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战略管理案例分析题

合集下载

企业战略管理案例分析1

企业战略管理案例分析1

1.可口可乐和非常可乐美国可口可乐公司在2004年财富全球五百家最大公司中排名299位,2003年营业收入173亿美元,杭州娃哈哈公司2003年营业收入约12亿美元。

1998年,杭州娃哈哈公司决定从国外引进最先进流水线,推出非常可乐。

当时决策层考虑最大的问题是如果可口可乐公司应战,非常可乐是否血本无归。

如果价格战或配送竞争,从企业实力角度,娃哈哈根本无力招架。

经权衡,娃哈哈决策层坚持“适度创新、后发制人”的产品策略,推出非常可乐,实行员工队伍以本土人才为依托,立足国内市场,并请专家构筑反报复障碍。

障碍1:营销战略中融合民族性。

非常可乐宣称“非常可乐,中国人自己的可乐”。

首先使国内消费者在心理上就有了极强烈的认同感,同时也成功地把娃哈哈原有的品牌优势延伸到了可乐消费市场中。

而可口可乐一直是美国人的可乐象征,可口可乐没有理由限制中国消费者去热爱“自己的可乐”。

障碍2:恰当的市场战略取向。

非常可乐没有将其局限于市场份额的争夺上,而是以扩大整个可乐市场宽度为目的,在此过程中填补市场空白以获取可以接受的市场份额。

非常可乐市场定位为农村市场,可口可乐为城市市场,没有去触动可口可乐的基本销售网络。

娃哈哈希望能给可口可乐这样的印象:非常可乐的出现会对整个产业有益,不会使可口可乐的销售有过分的负面影响。

障碍3:创造混合动机。

娃哈哈努力倡导可乐是生活必需品,可口可乐公司自然不会以反对者的姿态出现,否则它就不可避免使自已的销售额缩减。

混合动机是指挑战者为了抑制领导者进行报复,宣传一些领导者认同的策略,这样,领导者如果对挑战者做出报复,就会损害其自身既有战略。

面对非常可乐的竞争,可口可乐也在权衡对策。

可口可乐考虑的主要因素有:因素1:考虑高报复成本。

可口可乐稳占中国碳酸饮料市场的半壁江山,如果可口可乐在这种优势形势下采取全面削价或配送等代价高昂的报复行动,会对公司目前的利润水平产生极有害的影响。

而且娃哈哈是中国名牌,这位对手绝不会轻易退却。

企业经营战略案例分析110题

企业经营战略案例分析110题

企业经营战略案例分析一、案例:韩国汽车怎样打入美国市场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小轿车市场,而且也是世界利润最高的轿车市场。

据分析,日本汽车制造商的利润大部分来自北美市场。

不难想象,各国汽车制造商都想打入美国市场。

但在过去的几年中,进入美国的汽车商中韩国的现代汽车取得显著的成功。

分析原因有三个有利因素,即:1.时机有利。

当前世界贸易保护主义盛易壁垒可能成行,但由于国与国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对一个国家的贸为其他国家打入市场的绝好机会。

由于日本对美国的汽车出口受到所谓“自愿配额”的限制,出口数量停留在每年230万辆上。

日本采取了向高档车转移的方针,逐步提高售价。

美国的三大汽车商出于最优利润的考虑,采取了保持销量、提高售价的做法。

这就使低档小型的经济车的市场出现了缺口。

这给韩国汽车提供了打入美国市场的机会。

2.币值有利。

由于韩元对美元是稳定的,比价基本不变。

因美元对日元大幅度贬值,韩元对日元也就相对贬值,这就使韩国汽车的美元成本大大低于日本汽车的美元成本。

3.员工素质有利。

美国轿车工业趋向于“夕阳工业”,三大美国汽车商相继关闭多条生产线、解雇工人,新一代有才华的青年都不愿去汽车业谋职,使得工人年龄相对上升,素质相对下降。

而韩国的汽车工业正处于上升时期,汽车工人社会地位很高,汽车厂可毫不费力地招到最优秀、最能干的工人,而其工资只是美国汽车工人的十分之一。

现在韩国汽车工人的平均年龄只有27岁,比日本的34岁还要年轻7岁。

在自己的产品上,现代汽车采用的并不是当代最先进的汽车技术,而是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三菱汽车公司技术,这一技术在美国市场上已有5年历史,产品可靠、耐用、标准度高,维修非常方便。

与之成为对照的日本铃木汽车,采用的是当代最新技术生产的马达,油耗量是轿车问世以来最低的,但其维修难度相应上升,产品成本也相应偏高,而其可靠性、耐久性还是一个问号。

在产品的价格上,现代汽车采用了快速渗透定价策略,比同等级的日本车定价约低1000美元,被美国汽车界评为“旧本技术,韩国价格”。

企业战略管理案例分析题

企业战略管理案例分析题

案例分析题案例分析:百事可乐公司与可口可乐公司的竞争1886年5月名叫John Styth Pemberton的医生发明了可口可乐,它是将“可可”提取精与“可乐”提取精二者相混合而形成的一种成为“脑清剂”药的糖浆基。

Pemberton为此获得了专利,当年销售了25加仑的糖浆,并拿出销售收入的90%,约46美元用于广告宣传。

1886年,Asa Candler 投资集团购买了可口可乐的专利权。

1892年,可口可乐公司作为一个地处佐治亚洲的公司而成立,注册资本为0 万美元。

1893年“可口可乐”这一商标在美国专利局注册。

可口可乐公司于1894年在美国开始授权其他厂瓶装和销售可口可乐,到1899年它在美国几乎所有州都有瓶装厂。

1904年可口可乐糖浆的年销售量达到了100万加仑,全国有123家授权的瓶装厂。

1915年公司首先使用玻璃瓶装,并于1954年引进铝罐装。

铝罐装非常适用于长途及海外运输。

1919年,可口可乐公司以2500万美元的价格出售给了一个亚特兰大银行兼投资集团Ernest Woodruff。

Robert W.Woodruff取代Howard Candler而成为公司的总裁。

此后,公司采取了更大胆的发展战略,成立了海外销售部门,并开发出了糖浆浓缩液以减少运输成本。

目前,可口可乐公司在世界的155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工厂。

百事可乐公司创建于1898年,生产与可口可乐公司大致相同的产品,即“百事可乐”及其他碳酸饮料。

1938年名叫Loft的公司收购了百事可乐公司,并将Loft的名称全部改成百事可乐公司,与可口可乐公司在饮料行业中进行着直接的竞争。

近百年来,可口可乐公司以其独特的品质称霸世界饮料市场。

在与可口可乐的无数竞争者中,唯有百事可乐经过近半个世纪不懈努力,自1977年以来,在美国软饮料市场的销售量开始赶上可口可乐,称霸百年的可口可乐究竟是怎样被百事可乐夺去市场半壁江山的?早在30年代,百事可乐饮料便在世界上首次通过广播宣布,将当时最高价为10美分的百事可乐饮料降价一半,使顾客用5个美分就能买到双倍的饮料,从而拉开了软饮料行业中争夺战的第一幕。

