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C
• 从西周时期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士”到 战国时代的“废井田,开阡陌”,所反映 的是(): C A.周王室的衰弱 B.井田制的破坏 C.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D.诸侯的强大
《吕氏春秋》载:“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 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这句话 的实质问题是 (): • A.封建生产方式比井田制进步 • B.私田开垦越来越多 • C.国君承认了私田主人的土地所有权 • D.铁农具和牛耕出现,生产效率提高
• 商鞅变法从根本上废除了井田制) (商鞅变法从根本上废除了井田制) C、战争频繁: 、战争频繁: 劳动力不断减少
2、奴隶社会的井田制 、
1)特点: )特点: 2)性质:土地国有为名的贵族土地所有制 )性质: 3)演变: )演变: 确立(商周) 瓦解(春秋 确立(商周)——瓦解 春秋 瓦解 春秋) ——正式废除 战国时期 ) 正式废除(战国时期 正式废除
活学活用
从西周“溥天之下,莫非王土” 从西周“溥天之下,莫非王土”到“废井 开阡陌” 田,开阡陌”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分封制的瓦解 、 B、封建王权的强化 、 C、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 D、上层建筑的变化 、
C
• 在我国封建社会,处于支配地位的土地制 在我国封建社会, 度是 A、土地国有制 、 B、地主土地所有制 、 C、自耕农土地所有制 、 D、井田制 、
3、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 、
1)确立:战国 )确立: 2)形式:国有和私有(君主私有、地主私有、 )形式:国有和私有(君主私有、地主私有、 自耕农私有) 自耕农私有) 思考:地主私有土地的来源? 思考:地主私有土地的来源? 赏赐、公田转化为私田、土地买卖(土地兼并) 赏赐、公田转化为私田、土地买卖(土地兼并)
均田制(结合选修1第 课 均田制(结合选修 第6课)

第2课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

第2课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

3、对土地兼并的对策:
(1)对策:
均田令、均田制、赋税改革( 两税法、一条鞭法、摊丁入亩)
(2)效果:
不能解决土地兼并问题
北魏孝文帝
(3)原因:
由于中国封建社会建立在土地私有制的基础之上,历 朝都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土地兼并的问题 露田 桑
20亩 不
(麻)
(10亩)
归还
露、麻还
(死亡或70岁)
义务
赋税、 徭役、 兵役
2、演变趋势
(1)随着封建统治者对农民人身控制的逐渐松弛,收税标准从以人丁为主逐 步向以土地为主转变, 以唐朝两税法为主要标志。 (2)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主要是商品经济的发展,赋税由实物为主逐步向 货币为主转变,以明 朝一条鞭法为主要标志。 (3)赋税征收种类由繁杂向简单转变,以明朝一条鞭法为标志。 (4)征税时间由不定时逐渐发展为基本定时,以两税法为标志。 (5)农民由必须服一定时间的徭役和兵役发展为可以代役,以“庸”制为标 志 3、赋税制度的演变所反映的实质问题 赋税制度的变革或调整实质上体现了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规律。
第2课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
一、商周时期土地制度
1、所有权:
土地国有制,是商周社会的经济基础 这里说的“国有”实际上是一种国王为 代表的贵族土地所有制。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 ຫໍສະໝຸດ 《诗经· 小雅· 北山》2、使用权:
由贵族占有;农夫耕作。两者均只有使 用权而无所有权。 3、使用方式 —井田制,集体耕作
《农政全书》内容
使用佃农耕作
(2)地主土地所有制:来源—买、赐、强占
使用佃农耕作
(3)自耕农土地所有制:来源—国家分配
自己耕种
2、地主土地所有制发展

中国历史上的土地制度

中国历史上的土地制度

中国历史上的土地制度主要有以下几种:
1.井田制:是中国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出现于商朝,到西周
时已发展很成熟。

到春秋时期,由于铁制农具的和牛耕的普及等诸多原因井田制逐渐瓦解。

2.初税亩:春秋时期鲁国在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 年)实行的按
亩征税的田赋制度,它是承认私有土地合法化的开始。

3.均田制:是由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的一种按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
部分土地在耕作一定年限后归其所有,部分土地在其死后还给官府。

4.租庸调制:是以均田制的推行为基础的赋役制度,是唐时实行的
赋税制度,以征收谷物、布匹或者为政府服役为主。

5.两税法:唐德宗建中元年(780 年),宰相杨炎建议颁行“两税法”。

两税法是以原有的地税和户税为主,统一各项税收而制定的新税法。

6.一条鞭法:明朝张居正于万历九年(1581 年)在全国推行的税费
改革,简化了税制,把田赋、徭役和杂税合并起来,统一征收银两。

这些土地制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对当时的经济、政治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2课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

