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辅导材料:《病理学》泌尿系统疾病2

合集下载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泌尿系统疾病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泌尿系统疾病
病因
尿路感染多由细菌感染引起,常见致病菌为大肠杆菌。
症状
尿路感染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发热、腰痛等。
治疗
尿路感染治疗以抗生素治疗为主,辅以对症治疗。
03
泌尿系统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预防措施
定期体检
定期体检有助于早期发现 潜在的泌尿系统疾病,降 低疾病发生的风险。
健康生活方式
2023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泌尿系统疾病
contents
目录
• 泌尿系统疾病概述 • 泌尿系统常见疾病 • 泌尿系统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01
泌尿系统疾病概述
定义与分类
泌尿系统疾病是指肾脏、输尿 管、膀胱和尿道等器官的病变

根据发病部位不同,泌尿系统 疾病可分为肾小球疾病、肾小 管-间质性疾病、肾脏感染性疾
整体治疗
治疗泌尿系统疾病不仅需要缓解 症状,还应关注整体治疗。治疗 方法应综合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 、心理状况及社会环境等因素。
长期管理
泌尿系统疾病的治疗往往需要长期 管理,医生应指导患者进行长期治 疗,并定期监测病情变化。
治疗方法
1 2 3
药物治疗
根据病因及病情严重程度,选用不同的药物治 疗方案,如抗生素、利尿剂、降压药等。
治疗
肾小球肾炎治疗以休息和对症治疗 为主,病情严重者需使用免疫抑制 剂和激素治疗。
肾病综合征
病因
肾病综合征由多种病因引起, 如遗传、免疫、感染等。
症状
肾病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大量蛋 白尿、低蛋白血症、水肿和高
脂血症。
治疗
肾病综合征治疗以糖皮质激素 和细胞毒药物治疗为主,辅以
利尿、抗凝等对症治疗。
尿路感染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泌尿系统疾病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泌尿系统疾病
足突病。肾小球基本正常,肾小管上皮细胞内有 脂质沉积,又称脂性肾病。 ➢ 临床病理联系:儿童肾病综合症(高度选择性蛋 白尿、高脂血症、高度水肿、低蛋白血症)。
➢ 结局:皮质类固醇治疗,预后较好。
(五)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 病变特点:肾小球基底膜增 厚、系膜细胞增生和系膜基 质增多。血管球呈分叶状, 基膜呈双轨状。
1.病理变化
肉眼:“大白肾”,双侧肾脏对称性肿大,色苍白。 镜下:早期肾小球基本正常,以后基底膜弥漫性增
厚 。晚期Cap腔狭窄、闭塞,肾小球硬化、玻变。
2.临床病理联系:
➢ 肾病综合症:
大量蛋白尿:由于GBM损伤严重,滤过膜通透性明 显增高,表现为非选择性蛋白尿。
低蛋白血症:大量血浆蛋白随尿排出使血浆蛋白减 少。
高度水肿:低蛋白血症→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醛 固酮和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钠水潴留。
高脂血症:低白蛋白血症刺激肝脏合成脂蛋白有关。 血脂过高→脂尿症。
3.结局:
➢ 少数预后较好,多数病变缓慢进展,最后演变成 硬化性肾小球肾炎。
(四)微小病变性肾小球肾炎
➢ 占儿童肾病综合征的80。 ➢ 病变特点:弥漫性上皮细胞足突融合消失,又称
(七)IgA肾病 (IgA nephropathy)
➢ 我国较常见,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发病前常有上呼吸道 感染。
➢ 病变特点:系膜细胞增生,系膜基质增多,系膜区有IgA 沉积。
➢ 临床表现:反复发作的镜下或肉眼血尿。 ➢ 预后:与病变类型相关,有多数肾小球硬化、系膜增生严
重及较多新月体形成者预后较差。
(三)膜性肾小球肾炎
(membranous glomerulonephritis)
崇德砺志 博学敬业
(三)膜性肾小球病

病理学-泌尿系统疾病

病理学-泌尿系统疾病

肾透明细胞癌
绿色:残留的肾小球。红色:透明细胞,癌细胞。黑色:血管
蓝色:新月体。绿色:管型。
急进性(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
绿色:新月体。右逐渐纤维化。红色:管型。
慢性肾小球肾炎
红色:纤维化或玻变。
慢性肾盂肾炎
红色:炎性细胞。绿色:病灶周围肾小球尚完好或代偿性肥大。 黄色:病灶纤维化或玻变。肾间质和肾盂粘膜纤维组织增生。
膀胱乳头状尿路上皮癌
绿色:血管充血扩张,部分区域间质水肿。红色:癌细胞,弥 漫分布。
慢性肾盂肾炎
肾体积缩小,表面高低不平,有浅而不规则下陷区即瘢痕收缩 所致。肾盂肾盏因瘢痕收缩而变形。
膀胱癌
绿色:膀胱底部有一球形实性肿瘤,表面粗糙不平,呈乳头状 或菜花状或扁平。
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红色:肾小球囊腔狭窄。蓝色:肾小球体积增大,细胞数目明 显增多。
急进性(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
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蚤 咬肾)
红色:弥漫散在的针尖大小出血点=蚤咬肾。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大白肾、弥 漫性新月体性肾炎)
大白肾。又名弥漫性新月体性肾炎。蓝色:少量出血点。
慢性肾小球肾炎(继发性颗粒性固 缩肾、弥漫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
继发性颗粒性固缩肾。肾脏体积缩小,质硬,颜色苍白,表面 高低不平,呈细颗粒状。

执业医师泌系统病学知识点

执业医师泌系统病学知识点

执业医师泌系统病学知识点执业医师考试是医学领域中的重要考试之一,其中泌尿系统病学知识点作为考试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每位执业医师都需要掌握的内容。