企业战略管理案例分析及答案解析

企业战略管理案例分析及答案解析

企业战略管理案例分析及答案解析
1.华为:如何实现长期战略的坚定性?
答案解析:华为公司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战略措施来实现长期战略的
坚定性:首先,华为重视投资和研究开发,以推动发展新技术和产品;其次,华为重视人才开发,鼓励员工学习新的技能来满足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第三,华为不断改进和优化企业管理,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长期发展规划;四,华为注重国际化,努力实现客户在国际市场上的品牌认可;最后,在国内外市场中采取缔结伙伴关系的战略,提高企业竞争力。

2.苹果:企业如何利用创新的战略?
答案解析:苹果的创新战略包括多项措施:首先,苹果重视研究开发,定期发表新产品,以增强其品牌影响力;其次,苹果注重设计,不断追求
完美,改善客户的体验;第三,苹果投入大量资源进行宣传,以引导消费
者的购买意愿;最后,苹果建立基地化的销售网络,迅速增加它的销售和
市场份额。

3.腾讯:企业应如何更新其战略?
答案解析:腾讯采取了以下更新战略措施:首先,腾讯加强研发,定
期推出新产品和服务,以满足更多客户需求;其次,腾讯加快产品和服务
的更新。

企业战略管理案例分析及答案解析

企业战略管理案例分析及答案解析

企业战略管理案例分析及答案解析
1、宝马汽车的全球化战略案例分析
问题:宝马汽车的全球化战略是否是有效的?
答案:是的,宝马汽车的全球化战略是有效的。

宝马采取的多元化策
略确保了公司在世界各地的市场份额,同时也给公司创造了大量经济效益。

宝马通过分析国际贸易环境,以及不同国家/地区的消费需求,为其汽车
制造业务提供了清晰的全球化战略指导。

宝马也不断地推出不同车型以满
足市场需求,并加强与合作伙伴之间的合作。

此外,宝马还加大了营销力度,向消费者传达宝马汽车品牌的价值。

2、百事可乐的三个层次战略分析
问题:百事可乐在全球范围内如何实施其三个层次战略?
答案:百事可乐在全球范围内实施了其三个层次战略:全球化战略、
业务模式战略和本地化战略。

全球化战略是指百事可乐把握全球市场的机会,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
优势,在世界各地扩大品牌影响力、扩大影响范围。

业务模式战略是指百事可乐运用各种新的业务模式,以把握市场趋势,满足客户需求,并以此获取更高的收益。

本地化战略是指百事可乐把握不同地区的本地文化背景,深入本地市场,深化与当地客户的关系,实现与当地客户的共赢。

战略管理案例分析题

战略管理案例分析题

战略管理案例分析题
(答案仅供参考)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将分析苹果公司的战略管理。

苹果公司是一家全球知名的科技公司,其多次推出的创新产品和独特的市场营销策略使其成为行业的领导者。

以下将从战略决策、竞争优势和绩效评估等方面对苹果公司的战略管理进行分析。

首先,苹果公司在战略决策方面表现出色。

公司始终坚持创新和独特性的战略方向。

例如,苹果公司在2007年发布了第一
款iPhone,引领了智能手机的革命。

该产品的独特性和创新
性使其成为市场上最受欢迎的产品之一。

此外,苹果公司还通过收购和合作等方式来增强其技术和产品线,进一步巩固了其市场地位。

其次,苹果公司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技术创新和品牌价值上。

苹果公司在产品设计和技术方面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其产品具有高度的吸引力和差异化特点。

此外,苹果公司还注重品牌塑造和营销活动,使其品牌价值时刻保持突出。

这些竞争优势使得苹果公司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最后,苹果公司通过绩效评估来确保战略的有效执行和企业目标的实现。

公司通过定期的市场调研和绩效评估来了解消费者需求和市场趋势,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战略调整措施。

此外,苹果公司还通过对员工绩效的评估来激发和推动他们的
工作动力,保持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综上所述,苹果公司以其战略决策、竞争优势和绩效评估等方面的出色表现,成为全球最成功的科技公司之一。

该公司通过创新和独特性的战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巩固其领先地位,并始终关注消费者需求和市场趋势,以保持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和企业价值。

战略管理案例分析题

战略管理案例分析题

战略管理案例分析题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战略管理对于企业的成功至关重要。

有效的战略管理可以帮助企业制定长期发展目标,优化资源配置,应对市场变化,提高竞争力。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个实际的战略管理案例,探讨战略管理在企业成功中的作用。

案例背景ABC公司是一家全球知名的电子产品制造商,拥有多个产品线和销售渠道。

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技术变革的不断推进,ABC公司面临着来自新兴竞争对手和变化迅速的市场需求的挑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ABC公司决定进行战略管理的调整和优化。

战略管理分析1. 环境分析ABC公司首先进行了对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的分析。

外部环境分析包括了市场需求、竞争对手、政策法规等方面的调研,以了解市场的发展趋势和竞争格局。

内部资源分析则包括了人力资源、技术能力、财务状况等方面的评估,以确定公司的优势和劣势。

通过环境分析,ABC公司确定了自身所处的行业地位和面临的挑战,为制定战略提供了基础数据。

2. 制定战略目标在环境分析的基础上,ABC公司制定了明确的战略目标。

这些目标包括了市场份额的提升、产品创新能力的加强、成本控制的优化等方面。

这些目标是ABC公司未来发展的方向指引,为战略管理的实施提供了明确的目标。

3. 竞争策略ABC公司根据环境分析和战略目标,制定了相应的竞争策略。

这些策略包括了产品差异化、成本领先、市场细分等方面。

通过这些策略的制定,ABC公司能够在市场上找到自己的定位,避免与竞争对手直接竞争,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4. 组织结构调整为了有效实施战略管理,ABC公司进行了组织结构的调整。