第2课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

③宋代:通过契约纳租方式,使佃农对地主的依附 关系相对减弱。
④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农民身份的提 高,租佃制普及全国。从依附关系中逐渐解脱出来的
农民,生产自主权大为提高。他们不仅在选择雇主方
面有一定的权利,而且在支配产品方面也获得了适当 的发言权,甚至能与市场发生联系。
3、意义
租佃关系的普遍化,使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不断 减弱,有利于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提高和商品经济 的发展。
③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战争频仍,井田上的劳 动力日益减少,缺乏安定的生产环境。
3、春秋时期井田制的破坏
(1)井田制的破坏的原因是什么? (2)井田制遭到破坏的表现
A、大量“公田”被抛荒 B、公田转化为私田
C、贵族之间争夺田地的现象频繁发生 D、土地买卖出现
4、战国时期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商鞅变法承认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允许买卖土 地。这就从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2)、土地私有制形式
(1)君主土地所有制 (2)地主土地所有制 (主要地位) (3)自耕农土地所有制
2、我国的土地兼并
在私有土地中,除自耕农土地外,就是地主土 地所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土地,有多种来源。 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地兼并,成为地主扩大地产 的主要途径。土地兼并使田庄经济发展起来。
(1)主要朝代的土地兼并情况
第2课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 基本形态
一、废井田,开开阡陌
1、原始社会的土地制度 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农 业处于刀耕火种和石器时代,公社成员过 集体生活,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集体 耕种。
2、商周时期实行的井田制 出现时间: 商朝 鼎盛时期: 西周
瓦解时期: 春秋时期
井田制的内容

第2课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

第2课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

4、 明清时期,租佃制下的农民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些 、 明清时期,租佃制下的农民发生了很大变化, 变化不包括: 变化不包括: A采用契约纳租的方式 B在选择雇主方面有更大自主权 A采用契约纳租的方式 B在选择雇主方面有更大自主权 C和商品经济发生关系D雇佣关系取代了租佃关系 和商品经济发生关系D雇佣关系取代了租佃关系 和商品经济发生关系 5、我国古代“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始于: 我国古代“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始于: A 战国 B 北魏 C 北宋 D
第二课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 废井田、 一、废井田、开阡陌
1、商周:国王所有的贵族土地所有制 、商周: ——井田制 井田制 2、春秋:井田制瓦解 、春秋: 现象: 公田不治” 私田增多” 现象: “公田不治”、“私田增多” 原因: 原因: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3、春秋战国:土地私有制确立 、春秋战国: 税制改革:管仲的“相地而衰征” 税制改革:管仲的“相地而衰征” 鲁国实行“初税亩” 鲁国实行“初税亩” 大举变法: 大举变法:商鞅变法废井田
3、商鞅变法中“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 、商鞅变法中“改帝王之制,除井田, 措施的最重要意义是 A、从法律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 B、增强了秦国的经济实力 、 C、打破了原来的土地疆界和灌溉系统 、 D、扩大了农民的占田份额 、
二、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
(1)君主土地所有制 ) )地主土地所有制(主要地位) 1、 1、土地私有制 (2)地主土地所有制(主要地位) (3)自耕农土地所有制 )
1、租佃关系越来越普遍 、
1)东汉田庄经济 ) 2)宋代 重要 ) 3)明清 主要 )
2、佃农与地主关系的实质 、 3、佃农对地主人身依附关系的减弱: 、佃农对地主人身依附关系的减弱:
共同探讨 吾里田地,上农夫一人止能治十田, “吾里田地,上农夫一人止能治十田,故田多者 辄佃人种植而收其租。又人稠地密,不易得田, 辄佃人种植而收其租。又人稠地密,不易得田, 故贫者赁田以耕,亦其势也。 故贫者赁田以耕,亦其势也。”

第二课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

第二课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

制为主体 的多种所
君主土 地所有
含义P18
有制(春 制
秋出现,
一直存在,收入主 到封建王 要用于 朝的灭亡 君主私
人开支
社会
战国确立)自耕农 土地所
春秋出现
有制
地主土 地所有 制(主
含义、 来源P18
春秋出现 战国确立
土地兼 并严重
要)
二、土地兼并
► 1、根源- 土地私有制的存在 ► 2、各朝土地兼并的表现:
3、影响:佃农对地主的依附关系相对减弱,农民的 生产积极性有所提高,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井田制瓦解的原因是什么?
1、铁农具、牛耕的使用 (根本)
2、各国诸侯的税制改革客 观上承认土地的私有权,加 速了井田制的瓦解
(齐国“相地而衰征”、鲁国 “初税亩”实质—承认土地私有 合法化,商鞅变法从法律上废除 了井田制)
第2课 中国 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
商鞅
时期
原始 社会 奴隶 社会
一、中国土地制度的发展
土地制度 表现/
形态
例子
实质
发展 历程
影响/ 用途
封建
社会
一、中国土地制度的发展
时期 土地制度 表现/
形态
例子
实质 发 展 演变
影响/ 用途
原始 社会
土地 公有制
氏族公有 集体耕种 平均分配
进入文明 社会后被 破坏
①汉代:进入汉代,土地买卖成为地主扩大地 产的主要途径,出现士族地主和田庄 经济
②唐代: 田庄仍是最普遍的大土地经营单位
③宋代: “田制不立”、“不抑兼并”,土地兼 并更加激烈
④明清: 通过土地买卖广占田地的现象日趋普遍(原
因P20)

