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培养方案(师范类)

合集下载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指标点 1-3:掌握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与编译原理等基础知识,掌握复杂 计算机系统的技术原理;
指标点 1-4:掌握计算机软硬件知识,具备信息系统开发、设计与维护的能力; 指标点 1-5:掌握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相关领域进行工程设计、技术创新 的能力;
169
<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 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计算机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指标点 2-1:能够针对实际问题设计针对性的技术方案,并综合运用所学科学理 论和技术手段分析解决;
指标点 2-2:能够有效分析和处理软件工程、计算机网络、计算机操作系统,数 据库等方面的技术与管理问题;
三、毕业要求
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源自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计算机科 学与技术相关问题。
指标点 1-1:掌握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并能够将其运用到复 杂计算机科学与工程问题的恰当表述中;
指标点 1-2:掌握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算法分析与设计等专业知识, 具备设计与开发计算机程序的能力;
指标点 2-3:在充分理解和掌握本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能够了解和追踪相关技术 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复杂计算机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 足特定需求的软硬件系统,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 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指标点 3-1:具备本专业所需的设计/开发技能,能够设计针对复杂计算机工程问 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
170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 > >
和复杂计算机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 应承担的责任。

安徽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师教育类)

安徽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师教育类)

数学计算机科学学院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师教育类)一、业务培养目标遵循“夯实基础、拓宽口径,增强能力,提高素质”的原则,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具有较好的文化素质和科学素养、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硬件、软件和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熟练地进行程序设计,可使用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等解决实际问题,具备从事计算机教育、软件应用开发和相关工作的基本能力和素质,能在教育单位、科研部门、企业、事业、技术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单位从事计算机教学、科学研究和应用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高级专门科学技术人才。

二、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受到应用计算机的基本训练和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培养良好的教师职业素养,具备研究和开发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基本能力。

通过本专业训练的毕业生应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数据库、网络和多媒体等方面的应用能力;2、掌握计算机应用系统,特别是计算机教育系统的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3、具备良好的教师职业素养和专业素养,其中包括从事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的基本能力,熟悉教育法规,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及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的基本理论,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和教育教学管理能力;4、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与卫生习惯,具有较强的集体合作和组织协调能力,具有现代社会的交往与沟通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5、具有熟练地进行程序设计和开发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基本能力;6、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理论前沿,具有研究、开发新系统、新技术的初步能力;7、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善于与人合作共事的品质和能力;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三、学制与毕业学分学制:本专业标准学制为4年,实行弹性学制为3-6年学分:总学分不低于170+(6)学分四、授予学位授予工学学士学位五、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总体安排(一)计算机科学技术(教师教育)专业教学活动时间安排表(二)计算机科学技术(教师教育)专业课程类别和结构比例表(三) 计算机科学技术(教师教育)专业周学时计划分配表(四) 计算机科学技术(教师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时间及学分分配表1、公共基础课程*公共基础课程由开课单位提交具体开课计划,课程编码由教务处统一编制。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湖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前身是“计算机软件专业”和“计算机及应用专业”,并于1984年首次招生。

1998年按教育部计算机教学指导委员会要求,正式改名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兴起,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各行各业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因此本专业毕业生具有广阔的就业前景。

本专业拥有专职教师48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20人,讲师16人,师资力量雄厚。

本专业立足于我省经济发展需求,强调产学结合、协同育人,旨在培养“具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本知识、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专业技能、计算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专门技术人才,并与软件工程、信息安全、物联网、数据科学与大数据等相关专业的相互依托,形成了优质教学和科研资源的相互支撑。

专业代码:080901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计算机硬件、软件、应用在内的计算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具备包括计算思维在内的科学思维能力、计算机解决方案设计能力和实践能力,并能紧跟学科专业发展最新潮流,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在IT公司和与计算机技术相关的企业、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计算机研究、开发和应用的高素质卓越应用型人才。

