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17赤壁之战8_人教版
《赤壁之战》教学设计及反思
《赤壁之战》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掌握“率领、相持、计策、失信、眺望、波浪滔天、自不量力、调兵遣将、丢盔弃甲”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东吴获胜的原因在于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
3.学习按一定顺序写的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
2.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有条理的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学习本课内容,培养学生遇事多分析、勤动脑的好习惯。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鼓励学生参与板书同学们,最近班上哪些同学写字有进步请一名代表,把课题写在黑板上。
(板书:17赤壁之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围绕课题的“战”字想一想,课文会写一些什么内容(学生可能提出:交战双方是谁他们都是干什么的为什么交战交战结果怎样等)2.激励学生积极读书。
教师导语:我们先把课文读一遍。
怎么读呢自由选择,当读到你愿意读的段落时,可站起来读。
(读后,了解读的情况并表扬多读的同学。
)(三)了解“认识起点”,据实施教1.直接了解,开门见山。
教师设问:学这篇课文前,有谁了解“赤壁之战”你是通过什么知道的2.设计情境,展现已知。
教师出示作战图和人物画像。
启发学生:谁能利用老师提供的作战图和人物画像,把“赤壁之战”向同学们作个简要介绍(学生可以按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介绍;也可按时间、地点、人物、力量对比、经过、结果的方式介绍。
)(四)再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了什么1.学生自由读。
2.交流回答。
(五)作业1.熟读课文。
2.书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二)激励学生深究,深入剖析1.利用兴趣,直入重点。
教师询问:读课文的时候,你们最感兴趣的是哪一部分(根据以往对学生的了解,一般学生对“火攻”一仗的过程有兴趣。
引导学生在书中找到这一部分,明确阅读范围。
)2.分组活动,自学探究。
《赤壁之战》教学反思 - 郑州教育博客
《赤壁之战》教学反思新村镇梨园小学陈宝玉《赤壁之战》这一课的课文情节曲折,因果关系比较复杂,在阅读中如何紧扣文脉,使学生能按事情发展顺序抓住主要内容读懂课文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选目标、自主学习、自我发现,通过对重点段的读、想、说、画,班级讨论交流,在自主和谐的氛围中突破重、难点教学。
一、找准支点,引导发现,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引导学习“火攻”一段的教学中,我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先找准教材中思维的“支点”,以大跨度的“扫描”,从教材的众多信息中找到最具有本质意义的信息,进行接通、叠合,然后提供足够时间,完全让学生自行读书、自行思考,通过自读自悟,小组讨论,学习成果汇报,学生解说,教师点拨等一系列学习活动,高速高效的形成新的认识,实现知识、能力的积极迁移,从而使学生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提高学习效率。
二、读为主线,自选目标,自我发现,自主学习。
学习课文第二段时,我让学生在充分自读自学的基础上,了解发现归纳赤壁之战双方胜负的根本原因。
同时注意引导学生认识事件发展变化的过程及其多层次的因果联系,认识人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既深入课文,又跳出课文,认识具有普遍意义的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使他们的认识能力提高了。
另外,在教学中,学生发言和教师引导较多。
学生已有了对课文的整体认识,教师没必要逐段分析,而是设计了覆盖全文重点内容的两个思考题,让学生打破段落界限,从全文去寻找线索、认真思考;这样做使学生从整个事件的联系去考虑问题,是一种更有深度和广度的思维训练。
这两个思考题的重点不放在认识情节的一步一步发展上,而放在综合的依据事实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上,这样做即使领会、把握、运用语言的训练,也是认识事物因果联系的训练。
在讨论中,学生发言要按一定的规范,即先朗读有关的语句,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加以分析,最后得出一个结论;这是一种严格的语言训练,要求学生把话说得有条理,有说服力。
在讨论中教师不作大段讲授,着重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启发学生思路,让他们依靠自己的智慧解决问题。
赤壁之战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赤壁之战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赤壁之战教案与反思第1篇】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学会本课14个生字,正确读写“率领、调兵遣将、计策、波浪滔天、眺望、缆绳、硫磺、不计其数、丢盔弃甲”等词语。