本文将围绕泌尿系统疾病的分类、诊断和治疗等方面,详细介绍泌尿系统病学的重要知识点。

一、泌尿系统疾病分类泌尿系统疾病可以分为两大类:肾脏疾病和泌尿道疾病。

肾脏疾病主要包括肾炎、肾小球疾病、肾小管疾病等,而泌尿道疾病则包括膀胱炎、尿道感染、泌尿结石等。

二、泌尿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泌尿系统疾病的症状各异,但也存在一些常见的症状。

比如尿频、尿急、尿痛是泌尿道感染的典型症状;血尿可以出现在肾脏疾病和泌尿道疾病中;疼痛性排尿障碍则是泌尿结石、膀胱炎等疾病的常见症状。

三、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主要依赖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相关检查手段。

其中常用的检查手段包括尿常规检查、尿液培养、肾功能检查、B 超、X射线等。

根据不同的病情,还可以进行肾脏穿刺、膀胱镜检查等其他进一步的检查。

四、泌尿系统疾病的治疗泌尿系统疾病的治疗方法多样,具体治疗方案需要根据疾病类型和病情选择。

对于泌尿道感染,一般采用抗生素治疗;如果是泌尿结石,可以考虑适当的药物治疗或者手术治疗。

对于肾脏疾病,治疗方法涉及到减轻症状、控制原发病因等方面。

五、泌尿系统疾病的预防预防是泌尿系统疾病的重要环节。

预防泌尿道感染可以通过多饮水、保持个人卫生等措施;预防泌尿结石则需要饮食注意和适当的运动。

对于一些容易导致肾脏疾病的患者,如糖尿病患者,更需要积极控制原发病,减少肾脏损害。

六、泌尿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对于泌尿系统疾病的研究也在逐渐深入。

比如针对肾脏疾病的研究,近年来发现了一些新的治疗靶点和方法,为肾脏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七、结语执业医师泌系统病学知识点是医学考试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每位执业医师来说都是必须掌握的知识。

本文从泌尿系统疾病分类、症状、诊断和治疗等方面进行了简要介绍,并提出了预防泌尿系统疾病的措施。

第十四期《病理学》泌尿系统

第十四期《病理学》泌尿系统

《病理学》泌尿系统泌尿系统疾病分为肾和尿路的病变。

病变类型包括炎症、肿瘤、代谢性疾病、尿路梗阻、血管疾病和先天性畸形等。

根据病变主要累及的部位肾脏疾病分为肾小球疾病、肾小管疾病肾间质疾病和血管性疾病。

不同部位病变引起的早期临床表现常有区别。

不同部位对某种损伤因子的易感性也有所不同,如肾小球病变多由免疫介导的损伤引起,而肾小管和肾间质的病变常由中毒或感染引起。

但有的损伤因素可引起多个部位的损伤。

肾脏各部分在结构和功能方面相互关联和依赖,一个部位病变的发展可累及其他部位。

各种原因引起的肾脏慢性病变最终均可引起慢性肾衰竭。

肾小球肾炎以肾小球损害为主的变态反应性疾病。

临床主要表观为:1.急性肾炎综合征:起病急,血尿、少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

2快速进行性炎综合征:起病急:进展快;水肿、血尿,蛋白尿、少尿无尿,氮质血症3肾病综合征:高蛋白尿{>3.5g/24h)、高度水肿、高脂血症和低蛋白血症(三高一低)肾小球的滤过膜结构见下图(三层): 1毛细血管内皮细胞2基膜3脏层上皮细胞(足细胞有足突)4系膜细胞5壁层上皮细胞肾炎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主要病因是循环免疫复合物形成(由非肾小球性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在血循环内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复合物通过肾小球滤过膜时沉积下来,引起肾小球的损伤—颗粒状荧光)快速进行性肾小球肾炎病变过程如下基底膜损伤(断裂)→渗出(其中纤维素)→球囊壁层上皮细胞增生,呈环状(新月体或环状体)→肾小球纤维化,玻璃样变肾病微小病变性肾小球肾炎肾小球正常,肾小管脂质沉积上皮细胞足突消失,无沉积物肾病综合症脂性肾病多见于幼儿慢性肾小球肾炎肾小球玻璃样变性,纤维化,硬化因肾炎起始类型而异因肾炎起始类型而异慢性肾炎综合征继发性颗粒性固缩肾慢性肾衰原发性颗粒性固缩肾见于高血压☞。

