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科学导论复习
地球科学概论复习提纲(地大)
地球科学概论复习提纲(地大)1.绪论地球科学地球科学研究对象的特点空间的广泛性与微观性整体性与分异性时间过程的漫长性与瞬间性自然过程的复杂性与有序性地球的封闭性与开放性现实主义原理2.宇宙中的地球地球是宇宙中的一个星球地球围绕太阳运转、太阳系围绕银河系运转开普勒三定律、提丢斯-波德定则(银道面、白道面、黄道面、赤道面、黄赤交角)地月系的运动地球的运动受到天体运动的影响,是整个宇宙运动的一部分3.地球表面的特征海底地形的划分:大陆架、大陆坡、大陆基、岛弧、海沟、大洋盆地、大洋中脊、中央裂谷?海洋环境:滨海、浅海、半深海、深海大陆边缘大西洋型:大陆架、大陆坡、大陆基太平洋型:大陆架、大陆坡、海沟4.地球的物质组成宇宙、地球、地壳的主要元素、克拉克值、丰度矿物、岩石矿物的主要物理性质矿物硬度计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岩石的结构、构造岩石名命依据:结构、构造、矿物成分5.研究地球的历史相对地质年代与绝对地质年龄地质年代表渐变与灾变现实主义原理(将今论古)地层层序律化石层序律器官相关律地质体之间的切割关系地质作用(表层地质作用、内部地质作用)地质营力6.地球的内部圈层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物性特点莫霍面、谷登堡面的划分依据岩石圈、软流圈内部圈层的温度、压力、重力、物质密度变化地壳的类型:大陆地壳、大洋地壳静岩压力地热增温率7.地磁场与重力地磁场的三要素:磁感应强度、磁偏角、磁倾角?地磁场的组成:基本磁场、变化磁场、磁异常剩余磁性与地磁极反转重力异常与重力均衡8.地球的外部圈层大气圈、生物圈、水圈9.大气圈大气圈存在的依据:蓝天、白云、风、流星大气圈的划分依据:物质组成、温度变化、电荷、大气运动10.大气圈的划分:对流、平流、中间、暖、散逸大气环流与科里奥利力气候:是指一个地区多年平均天气状况的综合天气:是指短时间的内的气象要素的综合状况冰期与间冰期:11.生物圈生物圈:生物及其活动地带生态系统:生命与非生命的总和食物链与营养级按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生物可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命演化过程中的重大事件:有生命物质、真核细胞生物、多细胞生物、人生态圈和生态系统演化中的关键生物:蓝绿藻、维管植物、人12.水圈海水运动的方式:波浪、潮汐、洋流、浊流大地水准面:地面流水:片流、洪流、河流河流:河谷-谷坡、谷底、河床地下水:包气带水、潜水、承压水包气带、透水层、隔水层冰川:大陆冰川、山岳冰川13.外部圈层对岩石圈的作用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机械、化学、生物搬运作用:机械、化学、生物机械搬运-推移、跃移、悬浮、载移搬运中碎屑的变化:矿物成分、分选、磨圆沉积作用:机械、化学、生物成岩作用:压实、胶结、重结晶14.外部圈层(大气)对岩石圈的作用风化作用:物理、化学、生物影响因素:岩石性质、气候条件、生物活动、地形条件风化作用的产物:残积物-土壤、碎屑、粘土-风化壳风的地质作用:剥蚀、搬运、沉积风成砂、风成黄土、风蚀地貌15.地面流水对岩石圈的作用地面流水对岩石圈的总趋势:削高填低片流-冲沟-坡积物-坡积裙洪流-冲沟-洪积物-洪积扇洪积物、坡积物的特点河流:下蚀、侧蚀、侵蚀基准面、V型谷、向源侵蚀、阶地、准平原、夷平面、二元结构河流沉积类型:滞留砾石沉积、边滩与河漫滩沉积、心滩沉积、天然堤、决口扇、牛轭湖沉积三角洲沉积:顶积层、前积层、底积层河流-冲积物-冲积物的特点16.海洋对岩石圈的作用海洋的剥蚀地貌:海蚀崖、海蚀柱、波切台、海蚀凹槽海洋的搬运作用:潮汐、海流、横向搬运海洋的沉积作用:滨海沉积:海滩、潮坪、贝壳堤、沙坝、沙嘴浅海沉积:碎屑沉积、化学沉积:碳酸盐岩、硅质、磷质、铁锰铝质生物沉积:生物碎屑、生物礁深海、半深海沉积:软泥、多金属结核17.冰川、地下水、湖泊对岩石圈的作用冰川:载移、冰碛物、U型谷、冰斗、刃脊、角峰、冰碛堤地下水:岩溶作用岩溶发育条件:可溶性岩石、岩石的透水性与流动性、地下水的溶蚀能力岩溶地貌:溶沟、石芽、落水洞、熔岩漏斗、溶洞沉积物:地下-钟乳石、石笋、溶洞角砾岩地表-泉华湖泊的沉积作用:干旱地区盐湖的沉积作用阶段冰川:载移、冰碛物、U型谷、冰斗、刃脊、角峰、冰碛堤地下水:岩溶作用岩溶发育条件:可溶性岩石、岩石的透水性与流动性、地下水的溶蚀能力岩溶地貌:溶沟、石芽、落水洞、熔岩漏斗、溶洞沉积物:地下-钟乳石、石笋、溶洞角砾岩地表-泉华湖泊的沉积作用:干旱地区盐湖的沉积作用阶段18.岩浆岩与岩浆作用侵入作用与岩浆作用岩浆的分异、同化混染作用根据SiO2含量划分岩浆的基本类型:超基性、基性、中性、酸性火山作用类型:中心式、裂隙式猛烈式、宁静式、递变式岩浆岩体的产状:深成岩:岩株、岩基浅成岩:岩墙、岩床、岩盖岩浆岩与岩浆作用火山喷出物:气态、液态:熔浆固态:火山集块、火山弹、火山砾、火山灰?岩浆岩:主要矿物组成岩石的结构构造常见的岩石类型19.变质作用与变质岩变质作用变质作用的影响因素:温度、压力、流体变质作用的基本方式:重结晶、变质结晶、交代、变质分异?变质作用的类型:接触变质、动力变质、区域变质、混合岩化?主要的变质岩类型三大类岩石的转化20.岩石圈的变形变位构造应力、构造运动岩石的变形:褶皱(向斜、背斜)断裂(断层、节理)岩石圈的垂直变位:阶地、夷平面、岩石的沉积厚度、沉积物所反映的环境变化、不整合、现代考古证据不整合的类型及所反映的构造运动岩层产状:走向、倾向、倾角褶皱:褶皱要素背斜、向斜产状及地层分布特征褶皱的分类按照轴面产状:直立、斜歪、倒转、平卧褶皱形成时代的判断21.断层断层要素:断层面、断盘、断层线断层的位移:滑距、断距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断层的组合型式:阶梯状断层、地堑、地垒、叠瓦状构造断层的识别标志断层形成时代的判断22.断层分类断层与岩层:走向断层、倾向断层、斜向断层、顺层断层断层与构造线:纵断层、横断层、斜断层断层运动方向: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23.地震震中、震源、震中距、震源距、震级、烈度地震的成因节理张节理、剪节理的特征节理组、节理系、节理的分期配套节理间的相互关系:交切、限制、追踪雁行状节理与共轭节理24.地球动力系统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思想板块的边界的基本类型:离散型、会聚型(俯冲带、碰撞带)、平错型转换断层贝尼奥夫带、磁异常条带、大洋壳的结构?环境(自然环境):板块构造与地质作用?矿产资源、成矿作用25.资源与环境自然资源?地质环境:由固体地球表层地质体的组成|、结构和各类地质作用与现象给、。
地球科学概论复习重点
地球科学概论复习题一、名词解释岩石圈:上地幔软流圈之上由固体岩石组成的圈层。
包括上地幔上部固体岩石部分和地壳,其深度范围在0—70km,岩石圈在大洋地区薄,高原地区厚。
软流圈:位于上地幔上部,岩石圈下部塑性岩石所组成的圈层。
