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信息技术-六年级下册-《机器人机械手》word教案
六年级全一册信息技术苏科版机器人行走(教案)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如PPT、视频、文档等),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机器人行走原理”课题,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4)团队协作:学会在团队中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机器人行走的编程与调试任务。
2.教学难点
(1)传感器避障原理的理解与应用:学生需要理解不同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并能将其应用于实际避障场景中,这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有一定要求。
(2)编程控制机器人行走:学生需要掌握编程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理解编程语句的含义,并能够将其应用于机器人行走的控制中。这对学生的编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有一定要求。
六年级全一册信息技术苏科版机器人行走(教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六年级全一册信息技术苏科版机器人行走(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例选自六年级全一册信息技术苏科版《机器人》单元。本节课的主题是“机器人行走”,旨在让学生通过探究、实践,了解和掌握简单机器人的行走原理及其编程控制。内容主要包括:了解机器人的基本结构,学习使用传感器进行避障,以及利用编程控制机器人的行走。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培养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激发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趣。
再次,我也需要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沟通方式。有些学生可能因为听不懂我的讲解而感到困惑和挫败。为了提高我的沟通效果,我计划在课堂上使用更多的视觉辅助工具,如图片、图表和动画,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复杂的概念。同时,我也可以尝试使用更多的互动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和实验,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促进他们的参与。
苏科(版)六年级信息技术教案
第1课认识机器人【教材分析】本课是苏科版《小学信息技术(6年级)》教材“机器人”单元中的第1课,从结构上承领整个机器人单元的教学内容,从内容安排上看具有综合性的特点。
【学情分析】本课学习之前,学生没有接触过实体机器人,学生的认知水平一般保持在虚拟编程机器人的初步印象上。
教师在教学中,应突出机器人的历史、来源、分类和发展4个方向,并借助实物、图片等素材工具为学生提供感性知识。
【教学目标与要求】1. 知识与技能(1)能够初步了解机器人的概念。
(2)可以找出生活中的机器人。
(3)能够描绘出生活中机器人的作用。
2. 过程与方法(1)了解机器人的历史和分类。
(2)掌握机器人的发展方向。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于新科技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
4. 行为与创新考虑机器人课堂教学的现代特征,帮助学生形成发展性思维。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机器人在生活中的运用实例。
难点:机器人的一般工作原理。
【教学方法与手段】演示教学法、探究学习法。
【课时安排】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网络教室、系统控制软件、实体机器人。
【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在本课的授课环节中,渗透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学生依托于此种形式,较好地掌握了知识,课堂气氛活跃。
但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学生过于重视结果,部分完成任务较快的学生就去替别人完成任务,使得有些学生并没有真正地自主完成练习。
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的预设不够。
经过与教研员的讨论,可以采取一定的改进措施,如给这样的组在评价软件中扣除一定的分数或加分减半,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自主解决问题的习惯,不依赖其他人。
第2课机器人传动【教材分析】传动是机器人运动的方式,机器人是依靠齿轮进行传动的。
教材在该部分的内容中,第一次涉及机械结构的问题,教师应在实例中让学生体验到传动的概念,建立有关的知识背景。
【学情分析】在学习了第一课后,学生初步建立起了对机器人的概念,在传动的讲解中,注重不同类型的传动的区别,帮助学生在实例中区分不同传动的优势和应用场合。
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了解机器人》教学设计
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了解机器人》教学设计六班级下册信息技术《了解机器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问目标:本节课要求同学通过学习能明白机器人的定义是什么?知道机器人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了解机器人技术的进展趋势以及人类大力进展机器人技术的目的。
2. 情感目标:培育同学学科学,爱科学的情感。
3.力量目标:让同学自主学习,培育他们猎取学问的力量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力量。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本课学习得出"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展,智能的概念越来越丰富,人们肯定能缔造出更多、更好、更丰富、更智能的机器人'的结论。
教学难点:对收集的信息进行有效的分析并得出合理的结论。
