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组学技术筛选膀胱癌标志物的研究进展_周定安
膀胱癌实验诊断进展
膀胱癌实验诊断进展膀胱癌是常见的泌尿生殖系恶性肿瘤之一,膀胱镜检查和细胞学检查仍是目前膀胱癌诊断的主要技术,前者是有创检查且检查费用较高,后者的敏感性低。
因此,研究开发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的膀胱癌无创诊断新技术对于膀胱癌的诊断及其复发监测是迫切需要的,现已发现多种具有重要诊断作用的膀胱癌肿瘤标志物,其中部分已用于膀胱癌的筛查。
本文结合近年来有关膀胱癌实验诊断的新进展综述如下。
膀胱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居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六位,男性泌尿生殖系统肿瘤首位。
在欧洲其发病率约为1/万~3/万,在美国每年新增膀胱癌患者50 000多例,每年因该病引起死亡人数多达12500例:在我国膀胱癌也是泌尿系统中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大多发生在老年人,但中年患者也占相当多的份额。
在国内外膀胱癌的发病率均呈上升趋势,发病率较高与吸烟、环境污染、通讯、化学致癌物有关,其中吸烟和职业接触芳香胺是目前已知的两个主要的膀胱痛危险因素。
膀胱癌90%以上为移行细胞癌,其中80%以上为无浸润的浅表性癌,初次治疗后复发率高达70%。
由此可见,膀胱癌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膀胱癌的早期诊断有利于其早期治疗,而膀胱癌的早期诊断又有赖于有效的早期诊断方法。
另外,由于膀胱癌治疗后的复发率极高,其跟踪监测也迫切需要有效的、简便易行的诊断技术。
目前,临床上用于膀胱癌诊断手段主要有膀胱镜检查和尿细胞学检查,其中膀胱镜检查被视为目前膀胱癌诊断的金标准,它可提供直接视觉信息及肿瘤组织分期分级的依据,具有较高特异性。
但该检查耗时、费用较高、有时需要麻醉,对原位癌敏感性较差,且可能导致尿路感染、尿道损伤、膀胱损伤等并发症。
此外,该检查侵入性大,给许多患者尤其是男性患者带来痛苦和麻烦,也不能用于膀胱癌的筛查。
尿脱落细胞学检查是另一种目前用于诊断膀胱癌的常规方法,其优点是无创伤,特异性高、非侵入性,克服膀胱镜检查的缺点,但其检出率因受多因素的影响。
膀胱癌相关肿瘤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膀胱癌相关肿瘤标志物的研究进展膀胱癌在我国是泌尿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膀胱癌相关肿瘤标志物可以用作早期诊断、监测复发及评估预后,因此膀胱癌肿瘤标志物一直是泌尿外科的研究热点。
笔者就膀胱癌相关肿瘤标志物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标签:膀胱癌;肿瘤标志物;联合应用膀胱癌发病率和病死率均位于我国泌尿生殖系统肿瘤第一位,在美国的发病率为第5位,是人均治疗费用最高的肿瘤之一。
近十年间,膀胱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膀胱镜检是膀胱癌诊断的主要手段,但侵人性检查导致患者依从性差,且费用较高;尿细胞学是膀胱癌诊断和术后随诊的主要方法之一,但易产生假阳性。
膀胱癌肿瘤标志物有提高诊断准确性,协助疾病风险评估,监测肿瘤的恶性程度,预测肿瘤进展的潜力。
目前,BTA、NMP22、FDP等临床应用已获FDA(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的批准,现将热点肿瘤标志物的研究综述如下。
1 膀胱癌相关肿瘤标志物1.1 BTA(膀胱肿瘤抗原)膀胱肿瘤抗原又被称为补体因子H相关蛋白,可干扰补体途径,使肿瘤细胞逃避免疫系统,从而产生肿瘤。
膀胱肿瘤与膀胱的基底膜相接触,肿瘤细胞通过分泌基底蛋白与基底膜表面蛋白受体结合,进而释放出蛋白水解酶将基底膜破坏,产生的基底膜碎片进入膀胱后聚集产生BTA。
BTA的常用检测方法为BTAStat和BTATrak。
一项针对BTA与膀胱肿瘤关系(大小、分期、分级、发病类型、生长方式)的分析发现,随膀胱肿瘤的分期、分级的升高,BTA检出水平升高,多发肿瘤检出率显著高于单发肿瘤,且初发肿瘤明显高于复发肿瘤。
有学者对3733例膀胱癌患者相关文献行Meta分析发现,BTAStat对膀胱肿瘤诊断的准确率中等,还不能代替尿细胞学检查,也不能单独应用于膀胱癌诊断,为无创性膀胱癌诊断的可选方法之一。
BTA检测主要缺点是易随尿液状态的改变而出现假阳性,如浓缩尿、血尿、行侵人性检查及经BCG治疗后。
美国FDA已批准BT-ASrat、BTATrak应用于膀胱癌患者的诊断和随访,但是目前BTA仅在膀胱癌的诊断中起辅助作用,不能取代膀胱镜检查。
膀胱癌的生物标志物及其临床应用
论文题目:膀胱癌的生物标志物及其临床应用膀胱癌是一种常见的泌尿系统恶性肿瘤,其诊断和治疗面临挑战。
生物标志物的发现和应用在膀胱癌的早期检测、治疗选择及预后评估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系统地讨论了膀胱癌生物标志物的种类、检测方法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现状和前景。
引言膀胱癌是全球范围内较为常见的癌症之一,早期诊断和治疗对提高患者生存率至关重要。
传统的临床检测方法如尿细胞学和膀胱镜检查具有局限性,生物标志物的发现为膀胱癌的早期筛查和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
本文将深入探讨已知的膀胱癌生物标志物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潜力。
主体1. 膀胱癌常见的生物标志物尿液标志物:●NMP22:核基质金属蛋白酶22是一种常见的尿液标志物,其检测用于膀胱癌的筛查和监测,尤其在早期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膀胱癌抗原(BTA):BTA包括BTA-TRAK和BTA-stat,通过检测膀胱癌相关抗原的存在来进行早期诊断。
●蛋白组学标志物:通过分析尿液中的蛋白质组学特征,可以发现新的潜在标志物,如UBC、MCM5等,用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血清标志物:●CYFRA 21-1:作为一种血清标志物,CYFRA 21-1在膀胱癌的诊断和预后评估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潜力。
●NMP22:除了在尿液中的应用外,NMP22也可以检测血清中的水平,用于监测病情的进展和预后评估。
2. 生物标志物的检测方法生物标志物的检测方法包括但不限于:●免疫测定法: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用于检测尿液和血清中的特定蛋白质标志物。
●分子生物学技术:包括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基因芯片技术,用于分析肿瘤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
●质谱法:如质谱分析技术,用于发现和鉴定尿液中的新型蛋白质标志物。
3. 生物标志物在临床应用中的意义●早期诊断和筛查:生物标志物的应用可以提高膀胱癌的早期诊断率,尤其是在无症状或微观血尿的患者中。
●治疗选择和监测:某些生物标志物可以帮助确定治疗方案的选择,监测治疗效果和病情进展。
蛋白质组学在癌症研究中的应用
蛋白质组学在癌症研究中的应用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癌症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癌症是一类细胞增殖失控的疾病。
在过去,癌症的研究主要关注基因水平的变化,但是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蛋白质组学开始成为癌症研究的热门话题,因为它能够提供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信息。
本文将从蛋白质组学的定义、技术等多方面详细介绍蛋白质组学在癌症研究中的应用。
一、蛋白质组学的定义蛋白质组学是接续基因组学和转录组学之后的一个重要领域。
它是指利用高通量分析技术,通过对细胞或组织中的蛋白质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从而探索蛋白质的整体性质、功能、交互性等信息的一门学科。