2、初步读懂课文的内容,理清文章的结构。
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的内容,理清文章的结构,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
教学难点:理清文章的结构,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
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17 赤壁之战二、学生交流背景,解题赤壁之战:发生在赤壁的战斗。
背景:东汉末年,曹操率军南下,攻打东吴,想夺取东吴的广大地方。
“孙、刘”联合,又有东吴老将黄盖施苦肉计,东吴大将周瑜乘势火攻曹军,以弱胜强,大获全胜。
本文记叙的就是这个故事。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自由读文,思考:交战双方都是哪些人,战争发生的原因是什么,经过怎样,结果如何?边读边思考边在书上勾划。
2、简要汇报自己的收获。
(曹操率兵攻打东吴,因为士兵坐不贯船,就把船用铁索连起来。
周瑜采纳了黄盖的假投降和火攻的计策,火烧曹军的战船、军营,曹军大败而逃。
或简要的评价人物也可以)3、检查预习生字、新词的情况。
①读生字字音:率、瑜、遣、渡、策、滔、眺、幔、遮、苇、硫、磺、缆、盔(组词)②注意字形眺:右边笔顺丿兆缆:右上部的笔顺③词语相持:两方坚持对立,各不相让。
计策:对付某个人或者某种事情而事先安排好的方法或策略。
自不量力:自己不估量自己的能力。
指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力量。
量,估量。
定睛:集中视线。
不计其数:没法计算它的数量。
形容很多。
计,计算。
调兵遣将:调动兵力,派遣将领。
泛指调动安排人力。
丢盔弃甲:形容打了败仗狼狈逃跑的情形。
盔,打仗时用来保护头部的帽子,多用金属制成。
甲,用皮革或金属做的护身衣服。
无心应战:没有心思跟进攻的敌人打仗。
四、理清顺序,划分段落按事情发展顺序,全文可分三段。
事情的起因。
第一段(1~2自然段):讲曹操南下攻打东吴,两军在赤壁隔江相峙。
曹操把船用铁索连起来,准备渡江。
《赤壁之战》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
《赤壁之战》教学设计教学要求:1.会认会写本课的生字,并能通过查阅工具书、联系具体语言环境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言文和现代文的不同之处。
3.能学习运用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合并起来的方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重点难点:1.懂得赤壁之战东吴取胜的根本原因在于知己知彼,懂得利用天时、地利、人和,扬长避短。
2.能学习运用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合并起来的方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各种方法,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3.默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理清文章层次。
教具准备:相关资料,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交代故事背景1.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的四大名著吗?学生:知道,有的还看过。
分别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2.我们这节课要学的课文,就是节选自《三国演义》的。
(板书课文题目)你了解作者罗贯中吗?你听说过赤壁之战吗?学生甲:罗贯中是元末明初小说家。
学生乙:我看过电影《赤壁》,讲的就是赤壁之战的事情。
教师出示相关资料。
那么,赤壁之战的过程是怎样的呢?让我们到今天要学的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做到准确、通顺1.自由朗读课文。
2.讨论交流:(1)《赤壁之战》这篇课文读起来和我们以前学习的课文有什么不同?本文是古典文学原著的节选,文言词较多,朗读起来比现代白话文要困难些。
(2)朗读时要做到字音准确,句子通顺,有什么方法?(学生交流)①对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去理解。
②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断句要正确。
③对朗读困难的句子要多练习几遍。
④在读人物的话语时,还要注意人物的语气、声调。
3.利用工具书,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解决生字、新词。
(1)结合生字表学习生字,并注意其读音、写法和意思。
(2)理解词语。
却说:旧小说的发语词,后头往往重提上文说的事。
赤壁之战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赤壁之战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赤壁之战教案与反思第1篇】1、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2、理清课文脉络,给课文分段。
理解掌握自不量力、计策等词语的意思。
3、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课文主要意思。
4、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习惯。