三、教学预备:乐高训练机器人的RCX、光电传感器、触动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舞蹈机器人、爬墙机器人、体操机器人的视频录象;电影"机械公敌'的片段;四、教学课时:一课时五、教学设计以争论法、谈话法组织整个教学过程。
六、同学课前预备:同学在课前依据老师供应的问题绽开调查(以教材为主,可以查看相关课外书籍或阅读internet)并做好记录。
课前调查问题:1、机器人有那些特点?2、我们人类为什么要制造机器人?3、你心中的机器人是什么样子的?五、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同学们,我们在电视里、新闻中常常听到"机器人'这个词语,那么机器人究竟是什么样子呢?今日我们就一起走进机器人的世界,共同学习究竟什么是机器人。
(板书课题)课前,各个小组已经就机器人的相关学问进行了一些调查,盼望同学们能畅所欲言、就自己调查的问题主动参预争论。
(二)、分组争论:争论目的:合作、争论共享数据、得出结论、解释结论,并进一步改善项目策略。
争论内容:对调查内容进行分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依据问题得到的结果。
六班级下册信息技术《了解机器人》教学设计争论方式:全班分为四个大组,同学先在组内就调查的内容绽开争论,分别发表自己的看法,重点说一说机器人的特点、人类制造机器人的缘由以及将来机器人技术的进展方向,组长做好记录,做好归纳总结,并代表组内在全班绽开相互沟通。
苏科版六年级信息技术04《机器人行走》教学设计
苏科版六年级信息技术04《机器人行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机器人行走》是苏科版六年级信息技术课程的一部分,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机器人行走的基本原理和编程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机器人行走的物理原理,学习相关的编程知识,并能够编写简单的程序来控制机器人行走。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对机器人有一定的好奇心和兴趣。
但是,他们对于机器人行走的原理和编程方法可能还没有很清晰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并通过逐步引导,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机器人行走的物理原理。
2.学习相关的编程知识,能够编写简单的程序来控制机器人行走。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机器人行走的物理原理。
2.相关编程知识的学习。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同时,结合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软件。
2.准备机器人行走的实验器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机器人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并引导学生思考机器人行走的原理。
2.呈现(10分钟)介绍机器人行走的物理原理,并通过示例来说明。
同时,介绍相关的编程知识,包括如何编写程序来控制机器人的行走。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和掌握机器人行走的原理和编程方法。
4.巩固(5分钟)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改进程序,使得机器人的行走更加稳定和灵活。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让学生明确学习的重点。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行练习和思考。
8.板书(5分钟)板书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重点。
教学过程每个环节所用的时间:导入5分钟,呈现10分钟,操练10分钟,巩固5分钟,拓展5分钟,小结5分钟,家庭作业5分钟,板书5分钟。
苏科版-信息技术-六年级下册-《机器人平台》参考教案
第16课机器人平台教学目的:1.学习“学生机器人平台”软件。
2.初步了解流程图的设置方式。
3.理解软件的概念。
4.能够运行“学生机器人平台”软件。
5.帮助学生建立软件与机器人之间的知识链接。
6.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7.尝试用已有的信息技术手段理解“编程”的意义。
8.尝试运行、设置编程软件。
教具准备:1、多媒体机房。
2、极域教学系统。
3、相关图片、课件。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学习“学生机器人平台”软件。
2.难点:流程图的设置方式。
教学课时:2 课时教学过程:一、展示与导入(第一课时)师:同学们,我们经过了四节课的学习,你们了解了哪些机器人的知识啊?能给我们介绍一下你的感受吗?学生: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并讨论自己的学习心得。
师:在上节课的讨论中,有的同学曾经提出,机器人的工作不但依赖传感器,也要依赖于计算机的编程,这样机器人才能“健康”地成长。
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机器人编程。
(板书课题)二、了解“学生机器人平台”软件师:机器人的运动,不是在机器人本身所制定完成的,它必须要有强大的“后援团”,这个就是“学生机器人平台”软件(打开相应的图片,介绍几种机器人平台)生:了解新界面。
师:“学生机器人平台”软件和我们过去学习过的哪些软件有相似的地方呢?(1)FrontPage中网页的编写。
(2)Word中的流程图。
师:它们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呢?(1)界面类似。
(2)流程图的方式相似。
师:它们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呢?(阅读课本,寻找答案)(教师最后引导总结,帮助学生找到其中的关键词)三、运行编程软件(第二课时)师:实战开始了,我们要为学生机器人编程了,首先得让它知道我们的意图,请观察以下得流程:(学生观察教师操作并总结)(1)打开软件教师介绍主要的界面。
(2)新建程序和原有软件类似之处。
(3)设置系统讲解传感器和串口的设置方法。
(4)加载图形控件讲解图形控件的概念。
(5)设置属性以“计算”控件为例。
(6)修改程序移动、删除、复制、粘贴等操作(7)编译程序先保存程序,再编译程序。
苏科版-信息技术-六年级下册-《机器人行走》教学设计 (2)
题目
第8课机器人行走
总课时
1
年级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七年级
学科
信息技术
设计来源
网络、教材
