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了,哥哥》赏读
红色家书选篇
红色家书选篇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红色家书的背景和意义
2.红色家书的特点
3.选篇:《别了,哥哥》与《可爱的中国》
4.对我们的启示
正文
红色家书,是指在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革命先烈为了革命事业和家人写的信。
这些信件真实地反映了当时革命者的生活、工作和心情,是我们了解中国革命历程的重要历史资料。
红色家书选篇,就是从众多红色家书中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信件,让我们更好地了解那个特殊时期的历史。
红色家书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真实性,这些信件是革命者在特定历史时期的真实记录,反映了他们的真实想法和情感;二是具有时代性,这些信件记录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是我们了解那个特殊时期的重要资料;三是具有教育意义,这些信件展现了革命者坚定的信仰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对于我们今天仍有很大的启示。
在众多红色家书中,我们选取了两篇具有代表性的信件:《别了,哥哥》和《可爱的中国》。
《别了,哥哥》是革命烈士江姐写给她哥哥的一封信,信中表达了江姐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和对家人的深深眷恋。
《可爱
的中国》是革命烈士方志敏写给他儿子的一封信,信中表达了方志敏对祖国的热爱和对革命事业的执着追求。
阅读这些红色家书,我们不仅能够了解革命者的生活和工作,也能够感受到他们坚定的信仰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第1页共1页。
《别了,哥哥》赏析
《别了,哥哥》赏析这是左联五烈士之一的殷夫,于“四一二”大屠杀两周年之际,和在国民党政府任职的大哥彻底决裂写下的诗作《别了,哥哥》,字里行间显露着一个铁骨铮铮的革命者,在亲情与信念两难抉择中的勇气和决心。
殷夫自幼聪慧颖悟,在家排行最末,备受宠爱。
因少年丧父,长他15岁的大哥给予其父辈般的照应呵护。
他勤奋好学,擅于诗文,为了让他学业有成,光耀门楣,1924年大哥送他赴上海求学,先后就读于民立中学、浦东中学。
目睹帝国主列强在十里洋场飞扬跋扈,军阀统治腐败无能,百姓饥寒交迫,他很快便违背了大哥“专心念书,别管闲事”的告诫,加入反帝反封建斗争的行列。
殷夫第一次入狱关押了三个月,险遭枪决。
在狱中,他将自己被捕的经过写成长篇叙事诗《在死神未到之前》,表现出对革命事业忠贞不渝、视死如归的崇高气节:“革命的本身就是牺牲,就是死,就是流血!就是在刀枪下走奔……在森严的刑场上,我们的眼泪决不因恐惧而洒淋!”殷夫出狱后,大哥一直把他软禁在身边,不断督促他专心复习功课,准备报考同济大学。
当时的同济大学是德国开办的一所贵族学校。
大哥满心希望通过西方贵族式教育感化殷夫。
殷夫表面顺从埋头苦读,却瞒着大哥从许多马克思主义理论和进步文艺书籍中汲取丰富的知识。
1927年秋,他考入同济大学德文补习科,仅用了半年就能阅读、翻译德文原著。
还掌握了英语、俄语,为以后的译著,打下基础。
大哥要出国了,临行前,再三叮嘱他,要安分守己,好好读书,并许诺将来送他去德国深造。
可殷夫坦率地回答:德国我是不去的,要去就去莫斯科。
大哥奈何不得,只能嘱咐妻子,千万别让殷夫出去“惹事生非”。
1928年秋,殷夫因参加革命活动又一次被捕。
大嫂闻讯后,急忙托人将他保释出来,带回老家。
是小姐姐向他伸出援助之手,暗中帮他潜离家乡重返上海。
殷夫没有回同济继续学业,而是毅然决然地摆脱了大哥为他精心安排的贵族生涯。
经历了一段流浪生活后,找到了党组织,专职从事共青团工作和青年工人运动。
别了哥哥 殷夫读后感
别了哥哥殷夫读后感《别了哥哥》这本书的读后感《别了哥哥》是殷夫创作的一本畅销小说,故事以一个充满浪漫情怀的年代为背景,通过讲述主人公输送抗日物资的故事,展现了一群年轻人在战乱中的坚韧与勇气,令人感叹同时也让我深深陶醉其中。
小说以一个富有深情的爱情故事为引子,赋予了整个故事一种动人的氛围。
作者通过描写主人公赶赴前线的艰辛旅程中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将读者带入了那个充满悲壮与青春的年代。
通过主人公在传递物资的过程中与各色人物的相识相知、相爱和告别,拉近了读者与故事之间的距离。
我被小说中的主人公所深深感动。
他们是那个特殊时期的一群青年,他们对国家的忠诚和热爱让我印象深刻。
