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三物理一轮复习易错知识清单(完整版)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易错题7动量守恒定律
精品基础教育教学资料,仅供参考,需要可下载使用!易错点07 动量守恒定律易错题【01】对动量守恒定义理解有误动量守恒定律1.内容:如果一个系统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外力的矢量和为0,这个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注1]2.表达式:m1v1+m2v2=m1v1′+m2v2′。
3.适用条件(1)理想守恒: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的合力为0。
(2)近似守恒:系统内各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内力远大于它所受到的外力。
[注2](3)某一方向守恒:如果系统在某一方向上所受外力的合力为0,则系统在该方向上动量守恒。
易错题【02】对爆炸、反冲运动分析有误碰撞、反冲、爆炸1.碰撞(1)特点:作用时间极短,内力(相互碰撞力)远大于外力,总动量守恒。
(2)分类①弹性碰撞:碰撞后系统的总动能没有损失。
[注3]②非弹性碰撞:碰撞后系统的总动能有损失。
③完全非弹性碰撞:碰撞后合为一体,机械能损失最大。
2.爆炸与碰撞类似,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时间很短,作用力很大,且远大于系统所受的外力,所以系统动量守恒。
[题型技法] 碰撞问题解题策略(1)抓住碰撞的特点和不同种类碰撞满足的条件,列出相应方程求解。
(2)可熟记一些公式,例如“一动一静”模型中,两物体发生弹性正碰后的速度满足:v 1′=m 1-m 2m 1+m 2v 1 v 2′=2m 1m 1+m 2v 1 (3)熟记弹性正碰的一些结论,例如,当两球质量相等时,两球碰撞后交换速度。
当m 1≫m 2,且v 2=0时,碰后质量大的速率不变,质量小的速率为2v 1。
当m 1≪m 2,且v 2=0时,碰后质量小的球原速率反弹。
易错题【03】对爆炸过程各个量分析有误爆炸现象的三个规律动量守恒 由于爆炸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的,爆炸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远远大于受到的外力,所以在爆炸过程中,系统的总动量守恒动能增加 在爆炸过程中,由于有其他形式的能量(如化学能)转化为动能,所以爆炸后系统的总动能增加位置不变爆炸的时间极短,因而作用过程中,物体产生的位移很小,一般可忽略不计,可以认为爆炸后仍然从爆炸前的位置以新的动量开始运动01 对动量守恒定律理解不到位1、关于系统动量守恒的条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只要系统内存在摩擦力,系统动量就不可能守恒B.只要系统中有一个物体具有加速度,系统动量就不守恒C.只要系统所受的合外力为零,系统动量就守恒D.系统中所有物体的加速度为零时,系统的总动量不一定守恒【警示】本题容易出错的主要原因是对动量守恒定义理解有误。
高中物理易错知识点汇总
高中物理易错知识点汇总第1篇:高中物理易错知识点汇总1.大的物体不一定不能看成质点,小的物体不一定能看成质点。
2.平动的物体不一定能看成质点,转动的物体不一定不能看成质点。
3.参考系不一定是不动的,只是假定为不动的物体。
4.选择不同的参考系物体运动情况可能不同,但也可能相同。
5.在时间轴上n秒时指的是n秒末。
第n秒指的是一段时间,是第n个1秒。
第n秒末和第n+1秒初是同一时刻。
6.忽视位移的矢量*,只强调大小而忽视方向。
7.物体做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不一定等于路程。
8.位移也具有相对*,必须选一个参考系,选不同的参考系时,物体的位移可能不同。
9.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应打出轻重合适的小圆点,如遇到打出的是短横线,应调整一下振针距复写纸的高度,使之增大一点。
10.使用计时器打点时,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稳定后,再释放纸带。
11.释放物体前,应使物体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的位置。
12.使用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时,应注意把两条白纸带正确穿好,墨粉纸盘夹在两纸带间;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时,应让纸带通过限位孔,压在复写纸下面。
13.“速度”一词是比较含糊的统称,在不同的语境中含义不同,一般指瞬时速率、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平均速率四个概念中的一个,要学会根据上、下文辨明“速度”的含义。
平常所说的“速度”多指瞬时速度,列式计算时常用的是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未完,继续阅读 >第2篇:高中物理易错点知识汇总1.使用*簧测力计拉细绳套时,要使*簧测力计的*簧与细绳套在同一直线上,*簧与木板面平行,避免*簧与*簧测力计外壳、*簧测力计限位卡之间有摩擦。
2.在同一次实验中,画力的图示时选定的标度要相同,并且要恰当使用标度,使力的图示稍大一些。
3.合力不一定大于分力,分力不一定小于合力。
4.三个力的合力最大值是三个力的数值之和,最小值不一定是三个力的数值之差,要先判断能否为零。
5.两个力合成一个力的结果是惟一的,一个力分解为两个力的情况不惟一,可以有多种分解方式。
高三物理易错知识点总结
高三物理易错知识点总结高三物理易错知识点总结(一)一、分子动理论1.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1)分子模型:主要有两种模型,固体与液体分子通常用球体模型,气体分子通常用立方体模型.(2)分子的大小①分子直径:数量级是10-10m;②分子质量:数量级是10-26kg;③测量方法:油膜法.(3)阿伏加德罗常数1.mol任何物质所含有的粒子数,NA=6.02×1023mol-12.分子热运动分子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1)扩散现象相互接触的不同物质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温度越高,扩散越快,可在固体、液体、气体中进行.(2)布朗运动悬浮在液体(或气体)中的微粒的无规则运动,微粒越小,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显著.3.分子力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且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但总是斥力变化得较快.二、内能1.分子平均动能(1)所有分子动能的平均值.(2)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2.分子势能由分子间相对位置决定的能,在宏观上分子势能与物体体积有关,在微观上与分子间的距离有关.3.物体的内能(1)内能:物体中所有分子的热运动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2)决定因素:温度、体积和物质的量.三、温度1.意义:宏观上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微观上标志物体中分子平均动能的大小).2.两种温标(1)摄氏温标t:单位℃,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冰点作为0℃,沸点作为100℃,在0℃~100℃之间等分100份,每一份表示1℃.(2)热力学温标T:单位K,把-273.15℃作为0K.(3)就每一度表示的冷热差别来说,两种温度是相同的,即ΔT=Δt.只是零值的起点不同,所以二者关系式为T=t+273.15.(4)绝对零度(0K),是低温极限,只能接近不能达到,所以热力学温度无负值.高三物理易错知识点总结(二)1、目的:验证平行四边形法则。
2、器材:方木板一个、白纸一张、弹簧秤两个、橡皮条一根、细绳套两个、三角板、刻度尺,图钉几个。
2018年高考物理易错题集
第一章质点的运动错题集一、主要内容?本章内容包括位移、路程、时间、时刻、平均速度、即时速度、线速度、角速度、加速度等基本概念,以及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平抛运动的规律及圆周运动的规律。
在学习中要注意准确理解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基本概念,特别应该理解位移与距离(路程)、速度与速率、时间与时刻、加速度与速度及速度变化量的不同。
?二、基本方法?本章中所涉及到的基本方法有:利用运动合成与分解的方法研究平抛运动的问题,这是将复杂的问题利用分解的方法将其划分为若干个简单问题的基本方法;利用物理量间的函数关系图像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的方法,这也是形象、直观的研究物理问题的一种基本方法。
这些具体方法中所包含的思想,在整个物理学研究问题中都是经常用到的。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特别加以体会。
?三、错解分析?在本章知识应用的过程中,初学者常犯的错误主要表现在:对要领理解不深刻,如加速度的大小与速度大小、速度变化量的大小,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之间常混淆不清;对位移、速度、加速度这些矢量运算过程中正、负号的使用出现混乱:在未对物体运动(特别是物体做减速运动)过程进行准确分析的情况下,盲目地套公式进行运算等。
例1汽车以10 m/s的速度行使5分钟后突然刹车。
如刹车过程是做匀变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5m/s2,则刹车后3秒钟内汽车所走的距离是多少?【错解】因为汽车刹车过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初速v0=10 m/s加速度【错解原因】出现以上错误有两个原因。
一是对刹车的物理过程不清楚。
当速度减为零时,车与地面无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变为零。
二是对位移公式的物理意义理解不深刻。
位移S对应时间t,这段时间内a必须存在,而当a不存在时,求出的位移则无意义。
由于第一点的不理解以致认为a永远地存在;由于第二点的不理解以致有思考a什么时候不存在。
【分析解答】依题意画出运动草图1-1。
设经时间t1速度减为零。
据匀减速直线运动速度公式v1=v0-at则有0=10-5t解得t=2S由于汽车在2S时【评析】物理问题不是简单的计算问题,当得出结果后,应思考是否与s=-30m的结果,这个结果是与实际不相符的。
高中物理易错易混淆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易错易混淆知识点总结运动1. 考生易混淆的超重和失重问题(1)超重不是重力的增加,失重也不是重力的减少。
在发生超重和失重时,只是视重的改变,而物体所受的重力不变.(2)超重和失重现象与物体的运动方向,即速度方向无关,只取决于物体的加速度方向.(3)在完全失重状态下,平常由重力产生的一切物理现象都会完全消失.2. 对于平抛运动,考生应注意不能混淆速度和位移的矢量分解图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在任一时刻任一位置处,根据运动的独立作用原理,速度可以分解,位移也可以分解。
