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资本输出的若干问题的分析研究
关于美国输出资本主义民主的对策研究
( 浙 江 东方 职 业技 术 学 院 ,浙 江 温 州 3 2 5 0 1 1 )
摘要 : 美国及其 国际金 融集 团在其 民主 实质 改变之前 , 对 中 国的 态度 不会有根 本的 改变。但 随 着条件 的变 化其对 中国的 态度早 已从 完全敌 对实现 了向二重性的转化 。 当前 , 在经济上 其既 想依 靠 中国经济发展 的拉动 , 解决 自己的 困难 , 又妄 图遏制 中国的发展 , 阻止 中 国的强大。在政治上打 着“ 普世价 值” 的幌子输 出资本主 义民
第2 8卷
第 1 期
齐 鲁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J o u r n a l o f Q i l u N o r m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Vo 1 . 2 8 No . 1 F e b . 2 01 3
2 0 1 3年 2月
关 于 美 国 输 出 资 本 主 义 民 主 的 对 策 研 究
打掉 所谓 “ 暴政” 政府 , 扶 持 听他 们 话 的 反 对 派 上 台, 从 而 使 不 听 其 话 的 国家 变 成 其 附 庸 。这 就 是
当前 美 国妄 图独 霸世 界 的 主要 手 段 。早 在 若 干 年 前 美 国前 国务 卿 赖斯 在 华 盛顿 乔 治 敦 大 学 做 的 基 调性 演讲 《 布局 调 整—— 美 国 的“ 转 型外 交 ” 》 的 内 容, 就是对 美 国妄 图在 世界 范 围内支 持 “ 民 主”, 结 束“ 暴政” , 把 世 界 上 所 有 国家 都 改 造 成 美 国那 样 的“ 民主 国家 ” , 建 立听命 于美 国的政 府 , 及 其 固定 模 式 的诠 释 。 科索沃 、 伊 拉克 、 利 比亚 等 国反 对 派 的产生 、 上 台, 就 是 按 照 赖 斯 的讲 话 , 由美 国 的
论我国的资本外逃问题及对策(一)
论我国的资本外逃问题及对策(一)摘要:日益严重的资本外逃问题已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本文首先从资产组合理论的角度分析了中国资本外逃问题的成因,接着进一步分析了资本外逃对中国经济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最后提出了若干防范和控制资本外逃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资本外逃资产组合收益风险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不断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之中,中国的资本外逃问题也随着中国经济的开放和市场化进程加快而日趋严重,有资料表明中国目前已是世界上第四大资本外逃国。
资本外逃又被称为资本逃避,是指由于恐惧、怀疑或者为规避某种风险和管制所引起的资本向其它国家的异常流动。
资本外逃不同于资本流出,它是一种出于安全功能或其它目的而发生的非正常的资本流动。
在当今世界上,经济的开放性不仅体现为商品和劳务的国际流动,而且更为突出地体现为资本的跨国流动。
资本外逃作为资本跨国流动的一种特别方式具有自己独特的规律。
中国日趋严重的资本外逃已构成我国开放经济运行的一个重大问题,并已日益影响到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
一、中国资本外逃问题的现状中国自1994年起已连续6年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引资国。
仅在“九五”期间,中国吸收的外商投资就达2900亿美元,比“八五”期间增长了80%多。
然而在外国资本源源不断涌入中国的同时,国内资本也在加速实现外逃。
长期以来,中国实行的是严格的资本管制制度,国内居民要将资本转移到国外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但尽管如此,许多资本还是通过非法手段外逃了,把各式各样的资本外逃算起来,其总数与引进的外资规模几乎可以旗鼓相当。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1995年中国已是世界上第八大资本输出国。
在输出资本的结构当中,只有小部分属于政府批准的对外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其余的都属于各种形式的资本外逃,1993年至1996年,中国每年的资本外逃额大约均在100亿美元以上,据英国《经济学家》杂志估计,1997年从中国外逃的资本约为200亿美元。
第二章国际投资理论
三、国际直接投资的宏观理论—小岛清的比较优势 国际直接投资的宏观理论 小岛清的比较优势 理论
(一)理论的产生 边际产业扩张理论、边际产业比较优势理论:根据不同国家的生产要 素或生产环境差别,对国际直接投资起因作出解释。 1977年 《对外直接投资》,从国际分工原理出发,系统阐述该理论。 1881年 第五次再版的《对外贸易论》进一步补充发展。 1982年《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
三、国际直接投资的综合理论—邓宁的国际生产折衷论 国际直接投资的综合理论 邓宁的国际生产折衷论
(二)理论的主要内容 边际产业:投资国处于劣势的产业 研究对象:日本的跨国公司(大公司、中小公司) 基本观点:对外直接投资应该从投资国已经处于或即将陷于比较劣 势的产业即边际产业依次进行。这些边际产业是东道国 具有比较优势或潜在比较优势的产业
(三)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验证 1、日本式的对外直接投资不是取代贸易,而是互补贸易、创造和扩 大贸易的。 2、“边际产业”的概念可以扩大,更一般地称为“边际性生产”。 (1)同发展中国家相比,日本劳动密集的产业已经趋于比较劣势, 变成边际性产业; (2)同是劳动密集的产业,可能大企业保持比较优势,而中小企业 趋于比较劣势,变成边际性产业; (3)同一企业中,可能装配或生产某种特定部件的劳动密集型的生 产过程变成了“边际性部门”,要先从这种部门向外投资。 3、应当立足于“比较成本原理”进行判断。采用先找出本国两种商 品的成本比率,用来和外国的同种比率相比较这样一个“比较之 比较的公式”。
(三)内部化理论
1、理论的产生 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巴克利、卡森、拉格曼等提出了内部 化理论(市场内部化理论)。 巴克利和卡森合著《跨国公司的未来》, 拉格曼1981年出版《跨国公司的内幕》。 2、主要内容 (1)前提条件 承认市场的不完全,其原因归结为市场机制的内在缺陷,从中间 产品的性质与市场机制的矛盾角度来论述内部化的必然性,内部化 的目标就是消除外部市场的不完全。 中间产品不仅包括半加工的原材料和零部件,更主要的是指专利、 中间产品 专有技术、商标、商誉、管理技能和市场信息等知识产品。
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摘要当前,中国企业对外投资虽然处在起步期但发展迅速,并且表现出投资行业涉及广泛,投资区域遍布较广,投资主体日益多元化,投资形式日趋多样化,跨国并购趋势加强,成为当前对外投资的主要方式等特点。
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着许多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
如:投资主体格局不合理;投资结构不合理;投资方式需要优化;投资规模小;缺少跨国管理人才;缺乏总体发展战略;政府宏观规划和管理不够完善;缺乏权威的对外投资信息咨询服务体系等等。
针对这些问题可采取以下对策:引导企业科学地制定自己对外投资的长期发展战略;建立支持体系;积极进行技术创新以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大力开发和培养符合国际化要求的跨国管理人才;以市场为导向选择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和产品。
