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习题讲解
第一章1.2节习题讲解
应的数分别是什么?
正 解
平均值为:(79.4+80.6+80.8+79.1+80+79.6+80.5)/7=80(m); 对应的数分别为:-0.6m,+0.6m,+0.8m,-0.9m,0m,-0.4m, +0.5m.
习题1.1
正数和负数
6.科学实验表明,原子中的原子核与电子所带电荷是两种相反的电荷.物理学规 定,原子核所带电荷为正电荷.氢原子中的原子核与电子各带1个电荷,把它 们所带电荷用正数和负数表示出来.
(2)水面低于标准水位0.1m记作-0.1m,高于标准水位0.23m记作
+0.23m(或0.23m).
习题1.1
么?
正数和负数
3. "不是正数的数一定是负数,不是负数的数一定是正数“的说法对吗?为什
正 解
不对!
不是正数的数可以是0,而0不是负数;不是负数的数可以是0,而0 不是正数.
注
0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习题1.2
有理数
2.在数轴上表示下列各数:
-5,+3,-3.5,0,2/3,-2/3,0.75
正 解
习题1.2
有理数
3.在数轴上,点A表示-3,从点A出发,沿数轴移动4个单位长到达点B,则点B表
示的数是多少?
正 解
依题意如果从点A出发沿数轴向右移动4个单位长到达B点,则B点
表示的数是1;如果从点A出发沿数轴向左移动4个单位长到达B点, 则B点表示的数是-7.
正 解
氢原子中的原子核所带电荷可以用“+1”表示,氢原子中的电子所 带电荷可以用“-1”表示。
习题1.1
正数和负数
反应工程习题讲解(第一章)
EB ==== DMB 1+2x1-x2 x2
(3)
反应后的摩尔总量为:(6-x1)-x1+(1+2x1-x2)+x2 = 7与反 应前相同。
13
• 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1 2 x 1 x 2 16 .69 6x x 1 1
2
x2 3 .304 12x 1 x 2
• 可确定反应转化率
9
1-4反应进度法
• 烃类蒸汽裂解制乙烯装置中裂解气含有摩尔分数 为0.5%~2.5%的乙炔,乙炔在烯烃后加工特 别是烯烃聚合过程中是有害物质,需要除去,因 此乙炔分离是乙烯装置流程中重要的过程之一。 目前乙烯装置中脱除裂解气中的乙炔主要采用两 类工艺流程:萃取精馏和催化选择加氢转化。 • 假定进料中 C2H2(A) 为 1 mol, H2(B) 为 1.25 mol, C2H4(C)为176.3 mol.令C2H6为D,C12H18为E • 注意:这是分子数减少的反应
• 计算独立反应数 = 3 • 由于液相产品分析未包含二甲苯,因此前三个方程设为独立反应 • 列出物料衡算式: 乙烯以1mol计,则苯为4.07mol – 反应(1)中乙烯的反应进度为 X1 mol – 反应(2)中乙烯的反应进度为 X2 mol – 反应(3)中苯的反应进度为 X3 mol
6
三个独立反应的物料衡算方程: B 4.07 - X1-X3 EB X1 - X2+2X3 DEB X2 –X3 + + + Et 1-X1-X2 Et 1-X1-X2 B 4.07-X1-X3 = = = EB X1 - X2 +2X3 DEB X2-X3 2EB X1-X2+ 2X3
-2 -1 0 0 2 -1 -3 2 2 0 0 -5 4 4 -2
第一章 习题讲解 PPT课件
2
3
2
1.5
1
0.5
0
-0.5
-1
-1.5
-2
0
5
10
15
20
25
[1sin( t)]sin(8 t)/
3
2
1.5
1
0.5
0
-0.5
-1
-1.5
-2
-15
-10
-5
0
5
10
15
[1sin( t)]sin(8 t)/
3
1.5
1
0.5
0
-0.5
-1
-1.5
-15
-10
-505来自1015[11sin( t)]sin(8 t)/
f (t)
E
sin ( T
t)
(0 t T )
0
(其 他 )
即 f (t) E sin ( t)[u (t) u (t T )] T
113绘出下列各时间函数的波形图
(1)f1(t)sin(t)u(t);(2)f2(t)sin[(tt0)]u(t) (3)f3(t)sin[(t)]u(tt0);(4)f2(t)sin[(tt0)]u(tt0)
(t
-
t0 )u(t
t0 )dt; 2
(4)
(t
-
t0 )u(t
t0 )dt 2
(5) (et t) (t 2)dt; (6) (t sin t) (t )dt
-
-
6
(7)
e jt[ (t) (t
-
t0 )]dt
解 : ( 1 )
f (t t0 ) (t ) d t
f (0 t0 )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与习题讲解
必修1第一章集合与函数基础知识点整理第1讲 §1。
1。
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知识要点:1。
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作集合(set ),其元素具有三个特征,即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2. 集合的表示方法有两种:列举法,即把集合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用花括号“{ }”括起来,基本形式为123{,,,,}n a a a a ⋅⋅⋅,适用于有限集或元素间存在规律的无限集. 描述法,即用集合所含元素的共同特征来表示,基本形式为{|()x A P x ∈},既要关注代表元素x ,也要把握其属性()P x ,适用于无限集.3。
通常用大写拉丁字母,,,A B C ⋅⋅⋅表示集合. 要记住一些常见数集的表示,如自然数集N ,正整数集*N 或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
4. 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是属于(belong to )与不属于(not belong to ),分别用符号∈、∉表示,例如3N ∈,2N -∉.¤例题精讲:【例1】试分别用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1)由方程2(23)0x x x --=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 (2)大于2且小于7的整数。
解:(1)用描述法表示为:2{|(23)0}x R x x x ∈--=; 用列举法表示为{0,1,3}-.(2)用描述法表示为:{|27}x Z x ∈<<; 用列举法表示为{3,4,5,6}.【例2】用适当的符号填空:已知{|32,}A x x k k Z ==+∈,{|61,}B x x m m Z ==-∈,则有: 17 A ; -5 A ; 17 B 。
解:由3217k +=,解得5k Z =∈,所以17A ∈;由325k +=-,解得73k Z =∉,所以5A -∉;由6117m -=,解得3m Z =∈,所以17B ∈。
【例3】试选择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教材P 6 练习题2, P 13 A 组题4) (1)一次函数3y x =+与26y x =-+的图象的交点组成的集合; (2)二次函数24y x =-的函数值组成的集合; (3)反比例函数2y x =的自变量的值组成的集合。
第一章《机械运动》 (习题讲解)
而不是
拓展:若物体在前一半路程的速度是v1,在后一半路程的速度是v2,则全
程的平均速度是v=
若物体在前一半时间的速度是v1,在后一半
时间的速度是v2,则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3 . (2018· 台 州 中 考 ) 某 同 学 乘 坐 高 铁 , 看 到 车 厢 内 显 示 的 车 速 为 216
km/h。他估测车厢通过隧道用了10 s,则隧道长度约为( )
【解题技巧】
5.(2019·益阳中考)小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运动时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 所示,则小汽车的运动情况是( ) A.在第一个10 s内以10 m/s做匀速运动 B.在第二个10 s内速度大小不变 C.在第三个10 s内前进了300 m D.在前30 s内的平均速度为15 m/s
6.(2019·湖州中考)甲、乙两物体运动时,路程与时间关系的st图象如
【思路点拨】 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初步的了解,对于选 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 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估测题的常用方法 (1)直接判断法:利用记住的与自身或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物理量的值, 直接确定答案。 (2)单位换算法:把不熟悉的单位换算成熟悉的能感知大小的单位,使答 案一目了然。 (3)比较法:利用自己熟悉的物理量作为标准,估测出不熟悉的物理量, 从而得出结论。 (4)估算法:利用能够估测的物理量选择相关公式估算出另外的物理量。
第一章《机械运动》
(第2课时:习题讲解)
考点一 刻度尺的使用及读数 [6年0考]
例1 (2019·江西中考)如图所示,为了让读数更精确,应选择_____刻度 尺,所测物块的长度为_______cm。
【思路点拨】 刻度尺的读数要领: 【自主解答】 乙 2.80
第一章习题讲解热工基础
2019/5/16
4
例2: 判断下列过程是否可逆过程,并简要说明理由:①对刚性容 器内的水加热,使其在恒温下蒸发;②对刚性容器内的水做功,使其在 恒温下蒸发; ③对刚性容器内的空气缓慢加热,使其从50℃升温到 75℃;④100 ℃的蒸汽流与25 ℃的水流绝热混合;⑤一定质量的空气在 无摩擦、不导热的气缸中被活塞缓慢压缩。
(4)高温的蒸汽流与低温的水流绝热混合,显然二者之间存在“温 差传热”这一不可逆因素,是不可逆过程。
(5)缓慢压缩意味着外压与气体压力时刻保持相等,是可逆过程。
2019/5/16
5
例3:①试说明可逆过程与准静态过程的区别与联系。 ②系统经历了不可逆过程后,能否恢复到初始状态?
2019/5/16
6
例3:①试说明可逆过程与准静态过程的区别与联系。 ②系统经历了不可逆过程后,能否恢复到初始状态? 答:(1)两者均要求由一系列连续的瞬时平衡状态组成, 都可以通过状态参数坐标图上的线函数表示;准静态过程只 要求系统内部的状态变化要时刻保持平衡状态,不涉及系统 外部的变化;可逆过程则不仅要求系统内部的变化必须是可 逆的,还要求系统与外界发生作用时也是可逆的,即系统内 部和外部必须都是可逆的。可逆过程必须是准静态过程,而 准静态过程不一定是可逆过程。 (2)能。只是必须在环境留下痕迹。
2019/5/16
7
例4:①状态参数具有什么特征?②系统的状态变了, 是状态参数具有什么特征?②系统的状态变了, 是否所有状态参数都必须改变?