蛋白质组学的研究重点是发现和鉴定蛋白质,分析其在细胞生理和病理中的功能、调控及代谢途径,从而阐明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
二、目前,许多研究已经显示,蛋白质组学可以使用一系列技术来增加癌症研究的结果。
例如,通过比较正常细胞和癌症细胞中的蛋白质组成,可以发现癌症细胞比正常细胞具有更高的蛋白质水平,因此可以进一步研究某些蛋白质是否作为癌症的标志物。
蛋白质组学在癌症研究中的具体应用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癌症标志物的发现通过对正常组织和癌症病人组织中蛋白质的比较,可以发现某些蛋白质在癌症中存在特异性表达,这些蛋白质可以作为患癌症的标志物。
例如,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的水平升高可以提示前列腺癌的发生,CA125的水平升高可以提示卵巢癌的发生。
这些标志物在临床检测中可以作为一个可参考的指标,有助于早期诊断和确定治疗方法。
2.癌症分型蛋白质组学技术可以分离并鉴定不同癌细胞类型中的差异蛋白质,从而区分不同类型的癌症。
这有助于确定治疗方法和预后判断。
例如,HER2蛋白在乳腺癌病人中的高表达与预后不良密切相关,并可以用于指导药物治疗。
3.基于蛋白质的治疗方法蛋白质组学中的组织芯片技术能够用来发掘具有潜在药物活性的新靶点。
例如,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质谱(MALDI-MS)技术,在胶质瘤的转移部位和正常脑组织中鉴定到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这是一种促进骨发生分化的蛋白质,进一步证明了BMP2在胶质瘤的治疗上具有潜在用途。
基于蛋白质组的多组学药物靶点研究应用
基于蛋白质组的多组学药物靶点研究应用1. 背景介绍蛋白质组学是一门研究生物体内蛋白质组成和功能的学科,旨在深入了解细胞和生物体内蛋白质的表达、修饰、互作和功能。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蛋白质组学在药物靶点研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多组学药物靶点研究结合了蛋白质组学、基因组学、代谢组学等多种技术手段,能够全面、系统地识别药物靶点,为药物研发提供全新思路。
2. 蛋白质组学在药物靶点研究中的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能够在蛋白质水平上全面、高通量地识别药物的作用靶点,有助于揭示药物的作用机制和副作用。
通过大规模的蛋白质组学表达数据和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可以系统地筛选药物靶点,并预测药物与靶点的作用模式。
蛋白质组学还可以用于研究药物的靶点信号通路,为药物开发提供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3. 多组学药物靶点研究的优势和挑战多组学药物靶点研究本质上是一种综合性的研究方法,结合了蛋白质组学、基因组学、代谢组学等多种技术手段。
与传统的单一组学方法相比,多组学方法具有全面、系统地研究药物靶点的优势,能够揭示更多未知的药物靶点和作用机制。
然而,多组学药物靶点研究也面临着技术整合、数据标准化、结果解读等挑战,需要整合和优化多种技术手段,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4. 蛋白质组学在个性化药物研发中的应用随着个性化医疗理念的兴起,蛋白质组学技术在个性化药物研发领域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蛋白质组学能够帮助识别不同个体之间蛋白质表达水平的差异,为个性化治疗提供精准的靶点。
通过多组学方法整合个体的蛋白质组学数据、基因组学数据和临床数据,可以为个性化药物研发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5. 结语基于蛋白质组的多组学药物靶点研究应用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临床应用前景。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数据处理技术的不断完善,蛋白质组学在药物靶点研究中的应用将更加全面和深入,为新药研发和个性化治疗提供更多机会和可能。
然而,多组学药物靶点研究仍面临着技术方法整合、数据标准化、结果解读等方面的挑战,需要不断加强研究和探索,提高技术水平和研究能力,推动该领域的健康发展。
蛋白质组学在肿瘤患者血清标志物研究中的应用
在Cy3、Cy5标记的谱图上看不到,所以未被DIGE标记的蛋白质 可进一步通过荧光染料SYPRO Ruby染色确认。对于感兴趣的
蛋白质也可以通过其经SYPRO Ruby染色得到的谱图与经 Cy3、Cy5标记的谱图进行比较而获得确认[10-Lq。 1.3.2生物传黪器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各种新型材
胶的质谱鉴定较难,附着在凝胶基质上的肽片段胶内提取效率 较低,因此大多实验室用银染法寻找差异蛋白质点,再加大上
样量,进行考马斯亮蓝染色,结合胶内酶切提取鉴定蛋白质。
1.3蛋白质组学曲其他主要技术
1.3.1胶上差示电泳(DIGE)技术二维电泳技术上的另—个突
破是DICE技术,该技术已经被商品化(如安玛西亚公司产品)。 DIGE技术使研究者可以全面地观察到两种样品蛋白质表达间
万方数据
生条纹现象而降低分辨率。因此,要达到最大的分辨率,蛋白质
u,pI值不改变。因为只有--/b部分蛋白质被标记,大部分蛋白质
必须充分变性,如在9 mol/L尿素和70 mmol/L二硫苏糖醇
(聊盯)条件下变性。蛋白质混合物在第二维方向上的分离是按 照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进行分离。蛋白质是带电的生
(cy5)标记。两种标记过的样品混合到一起,在同一块胶上进行 二维电泳分离。在进行荧光识别时,通过不同波长的扫描,观察 —个蛋白质点处两种荧光密度的深浅或有无,可以得到有关特
定蛋白质点的丰度变化、蛋白质的缺失或是否有新蛋白质出现
定蛋白质的技术有:①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离子化一飞行时间质谱
(MALDI_1’0卜MS):利用基质吸收激光的能量使固相的多肽样 品离子化,获得蛋白质的肤质量指纹图(PMF),然后通过相应的
性好嗍。因此,发现能早期诊断的肿瘤标志物对于提高癌症的治 疗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通过分离肿瘤
基于蛋白质组学技术的肿瘤标志物筛选研究
基于蛋白质组学技术的肿瘤标志物筛选研究肿瘤标志物是指肿瘤患者体内可检测到的信号分子,如血清中的蛋白质、DNA、RNA等。
肿瘤标志物在深入了解肿瘤的发病机理、诊断、治疗和预后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现代医学中,通过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高通量技术的发展,提高了对肿瘤标志物的检测水平。
在这些技术中,基于蛋白质组学技术的肿瘤标志物筛选研究成为了目前的一个热点和难点。
蛋白质组学技术的发展蛋白质质谱分析技术是目前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核心技术,而其不断的发展为肿瘤标志物筛选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持。
质谱分析技术已经成为了其它技术手段如液相色谱、二维电泳、同位素标记等的重要辅助手段。
通过蛋白质质谱分析技术结合肿瘤患者和正常人的比较,可以发现许多与肿瘤有关的蛋白质。
研究这些蛋白质的变异能够揭示出肿瘤生长、发展、转移、侵袭等重要信息,从而发现新的肿瘤标志物。
蛋白质组学技术在肿瘤标志物的筛选中的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在肿瘤标志物的筛选研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其首先在于蛋白质组学技术可以实现几千个肿瘤标志物的同时分析,从而提高了对肿瘤标志物的发现概率。
其次,蛋白质组学技术可以更加精准地鉴定肿瘤标志物,从而大大降低了假阳性的概率。
最后,蛋白质组学技术可以结合蛋白质功能和分子及基因组学信息,从而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肿瘤的特征。