中国古代历代土地制度的演变

中国古代历代土地制度的演变

中国土地制度演变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大致如下:
1.原始社会时期:土地公有制是原始社会的基本土地制度。

2.奴隶制社会时期:奴隶社会的土地所有制是奴隶主国家土地所有制。

比较
典型的是井田制,井田制起于商朝,盛于西周。

在井田制中,土地被划分成九块,每块百亩,其中八块为私田,中间一块为公田。

3.封建社会时期:
⏹秦汉时期:秦统一六国后在全国推行名田制,汉朝沿用秦朝的土地制度。

国家授出的土地即成为私人占有,国家不再收回。

⏹北魏至唐朝中期:实行均田制将无主土地按人口数分给小农耕作,土地为
国有制,耕作一定年限后归其所有。

⏹唐中叶以后:人口增加,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均田制被废止。

1.战国时期:秦国实行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并允许
自由转让和买卖。

其它各国也先后以法律形式规定了土地私有制,标志着井田制彻底崩溃,取而代之的是多种形式的封建土地所有制。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土地制度。

二第一单元第2课《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课

二第一单元第2课《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课

•学思之窗
•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

——《诗经·小雅·北山》
• 你知道《诗经》中的这句话的 •意思吗?
• 即天子对天下的土地拥有所有 •权。商、周时期,所有土地均归国王所有,这称 •为土地国有制。
•什么是井田制?“公田”和“私田”是怎么回事
• 井田制:一种土地国有制,是商周社会的经 •济基础。这里说的“国有”实际上是一种国王为代 •表的贵族土地所有制。 • “公田”,由贵族占有;“私 •田”,是农夫的份田。两者均只 •有使用权而无所有权。
• “初税亩”——即“履亩而税”。就是不论公田、
•私田,一律按田亩收税。
• “初租禾”——即按照农作物收成的数目,抽
•出几成,以为田赋。
• “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
•意思是废除商周以来的的井田制,公开允许买卖土地。 •(注意:井田制下贵族没有随意处置土地的权利。)史 •家的记载,都加上一个“初”字,表示其为前所未有的事 •“初税亩”等措施是不合“周礼”的。“初税亩”标志着 •真正意义上的古代税法的产生。
二第一单元第2课《中国 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
态》课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1/8
二第一单元第2课《中国古代土地制 度的基本形态》课
•一、废井田,开阡陌
•1、“溥天之下,莫非王土” •井田制---内容(公田和私田)
•实质-----奴隶主土地国有制
PPT文档演模板
二第一单元第2课《中国古代土地制 度的基本形态》课
•学思之窗
• 春秋末期,齐国管仲实行“相地而衰 •征”、鲁国实行“初税亩”,以及战国时期 •国实行“初租禾”、商鞅“改帝王之制,除 •田,民得卖买”各是什么意思?
• “相地而衰征”——相,视也;衰,差等也;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朝代有所变化,但总体上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制度形式:
1. 封建土地制度:封建土地制度是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主要形式,封建君主将土地作为封地分配给诸侯、官僚和军事家族等贵族阶层,以维持其统治地位。

这些土地通常由领地主负责管理和支配,而农民则是土地的承租人。

2. 分封制度:在中国历史上,一些朝代采用了分封制度,即将国家领土划分为若干个封国,分封给王子或其他贵族,以控制地方势力,实现中央集权。

分封制度下的土地归封国所有,王子负责管理和收取土地的税收。

3. 社会主义公有制:在中国古代,特别是在农耕社会时期,土地主要属于宗族或部落集体所有。

在某些朝代,政府也有对土地的管理和分配。

然而,这种土地所有制并没有强调私有权利,而是强调土地是全社会共同的资源。

总体而言,中国古代土地制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社会形态下存在着多种变化。

而中国古代封建土地制度和分封制度是较为典型的制度形式,在中国历史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演变,中国的土地制度也经历了不断的改革和调整。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