病理学泌尿2

病理学泌尿2

慢性肾盂肾炎
慢性肾小管—间 质非特异性炎症
单侧或双侧肾体 积变小,双肾病 变不对称,表面 出现不规则凹陷 瘢痕,质地变硬
慢性肾盂肾炎
皮髓分界不清,肾乳 头萎缩,肾盏肿瘤 起源于肾小管上皮细胞,属于肾腺癌。 多发于肾上下两极,实质性圆形肿物,直径3-15cm;
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免疫荧光:IgM和C3局灶节段性沉积
肾盂肾炎
肾盂肾炎是感染引起的累及肾盂、肾小管和肾 间质的炎性疾病。
急性:中性粒细胞浸润,间质水肿,局灶性肾 小管的坏死。
慢性: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浸润,肾间质纤维 化,肾小管萎缩。
急性肾盂肾炎
由细菌感染引起的肾盂、肾间 质和肾小管的的化脓性炎症, 是尿路感染的重要部分。
镜下根据是否有乳头状结构、细胞层次、 异型性、 浸润深度。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际泌尿病理 学会分类,将尿路(移行)上皮肿瘤分为: 尿路上皮乳头状瘤 低恶性潜能的尿路上皮瘤 低级别尿路上皮乳头状癌 高级别尿路上皮乳头状癌
正常
膜性肾小球病
六胺银染色:增厚的基膜及与之垂直排列的钉突,形 如梳齿状。
膜性肾小球病
IgG和C3沿GBM沉积,颗粒状荧光
膜性肾小球病
膜性肾小球病
肉眼观:双肾肿大,颜色苍白---“大白肾”
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病变特点是肾小球基膜增厚、系膜细胞增生和系膜基 质增多,常称为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可原发 也可继发。原发分为Ⅰ型和Ⅱ型两个主要类型
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颗粒状荧光
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肾小球体积增大,细胞 增多(系膜细胞)
系膜区增宽致血管球小 叶呈分叶状
肾小球基膜明显增厚 六胺银和PAS染色显示
增厚的基膜呈双轨状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泌尿系统疾病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泌尿系统疾病
诊断
肾小球肾炎的诊断主要依赖于尿液检查、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等。尿液检查中最重要的是尿沉渣镜检,可以发 现红细胞、白细胞、管型等。血液检查中,肾功能检查是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影像学检查则有助于了解肾脏的结 构和功能情况。
肾小球肾炎的治疗及预后
治疗
肾小球肾炎的治疗主要采用抗炎、免疫抑制、利尿、降血压等措施。根据病情 的严重程度和患者的具体情况,治疗方案会有所不同。其中,抗炎和免疫抑制 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
发病机制
尿路感染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病原微生物粘附和侵袭、炎症反应、免疫反应等环 节。病原微生物通过粘附和侵袭尿道上皮细胞,引发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导致 尿路感染的发生。
尿路感染的病理学改变
肾盂肾炎
肾盂肾炎是尿路感染的一种类型,主要由细菌感染引起。在病理学上,肾盂肾炎主要表现为肾盂和肾 间质的炎症反应,包括中性粒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生和瘢痕形成等。
肾小球肾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病因
肾小球肾炎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 等感染,以及免疫因素、遗传因素等。其中,免疫因素是最 重要的致病因素之一。
发病机制
肾小球肾炎的发病机制主要与免疫反应有关。当身体受到抗 原刺激后,产生一系列的免疫反应,导致肾小球损伤和炎症 。此外,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的释放也参与了肾小球肾炎的 发病过程。
泌尿系统疾病的主要类型
感染性疾病
如肾盂肾炎、膀胱炎等,通常由细菌 或病毒感染引起。
结石疾病
如肾结石、输尿管结石等,是由于尿 液中的矿物质在泌尿系统内沉积形成 的小块。
肿瘤性疾病
如肾癌、膀胱癌等,通常与遗传、环 境因素等有关。
其他疾病
如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等,通常 与免疫系统异常有关。

2020年执业医师《泌尿系统》第二章 肾小球疾病

2020年执业医师《泌尿系统》第二章 肾小球疾病

第二章肾小球疾病大纲要求第一节概述可分为:1.原发性(病因不明)——占大多数,是我国引起慢性肾衰竭的主要原因。

2.继发性(全身性疾病如SLE、糖尿病等累及肾小球)3.遗传性(异常遗传基因所致)一、发病机制多数肾小球肾炎是免疫介导性炎症疾病。

免疫机制是始发机制,在此基础上炎症介质参与,最后导致肾小球损伤。

(1)体液免疫——已得到公认,通过两种方式形成肾小球内免疫复合物(IC):(2)细胞免疫:尚不肯定。

3.非免疫机制的作用。

二、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临床与病理分类1.临床分型(1)急性肾小球肾炎(GN);(2)急进性GN;(3)慢性GN;(4)隐匿性GN:无症状性血尿或(和)蛋白尿;(5)肾病综合征。

2.病理分类:【强调2点】· 尽管肾小球疾病的临床和病理类型之间有一定联系,但常难以有肯定的对应关系。

因此肾活检是确定肾小球疾病病理类型和病变程度的必要手段。

· 但正确的病理诊断必须与临床密切结合。

【实战演习】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病理分型不包括A.肾病综合征B.局灶性节段性病变C.轻微肾小球病变D.膜性肾病E.增生性肾炎020101]【参考答案】A第二节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炎)· 一、病因· 主要是β溶血性链球菌“致肾炎菌株”(A组12型等)感染所致,常见于上感(常为扁桃体炎)、猩红热、皮肤感染等链球菌感染后。

二、临床表现· 多见于儿童,男多于女。

通常于前驱感染后1~3周起病。

· 以急性肾炎综合征为主要表现,可出现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并可伴有一过性氮质血症。

· 预后大多良好,常可在数月内临床自愈。

典型者具有以下表现:1.尿异常(1)血尿:几乎全部患者均有肾小球源性血尿,约40%可有肉眼血尿,常为起病首发症状和患者就诊原因。

(2)蛋白尿:轻、中度,少数可呈肾病综合征范围的大量蛋白尿。

(3)其他:早期可见白细胞和上皮细胞稍增多;常有颗粒管型和红细胞管型等。

病理学:泌尿系统疾病

病理学:泌尿系统疾病

[临床表现] 1.急性肾炎综合征
少尿
2.肾病综合征
3.无症状性血尿或蛋白尿 4.快速进行性肾炎综合征
无尿 多尿 血尿 蛋白尿 管型尿
5.慢性肾炎综合征
28
1. 急性肾炎综合征:起病急、血尿、蛋白尿、少 尿、高血压和轻度水肿,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炎。
2. 快速进行性肾炎综合征:起病急、进展快,出
现水肿、血尿和蛋白尿后,快速进展为少尿、无
Ag为非肾小球成分,存在于肾小球外。
可为 外源性:感染产物,异种蛋白,
药物 内源性:SLE自身抗体
16
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的部位:
系膜区
内皮细胞与基膜之间——内皮下沉积物
基膜与足细胞之间——上皮下沉积物
17
循环免疫复合物
18
颗粒状荧光
免疫复合物沉积的部位:
与复合物的理化性质有关。
阳离子物质:沉积在上皮下
30
[肾小球肾炎的病理类型]:9种
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膜性肾小球病 微小病变性肾小球病 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1.急性肾炎综合征
2.快速进行性肾炎综合征 3.肾病综合征
4.无症状性血尿或蛋白尿
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IgA肾病 慢性肾小球肾炎
25
弥漫性肾炎:病变累及全部或大多数 肾小球(>50%) 局灶性肾炎:病变仅累及部分肾小球 (<50%)
球性病变:累及整个肾小球的全部或 大部分毛细血管袢(>50%) 节段性病变:累及肾小球的部分毛细血 管袢(<50%)
弥 漫 性 病 变
球 性 病 变
27
局 灶 性 病 变
节 段 性 病 变

