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历史必修1《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word随堂练习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1.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习题人民版必修1

高中历史1.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习题人民版必修1

【师说】2014-2015学年高中历史 1.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习题人民版必修1一、选择题1.汉代蔡邕《独断》中记载:“玺者印也,印者信也……卫宏曰: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惟其所好。

然则秦以来,天子独以印为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也。

”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A.玉玺代表信物 B.玉玺为天子专有C.皇位世袭罔替 D.天子的权力至上【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从“天子独以印为玺”“群臣莫敢用”等信息可以看出,玉玺的使用反映了皇帝制度下皇权至上、不得随意僭越的历史特点。

A、B两项都是表现而不是实质,C项在材料中没有反映。

【答案】 D2.西汉前期相权之重,是后代少见的,所谓“道德出于君,制令传于相”。

汉武帝在制度上克服这一问题的措施是( )A.设“中朝” B.置枢密院C.置刺史 D.设内阁【解析】“道德出于君,制令传于相”大意是:道、德出自于皇帝,制度政令出自于丞相,反映了西汉初期丞相位高权重,对皇权构成威胁。

汉武帝为了加强皇权,重用身边做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设立中朝,让他们随侍左右,顾问应对,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

本题选A,北宋时设立枢密院;汉武帝为加强对地方监督,设立刺史;明成祖时设立内阁。

【答案】 A3.宋太祖削夺地方兵权、财权,派文官任地方长官,其目的是( )A.加强中央集权 B.减轻地方财政开支C.减轻地方军费开支 D.提高地方行政效率【解析】北宋初年,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措施把地方权力收归中央,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

【答案】 A4.下列中国古代职官或机构中,具有监察职能的是( )①刺史②御史大夫③都察院④提点刑狱司A.①②③④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③【解析】西汉武帝时设刺史代表中央监察地方;秦朝御史大夫有监察百官的职能;都察院是明清两代最高的监察、弹劾及谏议机关;提点刑狱司是宋代首创的掌管一路司法、监察等事务的重要路级机构。

历史ⅰ人民版1.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练习

历史ⅰ人民版1.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练习

历史ⅰ人民版1.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2017年1月广东学业水平考试)古代中国皇帝制度首创于()A、夏朝B、周朝C、秦朝D、汉朝2、秦庄襄王名楚,秦始皇称帝后,即下令将湖北楚州改称荆州。

秦始皇讳政,秦朝改正月为端月。

秦汉之际的谋士蒯彻,死后又因汉武帝刘彻即位,而在《史记》、《汉书》中,被称作蒯通。

这些事情反映了()A、避讳现象从汉朝开始出现B、皇帝权力受到了侵犯C、皇帝地位至高无上D、百姓对秦汉帝王将相的尊敬3、汉武帝时中央决策机构和执行机构分别是()A、“外朝”和“中朝”B、待中和承相C、“中朝”和“外朝”D、尚书令和太尉4、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唐初三省的职能是()A、尚书省和中书省决策,门下省执行B、中书省决策,尚书省和门下省执行C、门下省决策,中书省和尚书省执行D、中书省和门下省决策,尚书省执行5、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完善了自秦以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其积极的意义在于()A、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B、有利于选择人才,保证政治清明C、加强了皇权D、中央机构有明确的分工与制约,提高工作效率6、(2017年山东文综)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出()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B、专制皇权达到顶峰C、君权对相权的制约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7、《元史·地理志》:“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那么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

”为了对地方进行有效的管辖,元朝采取的措施是()A、推行郡县制B、设置王国C、实行三省制D、实行行省制度8、藏文史籍《萨迦世系史》载:“元帝辖十一省,西藏之地面虽不足一省,但因为它是八思巴的住地和教法所在,故作为一省委付于八思巴。