蛋白质组学用于肿瘤标志物筛选实例以胃癌为例,蛋白质质谱技术在肿瘤标志物的筛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胃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癌症之一,其晚期诊断率很高,因此胃癌早期诊断非常重要。
通过使用蛋白质质谱技术对胃癌和正常组织进行对比分析,一些新的临床诊断标志物,如GPC3(胃癌转移蛋白)、ATP1B1/3(胃癌抑制蛋白)、FADD(胃癌相关蛋白)、TFF3(胃癌细胞增殖和浸润蛋白)等被鉴定出来。
另外,使用蛋白质质谱技术还在胃癌微小灶的检测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通过对小鼠模型鼻腔喷鼻炎的方法,获得胃癌微小灶的局部组织标本并进行组学分析,软骨样瘤灶蛋白(CHI3L1/4)被证实为一种新的胃癌微小灶标志物,该标志物可以提高胃癌微小灶的检测准确度,在胃癌早期诊断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蛋白质组学研究成果
蛋白质组学研究成果
蛋白质组学是对生物体内的全部蛋白质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
以期实现对生命现象的深入揭示和理解。
近年来,蛋白质组学研究取
得了许多重要成果,以下是其中的一些例子:
- 肝癌治疗:科研人员根据101例早期肝细胞癌及配对癌旁组织样本的蛋白质组数据,将目前临床上认为的早期肝细胞癌患者,分成
三种蛋白质组亚型,而不同亚型的患者具有不同的预后特征,术后需
要对应不同的治疗方案。
- 银屑病诊断:广东省中医院卢传坚教授和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北京)于晓波研究员联合牵头的研究团队,在中医药治疗银屑病的
蛋白质组学研究领域取得突破,找到与银屑病严重程度指数和瘙痒指
数密切相关的5个血清蛋白标志物分子,其中PI3蛋白标志物分子经
过独立临床血清队列的验证,有望用于银屑病的早期检测、严重程度
评估及复发评估。
这些研究成果为深入了解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发展新的治疗方法和策略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筛选肾癌生物分子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筛选肾癌生物分子标志物的研究进展作者:喻小燕石星云陈锋菊来源:《科技风》2020年第28期摘要:肾癌早期症状不明显,无特异性指症或症状,待确诊时常已转移,易延误诊断。
因此,肾癌的早期筛查和诊断至关重要。
近年,肿瘤生物标志物已被广泛应用于肿瘤的早期发现、诊断、指导治疗等方面,如肿瘤生物分子标志物肝癌的甲胎蛋白( AFP)、卵巢癌的CA125 等。
在肿瘤研究领域,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肿瘤生物标志物成为新的热点且已取得许多振奋人心的成果,基于蛋白质组技术的肾癌生物标志物也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本文重点介绍了近年来肾癌早期诊断、发展分期、术后监测等方面的潜在生物标志物,为肾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多依据。
关键词:肾肿瘤;蛋白组学技术;生物标志肾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成人恶性肿瘤的2.2%。
肾癌起病隐袭,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及体征,40%以上的肾癌确诊时已到晚期,5年存活率难以达到10%[1],但早期肾癌若经过治疗,5年存活率却能高达 89%,因此,肾癌的早期筛查和诊断尤其重要。
蛋白质组技术的飞速发展为肾癌生物标志物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技术平台,广大学者应用高通量、高灵敏度的蛋白质组学技术对肾癌生物标志物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进展。
现将这一领域近年发现的潜在生物标志物的研究结果及进展介绍如下。
1 应用于肾癌诊断的生物标志物1.1 烟酰胺N甲基转移酶(nicotin-amide N-methyltransferase,NNMT)烟酰胺N甲基转移酶是人体内重要的甲基化酶,是一种依赖性胞质酶,该酶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正常情况下,其正常表达于人肝脏组织中,而在心、肾等其他组织中表达低。
它作为一种重要的酶参与物质新陈代谢,广泛的细胞信号转导过程。
机体发生异常时,诱导烟酰胺发生甲基化反应,从而影响细胞代谢和基因表达等,使其功能发生改变。
Kim等[2]等采用双向凝胶电泳-质谱技术研究肾细胞癌及其癌旁组织样本时发现,烟酞胺N-甲基转移酶在肾癌组织中表达明显上调,进一步研究发现,在血清中水平也显著上升。
【课题申报】膀胱癌的新生物标志物研究
膀胱癌的新生物标志物研究课题申报书课题名称:膀胱癌的新生物标志物研究1. 研究背景和意义(1000字)膀胱癌是一种常见的泌尿系统恶性肿瘤,其发病率逐年增加。
尽管目前已有许多方法用于膀胱癌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但由于该疾病具有复杂的发病机制、易复发和转移、预后不佳等特点,现有的生物标志物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探索膀胱癌新的生物标志物,有助于提高早期诊断率、评估预后和指导个性化治疗,对于改善膀胱癌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生物标志物在肿瘤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逐渐受到重视。
通过挖掘体液或组织中的特定蛋白质、核酸、细胞因子等标志物,可以实现对疾病的快速、准确和非侵入性的检测。
膀胱癌作为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生物标志物的研究一直备受关注。
然而,目前已发现的标志物多为单一指标,如尿液中的细胞学检测和NSE检测等,其特异性和灵敏性仍然需要进一步提高。
因此,本课题拟通过对全基因组、表达谱和代谢物的综合分析,结合生物信息学的方法,探索膀胱癌的新的生物标志物。
通过对大样本的病例和对照组进行比较,筛选出与膀胱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标志物,为膀胱癌的早期诊断、预后评估和个体化治疗提供新的手段,从而提高患者重症率和生存率。
2. 研究内容和方法(1500字)a) 选择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案本项目将以膀胱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拟议的研究方案进行样本采集和分析。
样本来源:根据研究需要,我们将从多家医疗机构收集膀胱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尿液、血液等生物标本。
同时,将招募一定数量的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以进行比较分析。
b) 研究方法(i) 全基因组测序分析通过对膀胱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和对照组的基因组DNA进行全基因组测序,探索膀胱癌患者与正常人群的基因变异情况。
结合现代生物信息学的方法,通过对膀胱癌相关基因、通路和细胞信号的分析,筛选可能的候选标志物。
(ii) 表达谱分析使用基因芯片或RNA测序等技术,对膀胱癌患者和健康对照组的肿瘤组织和尿液中的RNA表达谱进行比较分析。
蛋白质组学在癌症研究中的应用
蛋白质组学在癌症研究中的应用癌症是一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高发疾病,致死率不断增加。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癌症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
其中,蛋白质组学的发展为癌症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本文将主要介绍蛋白质组学在癌症研究中的应用。