《病理学》第十八章 泌尿系统疾病【77页】

《病理学》第十八章 泌尿系统疾病【77页】

② 光镜下:肾间质内有大量中性粒细胞 浸润,形成大小不等脓肿,肾小管管腔 内充满脓细胞和细菌;肾盂粘膜充血、 水肿、出血,伴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
2、临床病理联系
① 发热,寒战,白细胞增多 ② 腰痛 ③ 脓尿、菌尿 ④ 血尿 ⑤膀胱刺激症状(尿频、尿急、尿痛)
3、结局
预后好,大多数治愈;少数转为慢性或 因梗阻导致肾盂积脓。
脏层上皮细胞 (足细胞)
球外系膜细胞 入球小动脉
㈡ 肾小球毛细血管壁
肾小球的毛细血管壁为滤过膜: 1、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基膜内侧,胞体布满70-100nm窗孔,呈 不连续状。 2、基膜 一种半透膜,带有大量负电荷。 3、球囊脏层上皮细胞 基膜外侧,又称足细胞。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
㈠ 病因
1、内源性抗原 ① 肾性抗原:如基膜抗原、足突抗原等 ② 非肾性抗原:如DNA、免疫球蛋白等 2、外源性抗原:包括各种细菌、病毒等
以多数肾小球纤维化、玻璃样变性等硬 化性病变为特征,为不同类型肾炎发展 的终末阶段,故又称硬化性炎或终末 肾。 临床多见于成年人,呈慢性进行性经 过,预后差,表现为慢性肾炎综合征。
1、病理变化
① 肉眼观:双肾对称性缩小,色苍白, 质硬,表面呈弥漫性细颗粒状,称为继 发性颗粒性固缩肾;切面皮质变薄,皮 髓质分界不清,肾盂周围的脂肪组织增 多。
起的肾盂和肾间质的化脓性炎症。
本病是肾脏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多见 于女性。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腰 痛、脓尿、菌尿、血尿及膀胱刺激征 等。
一、急性肾盂肾炎
(acute pyelonephritis)
1、病理变化
病变特点是病灶分布不规则,累及单侧 或双侧肾脏。 ① 肉眼观: 肾体积增大、充血,表面 及切面见多数散在大小不等黄白色脓 肿;髓质见黄色条纹状化脓性病灶,皮 质融合成小脓肿。

病理学泌尿-2PPT课件

病理学泌尿-2PPT课件
尿道炎主要由细菌感染引起,常 见的病原体包括淋球菌、支原体
等。
症状
常见症状包括尿道口红肿、尿频、 尿急、尿痛等尿道刺激症状,严
重时可导致血尿和发热。
治疗
治疗主要包括抗生素治疗和对症 治疗,同时注意保持尿道口清洁
和卫生。
前列腺增生
1 2
病因
前列腺增生主要与年龄、雄激素水平等因素有关, 随着年龄增长,前列腺体积逐渐增大。
按病程分类
如急性肾炎、慢性肾炎、 急进性肾炎等。
02
泌尿系统病理学基础

泌尿系统感染是最常见的病因 之一,如肾盂肾炎、膀胱炎等

结石
泌尿系统结石也是常见的病因 ,如肾结石、输尿管结石等。
肿瘤
泌尿系统肿瘤是较为严重的病 因,包括肾癌、膀胱癌等。
其他
其他病因包括遗传因素、免疫 系统疾病、药物副作用等。
病例二:肾盂肾炎的病理诊断与治疗
总结词
肾盂肾炎是一种由细菌感染引起的肾脏疾病,其病理诊断主要依据 肾脏组织的病理学检查,治疗方法包括使用抗生素和对症治疗。
病理诊断
肾盂肾炎的病理学特征包括肾盂、肾间质和肾小管的炎症反应,以 及肾脏组织的细菌感染。这些病变会导致肾小管阻塞和肾功能损害。
治疗
肾盂肾炎的治疗主要包括使用抗生素清除病原体和控制感染,同时对 症治疗以缓解症状和保护肾功能。
病例三:膀胱癌的病理诊断与治疗
总结词
膀胱癌是一种常见的泌尿系统恶性肿瘤,其病理诊断主要 依据膀胱组织活检的病理学检查,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 化疗和放疗等。
病理诊断
膀胱癌的病理学特征包括膀胱黏膜上皮细胞的异常增生和 恶性转化,以及肿瘤细胞的浸润和转移。
治疗
膀胱癌的治疗方法根据肿瘤的分期和分级而有所不同,主 要包括手术切除肿瘤、化疗和放疗等。对于晚期病例,需 要进行综合治疗以提高疗效和延长生存期。

《病理学》泌尿系统疾病

《病理学》泌尿系统疾病

《病理学》泌尿系统疾病一、目的和要求1.掌握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和间质肾炎的基本概念、主要病理变化和分型,各型病理特点及临床病理联系;2.熟悉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3.了解泌尿系统疾病常见肿瘤的基本类型及其病理特点。

