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学习】二年级数学上册活动课《量一量,比一比》教案设计
《量一量,比一比》(教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
《量一量,比一比》(教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学的重要性,下面是我为《量一量,比一比》这一课的教案。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47页的例1和第48页的练习题。
我们将学习如何使用直尺和卷尺来量物体的长度,并比较不同物体之间的大小关系。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使用直尺和卷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并能够比较不同物体之间的大小关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会使用直尺和卷尺量物体长度,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比较。
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比较不仅仅是大小,还包括长短、高低等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本节课的内容,我准备了直尺、卷尺、不同长度的物体(如木棒、铅笔等)、练习题等教具和学具。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在课堂上拿出一些不同长度的物体,让学生观察并猜测它们的长度。
2. 讲解:我会向学生讲解如何使用直尺和卷尺来量物体的长度,并演示如何进行测量。
3. 练习:让学生分成小组,使用直尺和卷尺来量教室里的物体,并记录下来。
4. 比较:让学生将测量出来的长度进行比较,找出最长和最短的物体。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量一量比一比直尺、卷尺长度七、作业设计1. 请用直尺和卷尺量一量你的铅笔、书本、桌子的长度,并将结果记录下来。
答案:铅笔长度为15厘米,书本长度为20厘米,桌子长度为120厘米。
2. 比较一下你的铅笔和书本的长度,哪个长?哪个短?答案:铅笔短,书本长。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于使用直尺和卷尺量物体长度掌握得比较好,但在比较方面还需要加强。
在课后,我会让学生们多进行一些类似的练习,以加强他们的比较能力。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们在生活中多运用数学知识,比如在购物时比较商品的价格等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学生对于使用直尺和卷尺量物体长度的掌握程度是一个重点。
在课堂上,我通过引入不同长度的物体,让学生们观察并猜测它们的长度,以此来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量一量,比一比》教案五篇
《量一量,比一比》教案五篇第一篇:《量一量,比一比》教案《量一量,比一比》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88-89页量一量,比一比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实际测量长度的过程,认识身边事物的长度。
2、在实践活动中,能够用比较合适的方式描述物体的长度,在比较、修正、测量结果的过程中,体会测量的本质,培养估测能力,建立初步的长度观念。
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活动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点:经历测量长度的过程,发展长度观念教学难点:体会测量的本质教学过程:一、复习1、说一说我们都认识了哪些长度单位?2、请你用手势来比划一下,1米和1厘米各有多长?我们在认识米和厘米时都用到了一个工具就是尺。
那我们来看看我们生活中常用的尺有哪些?(课件出示各种尺)二、介绍方法1、你能用手势告诉我60厘米有多长吗?学生用手势比划的时间,注意观察找出不同的、相差较大的来进行对比。
2、看来,我们可以用我们的身体来对物体的长度做出估测,古时候的人没有尺,就用这种方法来测量物体,我们看看他们都用了什么?(课件出示各种测量方法)3、像这样一庹、一拃、一步……都是他们常用的,甚至到现代有一些我们也常用。
工人师傅要给讲台铺地毯,可是不小心把皮尺丢在了路上,今天我们就来帮助他解决讲台有多长的问题?(板书:讲台有多长?)三、小组合作想一想,我们可以借助身体的哪一部分来帮助工人师傅测量讲台的长度?1、你想测量身体哪一部分的长度?是从哪到哪的距离?(师提问)2、同桌合作,来测量。
3、将测量的数据填入表格。
(学生测量后汇报自己的数据,教师板书)师:为什么测量的数据不同呢?我们选哪个数据来记录呢?四、1、测量课桌的长度现在先用我们身体上的“尺”来量一量课桌的长度,你先估计一下它有多长。
小组讨论:你想用什么当“尺”。
一个这样的“尺”够吗?请同学们来帮帮你吧?(学生用自己的身体当尺进行测量)2、测量讲台的长度。
估计一下讲台有多长?小组内先进行讨论,选择什么当“尺”比较合适。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综合实践活动:量一量比一比》教学计划及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综合实践活动:量一量比一比》教学计划及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综合实践活动:量一量比一比》是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的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以及比较物体的大小、长短、高矮等。
本章节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并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长度观念,对长度单位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对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还不够熟练,对物体大小的比较还需要进一步的训练。
此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如米、分米、厘米等。
2.培养学生比较物体大小、长短、高矮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2.比较物体大小、长短、高矮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实践操作法”和“小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各种长度不一的物体,如尺子、铅笔、小棒等。
2.准备长度单位卡片,如米、分米、厘米等。
3.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各种长度不一的物体,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你们能用什么方式来比较这些物体的大小、长短、高矮呢?”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长度单位卡片,如米、分米、厘米等,让学生认识并了解这些长度单位。
接着,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用所学的长度单位来测量各种物体,并记录测量结果。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及时进行指导和纠正。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出示一些图片或实物,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比较,如比较两幅图的大小、长短、高矮等。
二年级上册数学《量一量比一比》的教案