教学时间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教材七年级上册中的课,本课同学们都感兴趣的讲解,会很好的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学情分析
多多练习,掌握更多计算机使用的方法
教学目标
1.了解机器人的信息
2.了解机器人的怎样设计的
5.根据下面自我评价表中列出的知道点,在相应的位置打“勾”。
书中的45页真空
6.程序结构
7.“启动电机”与“移动”的区别。
书中46页
教师在课堂中巡视,解决学生在操作中出现的疑难问题。
学生上机操作
1、结合教材完成任务一、二。在练习过程中,完成快的同学辅导操作有困难的同学。
2、结合教材及网上教程完成其他任务,操作能力好的学生进行上机演示,边演示边讲解其操作的过程,激发全班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一起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3.通过信息能了解更多的信息处理设备
重点
了解机器人的信息
难点
了解机器人的信息
课前准备
网络教室
教学流程
环节
与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引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机器人吗?知道它是怎样制作的?
学生听并明确学习目标
创设教学情境
引入新课教学
二、新课教学
1.搭建机器人
2.机器人停止
3.机器人的程序
4.机器人转弯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讲解网络连接的实例
引导学生上网了解信息的重要性
引发思考
联系生活
苏科版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册《机器人机械手》教案
苏科版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册《机器人机械手》教案一. 教材分析《机器人机械手》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机器人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应用,重点掌握机器人的机械手部分。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机器人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机器人技术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对新技术和新事物充满好奇。
但机器人技术相对较为复杂,学生可能对其感到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机器人基本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机器人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应用。
2.掌握机器人的机械手部分及其工作原理。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机器人机械手的工作原理。
2.机器人编程操作方法。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机器人知识。
2.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机器人实物和操作过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机器人编程和操作。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机器人模型或图片,用于展示和讲解。
2.准备相关教学软件和设备,如机器人编程软件、电脑等。
3.准备问题讨论和实践活动所需的时间和空间。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机器人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机器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对机器人有什么了解?”,让学生自由发言,初步了解学生对机器人的认识。
2. 呈现(10分钟)介绍机器人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应用。
讲解机器人机械手的部分,包括其结构、工作原理等。
通过示例,让学生了解机器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工业生产、家庭服务、探险救援等。
3. 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利用教学软件或设备,进行机器人编程操作。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编程方法,并解答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学生亲身体验机器人操作,加深对机器人机械手工作原理的理解。
4. 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机器人机械手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苏科版六年级信息技术09《机器人机械手》教案
苏科版六年级信息技术09《机器人机械手》教案一. 教材分析《机器人机械手》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机器人的基本概念,认识机器人的机械手,并了解其工作原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机器人的基本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对于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具有较强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但是,由于年龄和生活经验的限制,学生对于机器人的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拓宽视野。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机器人的基本概念,认识机器人的机械手,并了解其工作原理。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激发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机器人的基本操作。
2.难点:理解机器人的工作原理,并能够运用到实际操作中。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机器人教学软件和硬件设备。