2、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内容,改课文分段。
3、教学难点理清课文脉络,理解课文的相互关系。
教学过程:1、课前谈话、揭示课题。
(板书3万 >80万)(1)、问:哪个多,哪个少?指名学生回答。
如果你手上有三万兵,你能打败人家的80万大军吗?(2)、在我国古代的三国时期,就有一个叫周瑜的大将军,以自己的3万军队击溃了曹操的80万军队,成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一次以少胜多的战役。
(板书:以少胜多)这的确是非常了不起的。
那么周瑜是怎样以自己区区的三万兵力击败曹操的80万军队的呢?这节课,老师就带领大家去寻找答案。
一起来学习一下(板书:19、赤壁之战)我们先看这个题目题目的之是什么意思?(的)那么,课题的意思就是:发生在赤壁的战争。
究竟这发生在赤壁的战争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下面,我们先来欣赏一曲荡气回肠的歌曲吧!领略一下1700多年前的壮观与激烈吧?2、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多媒体出示: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鱼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师念此词一遍,说三国,道三国,一直以来人们都为三国的故事所倾倒。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看《三国演义》的故事,更多的是一起来谈三国。
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谈一谈三国吧。
大家看这首歌词:滚滚长江东逝水,告诉我们事情发生的地点是什么?随机板书:长江再看第二句:浪花淘尽英雄问:《三国演义》大家认识三国演义里面那些人物呢?(指名回答)看来大家对三国演义还真是了解不少。
今天学习的《赤壁之战》,请大家今天我们要熟悉那些人物?他们是不是称得上是英雄? 1/2 1 2 下一页尾页3、自由读课文。
五年级下册《赤壁之战》教学反思
五年级下册《赤壁之战》教学反思1、五年级下册《赤壁之战》教学反思《赤壁之战》记叙了周瑜以3万军队战胜了曹操80万大军,打得曹军丢盔弃甲,落花流水的故事,富有传奇色彩,学生对这样的故事非常喜欢,读起来也很有趣。
新课改和现代技术的发展对学习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往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课堂学习方式将变成以学生为主的探索性学习方式。
这堂课,我在课型设计上进行大胆的创新,将教师“讲”的成分降低到最少的程度,而让学生的“读、赏、思、析、议”来占领课堂。
整个教学设计贯穿着信息技术为支撑,自主、合作为主体的探究性学习理念。
我在教学《赤壁之战》这课时,学生借助教师课前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资源,实现了有效地浏览信息、处理信息、并进行有效的自主、合作和交流,探究了东吴为什么能以少胜多的原因和战争的全过程。
这一语文与信息技术整合课的实施中,我认为成功之处有三点;1、是在教学中,我觉得运用现代教学媒体由《三国演义》主题曲引入,是个很好的'办法,一下子将学生带进了那个战火纷飞的时代,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是学生的学习资源充分。
本课的多媒体课件主要为PPT和FLASH课件。
教学资源类型主要有课文范读录音mp3、《赤壁之战》情景朗读、《三国演义》主题曲、《赤壁之战》视频剪辑、《赤壁之战》实战游戏等。
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究课文的核心问题:“为什么火攻与东南风关系密切?”和“曹操为什么会轻易相信黄盖?”时,准备了预设性和生成性的几个问题,供学生调用理解课文内容,同时老师还准备了一个FLASH动画操作,引导学生布阵火攻局面,再现当时的赤壁之战。
操作中,理解了战争方位和战争过程。
另外,课前的情境性环境的渲染片段和课外拓展中(借助互联网)的“三国演义”书目也列入课堂中,方便学生有方向的阅读拓展。
整节课在探究主线的穿索下,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了赤壁大战的过程。
3、学习资源与师生的关系融合密切。
本节课从学生形成问题开始到提出假设、分析材料、形成解释,小结结果、展示交流、反思过程等环节中,师生都能对学习资源灵活使用。
《赤壁之战》教学反思
《赤壁之战》教学反思
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一场战役,发生在公元208年,是三国时期蜀汉与东吴联军在赤壁与曹操军队的一场关键战役。
这场战役不仅影响了当时的政治格局,也成为后人研究的重要历史事件。
在教学中,赤壁之战也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对这场战役的教学反思,可以匡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培养历史意识和思维能力。
一、历史背景
1.1 背景介绍:赤壁之战发生在哪个时期?
1.2 政治格局:赤壁之战对当时的政治格局有何影响?
1.3 战争原因:赤壁之战的起因是什么?
二、战役过程
2.1 战争策略:蜀汉与东吴联军采取了什么样的战争策略?
2.2 兵力对照:赤壁之战中各方的兵力对照如何?
2.3 战役结果:赤壁之战的最终结果是怎样的?
三、教学反思
3.1 教学目的:教授赤壁之战的目的是什么?
3.2 教学方法:如何有效地教授赤壁之战?
3.3 学生反馈:学生对赤壁之战的学习有何感受?
四、历史意义
4.1 影响历史:赤壁之战对中国历史有何重要意义?