二年级上册数学《量一量比一比》的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量一量比一比》的教案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二年级上册数学《量一量比一比》的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二年级上册数学《量一量比一比》的教案1活动目标:1、认识工具,懂得选择和使用工具。
2、让幼儿掌握锯和量的方法,通过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3、在集体活动中,培养幼儿相互合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1、长木条、锯子、小椅子、小筐、剪刀。
2、毛线、尺子、粉笔、画笔,纸条。
活动过程:一、和幼儿一起讨论怎样锯,怎样量。
1、师:看,这是你们上次为小猪兄弟做的围墙,你们做的围墙是干什么的,那你们觉得这围墙怎么样?幼:太矮。
师:怎么办?幼:再钉木块。
幼儿操作发现没有木块。
根据提供的材料幼儿发现可以把长木条改成短木块。
师:怎么改?引导幼儿想不同的方法:如用锯子锯,用刀砍等。
2、师:可是小猪兄弟有个要求:希望你们把木条改成这么长(出示小木块),那应该怎样办?(幼儿:量。
)怎么量呢?(幼儿一起讨论),二、幼儿自己动手操作,锯一锯、量一量,并从中总结出最好的1、师:你们说得很好,现在请你们自己找一个合作伙伴,两人一组,用你喜欢的方法量一量。
幼儿操作。
师:你们刚才用什么量的?请几个幼儿把几种典型的方法表演一下,并让其他幼儿看一看哪种方法量得最快。
2、师:现在我们量好了,那长木条又怎样变成短木条的?(幼儿:用锯子和刀),那你们去试一试吧,要求你们操作的`时候,不要大声讲话,并且一定要注意安全,小心手中的工具伤到其他小朋友了。
请幼儿示范并比较哪种方法好,又安全。
四、结的方法再一次进行尝试,要求用最快的量的方法和安全的锯的方法进行操作。
老师进行引导。
五、活动延伸:我们一起帮小猪把围墙做起来吧。
二年级上册数学《量一量比一比》的教案2活动目的:引导幼儿感知物体的粗细,并用语言准确表达。
【K12学习】二年级数学上册活动课《量一量,比一比》教案设计
二年级数学上册活动课《量一量,比一比》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结合生活实际,经历实际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巩固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体会测量的实质,能选择合适的标准,用不同的方式表示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长度观念和数感。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活动带来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对“量”的实际意义的理解,建立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选择合适的测量“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
三、教具准备米尺、软尺、卷尺、测量记录单、等。
四、教学过程激活经验,揭示课题.回顾长度单位。
说说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和1米的长度。
你知道1拃有多长吗?一步有多长呢?除了这些,你还想知道什么物体的长度呢?.揭示活动主题。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用测量长度的工具量一量身边的物体吧。
分组合作,参与活动.小组合作,实际测量。
全班交流,认识测量方法。
请学生介绍每种测量工具、测量的方法以及测量时要注意什么。
例如:测量时,尺子的刻度“0”通常与物体测量的起点重合;测量身高时,人要站直,这样测量的高度才准确等。
观察图片,了解测量的内容。
①出示主题图。
二年级数学《量一量,比一比》教学设计②交流图中的孩子们在测量什么。
合作测量,体验测量的方法。
①提出测量要求:同桌合作,互相量一量各自的肩宽,记好测量结果。
②学生先估一估,再测量,教师巡视指导。
③反馈交流,让学生说说选用什么工具测量的,结果是多少?④数据记录:指导学生比较,测量的数据大约是多少?⑤板书:肩宽大约30厘米分组实践,做好测量数据的记录。
①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确定对象后开展测量活动,如:两臂展开的长度,学生一步的长度,讲桌的长度,教室的长度,身高,课桌高等。
测量前,教师再提出要求,如请学生先估一估,再进行测量。
尽量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测量的机会,并记录下测量结果。
②汇报测量结果并板书。
重点讨论身高和两臂展开的长度比1米长一些时怎么记录。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量一量比一比》教案4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量一量比一比》教案4一. 教材分析《量一量比一比》是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的一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的认识和使用,以及比较物体长度大小的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能够运用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和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但是对于长度单位的概念和运用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实物演示、动手操作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长度单位的使用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能够正确使用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和比较。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长度单位的概念和运用。
2.比较物体长度大小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实物演示法: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测量和比较,加深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3.合作学习法:分组进行测量和比较,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长度单位模型、实物道具、测量工具等。
2.学具准备:学生测量工具、练习册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
教师可以拿出一个长度单位模型,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特征。
然后,教师可以拿起一个实物道具,让学生猜测其长度,并用自己的长度单位模型进行测量。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者黑板,展示一些长度单位的使用场景,如道路、楼房等。
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拿出自己的长度单位模型,观察并讨论如何使用它们进行测量和比较。
3.操练(1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些实物道具和测量工具。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测量和比较。
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指导,如如何正确使用测量工具,如何进行比较等。
4.巩固(5分钟)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学生进行测量和比较的示例,让学生上台演示并解释其操作过程。
