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数学文科人教新课标版一轮复习课件:第8章 立体几何 第4讲
2019届高考数学文科(人教新课标版)一轮复习练习:第8章 立体几何 第4讲分层演练直击高考 Word版含解析
[学生用书P252(单独成册)]一、选择题1.设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m ,n 是平面α内的两条不同直线,l 1,l 2是平面β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则α∥β的一个充分不必要条件是( )A .m ∥l 1且n ∥l 2B .m ∥β且n ∥l 2C .m ∥β且n ∥βD .m ∥β且l 1∥α解析:选A .由m ∥l 1,m ⊂α,得l 1∥α,同理l 2∥α,又l 1,l 2相交,l 1,l 2⊂β,所以α∥β,反之不成立,所以m ∥l 1且n ∥l 2是α∥β的一个充分不必要条件.2.已知m ,n ,l 是不同的直线,α,β是不同的平面,以下命题正确的是( ) ①若m ∥n ,m ⊂α,n ⊂β,则α∥β; ②若m ⊂α,n ⊂β,α∥β,l ⊥m ,则l ⊥n ; ③若m ⊥α,n ⊥β,α∥β,则m ∥n ; ④若α⊥β,m ∥α,n ∥β,则m ⊥n . A .①③ B .③④ C .②④D .③解析:选D .①若m ∥n ,m ⊂α,n ⊂β,则α∥β或α,β相交; ②若m ⊂α,n ⊂β,α∥β,l ⊥m ,则l ⊥n 或l ∥n 或l ,n 异面; ③正确;④若α⊥β,m ∥α,n ∥β,则m ⊥n 或m ∥n 或m ,n 异面. 3.如图所示,在空间四边形ABCD 中,E ,F 分别为边AB ,AD 上的点,且AE ∶EB =AF ∶FD =1∶4,又H ,G 分别为BC ,CD 的中点,则( )A .BD ∥平面EFGH ,且四边形EFGH 是矩形B .EF ∥平面BCD ,且四边形EFGH 是梯形C .HG ∥平面ABD ,且四边形EFGH 是菱形 D .EH ∥平面ADC ,且四边形EFGH 是平行四边形解析:选B .由AE ∶EB =AF ∶FD =1∶4知EF ═∥15BD ,所以EF ∥平面BCD .又H ,G分别为BC,CD的中点,所以HG═∥12BD,所以EF∥HG且EF≠HG.所以四边形EFGH是梯形.4.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G分别是A1B1,B1C1,BB1的中点,给出下列四个推断:①FG∥平面AA1D1D;②EF∥平面BC1D1;③FG∥平面BC1D1;④平面EFG∥平面BC1D1.其中推断正确的序号是()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选A.因为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G分别是A1B1,B1C1,BB1的中点,所以FG∥BC1,因为BC1∥AD1,所以FG∥AD1,因为FG⊄平面AA1D1D,AD1⊂平面AA1D1D,所以FG∥平面AA1D1D,故①正确;因为EF∥A1C1,A1C1与平面BC1D1相交,所以EF与平面BC1D1相交,故②错误;因为E,F,G分别是A1B1,B1C1,BB1的中点,所以FG∥BC1,因为FG⊄平面BC1D1,BC1⊂平面BC1D1,所以FG∥平面BC1D1,故③正确;因为EF与平面BC1D1相交,所以平面EFG与平面BC1D1相交,故④错误.故选A.5.设l,m,n表示不同的直线,α,β,γ表示不同的平面,给出下列命题:①若m∥l,且m⊥α,则l⊥α;②若m∥l,且m∥α,则l∥α;③若α∩β=l,β∩γ=m,γ∩α=n,则l∥m∥n;④若α∩β=m,β∩γ=l,γ∩α=n,且n∥β,则l∥m.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A.1 B.2C.3 D.4解析:选B.由题易知①正确;②错误,l也可以在α内;③错误,以墙角为例即可说明;④正确,可以以三棱柱为例说明,故选B.6.如图,在四面体ABCD中,若截面PQMN是正方形,则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为() A.AC⊥BDB.AC=BDC.AC∥截面PQMND.异面直线PM与BD所成的角为45°解析:选B.因为截面PQMN是正方形,所以PQ∥MN,QM∥PN,则PQ∥平面ACD、QM∥平面BDA,所以PQ∥AC,QM∥BD,由PQ⊥QM可得AC⊥BD,故A正确;由PQ∥AC可得AC∥截面PQMN,故C正确;由BD∥PN,所以∠MPN是异面直线PM与BD所成的角,且为45°,D正确;由上面可知:BD∥PN,MN∥AC.所以PNBD=ANAD,MNAC=DNAD,而AN≠DN,PN=MN,所以BD≠AC.B错误.故选B.二、填空题7.如图,透明塑料制成的长方体容器ABCD-A1B1C1D1内灌进一些水,固定容器底面一边BC于地面上,再将容器倾斜,随着倾斜度的不同,有下面四个命题:①没有水的部分始终呈棱柱形;②水面EFGH 所在四边形的面积为定值; ③棱A 1D 1始终与水面所在平面平行; ④当容器倾斜如图所示时,BE ·BF 是定值. 其中正确的命题是________.解析:由题图,显然①是正确的,②是错误的; 对于③,因为A 1D 1∥BC ,BC ∥FG , 所以A 1D 1∥FG 且A 1D 1⊄平面EFGH , 所以A 1D 1∥平面EFGH (水面). 所以③是正确的;对于④,因为水是定量的(定体积V ), 所以S △BEF ·BC =V ,即12BE ·BF ·BC =V .所以BE ·BF =2VBC (定值),即④是正确的.答案:①③④8.棱长为2的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M 是棱AA 1的中点,过C ,M ,D 1作正方体的截面,则截面的面积是________.解析:由面面平行的性质知截面与平面AB 1的交线MN 是△AA 1B 的中位线,所以截面是梯形CD 1MN ,易求其面积为92.答案:929.已知平面α∥β,P ∉α且P ∉ β,过点P 的直线m 与α,β分别交于A ,C ,过点P 的直线n 与α,β分别交于B ,D ,且P A =6,AC =9,PD =8,则BD 的长为________.解析:如图1,因为AC ∩BD =P ,图1所以经过直线AC 与BD 可确定平面PCD . 因为α∥β,α∩平面PCD =AB , β∩平面PCD =CD ,所以AB ∥CD .所以P A AC =PBBD,即69=8-BD BD ,所以BD =245. 如图2,同理可证AB ∥CD .图2所以P A PC =PB PD ,即63=BD -88,所以BD =24.综上所述,BD =245或24.答案:245或2410.如图,在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若BC ⊥AC ,∠BAC =π3,AC =4,M 为AA 1的中点,点P 为BM 的中点,Q 在线段CA 1上,且A 1Q =3QC ,则PQ 的长度为________.解析:由题意知,AB =8,过点P 作PD ∥AB 交AA 1于点D ,连接DQ ,则D 为AM 的中点,PD =12AB =4.又因为A 1Q QC =A 1D AD=3,所以DQ ∥AC ,∠PDQ =π3,DQ =34AC =3,在△PDQ 中,PQ =42+32-2×4×3×cos π3=13.答案:13 三、解答题11.如图,在四棱柱ABCD -A 1B 1C 1D 1中,底面ABCD 为菱形,E ,F 分别是线段A 1D ,BC 1的中点.延长D 1A 1到点G ,使得D 1A 1=A 1G .证明:GB ∥平面DEF .证明:连接A 1C ,B 1C ,则B 1C ,BC 1交于点F .因为CB ═∥D 1A 1,D 1A 1=A 1G , 所以CB ═∥A 1G ,所以四边形BCA 1G 是平行四边形,所以GB ∥A 1C . 又GB ⊄平面A 1B 1CD ,A 1C ⊂平面A 1B 1CD , 所以GB ∥平面A 1B 1CD .又点D ,E ,F 均在平面A 1B 1CD 内,所以GB ∥平面DEF . 12.如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E ,F ,G ,H 分别是BC ,CC 1,C 1D 1,A 1A 的中点.求证:(1)BF ∥HD 1; (2)EG ∥平面BB 1D 1D ; (3)平面BDF ∥平面B 1D 1H . 证明:(1)如图所示,取BB 1的中点M ,连接MH ,MC 1,易证四边形HMC 1D 1是平行四边形, 所以HD 1∥MC 1. 又因为MC 1∥BF , 所以BF ∥HD 1.(2)取BD 的中点O ,连接EO ,D 1O , 则OE ═∥12DC ,又D 1G ═∥12DC ,所以OE ═∥D 1G ,所以四边形OEGD 1是平行四边形,所以GE ∥D 1O . 又GE ⊄平面BB 1D 1D ,D 1O ⊂平面BB 1D 1D ,所以EG ∥平面BB 1D 1D .(3)由(1)知BF ∥HD 1,又BD ∥B 1D 1,B 1D 1,HD 1⊂平面B 1D 1H ,BF ,BD ⊂平面BDF ,且B 1D 1∩HD 1=D 1,DB ∩BF =B ,所以平面BDF ∥平面B 1D 1H .1.如图,四棱柱ABCD -A 1B 1C 1D 1的底面ABCD 是正方形.(1)证明:平面A 1BD ∥平面CD 1B 1;(2)若平面ABCD ∩平面B 1D 1C =直线l ,证明B 1D 1∥l . 证明:(1)由题设知BB 1═∥DD 1, 所以四边形BB 1D 1D 是平行四边形, 所以BD ∥B 1D 1. 又BD ⊄平面CD 1B 1, B 1D 1⊂平面CD 1B 1, 所以BD ∥平面CD 1B 1.因为A 1D 1═∥B 1C 1═∥BC , 所以四边形A 1BCD 1是平行四边形, 所以A 1B ∥D 1C .又A 1B ⊄平面CD 1B 1,D 1C ⊂平面CD 1B 1, 所以A 1B ∥平面CD 1B 1. 又因为BD ∩A 1B =B , 所以平面A 1BD ∥平面CD 1B 1. (2)由(1)知平面A 1BD ∥平面CD 1B 1, 又平面ABCD ∩平面B 1D 1C =直线l , 平面ABCD ∩平面A 1BD =直线BD , 所以直线l ∥直线BD ,在四棱柱ABCD -A 1B 1C 1D 1中,四边形BDD 1B 1为平行四边形, 所以B 1D 1∥BD , 所以B 1D 1∥l .2.如图,ABCD与ADEF为平行四边形,M,N,G分别是AB,AD,EF的中点.(1)求证:BE∥平面DMF;(2)求证:平面BDE∥平面MNG.证明:(1)如图,连接AE,则AE必过DF与GN的交点O,连接MO,则MO为△ABE 的中位线,所以BE∥MO,又BE⊄平面DMF,MO⊂平面DMF,所以BE∥平面DMF.(2)因为N,G分别为平行四边形ADEF的边AD,EF的中点,所以DE∥GN,又DE⊄平面MNG,GN⊂平面MNG,所以DE∥平面MNG.又M为AB中点,所以MN为△ABD的中位线,所以BD∥MN,又BD⊄平面MNG,MN⊂平面MNG,所以BD∥平面MNG,又DE与BD为平面BDE内的两条相交直线,所以平面BDE∥平面MNG.。
2019年高考数学(人教版文)一轮复习课件:第8章 解析几何8.2
解析:(1)错误。当方程组有唯一解时两条直线相。应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时必须将直线方程化为一般 |kx0-y0+b| 式,即点 P 到直线的距离为 2 。 1+ k (3)正确。因为最小值就是由该点向直线所作的垂线段的长,即点 到直线的距离。 (4)正确。两平行线间的距离是夹在两平行线间的公垂线段的长, 即两条直线上各取一点的最短距离。 (5)正确。 根据对称性可知直线 AB 与直线 l 垂直且直线 l 平分线段 1 AB,所以直线 AB 的斜率等于- ,且线段 AB 的中点在直线 l 上。 k
π 3.若 0≤θ≤ ,当点(1,cosθ)到直线 xsinθ+ycosθ-1=0 的距离 2 1 是 时,这条直线的斜率是( 4 A.1 B.-1 )
3 3 C. D.- 2 3
解析:由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得 |sinθ+cos2θ-1| π 2 2 d= = |sin θ - sin θ | ,又∵ 0 ≤ θ ≤ ,∴ sin θ ≥ sin θ。 2 sin2θ+cos2θ 1 2 故 sinθ-sin θ= , 4 1 3 3 ∴sinθ= ,则 tanθ= ,而直线的斜率 k=-tanθ=- 。 2 3 3 答案:D
2.两直线相交 (1)交点:直线 l1:A1x+B1y+C1=0 和 l2:A2x+B2y+C2=0 的公 A1x+B1y+C1=0 共点的坐标与方程组 的解一一对应。 A2x+B2y+C2=0 (2)相交⇔方程组有③__________ ,交点坐标就是方程组的解; 唯一解 无解 (3)平行⇔方程组④__________ ; (4)重合⇔方程组有⑤无数个解 __________。
4.若直线 l1:2x+my+1=0 与直线 l2:y=3x-1 平行,则 m= __________。
2019高考总复习数学人教A版文科第8单元 平面解析几何 第四节 课件-PPT精品文档
基础梳理
1.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判断方法 (1)几何法:设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为d,圆半径为r,若直 线与圆相离,则________;若直线与圆相切,则________; 若直线与圆相交,则________. (2)代数法:将直线与圆的方程联立,若D>0,则 ________;若D=0,则____________;若D<0,则直线与圆 相离.
4. 圆系方程 (1)以点C(x0,y0)为圆心的圆系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圆C:x2+y2+Dx+Ey+F=0和直线l:ax+by+c=0的交点的 圆系方程为______________; (3)过两圆C1:x2+y2+D1x+E1y+F1=0,C2: x2+y2+D2x+E2y+F2=0的交点的圆系方程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表示圆C2).
答案:
1. B 解析:圆心(0,0)到直线y=x+1,即x-y+1=0的距离
1 2
d= 2 =
2
,而0<<1,故选B.
|a 2 | = 2
2. D 解析:由题意知,d= 或a=0.
,即 |a-2|=2,解得a=4 2
3. B 解析:由圆O1:x2+y2-2x=0得(x-1)2+y2=1,故圆心
2 =5 时, m 12 m 2 2 , r1 =3,r2=2. m 12 m 2
O1(1,0),半径r=1;
由圆O2:x2+y2-4y=0得x2+(y-2)2=4,故圆心O2(0,2),半径
推荐2019届高三数学(理 新课标)一轮复习课件第八章 立体几何8.4
若直线 l 不平行于平面 α,且 l⊄α ,则( ) A.α 内的所有直线与 l 异面 B.α 内不存在与 l 平行的直线 C.α 内存在唯一的直线与 l 平行 D.α 内的直线与 l 都相交
解:因为直线 l 不平行于平面 α,且 l⊄α,所以 l
与 α 相交.观察各选项,易知 A,C,D 都是错误的.故 选 B.
(2016·全国卷Ⅲ)如图,四棱 锥 PABCD 中,PA⊥底面 ABCD,AD∥BC, AB=AD=AC=3,PA=BC=4,M 为线段 AD 上一点,AM=2MD,N 为 PC 的中点.
(1)证明 MN∥平面 PAB; (2)求四面体 N-BCM 的体积.
解:(1)证明:由已知得 AM=23AD=2,取 BP 的中点 T,连接 AT, TN,由 N 为 PC 中点知 TN∥BC,TN=12BC=2.
证明:(1)因为 G,H 分别是 A1B1,A1C1 的中点, 所以 GH 是△A1B1C1 的中位线,则 GH∥B1C1. 又因为 B1C1∥BC,所以 GH∥BC,所以 B,C,H,G 四点共面. (2)因为 E,F 分别为 AB,AC 的中点,所以 EF∥BC, 因为 EF⊄平面 BCHG,BC⊂平面 BCHG,所以 EF∥平面 BCHG. 又 G,E 分别为 A1B1,AB 的中点,A1B1∥AB,所以 A1G EB, 所以四边形 A1EBG 是平行四边形,所以 A1E∥GB. 因为 A1E⊄平面 BCHG,GB⊂平面 BCHG, 所以 A1E∥平面 BCHG.又因为 A1E∩EF=E, 所以平面 EFA1∥平面 BCHG.