关键词对外投资;对外投资的问题;对策Chinese Enterprise foreign investment current situation ,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AbstractPresently, Chinese Enterprise foreign investment, although occupies the start time but to develop rapidly, and demonstrated a wide range of investment sectors, investment across the broader region, the main investment in an increasingly diverse, growing form of investment diversification, cross-border M & A trend to strengthen and become the current foreign investm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ain ways. But at the same time there are many issues need to be addressed urgently. Such as: investment in the main pattern of unreasonable; unreasonable investment structure; investment needs optimization; investment in small scale; the lack of cross-border management personnel; the lack of overall development strategies; the government's macroeconomic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is not perfect; the lack of authority of the foreign investment advisory services information system and so on. In light of these problems can take the following countermeasures: a scientific guide enterprises to foreign investment to develop its own long-term development strategy; the establishment of support systems; actively carry out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o form the core of their technology; vigorously the development and training requirements in line with international cross-border management of personnel; to choice of market-oriente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industries and products. Keyword FDI; The problems of FDI; Countermeasures目录摘要 ................................................................................................................................................... Abstract . (I)Keyword FDI; The problems of FDI; Countermeasures (I)第一章绪论 0本文的研究背景 0国内外对外投资的研究现状 0研究方法及内容 (1)第二章关于对外投资 (2)国际直接投资的概念 (2)国际直接投资的基本特征 (2)国际直接投资的类型 (3)第三章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现状 (4)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概况 (4)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特点表现 (4)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起步相对较晚 (4)投资行业涉及面广但集中于少数产业 (4)投资区域较广,但大多数分布在亚洲地区 (5)投资主体日益多元化,投资形式日趋多样化 (5)跨国并购成为当前对外投资的主要方式 (5)第四章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问题分析 (7)投资主体呈多元化格局不够合理 (7)对外投资结构不合理 (7)投资地点相对集中 (7)产业结构不合理 (8)投资方式仍需进一步优化 (8)企业对外投资规模小 (9)对外投资的宏观规划和管理不够完善 (10)缺乏宏观管理和规划 (10)当前政府对境外直接投资的管理业需进一步改善 (10)缺乏权威的对外投资信息咨询服务体系 (10)企业管理水平低,缺乏技术优势 (11)第五章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策略分析 (12)鼓励民企对外投资,壮大投资队伍 (12)优化对外投资的产业结构 (12)完善跨国收购与兼并为主的投资方式 (13)增强技术创新能力 (14)实施经营本土化战略 (15)加强政府对跨国公司的支持与监管 (15)结论 (17)致谢 (18)参考文献 (19)附录A (20)附录B (25)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第一章绪论本文的研究背景一个国家随着经济的发展,应该是吸收外资与对外投资并举,这样才能充分利用区域优势,将自己融于全球经济发展的体系中。
资本主义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资本主义给中国带来了什么?1首先要明确一点,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主观意愿上是进行掠夺、侵占,所以说带来的东西肯定是有害的一面大于有利的一方面。
即弊大于利有害的有国家体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民族尊严严重缺失,领土不完整国家丧失主权,金银、历史文物等财富大量流失,中国经济受到强烈打击,原材料大量被掠夺、进一步加重了百姓负担,国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有利的方面有:传统的封建强权统治受到削弱,国门被动打开西方新思想、新技术流传进入中国,国家生产技术得到革新。
为中国后续打破腐朽帝制进行资产阶级革命造成了客观上的有利条件2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究竟给中国带来了什么近代中国受到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压迫,这是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也是决定近代中国社会性质、革命性质的重要依据。
资本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是产生近代中国社会基本矛盾和各种社会矛盾的主要根源,也是近代中国社会落后贫困的根本原因。