”元朝管理该省的中央机构是()A、卫所B、宣政院C、西藏办事大臣D、西藏行省9、历史上很多事件具有标志性意义,影响历史发展方向,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意义是()A、标志着全国统一的完成B、标志着中国古代相权和皇权矛盾的基本解决C、标志着地方分裂势力被最终消灭D、标志着中央在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中已处于绝对上风10、秦朝的郡县制和元朝的行省制度都能有效加强中央集权,主要是由于()A.都是地方行政制度B、都有利于发挥地方自主性C.都有严密的监察体系D、其最高官员都由中央直接任命【二】非选择题11、古代中国曾长期存在着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汉初曾经出现王国问题,唐末出现藩镇割据问题。

历史必修1(人民版)练习:专题1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Word版含解析

历史必修1(人民版)练习:专题1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Word版含解析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三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1.秦汉时丞相一职由一人担当,但隋唐时期三省长官都是丞相,到了北宋相当于丞相的官职就更多了。

这一现象的实质是()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加强B.封建中央政府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C.丞相权力的不断分散D.中央对于地方政府的控制日益严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

由一相制到多相制,反映了统治者通过分散相权的方式,削弱相权,加强君主专制的趋势。

答案:A2.汉朝初期,丞相位高权重。

汉武帝为限制宰相权力而采取的措施是()A.设置御史制度B.建立“中朝”机构C.设置刺史D.尚书令代替丞相掌握了行政权解析:“中朝”的设置实际上剥夺了宰相参与决策的权力,从而使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演变为负责执行的“外朝”。

答案:B3.宋代时,“中书门下”的长官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职务相当于宰相。

当时,“中书门下”属于()A.枢密院长官驻地B.三司的行政衙门C.宰相的办公机构D.独立的监察机构解析:宋代的“中书门下”习称“政事堂”,是宰相议定军国大政的行政机构,故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均与宋代“中书门下”的职能不符。

答案:C4.时下热议的“异地高考”改革折射出的是对教育公平的呼唤。

中国古代的某一制度“没有世袭等级,没有财富的权力,不主张任人唯亲,也不去迎合世俗的偏见和利益,通过考试选拔具有公平性”。

这一制度指是的()A.世袭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解析:据材料信息“通过考试选拔具有公平性”可以判断出是科举制,其他三项与材料不符。

答案:D5.清代某学者说:“元代分省建置,惟务侈阔,尽废《禹贡》分州,唐宋分道之旧。

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故元、明二季流贼之起也,来无所堵,去无所侦,破一县、一府震,破一府,一省震,破一省,各直省皆震。

”在此他认为()A.行省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元代行省制导致了国家分裂割据C.元代行省制克服了唐宋之弊D.行省制不利于维系地方治安稳定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作者认为行省划分不合理,使天险尽去而引起地方治安无法维持,故D项正确。

高中历史专题1第3课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同步练习人民版必修1

高中历史专题1第3课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同步练习人民版必修1

【成才之路】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专题1 第3课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同步练习人民版必修1一、选择题1.以下从左图到右图的变化所体现的实质问题是( )A.从分裂逐步走向统一B.封建皇权逐步走向强化C.中央集权得以加强D.郡县制到行省制的演变【答案】 C【解析】题干中左图反映的是西汉初期实行的郡国并行制,而右图反映的是元朝的行省制。

由郡国并行制到行省制的变化反映了中国古代中央集权逐渐得以加强。

2.(2015·济宁一中)汉初察举的名目有孝廉、才艺等、贤良方正、孝悌力田,它反映出当时察举制度选官的主要标准是( )A.品行、才学B.家庭背景C.个人声望D.考试成绩【答案】 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选官制度。

依据所学及材料“孝廉、才艺等、贤良方正、孝悌力田”可知,察举制度选官的主要标准是品行和才能。

所以应选A。

3.(2015·肇庆)钱穆在《国史新论》记载:“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

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

”材料中“这两种制度”分别是( )A.察举制、三公九卿制B.九品中正制、三省六部制C.科举制、三公九卿制D.科举制、三省六部制【答案】 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指的是科举制,“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指的则是三省六部制。

所以,材料中“这两种制度”分别是科举制、三省六部制。

4.(2015·湛江)阅读下列根据《中国古代职官》编制的表格,这一表格反映了科举制度( )A.B.促使部分社会阶层的变动C.扭转了传统等级和门第的观念D.完全实现了官员选拔的公平、公正【答案】 B【解析】据表格中的信息,两宋和明清时期一部分官员出身于平民及贫寒家庭,这反映了科举制度促使部分社会阶层的变动,B项符合题意;A项与表格主旨不符,C、D两项夸大了科举制的作用。

