,你认为造成上述情况的最重要的原因是A. 孔子地位低下,B. 孔子主张不能满足统治者需要C. 受其它学派打击D. 其思想有较大的消极性【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说明了孔子在周游列国时倍受冷落、狼狈不堪的遭遇,其主要原因是儒家学说不符合当时列国争霸的需要,他的仁爱学说与当时各国君主试图争霸的意图背道而驰,所以不被各国君主采纳,所以B项符合题意,A项说法错误,C D两项不是主要原因。
2019-2020年高三期中考试(历史).doc
2019-2020年高三期中考试(历史)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员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选择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在每小题所列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面对列强的疯狂侵略和内忧外患的艰难国运,中华民族奋起抗争。
回答1~3题。
1.有人说:“如果没有天京变乱或当时全军北伐,太平天国革命本可成功”。
这种观点的主要错误是()A.仅看到现象而没有抓住本质问题B.缺乏阶级分析的观点C.片面夸大了历史人物的个人作用D.夸大偶然因素,忽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2.恩格斯在甲午战争进行时曾预言:“它意味着古老中国的终结,意味着它的整个经济基础全盘地却是逐渐地革命化。
”你认为“革命化”是指()A.将导致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B.将发生推翻清朝统治的革命C.民族资本主义将成为中国经济的主体D.列强将加强资本输出,将中国经济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3.出现下图这一现象主要是因为辛亥革命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与各国使节的合影A.没有提出明确的政治目标B.在政治上具有软弱性与妥协性C.没有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D.革命不彻底,没有推翻君主制度五四运动后,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中国革命进入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阶段。
回答4—7题。
4.下列事件中能够充分体现“五四精神”主旋律的有①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顾维钧向帝国主义列强据理力争,强调中国对山东拥有主权②总统府外交委员会事务长林长民发表《外交警报警告国民》,大声疾呼:“胶州亡矣,山东亡矣!”③北大法科学生谢绍敏啮破中指,血书“还我青岛”四个大字,公之于众④浙江海宁县召开万人国民大会,决定开除陆宗舆县籍()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②③5.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A.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B.是中共建立人民军队的开始C.是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D.确立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6.美国新闻记者、作家埃德加·斯诺1936年访问某一地区,他惊奇地发现,在贫瘠的中国西北部,竟聚集了中华民族的精英,看到了中国未来的希望和抗日胜利的曙光。
宁夏石嘴山市2019-2020学年中考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含解析
宁夏石嘴山市2019-2020学年中考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有学者认为:“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在欧洲、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
”这表明A.亚非拉地区资本主义经济开始快速发展B.世界市场初步建立C.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D.经济活动取代了战争【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地的商品在欧洲市场上出现,贸易数量和贸易品种急剧增加,贸易范围空前扩大。
地区性的贸易开始向世界性的贸易扩展,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故B正确;殖民扩张加剧了亚非拉地区的贫穷与落后,故排除A;地圆学说的正确与商业联系关系不大,故排除C;新航路开辟后,早期殖民扩张开始,战争是主要方式之一,故排除D。
所以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2.20世纪30年代,在中国大地上传唱着《松花江上》、《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等歌曲,这些歌曲所反映的共同时代主题是:A.歌颂祖国B.讴歌人民C.抨击时政D.抗日救亡【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松花江上》、《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等歌曲都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所反映的共同时代主题是抗日救亡,故D符合题意;歌颂祖国、讴歌人民、抨击时政与《松花江上》、《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等歌曲的时代主题不符,排除ABC。