二、重点和难点重点:肾小球肾炎和肾盂肾炎的病因、发病机制、类型、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难点:肾小球肾炎和肾盂肾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三、讲授内容和要点1.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发病机制、类型和病理特点、临床病理联系和结局;2.肾盂肾炎的病因、发病机制、类型、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3.肾脏和膀胱常见肿瘤的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四、重点英文词汇glomerulonephritis,acutediffuseproliferativeglomerulonephritis,nephriticsyndrome,membranoproliferativeglomerulonephritis,mesangialproliferativeglomerulonephritis,crescenticglomerulonephritis,nephroticsyndrome,minimalchangeglomerulonephritis,membranousglomerulonephritis,granularcontractedkidney,pyelonephritis,renalcellcarcinoma五、思考题1.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2.肾小球肾炎的基本病理变化有哪些?3.如何以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变特点解释患者的临床表现?4.何谓快速进行性肾小球肾炎?其病变有何特点?5.何谓肾病综合征?引起肾病综合征的肾炎类型有哪些?各有何病变特征?6.试述肾病综合征的发生机制。

7.慢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病变有何特点?如何解释其临床表现?8.慢性肾小球肾炎和慢性肾盂肾炎在肉眼形态及镜下结构上有何异同?。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辅导材料:《病理学》泌尿系统疾病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辅导材料:《病理学》泌尿系统疾病

泌尿系统疾病1.肾小球肾炎(1)各型病理变化(2)病理临床联系2.慢性肾盂肾炎病理变化及病理临床联系肾小球肾炎【特别强调TANG】本课件超过指南要求,结合了七版《病理学》教材,目的:1.确保病理学分数;2.彻底理解专业综合-泌尿系统-肾小球肾炎——更重要!我们的目标——9大肾小球疾病1.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2.弥漫性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3.膜性肾小球肾炎4.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5.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6.微小病变性肾小球肾炎7.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8.IgA肾病9.慢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试试看,这些问题能回答吗?1.大红肾是?2.蚤咬肾是?3.大白肾是?1.继发性颗粒性固缩肾是?2.原发性颗粒性固缩肾是?1.成人肾病综合征最常见的原因?2.儿童肾病综合征最常见的原因?1.新月体形成的是?2.虫蚀状空隙形成的是?3.双轨/车轨征/分层状形成的是?4.驼峰征是?5.钉状突起形成的是?重要基础知识【肾小球滤过膜】1.毛细血管内皮细胞2.基底膜(GBM)3.脏层上皮细胞(有足突,又称足细胞)肾小囊内面——壁层上皮细胞系膜:毛细血管之间的细胞特别注意:两个“膜”!1.基膜:毛细血管内皮下2.系膜:毛细血管之间第一组(2)1.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系膜和内皮——驼峰——大红/蚤咬肾——儿童肾小球肾炎最常见系膜细胞和内皮细胞增生基底膜与脏层上皮见驼峰状沉积物类型病理特点临床病理联系特别强调(重要!!)光镜免疫荧光电镜1.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弥漫性系膜细胞和内皮细胞增生GBM和系膜区颗粒状IgG和C3沉积基底膜与脏层上皮细胞间驼峰状沉积物A.急性肾炎综合征;B.与链球菌感染有关,免疫介导;C.有补体消耗;D.预后良好。

多见于儿童;大红肾/蚤咬肾2.弥漫性新月体性(急进性)肾小球肾炎——壁层上皮——新月体/环状体类型病理特点临床病理联系特别强调(重要!!)光镜免疫荧光电镜2.弥漫性新月体型肾小球肾抗GBM型新月体(增生的壁层上皮线性IgG和C3无沉积物A.急进性肾炎综合征B.可死于急性肾衰竭①细胞性新月体炎免疫复合物型细胞+单核细胞)颗粒状沉积物C.Goodpasture综合征——反复咯血——严重者死亡②纤维-细胞性新月体③纤维性新月体免疫反应缺乏型无沉积物第二组(3)1.膜性肾小球肾炎弥漫性GBM增厚——钉状突起-梳齿-虫蚀状空隙——大白肾——成人肾病综合征最常见的原因类型病理特点临床病理联系特别强调(重要!!)光镜免疫荧光电镜1.膜性肾小球肾炎弥漫性GBM增厚,钉状突起形成基膜颗粒状IgG和C3上皮下沉积物,GBM增厚;钉状突起-梳齿-虫蚀状空隙肾病综合征大白肾;早期称:膜性肾病成人肾病综合征最常见的原因2.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类型病理特点临床病理联系光镜免疫荧光电镜2.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系膜细胞增生,系膜基质增多系膜区IgG,IgM和C3沉积系膜区沉积物肾病综合征3.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基膜+系膜——双轨征类型病理特点临床病理联系特别强调(重要!!)光镜免疫荧光电镜3.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Ⅰ型基膜增厚,系膜增生,伸入毛细血管基底膜和内皮细胞之间IgG+C3;C1+C4内皮下沉积物肾病综合征车轨状/分层状;双轨征Ⅱ型只有C3,无其他致密沉积物血尿、蛋白尿、慢性肾衰第三组(4)1.微小病变性肾小球肾炎(右)上皮细胞足突广泛融合、消失类型病理特点临床病理联系特别强调(重要!!)光镜免疫荧光电镜1.微小病变性肾小球肾炎肾小球正常,肾小管(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内脂质沉积无沉积物(-)上皮细胞足突消失肾病综合征足突病/脂性肾病(肾小管上皮细胞出现脂质沉积,呈黄白色条纹)多见于幼儿;类型病理特点临床病理联系光镜免疫荧光电镜2.局灶性节段性局灶性节段性玻璃局灶性,IgM上皮细胞足突消失,上①肾病综合征;肾小球硬化样变和硬化和C3 皮细胞剥脱②出现血尿和高血压比例较高类型病理特点临床病理联系光镜免疫荧光电镜3.IgA肾病最常见:系膜增生性改变系膜区IgA沉积复发性血尿类型病理特点临床病理联系特别强调(重要!!)光镜免疫荧光电镜4.慢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肾小球纤维化、玻璃样变性、硬化;残存肾小球代偿性肥大因肾炎起始类型而异慢性肾炎综合征——①多尿、夜尿;②贫血;③高血压;④氮质血症。