如何看待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是学习研究中国近现代史首先遇到的问题,也是正确认识中国近代历史和国情以及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
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究竟给中国带来了什么?这是大学生容易感到困惑和疑问较多的问题。
国内外的某些言论曾引起一些学生思想上的混乱和迷惑。
因此,认识这个问题十分重要。
对于这个问题,不能简单化地给予解答,而应该将理论和历史事实相结合,进行全面、辩证的阐述和深入、具体的剖析。
本文着重分析关于殖民主义“双重使命”的理论,以及资本一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及文化渗透的主要方式与特点。
过去一般泛用广义的帝国主义概念,这一概念实际上包括了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阶段和垄断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
本文采用更为确切的资本—帝国主义概念。
一、关于殖民主义“双重使命”的理论问题[ 转自铁血社区/ ]有人曾说:“鸦片战争一声炮响,给中国带来了近代文明”,也有人说:“殖民主义在世界范围推动了现代化进程”,还有人甚至说:“没有西方的殖民侵略,东方将永远沉沦”。
中国劳务输出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除 国 际 劳务 输 出壁 垒等 方 法 予 以解 决 。 [ 键词 ] 关 劳务 输 出 国 内就 业 压 力 国 际 劳务 输 入 壁 垒 劳 务 输 出 , 名 思 义 就 是 劳 动力 的 跨 国 流 动 。具 体 而 言 , 指 一 国 顾 是 的劳 务 人 员 , 另 一 国为 另 一 国 的政 府 机 构 、 业 或 个 人 提 供 各 种 生 产 到 企 性 或 服 务 性 劳 动 服 务 , 获 取 收 益 的 活 动 。 实 际 上 是 一 种 劳 动 力 要 素 并 这 在 国际 间 的 重 新 组 合 配 置 。 国 际 劳 务 贸 易 是 内涵 广 泛 的 国 际 服 务 贸 易 的一部分。 二战以后, 务输 出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 , 至超过 了商 品贸易, 劳 甚 其 比重 在 世 界 贸 易 总 值 也 不 断 扩 大 , 到 世 界 贸 易 总 值 的 2 %左 右 , 而 占 5 因 受 到各 国的高度重视 。中国作 为世界第一人 口大国 , 劳动力资源过度丰 富 , 国 内 劳动 力 供 过 于 求 的 情 况 下 , 力 发展 中 国 的 劳 务 输 出具 有 很 在 大 大 的现 实意 义 。 我 国发 展 对 外 劳 务输 出 的 意 义 我 国劳 动 力 资 源 非 常 丰 富 , 时也 是 世 界 上 就业 压 力 最 大 的 国 家 之 同 在 国 内就 业 形 势 1趋 严 峻 的情 况 下 , 过 国 际劳 务 输 出 向境 外 转 移 3 通 劳 动 力 , 而 实 现 就 业 无 疑 是 解 决 我 国 富余 劳 动力 的 重要 途 径之 一 。据 从 国家 商 务 部 统 计 , 止 到 2 0 截 0 6年 1 O月 末 , 国 在 外 劳 务 人 数 约 为 6 . 中 69 万 人 , 18 末 31 人 增 加 了 2 .倍 , 均 增 幅达 到 8 3%, 同 比 9 2年 .6万 12 年 3 比 期 全 国年 末 城 镇 就 业 人 数 年 均 增 幅 (.% ) 出近 8 43 高 O个 百 分 点 。 说 明 这 对外劳务输 出在有效利用 中国劳动力资源 、 创造就业 机会 、 缓解 中国就 业 压 力方 面 大 有 可 为 。 劳务输 出是一项投资少 、 险小 、 风 见效快的事业 。国际劳务人员 的 丁 资 报 酬 往 往 高 于 国 内 水 平 , 般 月 薪 在 30 2 0 一 0 — 0 0美 元 之 间 , 的 甚 有 至 是 国 内的 几 十 倍 以上 ,从 而 可 以 明 显 的 提 高 和 改 善 务 工 人 员 的 收 入 水平和生活质量 。 一人在外 , 家小康” “ 全 己成 为 劳 务 输 出利 益 的真 实 写
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在华资本输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在华资本输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第一篇: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在华资本输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在华资本输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在中国,甲午中日战争之后,帝国主义不但继续进行商品倾销,而且扩大对华资本输出。
各国对华进行资本输出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前就已经存在,但规模不大,数量不多,主要集中在航运业、银行业、船舶修造业以及一些出口产品的加工业等方面。
当时各国对华资本输出,主要是为商品输出服务,在华外国银行业的业务也局限在进出口贸易和国际汇兑方面。
甲午中日战争之后,帝国主义各国为把中国变成它们各自独占的市场,对华资本输出大量增加,不仅包括以上全部,还包括中国的防纺织、面粉、烟草的方面。
同时,中国关税的征收权、保管权、支配权均有外国银行控制。
这对中国的近代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近代资本帝国主义的资本输出对近代中国经济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在华的资本输出,阻断了中国的原始资本主义的自主发展的可能性和机会性,一开始就把中国原始资本主义扼杀在出生的摇篮里。
它们凭借雄厚的资本,利用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和原料,节省了运费,又享有免纳种种苛捐杂税的特权,不仅获得了巨额利润,而且迅速发展为具有垄断性的企业,严重排挤了中华民族工业的产品。
同时,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在华资本输出、进行投资设厂使得作为中国先进生产力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具有明显的革命性与妥协性并存的尴尬局面,对中国革命造成严重的不利影响。
并且,对中国的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起到了加速瓦解的作用,同时期形成了中国封建自然经济、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外国帝国主义三者并存的局面,极大地破坏了中国自然经济正常发展的规律。
最后,帝国主义在华资本输出通过各种投资的利润,各种贷款利息和回扣,通过货币经营直接积聚资金,极大地占有了中国的资金,导致中国资金大量外流。
并且,不断蚕食着中国的资源以及丰富的劳动力,这极大地破坏了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致使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形成“先天不足”的局面。
基于人力资本理论的农村劳动力输出能力探究
体情况相似。 在科研机构的R D中, & 近几年应 1 万人左 右,占辽宁省科技活动人员的 5% 收入 比重基本稳定在 1 % O 0 . 左右 ;研 究与试验 6