要注意这两个矢量图的区别与联系,不能混淆.在速度矢量图中,设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α,tanα=vy/v0=2y/x.在位移矢量图中,设位移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β,tanβ=y/x,因此有tanα=vy/v0=2y/x=2tanβ.3.考生应注意近地卫星与赤道上的物体的区别近地卫星离开地面运行,地球对它的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也可以近似视为重力提供向心力.而赤道上的物体在地球上随地球自转做圆周运动,地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与对物体支持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4. 考生应注意r在不同公式中的含义万有引力定律公式F=GMm/r2中的r指的是两个质点间的距离,在实际问题中,只有当两物体间的距离远大于物体本身的大小时,定律才适用,此时r指的是两物体间的距离.定律也适用于两个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此时r指的是这两个球心间的距离.而向心力公式F=mv2/r中的r,对于椭圆轨道指的是曲率半径,对于圆轨道指的是圆半径,开普勒第三定律r3/T2=k中的r指的是椭圆轨道的半长轴.可见,同一个r在不同公式中的含义不同,要注意它们的区别.能量1. 掌握一个有用且易错的结论:摩擦生热Q=f·Δs摩擦力属于“耗散力”,做功与路径有关,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上运动时,发热产生的内能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两物体的相对路程的乘积,即Q=f·Δs.在相互摩擦的系统内,一对滑动摩擦力所做功的代数和总是负值,其绝对值恰好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两物体的相对路程的乘积,也等于系统损失的机械能.2.理清两个易混、易错的问题(1)错误地认为“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所做的功总是大小相等、符号相反”.我们可以设想一个具体例子,A、B为放置在光滑水平面上的两个带同种电荷的绝缘小球,同时无初速度地释放后在相互作用的斥力作用下分开,则作用力与反作用力都做正功.两球质量相等时,位移的大小相等,做功数值相等.两球质量不相等时,位移的大小不相等,做功数值也不相等.若按住A球不动,只释放B球,则A对B的作用力做正功,B对A的反作用力不做功.所以,单纯根据作用力的做功情况不能确定反作用力的做功情况.(2)忽视细绳绷紧瞬间的机械能损失.细绳是力学中的一个理想化模型,它的质量和伸长量往往忽略不计,在与物体发生相互作用时,细绳对物体施加的力会发生突变,且作用时间极短,所以细绳由松弛变为绷紧的瞬间,往往会使沿绳方向的速度发生突变.由于物体的速度发生突变,物体的动能必有损失,求解时,通常在细绳绷紧瞬间,将运动过程分为两个不同的阶段,但前一阶段的末速度不等于后一阶段的初速度,由于能量的损失,速度要变小.电场1. 考生不易理解的三个概念——电场强度、电势、电容(1)电场强度的定义式E=F/q,但E的大小、方向是由电场本身决定的,是客观存在的,与放不放检验电荷以及放入的检验电荷的正负、电荷量的多少均无关.既不能认为E与F成正比,也不能认为E 与q成反比.同理,电势也是由电场本身决定的,是客观存在的,与放不放检验电荷以及放入的检验电荷的正负、电荷量的多少均无关.电势的正负符号表示大小,即正值大于负值.对电容的理解也是如此,电容由电容器本身决定,与电容器是否接入电路无关,即与电容器是否带电(电容器带电荷量)和两极板间电势差无关.(2)要区别场强的定义式E=F/q与点电荷场强的计算式E=kQ/r2,前者适用于任何电场,其中E与F、q无关;而后者只适用于真空中点电荷形成的电场,E由Q和r决定.(3)场强与电势无直接关系,场强大(或小)的地方电势不一定大(或小),零电势点可根据实际需要选取,而场强是否为零则由电场本身决定.2.考生不易区分的电场线、电场强度、电势、等势面的相互关系(1)电场线与场强的关系:电场线越密的地方表示电场强度越大,电场线上每点的切线方向表示该点的电场强度方向.(2)电场线与电势的关系:沿着电场线方向,电势越来越低.(3)电场线与等势面的关系:电场线越密的地方等差等势面也越密,电场线与该处的等势面垂直.(4)电场强度与等势面的关系:电场强度方向与通过该处的等势面垂直且由高电势指向低电势;等差等势面越密的地方表示电场强度越大.3. 考生应注意的一个重点——安培力将通电直导线垂直磁场方向放入匀强磁场中,其所受安培力大小为F=ILB,安培力的方向总是既跟磁场方向垂直,又跟电流方向垂直,即F⊥B、F⊥I,安培力的方向用左手定则判断.注意:安培力公式F=ILB中的L为通电导线的有效长度.若导线长度大于匀强磁场的区域,则导线的有效长度等于导线在磁场中的长度;若导线是弯曲的,则导线的有效长度等于其两端点的连线距离;若导线是闭合的,则导线的有效长度等于零,匀强磁场对闭合导线各部分作用力的合力为零.4. 考生不易掌握的一个难点——带电粒子在“场”中的运动(1)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本质是力学问题①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和重力场共存的复合场中的运动,其受力情况和运动图景比较复杂,但其本质是力学问题,应按力学的基本思路,运用力学的基本规律研究和解决此类问题.②分析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受力时,要注意各力的特点.如带电粒子无论运动与否,在重力场中所受重力及在匀强电场中所受的电场力均为恒力,它们做的功只与始末位置(在重力场中的高度差或在电场中的电势差)有关,而与运动路径无关.而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只有运动(且速度不与磁场平行)时才会受到洛伦兹力,力的大小随速度大小的变化而变化,方向始终与速度垂直,故洛伦兹力对运动电荷不做功.(2)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运动的基本模型有:①匀速直线运动.自由的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做的直线运动通常都是匀速直线运动,除非粒子沿磁场方向飞入不受洛伦兹力作用.因为重力、电场力均为恒力,若两者的合力不能与洛伦兹力平衡,则带电粒子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将会改变,不能维持直线运动.②匀速圆周运动.自由的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必定满足电场力和重力平衡,则当粒子速度方向与磁场方向垂直时,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使带电粒子做匀速圆周运动.③较复杂的曲线运动.在复合场中,若带电粒子所受合外力不断变化且与粒子速度不在一条直线上时,带电粒子做非匀变速曲线运动.此类问题,通常用能量观点分析解决,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若有轨道约束,或匀强电场或匀强磁场随时间发生周期性变化时,粒子的运动更复杂,则应视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正确分析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受力情况并判断其运动的性质及轨迹是解题的关键,在分析其受力及描述其轨迹时,要有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并善于把空间图形转化为最佳平面视图.当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做多过程运动时,关键是掌握基本运动的特点和寻找过程的衔接点.电路1. 考生易错的电路中的电容器问题如果电容器与电路中某个电阻并联,电路中有电流通过.电容器两端的电压等于该电阻两端的电压.另外,应该知道电容器充电时,随着电容器内部电场的建立,充电电流会越来越小,电容器两极板间电压(电势差)越来越大.当电容器充电过程结束时,电容器所在的支路电流为零.2. 考生应注意的动态电路的有关问题电路中局部的变化会引起整个电路电流、电压、电功率的变化,“牵一发而动全局”是电路问题的一个特点.处理这类问题的常规思维过程是:首先对电路进行分析;其次从阻值变化的那部分入手,由串、并联规律判断电路总电阻变化情况(若只有有效工作的一个电阻阻值变化,则电路总电阻一定与该电阻变化规律相同);再次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判断电路总电流、路端电压变化情况;最后根据电路特点和电路中电压、电流分配原则判断各部分电流、电压、电功率的变化情况.3. 考生易错的非纯电阻电路问题非纯电阻电路是电流做功将电能主要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但还有一部分电能转化为热能,此时电功大于电热.以电动机为例,电动机工作时所消耗的电能大部分转化为机械能,一小部分转化为热能.因此,对于电动机电路问题可用以下公式求解.电流做功时所消耗的总能量W总=UIt;工作时所产生的热能Q=W热=I2Rt;所转化的机械能W机=W总-W热=UIt-I2Rt;电流做功的功率P总=UI;其发热功率P热=I2R;转化的机械能功率P机=P总-P热=UI-I2R.4. 考生应注意的电路故障问题分析电路的故障问题有:(1)给定可能故障现象,确定检查方法;(2)给定测量值,分析推断故障;(3)根据故障,分析推断可能观察到的现象等几种情况.分析的关键在于根据题目提供的信息分析电路的故障所在,画出等效电路,再利用电路规律来求解,通常情况下,电压表有读数表明电压表与电源连接完好,电流表有读数表明电流表所在支路无断路.5. 考生易漏掉的非线性电路的求解问题非线性电路包括含二极管电路和含白炽灯电路,由于这类元件的伏安特性不再是线性的,所以求解这类问题难度较大.对这类问题的分析要用到图线相交法.要注意理解图像交点的物理意义.6. 考生易混淆的几大规律(1)安培定则,又称右手螺旋定则,用于根据电流(磁场)方向,判断磁场(电流)方向.(2)左手定则,用于根据电流方向和磁场的方向,判断导体的受力方向;或根据粒子运动方向和磁场的方向,判断运动粒子的受力方向.(3)右手定则,用于根据导体的运动方向和磁场方向,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4)楞次定律,用于根据磁通量的变化,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5)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用于计算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一定要理解记忆几大定律的表述,对于楞次定律还要注意掌握常用的几种等效推论.7. 考生不易掌握的一个难点—感应电路中的“杆+导轨”模型问题(1)全面掌握相关知识:由于“杆+导轨”模型题目涉及的问题很多,如力学问题、电路问题、图像问题及能量问题等,同学们要顺利解题需全面理解相关知识,常用的基本规律有电学中的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左手定则、右手定则、欧姆定律及力学中的运动学规律、动力学规律、动能定理、能量守恒定律等.(2)抓住解题的切入点:受力分析、运动分析、过程分析、能量分析.