最新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训练:1.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Word版含解析

最新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训练:1.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Word版含解析

三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一、选择题1.皇帝制度创立于秦朝,关于这项制度说法错误的是()A.国家的法律政策,都决定于皇帝一个人的意志B.“主独制于天下而无所制也”成为中国古代的政治定律C.历代官僚体制虽有变化,但都以维护皇权、服务于皇帝为基本准则D.“法令出一”意思是说,皇帝的决策往往要得到群臣的一致意见解析:“法令出一”的意思是说,法令的通过最后都取决于皇帝,体现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

故选D 项。

答案:D2.“汉承秦制”是说汉朝继承了秦朝的政治制度,但汉朝在继承的同时也进行了创新。

可以支持该论断的是,汉朝()A.废分封,设郡县B.设立中朝和外朝C.实行三省六部制D.实行行省制度解析:题干要求找出“汉承秦制”同时还予以创新的史实。

A项为秦朝的史实;C项属于隋唐的史实;D项为元朝的史实;只有B项为汉朝的史实。

汉朝在继承秦朝中央官僚制度的基础上既设立了外朝,同时又形成了中朝牵制外朝的权力。

故正确答案为B项。

答案:B3.下表是根据赵翼《廿二史札记》整理而成,此表反映的现象是()A.西周:“封建亲戚”B.秦朝:“独尊儒术”C.西汉:“布衣将相”D.隋唐:“金榜题名”解析:萧何、陈平、樊哙等人是西汉开国名臣、名将,据此可确定此表反映的是西汉初年的现象;从他们的出身和所担任的官职可知符合“布衣将相”。

故选C项。

答案:C4.有人认为,与汉代的中外朝制度相比,唐朝建立的三省六部制,为解决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提供了一种较为科学的方式。

所谓“科学”实质是指()A.通过分散相权保证皇权独尊,又调动了宰相的积极性B.三省的长官各司其职,分工较为科学合理C.唐中央政府通过三省六部制建立了一个科学的行政体系D.三省六部制消除了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解析:汉代的中朝即内朝,由皇帝左右的亲信和宾客所构成;外朝是指属于丞相、御史大夫和九卿所构成的官僚体制。

中朝决策,支配外朝﹐丞相的权力日益转移到中朝,皇权和相权矛盾尖锐。

而三省六部制下,相权分散,各司其职,既保证皇权独尊,又调动了宰相的积极性。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1 专题1第3课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练习 精品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1 专题1第3课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练习 精品

第3课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练习)一、选择题1.据《南台备要》记载:“江浙省……调兵剿捕之际,行省官凡有轻重事务,若是一一咨禀,诚恐缓不及事。

……(如今)凡有调遣军情重事及创动官钱,不须咨禀,……交他每(们)从便区处。

”这段材料可以反映出元代的江浙行省 ( ) A .与中央权力之争难以调和 B .获得了紧急事务处置权 C .行政长官不再由朝廷任命 D .权力不再受到中央节制2.中国古代常常通过分割和削弱相权来加强皇权。

下列表述准确的是 ( ) A .西汉通过削弱诸侯王势力分化相权 B .北魏实行三长制分割丞相的行政权 C .宋代设立三司使来分割丞相的财权 D .清设军机处消除了皇权与相权矛盾3.如图为中国古代史上某朝代中央行政体制示意图,该朝代是)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宋朝4.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

这一制度是( ) A.郡县制 B.察举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5.右图所示为《唐书》所载830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 )A .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B .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C.缩小了人才选拔的范围 D.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6.隋唐以前,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官爵、门第。

此后该现象逐步消失,主要原因是( ) A.宗法制的终结 B.察举制的完善C.三省六部制的设立 D.科举制的推行二、非选择题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按“官有能而禄有功”的原则,废除血缘世袭的贵族制,建立起官僚行政制度。