虽然他们都是年轻的学生,但他们愿意将自己的梦想暂时放在一边,主动加入抗日救亡的行列,将自己的力量奉献给了国家。
他们以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他们所热爱中国,他们追求的不仅仅是自己的成长和成功,更是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
小说中充满了情感交织的场景,令人心生感慨。
在物资输送的过程中,主人公与其他人物产生了深厚的情感纽带。
他们经历了战壕的困扰,跋涉山川的辛苦,还有贫瘠土地上的恶劣环境。
面对这些艰难困苦,他们始终坚持着,不仅为了国家的胜利,也为了彼此之间的羁绊不断地前行。
纵然他们常常陷入危机,但他们的信念和情感让他们永不放弃,直到完成了任务。
通过这本书,我深刻认识到了那个时期的年轻人的伟大,也更加珍惜现在的和平年代。
那个时期的年轻人用自己的生命书写了一曲壮丽的篇章,他们的奉献和牺牲令我感到敬佩和感动。
而我们现在所享受的一切,都是他们当年浴血奋战换来的。
在和平年代,我们应该思考并更加珍视这样得来不易的一切。
除了情感的传达,小说还通过丰富的细节和生动的场景描写,展现了作者的艺术才华。
他用精彩的文字描绘了那个波澜壮阔的年代,将读者带入了那个历史的长河中。
他的细腻而动人的描述,让我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那个年代的激情和荣耀。
《别了哥哥》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小说,更是一部历史的记录和一次对那个时代英雄们的致敬。
《别了哥哥》ppt课件
3
▪ 鲁迅 《白莽作<孩儿塔^序》
▪ 这是东方的微光,是林中的响箭, ▪ 是冬末的萌芽,是进军的第一步,
▪ 是对于前驱者的爱的大纛,也是 ▪ 对于摧残者的憎的丰碑。
▪ 一切所谓圆熟简练,静穆幽怨之作, ▪ 都无须来作比方, 因为这诗属于别一
▪ 世界。 4
左联五烈士去世后, 鲁迅对他们的牺牲感到无比悲愤。
▪ 进行!
13
赏析
▪ 形象: ▪ 情感基调:
14
赏析
▪ 形象: 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成熟形象。 ▪ 情感基调:革命的信念和诗的激越情感, ▪ 构成了殷夫诗歌的基调。
15
▪ 最亲爱的—— ▪ 最后的手—— ▪ 教导、培植—— ▪ 感激、 钦佩—— ▪ 不能不——
▪ 安逸、功业、爵禄、 高帽——
▪ 革命者崇高的精神境界。
27
▪ 二、革命理想是真实感情,手足情也是 ▪ 真情, 为了割断这种手足之情,他 ▪ 的痛苦也是真实的。 ▪ 而写出这一层感情, 更衬托出诗人坚定
的革命信仰、立场和与统治阶级决裂的决 心,因而感人。
28
▪ 三、 《别了,哥哥》主要用对比手法,
▪ 《血字》则多用比喻。
29
10
▪ 殷夫的著名译作
▪ 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格言》
▪ 生命诚可贵, ▪ 爱情价更高。 ▪ 若为自由故, ▪ 二者皆可抛。 ▪ 激励无数有志青年冲破牢笼献身人民革命的解放
事业。
11
▪ 《为了忘却的记念》 :
▪ 殷夫第三次出狱是靠自己出来,大热天 ▪ 穿了棉袄跑去向鲁迅求助,告诉鲁迅 ▪ 他其实是一个革命者。对又气又急的哥哥 ▪ 写来的信, 要他忏悔觉悟,告别危险工作, 他回
别了,哥哥
作者简介
殷夫(1909—1931),原名徐柏庭,又名徐祖 华,笔名一署白莾,浙江象山人,中国无产阶级 的优秀诗人。1928年起即在进步刊物《奔流》 《列宁青年》上发表革命诗歌。1929年起,在党 的领导下从事青年工人运动,曾经几次被捕,遭 反动派毒打,出狱后继续坚持革命工作。1930年 3月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他即加入作为盟员。 同年5月,作为左联代表,参加全国苏维埃区域代 表大会。1931年1月在上海被捕,2月7日在龙华 被害。遗著有《殷夫诗文集》。
第一部分( ):诗人对大哥的抚养培植之恩 第一部分(1-3):诗人对大哥的抚养培植之恩 ): 深表感激之情。 深表感激之情。 第二部分(4-10):诗人坦言双方世界的不同。 第二部分( ):诗人坦言双方世界的不同。 ):诗人坦言双方世界的不同 第三部分( ):诗人再一次与哥哥告别, ):诗人再一次与哥哥告别 第三部分(11):诗人再一次与哥哥告别,与哥 哥代表的世界彻底决裂。 哥代表的世界彻底决裂。
课文分析
1928年,殷夫第二次被捕出狱,离开学校,专 年 殷夫第二次被捕出狱,离开学校, 门从事共青团和青年工人运动, 门从事共青团和青年工人运动,并断绝了与家庭 的联系。后来他接到大哥从德国转来的信——试 的联系。后来他接到大哥从德国转来的信 试 图劝他走自己所希望的道路。 图劝他走自己所希望的道路。殷夫对此作了断然 的回答,以此诗为宣言, 的回答,以此诗为宣言,向自己所属的阶级彻底 决裂。 决裂。诗歌充分地表现了一个革命青年坚决要与 劳动人民共命运同战斗的精神。 劳动人民共命运同战斗的精神。是一篇与自己阶 级彻底决裂的宣言书,是决绝的反叛之歌, 级彻底决裂的宣言书,是决绝的反叛之歌,更是 对于真理的激情的礼赞。 对于真理的激情的礼赞。 全诗可以分成三部分: 全诗可以分成三部分:
别了哥哥原文及解析
别了哥哥原文及解析
《别了,哥哥》是近代诗人殷夫于1929年创作的一首新诗。
以下是原文以及解析:
原文:
别了,哥哥,别了,
出自内心的哭声,
悲哀的喊声在消散,
满腔热泪已抛尽。
解析:
这段诗文表达了作者对哥哥的离别的悲伤和痛苦。
作者使用了“别了”和“悲哀的喊声”等词语,暗示了作者内心的痛苦和悲伤。
同时,通过“满腔热泪已抛尽”的描述,进一步强调了作者情感的强烈和深沉。
原文:
我把我一年来的想望,
向哪能永恒之夜长泻着,
我真想伴着你长夜里,
身旁徨的沉醉迷惘着,
去找我们人造的歌——
去找青春幻成的乐
和将来献给不安宁的社会。
解析:
这段诗文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展望和对不安宁社会的担忧。
作者通过“我真想伴着你长夜里”的描述,表达了对与哥哥永恒之夜的渴望。
同时,通过“青春幻成的乐”和“将来献给不安宁的社会”等词语,暗示了作者对未来的展望和对社会现状的不满。
原文:
别了,哥哥,别了,
你永隽着我的心头痛的伤痕,
哥哥,亲爱的哥哥
…….不须告别吧!
还不如默默地分手。
解析:
这段诗文表达了作者与哥哥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和对哥哥的深深怀念。
作者使用“你永隽着我的心头痛的伤痕”等词语,表达了与哥哥之间的深厚情感和对他的深深怀念。
同时,“不须告别吧!还不如默默地分手”等词语,进一步强调了作者与哥哥之间无需过多言语的情感联系。
《别了,哥哥》赏析
《别了,哥哥》赏析这是左联五烈士之一的殷夫,于“四一二”大屠杀两周年之际,和在国民党政府任职的大哥彻底决裂写下的诗作《别了,哥哥》,字里行间显露着一个铁骨铮铮的革命者,在亲情与信念两难抉择中的勇气和决心。
殷夫自幼聪慧颖悟,在家排行最末,备受宠爱。
因少年丧父,长他15岁的大哥给予其父辈般的照应呵护。
他勤奋好学,擅于诗文,为了让他学业有成,光耀门楣,1924年大哥送他赴上海求学,先后就读于民立中学、浦东中学。
目睹帝国主列强在十里洋场飞扬跋扈,军阀统治腐败无能,百姓饥寒交迫,他很快便违背了大哥“专心念书,别管闲事”的告诫,加入反帝反封建斗争的行列。
殷夫第一次入狱关押了三个月,险遭枪决。
在狱中,他将自己被捕的经过写成长篇叙事诗《在死神未到之前》,表现出对革命事业忠贞不渝、视死如归的崇高气节:“革命的本身就是牺牲,就是死,就是流血!就是在刀枪下走奔……在森严的刑场上,我们的眼泪决不因恐惧而洒淋!”殷夫出狱后,大哥一直把他软禁在身边,不断督促他专心复习功课,准备报考同济大学。
当时的同济大学是德国开办的一所贵族学校。
大哥满心希望通过西方贵族式教育感化殷夫。
殷夫表面顺从埋头苦读,却瞒着大哥从许多马克思主义理论和进步文艺书籍中汲取丰富的知识。
1927年秋,他考入同济大学德文补习科,仅用了半年就能阅读、翻译德文原著。
还掌握了英语、俄语,为以后的译著,打下基础。
大哥要出国了,临行前,再三叮嘱他,要安分守己,好好读书,并许诺将来送他去德国深造。
可殷夫坦率地回答:德国我是不去的,要去就去莫斯科。
大哥奈何不得,只能嘱咐妻子,千万别让殷夫出去“惹事生非”。
1928年秋,殷夫因参加革命活动又一次被捕。
大嫂闻讯后,急忙托人将他保释出来,带回老家。
是小姐姐向他伸出援助之手,暗中帮他潜离家乡重返上海。
殷夫没有回同济继续学业,而是毅然决然地摆脱了大哥为他精心安排的贵族生涯。
经历了一段流浪生活后,找到了党组织,专职从事共青团工作和青年工人运动。
结合人生成长说说读了《别了,哥哥》的感受
结合人生成长说说读了《别了,哥哥》的感受
这是左联五烈士之一的殷夫,于“四一二”大屠杀两周年之际,和在国民党政府任高级捋领的大哥彻底决裂时写下的诗作,字里行间显露着一个铁骨铮铮的革命者,在亲情与信念两难抉择中的勇气和决心。
在与大哥的亲情和自己的信仰中,他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后者,选择了投身共产主义事业。
不幸的是,这位了不起的革命勇士,于1931年2月7日被国民党密谋杀害,时年21岁。
他为了革命放弃优越的生活,其坚定不移的精神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
在这首诗中,他捋自己坚定的革命理想表达得淋漓尽致,他不要荣誉,不要功建,只望向真理的王国进礼。
他决心向前,即使这意味着牺牲生命,即使前途布满荆棘。
在真理面前,在共产主义事业面前,死亡的恐惧都辟易远退,这是怎样一种革命情怀。
同时,这首诗也饱涵了他对哥哥悉心栽培的感激,殷夫十分感激哥哥,但是在关乎人生方向的抉择中,他并没有听从哥哥的安排,他内心坚定,不忘初心,在重重阻碍面前毫不退缩。