一,废井田,开阡陌 二,以私有制为主体的多种 土地所有制形式
1,土地私有制 ,
学思之窗 战国以来,古代中国的土地私有制形式 有哪几种? 土地私有制——主要有三种形式:君主 土地私有制(不同于土地国有制,这是由宫 廷有关部门掌握的那部分土地,其收入主要 用于君主的私人开支) ,地主土地所有制和 自耕农土地所有制.
这些改革后,土地所有制形式发生了 怎样的巨大变化?
以上都是当时的统治者一种财政上的措施. 无论公田,私田,按土地好坏一律征收贡税,这 就打破了井田制中"公田"和"私田"的界限,承认 了私田的合法性. 从所有制关系分析,以上措施的实行,标志 着土地所有制关系开始从国王所有的贵族土地所 有制(土地国有制)向土地私有制转变. 新税制的实行,也意味着宗法分封制受到冲 击,正走向崩溃.
一,废井田,开阡陌 二,以私有制为主体的多种 土地所有制形式 三,租佃关系日趋普遍化
1,租佃关系的产生与发展 ,
学思之窗
租佃方式最早出现于何时?为什么自宋代开 始,租佃经营已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 营方式?明清时期,租佃制为何会普及全国? 战国. 宋初"田制不立","不抑兼并",使土地兼并 更为激烈,因此,大量农民只好租种地主或官府 的土地为生,租佃经营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 重要经营方式. 明清时期,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意味着 土地兼并的激烈),商品经济发展,农民身份提 高,所以租佃制普及全国.
知识之窗
均田制的主要内容: 一,政府授给均田农民露田.露田只能种植 五谷,不得买卖,农民年满70岁或身死后须将回 归还官府. 二,初授田的男子另给田20亩作为世业并可 终身拥有,但须在3年内种桑,榆,枣树等.不 适合种桑的地方,改授麻田.麻田不得买卖,桑 田限制买卖. 三,老幼残疾者没有受田资格.Biblioteka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发展线索

高中历史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教案 岳麓版 必修2

高中历史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教案 岳麓版 必修2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学习目标】一.掌握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记忆远古社会、中古社会主要的土地制度,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土地制度与政治体制之间的关系。

二.掌握“井田制”、“君主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自耕农土地所有制”、“租佃制”等土地制度的史实依据。

三.认识文物材料的价值与文字材料的印证关系。

四.通过对中国古代土地制度基本形态演变特征的认识,初步理解土地制度基本形态嬗变与生产力发展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以及土地制度作为中国古代最主要的政治、经济制度在社会形态和同一社会形态内部政权结构渐变过程中的深远影响。

【教材分析】一.重点难点与疑点1.重点:井田制向土地私有制过渡的过程。

战国以来以私有制为主体的多种土地所有制形式及其各自在古代的演变情况。

土地兼并以及由此引发的历朝政策调整问题。

租佃关系的产生、发展过程,租佃关系存在和发展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2.难点:由井田制瓦解的原因分析,理解生产力的发展是生产关系变革的根本原因。

3.疑点:土地兼并对中国古代社会的重大影响。

租佃关系产生发展的原因及其影响。

二.教材解读【拓展阅读】关于井田制的内容和性质关于井田制的争论,主要集中在究竟有无井田制,井田制开始于何时,井田制是不是当一种意见是肯定井田制的存在。

如王玉哲认为,西周耕地划分为公田和私田的制度就是传统的井田制度。

郭沫若也肯定井田制的存在,但他不同意孟子对井田制的解释。

他认为,孟子所谓的“八家共井”以及公田、私田之分,只是一种乌托邦的理想化。

西周实行井田制实际上是两层用意,一是作为诸侯百官的俸禄等级单位,二是作为课验直接耕作者勤惰的单位。

另一种意见是否定井田制的存在。

如范文澜认为,西周领主们的土地疆界纵横交错,但并没有一井九百亩的区划,与邑密切相关的井也不是孟子所说的井,井田制是不存在的。

胡寄窗也认为,井田制是我国古代空想中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而其内涵又最为混乱的一个概念。

对于井田制产生的时间,也有不同见解。

[管理制度]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

[管理制度]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

(管理制度)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第二课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壹.选择题1.下列引文反映井田制的实质是()A.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B.普天之下,莫非王土C.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D.更名天下田为王田2.明朝后期,土地高度集中,太湖流域90%的土地均于官僚和地主手中,造成这壹现象根本上是因为A太湖流域是农业中心B统治者“不仰兼且”C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D土地私有制的发展3.什么时候的井田制是贵族土地所有制的表现形式?A商周B春秋C秦D战国4.井田制中的私田为谁所有A劳动者B周王C贵族D人民5.下面关于均田制不正确的是A归定百姓占有田地的最高限额,将多出部分分给小地者或无地者B北魏时期借鉴汉族的土地制度制定且开始实行C促进了北方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北方民族的封建化D隋唐沿用和改制了均田制,唐朝中后期因为土地兼且严重而废毁6.以下哪项不是战国以来的土地私有制主要形式A君主土地私有制B地主土地所有制C自耕农土地所有制D国家土地所有制7.自什么时候始,租佃经济已成为仅次于自耕农经济的重要运营形式A唐代B明代C宋代D战国8.从什么时候始,土地通常采用田庄式的生产规模进行运营A唐B东汉C西汉D秦秦汉以来,租佃关系日益普遍。