其深度范围在70—250km之间,一般认为低速带内岩石接近熔点,但并未完全熔化。
大陆边缘:指大陆与深海盆地之间被海水淹没的地方。
包括大陆架、大陆坡、大陆基、岛弧与海沟。
大陆架:是海与陆地接壤的近海平台,其范围从海岸的低潮线起向海延伸到海底坡度显著增大的转折段为止。
大陆架地势平坦,坡度一般小于0.3度,平均0.1度,外缘水深一般不超过200m,最深达550m,水深平均130m。
矿物:矿物是地质作用形成的天然单质或化合物。
岩石:是矿物的自然混合物,也可以是岩屑或岩屑的混合物。
解理:矿物受力后沿一定结晶方向裂开成光滑平面的性质称为解理。
所裂开的面称解理面。
断口:矿物受力后在解理面方向之外裂开,称为断口。
硬度:矿物抵抗外力、刻划、压入和研磨的能力称为硬度。
岩石结构:反映岩石中矿物本身的特点及颗粒之间的组构特点。
如矿物的结晶程度、颗粒粗细、分选磨圆程度等。
岩石构造:指岩石中不同矿物、矿物集合体之间或与其它组成部分之间的排列充填方式等所反映出来的外貌特征。
沉积岩:是在地表或近地表,常温、常压条件下,由各种外动力地质作用及火山作用形成的松散堆积物经成岩作用形成的岩石。
显著特征是有层理和层面构造。
交错层理:由一系列斜交层系界面的纹层组成,按其层系厚度可分为小型、中型、大型、特大型四种;按其层系形态可分为板状、楔状、槽状三种基本类型。
韵律层理:是由不同成分、结构颜色的沉积物有规律的交替叠置而成。
常见砂质层和泥质的韵律互层,称为砂泥互层层理。
沉积旋回:是指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层的岩性特征在纵向上连续的、有规律的变化。
相对地质年代:用来反映岩石、地层或地质事件相对新老关系的时间单位称为相对地质年代。
绝对地质年龄,即同位素年龄:主要是利用岩石中某些放射性元素的蜕变规律,以年为单位来测算岩石形成的年龄。
地球科学导论
二.1.何谓地质作用?简述其力源分类、作用方式与结果、相互关系及其与保护地球的意义。
答:地质作用是指由于受到某种能量(外力、内力)的作用,从而引起地壳组成物质、地壳构造、地表形态等不断的变化和形成的作用。
地质作用的自然力是地质应力。
力是能的表现,按照能的来源不同,地质作用可分为外力作用和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 按照方式不同分为风化作用,包括物理作用、化学作用和生物作用。
剥蚀作用,包括机械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搬运作用,包括机械搬运和化学搬运作用两类. 沉积作用,包括机械,化学,生物三类. 内力作用: 它们既发生于地表,也发生于地球内部。
有的强烈急促,如地震; 有的微弱缓慢,如风化作用。
地球的地表现状是地质作用对地球表面长期改造的结果。
二者关系:1、对立统一关系2、内力主导作用3、不同地点或某个时期以某一种作用为主内、外力地质作用互有联系,但发展趋势相反。
内力作用使地球内部和地壳的组成和结构复杂化,造成地表高低起伏;外力作用使地壳原有的组成和构造改变,夷平地表的起伏,向单一化发展。
一般来说,内力作用控制着外力作用的过程和发展。
对影响地球自然作用或受地球自然作用影响的各种环境方面的研究构成了环境地质科学领域 ,包括以下内容 :1 鉴定饮用水、工业用水、农业用水的水源 ,并提出开发建议 ;2 协助设计从含水层中除去有机污染物的方法 ;3 帮助设计不易塌陷或沉降的稳定建设场地 ;4 帮助制定法规以防止不稳定或危险地区的扩展 ;5 研究火山及古地震活动性(古地震的标志)以及了解即将发生的火山喷发和地震的危险程度及其警报 ;6 在勘查和开采矿产和化石燃料时把对环境的危害降至最低程度。
2.简述冰川对地球环境的影响(地史上、现代)。
冰川是地球的保护衣,没有冰川,地球的生态平衡将会被破坏,对地球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
冰川消融过程会有大量的固体冰转变为液态水体,流入江河补给河流。
在冰川大量消融的初期阶段,融水增加惠及河流与下游干旱绿洲区,有利于地区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改善。
地球科学导论
5.3 地幔部分熔融
5.4 地震
震源
震中
浅源地震 深度0-70km
震源深度 中源地震 深度70-100km
深源地震 深度>300km
分类: 构造地震
火山地震
冲击地震
水库地震
震级:地震所释放能量大小的等级划分 烈度:地震对地表和建筑物破坏强弱的程度
应用:探矿
第三节 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
3.1 地球内部圈层 *地壳 地面向下33km(莫霍面)
化学组成:O(50%) Si Al Fe Ca Na K Mg 厚度 结构 上层:花岗岩层 硅铝层 不连续
下层:玄武岩层 硅镁层 类型 陆壳: 双层
洋壳: 单层
* 地幔 莫霍面到2900km(古登堡面)
以1000km分上下地幔 上地幔:橄榄岩层(榴辉岩层) 铁镁增加
5.2 地球的能量
地热来源: 放射性元素衰变 构造变动 释放: 大地热流 火山喷发 热水活动 构造运动
地热的利用: 大陆Q>2HFU可以利用 地热异常区:环太平洋带 地中海-喜马拉雅带 热水湖 地热田 我国:东南沿海和西藏、云南地热丰富 地热发电站、地热汽发电 世界:开发高温岩体、地热利用 岩体热 水 蒸汽 发电
第一节 地球的密度和弹性
1.1 地球的质量和密度
质量:根据几何学原理,考虑温度压力物质分 布不均等因素结合动力学分析 5.95×1024T
密度:据计算的地球质量和体积得 5.52g/cm3 但地壳上部岩石平均密度2.65g/cm3 地壳内部密度大 地核 13g/cm3
1.2 固体潮与地球弹性
固体潮:地表固体表层也有周期性升降 日月引力导致 地球存在一定的弹性
岩石圈 软流圈 下地幔:密度增大成分相似
地球科学导论试卷、习题与答案
地球科学导论试卷试卷一一、名词解释(20%):1.风化壳2.阶地3.软流圈4.张节理5.冰川的视运动二、是非判断(20%):(正确-T;错误-F)1.地球的年龄约为4600my ()2.地球内核是地球所有圈层中密度最大的部分()3.太阳对潮汐的影响比月球的影响大()4.物理风化作用是热带地区最发育的风化类型()5.河漫滩主要发育在河流上游的凸岸部位()6.中生代是划分世一级时间单位最多的一个代()7.板块内部是地球上深源地震最集中的部位()8.岩浆岩有花岗岩,闪长岩和白云岩()9.上盘上升,下盘下降,故称正断层()10.地心重力和压力为零()三、简要论述(40%)1.将今论古原理2.风化壳3.河流下蚀作用4.地层接触关系四、解答作图(20%)V字形法则试卷二一、是非判断(30%):(正确-T;错误-F)1.地壳的年龄约为3800my ()2.大洋板块的年龄比大陆板块老()3.地球内核是地球所有圈层中密度最大的部分()4.重力和距离成正比,故地心重力最大()5.古登堡面是地幔与地核的分界面()6.地幔主要是固态的()7.月球对潮汐的影响比太阳的影响大()8.胀缩风化作用在热带地区最发育()9.河漫滩主要发育在河流弯道的凸岸部位()10.溯源侵蚀是一种重要的侧蚀作用()11.一般情况基岩海岸剥蚀作用强于沉积作用()12.中生代是划分纪一级时间单位最多的一个代()13.板块边缘根据运动方式分为三类()14.岩浆岩可以分成侵入岩和喷出(火山)岩()15.地下水是陆表水的一种()二、多项选择(30%):16.风化壳最发育的地区是()A.热带雨林;B.温带草原;C.极地冻土区。