秦至汉初,秉承法家理念,功与能为官吏升迁任免的主要依据。

汉武帝以后,儒生出身的官吏地位上升,官吏个人品行对于引导、教化百姓的功用日益受到重视。

东汉时,士大夫追逐基于德行的“名”,官吏矫情虚伪而无实际才能成为普遍现象,曹操执政,强调“唯才是举”,功、能者优先,“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专题一 第3课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同步训练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专题一 第3课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同步训练

专题一第3课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1.李清川等在《汉武帝朝丞相群体研究》一文中指出:“武帝朝丞相是汉代丞相的转折。

”这里的“转折”是指汉武帝( )A.设立刺史监督丞相和地方官B.设立三公九卿制度限制丞相C.让身边侍从、秘书参与军国大事D.把学术丞相转变为武官丞相答案 C解析汉武帝时期,让身边侍从、秘书参与军国大事,形成中外朝制度。

2.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中说:“隋及初唐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下列有关隋唐政治制度的“突破性进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相权三分,独立施政B.中央集权,地方分权C.分工明确,相互牵制D.完善机构,皇权顶峰答案 C解析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分工明确,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

A项未能准确反映隋唐三省六部制的特点,即相互监督和牵制;B项说法错误,中央集权就是把地方权力集中到中央;隋唐时期皇权专制并未达到顶峰,故D项不正确。

3.十八大以来,中央政府不断加大反腐的力度,“既打苍蝇,又打老虎”,我国古代与反贪倡廉相关的制度建设不包括( )A.西汉:刺史制度B.唐代:御史台C.宋代:提点刑狱司D.元代:行省制度答案 D解析A、B、C三项都是不同时期的监察制度,都与反腐倡廉相关,符合题意的是D项。

4.《汉书》记载:“建元元年冬十月,诏丞相、御史……诸侯相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

……元光元年冬十一月,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

”材料中的选官制度是( )A.世卿世禄制B.九品中正制C.察举制D.科举制答案 C解析根据“令郡国举孝、廉”可判断是以德行为选拔标准的察举制,故C项正确。

5.有学者认为:“科举考试的终结并不意味着其中合理因素与之俱亡。

它所体现的许多有价值的观念具有永久的生命力……成为人类共同的基本理念。

”科举制度体现的“具有永久的生命力”的理念是( )A.公平竞争B.以文治国C.分科考试D.以法治国答案 A解析科举制度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独有的具有开创性和平等性的以公开竞争为核心的官吏选拔制度,科举制度体现的许多有价值的理念,诸如公平竞争、广泛参与的思想等,具有永久的生命力,故本题选A项。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第三节三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和强化 同步训练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第三节三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和强化  同步训练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第三节三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同步训练一、单选题1.下面分别是传统社会治理结构图和黄宗羲设想的社会治理结构图。

由此可知,黄宗羲认为()A.应从根本上否定君主制度B.应建立平等和谐的君臣关系C.君主专制存在严重的弊端D.统治者应重视对百姓的教化2.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

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这一变化有助于( ) 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 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C.削弱六部的权限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3.“早在明末清初,诸先贤就曾将传统时代一切政治体制的弊病悉归之于‘一家一姓’的君主专制……但若认定传统政治制度仅仅是因君主‘私天下’而造就一切,君主制能维持两千余年就成为不可理解的‘哑谜’。

事实上,支撑中国君主制长期存活的社会机制极为复杂,而且在一种特定的社会体制内还长期有效。

”这段论述意在强调( )A.君主专制存在诸多弊端B.君主专制制度根深蒂固C.君主制长期存在的原因无法解释D.君主制的存在有其特定历史条件4.自汉代起,皇帝的言行由史官记录,称《起居注》,在位皇帝不能查阅。

唐太宗以审查和改正自己过失为由强行破坏这一规矩。

宋代史官更将其呈送皇帝御览,明清皇帝则直接指导编写。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皇帝和史官对君主形象关注重点不同B.唐太宗的“仁君”形象具有示范作用C.《起居注》因“劝诫”功能备受皇帝重视D.古代皇帝专制集权意识不断强化5.乾隆继位之初,曾裁撤军机处,但第二年又下旨:“目前两路军务尚未全竣,且朕日理万机,亦问有特召交出之事,仍须就近承办”,将其恢复,此后军机处“军国大计,罔不总揽”“内阁宰辅名存而已”。