6.7《量一量,比一比》(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6.7《量一量,比一比》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长度的概念,掌握测量长度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合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3. 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测量长度的方法。
2. 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应用。
3. 长度的大小比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测量长度的方法,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应用,长度的大小比较。
2.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测量工具,准确读取测量结果。
四、教学方法1. 实践操作:让学生通过测量身边的物体,亲身体验长度的概念。
2.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享测量经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 游戏竞赛:设计有趣的测量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关注长度这一概念。
- 提问:你们知道如何测量长度吗?长度有哪些单位?2. 新课讲解- 讲解测量长度的方法,重点强调正确使用测量工具和准确读取测量结果。
- 介绍长度单位厘米和米,让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 通过实例,展示如何进行长度的大小比较。
3. 实践操作- 分组进行测量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长度的概念。
- 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测量工具,如尺子、卷尺等。
- 引导学生将测量结果记录下来,并进行长度的大小比较。
4. 小组讨论- 让学生分享测量过程中的心得体会,讨论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 引导学生总结测量长度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5. 游戏竞赛- 设计有趣的测量游戏,如“测量接力赛”、“长度猜猜看”等。
- 通过游戏竞赛,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测量技能。
6. 总结与反思-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测量长度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六、作业布置1. 家庭作业:测量家中物品的长度,记录在作业本上。
2. 拓展作业:寻找生活中的长度测量实例,与同学分享。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
人教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量一量比一比》教学设计
人教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量一量比一比》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量一量比一比》是人教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和比较物体长度大小的方法。
本章内容包括厘米、米的长度单位,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以及比较物体长度的大小。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但对于长度单位和长度比较的概念可能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实物操作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加深对长度单位和长度比较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厘米、米的长度单位,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并能够比较物体长度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实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长度单位和长度比较的方法。
2.难点: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能够准确地量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比较。
五. 教学方法1.实物操作法:通过尺子和实物,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长度单位的概念,并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
2.实践活动法: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比较物体长度的大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3.引导发现法:教师通过提问和引导,让学生发现长度单位和长度比较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尺子、实物、课件等。
2.学具:尺子、实物、练习本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一些实物,如书本、铅笔等,让学生观察并猜测它们的长度。
引导学生发现长度的大小,并引入长度单位和长度比较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尺子,向学生介绍厘米和米的长度单位,并通过实物操作,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长度单位的概念。
3.操练(10分钟)教师让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一个实物,用尺子量出物体的长度,并记录在练习本上。
然后,各组之间进行比较,看哪个组的测量结果最准确。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长度不一的实物,让学生用尺子量出它们的长度,并进行比较。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量一量,比一比︳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量一量,比一比︳人教新课标( )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量一量,比一比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材。
我们将学习第六章“量一量,比一比”。
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学习长度单位,比较物体的大小和长短,以及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学会比较物体的大小和长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学生对长度单位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正确比较物体的大小和长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尺子、绳子、小棍子等。