请回答9.下列能反映秦汉时期已经出现租佃关系的是A“为田开阡陌封疆”B“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C“田制不立”“不仰兼且”D“上米贸银,别以下中者抵租”10.史书记载:明万历年间,福建泉州府“佃农所获,夕贸市厘”。

上述材料反映了()1.佃农对地主的人生依附关系相对减弱2。

佃农和商品经济发生了关系3。

农副产品投入市场4。

佃农的生产自主权变大A12B134C1234D234二.材料题材料壹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

古者税民不过什壹。

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田井,民得买卖。

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马之食。

材料二“募民凝屯田许下,得谷百万抖。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

探究一:解题 土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本课重点阐述中国古代土地
制度的演变情况,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其基本知识 结构和内容如下:
1、废井田、开阡陌:从土地公有到土地私有
2、战国以来土地所有制的基本形式
3、土地兼并、影响及对策
4、经营方式的发展变化:租佃关系日趋普遍化
一、废井田、开阡陌:从土地公有到土地私有
问题1:左图反映的是什么? 此前中国广大农村普遍存在的是一 种什么土地所有制形式?这种土地 所有制形式是何时开始确立的?
问题2:战国以来,古代中国的土地所有制形式有哪几种?
土地国有制——国家政权直接掌握土地,土地所有权属于国家, 当时被称为“公田”或“官田”。这部分土地由国家经营,或用于 封赏和对百姓授田。唐宋以后国有土地数额越来越少,但一直存在。 屯田制和均田制是土地国有制存在的证明。
史家的记载,都加上一个“初”字,表示其为前所未有的事。也就是说, “初税亩”等措施是不合“周礼”的。“初税亩”标志着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古 代税法的产生。
以上都是当时的统治者一种财政上的措施。无论公田、私田,按土地好坏 一律征收贡税,这就打破了井田制中“公田”和“私田”的界限,承认了私田 的合法性。
从所有制关系分析,以上措施的实行,标志着土地所有制关系开始从国王 所有的贵族土地所有制(土地国有制)向土地私有制转变。
现在的中国农民穷到了什么程度?
我国城、乡人口比是1:3(大约25:75),即中国农民占中国国民 总数的75% ;而城、乡财富拥有比例是96:4,即中国农民人均财富拥 有额仅为城市人口的1/ 72,用百分比显示是1. 38% 。这个1. 38 % ,充分说明了:相比于城市人,农民真正是一贫如洗的。另一个类似的结 论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收入分配课题组得出的,他们以1988年、1995 年、2002年全国范围的住户调查数据,发掘出了一项让中国人羞耻的世 界之最:以城、乡为界划线的中国人口在收入上的差距居于“世界最高”! 从这个角度上说:世界上最不公平的国家是中国!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中国古代土地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夏、商、周等古代王朝的封建制度。

在这个制度下,国家的土地由君主统一分配给诸侯、官员以及庶民等,以实现政治上的统一和经济上的稳定。

这种制度模式在封国和国有土地的分配上有明确的等级体系,国王、诸侯占有最多的土地,贵族占有较多的土地,士兵和平民占有较少的土地。

土地的所有权属于封国,庶民可以使用土地,但不能私自买卖或转让。

汉代时期,封建制度逐渐衰落,而土地私有制逐渐兴起。

汉代通过土地分配、土地争夺等方式,实现了土地所有权的私有化。

土地的划归与分配由政府采取农田保有和农田开垦两种方式进行。

农田保有主要是指农民自己租用或继承已经耕种的土地,农田开垦则是政府在荒地上开垦耕种。

而根据土地的所有者和使用者的身份不同,土地可分为公田和私田。

公田一般由政府或官府所有,分配给官员、士兵和平民耕种。

私田则指个人或家族所拥有的土地。

据统计,汉代的土地私有化比例约为60%。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土地所有权的私有化成为日益明显的趋势。