(3)自主开展研究性学习:同学们平时应用研究性的思路考虑问题,可做一些不同类型、不同变化点组合的题目,注意不断地总结,并可主动变换题设条件进行研究学习,在高考时碰到自己研究过的不同变化点组合的题目就不会感到陌生了.8. 考生易混淆的交流电“四值”的运用问题交流电的瞬时值、最大值、平均值、有效值有不同用途,同学们要掌握它们的求解方法和用途.交变电流在一个周期内能达到的最大数值称为最大值或峰值,在研究电容器是否被击穿时,要用到最大值;有效值是根据电流的热效应来定义的,在计算电路中的能量转化如电热、电功或确定交流电压表、交流电流表的读数和保险丝的熔断电流时,要用有效值;在计算电荷量时,要用平均值;交变电流在某一时刻的数值称为瞬时值,不同时刻,瞬时值一般不同,计算电路中与某一时刻有关的问题时要用交变电流的瞬时值.9. 考生易分析不清的输电线路与变压器电路的问题(1)正确理解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等效电路,尤其是副线圈的电路,它是解决变压器电路的关键.(2)正确理解电压比、电流比公式,尤其是电流比公式.电流比对于多个副线圈不能使用,这时求电流关系只能根据能量守恒来求,即P输入=P输出(3)正确理解变压器中的因果关系:理想变压器的输入电压决定了输出电压;输出功率决定了输入功率,即只有有功率输出,才会有功率输入;输出电流决定了输入电流(4)理想变压器只能改变交流的电流和电压,却无法改变其功率和频率.(5)解决远距离输电问题时,要注意所用公式中各量的物理意义,画好输电线路的示意图,找出相应的物理量.实验1. 考生易错的一个热点——打点计时器的使用及纸带分析打点计时器使用的电源是频率为50 Hz的交流电源,使用时,一般先接通电源,后松开纸带.每隔0.02s打一次点,试题中给的各点常常是取的计数点,相邻的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不一定是0.02s2. 考生应注意是否满足实验条件在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探究动能定理的实验中,只有满足砝码和砝码盘(或砂和砂桶)的质量远远小于小车的质量的条件,才能认为砝码和砝码盘(或砂和砂桶)的重力等于绳的拉力.3. 考生应注意动能改变量与势能改变量是否相等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时,部分学生不计算动能的增加量,直接认为动能的增加量等于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但是,实验中由于摩擦力的影响,减少的重力势能总是大于增加的动能,只是在相差很小时,我们才能认为机械能守恒.4. 考生易漏的改装电压表问题用伏安法测电阻,若只给两块电流表而没给电压表时,需要把一块电流表改装成电压表来使用,所给的两块电流表一般情况是一块内阻是大约值,一块内阻是准确值,只能把内阻是准确值的电流表改装成电压表.5. 考生不易掌握的如何确定被测电阻是大电阻还是小电阻(1)已知被测电阻、电压表和电流表的大约内阻值时,采用比较法:若RV/Rx>Rx/RA,则Rx是小电阻,采用电流表外接法;若RV/Rx<Rx/RA,则Rx是大电阻,采用电流表内接法.(2)三者电阻值都不知道时,采用试探法:分别接成电流表外接法和内接法,观察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的变化(相对值)的大小.若电压表示数变化(相对值)大,则是小电阻;若电流表示数变化(相对值)大,则是大电阻.。
高中物理学易错知识速记
物理学易错知识速记1、E p-x图像斜率代表电场力,斜率不变代表电场力不变。
2、φ-x图像斜率代表电场强度。
3、F-x图像与x轴围成的面积代表功。
4、机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由介质决定,与波的频率无关,电磁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与介质和波的频率均有关。
5、波是传递能量的一种方式,电磁波与机械波都能传递能量。
6、波不但能够传递能量,而且可以传递信息7、只有横波才能发生偏振现象,所以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是横波。
8、检查光学平面的平整程度是利用光的干涉现象。
9、太阳光照射下,油膜呈现彩色,这是光的干涉现象10、用三棱镜观察白光看到的彩色图样是利用光发生折射而形成色散现象。
11、光导纤维束内传送图象是利用了光由光密介质到光疏介质时会发生全反射。
12、增透膜是利用光的干涉现象。
13、电磁波的是电磁场在空间中的传播,传播不需要介质,机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但它们均能在介质中传播的。
14、多普勒效应是波的特有现象,电磁波和机械波均可发生多普勒效应15、机械波和电磁波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速率不变。
16、水中的气泡看起来特别明亮,是因为光线从水中(光密介质)射向气泡(光疏介质)时,部分光在界面上发生了全反射。
17、交警对行驶的汽车迸行测速是向汽车发射电磁波,然后通接收到的被汽车反射回的电磁波的频率变化来判断汽车速度的,即利用多普勒效应对行驶的汽车进行测速。
18、军队士兵过桥时使用便步,防止行走的频率与桥的频率相同,桥发生共振现象19、波动性:干涉,衍射<泊松亮斑>,偏振,光的电磁波属性,光的色散,反射,折射,衍射,干涉,偏振,叠加等。
20、粒子性: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
※泊松亮斑支持了光的波动说21、根据物质波的概念可知,电子、质子、原子等实物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光也具有波粒二象性22、海市蜃楼是一种因为光的折射和全反射而形成的自然现象,是由光在经过密度不均匀的空气时发生折射形成的,上层空气的折射率比下层空气的折射率小23、激光可以用来进行精确的测距是利用其平行度好、方向性好的特性24、避雷针是利用尖端放电原理。
(易错点)高考150个物理易错点.pdf
1、大的物体不一定不能看成质点,小的物体不一定能看成质点。
2、平动的物体不一定能看成质点,转动的物体不一定不能看成质点。
3、参考系不一定是不动的,只是假定为不动的物体。
4、选择不同的参考系物体运动情况可能不同,但也可能相同。
5、在时间轴上n 秒时指的是n 秒末。
第n 秒指的是一段时间,是第n 个1 秒。
第n 秒末和第n+1 秒初是同一时刻。
6、忽视位移的矢量性,只强调大小而忽视方向。
7、物体做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不一定等于路程。
8、位移也具有相对性,必须选一个参考系,选不同的参考系时,物体的位移可能不同。
9、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应打出轻重合适的小圆点,如遇到打出的是短横线,应调整一下振针距复写纸的高度,使之增大一点。
10、使用计时器打点时,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稳定后,再释放纸带。
11、使用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时,应注意把两条白纸带正确穿好,墨粉纸盘夹在两纸带间;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时,应让纸带通过限位孔,压在复写纸下面。
12、“速度”一词是比较含糊的统称,在不同的语境中含义不同,一般指瞬时速率、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平均速率四个概念中的一个,要学会根据上、下文辨明“速度”的含义。
平常所说的“速度”多指瞬时速度,列式计算时常用的是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
13、着重理解速度的矢量性。
有的同学受初中所理解的速度概念的影响,很难接受速度的方向,其实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而初中所学的“速度”就是现在所学的平均速率。
14、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
15、平均速率不是平均速度的大小。
16、物体的速度大,其加速度不一定大。
17、物体的速度为零时,其加速度不一定为零。
18、物体的速度变化大,其加速度不一定大。
19、加速度的正、负仅表示方向,不表示大小。
20、物体的加速度为负值,物体不一定做减速运动。
21、物体的加速度减小时,速度可能增大;加速度增大时,速度可能减小。
22、物体的速度大小不变时,加速度不一定为零。
23、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不一定与速度方向相同,也不一定在同一直线上。
高考物理34个易错知识点
高考物理34个易错知识点高考是中国学生人生中的一大挑战,其中物理科目在很多学生心中是最令人头疼的一门。
物理是一门理科,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解题能力。
为了帮助广大考生顺利应对高考物理,我整理了34个易错知识点,供大家参考。
知识点一:单位换算在物理中,单位的换算是非常基础的知识点。
常见的单位换算包括时间单位、长度单位、质量单位等。
考生需要熟记各个单位之间的换算比例,特别是常见的国际单位制和厘米-克-秒单位制之间的换算。
知识点二: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是力学中的重要概念,也是容易混淆的知识点。
在解决力的合成与分解问题时,考生需要理解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并且能够运用三角函数解决示意图中的角度问题。
知识点三:机械功与功率机械功和功率是描述物体做功和做功效果的物理量。
考生需要理解机械功的定义和计算公式,同时要掌握功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特别是在解决动力物理问题时。
知识点四:简谐振动简谐振动是高中物理中常见的一个章节,也是容易出错的知识点。
考生需要掌握振动频率、周期、振幅等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在计算简谐振动的动能和势能时要注意公式的使用和运用。
知识点五: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基础,也是考试中的重点。
考生需要掌握牛顿运动定律的三个基本原理,特别是在解决具体问题时要能够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应用相应的运动定律。
知识点六:动量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是研究碰撞和爆炸等问题的重要原理。
考生需要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和应用条件,特别是在解决多物体碰撞的问题时要能够准确分析和计算各个物体的动量。
知识点七:万有引力定律万有引力定律是描述天体运动的重要定律。
考生需要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表达式和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该定律解决天体运动相关问题。
知识点八:光的折射定律光的折射定律是光学中的基础知识点。
考生需要理解折射定律的表达式和意义,能够运用该定律解决光的折射问题,包括计算折射光线的折射角度等。
知识点九:电流和电路电流和电路是电学中的基本概念。
2018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一章第5讲:多过程常见问题