一、蛋白质组学简介蛋白质组学是研究蛋白质组成、结构、功能和相互作用的科学研究领域。
它通过大规模分析和解释蛋白质的组成、翻译后修饰和相互作用来探索生命系统的功能和调控机制。
与基因组学相比,蛋白质组学不仅可以提供更加直接的信息,还可以更好的反映生命系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二、蛋白质组学的应用1. 筛选生物标志物癌症的早期诊断是防治癌症的有效措施。
蛋白质组学可以通过分析血液、尿液等生物样本中蛋白质的特征,筛选出与癌症相关的生物标志物。
这些生物标志物可以用于癌症的早期诊断、治疗效果的监测、预后评估等方面。
2. 研究癌症发生机制癌症的发生机制十分复杂,包括基因突变、表观遗传修饰等多个方面。
蛋白质组学可以通过大规模分析和解释蛋白质的组成、翻译后修饰等,揭示癌症的发生机制。
例如,通过比较癌细胞和正常细胞中蛋白质的表达谱,可以发现癌症相关的蛋白质变化,并研究其调控机制。
3. 发现新的治疗靶点癌症治疗的最终目的是找到更好的治疗方法和药物。
蛋白质组学可以通过分析癌细胞中的蛋白质组成,发现新的治疗靶点。
例如,癌症细胞中某些蛋白质的表达水平相比正常细胞明显升高,这些蛋白质可以成为潜在的治疗靶点,并且可以通过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研究来设计更有效的药物。
三、蛋白质组学技术蛋白质组学的实际应用需要使用多种技术和平台,包括质谱分析、蛋白质芯片、蛋白质亲和纯化等技术。
质谱技术是蛋白质组学中最常用的技术之一,可以通过分析蛋白质的质谱图谱来确定蛋白质的分子量、序列、修饰和定量等信息。
蛋白质芯片是一种大规模筛选蛋白质相互作用和功能的技术,可以通过将多种蛋白质固定在芯片上,并与其它蛋白质相互作用来揭示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课题申报】膀胱癌的分子标志物与靶向治疗
膀胱癌的分子标志物与靶向治疗课题申报书一、课题背景和意义膀胱癌是一种常见的泌尿系统肿瘤,它的高发率和复发率给患者的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困扰,且其治疗效果有限。
传统的治疗手段主要是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和化疗,但目前仍然存在许多难题,如高复发率、轻微效果以及有害的副作用等。
因此,寻找新的治疗方法和标志物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膀胱癌的发生和发展与多种分子标志物的异常表达密切相关。
因此,通过研究和分析这些分子标志物的变化情况,有望找到更早期、准确的诊断方法,并为膀胱癌的靶向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鉴于此,本课题旨在探索膀胱癌的分子标志物与靶向治疗的关系,并以此为基础开展深入的研究。
二、课题内容和目标本课题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分析膀胱癌的常见分子标志物的异常表达情况,探究其与膀胱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
2. 探索膀胱癌分子标志物的在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发新的早期诊断方法。
3. 研究膀胱癌分子标志物的靶向治疗机制,并分析其对膀胱癌细胞的治疗效果。
4. 验证膀胱癌分子标志物作为靶向治疗药物的预测指标,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
该课题的目标是:1. 筛选出与膀胱癌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的分子标志物,并深入研究其在膀胱癌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2. 建立膀胱癌分子标志物的靶向治疗模型,并验证其对膀胱癌细胞的治疗效果。
3. 发现膀胱癌分子标志物作为靶向治疗药物的预测指标,为个体化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1. 样本收集与分析:收集大量膀胱癌组织样本和正常组织样本,进行组织学分析和分子生物学实验,检测常见分子标志物的异常表达情况。
2. 分子标志物筛选和验证:通过高通量技术如基因芯片和测序技术,筛选出可能与膀胱癌发生和发展相关的分子标志物,并通过实验验证其异常表达。
3. 多组学综合分析:采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筛选出的分子标志物进行多组学综合分析,确定其与膀胱癌的关联性。
4. 靶向治疗机制研究:通过细胞实验和动物模型实验,研究膀胱癌分子标志物的靶向治疗机制,探究其对膀胱癌细胞的作用机制。
《2024年尿液外泌体mRNA作为膀胱癌诊断的生物学标志物的研究》范文
《尿液外泌体mRNA作为膀胱癌诊断的生物学标志物的研究》篇一一、引言膀胱癌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泌尿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
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提高膀胱癌患者的生存率和预后至关重要。
然而,目前膀胱癌的诊断方法仍存在一些局限性,如诊断准确性不高、创伤性较大等。
因此,寻找一种非侵入性、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的诊断标志物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
近年来,尿液外泌体mRNA作为一种新兴的生物标志物在多种疾病诊断中展现出巨大潜力,本文旨在探讨尿液外泌体mRNA作为膀胱癌诊断的生物学标志物的可行性。
二、尿液外泌体mRNA的概述外泌体是一种细胞内源性小囊泡,可通过与细胞膜融合释放至细胞外液中。
外泌体携带多种生物活性分子,包括蛋白质、脂质和mRNA等,可作为一种生物标志物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发挥作用。
尿液中富含外泌体,其包含的mRNA分子在尿液中稳定存在,并能够反映其来源细胞的生理和病理状态。
因此,尿液外泌体mRNA可作为潜在的膀胱癌诊断标志物。
三、尿液外泌体mRNA在膀胱癌诊断中的应用本研究通过对膀胱癌患者和健康人群的尿液样本进行收集和分析,探讨了尿液外泌体mRNA在膀胱癌诊断中的应用。
具体实验流程如下:1. 样本收集:收集膀胱癌患者和健康人群的尿液样本,并对其基本信息进行记录。
2. 外泌体提取:采用超速离心法从尿液样本中提取外泌体。
3. RNA提取与检测:利用TRIzol法提取外泌体中的RNA,并通过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特定mRNA分子的表达水平。
4. 数据分析:将数据整理成表格,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膀胱癌患者和健康人群中特定mRNA分子的表达差异。
经过对大量样本的分析,我们发现某些特定mRNA分子在膀胱癌患者尿液外泌体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群。
这些分子包括与细胞增殖、凋亡、侵袭等过程相关的基因。
此外,我们还发现这些mRNA分子的表达水平与膀胱癌患者的肿瘤分期和分级密切相关,提示它们可能作为潜在的预后指标。
【课题申报】膀胱癌的新分子标志物发现
膀胱癌的新分子标志物发现课题申报书课题名称:膀胱癌的新分子标志物发现一、研究背景和意义膀胱癌是一种在全球范围内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在中国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由于早期膀胱癌患者症状微弱或无明显症状,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导致治疗效果较差,预后不良。
目前,膀胱癌的早期筛查、诊断和治疗仍然困难重重,需要一种高度特异、灵敏的标志物来帮助临床医生辅助判断。
本课题旨在通过基因组学、蛋白组学等方法,发现膀胱癌的新的分子标志物,以提高膀胱癌的早期筛查和诊断水平,为患者提供更早的治疗机会,改善其预后。
二、研究目标1. 筛选出膀胱癌相关的新的分子标志物,并验证其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和功能。