2.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和素材。
3.划分学习小组,每组选定一名组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机器人的图片,让学生谈谈对机器人的认识,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介绍机器人的基本概念,展示机器人的机械手,并讲解其工作原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机器人操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巩固(5分钟)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总结机器人操作的要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机器人机械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发挥创新意识。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机器人的操作要点。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道关于机器人机械手的操作练习题,要求学生在家庭中完成。
8.板书(5分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板书,方便学生复习。
教学过程每个环节的时间安排如上所示,总共40分钟。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节奏,确保每个环节的顺利进行。
苏科版信息技术五上第22课《机器人机械手》word教案
⑻停止:选择“直流电机”控件,设置为停止。打开“延时属性设置”对话框,将“延时时间”设为“800(毫秒)”。
⑼抓取:选中“执行控件”,选择“伺服电机”,设置角度为“30°”.。
⑽前进:选中“执行控件”,选择“直流电机”,设置为前进。
⑾放开:选中“执行控件”,选择“伺服电机”,设置角度为“150°”.。
教师讲解伺服电机的分类及作用。
2、机器人机械手的搭建
机械手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活动分析:
教师带领学生分析机器人机械手运动流程图
A、前方无物体,直行;
B、前方有物体,停,抓取,前进,松开,后退,停止。
搭建机械手:
出示图片,机械手由哪些部件组成?
学生讨论并交流。
(伺服电机两只;两节、编写程序
⑴打开“学生机器人平台”窗口,单击“文件(F)”菜单中的“新建(N)”命令,新建一个程序。
⑵添加“直流电机”控件。
⑶添加“流程控制”模块中的“条件循环”控件。
⑷添加“执行控件”,选择I/O。
⑸添加“伺服电机”控件。
⑹打开“伺服电机驱动控制”对话框。选定“伺服电机1”,将“转动角度”设为“142°”;选定“伺服电机2”,将“转动角度”设定为“150°”。
课题
机器人机械手
执教
班级
五年级
时间
教学
目标
1.了解伺服电机的工作过程
2.了解插件拓展模块的设置方法
3.学会编写机械手运动的程序
重点
难点
学会编写机械手运动的程序
课时总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准备
网络教室、课件、教学素材
教学设计
亮点解读(设计思路)
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3.13机器人
13 机器人邮递员1教材分析《机器人邮递员》选自浙江摄影出版社《小学信息技术(六年级下)》教材,本册教材的基础是互动。
通过对软件的仿真模拟,突出了内容的趣味性、技术的应用性和任务的驱动性。
本节课是属于第三单元“与机器人零距离”,学生在了解机器人的发展、种类及基本特征后,通过编写程序控制机器人完成简单任务,感受机器人工作的基本流程,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进一步关注和学习机器人的兴趣。
2学情分析经了解,六年级的学生经过近三年时间信息技术课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信息技术基本技能,对计算机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且学生的想象创造能力相当强,也有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采用任务教学法,利用任务来引导学生完成知识建构。
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注意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性、趣味性、可操作性,以便充分培养、发挥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以学生的自学、互助为主。
鼓励学生主动探究,让学生感受到创新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3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流程图,了解用流程图描述算法的表示方式。
2.能力目标:初步学会控制机器人,学习编写机器人直行程序。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如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重点难点了解流程图的执行过程,学会顺序结构的编程方法。
5 教学过程5.1 第一学时5.1.1 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一、创设情境,引入任务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条新闻,请欣赏。
(教师播放视频)看了这条新闻视频,你能告诉我,新闻主要告诉了我们什么?(对)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机器人正在快速的走进我们的生活。
【PPT2视频文件】【PPT3出示问题】同学们,我们学校有东、西两个校区。
周老师在东校区,张老师在西校区,周老师有一封信件想给西校区的张老师,你们帮周老师想一想,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够把这封送给张老师?(肯定会有学生说,让机器人送),同学们,帮周老师把这封信送给张老师,怎么办?让机器人送信,有没有同学有不同意见?你们都赞同这种意见吗?那今天就一起来学习《机器人邮递员》。
小学信息技术(苏) 《 机器人》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初识机器人
机器人的发展
机器人分类
8.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了机器人的很多内容,这些看似简单的机器人,凝聚了很多高科技,在后面的学习中,我们将去深入研究。请同学们为机器人做一份知识普及的小报吧!