4.2 政治影响:赤壁之战对三国时期的政治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3 战略意义:赤壁之战在军事战略上有何启示?
五、教学建议
5.1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效果。
5.2 互动教学:通过互动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3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实地考察赤壁遗址,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通过对赤壁之战的教学反思,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和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思维能力,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赤壁之战》教学反思
《赤壁之战》教学反思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役之一,发生在三国时期的赤壁,是孙刘联军和曹军之间的一场重要战役。
这场战役不仅在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也给我们提供了许多教育反思的启示。
本文将结合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和战术,对教学反思进行深入探讨。
一、灵活应对敌人的策略1.1 在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采取了火攻的策略,利用风向和水流等自然条件,成功烧毁曹军的船只,取得了战斗的胜利。
1.2 教育反思中,我们需要灵活应对学生的不同需求和情况,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1.3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特点,灵活调整教学计划和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团结合作,共同战斗2.1 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团结一致,共同对抗曹军,最终取得了胜利。
2.2 在教学中,团结合作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和学生之间需要相互支持和协作,共同努力,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
2.3 教育反思中,我们需要重视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让他们学会团结一致,共同面对问题和挑战。
三、善于分析形势,抓住机遇3.1 在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善于分析敌情,抓住了曹军船只密集的机会,成功发动了火攻。
3.2 在教学中,我们也需要善于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抓住学生学习的机会,提高教学效果。
3.3 教育反思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学会善于观察形势,抓住机遇,取得成功。
四、坚持信念,不轻言放弃4.1 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面对曹军的强大实力,仍然坚持信念,勇敢抗敌,最终取得了胜利。
4.2 在教学中,我们也需要坚持信念,不轻言放弃,相信学生的潜力和能力,持之以恒地进行教学工作,取得最终成功。
4.3 教育反思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坚韧意志和毅力,让他们学会面对困难和挑战,不轻言放弃,坚持到底。
五、总结经验,不断提升5.1 赤壁之战的胜利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教训,孙刘联军的战术和策略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赤壁之战》教学反思
《赤壁之战》教学反思
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一场具有重要影响的战役,也是一段值得我们深思的历史教学素材。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战术策略、领导能力、文化传承以及教学方法等五个方面进行反思,以期提供一些有益的教学借鉴。
一、历史背景
1.1 赤壁之战发生在何时何地?
1.2 为什么赤壁之战成为三国时期的转折点?
1.3 赤壁之战对中国历史产生了哪些深远影响?
二、战术策略
2.1 孙权和刘备如何联手对抗曹操?
2.2 赤壁之战中的火攻战术是如何实施的?
2.3 为什么火攻战术对曹军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影响?
三、领导能力
3.1 孙权和刘备的领导力在赤壁之战中发挥了什么作用?
3.2 曹操在赤壁之战中的领导能力有何不足之处?
3.3 领导者在战争中的决策和指挥能力对战局的影响有多大?
四、文化传承
4.1 赤壁之战中的文化元素有哪些?
4.2 这些文化元素对中国历史文化的传承有何意义?
4.3 如何将赤壁之战的文化元素融入到历史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五、教学方法
5.1 如何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生动地呈现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
5.2 如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赤壁之战的战术策略?
5.3 如何通过角色扮演和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和思考能力?