17.阶地是地壳运动()的产物A.下降;B.上升;C.不变18.软流圈位于()的上部A.地核;B.地幔;C.地壳19.洋壳俯冲发生于()型板块边缘A.汇聚;B.离散;C.转换断层20.二叠纪是()内的一个纪A.元古代;B.古生代;C.中生代21.地形相对高差最大的地区是( )A.高原;B.平原;C丘陵.22.球形风化是( )风化A.物理;B.化学;C.生物23.冲积物是( )沉积的产物A.洪流;B.片流;C.河流24. ( )是新生地壳最主要的发生部位A.大洋中脊;B.陆洋边缘;C.大陆中心;25.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主要影响是( )A.增高降低;B.削高补低;C.不高不低三、简述以下问题(40%)26.将今论古原理27.重力异常28.风化壳29.侵蚀基准面试卷三一、名词解释(45%)1. 历史比较法2. 重力异常3. 岩石圈4. 克拉克值5. 地质营力6. 地层7. 风化作用8. 侵蚀基准面9. 成岩作用10. 层理11. 汇聚型板块边界12. V字形法则13. 向斜14. 节理15. 岩浆岩的成岩矿物二、论述题(55%)1. 地球内部圈层划分(10)2. 试述相对地质年代的划分(15)3. 简述动力地质作用的基本概念(10)4. 基岩海岸的剥蚀过程和海蚀地形(10)5. 简述构造运动的分类(10)试卷四一、名词解释(40%)1. 重力异常2. 克拉克值3. 化石4. 地层层序律5. 冲积物的二元结构6. 转换断层7. 地形等高线8. V字形法则9. 节理10. 变质作用与变质岩二、论述题(60%)1. 地球内部圈层划分及其依据2. 试述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3. 基岩海岸的剥蚀过程和海蚀地形4. 试述不整合的形成过程及其基本特征5. 简述板块边界的分类及其特征试卷五一、名词解释(40%)1. 地热增温率(地温梯度)2. 岩石圈3. 软流圈4. 克拉克值5. 化石6. 风化作用7. 残积物8. 风化壳9. 侵蚀基准面10. 冲积物的二元结构二、论述题(60%)1. 相对地质年代划分方案2. 试述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3. 河流地质作用的一般趋势4. 进行灾害经验预报的基本依据有哪些5. 减灾工程的基本任务是什么试卷六一、填空1. 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__ __ __。
地球科学概论复习
2 .大陆边缘通常分为哪两种类型?它们分别由哪些部分组成? 3.地球的外部可分为哪几个圈层?其含义是什么? 4.地壳可分为哪两种类型,各有何主要特征? 5.简述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方法。 6.地质作用及其能量来源。 二、论述题(30分)
1.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及各圏层的基本特征。 2.地质年代单位的划分依据与地质年代表的基本格架。
酸盐矿物 5.下列矿物中能用小刀刻动而用指甲刻不动的是( )。 ①钾长石 ②方解石 ③石英 ④石膏
6.中生代可以划分为:( )。 ①寒武纪、奥陶纪和志留纪 ②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 纪 ③包括①和②共6个纪 ④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
测验题(梯度 矿物 地层层序律 风化作用 岩溶作用 冲积物 层理构造 侵入岩 构造运动 海蚀凹槽 褶皱
思考题和作业作业(二)
一、名词解释(共15分) 1 、风化作用: 2、土壤: 3、差异风化作用: 4、球形风化: 5、岩溶作用: 6、冰川的挖掘作用: 7、碎屑物质的分选性和磨圆度: 8、洪积扇和坡积裾: 9、风成黄土: 10、天然堤和决口扇:
二、填充题(共15分)
1. 物理风化作用的主要方式有
一、名词解释 1.含水层 4.海蚀崖
思考题(二)
2.地温梯度 5.分选性
3.风化作用 6.地层
7.泉华
二、填空题
1.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
、
和
。
2.化学的搬运方式有
和
。
3.确定相对地质年代通常所依靠的三条准则是
、
和
。
思考题(三)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地壳中元素克拉克值最高者为( )。 ①Ca ②Si ③O ④Fe 2.三角洲沉积在河流的( )。 ①上游 ②中游 ③下游 ④出口处 3.软流圈位于以下哪一个圈层( )。 ①上地幔 ②地壳 ③下地幔 ④地核 4.含量占地壳总质量最高的矿物是( )。 ①碳酸盐矿物 ②硫酸盐矿物 ③硫化物矿物 ④硅
地球科学导论复习资料整理
一、名词解释1.地球系统:由固体地圈,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组成了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称为地球系统。
2.太阳常数:在日地平均距离处的地球大气顶界,垂直于太阳光线1cm2面积上,每分钟接受的太阳能量。
3.潮汐变形: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引力使地球发生周期性变形现象称为潮汐变形。
4.自然环境:人类在地球上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的物质基础,是人类周围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
5. 土壤:指位于陆地表层和浅水域底部、由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组成的、具有一定肥力而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层,其厚度一般为1-2m以内。
6.磁偏角:磁子午线与地理子午线之间的夹角。
7.震级:地震所释放能量大小的等级划分8.矿物: 在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具有固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晶质物体,少数非晶质或胶体9. 河流:在重力作用下集中于地表凹槽内的经常性或周期性的天然水道10. 地貌营力:规模不同、形态各异的地貌是在不同的地球内、外营力下形成的,这些营力也可称为地貌营力。
11.地质灾害:由于岩石圈的变形、变位、岩浆及水的活动、地球磁场和重力场等地质营力的因素,引起自然环境恶化,造成人类生命财产损毁或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源、环境遭受严重破坏的现象或过程。