用 研 究与实 验发展 占 R D总额 的 7%以上 以上。 & 0 其中, 科学家和工程师人数不断增长, 发展 经 费支 出逐年 增加 ,07年 为 19 由 20 0. 2亿 ( 0 年除外 , 5%)其中应用研究与试验 20 (. 2 6 O 占 8 , 05年 5 6万) 占科技活动人 员总数 的 5% 元, 6 相较 20 年增加 2. 20 年为 19 06 71 08 %, 2 亿 发展 的支 出基本相当, 没有明显变化趋势 。在 增长到20 年 (.万) 6%; o8 7 1 的 8 科技机构科研 元, 20 增加 l. 技术引进经费支出、 较 07 8 %: 1 高等院校 的 R D中,近几年应用研究与实验 人员 占大 中型工业 企业科 技活动人员总数 的 消化吸 收经 费支出和购买 国内技术支 出逐年 &
产学研结合有待进一步提高。
科技活动基本情况。( 4 表 )
费的主要来源是企业资金,07 20 年都 20 年、0 8
(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 ) 三) RD不断
( 有科技活动的企业数量较少, 一) 但科研 高达8%, 8 政府资金以及金融机构贷款占比较
增长 。 两类机构 的 R D总额都逐年增长,08 人 员数量和质量不断提 高。 & 20 有科技活动的企业 小。 虽然政府资金 20 年只有 2.亿元, 08 0 9 但增 年科研机构 R D为 1.亿元 , & 6 9 相对于 20 年 数基本在 30家左右 , 07 0 占全部企业的比重逐年 速较快, 3%以上:08 达 3 20 年辽宁省科技经费 增长 了 2%,高等院校 R D明显 高于科研机 减少,08 8 & 20 年只 占 2%; 中型工业企业的科 内部支 出高达 23 亿元,开发新产品经费支 2 大 3. 2 构 为 2.亿元 ,相对于 20 年增长 了 2%。 研机构数逐年增 加,08 1 1 07 2 20 年达到 32 , 3 个 相对 出 12 亿元 , 5. 大 中型工业企业开发 2. 6 占 2 %, 6 R D主要用于应用研究与实验发展,与省总 于20 年增长了8 科技活动人员基本处在 新产品积极性较高; & 07 %; 科技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
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在华资本输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在华资本输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在中国,甲午中日战争之后,帝国主义不但继续进行商品倾销,而且扩大对华资本输出。
各国对华进行资本输出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前就已经存在,但规模不大,数量不多,主要集中在航运业、银行业、船舶修造业以及一些出口产品的加工业等方面。
当时各国对华资本输出,主要是为商品输出服务,在华外国银行业的业务也局限在进出口贸易和国际汇兑方面。
甲午中日战争之后,帝国主义各国为把中国变成它们各自独占的市场,对华资本输出大量增加,不仅包括以上全部,还包括中国的防纺织、面粉、烟草的方面。
同时,中国关税的征收权、保管权、支配权均有外国银行控制。
这对中国的近代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近代资本帝国主义的资本输出对近代中国经济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在华的资本输出,阻断了中国的原始资本主义的自主发展的可能性和机会性,一开始就把中国原始资本主义扼杀在出生的摇篮里。
它们凭借雄厚的资本,利用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和原料,节省了运费,又享有免纳种种苛捐杂税的特权,不仅获得了巨额利润,而且迅速发展为具有垄断性的企业,严重排挤了中国民族工业的产品。
同时,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在华资本输出、进行投资设厂使得作为中国先进生产力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具有明显的革命性与妥协性并存的尴尬局面,对中国革命造成严重的不利影响。
并且,对中国的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起到了加速瓦解的作用,同时期形成了中国封建自然经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外国帝国主义三者并存的局面,极大地破坏了中国自然经济正常发展的规律。
最后,帝国主义在华资本输出通过各种投资的利润,各种贷款利息和回扣,通过货币经营直接积聚资金,极大地占有了中国的资金,导致中国资金大量外流。
并且,不断蚕食着中国的资源以及丰富的劳动力,这极大地破坏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致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形成“先天不足”的局面。
给近代的中国经济发展带来很多不利的影响。
虽然,它对中国的经济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瓦解了中国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中国资本输出子项目开放可得性分析
政 策调控 国内宏观经济的有效性 降低等 。 通过运 用 S T矩阵法对 中国资本项 目开放所 处的情景进行分析得 出, WO 现阶
段 中 国可 着 眼 于 资 本 输 出子项 目的 开放 。 关键词 : 资本 项 目; 本输 出 ;WO 资 S T分 析 中图 分 类 号 :7 2 F5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 编 号 :6 3 2 1 (0 0 0 一 17 0 17 — 9 X 2 1 ) l0 6 — 2
强 大 的 经 济 实 力 保 证 了在 资 本 项 目输 出 子 项 目开 放 的 情 况
的风险。 资本项 目开放的一个前 提条件就是一个 国家稳定的 宏 观环境 。从政策制定方面来看 , 中国的中央银行 直接受 国 务院管辖 , 制度上 保证 了经 济政 策实施 的稳定性 , 高了 从 提 中国资本输 出子项 目开放政策的连贯性 、 可信性 。强大的政 策执行力保 证了资本输出子项 目开放的有序进行 , 日后的 为
出 口导 向 型 战 略 以 及 其 他 原 因 , 至 今 年 6月 底 , 闰 已 经 截 中 积 累 了大 量 的外 汇 储 备 , 总 额 为 212 亿 美 死 。 于 外 汇 其 . 万 3 关
收 稿 日期 :0 9 0 — 8 2 0 — 9 2
击, 导致 社会 的不稳 定 , 进而影 响资本输 子项 目开放 的可 持 续性 。 资本输 出子项 目开放对中国出口部 门的冲击是必然
摘
要: 关于资本项 目开放的争论 由来已久。从收益层 面来看 , 资本项 目的开放有助 于降低 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
交 易成 本 , 于 中 国“ 出去 ” 略 的 实施 等 : 便 走 战 当然 从 负面 效 应 看 , 现 行 汇 率 制度 下 , 本 项 目开 放也 使 中 国运 用货 币 在 资
资本输出
我对资本输出的理解资本输出是指资本主义国家为获得高额垄断利润用过剩资本向其他国家投资或贷款,是资本主义发展高级阶段对外经济侵略的主要手段。
它也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其目标是更广阔的范围内从事实生产经营活动,以获取最大限度的利润。
其实质是资本输出无论采取何种形式,都是金融资本掠夺、剥削和奴役其他国家和人民的重要手段,是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确立和巩固金融资本对世界统治的重要工具,是垄断资本实行国际垄断的基础。
其主要形式:一是从资本输出的形态来看,分为借贷资本输出和生产资本输出;二是从资本输出主体来看,分为私人资本输出和国家资本输出。
二战后,绝大多数的民族和地区实现了民族独立,在努力发展本国经济的过程中,绝大多数国家都把积极引进外国资本作为促进本国经济发展的一项长期政策加以坚持。