学具:学生尺子、练习本、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如桌子、椅子、书本等,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物品的长度是不一样的。
2. 讲解长度单位:介绍厘米、米等长度单位,让学生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
3. 比较物体的大小和长短:让学生用尺子量一量教室里的物品,如桌子、椅子等,并比较它们的大小和长短。
4. 实际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用尺子量一量组内的物品,并比较它们的大小和长短。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长度单位:厘米、米比较方法:1. 直接比较: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和长短。
2. 转换比较:将两个物体的长度转换成相同的长度单位,再进行比较。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用尺子量一量家里的物品,如桌子、椅子等,并比较它们的大小和长短。
答案:根据实际情况,学生可以给出具体的比较结果。
2. 作业题目:请用尺子量一量自己的身高和体重,并比较一下。
答案:根据实际情况,学生可以给出具体的比较结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长度单位的概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能够正确比较物体的大小和长短。
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对长度单位的运用还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除了长度单位,我们还可以用什么单位来比较物体的大小和长短?例如,可以用面积单位来比较物体的面积大小。
二年级数学量一量比一比教案6篇
二年级数学量一量比一比教案6篇二年级数学量一量比一比教案1 教学目的:1、通过比一比活动,掌握比拟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可以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
2、通过估计,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体会估计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作用。
教学准备:老师:数字卡片学生:100以内的数字卡片教学过程:一、复习1、同桌用100以内的数字卡片,每次每人抽出一张,谁先说出大数,谁就赢。
2、交流判断大数的经历。
二、新授1、教学“比一比”(1)出示1084、982说说谁大,谁小?(2)学生说:三位数比四位数小,所以1084>982(3)老师出示另一些数,学生进展比拟。
(4) 总结规律:数的比拟:(1)数位比拟多的一个数比拟大(2)从位比起,位的数大的大(数位一样)(3)假如数位和位都一样,我们比拟下一位。
2、练一练(1)学生完成P36在O里填上、=(2)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填3、试一试(1)老师指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2)说说怎样能比拟快地比出大小?(3)老师总结:先将这些数按数位多少分一分,再将一样数位的数进展比拟。
99二年级数学量一量比一比教案2 教学目的:1、使学生学会用数描绘身边的事物,并与别人交流。
2、培养用数学的目光对待周围事物、用数的观念分析^p 日常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意识和才能。
3、初步体验量化的思想,促进数感的开展。
重点难点:位数一样的数的大小比拟。
教具学具:课件、计数器、直尺。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比拟大小981( )1000 6980( )789 7083( )7208 1378( )2341 2980( )3408 3920 ( )3980二、试一试1、课件出示28页情境图,认真观察,自己试一试。
老师巡视,发现问题。
2、展台展示学生自己完成的任务情况。
3、学生汇报:在数线上标出三辆自行车价钱的理由,说一说哪辆车,哪辆车最贵。
三、老师评价,对于学生的不同说法,只要合理,老师就要给与肯定。
(设计意图:为学生进步充分、独立的考虑空间,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学习的自信心,让他们体会成功的乐趣。
人教版数学二上6.5《量一量比一比》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上6.5《量一量比一比》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二上6.5《量一量比一比》》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能够进行不同长度单位的比较和转换。
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章节之前,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的基本概念,如米、厘米、毫米等,并且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加减运算。
但是,对于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学生可能还不够熟悉,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能够进行不同长度单位的比较和转换。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培养他们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2.如何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不同长度单位之间的比较和转换方法。
五. 教学方法1.采用实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长度单位换算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操作,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采用问题解决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比较和转换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长度单位换算的实例和图片。
2.准备小组合作学习的材料和工具。
3.准备问题解决的情境和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长度单位实例,如尺子、尺码、米尺等,引导学生回忆和复习已学的长度单位知识。
然后,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些长度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吗?”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些长度单位换算的实例,如1米=100厘米,1厘米=10毫米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换算关系。
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来解释这些换算关系,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提供一些长度单位换算的材料和工具,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操作和讨论。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量一量,比一比-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量一量,比一比人教版我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量一量,比一比,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二章第四节《量一量》和第五节《比一比》两个部分。