2018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一章第5讲:多过程常见问题 班级__________ 座号_____ 姓名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知识清单1. 多过程组合问题的“三个”处理技巧(1)用图象分析运动学问题能很好地反映出物体的运动规律,且直观、形象,这是图象法的优势,一些物理量的关系能通过图象很明显地反映出来.(2)将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通过逆向思维转化为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3)多运动过程的转折点的速度是联系两个运动过程的纽带,因此,转折点速度的求解往往是解题的关键. 2. 多过程运动之“0v0”模型(1)特点:初速度为零,末速度为v ,两段初末速度相同,平均速度相同。
三个比例式: ①速度公式v 0=a 1t 1 v 0=a 2t 2 推导可得:a 1 / a 2=t 2 / t 1②速度位移公式v 02=2a 1x 1 v 02=2a 2x 2 推导可得:a 1 / a 2=x 2 / x 1 ③平均速度位移公式x 1=v 0t 1 /2 x 2=v 0t 2/2 推导可得:x 1 / x 2=t 1 / t 2(2)位移三个公式:)t (t v x 2102+=;22012022a v a v x +=;2222112121t a t a x += (3)解题策略:画出v-t 图,两段初末速度相同,中间速度是解题的核心。
3. 多过程运动之“反应时间(先匀后减)”模型总位移av t v x 2210+= 4. 多过程运动之“先加后匀”模型(限速问题)v 0v 0v 0加速时间a v t 01=;加速距离a v x 2201=匀速时间a v t 02-t =;匀速距离)a v (v x 002-t =总位移av t v x 2-200= 5. 多过程运动之“耽误时间(先减后加)”模型耽误距离t v x Δ20=,耽误时间2t t Δ=耽误距离)2(2310t t t v x Δ++=,耽误时间2312t t t t Δ++= 二、例题精讲6. (2016·湖北武汉八校联考)一名消防队员在模拟演习训练中,沿着长为12 m 的竖立在地面上的钢管从顶端由静止先匀加速再匀减速下滑,滑到地面时速度恰好为零。
2018-物理易错知识点汇总-实用word文档 (1页)
2018-物理易错知识点汇总-实用word文档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物理易错知识点汇总
1、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一定不变。
只要是匀速直线运动,则速度一定是一个定值。
2、平均速度只能是总路程除以总时间。
求某段路上的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只能是总路程除以这段路程上花费的所有时间,包含中间停的时间。
3、密度不是一定不变的。
密度是物质的属性,和质量体积无关,但和温度有关,尤其是气体密度跟随温度的变化比较明显。
4、天平读数时,游码要看左侧,移动游码相当于在天平右盘中加减砝码。
5、受力分析的步骤:确定研究对象;找重力;找接触物体;判断和接触物体之间是否有压力、支持力、摩擦力、拉力等其它力。
6、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7、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一定受到了力,受力不一定改变运动状态。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受力也包含受包含受平衡力,此时运动状态就不变。
8、惯性大小和速度无关。
惯性大小只跟质量有关。
速度越大只能说明物体动能大,能够做的功越多,并不是惯性越大。
9、惯性是属性不是力。
不能说受到,只能说具有,由于。
10、物体受平衡力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这两个可
以相互推导。
物体受非平衡力:若合力和运动方向一致,物体做加速运动,反之,做减速运动。
(word版)2018备考高考物理高三易错易混知识点总结归纳,文档
中高级教师1对1中小学在线辅导在2021年高三物理考试大纲改革下,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也愈发的明确,高三考生在掌握高考物理试卷出题模式后,还要知道物理备考时34个易错易混点,防止误入歧途。
1.受力分析,往往漏“力〞百出对物体受力分析,是物理学中最重要、最根本的知识,分析方法有“整体法〞与“隔离法〞两种。
对物体的受力分析可以说贯穿着整个高中物理始终,如力学中的重力、弹力〔推、拉、提、压〕与摩擦力〔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电场中的电场力〔库仑力〕、磁场中的洛伦兹力〔安培力〕等。
在受力分析中,最难的是受力方向的判别,最容易错的是受力分析往往漏掉某一个力。
在受力分析过程中,特别是在“力、电、磁〞综合问题中,第一步就是受力分析,虽然解题思路正确,但考生往往就是因为分析漏掉一个力〔甚至重力〕,就少了一个力做功,从而得出的答案与正确结果大相径庭,痛失整题分数。
还要说明的是在分析某个力发生变化时,运用的方法是数学计算法、动态矢量三角形法〔注意只有满足一个力大小方向都不变、第二个力的大小可变而方向不变、第三个力大小方向都改变的情形〕和极限法〔注意要满足力的单调变化情形〕。
2.对摩擦力认识模糊摩擦力包括静摩擦力,因为它具有“隐敝性〞、“不定性〞特点和“相对运动或相对趋势〞知识的介入而成为所有力中最难认识、最难把握的一个力,任何一个题目一旦有了摩擦力,其难度与复杂程度将会随之加大。
最典型的就是“传送带问题〞,这问题可以将摩擦力各种可能情况全部包括进去,建议同学们从下面四个方面好好认识摩擦力:中高级教师1对1中小学在线辅导1〕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永远与其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这里难就难在相对运动的认识;说明一下,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略小于最大静摩擦力,但往往在计算时又等于最大静摩擦力。
还有,计算滑动摩擦力时,那个正压力不一定等于重力。
〔2〕物体所受的静摩擦力永远与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相反。
显然,最难认识的就是“相对运动趋势方〞的判断。
人教版高三物理易错知识点总结
高三物理易錯知識點總結(一)一、分子動理論1.物體是由大量分子組成的(1)分子模型:主要有兩種模型,固體與液體分子通常用球體模型,氣體分子通常用立方體模型.(2)分子的大小①分子直徑:數量級是10-10m;②分子品質:數量級是10-26kg;③測量方法:油膜法.(3)阿伏加德羅常數1.mol任何物質所含有的粒子數,NA=6.02×1023mol-12.分子熱運動分子永不停息的無規則運動.(1)擴散現象相互接觸的不同物質彼此進入對方的現象.溫度越高,擴散越快,可在固體、液體、氣體中進行.(2)布朗運動懸浮在液體(或氣體)中的微粒的無規則運動,微粒越小,溫度越高,布朗運動越顯著.3.分子力分子間同時存在引力和斥力,且都隨分子間距離的增大而減小,隨分子間距離的減小而增大,但總是斥力變化得較快.二、內能1.分子平均動能(1)所有分子動能的平均值.(2)溫度是分子平均動能的標誌.2.分子勢能由分子間相對位置決定的能,在宏觀上分子勢能與物體體積有關,在微觀上與分子間的距離有關.3.物體的內能(1)內能:物體中所有分子的熱運動動能與分子勢能的總和.(2)決定因素:溫度、體積和物質的量.三、溫度1.意義:宏觀上表示物體的冷熱程度(微觀上標誌物體中分子平均動能的大小).2.兩種溫標(1)攝氏溫標t:單位℃,在1個標準大氣壓下,水的冰點作為0℃,沸點作為100℃,在0℃~100℃之間等分100份,每一份表示1℃.(2)熱力學溫標T:單位K,把-273.15℃作為0K.(3)就每一度表示的冷熱差別來說,兩種溫度是相同的,即ΔT=Δt.只是零值的起點不同,所以二者關係式為T=t+273.15.(4)絕對零度(0K),是低溫極限,只能接近不能達到,所以熱力學溫度無負值.高三物理易錯知識點總結(二)1、目的:驗證平行四邊形法則。
2、器材:方木板一個、白紙一張、彈簧秤兩個、橡皮條一根、細繩套兩個、三角板、刻度尺,圖釘幾個。
(易错点)高考150个物理易错点.pdf
1、大的物体不一定不能看成质点,小的物体不一定能看成质点。
2、平动的物体不一定能看成质点,转动的物体不一定不能看成质点。
3、参考系不一定是不动的,只是假定为不动的物体。
4、选择不同的参考系物体运动情况可能不同,但也可能相同。
5、在时间轴上n 秒时指的是n 秒末。
第n 秒指的是一段时间,是第n 个1 秒。
第n 秒末和第n+1 秒初是同一时刻。
6、忽视位移的矢量性,只强调大小而忽视方向。
7、物体做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不一定等于路程。
8、位移也具有相对性,必须选一个参考系,选不同的参考系时,物体的位移可能不同。
9、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应打出轻重合适的小圆点,如遇到打出的是短横线,应调整一下振针距复写纸的高度,使之增大一点。
10、使用计时器打点时,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稳定后,再释放纸带。
11、使用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时,应注意把两条白纸带正确穿好,墨粉纸盘夹在两纸带间;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时,应让纸带通过限位孔,压在复写纸下面。
12、“速度”一词是比较含糊的统称,在不同的语境中含义不同,一般指瞬时速率、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平均速率四个概念中的一个,要学会根据上、下文辨明“速度”的含义。
平常所说的“速度”多指瞬时速度,列式计算时常用的是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
13、着重理解速度的矢量性。
有的同学受初中所理解的速度概念的影响,很难接受速度的方向,其实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而初中所学的“速度”就是现在所学的平均速率。
14、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
15、平均速率不是平均速度的大小。
16、物体的速度大,其加速度不一定大。
17、物体的速度为零时,其加速度不一定为零。
18、物体的速度变化大,其加速度不一定大。
19、加速度的正、负仅表示方向,不表示大小。
20、物体的加速度为负值,物体不一定做减速运动。
21、物体的加速度减小时,速度可能增大;加速度增大时,速度可能减小。
22、物体的速度大小不变时,加速度不一定为零。
23、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不一定与速度方向相同,也不一定在同一直线上。
2018-2019高考物理实验疑难易错点总结