按照马克思的资本输出理论,资本输出是资本主义国家对广大落后国家的进行剥削的重要手段,其原因是:首先,将国内过剩的资本输出,以便在国外谋求高额利润。
其次,将部分非要害的技术转移到国外,以取得在别国的垄断优势,攫取高额垄断利润。
再次,争夺商品销售市场。
最后,确保原材料和能源的可靠来源。
这些经济上的动因与垄断资本政治上、文化上、外交上的利益机密联系在一起,交织发挥作用,共同促进了垄断资本主义向世界范围的扩展。
通过这种手段而造成的后果是南北差距的日益扩大。
既然如此,独立后的广大发展中国家为何还要积极引进外资,接受发达资本主义的“剥削”呢?一、对马克思资本输出理论的分析马克思资本输出理论揭示的是资本主义社会下资本的运动规律。
他指出,资本积累必然会产生“剩余资本”,这是资本输出的前提条件。
他认为:“如果资本输往国外,那么,这种情况之所以发生,是因为它在国外能够按更高的利润率来使用。
”[1]这揭示了追求高额利润率和获得高额利润是资本输出的根本目的,因此它要求资本以“不断过大产品销路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 。
[2]以追求利润的最大化。
浙江迈向“资本输出大省”——浙江企业境外投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然不能适应浙江境外投资快速发展 的现实需要 。 特别是
一
些并购项 目对 时间要求很 紧 , 审批程序过 多将有可能
中均提到 了这一点 。
— —
对项 目运作产生不利影 响。 桐乡 巨石集团等企业在调研
专 业 服 务 和 人 才 支 撑 不 足 。 由于 缺 乏 所 需 的
吸纳关键技术人才 ,作为推动浙江提升传统优势产业 、
供海外投资 亏损 可以注销 和免 除某 些企业应纳税 收 ; 台 湾对符合政策 的行业 和特 定项 目 5年内免征所得税等 。 根据 2 1 0 0年 6月国家税务总局 出台的 《 于进一步做 关 好 “ 出去 ” 走 企业 税收服务 和管理 工作 的意见》 明确 了 ,
“ 出去” 走 企业境外所得税收抵免 , 进一步完善 与境 外投
机构则 费用高昂 、 沟通联 系难 , 服务效果也较难把 握 , 造 成许 多中小企业很 难迈 出境 外投 资这一步。 比如桐乡有
控制等服务 , 信息 的全 面性 和方案 的可行性还不能满 足 场 的销售能力。 积极推 动纺织 、 服装 、 轻工等劳动密集型
家企 业近年连续 考察 了泰 国、 菲律宾 等地 , 也对 一些项 目产生 了兴 趣 , 由于对风 险把握不 住 , 但 又不愿 承担 国 际专业服 务机 构的咨询费用 , 目前仍 然难 以确定是否 到
“ 出去 ” 走 的过程 中自己慢慢培养 。
资相关 的出 口退税 等 内容 , 但在 具体实施 中 , 问题还 比 法。 同时 , 境外投 资还 面临双重 征税 问题 。 特别 是浙江境 外 投资 的项 目很多都 集 中在非 洲 、 东南亚 、 拉美 等发展 中国家 , 许多 国家与 中国没有 签署 双边税收协定 。比如 华友 钴业在将 境外投 资项 目获得 的钴 精矿运 回国 内深
中国近代经济史若干问题的思考——沉沦观和近代化
中国近代经济史若干问题的思考——沉沦观和近代化近年来史学界有个关于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的讨论,对于多年来以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为基本线索的“三次革命高潮”的体系提出了不同意见。
其中较著称的是以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维新、辛亥革命为基本线索的“四个阶梯”的体系;这显然是一种重视资产阶级运动的看法。
而在最近一次中国近代史体系讨论会上,则迳提出应以近代化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
[1]①这个讨论势必涉及对中国近代经济史的看法。
在早期,根据鸦片战争后新式工业的发展,经济史学界原是以中国经济的近代化及其成败为研究的着眼点的,老一辈学者有不少论述中国工业化的著作。
[2]②三十年代,人们开始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角度来研究这个问题。
到四十年代,一种定型的看法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一个向下沉沦的社会,“九一八”以后变成殖民地、半殖民地,“七七”以后更是半个中国沦陷,国亡无日。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经济也是日益凋蔽,谈不上发展。
有发展的,如建立新式工厂、修筑铁路等,只是反映半殖民地化的加深;商业、银行的繁荣则是属于“畸形发展”;民族工业虽有初步发展和进一步发展,亦必迅即陷入“破产半破产”的境地。
直到七十年代,一些中国近代经济史的著述,大都给人以一片凄凉、每况愈下的感觉。
这种历史观,可称之为沉沦观。
国外研究中国近代史的学者中也有类似的看法。
他们叫做“不发展的发展”(Development of underdevelopment),即中国的不发达的状况是日益加深了。
不过这些论著主要是分析中国经济不发达的原因,而不是写历史。
[3]①更多的西方和日本学者,是把近代中国看成是一个开始近代化(他们一般称“现代化”)的过程,尽管其道路艰险,以至是失败的。
近二三年,国内也兴起了用近代化理论或者发展经济学的理论来研究中国近代经济史的趋向,还专门召开过这方面的研讨会。
[4]②近代化与沉沦观,形成了两种不同的历史观。
国际资本流动对中国金融稳定影响的研究
国际资本流动对中国金融稳定影响的研究一、概述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国际资本流动日益频繁,对中国金融稳定的影响也日益显著。
国际资本流动,是指资本跨越国界,在国际范围内进行转移和流动的过程。
这一过程不仅涉及到资本本身,更与各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因素密切相关。
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其金融市场逐步开放,吸引了大量国际资本的流入。
这些资本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增长和金融市场的繁荣,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风险和挑战。
研究国际资本流动对中国金融稳定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从理论角度来看,国际资本流动通过影响中国的汇率、利率等金融市场要素,进而对中国金融稳定产生影响。
国际资本的流入和流出会导致中国外汇市场的波动,进而影响到人民币的汇率稳定。
国际资本流动也会影响到中国的利率水平,进而影响到金融市场的稳定。
从现实角度来看,国际资本流动对中国金融稳定的影响表现在多个方面。
国际资本的流入有助于缓解中国的资金短缺问题,促进经济增长;但另一方面,过度的资本流入也可能导致经济过热和资产泡沫,进而威胁到金融稳定。
国际资本流动的突然逆转也可能引发金融市场的剧烈波动,甚至导致金融危机。
1. 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国际资本流动已成为影响各国金融稳定的重要因素。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其金融市场日益开放,吸引了大量国际资本的流入。
国际资本流动在带来经济增长机遇的也潜藏着诸多风险和挑战,对中国金融稳定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国际资本流动规模的扩大和速度的提升,使得中国金融市场面临着更为复杂的外部环境和不确定性。
国际资本流动可以促进中国经济的增长和产业升级,提高金融市场的活力和效率;另一方面,过度的资本流入可能导致经济过热、资产泡沫和货币升值等问题,而资本流出则可能引发流动性紧张、汇率波动和金融市场动荡等风险。