这包括了人员的重新分工、流程的优化、制度的建立等方面。

通过组织结构调整,ABC公司能够更好地将战略目标贯彻到各个部门和岗位,提高战略管理的执行效率。

5. 绩效评估ABC公司建立了完善的绩效评估体系,对战略管理的实施效果进行监控和评估。

这些评估指标包括了市场份额、产品销售额、客户满意度等方面。

通过绩效评估,ABC公司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调整战略管理的实施方案,保证战略目标的实现。

完整word版,企业战略管理考试参考案例分析答案

完整word版,企业战略管理考试参考案例分析答案

三、案例分析题案例一泛美公司的陨落(一)案情1.泛美航空公司是美国境外的一家航线最广、历史最久的航空公司,也是美国国家航运业的化身。

经过50多年的发展,至1980年初已成为全美第三大航空公司。

1927年,美国的航空业还处于初创时期。

这一年泛美航空公司创建。

30年代初,特里普为美国首次开通了横越太平洋的航线,泛美从此声名鹊起。

到40年代后期,泛美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航空公司,具备了全球航运的能力。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泛美与政府间合作密切,取得了迅速的发展。

1980年,泛美航空公司进行技术改造,淘汰老旧费油的20架B707客机,选择洛克希德制造的L1101-500型宽体客机。

但就在此时,与波音707性能相似,但成本更低的新型飞机纷纷上市,如麦道公司的MD80、波音公司的波音757、波音B767等。

相形之下,11101—500型飞机的单位飞行成本,都明显比新机种高得多,泛美公司为此后悔不迭。

为了摆脱困境,泛美公司不得不抛售一些贵重的非空运财产。

但尽管采取了“拆东墙补西墙”的办法,在1988年美国8家最大的民航公司排名中,泛美仍位居最后。

1990年7月开始的美国经济衰退和接着爆发的海湾战争,使所有的美国航空公司生意清淡。

泛美公司更是捉襟见肘,于1991年12月4日宣告破产,成为该年倒闭的第三个美国大民航公司。

问题:(1)泛美公司的陨落原因是什么?(2)对你有何启示?(二)参考答案:(1)陨落原因:主要是对环境缺少战略分析,对PEST分析预测失误。

一是对市场需求估计不足,忽视了成本因素,造成技术改造决策选择失误。

二是美国处于经济衰退期,市场萧条。

三是在企业快速成长时,忘记了可能存在的财务危机。

(12分)(2)启示:首先,对市场变动趋势反映迟钝,只凭借主观的感觉作出决策,最终必然自食其果。

其次,战略方案的选择对企业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最后,当战略执行中发生偏差时,必须进行果断的战略调整。

(8分)案例二宜家出走马甸变脸(一)案情宜家在马甸15000平方米的店面,创造出5.4亿元/年的销售额。

企业战略管理案例分析及答案

企业战略管理案例分析及答案

企业战略管理案例分析及答案案例1 分析北京光合作用书房五道口店参考答案:主要优点:对书店的竞争对手进行了比较明确的分析。

不足之处:①没有明确的进行外部环境分析,没有指出其他主要宏观影响因素,其实主要宏观影响因素是社会文化因素。

来这种书店的人大多是一些有一定品味的收入比较高又喜欢阅读的人;②对行业的竞争特征没有进行分析,图书目前已经有了比较明确的市场细分,书店的主要竞争特征是差异性,到不同书店的人群是有不同目的的,由于行业属于比较分散的行业,特别是文中提到的书店,是在寻找市场中的夹缝,因而竞争不是很激烈,但定位很重要。

③作品的重点是在对书店本身进行写实描写,而没有站在企业环境的角度进行分析,这是主要缺陷;④对于书店的业务特色没有进行分析,如书店所经营的书的品种范围,经营规模等,使人不容易把握书店的情况。

案例2 北大青鸟参考答案:A:①明确了外部宏观因素的分析;②明确指出了主要竞争对手。

B:不足之处:①对外部客观环境因素分析面面俱到,没有突出重点。

实际上主要影响因素是技术因素,因为行业与新技术密切相关;②对行业竞争特征几乎没有进行分析。

培训具有起点低、专业性不强和大众化的特点,因此行业的竞争进入障碍较低,目前培训行业细分不是很突出,但有一些。

近来有向高端转移的趋势;③主要竞争对手虽然指出来了,但没有进一步分析,在本文中对战略集团的分析方法不是很好。

其中提到的百事特由于构不成威胁,所以不能算是真正的竞争对手,而清华万博又更偏重于应用培训,这与北大青鸟的基础型人才培训有一定的差异。

案例3 中国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参考答案主要长处:对该教育机构所面临的外部宏观因素和行业竞争特点进行了明确的分析。

不足之处:①对于宏观环境的分析没有归纳准确,成人的农业教育的主要影响因素应当是经济因素,即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需要进行自我学习和终身学习,并且受教育者有一定的经济收入用于支付教育费用,其次是国家政策导向以及宏观发展规划;②行业竞争特点分析的不够深入,没有突出成人教育培训市场的特点。

企业战略管理案例分析及答案

企业战略管理案例分析及答案

企业战略管理案例分析及答案XXX俄亥俄州一家牛排包装公司,由于其创新的包装设计和高品质的产品,成功地占领了市场,并成为了该地区的龙头企业。

然而,最近该公司面临了一些问题,导致其市场份额逐渐下降。

首先,该公司的包装设计已经过时,没有跟上市场需求的变化。

消费者对包装的要求越来越高,除了要保持食品的新鲜度和质量,还要具有美观和实用性。

该公司的包装设计没有及时更新,导致消费者对其产品的兴趣逐渐减少。

其次,该公司的产品质量也出现了问题。

由于生产过程中的管理不当,产品的质量无法保证。

这导致消费者对其产品的信任度下降,从而影响了销售量和市场份额。

最后,该公司的营销策略也需要改进。

该公司的宣传力度不够,缺乏有效的推广方式。

与此同时,竞争对手的营销策略越来越先进,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公司的市场地位。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该公司需要重新审视其包装设计、产品质量和营销策略。