二、毕业要求通过本科阶段学习,毕业生需达到《工程教育认证标准》要求,并具备以下毕业要求:1、知识要求(1)能主动了解本专业的应用前景、相关行业最新进展、发展动态及技术标准,同时也要具有人文社科、信息交流、法律与环境、社会与公共安全和心理学等常识或基本知识。

(2)学习本专业所需的数学基础知识。

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计算机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的基本分析和设计方法。

(3)能够熟练阅读英文的专业科技文献,不仅具备运用英语进行沟通和交流的能力,而且具备运用计算机及信息网络辅助获取计算机行业相关技术的能力,有获取最新科学技术知识和信息的能力2、能力要求(1)具有科学思维方法及综合运用掌握的知识、方法和技术分析并解决复杂计算机相关项目问题的能力。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嵌入式人才培养方向)本科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嵌入式人才培养方向)本科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嵌入式人才培养方向)本科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0901)一、专业介绍简介:本专业为江苏省特色专业、江苏省“十二五”高等学校重点专业、大学排行榜四星专业,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软件工程两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本专业培养从事计算机软件、硬件及计算机网络系统开发与应用的宽口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通过学习,学生可掌握计算机软、硬件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计算机技术发展的最新动向,具有计算机软件系统分析、设计和开发,计算机硬件系统应用、开发和维护,计算机网络操作与维护的能力。

办学定位:结合我校计算机教学、科研和“大工程观”特色,体现“卓越工程师”教育理念下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原则,培养适应石油石化行业乃至区域社会经济建设需求的计算机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1.培养目标本专业立足地方,培养能够承担社会责任,具有良好工程实践能力和一定创新意识,能够从事计算机领域研究、设计、开发、维护的厚基础、宽口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2.毕业要求要求1: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和团队合作意识;要求2:掌握与计算机专业相关的基础科学理论知识和工程技术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经济和管理知识;要求3:系统的掌握计算机专业领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了解本专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具有一定的研究与开发新系统,应用新技术的能力。

;要求4:受到计算机专业领域实验技能、工程实践、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方法的基本训练,具备分析、设计、研究与开发和维护计算机系统的初步能力;要求5:获得工程实验方法和科学思维方法的基本训练,具有科学思维方法及综合运用所学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来解决复杂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设计过程中能综合考虑经济、环境、法律、安全、健康、伦理等因素;要求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独立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要求7: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方针、政策与法律、法规,能正确认识工程对于客观世界和社会的影响;要求8:掌握基本的创新方法,具有追求创新的态度和意识,对终身学习有正确认识,具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要求9: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在团队中发挥作用的能力;要求10: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能查阅专业外文文献,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外文书刊,具备一定的国际交流能力。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摘要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一门重要的科学技术学科,它贯穿于社会信
息的重要支撑,其发展在不断走向深入中。

针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
特殊性,本文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背景,论述了加强师资和就业培养,针对性地改进教学方法,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突出的科研研究,以及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等方面,构建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培养方案。

文章最后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资培养;就业培养;教学方法;科研
研究
Abstract
一、师资培养
1、招聘和培养高水平师资力量。

积极引进具有深厚学术造诣的、具
有良好专业素养的优秀师资力量,既让师资团队素质更优,也能满足企业
实习和毕业实践的需求。

2、定期举办专业讲座,邀请行业大咖或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来校开讲,为本专业的师资培养提供了更加全面的视野,也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专业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机会。

3、强化继续教育,不断更新教师学术视野,增强教师专业能力和教
学水平。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一、专业简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研究计算机的设计、制造和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获取、表示、存储、处理、传输、控制等的理论、原则、方法和技术的学科。

该专业自1987年开始招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河北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二级学科计算机应用技术是河北省重点学科。

专业依托于东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国家一级学科和985建设平台、河北省电子信息本科教育创新高地,不断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从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研究、设计、应用系统的开发和技术管理等工作,并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高层次、高素质、有创新精神的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高级人才。