故选D。
3.1919年5月17日,漳州学生成立联合会,发表声援北京学生的电报,举行了爱国游行。
这表明漳州的五四运动A.学生是运动的先锋B.共产党起领导作用C.群众基础较为广泛D.运动中心转向农村【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漳州学生成立联合会,发表声援北京学生的电报,举行了爱国游行”可知,漳州的五四运动学生是运动的先锋,A符合题意。
BCD项均不能从题干中体现,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4.1921年俄国粮食产量是22.13亿普特,1923年达到34.55亿普特。
2019年宁夏石嘴山三中高考历史三模试卷(解析版)
2019年宁夏石嘴山三中高考历史三模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48.0分)1.商周时期的工匠采用“泥范铸造法”来铸造青铜器,包括制模、雕刻纹饰、翻制泥范、高温焙烧、浇注液态金属、加工修整等工艺制成。
这一方法()A. 表明青铜铸造工艺已经领先世界B. 是科学理论指导生产实践的产物C. 凝聚着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智慧D. 反映了农业生产工具的精湛工艺2.唐中期平定西突厥后,处在丝绸之路上的九个沙漠绿洲国家,即“昭武九姓”国,便宣誓臣服于大唐王朝。
他们世代善于经商,将中亚的音乐、舞蹈、历法传人中原,把中国的丝绸、造纸技术传到西方。
这主要反映了()A. 商品经济的发展利于社会进步B. 大唐王朝政治清明而且国力强盛C. 丝绸之路推动了中外文化交流D. 唐在西部地区开始建立有效统治3.据统计,镇守云南的将官在《元史》有传者共有100人,其中蒙古31人,色目(元朝时中国西部民族的统称)32人,汉人及其他民族37人。
仕宦云南的官吏在《元史》中共有79传、100人之多,占《元史》列传的七分之一。
这表明元朝时()A. 科举制度稳定发展B. 民族交融程度加深C. 重视对西南边疆的管理D. 地方行政体制发生变革4.在司法制度上,明朝制定了程序较为完善的审判制度和诉讼制度,甚至通过“重典治吏”来整顿官僚队伍。
这些做法()A. 客观上有利于社会公平公正B. 加快了明朝社会法治进程C. 是古代司法高度成熟的表现D. 推进了国家监督制度发展5.从兴中会、同盟会开始,国民党始终是一个以少数知识精英为主的集合体,不是会党,就是海外华侨;直到1924年以后,国民党才发展为一个开放的、具有广泛政治动员能力的现代型政党。
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军阀割据政治环境较为宽松B. “三大政策”的推动C. 孙中山加强了革命领导核心D. 中国政党政治的成熟6.1929年初,党中央刊物《红旗》在一篇文章中,称赞“朱毛所领导的农民游击队,能以代表着一切革命民众的武装反抗的要求,横行于湘、鄂、闽、粤各处。
2020届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解析版
2020届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表为在甲骨文中所见的商代武器和刑罚统计情况(部分)。
这反映出商朝A.强制性权力已出现B.对外征战十分频繁C.实行严刑峻法统治D.社会始终动荡不安【答案】A【解析】材料中把人的手脚铐起来、把人关进监状、把人活埋等刑罚可以看出商朝已经是国家,出现强制性权力,故选A;材料中出现人拿着武器不能说明征战十分频繁和实行严刑峻法从法家思想出现才开始,BC错误;材料不能显示社会动荡不安,D错误。
2.中文里原来并无“塔”字,魏晋以后才造出“塔”字。
印度的塔早期多是“覆钵”或“覆盆”式,也就是一个半圆覆钵形的大土冢。
而中国工匠将这种佛塔形式同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结合,创造出各种造型美观、千姿百态的佛塔。
这反映了A.佛教传入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内涵B.佛教本土化并逐渐成为主流思想C.中国墓葬形制深受佛教文化影响D.宗教信仰与民众的生活紧密相连【答案】A【解析】魏晋以后,随着中国工匠在源自印度的佛塔的基础上创造出各种带有中国特色的佛塔,汉字“塔”应运而生,反映了佛教传入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内涵,A项正确;中国工匠将印度的佛塔形式与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结合,推动汉字中产生新文字,不能说明佛教在中国的本土化,并且佛教也没有成为中国古代的主流思想,B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及中国墓葬形制,C项错误;中国的佛塔和汉字“塔”的出现,不能说明宗教信仰与“民众生活”紧密相连,D项错误。
3.北宋丝织业逐渐形成江浙和四川两个中心,蜀地丝织品号为冠天下。
河南、河北、江西造瓷器大量运销国外。
苏皖地区金、银、铜、铁、铅、煤的开采冶炼规模都相当大。
明州、泉州、广州造船业居世界首位。
这些现象表明宋代()A.产业的区域分工较鲜明B.手工业产品主要用于出口C.朝贡贸易得到一定发展D.对外贸易成为经济的支柱【答案】A【解析】据材料“北宋丝织业逐渐形成江浙和四川两个中心”“明州、泉州、广州造船业居世界首位”可知,宋代地域具有产业特色。