(2017 武汉市新洲区第一中学月考) 已知正方体 ABCD-A1B1C1D1 中,E,F 分别是 AB1, BC1 上的点,且 B1E=C1F,求证:
2019届高考数学(文科)一轮复习课件(人教A版)第八章 立体几何 8.3
-12知识梳理 双基自测 自测点评
1
2
3
4
5
3.(2017全国Ⅰ,文6)如图,在下列四个正方体中,A,B为正方体的两 个顶点,M,N,Q为所在棱的中点,则在这四个正方体中,直线AB与平 面MNQ不平行的是( )
关闭
易知选项B中,AB∥MQ,且MQ⊂平面MNQ,AB⊄平面MNQ,则AB∥平面
MNQ;选项C中,AB∥MQ,且MQ⊂平面MNQ,AB⊄平面MNQ,则AB∥平面
-6知识梳理 双基自测 自测点评
1
2
3
4
5
6
7
5.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有 平行 三种情况.
、 相交
、在平面内
-7知识梳理 双基自测 自测点评
1
2
3
4
5
6
7
6.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有 平行
、 相交
两种情况.
-8知识梳理 双基自测 自测点评
1
2
3
4
5
6
7
MNQ;选项D中,AB∥NQ,且NQ⊂平面MNQ,AB⊄平面MNQ,则AB∥平面 MNQ.故排除选项B,C,D.故选A. A
解析
关闭
答案
-13知识梳理 双基自测 自测点评
1
2
3
4
5
4.设P表示一个点,a,b表示两条直线,α,β表示两个平面,给出下列 四个命题,其中正确的命题是 .(填序号) ①P∈a,P∈α⇒a⊂α;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a∩b=P,b⊂β⇒a⊂β;③ a∥b,a⊂α,P∈b,P∈α⇒b⊂α;④α∩β=b,P∈α,P∈β⇒P∈b
关闭
③④
答案
2019年高考数学(人教版文)一轮复习课件:第8章 解析几何8.5
解析:(1)错误。由椭圆的定义知,当该常数大于|F1F2|时,其轨迹 才是椭圆,而常数等于 |F1F2|时,其轨迹为线段 F1F2,常数小于|F1F2| 时,不存在图形。 (2)正确。由椭圆的定义得,|PF1|+ |PF2|=2a,又|F1F2 |=2c,所以 |PF1|+ |PF2 |+ |F1F2|=2a+2c。 b2 a2-b2 c b (3)错误。 因为 e= = = 1-a , 所以 e 越大, 则 越小, a a a 椭圆就越扁。 (4)正确。由椭圆的对称性知,其关于原点中心对称,也关于两坐 标轴对称。
考点一 椭圆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 x2 y2 【典例 1】(1)设 F1,F2 是椭圆 + =1 的两个焦点,P 是椭圆 49 24 上的点,且|PF1|∶|PF2|=4∶3,则△PF1F2 的面积为( C ) A.30 B.25 C.24 D.40 (2)已知两圆 C1:(x-4)2+y2=169,C2:(x+4)2+y2=9,动圆在 圆 C1 内部且和圆 C1 相内切, 和圆 C2 相外切, 则动圆圆心 M 的轨迹方 程为( D ) x2 y2 x2 y2 A. - =1 B. + =1 64 48 48 64 x2 y2 x2 y2 C. - =1 D. + =1 48 64 64 48
考纲要求 1.掌握椭圆的定义、几何图形、标准方程及简单几何性质(范围、 对称性、顶点、离心率)。 2.了解椭圆的简单应用。 3.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
考情分析 1.椭圆的定义、标准方程、几何性质以及椭圆与其他知识综合应 用是近几年高考命题的热点。 2.常与直线、向量、三角等知识交汇考查,考查学生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三种题型都有可能出现,选择、填空题一般为中低档题、解答 题为高档题。
[知识重温] 一、必记 3●个知识点 1.椭圆的定义
2019高考数学(文)(人教)大一轮复习课件第八章 立体几何 8.2
A.12π C.8π
32 B. 3 π D.4π
由题意可知正方体的棱长为 2,其体对角线 2 3即为球的直径,所以球 的表面积为 4πR2=(2R)2π=12π,故选 A.
4.《九章算术》商功章有题:一圆柱形谷仓,高11 丈3尺3 寸,
容纳米
3
2 000斛(1丈=10尺,1尺= 10 寸,斛为容积单位,1斛≈1.62 答案 解析
S表面积=S侧+S上 +S下
4πR2 S=
1 V= 3(S 上+S 下+ S上S下)
4 3 π R V= ______ 3
知识拓展 1.与体积有关的几个结论 (1)一个组合体的体积等于它的各部分体积的和或差. (2)底面面积及高都相等的两个同类几何体的体积相等. 2.几个与球有关的切、接常用结论
(1)正方体的棱长为a2πS.(
)
考点自测
1.(教材改编)已知圆锥的表面积等于12π cm2,其侧面展开图是
一个半圆,则底面圆的半径为 答案 解析
A.1 cm C.3 cm
∴r2=4,∴r=2 cm.
B.2 cm 3 D.2 cm
S表=πr2+πrl=πr2+πr· 2r=3πr2=12π,
2.(2015· 陕西 ) 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
立方尺,π≈3),则圆柱底面圆周长约为 A.1丈3尺 B.5丈4尺 C.9丈2尺 D.48丈6尺 设圆柱底面半径为r尺,高为h尺, 依题意,圆柱体积为V=πr2h=2 000×1.62≈3×r2×13.33, 所以r2≈81,即r≈9, 所以圆柱底面圆周长为2πr≈54,54尺=5丈4尺,即圆柱底面圆
1 1 1
1 1 1 1 2 +3Sh2=3S(h1+h2)=3,从而 VP ACC1A1 =V-V′=1-3=3.
第8章 立体几何初步(复习课件)高一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二册)
81 C. 4 π
D.16π
(1)如图,设 PE 为正四棱锥 P-ABCD 的高,则正四棱锥 P-ABCD 的 外接球的球心 O 必在其高 PE 所在的直线上,延长 PE 交球面于一点 F,连接 AE,AF.
由球的性质可知△PAF为直角三角形且AE⊥PF,
又底面边长为4, 所以AE=2 2 , PE=6, 所以侧棱长PA=
3
在Rt△CDE中,
故二面角B-AP-C的正切值为2.
tanCED CD 2 3 2, DE 3
归纳总结
(1)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常用平移转化法(转化为相交直线的 夹角). (2)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常用射影转化法(即作垂线、找射影). (3)二面角的平面角的作法常有三种:①定义法;②三垂线法; ③垂面法.
的表面积为 16π,则 O 到平面 ABC 的距离为
A. 3
3 B.2
√C.1
3 D. 2
解析 如图所示,过球心O作OO1⊥平面ABC, 则O1为等边三角形ABC的外心. 设△ABC的边长为a, 则 43a2=943,解得 a=3, ∴O1A=23× 23×3= 3. 设球O的半径为r,则由4πr2=16π,得r=2,即OA=2. 在 Rt△OO1A 中,OO1= OA2-O1A2=1,
五、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
1.直线与平面平行
(1)判定定理:平面外一条直线与这个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 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线线平行⇒线面平行).
(2)性质定理: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则过这条直线的任 一平面与此平面的交线与该直线平行(简记为“线面平行⇒线 线平行”).
2.平面与平面平行
则直线 PB 与 AD1 所成的角为( )
A.
2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第八章立体几何第4讲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性质理新人教A版
角度2 用线面平行证明线线平行 例3 如图,在多面体ABCDEF中,DE⊥平面ABCD,AD∥BC,平面 BCEF∩平面ADEF=EF,∠BAD=60°,AB=2,DE=EF=1.
(1)求证:BC∥EF; (2)求三棱锥B-DEF的体积.
解 (1)证明:∵AD∥BC,AD⊂平面ADEF,BC⊄平面ADEF,则a∥b或a与b异面,故A错误;对于B, 利用线面垂直的性质,可知若a⊥α,b⊂α,则a⊥b,故B正确;对于C,若 a,b与α所成的角相等,则a与b相交、平行或异面,故C错误;对于D,由a ∥α,b∥α,得a,b之间的位置关系可以是相交、平行或异面,故D错误.
解析
A.m∥β且l1∥α B.m∥β且n∥β C.m∥β且n∥l2 D.m∥l1且n∥l2
答案 D
解析 由定理“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分别与另一个平面平 行,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可得,由选项D可推知α∥β.故选D.
答案
解析
2.已知m,n表示两条不同的直线,α表示平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m∥α,n∥α,则m∥n B.若m⊥α,n⊂α,则m⊥n C.若m⊥α,m⊥n,则n∥α D.若m∥α,m⊥n,则n⊥α 答案 B 解析 由题可知,若m∥α,n∥α,则m与n平行、相交或异面,所以A 错误;若m⊥α,n⊂α,则m⊥n,故B正确;若m⊥α,m⊥n,则n∥α或n⊂ α,故C错误;若m∥α,m⊥n,则n∥α或n⊥α或n与α相交,故D错误.
(1)利用线面平行的定义(无公共点). (2)利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a⊄α,b⊂α,a∥b⇒a∥α). 3利用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α∥β,a⊂α⇒a∥β. (4)利用面面平行的性质(α∥β,a⊄α,a⊄β,a∥α⇒a∥β).
即时训练 3.(2019·长春一调)如图所示,E 是以 AB 为直径的半圆弧上 异于 A,B 的点,矩形 ABCD 所在平面垂直于该半圆所在的平面.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第八章 立体几何
第八章 立 体 几 何1.立体几何初步 (1)空间几何体①认识柱、锥、台、球及其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并能运用这些特征描述现实生活中简单物体的结构.②能画出简单空间图形(长方体、球、圆柱、圆锥、棱柱等的简易组合)的三视图,能识别上述三视图所表示的立体模型,会用斜二侧法画出它们的直观图.③会用平行投影方法画出简单空间图形的三视图与直观图,了解空间图形的不同表示形式.④了解球、棱柱、棱锥、台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2)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①理解空间直线、平面位置关系的定义,并了解如下可以作为推理依据的公理和定理:·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同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公理2: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定理:空间中如果两个角的两条边分别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②以立体几何的上述定义、公理和定理为出发点,认识和理解空间中线面平行、垂直的有关性质与判定定理.理解以下判定定理: ·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行.·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垂直,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则两个平面垂直.理解以下性质定理,并能够证明:·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那么过该直线的任一个平面与此平面的交线和该直线平行.·两个平面平行,则任意一个平面与这两个平面相交所得的交线相互平行.·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两个平面垂直,则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③能运用公理、定理和已获得的结论证明一些空间位置关系的简单命题.2.空间直角坐标系(1)了解空间直角坐标系,会用空间直角坐标表示点的位置.(2)会简单应用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3.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1)了解空间向量的概念,了解空间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其意义,掌握空间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其坐标表示.(2)掌握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及其坐标表示. (3)掌握空间向量的数量积及其坐标表示,能用向量的数量积判断向量的共线和垂直.(4)理解直线的方向向量及平面的法向量. (5)能用向量语言表述线线、线面、面面的平行和垂直关系.(6)能用向量方法证明立体几何中有关线面位置关系的一些简单定理(包括三垂线定理).(7)能用向量方法解决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夹角的计算问题,了解向量方法在研究立体几何问题中的应用.§8.1 空间几何体的结构、三视图和直观图1.棱柱、棱锥、棱台的概念 (1)棱柱:有两个面互相______,其余各面都是________,并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______,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多面体叫做棱柱.※注:棱柱又分为斜棱柱和直棱柱.侧棱与底面不垂直的棱柱叫做斜棱柱;侧棱与底面垂直的棱柱叫做直棱柱;底面是正多边形的直棱柱叫做正棱柱.(2)棱锥:有一个面是________,其余各面都是A.棱柱的底面一定是平行四边形( 得到图解:还原正方体知该几何体侧视图为正方形,为实线,B 1C 的正投影为A 1D ,且B 1C 被遮挡为虚故选B.(2014·福建)将边长为1的正方形以其一边所在直线为旋转轴旋转一周,所得几何体的侧面________.解:所得几何体为圆柱,底面半径为1,高为1,其侧面积S =2πrh =2π×1×1=2π.故填2π.已知正三角形ABC 的边长为a ,那么△ABC 的平面直观图△A ′B ′C ′的面积为________.解:如图所示是实际图形和直观图.由图可知,A ′B ′=AB =a ,O ′C ′=12OC =34在图中作C ′D ′⊥A ′B ′,垂足为D ′,则C ′D ′O ′C ′=68a.各小格都是正方形,粗实线画出的是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这个几何体是三棱柱 C.四棱锥解:该几何体的三视图由一个三角形,两个矩形组成,经分析可知该几何体为三棱柱,故选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根据几何体的三视图判断几何体的结构特征.常见的有以下几类:为三个三角形,对应的几何体为三棱锥;②三视图为两个三角形,一个四边形,对应的几何体为四棱锥;③三视图为两个三角形,一个圆,对应的几何体为圆锥;④三视图为一个三角形,两个四边形,对应的几何体为三棱柱;⑤三视图为三个四边形,对应的几何体为四棱柱;⑥三视图为两个四边形,一个圆,对应的几何体为圆柱.某几何体的正视图和侧视图均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俯视图不可能是解:D 选项的正视图应为如图所示的图形.故选积为20cm ________cm 解:由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为三棱锥,此三棱锥的底面为直角三直角边长分别为5cm ,6cm ,三棱锥的高为则三棱锥的体积为V =13×12×5×6×h =20,解得4.对于空间几何体的考查,从内容上看,锥的定义和相关性质是基础,以它们为载体考查三视图、体积和棱长是重点.本题给出了几何体的三视图,要掌握三视图的画法“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不难将其还原得到三棱锥.(2014·北京)某三棱锥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三棱锥最长棱的棱长为__________.解:该三棱锥的直观图如图所示,易知PB ⊥平面ABC ,则有PA =22+2,故最长棱为P A.类型三 空间多面体的直观图 如图是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用斜二测画法画出它的直观图解:由三视图知该几何体是一个简单组合体,它的下部是一个正四棱台,上部是一个正四棱锥画法:(1)画轴.