答:(1)状态参数的特征是:状态一定,状态参数的 数值也随之确定;当系统的状态发生变化时,状态参数的 变化量仅与初始、终了状态有关,而与变化所经历的途径 无关;系统经循环过程复原时,状态参数的变化量为零。
高一数学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与习题讲解
必修1第一章集合与函数基础知识点整理 第1讲 §1.1.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学习目标: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常用数集及其记法、集合元素的三个特征.¤知识要点:1. 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作集合(set ),其元素具有三个特征,即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2. 集合的表示方法有两种:列举法,即把集合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用花括号“{ }”括起来,基本形式为123{,,,,}n a a a a ⋅⋅⋅,适用于有限集或元素间存在规律的无限集. 描述法,即用集合所含元素的共同特征来表示,基本形式为{|()x A P x ∈},既要关注代表元素x ,也要把握其属性()P x ,适用于无限集.3. 通常用大写拉丁字母,,,A B C ⋅⋅⋅表示集合. 要记住一些常见数集的表示,如自然数集N ,正整数集*N 或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4. 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是属于(belong to )与不属于(not belong to ),分别用符号∈、∉表示,例如3N ∈,2N -∉.¤例题精讲:【例1】试分别用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1)由方程2(23)0x x x --=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2)大于2且小于7的整数. 解:(1)用描述法表示为:2{|(23)0}x R x x x ∈--=; 用列举法表示为{0,1,3}-.(2)用描述法表示为:{|27}x Z x ∈<<; 用列举法表示为{3,4,5,6}.【例2】用适当的符号填空:已知{|32,}A x x k k Z ==+∈,{|61,}B x x m m Z ==-∈,则有: 17 A ; -5 A ; 17 B .解:由3217k +=,解得5k Z =∈,所以17A ∈;由325k +=-,解得73k Z =∉,所以5A -∉; 由6117m -=,解得3m Z =∈,所以17B ∈.【例3】试选择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教材P 6 练习题2, P 13 A 组题4) (1)一次函数3y x =+与26y x =-+的图象的交点组成的集合; (2)二次函数24y x =-的函数值组成的集合; (3)反比例函数2y x =的自变量的值组成的集合. 解:(1)3{(,)|}{(1,4)}26y x x y y x =+⎧=⎨=-+⎩. (2)2{|4}{|4}y y x y y =-=≥-. (3)2{|}{|0}x y x x x==≠.点评:以上代表元素,分别是点、函数值、自变量. 在解题中不能把点的坐标混淆为{1,4},也注意对比(2)与(3)中的两个集合,自变量的范围和函数值的范围,有着本质上不同,分析时一定要细心.*【例4】已知集合2{|1}2x aA a x +==-有唯一实数解,试用列举法表示集合A . 解:化方程212x ax +=-为:2(2)0x x a --+=.应分以下三种情况:⑴方程有等根且不是 △=0,得94a =-,此时的解为12x =,合.,而另一解不是x 代入得a =1x =⑶方程有一解为:将x =a =1x =,合.综上可知,9{,4A =-.点评:运用分类讨论思想方法,研究出根的情况,从而列举法表示. 注意分式方程易造成增根的现象.A BBA AB A BA .B .C .D . 第2讲 §1.1.2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学习目标: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能利用Venn 图表达集合间的关系.¤知识要点:1. 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 、B ,如果集合A 中的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中的元素,则说两个集合有包含关系,其中集合A 是集合B 的子集(subset ),记作A B ⊆(或B A ⊇),读作“A 含于B ”(或“B 包含A ”).2. 如果集合A 是集合B 的子集(A B ⊆),且集合B 是集合A 的子集(B A ⊇),即集合A 与集合B 的元素是一样的,因此集合A 与集合B 相等,记作A B =.3. 如果集合A B ⊆,但存在元素x B ∈,且x A ∉,则称集合A 是集合B 的真子集(proper subset ),记作A ≠⊂B (或B ≠⊃A ).4.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作空集(empty set ),记作∅,并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5. 性质:A A ⊆;若A B ⊆,B C ⊆,则A C ⊆;若A B A =,则A B ⊆;若A B A =,则B A ⊆. ¤例题精讲:【例1】用适当的符号填空:(1){菱形} {平行四边形}; {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2)∅ 2{|20}x R x ∈+=; 0 {0};∅ {0}; N {0}. 解:(1), ;(2)=, ∈, ,. 【例2】设集合1,,}22{|,{|n n x n n A x x B x =∈=+∈==Z}Z ,则下列图形能表示A 与B 关系的是( ). 解:简单列举两个集合的一些元素,3113{,1,,0,,1,,}2222A =⋅⋅⋅---⋅⋅⋅,3113{,,,,,}2222B =⋅⋅⋅--⋅⋅⋅,易知B ≠⊂A ,故答案选A .另解:由21,}2{|n x n B x +=∈=Z ,易知B ≠⊂A ,故答案选A .【例3】若集合{}{}2|60,|10M x x x N x ax =+-==-=,且N M ⊆,求实数a 的值.解:由26023x x x +-=⇒=-或,因此,{}2,3M =-. (i )若0a =时,得N =∅,此时,N M ⊆; (ii )若0a ≠时,得1{}N a =. 若N M ⊆,满足1123a a ==-或,解得1123a a ==-或. 故所求实数a 的值为0或12或13-. 点评:在考察“A B ⊆”这一关系时,不要忘记“∅” ,因为A =∅时存在A B ⊆. 从而需要分情况讨论. 题中讨论的主线是依据待定的元素进行.【例4】已知集合A ={a ,a +b ,a +2b },B ={a ,ax ,ax 2}. 若A =B ,求实数x 的值.解:若22a b axa b ax+=⎧⎨+=⎩⇒a +ax 2-2ax =0, 所以a (x -1)2=0,即a =0或x =1. 当a =0时,集合B 中的元素均为0,故舍去; 当x =1时,集合B 中的元素均相同,故舍去.若22a b ax a b ax⎧+=⎨+=⎩⇒2ax 2-ax -a =0. 因为a ≠0,所以2x 2-x -1=0, 即(x -1)(2x +1)=0. 又x ≠1,所以只有12x =-. 经检验,此时A =B 成立. 综上所述12x =-. 点评:抓住集合相等的定义,分情况进行讨论. 融入方程组思想,结合元素的互异性确定集合.第3讲 §1.1.3 集合的基本运算(一)¤学习目标: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能使用Venn 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知识要点:集合的基本运算有三种,即交、并、补,学习时先理解概念,并掌握符号等,再结合解题的训练,而达到掌握的B (读作“B (读作“解:在数轴上表示出集合A 、B ,如右图所示: {|35}A B x x =<≤,(){|1,9}U C AB x x x =<-≥或,【例2】设{|||6}A x Z x =∈≤,{}{}1,2,3,3,4,5,6B C ==,求:(1)()A B C ; (2)()A A B C ð.解:{}6,5,4,3,2,1,0,1,2,3,4,5,6A =------.(1)又{}3B C =,∴()A B C ={}3;(2)又{}1,2,3,4,5,6BC =,得{}()6,5,4,3,2,1,0A C BC =------.∴ ()A A C BC {}6,5,4,3,2,1,0=------.【例3】已知集合{|24}A x x =-<<,{|}B x x m =≤,且A B A =,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解:由A B A =,可得A B ⊆.在数轴上表示集合A 与集合B ,如右图所示: 由图形可知,4m ≥.点评:研究不等式所表示的集合问题,常常由集合之间的关系,得到各端点之间的关系,特别要注意是否含端点的问题.【例4】已知全集*{|10,}U x x x N =<∈且,{2,4,5,8}A =,{1,3,5,8}B =,求()U C A B ,()U C AB ,()()U U C A C B , ()()U U C A C B ,并比较它们的关系.解:由{1,2,3,4,5,8}A B =,则(){6,7,9}U C AB =.由{5,8}AB =,则(){1,2,3,4,6,7,9}UC A B =由{1,3,6,7,9}U C A =,{2,4,6,7,9}U C B =, 则()(){6,7,9}U U C A C B =,()(){1,2,3,4,6,7,9}U U C A C B =.由计算结果可以知道,()()()U U U C A C B C AB =,()()()U U U C A C B C A B =.另解:作出Venn 图,如右图所示,由图形可以直接观察出来结果.点评:可用Venn 图研究()()()U U U C A C B C A B =与()()()U U U C A C B C AB = ,在理解的基础记住此结论,有助于今后迅速解决一些集合问题.第4讲 §1.1.3 集合的基本运算(二)¤学习目标:掌握集合、交集、并集、补集的有关性质,运行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掌握集合运算中的一些数学思想方法.¤知识要点:1. 含两个集合的Venn 图有四个区域,分别对应着这两个集合运算的结果. 我们需通过Venn 图理解和掌握各区域的集合运算表示,解决一类可用列举法表示的集合运算. 通过图形,我们还可以发现一些集合性质:()()()U U U C A B C A C B =,()()()U U U C A B C A C B =.2. 集合元素个数公式:()()()()n A B n A n B n A B =+-.3. 在研究集合问题时,常常用到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等. 也常由新的定义考查创新思维. ¤例题精讲:【例1】设集合{}{}24,21,,9,5,1A a a B a a =--=--,若{}9A B =,求实数a 的值.解:由于{}{}24,21,,9,5,1A a a B a a =--=--,且{}9AB =,则有:当219 a -=时,解得5a =,此时={4, 9, 25}={9, 0, 4}A B -,-,不合题意,故舍去; 当29a =时,解得33a =或-.3 ={4,5,9} ={9,2,2}a A B =时,-,--,不合题意,故舍去; 3={4, 7 9}={9, 8, 4}a A B =-,--,,-,合题意.所以,3a =-.【例2】设集合{|(3)()0,}A x x x a a R =--=∈,{|(4)(1)0}B x x x =--=,求AB , AB .(教材P 14 B 组题2)解:{1,4}B =.当3a =时,{3}A =,则{1,3,4}AB =,A B =∅;当1a =时,{1,3}A =,则{1,3,4}A B =,{1}A B =; 当4a =时,{3,4}A =,则{1,3,4}A B =,{4}A B =;当3a ≠且1a ≠且4a ≠时,{3,}A a =,则{1,3,4,}A B a =,A B =∅.点评:集合A 含有参数a ,需要对参数a 进行分情况讨论. 罗列参数a 的各种情况时,需依据集合的性质和影响运算结果的可能而进行分析,不多不少是分类的原则.【例3】设集合A ={x |240x x +=}, B ={x |222(1)10x a x a +++-=,a R ∈},若A B =B ,求实数a 的值. 解:先化简集合A ={4,0}-. 由A B =B ,则B ⊆A ,可知集合B 可为∅,或为{0},或{-4},或{4,0}-. (i )若B =∅,则224(1)4(1)0a a ∆=+--<,解得a <1-; (ii )若0∈B ,代入得2a 1-=0⇒a =1或a =1-, 当a =1时,B =A ,符合题意;当a =1-时,B ={0}⊆A ,也符合题意.(iii )若-4∈B ,代入得2870a a -+=⇒a =7或a =1, 当a =1时,已经讨论,符合题意;当a =7时,B ={-12,-4},不符合题意. 综上可得,a =1或a ≤1-.点评:此题考查分类讨论的思想,以及集合间的关系的应用. 通过深刻理解集合表示法的转换,及集合之间的关系,可以把相关问题化归为解方程的问题,这是数学中的化归思想,是重要数学思想方法.解该题时,特别容易出现的错误是遗漏了A =B 和B =∅的情形,从而造成错误.这需要在解题过程中要全方位、多角度审视问题.【例4】对集合A 与B ,若定义{|,}A B x x A x B -=∈∉且,当集合*{|8,}A x x x N =≤∈,集合{|(2)(5)(6)0}B x x x x x =---=时,有A B -= . (由教材P 12 补集定义“集合A 相对于全集U 的补集为{|,}U C A x x x A =∈∉且”而拓展)解:根据题意可知,{1,2,3,4,5,6,7,8}A =,{0,2,5,6}B =由定义{|,}A B x x A x B -=∈∉且,则{1,3,4,7,8}A B -=.点评:运用新定义解题是学习能力的发展,也是一种创新思维的训练,关键是理解定义的实质性内涵,这里新定义的含义是从A 中排除B 的元素. 如果再给定全集U ,则A B -也相当于()U AC B .第5讲 §1.2.1 函数的概念¤学习目标:通过丰富实例,进一步体会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学习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了解构成函数的要素,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知识要点:1. 设A 、B 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某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 ,使对于集合A 中的任意一个数x ,在集合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y 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 :A →B 为从集合A 到集合B 的一个函数(function ),记作y =()f x ,x A ∈.其中,x 叫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A 叫作定义域(domain ),与x 的值对应的y 值叫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 x x A ∈叫值域(range ).2. 