首先,需要进行市场调研,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市场趋势,及时更新包装设计。

其次,需要加强生产管理,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

最后,需要制定更加有效的营销策略,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市场份额。

通过改进包装设计、提高产品质量和改进营销策略,该公司有望重新占领市场,保持其龙头企业的地位。

1)根据上述资料,分析该公司的问题出在哪些方面?2)如何解决该公司面临的问题?参考答案:1)该公司的问题主要出在包装设计、产品质量和营销策略方面。

包装设计过时,没有跟上市场需求的变化;产品质量无法保证,导致消费者对其产品的信任度下降;营销策略不够先进,缺乏有效的推广方式。

2)该公司可以通过重新审视包装设计、加强生产管理和制定更加有效的营销策略来解决问题。

需要进行市场调研,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市场趋势,及时更新包装设计;加强生产管理,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制定更加有效的营销策略,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市场份额。

通过这些措施,该公司有望重新占领市场,保持其龙头企业的地位。

在中国保险业中,XXX是一个成功的案例。

企业战略管理案例分析及答案解析

企业战略管理案例分析及答案解析

企业战略管理案例分析及答案解析企业战略管理是指企业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通过制定和实施战略来实现其长期目标的过程。

在本文中,我们将通过分析一个实际的企业案例来解析企业战略管理的相关问题,并提供答案解析。

案例背景:ABC公司是一家全球领先的电子产品制造商,其产品涵盖了手机、电视、电脑等多个领域。

然而,近年来,ABC公司面临着市场份额下降、竞争加剧等问题,需要重新审视其战略管理。

问题一:分析ABC公司当前的竞争环境和市场趋势,并提出相应的战略建议。

答案解析:ABC公司当前面临的竞争环境和市场趋势是全球电子产品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市场份额下降、竞争加剧等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ABC公司可以采取以下战略建议:1. 创新升级:加大研发投入,推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

2. 市场多元化:拓展新兴市场,降低对传统市场的依赖,以减少竞争压力。

3. 提升品牌形象: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加强售后服务等方式,提升品牌形象,增强消费者忠诚度。

4. 合作共赢:与其他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开发新产品、拓展市场,提高竞争力。

5. 降低成本:通过提高生产效率、优化供应链管理等方式,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率。

问题二:分析ABC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价值链,并解释其对战略管理的影响。

答案解析:ABC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技术研发能力、品牌影响力和供应链管理能力。

技术研发能力使得ABC公司能够不断推出创新产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品牌影响力使得消费者对其产品具有较高的认知度和忠诚度;供应链管理能力使得ABC公司能够高效地管理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和产品分销等环节。

这些核心竞争力对战略管理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技术研发能力使得ABC公司能够不断推出创新产品,保持竞争优势;其次,品牌影响力使得ABC公司能够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扩大市场份额;最后,供应链管理能力使得ABC公司能够高效地管理生产和分销,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率。

企业战略管理案例分析及答案路虎

企业战略管理案例分析及答案路虎

企业战略管理案例分析及答案路虎一、海底捞服务管理案例年,海底捞经过两年的努力,店面由原先的70多平方米曾扩到400多平方米。

由于店面扩大,桌数增多,刚开始总是坐不满,生意也平平淡淡。

此时张勇非常着急,但他没有乱了分寸,他知道只有通过更好的服务,让所有消费的顾客都满意,生意才能一步一步好起来。

细心的张勇发现最近总有一对母女俩到店里吃饭,这对母女每次来最多点三样素菜,消费奇低,最多吃十几块钱。

张勇没有应为这对母女消费低而轻视客人,他总是一视同仁的给母女二人服务。

但是个别员工并没有真正理解到服务的真谛。

一天,母女二人去喝茶,当台服务员整体表现的比较松懈,还小声对旁边服务员说道“这两位又去了,每次都喝那么一点钱…”。

母女听到了服务员谈话,觉得非常没有面子,起身准备离开。

细心的张勇发现了母女的举动,赶忙上来询问原因。

母亲非常有修养,还不好意思的对张勇说:“其实每回来吃饭,我们也挺不好意思的,但是我们俩饭量又小,点多了怕浪费。

再说我们俩又不吃肉,就喜欢吃一些素菜…。

”。

张勇听到回去母亲说道的话,又看看了看看当台服务员的表情,立刻晓得了就是什么原因。

“姐,真的不耐烦,都就是我的错,我没教育不好自己的员工,其实你们每一个顾客对于我们海底捞都就是一样关键的,你们都就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姐,您看看这样可以吗,今天这桌饭我恳请了,这就是一张八五折的金卡,从今以后你就是我们最重要的客人。

姐,你不是害怕点多了浪费吗,以后过来所有的菜你都可以点半份。

姐,今天的事您千万不要生气,再给我们一次机会不好吗?”母女听见这样的表述后,大为敬佩。

事后,这位女士的老公,简阳市工商银行行长与张勇一家人都成了好朋友。

行长为海底捞介绍了大量的客户,同时也为海底捞贷款方面帮了大忙。

二、海底捞服务管理案例分析永远不要轻视任何客人,对所有顾客都要全力以赴的服务,争取每一个客人的满意。

我们不能轻视任何一位客人,也许客人的消费水平比较低,但不代表他的朋友或家人没有消费能力,只有他满意了才可能通过口碑效应取得更大的收益。

企业战略管理案例分析(4)

企业战略管理案例分析(4)

案例1.海尔的崛起海尔集团是在1984年引进德国利勃海尔电冰箱生产技术成立的青岛电冰箱总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国家特大型企业。

经过短短15年的时间,海尔集团从一个亏空147万元的集体小厂迅速成长为拥有白色家电、黑色家电和米色家电的中国家电第一品牌,到1999年海尔产品包括58大门类9200多个品种,企业销售收入以平均每年81.6%的速度高速、持续、稳定增长,1999年,集团工业销售收入实现215亿元。

1997年8月,海尔被国家经贸委确定为中国六家首批技术创新试点企业之一,重点扶持冲击世界500强。

而海尔长期的成功的企业文化的建设,对海尔的崛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以下就是海尔文化的具体体现:A.美国海尔人:当日的工作决不往后拖!1999年7月中旬,美国洛杉矶地区的气温高达40多度,连路上也少有人在这么热的天气里走动。