12. 生态系统:是在一定地区内,生物和它们的非生物环境(物理环境)之间进行着连续的能量和物质交换所形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13. 岩石:是由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矿物或岩屑组成的有规律的集合体,是地质作用的产物。
14. 逆温:夜间,太阳辐射消失,出现近地气层降温快于上层,近地气层内下层温度低于上层温度的现象。
15. 地质作用:自然界引起地壳或岩石圈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及地表形态等不断发生变化的各种作用。
16.生物群落:在一定地段的自然环境条件下,由彼此在发展中有密切联系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有规律地组合成的生物群体。
17. 种群:占据着一定环境空间的同一种生物的个体集群。
18. 生境:生物或其群体具体居住地段的所有生态因素的总体。
地球科学导论_复习提纲
地球科学导论_复习提纲
一、地球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内容
1.地球科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地球科学的专业领域和学科结构
二、地球的形成和演化
1.地球的起源和演化理论
2.地球内部结构和物质组成
3.地球的运动和地壳演化
三、地表过程和地表形态
1.大气环流和气候形成
2.地表水循环和水文过程
3.冰川、河流和海洋的作用
4.风成地貌、风化作用和侵蚀退化
四、地球资源与环境
1.地球资源类型和分布
2.能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3.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利用
4.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
五、地球科学研究方法和技术
1.野外地质调查和采样方法
2.实验室技术及其应用
3.卫星遥感和GIS技术的应用
4.数值模拟和地质建模
六、地球科学与社会发展
1.地震和火山活动对社会的影响
2.自然灾害的预测和防治
3.地质灾害的形成和防控
4.地质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七、地球科学领域的热点问题和前沿技术
1.全球变化和气候变化研究
2.火星探测和外星生命的寻找
3.深海勘探和生物资源开发
4.地球科学在国家和地方经济中的应用
八、地球科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和交叉学科
2.地学与工程学、环境科学的交叉研究
3.地球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应用
九、地球科学的职业发展和现实意义
1.地球科学人才的需求与就业前景
2.地球科学在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3.地球科学的科普和科学教育重要性
以上提纲仅为参考,具体内容和重点可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调整。
建议在复习过程中结合教材和课堂笔记,多做相关知识点的练习题和试卷,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地球科学导论(重点)
地球科学导论(重点记忆)第一章:⒈研究对象:整体地球,包括:固体地圈(岩石圈、地幔、地核),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内容:各个圈层间相互作用以及人与地球系统间相互作用。
特点:全球性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差异大⒉太阳系: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行星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⒊彗星:质量很小绕太阳运动. 彗核:近球形由冰、甲烷、氨、尘埃组成.彗发:球形云雾状由气体、尘埃组成。
彗云:包围彗发由氢原子组成。
彗尾:彗核背太阳侧尾巴-气体尘埃组成⒋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自转,离心力椭球体。
周期:1日恒星日太阳日。
速度:赤道线速度最大464m/s,两极为零地理坐标:纬线:与地轴垂直平行赤道;纬度:由赤道向两极增大0°90°;经线:与纬线垂直连接两极子午线子午面;经度:由本初子午线向东西增大0°180°太阳常数:在日地平均距离处的地球大气顶界,垂直于太阳光线1cm2面积上,每分钟接受的太阳能量。
天文单位:日地之间光速传递需约8分钟,这个庞大的距离定义为1个天文单位。
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确定极点和地理坐标昼夜更替北半球水平运动物体向右偏转,南半球向左科里奥利力同一时刻不同经线有不同地方时间国际日期变更线(180°经线) 时区月球太阳引力引发潮汐, 自转产生反潮汐力,与潮汐平衡⒍潮汐: 月球和太阳引力导致海面周期升降引力与物体质量成正比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月球引力>太阳引力地心受二者平均力地表受力与平均力有差别引力差引起海面升降引潮力:月球和太阳对地球引力的差值地球轨道参数:方向轨道周期近日点远日点赤道面黄道面黄赤交角四季第二章:⒈地球的年龄:46亿年38亿年原始生命单细胞原核生物-球藻⒉生物圈的形成与发展:(1)厌氧异养原核生物阶段厌氧异养原核生物---无核膜分异异养(2)厌氧自养生物出现生物圈初步形成:厌氧自养原核生物---蓝细菌藻类光合作用(3)真核生物出现动物界爆发演化:真核生物---有性生殖多细胞动植物分异元古宙中期燕山山脉宏观藻类元古宙末期澳大利亚伊迪卡拉动物群显生宙初期云南昆明澄江动物群寒武纪生物爆发寒武纪三叶虫时代(4)生物登陆全球生物圈建立:泥盆纪:原始陆生植物(裸蕨)淡水鱼类石炭二叠纪:蕨类(成煤)两栖类地史上第一次成煤(5)生物征服天空陆生动物重返海洋:中生代---裸子植物时代(苏铁银杏松柏) 爬行动物时代(恐龙始(6)人类起源:新生代被子植物时代;哺乳动物时代(真马真牛真象);人类出现,第四纪重大事件:古猿-直立人(猿人)-早期智人(古人)-晚期智人(新人)古猿:人类祖先:腊玛古猿,直立行走是猿到人的关键早期智人(古人)直立人(猿人):“北京人” 开始用火陕西蓝田人云南元谋晚期智人(新人) 周口店山顶洞人⒊地层单位…地质时代单位:宇……宙界….. 代系….. 纪统….. 世第三章:⒈地表的起伏和内部物质密度不均导致理论重力值与实测不符重力异常,应用:探矿⒉地壳地面向下33km(莫霍面);结构:上层:花岗岩层硅铝层不连续;下层:玄武岩层硅镁层类型:陆壳: 双层;洋壳: 单层地幔莫霍面到2900km(古登堡面),以1000km分上下地幔上地幔:橄榄岩层(榴辉岩层) 铁镁增加;岩石圈;软流圈地核铁镍为主⒊磁场:磁偏角:磁子午线与地理子午线之间的夹角。