深入研究国际资本流动对中国金融稳定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我国短期跨境资本流动的影响因素研究
我国短期跨境资本流动的影响因素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段落等。
感谢配合!短期跨境资本流动是指资本在跨国界限内,流向高回报率、低风险资产的短期资本运动。
我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资本市场的开放程度逐渐增加,短期跨境资本流动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金融体系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以及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短期资本流动也日益频繁和复杂化,对我国经济运行产生了重要影响。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外部金融市场的波动以及国内金融体系的变革都对短期资本流动产生了深远影响。
深入研究我国短期跨境资本流动的影响因素,分析外部与内部因素对短期资本流动的影响,探讨相应的调控政策,对于促进我国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维护金融风险的可控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
【2000字】.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我国短期跨境资本流动的影响因素,通过对外部和内部因素以及政策因素的综合分析,揭示短期资本流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机制,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具体目的包括:1. 分析我国短期资本流动的现状和特点,了解其对外汇市场、货币政策、经济稳定等方面的影响;2. 探讨外部因素对我国短期资本流动的影响机制,包括国际金融环境、国际市场需求、外国投资者情绪等因素;3. 探讨内部因素对我国短期资本流动的影响机制,包括国内金融市场发展、宏观经济政策、外汇政策等因素;4. 分析政策对短期资本流动的调控效果,评估我国政府对短期资本流动的政策措施是否有效,提出改进建议;5. 通过对短期资本流动影响因素的综合分析,总结对我国短期资本流动的启示,为未来研究和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全面了解我国短期跨境资本流动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加强对短期资本流动的监管和管理提供决策建议,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3 研究意义短期跨境资本流动是国际金融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和金融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分析研究我国短期跨境资本流动的影响因素,不仅可以更好地了解资本流动的规律和特点,还可以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我国资本品出口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引力模型的实证研究
International trade | 国际贸易MODERN BUSINESS现代商业56我国资本品出口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引力模型的实证研究崔娟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湖北武汉 430072摘要:本文在扩展的引力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我国资本品出口的主要因素。
研究表明,贸易双方的经济规模和对外开放度、我国的技术创新水平、贸易伙伴国是否属于APEC以及是否与我国接壤对我国资本品出口有促进作用,而贸易双方的地理距离与经济自由度的差异则是阻碍我国资本品出口的重要因素。
基于该结果,本文也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资本品出口;引力模型;出口潜力一、引言自入世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实现跨越式发展,2013年已成为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
我国对外贸易的迅速增长有力地推动了国内经济的发展,也为世界经济作出了重要贡献。
根据WITS网站的数据,从2001年到2015年,我国产品出口总额从2661亿美元上升到22819亿美元,产品进口总额从2436亿美元上升到16817亿美元。
在出口产品中,资本品1出口增长较快,如图1所示,从2001年到2015年,我国资本品出口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2001年资本品出口额为796亿美元,到2015年资本品出口额已达到10083亿美元。
从全球市场来看,我国资本品出口占全球市场的份额也迅速增长,如图2所示,2015年我国资本品出口占世界市场的份额增长到2010的6倍左右,而其他国家资本品出口占世界市场的份额均呈现小幅下降的趋势。
从以上背景可以看出,资本品出口在我国出口贸易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而且我国资本品出口在世界市场中的比重也越来越高,对世界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大,这说明我国已经成为资本品出口大国,因此有必要研究我国资本品出口影响因素,明确我国资本品出口未来的发展方向,这对我国经济发展、区域性贸易问题以及全球经济都有重要意义。
二、模型设定与数据说明(一)引力模型概述引力模型的思想源自物理学中的万有引力定律,该定律是由牛顿在1687年提出的,其基本思想是:两物体之间的相互引力与两1 个物体的质量大小成正比,与两物体之间的距离远近成反比。
中国资本对外直接投资问题研究综述
在对外直接投资上 , 虽然走 出国门的民营企业还
收 稿 日期 : 0 2 6 l 2 0 —0 一 5 作 者 . 江 大 学 管理 学院 讲 师 。研 究 方 向 : 业 管 理 。 朱 17 一 . 浙 9 浙 企
6 经济 纵 横 2
经营之路。中国资本对外直接投资问题也由此成
为理论 工作 者和 实际 工 作者关 注 的热 门话 题 社
由此认 为 当前 我 国进 行对 外 直接 投 资的条 件 尚不 成 熟 。但更 多 的学者 认为 资本 输 出 并 不一 定是 富 国 。 为资即的对 为资.保 。。 即然 业行,为 国的 专利 , 并从 以下 几 方内 论 证 了 我 国 资本 对 外 取H 面 直接 投 资 的可行 性 。 1 中罾 已达 到 快速 对 外输 出资 本 的 阶段 。一 、 个 国 家的 人均 年收 入 一旦 达到 2 0 0 0美 元 , 国际 从 经 验来 讲 , 产业 结 构就 应进 行 调 整 , 一些 生产 能 把 力过 剩 的 企业 移 至 海外 : , 以更 低 的成 本 来 获 取 更 多 的利 润 。 目前 中 国人均年 收入 虽 然 只有 9 0美 0 元 , 地 区差 距 相 当 大 , 海 浙 江 、 苏 等 沿 海 地 但 上 江 区的 人均年 收 入 已达到 较 高 水平 , 因此 , 中国 东南 沿海 经 济 发达 地 区 已具 备 能 力 向 国外 , 别 是 广 特 大 发 展 中国家 输 出资 本 。 2 技 术上 具有 一 定 的 比较优 势 。主要 体 现在 、 与发达 国家相 比 , 然整 体 上不 占优 势 , 我 国在 虽 但
8 20 /0 2
维普资讯