9.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
《变形金刚》片段从学生已有经验入手,帮助学生消除陌生感
年级
6
教科书版本及章节
苏教机器人
单元(或主题)教学设计
单元(或主题)名称
小学信息技术机器人
1.单元(或主题)教学设计说明
机器人教育的核心基础是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中以物化、人性化、智能化的形式加以利用。教学应以教师引导为主,使学生拥有更多探索空间。机器人教育是以机器人为载体开展的教学活动,通过学生的设计、制作和评价,学习和掌握机器人的基本知识和制作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教学中,学生的原有知识和经验存在差异,因此在设计与制作过程中其思维方式也会有所不同,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为学生的积极探索提供多维空间。教学过程应打破传统的教师讲、学生被动学的教学方式,启发学生自主建构知识,进行发现学习,强调学生的探究过程,而不仅仅是学习现成的知识,教师应成为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独立探究情境的设计者。
实物机器人现实感知机器人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机器人图片和注解
10.教学反思与改进
机器人教学是一门新兴的课程,机器人课程属于综合实践活动课范畴,如何组织和开展好课堂教学,1.培养学生的主体性。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自我探究、自我发现。注重对学生学习经验的培养,注重学生体验、感悟和实践的过程,注重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和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探索能力、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2.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在机器人课堂教学活动中,由于课程本身的难度大、灵活性高,教师的主体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如何把复杂的问题讲得通俗易懂,把理论指导变成程序设计,最后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所得通过实践展示出来,这就需要教师做充分的课前准备和大量的实践尝试。3.培养团体精神,注重小组合作。在机器人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动手能力、编程能力等个体差异比较大,因此,在教学中既要兼顾程度好的学生能更深入地开展学习,又要带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一般可以通过分成若干个小组,组建相对固定的学习团体来开展学习和研究。
苏科版六年级信息技术04《机器人行走》教案
苏科版六年级信息技术04《机器人行走》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的主题是《机器人行走》,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机器人的基本行走原理和编程方法。
教材以苏科版六年级信息技术课程为例,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机器人行走的相关知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计算机操作和编程知识,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但对于机器人行走的原理和实际操作可能较为陌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机器人行走的原理和基本编程方法。
2.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和机器人技术的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机器人行走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2.编程方法的掌握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实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机器人行走的原理和编程方法。
2.任务驱动法:设置相关的任务,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3.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机器人行走的相关实例和教学素材。
2.准备计算机和机器人设备,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3.提前为学生分组,每组配备一台计算机和一台机器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机器人行走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机器人行走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机器人行走的实例,让学生观察和分析机器人行走的原理。
引导学生思考:机器人是如何实现行走的?需要哪些部件和程序支持?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机器人行走的编程实践。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
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巩固(10分钟)针对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总结。
引导学生归纳机器人行走的原理和编程方法。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机器人行走的应用场景有哪些?如何设计和实现更复杂的机器人行走程序?鼓励学生发挥创新意识,提出新的想法和方案。
苏科版信息技术六年级下册《人工智能的应用》教案
苏科版信息技术六年级下册《的应用》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选用的是苏科版信息技术六年级下册《的应用》教案。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的基本概念,以及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的发展历程,掌握的基本应用领域,并初步了解的工作原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素养,对计算机和互联网有基本的了解。
但是,他们对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对其应用领域和工作原理的了解更是有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感受的存在,并激发他们对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的基本概念,掌握的基本应用领域,初步了解的工作原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的基本概念,的基本应用领域。
2.难点:的工作原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了解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收集与相关的实例,如智能家居、自动驾驶等。