通过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理论和实践环节的训练,深入了解计算机科学理论,掌握计算机硬件系统、软件系统和应用系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系统开发设计与维护基本技能与方法;毕业后可以在科研部门、教育单位、企业、事业、技术和行政管理等部门从事计算机教学、科学研究、软件开发和系统集成等工作。

三、毕业要求1、掌握数学与自然科学知识,具备较强的数学分析、数值计算能力和分析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2、具有健全的人格、良好的人文素质和道德修养,富有创新精神。

3、至少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在本学科的领域内进行有效的技术沟通和交流,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与合作交流能力。

4、掌握计算机科学基础理论,具备在计算机科学领域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掌握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知识,包括计算机系统、数据库系统、人机交互、算法与复杂性、程序设计语言、网络与计算、软件工程等。

6、具有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分析、设计、开发、实施和项目管理的能力。

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分析并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7、能够将计算机技术运用到相关领域进行工程设计、技术创新的能力和一定的科研素养。

8、具有文献检索、资料分析、自主学习和获取知识的能力。

9、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意识、组织管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0901s(执笔人:李康满审核人:郑光勇审定人:李浪)一、专业定位本专业面向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需求,立足基础教育,兼顾IT行业,以扎实的计算机科学技术和教育教学知识为基础,以计算机学科教育教学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各类教育机构、中小学及中等职业学校为主要服务对象。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质和现代计算机教育思想,系统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方法,具备过硬的教育教学理论和专业实践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能在教育机构、企事业单位等从事计算机教学、研究及应用的高级专业人才。

三、培养规格与质量标准1.知识结构及标准(1)基础科学知识:掌握英语、文献检索、科技写作等基本知识;掌握数学、物理学等相关基础学科知识。

(2)专业知识: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基本知识以及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方法、教学技能、教育研究等相关知识。

(3)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政治、法律、历史、社会学等人文社科知识。

2.能力结构及标准(1)专业能力:具备良好的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知识及应用的能力;具有使用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及多媒体技术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强的作为教师所需的教育教学及教学研究能力。

(2)创新能力:具有知识获取、知识应用和知识创新能力,具有较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和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具有创新精神。

(3)持续发展能力:具有较强的求知欲望,拥有较强的团队合作能力,能适应不同的环境,高效地进行团队组织和管理;具有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与他人和谐交往的能力;了解自身兴趣爱好和职业发展方向,对未来持续发展具有清晰明确的规划能力。

同时,具有较强的文献检索和自学能力。

3.素质结构及标准(1)思想道德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具有法律意识,自觉遵纪守法;注重职业道德修养,具有诚信意识和团队精神。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完整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完整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0901 学科门类:工学类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文化基础和良好的科学与人文素养,系统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所需要的信息科学、数学基础、计算机网络、云计算、数据挖掘与分析、大数据可视化技术等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具备大数据的处理与分析、运维部署、大数据可视化的能力,一定的科研工作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协调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毕业要求毕业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应达到如下要求:(一)素质要求1.具有强烈的爱国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较高的职业道德、坚定的追求卓越的态度;2.具备较丰富的人文科学素养,具有良好的现代意识和国际化视野,掌握初步的科学研究方法,具备求实创新的精神与创业意识。

3.能够基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大数据行业技术人员在相关行业中应承担的责任。

4.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素质:能够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能正确认识并评价大数据工程实践对客观世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并给出可行的建议或措施。

5..拥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二)知识要求1.系统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所需要的信息科学、数学基础、计算机网络、云计算、数据挖掘与分析、大数据可视化技术等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2.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大数据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大数据应用系统在构思、设计、实现、运维的全生命周期过程中所面临的复杂工程问题。

(三)能力要求1.分析问题能力: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大数据领域的基本原理及知识,通过文献研究、实验分析、工程推理、数学建模、工程经验提炼等方法,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识别、表达与实施,以获得有效结论。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长春理工大学教务处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长春理工大学教务处