一次,因运输公司驾驶员的原因,运往洛杉矶的洗衣机零部件多放了一箱,这件事本来不影响工作,找机会调回来即可,但美国海尔贸易有限公司零部件经理丹先生不这么认为,他说:当天的日清中就定下了要调回来的内容,哪能把当日该完成的工作往后拖呢?于是丹先生冒着酷暑把这箱零部件及时调换了回来。

B.金昌顺现在工作为何这么"顺"?金昌顺经过培训上岗,干起了冰箱总装焊接工,他的梦想是想当"海尔焊接大王"。

光想当不行,更要平日好好练。

怎么个练法?因为心急,刚开始金昌顺就碰了"钉子",在一次焊接比赛中成绩不理想,便一度产生了消沉情绪。

他的师傅发现这个现象后,便开导他说:任何能力的提高都有一个过程,不要心急,工作效果如果日事日毕,日清日高,每天提高1%,长期坚持下来,就会有几何级数的提高。

师傅的话深深触动了金昌实用文档顺。

从此后,他苦练基本功,工余时间寻来些废旧的切割管子,天天晚上进行练习。

同事们说:"发现废旧管子就给小金,他这个拼劲真让人佩服!"金昌顺焊接技术天天有提高,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在98年冰箱事业部举行的焊接比武中,金昌顺连续三次夺得焊接明星,并受到公司的嘉奖。

企业战略管理案例分析及答案

企业战略管理案例分析及答案

企业战略管理案例分析及答案【篇一:企业战略管理案例分析及答案】1886年5月名叫john styth pemberton的医生发明了可口可乐,它是将“可可”提取精与“可乐”提取精二者相混合而形成的一种成为“脑清剂”药的糖浆基。

pemberton为此获得了专利,当年销售了25加仑的糖浆,并拿出销售收入的90%,约46美元用于广告宣传。

1886年,asa candler投资集团购买了可口可乐的专利权。

1892年,可口可乐公司作为一个地处佐治亚洲的公司而成立,注册资本为0万美元。

1893年“可口可乐”这一商标在美国专利局注册。

可口可乐公司于1894年在美国开始授权其他厂瓶装和销售可口可乐,到1899年它在美国几乎所有州都有瓶装厂。

1904年可口可乐糖浆的年销售量达到了100万加仑,全国有123家授权的瓶装厂。

1915年公司首先使用玻璃瓶装,并于1954年引进铝罐装。

铝罐装非常适用于长途及海外运输。

1919年,可口可乐公司以2500万美元的价格出售给了一个亚特兰大银行兼投资集团 ernest woodruff。

robert w.woodruff取代howard candler而成为公司的总裁。

此后,公司采取了更大胆的发展战略,成立了海外销售部门,并开发出了糖浆浓缩液以减少运输成本。

目前,可口可乐公司在世界的155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工厂。

百事可乐公司创建于1898年,生产与可口可乐公司大致相同的产品,即“百事可乐”及其他碳酸饮料。

1938年名叫loft的公司收购了百事可乐公司,并将loft的名称全部改成百事可乐公司,与可口可乐公司在饮料行业中进行着直接的竞争。

近百年来,可口可乐公司以其独特的品质称霸世界饮料市场。

在与可口可乐的无数竞争者中,唯有百事可乐经过近半个世纪不懈努力,自1977年以来,在美国软饮料市场的销售量开始赶上可口可乐,称霸百年的可口可乐究竟是怎样被百事可乐夺去市场半壁江山的?早在30年代,百事可乐饮料便在世界上首次通过广播宣布,将当时最高价为10美分的百事可乐饮料降价一半,使顾客用5个美分就能买到双倍的饮料,从而拉开了软饮料行业中争夺战的第一幕。

案例分析战略管理案例分析题万达集团提出未来发展战略

案例分析战略管理案例分析题万达集团提出未来发展战略

案例分析战略管理案例分析题万达集团提出未来发展战略万达的企业战略——商业、养老地产、电商一、万达的成功,源自战略选择的成功,怎么强调它的重要性都不过分企业战略就是设计用来开发核心竞争力、获取竞争优势的一系列综合的、协调的约定和行动。公司选择某种战略,意味着其在不同的竞争方式中作出了什么样的选择,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战略选择表明了这家公司打算做什么,以及不做什么。当一家公司实施的战略,竞争对手不能复制或因成本太高而无法模仿时,它就获得了竞争优势。只有当竞争对手模仿其战略的努力停止或失败后,一个组织才能确信其战略产生了一个或多个有用的竞争优势。而且没有任何竞争优势是永恒的。竞争对手获得用于复制该公司价值创造战略的技能的速度,决定了该公司竞争优势能够持续多久。王健林讲述了万达的四次转型发展历程:从一个区域的品牌变成全国性的品牌,从几十亿的公司变成百亿级的公司,这是第一次转型;从住宅房地产向商业地产转型,是第二次转型,这次转型使得企业文化有了根本性的变化,企业口号由“老实做人,经营做事”变成了“贡献财富,贡献社会”;向文化旅游转型是第三次转型;第四次转型是从一个中国的大型企业向世界一流的大型企业转型,向跨国企业转型。其中前两次转型已完成,第三次正在进行当中,第四次转型才刚刚开始。万达的第一次转型,也就是其第一个战略是从一个区域公司(大连公司),变成一个全国性的公司。92年万达的收入接近20亿,占大连房地产市场份额四分之一左右。万达认为一个城市最多就几十亿的市场份额,再发展就是100亿,200亿,你占一半企业也是很小的。出于这个战略分析,万达决定93年跨区域发展,成为中国第一家跨区域发展的房地产企业。当时跨区域发展的企业,异地工商局不给注册,万达没有退缩,而是想了一个变通方法,其在当地找了一个华侨房地产公司,每年给华侨房地产公司100多万,条件是成为它的分公司。这说明,企业实现战略的过程不会一帆风顺,尤其是进行所谓的模式创新的时候,由于现实没有先例,国家的法律法规有些更不上形式的发展,这时候,只要不违法,可以采取挂靠经营等国家不反对也就是默许的方式去实现企业的战略。。

期末考试案例分析综合练习题(战略管理)

期末考试案例分析综合练习题(战略管理)

心之所向,所向披靡企业战略管理期末考试案例(作品)分析题一、下面是一位同学对一家成人教育教训机构的外部环境所作的分析报告,请你根据外部环境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该作品进行客观的评析,指出其长处和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