这是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党员铭记,歌颂,学习。
我们要牢记我们的历史使命,坚定我们的前进方向,为共产主义事业贡献自己一份微薄的力量。
诵读家书,情景演绎《别了,哥哥》
诵读家书,情景演绎《别了,哥哥》
哥哥:小弟弟,我要离开家去上学了。
虽然要离开你,但你要好好照顾自己,听话,勇敢面对生活。
记住,你是家里最大的希望。
弟弟:哥哥,你怎么能离开我呢?我会想你的,每天都等着你回家,我们一起玩耍,一起学习,一起分享喜悦和痛苦。
哥哥:弟弟,大哥要去追逐梦想,学习知识,将来给家人带来更好的生活。
你也要为自己的未来努力奋斗,争取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弟弟:哥哥,我会听你的话,努力学习,争取取得好成绩。
你可得想念我,记得回家看我哦。
哥哥:当然会想念你,弟弟。
我会努力学习,争取早日实现自己的梦想,回来给你带来更多的快乐和骄傲。
弟弟:哥哥,你一定要记得安全第一,照顾好自己。
我会等着你回来,我们再次相聚的时候,一定会更加快乐。
哥哥:弟弟,我会好好照顾自己的。
等我回来的时候,一定会带着礼物给你,给你一个大大的拥抱。
弟弟:谢谢哥哥,我会牢记你的话,等待着你的归来。
珍重,哥哥!
哥哥:珍重,弟弟!我会努力,为你和我们的家人争取更好的未来!别了,弟弟!。
别了哥哥读后感
别了哥哥读后感《别了哥哥》读后感。
《别了哥哥》是一部由陈凯歌执导的电影,讲述了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一个家庭因为政治斗争而分崩离析的故事。
影片以一个家庭的命运为主线,展现了那个特殊时代的人间炼狱和人性的扭曲。
这部电影让人深刻地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黑暗与残酷,也让人对亲情、友情和爱情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影片的主人公是一个叫做秋瑾的女孩,她的哥哥秋涛是一名知识青年,因为政治原因被打成右派,被迫离开家乡。
秋瑾对哥哥的离去感到十分痛苦,她和哥哥之间的深厚感情也成为了影片的核心。
在哥哥离开后,秋瑾一直努力寻找哥哥的下落,最终却发现哥哥已经在监狱中去世。
这一切都是因为政治斗争所导致的,整个家庭也因此而分崩离析。
影片通过展现主人公秋瑾的命运,让观众深刻地感受到了那个特殊时代的黑暗和残酷。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政治斗争导致了无数家庭的破裂和人民的痛苦。
影片中的秋瑾一家就是这样的一个遭受了政治迫害的家庭,他们的命运也反映了当时千千万万普通人的遭遇。
影片中的情节和人物塑造都非常真实,让人感同身受。
影片中的亲情、友情和爱情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那个特殊的时代,亲情、友情和爱情都受到了极大的考验,但它们依然是人们心中最温暖的一抹色彩。
秋瑾对哥哥的深厚感情、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以及对朋友的真诚相待,都让人感动不已。
这些情感在那个特殊时代显得格外珍贵,也让人对生活和人性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总的来说,电影《别了哥哥》通过展现一个家庭的命运,让人深刻地感受到了那个特殊时代的黑暗与残酷,也让人对亲情、友情和爱情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影片中的情节和人物塑造都非常真实,让人感同身受。
这部电影不仅是一部感人肺腑的家庭伦理片,更是一部反映特殊时代的社会现实题材作品。
它让人深刻地思考了人性的扭曲和社会的黑暗,也让人对生活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这部电影不仅是一部优秀的作品,更是一部让人深刻思考的力作。
《别了,哥哥》教案:从情感表达中读懂“亲情”
《别了,哥哥》教案:从情感表达中读懂“亲情””作为一篇教案,我们需要从教学的角度来分析这首歌曲,帮助学生掌握语言表达和情感的表达方式。
而《别了,哥哥》这首歌曲最能表达的便是亲情这个主题。
在教学时,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这首歌曲。
一、歌曲背景和情境我们需要了解这首歌曲的背景和情境。
《别了,哥哥》这首歌曲讲述了一个哥哥因为工作原因离开家乡,和妹妹道别的故事。
在这首歌曲中,妹妹对哥哥的依恋和不舍表达得非常明显。