其中,《量一量》主要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厘米、毫米和米,以及它们的换算关系;《比一比》则让学生学会比较物体的大小、长短和高低。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1. 掌握长度单位厘米、毫米和米,及它们的换算关系;2. 学会比较物体的大小、长短和高低;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比较物体的大小、长短和高低。
难点:长度单位换算关系的运用,以及在不同情境下灵活比较物体的大小、长短和高低。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尺子、厘米、毫米、米标尺;学具:学生尺子、练习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如桌子、椅子、黑板等,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物品的长度不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讲解长度单位厘米、毫米和米,及它们的换算关系。
如:1厘米=10毫米,1米=100厘米。
3. 例题讲解:出示例题,如“一根铅笔的长度是15厘米,换算成毫米是多少?”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换算关系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自主完成练习题,如“一个苹果的长度是10厘米,换算成毫米是多少?”并相互检查答案。
5. 比较物体大小、长短和高低:让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两个物品,如书本和尺子,比较它们的长度、高低,并记录结果。
6. 成果展示:邀请几组学生上台展示他们的比较结果,并说明比较的方法和过程。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长度单位换算关系和比较方法两个部分。
如:长度单位换算关系:1厘米 = 10毫米1米 = 100厘米比较方法:1. 直接比较:比较两个物体的长度、高低;2. 转换比较:将两个物体的长度转换为同一单位,如厘米或毫米,再进行比较。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量一量比一比》教案3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量一量比一比》教案3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生能够正确理解“量”的概念,能够用相同的单位进行量的比较。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培养学生认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会与他人分享和交流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掌握物体数量的量词,“多少个”、“几个”等的应用;2.通过比较得出物体数量的多少。
难点1.理解比较大小的概念,正确使用比较的词语;2.协作学习,分享观点,合作解决问题。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辅助工具、教学故事情节设计;2.学生准备:学生课前习题完成情况、合作小组的分组。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在课堂中设计一个带有数量的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并解决问题)(二)讲授1.通过故事情节的设计,引导学生理解“量”的概念;2.介绍用相同的单位进行比较,数学的表示方法。
(三)练习1.学生进行合作小组讨论,完成一些关于比较数量的练习;2.学生展示自己的答案,讨论交流。
(四)展示1.邀请学生代表展示他们的合作成果;2.整理出正确的学习答案。
(五)总结1.整合学生的答案,总结量一量和比一比的宗旨;2.强调重要概念,让学生加深印象。
五、作业布置1.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继续完成类似的练习;2.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帮助不懂的同学。
六、课后反思1.教学效果: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反应学生的学习情况;2.教学不足:总结可能存在的问题,为下节课改进教学做准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于“量”和“比”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培养了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合作精神,为以后更深入的数学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量一量比一比》教案2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量一量比一比》教案2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会用不同的度量单位进行测量,理解“长”、“重”、“体积”等概念;–能够比较不同物品的大小,进行简单的比较;–掌握使用“比”这一概念进行多种形式的比较。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示范和练习,让学生亲自操作,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生能够使用不同的度量单位进行测量,理解不同概念并进行比较。
•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比”这一概念进行多种形式的比较。
三、教学过程1. 暖身•让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复习。
2. 导入新知识1.让学生观察教师示范的实际测量,并引入不同的度量单位的概念。
2.通过图片或实物,让学生理解“长”、“重”、“体积”等概念。
3. 拓展练习1.给学生准备一些小道具,让他们用尺子、天平等工具进行测量,并比较结果。
2.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情景,比较不同物品的大小。
4. 温故知新•通过举一些实际例子,让学生再次理解和掌握使用“比”这一概念进行多种形式的比较。
5. 活动设计•设计小组活动或游戏,让学生在团队中合作,进行比较和测量,以加深他们的理解和记忆。
四、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掌握使用不同的度量单位进行测量,并运用比较的方法进行大小的比较。
同时,通过本节课的实践操作,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也应该得到提高。
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学生应该能够更加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计划,老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补充。
希望本节课能够为学生成长提供帮助,让他们在数学学习中更加自信和有成就感。
量一量比一比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量一量比一比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使用“量一量”、“比一比”等词语。
2.能够正确使用尺子、天平等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3.能够正确使用“大于”、“小于”、“等于”等比较符号。
4.能够正确使用“半小时”、“一小时”等时间单位。