地理科学导论复习资料
地理科学导论第一章地理学概述第一节地理学及其研究对象●一、什么是地理学物理学,是研究物体的理;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理";地理学,是研究"地"的"理";"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的表层空间。
更具体的说,地理学就是研究地球表层中发生的空间尺度的现象、过程、机理和规律等的的学科。
人地关系就成为研究地理学的核心。
●二、地球表层系统与地理环境〔一〕地球表层系统的组成:地球表层的圈层组成主要有五局部的内容:1.岩石圈:岩石圈是地球表层的固体岩石局部,包括地壳的全部和地幔的一局部。
岩石圈的表层还可分为土壤圈和沉积岩石圈。
2.水圈水圈即指地球表层中的各种水体,包括海洋、河流、湖泊、沼泽、冰川以及岩石、土壤孔隙中的地下水,最大厚度约20 公里左右。
地球上的总水量为138,600km3,海洋水占96.5%,面积占71%,陆地淡水占3.5%〔其中冰川占1.74%,地下水占1.7%〕,地表淡水仅占0.6%。
地球上的水通过蒸发-输送-降水-径流的形式进展周而复始地循环,有其大循环与小循环。
3.大气圈大气圈即指地球的气体局部。
从上到下主要分为:电离层——中间过渡层——平流层——对流层。
对流层的厚度约为8—18km,平流层厚度为从对流层顶到50km,中间层为从平流层顶到85km,逸散层为从85km 往外的空间范围。
电离层又可分为三层,最外的层次称为逸散层,次外层称为暖层.大气中氮、氧成分占99%〔N2 占78%,O2 占21%〕,此外还有少量的Ar、CO2、O3、H2O 以及微粒物质。
对流层中集中了大气成分的3/4,其中99.9%的大气集中于大气层50km 高度以下。
4.生物圈生物圈即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和。
其中绝大多数生物都集中生活在岩石圈、土壤圈、水圈、大气圈相互接触交融的地带,大致在地面、水面上下100—200 米范围以内。
地质大《地球科学概论》复习要点
《地球科学概论》复习要点(地质学专业使用)第一章绪论1.地球科学及其相关学科举例。
2.地质学的定义。
地质学大约从何时开始诞生?依据?3.举例说明地质学的两大目的(索宝与防害)。
4.地质学的研究方法与特征:大自然是实验室与博物馆,对基础学科的依赖与促进,现实主义原则(将今论古与以古鉴今)。
5.均变论的要点和代表人物。
6.地质作用及其能:内力地质作用(地点,主要能)、外力地质作用(地点,主要能),辅助能。
第二章宇宙与行星地质学1.宇宙、星系、银河系、太阳系的基本概念。
2.太阳系的七大类成员。
3.行星的定义,“八”大行星的相对位置与大小次序(冥王星的特殊性与地位)。
4.类地行星与类木行星的基本特点与差异。
5.自转方向相反的行星(据表2.2)、自转轴与黄道面交角特大的行星。
解释原因。
6.公转轨道偏心率大的两个行星。
7.内外行星的密度差异,密度最大的星球是哪个?密度是多少?8.为什么地球现在是最适宜生命存在的行星?9.小行星的轨道位置、成因。
为什么形状特殊?补充火星探索最新进展(水)?10 彗星的基本特征(头、尾、核、发等),彗星在天空中的方向及其原因。
11 月亮的地理组成:月海、月陆、月壤、撞击坑等。
补充月球含水的最新成果?12 陨石与流星:陨石的分类及其组成(铁、石、石铁;球粒、非球粒)。
13 为什么月球表面岩石和陨石的年龄可以达到45.5—46亿年,而地球表面的岩石基本上都小于42亿年?14 太阳的表面温度。
为什么月壤中保存了氢离子,而地球表面土壤中却不能?15 太阳系的几个有趣的规律:Titius—Bode Rule与行星轨道分布;万有引力;Kepler’s 三个定律:第一定律、第二定律、第三定律。
用行星的某些规律解释上述定律。
16 太阳系起源最著名的假说—星云说。
17 地球的形状特点。
用两极与赤道半径的差异说明之。
给出自己的解释。
第三章元素与矿物1.元素的基本概念:原子、质子、中子、同位素、放射性同位素、稳定同位素、半衰期。
地理科学导论复习提纲
1 宇宙及宇宙的构成2 太阳和月球对地球地理过程的影响3 地球的圈层构造(地球内部圈层和大气圈层)。
4 地球自转性质、自转角速度、线速度、自转周期。
5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效应6 地球演化4个过程或阶段7 温室效应8 地球表层系统概念9 地球表层五大圈层(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智慧圈)10 生态系统的1/10定律11大陆漂移学说1地域分异规律 2 纬度地带性形成机制、对社会、经济文化的影响3 海陆梯度地带性形成机制、对社会、经济文化的影响4 垂直地带性的形成机制、对社会、经济文化的影响5 林线、树线、雪线的定义6 三维地带性共同特征7 非地带性的形成机制、对社会、经济、文化的影响8 区位、区位论的概念9 农业区位论、工业区位论、市场区位论的主要内容10 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论11 环境知觉、环境认知、地理物象的定义12 劳动地域分工理论、产业集聚理论、梯度推移理论、点轴发展理论、区域协调发展理论的基本观点13 区域发展阶段理论、区域发展波动理论的基本观点14 经济全球化、边缘带、破碎带定义15 课后习题1 地理环境决定论、可能论、非决定论的基本观点2 拉采尔的国家有机体3 环境容量4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本内涵、本质特征5 文化、文明、文化景观、文化生态的概念6 文明起源与环境的关系;文化的发展与环境的关系7 生态文化概念、中国各生态文化区的特点8 文化整合的因素与过程9 文化整合与同化的区别10 中国主要生态文化区的特点(新疆荒漠-绿洲文化、青藏高原文化、云贵高原文化区等)11 课后习题1 古代地理学、近代地理学和现代地理学发展特点、突出的贡献2 地理科学的思想流派-区域学派、景观学派、环境生态学派、空间学派、社会学派的主要思想3 地理科学的性质和科学体系4 地理科学的基本特征5 地理科学的方法论:例外主义、逻辑实证主义、人本主义、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6 现代地理科学方法论的新思维:整体思想、反馈思想、等级层次思想、自组织理论、非线性理论。
地球科学导论复习提纲整理总结
第三章地球的外部圈层@*地球外部圈层的含义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大气圈是因地球引力而聚集在地表周围的气体圈层,是地球最外部的一个圈层。
水圈是指由地球表层水体所构成的连续圈层。
生物圈(biosphere)是指地球表层由生物及其生命活动的地带所构成的连续圈层,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大气的物质组成及组分的分类大气的物质成份以氮和氧为主,它们以分子、原子或离子的状态出现;主要成份:氮、氧、二氧化碳、水,微量惰性气体。
(1)恒定组分:约90km以下低层大气中基本保持不变的成份。