设a 、b 是两个实数,且a <b ,则:{x |a ≤x ≤b }=[a ,b ] 叫闭区间; {x |a <x <b }=(a ,b ) 叫开区间; {x |a ≤x <b }=[,)a b , {x |a <x ≤b }=(,]a b ,都叫半开半闭区间.符号:“∞”读“无穷大”;“-∞”读“负无穷大”;“+∞”读“正无穷大”. 则{|}(,)x x a a >=+∞,{|}[,)x x a a ≥=+∞,{|}(,)x x b b <=-∞,{|}(,]x x b b ≤=-∞,(,)R =-∞+∞.3. 决定函数的三个要素是定义域、值域和对应法则. 当且仅当函数定义域、对应法则分别相同时,函数才是同一函数.¤例题精讲:【例1】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1)121y x =+-;(2)y =.解:(1)由210x +-≠,解得1x ≠-且3x ≠-, 所以原函数定义域为(,3)(3,1)(1,)-∞----+∞.(2)由3020x -≥⎧⎪≠,解得3x ≥且9x ≠,所以原函数定义域为[3,9)(9,)+∞.【例2】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1)3254x y x+=-; (2)22y x x =-++. 解:(1)要使函数有意义,则540x -≠,解得54x ≠. 所以原函数的定义域是5{|}4x x ≠.32112813(45)233233305445445445444x x x y x x x x ++-+==⨯=⨯=-+≠-+=-----,所以值域为3{|}4y y ≠-.(2)22192()24y x x x =-++=--+. 所以原函数的定义域是R ,值域是9(,]4-∞.【例3】已知函数1()1xf x x-=+. 求:(1)(2)f 的值; (2)()f x 的表达式 解:(1)由121x x -=+,解得13x =-,所以1(2)3f =-.(2)设11x t x -=+,解得11t x t -=+,所以1()1t f t t -=+,即1()1xf x x-=+. 点评:此题解法中突出了换元法的思想. 这类问题的函数式没有直接给出,称为抽象函数的研究,常常需要结合换元法、特值代入、方程思想等.【例4】已知函数22(),1x f x x R x =∈+. (1)求1()()f x f x +的值;(2)计算:111(1)(2)(3)(4)()()()234f f f f f f f ++++++.解:(1)由2222222221111()()1111111x x x x f x f x x x x x x ++=+=+==+++++.(2)原式11117(1)((2)())((3)())((4)())323422f f f f f f f =++++++=+=点评:对规律的发现,能使我们实施巧算. 正确探索出前一问的结论,是解答后一问的关键.第6讲 §1.2.2 函数的表示法¤学习目标:在实际情境中,会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图象法、列表法、解析法)表示函数;通过具体实例,了解简单的分段函数,并能简单应用;了解映射的概念.¤知识要点:1. 函数有三种表示方法:解析法(用数学表达式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优点:简明,给自变量可求函数值);图象法(用图象表示两个变量的对应关系,优点:直观形象,反应变化趋势);列表法(列出表格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优点:不需计算就可看出函数值).2. 分段函数的表示法与意义(一个函数,不同范围的x ,对应法则不同).3. 一般地,设A 、B 是两个非空的集合,如果按某一个确定的对应法则f ,使对于集合A 中的任意一个元素x ,在集合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元素y 与之对应,那么就称对应:f A B →为从集合A 到集合B 的一个映射(mapping ).记作“:f A B →”.判别一个对应是否映射的关键:A 中任意,B 中唯一;对应法则f . ¤例题精讲:【例1】如图,有一块边长为a 的正方形铁皮,将其四个角各截去一个边长为x 的小正方形,然后折成一个无盖的盒子,写出体积V 以x 为自变量的函数式是_____,这个函数的定义域为_______.解:盒子的高为x ,长、宽为2a x -,所以体积为V =2(2)x a x -.又由20a x >-,解得2a x <. 所以,体积V 以x 为自变量的函数式是2(2)V x a x =-,定义域为{|0}2a x x <<.【例2】已知f(x )=33x x-+⎪⎩ (,1)(1,)x x ∈-∞∈+∞,求f [f (0)]的值.解:∵ 0(,1)∈-∞,∴ f .又 ∵,∴ f3-3=2+12=52,即f [f (0)]=52. 【例3】画出下列函数的图象:(1)|2|y x =-; (教材P 26 练习题3) (2)|1||24|y x x =-++.解:(1)由绝对值的概念,有2,2|2|2,2x x y x x x -≥⎧=-=⎨-<⎩.所以,函数|2|y x =-的图象如右图所示.(2)33,1|1||24|5,2133,2x x y x x x x x x +>⎧⎪=-++=+-≤≤⎨⎪--<-⎩,所以,函数|1||24|y x x =-++的图象如右图所示.点评:含有绝对值的函数式,可以采用分零点讨论去绝对值的方法,将函数式化为分段函数,然后根据定义域的分段情况,选择相应的解析式作出函数图象.【例4】函数()[]f x x =的函数值表示不超过x 的最大整数,例如[ 3.5]4-=-,[2.1]2=,当( 2.5,3]x ∈-时,写出()f x 的解析式,并作出函数的图象.解:3, 2.522,211,10()0,011,122,233,3x x x f x x x x x --<<-⎧⎪--≤<-⎪--≤<⎪=≤<⎨⎪≤<⎪≤<⎪=⎩. 函数图象如右:点评:解题关键是理解符号[]m 的概念,抓住分段函数的对应函数式.第7讲 §1.3.1 函数的单调性¤学习目标:通过已学过的函数特别是二次函数,理解函数的单调性及其几何意义;学会运用函数图像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 理解增区间、减区间等概念,掌握增(减)函数的证明和判别.¤知识要点:1. 增函数:设函数y =f (x )的定义域为I ,如果对于定义域I 内的某个区间D 内的任意两个自变量x 1,x 2,当x 1<x 2时,都有f (x 1)<f (x 2),那么就说f (x )在区间D 上是增函数(increasing function ). 仿照增函数的定义可定义减函数.2. 如果函数f (x )在某个区间D 上是增函数或减函数,就说f (x )在这一区间上具有(严格的)单调性,区间D叫f(x)的单调区间. 在单调区间上,增函数的图象是从左向右是上升的(如右图1),减函数的图象从左向右是下降的(如右图2). 由此,可以直观观察函数图象上升与下降的变化趋势,得到函数的单调区间及单调性.3. 判断单调性的步骤:设x 1、x 2∈给定区间,且x 1<x 2;→计算f (x 1)-f (x 2) →判断符号→下结论.¤例题精讲:【例1】试用函数单调性的定义判断函数2()1xf x x =-在区间(0,1)上的单调性. 解:任取12,x x ∈(0,1),且12x x <. 则1221121212222()()()11(1)(1)x x x x f x f x x x x x --=-=----. 由于1201x x <<<,110x -<,210x -<,210x x ->,故12()()0f x f x ->,即12()()f x f x >.所以,函数2()1xf x x =-在(0,1)上是减函数.【例2】求二次函数2()(0)f x ax bx c a =++<的单调区间及单调性.解:设任意12,x x R ∈,且12x x <. 则22121122()()()()f x f x ax bx c ax bx c -=++-++221212()()a x x b x x =-+-1212()[()]x x a x x b =-++.若0a <,当122b x x a <≤-时,有120x x -<,12bx x a+<-,即12()0a x x b ++>,从而12()()0f x f x -<,即12()()f x f x <,所以()f x 在(,]2b a -∞-上单调递增. 同理可得()f x 在[,)2ba-+∞上单调递减.【例3】求下列函数的单调区间:(1)|1||24|y x x =-++;(2)22||3y x x =-++.解:(1)33,1|1||24|5,2133,2x x y x x x x x x +>⎧⎪=-++=+-≤≤⎨⎪--<-⎩,其图象如右.由图可知,函数在[2,)-+∞上是增函数,在(,2]-∞-上是减函数.(2)22223,02||323,0x x x y x x x x x ⎧-++≥⎪=-++=⎨--+<⎪⎩,其图象如右.由图可知,函数在(,1]-∞-、[0,1]上是增函数,在[1,0]-、[1,)+∞上是减函数.点评:函数式中含有绝对值,可以采用分零点讨论去绝对值的方法,将函数式化为分段函数. 第2小题也可以由偶函数的对称性,先作y 轴右侧的图象,并把y 轴右侧的图象对折到左侧,得到(||)f x 的图象. 由图象研究单调性,关键在于正确作出函数图象.【例4】已知31()2x f x x +=+,指出()f x 的单调区间. 解:∵ 3(2)55()322x f x x x +--==+++, ∴ 把5()g x x-=的图象沿x 轴方向向左平移2个单位,再沿y 轴向上平移3个单位,得到()f x 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得()f x 在(,2)-∞-单调递增,在(2,)-+∞上单调递增.点评:变形后结合平移知识,由平移变换得到一类分式函数的图象. 需知()f x a b ++平移变换规律.第8讲 §1.3.1 函数最大(小)值¤学习目标:通过已学过的函数特别是二次函数,理解函数的最大(小)值及其几何意义;学会运用函数图像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 能利用单调性求函数的最大(小)值.¤知识要点:1. 定义最大值:设函数()y f x =的定义域为I ,如果存在实数M 满足:对于任意的x ∈I ,都有()f x ≤M ;存在x 0∈I ,使得0()f x = M . 那么,称M 是函数()y f x =的最大值(Maximum Value ). 仿照最大值定义,可以给出最小值(Minimum Value )的定义.2. 配方法:研究二次函数2(0)y ax bx c a =++≠的最大(小)值,先配方成224()24b ac b y a x a a-=++后,当0a >时,函数取最小值为244acb a -;当0a <时,函数取最大值244acba-.3. 单调法:一些函数的单调性,比较容易观察出来,或者可以先证明出函数的单调性,再利用函数的单调性求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4. 图象法:先作出其函数图象后,然后观察图象得到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例题精讲:【例1】求函数261y x x =++的最大值.解:配方为2613()24y x =++,由2133()244x ++≥,得260813()24x <≤++. 所以函数的最大值为8.【例2】某商人如果将进货单价为8元的商品按每件10元售出时,每天可售出100件. 现在他采用提高售出价,减少进货量的办法增加利润,已知这种商品每件提价1元,其销售量就要减少10件,问他将售出价定为多少元时,才能使每天所赚得的利润最大?并求出最大利润.解:设他将售出价定为x 元,则提高了(10)x -元,减少了10(10)x -件,所赚得的利润为(8)[10010(10)]y x x =---.即2210280160010(14)360y x x x =-+-=--+. 当14x =时,max 360y =.所以,他将售出价定为14元时,才能使每天所赚得的利润最大, 最大利润为360元. 【例3】求函数2y x =+.解:此函数的定义域为[)1,+∞,且函数在定义域上是增函数, 所以当1x =时,min 22y =+,函数的最小值为2.点评:形如y ax b =+±的函数最大值或最小值,可以用单调性法研究,也可以用换元法研究.t ,则0t ≥,21x t =+,所以22115222()48y t t t =++=++,在0t ≥时是增函数,当0t =时,min 2y =,故函数的最小值为2.【例4】求下列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1)25332,[,]22y x x x =--∈-; (2)|1||2|y x x =+--.解:(1)二次函数232y x x =--的对称轴为2bx a=-,即1x =-. 画出函数的图象,由图可知,当1x =-时,max 4y =; 当32x =时,min 94y =-.所以函数25332,[,]22y x x x =--∈-的最大值为4,最小值为94-.(2) 3 (2)|1||2|2 1 (12)3 (1)x y x x x x x ≥⎧⎪=+--=--<<⎨⎪-≤-⎩.作出函数的图象,由图可知,[3,3]y ∈-. 所以函数的最大值为3, 最小值为-3.点评: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大值或最小值,常根据闭区间与对称轴的关系,结合图象进行分析. 含绝对值的函数,常分零点讨论去绝对值,转化为分段函数进行研究. 分段函数的图象注意分段作出.第9讲 §1.3.2 函数的奇偶性¤学习目标:结合具体函数,了解奇偶性的含义;学会运用函数图像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 理解奇函数、偶函数的几何意义,能熟练判别函数的奇偶性.¤知识要点:1. 定义:一般地,对于函数()f x 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 ,都有()()f x f x -=,那么函数()f x 叫偶函数(even function ). 如果对于函数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 ,都有()()f x f x -=-),那么函数()f x 叫奇函数(odd function ).2. 具有奇偶性的函数其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中心对称,偶函数图象关于y 轴轴对称.3. 判别方法:先考察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再用比较法、计算和差、比商法等判别()f x -与()f x 的关系. ¤例题精讲:【例1】判别下列函数的奇偶性: (1)31()f x x x=-; (2)()|1||1|f x x x =-++;(3)23()f x x x=-.解:(1)原函数定义域为{|0}x x ≠,对于定义域的每一个x ,都有 3311()()()()f x x x f x x x-=--=--=--, 所以为奇函数. (2)原函数定义域为R ,对于定义域的每一个x ,都有()|1||1||1||1|f x x x x x f x -=--+-+=-++=,所以为偶函数. (3)由于23()()f x x x f x -=+≠±,所以原函数为非奇非偶函数. 【例2】已知()f x 是奇函数,()g x 是偶函数,且1()()1f xg x x -=+,求()f x 、()g x . 解:∵ ()f x 是奇函数,()g x 是偶函数, ∴ ()()f x f x -=-,()()g x g x -=.则1()()11()()1f x g x x f x g x x ⎧-=⎪⎪+⎨⎪---=⎪-+⎩,即1()()11()()1f x g x x f x g x x ⎧-=⎪⎪+⎨⎪--=⎪-+⎩.两式相减,解得2()1x f x x =-;两式相加,解得21()1g x x =-.【例3】已知()f x 是偶函数,0x ≥时,2()24f x x x =-+,求0x <时()f x 的解析式.解:作出函数22242(1)2,0y x x x x =-+=--+≥的图象,其顶点为(1,2). ∵ ()f x 是偶函数, ∴ 其图象关于y 轴对称.作出0x <时的图象,其顶点为(1,2)-,且与右侧形状一致, ∴ 0x <时,22()2(1)224f x x x x =-++=--.