综上所述,赤壁之战作为一段重要的历史事件,不仅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也
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教学素材。
通过对历史背景、战术策略、领导能力、文化传承和教学方法的反思,我们可以更好地将赤壁之战的教学内容融入到历史课堂中,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和综合能力。
同时,也能引导学生思考历史对于现实生活的启示,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五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17赤壁之战人教版
五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17赤壁之战人教版2014在今年的“红烛杯”教学大赛中,我执教了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赤壁之战》一课。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
课文根据中国古典长篇小说《三国演义》有关章节改写而成,叙述了东吴都督周瑜采用部下黄盖诈降和用火攻的计策,在赤壁以三万兵力打败了曹操八十万大军的故事。
赤壁之战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役。
课文按战争起因、战前双方准备、火烧赤壁的经过、高潮、结局这一顺序来写,条理清晰,层层推进,环节之间衔接紧凑。
备课前,我反复阅读教材,在比较准确地把握了课文重难点的前提下,设计了教学环节。
现以此课为例,谈谈自己的认识与体会。
一、成功之处1.有意识地实践学科间的整合。
这篇课文的时代背景离学生比较远,为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开课时,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了《三国演义》的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让学生对照“火烧赤壁”的插图来欣赏。
随着曲调越来越激昂,学生仿佛也来到了长江岸边,亲眼目睹了历史枭雄逐鹿中原的精彩场面。
我抓住时机问他们:“你想到了什么?”让学生结合课前查找的资料回顾了课文的内容。
在理解“借风赴曹营”“点火烧曹军”这两部分内容时,我适时地播放了动画,使抽象的语言文字变成了形象、生动的画面,也把两部分的知识自然地衔接起来,同时,让学生认识到课文的描写是有顺序的。
2.创设了自主学习的情境。
这篇课文篇幅比较长。
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我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进行了质疑。
梳理出了本课学生最感兴趣同时又是重点的三个问题,即:为什么用火攻?火攻是分哪几步进行的?实施火攻的条件是什么?因为是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所以在分析课文、解决问题时,学生的兴趣是比较浓厚的。
深入理解课文时,学生在原文找出了许多重点的语句。
我依照学生的汇报顺序出示了相关课文的投影,将学生找到的关键词用异色笔标出,尊重学生的个体体验,引导他们正确、深入地理解课文。
课堂上呈现出比较活跃的自主学习的氛围。
二、需要改进的地方1. 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处理不好。
《赤壁之战》教学反思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教学反思赤壁之战《赤壁之战》教学反思这次展示课,我讲了《赤壁之战》。
从整体上看,有亮点,但细审深析,存在问题也较多。
教研组老师给予了我很多指点,使我获益匪浅。
说实话,在选择课文上,我考虑了很久,迟迟拿不定主意:《赤壁之战》这篇课文,我从小就很喜欢,不仅仅因为长篇小说《三国演义》,然而我又很徘徊,因为这篇课文要想讲好,难度较大。
一则,这是一篇文言文,对学生来说,不便理解;二则,内容上故事性较强,又和历史有一定联系,把握不好,很容易讲成历史课。
但是作为古典文学之典范,《赤壁之战》当之无愧。
现在,学生对文言文不甚了解,古代文学正在渐渐淡出孩子们的视野。
然而白话文问世仅一百余年,换言之,即五千余年的中华文明几乎都是以文言文的形式记载保存下来的。
所以,很有必要让学生学好文言文,更好地继承灿烂的祖国文化。
由此,我下定决心,就讲《赤壁之战》!作为语文课,就要讲出“语文味”,通过教学,培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依此,我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这篇课文的题材是小说,围绕小说的三要素,结合课后习题,我设计了教学思路。
感觉亮点在于“对句”导入,试写“嘉奖令”,欣赏火攻短视频,升华主题于珍爱和平。
然而,缺点和不足也显而易见:首先,在范读方面欠缺,整堂课没有给学生进行范读。
黄老师点拨我说:“一堂好课,教师首先要做到精彩的范读。
尤其是像《赤壁之战》这样的文言类课文,学生读不好,读不顺,不容易品味课文,因此教师一定要进行范读。
读课文,读百遍,学生做到,教师首先更要做到,这样在教学中才能‘庖丁解牛,游刃有余’。