这表明( )A.清朝内阁权利得到加强B.清朝中央集权遭到削弱C.军机大臣获得宰相职位D.军机处有助于加强皇权6.有史学家认为: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制度的核心问题,而这个核心问题又可以分成两个大的子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1课时练习:(3)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Word版含解析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1课时练习:(3)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Word版含解析

课时达标训练(三)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时间:25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读右图历史人物图片。

他主持政务以后,频繁更换丞相,破格选用人才,形成“外朝”和相对应的“中朝”(内朝)。

他即位后,还下诏策试贤良,让中央和地方上荐举人才。

他在位期间,该朝代出现强盛局面。

他就是()A.秦始皇B.汉武帝C.唐太宗D.明太祖2.一位历史学家评价某制度是“皇权下的民主”“现代分权制度的雏形”。

这一制度最有可能是()A.分封制B.中外朝制C.三省六部制D.三公九卿制3.下面是秦朝与隋唐时期的中央官制示意图,比较两图最能说明的实质问题是()A.唐代中央官吏日渐增多B.唐代以分权而得以集权C.唐代尚书省的权力最大D.太尉的权力下放到兵部4.“国初沿五代之制.量使以总国计,应四方供赋之入,朝廷不预,一归……,通管盐铁,度支,户部,号曰‘计省’,位亚执政,曰为‘计相’。

”文中的“……”应为() A.通判B.中书门下C.枢密院D.三司5.“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

”下列史实体现这一观点的是()①西汉实行郡国并行制②魏晋实行九品中正制③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④北宋设立枢密院A.①②③B.②④C.①②④D.③④6.加强对官吏的监察是维护中央集权的重要举措之一。

下列表述不准确的是() A.秦朝御史大夫兼理国家监察事务B.汉朝强化察举制监察诸侯王和地方百官C.宋朝在地方上设通判负责监督知州D.元朝设御史台为中央最高监察机关7.中国古代官吏的选拔经历了“世官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过程。

下列说法与“科举制”相一致的是()A.“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B.“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C.“立嫡以长不以贤”D.“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8.“立行中书省十有一:曰岭北,曰辽阳,曰河南,曰陕西,曰四川,曰甘肃,曰云南,曰江浙,曰江西,曰湖广,曰征东,分镇藩服……”材料所反映的制度创立于() 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二、非选择题(18分)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3【同步练习】《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人民)

1.3【同步练习】《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人民)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同步练习本课时制作:南宫中学 陈林棉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1.君主专制政体(1)创立:秦始皇开始使用“皇帝”称号,确立了“________”制度。

(2)特点⎩⎪⎨⎪⎧ ①皇帝有天下独尊的地位。

②国家的法律、政策,都决定于皇帝一人的意志。

(3)弊端:君主理念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影响国家政治决策的合理性。

2.君权与相权(1)调整原因①防范________擅权。

②加强统治,提高行政效率。

③弥补政事繁多而宰相才干不足的缺陷。

(2)调整措施3.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1)秦代:在____________和郡一级的行政机关内,都有专门负责监察的官员。

(2)汉代⎩⎪⎨⎪⎧ ①地方: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域,称十三 州部,每州部设 一人以监察地方政治。

②中央:御史大夫主管的机关是当时最主要的 监察机构。

(3)发展:汉代以后各朝都有监察机构的设置,如唐代有御史台、宋代有提点刑狱司、元代有御史台等。

(4)作用⎩⎪⎨⎪⎧ 积极: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监督官员 , 防止官员贪污腐败。

局限: 的本质决定了监察体制的实际效 能是有限的;监察官员只是帝王的耳目和工具。

4.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1)世官制:将官职限定在________范围内,由__________世代继承祖上的权位。