2. 建立膀胱癌分子标志物检测方法,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三、研究内容和步骤1. 文献综述:梳理已有的膀胱癌标志物研究成果,了解现有技术和方法的局限性,为本课题的开展提供基础。
2. 数据采集和分析:以膀胱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为研究对象,采集相关生物样本,并进行基因组测序、蛋白组分析等技术手段,筛选出潜在的膀胱癌分子标志物。
3. 验证和特征分析:利用免疫组化、荧光定量PCR等技术验证筛选出的标志物在膀胱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程度,并对其生物学特征进行分析。
4. 建立检测方法:根据验证结果,建立膀胱癌分子标志物的检测方法,优化实验条件,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5. 临床应用和推广:将建立的膀胱癌分子标志物检测方法应用于临床病例,与现有的诊断方法进行对比,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并推广应用。
四、研究方案和方法1. 数据采集:采集膀胱癌患者和健康人群的组织样本,进行基因组测序、蛋白质组学分析,获取丰富的数据资源。
2. 数据分析:借助生物信息学等分析方法,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筛选、比对和分析,筛选膀胱癌相关的新分子标志物。
3. 验证和特征分析:利用免疫组化、荧光定量PCR等实验手段,验证筛选出的标志物在膀胱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并对其功能和生物学特征进行分析。
《2024年尿液外泌体mRNA作为膀胱癌诊断的生物学标志物的研究》范文
《尿液外泌体mRNA作为膀胱癌诊断的生物学标志物的研究》篇一一、引言膀胱癌是一种常见的泌尿系统恶性肿瘤,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患者的生存率和预后至关重要。
然而,传统的膀胱癌诊断方法往往存在准确性不高、创伤性较大等问题。
近年来,随着生物标志物研究的深入发展,尿液外泌体mRNA作为新型的生物标志物在膀胱癌诊断中逐渐崭露头角。
本文旨在研究尿液外泌体mRNA 作为膀胱癌诊断的生物学标志物的可行性及优势。
二、研究背景外泌体是一种细胞外囊泡,含有丰富的蛋白质、mRNA和miRNA等生物活性成分。
近年来,尿液外泌体中的mRNA成为了癌症诊断的潜在标志物。
通过对尿液外泌体mRNA的研究,可以了解肿瘤细胞的基因表达情况,为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提供依据。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膀胱癌患者和健康人群的尿液样本。
通过提取尿液外泌体中的mRNA,进行高通量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出与膀胱癌相关的mRNA标志物。
然后,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等方法对筛选出的标志物进行验证,评估其在膀胱癌诊断中的价值。
四、研究结果1. 通过高通量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我们成功筛选出了一批与膀胱癌相关的尿液外泌体mRNA标志物。
这些标志物在膀胱癌患者和健康人群中存在显著差异。
2. 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结果表明,这些尿液外泌体mRNA 标志物在膀胱癌患者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群。
其中,某些标志物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的分期和分级呈正相关。
3. 通过建立诊断模型,我们发现尿液外泌体mRNA在膀胱癌诊断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均较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4. 与传统诊断方法相比,尿液外泌体mRNA具有非侵入性、操作简便、重复性好等优点,为膀胱癌的早期诊断提供了新的途径。
五、讨论本研究表明,尿液外泌体mRNA可作为膀胱癌诊断的生物学标志物。
其优点在于非侵入性、操作简便、重复性好,且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这为膀胱癌的早期诊断提供了新的方法,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预后。
Survivin蛋白在膀胱癌诊断方面的研究进展的开题报告
Survivin蛋白在膀胱癌诊断方面的研究进展的开题报告题目:Survivin蛋白在膀胱癌诊断方面的研究进展摘要:膀胱癌是一种常见的泌尿系统恶性肿瘤,其早期诊断对于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
Survivin蛋白是一种新型的抗凋亡蛋白,在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Survivin蛋白在膀胱癌的诊断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因此,本文将对Survivin蛋白在膀胱癌诊断方面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膀胱癌诊断提供参考。
关键词:Survivin蛋白;膀胱癌;诊断;研究进展正文:一、Survivin蛋白的基本特征Survivin蛋白是一种新型的抗凋亡蛋白,其分子量为16.5kD,属于家族成员中的IAPs(抑制凋亡蛋白家族成员)。
Survivin蛋白在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也参与了凋亡、细胞周期和DNA修复等多种细胞生物学过程。
Survivin蛋白的表达在胚胎期间广泛,而在成人组织中仅能检测到少量表达,而肿瘤组织中其表达水平却高于正常组织,因此成为恶性肿瘤重要的标志物。
二、Survivin蛋白在膀胱癌诊断方面的应用近年来,Survivin蛋白在膀胱癌的诊断中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多项研究表明,Survivin蛋白的组织水平在膀胱癌患者中显著升高,且与膀胱癌的病程、病理类型、深度侵袭、转移等有关。
因此,Survivin蛋白可以用于膀胱癌的早期诊断、临床分期、预后评估等方面。
三、Survivin蛋白在膀胱癌治疗方面的应用除了在诊断方面的应用外,Survivin蛋白在膀胱癌治疗中也有着潜在的应用价值。
一些研究表明,通过针对Survivin蛋白的治疗手段,如RNA干扰、抗体和Peptide等,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等指标,从而达到治疗膀胱癌的目的。
四、结论Survivin蛋白在膀胱癌的诊断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早期诊断、病程判断、预后评估等方面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蛋白质组学在胃癌生物学标记物研究中的应用