同时,歌曲的背景音乐也非常优美,加上王力宏的歌声更是将整首歌曲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二、语言表达方式在教学时,我们也需要关注歌曲中的语言表达方式。
这首歌曲的歌词非常简单朴实,却能够表达出妹妹对哥哥的思念和不舍。
比如歌曲中出现的“我多想你在这里”,“忘不了,每个离别的眼泪”,“别离在喉咙上,含着泪说不出口”,这些都是非常能够引起共鸣的语言表达方式。
三、情感表达方式最重要的当然是要让学生在这首歌曲中感受到亲情的情感。
在教学时,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分角色演唱歌曲,或者让学生分析歌曲中的情感表达方式等方法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会亲情。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歌曲中妹妹的情感表达方式有哪些?2.妹妹对哥哥的依恋、思念和不舍如何通过歌词和情感表达出来?3.在歌曲中,哥哥离开家乡去工作,这种离别是怎样的一种情感体验?4.在离别的时刻,每个人的情感表达方式可能都会不同,你会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通过以上问题的思考和探讨,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体会亲情,同时也可以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和情感表达能力。
《别了,哥哥》这首歌曲虽然语言简单却情感真挚,让人在聆听时能够真实地感受到亲情的温暖和珍贵。
在教学时,我们也应该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他们通过语言和表情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样才能够真正让学习变得有意义。
别了哥哥读后感
别了哥哥读后感《别了,哥哥》是一部由余华所著的小说,讲述了一个家庭的故事,以及哥哥对弟弟的深切情感。
这部小说让我深受触动,引发了我对家庭、友情和生命的思考。
小说以一个普通的家庭为背景,讲述了哥哥在面对绝症的折磨时,对弟弟的爱和牺牲。
哥哥为了弟弟的未来,不惜放弃自己的生命,这种无私的牺牲精神让人动容。
在面对死亡的威胁时,哥哥并没有选择逃避,而是选择了坚强和勇敢。
他用自己的方式,给予了弟弟最深沉的爱和关怀。
在小说中,我深刻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和力量。
哥哥和弟弟之间的深厚情感,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支持和理解,让人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在生活中,我们也应该珍惜家庭,珍惜和家人之间的情感,因为家庭是我们最坚实的后盾。
除了家庭的情感,小说中还展现了友情的珍贵。
哥哥和弟弟之间的情感,不仅是亲情,更是友情。
在生活中,我们也应该珍惜友情,因为友情是我们人生中最珍贵的财富。
在困难时,朋友的支持和鼓励,能给我们带来力量和勇气。
因此,我们应该珍惜身边的朋友,用心去维护友情,因为友情是我们生命中最美好的风景。
最后,小说也让我对生命有了新的认识。
哥哥在面对死亡时,选择了坚强和勇敢。
他没有抱怨命运的不公,而是选择了乐观和积极。
这种生命的态度,让我深受感动。
在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学会珍惜生命,用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因为生命是宝贵的,我们应该珍惜每一天,用心去生活。
总的来说,读完《别了,哥哥》让我深受触动,对家庭、友情和生命有了新的认识。
这部小说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家庭的温暖和力量,友情的珍贵,以及生命的宝贵。
我相信,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会更加珍惜家庭、友情和生命,用心去生活,用爱去感恩。
感谢余华,让我读到了这样一部感人肺腑的小说。
别了哥哥报幕词
知识创造未来
别了哥哥报幕词
《别了哥哥》是一部关于爱和家庭的电影,讲述了哥哥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的痛苦和挑战,在家人的陪伴和支持下,最终找到了自我和真正的幸福。
影片以小男孩阿诺为视角,让观众感受到他的心路历程和内心的疑惑。
在他的成长过程中,哥哥对他影响深远,给了他很多关爱和鼓励。
但哥哥却因酗酒、吸毒等问题而引发了家庭的矛盾和痛苦。