2.教学工具:电脑、投影仪、黑板、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智能音响、人脸识别等,引导学生了解的基本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收集到的应用实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每个实例中的应用领域和工作原理。
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应用领域,加深对的认识。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关注的发展趋势,如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激发学生对的兴趣。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提醒学生关注的发展。
苏科版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册《机器人机械手》说课稿
苏科版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册《机器人机械手》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机器人机械手》这一课是苏科版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了解机器人的基本概念、了解机器人的机械手部分的组成和功能,以及学习如何使用编程软件控制机器人的机械手进行操作。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对机器人机械手有更深入的了解,并能够运用编程软件控制机械手进行简单的操作。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他们对于新事物充满好奇,善于接受新鲜事物。
但是,由于年龄较小,他们的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通过有趣的教学活动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此外,学生对于编程可能比较陌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他们的编程兴趣和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机器人的基本概念,掌握机器人的机械手部分的组成和功能,学会使用编程软件控制机器人的机械手进行简单的操作。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践、探究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于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趣,增强他们对于新事物的探索欲望,培养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机器人的基本概念,机器人的机械手部分的组成和功能,使用编程软件控制机器人的机械手进行简单的操作。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掌握编程软件的使用,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团队协作。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任务驱动法、分组合作法和情境教学法进行教学。
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和编程软件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机器人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机器人的作用和组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演示:讲解机器人的基本概念,介绍机器人的机械手部分的组成和功能,并通过演示使用编程软件控制机器人的机械手进行操作。
3.学生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使用编程软件控制机器人的机械手进行简单的操作。
苏科版六年级信息技术09《机器人机械手》教学设计
苏科版六年级信息技术09《机器人机械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机器人机械手》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机器人的基本概念,认识机器人的各种部件及功能,学会使用传感器控制机器人机械手的运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从理论到实践,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逐步掌握机器人机械手的相关知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具有较强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但部分学生对机器人相关知识了解较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
同时,学生之间的学习程度存在差异,教学中应兼顾全体学生,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机器人的基本概念,认识机器人的各种部件及功能。
2.培养学生使用传感器控制机器人机械手的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机器人机械手的基本操作方法。
2.难点:如何让学生学会使用传感器控制机器人机械手的运动。
五. 教学方法1.任务驱动法:通过完成具体任务,让学生掌握机器人机械手的相关知识。
2.合作学习法: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情境教学法:创设相关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机器人机械手的相关设备和学习材料。
2.教室环境布置,确保每个学生都有足够的空间进行实践操作。
3.提前为学生分配好学习小组。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机器人表演,引发学生对机器人机械手的兴趣,进而引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机器人机械手的基本概念、部件及功能,让学生对机器人机械手有更深入的了解。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尝试控制机器人机械手的运动。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回答,检查学生对机器人机械手知识的掌握情况。
同时,让学生再次进行操作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2019六年级下信息技术教案-机器人_电子工业版精品教育.doc
第6课,机器人
教学目标
⑴了解机器人的应用领域。
⑵了解教育机器人的组成。
⑶理解机器人简单工作原理。
教学重点
机器人应用范围。
教学难点
机器人组成。
教学过程
批注或调整
(一)情景导入:
师:你了解机器人吗?你心目中的机器人是什么样子的?机器人离我们还很遥远吗?今天就让我们与他们面对面地接触,让我们一起步入机器人的神奇世界吧!
(二)学习指导:
师播放一段视频,请学生思考:
1、通过观察刚才的演示,试说明机器人是怎样处理信息的?
2、机器人的活动与人的活动有哪些类似的地方?