如图1,画x 轴、y 使∠xOy =45°,∠xOz =90°.图1画底面.利用斜二测画法画出底面′使OO ′等于三视图中相应高度,过的平行线′,Oy 的平行线O ′y ′,利用′画出底面A ′B ′C ′D ′.图2画正四棱锥顶点.在Oz 上截取点等于三视图中相应的高度.连接PA ′,PB ′,PC ′,PD ′D ,整理得到三视图表示的几何体2所示.点拨:根据三视图可以确定一个几何体的长、宽、高,再按照斜二测画法,建立x 轴、y 轴、z 轴,使∠xOy =45°,∠xOz =90°,确定几何体在x 轴、y 轴、z 轴方向上的长度,最后连线画出直观图.已知一个四棱锥的高为3,其底面用斜二测画法所画出的水平放置的直观图是一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则此四棱锥的体积为( )A. 2B.6 2C.13D.2 2解:因为四棱锥的底面直观图是一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该正方形的对角线长为2,根据斜二测画法的规则,原图底面的底边长为1,高为直观图中正方形的对角线长的两倍,即22,则原图底面积为S =22.因此该四棱锥的体积为V =13Sh =13×22×3=22.故选D.类型四 空间旋转体的直观图用一个平行于圆锥底面的平面截这个圆锥,截得圆台上、下底面的面积之比为1∶16,截去的圆锥的母线长是3cm ,求圆台的母线长.解:设圆台的母线长为l ,截得圆台的上、下底面半径分别为r ,4r.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 33+l =r4r,解得 l =9. 所以,圆台的母线长为9cm .点拨:用平行于底面的平面去截柱、锥、台等几何体,注意抓住截面的性质(与底面全等或相似),同时结合旋转体中的轴截面(经过旋转轴的截面)的几何性质,利用相似三角形中的相似比,设相关几何变量列方程求解.(2014·湖南)一块石材表示的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将该石材切削、打磨,加工成球,则能得到的最大球的半径等于( )A.1B.2C.3D.4解:该几何体为一直三棱柱,底面是边长为6,8,10的直角三角形,侧棱为12,其最大球的半径为底面直角三角形内切圆的半径r ,由等面积法可得12×(6+8+10)·r =12×6×8,得r =2.故选B.1.在研究圆柱、圆锥、圆台的相关问题时,主要方法就是研究它们的轴截面,这是因为在轴截面中容易找到这些几何体的有关元素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数量关系.2.正多面体(1)正四面体就是棱长都相等的三棱锥,正六面体就是正方体,连接正方体六个面的中心,可得到一个正八面体,正八面体可以看作是由两个棱长都相等的正四棱锥拼接而成.(2)如图,在棱长为a 的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连接A 1B ,BC 1,A 1C 1,DC 1,DA 1,DB ,可以得到一个棱长为2a的正四面体A 1BDC 1,其体积为正方体体积的13.(3)正方体与球有以下三种特殊情形:一是球内切于正方体;二是球与正方体的十二条棱相切;三是球外接于正方体.它们的相应轴截面如图所示(正方体的棱长为a ,球的半径为R).3.长方体的外接球(1)长、宽、高分别为a ,b ,c 的长方体的体对角线长等于外接球的直径,即a 2+b 2+c 2=2R .(2)棱长为a 的正方体的体对角线长等于外接球的直径,即3a =2R .4.棱长为a 的正四面体(1)斜高为32a ;(2)高为63a ;(3)对棱中点连线长为22a ; (4)外接球的半径为64a ,内切球的半径为612a ;(5)正四面体的表面积为3a 2,体积为212a 3.5.三视图的正(主)视图、侧(左)视图、俯视图分别是从几何体的正前方、正左方、正上方观察几何体画出的轮廓线,主视图反映了物体的长度和高度;俯视图反映了物体的长度和宽度;左视图反映了物体的宽度和高度.由此得到:主俯长对正,主左高平齐,俯左宽相等.6.一个平面图形在斜二测画法下的直观图与原图形相比发生了变化,注意原图与直观图中的“三变、三不变”.三变:坐标轴的夹角改变,与y 轴平行线段的长度改变(减半),图形改变.三不变:平行性不变,与x 轴平行的线段长度不变,相对位置不变.1.由平面六边形沿某一方向平移形成的空间几何体是( )A.六棱锥B.六棱台C.六棱柱D.非棱柱、棱锥、棱台的一个几何体解:平面六边形沿某一方向平移形成的空间几何体符合棱柱的定义,故选C.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棱柱的侧面可以是三角形B.若棱柱有两个侧面是矩形,则该棱柱的其它侧面也是矩形C.正方体的所有棱长都相等D.棱柱的所有棱长都相等 解:棱柱的侧面都是平行四边形,选项A 错误;其它侧面可能是平行四边形,选项B 错误;棱柱的侧棱与底面边长并不一定相等,选项D 错误;易知选项C 正确.故选C.3.将一个等腰梯形绕着它的较长的底边所在直线旋转一周,所得的几何体包括( )A.一个圆台、两个圆锥B.两个圆台、一个圆柱C.两个圆台、一个圆锥D.一个圆柱、两个圆锥解:把等腰梯形分割成两个直角三角形和一个矩形,由旋转体的定义可知所得几何体包括一个圆柱、两个圆锥.故选D.4.(2014·江西)一几何体的直观图如图,下列给出的四个俯视图中正确的是( )解:由直观图可知,该几何体由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截角三棱柱组成,从上往下看,外层轮廓线是一矩形,矩形内部有一条线段连接两个三角形.故选B.5.(2013·四川)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直观图可以是( )A.棱柱B.棱台C.圆柱D.圆台解:由俯视图可知该几何体的上、下两底面为半径不等的圆,又∵正视图和侧视图相同,∴可判断其为旋转体.故选D.6.(2014·课标Ⅰ)如图,网格纸上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粗实线画出的是某多面体的三视图,则该多面体的各条棱中,最长的棱的长度为( )A.6 2B.4 2C.6D.4解法一:如图甲,设辅助正方体棱长为4,三视图对应的多面体为三棱锥D ABC ,最长的棱为AD =6.解法二:将三视图还原为三棱锥D ABC ,如图若一个底面是正三角形的三棱柱的正视图如图所示,则其表面积等于________.解:由正视图知,三棱柱是底面边长为的正三棱柱,所以底面积为2×3×2×1=6,所以其表面积为3.已知某一多面体内接于球构成一个简单组合体,该组合体的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均如图所示,且图中的四边形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则该球____________.解:由三视图可知该组合体为球内接棱长为∴正方体的体对角线为球的直径,,r=3.故填是截去一个角的长方体,试按图示的中几何体三视图如图b.如图1是某几何体的三视图,试说明该几何体的结构特征,并用斜二测画法画出它的直观图1中几何体是由上部为正六棱柱,下部为倒立的正六棱锥堆砌而成的组合体.斜二测画法:(1)画轴.如图2,画x轴,xOy=45°,∠xOz=∠yOz=90°画底面,利用斜二测画法画出底面ABCDEF 轴上截取O′,使OO′等于正六棱柱的高,过的平行线O′x′,Oy的平行线O′x′与O′y′画出底面A′.画正六棱锥顶点.在Oz上截取点P,使等于正六棱锥的高.成图.连接PA′,PB′,PC′,PD′,′,BB′,CC′,DD′,EE′,FF理得到三视图表示的几何体的直观图如图3注意:图形中平行于x轴的线段,在直观图中保持原长度不变;平行于y轴的线段,长度为原来..某长方体的一条对角线长为7,在该长方体的正视图中,这条对角线的投影长为6,在该长方体的侧视图与俯视图中,这条对角线的投影长分和b,求ab的最大值.解:如图,则有1=7,DC1=6,1=a,AC=b,AB=x,AD=y,AA1=z,有图如图所示,其中与题中容器对应的水的高度解:由三视图知其直观图为两个圆台的组合体,水是匀速注入的,所以水面高度随时间变化的变化率先逐渐减小后逐渐增大,又因为容器的对称性,所以函数图象关于一点中心对称.故选C.§8.2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1.柱体、锥体、台体的表面积(1)直棱柱、正棱锥、正棱台的侧面积S 直棱柱侧=__________,S 正棱锥侧=__________, S 正棱台侧=__________(其中C ,C ′为底面周长,h 为高,h ′为斜高).(2)圆柱、圆锥、圆台的侧面积S 圆柱侧=________,S 圆锥侧=________,S 圆台侧=________(其中r ,r ′为底面半径,l 为母线长). (3)柱或台的表面积等于________与__________的和,锥体的表面积等于________与__________的和. 2.柱体、锥体、台体的体积 (1)棱柱、棱锥、棱台的体积 V 棱柱=__________,V 棱锥=__________,V 棱台=__________ (其中S ,S ′为底面积,h 为高). (2)圆柱、圆锥、圆台的体积V 圆柱=__________,V 圆锥=__________,V 圆台=__________(其中r ,r ′为底面圆的半径,h 为高). 3.球的表面积与体积(1)半径为R 的球的表面积S 球=________. (2)半径为R 的球的体积V 球=________,________).自查自纠:1.(1)Ch 12Ch ′ 12()C +C ′h ′(2)2πrl πrl π(r +r ′)l (3)侧面积 两个底面积 侧面积 一个底面积2.(1)Sh 13Sh 13h ()S +SS ′+S ′(2)πr 2h 13πr 2h 13πh ()r 2+rr ′+r ′23.(1)4πR 2 (2)43πR 3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边长为6π和4π的矩形,则圆柱的表面积为( ) A.6π(4π+3)B.8π(3π+1)C.6π(4π+3)或8π(3π+1)D.6π(4π+1)或8π(3π+2) 解:分两种情况:①以边长为6π的边为高时,4π为圆柱底面周长,则2πr =4π,r =2,∴S 底=πr 2=4π,S 侧=6π×4π=24π2,S 表=2S 底+S 侧=8π+24π2=8π(3π+1);②以边长为4π的边为高时,6π为圆柱底面周长,则2πr =6π,r =3.∴S 底=πr 2=9π,S 表=2S 底+S 侧=18π+24π2=6π(4π+3).故选C. 正三棱锥的底面边长为2,侧面均为直角三角形,则此三棱锥的体积为( ) A.23 2 B. 2 C.23 D.43 2解:∵正三棱锥的侧面均为直角三角形,故侧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且直角顶点为棱锥的顶点,∴侧棱长为2,V =13×12×(2)2×2=23.故选C.(2014·安徽)一个多面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多面体的体积是( )A.233B.476C.6D.7 解:如图示,由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是棱长为2的正方体截去两个小三棱锥后余下的部分,其体积V =8-2×13×12×1×1×1=233.故选A. 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8个顶点在同一个球面上,且AB =2,AD =3,AA 1=1,则球面面积为________.单位:解:由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为圆柱与圆锥的其体积V =π×12×4+13π×22×.类型一 空间几何体的面积问题 如图,在△ABC 中,∠ABC =45°,AD 是BC 边上的高,沿AD 把△ABD BDC =90°.若BD =1,求三棱锥D ABC解:∵折起前AD 是BC 边上的高,∴沿AD 把△ABD 折起后,AD ⊥DC ,AD ⊥又∠BDC =90°.=DA =DC =1,∴AB =BC =CA =2.从而S △DAB =S △DBC =S △DCA =12×1×1=12,ABC =12×2×2×sin60°=32. ∴三棱锥D ABC 的表面积S =12×3+. 的矩形,正视图高为4的等腰三角形,侧视图底边长为6,面积S.解:由已知可得该几何体是一个底面为矩形,,顶点在底面的射影是矩形中心的四棱锥PAD ,PBC 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边上的高为h 1=42+⎝ ⎛2PAB ,PCD 也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h 2=42+⎝ ⎛⎭⎪⎫622⎝ ⎛12×6×42+12×8×5空间旋转体的面积问题如图,半径为4的球O 柱,当圆柱的侧面积最大时,球的表面积与该圆柱的侧面积之差是______.设球的一条半径与圆柱相应的母线的夹角为=2π×4sin α=π4时,S 取最大值球的表面积与该圆柱的侧面积之差为32π.点拨:根据球的性质,内接圆柱上、下底面中心连线的中点为球心,且圆柱的上、下底面圆周均在球面上,球心和圆柱的上、下底面圆上的点的连线与母线的夹角相等,这些为我们建立圆柱的侧面积与上述夹角之间的函数关系提供了依据.圆台的上、下底面半径分别是10 cm和20 cm ,它的侧面展开图的扇环的圆心角是180°,那么圆台的侧面积是____________cm 2.解:如图示,设上底面周长为c.∵扇环的圆心角是180°,∴c =π·S A. 又∵c =2π×10=20π, ∴SA =20.同理SB =40. ∴AB =SB -SA =20,∴S 圆台侧=π(10+20)·AB=600π(cm 2).故填600π.类型三 空间多面体的体积问题如图,在多面体ABCDEF 中,已知ABCD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且△ADE ,△BCF 均为正三角形,EF ∥AB ,EF =2,则该多面体的体积为( )A.23 B.33 C.43 D.32 解:如图,过A ,B 两点分别作AM ,BN 垂直于EF ,垂足分别为M ,N ,连接DM ,CN ,可证得DM ⊥EF ,CN ⊥EF ,则多面体ABCDEF 分为三部分,即多面体的体积V ABCDEF =V AMD BNC +V E AMD +V F BN C.依题意知AEFB 为等腰梯形.易知Rt △DME Rt △CNF ,∴EM =NF =12.又BF =1,∴BN =32. 作NH 垂直于BC ,则H 为BC 的中点,∴NH =22. ∴S △BNC =12·BC ·NH =24.∴V F BNC =13·S △BNC ·NF =224,V E AMD =V F BNC =224,V AMD BNC =S △BNC ·MN =24.∴V ABCDEF =23,故选A.点拨:求空间几何体体积的常用方法为割补法和等积变换法:①割补法:将这个几何体分割成几个柱体、锥体,分别求出柱体和锥体的体积,从而得出要求的几何体的体积;②等积变换法:特别的,对于三棱锥,由于其任意一个面均可作为棱锥的底面,从而可选择更容易计算的方式来求体积;利用“等积性”还可求“点到面的距离”.(2014·重庆)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A.12B.18C.24D.30解:由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是由一个直三棱柱去掉一个三棱锥得到的.所以该几何体的体积为V =12×3×4×5-13×12×3×4×3=24.故选C. 类型四 空间旋转体的体积问题已知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其中,正(主)视图、侧(左)视图均是由三角形与半圆构成,俯视图由圆与其内接三角形构成,根据图中的数据可得此几何体的体积为( )A.2π3+12B.4π3+16C.2π6+16 D.2π3+12解:由三视图可得该几何体的上部是一个三棱锥,下部是半球,根据三视图中的数据可得V =12×43π×⎝ ⎛⎭⎪⎫223+13×⎝ ⎛⎭⎪⎫12×1×1×1=2π6+16.故选C.点拨:根据已知三视图想象出该几何体的直观图,然后分析该几何体的组成,再用对应的体积公式进行计算.(2014·课标Ⅱ)如图,网格纸上正方形小格的边长为1(表示1cm),图中粗线画出的是某零件的三视图,该零件由一个底面半径为3cm ,高为6cm 的圆柱体毛坯切削得到,则切削掉部分的体积与原来毛坯体积的比值为( )A.1727 B.59 C.1027 D.13解:原来毛坯体积为:π·32·6=54π(cm 3),由三视图知该零件由左侧底面半径为2cm ,高为4cm 的圆柱和右侧底面半径为3cm ,高为2cm 的圆柱构成,故该零件的体积为:π·22·4+π·32·2=34π(cm 3),切削掉部分的体积为54π-34π=20π(cm 3),故切削掉部分的体积与原来毛坯体积的比值为20π54π=1027 .故选C.1.几何体的展开与折叠 (1)几何体的表面积,除球以外,都是利用展开图求得的,利用空间问题平面化的思想,把一个平面图形折叠成一个几何体,再研究其性质,是考查空间想象能力的常用方法.(2)多面体的展开图①直棱柱的侧面展开图是矩形;②正棱锥的侧面展开图是由一些全等的等腰三角形拼成的,底面是正多边形;③正棱台的侧面展开图是由一些全等的等腰梯形拼成的,底面是正多边形.(3)旋转体的展开图①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矩形,矩形的长(或宽)是底面圆周长,宽(或长)是圆柱的母线长;②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扇形,扇形的半径长是圆锥的母线长,弧长是圆锥的底面周长;③圆台的侧面展开图是扇环,扇环的上、下弧长分别为圆台的上、下底面周长.注:①圆锥中母线长l 与底面半径r 和展开图扇形中半径和弧长间的关系及符号容易混淆,同学们应多动手推导,加深理解.