一.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1.实验原理2.注意事项(1)平行:纸带、细绳要和长木板平行.(2)两先两后:实验中应先接通电源,后让小车运动;实验完毕应先断开电源,后取纸带.(3)防止碰撞:在到达长木板末端前应让小车停止运动,防止钩码落地及小车与滑轮相撞.(4)减小误差:小车的加速度宜适当大些,可以减小长度的测量误差,加速度大小以能在约50 cm 的纸带上清楚地取出6~7个计数点为宜. 3.数据处理(1)目的:通过纸带求解运动的加速度和瞬时速度,确定物体的运动性质等. (2)方法①分析物体的运动性质——测量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计算相邻计数点距离之差,看其是否为常数,从而确定物体的运动性质. ②利用逐差法求解平均加速度a 1=x 4-x 13T 2,a 2=x 5-x 23T 2,a 3=x 6-x 33T 2⇒a =a 1+a 2+a 33=(x 4+x 5+x 6)-(x 1+x 2+x 3)9T 2③利用平均速度求瞬时速度:v n =x n +x n +12T =d n +1-d n -12T④利用速度—时间图象求加速度a.作出速度—时间图象,通过图象的斜率求解物体的加速度;b.剪下相邻计数点的纸带紧排在一起求解加速度. 4.依据纸带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1)x 1、x 2、x 3…x n 是相邻两计数点间的距离.(2)Δx 是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里的位移差:Δx 1=x 2-x 1,Δx 2=x 3-x 2….(3)T 是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 =0.02n (打点计时器的频率为50 Hz ,n 为两计数点间计时点的间隔数).(4)Δx =aT 2,只要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它在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就一定相等. 5.情景拓展.数据处理方法:(1)加速度的获得:靠重物的拉力获得加速度→长木板倾斜靠重力获得加速度.(2)速度的测量方法:由打点纸带求速度→测定遮光片的宽度d 和遮光片通过光电门的挡光时间Δt ,由v =dΔt求速度.(3)加速度的测量方法:由打点纸带利用逐差法求加速度→利用经过两个光电门的瞬时速度,由速度位移关系式求加速度.二.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1.实验器材木板、白纸、图钉若干、橡皮条、细绳、弹簧测力计两个、三角板、刻度尺. 2.实验步骤(1)用图钉把一张白纸钉在水平桌面上的木板上.(2)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两个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 .如图1甲所示.(3)用铅笔描下结点O 的位置和两个细绳套的方向,并记录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利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合力F .(4)只用一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套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与前面相同的位置O ,记下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 ′和细绳的方向,如图乙所示.(5)比较F ′与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得的合力F ,看它们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是否相同.4.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1)将两只弹簧测力计调零后水平互钩对拉过程中,读数相同,可选;若不同,应另换或调校,直至相同为止.(2)使用时,读数应尽量大些,但不能超出范围.(3)被测力的方向应与轴线方向一致.(4)读数时应正对、平视刻度.5注意事项(1)位置不变:在同一次实验中,使橡皮条拉长时结点的位置一定要相同,是为了使合力的作用效果与两个分力共同作用效果相同,这是利用了等效替代的思想.(2)角度合适:用两个弹簧测力计钩住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时,其夹角不宜太小,也不宜太大,以60°~100°之间为宜.(3)在合力不超出量程及在橡皮条弹性限度内形变应尽量大一些.细绳套应适当长一些,便于确定力的方向.(4)统一标度:在同一次实验中,画力的图示选定的标度要相同,并且要恰当选定标度,使力的图示稍大一些.三.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1.实验步骤(1)测量:用天平测量小盘和砝码的质量m′和小车的质量m.(2)安装:按照如图1所示装置把实验器材安装好,只是不把悬挂小盘的细绳系在小车上(即不给小车牵引力).(3)平衡摩擦力:在长木板的不带定滑轮的一端下面垫上一块薄木块,使小车能匀速下滑.2.注意事项(1)平衡摩擦力:适当垫高木板的右端,使小车的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正好平衡小车和纸带受到的阻力.在平衡摩擦力时,不要把悬挂小盘的细绳系在小车上,让小车拉着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匀速运动.(2)不重复平衡摩擦力.(3)实验条件:m≫m′.(4)一先一后一按:改变拉力和小车质量后,每次开始时小车应尽量靠近打点计时器,并应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且应在小车到达滑轮前按住小车.3.误差分析(1)因实验原理不完善引起的误差:本实验用小盘和砝码的总重力m′g代替小车的拉力,而实际上小车所受的拉力要小于小盘和砝码的总重力.4.利用图象处理数据的方法技巧1.利用图象处理实验数据是实验中最常用的方法,解决本题的基本对策是写出图象对应的函数,困难便迎刃而解.四.探究动能定理1.实验原理(如图所示)(1)一根橡皮筋作用在小车上移动距离s——做功为W.(2)两根橡皮筋作用在小车上移动距离s——做功应为2W.(3)三根橡皮筋作用在小车上移动距离s——做功应为3W.(4)利用打点计时器求出小车离开橡皮筋的速度,列表、作图,由图象可以确定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2.实验步骤(1)垫高木板的一端,平衡摩擦力.(2)拉伸的橡皮筋对小车做功:①用一条橡皮筋拉小车——做功W.②用两条橡皮筋拉小车——做功2W.③用三条橡皮筋拉小车——做功3W.(3)测出每次做功后小车获得的速度.(4)分别用各次实验测得的v和W绘制W-v或W-v2、W-v3、……图象,直到明确得出W和v的关系.3.实验结论物体速度v 与外力做功W 间的关系W =12m v 2.4.实验注意事项(1)将木板一端垫高,使小车的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与摩擦阻力平衡.方法是轻推小车,由打点计时器打在纸带上的点的均匀程度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2)测小车速度时,应选纸带上的点均匀的部分,也就是选小车做匀速运动的部分.(3)橡皮筋应选规格一样的.力对小车做的功以一条橡皮筋做的功为单位即可,不必计算出具体数值. 5.拓展1)装置时代化五.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1.实验原理(如图1所示)通过实验,求出做自由落体运动物体的重力势能的减少量和相应过程动能的增加量,若二者相等,说明机械能守恒,从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2.实验步骤用手竖直提起纸带,使重物停靠在打点计时器下方附近,先接通电源,再松开纸带,让重物自由下落,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取下纸带,换上新的纸带重打几条(3~5条)纸带. 3.注意事项(1)打点计时器要竖直:安装打点计时器时要竖直架稳,使其两限位孔在同一竖直平面内,以减少摩擦阻力.(2)重物应选用质量大、体积小、密度大的材料.(3)应先接通电源,让打点计时器正常工作,后松开纸带让重物下落.(4)测长度,算速度:某时刻的瞬时速度的计算应用v n =d n +1-d n -12T,不能用v n =2gd n 或v n =gt来计算. 4.验证方案方案一:利用起始点和第n 点计算代入mgh n 和12m v n 2,如果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mgh n 和12m v n 2相等,则验证了机械能守恒定律.方案二:任取两点计算(1)任取两点A 、B ,测出h AB ,算出mgh AB .(2)算出12m v B 2-12m v A 2的值.(3)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若mgh AB =12m v B 2-12m v A 2,则验证了机械能守恒定律.方案三:图象法从纸带上选取多个点,测量从第一点到其余各点的下落高度h ,并计算各点速度的平方v 2,然后以12v 2为纵轴,以h 为横轴,根据实验数据作出12v 2-h 图象.若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图象是一条过原点且斜率为g 的直线,则验证了机械能守恒定律.六.电阻定律(同时练习使用螺旋测微器)一、螺旋测微器的使用1.构造:如图1所示,B 为固定刻度,E 为可动刻度.2.原理:测微螺杆F 与固定刻度B 之间的精密螺纹的螺距为0.5 mm ,即旋钮D 每旋转一周,F 前进或后退0.5 mm ,而可动刻度E 上的刻度为50等份,每转动一小格,F 前进或后退0.01 mm ,即螺旋测微器的精确度为0.01 mm.读数时估读到毫米的千分位上,因此,螺旋测微器又叫千分尺.3.读数:测量值(mm)=固定刻度数(mm)(注意半毫米刻度线是否露出)+可动刻度数(估读一位)×0.01(mm).如图2所示,固定刻度示数为2.0 mm ,半毫米刻度线未露出,而从可动刻度上读的示数为15.0,最后的读数为:2.0 mm+15.0×0.01 mm=2.150 mm.二、游标卡尺1.构造:主尺、游标尺(主尺和游标尺上各有一个内、外测量爪)、游标卡尺上还有一个深度尺.(如图3所示)2.用途:测量厚度、长度、深度、内径、外径.3.原理:利用主尺的最小分度与游标尺的最小分度的差值制成.不管游标尺上有多少个小等分刻度,它的刻度部分的总长度比主尺上的同样多的小等分刻度少的游标的格数,则记录结果表示为(x+K×精确度)mm.三、测电阻率实验1.实验原理(如图4所示)根据电阻定律公式知道只要测出金属丝的长度和它的直径d,计算出横截面积S,并用伏安法测出电阻R x,即可计算出金属丝的电阻率.2.实验步骤(1)用螺旋测微器在被测金属丝上的三个不同位置各测一次直径,求出其平均值d.(2)连接好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电路.(3)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接入电路中的被测金属丝的有效长度,反复测量三次,求出其平均值l.(4)把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调节到使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值最大的位置.(5)闭合开关,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读出几组相应的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I和U的值,填入记录表格内.(6)将测得的R x、l、d值,代入公式R=ρlS和S=πd24中,计算出金属丝的电阻率.4.伏安法测电阻的电路选择(1)阻值比较法:先将待测电阻的估计值与电压表、电流表内阻进行比较,若R x较小,宜采用电流表外接法;若R x较大,宜采用电流表内接法.5.注意事项(1)先测直径,再连电路:为了方便,测量直径应在金属丝连入电路之前测量.(2)电流表外接法:本实验中被测金属丝的阻值较小,故采用电流表外接法.