企业名称:北京阿博泰克北大青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简称“北大青鸟APTECH”) 。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成府路 207 号北大青鸟楼二层主要业务:该公司是北京大学青鸟集团与印度阿博泰克公司 (APTECH)合资组建的专业 IT 职业教育公司。

公司服务于国内IT 职业教育领域,致力于为中国 IT 产业培养技能型紧缺实用人才。

公司采取特许经营的业务模式,在全国建立“北大青鸟 APTECH计算机授权培训中心”。

所有中心实行统一经营管理、严格保证教学质量,受到社会和业界的高度认可。

目前,公司已在全国20 多个省份、自治区、直辖市的100 余个重点城市发展了 240 余家授权培训中心,全体系教职员工10000 余人,培养学员逾30 万人,发展速度之快、经营规模之大、学员人数之多,在全国众多IT职业培训机构中一枝独秀。

年营业额达10亿元。

今后几年该企业所面临的宏观环境可能对该企业造成的影响,我个人认为有以下几点:(1)政治法律环境方面:自从我国提出“科教兴国”的口号之后,政府对教育提出了很多的改进方法,相应也颁发了很多的相关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

例如:普及计算机教育,开设各种专业技校,就可能就增加了很多学生的择校机会,就有可能分流一部分生源。

(2)经济环境方面: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国民收入的提高,居民用于教育的费用也逐步增长,但同时对教育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样就有利于教育质量高、对学生负责的教育机构的生存,而一些教育质量差又不改善的教育机构可能会面临淘汰的局面。

( 3)社会文化环境方面:以前人们认为工作之后只接受本职业的教育培训就可以了,但随着科学技术及社会发展,人们认识到对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是伴随人一生的。

企业战略管理期末考试案例分析综合练习题

企业战略管理期末考试案例分析综合练习题

企业战略管理期末考试案例分析综合练习题公司A案例分析公司A是一家大型制造企业,在市场上占据了一定的份额。

然而,近年来,由于市场竞争的激烈和技术进步的影响,公司A的销售额和利润出现了下滑的趋势。

为了保持竞争力和增长,公司A需要进行战略管理的重新评估和调整。

首先,对公司A的外部环境进行分析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了解市场竞争对手的策略和行动,以及客户的需求和趋势,公司A可以抓住机会并应对挑战。

此外,公司A还应该关注政府政策的变化和行业趋势,以及技术创新的影响。

其次,公司A需要进行内部资源和能力的分析。

这包括对公司A的组织结构、人员素质、生产设施和设备、产品质量等方面的评估。

通过了解公司A的优势和劣势,可以为制定战略提供依据。

如果公司A的生产设施和设备陈旧,没有跟上技术的发展,那么公司A需要投资现代化设备,并加强人员培训,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第三,公司A需要制定适合自己的战略。

根据公司A的定位和目标,制定战略可以有助于实现公司A的长期发展。

例如,公司A可以通过增加产品线或市场扩张来实现增长。

在制定战略时,公司A还应该考虑到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例如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

这可以帮助公司A获得顾客和投资者的认可。

然后,公司A需要制定实施计划和措施。

实施计划应该包括目标、时间表、资源分配和监测和评估的方法。

此外,公司A还应该设定绩效指标,以便可以及时评估战略的实施效果,并作出调整。

最后,公司A应该建立一个有效的战略管理体系。

这包括建立战略规划、执行和控制的机制,以及建立沟通和反馈的渠道。

战略管理体系可以帮助公司A不断学习和改进,以适应变化的环境。

总之,公司A需要进行战略管理的重新评估和调整,以应对市场竞争和技术进步的挑战。

通过对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的分析,制定适合自己的战略,并制定实施计划和措施,可以为公司A的长期发展奠定基础。

同时,建立一个有效的战略管理体系,可以帮助公司A适应变化的环境并保持竞争力。

企业战略管理案例分析及答案

企业战略管理案例分析及答案

企业战略管理案例分析及答案
1.案例:滴滴出行
题目:滴滴出行如何根据企业战略管理提升自身竞争力?
答案:滴滴出行可以通过制定和实施全面的企业战略管理,以增强自
身竞争力。

首先,要确定公司的长期目标和战略方向,并且把它们融入到
企业的日常活动中。

其次,要设定具体的目标和衡量标准,以确保目标的
实现。

此外,要分析市场环境,制定适当的战略,以扩大市场份额和提高
市场定位。

最后,要实施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发员工和合作伙伴的积极性,以确保实现企业战略目标。

2.案例:中国电信
题目:中国电信如何根据企业战略管理提升自身竞争力?
答案:中国电信可以根据企业战略管理提升自身竞争力。

首先,要掌
握行业的发展动向,积极分析市场环境,以便抓住机遇,避免风险。

其次,要明确企业的发展方向,以有效的战略为指导,加快布局各个市场,拓展
中短期发展战略,扩大市场份额,提高客户满意度。

此外,要建立和完善
有效的管理机制,强化企业组织结构,优化管理流程,以最大限度地发挥
现有资源和力量。

最后,要加强品牌建设,不断推广新产品和服务,以增
强客户忠诚度,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战略管理)战略管理案例题

(战略管理)战略管理案例题

战略管理案例题一、卡西欧的经营战略(课堂分析1)60年代初,日本袖珍电子计算器市场兴起,当时只有三家生产计算器的企业,即下普、佳能与充电气公司。

夏普公司处于领先地位,市场份额为34%。

不久,卡西欧公司登场了,市场份额不足10%。

到60年代末,商用计算器、西格玛、索尼、理光、精工、日立和松下公司,都纷纷看好这一市场,纷纷进入计算器市场。

截止到1970年,在这个市场上共有23家企业。

竞争越来越激烈,产品的售价以27%的速度下降,随之需求被刺激上去了,年增长率高达133%。

卡西欧兄弟看到,计算器市场上登场的企业,哪家都不是善主。

倘若跟在这些对手企业后面亦步亦趋,一旦市场成熟,增长减缓或停止,竞争将陷于相持阶段,那卡西欧就永无出头之日。

卡西欧必须先发制人,学习夏普的做法,比竞争对手发展的更快,抢在竞争对手之前提高产量、提高生产能力、提高销售收入,从而扩大市场占有率。

夏普公司的年增长率为100%,使夏普能在这个行当独占鳌头,卡西欧想要翻身,年增长率必须达到200%。

办法总是有的。

卡西欧兄弟俩名不见经传,手上资源有限,怎么办!卡西欧兄弟很聪明,他们把有限的资源集中在“工程设计”环节上,不在生产制造方面投入过多的力量,充分利用外协加工的条件,成为计算器设计、工程开发与组装企业,并把工程设计部门与营销部门合在一起,让工程师直接把握市场需求与竞争动向,加速产品开发,缩短市场周期。