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高三第三次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出题人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计50分。
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古代中国所信奉的一些神秘数字,在班固的《白虎通》里均能找到宇宙依据,如“三纲法天地人”“五常法五行”“六纪法六合”。
汉代思想家这样设计的主要目的是()A.宣扬天人感应的思想B.强化君权神授的思想C.制造人为的迷信思想D.强调社会秩序的合理性2.周王朝实行诸侯领土领民制度。
周天子作为“天下”共主,直属的领土原本就只是“天下”之中的一国,受到周围大小诸侯领土的直接限制。
后来不断“为诸侯所侵”,到周赧王时已经只剩洛阳周围那一小片地方、大约三万人的领土,不仅“与家无异”,而且是个小“家”。
这反映了( )A.周朝的分封制从来就没有真正实施过B.周天子的权威实际上只限于“周王国”C.分封制是建立在实力基础上的等级制D.分封制下诸侯可随意侵夺周天子领地3. 西周频繁举行朝聘、盟会、享宴、祭祀等活动,各诸侯未必都娴于礼仪,但又不能闹笑话,这就得有一个熟悉礼仪的人在旁边帮助指点,这个人就叫“相礼”。
春秋时,“相礼”演变为“上层人物的高级助手”之意,也就有了后来“丞相”的雏形。
这反映出()A.丞相制度在西周时期就已经出现B.丞相的主要职责是防止诸侯失仪C.西周时期的礼仪制度已相对完善D.丞相自出现就可能拥有较高权力4. 孔子曾说:“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孟子也说:“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
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董仲舒也认为:“夫仁人者,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据此可知,三人都( )A.代表了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B.体现了不同时期儒家思想的治国之道C.承认、遵循和信奉仁义之道D.提升了儒家思想在当时的地位和影响5. 韩非子说:“臣尽死力以与君市,君垂爵禄以与臣市。
君臣之际,非父子之亲也,计数之所出也。
”这一描述,反映出()A.韩非子人性好利的思想主张B.百家争鸣中的思想激烈交锋C.战国时以军功爵制激励百姓D.诸侯争霸急需专制集权理论6. 魏晋时期势力极盛的门阀士族在文化上崇尚玄学。
2020届 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 高三一模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石嘴山三中2020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历史部分1.《左传》中有大量的预言,但不再采用巫祝占卜的方式,而是以人物的品行来预言家族的兴衰,以统治者敬天保民的情况预言国家的治乱,这反映出当时A. 修史缺乏严谨的态度B. 宗教迷信思想的盛行C. 国人人文思想的发展D. 礼乐制度的影响深远【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体现的是《左传》中的预言以人物品行来预言家族兴衰,体现的是人文思想的发展,C符合题意;A说法错误,排除;材料未涉及宗教迷信思想,B排除;礼乐制度凸显的是等级关系,D排除。
故选C。
2.汉元帝初元五年(公元前44年),朝廷“令民有能通一经者,免本身徭赋。
”这一政策的推行A. 促使儒学开始走向政治化B. 有利于主流思想在民间推广C. 为察举制推行奠定了基础D. 提升了整个社会的文化水平【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令民有能通一经者,免本身徭赋”的核心意思百姓中有可以通晓儒家经典的人就可以免除徭赋,这说明官方对儒家思想的重视,有利于主流思想在民间推广,B选项符合题意;太学的兴办是儒家思想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A选项排除;察举制的依据是孝廉,与儒家经典无关,C选项排除;D选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
3.有学者研究指出,中国的县级行政区划最为稳定,历朝历代县级政区的数量总体变化不大,如图所示:这是因为县级政权的职能是A. “监察百官”以缓和社会矛盾B. “提举市舶”以发展对外贸易C. “劝农课税”并维持地方治安D. “总领禁旅”并加强边疆防御【答案】C【解析】【详解】县级政权的职能主要是管理地方行政及地方经济的相关事务,故C项符合题意;“监察百官”是御史大夫的职能,排除A。
发展对外贸易与县一级没有关系,排除B;加强边疆防御主要是军事上的,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D;4.明清时期出现“典卖现在之产,稀图未然之益,合什伯小分为一大股”的典卖地产投资工商业的现象。
而山东人刘滋世卖田20余亩还债,以所余10两白银经商,结果起家致富,20年后,“田连阡陌,家累数万金”。
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9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9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日期2018.12, 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50分)1.西周时期的学校实行“六艺”教育,所谓六艺是礼(礼仪规范)、乐(举行各种仪式时的音乐舞蹈)、射(射箭)、御(驾车)、书(书写)、数(计算),其中礼、乐是核心,而教师则由政府中的礼官和乐官及军队中的高级军官担任。