教学重点:1.能够正确使用尺子、天平等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2.能够正确使用“大于”、“小于”、“等于”等比较符号。
教学难点:1.能够正确使用“半小时”、“一小时”等时间单位。
2.能够正确使用“量一量”、“比一比”等词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尺子、天平等测量工具。
2.教师准备一些物品,如书、铅笔、橡皮等,供学生进行测量。
3.教师准备一些图片,如水果、动物等,供学生进行比较。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教师出示一些物品,如书、铅笔、橡皮等,让学生进行测量,并让学生说出测量结果。
2.教师出示一些图片,如水果、动物等,让学生进行比较,并让学生说出比较结果。
二、讲解新知(15分钟)1.教师讲解“量一量”、“比一比”等词语的使用方法,并让学生进行练习。
2.教师讲解尺子、天平等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并让学生进行练习。
3.教师讲解“大于”、“小于”、“等于”等比较符号的使用方法,并让学生进行练习。
4.教师讲解“半小时”、“一小时”等时间单位的使用方法,并让学生进行练习。
三、巩固练习(25分钟)1.教师出示一些物品,让学生进行测量,并让学生说出测量结果。
2.教师出示一些图片,让学生进行比较,并让学生说出比较结果。
3.教师出示一些数字,让学生进行比较,并让学生说出比较结果。
4.教师出示一些时间,让学生进行比较,并让学生说出比较结果。
四、课堂小结(5分钟)1.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进行总结。
2.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五、作业布置(5分钟)1.布置相关练习题。
2.要求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并在下节课前交上。
小学二年级数学量一量比一比教案精选5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量一量比一比教案精选5篇小学二年级数学量一量比一比教案 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实践,按照指定标准对物品进行比较。
并且能熟练的掌握数数的方法,会比较物体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复习策略):在数一数、分一分、比一比的游戏活动中,发现并提出有关分类、比较的简单数学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分类、比较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养成分类整理物品的习惯。
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精神和用数学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能按照指定的标准对物品进行比较,并且能熟练的掌握数数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发现并提出比较的简单数学问题。
四、教学过程:(一)动手游戏《数一数、比一比》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下面我们一起玩一个《老师说你们做》的游戏。
老师说学生边说边做(大小)(二)说一说1、小朋友,你们在家愿不愿意帮助妈妈收拾家务?我们的好朋友小明他帮助妈妈把家务收拾好后,把妈妈、爸爸、自己的衣服分类放好,说“妈妈的衣服真多啊”,你能告诉老师,小明是怎么知道妈妈的衣服多?数一数有多少?(出示课件图片)2、学生自由发言(因为我看到妈妈的衣服叠的最厚了。
)3、看到老师的图片,你还能比较什么?(妈妈的衣服比爸爸的衣服短,比小明的衣服长,所以小明的衣服最短;还能比较花瓶,观赏的装饰品,古董马,妈妈小明的身高)4、同学们观察的真细致。
闭上眼睛,跟老师旅游轻松一下!看!出示课件,我们到哪儿了啊?(花果山)你能在这儿比较什么?(学生尽情发挥数,猴子,比较多少)接着去旅游出示课件我们又来到哪儿了啊?(海边我们能比较什么啊?(学生自由说)5、我们旅游到了这么多的地方,能不能从我们生活中进行比较呢?把你们课前收集的资料拿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告诉大家你比较的`是什么。
(矿泉水瓶,汽车,球,铅笔,纸)看看我们教室里能比较什么?生活中我们还能比较什么?(学生自由回答,老师随机鼓励肯定其想象力和观察能力6、游戏《小组找家》出示课件让学生比较完书的厚和书的多少之后,分组,听老师口令找家。
量一量比一比教学设计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此外,学生在团队合作方面有待提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交流、协作,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通过本章节的学习,让学生在掌握测量和比较技能的同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严谨、认真、合作的学习态度。
3.创新作业: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设计一个创意测量工具,如用纸板制作的直尺、三角板等,并说明其使用方法。
-学生可以尝试使用自制的测量工具进行实际测量,比较其与标准测量工具的准确性,并分析原因。
4.思考作业:
-让学生思考测量和比较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并举例说明。
-学生可以从科学、技术、生活等多个角度进行思考,提高对测量和比较方法的认识。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具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2.练习题可以包括:测量线段长度、比较物体大小、解决实际测量问题等。
3.教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点评,及时纠正错误,引导学生总结经验。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测量和比较的方法及技巧。
2.让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练习中的收获和感悟,鼓励他们提出疑问和困惑。
5.拓展阅读:
-推荐学生阅读与测量和比较相关的书籍、文章,了解测量技术的发展历程和比较方法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做好笔记,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二)讲授新知
1.讲解基本的测量工具,如直尺、三角板等,并示范如何正确使用这些工具进行测量。
量一量,比一比优秀教学案例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5.教学评价与反思:本案例注重教学评价与反思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总结长度单位的认识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同时,设计评价量表,让学生自评、互评和他评,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教师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阶段的教学做好准备。
(四)反思与评价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总结长度单位的认识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
2.设计评价量表,让学生自评、互评和他评,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3.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学生个性化的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信心。