②圆锥和圆台的侧面积公式S 圆锥侧=12cl 和S 圆台侧=12(c ′+c )l 与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在形式上相同,可将二者联系起来记忆.2.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有关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的计算通常是将空间图形问题转化为平面图形问题,这是解决立体几何问题常用的基本方法.(1)棱柱、棱锥、棱台等多面体的表面积可以分别求各面面积,再求和,对于直棱柱、正棱锥、正棱台也可直接利用公式;(2)圆柱、圆锥、圆台的侧面是曲面,计算其侧面积时需将曲面展为平面图形计算,而表面积是侧面积与底面圆的面积之和;(3)组合体的表面积应注意重合部分的处理. 3.空间几何体的体积的计算方法(1)计算柱、锥、台体的体积,关键是根据条件找出相应的底面面积和高,应注意充分利用多面体的截面特别是轴截面,将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求解.(2)注意求体积的一些特殊方法:分割法、补体法、还台为锥法等,它们是计算一些不规则几何体体积常用的方法,应熟练掌握.(3)利用三棱锥的“等体积性”可以解决一些点到平面的距离问题,即将点到平面的距离视为一个三棱锥的高,通过将其顶点和底面进行转化,借助体积的不变性解决问题.1.已知圆锥的正视图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π B.8-π2 D.8-π4解:直观图为棱长为2的正方体割去两个底面14圆柱,其体积V =23-2×14×π×故选B.将长、宽分别为4和3的长方形ABCD 折成直二面角,得到四面体A BCD ,则四面体的外接球的表面积为( )B.50πC.5πD.10π解:由题设知AC 为外接球的直径,∴,S 表=4πR 2=4π×⎝ ⎛⎭⎪⎫522=25π.故选,N 是球O 半径OP 上的两点,且分别过N ,M ,O 作垂直于OP 的平面,得三个圆,则这三个圆的面积之比为( )∶6 B.3∶6∶8 ∶9 D.5∶8∶9解:设球的半径为R ,以N ,M 为圆心的圆的半,r 2.由题知M ,N 是OP 的三等分点,三个圆的面积之比即为半径的平方比,在球的轴截面的外接圆的半径R 2-r 2=63,的距离为2d =2d =13×34×23ABC ×2R =36,排除)一个六棱锥的体积为的正六边形,侧棱长都相等,则该________.设该六棱锥的高是h ,则V ,解得h =1.∴侧面三角形的高为,∴侧面积S =12×由题意可设直角梯形上底、下底和高为,它们分别为圆台的上、下底半径和高BC ⊥OA 于C ,则Rt ′B =4x -2x =2x ,+BC 2=(2x )2侧=[π(2x )2∶[π=2∶8∶9.·上海)底面边长为,其表面展开图是三角形P 1的边长及三棱锥的体积V.解:由正三棱锥P ABC 的性质及其表面展开图,B ,C 分别是△P 1P 2P .依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可得4.易判断正三棱锥P 的正四面体,其体积为V =212×四面体体积公式可见8.1名师点津4)一个圆锥的底面半径为R =2,高为在这个圆锥内部有一个高为x 的内接圆柱值时,圆柱的表面积最大?最大值是多少?解:如图是圆锥的轴截面,设圆柱的底面半径,解得r =R -R H x =2- (图所示,该几何体从上到下由四个简单几何体组成,4<V 3 B.V 1<V 3<V 2<V 4 3<V 4 D.V 2<V 3<V 1<V 4解:由已知条件及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从上到下依次是圆台,圆柱,正方体,棱台,则·π+4π)=7π3,V 2=π×8,V 4=13×1×(4+4×16+<V 1<V 3<V 4.故选C.§8.3 空间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1.平面的基本性质 (1)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______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它的作用是可用来证明点在平面内或__________________.(2)公理2:过____________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公理2的推论如下:①经过一条直线和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②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③经过两条平行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公理2及其推论的作用是可用来确定一个平面,或用来证明点、线共面.(3)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____________过该点的公共直线.它的作用是可用来确定两个平面的交线,或证明三点共线、三线共点等问题.2.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1)位置关系的分类 错误!(2)异面直线①定义: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叫做异面直线.注:异面直线定义中“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是指“不可能找到一个平面能同时经过这两条直线”,也可以理解为“既不平行也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但是不能理解为“分别在两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②异面直线的画法:画异面直线时,为了充分显示出它们既不平行又不相交,也不共面的特点,常常需要以辅助平面作为衬托,以加强直观性.③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已知两条异面直线a ,b ,经过空间任一点O 作直线a ′∥a ,b ′∥b ,把a ′与b ′所成的锐角(或直角)叫做异面直线a 与b 所成的角(或夹角).异面直线所成角的范围是____________.若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是直角,则称两条异面直线__________,所以空间两条直线垂直分为相交垂直和__________.3.平行公理公理4:平行于____________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空间平行线的传递性).它给出了判断空间两条直线平行的依据.4.等角定理等角定理:空间中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角____________.自查自纠:1.(1)两点 直线在平面内 (2)不在一条直线 (3)有且只有一条2.(1)一个公共点 没有公共点 没有公共点(2)③⎝⎛⎦⎥⎤0,π2 互相垂直 异面垂直3.同一条直线4.相等或互补(2013·安徽)在下列命题中,不是..公理的是( )A.平行于同一个平面的两个平面相互平行B.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C.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所有的点都在此平面内D.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解:公理是不需要证明的原始命题,而选项A 是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故选A.若∠AOB =∠A 1O 1B 1,且OA ∥O 1A 1,OA 与O 1A 1的方向相同,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OB ∥O 1B 1且方向相同B.OB ∥O 1B 1C.OB 与O 1B 1不平行D.OB 与O 1B 1不一定平行解:两角相等,角的一边平行且方向相同,另一边不一定平行,如圆锥的母线与轴的夹角.故选D.若点P ∈α,Q ∈α,R ∈β,α∩β=m ,且R ∉m ,PQ ∩m =M ,过P ,Q ,R 三点确定一个平面γ,则β∩γ是( )A.直线Q RB.直线P RC.直线R MD.以上均不正确 解:∵PQ ∩m =M ,m ⊂β,∴M ∈β.又M ∈平面PQ R ,即M ∈γ,故M 是β与γ的公共点.又R∈β,R ∈平面PQ R ,即R∈γ,∴R 是β与γ的公共点.∴β∩γ=M R .故选C.给出下列命题:①空间四点共面,则其中必有三点共线; ②空间四点不共面,则其中任何三点不共线; ③空间四点中有三点共线,则此四点必共面; ④空间四点中任何三点不共线,则此四点不共。
2019年高考数学(人教版文)一轮复习课件:第8章 解析几何8.4
2.圆的切线方程 若圆的方程为 x2+y2=r2,点 P(x0,y0)在圆上,则过 P 点且与圆 x2+y2=r2 相切的切线方程为⑦____________ x0x+y0y=r2。 3.直线与圆相交 直线与圆相交时,若 l 为弦长,d 为弦心距,r 为半径,则有 r2= l 2 2 ⑧____________ ,即 l=2 r2-d2,求弦长或已知弦长求解问题,一般 d +2 用此公式。
解析:(1)正确。直线与圆组成的方程组有一组解时,直线与圆相 切,有两组解时,直线与圆相交。 (2)错误。因为除外切外,还可能内切。 (3)错误。因为除小于两半径和还需大于两半径差的绝对值,否则 可能内切或内含。 (4)错误。只有当两圆相交时,方程才是公共弦所在的直线方程。 x02 (5)正确。由已知可得 O, P,A, B 四点共圆,其方程为x- 2 y02 x02 y02 +y- 2 = 2 + 2 ,即 x2+y2-x0x-y0y=0①,又圆 O 方程:x2 2 2 +y =r ②,②-①得:x0x+y0y=r2,而两圆相交于 A,B 两点,故直 线 AB 的方程是 x0x+y0y=r2。
5.已知直线 l:x-y+4=0 与圆 C:(x-1)2+(y-1)2=2,则 C 上各点到 l 距离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
解析:由数形结合可知:所求最小值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减圆的 |1-1+4| 半径。 由圆心 C(1,1)到直线 x-y+4=0 的距离 d= =2 2, 故 2 最小值为 2 2- 2= 2。 答案: 2
3.直线 3x-y+m=0 与圆 x2+y2-2x-2=0 相切,则实数 m 等 于( ) A. 3或- 3 B.- 3或 3 3 C.-3 3或 3 D.-3 3或 3 3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八章 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 高考专题突破四 高考中的立体几何问题教学案 理
高考专题突破四 高考中的立体几何问题空间角的求法命题点1 求线线角例1 (2019·安徽知名示范高中联合质检)若在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 1AC =∠BAC =60°,平面A 1ACC 1⊥平面ABC ,AA 1=AC =AB ,则异面直线AC 1与A 1B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________. 答案 24解析 方法一 令M 为AC 的中点,连接MB ,MA 1, 由题意知△ABC 是等边三角形,所以BM ⊥AC , 同理,A 1M ⊥AC ,因为平面A 1ACC 1⊥平面ABC ,平面A 1ACC 1∩平面ABC =AC ,BM ⊂平面ABC ,所以BM ⊥平面A 1ACC 1,因为A 1M ⊂平面A 1ACC 1,所以BM ⊥A 1M ,所以AC ,BM ,A 1M 两两垂直,以M 为原点,MA →,MB →,MA 1→的方向分别为x 轴,y 轴,z 轴的正方向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设AA 1=AC =AB =2,则A (1,0,0),B (0,3,0),A 1(0,0,3),C 1(-2,0,3),所以AC 1→=(-3,0,3),A 1B →=(0,3,-3), 所以cos 〈AC 1→,A 1B →〉=-323×6=-24,故异面直线AC 1与A 1B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24.方法二 如图,在平面ABC ,平面A 1B 1C 1中分别取点D ,D 1,连接BD ,CD ,B 1D 1,C 1D 1,使得四边形ABDC ,A 1B 1D 1C 1为平行四边形,连接DD 1,BD 1,则AB =C 1D 1,且AB ∥C 1D 1,所以AC 1∥BD 1,故∠A 1BD 1或其补角为异面直线AC 1与A 1B 所成的角.连接A 1D 1,过点A 1作A 1M ⊥AC 于点M ,连接BM ,设AA 1=2,由∠A 1AM =∠BAC =60°,得AM =1,BM =3,A 1M =3, 因为平面A 1ACC 1⊥平面ABC ,平面A 1ACC 1∩平面ABC =AC ,A 1M ⊂平面A 1ACC 1,所以A 1M ⊥平面ABC ,又BM ⊂平面ABC , 所以A 1M ⊥BM ,所以A 1B =6,在菱形A 1ACC 1中,可求得AC 1=23=BD 1, 同理,在菱形A 1B 1D 1C 1中,求得A 1D 1=23,所以cos∠A 1BD 1=A 1B 2+BD 21-A 1D 212A 1B ·BD 1=6+12-1226×23=24,所以异面直线AC 1与A 1B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24.思维升华 (1)求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思路: ①选好基底或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②求出两直线的方向向量v 1,v 2.③代入公式|cos 〈v 1,v 2〉|=|v 1·v 2||v 1||v 2|求解.(2)两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关注点: 两异面直线所成角的范围是θ∈⎝ ⎛⎦⎥⎤0,π2,两向量的夹角α的范围是[0,π],当异面直线的方向向量的夹角为锐角或直角时,就是该异面直线的夹角;当异面直线的方向向量的夹角为钝角时,其补角才是异面直线的夹角.跟踪训练1 (2019·龙岩月考)若正四棱柱ABCD -A 1B 1C 1D 1的体积为3,AB =1,则直线AB 1与CD 1所成的角为( ) A .30°B.45°C.60°D.90° 答案 C解析 ∵正四棱柱ABCD -A 1B 1C 1D 1的体积为3,AB =1,∴AA 1=3, 以D 为原点,DA 所在直线为x 轴,DC 所在直线为y 轴,DD 1所在直线为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 (1,0,0),B 1(1,1,3),C (0,1,0),D 1(0,0,3), AB1→=(0,1,3),CD 1→=(0,-1,3), 设直线AB 1与CD 1所成的角为θ, 则cos θ=|AB 1→·CD 1→||AB 1→|·|CD 1→|=24·4=12,又0°<θ≤90°,∴θ=60°,∴直线AB 1与CD 1所成的角为60°.故选C. 命题点2 求线面角例2 (2018·浙江)如图,已知多面体ABCA 1B 1C 1,A 1A ,B 1B ,C 1C 均垂直于平面ABC ,∠ABC =120°,A 1A =4,C 1C =1,AB =BC =B 1B =2.(1)证明:AB 1⊥平面A 1B 1C 1;(2)求直线AC 1与平面ABB 1所成的角的正弦值.方法一 (1)证明 由AB =2,AA 1=4,BB 1=2,AA 1⊥AB ,BB 1⊥AB ,得AB 1=A 1B 1=22,所以A 1B 21+AB 21=AA 21, 故AB 1⊥A 1B 1.由BC =2,BB 1=2,CC 1=1,BB 1⊥BC ,CC 1⊥BC , 得B 1C 1= 5.由AB =BC =2,∠ABC =120°,得AC =2 3. 由CC 1⊥AC ,得AC 1=13, 所以AB 21+B 1C 21=AC 21, 故AB 1⊥B 1C 1.又因为A 1B 1∩B 1C 1=B 1,A 1B 1,B 1C 1⊂平面A 1B 1C 1, 所以AB 1⊥平面A 1B 1C 1.(2)解 如图,过点C 1作C 1D ⊥A 1B 1,交直线A 1B 1于点D , 连接AD .由AB 1⊥平面A 1B 1C 1, 得平面A 1B 1C 1⊥平面ABB 1.由C 1D ⊥A 1B 1,平面A 1B 1C 1∩平面ABB 1=A 1B 1,C 1D ⊂平面A 1B 1C 1,得C 1D ⊥平面ABB 1.所以∠C 1AD 即为AC 1与平面ABB 1所成的角. 由B 1C 1=5,A 1B 1=22,A 1C 1=21, 得cos∠C 1A 1B 1=427,sin∠C 1A 1B 1=77, 所以C 1D =3,故sin∠C 1AD =C 1D AC 1=3913.因此直线AC 1与平面ABB 1所成的角的正弦值是3913.方法二 (1)证明 如图,以AC 的中点O 为原点,分别以射线OB ,OC 为x ,y 轴的正半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由题意知各点坐标如下:A (0,-3,0),B (1,0,0),A 1(0,-3,4),B 1(1,0,2),C 1(0,3,1).