执业医师考试泌尿系统复习资料2

执业医师考试泌尿系统复习资料2

执业医师考试泌尿系统复习资料尿路结石(疼痛血尿石)上尿路结石1.结石成分:①最常见:草酸钙结石,呈桑葚状;②最容易引起尿路感染、梗阻:。

磷酸钙、磷酸镁结石。

结石呈鹿角状,可引起恶变,也叫鹿角结石③家族性结石:称为胱氨酸结石:蜡样结石,最少见。

卡托普利可预防。

(4)尿酸结石:X线不显影,治疗用别嘌呤醇。

酸性尿易形成。

2.临床表现:疼痛血尿石。

肾绞痛+活动后血尿=输尿管结石;活动后血尿+肾区、肋脊角叩击痛=肾结石3.实验室检查:①首选→B超(新);次选X线(老);确诊:腹部平片(KUB)+静脉尿路造影(IVU)②能评价肾功能受损和恢复程度→放射性核素肾显像。

次选腹部平片+静脉尿路造影。

4.治疗:结石<0.6cm→保守治疗;结石0.6-2.0cm→肾结石、输尿管上段结石:首选体外碎石ESWL(远端输尿管通畅);>0.6cm输尿管中下段结石,首选输尿管镜取石;>2cm肾、输尿管上段结石,首选皮肾镜取石。

膀胱结石1、年轻人:营养不良,低蛋白饮食;老年人:泌尿性梗阻,前列腺增生。

2、临床表现:排尿突然中断,变换体位恢复。

3、治疗:<3cm膀胱镜取石;>3cm耻骨上膀胱切开取石。

泌尿系统肿瘤肾癌1.肾癌来源于肾小管上皮细胞,病理类型为透明细胞癌。

好发50-70岁2.三大表现:血尿(最重要,无痛性肉眼血尿→表明肿瘤侵入肾盏、肾盂)、肿块、疼痛(腰痛)3.诊断:最可靠影像学、鉴别也是→CT(银);确诊→肾活检(金)4.治疗:根治性肾切除(切的范围是患肾、周围脂肪组织、区域淋巴结)肾盂癌1.来源:移行上皮细胞,好发40-50岁2.诊断:静脉尿路造影→充盈缺损;膀胱镜→输尿管口喷血(最特异!)3.治疗:手术切除患肾及全长的输尿管(输尿管也属于移行上皮细胞)肾母细胞瘤(儿童泌尿系最常见肿瘤)1.5岁以下孩子+腹部包块→肾母细胞瘤2.治疗:患肾切除+放疗、化疗(巨大肿瘤先放疗),易复发。

膀胱癌(泌尿系最常见肿瘤)1.来源:移行上皮细胞2.分期:浸润深度是临床或病理的主要分期依据:TNM分期:1固(侵润粘膜固有层)2肌(T2a浅肌层、T2b深肌层)3周(T3a显微镜可见,T3b肉眼可见侵润周围组织)4转(侵润其他器官)3.临表:最早出现→血尿4.实验室检查:首选→B超(膀胱充盈缺损)确诊→膀胱镜活检70%位于侧壁和后壁5.治疗:1)T1、T2(分化好,个体小)首选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电切;2)T2、T3(分化好,个体小):膀胱部分切除;3)T3→首选膀胱全切。

【病理学】40 泌尿系统-2

【病理学】40 泌尿系统-2

(一)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
促进免疫复合物沉积的因素 • 复合物分子大小:中等大小(Ag稍多于Ab) • 溶解度:中等(Ag稍多于Ab) • 所携带电荷的种类:正电荷 • 大量Ag持续存在,复合物不断形成并沉积
(一)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
免疫复合物沉积部位(电镜) • EC与BM之间:含阴离子复
合物不易通过BM • BM与足C之间:含阳离子
• β1整合素等上皮细胞抗原 →→膜性肾小球肾 炎
• 系膜抗原(系膜基质抗原、细胞表面抗原
抗GBM自身抗体引起肾炎
抗GBM (Masuqi)肾炎 免疫荧光呈连续线性
(Ⅳ型胶原α3链羧基端NCI)
抗刷状缘抗体与足细H胞e抗ym原a发n生n肾
交叉反应引起肾炎