”其次,学生发言虽多,但提问的覆盖面不广,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没有回答问题。
由此,备课要备充分,要设计难度不同的问题,给每位学生通过思考能勇敢发言的机会。
备课是上课前所有的准备活动,绝不等于写教案。
所以,备课要遵循教育教学的规律,教材编写的规律,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备课要站在系统、哲理的高度,将整单元、整册、整个学年、整个小学阶段的语文书统筹起来,进行整体备课。
(教学反思参考2)赤壁之战
〔教学反思参考2〕赤壁之战?赤壁之战?这篇课文故事性很强,情节曲折,因果关系比拟复杂, 使学生能按事情开展顺序抓住主要内容读懂课文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在以往的教学中,许多教师往往纠缠于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让学生知道火烧赤壁成功的原因就罢了,而往往无视了对学生智慧、精神、情感等多方面的综合生成。
在本课教学中,我将学生置身于教材、与同学、与教师的平等对话交流中,自主探究,自我发现,合作交流。
让学生在读议之中,读写之中理解文本、感悟文本、升华情感,重在学习的过程。
通过对重点段的读、想、说、画,班级讨论交流,在自主和谐的气氛中突破重、难点教学。
1.淡化预设,抓住动态生成预设是相对静态的,仅仅是教师的预先设置。
课堂教学瞬息万变,学生不可能顺着你的预设一直下去,随着教学进程深入,随着学生生成状态的不同,往往会出现许多的意外,而抓住这些意外,进展即兴预设,促学生进一步生成,课堂会充满更大活力。
在探究以少胜多的原因过程中,一位学生对黄盖周密的安排提出了自己不同的看法,认为在20条船上要放上石头,因为稻草太轻,船吃水不深,很容易被曹操发现。
多好的发现,这是在备课时我所预料不到的。
该怎么办呢?还是将球踢回给学生,让学生再读读课文,说说有没有必要再放一些石头呢?学生读后找出了许多理由,有的说曹操如此骄傲自大,连防范都没防范还会注意这些吗?有的说那天大雾弥漫,波浪滔天,曹操根本看不清;有的说当时船很快,就算曹操发现了他也来不及了,最后那提问的学生也说不应该放进石头,如果放进石头反而使船速减慢,就达不到预期效果了,可见黄盖的安排是非常巧妙的。
面对“意外〞,我没有避而不见,而是抓住利用突发的疑惑,激发学生“潜心会文〞的热情。
由于把学生当作“知识源〞,所以对话过程是活泼的、深入的、有效的。
学生在对话中更深刻的理解了文本,又创新了文本。
2.读中感悟,珍视独特体验以读为本,课堂中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多读书,要重视孩子的内心体验。
五年级下语文教学实录及点评17赤壁之战_人教版
五年级下语文教学实录及点评-17赤壁之战人教版2019一、鼓励学生进入学习情境:1、师:最近班上哪些同学的字写得有进步?请把17课的课题写在黑板上。
生:上台书写《赤壁之战》。
师:同学们,看一看他写得怎么样?生:他写的课题虽然不是十分美观,但比他平时写得好多了,所以应得到表扬!(生自发地热烈鼓掌)[简评:语文教学应重视写字兴趣、能力的培养。
小小的举动,对学生却是一种无形的鼓励。
]2、师:在读这篇课文之前,你对“赤壁之战”有哪些了解?是通过什么方式了解的?生1:我通过看《三国演义》,知道这是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争。
生2:我通过看书,知道这场战争发生在三国时期东汉末年,主要人物有曹操、黄盖、周瑜。
生3:我通过看电视知道在公元208年秋天,曹操在统一北方后,亲率号称八十万人的水军沿江南下,企图消灭刘备和孙权,统一中国。
两军在位于长江中游的赤壁相遇。
这个故事就是在这个情况下产生的。
生4:我通过看电视,我知道赤壁之战后,曹操损失惨重,逃回北方。
此后曹操失去了统一天下的实力。
师:(欣喜地)同学们真爱积累!有了这么多的了解,今天的学习一定会很精彩,是吗?[简评:教师应树立“大语文”教学观,语文教学应重视积累。
学生在交流中兴趣盎然,并通过交流扩大了信息量,丰富了知识积累。
此设计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课内与课外结合,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二、看影碟,读课文,了解故事:1、师:同学们想全面了解赤壁之战的情况吗?(迎着学生高涨的兴趣,播放“赤壁之战”的影碟,让生进入到故事当中去。
)2、师:为了能真正了解赤壁之战,还需要认真地把课文读一读。
怎么读呢?自由选择,当读到你愿意读的段落的时侯,你就站起来读。
(生兴趣很高,时而站起,时而坐下。
)[简评:创设情景,让学生去亲自感知;用灵活的方式,让学生静下心来读一读。
为深入探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激励学生探索,深入剖析:1、利用兴趣,直入重点:师:读课文的时候,你们最感兴趣的是哪部分?生:“火攻曹操”这一部分我们最感兴趣。
五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17赤壁之战_人教版
五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17赤壁之战_人教版
五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17赤壁之战人教版
要搞好长课文的教学,必须牵住文章思路这个牛鼻子。