4.教师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阶段的教学做好准备。
最后,我进行了课堂小结,强调了量物体长度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实践。通过这次教学活动,学生对长度单位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动手操作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能够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并正确读取数据。
2.培养学生比较物体长度的能力,找出最长和最短的物品。
3.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作业的安全性,如测量时要注意物品的摆放,避免受伤。
4.结束本节课,教师鼓励学生:“希望你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发现数学的美妙。”
五、案例亮点
1.实践性与生活化结合:本案例以实际生活中的物品为载体,让学生在测量和比较的过程中,深刻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感知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6.7量一量,比一比(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6.7 量一量,比一比(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第六章第七节的内容,主要是学习长度单位,以及比较物体长度大小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长度单位,能够用量尺量物体的长度,并能够比较物体长度的大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学会用量尺量物体的长度,难点是让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不同的长度单位进行比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准备有量尺、铅笔、直尺等,学具准备有练习本、铅笔等。
五、教学过程我会拿出一个铅笔,问学生们:“这个铅笔长多少?”然后我会拿出量尺,示范如何量铅笔的长度,并让学生们自己量一下铅笔的长度。
接着,我会拿出两支铅笔,问学生们:“这两支铅笔哪个长?”然后我会让学生们自己用量尺比较两支铅笔的长度。
然后,我会拿出更多的铅笔,让学生们自己量长度,并比较大小。
在学生们掌握了量尺的使用和长度比较的方法后,我会给他们发放练习本,让他们自己在练习本上量物体的长度,并比较大小。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长度单位比较量尺 > < =七、作业设计1. 铅笔2. 直尺3. 练习本答案:1. 铅笔的长度是20厘米,直尺的长度是30厘米,练习本的长度是25厘米。
所以铅笔 < 直尺 < 练习本。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在掌握了量尺的使用和长度比较的方法后,能够独立地进行物体长度的量化和比较,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在拓展延伸部分,我会在下一节课引入长度单位的概念,让学生们学习更多的长度单位,并学会在不同单位之间进行转换。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长度单位的学习长度单位的学习是本节课的重要内容。
学生们需要了解并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以及如何使用量尺来量物体的长度。
我在教学中会特别强调单位的重要性,让学生们明白不同的单位代表的长度是不同的,比如厘米和米。
我会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们自己量尺量物体的长度,以此来加深他们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知识学习】二年级数学上册《量一量,比一比》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量一量,比一比》教案www.5ykj.com 教学内容:第88-89数学实践活动“量一量,比一比”。
学情分析:通过对自己身体各部分长度的测量,及周围东西的测量,使学生感受自己正在成长的快乐。
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掌握测量方法的多样性,通过动物的身高或身长和人比一比的过程让学生对米和厘米有更深一步的认识,切实体会数学与自己生活的联系。
教学目标:1、通过让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加深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在测量中培养学生的分工合作意识;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3、在活动中初步渗透统计的思想和统计知识。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每组皮尺,卷尺,一根木条,2张练习纸。
教学过程:一、情境启发,明确目标小朋友,今天大家和老师一起做实践活动,你们高兴吗?二、合作探究,达成目标(一)选择测量工具1、认识各种尺。
讲述:请把你带来的尺拿出来,在小组内看一看。
指名学生介绍学生尺、米尺和卷尺。
问:你用学生尺、米尺和卷尺测量过长度吗?量的什么?2、认识自己身上的“尺”。
介绍“拃”、“步”和“庹”的长度。
(二)进行实地测量1、量长方形的纸。
讲述:每人拿出一张长方形纸,用学生尺分别量出四条边的长。
学生各自测量、填写。
把这张纸对折一下,再量一下折痕的长,你发现了什么。
如果用米尺或卷尺来量方便吗?学生交流得出结论:由于这张纸的边长或折痕长都比较短,所以用学生尺来量就可以了。
如果用米尺或卷尺来量,反而更麻烦。
2、估测物体的长度。
我们知道了自己的一“拃”、一“步”和一“庹”的长度,就可以用这些自身的尺来估测物体的长度。
比如说我们的一“拃”有14厘米长,我们测量课桌的高度是4“拃”,我们就可以估测出课桌的高度大约是60厘米。
小组活动:自己选择物体进行估测,把结果填写到教科书第89页的表格里。
三、变式练习,检测目标测量门的宽度、窗户的宽度、讲台的宽度、饮水机的高度、黑板到讲台之间的距离:、启发谈话,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测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数学上册活动课《量一量,比一
比》教案设计
课
件www.5yk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生活实际,经历实际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巩固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体会测量的实质,能选择合适的标准,用不同的方式表示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长度观念和数感。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活动带来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对“量”的实际意义的理解,建立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选择合适的测量“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
三、教具准备
米尺、软尺、卷尺、测量记录单、等。
四、教学过程
激活经验,揭示课题
.回顾长度单位。
(1)说说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厘米、米)
(2)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和1米的长度。
(3)你知道1拃有多长吗?一步有多长呢?(一拃长约15厘米,一步长约40厘米)
(4)除了这些,你还想知道什么物体的长度呢?