因此AB 1→=(1,3,2),A 1B 1——→=(1,3,-2),A 1C 1——→=(0,23,-3).由AB 1→·A 1B 1——→=0,得AB 1⊥A 1B 1. 由AB 1→·A 1C 1——→=0,得AB 1⊥A 1C 1.又A 1B 1∩A 1C 1=A 1,A 1B 1,A 1C 1⊂平面A 1B 1C 1, 所以AB 1⊥平面A 1B 1C 1.(2)解 设直线AC 1与平面ABB 1所成的角为θ. 由(1)可知AC 1→=(0,23,1),AB →=(1,3,0),BB 1→=(0,0,2). 设平面ABB 1的一个法向量为n =(x ,y ,z ). 由⎩⎨⎧n ·AB →=0,n ·BB1→=0,得⎩⎪⎨⎪⎧x +3y =0,2z =0,可取n =(-3,1,0).所以sin θ=|cos 〈AC 1→,n 〉|=|AC 1→·n ||AC 1→||n |=3913.因此直线AC 1与平面ABB 1所成的角的正弦值是3913.思维升华 (1)利用向量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有两个思路:①分别求出斜线和它在平面内的射影直线的方向向量,转化为求两个方向向量的夹角(或其补角).②通过平面的法向量来求,即求出斜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所夹的锐角,取其余角就是斜线和平面所成的角.(2)若直线l 与平面α的夹角为θ,直线l 的方向向量l 与平面α的法向量n 的夹角为β,则θ=π2-β或θ=β-π2,故有sin θ=|cos β|=|l ·n ||l ||n |.跟踪训练2 如图,已知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平面A 1ACC 1⊥平面ABC ,∠ABC =90°,∠BAC =30°,A 1A =A 1C =AC ,E ,F 分别是AC ,A 1B 1的中点.(1)证明:EF ⊥BC ;(2)求直线EF 与平面A 1BC 所成角的余弦值.方法一 (1)证明 如图,连接A 1E ,因为A 1A =A 1C ,E 是AC 的中点,所以A 1E ⊥AC .又平面A 1ACC 1⊥平面ABC ,A 1E ⊂平面A 1ACC 1,平面A 1ACC 1∩平面ABC =AC ,所以A 1E ⊥平面ABC ,则A 1E ⊥BC . 又因为A 1F ∥AB ,∠ABC =90°,故BC ⊥A 1F , 又A 1E ,A 1F ⊂平面A 1EF ,A 1E ∩A 1F =A 1, 所以BC ⊥平面A 1EF .又EF ⊂平面A 1EF ,因此EF ⊥BC .(2)解 取BC 的中点G ,连接EG ,GF , 则EGFA 1是平行四边形.由于A 1E ⊥平面ABC ,故A 1E ⊥EG ,所以平行四边形EGFA 1为矩形.连接A 1G 交EF 于O ,由(1)得BC ⊥平面EGFA 1,则平面A 1BC ⊥平面EGFA 1,所以EF 在平面A 1BC 上的射影在直线A 1G 上.则∠EOG 是直线EF 与平面A 1BC 所成的角(或其补角). 不妨设AC =4,则在Rt△A 1EG 中,A 1E =23,EG = 3. 由于O 为A 1G 的中点,故EO =OG =A 1G2=152,所以cos∠EOG =EO 2+OG 2-EG 22EO ·OG =35.因此,直线EF 与平面A 1BC 所成角的余弦值是35.方法二 (1)证明 连接A 1E ,因为A 1A =A 1C ,E 是AC 的中点, 所以A 1E ⊥AC .又平面A 1ACC 1⊥平面ABC ,A 1E ⊂平面A 1ACC 1, 平面A 1ACC 1∩平面ABC =AC ,所以A 1E ⊥平面ABC .如图,以E 为原点,分别以射线EC ,EA 1为y ,z 轴的正半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不妨设AC =4,则A 1(0,0,23),B (3,1,0),B 1(3,3,23),F ⎝⎛⎭⎪⎪⎫32,32,23,C (0,2,0). 因此,EF →=⎝ ⎛⎭⎪⎪⎫32,32,23,BC →=(-3,1,0).由EF →·BC→=0得EF ⊥BC . (2)解 设直线EF 与平面A 1BC 所成角为θ.由(1)可得BC →=(-3,1,0),A 1C →=(0,2,-23). 设平面A 1BC 的法向量为n =(x ,y ,z ).由⎩⎨⎧BC →·n =0,A 1C →·n =0,得⎩⎪⎨⎪⎧-3x +y =0,y -3z =0.取n =(1,3,1),故sin θ=|cos 〈EF →,n 〉|=|EF→·n ||EF →|·|n |=45.因此,直线EF 与平面A 1BC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35.命题点3 求二面角例3 如图,在四棱锥A -BCDE 中,平面BCDE ⊥平面ABC ,BE ⊥EC ,BC =2,AB =4,∠ABC =60°.(1)求证:BE ⊥平面ACE ;(2)若直线CE 与平面ABC 所成的角为45°,求二面角E -AB -C 的余弦值.(1)证明 在△ACB 中,由余弦定理得cos∠ABC =AB 2+BC 2-AC 22AB ·BC =12,解得AC =23,所以AC 2+BC 2=AB 2,所以AC ⊥BC .又因为平面BCDE ⊥平面ABC ,平面BCDE ∩平面ABC =BC ,AC ⊂平面ABC ,所以AC ⊥平面BCDE .又BE ⊂平面BCDE ,所以AC ⊥BE .又BE ⊥EC ,AC ,CE ⊂平面ACE ,且AC ∩CE =C ,所以BE ⊥平面ACE .(2)解 方法一 因为直线CE 与平面ABC 所成的角为45°,平面BCDE ⊥平面ABC ,平面BCDE ∩平面ABC =BC ,所以∠BCE =45°,所以△EB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取BC 的中点F ,连接EF ,过点F 作FG ⊥AB 于点G ,连接EG , 则∠EGF 为二面角E -AB -C 的平面角. 易得EF =BF =1,FG =32.在Rt△EFG 中,由勾股定理,得EG =EF 2+FG 2=72,所以cos∠EGF =FG EG =217, 所以二面角E -AB -C 的余弦值为217.方法二 因为直线CE 与平面ABC 所成的角为45°,平面BCDE ⊥平面ABC ,平面BCDE ∩平面ABC =BC ,所以∠BCE =45°,所以△EB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记BC 的中点为O ,连接OE ,则OE ⊥平面ABC ,以O 为坐标原点,分别以OB ,OE 所在直线为x 轴、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 (-1,23,0),B (1,0,0),E (0,0,1), 所以BA →=(-2,23,0),BE →=(-1,0,1). 设平面ABE 的法向量m =(x ,y ,z ),则⎩⎨⎧BA →·m =0,BE →·m =0,即⎩⎪⎨⎪⎧-2x +23y =0,-x +z =0,令x =3,则m =(3,1,3)为平面ABE 的一个法向量. 易知平面ABC 的一个法向量为OE →=(0,0,1), 所以cos 〈m ,OE →〉=m ·OE→|m |·|OE →|=37=217,易知二面角E -AB -C 为锐角,所以二面角E -AB -C 的余弦值为217.思维升华 (1)求二面角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分别求出二面角的两个半平面所在平面的法向量,然后通过两个平面的法向量的夹角得到二面角的大小,但要注意结合实际图形判断所求角是锐角还是钝角.(2)利用向量法求二面角的大小的关键是确定平面的法向量,求法向量的方法主要有两种:①求平面的垂线的方向向量.②利用法向量与平面内两个不共线向量的数量积为零,列方程组求解. 跟踪训练3 (2020·湖北宜昌一中模拟)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PA ⊥底面ABCD ,AD ⊥AB ,AB ∥DC ,AD =DC =AP =2,AB =1,点E 为棱PC 的中点. (1)证明:BE ⊥PD ;(2)若F 为棱PC 上一点,满足BF ⊥AC ,求二面角F -AB -D 的余弦值.解 依题意,以点A 为原点,以AB ,AD ,AP 为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可得B (1,0,0),C (2,2,0),D (0,2,0),P (0,0,2). 由E 为棱PC 的中点,得E (1,1,1).(1)证明 向量BE →=(0,1,1),PD →=(0,2,-2), 故BE →·PD →=0,所以BE →⊥PD →,所以BE ⊥PD .(2)解 BC →=(1,2,0),CP →=(-2,-2,2),AC →=(2,2,0),AB →=(1,0,0),由点F 在棱PC 上,设CF →=λCP →,0≤λ≤1,故BF →=BC →+CF →=BC →+λCP →=(1-2λ,2-2λ,2λ), 由BF ⊥AC ,得BF →·AC →=0,因此,2(1-2λ)+2(2-2λ)=0,λ=34,即BF →=⎝ ⎛⎭⎪⎫-12,12,32.设n 1=(x ,y ,z )为平面FAB 的法向量,则⎩⎨⎧n 1·AB →=0,n 1·BF →=0,即⎩⎪⎨⎪⎧x =0,-12x +12y +32z =0,不妨令z =-1,可得n 1=(0,3,-1)为平面FAB 的一个法向量, 取平面ABD 的法向量n 2=(0,0,1),则cos 〈n 1,n 2〉=n 1·n 2|n 1|·|n 2|=-110=-1010,又因为二面角F -AB -D 为锐二面角,所以二面角F-AB-D的余弦值为10 10.立体几何中的探索性问题例4 (2019·淄博模拟)已知正方形的边长为4,E,F分别为AD,BC的中点,以EF为棱将正方形ABCD折成如图所示的60°的二面角,点M在线段AB上.(1)若M为AB的中点,且直线MF与由A,D,E三点所确定平面的交点为O,试确定点O的位置,并证明直线OD∥平面EMC;(2)是否存在点M,使得直线DE与平面EMC所成的角为60°;若存在,求此时二面角M-EC-F的余弦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解(1)因为直线MF⊂平面ABFE,故点O在平面ABFE内也在平面ADE内,所以点O在平面ABFE与平面ADE的交线上(如图所示),因为AO∥BF,M为AB的中点,所以△OAM≌△FBM,所以OM=MF,AO=BF,所以点O在EA的延长线上,且AO=2,连接DF交EC于N,因为四边形CDEF为矩形,所以N是EC的中点,连接MN,因为MN为△DOF的中位线,所以MN∥OD,又因为MN⊂平面EMC,OD⊄平面EMC,所以直线OD∥平面EMC.(2)由已知可得,EF⊥AE,EF⊥DE,AE∩DE=E,所以EF⊥平面ADE,所以平面ABFE⊥平面ADE,取AE的中点H为坐标原点,以AH,DH所在直线分别为x轴,z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所以E (-1,0,0),D (0,0,3),C (0,4,3),F (-1,4,0), 所以ED →=(1,0,3),EC →=(1,4,3), 设M (1,t,0)(0≤t ≤4),则EM →=(2,t,0), 设平面EMC 的法向量m =(x ,y ,z ), 则⎩⎨⎧m ·EM →=0,m ·EC→=0⇒⎩⎪⎨⎪⎧2x +ty =0,x +4y +3z =0,取y =-2,则x =t ,z =8-t 3,所以m =⎝ ⎛⎭⎪⎪⎫t ,-2,8-t 3, 因为DE 与平面EMC 所成的角为60°, 所以82t 2+4+8-t 23=32, 所以23t 2-4t +19=32,所以t 2-4t +3=0,解得t =1或t =3,所以存在点M ,使得直线DE 与平面EMC 所成的角为60°, 取ED 的中点Q ,因为EF ⊥平面ADE ,AQ ⊂平面ADE , 所以AQ ⊥EF ,又因为AQ ⊥DE ,DE ∩EF =E ,DE ,EF ⊂平面CEF , 所以AQ ⊥平面CEF ,则QA →为平面CEF 的法向量,因为Q ⎝⎛⎭⎪⎪⎫-12,0,32,A (1,0,0), 所以QA →=⎝ ⎛⎭⎪⎪⎫32,0,-32,m =⎝⎛⎭⎪⎪⎫t ,-2,8-t 3, 设二面角M -EC -F 的大小为θ,所以|cos θ|=|QA →·m ||QA →|·|m |=|2t -4|3t 2+4+8-t23=|t -2|t 2-4t +19,因为当t =2时,cos θ=0,平面EMC ⊥平面CDEF , 所以当t =1时,θ为钝角,所以cos θ=-14.当t =3时,θ为锐角,所以cos θ=14.思维升华 (1)对于线面关系中的存在性问题,首先假设存在,然后在该假设条件下,利用线面关系的相关定理、性质进行推理论证,寻找假设满足的条件,若满足则肯定假设,若得出矛盾的结论则否定假设.(2)平面图形的翻折问题,关键是搞清翻折前后图形中线面位置关系和度量关系的变化情况.一般地,翻折后还在同一个平面上的性质不发生变化,不在同一个平面上的性质发生变化.跟踪训练4 (2019·天津市南开区南开中学月考)如图1,在边长为2的菱形ABCD 中,∠BAD =60°,DE ⊥AB 于点E ,将△ADE 沿DE 折起到△A 1DE 的位置,使A 1D ⊥BE ,如图2. (1)求证:A 1E ⊥平面BCDE ;(2)求二面角E -A 1D -B 的余弦值;(3)在线段BD 上是否存在点P ,使平面A 1EP ⊥平面A 1BD ?若存在,求BPBD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1)证明 因为A 1D ⊥BE ,DE ⊥BE ,A 1D ∩DE =D ,A 1D ,DE ⊂平面A 1DE ,所以BE ⊥平面A 1DE ,因为A 1E ⊂平面A 1DE , 所以A 1E ⊥BE ,又因为A 1E ⊥DE ,BE ∩DE =E ,BE ,DE ⊂平面BCDE , 所以A 1E ⊥平面BCDE .(2)解 以E 为原点,分别以EB ,ED ,EA 1所在直线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B (1,0,0),D (0,3,0),A 1(0,0,1), 所以BA 1→=(-1,0,1),BD →=(-1,3,0), 设平面A 1BD 的法向量n =(x ,y ,z ), 由⎩⎨⎧n ·BA 1→=-x +z =0,n ·BD→=-x +3y =0得⎩⎪⎨⎪⎧x =z ,x =3y ,令y =1,得n =(3,1,3), 因为BE ⊥平面A 1DE ,所以平面A 1DE 的法向量EB→=(1,0,0),cos 〈n ,EB →〉=n ·EB→|n |·|EB →|=37=217,因为所求二面角为锐角,所以二面角E -A 1D -B 的余弦值为217. (3)解 假设在线段BD 上存在一点P ,使得平面A 1EP ⊥平面A 1BD , 设P (x ,y ,z ),BP →=λBD→(0≤λ≤1),则(x -1,y ,z )=λ(-1,3,0),所以P (1-λ,3λ,0), 所以EA 1→=(0,0,1),EP →=(1-λ,3λ,0),设平面A 1EP 的法向量m =(x 1,y 1,z 1), 由⎩⎨⎧m ·EA1→=z 1=0,m ·EP→=1-λx 1+3λy 1=0,得⎩⎪⎨⎪⎧z 1=0,1-λx 1=-3λy 1,令x 1=3λ,得m =(3λ,λ-1,0), 因为平面A 1EP ⊥平面A 1BD ,所以m ·n =3λ+λ-1=0,解得λ=14∈[0,1],所以在线段BD 上存在点P ,使得平面A 1EP ⊥平面A 1BD ,且BP BD =14.例 (12分)(2019·全国Ⅰ)如图,直四棱柱ABCD -A 1B 1C 1D 1的底面是菱形,AA 1=4,AB =2,∠BAD =60°,E ,M ,N 分别是BC ,BB 1,A 1D 的中点.(1)证明:MN ∥平面C 1DE ;(2)求二面角A -MA 1-N 的正弦值. (1)证明 连接B 1C ,ME .因为M ,E 分别为BB 1,BC 的中点,所以ME ∥B 1C ,且ME =12B 1C .[1分]又因为N 为A 1D 的中点,所以ND =12A 1D .[2分]由题设知A 1B 1∥DC 且A 1B 1=DC ,可得B 1C ∥A 1D 且B 1C =A 1D ,故ME ∥ND 且ME =ND ,因此四边形MNDE 为平行四边形,[3分] 所以MN ∥ED .[4分]又MN ⊄平面C 1DE ,ED ⊂平面C 1DE ,[5分] 所以MN ∥平面C 1DE .[6分](2)解 由已知可得DE ⊥DA ,以D 为坐标原点,DA →的方向为x 轴正方向,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D -xyz ,[7分]则A (2,0,0),A 1(2,0,4),M (1,3,2),N (1,0,2),A 1A →=(0,0,-4),A 1M →=(-1,3,-2),A 1N →=(-1,0,-2),MN →=(0,-3,0).[8分]设m =(x ,y ,z )为平面A 1MA 的一个法向量,则 ⎩⎨⎧ m ·A 1M →=0,m ·A 1A →=0,所以⎩⎪⎨⎪⎧-x +3y -2z =0,-4z =0,可得m =(3,1,0).[9分]设n =(p ,q ,r )为平面A 1MN 的一个法向量,则⎩⎨⎧n ·MN →=0,n ·A 1N →=0,所以⎩⎪⎨⎪⎧-3q =0,-p -2r =0,可取n =(2,0,-1).[10分]于是cos 〈m ,n 〉=m ·n |m ||n |=232×5=155,[11分]所以二面角A -MA 1-N 的正弦值为105.[12分]利用向量求空间角的步骤第一步: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确定点的坐标;第二步:求向量(直线的方向向量、平面的法向量)坐标;第三步:计算向量的夹角(或函数值),并转化为所求角.1.