牵住了牛鼻子,就能使字词句篇和听说读写双基训练全面落实,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一、抓预习摸索课文思路。
预习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可用一个课时进行。
预习时要求学生弄清楚赤壁之战的原因、经过、结果这三个问题,也就是向学生提供一条摸索文章思路的线索。
学生据此去预习,就能初步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抓审题揭示课文思路。
《赤壁之战》这个课题概括了文章的内容。
根据本文结构的特点,可把审题工作放在讲读课文开始时进行。
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再揭示文章的思路,同时让学生思考:周瑜为什么能以三万人马战胜曹操八十万大军这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学生通过答问就能明确思考的重点。
再读课文,就能迅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抓住文章的脉络。
这样就培养了学生从剖析课题入手,初步理解课文的能力,也为教师下一步讲解课文打下了基础。
三、抓提问把握课文思路。
抓住文章思路提问,有利于学生顺藤摸瓜,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了解作者布局的特点。
本课可设计下面七个问题:
(1)曹操是如何根据他的兵士的弱点进行战前操练的找出有关词句。
(2)黄盖是怎样分析敌我形势,想出火攻主意的
(3)“周瑜听了非常满意,叫他就这么办”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4)黄盖给曹操的信有几层意思
(5)曹操为什么不怀疑黄盖从哪些地方表明了曹操的喜悦
(6)周瑜为什么选择刮东南风的一天进攻
(7)找出描写火势和曹军惨败的词句。
这样紧扣词句,进行层层剥笋式的。
【K12学习】五年级语文赤壁之战教学设计与反思
五年级语文赤壁之战教学设计与反思赤壁之战教学目标:、懂得在赤壁之战中,东吴取胜的根本原因是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
2、了解赤壁之战的全过程,学习作者按照一定的顺序分几步写清大战经过的方法并复述这些内容。
3、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让学生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能有目的地进行阅读,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懂得在赤壁之战中,东吴取胜的根本原因是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
2、了解赤壁之战的全过程,学习作者按照一定的顺序分几步写清大战经过的方法并复述这些内容。
3、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让学生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能有目的地进行阅读,积累语言。
教学难点:了解赤壁之战的全过程,学习作者按照一定的顺序分几步写清大战经过的方法并复述这些内容。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走近名著、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歌,问:“这是哪部电视连续剧的主题歌?”2、交流:你对《三国演义》知多少?(三国的名称、三国的主要人物、三国所处的位置等等)3、在一千七八百多年前,魏国的曹操打败了蜀国的刘备,企图一鼓作气消灭东吴,一统天下。
面对强兵压境,孙权与刘备联合起来,于是在赤壁爆发了一场有名的“赤壁之战”。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师设疑:“赤壁之战”发生在遥远的一千七八百多年前,可为什么历史要记录下它?人们又为什么直到现在还津津乐道?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边读边思考。
注意读准字音,并理解文中的词语。
2、交流——“步步为赢”(1)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调兵()将自不()力波浪()()不防备迎风()望丢()弃()无心()战不()其数(2)你理解了其中的哪个词语?(3)选择1个或几个补充完整的词语,说一句或几句和《赤壁之战》有关的话。
三、突破重点,精思研读(一)理清“火攻”的步骤、师生合作读第3段。
对呀,3万对50万,如此悬殊的兵力,黄盖也深知寡不敌众,所以他对周瑜说:“(),但因为他看到曹军的(),于是他信心十足地提出:“如用()。
(教学反思参考3)赤壁之战
(教学反思参考3)赤壁之战《赤壁之战》内容是根据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改编的,故事情节大家基本熟悉。
教学本课,我采用以学生动手查资料,亲口补充资料,师生配合表演,学生主动质疑,小组合作讨论、分角色朗读等形式,在学生读通原文,把握人物性格的基础上,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火烧赤壁片断,给学生以生动、形象的艺术享受,接着,就趁热打铁,进行拓展环节:用自己的笔描写一下片中的场景。