蛋白质组学在胃癌生物学标记物研究中的应用兰庆芝;马静静;董卫国【摘要】胃癌是消化道常见恶性肿瘤,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近年来,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通过分析、比较胃癌中异常表达的蛋白质,已发现一系列与胃癌发生、发展相关的蛋白,这些蛋白有潜力成为胃癌早期诊断和患者预后预测的生物学标记物.本文对近年来胃癌相关蛋白质组学生物学标记物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Gastric cancer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ly seen malignant tumors in digestive tract.Earl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is crucial for the improvement of patients'survival.By analyzing the proteins aberrantly expressed in gastric cancer using proteomics technologies,a series of proteins that are strongly related to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gastric cancer have been identified,which are promising to be applied for the early diagnosis and prediction of patients' prognosis.This article reviewed the recent advances in research on proteomic biomarkers for gastric cancer.【期刊名称】《胃肠病学》【年(卷),期】2017(022)002【总页数】3页(P121-123)【关键词】胃肿瘤;蛋白质组学;生物学标记;诊断;预后【作者】兰庆芝;马静静;董卫国【作者单位】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430060;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科430060;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430060【正文语种】中文胃癌是消化道常见恶性肿瘤,由于早期胃癌缺乏典型症状,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这也是尽管近几十年来胃癌的治疗手段有了革命性的进展,但患者预后仍不理想的主要原因。
【课题申报】膀胱癌的分子标志物研究与诊断
膀胱癌的分子标志物研究与诊断膀胱癌的分子标志物研究与诊断一、研究背景与意义膀胱癌是一种常见的泌尿系统恶性肿瘤,全球每年约有40万新病例发生。
其发病率逐年增高,尤以发达国家为甚。
目前,膀胱癌的早期诊断仍面临诸多困难,导致许多患者无法及时接受治疗,从而影响了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存质量。
传统的临床手段如膀胱镜检查、尿细胞学和肿瘤标志物检测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较低,存在着漏诊和误诊的风险。
因此,研究膀胱癌的分子标志物及其在诊断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寻找与膀胱癌相关的分子标志物,可以提高其早期诊断的准确性和灵敏性,从而使患者更早地接受治疗,提高治疗效果和生存率,降低病死率。
此外,研究膀胱癌的分子标志物还可以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促进精准医疗的发展。
二、研究目标与内容本课题旨在通过研究膀胱癌的分子标志物,探索新的分子标志物在膀胱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提高膀胱癌的早期诊断率。
研究内容包括:1.重视研究膀胱癌发生机制、转化过程中的关键分子事件,寻找与膀胱癌相关的分子标志物;2.建立膀胱癌分子标志物的检测方法,包括分子生物学技术和有机合成技术;3.评估膀胱癌分子标志物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并与传统临床诊断手段进行比较;4.验证确定的膀胱癌分子标志物在大样本群体中的识别能力和准确性;5.建立膀胱癌分子标志物与患者临床特征、治疗方案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模型;6.总结膀胱癌分子标志物研究成果,撰写相关论文并申请专利。
三、研究方案与方法1.膀胱癌发生机制与转化过程中的关键分子事件的研究:- 收集现有文献,梳理与膀胱癌发生机制和转化过程相关的关键分子事件;- 建立关键分子事件与膀胱癌发生发展的关系网络;- 鉴定可能的候选分子标志物。
2.膀胱癌分子标志物的检测方法的建立:- 优化DNA、RNA和蛋白质的提取和检测方法;- 建立分子标志物的表达定量方法,比如PCR、Western blot、质谱等技术;- 确定标志物的检测阈值。
定量蛋白质组学在癌症研究中的应用:鉴定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定量蛋白质组学在癌症研究中的应用:鉴定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癌症作为一种严重的疾病,严重影响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质量。
癌症的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至关重要。
近年来,定量蛋白质组学作为一种强大的技术手段,已经在癌症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深入介绍定量蛋白质组学在癌症研究中的应用,重点关注其在鉴定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方面的潜力。
一、癌症生物标志物的鉴定。
定量蛋白质组学在癌症生物标志物的鉴定中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对癌症组织样本、血清或尿液等样品进行定量蛋白质组学分析,可以发现与癌症相关的蛋白质丰度的变化。
这些差异丰度的蛋白质可能具有潜在的诊断价值,可以作为癌症的生物标志物。
定量蛋白质组学还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深入了解癌症的发病机制和生物学特性。
二、治疗靶点的鉴定。
定量蛋白质组学在癌症治疗靶点的鉴定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比较癌细胞与正常细胞之间的蛋白质表达差异,可以发现与癌症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的潜在治疗靶点。
定量蛋白质组学可以帮助研究人员确定这些蛋白质的丰度变化,并进一步研究它们在癌症细胞中的功能和调控机制。
这些治疗靶点的发现为开发新的靶向治疗策略提供了重要线索。
三、药物研发和个体化治疗。
定量蛋白质组学在癌症药物研发和个体化治疗方面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通过定量蛋白质组学的分析,可以评估不同药物对癌细胞的影响,筛选出具有高效抗肿瘤活性的候选药物。
此外,定量蛋白质组学还可以帮助识别个体化治疗的生物标志物,以指导临床决策和优化治疗方案。
四、前景与挑战。
定量蛋白质组学在癌症研究中的应用为我们揭示了癌症的分子机制和治疗靶点的新机遇。
然而,定量蛋白质组学在样本处理、质谱分析和数据解析等方面仍面临着挑战。
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方法的改进将有助于克服这些挑战,并进一步推动定量蛋白质组学在癌症研究中的广泛应用。
定量蛋白质组学作为一种强大的技术手段,在癌症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鉴定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定量蛋白质组学为癌症的早期诊断、治疗和药物研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蛋白质组学及其研究技术在肺癌分子生物标志物研究中的应用
蛋白质组学及其研究技术在肺癌分子生物标志物研究中的应用乔滨;王文静
【期刊名称】《中国癌症杂志》
【年(卷),期】2006(016)001
【摘要】肺癌是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恶性肿瘤.细胞从正常状态转变为肿瘤的过程中,细胞内蛋白质表达谱必然会发生一系列变化,肿瘤分子标记物就是细胞在非正常状态下产生的分子.以高通量结合生物信息学为特点的蛋白质组学分析技术可以从细胞整体水平上检测到这种变化.近年来,为了降低肺癌的死亡率并提高其治疗效果,研究人员利用这一新的手段如利用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和双相凝胶电泳结合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和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 MS)寻找有效的肺癌标记物.本文对蛋白质组学技术在肺癌生物标志物研究中的应用作了综述.