上述西周时期的教育反映了( )A.以培养封建官吏为目的B.具有学在民间的特点C.体现出鲜明的等级色彩D.教学内容以儒学为核心2.甲骨文卜辞:“(王)大令众人曰:协田。
”(诗经):”千耦从耘。
”(宋代)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材料反映了( )A.铁犁牛耕是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B.小农经济是古代社会的基本生产模式C.精耕细作推动古代农业长期领先世界D.农业经营方式由集体劳作到个体农耕3.萧国亮指出:“在中国封建社会,小农善于经营,可以累其赢余,益市田数亩”,上升为自耕农或小地主、小地主经营得法,也能上升为大地主。
…不善经营,大地主也会下降为小地主,小地主破产为自耕农,乃至佃农,身无立锥之地。
”这说明( )A.封建经济内存在竞争机制 B.土地兼并是封建经济的顽疾C.封建经济发展缺乏稳定性 D.小农在封建社会中生存艰难4.东汉班固著《汉书》,其中《沟洫志》记载:自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起,引泾增修六辅渠和白渠的由来与过程;……黄河决口改道的历史及治理方策的多次论争等。
这一记载( )A.反映汉代政府重农抑商 B.推动了西汉农业发展C.说明江南水利重大发展 D.为后世治水提供借鉴5.盐铁专卖制度起始于春秋时期齐国管仲提出的“官山海”政策,即对盐和铁一起实行专卖。
秦商鞅变法,控制山泽之利,实行盐铁专卖。
汉武帝迫于财政压力和对商人“不佐公家之急”的反感,在桑弘羊的主持下“笼盐铁”,将盐铁的经营收归官府,实行专卖。
2020届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解析版
2020届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良渚文化是距今约5000年的长江流域文明。
它以稻作农业为经济支撑,有明显的社会分化和较强的组织能力,古城以宫殿区为中心向外辐射。
它把中华文明起源前推到与古埃及等文明约同的时间。
良渚文化A.形成了南北作物差异的格局B.确立了中央集权的社会体系C.丰富了中华早期文明的内涵D.说明了世界文明具有同源性【答案】C【解析】材料里良渚文化的诸多信息说明其是比较成熟的文明形态,时间比较早,丰富了早期中华文明的内容和特征,这也说明中华文明起源在世界范围内都比较早,但并不能说明世界早期文明源头一致,故选C,排除D;南稻北粟的作物格局是从中国早期整体生产格局而言,只材料本身并不能体现,排除A;良渚文化时期尚未建立中央集权,排除B。
故选C。
2.西汉桓宽在《盐铁论》中描述;小铁匠以家庭为单位,制成很好的铁器,运到田间地头去卖,农民可以用钱买,可以用谷物换,还可以旧换新,更可以赊欠。
这一情景的出现A.得益于政府的工商业扶持政策B.反映出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C.表明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提高D.体现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发展【答案】D【解析】小手工业者的专业化生产建立在小农经济发展基础之上,铁器的制售又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发展,故选D项;汉代依然实行抑商政策,排除A项;以个体小农经济为主,辅以小规模的工商业,这种社会经济结构在汉代之前即已形成,西汉时并未发生变化,排除B项;小手工业者通过产销活动积累财富,但其社会地位因抑商政策而低下,排除C项。
3.唐代的宫廷体育、美术与马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从狩猎、马球、舞马之术、武艺,到养生、下棋的体育运动,在皇帝的热衷下,全国上下掀起了热潮。
结合上述材料,据《马球图》可以推知A.生产方式决定生活方式B.当时文人画已初步流行C.唐王朝好勇斗狠的民风D.北方文化性格引领潮流【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狩猎、马球、舞马之术等都与北方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有关,因此可得出北方文化性格引领潮流,故D项正确;中原的生产方式是农耕,其生活方式并不是狩猎,故排除A;宋代文人画才流行,材料并不是文人画,排除B;唐王朝并不好斗,排除C。
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含解析
石嘴山三中2019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1.学者李零在《我们的中国》一书中提出“西周的四合院”的研究视野,认为以西周为中心,东南西北被辐射地区可以视作西周的“前庭后院”,它们之间相互交流,人才往来,贵族通婚,形成了紧密的文化中心。
该观点A. 强调分封制孕育着国家统一的因素B. 认为分封制标志中华民族形成C. 认为西周政治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D. 认识到分封制易造成地方割据【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以西周为中心,东南西北被辐射地区可以视作西周的“前庭后院”,它们之间相互交流,人才往来,贵族通婚,形成了紧密的文化中心。
”可以得出分封制孕育着国家统一的因素。
故答案为A项;材料主旨是周是中心,辐射地区是地方,与中华民族的形成无关,B项排除;西周政治制度尚未实现中央集权,C项排除;材料主旨强调分封制孕育着国家统一的因素,而非其弊端,D项排除。
2.下面是关于“马”字写法的发展演变图。