主要由氮、氧、氩组成,占大气总体积的99.96%,还有氖、氦、氡等少量稀有气体。
(2)可变组份:二氧化碳、臭氧和水蒸气。
通常情况,CO2为0.02%~0.04%,O3约0.01×10-6,水蒸气低于4%,这三种成份因季节、气象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而变化CO2含量猛增是人类活动造成的。
(3)不定组份:大气中可有可无的成份。
如尘埃、硫化氢、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煤烟、金属粉尘,氟氯烃(CFCs)等。
一般为有害于人体健康的污染物,氟氯烃(CFCs)则使O3层遭到破坏。
不定组份来源于火山爆发,森林炎灾,海啸,地震等自然灾害;也来源于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
@*水的类型&地下水的基本类型&冰川的形成与冰川的类型自然界的水以液态、固态和气态形式存在于海洋、大陆表层,大气圈和生物圈之中。
1、海洋水。
2、陆地水(Continental water)包括地面流水、地下水、湖泊与沼泽及冰川。
(1)地面流水沿地表流动的水,水源主要有大气降水、冰雪融水、地下水和湖泊。
根据水源补给特点可分为常年性流水(河流)和暂时性流水(片流、洪流)河流是指在重力作用下,集中于地表凹槽的经常性或周期性的天然水道。
河流有稳定的补给水源,一般以地下水、冰雪融水为主。
/*在一定集水区域内,由大大小小的若干条河流所组成的水流系统称为水系,其中包括干流和支流;每条河流和每个水系都从一定陆地面积上获得补给,这陆地面积便是河流和水系的流域。
地球科学概论复习资料
地球科学概论一,名词解释1.将古论今:根据保存在地层和岩石中的各种痕迹和现象,结合现在正在发生的各种地质现象来分析和推断地质历史时期各种地质事件的存在和特征的方法。
2.克拉克值和丰度:地壳中50余种元素的平均含量称克拉克值。
化学元素在宇宙或地球化学系统中的平均含量称丰度。
3.解理:矿物受力后沿一定的结晶方向裂开成光滑平面的性质。
条痕:矿物在无釉的白色瓷板上磨划时留下的粉状颜色。
断口:矿物受力后在解理面以外的裂开面。
4.地质作用:由自然动力引起地球〔主演要地幔和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构造和地表形态变化和开展的作用。
5.地层层序律:地层层序正常的条件下,下伏岩层老、上覆岩层新,利用地层的上下关系来确定相对年代的方法。
6.变质作用:原岩处在特定地质环境中,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其在固态下改变其矿物成分、构造和构造,从而形成新岩石的过程。
经变质作用所形成的岩石称变质岩。
7.地质构造:组成地壳的岩层或岩体受力而发生变位、变形留下的形迹。
8.构造运动:主要由地球内力引起岩石圈的机械运动。
9.结晶分异作用:岩浆冷凝过程中,各种矿物按结晶温度不同而先后别离出来。
10.重结晶作用:岩石在固态下同种矿物经过有限的颗粒溶解、组分迁移,而又重新结晶成粗大颗粒的作用,但并未形成新矿物。
11.地球岩石圈物质的快速震动叫地震,地表以下始发震动的位置叫震源,地表上任一点到震中的水平距离叫震中距,震源到地面任一点的距离叫震源距,地面及房屋建筑物遭受破坏的程度叫地震烈度。
12.风化作用:由于温度的变化,大气、水和水溶液以及生物的生命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使地壳表层的岩石、矿物在原地发生物理或化学变化,从而形成松散堆积物的过程。
13.土壤:风化壳的表层,它是由各种风化作用的产物再经过生物风化作用改造而形成的,其主要特点是富含腐殖质。
〔分为表层、淋积层、淀积层〕14.风化壳:残积物和土壤在地表形成的一个不连续薄层称为风化壳。
15.准平原化:当一个地区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中地壳保持稳定或处于缓慢的沉降状态,由于高地受到剥蚀,低地承受沉积,在此双重作用下,地形可能到达最小限度的波状起伏。
地球科学概论复习(全)
地球科学概论复习张晖第一章1,地质学: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自然科学,其物质组成,构造运动,发展历史及演化规律;当前研究的重点地壳和与它有密切关系的部分。
2,地球科学:研究地球结构组成,演化和运动规律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
第二章1,大气圈的结构;大气圈分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散逸层2,地球内部圈层:地壳,地幔,地核;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地壳的特征:厚度:平均33km,陆壳最厚达80km (青藏),洋壳平均7km地幔的特征:厚度: 2850km,体积是地球的83%,质量是地球的67.6%地核的特征:外核的密度由地幔的底部的 5.6-5.7 g/cm3,急剧跳跃到9.7 g/cm3然后逐渐增加到11.5 g/cm3,推测地球外核由氧化铁组成,在巨大的压力下它不仅是熔体,而且相变为密度更大的金属相。
内核物质的密度最大,大约是12.5-13g/cm3,主要由铁和镍组成,也可能有其它元素存在。
3,地壳均衡的含义;按阿基米德原理,在重力作用下,物体下界面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顶部则会产生高低不平的现象。
这种地壳内部各地密度不同而引起的自动调整(补偿)现象称地壳均衡。
4地震波不连续面;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速度一般随深度增加,但又不是匀速增加,在某些深度处发生突然变化。
地震波在此突然加速或减速(纵波减速时,横波甚至会消失)。
这种波速发生突然变化的面叫作不连续面。
不连续面的存在,标志着地内物质在此层上下面有明显区别,因此成为地内圈层构造的界面1、莫霍洛维奇不连续面(简称莫霍面或莫氏面)。
深度平均17km,陆地33km,海洋平均厚度6千米。
地震波加速,表明其下物质密度、硬度增加。
古登堡不连续面,深度约2900km。
地震波减速,横波消失,表明其下物质很可能是液态。
2、二者构成了地壳与地幔、地幔与地核的界面3重力异常:往往在现场实测的重力值多数与正常重力值不符,且有一定的偏差,这种现象称为重力异常。
地球科学概论复习
概念:地球科学:研究地球结构、组成、演化和运动规律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
将■今论古:根据保留在地层和岩石中的各种痕迹和现象,结合现在正在发生的各种地质现象来分析和推断地质历史时期各种地质时间的存在和特征的方法。
宇宙:是无限的空间和无限的时间的统一。
大地水准面:是指平均海水面所构成并延伸通过陆地的封闭曲面。
大洋中脊:是绵延在大洋中部的巨型海底山脉,它具有很强的构造活动性,经常发生地震和火山活动。
大陆边缘:是大陆与大洋盆地之间的过渡带。
大气圈:是因地球引力而聚集在地表周围的气体圈层,是地球最外部的一个圈层。
