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圆的认识第一课时圆的认识 人教新课标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 圆的认识》人教新课标(1)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 圆的认识》人教新课标(1)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 圆的认识》人教新课标(1)一、教学目标1.认识圆的基本概念,了解圆的定义。

2.掌握圆周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3.学会用尺规作图方法画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圆的本质特征和定义。

•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圆的定义和性质。

•认识圆周率的概念及其应用。

三、教学准备1.教师备课内容:–准备课件、黑板笔、圆规、量角器等教学工具。

–熟悉圆相关知识点,准备相关教学案例。

2.学生备课内容:–准备文具和课本,预习圆的定义和运算相关知识。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学习:–通过展示几个不同大小的圆形物品,引导学生讨论圆的特征。

2.学习内容:–向学生介绍圆的定义和性质,引导学生理解圆的本质。

–讲解如何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提出圆周率的概念。

3.案例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计算几个简单的圆的周长和面积,巩固所学知识。

第二课时1.复习回顾:–让学生回答几个关于圆的问题,巩固前一节课的知识。

2.学习内容:–讲解如何使用尺规作图方法画圆,引导学生实际操作。

3.实际练习:–让学生在课堂上尝试用尺规作图画出几个不同大小的圆。

五、教学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圆的定义和性质对于之后学习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多练习,加深对圆的认识。

六、布置作业布置练习册上关于圆的作业,要求学生认真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通过以上教学安排,相信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圆的相关知识,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 圆的认识》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 圆的认识》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 圆的认识》人教新课标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圆的定义;
–能够区分圆的直径、半径、圆心等概念;
–能够画圆并测量圆的直径和半径。

2.过程与方法:
–导入新知,引发学生兴趣;
–教师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来讲解圆。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兴趣;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二、教学重点
1.圆的定义及相关概念;
2.圆的直径和半径的认识。

三、教学难点
1.圆的直径和半径的测量;
2.图形的绘制。

四、教学过程
A. Warm-up
•引导学生讨论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物体,并引出圆的形状及特点。

B. Presentation
1.第一步:出示几个圆形图形,让学生观察并总结圆的特点;
2.第二步:引入圆的定义,讲解圆的定义,并引出圆的直径、半径、圆心等概念;
3.第三步:通过互动问答,帮助学生理解圆的概念和相关术语。

C. Practice
1.让学生用圆规和直尺画一个圆;
2.让学生测量所画圆的直径和半径;
3.学生自主练习,画出多个圆并测量。

D. Consolidation
•总结今天的内容,巩固圆的定义、直径、半径的概念。

E. Homework
•布置练习作业:画出三个圆,并测量其直径和半径。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圆的定义及相关概念,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圆的特点和测量方法。

在后续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拓展相关实践能力。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5单元圆1.圆的认识∣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5单元圆1.圆的认识∣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5单元圆 1.圆的认识∣人教新课标在教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5单元“圆”的时候,我选择了人教新课标版的教材,本节课的主题是“圆的认识”。

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理解圆的基本概念,掌握圆的直径和半径的定义,能够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圆的定义和圆的周长、面积的计算方法,难点是圆周长和面积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准备了圆形教具、直尺、圆规、计算器等教具,以及练习本和笔等学具。

五、教学过程我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拿出一个圆形教具,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的特点。

然后,我讲解圆的定义,并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使用圆规和直尺画出圆。

接着,我讲解圆的直径和半径的定义,并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它们的关系。

然后,我讲解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并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

我讲解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并通过练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六、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写下了圆的定义、直径和半径的定义、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并通过图示和公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七、作业设计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反思了这节课的教学效果,发现大部分学生都能理解和掌握圆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在圆周长和面积公式的应用上还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同时,我拓展延伸了圆的应用,让学生思考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比如车轮、圆桌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教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5单元“圆”的时候,我选择了人教新课标版的教材,本节课的主题是“圆的认识”。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是需要重点关注的。

一、实践情景引入我选择了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新课,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步骤。

通过拿出一个圆形教具,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的特点,我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引发他们对圆的思考。

这个实践情景的引入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帮助他们建立起对圆的直观认识。

二、圆的定义在讲解圆的定义时,我注重了理论联系实际。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圆的认识》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圆的认识》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圆的认识》人教新课标在今天的数学课上,我们将一起探索圆的世界。

这是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我们将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和练习,深入理解圆的性质和运用。

一、教学内容我们将会使用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材,主要涉及第117页至第119页的“圆的认识”这一章节。

我们会学习圆的定义、圆心、半径、直径等基本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了解圆的性质和应用。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圆的基本概念,掌握圆的性质,并能够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们理解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难点则是如何让学生们能够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先拿出一个硬币,让学生们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形状吗?你们能用一个词来描述它吗?”3. 练习:我会让学生们自己动手,用白纸和笔画出一个圆,并测量它的半径和直径,加深他们对圆的理解。