卡西欧终于把握了市场的主动权,以50%的速度更新品种,以100%的速度降价销售,以200%的速度增加产量。

这种竞争导向的营销手法,令同行眼花缭乱。

卡西欧的新品一露面,紧接着就是大幅度降价,使竞争者深感气馁,不敢问津,稍一犹豫,卡西欧又推出新的产品,又进一步降价。

结果促使市场需求迅速增长,而增长的市场需求又迅速成为卡西欧的市场份额。

到1973年卡西欧夺得计算器市场的首位,市场份额为35%,夏普则失去了原有的市场地位,市场份额为17%。

索尼、理光、精工、日立等著名企业忍痛退出市场,佳能与理光也都不得不缩小生产规模,商用计算器与西格玛公司宣布破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分析题(课外)案例分析题1:福特公司的战略选择福特汽车公司鲜明地证明了一个大公司如何向多个战略方向出击.(一)集中生产单一产品的早期发展战略在早期,福特公司的发展是通过不断改进它的单一产品—-轿车而取得的。

在1908年制造的T型轿车比以前所有的车型有相当大的改进。

在它生产的第一年,就销售了10 000多辆。

1927年,T型轿车开始将市场丢给了它的竞争对手。

福特公司又推出了A型轿车,该轿车集中了流行的车体款式和富于变化的颜色.当A型轿车开始失去市场、输给它的竞争对手的时候,在1932年,福特公司又推出了V-8型汽车.6年后,在1938年,Mercury型车成为福特公司发展中档汽车的突破口.福特汽车公司也能过扩大地区范围进行发展。

在1904年,它进入加拿大市场的举动就证明了这一点.也是在它的发展早期,福特公司采用了同心多样化战略,在1917年,开始生产卡车和拖拉机,并且在1922年,收购了林肯汽车公司。

(二)纵向一体化战略福特汽车公司的多样化生产集团是后向一体化战略的杰出实例。

下面介绍福特公司在这一集团中几个部门的作用。

1.塑料生产部门一一供应福特公司百分之三十的塑料需求量和百分之五十的乙烯需求量。

2.福特玻璃生产部门-—供给福特北美公司的轿车和卡车所需的全部玻璃,同时也向其他汽车制造商供应玻璃。

这个部门也是建筑业。

特种玻璃、制镜业和汽车售后市场的主要供应商.3.电工和燃油处理部门—-为福特汽车供应点火器、交流发电机、小型电机、燃油输送器和其他部件。

(三)福特新荷兰有限公司——同心多样化战略在1917年,福特公司通过生产拖拉机开始了同心多样化战略。

福特新荷兰有限公司现在是世界上最大的拖拉机和农用设备制造商之一,它于1978年1月日成立.福特新荷兰有限公司是由福特公司的拖拉机业务和新荷兰有限公司联合组成的,后者是从Sperry公司收购来的农用设备制造商。

福特新荷兰有限公司随后兼并了万能设备有限公司,它是北美最大的四轮驱动拖拉机制造商。

这两项交易是福特公司通过收购实行它同心多样化战略的最好例证.(四)金融服务集团——跨行业的复合多样化战略福特汽车信贷公司的成立,是向经销商和零售汽车顾客提供贷款.这可以说是实行同心多样化战略。

不过,在20世纪80年代,福特公司利用这个部门积极从事复合多样化经营。

在1985年它收购了国家第一金融有限公司,后者是北美第二储蓄和贷款组织.在1987年后期,它收购了美国租赁公司,它涉及企业和商业设备融资、杠杆租赁融资、商业车队租赁、设备运输、公司融资和不动产融资。

(五)其他行业的复合多样化战略福特汽车土地开发有限公司是一个经营多样化产品的部门,也是跨行业多种经营的典型实例.到1920年,这个部门围绕着密歇根福特世界总部建立了59个商用建筑.由这个部门所拥有和它管理的设施及土地的市场价值估计有十多亿美元。

福特太空有限公司和赫兹有限公司也是复合多样化战略的良好典范。

(六)调整战略在福特公司的发展史上,曾经被迫实行了几次调整战略。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福特公司以每月几百万美元的速度亏损。

亨利.福特二世重组了公司并实行分权制,这使公司迅速恢复了元气。

也许被众多美国公司采用的最富戏剧性的调整战略是福特公司在20世纪80年代早期所完成的.从1979年到1982年,福特公司的利润亏损额达5。

11亿美元。

销售额由1978年均的420亿美元下降到1981年的380亿美元。

不必说,福特公司陷入了严重的危机。

亏损的原因之一是激烈的国际竞争.也许更重要的亏损的原因是福特公司运营的方式。

新车的款式看起来像许多年以前一样;在部门之间(如设计与工程)很少沟通;管理层中从事管理公司的员工对工作很不满意,很少向上级部门传达情况。

福特公司的管理层做了些什么来转变这种情况呢?首先,他们显著地减少了运营成本。

在1979年到1983年期间,从运营支出中就节省了4.5亿美元.其次,质量成为头等大事。

管理层也改变了福特公司设计小汽车的程序。

以前,每一个工作单位是独立工作的.现在,设计、工程、装配等部门都在这个过程中一起协调工作.不过,福特公司实行的最重要的改变是一种新的企业文化。

从首席执行官Philio Caldwell和总裁Donald Petersen 开始,改变了公司的优先次序。

一种新兴管理风格建立起来了。

该种管理风格强调联合行动和在工作中所有雇员向着共同的目标的参与。

在福特公司,人们建立起更加密切的关系,并且更加强调雇员、经销商。

供应商之间的关系,呈现了一种新的集体工作精神。

(七)放弃战略多年来,福特公司不得不情愿地放弃它的某些经营单位。

例如,在1989年10月,福特公司和一伙投资商签署了卖掉它Rouge钢铁公司谅解备忘录.福特之所以卖掉这家公司是因为它不想担负实现其现代化的成本。

估计在其实现现代化的几年中,每年实现现代化的费用为三亿美元.福特公司做出的其他放弃决策包括:在1987年和1986年,分别把化工业务和漆料业务卖给了杜邦公司。

(八)收购和合资经营战略1989年11月2日,福特公司以25亿美元收购了美洲豹私人有限公司,以作为消除它在汽车市场上的一个弱点的手段:即产品缺乏在豪华轿车市场上的竞争。