抗近曲小管刷状 缘抗体与足细胞 膜megalin/RAP 抗原复合物发生 交叉反应,引起
• 渗出性变化:中性粒C、单核C及纤维素渗出 • 增生性病变:任何细胞和基质都可以增生
1.EC、系膜C增生为主→Cap内增生性肾炎 2.肾小囊上皮C增生为主→新月体性肾炎
(二)病理学分类
• 根据病变肾小球的分布和增生细胞的种类分类
轻微病变性肾小球病 局灶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弥漫性肾小球肾炎
(四)肾炎发生中炎症介质作用
补体的激活
• 免疫复合物→→激活补体→→生物活性 • C5b--C9 →→ 膜攻击复合物→C溶解破坏 • 补体水解片段、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炎症
• C3a、C4a、C5a →→C释放组胺→Cap通透性↑
C5a →→ 趋化白细胞
(四)肾炎发生中炎症介质作用
细胞产生炎症介质引起肾小球损伤
• 快速进行性肾炎综合征:起病急、进展快, 出现水肿、血尿和蛋白尿后,快速进展为少 尿、无尿和肾衰 ,新月体性肾炎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单元泌尿系统疾病一、A11、慢性肾盂肾炎时,肾小管内特征性的管型是:A、胶样管型B、透明管型C、细胞管型D、颗粒管型E、色素管型2、IgA肾病的最显著的特点是:A、系膜区IgA和C3沉积B、复发性血尿C、弥漫性系膜增生D、主要表现为肾病综合征E、呈膜性肾炎病变3、轻微病变性肾小球肾炎电镜下特征性病变是:A、系膜细胞增生B、系膜内见致密沉积物C、脏层上皮细胞足突消失融合D、肾小球基底膜增厚E、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上皮细胞下见致密沉积物4、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增生的细胞主要是:A、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B、壁层上皮细胞C、脏层上皮细胞D、系膜细胞E、以上都不是5、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炎的肉眼病变是:A、大红肾B、大白肾C、多囊肾D、固缩肾E、分叶状肾6、慢性肾盂肾炎的主要病变特点是:A、呈颗粒性固缩肾B、肾间质充血,水肿,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C、肾小球纤维化D、肾小动脉壁常有纤维素样坏死E、肾脏有凹陷性瘢痕,肾盂肾盏变形7、晚期慢性肾小球肾炎最主要的改变是:A、肾小球纤维化,玻璃样变B、肾小球萎缩C、肾小球节段性玻璃样变D、肾小球肥大E、脏层上皮细胞增生8、膜性肾炎的光镜病变特点是:A、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增生B、系膜细胞和基质增生C、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弥漫性增厚D、肾小球壁层上皮细胞增生E、脏层上皮细胞足突消失或融合9、免疫荧光呈线形的肾炎是:A、IgA肾病B、膜性肾炎C、轻微病变性肾炎D、肺出血肾炎综合征E、膜性增生性肾炎10、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肾炎的主要病变特点是A、肾小球毛细血管内血栓形成B、肾小球毛细血管呈节段性坏死C、局灶性肾小球内毛细血管呈节段性硬化D、肾小球毛细血管丛呈节段性系膜基质增多E、肾小球局灶性新月体形成11、新月体性肾炎的主要病变是:A、血管内皮细胞坏死B、毛细血管纤维素样坏死C、中性粒细胞的渗出D、单核细胞的渗出E、球囊壁层上皮细胞增生12、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属于:A、新月体性肾炎B、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炎C、膜性增生性肾炎D、轻微病变性肾炎E、膜性肾炎13、与免疫复合物无关的肾小球肾炎是:A、膜性肾炎B、新月体性肾炎C、轻微病变性肾炎(脂性肾病)D、急性弥漫增生性肾炎E、膜性增生性肾炎14、下列有关肾盂肾炎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男性发病率较高B、多由细菌感染引起C、大肠埃希菌感染最为常见D、表现为化脓性间质性肾炎E、可分为上行性感染和血源性感染15、肉眼观察肾体积明显缩小,质地变硬,表面有大的不规则瘢痕凹陷,最可能的诊断为A、良性高血压病引起的萎缩肾B、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肾炎C、轻微病变性肾小球肾炎D、晚期肾小球肾炎E、慢性肾盂肾炎16、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最主要的病理改变为A、毛细血管壁纤维素样坏死B、肾小球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及血栓形成C、中性粒细胞浸润及肾球囊上皮细胞增生D、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及系膜细胞增生E、毛细血管内血栓形成及基底膜增厚17、弥漫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的肾脏改变为A、颗粒性固缩肾B、大瘢痕性固缩肾C、大白肾D、蚤咬肾E、大红肾18、细胞浆内出现大小不等,圆形均质红染物质的病变,常见于下列哪种疾病A、纤维瘢痕组织B、纤维化肾小球C、高血压病时细动脉D、慢性肾小球肾炎时肾小管E、动脉粥样硬化的纤维斑块19、弥漫性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时,增生的细胞主要包括A、肾小球系膜细胞和基质B、肾小球壁层细胞和系膜细胞C、肾小球脏层细胞和中性粒细胞D、肾小球各种细胞均有较明显增生E、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和系膜细胞增生二、A21、成年女性,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肾穿刺活检,银染色见肾小球基底膜呈车轨状。

最大可能是:A、膜性肾炎B、膜性增生性肾炎C、肺出血肾炎综合征D、系膜增生性肾炎E、慢性硬化性肾炎2、男性,35岁,两周来明显少尿、血尿、高血压,一个月后发生肾功能衰竭。

考虑此种肾炎做免疫荧光检查时,其结果是:A、基底膜致密层内免疫复合物沉积B、基底膜呈线形荧光C、系膜间免疫复合物沉积D、系膜与毛细血管区呈颗粒状荧光E、肾小球毛细血管壁表面呈颗粒状荧光3、患儿5岁,半年来全身逐渐浮肿食欲减退,有时恶心呕吐,化验:尿蛋白+++,尿少,血浆蛋白减少为15g/L,血胆固醇升高为l3mmol/L。

此病例临床表现属于:A、急性肾炎综合征B、快速进行性肾炎综合征C、肾病综合征D、慢性肾炎综合征E、肺出血肾炎综合征4、患儿,一个月前患急性扁桃体炎治愈,近来颜面浮肿,尿量减少,尿检查蛋白++,少量红细胞及管型,血压轻度增高,治疗2个月后痊愈,考虑是哪型肾炎及少尿的机制是:A、快速进行性肾炎,大量新月体阻塞肾球囊引起少尿B、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炎,肾小球内皮细胞及系膜细胞增生挤压毛细血管引起少尿C、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炎,肾小管重吸收功能亢进引起少尿D、弥漫性新月体性肾炎,系膜和内皮及上皮细胞增生引起少尿E、IgA肾病,由于肾小球系膜增生引起少尿5、女性,56岁,患高血压病,冠心病,死于急性心肌梗死。