学总
第一 第二 第三 第四
分 学 理 实 上 实 学年 学年 学年 学年
数 时 论 验机践 1 2 3 4 5678
备注
050832110
网络与信息安全
2 32 32
050832111
网络程序设计
2.5 48 32
16
050832112
路由与交换技术
2.5 48 32
16
050832113
计算机控制技术
2 32 32
050832137
大型数据库系统
2.5 48 32
16
050832138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2.5 48 32
16
050832139 Internet 技术与应用 2.5 48 32
16
100532903
第二外语(日语)
4 64 64
050832140
电子商务
2.5 48 32
16
050832141 Matlab 与数字仿真 2.5 48 32
16
050832119
计算机图像处理
2 32 32
050832120 数字媒体制作技术 2.5 48 32
16
050832121 计算机动画设计与制作 2.5 48 32
16
050832122
模式识别
2 32 32
050832123
智能计算
2.5 48 32
16
050832124
计算机视觉技术
2.5 48 32
计算机 网络 计算机控 制与嵌入 式系统
云计算
图像与媒 体技术
人工 智能
人机 交互
80 48 48
32 3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适合07、08、09年级)一、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坚实的数理基础,掌握计算机软硬件基础理论及计算机系统设计、研究、开发及综合应用方法;具有较强的计算机系统程序设计能力和程序分析能力;受到良好的科学实验素养训练;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新发展;掌握一门外语,能顺利阅读本学科的外文文献。

毕业生适宜到科研部门和教育单位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到企事业、技术和管理部门从事计算机软件、体系结构及其应用研究和科技开发工作;可继续攻读本学科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

二、学制、授予学位及毕业基本要求学制4年。

实行学分制,学生修满162.5学分,通过毕业论文答辩并符合学校有关本科学位授予规定者,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三、修读课程要求修读的课程分为四个层次,每个层次的课程设置及结构如下:1、通修课:(68学分)参照学校关于通修课的课程要求。

其中计算机类课程和电子类课程以本专业要求为准。

2、学科群基础课:(23学分)MA02*(数学类课程):(6学分)数理方程(B)(2学分)、复变函数(B)(2学分)、计算方法(B)(2学分);EM02*(管理类课程):(5学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3学分)、随机过程(2学分);ES02*(电子类课程):(8.5学分)电路基本理论(3学分)、电路基本理论实验(0.5学分)、模拟与数字电路(4学分)、模拟与数字电路实验(1学分);CS02*(计算机类课程):(3.5学分)微机原理与系统(B)(3.5学分);3、专业课:(≥55.5学分)专业必修课程:CS02*(计算机类课程):(41.5学分)代数结构(3学分)、数据结构(4学分)、图论(3学分)、计算机导论(1学分)、数理逻辑(3学分)、计算机网络(3.5学分)、计算机组成原理(3学分)、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1学分)、操作系统原理与设计(3.5学分)、算法基础(3.5学分)、数据库系统及应用(3.5学分)、编译原理和技术(3.5学分)、并行计算(3.5学分)、软件工程(2.5学分)。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一、理论及实践素养
1、理论基础素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教育的基础理论、科学思维方法以及计算机前沿技术、安全技术、网络技术、软件工程技术、计算机硬件技术、并行及分布式计算技术、程序设计语言、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计算机系统原理等方面的知识。

2、实践能力的培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教育要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计算机理论和实践能力,需要学习的内容有有关数据库的操作、实验室管理技能、网络系统支持技术、计算机软硬件维护维修技术、网络安全管理技术、软件工程应用技术、程序设计及软件开发等,以及掌握与计算机相关的多媒体技术、信息系统安全技术、人工智能、网络空间法、量子计算机、软件定义网络、智能系统、物联网、大数据与机器学习、以及云计算等新兴技术。

二、思想道德素养
1、思想道德培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教育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理想信念,严格要求学生的应义其责,加强形势政策、社会文化以及计算机科学和技术有关法律法规的学习,以及注重学生思想道德责任的培养,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专业本科学分制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专业本科学分制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专业本科学分制培养方案专业名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专业代码:080901一、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系统地、较好地掌握计算机硬件、软件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同时具有较高的外语语言基础和应用技能,适应中小学教育和职业教育发展需要的合格教师,或在相关部门从事教育教学、教育管理和研究工作的合格人才。