点评:此题中的函数实质就是224||y x x =-+. 注意两抛物线形状一致,则二次项系数a 的绝对值相同. 此类问题,我们也可以直接由函数奇偶性的定义来求,过程如下.【另解】当0x <时,0x ->,又由于()f x 是偶函数,则()()f x f x =-, 所以,当0x <时,22()()2()4()24f x f x x x x x =-=--+-=--.【例4】设函数()f x 是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且在区间(,0)-∞上是减函数,实数a 满足不等式22(33)(32)f a a f a a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解:∵ ()f x 在区间(,0)-∞上是减函数, ∴ ()f x 的图象在y 轴左侧递减. 又 ∵ ()f x 是奇函数,∴()f x 的图象关于原点中心对称,则在y 轴右侧同样递减.又 (0)(0)f f -=-,解得(0)0f =, 所以()f x 的图象在R 上递减.∵ 22(33)(32)f a a f a a +-<-, ∴ 223332a a a a +->-,解得1a >.点评: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的图象一定经过原点. 由图象对称性可以得到,奇函数在关于原点对称区间上单调性一致,偶函数在关于原点对称区间上的单调性相反.集合与函数基础测试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题5分,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要求) 1.函数y ==x 2-6x +10在区间(2,4)上是( )A .递减函数B .递增函数C .先递减再递增D .选递增再递减. 2.方程组20{=+=-y x y x 的解构成的集合是( )A .)}1,1{(B .}1,1{C .(1,1)D .}1{3.已知集合A ={a ,b ,c },下列可以作为集合A 的子集的是 ( ) A. a B. {a ,c } C. {a ,e } D.{a ,b ,c ,d } 4.下列图形中,表示N M ⊆的是 ( )5.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MNAMNNMMNA.}0{=∅B. }0{⊆∅C. }0{⊇∅D. }0{∈∅6、设集合A ={x|x 参加自由泳的运动员},B ={x|x 参加蛙泳的运动员},对于“既参 加自由泳又参加蛙泳的运动员”用集合运算表示为 ( ) A.A∩B B.A ⊇B C.A ∪B D.A ⊆B 7.集合A={x Z k k x ∈=,2} ,B={Z k k x x ∈+=,12} ,C={Z k k x x ∈+=,14}又,,B b A a ∈∈则有( )A.(a+b )∈ AB. (a+b) ∈BC.(a+b) ∈ CD. (a+b) ∈ A 、B 、C 任一个8.函数f (x )=-x 2+2(a -1)x +2在(-∞,4)上是增函数,则a 的范围是( ) A .a ≥5 B .a ≥3 C .a ≤3 D .a ≤-59.满足条件{1,2,3}⊂≠M ⊂≠{1,2,3,4,5,6}的集合M 的个数是( ) A. 8 B . 7 C. 6 D. 510.全集U = {1 ,2 ,3 ,4 ,5 ,6 ,7 ,8 }, A= {3 ,4 ,5 }, B= {1 ,3 ,6 },那么集合 { 2 ,7 ,8}是 ( )A. A BB. B AC. B C A C U UD. B C A C U U 11.下列函数中为偶函数的是( )A .x y =B .x y =C .2x y = D .13+=x y12. 如果集合A={x |ax 2+2x +1=0}中只有一个元素,则a 的值是 ( ) A .0 B .0 或1 C .1 D .不能确定 二、填空题(共4小题,每题4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3.函数f (x )=2×2-3|x |的单调减区间是___________.14.函数y =11+x 的单调区间为___________. 15.含有三个实数的集合既可表示成}1,,{ab a ,又可表示成}0,,{2b a a +,则=+20042003b a .16.已知集合}33|{≤≤-=x x U ,}11|{<<-=x x M ,}20|{<<=x x N C U 那么集合=N ,=⋂)(N C M U ,=⋃N M .三、解答题(共4小题,共44分)17. 已知集合}04{2=-=x x A ,集合}02{=-=ax x B ,若A B ⊆,求实数a 的取值集合.18. 设f (x )是定义在R 上的增函数,f (xy )=f (x )+f (y ),f (3)=1,求解不等式f (x )+f (x -2)>1.19. 已知函数f (x )是奇函数,且当x >0时,f (x )=x 3+2x 2—1,求f (x )在R 上的表达式.20. 已知二次函数222)1(2)(m m x m x x f -+-+-=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写出函数的解析表达式,并求出函数)(x f 的单调递增区间.必修1 第一章 集合测试集合测试参考答案:一、1~5 CABCB 6~10 ABACC 11~12 cB 二、13 [0,43],(-∞,-43) 14 (-∞,-1),(-1,+∞) 15 -1 16 03|{≤≤-=x x N 或}32≤≤x ;}10|{)(<<=⋂x x N C M U ;13|{<≤-=⋃x x N M 或}32≤≤x .三、17 .{0.-1,1}; 18. 解:由条件可得f (x )+f (x -2)=f [x (x -2)],1=f (3).所以f [x (x -2)]>f (3),又f (x )是定义在R 上的增函数,所以有x (x -2)>3,可解得x >3或x <-1.答案:x >3或x <-1.19. .解析:本题主要是培养学生理解概念的能力.f (x )=x 3+2x 2-1.因f (x )为奇函数,∴f (0)=-1.当x <0时,-x >0,f (-x )=(-x )3+2(-x )2-1=-x 3+2x 2-1, ∴f (x )=x 3-2x 2+1.20. 二次函数222)1(2)(m m x m x x f -+-+-=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 ∴1=m ,则1)(2+-=x x f ,函数)(x f 的单调递增区间为(]0,∞-. .。
材料力学全部习题解答
弹性模量
b
E 2 2 0 M P a 2 2 0 1 0 9P a 2 2 0 G P a 0 .1 0 0 0
s
屈服极限 s 240MPa
强度极限 b 445MPa
伸长率 ll010000m ax2800
由于 280;故0该50 材0料属于塑性材料;
13
解:1由图得
弹性模量 E0 3.550110063700GPa
A x l10.938m m
节点A铅直位移
A ytan 4 l150co sl4 2503.589m m
23
解:1 建立平衡方程 由平衡方程
MB 0 FN1aFN22aF2a
FN 2 FN1
得: FN12F1N22F
l1
l2
2.建立补充方程
3 强度计算 联立方程1和方
程(2);得
从变形图中可以看出;变形几何关
l
l0
断面收缩率
AAA110000d22d22d2121000065.1900
由于 2故.4 属6 % 于 塑5 性% 材料;
15
解:杆件上的正应力为
F A
4F D2 -d2
材料的许用应力为
要求
s
ns
由此得
D 4Fns d2 19.87mm
s
取杆的外径为
D19.87m m
16
FN1 FN 2
Iz= I( za) I( zR ) =1 a2 4
2R4 a4 R 4 =
64 12 4
27
Z
解 a沿截面顶端建立坐标轴z;,y轴不变; 图示截面对z,轴的形心及惯性矩为
0 .1
0 .5
y d A 0 .3 5 y d y2 0 .0 5 y d y
精选高一数学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与习题讲解.docx
必修 1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基础知识点整理第 1 讲 §1.1.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学习目标 :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常用 数集及其记法、集合元素的三个特征 .¤知识要点 :1. 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作集合(set ),其元素具有三个特征,即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2. 集合的表示方法有两种:列举法,即把集合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用花括号“{ } ”括起来,基本形式为 { a 1, a 2 , a 3 , ,a n } ,适用于有限集或元素间存在规律的无限集 . 描述法, 即用集合所含元素的共同特征来表示,基本形式为 { xA | P( x)} ,既要关注代表元素 x ,也要把握其属性 P(x) ,适用于无限集 .3. 通常用大写拉丁字母A, B, C,表示集合 .要记住一些常见数集的表示,如自然数集N ,正整数集N * 或N ,整数集 Z ,有理数集 Q ,实数集 R .4. 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是属于 ( belong to )与不属于 ( not belong to ),分别用符号 、 表示,例如 3N ,2 N .¤例题精讲 :【例 1】试分别用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 1)由方程 x(x 2 2 x 3) 0 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 2)大于 2 且小于 7 的整数 .解:( 1)用描述法表示为: { x R | x( x 22x 3) 0} ;用列举法表示为 {0, 1,3} .(2)用描述法表示为:{ x Z | 2 x 7} ;用列举法表示为 {3,4,5,6} .【例 2】用适当的符号填空:已知A{ x | x 3k2,k Z } , B{ x | x 6m1, m Z} ,则有:17A ;- 5A ;17B.解:由 3k 2 17,解得 k5 Z ,所以 17A ;由 3k27Z ,所以5 A ;5,解得 k3由 6m 1 17 ,解得 m 3 Z ,所以 17 B . 【例 3】试选择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 (教材 P 6 练习题 2,13P A 组题 4)(1)一次函数 y x 3 与 y 2x 6 的图象的交点组成的集合;(2)二次函数 y x 2 4 的函数值组成的集合;(3)反比例函数y 2的自变量的值组成的集合 .xy x 3} {(1,4)} .解:( 1) {( x, y) |2 xy6(2) { y | y x 2 4} { y | y 4} .(3) { x | y2} { x | x 0} .x{1,4} ,也注意对比 ( 2)点评 :以上代表元素, 分别是点、 函数值、 自变量 . 在解题中不能把点的坐标混淆为与( 3)中的两个集合,自变量的范围和函数值的范围,有着本质上不同,分析时一定要细心.* 【例 4】已知集合 A{ a | x a 1有唯一实数解 } ,试用列举法表示集合A .22x解:化方程x a为: x 2x ( a 2)0 .应分以下三种情况:21x2⑴方程有等根且不是2 :由 △ =0,得 a9,此时的解为 x1,合.42⑵方程有一解为 2 ,而另一解不是 2 :将 x 2 代入得 a 2 ,此时另一解 x 1 2 ,合.⑶方程有一解为2 ,而另一解不是 2 :将 x 2 代入得 a 2 ,此时另一解为 x2 1 ,合. 综上可知, A { 9 2, 2} .,4. 注意分式方程易造成增根的现象.点评 :运用分类讨论思想方法, 研究出根的情况, 从而列举法表示第 2 讲 §1.1.2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学习目标 :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能利用 Venn 图表达集合间的关系 .¤知识要点 :1. 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 A 、B ,如果集合 A 中的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 B 中的元素, 则说两个集合有 包含关系,其中集合 A 是集合 B 的子集( subset ),记作 A B (或 BA ),读作“ A 含于B ”(或 “B 包含 A ”) . 2. 如果集合 A 是集合 B 的子集( AB ),且集合 B 是集合 A 的子集( B A ),即集合 A 与集合 B 的元素是一样的,因此集合A 与集合B 相等,记作 AB .3. 如果集合 A B ,但存在元素 xB ,且 x A ,则称集合 A 是集合 B 的真子集( proper subset ),记作 AB(或 BA ) .4.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作空集( empty set ),记作 ,并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5. 性质: A A ;若 A B , BC ,则 AC ;若 A BA ,则 AB ;若 A B A ,则 B A .¤例题精讲 :【例 1】用适当的符号填空:(1) { 菱形 } { 平行四边形 } ;{ 等腰三角形 }{ 等边三角形 }.(2){ xR | 22 0;} 0{0} ;{0} ;N{0}.x解:( 1) , ; (2) =, ∈, , .【例 2】设集合A{ x | xn, n Z} , B{ x | x n 1 , n Z } ,则下列图形能表示 A 与 B 关系的是().22A BB AAB ABA .B .3 C . 1 3D .1 1 3解:简单列举两个集合的一些元素,A {, 1, 1 } , B{ ,32 ,0, ,1, ,, ,,, } ,易知 BA ,故答案选 A .2 2 222 2 2另解 :由B2n 1Z } ,易知 BA ,故答案选 A .{ x | x2,n【例 3】若集合 M x | x 2x 6 0 , Nx | ax 1 0 ,且 NM ,求实数 a 的值 .解:由 x 2 x 6 0x2或3 ,因此, M2, 3 .( i )若 a0 时,得 N,此时, NM ;( ii )若 a 0 时,得 N{ 1 } . 若 N M ,满足12或13 ,解得 a1或 a1 . 或1a 1aa23故所求实数 a 的值为 0 或 .23” ,因为 A点评 :在考察“ A B ”这一关系时,不要忘记“ 时存在 A B . 从而需要分情况讨论 .题中讨论的主线是依据待定的元素进行.【例 4】已知集合 A={ a,a+b,a+2b} , B={ a,ax,ax 2}. 若 A=B ,求实数 x 的值 .a b ax22解:若2b ax 2a+ax -2ax=0, 所以 a(x-1) =0,即 a=0 或 x=1.a 当 a=0 时,集合 B 中的元素均为0,故舍去;2当 x=1 时,集合 B 中的元素均相同,故舍去 .若ab ax 2 2ax 2 -ax-a=0.a 2b ax因为 a ≠ 0,所以 2x 2-x-1=0, 即 (x-1)(2 x+1)=0.又 x ≠ 1,所以只有 x1 . 12.经检验,此时 A= B 成立 . 综上所述 x2. 融入方程组思想,结合元素的互异性确定集合.点评 :抓住集合相等的定义,分情况进行讨论第 3 讲 §1.1.3 集合的基本运算(一)¤学习目标 :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能使用 Venn 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知识要点 :集合的基本运算有三种,即交、并、补,学习时先理解概念,并掌握符号等,再结合解题的训练,而达到 掌握的层次 . 下面以表格的形式归纳三种基本运算如下 .