影片中呈现了哥哥和家人在面对痛苦和困难时的不同态度。
哥哥一度选择逃避和自我毁灭,而家人则通过不断劝解和支持,帮助他走出痛苦,并引导他回归家庭与社会。
影片在表现家庭关系的同时,也展现了社会的多元性。
哥哥在走上犯罪道路后,遇到了许多生活在社会边缘的人物,这些人物有些同样面对着内心的矛盾和挣扎,但他们也有共同的愿望,即寻找真正的生活意义和快乐。
影片最后以家人团聚的场面结束。
这一场面虽然简单,但却充满着感人的温馨和短暂的人生美好。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或许也会面临很多困难和痛苦,但只要保持坚强和勇敢,选择正确的道路,我们也一定会找到自我和真正的幸福。
1 / 1。
《别了,哥哥》教案设计
《别了,哥哥》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作者殷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2、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包括语言、意象、结构等方面。
3、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激发学生对革命诗歌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中作者与哥哥的情感冲突,以及背后所反映的阶级立场差异。
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和表现手法,体会其表达的坚定革命意志。
2、教学难点深入探究诗歌所蕴含的时代意义和社会价值。
引导学生思考个人命运与社会变革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赏析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动荡的年代里,亲情与理想往往会发生激烈的碰撞。
今天,我们要走进一首充满情感纠葛与坚定信念的诗歌——《别了,哥哥》,去感受作者内心的挣扎与抉择。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1、殷夫(1910 年 6 月 11 日-1931 年 2 月 7 日),原名徐白,谱名孝杰,小名徐柏庭,学名徐祖华,笔名殷夫、白莽等。
浙江象山人,是中国无产阶级的优秀诗人。
2、写作背景:殷夫出身于地主家庭,但他背叛了自己的阶级,投身于革命事业。
《别了,哥哥》是他与哥哥(国民党军官)决裂的宣言。
(三)朗读诗歌,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注意诗歌的节奏和语气。
2、学生自由朗读,初步体会诗歌的情感。
(四)诗歌内容分析1、第一节引导学生思考:“别了,我最亲爱的哥哥,你的来函促成了我的决心”,哥哥的来函内容可能是什么?讨论作者为何说哥哥的来函促成了他的决心。
2、第二节分析“二十年来手足的爱和怜,二十年来的保护和抚养”所表达的情感。
探讨“但真理和正义的稿子,总该是用心血写成的”这句话的含义。
3、第三节思考“而我,这糊涂的人啊,到如今还在挣持自己的悲鸣”中“糊涂”一词的含义。
讨论作者为何说自己曾经糊涂。
4、第四节解读“我不诅咒人生,不悲叹命运,我只赞仰着真理,我只深信着光明”所体现的作者的信念。
引导学生体会这一节所表达的坚定决心。
《别了,哥哥》教案:一篇感人肺腑的作品解析
《别了,哥哥》教案:一篇感人肺腑的作品解析一篇感人肺腑的作品解析《别了,哥哥》是一篇感人至深的作品,它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实的情感,展现了一个家庭的悲剧和人性的复杂。
本文将通过对文本的逐字逐句分析,深入探讨这篇作品所展现的主题和情感,并探究其深层次的意义。
这篇作品的主题可以概括为“家庭、亲情与死亡”。
作品中的主人公是一个四口之家,由父亲、母亲、哥哥和弟弟组成。
哥哥是家中的独子,他聪明、善良、有责任感,是弟弟的榜样和保护者,也是整个家庭的中心。
然而,哥哥突发重病,家庭的平静和幸福瞬间瓦解。
作品通过对家庭成员的内心独白和对话,展现了每个人在面对哥哥的离去时的不同反应和情感。
父亲沉默寡言,母亲强忍着痛苦,弟弟不相信哥哥已经去了,而哥哥则在临终前向家人表达了对他们的爱和牵挂。
整篇作品对家庭、亲情和死亡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写,让读者深切感受到了这些主题所蕴含的复杂情感和深刻意义。
这篇作品在情感描写方面十分出色。