二、培养规格(一)知识要求了解我国有关的方针、政策、法规;了解我国国情和英语国家的社会和文化。

掌握本专业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特别是计算机程序设计、软硬件维护、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开发、网络应用开发与网络管理维护以及多媒体技术等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要求学生的英语技能达到普通高校同类型专业较高水平;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现代教育技术学等基本理论;懂得文献检索、社会调查、论文写作等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掌握较宽广的人文社科知识,具有文理渗透、学科交叉的知识结构。

(二)素质要求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较强的法制观念和诚信意识;较高的人文、科学和艺术修养;较强的现代意识和人际交往意识;科学的思维方法、求实创新精神、专业学科意识、综合分析的素养;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心理素质。

(三)能力要求具有信息技术教育素养和教学能力;能较熟练地使用英语从事有关计算机教学与服务的工作;具备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开发能力以及其它计算机应用系统开发的能力;较高的教育教学与组织管理能力;利用计算机网络获取、利用、管理信息的能力;三、学制本专业基本学制为4学年,并实行3-6年弹性学制。

凡依照培养方案提前修完全部课程并取得相应学分,符合毕业条件者,允许提前毕业(修业年限不得少于3年)。

学生在符合有关规定的条件下,可延长在校学习期限,但不得超过两年延长期。

四、毕业与授予学位学生在规定的学制内修满学分,经考核成绩全部合格,发给本科毕业证书,符合学校关于普通本科学生学士授予相关规定,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宽厚的基础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良好的科学素养、较好的自我更新知识的能力和适应信息科学发展的能力,并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其相关学科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毕业生能在科研、教育、行政、企事业单位从事计算机软件开发、系统维护、信息和网络管理等技术工作。

二、培养要求和专业特色培养面向21 世纪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应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较强的综合能力。

培养要求:1.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2.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较强的汉语言表达能力和外语应用能力;3.了解计算机产业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计算机技术发展动态;掌握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获取信息和追踪新技术的能力;4.具有运用本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要求具有开拓创新能力和职业竞争能力。

三、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四、主要课程高等数学A、大学物理、计算机实用技术、电路原理、数字电子技术、C语言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A、数据结构、离散数学、计算机组成原理、微型计算机原理、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操作系统、编译原理、计算机网络等。

五、主要实践环节军训、工程教育、电子技术课程设计、金工实习B电子实习、C语言课程设计、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汇编语言课程设计、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信息系统开发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

六、修业年限标准学制4年,弹性范围3〜8年七、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八、教育平台构成、学分安排、毕业学分要求九、教学安排(一)基础教育平台说明:1•“完成相关项目”指参加校内老师或校外专业单位的相关科技项目,并且得到学院认可。