3、通过观察和检测,了解机器人各种模块的结构和作用。
生参与分组,分工活动,完成自己的任务。
(三)实践操作。
师布置任务:
1、将机器人与电脑相连接,下面我们来学习控制机器人的基本操作。
4、下载一个控制程序,尝试控制机器人。
生思考问题,完成实践任务。
(五)评价交流。
师组织学生进行分组,提出以下问题,进行交流和讨论。
1、通过喜欢机器人项目吗?你了解纳英特机器人吗?
3、如果让你设计一个机器人,它应具备哪些功能?
(六)总结。
2、了解与机器人进行交流的工具───图形化交互式机器人操作平台。
3、学习机器人控制程序的下载、运行。
4、测试机器人。
师演示步骤:(过程略)
生分组进行操作。
(四)巩固练习。
师提出以下问题,供学生思考和进行实践操作。
1、思考机器人与电子玩具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2、认识纳英特机器人的组成。
3、将机器人与电脑连接起来。
苏科版-信息技术-六年级下册-《认识机器人》教案
苏科版-信息技术-六年级下册-《认识机器人》教案第12课认识机器人[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机器人的基本定义和主要分类。
2.了解机器人的主要发展方向。
3.以知识普及为主线,引导学生理解机器人的涵义。
4.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了解机器人技术及其发展方向。
5.接受高科技的启发,学人所长,并与同学们一起交流感受。
6.感悟机器人与普通信息技术手段的不同之处。
7.独立思考,理解机器人的特征。
[课时安排]建议安排1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认识机器人,了解机器人的定义和起源。
2.难点:理解机器人的发展趋势和基本特征。
[教材分析与教法建议]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课教学要密切结合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实际,选取机器人为主题,注重介绍机器人的定义和特征,便于学生感受到较为直观的形象,并利用实体和相关资料进行介绍,让学生实现直观交流。
通过了解实物、图片展示、范例示范、任务驱动、小组合作探究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初步了解机器人的定义,并能对身边的机器人应用实例做出大致的判断。
2.教学方法指导本课为机器人部分的起始内容,学生学情的参考尤其重要。
教师在本课的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到本地的实际学情和适宜的教学方法。
建议可以通过主题活动形式,以情境启发模式作为普及知识的重要方法来组织教学。
在学习机器人的分类和发展趋势时,能够结合已有知识系统来组织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密切联系实际、有意义的“任务”情境中,鼓励学生知识迁移,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习知识、获得技能、形成能力、内化理论。
[参考资料]1.辞典中所述,所谓的机器人是指“能够代替人类做事的自动装置或具有人类形态的机器”。
生活中的洗衣机、咖啡自动售货机、自动取款机等装置也可谓是机器人,因此,我们可将机器人简单定义为:机器人是具有能够识别目标物体和使其运行的功能,并且按程序执行操作的自动机器。
2.“机器人”名字的起源据说,“机器人”这一单词来自捷克语中的“Robota”,即劳动的意思。
小学六年级《信息技术》09《机器人机械手》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信息技术》09《机器人机械手》教学设计第9课机器人机械手一、教材分析本课将舵机原理内容加入到教学中,拓展了学生机器人的应用范围,帮助学生了解学生机器人的“拓展积木”和“辅助设备”。
流程图的设计对学生的学习能起到重要作用,学生能根据流程图选用合适的拓展模块来搭建需要的机器人结构,并进行必要的调试和整合。
二、学情分析舵机是一种位置(角度)伺服的驱动器,适用于那些需要角度不断变化并可以保持的控制系统。