魏晋南北朝时期,地方上的大地主和富豪开始通过购买并兼并农田,形成了土地富集的趋势。

而底层农民则因为税负的增加而无力支付,大量流亡或成为佃农。

在这一时期,农民的土地负担逐渐加重,土地集中度不断提高,农民的土地权益遭到了严重侵害。

到了唐代,土地所有权的私有化趋势达到了顶峰。

唐代的封建制度迅速发展,社会上出现了大量的土地所有者,形成了庙田、坊田、廪田等多种归属形式。

庙田是由寺庙、道观等宗教机构所拥有并耕种的土地;坊田是由城市居民所拥有并耕种的土地;廪田则是由皇室、官府、地方政府所拥有并耕种的土地。

除此之外,田地还分为公田、官田、官盐田、私田等,可以说土地的归属关系相当复杂。

宋代时期,土地的使用和流转更加频繁。

户口、租约等档案纪录被广泛应用,促进了土地流转的便利程度。

土地的使用权和租赁权得到保护,土地经营和经济发展进一步加强。

但是,土地的集中度逐渐加大,土地财产的不平等问题更加突出。

试析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

试析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

试析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中国古代土地制度基本形态随生产力发展和人民反抗斗争而逐步变化发展,其发展方向是人民对统治阶级的依附关系逐步减弱,人民的生产积极性逐步提高,社会在不断前进,这是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基本轨迹。

一、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1.井田制,即我国奴隶社会以国有为名的、以国王为代表的贵族土地所有制,虽然形式上是国有土地,但本质是私有,根本区别于今天的国有土地所有制。

它产生于商,强盛于西周,瓦解于春秋。

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逐步推广,使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人们有可能通过开荒获取新的生产,扩大生产规模。

随着新开垦的耕地----私田不断增加,生产的占有和劳动成果的分配情况都发生了新的变化,冲击着原有的井田制。

井田制是土地私有制不发达的产物,春秋后期,随着土地私有制的发展,井田制逐渐瓦解,封建剥削制度确立起来。

2.我国封建社会存在着国有土地所有制、君主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和自耕农土地所有制四种土地所有制形式。

①其中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占支配地位,是封建生产关系的基础。

这种土地所有制在中国存在了两千多年,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成为中国长期贫困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

②自耕农土地所有制虽不占主要地位,但却数量众多。

这种小农经济同地主土地所有制经济一样,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和长期存在的重要基础。

③君主土地私有制是由宫廷有关部门掌握的那部分土地,其收入主要用于君主的私人开支。

④封建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大致有王田制、屯田制、均田制等具体表现形式。

屯田制在许多朝代(如两汉、曹魏、金朝、元朝、明初、清初)实行过。

均田制主要在北魏、隋唐时期实行,其特点是:社会上存在大量的无主荒地和劳动力,这是实行均田制的前提条件;政府把掌握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并没有触动贵族地主利益;受田农民必须纳租调,服徭役和兵役,贵族地主却无此负担。

⑤战国以来,官田是国家经营的,或用于封赏和对百姓授田;它是旧土地制度的遗存形态,唐宋以后数额越来越少。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
1 产生:土地兼并的必然结果。 定义:农民租种地主土地,向地主交 纳地租,地主通过租佃契约与 佃民形成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一、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形态演变
二、中国古代土地制私有制确立的过程
三、中国古代社会的土地兼并问题
四、租佃关系的出现和日趋普遍化:
1 产生、定义:
2 发展情况:
(1)、秦代已产生 (2)、自宋代始,租佃经营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
第2课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
一、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形态演变 二、中国古代土地私有制确立的过程 三、中国古代社会的土地兼并问题 四、租佃关系的出现和日趋普遍化
一、中国古代土地制度形态的演变
阅读有关内容并自主完成下面的表格内容:
历史时期
土地制度
表现形式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商周)
封建社会 (战国以来)
开始于战国、发展于汉唐、鼎盛于宋明清 2、土地兼并的影响: 3、抑制土地兼并:
中国古代社会的土地兼并问题:
封建国家
徭田

役赋

兵人

役头


田 赋
地主
抑新Biblioteka 制 兼(均田、限田)的 封




地 租
自耕农
佃农
沦为
激化矛盾
农民起义
新的自耕农
一、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形态演变 二、中国古代土地制私有制确立的过程 三、中国古代社会的土地兼并问题 四、租佃关系的出现和日趋普遍化:
在,使兼并不可避免。 2、在土地私有制发展面前,国家只能在
不根本触动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前提下 去限制兼并,延缓兼并,超过了这个 限度,必然陷于崩溃。当时国家权力 的历史使命是:适应和保护土地私有 制的存在和发展。

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

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

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古代土地制度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的早期,发展至今已经经历了多个阶段和演变。

每个社会的土地制度都是其经济、政治和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本文将从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特点和其对社会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对古代土地制度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公有制是最早的土地制度形态,它是原始社会的表现。