并集 交集 补集由所有属于集合 A 或属于集 由属于集合 A 且属于集合 B 对于集合 A,由全集 U 中不属于概念合 B 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 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称为 集合 A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称 为 集 合 A 与 B 的 并 集 集 合 A 与 B 的 交 集 合,称为集合A 相对于全集 U( union set )( intersection set )的补集( complementary set )记号 A B (读作“ A 并 B ”) AB (读作“ A 交 B ”) e U A (读作“ A 的补集”)符号A B { x | x A,或 x B}A B { x | x A, 且 x B}e U A { x | x , 且x }U A图形U表示A¤例题精讲 :【例 1】设集合 U R, A { x | 1x 5}, B{ x | 3 x 9}, 求 AB,e U ( AB) .解:在数轴上表示出集合 A 、 B ,如右图所示:BA B { x | 3 x 5} , AC U ( A B ) { x | x 1,或 x9} ,-1 35 9x【例 2】设 A { x Z | | x | 6} , B 1,2,3 , C 3,4,5,6 ,求:(1) A (B C ) ; ( 2) A e A ( B C ) .解:A6,5, 4, 3, 2, 1,0,1,2,3,4,5,6 .(1)又 B C 3 ,∴ A (B C) 3 ;(2)又BC1,2,3,4,5,6,得 C A ( B C ) 6, 5, 4, 3, 2, 1,0 .∴ A C A (B C )6, 5, 4,3, 2, 1,0 .【例 3】已知集合 A { x | 2 x 4} , B { x | x m} ,且 A BA ,求实数 m 的取值范围 .解:由 AB A ,可得 AB .在数轴上表示集合 A 与集合 B ,如右图所示:BA由图形可知, m 4 .-2 4 mx 点评 :研究不等式所表示的集合问题,常常由集合之间的关系,得 到各端点之间的关系,特别要注意是否含端点的问题 .【例 4】已知全集 U{ x | x 10,且 x N * } , A {2,4,5,8} , B{1,3,5,8} ,求 C U (AB) , C U ( A B) ,(C U A) (C U B) , (C U A) (C U B) ,并比较它们的关系 .解:由 A B { 1,2,3,4,5,8},则 C U ( A B){6,7,9} .由 A B {5,8},则 C U ( A B){1,2,3,4,6,7,9}由 C U A{1,3,6,7,9} , C U B{2,4,6,7,9},则 (C U A)(C U B){6,7,9},(C U A)(C U B){1,2,3,4,6,7,9} .由计算结果可以知道,(C U)()(A B) ,A C U B C U(C U A)(C U B)C U ( A B) .另解:作出 Venn 图,如右图所示,由图形可以直接观察出来结果.点评:可用 Venn 图研究( C U A)(C U B)C U (A B) 与 (C U A)(C U B) C U ( A B) ,在理解的基础记住此结论,有助于今后迅速解决一些集合问题.第 4 讲§1.1.3集合的基本运算(二)¤学习目标:掌握集合、交集、并集、补集的有关性质,运行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掌握集合运算中的一些数学思想方法 .¤知识要点:1. 含两个集合的Venn 图有四个区域,分别对应着这两个集合运算的结果. 我们需通过Venn 图理解和掌握各区域的集合运算表示,解决一类可用列举法表示的集合运算. 通过图形,我们还可以发现一些集合性质:C U ( A B) (C U A)( C U B), C U (A B)(C U A)(C U B).2.集合元素个数公式:n( A B)n( A) n( B) n( A B) .3.在研究集合问题时,常常用到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等. 也常由新的定义考查创新思维.¤例题精讲:【例 1】设集合A4,2a 1,a2, B9,a5,1 a,若 A B 9 ,求实数 a 的值.解:由于 A4,2a1,a2 , B9,a5,1 a ,且 A B9,则有:当 2 a 1=9时,解得a=5,此时A={ - 4, 9, 25} , B={9, 0, -4},不合题意,故舍去;当a 2=9 时,解得 a=3或- 3 .a=3时,A={ -4,5,9} ,B={9, -2,-2} ,不合题意,故舍去;a=- 3, A={ -4, -7,9} , B={9, -8, 4} ,合题意.所以, a=-3 .【例 2】设集合 A { x | ( x 3)( x a) 0,a R} , B{ x | ( x 4)( x 1) 0} ,求 A B , A B .(教材P14B 组题 2)解: B {1,4} .当 a 3 时,A{3} ,则 A B{1,3,4} , A B;当 a1时,A{1,3} ,则 A B{1,3,4} , A B{1} ;当 a 4 时,A{3,4} ,则 A B{1,3,4} , A B{4} ;当 a 3 且 a 1且 a 4 时,A{3, a} ,则 A B{1,3,4, a} , A B.点评:集合 A 含有参数 a,需要对参数 a 进行分情况讨论. 罗列参数 a 的各种情况时,需依据集合的性质和影响运算结果的可能而进行分析,不多不少是分类的原则.【例 3】设集合 A ={x | x2 4 x0 },B ={ x | x22( a1)x a210 ,a R},若A B=B,求实数 a 的值.解:先化简集合A= {4,0} .由A B=B,则 B A,可知集合 B 可为,或为 {0} ,或 { - 4} ,或{ 4,0} .(i )若 B=,则4(a1)24( a 21)0 ,解得 a < 1 ;(ii )若0 B ,代入得a2 1 =0 a =1或 a =1,当 a =1时,B= A,符合题意;当 a =1时, B={0}A,也符合题意.(iii )若- 4 B,代入得a 270 a =7或 a =1,8a当a =1时,已经讨论,符合题意;当a =7时,B={-12,-4},不符合题意.综上可得, a =1或 a ≤1.4点评 :此题考查分类讨论的思想,以及集合间的关系的应用 . 通过深刻理解集合表示法的转换,及集合之间的关系,可以把相关问题化归为解方程的问题,这是数学中的化归思想,是重要数学思想方法.解该题时,特别容易出现的错误是遗漏了 A=B 和 B= 的情形,从而造成错误.这需要在解题过程中要全方位、多角度审视问题 .【 例 4 】 对 集 合 A 与 B , 若 定 义 A B{ x | x A,且 x B} , 当 集 合 A { x | x 8,x N * } , 集 合B { x | x(x 2)( x 5)( x 6) 0} 时,有 A B = . (由教材 P 12 补集定义“集合A 相对于全集 U 的补集为 C U A { x | x , } ”而拓展)且x A解:根据题意可知, A {1,2,3,4,5,6,7,8} , B {0,2,5,6}由定义 A B { x| x A, 且 x B} ,则A B{1,3,4,7,8} .点评 :运用新定义解题是学习能力的发展,也是一种创新思维的训练,关键是理解定义的实质性内涵,这里新定义的含义是从A 中排除B 的元素 . 如果再给定全集U ,则 A B 也相当于 A (C U B) .第 5 讲 §1.2.1 函数的概念¤学习目标 :通过丰富实例,进一步体会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学习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了解构成函数的要素,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知识要点 :1. 设 A 、 B 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某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 ,使对于集合 A 中的任意一个数 x ,在集合 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 y 和它对应, 那么就称 f :A → B 为从集合 A 到集合 B 的一个函数 ( function ),记作 y = f ( x) , xA .其中, x 叫自变量, x 的取值范围 A 叫作定义域( domain ),与 x 的值对应的 y 值叫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 { f ( x) | x A} 叫值域( range ).2. 设 a 、 b 是两个实数,且 a< b ,则: { x|a ≤ x ≤ b} = [a,b] 叫闭区间; { x|a< x<b} = (a,b) 叫开区间;{ x|a ≤ x< b} = [ a,b) , { x|a<x ≤ b} = (a,b] ,都叫半开半闭区间 .符号:“∞”读“无穷大” ;“-∞”读“负无穷大” ;“ + ∞”读“正无穷大” . 则{ x | x a} (a, ) , { x | x a} [a, ) , { x | x b}( ,b) , { x | x b}( , b] , R( , ) .3. 决定函数的三个要素是定义域、值域和对应法则 .当且仅当函数定义域、对应法则分别相同时,函数才是同一函数 .¤例题精讲 :【例 1】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1) y1x 3.2;( 2) y1x1 3x2解:( 1)由 x 2 1 0 ,解得 x 1且 x 3 ,所以原函数定义域为 (, 3)( 3, 1) ( 1,) .x 3 0,解得 x 3 且 x 9 ,(2)由3x 1 2 0所以原函数定义域为 [3,9)(9,) .【例 2】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 1) y3x 2; ( 2) yx 2x 2 .5 4 x解:( 1)要使函数有意义,则 5 4x 0 ,解得 x 55 . 所以原函数的定义域是{ x | x} .4 43x 2 1 12x 8 1 3(4 x 5) 23 3 23 y5 4 x4 5 4 x5 4x 4 5 4x 4(2) yx2x2( x 1 ) 2 9 . 所以原函数的定义域是2 4 【例 3】已知函数1 x x .求:( 1) f (2) 的值; ( 2) f ( )1 x 解:( 1)由1x2 ,解得 x1,所以 f (2)1 .1 x333 3,所以值域为 { y | y3 04 } .44R ,值域是 ( , 9 ] .4f (x) 的表达式(2)设1x t ,解得 x1 t ,所以 f (t ) 1 t,即f ( x)1 x .1x1 t 1t1 x点评 :此题解法中突出了换元法的思想. 这类问题的函数式没有直接给出,称为抽象函数的研究,常常需要结合换元法、特值代入、方程思想等.【例 4】已知函数f ( x)x 22 , x R .1 x(1)求 f (x)f ( 1f (2)f (3)f (4) f (1 1 1) .) 的值;( 2)计算: f (1)) f ( )f ( x12342221 x2x11解:( 1)由 f ( x)xx1.f ( )1 x2121 212x11xxxx2(2)原式 f (1) ( f (2)f ( 1)) ( f (3) f (1))( f (4) f ( 1)) 137234 2 2点评 :对规律的发现,能使我们实施巧算 . 正确探索出前一问的结论,是解答后一问的关键 .第 6 讲 §1.2.2 函数的表示法¤学习目标 :在实际情境中,会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图象法、列表法、解析法)表示函数;通过具体实例,了解简单的分段函数,并能简单应用;了解映射的概念 .¤知识要点 :1. 函数有三种表示方法:解析法(用数学表达式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优点:简明,给自变量可求函数值);图象法(用图象表示两个变量的对应关系,优点:直观形象,反应变化趋势) ;列表法(列出表格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优点:不需计算就可看出函数值) .2. 分段函数的表示法与意义(一个函数,不同范围的 x ,对应法则不同) .3. 一般地,设 A 、B 是两个非空的集合,如果按某一个确定的对应法则 f ,使对于集合 A 中的任意一个元素x ,在集合 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元素 y 与之对应,那么就称对应f : AB 为从集合 A 到集合 B 的一个映射( mapping ).记作“ f : A B ” .判别一个对应是否映射的关键:A 中任意,B 中唯一;对应法则f.¤例题精讲 :【例 1】如图,有一块边长为 a 的正方形铁皮,将其四个角各截去一个边长为 x 的小正方形,然后折成一个无盖的盒子,写出体积V 以 x 为自变量的函数式是 _____,这个函数的 定义域为 _______ .解:盒子的高为 x ,长、宽为 a -2x ,所以体积为 V = x(a -2x) 2.又由 a -2xa0 ,解得 x .2a} .所以,体积 V 以 x 为自变量的函数式是V x(a -2x)2 ,定义域为 { x | 0 x2332x( , 1 )【例 2】已知 f (x)=x2 xx 3 x 3,求 f[ f(0)] 的值 .x ( 1 ,)解:∵ 0 (,1) ,∴ f(0)= 32 .又 ∵ 3 2 >1,∴ f( 32 )=(32)3+( 3 2 )-3=2+1 = 5,即 f[ f(0)]= 5.【例 3】画出下列函数的图象: 2 22(1) y | x2 | ; (教材 P 26 练习题 3)(2) y | x 1| | 2x 4 | .解:( 1)由绝对值的概念,有y | xx 2, x 2 2 |x, x.22所以,函数 y | x 2 | 的图象如右图所示 .63x 3, x 1(2)y | x 1| | 2x 4 |x 5, 2 x 1 ,3x 3, x2所以,函数y | x1|| 2 x 4 | 的图象如右图所示.点评:含有绝对值的函数式,可以采用分零点讨论去绝对值的方法,将函数式化为分段函数,然后根据定义域的分段情况,选择相应的解析式作出函数图象.【例 4】函数 f ( x)[ x] 的函数值表示不超过x 的最大整数,例如[ 3.5]4,[2.1] 2 ,当 x( 2.5,3] 时,写出 f ( x) 的解析式,并作出函数的图象.3, 2.5x22,2x11,1x 0解: f ( x)0,0x1. 函数图象如右:1, 1x22,2x33,x3点评:解题关键是理解符号m 的概念,抓住分段函数的对应函数式.第 7 讲§1.3.1 函数的单调性¤学习目标:通过已学过的函数特别是二次函数,理解函数的单调性及其几何意义;学会运用函数图像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 理解增区间、减区间等概念,掌握增(减)函数的证明和判别.¤知识要点:1. 增函数:设函数 y=f(x) 的定义域为 I,如果对于定义域I 内的某个区间 D 内的任意两个自变量x1,x2,当 x1<x2时,都有 f(x1)<f(x2),那么就说f(x)在区间 D 上是增函数( increasing function ) . 仿照增函数的定义可定义减函数 .2.如果函数 f(x)在某个区间 D 上是增函数或减函数,就说 f (x)在这一区间上具有(严格的)单调性,区间 D 叫 f(x)的单调区间 . 在单调区间上,增函数的图象是从左向右是上升的(如右图1),减函数的图象从左向右是下降的(如右图2) . 由此,可以直观观察函数图象上升与下降的变化趋势,得到函数的单调区间及单调性.3. 判断单调性的步骤:设x 1、 x 2∈给定区间,且x 1 < x 2;→计算 f (x 1 )- f(x 2 ) →判断符号→下结论 .¤例题精讲:【例 1】试用函数单调性的定义判断函数 f ( x)2 x在区间( 0, 1)上的单调性 . x 1解:任取 x , x∈ (0,1) ,且x x. 