(2)察举制:__________时创立,自下而上推举道德学问优异又有议政能力的人做官。

魏晋南北朝时演化为九品中正制选拔官吏,但存在着权操于官,民意无从体现的不足。

(3)科举制⎩⎪⎪⎨⎪⎪⎧ 实施:隋代创立以 选官的制度,明清时期演化为八股取士。

评价: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保证了专制 政府行政人员的来源及文化素养,提高了行政效率; 促成了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 的形成;从追求公平公正的角度看,有一定的合理性;明清八股取士,阻碍着人们的思想和文化的进步,导 致了中国近代的落后。

5.行省的设置(1)元代确立行中书省作为地方常设行政机构,全国分设十个行中书省以及中书省直辖的“________”和宣政院管辖的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

历史人民版ⅰ1.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1每课一练(1)

历史人民版ⅰ1.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1每课一练(1)

历史人民版ⅰ1.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1每课一练(1)[随堂基础巩固]1、秦始皇每天要批阅重达60千克的奏章,有时直至深夜才能休息。

这主要是因为()A、“功过五帝,地广三王”B、“以至万世而为君”C、“分天下为三十六郡”D、“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解析:此题反映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本质特征,皇权至上,事无大小皆决于皇帝。

答案:D2、“撇开道德方面的考虑,秦朝只维持了那么短的时间,也是一件好事。

不寻常的是尽管昙花一现,它却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器的制度传给了它的政治继任者。

”这套“制度”包括()①行省制度②皇帝制度③郡县制度④三公九卿制度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解析:行省制度是元朝创立的,是对郡县制的发展。

排除含有①的选项即可。

答案:A3、秦汉时丞相一职由一人担当,到隋唐时期三省的长官都是丞相,到了北宋,相当于丞相的官职就更多了。

这一现象反映了()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B、中央政府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C、古代王朝丞相权力的不断分散D、中央控制地方政府的日益严密解析:在中央集权制度下,丞相权力过大,就会威胁到皇权,所以历代皇帝都要想办法削弱相权,而分权就是其中较好的一种方法。

A项是题干现象反映的本质问题。

答案:A4、“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古代中国许多知识分子的追求。

唐以后他们实现这一理想的主要途径是()A、参加科举考试B、等待朝廷察举C、投笔从戎戍边D、投作官吏幕僚解析:隋唐时期创立的科举制,为知识分子通过读书入仕提供了一条途径,“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古代中国许多知识分子追求科举功名的真实写照。

察举制是汉代实行的制度;C、D两项所述不属于主要途径。

答案:A。

2017-2018人民版高中历史一随堂作业+课后作业1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含解析

2017-2018人民版高中历史一随堂作业+课后作业1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含解析

第3课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随堂作业—-练双基一、选择题知识点一法令出一1.导游介绍古城西安民俗时说:古代本地男子都自称为朕,后来秦始皇下令不许民间用此称呼,只有他自己才可以自称为朕。

这个称谓的变化从本质上反映了( )A.专制皇权的不容逾越B.封建等级制度的森严C.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D.皇帝安全是国家的政治大事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朕”这一称呼由古代本地男子可以共享到皇帝一人专有反映了专制皇权的不容逾越。

2.《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形容秦代的皇帝制度:“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这说明皇帝()A.总揽全国大权B.政治素质较高C.担心官员失职D.企图显示权威答案:A解析:皇帝决定一切政事是皇权高度集中的重要表现,故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均与题干材料的基本含义不符。

知识点二君权和相权3.汉武帝主持政务后,有意改变丞相位高权重的传统。

他的做法中不可能包括()A.频繁换相B.破格选用人才C.设立中朝D.设立三省六部答案:D解析:汉武帝为改变丞相位高权重的局面,采取种种措施削弱丞相的权力和影响力,A、B、C三项皆属于汉武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三省六部制初创于隋代,汉朝时不可能出现,故本题选D.4.有史学家认为: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制度的核心问题,而这个核心问题又可以分成两个大的子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

隋唐时期统治者为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所采取的重要举措是()A.废分封,置郡县B.建立法律体系C.确立三省六部制D.实行科举制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三省六部制.依据“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分析可知,本题选C。