(3)电流控制:电流不宜过大,通电时间不宜过长,以免金属丝温度过高,导致电阻率在实验过程中变大.七.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电性曲线1.实验原理(1)测多组小电珠的U、I的值,绘出I-U图象;(2)由图线的斜率反映电流与电压和温度的关系.2.实验步骤(1)画出电路图(如图1甲所示).(4)数据处理①在坐标纸上以U为横轴,I为纵轴,建立直角坐标系.②在坐标纸上描出各组数据所对应的点.③将描出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得到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4.实验器材选取(1)原则:①安全;②精确;③操作方便.(2)具体要求①电源允许的最大电流不小于电路中的实际最大电流.干电池中电流一般不允许超过0.6 A.②用电器的额定电流不能小于通过该用电器的实际最大电流.③电压表或电流表的量程不能小于被测电压或电流的最大值.④电压表或电流表的指针应偏转到满刻度的13以上.⑤从便于操作的角度来考虑,限流式接法要选用与待测电阻相近的滑动变阻器,分压式接法要选用较小阻值的滑动变阻器.5.两种接法的适用条件(1)限流式接法适合测量阻值较小的电阻(跟滑动变阻器的最大电阻相比相差不多或比滑动变阻器的最大电阻还小).(2)分压式接法适合测量阻值较大的电阻(一般比滑动变阻器的最大电阻要大). 6.注意事项(1)电路的连接方式:①电流表应采用外接法:因为小电珠(3.8 V ,0.3 A)的电阻很小,与量程为0.6 A 的电流表串联时,电流表的分压影响很大.②滑动变阻器应采用分压式接法:目的是使小电珠两端的电压能从0开始连续变化.(2)闭合开关S 前,滑动变阻器的触头应移到使小电珠分得电压为0的一端,使开关闭合时小电珠的电压能从0开始变化,同时也是为了防止开关刚闭合时因小电珠两端电压过大而烧坏灯丝. (3)I -U 图线在U 0=1.0 V 左右将发生明显弯曲,故在U =1.0 V 左右绘点要密,以防出现较大误差.八.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1.基本操作(1)电流表用0.6 A 的量程,电压表用3 V 的量程,按图1连接好电路.(2)把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使阻值最大的一端. (3)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流表有明显示数并记录一组数据(I 1,U 1).用同样的方法再测量几组I 、U 值,填入表格中. 2.实验数据求E 、r 的处理方法 ①图线与纵轴交点为E ;②图线与横轴交点为I 短=Er ;③图线的斜率表示r =|ΔUΔI|.3.注意事项(1)为了使路端电压变化明显,可使用内阻较大的旧电池. (2)电流不要过大,应小于0.5 A ,读数要快.(3)要测出不少于6组的(I ,U )数据,变化范围要大些. (4)若U -I 图线纵轴刻度不从零开始(命题中的“陷阱”),则图线和横轴的交点不再是短路电流,内阻应根据r =|ΔUΔI|确定.(5)电流表要内接式(因为r 很小).(相对于电源内阻来说就是“外接”)九.练习使用多用电表一、电流表与电压表的改装2.校正二、欧姆表原理(多用电表测电阻原理)1.构造:如图3所示,欧姆表由电流表G 、电池、调零电阻R 和红、黑表笔组成.图3欧姆表内部:电流表、电池、调零电阻串联. 外部:接被测电阻R x .全电路电阻R 总=R g +R +r +R x .2.工作原理: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ER g+R+r+R x.3.刻度的标定:红、黑表笔短接(被测电阻R x=0)时,调节调零电阻R,使I=I g,电流表的指针达到满偏,这一过程叫欧姆调零.(1)当I=I g时,R x=0,在满偏电流I g处标为“0”.(图甲)(2)当I=0时,R x→∞,在I=0处标为“∞”.(图乙)(3)当I=I g2时,R x=R g+R+r,此电阻值等于欧姆表的内阻值,R x叫中值电阻.三、多用电表1.多用电表可以用来测量电流、电压、电阻等,并且每一种测量都有几个量程.2.外形如图4所示:上半部为表盘,表盘上有电流、电压、电阻等多种量程的刻度;下半部为选择开关,它的四周刻有各种测量项目和量程.3.多用电表面板上还有:欧姆表的欧姆调零旋钮(使电表指针指在右端零欧姆处)、指针定位螺丝(使电表指针指在左端的“0”位置)、表笔的正、负插孔(红表笔插入“+”插孔,黑表笔插入“-”插孔).4.使用多用电表实验测量定值电阻①根据被测电阻的估计阻值,选择合适的挡位,把两表笔短接,观察指针是否指在欧姆表的“0”刻度,若不指在欧姆表的“0”刻度,调节欧姆调零旋钮,使指针指在欧姆表的“0”刻度处;②将被测电阻接在两表笔之间,待指针稳定后读数;③读出指针在刻度盘上所指的数值,用读数乘以所选挡位的倍率,即得测量结果;④测量完毕,将选择开关置于交流电压最高挡或“OFF”挡.5.多用电表使用注意事项(1)表内电源正极接黑表笔,负极接红表笔,但是红表笔插入“+”插孔,黑表笔插入“-”插孔,注意电流的实际方向应为“红入”,“黑出”.(2)区分“机械零点”与“欧姆零点”.机械零点是表盘刻度左侧的“0”位置,调整的是表盘下边中间的指针定位螺丝;欧姆零点是指刻度盘右侧的“0”位置,调整的是欧姆调零旋钮.(3)由于欧姆挡表盘难以估读,测量结果只需取两位有效数字,读数时注意乘以相应挡位的倍率.(4)使用多用电表时,手不能接触表笔的金属杆,特别是在测电阻时,更应注意不要用手接触表笔的金属杆.(5)测量电阻时待测电阻要与其他元件和电源断开,否则不但影响测量结果,甚至可能损坏电表.(6)测电阻时每换一挡必须重新欧姆调零.(7)使用完毕,选择开关要置于交流电压最高挡或“OFF”挡.长期不用,应把表内电池取出.十一.验证动量守恒定律1.实验原理在一维碰撞中,测出物体的质量m和碰撞前、后物体的速度v、v′,算出碰撞前的动量p=m1v1+m2v2及碰撞后的动量p′=m1v1′+m2v2′,看碰撞前后动量是否相等.2.实验器材斜槽、小球(两个)、天平、直尺、复写纸、白纸、圆规等.3.实验步骤(1)用天平测出两小球的质量,并选定质量大的小球为入射小球.(2)按照如图1甲所示安装实验装置.调整、固定斜槽使斜槽底端水平.(3)白纸在下,复写纸在上且在适当位置铺放好.记下重垂线所指的位置O.(4)不放被撞小球,让入射小球从斜槽上某固定高度处自由滚下,重复10次.用圆规画尽量小的圆把小球所有的落点都圈在里面.圆心P就是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5)把被撞小球放在斜槽末端,让入射小球从斜槽同一高度自由滚下,使它们发生碰撞,重复实验10次.用步骤(4)的方法,标出碰后入射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M和被撞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N.如图乙所示.(6)连接ON,测量线段OP、OM、ON的长度.将测量数据填入表中.最后代入m1·OP=m1·OM+m2·ON,看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是否成立.(7)整理好实验器材放回原处.(8)实验结论: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碰撞系统的动量守恒.4.数据处理验证表达式:m1·OP=m1·OM+m2·ON5.注意事项(1)斜槽末端的切线必须水平;(2)入射小球每次都必须从斜槽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3)选质量较大的小球作为入射小球;(4)实验过程中实验桌、斜槽、记录的白纸的位置要始终保持不变.。
2018届高考物理易错点总结
+2018年高考物理易错点总结一、电磁学易错点1.场强与电势:前者是矢量,后者是标量;场强的大小看电场线的疏密,电势的大小看电场线的方向(沿着电场线电势在降低);场强的大小与电势的大小无必然的关系,只在匀强电场中有一点联系――U Ed=。
2.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偏转⑴只有粒子从上极板边缘射入,恰好从下极板边缘飞出,电场力做功才可用W=1)图1 图2⑵当粒子从两极板中线射入,恰好从下极板边缘飞出,电场力做功用111222W qE d q Ed q U=⋅=⋅=⋅;(如图2)⑶若不是上述两种特殊情况,电场力做功W qEy=(y为粒子在电场中的偏转量)。
3.复合场中粒子重力是否考虑的三种情况⑴在题目中有明确说明是否要考虑重力,一定要认真审题⑵对于微观粒子,如电子、质子、离子等,一般不计重力;但一些实际物体,如带电小球、液滴、金属块等一般应当考虑重力⑶不能直接判断是否要考虑重力时,要计算重力,然后与电场力、磁场力进行比较,看是否可以忽略不计。
4.微粒在复合场(重力场、电场、磁场)中的两种特殊运动⑴若微粒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三种力合力必为零⑵若微粒做匀速圆周运动,则重力必然等于电场力(mg Eq =)5.磁通量φ、磁通量的变化量φ∆、磁通量的变化率tφ∆∆与线圈的匝数无关; 感应电动势E nt φ∆=∆、电荷量q I t n R φ∆=⋅∆=总与线圈匝数有关; 当通电线圈有n 匝时,线圈所受安培力与匝数有关,即F nBIL =。
6.电容器在电路中,当电路结构发生变化时,电容器会充放电。
要注意极板的极性是否变化。
当正负极板未改变时,电容器支路移动的电量12Q Q Q ∆=-;当正负极板发生变化时,12Q Q Q ∆=+。
如右图所示,开关打在b 上时,电容器极板上正下负;电路稳定后,把开关从b 打到c 上,这时电容器极板下正上负。
7.伏安特性曲线(—图像)中,割线的斜率表示电阻的倒数。
如上图甲、乙所示,试说出甲、乙图中导体的电阻如何变化?/V图甲I如图:①为割线②为切线图甲随着电压的增大电阻减小;图中a 点的电阻为11U R I =(而101U U R I -≠) 图乙随着电压的变大电阻先不变后增大8.如图所示,线圈匀速穿过磁场,作出ab 两端的电势差ab U 随距离变化的图象,要考虑“内、外”电路,其中0U BLv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笔记一 质点的直线运动易错知识清单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几个重要结论1.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即v =2t v .2.在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 内的位移之差Δx 为恒量,且Δx =a 2T 或m x -n x =(m -n )a 2T . 在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中:连续相等的时间T 内通过的位移之比为x 1:x 2:x 3:…:n x =1:3:5:…:(2n -1)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的时间之比为t 1:t 2:t 3:…:n t =1:(2-1):(3-2):…:(n -1-n ).二、本部分内容主要有以下易错问题1.对位移和路程的区别,平均速度、平均速率与瞬时速度的联系和区别,加速度和速度的概念等理解不深刻;对加速度的大小与速度大小、速度变化量的大小,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之间常混淆不清;在位移、速度、加速度这些矢量的运算过程中正、负号的使用出现混乱.2.涉及运动学公式的五个物理量(0v ,t v ,a ,t ,x ),只要知道其中三个物理量,就能求出来另外两个,不少同学对此不理解,常常出现错误.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为矢量式.一般以0v 的方向为正方向,把公式中的矢量运算转换成代数运算,不少同学没有注意到这一点造成错解.4.应用结论不注意其适用条件造成错解.5.对于匀减速直线运动,分不清是属于“先减速,终停止”还是“先减速,终返回”.6.