通过教学实践,我觉得查资料预习环节,学生做得相当成功。
这可能跟学生对三国故事感兴趣有关,学生在补充介绍资料时,有条理。
我认为这与平时我们在交流资料时的要求有极大的关系。
不会选择资料是学生在交流资料时常常出现的问题。
课堂上,有的学生只顾自己念自己查的资料,全然不顾资料跟课文的关系大小,也不加以取舍,重点不突出,语言也罗索。
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在平时的教学中就要注意引导、严格把关。
此节课成功的地方还有师生配合表演课文情节,采用问答式,对话时师生感情丰富,语言富有人物个性,极有感染力。
其次,最后的拓展也挺成功。
学生通过影视作品的观看,对火烧赤壁的宏大场面有了具体形象的感知,火光通天,浓烟滚滚,喊杀声连成一片,曹操的人马被烧死的、淹死的不计其数,其惨烈、壮观的场面震撼人心,加上音乐的渲染,使学生如临其境。
所以,学生写起来就比较容易。
老师在适当提供一些词语,让学生化难为易,写得顺畅,赋予文采。
当然,教学这一课也有遗憾之处。
学生对历史年代不是很熟,不如:有学生就说本课讲述的事情发生在三国时期,有的学生就受到《三国演义》思想的影响,认为曹操是一个奸臣,学生讨论时莫衷一是,老师就得花时间澄清。
我觉得还是自己在备课时对学生估计不足造成的,看起来学生的历史知识贫乏,概念混淆,今后有机会就得让学生阅读有关书籍,或者开展这方面的比赛活动。
《赤壁之战》教学反思
《赤壁之战》教学反思
引言概述:
《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一场著名的战役,发生在公元208年,是三国时期蜀汉与东吴联军对抗曹魏的一次重要战役。
本文将对《赤壁之战》进行教学反思,从历史背景、战争策略、军事指挥、战术运用和战争结果五个大点进行详细阐述。
正文内容:
1. 历史背景
1.1 蜀汉与东吴联军的背景
1.2 曹魏的崛起和对蜀汉与东吴的威胁
1.3 赤壁之战的重要性和影响
2. 战争策略
2.1 蜀汉与东吴联军的战略目标
2.2 曹魏的战略布局
2.3 蜀汉与东吴联军的反击策略
3. 军事指挥
3.1 蜀汉与东吴联军的指挥体系
3.2 曹魏的指挥体系
3.3 指挥官的决策和指挥风格
4. 战术运用
4.1 蜀汉与东吴联军的战术选择
4.2 曹魏的战术应对
4.3 兵种运用和战术变化
5. 战争结果
5.1 赤壁之战的胜负结果
5.2 赤壁之战的影响和意义
5.3 对后世战争的启示和教训
总结:
在教学反思中,我们应该深入探讨《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战争策略、军事指挥、战术运用和战争结果。
通过研究这些方面,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场战役的重要性和影响,同时也可以从中汲取对后世战争的启示和教训。
《赤壁之战》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场经典战役,对于我们的教学和学习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17赤壁之战8
人教版
这一课是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里的一个小故事。
如何把这样的故事,上得生动有趣,让课堂真的活起来呢?在设计教学环节上,我根据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和本节课的训练重点,我把复述课文设为重点,把理解课文内容设为难点。
因为只有理解了课文内容才能很好的复述下来。
所以在教学中,一切都为解决重点难点服务。
开始上课的时候我让学生说说对三国故事了解多少?然后播放课件,这样学生对那时的历史算是有一点了解。
课堂上,学生学得积极投入,思维活跃,表现出一种自主参与学习的良好状态。
在学生讲述自己了解的故事的时候,我特别的提问:谁与谁的故事?谁最后战胜了谁?靠的是什么计谋?这样的提问,其实就是为了铺设学生复述本课的内容服务。
然后,通过初读课文,细读课文,质疑等环节,学生对课文有了较深的了解,于是,我让小组合作学习时,同学们能谈出自己的阅读见解,与大家交流讨论,学得比较实在、有效。
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学习名著的兴趣。
在交流中,理性的分析、思考中获得思想的启迪,感受智慧的魅力,同时,锤炼了语言的表达,对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起到一定的催化的作用。
一节课结束下来,我觉得这节课不足之处在于,对于人物大的内心抓的不够深化,对人物的言行,没有纠其起因,在以后类似的课文的教学中,这一点一定要加强。
再有,有很多的学生对三国的故事掌握的不是很多,这要求刻课后还有督促学生对名著的研读,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再有,学生在其他同学回答问题时候,没有养成倾听的好习惯,有待加强。
这节课最大的亮点是,能不拘泥于教学设计,而在课堂上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重建。
比如,交流到“火攻”时,学生一开始就有自己的思考,原来是预设是放大屏幕,而实际的课堂上,学生对这个极为感兴趣,我就因势利导,我当时就让学生先说说火攻与东南风的关系,然后又回到文中去读。
就这样,学得实在。
一课的教学设计虽然很辛苦的备课,但那只是漫长教学生活的缩影,今后的
教学中,我会更加努力提高自己教育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