这种变化反映出A. 文字书写艺术不断发展B. 文化的发展具有多样性C. 政治局面影响文化整合D. 文化交流推动百家争鸣【答案】C【解析】【详解】春秋战国时期“马”字多元写法,而秦代“马”字写法以秦国的“马”字为准。
故答案为C项;材料强调文字的统一和选择,而非书法演进,A项排除;材料强调文字从多元走向统一,B项排除;材料主旨是秦国统一天下后,以秦国文字统一文字。
D项说法与主旨无关,排除。
3.1685年,康熙帝颁布《展海令》,允许人民出海经商。
同时,清政府分别设粤、闽、浙、江海关,对外贸易兴盛。
许多官员把自己的资金委托信誉好的商人代理,以图稳健增值。
这反映了A. 康熙帝全面放弃闭关锁国政策B. 商品经济发展导致社会价值观变化C. 清朝部分政府机构开始近代化D. 官商勾结导致政府的腐败现象严重【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核心信息是清政府放宽“海禁”政策和官员参与经商。
这说明社会价值观变化,其根源是商品经济发展。
石嘴山市三中2020届高三年级第一次高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石嘴山市三中2020届高三年级第一次高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出题:审题:一、单选题(本题共50小题,每题1分,共50分)1.何尊是西周成王时的青铜器,其内底的铭文中提到周武王在世时决定迁都于洛邑,即“宅兹中国“(我要住在天下的中央地区),是“中国”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与《尚书》中的《洛诰》、《召诰》等文献记载可相互印证。
据此可知A.中国人的世界观已形成 B.西周初年的疆域东至洛邑C.“中国”称谓的历史起源 D.考古与文献必须互为印证2.唐代前期,各地刺史的日常工作要向尚书省汇报;唐代中后期则不同,刺史要向当道节度观察使请示汇报。
这一变化反映了A.皇权强化导致尚书省的地位下降 B.刺史权力膨胀引起中央政府警惕C.藩镇势力的发展削弱了中央集权 D.中央利用分权策略加强地方控制3.礼是指较固定的行为准则,敬鬼神节仪尤成为原初的礼的核心部分;但春秋时,礼经人为理性化而被灌入政治人文主义内容。
这一变化主要体现了A.人的自觉意识觉醒 B.社会等级秩序的恢复C.礼制社会功能加强 D.孔子地位的社会认可4.从夏朝开始,中国古代政治就形成“一姓王朝”,也就是君位由异姓接替即表示朝代的变更,如隋、宋王朝的建立和汉、唐王朝的灭亡。
中国古代政政治的这一特点A.体现了政治体制的不断创新 B.是封建王权专制的必然结果C.说明中国古代政局长期动荡 D.是传统宗法观念影响的表现5.西汉至魏晋时期,门下省内多杂用阉人,负责“执虎子(尿壶)唾壶”等,做的事情非常不堪,民间讽刺侍从出身的人往往称之为“持虎子者”,但在官场中却备受重视。
这种现象反映了A.中央集权扭曲了官场风气 B.君主专制的必然结果C.士人道德沦丧的时代风气 D.忠君爱国思想的体现6.学者吕文郁认为,西周主要是“天子建国”的时代;春秋前、中期,主要是“诸侯立家”的时代;春秋后期,主要是卿大夫分封陪臣的时代。
所谓周天子在“天下”分封诸侯,诸侯在邦国之内分封卿大夫,卿大夫则在采邑内分封陪臣的“三级分封制”在周代任何一个时期都不存在。
宁夏石嘴山市2019-2020学年中考历史最后模拟卷含解析
宁夏石嘴山市2019-2020学年中考历史最后模拟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
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
”其中“第二次反思”开始于()A.经济技术方面探素B.政治制度方面探索 C.思想文化方面探索D.军事强国方面探索【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二次反思开始于政治制度的探索,表现为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因此B正确。
A、D属于第一次反思,学习西方器物,包括先进技术与军事技术,表现为洋务运动。
A、D错误。
C属于第三次反思,学习西方思想文化,表现为新文化运动。
C错误。
综上故选B。
2.“古印度婆罗门经典《吠陀》中说,造物神梵天用嘴造出了婆罗门,用手造出了刹帝利,用腿造出了吠舍,用脚造出了首陀罗”。
材料反映了古印度的哪一制度A.民主制度B.种姓制度C.君主专制D.民主共和制【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种姓制度以统治阶层为中心,划分出许多以职业为基础的内婚制群体,即种姓。
各种姓依所居地区不同而划分成许多次种姓,这些次种姓内部再依所居聚落不同分成许多聚落种姓,它是古代世界最典型、最森严的等级制度,并且种姓制度下的各等级世代相袭,故B项正确。
AC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3.史学家评价说:“它既保留了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又吸收了东方文明成果,对欧洲乃至世界影响深远。
”这位史学家所说的“它”是A.拜占庭帝国B.西罗马帝国C.罗马帝国D.亚历山大帝国【答案】A依据所学知识,拜占庭帝国是一个地跨亚、非、欧的大帝国。
它对基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和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创造的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
它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
拜占庭对东欧文化的影响更为巨大。
A项符合题意;BCD 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A。