(2019·大连模拟)如图,在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BC 和△AA 1C 均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点O 为AC 中点,平面AA 1C 1C ⊥平面ABC .(1)证明:A 1O ⊥平面ABC ;(2)求直线AB 与平面A 1BC 1所成角的正弦值. (1)证明 ∵AA 1=A 1C ,且O 为AC 的中点, ∴A 1O ⊥AC ,又∵平面AA 1C 1C ⊥平面ABC ,平面AA 1C 1C ∩平面ABC =AC ,A 1O ⊂平面AA 1C 1C , ∴A 1O ⊥平面ABC .(2)解 如图,以O 为原点,OB ,OC ,OA 1所在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由已知可得O (0,0,0),A (0,-1,0),B (3,0,0),A 1(0,0,3),C 1(0,2,3),∴AB →=(3,1,0),A 1B →=(3,0,-3),A 1C 1——→=(0,2,0), 设平面A 1BC 1的法向量为n =(x ,y ,z ),则⎩⎨⎧n ·A 1C 1→=0,n ·A 1B →=0,即⎩⎪⎨⎪⎧2y =0,3x -3z =0,∴平面A 1BC 1的一个法向量为n =(1,0,1), 设直线AB 与平面A 1BC 1所成的角为α, 则sin α=|cos 〈AB →,n 〉|,又∵cos〈AB →,n 〉=AB →·n|AB →||n |=322=64,∴AB 与平面A 1BC 1所成角的正弦值为64.2.如图1,在△ABC 中,BC =3,AC =6,∠C =90°,且DE ∥BC ,将△ADE 沿DE 折起到△A 1DE 的位置,使A 1D ⊥CD ,如图2. (1)求证:BC ⊥平面A 1DC ;(2)若CD =2,求BE 与平面A 1BC 所成角的正弦值. (1)证明 ∵DE ⊥A 1D ,DE ∥BC ,∴BC ⊥A 1D , 又∵BC ⊥CD ,A 1D ∩CD =D ,A 1D ,CD ⊂平面A 1CD , ∴BC ⊥平面A 1DC ,(2)解 以D 为原点,分别以DE →,DA 1→,CD →为x ,y ,z 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在直角梯形CDEB 中,过E 作EF ⊥BC ,EF =2,BF =1,BC =3, ∴B (3,0,-2),E (2,0,0),C (0,0,-2),A 1(0,4,0), BE →=(-1,0,2),CA1→=(0,4,2),BA 1→=(-3,4,2),设平面A 1BC 的法向量为m =(x ,y ,z ), ⎩⎨⎧CA 1→·m =0,BA1→·m =0,⎩⎪⎨⎪⎧4y +2z =0,-3x +4y +2z =0,⎩⎪⎨⎪⎧z =-2y ,x =0,令y =1,∴m =(0,1,-2), 设BE 与平面A 1BC 所成角为θ,∴sin θ=|cos 〈BE →,m 〉|=|BE →·m ||BE →||m |=45·5=45.3.(2020·成都诊断)如图1,在边长为5的菱形ABCD 中,AC =6,现沿对角线AC 把△ADC 翻折到△APC 的位置得到四面体P -ABC ,如图2所示.已知PB =4 2. (1)求证:平面PAC ⊥平面ABC ;(2)若Q 是线段AP 上的点,且AQ →=13AP →,求二面角Q -BC -A 的余弦值.(1)证明 取AC 的中点O ,连接PO ,BO 得到△PBO . ∵四边形ABCD 是菱形,∴PA =PC ,PO ⊥AC . ∵DC =5,AC =6,∴OC =3,PO =OB =4, ∵PB =42,∴PO 2+OB 2=PB 2, ∴PO ⊥OB .∵OB ∩AC =O ,OB ,AC ⊂平面ABC ,∴PO ⊥平面ABC . ∵PO ⊂平面PAC ,∴平面PAC ⊥平面ABC . (2)解 ∵AB =BC ,∴BO ⊥AC . 易知OB ,OC ,OP 两两垂直.以O 为坐标原点,OB ,OC ,OP 所在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B (4,0,0),C (0,3,0),P (0,0,4),A (0,-3,0). 设点Q (x ,y ,z ).由AQ →=13AP →,得Q ⎝⎛⎭⎪⎫0,-2,43.∴BC →=(-4,3,0),BQ →=⎝⎛⎭⎪⎫-4,-2,43.设n 1=(x 1,y 1,z 1)为平面BCQ 的法向量.由⎩⎨⎧n 1·BC →=0,n 1·BQ →=0,得⎩⎪⎨⎪⎧-4x 1+3y 1=0,-4x 1-2y 1+43z 1=0,解得⎩⎪⎨⎪⎧x 1=34y 1,y 1=415z 1,取z 1=15,则n 1=(3,4,15).取平面ABC 的一个法向量n 2=(0,0,1).∵cos〈n 1,n 2〉=n 1·n 2|n 1||n 2|=1532+42+152=31010, 由图可知二面角Q -BC -A 为锐角, ∴二面角Q -BC -A 的余弦值为31010.4.如图所示,在正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的边长为2,侧棱长为2 2.(1)若点E 为PD 上的点,且PB ∥平面EAC ,试确定E 点的位置; (2)在(1)的条件下,在线段PA 上是否存在点F ,使平面AEC 和平面BDF 所成的锐二面角的余弦值为114,若存在,求线段PF 的长度,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 (1)设BD 交AC 于点O ,连接OE , ∵PB ∥平面AEC ,平面AEC ∩平面BDP =OE , ∴PB ∥OE .又O 为BD 的中点,∴E 为PD 的中点.(2)连接OP ,由题意知PO ⊥平面ABCD ,且AC ⊥BD ,∴以O 为坐标原点,OC →,OD →,OP →所在直线分别为x ,y ,z 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OP =PD 2-OD 2=6,∴O (0,0,0),A (-2,0,0),B (0,-2,0),C (2,0,0),D (0,2,0),P (0,0,6),则E ⎝⎛⎭⎪⎪⎫0,22,62,OC →=(2,0,0),OE →=⎝⎛⎭⎪⎪⎫0,22,62,OD →=(0,2,0).设平面AEC 的法向量为m =(x 1,y 1,z 1), 则⎩⎨⎧m ·OC→=0,m ·OE→=0,即⎩⎪⎨⎪⎧2x 1=0,22y 1+62z 1=0,令z 1=1,得平面AEC 的一个法向量m =(0,-3,1),假设在线段PA 上存在点F ,满足题设条件,不妨设PF →=λPA →(0≤λ≤1).则F (-2λ,0,6-6λ),OF →=(-2λ,0,6-6λ). 设平面BDF 的法向量n =(x 2,y 2,z 2), ∴⎩⎨⎧n ·OD →=0,n ·OF→=0,即⎩⎪⎨⎪⎧2y 2=0,-2λx 2+1-λr(6z 2=0.)令z 2=1得平面BDF的一个法向量n =⎝⎛⎭⎪⎪⎫31-λλ,0,1.由平面AEC 与平面BDF 所成锐二面角的余弦值为114,则cos 〈m ,n 〉=m ·n|m ||n |=12·1+3⎝ ⎛⎭⎪⎫1λ-12=114,解得λ=15(负值舍去).∴|PF →|=15|PA →|=225. 故在线段PA 上存在点F ,当PF =225时,使得平面AEC 和平面BDF所成的锐二面角的余弦值为114.5.如图,在四棱锥E -ABCD 中,底面ABCD 是圆内接四边形,CB =CD =CE =1,AB =AD =AE =3,EC ⊥BD .(1)求证:平面BED ⊥平面ABCD ;(2)若点P 在侧面ABE 内运动,且DP ∥平面BEC ,求直线DP 与平面ABE 所成角的正弦值的最大值.(1)证明 如图,连接AC ,交BD 于点O ,连接EO , ∵AD =AB ,CD =CB ,AC =AC , ∴△ADC ≌△ABC , 易得△ADO ≌△ABO , ∴∠AOD =∠AOB =90°, ∴AC ⊥BD .又EC ⊥BD ,EC ∩AC =C ,EC ,AC ⊂平面AEC , ∴BD ⊥平面AEC ,又OE ⊂平面AEC ,∴OE ⊥BD . 又底面ABCD 是圆内接四边形, ∴∠ADC =∠ABC =90°,在Rt△ADC 中,由AD =3,CD =1, 可得AC =2,AO =32,∴∠AEC =90°,AE AC =AO AE =32,易得△AEO ∽△ACE ,∴∠AOE =∠AEC =90°, 即EO ⊥AC .又AC ,BD ⊂平面ABCD ,AC ∩BD =O , ∴EO ⊥平面ABCD ,又EO ⊂平面BED ,∴平面BED ⊥平面ABCD .(2)解 如图,取AE 的中点M ,AB 的中点N ,连接MN ,ND ,DM , 则MN ∥BE ,由(1)知,∠DAC =∠BAC =30°, 即∠DAB =60°, ∴△ABD 为正三角形, ∴DN ⊥AB ,又BC ⊥AB ,DN ,CB ⊂平面ABCD ,∴DN ∥CB ,又MN ∩DN =N ,BE ∩BC =B ,MN ,DN ⊂平面DMN ,BE ,BC ⊂平面EBC , ∴平面DMN ∥平面EBC ,∴点P 在线段MN 上.以O 为坐标原点,OA ,OB ,OE 所在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 ⎝ ⎛⎭⎪⎫32,0,0,B ⎝ ⎛⎭⎪⎪⎫0,32,0,E ⎝⎛⎭⎪⎪⎫0,0,32, M ⎝⎛⎭⎪⎪⎫34,0,34,D ⎝ ⎛⎭⎪⎪⎫0,-32,0,N ⎝ ⎛⎭⎪⎪⎫34,34,0, ∴AB →=⎝ ⎛⎭⎪⎪⎫-32,32,0,AE →=⎝ ⎛⎭⎪⎪⎫-32,0,32, DM →=⎝ ⎛⎭⎪⎪⎫34,32,34,MN →=⎝⎛⎭⎪⎪⎫0,34,-34, 设平面ABE 的法向量为n =(x ,y ,z ),则⎩⎨⎧AB →·n =0,AE →·n =0,即⎩⎪⎨⎪⎧-3x +y =0,-3x +z =0,令x =1,则n =(1,3,3),设MP →=λMN →(0≤λ≤1),可得DP →=DM →+MP →=⎝ ⎛⎭⎪⎪⎫34,32+34λ,34-34λ, 设直线DP 与平面ABE 所成的角为θ,则sin θ=|cos 〈n ,DP →〉|=|n ·DP →||n |·|DP →|=1242×λ2+λ+4, ∵0≤λ≤1,∴当λ=0时,sin θ取得最大值427.故直线DP 与平面ABE 所成角的正弦值的最大值为427.。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数学大一轮复习_第八章 立体几何初步专题探究课四课件 文 新人教A版
高考导航 1.立体几何初步是高考的重要内容,几乎每年都考查一个解答题,两个选择或填空题,客观题主要考查空间概念,三视图及简单计算;解答题主要采用“论证与计算”相结合的模式,即利用定义、公理、定理证明空间线线、线面、面面平行或垂直,并与几何体的性质相结合考查几何体的计算;2.重在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论证能力及数学运算能力.考查的热点是以几何体为载体的垂直、平行的证明、平面图形的折叠、探索开放性问题等;同时考查转化化归思想与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热点一空间位置关系与几何体度量计算(教材VS高考)以空间几何体(主要是柱、锥或简单组合体)为载体,通过空间平行、垂直关系的论证命制,主要考查公理4及线、面平行与垂直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常与平面图形的有关性质及体积的计算等知识交汇考查,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以及转化与化归思想,一般以解答题的形式出现,难度中等.【例 1】 (满分 12分)(2017·全国Ⅱ卷)如图,四棱锥 P -ABCD 中,侧面 PAD 为等 1 2 边三角形且垂直于底面 ABCD ,AB =BC = AD ,∠BAD =∠ABC =90°.(1)证明:直线 BC ∥平面 PAD ;(2)若△PCD 的面积为 2 7,求四棱锥 P -ABCD 的体积.教材探源 1.考题源于教材必修2P74习题2.3B组T2,T4及P62 习题T3,将教材三棱锥改成以四棱锥为载体,考查空间平行与垂直,在问题(1)和(2)的前提下设置求四棱锥的体积,在计算体积的过程中,考查面面垂直与线面垂直,可谓合二为一的精彩之作.2.考题将教材中多个问题整合,采取知识嫁接,添加数据,层层递进设置问题,匠心独运,考题源于教材高于教材.满分解答(1)证明在平面ABCD中,因为∠BAD=∠ABC=90°.所以BC∥AD,1分(得分点1) 又BC⊄平面PAD,AD⊂平面PAD.所以直线BC∥平面PAD.3分 (得分点2) (2)解如图,取AD的中点M,连接PM,CM,1 2 由 AB =BC = AD 及 BC ∥AD ,∠ABC =90°得四边形 ABCM 为正方形,则 CM ⊥AD .5分 (得分点 3)因为侧面PAD 为等边三角形且垂直于底面 ABCD ,平面PAD ∩平面ABCD =AD ,PM ⊂平面PAD ,所以PM ⊥AD ,PM ⊥底面ABCD , 因为CM ⊂底面ABCD ,所以PM ⊥CM . 7分 (得分点4)8分 (得分点5)设BC=x,则CM=x,CD=2x,PM=3x,PC=PD=2x,如图,取CD的中点N,连接PN.则PN⊥CD,所以PN=214x.因为△PCD的面积为2 7,所以21× 2x× 214x=2 7,解得x=-2(舍去)或x=2.10分(得分点6) 于是AB=BC=2,AD=4,PM=2 3.1 2(2+4)所以四棱锥P-ABCD的体积V=3× ×2 3=4 3.212分(得分点7)❶得步骤分:在立体几何类解答题中,对于证明与计算过程中得分点的步骤,有则给分,无则没分,所以对于得分点步骤一定要写.如第(1)问中的 BC ∥AD ,第(2) 问中 C M ⊥AD ,PM ⊥CM ,PN = 214x 等. ❷得关键分:解立体几何类解答题时,一定要写清得分关键点,如第(1)问中要写出 B C ⊄平面 PAD ,AD ⊂平面 P A D 两个条件,否则不能得分.在第(2)问中,证明 P M ⊥平面 A BCD 时,一定写全三个条件,如平面PAD ∩平面 A B CD =AD , PM ⊥AD 一定要有,否则要扣分.再如第(2)问中,一定要分别求出 B C ,及 PM ,再计算几何体的体积.❸得计算分:涉及体积与面积的计算,正确求得数据结果是关键,如利用面积求线段BC的长度,否则无法得分,再者PM及AD的计算失误也会扣去2分,在第(2)问的推理中,巧用第(1)问结果,借助BC∥AD,证明CM⊥AD优化解题过程.第一步:根据平面几何性质,证BC∥AD.第二步:由线面平行判定定理,证线BC∥平面PAD. 第三步:判定四边形ABCM为正方形,得CM⊥AD. 第四步:证明直线PM⊥平面ABCD.第五步:利用面积求边BC,并计算相关量.第六步:计算四棱锥P-ABCD的体积.【训练1】(2015·全国Ⅰ卷)如图,四边形ABCD为菱形,G是AC与BD的交点,BE⊥平面ABCD.(1)证明:平面AEC⊥平面BED;(2)若∠ABC=120°,AE⊥EC,三棱锥E-ACD的体积为36,求该三棱锥的侧面积.(1)证明因为四边形ABCD为菱形,所以AC⊥BD.因为BE⊥平面ABCD,AC⊂平面ABCD,所以AC⊥BE,且BE∩BD=B,故AC⊥平面BED.又AC⊂平面AEC,所以平面AEC⊥平面BED.(2)解设AB =x ,在菱形ABCD 中,由∠ABC =120°,可得 AG =GC = 23x ,GB =GD=2x .因为 AE ⊥EC ,所以在 Rt △AEC 中,可得 EG = 23x .由BE ⊥平面ABCD ,BG ⊂平面ABCD 知BE ⊥BG ,故△EBG 为直角三角形,可得 BE = 22x .由已知得,三棱锥 E -ACD 的体积 V E -ACD = × AC ·GD ·BE =246x 3= 36,故x =2. 1 1 3 2从而可得 AE =EC =ED = 6.所以△EAC 的面积为 3,△EAD 的面积与△ECD 的面积均为 5.故三棱锥 E -ACD 的侧面积为 3+2 5.热点二平面图形折叠成空间几何体先将平面图形折叠成空间几何体,再以其为载体研究其中的线、面间的位置关系与计算有关的几何量是近几年高考考查立体几何的一类重要考向,它很好地将平面图形拓展成空间图形,同时也为空间立体图形向平面图形转化提供了具体形象的途径,是高考深层次上考查空间想象能力的主要方向.【例2】 (2016·全国Ⅱ卷)如图,菱形ABCD 的对角线AC 与BD交于点O ,点E ,F 分别在AD ,CD 上,AE =CF ,EF 交BD 于点H ,将△DEF 沿EF 折到△D ′EF 的位置.(1)证明:AC ⊥HD ′;5 4 (2)若 AB =5,AC =6,AE =,OD ′=2 2,求五棱锥 D ′-ABCFE 的体积.(1)证明由已知得AC ⊥BD ,AD =CD ,AE CF 又由 AE =CF 得=,故 AC ∥EF , AD CD 由此得EF ⊥HD ,故EF ⊥HD ′,所以AC ⊥HD ′.OH AE 1 (2)解由 EF ∥AC 得== . DO AD 4 由 AB =5,AC =6得 DO =BO = AB 2-AO 2=4,所以 OH =1,D ′H =DH =3,于是 OD ′2+OH 2=(2 2)2+12=9=D ′H 2,故 OD ′⊥OH .由(1)知AC ⊥HD ′,又AC ⊥BD ,BD ∩HD ′=H ,所以AC ⊥平面BHD ′,于是AC ⊥OD ′,又由OD ′⊥OH ,AC ∩OH =O ,所以OD ′⊥平面ABC .EF DH 又由=得 EF = . AC DO9 2 1 1 9 69 五边形 ABCFE 的面积 S = ×6×8- × ×3= . 2 2 2 4 1 69 所以五棱锥 D ′-ABCFE 的体积 V = × ×2 2= 3 423 2. 2探究提高 1.(1)利用AC与EF平行,转化为证明EF与HD′垂直;(2)求五棱锥的体积需先求棱锥的高及底面的面积,结合图形特征可以发现OD′是棱锥的高,而底面的面积可以利用菱形ABCD与△DEF面积的差求解,这样就将问题转化为证明OD′与底面垂直以及求△DEF的面积问题了.2.解决与折叠有关的问题的关键是搞清折叠前后的变化量和不变量,一般情况下,线段的长度是不变量,而位置关系往往会发生变化,抓住不变量是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训练2】如图,直角三角形ABC中,A=60°,沿斜边AC上的高BD将△ABD折起到△PBD的位置,点E在线段CD上.