尸检发现两肾大小不等,右侧肾稍大,表面光滑,切面皮髓质分界清楚。

左肾明显缩小,表面高低不平,有不规则的凹陷性瘢痕,切面皮髓界限不清,有的肾乳头萎缩,肾盂变形,粘膜粗糙。

此肾的病变属于何种疾病:A、高血压固缩肾B、动脉粥样硬化性固缩肾C、动脉栓塞后肾硬化D、慢性肾盂肾炎E、左肾先天发育不全6、成年男尸,双肾明显缩小,表面呈细颗粒状,质硬,切面皮质明显变薄。

病理诊断最大可能是:A、慢性肾盂肾炎B、膜性肾炎C、膜性增生性肾炎D、慢性硬化性肾炎E、IgA肾病7、成年男性,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血液检查,血清补体降低,考虑其光镜改变最大可能是:A、肾小球无明显改变B、肾小球毛细血管壁明显增厚C、增生的系膜组织向周围毛细血管延伸D、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增生E、肾小球内大量新月体形成8、男性,43岁,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肾穿刺活检为肾小球基底膜明显增厚,其电镜检查最大可能是:A、基底膜与脏层上皮细胞问的沉积物内见基底膜的钉状突起B、脏层上皮与基底膜间致密沉积物C、内皮细胞与基底膜间致密沉积物D、毛细血管基底膜不规则增厚E、系膜内有电子致密沉积物9、男性患者28岁,面部及下肢浮肿,尿蛋白(+++),血压:150/100mmHg,肾穿刺活检:肾小球体积增大,电镜见脏层上皮与基底膜之间有驼峰样致密沉积物。

本例肾炎属于:A、膜性肾炎B、膜性增生性肾炎C、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炎D、轻微病变型肾炎E、IgA肾病10、患儿6岁,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肾穿刺活检见肾小球无明显变化,肾小管上皮细胞内有大量脂质沉积。

此肾炎属于:A、IgA肾病B、系膜增生性肾炎C、新月体性肾炎D、轻微病变性肾炎E、膜性增生性肾炎三、B1、A.少尿,水肿,高血压B.多尿,夜尿,低比重尿C.脓尿D.无痛性血尿E.肾病综合征<1> 、弥漫性膜性肾炎A、B、C、D、E、<2> 、急性肾盂肾炎A、B、C、D、E、<3> 、慢性弥漫性硬化性肾炎A、B、C、D、E、<4> 、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炎A、B、C、D、2、A.新月体性肾炎B.膜性肾炎C.膜性增生性肾炎(Ⅰ型)D.轻微病变性肾炎E.膜性增生性肾炎(Ⅱ型)<1> 、基底膜呈虫蚀状A、B、C、D、E、<2> 、基底膜正常A、B、C、D、E、<3> 、基底膜有钉状突起A、B、C、D、E、<4> 、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有裂孔和缺损A、B、C、D、E、3、A.肾脏肿大,被膜易剥离,表面苍白,切面髓质呈片状出血B.肾脏肿大,被膜易剥离,表面苍白无光泽,切面膨出,边缘外翻C.肾脏肿大,被膜易剥离,表面呈红色,切面皮质增厚D.肾脏缩小,被膜不易剥离,表面呈细颗粒状,切面见小动脉哆开E.肾脏缩小,被膜不易剥离,表面有凹陷性瘢痕,切面皮髓界限不清<1> 、急性肾炎A、B、C、D、E、<2> 、慢性硬化性肾炎A、C、D、E、<3> 、慢性肾盂肾炎:A、B、C、D、E、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慢性肾盂肾炎时,有些肾小管腔扩张,腔内有均匀红染的胶样管型,形似甲状腺滤泡。

胶样管型是慢性肾盂肾炎的特征性管型。

【该题针对“泌尿系统疾病”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064911】2、【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IgA肾病是指肾小球系膜区以IgA沉积为主的原发性肾小球病,病理类型主要为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最突出的特点是免疫荧光显示系膜区有lgA沉积,并同时并有C3,lgG和IgM较少,电镜观察证实系膜区有电子致密物沉积。

【该题针对“第八章泌尿系统疾病单元测试,泌尿系统疾病单元测试,泌尿系统疾病”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064895】3、【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轻微肾小球病变病理特点是光镜下肾小球无明显变化,电镜下肾小球上皮细胞足突融合,临床特点是大量蛋白尿或肾病综合征。

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

病理变化光镜下肾小球无病变或仅见局灶节段性轻度异常。

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内可见脂滴空泡,故又称脂性肾病,免疫荧光肾小球内无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沉积。

电镜肾小球基底膜和系膜无显著变化,肾小球内无电子致密沉积物,主要变化是肾小球上皮细胞足突融合,故有人称之为足突病(foot process disease)。

所以选C。

【该题针对“泌尿系统疾病”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064879】4、【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A.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电镜见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与脏层上皮之间有驼峰样物质沉积。

选C病理变化肉眼观,早期变化不明显,以后肾轻度或中度肿大、充血、包膜紧张、表面光滑、色较红,故称“大红肾”。

若肾小球毛细血管破裂出血,肾表面及切面可见散在的小出血点,称“蚤咬肾”。

镜下,肾小球细胞增生内皮细胞增多,系膜细胞增多;基底膜通透性增加,间质细胞浸润;部分毛细血管变性坏死;肾小球上皮玻璃样变性;间质充血。

电镜见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与脏层上皮之间有驼峰样物质沉积。

免疫荧光检查显示,在肾小球毛细血管壁表面有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沉积(主要是IgG和C3),呈颗粒状荧光。

【该题针对“第八章泌尿系统疾病单元测试,泌尿系统疾病单元测试,泌尿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064875】5、【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选A。

肾间质内常有不同程度的充血、水肿和少量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浸润。

肉眼观,早期变化不明显。

以后肾轻度或中度肿大、充血、包膜紧张、表面光滑、色较红,故称大红肾【该题针对“第八章泌尿系统疾病单元测试,泌尿系统疾病单元测试,泌尿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064867】6、【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题中问“主要病变特点是?”,考虑为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