在分析图像问题时,不注意数与形的结合,不注意与实际运动情境相结合,盲目套公式造成错解.7.对于追及相遇问题,不注意审题,弄不清位移关系及临界条件造成错解.笔记二 相互作用易错知识清单一、本部分常考的知识1.对重力、弹力、摩擦力的理解,对公式F =k Δx 、f F =μN F 的意义和应用.2.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应用.3.共点力平衡的分析方法:合成法、分解法、正交分解法、整体法、隔离法等.4.平衡的推论:(1)如果三个力使一物体处于平衡状态,这三个力必能构成一个首尾相接的封闭三角形;(2)如果三个力使一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则其中任意两个力的合力必与第三个力等大反向;(3)如果物体受多个力而处于平衡状态,则其中任何一个力必与其他力的合力等大反向;(4)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沿任意方向物体所受的合力均为零;(5)三力汇交原理:如果一个物体受到三个非平行力的作用而平衡,那么这三个力的作用线必在同一平面内,交于一点.二、本部分常见的易错点1.对弹力方向的判断模糊不清.2.不能正确理解摩擦力产生的条件,认为静止的物体只能受到静摩擦力,运动的物体只能受到滑动摩擦力.3.滑动摩擦力公式f F = N F 应用错误.4.不能正确理解合力的概念.5.缺乏正确的多角度的思维,对物体受力分析时,不少同学仅以某一角度去分析,缺乏整体全面的思维,造成错判.笔记三 牛顿运动定律易错知识清单一、本部分研究的是运动和力的关系,主要涉及牛顿运动的三个定律.经常考查的知识、方法及题型1.对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2.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矢量性、瞬时性含义的理解.3.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1)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求物体的运动情况.知道物体的受力情况,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如果再知道物体的初始运动状态,应用运动学公式就可以求出物体的运动情况——任意时刻的位置和速度,以及运动的轨迹.(2)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求物体的受力情况.知道物体的运动情况,应用运动学公式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再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推断或求出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从而求出未知的力.3.用整体法或隔离法解决牵连体问题.4.传送带问题和“板块模型”的处理方法.二、本部分常见问题或错误1.不能准确地把握运动和力的关系.2.在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解决问题时,常用错正、负号,其本质原因就是对运动和力的关系没能正确掌握,误以为物体受到什么方向的合外力,物体就向那个方向运动.3.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矢量性、瞬时性、独立性理解不清.4.不能灵活运用整体法或隔离法解决牵连体问题.5.对传送带问题和“块板模型”不会分析或不会处理.6.不理解超重、失重的实质.笔记四 曲线运动与万有引力定律易错知识清单一、本部分常考并且容易出现错误的概念、规律及二级结论1.曲线运动的处理方法:用合成和分解的方法“化曲为直”2.平抛运动的规律:以物体的出发点为原点,沿水平和竖直方向建立坐标系有:(1)平抛物体在时间t 内的位移s 可推得s =224042t g v t +, (2)位移的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α由tan α=x y =202v gt 决定, (3)平抛物体经时间t 时的瞬时速度t v 可推得t v =220)(gt v +, (4)速度t v 的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β可由tan β=0v gt 决定. 3.圆周运动中的向心力分析,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向心力的来源及作用可以归纳如下:(1)向心力可能是物体受到的某一个力,也可能是物体受到几个力的合力,也可能是某一个力的分力.(2)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合外力一定是向心力,指向圆心,只改变速度的方向.在变速圆周运动中(如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合外力沿半径方向的分力充当向心力,改变速度的方向;合外力沿轨道切线方向的分力,则会改变速度大小.4.在重力场中沿竖直轨道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在最高点最易脱离圆轨道.对于沿轨道内侧和以细绳相连而做圆周运动的物体,轨道压力或细绳张力恰为零——即只有重力充当向心力时的速度,为完成圆周运动在最高点的临界速度,其大小满足方程:mg =m Rv 临2,所以临v =gR .对于沿轨道外侧或以硬杆支持的物体,在最高点的最小速度可以为零.因竖直面上物体的圆周运动一般为变速的圆周运动,在中学阶段只讨论物体在圆周上特殊点——最“高”点或最“低”点的运动情况.5.对于万有引力定律及天体运动类问题要抓住两条思路:思路(1)利用在中心天体表面或附近,万有引力近似等于重力,02mg R Mm G =(0g 表示天体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思路(2)利用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 由此得到一个基本方程:ma rMm G =2 式中的a 表示向心加速度,而向心加速度又有r v a 2=、r a 2ω=、224Tr a π=、g a =这样的几种表达形式,要根据具体问题,把这几种表达式代入方程,讨论相关问题.二、本部分常见的易错点1.对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理解不透合运动和分运动关系理不清.2.对抛体运动处理方法不能灵活运用.3.对物体做圆周运动时的受力情况不能做出正确的分析,特别是物体在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静摩擦力参与提供向心力的情况.4.对向心力来源分析不充分,错判临界条件5.对牛顿运动定律、圆周运动的规律及机械能守恒定律等知识内容不能综合地灵活应用,如对于被绳(或杆、轨道)束缚的物体在竖直面的圆周运动问题,由于涉及到多方面知识的综合,表现出解答问题时顾此失彼.6.搞不清研究对象,混淆描述天体运动的物理量等笔记五 功和能易错知识清单一、本部分常考且易错的概念、规律和二级结论1.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的位移,是做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 关于功,我们不仅要从定义式Fs W =cos θ来理解和计算,还应理解它的物理含义.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即:做功的过程是能量的一个转化过程,这个过程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能量发生了转化.2.功率的定义式:tW P =,所求出的功率是时间t 内的平均功率. 3.功率的导出式:Fv P =cos θ,其中θ是力与速度的夹角.该公式有两种用法:(1)求某一时刻的瞬时功率.这时F 是该时刻的作用力大小,v 取瞬时值,对应的P 为F 在该时刻的瞬时功率;(2)当v 为某段位移(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时,则要求这段位移(时间)内F 必须为恒力,对应的P 为F 在该段时间内的平均功率.4.重力的功率可表示为y G mgv P =,即重力的瞬时功率等于重力与物体在该时刻竖直方向的分速度之积.5.机车的启动问题:当机车从静止开始沿水平面加速运动时,有两种不同的加速过程,但分析时采用的基本公式都是Fv P =和ma f F =-.不论恒定功率的加速还是恒定牵引力的加速,机车v 达到最大值时,均满足m v =fP F P m m =.但要注意恒定牵引力加速时,当匀加速运动结束时其最大速度为m m m m v fP F P v =〈='. 6.动能定理的理解和应用:合外力所做的功可理解为合力对物体做的功,可先将物体的外力合成,求出合外力合F 后,再用公式l F W 合总=cos θ进行计算,也可理解为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即++=21W W W 总……(代数和).动能定理的计算式为标量式,v 、l 的参考系是地面.7.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几种表达式及守恒条件的理解(1)几种表达式:①物体或系统初态总机械能1E 等于末态的总机械能2E ,此时应选定零势能面. ②系统减少的势能等于增加的动能.此时,不必规定重力势能的参考平面,因为重力势能的改变量与参考平面的选取没有关系.③系统内只有A 、B 两物体时,则A 减少的机械能等于B 增加的机械能.(2)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包括以下三种情况①只有重力和弹力作用,没有其他力作用.②有重力、弹力以外的力作用,但这些力不做功.③有重力、弹力以外的力做功,但这些力做功的代数和为零.二、本部分易错问题1.对功的概念理解出现错误,混淆“相对位移”与“绝对位移”,在计算功的问题中,一看到要计算功,就只想到Fl W =cos θ,而不能将思路打开,从Pt W =等多条思路进行考虑;不会求解变力做功问题;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做功特点搞不清.2.对摩擦力做功的特点把握不准.3.机车启动问题思维混乱,匀加速启动时,弄不清匀加速过程中的最大速度和最终的最大速度之间的关系.4.不注意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导致乱套机械能守恒定律公式.5.功能关系理解模糊.6.不能熟练应用动能定理求解多过程问题.7.过程分析不透,把握不准过程转换瞬间的能量变化.笔记六 静电场易错知识清单一、本部分常用的结论和方法2.电场力做功的计算方法(1)定义法:Eqd Fs W ==(适用于匀强电场,q 为沿场强方向的距离).(2)电势差法:q U W AB AB =(与路径无关,普遍适用).(3)电势能变化法:PB PA P AB E E E W -=∆-=(普遍适用). (4)动能定理法:k E W W ∆=+其他力电场力(动能定理方程).注意: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做曲线运动时,粒子的速度方向一定沿轨迹的切线方向,粒子的合力方向一定指向轨迹的凹侧;如果合力方向与速度方向夹角小于90°,则电场力做正功;夹角大于90°则做负功.3.功能关系的分析与应用方法(1)若只有电场力做功,电势能与动能之和保持不变;(2)若只有电场力和重力做功,电势能、重力势能、动能之和保持不变;(3)除重力之外,其他各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机械能的变化;(4)合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注意:分析电场力做功情况时,要注意利用电场线和等势面的有关特点;另外在应用公式q U W AB AB =计算时,一般都要带正、负号计算.4.