(1)求证:PE⊥BD;(2)过点D作DM⊥BC交BC于点M,点N为PB的中点,若PE∥平面DMN,求DCDE的值.(1)证明∵BD ⊥PD ,BD ⊥CD ,且PD ∩CD =D ,PD ,CD ⊂平 面PCD ,∴BD ⊥平面PCD .又1PE ⊂平面PCD ,∴BD ⊥PE . (2)解由题意,得 BM = BC . 4取BC 的中点F ,则PF ∥MN .又PF ⊄平面DMN ,MN ⊂平面DMN ,∴PF ∥平面DMN .由条件PE ∥平面DMN ,PE ∩PF =P ,∴平面PEF ∥平面DMN ,DE MF 1 ∴EF ∥DM ,∴== . DC MC 3热点三线、面位置关系中的开放存在性问题【例3】(2018·北京海淀模拟)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矩形,PA=PD,PA⊥AB,N是棱AD的中点.(1)求证:平面PAB⊥平面PAD.(2)求证:PN⊥平面ABCD.(3)在棱BC上是否存在动点E,使得BN∥平面DEP?并说明理由.(1)证明在矩形ABCD中,AB⊥AD,又因为AB⊥PA且PA∩AD=A,所以AB⊥平面PAD.又因为AB⊂平面PAB,所以平面PAB⊥平面PAD.(2)证明在△PAD中,PA=PD,N是棱AD的中点,所以PN⊥AD.由(1)知AB⊥平面PAD,且PN⊂平面PAD,所以AB⊥PN.又因为AB∩AD=A,所以PN⊥平面ABCD.(3)解在棱BC上存在点E,使得BN∥平面DEP,此时E为BC的中点.证明如下:取BC中点E,连接PE,DE.在矩形ABCD中,ND∥BE,ND=BE,所以四边形BNDE是平行四边形,则BN∥DE.又因为BN⊄平面DEP,DE⊂平面DEP,所以BN∥平面DEP.探究提高 1.在立体几何的平行关系问题中,“中点”是经常使用的一个特殊点,通过找“中点”,连“中点”,即可出现平行线,而线线平行是平行关系的根本.2.例3第(3)问是探索开放性问题,采用了先猜后证,即先观察与尝试给出条件再加以证明,对于命题结论的探索,常从条件出发,探索出要求的结论是什么,对于探索结论是否存在,求解时常假设结论存在,再寻找与条件相容或者矛盾的结论.【训练3】(2018·邯郸模拟)如图,直三棱柱ABC-A1B1C1中,D,E分别是棱BC,AB的中点,点F在棱CC1上,已知AB=AC,AA1=3,BC=CF=2.(1)求证:C1E∥平面ADF.(2)设点M在棱BB1上,当BM为何值时,平面CAM⊥平面ADF.(1)证明连接CE 交AD 于O ,连接OF .因为CE ,AD 为△ABC 的中线,则O 为△ABC 的重心,CF CO 2 故 ==,故 OF ∥C 1E , CC CE 3 1 因为OF ⊂平面ADF ,C 1E ⊄平面ADF ,所以C 1E ∥平面ADF .(2)解当BM=1时,平面CAM⊥平面ADF.证明如下:因为AB=AC,D是BC中点,故AD⊥BC,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BB1⊥平面ABC,BB1⊂平面B1BCC1,故平面B1BCC1⊥平面ABC.又平面B1BCC1∩平面ABC=BC,AD⊂平面ABC,所以AD⊥平面B1BCC1,CM⊂平面B1BCC1,故AD⊥CM.又BM=1,BC=2,CD=1,FC=2,故△CBM≌△FCD.易证CM⊥DF,DF∩AD=D,故CM⊥平面ADF.又CM⊂平面CAM,故平面CAM⊥平面ADF.。
2019年高考数学(人教版文)一轮复习课件:第8章 解析几何8.8.1
[小题热身] 1.思考辨析(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直线 l 与椭圆 C 相切的充要条件是:直线 l 与椭圆 C 只有一个 公共点。( √ ) (2)直线 l 与双曲线 C 相切的充要条件是:直线 l 与双曲线 C 只有 一个公共点。( × ) (3)直线 l 与抛物线 C 相切的充要条件是:直线 l 与抛物线 C 只有 一个公共点。( × ) (4)如果直线 x=ty+a 与圆锥曲线相交于 A(x1,y1),B(x2,y2)两点, 则弦长|AB|= 1+t2|y1-y2 |。( √ ) (5)若抛物线 C 上存在关于直线 l 对称的两点,则需满足直线 l 与 抛物线 C 的方程联立消元后得到的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 Δ > 0 。 ( ×)
解析:设 AB 的中点为 M(x0,y0),A(x1,y1),B(x2, y2),由点差法 y1-y2 ax0 得 =- =-1, by0 x1-x2 ax0 y0 3 a 3 所以 =1.又 =tan30° = ,所以 = 。 by0 x0 3 b 3 答案:B
[知识重温] 一、必记 3●个知识点 1.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 判断直线 l 与圆锥曲线 C 的位置关系时,通常将直线 l 的方程 Ax +By+C=0(A,B 不同时为 0)代入圆锥曲线 C 的方程 F(x,y)=0,消 去 y(也可以消去 x)得到一个关于变量 x(或变量 y)的一元方程。 Ax+By+C=0 即 消去 y,得 ax2+bx+c=0。 Fx,y=0, (1)当 a≠0 时,设一元二次方程 ax2+bx+c=0 的判别式为 Δ,则 Δ>0⇔直线与圆锥曲线 C 相交; Δ=0⇔直线与圆锥曲线 C 相切; Δ<0⇔直线与圆锥曲线 C 相离。
解析:(1)设点 M(x,y),依题意得 |MF|=|x |+1,即 x-12+y2= |x |+1, 化简整理得 y2=2(|x |+x)。 4x,x≥0 2 故点 M 的轨迹 C 的方程为 y = 0,x<0。 (2)在点 M 的轨迹 C 中,记 C1:y2=4x,C2:y=0(x<0)。 依题意,可设直线 l 的方程为 y-1=k(x+2)。 y-1=kx+2 由方程组 2 y =4x, 可得 ky2-4y+4(2k+1)=0。①
2019版高考数学文高分计划一轮课件:第8章 平面解析几
(3)弦长公式 |AB|= 1+k2|xA-xB| = 1+k2[xA+xB2-4xAxB].
[诊断自测] 1.概念思辨 (1)“k=2”是“直线 x+y+k=0 与圆 x2+y2=2 相切”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 ) (2)过圆 O:x2+y2=r2 上一点 P(x0,y0)的圆的切线方程 是 x0x+y0y=r2.( √ ) (3)如果两圆的圆心距小于两圆的半径之和,则两圆相 交.( × ) (4)从两相交圆的方程中消掉二次项后得到的二元一次 方程是两圆的公共弦所在的直线方程.( √ )
由圆的标准方程得圆心坐标为(3,-5),则圆心
到直线 4x-3y=2 的距离等于 |4×3-3×-5-2| 25 2 2 2 = = 5 , 若圆 ( x - 3) + ( y + 5) = r 5 32+42 有且只有两个点到直线 4x-3y=2 的距离等于 1,则满足|5 -r|<1,解得 4<r<6.故选 A.
2 2 +4y-12=0 的公共弦长为________ .
解析
2 2 x +y -4=0, 由 2 2 x +y -4x+4y-12=0,
得 x-y+2=0. 2 又圆 x +y =4 的圆心到直线 x-y+2=0 的距离为 2
2 2
= 2. 由勾股定理得弦长的一半为 4-2= 2, 所以,所求弦长为 2 2.
方法技巧 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常见方法 1.几何法:利用 d 与 r 的关系.见典例 1,典例 2 答 案解法二. 2.代数法:联立方程之后利用 Δ 判断.见典例 2 答案 解法一. 3.点与圆的位置关系法:若直线恒过定点且定点在圆 内,可判断直线与圆相交. 上述方法中最常用的是几何法, 点与圆的位置关系法适 用于动直线问题.
2019高三数学(文 新课标)一轮复习课件:第八章 立体几何8-4
高考总复习 · 数学(文)
返回导航
类型一
线线平行
( 2017大冶市实验高中月考 ) 如图是正方体的表面展开 图,E,F,G,H 分别是所在棱的中点,试判断 EF 和 GH 在原正 方体中的位置关系,并加以证明.
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解:在原正方体中 EF∥GH. 证明如下:如图所示,
将展开图还原为正方体 ABCD-A1B1C1D1, 则 E,F,G,H 分别是棱 A1D1,A1B1,BC,CD 的中点, 连接 B1D1,BD,则 EF∥B1D1,GH∥BD. 又因为 B1D1∥BD,所以 EF∥GH.
全国卷Ⅱ)α,β 是两个平面,m,n 是两条直线,有下列四个 (2016· 命题: ①如果 m⊥n,m⊥α,n∥β,那么 α⊥β. ②如果 m⊥α,n∥α,那么 m⊥n. ③如果 α∥β,m⊂α,那么 m∥β. ④如果 m∥n,α∥β,那么 m 与 α 所成的角和 n 与 β 所成的角相等. 其中正确的命题有________.(填写所有正确命题的编号)来自高考总复习 · 数学(文)
返回导航
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解: 在①中, 由于平面 MNP 与 AB 所在的侧面平 行,所以 AB∥平面 MNP;在③中,由于 AB 与以 MP 为中位线的三角形的底边平行,所以 AB∥MP,又因 为 MP⊂平面 MNP,AB 平面 MNP.所以 AB∥平面 MNP.②④中, 只须平移 AB, 即可发现 AB 与平面 MNP 相交.故填①③.
解:由 m⊥n,m⊥α,可得 n∥α 或 n 在 α 内,当 n∥β 时, α 与 β 可能相交, 也可能平行, 故①错. 易知②③④都正确. 故 填②③④.
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如图所示的四个正方体图形中,A,B 为正方体的两个顶点,M, N,P 分别为其所在棱的中点,能得出 AB∥面 MNP 的图形的序号是 ____________.(写出所有符合要求的图形序号)
2019版高考文科数学大一轮复习人教A版文档:第八章 立体几何8.1
§8.1 空间几何体的结构、三视图和直观图最新考纲考情考向分析1.认识柱、锥、台、球及其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并能运用这些特征描述现实生活中简单物体的结构.2.能画出简单空间图形(长方体、球、圆柱、圆锥、棱柱等的简易组合)的三视图,能识别上述三视图所表示的立体模型,会用斜二测画法画出它们的直观图.3.会用平行投影方法画出简单空间图形的三视图与直观图,了解空间图形的不同表示形式.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三视图、直观图在高考中几乎年年考查.主要考查根据几何体的三视图求其体积与表面积.对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三视图、直观图的考查,以选择题和填空题为主.1.多面体的结构特征2.旋转体的形成几何体旋转图形旋转轴圆柱矩形任一边所在的直线圆锥直角三角形任一直角边所在的直线圆台直角梯形垂直于底边的腰所在的直线球半圆直径所在的直线3.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1)三视图的名称几何体的三视图包括: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2)三视图的画法①在画三视图时,重叠的线只画一条,挡住的线要画成虚线.②三视图的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分别是从几何体的正前方、正左方、正上方观察到的几何体的正投影图.4.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常用斜二测画法来画,其规则是(1)原图形中x轴、y轴、z轴两两垂直,直观图中,x′轴,y′轴的夹角为45°或135°,z′轴与x′轴和y′轴所在平面垂直.(2)原图形中平行于坐标轴的线段,直观图中仍平行于坐标轴;平行于x轴和z轴的线段在直观图中保持原长度不变;平行于y轴的线段在直观图中长度变为原来的一半.知识拓展1.常见旋转体的三视图(1)球的三视图都是半径相等的圆.(2)水平放置的圆锥的正视图和侧视图均为全等的等腰三角形.(3)水平放置的圆台的正视图和侧视图均为全等的等腰梯形.(4)水平放置的圆柱的正视图和侧视图均为全等的矩形.2.斜二测画法中的“三变”与“三不变”“三变”Error!“三不变”Error!题组一 思考辨析1.判断下列结论是否正确(请在括号中打“√”或“×”)(1)有两个面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平行四边形的几何体是棱柱.( × )(2)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三角形的几何体是棱锥.( × )(3)夹在两个平行的平面之间,其余的面都是梯形,这样的几何体一定是棱台.( × )(4)正方体、球、圆锥各自的三视图中,三视图均相同.( × )(5)用两平行平面截圆柱,夹在两平行平面间的部分仍是圆柱.( × )(6)菱形的直观图仍是菱形.( × )题组二 教材改编2.[P19T3]由斜二测画法得到:①相等的线段和角在直观图中仍然相等;②正方形在直观图中是矩形;③等腰三角形在直观图中仍然是等腰三角形;④平行四边形的直观图仍然是平行四边形.上述结论正确的个数是( )A.0 B.1 C.2 D.3答案 B解析 逐一考查所给的说法:①相等的线段平行时在直观图中仍然相等,原说法错误;②正方形在直观图中是平行四边形,不是矩形,原说法错误;③等腰三角形在直观图中不是等腰三角形,原说法错误;④平行四边形的直观图仍然是平行四边形,原说法正确.综上可得,结论正确的个数是1.故选B.3.[P8T1]在如图所示的几何体中,是棱柱的为________.(填写所有正确的序号)答案 ③⑤题组三 易错自纠4.某空间几何体的正视图是三角形,则该几何体不可能是( )A .圆柱 B .圆锥C .四面体 D .三棱柱答案 A解析 由三视图知识知,圆锥、四面体、三棱柱(放倒看)都能使其正视图为三角形,而圆柱的正视图不可能为三角形.5.(2018·珠海质检)将正方体(如图1所示)截去两个三棱锥,得到如图2所示的几何体,则该几何体的侧视图为( )答案 B解析 侧视图中能够看到线段AD 1,应画为实线,而看不到B 1C ,应画为虚线.由于AD 1与B 1C 不平行,投影为相交线,故选B.6.正三角形AOB 的边长为a ,建立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xOy ,则它的直观图的面积是________.答案 a 2616解析 画出坐标系x ′O ′y ′,作出△OAB 的直观图O ′A ′B ′(如图),D ′为O ′A ′的中点.易知D ′B ′=DB (D 为OA 的中点),12∴S △O ′A ′B ′=×S △OAB =×a 2=a 2.12222434616题型一 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1.给出下列命题:①在圆柱的上、下底面的圆周上各取一点,则这两点的连线是圆柱的母线;②直角三角形绕其任一边所在直线旋转一周所形成的几何体都是圆锥;③棱台的上、下底面可以不相似,但侧棱长一定相等.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A .0 B .1 C .2 D .3答案 A解析 ①不一定,只有当这两点的连线平行于轴时才是母线;②不一定,当以斜边所在直线为旋转轴时,其余两边旋转形成的面所围成的几何体不是圆锥,如图所示,它是由两个同底圆锥组成的几何体;③错误,棱台的上、下底面相似且是对应边平行的多边形,各侧棱延长线交于一点,但是侧棱长不一定相等.2.下列命题中正确的为________.(填序号)①存在一个四个侧面都是直角三角形的四棱锥;②如果棱柱有一个侧面是矩形,则其余各侧面也都是矩形;③圆台的任意两条母线所在直线必相交.答案 ①③解析 ①如图中的四棱锥,底面是矩形,一条侧棱垂直于底面,那么它的四个侧面都是直角三角形,故①正确;②如图所示的棱柱有一个侧面是矩形,则其余各侧面不是矩形,故②错误;③根据圆台的定义和性质可知,命题③正确.所以答案为①③.思维升华(1)关于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辨析关键是紧扣各种空间几何体的概念,要善于通过举反例对概念进行辨析,即要说明一个命题是错误的,只需举一反例即可.(2)圆柱、圆锥、圆台的有关元素都集中在轴截面上,解题时要注意用好轴截面中各元素的关系.(3)既然棱(圆)台是由棱(圆)锥定义的,所以在解决棱(圆)台问题时,要注意“还台为锥”的解题策略.题型二 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命题点1 已知几何体,识别三视图典例(2017·贵州七校联考)如图所示,四面体ABCD的四个顶点是长方体的四个顶点(长方体是虚拟图形,起辅助作用),则四面体ABCD的三视图是(用①②③④⑤⑥代表图形)( )A.①②⑥B.①②③C.④⑤⑥D.③④⑤答案 B解析 正视图应该是边长为3和4的矩形,其对角线左下到右上是实线,左上到右下是虚线,因此正视图是①,侧视图应该是边长为5和4的矩形,其对角线左上到右下是实线,左下到右上是虚线,因此侧视图是②;俯视图应该是边长为3和5的矩形,其对角线左上到右下是实线,左下到右上是虚线,因此俯视图是③.命题点2 已知三视图,判断几何体的形状典例(2017·全国Ⅰ)某多面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其中正视图和侧视图都由正方形和等腰直角三角形组成,正方形的边长为2,俯视图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该多面体的各个面中有若干个是梯形,这些梯形的面积之和为( )A .10B .12C .14D .16答案 B解析 观察三视图可知,该多面体是由直三棱柱和三棱锥组合而成的,且直三棱柱的底面是直角边长为2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侧棱长为2.