信 息 资源 。 但更 多 的学 者认 为 , 国 的对 外直 接 投 我 资应 选择 那 些市 场 发育 程度 比 中国“ 半 拍 ” 家 慢 国 或地 区的“ 半 拍 ” 慢 产业 。x'l i 直接 投 资 的竞 争 力 ,- # 取决 于 比较优势 和 开 拓 市场 的能力 。按照 世 界各 国 出 口产 品 的 资 本 和技 术 密 集 度 排 队 , 容 易合 最 作 的国 家也 许就 是 在这 个排 列 中 比较 靠近 的那些 国家 。 可 以称 为对 外 直接 投 资 的“ 半拍 ” 则 。 这 早 准 这 些 学 者 以 中国 为例 , “ 半 拍 ” 对 早 准则 进 行 了解 释 和分 析 。 中国实 际 利 用 的外 商 直 接 投 资 有 2 3 / 来 自于 亚 洲 , 中 来 启 于 亚 洲 四 小 龙 的 占 5 , 其 6 7 . 自于世 界 七大 工 业 国的 外 国直接 投 资 只有 来 2 . 入 中 国的资本 或 技 术密 集 型产业 的企l 7. / o 。进 业 多数 来 自于欧 美 , 自于 香 港 、 来 台湾 的企 业 大 多投 资于 劳动 力密 集型 产业 。经 过 2 O多 年实 践 , 美 欧 企业 中有 不少 赚 钱 的 , 其 利 润 率 显 然 比不 上 港 但 台企业 。 台 企业 之 所 以取得 成 功 , 港 主荽 就 在于 他 们符 合 了“ 半拍 ” 则 一 早 准 、 根 据 上述 “ 半拍 ” 则 , 国资 本 输 出的 最 早 准 中 前 对外 直接 投 资方 式 中 一半 以上 是 采 取 快捷 、 实 佳 地 区应是 那 些在 经 济发 展 程度 上 和 中国仅仅 差 用 的购 并方 式 。因 此 , 多学 者 提 出 , 后 中 国企 许 今 半 拍 的 国 家 和地 区 , 致 范 围可 确 定 为 东 欧 和 中 大 业 在对 外 直 接 投资 方 式 的选 择 上 , 在 考 虑 企 业 亚 各 国 , 非 洲 和 拉 美 的部 分 国家 也 可 能 成 为 较 应 而 这 民众 的 自身投 资 能 力 和 风 险承 受 能力 的 基 础 上 , 合 投 好 的投 资 选择 地 区 。 些 国家 的 工业 基础 、 结 资 区域 特 点 、 资项 目特 点及 各 种 投 资方 式 本 身 教 育 和工 人 的技 术 水 平 不 比中 国 差 , 他 们 国 内 投 但 的利 弊加 以综 合 确 定 。 传统 的 投资 方式 基 础 上 , 在 市场 化 的程 度 不 如 中国+ 与 世 界 经 济 的 程 度 也 , 参 积极 重视 跨 国购 并 、 国际 战略 联 盟 的运 用 , 实力 较 远 远不 如 中 国 。在 轻工 业 、 织 工业 、 用 电器 等 纺 家 强 的中 国企 业应 增 加对. 兼并 购方 式 的使 用 , 收 使 行 业 上和 中 国有相 当 显著 的 差距 。东欧 和 中亚各 我 国 企 业 能 在 更 高层 次 参 与 国际 分 工 与 国 际 竞 国 出 口能力 很 差 , 产 品在 国际 市 场 上 没 有 什 么 其 争 。 :一 - . ‘‘ L ’ 竞 争能 力 : 从这 些方 面 讲 , 国 的经 济发 展 比他 们 中 至于 投 资 时到 底对 外 输 出 何 种要 素 , 结 合 早 了半 步 。 国和东 欧 、 需 中 中亚 各 国之 间的 合 作能够 企业 优势 及经 济 合理 性两 个 方面 综合 考虑 。 由于 ‘ 发挥 双方 的 比较 优 势 。 ’ 商 标 术 及 设 备 等 非 资金 投 入 方 式 既 可 节 省 外 技 参考文献 : 汇, 又有 利于企 业 对海 外 机构 实麓 非 股权 控 制 , 还 [] 1 程红 , 张铭 . 中国企 业对外直接 投资问题探析 [ ] J. 可 配 合 国 内产 业结 构 调整 中国 企 业 对 外 直接 投 ’ 中 国 工 业 经 济 ,9 5 ( ) l 9 ,8 . 资 时应 尽量 争 取 使用非 资 金投 资 方式 。x # 投 资  ̄l - [ ] 亚 涛 . 国跨 国公 司 对 外 直 接 投 览 方 式 的 选 择 2张 中 企 业采 取 何 种 组 织 形 式 依 照 行 业特 点 和我 方 应
资本输出的影响
资本输出的影响09国际商务(2)班一资本输出的定义“资本输出”是资本主义发展高级阶段对外经济侵略的主要手段。
“资本输出”指资本主义国家为获得高额利润,用过剩资本向其他国家投资或贷款。
资本主义列强对华经济侵略在19 世纪70年代以前以商品输出为主,但也开始了早期的资本输出。
19世纪晚期后,西方侵华以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
二资本输出在输出国的影响一方面资本输出使输出国获得了大量财富,经济实力大为增强。
另一方面,输出国也因此产生了食利阶层,而且由于大量资本投向国外而使国内投资减少,从而造成本国经济发展的停滞和缓慢。
两大资本输出国──英国和法国──的经济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缓慢发展便是很好的证明。
三.资本输出给输入国造成双重后果一方面资本输出在客观上加速了输入国自然经济的解体,带来了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资金短缺的矛盾,从而促进了输入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进步。
另一方面,由于资本输出的目的是为了垄断落后国家的市场,攫取超额利润,所以资本输出会破坏、阻碍当地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或使输入国的民族资本处于从属地位。
这就造成了落后国家经济的畸形、缓慢发展,而最根本的后果是阻碍了输入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四资本输出还加剧了各种矛盾①由于资本输出的实质是帝国主义国家剥削、奴役殖民地半殖民的一种手段,因此它加剧了帝国主义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之间的矛盾,引发了亚非拉人民的民族民主革命。
②同时,资本输出又是抢占落后国家市场、打击竞争对手、划分或重新划分势力范围的一种手段,并加强了帝国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因此资本输出也加剧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五、马克思主义资本输出理论具有重要现实意义1、马克思关于生产的国际关系理论为当代进行国际投资提供了理论依据。
正如马克思所预言,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支配地位的世界经济发展进程中,生产国际化和资本国际化的趋势日益加强,二者同时并进,相互促进,生产国际化是资本国际化发展的基础,资本国际化是生产国际化发展的动力。
斯蒂格利茨“资本流动怪圈”背后的深层原因分析
摘 要“资本流动怪圈”折射出国际资本流动的一种新趋势。
“怪圈”背后是以东亚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固有的金融资源利用率偏低现象。
只有破解多重体制性、结构性矛盾,才能在国际资本流动大循环体系中提高我国的金融资源利用效率。
AbstractCapital Doubtful Recycling reflects the new trends in international capital flow. Behind the Doubtful Recycling phenomenon is the low utilization ratio of financial resources, which exists especially in emerging markets, including East Asian Countries. Only after systemic and structural problems are solved can the utilization ratio be improved under the present international capital recycling system.周 晴Analysis of the profound reasons behind Stiglitz’ CapitalDoubtful Recycling作者简介周 晴,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AuthorZhou Qing, Guanghua School of Management, Peking University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提出过所谓的“资本流动怪圈”(CapitalDoubtful Recycling),即亚洲国家将本国企业的贸易盈余转变成官方外汇储备,并通过购买收益率很低的美国国债,回流到美国资本市场;美国在贸易逆差的情况下大规模接受这些“亚洲美元”,然后又以证券组合投资、对冲基金等形式将这些“亚洲美元”投资在以亚洲为代表的高成长新兴市场国家获取高额回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方企业文化・百家论坛 2012年1月