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有答案)
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题共50小题,每小题1分,共50分)1.在中国古代,秦以后的许多王朝在立国之初,其官员主要自于功臣,即所谓的“功臣政治”,其儿子也往往能占据高位,称作“功臣子政治”。
这一现象()A.说明科举制度形同虚设B.导致贵族政治得以恢复C.影响国家治理模式转型D.保障功臣后代世袭特权2.秦简《语书》说,如果官员对其辖内吏民的犯法奸私行为和各种陋习等不能及时察觉而失职,将被免职,称之为“不胜任”。
这从侧面反映出秦朝()A.已经确立官僚政治B.地方官员失职现象十分严重C.社会秩序比较稳定D.地方官员仅负责维护社会稳定3.下表是中国历代官民比例表,对下表解读正确的是()C.行政效率不断下降D.冗官问题由已久4.下表列举了孔子不同时期的“遭遇”,据此可以得出的史学观点是()A.“历史就是一家之言”B.“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C.“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D.“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5.更赋,汉制,成年男子均须为政府服徭役,共有三种,即正卒、戍边、更卒。
更卒之役是每人每年须在本地为地方官府服一个月的无偿劳役。
如不愿或不能亲身服役者,可出一定量的钱交官府雇人代替;而所出之钱,即谓之更赋。
更赋的实行()A.有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B.成为政府敛财的主要手段C.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达D.促进了汉初经济逐渐恢复6.隋初,针对地方官吏在征派时的作弊行为,宰相高颎主张由政府将民户统一划定不同的户等,规定各自应负担的赋役数目,并使之低于豪强地主对依附农民的剥削量。
该主张有利于()A.土地兼并的缓解B.消除地方割据基础C.自耕农队伍壮大D.催生新的社会阶层7.秦汉时期,丞相是朝廷中掌握行政实权的总理大臣,“门下”是皇帝的侍从机关。
魏晋时“门下”发展为侍中寺,凡属重要政令,皇帝都要征求其意见,东晋时,改为门下省,权势渐重,南北朝时,成为与中书省、尚书省鼎足而立的政治核心机关。
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考试试题_5117
市三中2019届高三文科8月考试历史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命题人:考试时间:2018.8.30 一、选择题(本题共50小题,每小题1分,共50分)1.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B.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C.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坑儒而断绝2.《礼记》中说:“六十者坐,五十者立侍,以听政役,所以明尊长也。
六十者三豆,七十者四豆,八十者五豆,九十者六豆,所以明养老也。
民知尊长养老,而后乃能入孝弟(孝悌)。
”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孝悌以尊长为前提 B.孝是儒学核心内容C.儒学强调三纲五常 D.儒学维护封建等级3.孔子曾周游列国10多年,但倍受冷落、狼狈不堪,你认为造成上述情况的最重要的原因是()A.孔子地位低下, B.孔子主张不能满足统治者需要C.受其它学派打击 D.其思想有较大的消极性4.礼是指较固定的行为准则,敬鬼神节仪式成为原初的礼的核心部分;但春秋时,礼经人为理性化而被灌入政治人文主义内容。
这一变化主要体现了( )A.人的自觉意识觉醒 B.社会等级秩序的恢复C.礼制社会功能加强 D.孔子地位的社会认可5.孔子由“仁”进而提出统治者要“德政”,这种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A.抑制统治者的暴政 B. 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C.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 D.奠定“非攻”主张的思想基础6.“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孔子这一主张的根本意图是A. 以礼约束人们的言行以达到仁B. 以礼为工具恢复周王室的统治C. 重建周礼的权威以纠正时弊D. 利用礼建立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7.“治民无常,唯治为法……明主之所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
二柄者,刑德也。
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9-2020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题共50小题,每小题1分,共50分)1.在中国古代,秦以后的许多王朝在立国之初,其官员主要来自于功臣,即所谓的“功臣政治”,其儿子也往往能占据高位,称作“功臣子政治”。
这一现象()A.说明科举制度形同虚设 B.导致贵族政治得以恢复C.影响国家治理模式转型 D.保障功臣后代世袭特权2.秦简《语书》说,如果官员对其辖内吏民的犯法奸私行为和各种陋习等不能及时察觉而失职,将被免职,称之为“不胜任”。