则f (x1 ) f ( x2 )2x12x21212x1 1x2 1由于 0 x1x2 1 , x110 , x2 1 0 , x2 x10 ,故 f ( x1 )所以,函数 f ( x) 2 x在( 0,1)上是减函数 .x 1【例 2】求二次函数 f ( x) ax2bx c (a0) 的单调区间及单调性解:设任意 x1 , x2R ,且 x1x2.则2( x2x1 ).(x1 1)(x2 1)f (x2 )0 ,即 f (x1 ) f ( x2 ) . .f ( x1 ) f (x2 )(ax12c)(ax22bx2c)2x22x2 )(x1x2 )[ a (x1 x2 )b] .bx1a( x1) b(x1若 a0 ,当x1x2b时,有 x1x20 , x1x2b,即 a(x1x2 )b0 ,从而 f ( x1 ) f (x2 ) 0 ,2a a即 f ( x ) f ( x ) ,所以 f (x) 在( ,b]上单调递增 . 同理可得f ( x) 在[b)上单调递减 .122a【例 3】求下列函数的单调区间:2a (1)y | x 1|| 2x 4 | ;(2) y x2 2 | x | 3 .3x3,x1解:( 1)y | x1|| 2 x4|x 5,2x 1 ,其图象如右.3x3, x2由图可知,函数在[2, ) 上是增函数,在(,2] 上是减函数.2,其图象如右 .(2) yx 2 2 | x |3x 2x 3, xx 22x 3, x 0由图可知,函数在 (, 1] 、 [0,1] 上是增函数,在 [ 1,0] 、 [1,) 上是减函数 .点评 :函数式中含有绝对值,可以采用分零点讨论去绝对值的方法,将函数式化为分段函数. 第 2 小题也可以由偶函数的对称性,先作y 轴右侧的图象,并把y 轴右侧的图象对折到左侧,得到f (| x |) 的图象 . 由图象研究单调性,关键在于正确作出函数图象.【例 4】已知 f ( x)3x 1,指出 f (x) 的单调区间 .x 2解:∵f ( x) 3( x 2) 5 3 5 ,x 2 x 2∴ 把g (x)5的图象沿 x 轴方向向左平移2 个单位,再沿 y 轴向上平移3 个单位,x得到 f ( x) 的图象,如图所示 .由图象得f ( x) 在 ( , 2) 单调递增,在 ( 2, ) 上单调递增 .点评 :变形后结合平移知识,由平移变换得到一类分式函数的图象. 需知 f (x a) b 平移变换规律 .第 8 讲 §1.3.1 函数最大(小)值¤学习目标 :通过已学过的函数特别是二次函数,理解函数的最大(小)值及其几何意义;学会运用函数图像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 . 能利用单调性求函数的最大(小)值 .¤知识要点 :1. 定义最大值:设函数y f (x) 的定义域为 I ,如果存在实数 M 满足:对于任意的x ∈ I ,都有 f ( x) ≤ M ;存在 x 0∈ I ,使得 f (x 0 ) = M. 那么,称 M 是函数 y f ( x) 的最大值( Maximum Value ) . 仿照最大值定义,可以给出最小值( Minimum Value)的定义 .b )22. 配方法:研究二次函数y ax 2bx c (a0) 的最大(小)值,先配方成y a (x24ac b 后,b 24ac b 22a4a当 a0 时,函数取最小值为 4ac ;当 a0 时,函数取最大值 .4a4a3. 单调法:一些函数的单调性,比较容易观察出来,或者可以先证明出函数的单调性,再利用函数的单调性求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4. 图象法:先作出其函数图象后,然后观察图象得到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例题精讲 :【例 1】求函数 y26的最大值 .xx 1解:配方为 y 6,由 ( x1 )2 33 ,得 06 8 .13 1( x 22 44( x23)4)422所以函数的最大值为 8.【例 2】某商人如果将进货单价为8 元的商品按每件 10 元售出时,每天可售出 100 件. 现在他采用提高售出价,减少进货量的办法增加利润,已知这种商品每件提价1 元,其销售量就要减少 10 件,问他将售出价定为 多少元时,才能使每天所赚得的利润最大?并求出最大利润 .解:设他将售出价定为 x 元,则提高了 ( x 10) 元,减少了 10 (x 10) 件,所赚得的利润为y (x 8) [100 10 ( x10)] .即 y 10x 2 280x 1600 10( x 14)2 360 . 当 x 14时, y max 360 .所以,他将售出价定为 14 元时,才能使每天所赚得的利润最大 , 最大利润为 360 元 .【例 3】求函数 y2 xx 1 的最小值 .解:此函数的定义域为1,,且函数在定义域上是增函数,所以当 x 1时, y min 2 1 1 2 ,函数的最小值为 2.8点评 :形如 y ax bcxd 的函数最大值或最小值,可以用单调性法研究,也可以用换元法研究 .【另解】令 x 1t ,则 t 0 , xt 2 1 ,所以 y 2t 2 t22(t 1 )2 15 ,在 t0 时是增函数,当 t 0 时, y min2 ,故函数的最小值为4 82.【例 4】求下列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2[ 5 , 3] ; ( 2) y | x 1| | x 2 | .( 1)y 3 2x x , x2 2 解:( 1)二次函数 y 32x x 2的对称轴为 xb,即 x1 .2a画出函数的图象,由图可知,当x1时, y max 4 ; 当 x3时, y min9 .24所以函数 y2x [5 , 3 ] 的最大值为 4,最小值为9 .3 2x x ,2 2 4( 2) y | x 1| | x 2 |3 ( x 2) 2x 1 ( 1 x 2) .3 ( x 1)作出函数的图象,由图可知, y[ 3,3] . 所以函数的最大值为3, 最小值为 -3.点评 :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大值或最小值,常根据闭区间与对称轴的关系,结合图象进行分析. 含绝对值的函数,常分零点讨论去绝对值,转化为分段函数进行研究. 分段函数的图象注意分段作出.第 9 讲§1.3.2 函数的奇偶性. 理解奇函数、¤学习目标 :结合具体函数,了解奇偶性的含义;学会运用函数图像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偶函数的几何意义,能熟练判别函数的奇偶性.¤知识要点 :1. 定义:一般地,对于函数f (x) 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 x ,都有 f ( x) f (x) ,那么函数 f (x) 叫偶函数( evenfunction ). 如果对于函数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 x ,都有 f ( x)f ( x) ),那么函数 f ( x) 叫奇函数( odd function ).2. 具有奇偶性的函数其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中心对称,偶函数图象关于y 轴轴对称 .3. 判别方法:先考察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再用比较法、计算和差、比商法等判别f ( x) 与 f ( x) 的关系 .¤例题精讲 :【例 1】判别下列函数的奇偶性:(1) f (x) x 3 1 ; ( 2) f ( x) | x 1| | x 1| ;( 3) f ( x) x 2x 3 .x { x | x0} ,对于定义域的每一个解:( 1)原函数定义域为 x ,都有f ( x)( x) 31 (x 31 ) f (x) , 所以为奇函数 .xx(2)原函数定义域为 R ,对于定义域的每一个x ,都有f ( x) | x 1 | | x 1 | x| 1 |x | 1f ,|x 所以为偶函数 .(3)由于 f ( x)x 2x 3f (x) ,所以原函数为非奇非偶函数.【例 2】已知 f ( x) 是奇函数, g ( x) 是偶函数,且 f ( x) g( x)1 ,求 f (x) 、 g( x) .解:∵ f (x) 是奇函数, g (x) 是偶函数,x1∴ f ( x)f ( x) ,g ( x)g ( x) .f (x)g ( x)1f (x)g ( x)1x 11则,即x .11f ( x)g( x)f ( x)g( x)x 1x 1两式相减,解得f ( x)x;两式相加,解得g (x)1x2.1x2 1【例 3】已知 f ( x)是偶函数,x 0时, f ( x) 2 x2 4 x,求x0 时f ( x)的解析式.解:作出函数 y 2 x24x2( x1)22, x0 的图象,其顶点为(1,2) .∵ f ( x) 是偶函数,∴其图象关于y轴对称.作出 x0 时的图象,其顶点为( 1,2) ,且与右侧形状一致,∴ x 0 时, f ( x)2( x 1)22 2 x24x .点评:此题中的函数实质就是y 2 x2 4 | x | .注意两抛物线形状一致,则二次项系数 a 的绝对值相同 . 此类问题,我们也可以直接由函数奇偶性的定义来求,过程如下.【另解】当x0 时,x0 ,又由于 f ( x)是偶函数,则 f ( x) f ( x) ,所以,当 x0 时, f ( x) f ( x)2(x)24( x) 2 x24x.【例4】设函数 f ( x) 是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且在区间(, 0) 上是减函数,实数 a 满足不等式f (3a2a3) f (3a 22a ) ,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解:∵ f (x) 在区间 (,0) 上是减函数,∴ f (x) 的图象在y轴左侧递减.又∵ f ( x) 是奇函数,∴ f ( x) 的图象关于原点中心对称,则在y 轴右侧同样递减 .又 f (0) f (0) ,解得 f (0)0,所以 f (x) 的图象在R上递减.∵ f (3a2a3) f (3a 22a),∴ 3a 2a33a 22a ,解得a1.点评:定义在 R 上的奇函数的图象一定经过原点. 由图象对称性可以得到,奇函数在关于原点对称区间上单调性一致,偶函数在关于原点对称区间上的单调性相反.集合与函数基础测试一、选择题 (共 12 小题,每题 5 分,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要求)1.函数y==x2- 6x+ 10 在区间( 2, 4)上是()A .递减函数B.递增函数C.先递减再递增D.选递增再递减.x y22.方程组{ x y0的解构成的集合是()A .{( 1,1)}B .{1,1}C.( 1,1) D .{1}3.已知集合 A={ a, b, c}, 下列可以作为集合 A 的子集的是()A. aB. { a, c}C. { a, e}D.{ a, b, c, d}4.下列图形中,表示M N 的是()M NN M M N MNA B C D5.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 0}B.{0}C.{ 0}D.{ 0}6、设集合 A= {x|x参加自由泳的运动员} , B={x|x参加蛙泳的运动员} ,对于“既参加自由泳又参加蛙泳的运动员”用集合运算表示为()A.A ∩BB.A BC.A ∪ BD.A B7. 集合A={x x 2k, k Z } ,B={ x x 2k 1,k Z },C={ x x4k 1, k Z }又a A, b B, 则有()10A. ( a+b)AB. (a+b)BC.(a+b)CD. (a+b) A 、 B、 C 任一个8.函数f(x)=-x2+ 2(a- 1)x+ 2 在(-∞,4)上是增函数,则a的范围是()a a a aA .≥ 5B .≥ 3C.≤ 3D.≤- 59.满足条件 {1,2,3}M {1,2,3,4,5,6} 的集合 M 的个数是()A. 8 B .7 C. 6 D.510.全集 U = {1,2,3,4 ,5 ,6,7 ,8 }, A= {3,4,5 }, B= {1,3,6 },那么集合 { 2 ,7,8}是()A. A BB. A BC.C U A C U BD. C U A C U B11.下列函数中为偶函数的是()A .y xB .y x C.y x2D.y x3112. 如果集合 A={ x|ax 2+ 2x + 1=0}中只有一个元素,则 a 的值是()A .0B .0 或 1C. 1D.不能确定二、填空题 (共 4小题,每题x4 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f x)=2×2- 3||的单调减区间是 ___________.13.函数(14.函数y1的单调区间为 ___________.=x+1{ a,b,1} ,又可表示成 { a 2 , a15.含有三个实数的集合既可表示成b,0} ,则 a2003b2004.a16. 已知集合U{ x |3x 3}, M{ x | 1x 1}, C U N{ x | 0x2} 那么集合N, M (C U N ), M N.三、解答题 (共 4 小题,共44 分)17. 已知集合 A { x x240} ,集合 B{ x ax20} ,若B A ,求实数a的取值集合.18.设 f( x)是定义在R上的增函数, f(xy)= f( x)+ f( y),f(3)=1,求解不等式 f( x)+ f( x-2)> 1.19. 已知函数 f ( x)是奇函数,且当x>0时, f (x)= x3+2x2—1,求 f ( x)在R上的表达式.20. 已知二次函数 f (x)x 22(m 1)x2m m 2 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写出函数的解析表达式,并求出函数 f ( x) 的单调递增区间 .必修 1 第一章集合测试集合测试参考答案:一、 1~5 CABCB6~10ABACC11~12cB二、 13[0, 3],(-∞,- 3)4414 (-∞,- 1 ),(- 1,+∞)15-116 N{ x |3 x 0 或 2 x3} ;M(C U N ) { x | 0 x 1} ;MN { x | 3 x 1或 2 x 3} .三、 17 .{0.-1,1} ;18.解: 由条件可得 f xf xf x xf(3).()+ ( - 2)= [ ( - 2)], 1=所以 f x xf( 3),又f xx xx> 3[ ( - 2)]> ( )是定义在 R 上的增函数,所以有( - 2)> 3,可解得12或 x<-1.答案: x>3或 x<-1.19..解析:本题主要是培养学生理解概念的能力.f ()=x3+ 2 2- 1.因f()为奇函数,∴f( 0)= -1 .x x x当x<0时,- x>0, f (- x)=(- x)3+2(- x)2-1=- x3+2x2-1,∴ f ( x)= x3-2x2+1.20.二次函数 f ( x)x22( m1) x 2m m 2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 m1,则 f ( x)x21,函数 f ( x) 的单调递增区间为,0 ..。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_第一章_知识点与习题讲解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_第一章_知识点与习题讲解一、实数的分布1.有理数和无理数有理数是可以用两个整数的比表示的数,包括整数、分数和循环小数。
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不能表示为两个整数的比。
2.实数的分布实数是由有理数和无理数组成的。
实数可以表示在数轴上,有理数处于数轴上的有序点上,而无理数则处于数轴上的间断点上。
二、数列1.数列的定义数列由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数所组成,数列中的每一个数称为数列的项,其中第n个数称为第n项,用an表示。
2.数列的性质-数列可以是有限的或无限的;-数列可以是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或其他类型的数列;-数列的前n项和是指数列的前n项的和,用Sn表示。
三、逻辑与命题1.命题的定义命题是陈述一个明确的陈述句,可以判断真假的句子。
2.逻辑的基本运算-否定:命题p的否定是“非p”,用¬p表示;-合取:命题p和命题q的合取是“p并且q”,用p∧q表示;-析取:命题p和命题q的析取是“p或者q”,用p∨q表示;-排列:命题p和命题q的排列是“若p,则q”,用p→q表示。