135
关于资本输出的若干问题的分析研究
谷 平 曹媛媛
(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北京,100089;沈阳工业大学思政部,沈阳,110870)
摘 要:列宁说:垄断资本占统治地位的最新资本主义的特征是资本输出。
本文首先结合了《共产党宣言》分析了资本输出的原因以及后果;其次从资本输出是种客观的经济现象这一角度出发来正确地认识资本输出。
关键词:资本主义 垄断资本主义 资本输出 中图分类号:F03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355(2012)01—0135—0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于资本输出的定义是指垄断资本主义帝国为获得高额利润用过剩资本向其他国家投资或贷款,是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发展到垄断阶段后对外经济侵略的主要方式。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说:资产阶级为了不断扩大产品销路,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开发,到处建立各种联系。
1
一、资本输出的原因 1、直观上看有两个原因:本国生产过剩同时本国没有与之相匹配的购买力。
第一、生产产品数量过多。
在资本主义单个企业内部生产要素和资源都是按照最大理性原则配置的,生产和经营活动按照经济效益最大化部署和组织的,他们生产的目的都是为了攫取高额的剩余价值和高额垄断利润。
但是单个的企业的理性并不会给全社会带来整体生产的理性,而是恰恰相反由于这种单个企业的理性造成了全社会范围内企业的非理性,从而造成了严重的产品过剩。
第二、国内购买力有限。
资产阶级日甚一日的消灭生产资料,财产和人口的分散状态。
2这句话精彩的说出了资本家快速的将生产资料、财产集中,也包括集中了不占有生产资料的劳动者。
显然,这种集中必然导致了两个后果,用剥削方式的资本家更富有,用双手劳动的劳动者更赤贫。
2、从经济学理性的角度来分析,可以挖掘出以下两个原因。
第一,资本输出是资本主义国家扩大市场、垄断原料的需要。
垄断使生产规模扩大了,也使市场和原料短缺的问题日益尖锐起来,为此而展开的国际竞争日益激烈。
资本输出不仅可以带动商品输出,而且可直接开发国外的自然资源,控制原料、燃料,加强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
第二,国内的生产成本的提高可以使边际成本的递增,如果最终边际成本已经大于边际收入那么这个方案就不能实行的3。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劳动力价格、地租、原料、燃料价格随之上涨,加上运费、关税等因素,使欧美输往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商品成本上升使商品的竞争力和所获利润下降。
相反,资本输出则可利用当地廉价的劳动力和原料、燃料,免除关税、降低运费,从而使产品竞争力大大增强,所获利润大大增加。
3、最本质的原因。
从根本上说扩大销路就是为了追求
1
《共产党宣言》(第38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8年
版 2
《共产党宣言》(第38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 3
《微观经济学》(第216页),N.格里高利・曼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更多的剩余价值。
追求剩余价值是所有资本主义经济活动的本质目的,资本家不断扩大销路的目的也逃不掉这个动机,在资本家眼中,产品越多越好,因为产品的数量不仅可以表示剥削的程度也可以表示获得剩余价值的机会。
二、资本输出产生的矛盾 第一,就资本主义国家本身来说,产生了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以及它的生产产品数量与购买力的不协调的矛盾。
它所奔走全球各地的前提就是国内的产品过剩,而这本身就是一种矛盾即产品过剩和购买力的不协调。
因为造成产品过剩的原因就是单个企业的理性带来了全社会的非理性,这样一方面是产品的过剩,另一方面是没有购买力的赤贫劳动者而进一步减低有效需求并且必然引起生产过剩的时候就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矛盾,即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者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
第二,资本主义国家和被侵略的国家之间的民族矛盾和国家矛盾。
垄断资本形成后,资本输出成为其主要的特点,对于国内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剥削和压迫使得国内市场有效需求相对下降,垄断资本获取超级高额利润的本性,促使其更加强烈的跃出本国范围,在国际范围内寻求更加有利的剥削和掠夺场所。
为此,垄断资产阶级必然通过资本输出和政治控制的手段,加强和扩大对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掠夺和奴役,直接或间接的镇压这些国家的人民的反抗和斗争,以保证这些国家作为垄断资本廉价劳动力的原料供应地,这样就使得垄断资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矛盾不断趋于尖锐。
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斗争日益高涨,这些斗争是对于垄断资本主义的沉重打击。
这样两者之间的矛盾就不可调和了。
第三、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矛盾。
资本主义国家在争夺其殖民地的时候也形成了矛盾。
争夺和瓜分殖民地,成为了各国垄断资本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内容。
随着各国垄断资产阶级争夺殖民地的角逐激烈化,各资本主义国家的矛盾也逐步加深,与此同时,在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作用下,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可以利用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资金和技术来实现本过经济的跳跃性发展,使得本国经济军事实力在短时间内迅速赶上或者超过老牌资本主义国家。
4随着经济和军事的膨胀,这些后起的国家必然要求按照资本和实力重新瓜分殖民地。
这就使得资本主义国家的矛盾趋于白热化,为了给本国的垄断资本获取超额的利润开辟道路,资本主义国家常常以战争的手段来重新划分势力范围和瓜分殖民地。
4
王惠岩:《政治学原理》第四章,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