这从侧面反映出秦朝()A.已经确立官僚政治 B.地方官员失职现象十分严重C.社会秩序比较稳定 D.地方官员仅负责维护社会稳定3.下表是中国历代官民比例表,对下表解读正确的是()AC.行政效率不断下降 D.冗官问题由来已久4.下表列举了孔子不同时期的“遭遇”,据此可以得出的史学观点是()A.“历史就是一家之言” B.“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C.“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D.“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5.更赋,汉制,成年男子均须为政府服徭役,共有三种,即正卒、戍边、更卒。
更卒之役是每人每年须在本地为地方官府服一个月的无偿劳役。
如不愿或不能亲身服役者,可出一定量的钱交官府雇人代替;而所出之钱,即谓之更赋。
更赋的实行()A.有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B.成为政府敛财的主要手段C.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达 D.促进了汉初经济逐渐恢复6.隋初,针对地方官吏在征派时的作弊行为,宰相高颎主张由政府将民户统一划定不同的户等,规定各自应负担的赋役数目,并使之低于豪强地主对依附农民的剥削量。
该主张有利于()A.土地兼并的缓解 B.消除地方割据基础C.自耕农队伍壮大 D.催生新的社会阶层7.秦汉时期,丞相是朝廷中掌握行政实权的总理大臣,“门下”是皇帝的侍从机关。
魏晋时“门下”发展为侍中寺,凡属重要政令,皇帝都要征求其意见,东晋时,改为门下省,权势渐重,南北朝时,成为与中书省、尚书省鼎足而立的政治核心机关。
这一历程反映了()A.三省集体议政提高了行政效率 B.门下省成为监察百官机构C.丞相参与决策的权力逐渐削弱 D.宰相逐渐退出了权力中心8.《丝路山水地图》在戊戌年(2018年)春晚惊艳亮相。
据考证,此图绘制于明朝中后期,地理范围从中国嘉峪关到天方城(今沙特阿拉伯的麦加)。
下列关于我国古代丝织业说法正确的是()A.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的国家 B.唐代吸收花鸟画的写实风格C.明清时期北方丝织业进入鼎盛时期 D.宋代吸收波斯的织法和风格9.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
这一制度()A.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B.表明军国大事最终由朝臣议定C.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 D.起到了限制、监督皇权的作用10.“在言语上,中国人受方块汉字的局限,不能向多音节发展,而单音节必然产生大量的同音字,大量同音字的汉字,只宜于用来书写,不适合用来宣读,而佛经是需要向听众宣读的。
形势促使他们改用白话文外,又必须在音调上补教。
"上述材料主要说明了()A.汉文化需要外来文化充实 B.中国方块汉字具有局限性C.佛教为汉文注入新鲜血液 D.佛经是白话文体的主要源泉11.汉初歌谣唱道:“萧何定法律,明白又整齐;曹参接任后,遵守不偏离。
施政贵清静,百姓心欢喜。
”到汉武帝时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从此汉代思想界树起了儒学的权威。
这一变化表明()A.黄老之学不能适应汉代社会的发展 B.儒家思想比道家思想更有利于社会发展C.统治思想的变化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D.汉代社会的发展推动了治国方略的变化12.对秦汉魏晋南北朝这一历史阶段的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特征,概括得较为准确的是()A.倾覆与再建辉煌与成熟经世与玄思 B.波峰与波谷恢宏与古朴鼎盛与革新C.创新与再造传承与新变集成与转型 D.波峰与波谷恢宏与古朴经世与玄思13.元代为了便于强制征调工匠服役,将工入专门的“匠藉”,称为匠户。
明代与元代的不同在于匠户不须永远在官府服役,可以轮班进行服役,不服役期间离开作坊,甚至可以纳银折抵服役。
这种变化()A.抑制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B.巩固了小农经济主体地位C.打破了官营手工业的垄断 D.促进了民营手工业的发展14.商代时,“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
周公提出“以德配天”,到春秋时期,周内史叔兴提出:“吉凶由人”。
郑国子产提出:“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何以知之?”这表明春秋时期()A.民本思想强调民的作用 B.天人关系的重心发生变化C.儒家天命观影响很广泛 D.出现贵贱、主从的人伦关系15.战国考古史记载,河北西家庄的赵国遗址出土的铁农具占这个遗址出土的全部农具的65%;河北兴隆燕国冶铁遗址发现农具铁范28副51件;辽宁抚顺的燕国遗址出土的铁农具占全部出土工具的85%。
材料说明战国时期()A.铁农具推动农业发展 B.中原出现最早的铁农具C.铁农具应用较为普遍 D.政府很重视推广铁农具16.在凯恩斯学派看来,有效需求是推动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但是,在长达几千年的中国传统社会中,社会上绝大部分的有效需求几乎消失了。
以下是对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的叙述,其中最主要的是()A.“工商食官“绕过市场满足了社会需求 B.耕织结合的小农经济的顽强抵制C.广大农民的贫困难以形成有效社会需求 D.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行17.孙健在《中国经济通史》提到,“西汉时期,冶铁业非常发达。
据考古发掘,在北京清河镇、山东藤县、河南鲁山、南阳、巩县、方城和江苏的利国驿等地,都发现过汉代冶铁遗址。