四、命题间的逻辑关系1.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充分条件:若命题p→q成立,则p是q的充分条件;-必要条件:若命题p→q成立,则q是p的必要条件。
2.等价命题等价命题是指两个命题具有相同的真值,可以通过推理得到。
-等价式:若命题p等价于命题q,则称p和q是等价命题,并用p↔q 表示;-基本等价式:德摩根定律、蕴含等价式等。
练习题1.将下列数分为有理数和无理数:-1,1.5,√2,0.25,π答案:有理数:-1,1.5,0.25;无理数:√2,π2.判断以下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并求出它的公差:-3,6,9,12,15-1,4,9,16-4,1,-2,-5,-8答案:-是等差数列,公差为3;-不是等差数列;-是等差数列,公差为-33.判断以下命题是否为真命题:-如果数是2的整数倍,那么它一定是偶数;-闰年是指能被4整除但不能被100整除,或者能被400整除的年份;-如果a=b,那么a+c=b+c。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四版)高等数学一第1章课后习题详解
中国⼈民⼤学出版社(第四版)⾼等数学⼀第1章课后习题详解第⼀章函数、极限与连续内容概要课后习题全解习题1-1★1.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思路:常见的表达式有① a log □,(□0>)② /N □, (□0≠)③(0)≥④ arcsin[]1,1-∈)等解:(1)[)(]1,00,11100101122-∈≤≤-≠≥-≠?--=x x x x x x x y ;(2)31121121arcsin≤≤-?≤-≤-?-=x x x y ;(3)()()3,00,030031arctan 3?∞-∈??≠≤≠≥-?+-=x x x x x x x y ;(4)()()3,11,1,,1310301lg 3?-∞-∈-<<-<--x x or x x x x x y x;(5)()()4,22,11601110)16(log 221?∈-<-≠-(1)2lg )(x x f =与x x g lg 2)(=;(2)12+=x y 与12+=y x知识点:函数相等的条件;思路:函数的两个要素是f (作⽤法则)及定义域D (作⽤范围),当两个函数作⽤法则f 相同(化简后代数表达式相同)且定义域相同时,两函数相同;解:(1)2lg )(x x f =的定义域D={}R x x x ∈≠,0,x x g lg )(=的定义域{},0R x x x D ∈>=,虽然作⽤法则相同x x lg 2lg 2=,但显然两者定义域不同,故不是同⼀函数;12+=x y ,以x 为⾃变量,显然定义域为实数R ;12+=y x ,以x 为⾃变量,显然定义域也为实数R ;两者作⽤法则相同“2□1+”与⾃变量⽤何记号表⽰⽆关,故两者为同⼀函数;★ 3.设≥<=3,03,sin )(ππ?x x x x ,求)2()4()4()6(--?ππ?π,,,,并做出函数)(x y ?=的图形思路:注意⾃变量的不同范围;解:216sin)6(==ππ?,224sin 4==??ππ?,224sin 4=-=? -ππ?()02=-?;如图:★ 4.试证下列各函数在指定区间内的单调性:(1)xxy (2)x x y ln 2+=,()+∞,0 知识点:单调性定义。
第一章 习题详解.doc
第一章习题Al.设A、B、C为二事件,用A、B、C及其运算关系表示下列事件.(DA发生而B与C不发生;(2)A、B、C中恰好发生一个;(3)A、B、C中至少有一个发生;(4)A、B、C中恰好有两个发生;(5) A、B、C中至少有两个发生;(6)A、B、C中有不多于一个事件发生.解:(1) ABC 或A?B ?C 或A?(B UC) ;(2) ABC U ABC U ABC ;(3) A UB UC 或ABC U ABC U ABC U ABC U ABC U ABC U ABC ; (4)ABC U ABC U ABC. (5) ABU AC U BC 或ABC U ABC U ABC UABC ;(6) ABC U ABC U ABC U ABC . 2.桓簸究占淑腥簸镜悖?其对应的概率分别为2p,p2,4p?l,求p的值.解:由于样本空间所有的样本点构成一个必然事件,所以2p + p2 + 4p?l = l.解之得pl = ?3 + ll,p2 = ?3?ll , 又因为一个事件的概率总是大于0,应以p = ?3+ 11 . 3.已知P( A) =0.3, P( B)=0.5, P(A U B) =0.8,求(l)P(AB) ;(2) P( A ? B) ;1(3) P ( AB ),解:⑴由P(A U B) = P( A) + P( B) ? P( AB)得P ( AB) = P( A) + P( B) ? P( A UB) = 03 + 0.5 ? 0.8 = 0 . (2) P ( A ? B) = P( A) ? P( AB) = 0.3 ? 0 = 0.3 . (3) P ( AB ) = 1 ? P ( AB ) = 1 ? P ( A U B ) = 1 ? 0.8 = 0.2. 4.设P ( AB)=P( AB ),旦P ( A) = p ,求P(B ). I?:由P ( AB) = P ( AB ) = 1 ? P ( AB ) = 1 ? P (A U B) = 1 ? P( A) ? P( B) + P( AB)得P ( A) + P( B) = 1 ,从而P( B) = 1 ?p. 5.设3 个事件A、B、, P(A) = 0.4 , P( B) = 0.5 , P(C ) = 0.6 , P( AC )= 0.2 , C P( BC ) = 0.4 ft AB = O ,求P (A U B U C).解:P( A U B U C ) = P( A) + P ( B ) + P(C ) ? P( AB) ?P( AC ) ? P( BC ) + P( ABC ) = 0.4 + 0.5 + 0.6 ? 0 ? 0.2 ? 0.4 + 0 = 0.9. 6.将3个球随机地放入4个杯子中去,求杯子中球的最大个数分别为1, 2, 3的概率.解:依题意可知,基本事件总数为43个.以Ai, i= 1, 2,3表示事件“杯子中球的最大个数为i”,则A1表示每个杯子最多3放一个球,共有A4种方法,故P( A1 ) = 3 A4 6 = . 43 16 A2表示3个球中任取2个放入4个杯子中的任一个中,其余一个放入其余3 1 1个杯子中,放法总数为C32C4C3种,故2P ( A2 ) = 1 1 C32C4C3 9 = . 43 16 1 A3表示3个球放入同一个杯子中,共有C4种放法,故P( A3 ) = 1 C4 1 = . 43 16 7.在整数0至9中任取4个,能排成一个四位偶数的概率是多少?解:从0至9中任取4个数进行排列共有10x9x8x7种排法.其中有(4x9x8x7 —4x8x7+9x8x7)种能成4位偶数.故所求概率?= 4x9x8x774x8x7 + 9x8x7 41. = 10x9x8x7 90 8.一部五卷的文集,按任意次序放到书架上去,试求下列事件的概率:(1)第一卷出现在旁边; (2)第一卷及第五卷出现在旁边;(3)第一卷或第五卷出现在旁边;(4)第一卷及第五卷都不出现在旁边;(5)第二卷正好在正中.解:(1)第一卷出现在旁边,可能出现在左边或右边,剩下四卷可在剩下四个位置上任意排,所以p = 2x4!/5!=2/5.(2) 可能有第一卷出现在左边而第五卷出现右边,或者第一卷出现在右边而第五卷出现在左边,剩下二卷可在中间二人上位置上任意排,所以p = 2x3 !/5 != 1/10. (3) p = P {第一卷出现在旁边}+P{第五卷出现旁边}-P{第一卷及第五卷出2 2 17现在旁边)= + ? = . 5 5 10 10 (4)这里事件是(3)中事件的对立事件,所以P = 1 ?7 / 10 = 3/10.(5)第二卷居中,其余四卷在剩下四个位置上可任意排,所以P=lx4!/5 !=1/5. 9.把2, 3, 4, 5诸数各写在一张小纸片上,任取其二而排成自左向右的次序,求所得数是偶数的概率.解:末位数可能是2或4.当末位数是2(或4)时,前两位数字从剩下四个数2 3字中选排,所以P =2 x A4 / A5 = 2 / 5 . 10. 一幢10层楼的楼房中的一架电梯,在底层登上7位乘客.电梯在每一层3都停,乘客从第二层起离开电梯,假设每位乘客在哪一层离开电梯是等可能的,求没有两位及两位以上乘客在同一层离开的概率.解:每位乘客可在除底层外的9层中任意一层离开电梯,现有7位乘客,所以样本点总数为9 7 .事件A“没有两位及两位以上乘客在同一层离开”相当于“从9层中任取7层,各有一位乘客离开电梯”.所以包含A97个样本点,于是A97 P( A) = 7.9 11.两艘轮船都要停靠同一个泊位,它们可能在一昼夜的任意时刻到达.设两船停靠泊位的时间分别为1小时与2小时,求有一艘船停靠泊位时必须等待一段时间的概率.解:分别用x, y表示第一、二艘船到达泊位的时间.一艘船到达泊位时必须等待当旦仅当OMx? y M 2,0 M y ? x M 1 .因此所求概率为1 1 24 2 ? x 23 2 ? x 22 2 2 2 P ( A) = ~ 0.121 . 24 2 12. 10个考签中有4个难签,3个人参加抽签考试,不重复地抽取,每人一次,甲先,乙次,丙最后.证明3人抽到难签的概率相同.证明:设甲、乙、丙分别抽到难签的事件为A,B,C ,贝U,显然P(A)= 4.10 P(B)。
高一数学必修一 第一章 知识点与习题讲解
精心整理必修1第一章集合与函数基础知识点整理第1讲§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学习目标: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常用数集及其记法、集合元素的三个特征.¤知识要点:1.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作集合(set ),其元素具有三个特征,即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2.集合的表示方法有两种:列举法,即把集合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用花括号“{}”括起来,基本形式为{*N 或N +N ,2-解:(1)3{(,)|}{(1,4)}26y x x y y x =+⎧=⎨=-+⎩. (2)2{|4}{|4}y y x y y =-=≥-. (3)2{|}{|0}x y x x x==≠.点评:以上代表元素,分别是点、函数值、自变量.在解题中不能把点的坐标混淆为{1,4},也注意对比(2)与(3)中的两个集合,自变量的范围和函数值的范围,有着本质上不同,分析时一定要细心.*【例4】已知集合2{|1}2x aA a x +==-有唯一实数解,试用列举法表示集合A .解:化方程212x a x +=-为:2(2)0x x a --+=.应分以下三种情况: ⑴方程有等根且不是=0,得94a =-,此时的解为12x =,合.x =a =1x =-⑶方程有一解为x =代入得a =1x =+,合. 综上可知,9{,4A =-.点评:运用分类讨论思想方法,研究出根的情况,从而列举法表示.注意分式方程易造成增根的现象.包含包含A 的元,记作B A =,则A B A =,则¤例题精讲:1】用适当的符号填空:){菱形}{平行四边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 两A =易知B ≠A ,故答案选A .另解:由21,}2{|n x n B x +=∈=Z ,易知B ≠⊂A ,故答案选A .【例3】若集合{}{}2|60,|10M x x x N x ax =+-==-=,且N M ⊆,求实数a 的值.解:由26023x x x +-=⇒=-或,因此,{}2,3M =-. (i )若0a =时,得N =∅,此时,N M ⊆; (ii )若0a ≠时,得1{}N a =.若N M ⊆,满足1123a a ==-或,解得1123a a ==-或. 故所求实数a 的值为0或12或13-.点评:在考察“A B ⊆”这一关系时,不要忘记“∅”,因为A =∅时存在A B ⊆.从而需要分情况讨论.题中讨论的主线是依据待定的元素进行.【例4】已知集合A ={a ,a +b ,a +2b },B ={a ,ax ,ax 2}.若A =B ,求实数x 的值.解:若22a b axa b ax+=⎧⎨+=⎩⇒a +ax 2-2ax =0,所以a (x -1)2=0,即a =0或x =1. 当a =0时,集合B 中的元素均为0,故舍去; 当x =1时,集合B 中的元素均相同,故舍去. 若22a b ax a b ax⎧+=⎨+=⎩⇒2ax 2-ax -a =0. 因为a ≠0,所以2x 2-x -1=0,即(x -1)(2x +1)=0.又x ≠1,所以只有1x =-. A B (读作“A B (读作“,()U B AB ð.{|3A B x =()U A B =【例2】设{|||6}A x Z x =∈≤,{}{}1,2,3,3,4,5,6B C ==,求: (1)()A B C ;(2)()A A B C ð.解:{}6,5,4,3,2,1,0,1,2,3,4,5,6A =------.(1)又{}3B C =,∴()A B C ={}3;(2)又{}1,2,3,4,5,6BC =,得{}()6,5,4,3,2,1,0A C BC =------.∴()A A C B C {}6,5,4,3,2,1,0=------.【例3】已知集合{|24}A x x =-<<,{|}B x x m =≤,且A B A =,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A-13 5 9 x解:由A B A =,可得A B ⊆.在数轴上表示集合A 与集合B ,如右图所示: 由图形可知,4m ≥.点评:研究不等式所表示的集合问题,常常由集合之间的关系,得到各端点之间的关系,特别要注意是否含端点的问题.【例4】已知全集*{|10,}U x x x N =<∈且,{2,4,5,8}A =,{1,3,5,8}B =,求()U C AB ,()UC AB ,()()U U C A C B ,()()U U C A C B ,并比较它们的关系.解:由{1,2,3,4,5,8}A B =,则(){6,7,9}U C AB =.由{5,8}AB =,则(){1,2,3,4,6,7,9}UC AB =由{1,3,6,7,9}U C A =,{2,4,6,7,9}U C B =,()U C B =由计算结果可以知道,()()U U C B C AB =,()()U U C B C AB =.另解:作出Venn 图,如右图所示,由图形可以直接观察出来结果可用Venn 图研究()()()U U U C A C B C AB =与()()()U U U C A C B C AB =,在理解的基础记住此结论,有助于今后迅速解决一些集合问题.4讲§1.1.3集合的基本运算(二):掌握集合、交集、并集、补集的有关性质,运行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掌握集合运算中)()()U U U C B C A C B =,()()()U U U C A B C A C B =.2.集合元素个数公式:()()()()n ABn A n B n A B =+-.3.在研究集合问题时,常常用到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等.也常由新的定义考查创新思维¤例题精讲:}{}21,,9,5,1a B a a -=--,若{}9A B =,求实数{}9B =,则有:={9, 0, 4}-,不合题意,故舍去;不合题意,故舍去;P 14B组题2)解:{1,4}B =.当3a =时,{3}A =,则{1,3,4}A B =,A B =∅;当1a =时,{1,3}A =,则{1,3,4}A B =,{1}A B =;当4a =时,{3,4}A =,则{1,3,4}AB =,{4}A B =;当3a ≠且1a ≠且4a ≠时,{3,}A a =,则{1,3,4,}AB a =,A B =∅.点评:集合A 含有参数a ,需要对参数a 进行分情况讨论.罗列参数a 的各种情况时,需依据集合的性质和影响运算结果的可能而进行分析,不多不少是分类的原则.【例3】设集合A ={x |240x x +=},B ={x |222(1)10x a x a +++-=,a R ∈},若AB =B ,求实数a 的值.解:先化简集合A ={4,0}-.由AB =B ,则B ⊆A ,可知集合B 可为∅,或为{0},或{-4},或{4,0}-.