水圈:是由地球表层水体所构成的连续圈层。
浊流:是海洋中载有大量悬浮物质的高密度水下重力流。
潜水:是埋藏在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以上、具有自由表面的重力水。
承压水:是指埋藏在两个稳定隔水层之间的透水层内的重力水。
地壳:是莫霍面以上的地球表层,为固态岩石所组成。
地幔:是地球的莫霍面以下、古登堡面以上的中间部分,主要由固态物质组成。
地核:是地球内部古登堡面至地心的部分,外核为液态,内核为固态。
古登堡面:使纵波速度突然降低,横波速度突然消失的面。
莫霍面:使纵波速度突然略微增加,横波速度也增加的面。
地磁要素:磁偏角,磁倾角和磁场强度三个要素。
软流层:存在上地幔上部,其特征是出现地震低速带。
岩石圈:地质年代:是地球上各种地质事件发生的年代。
地层层序律:地层形成时的原始产状一般是水平的或近于水平的,并且总是先形成的老地层在下面,后形成的新地层盖在上面。
生物演化律:生物演化的总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
地质体之间的切割率:较新的地质体总是切割或穿插较老的地质体,或者切割者为新、被切割者为老。
地质作用:把自然界引起地壳或岩石圈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及地表形态等不断发生变化的各种作用。
风化作用:是指在地表或近地表的条件下,由于气温、大气、水及生物等因素的影响,使地壳或岩石圈的矿物、岩石在原地发生分解和破坏的过程。
武汉大学地球科学导论复习要点
莫霍面:地壳与地幔间的界面古登堡面:地幔与地核之间的界面1)密度:地表岩石密度:2.6~2.8g/cm3,一般取2.67g/cm32)压力:地球内总压力是指在不一样深度处单位面积上的静岩压力(即压强)3)温度:地球深部的温度高于地球表层温度,一般温度随深度增添而增高。
地温梯度(地热增温率):在常温层以下,每向下加深 100m 所高升的温度重力:地球上一点遇到的地球整体引力 (不包含地球之外天体的引力作用 )与因地球自转产的离心力之协力。
1Gal=1cm/s2地面一点的重力随点位不一样而异,影响一点重力大小的因素可有:(1)地球内部物质散布不均和地形起伏变化;(2)地面点离地心距离的差别;(3)地面点与地球自转轴的距离不一样遇到的惯性离心力不一样,位于赤道的点离心力最大,南北两极离心力为零。
基本磁场由设想的地球内部等效大磁棒产生的磁场变化磁场:变化磁场是发源于地球外面并叠加在磁场上的各样短期变化磁场。
磁异样地球浅部拥有磁性的矿物和岩石所惹起的局部磁场,叠加在基本磁场之上第五章1、地质作用:自然界惹起地壳或岩石圈的物质构成、结构、结构及地表形态等不停发生变化的各样作用。
2、地质作用可依据能量根源和发生部位分为表层地质作用和内部地质作用两大类。
3、表层地质作用是指主要由地球外面的能源惹起的,发生在地球表层的地质作用。
4、表层地质作用可分为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堆积作用和成岩作用。
5、搬运作用有机械、化学和生物搬运 3 种方式。
6、堆积作用也拥有机械、化学和生物堆积作用 3 种方式。
7、内部地质作用是指主要由地球内部能源惹起的地质作用。
8、内部地质作用主要包含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和结构运动。
9、变质作用形成新的岩石称变质岩。
10.结构运动是指主要由地球内部能源惹起的岩石圈物质的机械运动。
常以岩石变形、变位、地表形态的变化等形式表现出来。
按物质的运动方向可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11.确立岩石的相对地质年月的方法往常是依赖下述三条准则:(一)地层层序律; (二)化石层序律; (三)地质体之间的切割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天文学家通常用的距离单位,地质所用时间单位分别是什么?光年,百万年
2“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诗中涉及到的月相应为上弦月
3当日、月、地三者大致成一线,地球位于中间,此时的月相应为满月
4日全食一般发生于农历初一
5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这句诗中描写的天气现象属于何种类型的锋面?(快型)冷锋
6“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这个时节是我国的春末夏初,这种锋面雨属于准静止锋
7“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是暖锋
8“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
”描写的最有可能的降水类型属于地形雨
9“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诗中的杏花村最有可能在下列哪个省区?山西省汾阳县x 山东x 湖北x 安徽池州市西(可能)江苏(可能)
10诗句“南枝向暖北枝寒,一样春风有两般。
”中描写的是
A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山脚到山顶的地域分异规律
C迎风坡与背风坡的差异
D向阳坡与背阳坡的差异
11“天气长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描写的最有可能是下列哪个城市?昆明
12“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体现了何种气候类型及特征?温带大陆性气候
13“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形象的反映了何种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域
14“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春风”是夏季风
1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反映的地形是丘陵
16“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是指长江的什么河段情景?长江下游
17地球的年龄约46亿
18大陆漂移说的创始人是魏格纳
19大陆漂移学说的主要证据有哪些?1.大陆轮廓的吻合性;2.古老地层的相似性;3.几种生物的相同性。
20东北农村腌酸菜的主要原因北方冬天很冷,腌酸菜可以让白菜保存的时间更久。
为过冬准备。
21关于海底扩张学说的说法,正确的是
A海底扩张依据之一是海岭岩石年龄较新,且在中脊两侧呈对称分布
B海岭是大洋地壳消亡处
C海沟是大洋地壳生长处
D上升的地幔物质在海沟开裂处冷凝形成新地壳层,并不断向两侧推移
22轮廓呈“S”型的大洋是大西洋
23有关洋中脊的说法,正确的是
A洋中脊是地球上最长的海底山系
B洋中脊只分布在三大洋中
C大洋中脊贯穿大洋中部