2.揭示活动主题。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用测量长度的工具量一量身边的物体吧。
(板书课题)
分组合作,参与活动
.小组合作,实际测量。
(1)全班交流,认识测量方法。
请学生介绍每种测量工具、测量的方法以及测量时要注意什么。
例如:测量时,尺子的刻度“0”通常与物体测量的起点重合;测量身高时,人要站直,这样测量的高度才准确等。
(2)观察图片,了解测量的内容。
①出示主题图(数据不出现)。
二年级数学《量一量,比一比》教学设计
②交流图中的孩子们在测量什么。
(有测量桌子高度的、也有测量讲桌长度的……)
(3)合作测量,体验测量的方法。
①提出测量要求:同桌合作,互相量一量各自的肩宽,记好测量结果。
②学生先估一估,再测量,教师巡视指导。
③反馈交流,让学生说说选用什么工具测量的,结果是多少?
④数据记录:指导学生比较,测量的数据大约是多少?(30厘米)
⑤板书:
肩宽
大约30厘米
(4)分组实践,做好测量数据的记录。
①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确定对象后开展测量活动,如:两臂展开的长度,学生一步的长度,讲桌的长度,教室的长度,身高,课桌高等。
测量前,教师再提出要求,如请学生先估一估,再进行测量。
尽量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测量的机会,并记录下测量结果。
②汇报测量结果并板书。
重点讨论身高和两臂展开的长度比1米长一些时怎么记录。
如(
)米(
)厘米。
测量结果板书如下:
二年级数学《量一量,比一比》教学设计
(5)变换形式,建立所测物体长度的表象。
①闭眼想:教师读板书中物体的长度或高度,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物体的实际长度。
②用手比:学生比划测量物体的长度。
③比长短:如,课桌要比肩宽长一些,身高比课桌要高得多等。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测量身边熟悉的事物,认识它们的长度,在头脑中形成所测物体的长短表象,建立长度观念,同时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实践活动中不仅丰富了学生的体验,而且获得了广泛的活动经验。
2.选择“单位”,描述长度。
(1)用合适的方式描述“鳄鱼身长6米”这个长度。
①直观感知“6米”的长度。
请两名学生用卷尺拉出6米的长度,让学生们直观感受一下长短。
②借助熟悉的标准描述“6米”的长度。
猜一猜:先让学生猜猜看,如果同学们肩并肩站着,要多少个同学才能达到6米长?
比一比:请同学们上台肩并肩站一站,看看猜得对吗?
预设:20个人并排站着和鳄鱼差不多长。
试一试:如果是同学们手拉手两臂展开呢,几个同学就够了呢?
预设:5名学生手拉手,和鳄鱼差不多长。
说一说:你是怎么比的?还能用其他的方式来描述鳄鱼的长度吗?
(2)自主选择活动素材描述其长度。
①出示教材第89页表格。
二年级数学《量一量,比一比》教学设计
②让学生按照描述鳄鱼长度的方式,选择合适的测量“单位”描述表格中的物体长度。
综合应用,全面评价
.估一估,量一量。
(1)估一估,写出两个你身体的某些部位的长度或高度,再量一量。
(2)估一估,写出两样学习用品的长度,再量一量。
2.想一想,写一写。
通过这节课的测量活动,你对哪些物体的长度或高度印象最深?还有哪些感想和认识?请用数学小日记的形式表达出来。
反思活动,升华经验
这节活动课,你有哪些收获?
课
件www.5y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