【总页数】4页(P63-66)
【作者】乔滨;王文静
【作者单位】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卫生分子生物学研究室,上海,200336;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卫生分子生物学研究室,上海,20033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4.2
【相关文献】
1.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技术进展及其在营养代谢病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J], 郝贵增;徐闯
2.蛋白质组学在肺癌相关标志物挖掘中的应用 [J], 梁委军;覃世逆;袁天柱;戴盛明
3.蛋白质组学研究技术及其在烷化剂引起的细胞应答反应研究中的应用 [J], 金静华;余应年
4.蛋白质组学研究技术及其在植物抗渗透胁迫研究中的应用 [J], 何宝坤;王玉洁;孙立平
5.蛋白质组学研究技术及其在烟草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J], 刘秋员;刘峰峰;甄焕菊;张军方;符云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单位:400016重庆医科大学医学检验系临床免疫教研室,重庆医科大学临床检验诊断学实验室(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周定安、卢贤瑜);610072成都,四川省人民医院检验科(黄文方) 综述蛋白质组学技术筛选膀胱癌标志物的研究进展周定安综述 卢贤瑜 黄文方审校摘要 蛋白质组学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从细胞及整体水平研究蛋白质的组成及其变化规律,从而深入认识机体各种生理和病理过程的一门新兴学科。
蛋白质组学技术以其在蛋白质分离鉴定上的诸多优势在肿瘤的早期诊断及研究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上显示出极具潜力的应用价值。
在膀胱癌研究方面,利用双相凝胶电泳(2-D E)和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ELD I-T O F-M S)等蛋白质分离鉴定技术,一系列具有较高特异性和敏感性的蛋白质、蛋白质簇已被鉴定出来,并且综合利用这些蛋白质(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本文就主要利用2-D E和SEL DI-T O F-M S分离鉴定出的组织细胞和尿液中的膀胱癌标记物作一综述。
关键词 膀胱肿瘤; 蛋白质组学: 电泳,凝胶,双相; 光谱法,质量,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 肿瘤标记,生物学膀胱癌是世界第五大常见恶性肿瘤,是泌尿生殖系肿瘤中第二位常见的导致患者死亡的原因。
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后随访显得尤为重要。
高质量的检测不仅是最初诊断而且是监测肿瘤复发所必需的。
虽然膀胱镜检查及可疑病变处活检仍是膀胱癌诊断和随访的金标准[1],但这些检测属侵入性检查,给患者带来诸多不便,且不适合于大规模人群的普查。
尿细胞学检查是非侵入性检查,能直接识别尿中脱离的肿瘤细胞,它对诊断膀胱癌的特异性很高,但敏感性较低,尤其对低分化肿瘤的敏感性仅为20%~40%。
近年来,蛋白质组学技术在癌细胞表达图谱的研究方面已取得进步,双相凝胶电泳(tw o-dimensional elec-tro phoresis,2-DE)和质谱已使得在各种肿瘤细胞中鉴定待测蛋白质作为标记物成为可能。
这些通过蛋白质组学技术得到的蛋白质标记物与其他膀胱癌标记物如核基质蛋白22、膀胱肿瘤抗原-stat、CYFR21-1、生存素等存在较强的可比性,特别是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urface enhanced laser de-sorptio n/io nization time-of-flig ht mass spectro me-try,SELDI-T OF-M S)以其高通量、便于自动化、样品用量少、灵敏度高,有利于检出低丰度、小分子量蛋白质等优势,并将蛋白质组学技术、生物信息学有效结合,将有力地推动肿瘤蛋白质组学的进一步深入研究[2]。
蛋白质组学研究常用技术目前蛋白质组学研究技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蛋白质组分离技术:如双相凝胶技术(2-DE)。
(2)蛋白质组鉴定技术:如质谱技术等。
(3)蛋白质相互作用及作用方式研究:如双杂交系统等。
(4)大量数据分析:如生物工程信息学等。
1.蛋白质分离技术:(1)2-DE:2-DE是一种用于分析由细胞、组织或其他生物样本中提取的蛋白质混合物的高效检测方法。
此方法通过双相电泳对蛋白质进行分离。
第一相电泳为蛋白质等电聚焦,它使蛋白质依各自等电点(pI)的不同进行分离,第二相电泳为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它使蛋白质按各自相对分子量的不同进行分离。
据此,可将数千种蛋白质分离开来。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进步与更新,蛋白质2-DE在不同方面得到改善,极大地提高了分辨率与稳定性。
但该技术仍然存在一些局限。
对核酸、极碱性和疏水性蛋白的分离效果不尽人意。
对具有重要功能的低丰度蛋白质的检测困难。
检测分子量有一定范围,超过这个范围,检测效率大大下降。
样品上样量相对少,使检测的灵敏度受到限制。
电泳结果需经染色处理,不同蛋白质与染料的结合差异较大。
耗时。
目前尚未实现全自动化处理。
(2)高效液相层析(hig h perfo rmance liquid chrom ato graphy,H PLC):H PLC的双向高效液相层析(2D-H PLC)是一种很好的蛋白质分离技术,其第一相根据分子大小分离蛋白质,第二相是反向层析。
分离蛋白质的容量比2-DE大,且速度快。
2.蛋白质鉴定技本:(1)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ELDI-T OF-M S):SELDI技术即表面增强的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技术。