豪华类别的一些竞争轿车有丰田公司的凌志LS400,本田阿库拉·传奇和宝马三个系列.在1989年,豪华轿车的需求是250亿美元,预测到1994年能增长到400亿美元,这个增长速度比整个汽车市场的增长速度要大得多。

福特公司把美洲豹轿车看作是进入美国和欧洲豪华轿车市场的机遇。

福特公司也采用了合资经营的战略——具有较重大意义的两项合资经营是和马自达及日产公司实现的。

福特公司和马自送达公司一起合作生产五种汽车.例如,在马自达生产车间生产的Probe汽车,外部和内部的设计由福特公司进行,细节性的工程技术由马自达公司完成.日产公司和福特公司正在合作开发前轮驱动的微型汽车,福特公司将在俄亥俄州的卡车厂制造该汽车,并将由两个公司销售。

在澳大利亚,福特公司的Maverick汽车是日产四轮驱动车Partrol的一种车款,它由福特公司的经销商销售,而日产公司经销商销售福特公司的Falcon客货两用车和运货车。

思考题:福特汽车公司的案例很典型地说明了企业在不同的经济周期条件下应当做出何种战略选择。

读者应当考虑:1、福特汽车公司做出的各种战略选择分别处于何种经济环境下?2、为什么在不同时期,福特汽车公司要进行战略调整?3、你认为福特汽车公司的战略选择是否是最优的,如果不是,你认为何种战略更加合适?案例分析要点:1.福特汽车公司的战略变迁是一部鲜活的战略管理教科书,悠久的公司历史使福特汽车公司经历了兴衰起伏和沧海桑田般的巨变。

(1)公司的早期是采取发展性战略,即:集中生产单一产品的战略;(2)公司在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后,采取的是纵向一体化战略、同心多样化战略、跨行业的复合多样化战略等。

(3)公司在生产经营不景气的情况下,不得不采取调整战略及放弃某些经营单位的战略.(4)公司在生产经营复苏的情况下,采取收购和合资经营战略.2.从福特汽车公司在不同的经济环境下采纳各种不同的竞争战略,历经诸多战略成败的公司历史,不难看出战略选择没有绝对的优劣判断标准。

某种战略只要能够并且只有能够具有最佳的战略适应性,就是当时情况下的最佳战略.而经济环境的变化,特别是顾客需求和技术的发展,又会破坏既有战略的适应性,如果企业不能够及时学习、反应和调整,那么过去成功的战略也会成为企业的掘墓人。

3。

个人观点案例分析题2:百事可乐公司与可口可乐公司的竞争1886年5月名叫John Styth Pemberton的医生发明了可口可乐,它是将“可可”提取精与“可乐"提取精二者相混合而形成的一种成为“脑清剂”药的糖浆基.Pemberton为此获得了专利,当年销售了25加仑的糖浆,并拿出销售收入的90%,约46美元用于广告宣传。

1886年,Asa Candler投资集团购买了可口可乐的专利权。

1892年,可口可乐公司作为一个地处佐治亚洲的公司而成立,注册资本为0 万美元.1893年“可口可乐"这一商标在美国专利局注册.可口可乐公司于1894年在美国开始授权其他厂瓶装和销售可口可乐,到1899年它在美国几乎所有州都有瓶装厂。

1904年可口可乐糖浆的年销售量达到了100万加仑,全国有123家授权的瓶装厂。

1915年公司首先使用玻璃瓶装,并于1954年引进铝罐装。

铝罐装非常适用于长途及海外运输。

1919年,可口可乐公司以2500万美元的价格出售给了一个亚特兰大银行兼投资集团Ernest Woodruff。

Robert W.Woodruff取代Howard Candler而成为公司的总裁。

此后,公司采取了更大胆的发展战略,成立了海外销售部门,并开发出了糖浆浓缩液以减少运输成本.目前,可口可乐公司在世界的155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工厂.百事可乐公司创建于1898年,生产与可口可乐公司大致相同的产品,即“百事可乐"及其他碳酸饮料。

1938年名叫Loft的公司收购了百事可乐公司,并将Loft的名称全部改成百事可乐公司,与可口可乐公司在饮料行业中进行着直接的竞争。

近百年来,可口可乐公司以其独特的品质称霸世界饮料市场。

在与可口可乐的无数竞争者中,唯有百事可乐经过近半个世纪不懈努力,自1977年以来,在美国软饮料市场的销售量开始赶上可口可乐,称霸百年的可口可乐究竟是怎样被百事可乐夺去市场半壁江山的?早在30年代,百事可乐饮料便在世界上首次通过广播宣布,将当时最高价为10美分的百事可乐饮料降价一半,使顾客用5个美分就能买到双倍的饮料,从而拉开了软饮料行业中争夺战的第一幕。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可口可乐公司的经营目标转向开拓国外市场,可口可乐随着战争行销世界.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末,可口可乐的销售量猛增到50多亿瓶,国外可口可乐瓶装厂一下子增加到64家。

百事可乐利用这一时机,以其低廉的价格抢走了可口可乐在国内的大部分市场。

当时有首流行歌曲唱到:“百事可乐为你消困解乏,一瓶12盎司也许太多,一瓶5美分却实在便宜,百事可乐是你理想的饮料。

”歌声唱出了百事可乐的兴旺。

然而好景不长,战后可口可乐大杀回马枪,使百事可乐销量猛跌.一时间,百事可乐被贬为“穷人可乐”.可口可乐的销路也以5:1的优势领先于百事可乐。

为扭转局势,百事可乐在采取不断改进味道和包装来改变其“穷人可乐”的形象的同时,采取在局部市场与可口可乐竞争的策略,经过一番奋战,使可口可乐的市场差距缩小为5:2。

60年代是两家饮料公司在美国市场竞争的关键时期。

1963年百事可乐公司便称其成功地将重点放在考虑用户的需求上,做出了长期占领市场的战略性决策,决定将产品打入当时尚未完全依赖于可口可乐的新一代消费者市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