本课首次把舵机运用到机器人机械手的搭建中,学生不了解舵机的作用,在教学时教师要把舵机的特点和作用讲解清楚,学生要能知道如何运营舵机。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了解机器人机械手活动以及舵机和红外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学会检测学生机器人机械手抓取、搬运、推动等活动,能够编写学生机器人机械手检测物体、处理物体的程序。
体验学生机器人机械手程序实验过程,感受机器人模块的互动特点。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1)机器人机械手程序的搭建。
(2)舵机的组合方式。
2. 难点:(1)学会设置舵机参数。
(2)设置学生机器人机械手抓取、搬运、推动的程序。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实验法、自主探究法、任务驱动法。
六、课时安排安排2课时。
七、教学准备舵机、部分拓展积木。
八、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导入出示:车间里搬运车抓取物品、运送物品的视频(生观看视频)教师:同学们,刚才你们观察到搬运车是怎样抓取物品、运送物品的?学生:搬运车运动到物品前,张开手臂,将物品夹住,然后转向,将物品运送到指定地点,遇到远一点的,还将手臂伸长,再抓住物品,进行运送。
教师:观察得真仔细,今天我们也可以搭建这样一个有手臂的小车,来运送物品,它就是机器人机械手。
(出示课题)【设计意图】机器人机械手是机器人教学单元中运用拓展模块(舵机)进行搭建的内容之一,从观看视频出发,引出机械手的概念,起到帮助学生了解机械手的作用。
(二)认识舵机教师:在刚才同学们观看的视频中,机器人实行的动作是搬运车,搬运车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你们见过吗?学生:汽车生产车间、啤酒厂装配酒瓶盖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机器人机械手的搭建
机械手的主要任务是什么?来自活动分析:教师带领学生分析机器人机械手运动流程图
A、前方无物体,直行;
B、前方有物体,停,抓取,前进,松开,后退,停止。
搭建机械手:
出示图片,机械手由哪些部件组成?
学生讨论并交流。
(伺服电机两只;两节模块四个;弯曲九孔两个;固定铜片两个;螺丝等)
⑺加入一组单分支语句,设置条件为“IO6=1”。
⑻停止:选择“直流电机”控件,设置为停止。打开“延时属性设置”对话框,将“延时时间”设为“800(毫秒)”。
⑼抓取:选中“执行控件”,选择“伺服电机”,设置角度为“30°”.。
⑽前进:选中“执行控件”,选择“直流电机”,设置为前进。
⑾放开:选中“执行控件”,选择“伺服电机”,设置角度为“150°”.。
课题
机器人机械手
教学
目标
1.了解伺服电机的工作过程
2.了解插件拓展模块的设置方法
3.学会编写机械手运动的程序
重点
难点
学会编写机械手运动的程序
课时总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准备
网络教室、课件、教学素材
教学设计
亮点解读(设计思路)
一、导入
机器人可以添加新的模块吗?
二、新授
1、认识伺服电机
出示图片,让学生了解伺服电机。
(3)单击“程序下载到主控芯片”按钮,将程序下载到学生机器人主板芯片中。完成后关闭电源,拔下下载线。
⒃启动机器人。
(1)打开电源开关
(2)当等待执行指示灯闪烁时,按下运行键,学生机器人开始动作。
三、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⑿加入“延时控件”:打开“延时属性设置”对话框,将“延时时间”设为“1000(毫秒)”。
⒀后退停止:选择“直流电机”控件,设置为停止。打开“延时属性设置”对话框,将“延时时间”设为“1000(毫秒)”。
⒁单击“保存”按钮,保存文件。
⒂下载程序:
(1)单击“编译”按钮,进行程序编译。
(2)用下载线将计算机与机器人主板接口对接,打开学生机器人的电源开关,将学生机器人置于复位状态。
3、编写程序
⑴打开“学生机器人平台”窗口,单击“文件(F)”菜单中的“新建(N)”命令,新建一个程序。
⑵添加“直流电机”控件。
⑶添加“流程控制”模块中的“条件循环”控件。
⑷添加“执行控件”,选择I/O。
⑸添加“伺服电机”控件。
⑹打开“伺服电机驱动控制”对话框。选定“伺服电机1”,将“转动角度”设为“142°”;选定“伺服电机2”,将“转动角度”设定为“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