其原理是通过亲和作用使蛋白质结合到芯片的化学或生物位点上,激光脉冲辐射使芯片中的分析物解吸形成电荷离子,由于各种蛋白质的分子量及所带电荷的不同,在仪器场中飞行时间长短不同,由此得到质谱图,该图经计算机软件处理可以形成模拟图,同时直接显示样品中各蛋白的分子量、含量等信息,若将它与正常或某种疾病患者的蛋白图谱进行数据检索,或许能够发现和捕获新的特异性相关蛋白及其特征。
SELDI-T OF-MS的优势主要体现在: 可以直接用未经纯化的样品分析,如血液、尿液、关节腔积液。
样品用量少,灵敏度高,有利于检出低丰度、小分子量的蛋白质。
高通量,便于自动化,可以同时快速发现多个标记物。
速度快。
可测定疏水蛋白质特别是膜蛋白。
同时,随着这项技术应用日益广泛,也发现有些地方尚待完善。
如图谱的峰高和蛋白质浓度之间的关系并非都是线性的,检测过程中诸多因素控制不一,对同种疾病得到的具有区分作用的峰是有差异的等。
如能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必将推进这项技术在蛋白质分析中的应用。
(2)电子喷雾电离质谱测量法:其原理是样品溶液通过毛细管导入离子源,毛细管终端加有高电压,样品溶液在强电场和雾化气的作用下形成带电荷的雾滴,随着溶剂的蒸发,带电雾滴不断变小,电荷密度不断加大,当到达某一临界点时离子发射,生成气态样品离子,然后进入质量分析器测定质量/电荷比。
(3)同位素标记亲和标签技术:该技术采用同位素标记多肽或蛋白质的亲和标签技术,灵敏度和准确性高,能分析低表达的蛋白质。
3.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研究:(1)酵母双杂交系统(yeast tw o-hybr id sy stem):该系统是在真核模式生物酵母中进行的,即当靶蛋白和诱饵蛋白特异结合后,诱饵蛋白结合于已知基因的启动子,能启动报告基因在酵母细胞内的表达,通过检测该基因表达产物而判断诱饵蛋白和靶蛋白之间是否存在相互作用[3]。
(2)噬菌体展示技术(phage display):主要是在编码噬菌体外壳蛋白基因上连接一单克隆抗体的基因序列技术,噬菌体生长时表面表达的相应抗体在过柱时,如柱上含有目的蛋白,则可特异性结合相应抗体。
4.大量数据的分析:生物信息学是蛋白质组学研究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蛋白质的研究通常是高通量的,为了适应这个要求,就需要在研究中应用生物信息技术,先进的生物信息技术在后基因组学研究中的应用主要包括高通量技术、高效率的分离技术平台、数据挖掘技术、数据可视化技术和复杂系统理论。
蛋白质组学技术鉴定出的膀胱癌标记物1.钙网素:(1)钙网素的一般生物学特性:钙网素(calreticulin,CRT)是一种内质网的分子伴侣,是首先在四肢肌肉细胞肌质网中发现的一种钙结合蛋白,后来在非肌肉细胞中也有发现。
CRT参与许多细胞功能,包括Ca2+贮存和传递信号、植物凝血素样分子伴侣、基因表达的调控、细胞粘附和自动免疫。
CRT也具有应激蛋白的作用,一系列的病理生理应激反应、热休克蛋白和氨基酸的缺乏可诱导其生成。
CRT有两种亚型,分别是CRT的全长形式(ful-l leng th CRT),相对分子质量和等电点分别为55 103、4.3,和CRT的裂解形式(cleared CRT),相对分子质量和等电点分别为40 103、4.5。
(2)钙网素(CRT)在膀胱癌的表达情况:在乳腺、肝脏和前列腺等几种癌组织中,已有报道CRT在这些组织细胞中含量增加,并且在肿瘤细胞中,CRT的生成增加不是由于细胞的应激反应而是由于细胞增生的结果。
Kag ey ama等[4]利用2-DE结合免疫沉淀、蛋白印迹、免疫组化等技术对移行细胞癌(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 a,TCC)和非癌性膀胱上皮细胞进行分析,标本分别来自实施过尿道切除术或根治性膀胱切除术(T CC上皮细胞)和由于大量良性前列腺增生行前列腺切除术的患者(非癌膀胱上皮)。
结果在T CC样本的15个蛋白质斑点中有一个相对分子质量为55 103、等电点为4.3的点,后被鉴定为CRT的全长形式。
通过氨基酸测序和序列同源性研究,其与成年人CRT的1~10个氨基酸残基相同。
通过对22例膀胱癌和10例非癌组织进行2-DE 发现,癌组织中CRT的全长形式在非癌组织中生成量高,而CRT的裂解形式在二者之间却显示相似的生成量。
另外对70例膀胱癌患者的尿液分析表明, 51例显示CRT的全长形式阳性,阳性率为73%,特异性为85%。
用非侵入性检查难以诊断的膀胱癌即分级低、分期低、癌细胞数量少或细胞学检查阴性的人群中,当排除尿路感染、尿路结石等泌尿系疾病时,尿液中CRT的全长形式显示一个相当高的阳性率(88%),特异性可达86%。
而且统计推断证实膀胱癌细胞生成高浓度的CRT与尿液中的CRT升高有直接的相关性。
此外,免疫组化也发现,癌性膀胱上皮中CRT的全长形式显著高于非癌性,而且CRT定位于肿瘤细胞胞浆中。
lw aki等[5]又对CRT进行了进一步研究,他们将CRT、 -synuclein(SNCG)和一种可溶性的儿茶酚转甲酶亚型(so luble iso fo rm of cate-cho-l o-m ethyltransferase,s-COM T)组合起来形成组合型标记物,并将这三种标记物各自的临界值(cut-off 值)组合成最佳临界值组合,在112例膀胱癌患者中有86例阳性,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7.4%、76.8%,敏感性比单用CRT高5.4%,特异性比单用CRT低0.4%,在与膀胱癌患者临床特征的联系上,组合型标记物敏感性高于单用CRT,而且在相当数量的用非侵入性检查难以诊断的患者如分级低、分期低、肿瘤体积小的患者,可用组合型标记物早期诊断。
此外,该组合型标记物在用细胞学检查、膀胱肿瘤抗原、核基质蛋白22无法发现膀胱癌的病例中显示较高的敏感性。
因此提示有必要将CRT与其他膀胱癌标记物有效结合起来,以达到早期诊断的目的。
据有关文章报道[6~8],CRT并不特异地存在于膀胱癌。
在非膀胱癌患者的尿路感染人群中有极高的阳性率(88%)。
因此用CRT诊断膀胱癌需排除尿路感染。
此外CRT在其他各种肿瘤中也存在。
在邻近尿路的泌尿系肿瘤包括肾细胞癌、前列腺癌也发现CRT,但它们的阳性率比膀胱癌低。
乳腺癌患者乳腺组织与正常组织相比CRT升高,但他们尿液CRT阳性率比膀胱癌低得多,根据Kay ey ana等推测只有有活力的肿瘤细胞才能分泌CRT入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