D印度洋中脊呈“S”形
24下列关于全球地质状况的叙述,错误的是
A海底岩石的地质年龄都小于大陆岩石的地质年龄
B一般海底岩石越接近大洋中脊,地质年龄越小
C阿尔卑斯山、喜马拉雅山等高大山系是由地壳(板块?)水平运动而形成的
D深海沟附近几乎都有火山地震带
25科学家依据下列哪个事实推断海底在扩张
A离海岭越近,岩石年龄越轻,离海岭越远,岩石年龄越老,并在海岭两侧呈对称分布
B海底有高原、盆地、海岭、海沟等多种地形
C大陆会漂移
D海底有火山爆发
26板块构造学说认为1全球地壳共分六大板块2板块“漂浮”在上地幔的软流层上3板块断裂地区常常形成很深的海沟4板块碰撞地区火山、地震活动频繁
A 1,2
B 2,3
C 2,4 D3,4
27关于板块构造学说的说法,正确的是
A认为岩石圈被不同的构造带分割成许多单元,即板块
B板块漂浮在硅铝层(应为软流层)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
C板块相撞挤压的地区,肯定形成山脉
D六大板块均由陆壳和洋壳两部分组成
28关于地球自转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质历史以来,地球自转速度越来越快
B地质历史以来,地球自转速度越来越慢
C地质历史以来,地球自转速度始终不变
D地质历史以来,地球自转速度时快时慢
29全球最长的山系是
A喜马拉雅山系
B科迪勒拉山系
C阿尔卑斯山系
D大洋中脊
30世界上地震分布最广泛的地震带是
A环太平洋火山带
B阿尔卑斯-喜马拉雅火山带
C东非裂谷火山带
D大洋中脊火山带
31形成地球外貌的主要内力作用是
A板块运动
B地震
C火山活动
D流水侵蚀
32夏威夷群岛、台湾岛、崇明岛的成因是什么?火山岛、大陆岛、冲积岛
33当泥石流发生时,下列脱险方法正确的是(无图)方法:泥石流发生时,要马上与泥石流成垂直方向向两边的山坡上面爬,爬得越高越好,跑得越快越好,绝对不能往泥石流的下游走。
34新疆瓜果特别甜的原因是什么?新疆地处西北地区,属大陆性气候,光照强,降水少,云量小所以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瓜果营养物质消耗少,糖分积累多,故瓜果很甜
35月相变化演示模型
观察月相变化之前,首先应对月球的运动和月相的变化有个大概了解。
月球是地球的一颗天然卫星,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着地球公转,当然,又随着地球围绕太阳公转。
月球本身不会发光,但能反射太阳光,因此,在太阳光照射下,月球永远分为光明半球和黑暗半球。
由于日、地、月三者的相对位置不断变化,在地球上看到的月球明暗两部分也在不断变化,这种变化的状况就是月相(如图所示)。
当月球位于地球与太阳之间时,月球黑暗的部分朝向地球,因此,我们无法观测到月球,这时叫“新月”,也叫“朔”,时间是在每月阴历初一、二;到初三、四,月亮开始从右边露出笑眯眯的眼睛叫“蛾眉月”;到初七、八,右半边全亮了,叫“上弦月”;以后月亮光亮的部分越来越大,叫“凸月”;到阴历十五、十六时,月球光亮的部分全部朝向地球,这时叫“满月”,也叫“望”;再以后,明亮部分从右边逐渐消失,到阴历二十二、二十三,只剩下左半边亮,叫“下弦月”;到二十七、二十八时,又变为蛾眉月,然后又回到新月,完成一个变化周期。
在了解了月相的变化过程以后,就要确定观测的时间,观测最好选在每天日医治后和日出前这一段,如果太阳升起后,随着太阳光的增强,就很难再观测到月球了。
一般每个月的上半月,定在18点以后观测较合适;下半月,在早晨六七点钟观测较好。
每次观测时,应记录下时间,并绘出月相图,然后用指南针测出月亮的方位,记在记录本上,这样坚持观测一个月,就可总结出月相、时间和月亮所在方向的关系。
如果对这一关系掌握的很熟练了,那么将来在野外,你就可以根据月相和当时的时刻,用月亮大致判定方向,也可以根据月相和月亮所在的方向,大致判断时间了。
月相变化规律
1
太阳的暗面,因而在地球上看不见月亮,称为新月或朔。
此月相与太阳同升同落,即清晨月
出,黄昏月落,只有在日食时才可觉察它的存在。
2.新月过后,月球向东绕地球公转,从而使月球离开地球和太阳中间而向旁边偏了一些,即月球位于太阳的东边。
月球被太阳照亮的半个月面朝西,地球上可看到其中有一部分呈镰刀形,凸面对着西边的太阳,称为蛾眉月。
蛾眉月日出后月出,日落后月落,与太阳同在天空,在明亮的天空中,故看不到月相。
只有当太阳落山后的一段时间才能在西方天空看到蛾眉月。
3.约在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由于月球绕地球继续向东运行,日、地、月三者的相对位置成为直角,即月地连线与日地连线成90°。
地球上的观察者正好看到月球是西半边亮,亮面朝西,呈半圆形叫上弦月。
上弦月约正午月出,黄昏时,它出现在正南天空,假设观察者位于北半球中纬度,下同,)子夜从西方落入地平线之下,上半晚可见。
4.约在农历每月十一、十二,在地球上的观察者看到月球西边被太阳照亮部分大于一半,月相变成凸月,其视形状见图1中D位置。
凸月正午后月出,黄昏时在东南部天空,月面
5.农历每月十五、十六,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外侧,即太阳、月球位于地球的两侧。
由于白道面与黄道面有一夹角θ(θ平均值为5°09′)通常情况下,地球不能遮挡住日光,月球亮面全部对着地球,人们能看到一轮明月,称为满月或望。
满月在傍晚太阳落山时的东方地平线上升起,子夜时位于正南天空,清晨时从西方地平线落下,整夜都可以看到月亮。
6.再过几天,农历每月十八、十九,月相又变成凸月,月面朝东,。
此时为黄昏后月出,正午前月落,大半晚可见。
7
地连线的西边90
在子夜时升起在东方地平线上,黎明,日出,时高悬,于南方天空,正午时从西方地平线落下,下半晚可见。
8.再过几天,农历每月二十五、二十六,月相又变成蛾眉月,亮面朝东,此时子夜后月出,黄昏前月落,黎明前可见。
月球随后继续向东运行,又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月相变为朔。
可见,月相的变化依次为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凸月→下弦月→蛾眉月→新月。
月球绕地球公转一周,月相由朔到下一次朔所经历的时间间隔,即月相变化的周期,叫做朔望月。
下列反映日、月、地位置关系的示意图中,可能形成海洋大潮的是(CD )
我国的台风(左边的即为我国的台风气旋类型)
下图为西太平洋海底地形示意图,则:( D )
A.b
B.a、e两处中,e
C.c是由板块挤压而形成的海底山脉
Db处附近大洋地壳是海底岩石年龄最大的地方
下列地点中,不属于印度洋板块的是(c)
A澳大利亚大陆B阿拉伯半岛
C中南半岛D印度半岛
最能反映南美洲西部海岸山脉形成的是下面哪幅图(D)
Tips
1最后的识图类
房子,篱笆的是东北地区半边盖的是陕西地区
吊脚楼是西双版纳地区蒙古包是内蒙地区
2上刀山下火海是傈僳族泼水节是傣族
3有一题选择题未拍到照片,无法归类整理,只记得答案是物质循环
4此复习资料仅支持最终试卷的八成左右,想要高分者光看这个没用!5陈立版权所有!吐血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