掌握平行板电容器两类问题的分析思路(1)电容器充电后断开电源,则电容器所带电荷量Q 保持不变,当极板距离d ,正对面积S 变化时,有,4d S kd S C επε∝=,4S d S kd C Q U εεπ∝∝=SS kQ Cd Q d U E εεπ14∝===. 在电荷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电场强度与板间的距离无关.(2)电容器始终和电源相连,则两板间的电压保持不变,当极板距离d ,正对面积S 变化时,有,4d S kd S C επε∝=,4d S kd S U CU Q επε∝==dd U E 1∝=. 当极板距离减小时,C 增大,Q 增加,E 增大.当极板的正对面积减小时,C 减小,Q 减小, E 不变.注意:在分析平行板电容器的动态变化时必须抓住两个关键点:(1)确定不变量;(2)恰当选择公式.5.掌握带电粒子在电容器中运动问题的求解方法(1)通过电容器的变化分析平衡问题充电后的平行板电容器,两板之间形成了匀强电场,带电粒子处在电容器中可以在重力、电场力等的共同作用下平衡或加速运动.当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的因素发生变化时,会引起电场强度的变化,进而引起带电粒子所受电场力的变化.求解这类问题时,关键是判断电容器两板间场强的变化,依据前面的分析,可知两板间Q 不变时,E 不随d 变化,E 与S 成反比;两板间U 不变时,E 与d 成反比,但U 可通过电路调节,计算时,要注意各个变化因素的比例关系.(2)通过电容器的变化分析电势和电势能电容器的电容发生变化时,可能会引起电压、场强发生变化,进而可能会引起某点电势的变化和电荷在该点电势能的变化.判断电容器某点电势的变化时,一般是通过该点与某一极板的电势差的变化来判断.电势能是电荷和电场所组成的系统所共有的.电场中同一点放上不同的电荷,其电势能不同.正电荷在电势高处电势能大,而负电荷在电势高处电势能小.二、本部分主要有以下易错问题1.对等量及不等量同种、异种电荷形成的电场的特点,不能从合成的角度进行熟练的分析和判断.2.对图像分析不到位导致错误.对常见的描述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图像,要根据图像准确分析带电粒子的运动情况并由此判断其受力情况及各种能量的变化情况.3.对库仑定律适用条件的理解和应用易错.4.弄不清描述电场性质的场强、电势、电场线、等势面之间的关系而出错.5.弄不清电场线、等势面、带电粒子的运动轨迹之间的关系而出错.不清楚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的变化之间的关系而出错.6.在电容器问题中,弄不清电容、电压、电容器所带电荷量和板间电场强度间的关系.7.判断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时,对物理过程分析不全面、不细致,不能结合运动过程进行受力分析,不能将曲线运动的相关知识和方法进行迁移而出现错误.8.思维不全,导致漏解.笔记七 恒定电流易错知识清单一、本部分主要涉及下列知识和二级结论1.功率问题(1)电源的总功率①任意电路:内出内外总P P I U I U EI P +====. ②纯电阻电路:r R E r R I P +=+=22)(总. (2)电源内部消耗的功率:出总内内PP I U r I P -2===. (3)电源的输出功率①任意电路:出总出PP r I EI UI P -2=-==. ②纯电阻电路:r R r R E r R R E R I P 4)()(22222+-=+==出. ③纯电阻电路中输出功率随R 的变化关系当r R =时,电源的输出功率最大为rE P 42m =.当r R 〉时,随着R 的增大输出功率越来越小.当r R 〈时,随着R 的增大输出功率越来越大.当m P P 〈出时,每个输出功率对应两个外电阻1R 和2R ,且1R 2R =2r .出P 与R 的关系如图所示.(4)电源的效率 ①任意电路:%100%100⨯=⨯=EU P P 总出η②纯电阻电路:%10011%100⨯+=⨯+=Rr r R R η 因此在纯电阻电路中R 越大,η越大;当r R =时,电源有最大输出功率,效率仅为%50.2电路动态变化分析法(1)程序法:基本思路是“部分→整体→部分”.(2)直观法:直接应用“部分电路中R 、I 、U 的关系”中的两个结论. ①任一电阻R 增大,必引起该电阻中电流的减小和该电阻两端电压的增大. ②任一电阻R 增大,必将引起与之并联的支路中电流的增大和与之串联的各用电器的电压减小.(3)极限法:因滑动变阻器滑动引起电路变化的问题,可将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端分别滑至两个极端去讨论.(4)特殊值法:对于某些特殊电路问题,可以采用代入特殊值去判定,从而得出结论.二、本部分常见错误1.搞不清电路的连接方式,对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电功率、电热、电动势等概念理解不清,对欧姆定律、电阻定律、焦耳定律等适用条件把握不准.2.对伏安特性曲线的意义及应用认识有偏差.3.不会分析电路的动态变化.4.不会灵活处理电源及用电器的功率问题.5.涉及电磁感应的电路问题常常分不清内外电路.笔记八 磁场易错知识清单一、本部分常用结论1.安培力方向的判断方法(1)电流元法:把整段通电导体等效为多段直线电流元,用左手定则判断出每小段电流元所受安培力的方向,从而判断整段导体所受合力的方向.(2)特殊位置法:把通电导体或磁铁转换到一个便于分析的特殊位置后再判断安培力的方向.(3)等效法:环形电流和通电螺线管都可以等效成条形磁铁,条形磁铁也可以等效成环形电流或通电螺线管,通电螺线管还可以等效成很多匝的环形电流来分析.(4)利用结论法:①两通电导线相互平行时,同向电流相互吸引,异向电流相互排斥;②两者不平行时,有转动到相互平行且电流方向相同的趋势.(5)转换研究对象法:因为通电导线之间、导线与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满足牛顿第三定律,这样定性分析磁体在电流产生的磁场中的安培力问题时,可先分析电流在磁体的磁场中所受的安培力,然后由牛顿第三定律,确定磁体所受电流产生的磁场的作用力,从而确定磁体所受合力.2.圆心的确定(1)已知粒子运动轨迹上两点的速度方向,作这两速度的垂线,交点即为圆心.(2)已知粒子入射点、入射方向及运动轨迹对应的一条弦,作速度方向的垂线及弦的垂直平分线,交点即为 圆心 .(3)已知粒子运动轨迹上的两条弦,作出两弦的垂直平分线,交点即为圆心.(4)已知粒子在磁场中的入射点、入射方向和出射方向,延长(或反向延长)两速度方向所在直线使之成一夹角,作出这一夹角的角平分线,角平分线上到两直线距离等于半径的点即为圆心.3.半径的确定找到圆心以后,半径的确定和计算一般利用几何知识解直角三角形的办法.带电粒子在有界匀强磁场中常见的几种运动情形如图所示.(1)磁场边界:直线,粒子进出磁场 的轨迹具有对称性,如图(a )、(b )、(c )所示.(2)磁场边界:平行直线,如图(d )所示.(3)磁场边界:圆形,如图(e )所示.4.时间的确定(1)T t πα2=或T t ︒=360α或vs t =.其中α为粒子运动轨迹的圆弧所对的圆心角,T 为周期,v 为粒子运动的速度,s 为运动轨迹的弧长.(2)带电粒子射出磁场的速度方向与射入磁场的速度方向之间的夹角叫速度偏向角,由几何关系知,速度偏向角等于圆弧轨迹对应的圆心角α,如图(d )、(e )所示 .二、本部分常见的错误1.对磁感应强度、安培力、洛伦兹力等概念理解错误.2.对安培定则、左手定则的应用错误.3.运用安培定则、左手定则判断磁场方向和通电导线、运动的带电粒子受力情况时出错.4.不能准确地理解题目中所叙述的磁场的空间分布和带电粒子的运动轨迹,运用几何知识时出现错误.5.不善于分析多过程的物理问题.6.对于常见的科学仪器,不能根据其原理求解有关问题.7.对带电粒子在有界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相关问题,不能正确地找出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临界状态.8.混淆“磁偏转”和“电偏转”.9.在组合场类综合问题中,做题不注重对物理过程的分析,只注重最后的答案,当条件变了,也不去认真思考,从而导致错误.10.不会分析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问题.笔记九 电磁感应易错知识清单一、本部分常用知识1.应用楞次定律的“二、三、四”(1)区分两个磁场①引起感应电流的磁场——原磁场②感应电流的磁场——感应磁场(2)理解三种阻碍①阻碍原磁通量的变化——“增反减同”②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来拒去留”③阻碍自身电流的变化——“增反减同”(3)解题四步分析①确定原磁场的方向(分析原磁场)②确定磁通量的变化(增大或减小)③判断感应磁场的方向(增反减同)④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安培定则)2.求感应电动势大小的几种方法(1)磁通量变化型:tn E ∆∆Φ= (2)磁感应强度变化型:tB nS E ∆∆= (3)面积变化型:ts nB E ∆∆= (4)平动切割型:Blv E =(5)转动切割型:ω221Bl E = 3.解决与电路相联系的电磁感应问题的基本方法:(1)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或右手定则)确定感应电动势的大小和方向.(2)画出等效电路,对整个回路进行分析,确定哪一部分是电源,哪一部分为负载,认清负载间的连接关系.二、本部分常见的问题1.应用楞次定律解题不能正确区分两个磁场(一是引起感应电流的磁场即原磁场,二是感应电流产生的磁场即感应磁场),对两磁场的“阻碍”关系把握不准.2.混淆左手定则、右手定则和安培定则等.3.不能正确判断感应电动势及感应电流的方向,对产生感应电动势那部分电路相当于电源理解不清.4.对感应电动势的有无完全取决于穿过回路的磁通量的变化,而与回路的通断、回路的组成情况无关理解不到位.5.弄不清电磁感应中的安培力问题以及涉及受力分析及功能关系的问题.6.分析电磁感应图像问题时常出现下面的几种问题:(1)分不清横轴是时间t还是位移x.(2)不能找到切割磁感线的有效长度,因而无法确定感应电动势如何变化.特别是线框两条边切割有界磁场时,切割磁感线的有效长度在变化,确定有效长度如何变化才能确定感应电动势如何变化.(3)不能正确区分哪部分是电源,哪部分是外电路,因而无法确定两点间电势差.例如矩形线圈进入磁场,切割磁感线的边是电源,其他三边串联作为外电路.区分内外电路是研究回路上两点间电势差的基础.7.对涉及力学的综合问题,不会分析导致错误.笔记十交变电流易错知识清单一、本部分常考的概念、规律及推论1.交变电流的产生过程.正弦交变电流的产生过程要做到“情、数、形”三者相统一.“情”就是物理情境,即线圈在磁场中转动的情境;“数”就是用数学表达式表示交变电流的产生过程;“形”就是用图像表示交变电流的产生过程.交变电流的产生有很多形式,常见的正(余)弦式交变电流可由线圈在匀强磁场中绕垂直于磁感应强度方向的轴转动产生.2.交变电流的图像和交变电流的“四值”.要做到能正确理解正弦交流电的函数表达式、图像的物理意义,能正确利用函数关系式或图像求解涉及交流电的“四值”问题,特别要注意交流电“四值”适用的场合.3.变压器原理及应用.主要是变压器原、副线圈电路中的电流、电压与电功率的求解,求解过程中注意相应的制约关系,同时对于动态变化过程的分析,可以借助直流电路的动态分析方法,结合原、副线圈中电流、电压与功率的关系进行判断.4.对于远距离输电,关键在输电导线损耗功率的计算上,注意选用正确的公式求解.二、本部分常见问题或错误1.对交流电的产生、变化规律理解不透彻.2.对交流电的“四值”理解不到位,不会计算有关有效值的问题.3.对交流电图像的意义认识不清.4.不能正确分析涉及变压器的电路动态变化问题.5.不会根据输电导线损耗功率的计算,分析有关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