作者通过巧妙的语言运用,把主人公们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让读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例如,在哥哥临终前对弟弟的话语中,读者可以感受到哥哥的无奈和心痛:“弟弟,他说,我没什么可以留下的东西,就这一点肉身,所以……你要听妈妈的话,要好好读书,要长大,这样,我才不枉来到这个世界上。
”这段话表达了哥哥对弟弟深爱的心情以及对逝去生命的无奈,让读者在心灵上受到极大的触动。
作品中还有许多细节和对话都能让人感到揪心,例如哥哥的监护医生对母亲说的话:“从楼下听到了你们哥俩在去医院的车上的一切,连哭声都在。
我知道,在这个圈子里,你们经历过的,甚至比我知道的还要多。
”这篇作品的深层次意义在于它对人类存在的意义和社会责任的思考。
在作品中,哥哥虽然只有18岁,但他留下的话语却让人感受到他对生命和社会的深刻领悟。
他对弟弟说:“真正的成功并非在小资产阶级的物质积累中,真正的成功来源于人的成长和进步,来源于社会的进步,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共同进步。
607别了,哥哥
别了,哥哥第 1 页 共 1 页殷夫(1909-1931),原名徐祖华,笔名有殷夫、白莽等,浙江象山县人。
他是30年代初著名的无产阶级战士和诗人,“左联五烈士”(柔石、胡也频、殷夫、李伟森、冯铿)之一。
主要作品有诗集《孩儿塔》、《伏尔加的黑浪》,散文随笔戏曲集《小母亲》等。
《别了,哥哥》作于1929年4月12日,收入诗集《孩儿塔》。
殷夫的大哥徐培根是国民党的高级官员,他企图按照自己的模式,把殷夫培养成为统治阶级的工具。
但殷夫追求真理,向往革命,决心将自己整个生命献给无产阶级革命事业。
《别了,哥哥》就是一篇与自己阶级彻底决裂的宣言书。
在诗中,殷夫爱憎分明地表示不要统治者的“荣赏的爵禄”,不要“安逸、功业和名号”,“只望向真理的王国进礼”。
虽然明知前途“满站着危崖荆棘”,到处是“砭人肌筋的冰雹风雪”,他也决然“踏上前去”。
充分地表现了一个革命青年坚决要与劳动人民共命运的战斗精神。
它是决绝的反叛之歌,更是对于真理的激情的礼赞。
诗篇采用白描、直抒的手法,以真挚的诗情打动读者。
读来音调悲壮,自有一股激动人心的力量。
1.简析《别了,哥哥》一诗独特的情感内涵及抒情手法。
答:《别了,哥哥》这首诗中,突出地显示出诗人誓死不向黑暗势力低头的顽强斗争意志和坚决要与劳动人民同生死共命运的战斗者的革命精神。
正如副标题所说的,这首诗是“向一个阶级的告别词”,是诗人追求真理,向往革命,背叛旧营垒,决心将自己的整个生命献给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庄严誓词!在诗作中,殷夫爱憎分明地表示不要统治者的“荣赏的爵禄”,不要安逸,功业和名号,而“只望向真理的王国进礼”。
充分地表现了一个革命的青年,坚决与劳动人民站在一起,共同战斗的坚强决心。
诗作是向旧阶级的反叛之歌,更是对于真理的激情的赞颂之歌。
诗篇写得情真意切,具有浓郁的抒情气氛,构思新颖,音韵和谐,采用白描、直抒的手法,以真挚的情感打动读者,显示出较高的艺术才华。
1、简析这首诗的思想感情。
别了哥哥 殷夫读后感
别了哥哥殷夫读后感概述《别了哥哥》是殷夫的一部作品,通过细腻的文字和情感描绘,让读者深入思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表达了哥哥对弟弟的无尽的思念和对生命的无奈。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对这部作品进行分析和探讨。
哥哥与弟弟的关系殷夫通过《别了哥哥》一文,展现了哥哥与弟弟之间的深厚情感。
在作品中,哥哥是弟弟的依靠和支持,他们共同经历了许多艰难的时刻。
哥哥和弟弟之间的情谊不仅仅是血缘关系,更是一种精神上的纽带,是无法言喻的感情的体现。
生命与无奈在《别了哥哥》这篇作品中,殷夫通过描写哥哥生命的逐渐消逝和弟弟对此的无奈来表达对生命的思考。
生命的脆弱和无常是每个人都不能逃避的现实,哥哥的离世让人对生命的价值以及时间的宝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殷夫用深沉的文字和真挚的情感,让读者对生命的脆弱性有了更深刻的领悟,同时也唤起了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
对生命的思考通过《别了哥哥》这篇作品,殷夫不仅展现了哥哥与弟弟之间的情感,也让读者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生命是短暂而宝贵的,我们应该珍惜并善待它。
无论是对亲人的思念,还是对生命的认识,文中都透露出一种对生命的深情思考和对幸福的追求。
别了哥哥的启示阅读《别了哥哥》给人以启迪,使我更加珍惜身边的亲人和所拥有的生命。
每个人都要学会感恩,珍惜与亲人的相处时光。
同时,也要提醒自己时刻关注自己的健康,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天,不留遗憾。