其中以南阳、巩县两处冶铁遗址规模最大。
”这本质上反映了()A.中原地区农业发达 B.河南冶铁业发达C.政府重视手工业 D.经济重心开始南移18.汉武帝规定,“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钛左趾,没人其器物”。
后世的历朝历代,也大都心照不宣地沿用了这一做法。
这主要体现了()A.历代将汉武帝作为治国榜样 B.汉代经济制度为后代所推崇C.富商大贾与小农之间的矛盾 D.政府对国计民生行业的控制19.汉高祖时丞相对皇帝敢于直言不讳,惠帝时丞相无所事事,惠帝婉转表达不满也遭到了“陛下垂拱,参等守职”的申诉与抗辩。
文帝幸臣对当时的丞相礼意怠慢,丞相则直接对文帝表达了不满。
以上这些信息主要体现了()A.汉初政治局势呈现混乱的局面 B.中央集权面临着较严重的危机C.皇权与相权权力分配存在矛盾 D.中朝制度的实施导致丞相不满20.成书于三国时期的《人物志》介绍了如何从形貌神态、言谈举止、为人处事等方面鉴别人才,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人才评定理论体系。
《人物志》的出现()A.与政治制度密切相关 B.为科举制的诞生创造了条件C.标志门阀士族的形成 D.为三国争雄奠定了人才基础21.汉武帝初置刺史时赋予其“六条问事”的权力,包括政、刑、民、选署等诸多方面,都是郡国事务的重要事项,并且主要针对地方郡国二千石官员。
但同时规定“非条所问,即不省(察)”。
据此可知,刺史()A.以轻御重、以小监大 B.职权受到明确限制C.为了削弱相权而设立 D.成为地方最高长官22.秦始皇为统一岭南开凿的灵渠;东汉政府治理黄河水害上有显著的成效;唐朝设置了专门管理水利的机关;明太祖时,兴修塘堰近五万处。
这反映()A.从秦以后,兴修水利工程已制度化B.兴修水利工程是历代朝廷的重要职能C.兴修水利工程促进全国统一的作用D.兴修水利工程是为了满足统治者私欲23.据考证,秦汉时期维持一日两餐生活,上午用餐大致在9点左右,下午用餐则在15点左右。
直到汉末,曹操享用“一日三餐”都是尊荣。
汉代以后,一日两餐逐渐变为三餐甚至四餐。
据此可知汉代以后()A.古人健康水平呈上升趋势 B.农民普遍贫困现象愈演愈烈C.各地区贫富分化现象减轻 D.社会大众物质生活更为丰富24.战国时期秦国的青铜兵器出土数量很多,不少带有铭文,如“相邦吕不韦戈”、“相邦义(张仪)戈”、“上郡守戈”、“陇西守戈”等。
这些铭文证实()A.兵器使用者为中央高级官员 B.秦兵器分由中央和地方督造C.秦国人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D.秦兵器带有显著的地域特色25.丝织业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手工业部门。
下列项中有关中国古代丝织业的叙述错误的有()①新石器时代已经出现人工育蚕技术②汉代提花技术相当成熟③唐代中期后,官营丝织业作坊兴起④元代丝绸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6.《史记》记载,西汉前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
这反映了当时()A.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B.朝廷提高工商业者地位C.经济得到恢复发展 D.地方豪强控制了郡县27.自唐中叶以后,中国的区域经济差距主要是南北差距,其次才是东西差距。
到近代,中国的区域经济差距已变为东西差距为主、南北差距为次。
这种变化反映了()A.东部沿海自然条件优势更加明显 B.近代列强对南方的破坏甚于北方C.由内向型向外向型经济发展的趋势 D.农业经济阻碍了中国近代化发展28.下面是秦汉至明清水旱等自然灾害发生次数及其频率一览表。
据此最可能的推断是()C.人地矛盾日益突出 D.农业生产日渐衰退29.何一民在《中国城市史纲》中提到,唐代主要城市有长安、洛阳,扬州、益州、杭州、苏州、湖州、常州、鄂州、洪州、广州等70个之多。
他认为,唐代的城市在数量上有所增加,分布也较广泛且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和长江下游地区。
这表明()A.唐代城市兴起体现了精耕细作小农经济的普遍发展B.唐代东部地区经济较为繁荣,有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C.唐代经济发展较为均衡,交通对城市的发展影响最大D.对外贸易的发展、商帮的涌现促进了南方城市的发展30.两宋时期,江浙地区是全国粮食倚重之地,而到明清时期,江浙不少地区粮食已不能自给,需从湖广一带输入,但“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却是当时十分流行的谚语。
这种变化说明江浙地区()A.经济结构出现转型 B.生产方式发生质的变化C.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D.手工业生产出现专业化31.唐朝时的富商王元宝、杨崇义、郭万金等“各以延纳四方多士,况于供送,朝之名僚,往往出于门外。
每科场文人集于数家,时人目之为豪友。
”这表明当时()A.政府注重调动商人积极性 B.商人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C.开始形成官商勾结的风气 D.政府对商人压制和歧视32.春秋战国时期,有思想家认为天地固然是化育万物之本,但如果万物不经君主圣人整治梳理,只能以散漫的形式存在,只有经过君主圣人之功,万物,特别是人类,才能各得其所,井然有序。
由此可见,这一认识()A.是诸子学说趋向统一的体现 B.为专制制度提供了有力支持C.表明儒家思想得到普遍认同 D.意味着百家争鸣的基本结束33.战国思想家尹文重视君臣上下名分,“君不可与臣业,臣不可侵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