在公有制下,土地属于整个社会,不属于个人或家庭。

人们通过共同耕种和利用土地来获得生活所需。

这种制度形态在原始社会和早期奴隶社会中存在并发展,体现了共同劳作、共同分配和公平互助的原则。

私有制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

在私有制下,土地归个人或家庭所有,并且可以由土地所有者自由支配和利用。

这种制度形态在农业社会中逐渐形成并取代了公有制。

私有制给个人带来了更大的劳动动力和劳动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

集体制是公有制和私有制之间的过渡形态。

在集体制下,土地归属于村庄、部落或社群,由集体组织统一管理和分配。

这种制度形态在古代社会中存在并发展,体现了集体主义和共同劳动的原则。

集体制在一些地区和时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促进了社会的团结和协作。

封建制是中世纪的典型土地制度形态。

在封建制下,土地归封建领主所有,而农民作为农奴居住在领主的土地上,并奉行服役义务。

这种制度形态体现了地主阶级的统治和农奴阶级的受压迫,是农奴制的具体表现。

封建制在中世纪的欧洲和亚洲存在,并深刻地影响了当时社会的发展。

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不仅反映了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变迁,也影响着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对比不同制度形态的特点和影响可以看出,公有制和集体制注重社会公平和共同劳动,有利于社会团结和共同发展;私有制和封建制注重个人利益和私人财产,有利于经济积累和剥削阶级的发展。

古代社会的土地制度演变过程中,各种制度形态的更替和转变反映了人类社会生产方式向前发展的历史进程。

总之,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是公有制、私有制、集体制和封建制。

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1

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1

北人避胡多在南,南人 至今能晋语。 ——唐·张籍《永嘉行》
(中原)大疾疫, 兼以饥馑,百姓又为寇 贼所杀,流尸满河,白 骨蔽野。
——《晋书·食货志》
明代杨东明《饥民图说》书影
阅读材料并结合课本总结出我国古代三次人口南迁的共同原因 是什么?
西晋内迁各族分布图
安史之乱示意图
靖康之乱
根据教材及以上图片概括指出中原人口南迁的三次高潮的 时间、原因及带来的影响。
三 中国古代经济中心的南移
楚越之地,地广人希,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 耨。……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 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货殖列传 》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庄 稼成熟),则数郡忘饥。
——沈约《宋书》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范祖禹传》
——《宋史》卷337
下列三段材料记录了江南地区经济怎样的变化? 阅读课 本,总结出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南朝排洪和灌溉工程 宁波唐代它山堰遗址 南宋杭州北关夜市
阅读下列材料或图片并结合课本知识总结出中国古代经济 重心南移的过程、表现及影响。
3、区域经济和重心南移
四大经济区的 形成
分布:山东 山西 江南 龙门碣石以北 特点:多样性和发展不平衡
中原人口的大量 南迁
时间:两晋之际 唐安史之乱后 两宋之际 共同原因: 战乱 天灾
4、中原人口三次南迁的原因中最主要是因为北方( B ) A、自然灾害严重 B、长期战乱 C、兵役徭役繁重 D、高利贷盘剥重
5、导致经济重心南移的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是( D )
A、社会环境决定
B、自然条件改善
C、政治重心南移
D、生产力大的提高
——《史记·货殖列传》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2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 课文知识点解析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2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 课文知识点解析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课文知识点解析一、废井田,开阡陌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的水平极端低下,农业处于刀耕火种和石器助耕时期,人类过着原始共产主义生活,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公社成员集体耕种,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贫富分化、私有财产出现、阶级和国家产生,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原始社会的土地公有制遭到破坏,商周时期,井田制确立了。

1.商周时期的井田制:井田制商代就已出现,因耕地阡陌纵横,形同“井”字,所以得名,西周时期达到鼎盛。

周朝规定一切土地属于国王所有,即名义上的国有,由周王将土地层层分封给各级贵族,即“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井田之中有公田和私田之分,公田贵族占有,农民集体耕作,收获物缴纳给贵族;私田是劳动者的份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

想一想:井田制实质上是一种土地国有制吗?为什么?解答:井田制实质上不是土地国有制,应是一种名义上国有的贵族土地所有制。

因为土地名义上是国有,但是周王层层分封,公田的实际占有者是贵族,耕作的收获物也全部交给贵族,劳动者虽有贵族分授的份田,但却只有使用权而没有所有权。

2.春秋时期井田制的破坏:春秋时期大量公田被抛荒,而私田的开垦却越来越多,并逐渐成为使用者的私有土地。

《诗经·小雅·大田》篇即有:“雨我公田,遂及我私。

”争夺土地的现象也频繁发生。

私田主人控制产品,不向国君缴纳赋税。

以鲁国为代表的诸侯国,为了增加收入,开始进行税制改革,如齐国管仲的“相地而衰征”和鲁国的“初税亩”。

无论公田私田,一律按亩纳税,这样扩大了剥削量,刺激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实际上却承认了私田主人的土地所有权,土地所有制向私有方向进一步演变。