其他选项与材料信息不符.5.《宋史·职官志》记载:“三司之职,国初沿五代之制,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入,朝廷之预,一归三司.通管盐铁、度支、户部,号曰计省,位亚执政,目为计相。

高一历史:专题一 三《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人民版) 必修一同步课堂跟踪训练

高一历史:专题一  三《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人民版) 必修一同步课堂跟踪训练

[归纳小结]关键信息中央制度创新汉代中外朝机构,隋唐三省六部制,宋代中书门下、参知政事地方制度变革汉代郡国并行制、刺史(后改称州牧)制度,唐朝设置节度使,北宋派文臣做地方官,元朝实行行省制度两个结果皇帝与丞相矛盾凸显,相权不断被削弱,皇权逐步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消极作用日益明显主旨提炼1.中国古代君主专制政体与帝王权力逐步强化2.中国古代王朝设置监察机构,而这种监察体制的实际效能是有限的3.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进经历了“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三个阶段4.行省的设置,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特别是中央和地方关系的调整[随堂演练]1.汉武帝时期的中外朝制度使()A.丞相位高权重B.丞相权力受到削弱C.王国问题得以解决D.地方官员受到严格监察解析:考查君权与相权之间的关系。

汉武帝为限制相权,设立中朝,故选B。

答案:B2.(2011·杭州月考)下列诗句所述内容哪些与科举制的实行有关()①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②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③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④甲第朱门无一半,当街踏尽公卿骨。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科举制选拔人才的标准是才学,而②④反映的是九品中正制的特点和瓦解,因此答案为C。

答案:C3.(2011·广州学业水平测试)余秋雨在《十万进士》中认为,科举制度选拔的“十万进士”,“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

这说明科举制度()A.是行之有效的选官用人制度B.导致了“重文轻武”的现象C.已经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D.有利于维护官僚队伍的廉洁高效解析:从所给材料的意思来看,很显然是选择A。

导致“重文轻武”现象出现的是宋朝时的政策,排除B;到明清时期,科举制度中的八股取士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而不是指科举制度,排除C;科举制度选拔出来的官员也有很多是贪官污吏,因此D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一第三节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同步测试

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一第三节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同步测试

必修一专题一第三节同步测试1、唐宪宗时期,宰相李吉辅主持编纂《元和郡县图志》。

当时唐朝陇右道被吐蕃占领,但李吉辅仍将陇右道列于书的最后。

李的这一做法A.体现了维护国家统一的意识B. 说明皇权已被宰相架空C. 意在打击地方藩镇势力D. 发展了中国古代正史的编撰体例2、北宋时期,宰相赵普“参知政事吕余庆、薛居正虽副之,但奉行制书,备位而已,不宣制,不预奏事,不押班。

……启沃大小之务,尽决于公(赵普)”。

材料表明参知政事的设置A. 削弱了皇权B. 体现君主专制的强化C. 为辅助宰相处理政务D. 增大了宰相行政实权3、宋朝初期,宋太宗与大臣讨论到开疆拓土的议题,有的大臣以隋唐为例,指出隋唐两朝数十年间,四伐辽东,人不堪命,认为“且治国之要,在内修政事,则远人来归,自致安静”。

苏轼在为皇帝经筵讲读中,强调“讲读之官,谈王而不谈霸,言义而不言利”。

《资治通鉴》批判汉武帝时期的内外举措“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奢宫室,外事四夷……”这些反映出宋朝施政与制度建设的突出特征是A. 以儒家正统思想为指导B. 注重中央集权体制的重建和国内秩序的稳定C. 实现了国家大一统D. 善于总结汲取以往历代治乱兴衰的经验教训4、宋太祖时,各府、州公事,必须长官和通判“签议连书,方得下行”,北宋真宗以后通判“佐州郡之治,入则贰政,出则按县”。

这一变化说明()A. 中央集权逐渐弱化B. 监察制度不断完善C. 通判权力有所提升D. 地方受到严密监控5、“他们不能再像战国时期那样自由地兜售自己的聪明才智,也不可能以投奔他国来抬高自己的身价。