三棱锥的底面是直角边长为2的等腰直角三角形,高为2,如图所示.因此该多面体各个面中有两个梯形,且这两个梯形全等,梯形的上底长为2,下底长为4,高为2,故这两个梯形的面积之和为2××(2+4)×2=12.故选B.12命题点3 已知三视图中的两个视图,判断第三个视图典例 (2018届辽宁凌源二中联考)如图是一个空间几何体的正视图和俯视图,则它的侧视图为( )答案 B解析 由正视图和俯视图可知,该几何体是一个圆柱挖去一个圆锥构成的,结合正视图的宽及俯视图的直径可知其侧视图为B ,故选B.思维升华 三视图问题的常见类型及解题策略(1)由几何体的直观图求三视图.注意观察方向,注意看到的部分用实线表示,不能看到的部分用虚线表示.(2)由几何体的三视图还原几何体的形状.要熟悉柱、锥、台、球的三视图,明确三视图的形成原理,结合空间想象将三视图还原为实物图.(3)由几何体的部分视图画出剩余的部分视图.先根据已知的一部分三视图,还原、推测直观图的可能形状,然后再找其剩下部分三视图的可能形状.当然作为选择题,也可将选项逐项代入,再看看给出的部分三视图是否符合.跟踪训练 (1)(2017·全国Ⅱ)如图,网格纸上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粗实线画出的是某几何体的三视图,该几何体由一平面将一圆柱截去一部分后所得,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A .90πB .63πC .42πD .36π答案 B解析 方法一 (割补法)由几何体的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是一个圆柱截去上面虚线部分所得,如图所示.将圆柱补全,并将圆柱从点A 处水平分成上下两部分.由图可知,该几何体的体积等于下部分圆柱的体积加上上部分圆柱体积的,所以该几何12体的体积V =π×32×4+π×32×6×=63π.故选B.12方法二 (估值法)由题意知,V 圆柱<V 几何体<V 圆柱,又V 圆柱=π×32×10=90π,∴45π<V 几12何体<90π.观察选项可知只有63π符合.故选B.(2)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中,正视图和侧视图如图所示,则俯视图不可以为( )答案 C解析 A 中,该几何体是直三棱柱,∴A 有可能;B 中,该几何体是直四棱柱,∴B 有可能;C 中,由题干中正视图的中间为虚线知,C 不可能;D 中,该几何体是直四棱柱,∴D 有可能.题型三 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典例 (2018·福州调研)已知等腰梯形ABCD ,上底CD =1,腰AD =CB =,下底AB =3,2以下底所在直线为x 轴,则由斜二测画法画出的直观图A ′B ′C ′D ′的面积为________.答案 22解析 如图所示,作出等腰梯形ABCD 的直观图.因为OE ==1,所以O ′E ′=,E ′F =,(2)2-11224则直观图A ′B ′C ′D ′的面积S ′=×=.1+322422思维升华 用斜二测画法画直观图的技巧在原图形中与x 轴或y 轴平行的线段在直观图中与x ′轴或y ′轴平行,原图中不与坐标轴平行的直线段可以先画出线段的端点再连线,原图中的曲线段可以通过取一些关键点,作出在直观图中的相应点后,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而画出.跟踪训练 如图,一个水平放置的平面图形的直观图(斜二测画法)是一个底角为45°、腰和上底长均为2的等腰梯形,则这个平面图形的面积是( )A .2+B .1+22C .4+2D .8+422答案 D解析 由已知直观图根据斜二测画法规则画出原平面图形,如图所示,∴这个平面图形的面积为=8+4,故选D.4×(2+2+22)221.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形状都相同、大小均相等,那么这个几何体不可以是( )A .球 B .三棱锥C .正方体 D .圆柱答案 D解析 球、正方体的三视图形状都相同、大小均相等.当三棱锥的三条侧棱相等且两两垂直时,其三视图的形状都相同、大小均相等.不论圆柱如何放置,其三视图的形状都不会完全相同,故选D.2.如图为几何体的三视图,根据三视图可以判断这个几何体为( )A .圆锥B .三棱锥C .三棱柱D .三棱台答案 C3.“牟合方盖”(如图1)是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在研究球的体积的过程中构造的一个和谐优美的几何体.它由完全相同的四个曲面构成,相对的两个曲面在同一个圆柱的侧面上,好似两个扣合(牟合)在一起的方形伞(方盖).其直观图如图2所示,图中四边形是为体现其直观性所作的辅助线,其实际直观图中四边形不存在,当其正视图和侧视图完全相同时,它的正视图和俯视图分别可能是( )A.a,b B.a,c C.c,b D.b,d答案 A解析 当正视图和侧视图完全相同时,“牟合方盖”相对的两个曲面正对前方,正视图为一个圆,俯视图为一个正方形,且两条对角线为实线,故选A.4.(2018·成都质检)如图,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点P是棱CD上一点,则三棱锥P-A1B1A的侧视图是( )答案 D解析 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从左侧看三棱锥P-A1B1A,B1,A1,A的射影分别是C1,D1,D;AB1的射影为C1D,且为实线,PA1的射影为PD1,且为虚线.故选D. 5.如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分别是AA1,C1D1的中点,G是正方形BCC1B1的中心,则四边形AGFE在该正方体的各个面上的投影不可能是( )A.三角形B.正方形C.四边形D.等腰三角形答案 B解析 四边形AGFE 在该正方体的底面上的投影为三角形,可能为A ;四边形AGFE 在该正方体的前面上的投影为四边形,可能为C ;四边形AGFE 在该正方体的底面上的投影为等腰三角形,可能为D ;四边形AGFE 在该正方体的左侧面上的投影为三角形,可能为A.故选B.6.(2017·广州模拟)如图,网格纸上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粗线画出的是某几何体的正视图(等腰直角三角形)和侧视图,且该几何体的体积为,则该几何体的俯视图可以是( )83答案 C解析 该几何体为正方体截去一部分后的四棱锥P —ABCD ,如图所示,该几何体的俯视图为C.7.(2017·东北师大附中、吉林市一中等五校联考)如图所示,在三棱锥D —ABC 中,已知AC =BC =CD =2,CD ⊥平面ABC ,∠ACB =90°.若其正视图、俯视图如图所示,则其侧视图的面积为( )A. B .26C.D.32答案 D 解析 由几何体的结构特征和正视图、俯视图,得该几何体的侧视图是一个直角三角形,其中一直角边为CD ,其长度为2,另一直角边为底面△ABC 的边AB 上的中线,其长度为,2则其侧视图的面积S =×2×=.12228.如图,在一个正方体内放入两个半径不相等的球O 1,O 2,这两个球外切,且球O 1与正方体共顶点A 的三个面相切,球O 2与正方体共顶点B 1的三个面相切,则两球在正方体的面AA 1C 1C 上的正投影是( )答案 B解析 由题意可以判断出两球在正方体的面上的正投影与正方形相切.由于两球球心连线AB 1与面ACC 1A 1不平行,故两球球心射影所连线段的长度小于两球半径的和,即两个投影圆相交,即为图B.9.(2017·福建龙岩联考)一水平放置的平面四边形OABC ,用斜二测画法画出它的直观图O ′A ′B ′C ′如图所示,此直观图恰好是一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则原平面四边形OABC 的面积为________.答案 22解析 因为直观图的面积是原图形面积的倍,且直观图的面积为1,所以原图形的面积为242.210.(2017·南昌一模)如图,在正四棱柱ABCD —A 1B 1C 1D 1中,点P 是平面A 1B 1C 1D 1内一点,则三棱锥P —BCD 的正视图与侧视图的面积之比为________.答案 1∶1解析 根据题意,三棱锥P—BCD的正视图是三角形,且底边为正四棱柱的底面边长、高为正四棱柱的高;侧视图是三角形,且底边为正四棱柱的底面边长、高为正四棱柱的高,故三棱锥P—BCD的正视图与侧视图的面积之比为1∶1.11.如图,点O为正方体ABCD—A′B′C′D′的中心,点E为平面B′BCC′的中心,点F为B′C′的中点,则空间四边形D′OEF在该正方体的各个面上的射影可能是________.(填出所有可能的序号)答案 ①②③解析 空间四边形D′OEF在正方体的平面DCC′D′上的射影是①;在平面BCC′B′上的射影是②;在平面ABCD上的射影是③,而不可能出现的射影为④中的情况.12.如图,已知三棱锥P—ABC的底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且∠ACB=90°,侧面PAB⊥底面ABC,AB=PA=PB=4,则这个三棱锥的三视图中标注的尺寸x,y,z分别是__________.3答案 2,2,23解析 由三棱锥及其三视图可知,x为等边△PAB的高,所以x=2,又因为2y为AB的长,所以2y=4,y=2,可得z为点C到AB的距离,由此得z=2.13.用若干块相同的小正方体搭成一个几何体,该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搭成该几何体需要的小正方体的块数是( )A .8B .7C .6D .5答案 C解析 画出直观图,共六块.14.(2017·湖南省东部六校联考)某三棱锥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三棱锥的四个面的面积中,最大的面积是( )A .4B .8C .4D .8337答案 C解析 如图,设该三棱锥为P —ABC ,其中PA ⊥平面ABC ,PA =4,则由三视图可知△ABC 是边长为4的等边三角形,故PB =PC =4,所以S △2ABC =×4×2=4,S △PAB =S △PAC =×4×4=8,S △PBC =×4×12331212=4,故四个面中面积最大的为S △PBC =4,故选C.(42)2-227715.(2017·泉州二模)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侧视图中的虚线部分是( )A.圆弧B.抛物线的一部分C.椭圆的一部分D.双曲线的一部分答案 D解析 根据几何体的三视图,可得侧视图中的虚线部分是由平行于旋转轴的平面截圆锥所得,故侧视图中的虚线部分是双曲线的一部分,故选D.16.(2018·济南模拟)一只蚂蚁从正方体ABCD—A1B1C1D1的顶点A出发,经正方体的表面,按最短路线爬行到顶点C1的位置,则下列图形中可以表示正方体及蚂蚁最短爬行路线的正视图的是(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答案 D解析 由点A经正方体的表面,按最短路线爬行到达顶点C1的位置,共有6种路线(对应6种不同的展开方式),若把平面ABB1A1和平面BCC1B1展开到同一个平面内,连接AC1,则AC1是最短路线,且AC1会经过BB1的中点,此时对应的正视图为②;若把平面ABCD和平面CDD1C1展开到同一个平面内,连接AC1,则AC1是最短路线,且AC1会经过CD的中点,此时对应的正视图为④.而其他几种展开方式对应的正视图在题中没有出现.故选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点通关】 1.下列四个正方体图形中,A,B 为正方体的两个顶点,M, N,P 分别为其所在棱的中点,能得出 AB∥平面 MNP 的图 形的序号是( )
A.①③ C.①④
B.②③ D.②④
解析:选 C.对于图形①,平面 MNP 与 AB 所在的对角面平 行,即可得到 AB∥平面 MNP;对于图形④,AB∥PN,即 可得到 AB∥平面 MNP;图形②③无论用定义还是判定定理 都无法证明线面平行.
a∥α,b∥α _____________
α∥ β α∥ β
a∥b ________
a∥α
(必修 2 P61 练习改编)下列命题为真的是( A.若直线 l 与平面 α 有两个公共点,则 l⊄α B.若 α∥β,a⊂α,b⊂β,则 a 与 b 是异面直线 C.若 α∥β,a⊂α,则 a∥β D.若 α∩β=b,a⊂α,则 a 与 β 一定相交
C.
D.
解析:选 C.A 错误.因为 m 与 n 也可能相交或异面. B 错误.因为 m 可能在 β 内. D 错误.m、n 可能异面,故选 C.
(必修 2 P56 练习 T2 改编)如图,E 是正方 体 ABCDA1B1C1D1 的棱 DD1 的中点, 过 A、 C、E 三点作平面 α 与正方体的面相交. (1)画出平面 α 与正方体 ABCDA1B1C1D1 各 面的交线; (2)求证:BD1∥平面 α.
解:(1)如图,交线即为 EC、AC、AE,平 面 α 即为平面 AEC. (2)证明:连接 BD 与 AC 交于点 O,连接 EO, 因为 ABCD 为正方形,所以 O 是 BD 的中 点,又 E 为 DD1 的中点, 所以 OE∥BD1, 又 OE⊂平面 α,BD1⊄平面 α. 所以 BD1∥平面 α.
考点一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
(1)(2017· 高考全国卷Ⅰ)如图, 在下列四个正方体中, A, B 为正方体的两个顶点,M,N,Q 为所在棱的中点,则在这 四个正方体中,直线 AB 与平面 MNQ 不平行的是( )
(2)一个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及该正方体的直观图的示意图如 图所示.在正方体中,设 BC 的中点为 M,GH 的中点为 N.
A.直线 a 上有无数个点不在平面 α 内 B.直线 a 与平面 α 内的所有直线平行 C.直线 a 与平面 α 内无数条直线不相交 D.直线 a 与平面 α 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不相交
解析:选 D.因为直线 a∥平面 α,所以直线 a 与平面 α 无公 共点,因此直线 a 和平面 α 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不相交,故 选 D.
பைடு நூலகம்
①请将字母 F,G,H 标记在正方体相应的顶点处(不需说明 理由);
②证明:直线 MN∥平面 BDH.
【解】
(1)选 A.对于选项 B,如图所示,连接 CD,因为
AB∥CD,M,Q 分别是所在棱的中点,所以 MQ∥CD,所 以 AB∥MQ,又 AB⊄平面 MNQ,MQ⊂平面 MNQ,所以 AB ∥平面 MNQ. 同理可证选项 C, D 中均有 AB∥平面 MNQ. 故 选 A.
(1)证明线面平行时,先直观判断平面内是否存在一条直线和 已知直线平行,若找不到这样的直线,可以考虑通过面面平 行来推导线面平行. (2)应用线面平行性质的关键是如何确定交线的位置,有时需 要经过已知直线作辅助平面来确定交线. (3)利用平面几何知识证明线线平行的主要方法:①有中点, 找中点,连中线,证平行;②构造三角形的中位线;③构造 平行四边形.
)
解析: 选 C. A 错误. 直线 l 和平面 α 有两个公共点, 则 l⊂α. B 错误.若 α∥β,a⊂α,b⊂β,则 a 与 b 异面或平行. C 正确.因为 a 与 β 无公共点,则 a∥β. D 错误.a 与 β 有可能平行.故选 C.
(必修 2 P61A 组 T1(2)改编)如果直线 a∥平面 α, 那么直线 a 与平面 α 的位置关系可另等价表述,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
2.(必修 2 P57 例 2 改编)如图,斜三棱柱 ABCA1B1C1 中,点 D,D1 分别为 AC,A1C1 上的点. A1D1 (1)当 等于何值时,BC1∥平面 AB1D1? D1C1 AD (2)若平面 BC1D∥平面 AB1D1,求DC的值.
解:(1)如图,取 D1 为线段 A1C1 的中点, A1D1 此时 =1. D1C1 连接 A1B 交 AB1 于点 O,连接 OD1. 由棱柱的性质,知四边形 A1ABB1 为平行四 边形,所以点 O 为 A1B 的中点. 在△A1BC1 中, 点 O, D1 分别为 A1B, A1C1 的中点, 所以 OD1 ∥BC1.
(必修 2 P61A 组 T1(1)改编)设 m、n 表示直线,α、β 表示平 面,则下列命题为真的是( m∥ α ⇒m∥n A. n∥α α∩β=m n∥α ⇒m∥n n∥β ) m∥ α ⇒m∥β B. α∥ β α∥ β m∥α⇒m∥n n∥β
第八章
立体几何
第4讲
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
判定 定义 条 件 结 论 a∩α=∅ 定理 a⊂α, b⊄α, a∥α
性质 a∥α,a⊂β, α∩β=b
a∥b ________
b∥α
a∥ α
a∩α=∅ ____________
a∥b ________
2.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 判定 定义 图 形 条 件 结 论 a⊂β,b⊂β,a α∩β=∅ ∩b=P, α∥β,α∩γ =a,β∩γ =b α∥β,a⊂β 定理 性质
(2)①点 F,G,H 的位置如图所示.
②证明: 如图, 连接 BD, BH, 设 O 为 BD 的中点, 连接 OH, OM,MN.
因为 M,O 分别是 BC,BD 的中点,所以 OM∥CD, 1 且 OM= CD,因为 HN∥CD, 2 1 且 HN= CD, 2 所以 OM∥HN,OM=HN. 所以四边形 MNHO 是平行四边形, 从而 MN∥OH. 又 MN⊄平面 BDH,OH⊂平面 BDH, 所以 MN∥平面 BD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