全析提示贵族所有的井田制代替原始社会的公有制,是生产力发展、私有制出现的必然结果思维拓展井田制是西周周王“授土”“授民”的分封制的经济基础,分封制是西周的上层建筑。

全析提示铁器、牛耕的出现使耕作效率大大提高,从而为私田的大量开垦提供了技术前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臣。 ——《诗经· 小雅· 北山》
材料三:井田的土地名义上为国家所有, 由周王将全国土地层层分封给各级贵族。
通过以上三段材料结合教材分析商周时期土地制 度的性质、特点并分析井田制与分封制的关系。
(二)井田制
性质: 特点: 以国有为名的贵族土地所有制。 公田——贵族占有,农夫耕 作,收获全部归贵族。 私田——分授劳动者,只有 土地的使用权,没有所有权。 关系: 井田制是商周社会的经济基础,分封制是 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两种制度都适应 了当时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二)租佃制
1.概念: 农民租种地主土地,向地主缴纳一
定地租,由此,地主与农民通过租佃 契约形成的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2.原因:
直接原因: 土地兼并
根本原因: 生产力的发展
3.租佃方式的产生与发展
(1)战国时期,租佃方式产生 (2)汉代,“或”的现象已比较普遍。 (3)宋代开始,租佃经营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 的重要经营方式 (4)明清时期,租佃制普及全国,成为农村经济 中的主要形式
公田转化为私田
来源 军功赏赐
土地兼并
(鼓励兼并) 宋代: “田制不立”、“不抑兼并”
北魏: “均田”、“限田” (限制过度兼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三、租佃关系日趋普遍化
(一)田庄制
1、演变:
2、特点: 聚族而居 农民与庄主有强烈的依附关系 有私人武装 自给自足
东汉陶城堡(城堡是豪强地主为保卫田庄而建)
内蒙古和林格尔东汉墓内的壁画,重现了庄园农、林、牧、 渔等生产的情况。
──《汉书•食货志》 结合材料和课本知识回答:
土地兼并带来什么危害?如果你是统治者你 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有没有根治的“灵丹 妙药”?
经济:赋税收入减少
危害
政治:社会矛盾激化,动荡不安
措施:均田、限田——均田制的实行 土地兼并不能抑制的原因(参考)
1.均田制实行的基础是国家拥有大量土地资源; 2.土地自由买卖制度的存在; 3.根本原因:土地私有制的存在,使土地兼并不 可避免。
小结:
土地公有 (原始社 会) 商周贵 族土地 所有制
生 产 力 的 发 展 各 国 税 制 改 革 土地兼并
抑制
均田制
以私有制为主 体的多种所有 制形式
租佃关系
动动脑
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 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古 者税民不过什一……除井田,民得买卖。富 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民常 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2)春秋时期,各国的税制改革……. 3)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等……..
(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二、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
(一)井田制瓦解后土地私 有制形式有哪几种?
君主土地私有制 私有 地主土地私有制 (主导地位) 自耕农土地私有制 (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来源)
考考你:
(二)占主导地位的地主私有土地来源有哪 些?你认为它不断发展后,会导致什么情况出现?
据以上清代史料,说说租佃农民与早期 “佣耕”农民有何不同,并尝试理解这一变化的 意义。
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的变化
明清以前: 地主——佃户 有强烈的依附关系,表现为农民义务繁多。
明清以来:依附关系减弱 原因——商品经济发展,农民身份提高。 表现——契约纳租方式确定,农民生产 积极性提高,雇佣关系的出现, 农民身份更加自由。 影响——促使资本主义萌芽。
想一想 材料一:今铁官之数曰:一女必有一针一 刀……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铫。 ——《管子· 海王篇》 材料二:“千耦其耕”、“十千维耦”的集体 劳动被分散的、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个体劳动 取代。 结合以上材料,依据生产力原理,你能否预测 井田制发展前景?
(三)井田制瓦解,私有制确立
1.瓦解表现:
2.瓦解的原因 1)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出现生产力水平提高 (根本原因)
第 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一、废井田,开阡陌
(一)原始社会土 地实行公有制
你如何理解这种土地的公有制呢?
氏族公有 集体耕种 平均分配
生产力低下
材料一
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 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孟子· 滕文公上》
材料二: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
4.租佃制普及的意义:
①佃农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减弱,
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促进农业的发展。
②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③促进了新的生产关系的产生。
(雇佣劳动关系)
阅读思考:
材料一:佃户见田主,略如主仆礼仪。 ——《畿辅通志》 材料二:(雇工与雇主)共做共食,彼 此平等相称,素无主仆名分。 ——《大清律例》卷二八 材料三:(雇工)无论有无文契年限, 俱以凡人科断。 ——《大清律例》卷二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