2•“计算机文化”辩论会指有关计算机文化及网络文化等热点问题的辩论会。

3 •“计算机相关资格认证”包括CCNA(4学分)、JAVA认证(2学分)、3学分)、5学分)等,可重复记学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J [ ] # [#%] #% #% [#%] #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B21++1 K-25535. 25* M8P,-/8+54 Q73*R [#%] 25H+ A,1 B,--+.+ I47*+549
通识教育必修课程小计 (<<#(!#(# (<<#(>#(# (!<’(#(&# L> 专 业 必 修 课 学 科 基 础 课 程 (<<#(<!(# (!<=!#((# (<<#(%#(# (!<’($#!# L! 计算机科学导论" )541,*7H43,5 4, B,8P74+1 IH3+5H+ B 程序设计 B K1,.128835. 高等数学 ?! L # ?*S25H+* 024C+8243H9 ? ! L # B 程序设计实践 B K1,.128835. K12H43H+ 离散数学 O39H1+4+ 024C+8243H9 数字逻辑 O3.342- :,.3H 大学物理 T! L $ B,--+.+ KC/93H9
开课学期和周学时 三 !# 周 四 !# 周 (! (! (! ! (! ! ! ( $! ’! ’! ’! ’! 4! 4! ’! 4! 4! !4 (% !$ (# !4 !4 5 5 五 !# 周 六 !# 周 七 $ 周 八 % 周
!&’!&(&&! &(’%&5&&! !&’!&!&&! !&’!&$&&! &’’#&!!&! !&’!&4&&! !&’!&’&&! !&’!&"&&! &’’#&(!&! &’’#&4!&! &’’#&’!&! &’’#&$!&! &’’#&"!&! &’’#&#!&! &’’#&5!&! &’’#&%!&! &’’#!&!&! &’’#!!!&!
#"& > >"& ! ! !’
学科基础课程小计
$#& &#$
・ #>& ・
修 习 类 型Leabharlann 课 程 类 别总学时 课程编码 课 程 名 称 学 计划 理论 实验 分 数 学时 讲授 实践 4’ 4’ 4’ !# 4’ !# !# 4’ 5$ "5 "5 "5 "5 $! $! "5 $! $! 4’ $! $! $! $! $! 4’ (# $! 4’ (# 4’ !# !# !# !# !# (’ !# !# (’ 4’ 4’ 4’ !# 4’ !# !# ( ( ( ! ( ! ! ( ’ 4L$ 4L$ 4L$ 4L$ (L$ 4 4L$ (L$ (L$ ’$ (4 (’ 一 !" 周 二 !# 周
心理学基础 )*+,-./.0+ 12*3* 现代教育技术 6.789: ;7<,2=3.: >8,-:./.0+ 教育学基础 ;7<,2=3.: ?,38:,8 12*3* 教师职业道德 >82,-89*’)9.@8**3.:2/ 6.92/3=+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论 >82,-3:0 >-8.9+ .@ A:@.9B2=3.: >8,-:./C .0+ D3*,3E/3:8* 班主任工作技能 F.9G3:0 ?G3//* .@ H2:7 I =82,-89* 课堂教学技能训练 J/2** >82,-3:0 ?G3//* >923:3:0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K8*829,- 68=-.7* .@ ;7<,2=3.: ?,38B,8 数据结构" D2=2 ?=9<,=<98 计算机原理 J.BE<=89 )93:,3E/8 操作系统 ME892=3:0 ?+*=8B 数据库系统 D2=2N2*8 ?+*=8B 计算机网络 J.BE<=89 O8=P.9G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J Q Q ) (J Q MNR8,= I M938:=87 )9.092BB3:0 Q) 多媒体技术基础 12*3, 6</=3B8732 >8,-:./.0+ 软件工程 ?.@=P298 ;:03:8893:0 算法分析与设计 S/0.93=-B S:2/+*3* 2:7 D8*30: 计算机辅助教育 J.BE<=89 I S3787 A:*=9<,=3.:
$= J $== J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J >! #! #< #$ $ J # <!
!#$ !#$ >< &# $= #(! #% &# &# =& #% #% ’’ #%
・ !4" ・
表!
修 习 模块 课程编码 类 分类 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选修课程设置与开课计划表 (师范类)
开课学期和周学时 学 选课 计划 理论 实验 分 形式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数 "# "$ "$ "$ "$ "$ % & 学时 学时 实践 周 周 周 周 周 周 周 周 %" %" %" %" %" %" %" 4( 4( 4( %"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 "$ 4( 4( "$ "$ "$ 4( 4( 4( 4( 4( "$ "$ "$ "$ "$ "$ "$ "$ "$ "$ "$ "$ "$ 4 4 4 4 4 4 4 ! ! ! 4 ! ! ! ! ! ! !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5 @74-35+ ,A 675*28+542-9 35 021E394 &# &# > FC+,1/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论体系概论 $= J ?5 @74-35+ ,A 02, G+*,5. FC,7.C4 25* [ ] $= [><] < >< FC+,1+43H2- I/94+8 ,A I,H32-398 ;34C BC35+9+ BC212H4+13943H9 形势与政策 K,-343H2- I347243,5 25* K,-3H3+9 大学英语! L " B,--+.+ M5.-39C 大学体育! L " B,--+.+ K" M" 国防教育 N243,52- O+A+59+ M*7H243,5 [##&]