(i )若B =∅,则224(1)4(1)0a a ∆=+--<,解得a <1-; (ii )若0∈B ,代入得2a 1-=0⇒a =1或a =1-, 当a =1时,B =A ,符合题意;当a =1-时,B ={0}⊆A ,也符合题意.(iii )若-4∈B ,代入得2870a a -+=⇒a =7或a =1, 当a =1时,已经讨论,符合题意;当a =7时,B ={-12,-4},不符合题意. 综上可得,a =1或a ≤1-.点评:此题考查分类讨论的思想,以及集合间的关系的应用.通过深刻理解集合表示法的转换,及集合之集合B =,UC x A ∉且:根据题意可知,{|B x x -={1,3,4,7,8}=()U C B .进一步体会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了解构成函数的要素,B y =). 3.决定函数的三个要素是定义域、值域和对应法则.当且仅当函数定义域、对应法则分别相同时,函数才是同一函数.¤例题精讲:【例1】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1)121y x =+-;(2)y =.解:(1)由210x +-≠,解得1x ≠-且3x ≠-, 所以原函数定义域为(,3)(3,1)(1,)-∞----+∞.(2)由3020x -≥⎧⎪≠,解得3x ≥且9x ≠,所以原函数定义域为[3,9)(9,)+∞.【例2】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1)3254x y x+=-;(2)22y x x =-++. 解:(1)要使函数有意义,则540x -≠,解得54x ≠.所以原函数的定义域是5{|}4x x ≠.32112813(45)233233305445445445444x x x y x x x x ++-+==⨯=⨯=-+≠-+=-----,所以值域为3{|}4y y ≠-.(2)22192()24y x x x =-++=--+.所以原函数的定义域是R ,值域是9(,]4-∞.【例3】已知函数1()1xf x x-=+.求:(1)(2)f 的值;(2)()f x 的表达式素(mapping ).记作“:f A B →”.判别一个对应是否映射的关键:A 中任意,B 中唯一;对应法则f .¤例题精讲:【例1】如图,有一块边长为a 的正方形铁皮,将其四个角各截去一个边长为x 的小正方形,然后折成一个无盖的盒子,写出体积V 以x 为自变量的函数式是_____,这个函数的定义域为_______.解:盒子的高为x ,长、宽为2a x -,所以体积为V =2(2)x a x -. 又由20a x >-,解得2a x <. 所以,体积V 以x 为自变量的函数式是2(2)V x a x =-,定义域为{|0}2a x x <<.【例2】已知f (x)=33x x-+⎪⎩(,1)(1,)x x ∈-∞∈+∞,求f [f (0)]的值.解:∵0(,1)∈-∞,∴f(0)=,∴f3-3=2+12=52,即f [f (0)]=52. 【例3】画出下列函数的图象:(1)|2|y x =-;(教材P 26练习题3) (2)|1||24|y x x =-++.解:(1)由绝对值的概念,有2,2|2|x x y x -≥⎧=-=⎨.区间D 内的任意两个自变量x 1,x 2,当x 1<x 2时,都有f (x 1)<f (x 2),那么就说f (x )在区间D 上是增函数(increasingfunction ).仿照增函数的定义可定义减函数.2.如果函数f (x )在某个区间D 上是增函数或减函数,就说f (x )在这一区间上具有(严格的)单调性,区间D 叫f(x )的单调区间.在单调区间上,增函数的图象是从左向右是上升的(如右图1),减函数的图象从左向右是下降的(如右图2).由此,可以直观观察函数图象上升与下降的变化趋势,得到函数的单调区间及单调性.3.判断单调性的步骤:设x 1、x 2∈给定区间,且x 1<x 2;→计算f (x 1)-f (x 2)→判断符号→下结论.¤例题精讲:【例1】试用函数单调性的定义判断函数2()1xf x x =-在区间(0,1)上的单调性. 解:任取12,x x ∈(0,1),且12x x <.则1221121212222()()()11(1)(1)x x x x f x f x x x x x --=-=----. 由于1201x x <<<,110x -<,210x -<,210x x ->,故12()()0f x f x ->,即12()()f x f x >.所以,函数2()1xf x x =-在(0,1)上是减函数.【例2】求二次函数2()(0)f x ax bx c a =++<的单调区间及单调性.解:设任意12,x x R ∈,且12x x <.则22121122()()()()f x f x ax bx c ax bx c -=++-++221212()()a x x b x x =-+-1212()[()]x x a x x b =-++.b b0<,即(f得到f ¤学习目标:通过已学过的函数特别是二次函数,理解函数的最大(小)值及其几何意义;学会运用函数图像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能利用单调性求函数的最大(小)值.¤知识要点:1.定义最大值:设函数()y f x =的定义域为I ,如果存在实数M 满足:对于任意的x ∈I ,都有()f x ≤M ;存在x 0∈I ,使得0()f x =M .那么,称M 是函数()y f x =的最大值(MaximumValue ).仿照最大值定义,可以给出最小值(MinimumValue )的定义.2.配方法:研究二次函数2(0)y ax bx c a =++≠的最大(小)值,先配方成224(24b ac b y a x a a-=++后,当0a >时,函数取最小值为244ac b a -;当0a <时,函数取最大值244ac b a-.3.单调法:一些函数的单调性,比较容易观察出来,或者可以先证明出函数的单调性,再利用函数的单调性求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4.图象法:先作出其函数图象后,然后观察图象得到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例题精讲:【例1】求函数261y x x =++的最大值. 解:配方为2613()24y x =++,由2133()244x ++≥,得260813()24x <≤++. 所以函数的最大值为8.【例2】某商人如果将进货单价为8元的商品按每件10元售出时,每天可售出100件.现在他采用提高解10(10)x -件,所赚得的利润为8)[10010(10)]x --.即2280160010(x +-=-时,max 360y =所以,他将售出价定为14元时,才能使每天所赚得的利润最大,最大利润为】求函数21y x x =+-的最小值解在t ≥(解(作出函数的图象,由图可知,[3,3]y ∈-.所以函数的最大值为3,最小值为-3.点评: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大值或最小值,常根据闭区间与对称轴的关系,结合图象进行分析.含绝对值的函数,常分零点讨论去绝对值,转化为分段函数进行研究.分段函数的图象注意分段作出.第9讲§1.3.2函数的奇偶性¤学习目标:结合具体函数,了解奇偶性的含义;学会运用函数图像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理解奇函数、偶函数的几何意义,能熟练判别函数的奇偶性.¤知识要点:1.定义:一般地,对于函数()f x 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 ,都有()()f x f x -=,那么函数()f x 叫偶函数(evenfunction ).如果对于函数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 ,都有()()f x f x -=-),那么函数()f x 叫奇函数(oddfunction ).2.具有奇偶性的函数其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中心对称,偶函数图象关于y 轴轴对称.3.判别方法:先考察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再用比较法、计算和差、比商法等判别()f x -与()f x 的关系.¤例题精讲:【例1】判别下列函数的奇偶性:(1)31()f x x x=-;(2)()|1||1|f x x x =-++;(3)23()f x x x =-. 解:(1)原函数定义域为{|0}x x ≠,对于定义域的每一个x ,都有3311()()(()f x x x f x x x-=--=--=--,所以为奇函数..2(3f a 又∵()f x 是奇函数,∴()f x 的图象关于原点中心对称,则在y 轴右侧同样递减. 又(0)(0)f f -=-,解得(0)0f =,所以()f x 的图象在R 上递减. ∵22(33)(32)f a a f a a +-<-, ∴223332a a a a +->-,解得1a >.点评: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的图象一定经过原点.由图象对称性可以得到,奇函数在关于原点对称区间上单调性一致,偶函数在关于原点对称区间上的单调性相反.集合与函数基础测试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题5分,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要求)1.函数y ==x 2-6x +10在区间(2,4)上是( )A .递减函数B .递增函数C .先递减再递增D .选递增再递减.2.方程组20{=+=-y x y x 的解构成的集合是 ()A .)}1,1{(B .}1,1{C .(1,1)D .}1{3.已知集合A ={a ,b ,c },下列可以作为集合A 的子集的是(),B ∈A B B A B C A C U U D.B C A C U U11.下列函数中为偶函数的是()A .x y =B .x y =C .2x y =D .13+=x y12.如果集合A={x |ax 2+2x +1=0}中只有一个元素,则a 的值是()A .0B .0或1C .1D .不能确定二、填空题(共4小题,每题4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13.函数f (x )=2×2-3|x |的单调减区间是___________.14.函数y =11+x 的单调区间为___________. 15.含有三个实数的集合既可表示成}1,,{ab a ,又可表示成}0,,{2b a a +,则=+20042003b a . 16.已知集合}33|{≤≤-=x x U ,}11|{<<-=x x M ,}20|{<<=x x N C U 那么集合=N ,=⋂)(N C M U ,=⋃N M .三、解答题(共4小题,共44分)17.已知集合}04{2=-=x x A ,集合}02{=-=ax x B ,若A B ⊆,求实数a 的取值集合.18.19.x )在R 20.};)],1=f 所以f [x (x -2)]>f (3),又f (x )是定义在R 上的增函数,所以有x (x -2)>3,可解得x >3或x <-1.答案:x >3或x <-1.19..解析:本题主要是培养学生理解概念的能力.f (x )=x 3+2x 2-1.因f (x )为奇函数,∴f (0)=-1. 当x <0时,-x >0,f (-x )=(-x )3+2(-x )2-1=-x 3+2x 2-1, ∴f (x )=x 3-2x 2+1.20. 二次函数222)1(2)(m m x m x x f -+-+-=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 ∴1=m ,则1)(2+-=x x f ,函数)(x f 的单调递增区间为(]0,∞-.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有理数 正数和负数 习题讲解
题型
3
正、负数在表示高度中的应用
15.格格家住在黄河边的某市,黄河大堤高出此市市区 20 m,市内一铁塔高58 m,是此市的一大景观. 如图,格格和好朋友 明明、玲玲出去玩,
格格站在黄河大堤上,
玲玲站在地面放风筝,顽皮的明明则爬上了铁塔顶(三人 均用点表示). 格格说:“以黄河大堤为基准,记为0 m,则玲玲所在 的位置高为-20 m,明明所在的位置高为+58 m.” 明明说:“以铁塔顶为基准,记为0 m,则玲玲所在的 位置高为-58 m,格格所在的位置高为-38 m.”
返回
10.(中考•成都)《九章算术》中注有“今两算得失相反, 要令正负以名之”,意思是:今有两数若其意义相反, 则分别叫做正数与负数.若气温为零上10 ℃记作+ 10 ℃,则-3 ℃表示气温为( B ) A.零上3 ℃ B.零下3 ℃
C.零上7 ℃
D.零下7 ℃
返回
11.(中考•仙桃)如果向北走6步记作+6步,那么向南走8 步记作( B ) A.+8步 C.+14步 B.-8步 D.-2步
价格上
涨/% -5.9 15.8 4
(1) 哪些种类的实际价格上涨了?哪些种类的实际价 格下降了? (2) 哪一个价格上涨幅度最大?哪一个价格下降幅度 最大?
(1)从表中可知,蔬菜、食用油、能源、房地产的 解: 实际价格都上涨了,而猪肉、家用电器和汽车 的实际价格都下降了.
(2)蔬菜的价格上涨幅度最大,汽车的价格下降幅
第一章 有理数
1.1 正数和负数
1
2 6 10
3 7 11 15
4 8 12 16
5
9 13
14
知识点
1
正数与负数
0 的数叫做正数;正数是通过与____ 0 比较大 1.大于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1-5-3图
第六讲
习题讲解
1-6-4 求题1-6-4图所示电路(a)、(b)的等效电阻。
题1-6-4图
第六讲
习题讲解
1-6 在题1-6图所示电路中,已知Us1=30 V,Us2=6 V,Us3=12 V,R1=2.5 Ω,R2=2 Ω,R3=0.5 Ω,R4=7 Ω,电流参考方向 如图中所标,以 n 点为参考点,求各点电位和电压 UAB 、 UBC、UDA。
第六讲
习题讲解
1-18 在题1-18图所示电路中,假定支路电流和电流 源电压参考方向如图中所示,列写节点 B 、 C 、 D 的电
流方程和回路ABCDA、ABFCDA、BCDEB的电压方程。
题1-18图
第六讲
习题讲解
1-21 计算题1-21图所示各电路的等效电阻RAB。
题1-21图
第六讲
题1-6图
第六讲
习题讲解
1-10 已知题1-10图所示电路中U=28 V,求电阻R。
题1-10图
第六讲
习题讲解
1-17 在题1-17图所示电路中,假定支路电流参考方 向和电流源电压参考方向如图中所示,列写节点A、B、
C的电流方程和回路ABCDA、BFCB、ADEA的电压方程。
题1-17图
第六讲
习题讲解
1- 2- 2 题1- 2- 2图所示的各元件均为负载(消耗电能),其电压、 电流的参考方向如图中所示。已知各元件端电压的绝对值为5 V,通过的电流绝对值为4 A。要求: (1) 若电压参考方向与真实方向相同,判断电流的正负; (2) 若电流的参考方向与真实方向相同,判断电压的正负。
习题讲解
1-28 计算题1-28图所示电路的开路电压Uoc。
题1-28图
第六讲
习题讲解
1-29 计算题1-29图所示电路的电流i。
题1-29图
第六讲
习题讲解
1-30 计算题1-30图所示电路的等效电阻RAB。
题1-30图
第六讲
习题讲解
习题讲解
1-25 用电源等效变换的方法计算题 1-25 图所示电 路中R3上流过的电流。
题1-25图
第六讲
习题讲解
1-26 将题 1-26 图所示各电路分别等效成最简形式 的电压源和电流源模形。
题1-26图ຫໍສະໝຸດ 第六讲习题讲解1-27 计算题1-27图所示电路的电流i1。
题1-27图
第六讲
题1-2-2图
第六讲
习题讲解
1-2-4 题1-2-4图示电路,要求: (1) 取vG=0,求各点电位和电压UAF、UCE、UBE、UBF、UCA;
题1-2-4图
第六讲
习题讲解
1-5-3 在题1-5-3图所示电路中,要求: (1)已知i1 = 2 A,i2 = 1 A,求i6。 (2)已知u1 = 1V, u2 = 3 V, u3 = 8 V, u5 = 7 V,求u4和u6。 (3)求各元件上的功率,判别哪几个元件消耗电能,哪几个元 件产生电能,并用电阻和电源符号画出该电路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