总结《别了哥哥》是一部感人至深的作品,通过描写哥哥与弟弟之间的情感以及对生命的思考,让读者深思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殷夫用细腻动人的笔触,让人们感悟生命的脆弱和宝贵,引发对逝去亲人的思念,并教会我们如何珍惜眼前拥有的一切。
这篇作品给我们以启示,让我们更加懂得珍惜与亲人的相处时光,关注自己的健康,并用真挚的情感与退场的亲人告别。
殷夫的政治抒情诗
殷夫的政治抒情诗
殷夫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诗人之一,他的政治抒情诗具有强烈的社会意识和政治倾向。
以下是他的一些著名政治抒情诗:
1. 《别了,哥哥》:这首诗是殷夫写给哥哥的诀别诗,表达了他为革命事业献身的决心。
2. 《血字》:这首诗以鲜明的形象和强烈的感染力,愤怒地揭露和控诉了国民党反动派杀害革命者的罪行。
3. 《我们是青年的布尔什维克》:这首诗充分表达了诗人的革命激情和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的决心。
4. 《让死的死去吧!》: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与反动势力不共戴天的仇恨和为革命献身的决心。
这些诗歌都充满了强烈的政治情感和社会责任感,反映了殷夫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
他的诗歌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别了,哥哥》赏读
别了,哥哥
文/殷夫
别了,我最亲爱的哥哥,
你的来函促成了我的决心,
恨的是不能握一握最后的手,
再独立地向前途踏进。
二十年来手足的爱和怜,
二十年来的保护和抚养,
请在这最后的一滴泪水里,
收回吧,作为恶梦一场。
你诚意的教导使我感激,
你牺牲的培植使我钦佩,
但这不能留住我不向你告别,
我不能不向别方转变。
在你的一方,哟,哥哥,
有的是,安逸,功业和名号,
是治者们荣赏的爵禄,
或是薄纸糊成的高帽。
只要我,答应一声说,
“我进去听指示的圈套”,
我很容易能够获得一切,
从名号直至纸帽。
但你的弟弟现在饥渴,
饥渴着的是永久的真理,
不要荣誉,不要功建,
只望向真理的王国进礼。
因此机械的悲鸣扰了他的美梦,
因此劳苦群众的呼号震动心灵,
因此他尽日尽夜地忧愁,
想做个Prometheus偷给人间以光明。
真理和忿怒使他强硬,
他再不怕天帝的咆哮,
他要牺牲去他的生命,
更不要那纸糊的高帽。
这,就是你弟弟的前途,
这前途满站着危崖荆棘,
又有的是黑的死,和白的骨,
又有的是砭人肌筋的冰雹风雪。
但他决心要踏上前去,
真理的伟光在地平线下闪照,
死的恐怖都辟易远退,
热的心火会把冰雪溶消。
别了,哥哥,别了,
此后各走前途,
再见的机会是在,
当我们和你隶属着的阶级交了战火。
【赏析点睛】
《别了,哥哥》一诗是殷夫于“四·一二”大屠杀两周年之际,和在国民党任职的大哥彻底决裂写下的诗作。
正如诗人在副题上所说的,这“算作是向一个Class的告别词吧”。
一个叛逆旧社会而走向革命的勇士的形象在这首诗里深刻地表现出来。
在殷夫三个哥哥中,与他关系最紧密的是他的大哥徐培根。
他是在大哥的照料下长大的,此诗就是他写给大哥的。
他大哥曾经几次把殷夫由狱中保释出来,而每次保释后都极力阻拦殷夫参加革命活动,并希望殷夫能按他的意志去生活。
在这首诗第三节中,诗人斩钉截铁地表示:“你诚意的教导使我感激,/你牺牲的培植使我钦佩,/但这不能留住我不向你告别,/我不能不向别方转变。
”是的,正因两个人背道而驰,那种“爱”才“不能留住我”。
那是两条多么不相容的路呵! 正如诗人在第四节、第六节中所描述的,一方是走向个人的“安逸,功业和名号”,“治者们荣赏的爵禄”,而另一方却是走向为无产阶级自由和解放而战斗的行列,“不要荣誉”,“不要功建”,
“只望向真理的王国进礼”。
为此,殷夫下定最后的决心,斩断个人感情的丝链,向隶属于统治阶级的哥哥作最后的“告别”。
他要毫不犹疑地“独立地向前途踏进”,虽然“这前途满站着危崖荆棘”,又有“砭人肌筋的冰雹风雪”,“但他决心要踏上前去”! 在第六节里,诗人坦率而热切地吐露了自己的心声:“但你的弟弟现在饥渴,/饥渴着的是永久的真理。
”正是这样,诗人在第七节、第八节中写道:“因此机械的悲鸣扰了他的美梦,/因此劳苦群众的呼号震动心灵,/因此他尽日尽夜地忧愁,/想做个Prometheus偷给人间以光明。
”“真理和忿怒使他强硬,/他再不怕天帝的咆哮,/他要牺牲去他的生命,/更不要那纸糊的高帽。
”这些诗句是如此清晰地突出了诗人的形象。
在这里,诗人抛开一切统治阶级“荣誉”和“功建”的诱惑,坚决弃离剥削阶级,坚决与劳动人民站在一条战线战斗的精神表现得强烈而又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