每学期修读学分不得低于 !" 学分, 但也不能高于 #$ 学分。 !、 修读学分必须按课程的顺序修读, 不得未修读先修课而直接修读后续课。 "、 已修读但未达到辅修专业主干系列课程、 辅修专业课程或双学位要求学分的学分可以顶替公共选修 #、 课程学分, 但最多只能顶替公共选修课程中的 % 个任选学分。 每个学生必须分别达到各类课程学分的最低学分才能毕业, 各类课程学分不能相互顶替。 &、 九、 教学计划表 (学时与学分) ! ’ 课程结构比例表
专 业 必 修 课
专 业 主 干 课 程
专业主干课程小计 必修课程小计 (学时、 学分、 周学时) 总计 (总学时、 总学分) 注: 其余为考查科目 ! L 考试科目用!号标注,
5$& "4( (!5
((45 !544 ’&$ !(& 总学时: (54! ( L 双语教学课程用"号标注
总学分: !"5 4 L 短学期开设课程用#标注
<!
$(#((=((# (=#((#((# L< ($#((#((# L< %$#((!>(! %$#((#<(#
[##&] ! [#][#][#][#][#][#][#][#]
<J <J <J <J !$= J ( ) ($=) !$= $= #$ (#) !(#) !(#) !(#) ! #>< #>< < ! !! ! !! ! #周 ’ = ’ #! #周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师范类)
一、 培养目标 培养德、 智、 体、 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有理想、 有道德、 有文化、 有纪律的, 能主动适应现代社会、 经济、 科 技与教育发展需要的、 素养全面、 有持续发展潜力并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中、 初等学校师资以及从事 教育科学研究、 教育管理等工作的各类专门人才, 毕业后能在各级各类中小学、 职业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 从 事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 科研和教育管理工作。 二、 基本规格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 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 掌握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 努力 实践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人生观和价值观, 身心健康, 具有科学与人文基本素养, 德、 智、 体、 美全面发展的专业人才。 在学科、 专业平台课程的基础上, 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基本理论和技能, 特别是网络的管理和 维护、 多媒体与 !"# 软件的开发; 了解当前中学和职校的教学现状、 懂得教育教学基本规律, 掌握现代教育教 学基本理论、 现代教育教学技术手段与教师职业基本技能、 从事新世纪基础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工作的基本 能力和素质; 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 具有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 教育调查与社会实践能力; 掌握一门外国 语; 达到国家语会规定的普通话考核二级乙等以上水平; 能适应未来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毕业后能在中学 胜任信息技术类课程或相近课程的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 能胜任信息学竞赛的指导工作。 三、 学制与修业年限 基本学制为四年, 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在三至六年内完成学业。 四、 授予学位 取得毕业资格, 并达到学校规定的授予学士学位标准, 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五、 主干学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六、 主要课程 离散数学、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 数据结构、 计算机网络、 操作系统、 计算机原理、 多媒体技术、 学科教育学 等。 七、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教育实习、 见习、 教育调查、 社会调查或毕业论文等。 八、 课程设置、 学分安排及对学生修读学分的要求 (一) 课程设置、 学分安排 本专业毕业最低学分为 $%& 学分, 其中, 公共基础平台课程 ’% 学分, 学科基础平台课程 () 学 !类学分: 分, 专业基础平台课程 *+ 学分, 专业选修课程 $’ 学分, 通识教育选修课程 (, 学分, 实践性课程 $- 学分, 共 专业见习、 服务性学习、 学科竞赛、 学术成果、 学科创新获奖、 开放性实验 (实训) 、 $%, 学分。"类学分包括: 职业资格认证、 科研训练 (不含毕业设计、 论文) 及团委、 学生处等部门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等, 学分为 & 学 分。 (二) 学生修读学分的要求 ・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