天子垄断了知识和人才的市场,士人们要么放弃功名欲望,要么在一定程度上放弃或压抑自我的人格尊严,在这两难面前,选择后者的是多数。

”促使这一局面形成的直接因素是A. 儒学获得独尊地位B. 汉代察举制的推行C. 军功爵制度的实施D. 九品中正制的建立6、《新唐书·百官志二》载:“给事中四人,正五品上……凡百司奏抄,侍中既审,则驳正违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三节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测试
一、选择题
1我国古代皇帝制度的确立者是…………………………………………………()A.周武王B.秦始皇C.朱元璋D.乾隆帝答案:B
2“主独制于天下而无所制也”的提出者是………………………………………()A.商鞅B.李斯C.韩非D.孟子答案:B
3我国古代的察举制度开始于……………………………………………………()A.西周B.秦朝C.西汉D.唐朝答案:C
4科举制度成为我国古代主要的选官制度是在………………………………()A.秦汉时期B.魏晋时期
C隋唐以后D.宋元时期
答案:C
5下列人物中,曾经有意改变丞相位尊而权重传统的是………………………()A.秦始皇B.汉高祖C.汉惠帝D.汉武帝答案:D
6汉武帝时期,形成了新的官僚机构………………………………………………()A.外朝B.中朝C.内阁D.政事堂答案:B
7唐代中央设立的三省不包括……………………………………………………()A.政事堂B.门下省C尚书省D.中书省答案:A
8下列人物曾经正式废除丞相制度的是…………………………………………()A.朱元璋B.永乐帝C.雍正帝D.乾隆帝答案:A
9明朝永乐帝设立的中央机构是…………………………………………………()A.中书省B.外朝C.尚书省D.内阁答案:D
10降下列关于我国古代监察体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B.西汉以后的历朝都有监察机构设置
C.监察制度在唐朝以后逐步走向健全
D.监察体制的实际效能是有限的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需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
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

岂得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贞观政要·论政体》
材料二:(明太祖语)自秦始皇置丞相,不旋踵而亡。

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

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
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史纪事本末》
材料三:人尝谓辅臣(内阁大臣)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

见其所拟,帝一一省揽审定,有不留数字者。

虽全当帝心,亦必更易数字,以示明断。

有不符意者,则驳使
再拟,再不符意,谯让随之矣。

故阁臣无不惴惴惧者。

——《皇明大政记》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唐太宗与明太祖对丞相的看法有什么不同?
(2)自汉代以后削弱相权、加强君权成为一个基本趋势,直至丞相制度被废除。

结合唐宋两朝宰相职权的变化,说明这一结论。

(3)据材料一、二,指出唐太宗认为“稳便”的方法是什么?明太祖认为“稳当”的方法又是什么?
(4)据材料三,说明明朝中期内阁大臣的地位和权限。

(5)你如何评价唐、明两朝相权存废与君权的关系?
参考答案:(1)唐太宗认为置丞相有利于提高中央的行政效率,可避免因君主决策失误而亡国;明太祖认为设置丞相是政治动乱的根源,应集中权力于皇帝一人。

(2)唐朝将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三省长官都是宰相但相互牵制。

北宋进一步分割相权,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枢密使分割宰相的军权,设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政权。

(3)唐太宗——丞相等先集体议政,皇帝最后决断;明太祖——取消丞相,中央各部分理政务,互不统属,皇帝直接管理。

(4)协助皇帝草拟政令,表面上官位相当于宰相,实际上完全依照皇帝的旨意行事。

(5)皇帝掌握最高决策权,相权的存废服从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只是唐太宗把君权与相权协调起来,注意发挥宰相的辅佐作用:而明太祖则把君权与
相权对立看待,并从制度上取消相权,以此保证君王的绝对权威。

12我们应该怎样认识科举制度的历史作用?
参考答案:(1)科举制的实行,虽然从表面上看,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

但是,科举考试的科目及内容,大都不出儒学经义的范围,特别是明清八股取
士,选拔的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新意识的人。

(2)科举制度作为具有鲜明
中国特色的选官方式,其实是一种将“天下英雄”诱人最高权力者能够控制的
范围之中的制度。

但是,科举制度又保证了专制政府行政人员的来源,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