4. 应用:接着,我会给出一些实际问题,如“一个圆的直径是10厘米,求它的半径是多少厘米?”让学生们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答。

六、板书设计在黑板上,我会写下圆的定义、圆心、半径、直径等基本概念,并画出一个圆,标注出圆心和半径,以便学生们直观的理解。

七、作业设计1. 请画出一个圆,并测量它的半径和直径,记录在作业本上。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圆的基本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但在测量圆的半径和直径时,有些学生还存在一些困难,需要在课后进行个别辅导。

可以让学生们进一步探索圆的性质,如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是需要我们重点关注的。

引入环节中的实践情景是非常关键的,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帮助他们建立对圆的直观认识。

讲解环节中对于圆的定义和性质的阐述,以及通过实物演示来强化学生的理解,是本节课的重点。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圆的认识》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圆的认识》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圆的认识》人教新课标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圆的定义、性质和特点,包括圆的直径、半径、圆心等基本概念,以及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通过实例和图形,让学生理解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车轮、圆桌等。

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理解直径、半径、圆心等定义。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能够识别和描述生活中的圆形物体。

3. 使学生能够运用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和应用。

教学难点1. 圆的性质和特点的理解,尤其是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2. 学生对圆的空间想象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圆规、直尺、量角器、计算器等。

2. 学具:圆模型、卡片、练习册等。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如车轮、圆桌等,引发学生对圆的认识和兴趣。

2. 讲解:介绍圆的定义、性质和特点,包括圆的直径、半径、圆心等基本概念,以及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3. 示例:通过实例和图形,让学生理解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车轮、圆桌等。

4. 练习:让学生进行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圆的性质和特点,以及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板书设计1. 圆的认识2. 内容:圆的定义、性质和特点,圆的直径、半径、圆心等基本概念,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3. 示例: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如车轮、圆桌等。

作业设计1. 练习题: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2. 思考题:讨论圆的性质和特点,以及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和图形,让学生理解了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以及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圆的空间想象和实际应用能力较弱,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培养。

同时,对于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推导和应用,需要进一步讲解和练习,以提高学生的掌握程度。

教学难点1. 圆的性质和特点的理解,尤其是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圆的认识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圆的认识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圆的认识人教新课标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圆的定义、性质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通过圆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圆的基本概念,理解圆的半径、直径、圆周等性质,并能将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圆的定义,掌握圆的半径、直径、圆周等性质,并能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学生对几何学的认识。

教学难点1. 圆的定义及性质的理解。

2. 圆的半径、直径、圆周之间的关系。

3. 学生对圆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应用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圆的模型、圆规、直尺、圆的示意图。

2. 学具:学生自备圆规、直尺、示意图。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圆形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圆的特点和作用。

2. 新课:讲解圆的定义、性质,引导学生动手使用圆规绘制圆,并理解圆的半径、直径、圆周等性质。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圆的知识解决问题。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板书设计1. 圆的定义、性质。

2. 圆的半径、直径、圆周之间的关系。

3. 学生绘制圆的步骤及注意事项。

作业设计1. 绘制圆:学生根据所学知识,使用圆规绘制不同大小的圆,并标出半径、直径、圆周。

2. 分析实际问题:学生运用圆的知识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并写出解题过程。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圆的定义、性质,使学生掌握了圆的基本知识。

通过案例分析,学生能够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1. 加强对圆的定义及性质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2. 增加课堂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圆的认识第一课时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圆的认识第一课时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圆的认识第一课时人教版教案:圆的认识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关于圆的认识的相关章节。

具体内容包括:圆的定义、圆的直径、半径、弧、圆心角等基本概念,以及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能够运用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进行计算。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1. 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理解和运用。

2. 圆心角、弧、半径之间的关系。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圆形卡片、直尺、圆规、量角器。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色笔。

教学过程:一、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 让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找出圆形物体,并描述其特征。

2. 教师出示圆形教具,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圆的特点。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圆的定义,通过示例和观察,让学生理解圆的概念。

2. 讲解圆的直径、半径、弧、圆心角等基本概念,并展示相应的教具和图示。

三、知识讲解与例题讲解(10分钟)1. 讲解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并通过示例进行讲解。

2. 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尝试解答例题。

四、随堂练习(10分钟)1. 教师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和评价。

五、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运用(5分钟)1. 教师出示一个圆形物体,让学生运用周长和面积公式进行计算。

2.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进行指导和评价。

六、板书设计(5分钟)1. 教师根据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板书设计,突出重点和难点。

七、作业设计(5分钟)1. 布置作业:请学生运用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计算一个圆形物体的周长和面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5分钟)2. 学生自由发挥,进行拓展延伸,如寻找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尝试计算其周长和面积。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关于圆的认识的相关章节。

具体内容包括:圆的定义、圆的直径、半径、弧、圆心角等基本概念,以及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 圆的认识》人教新课标(3)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 圆的认识》人教新课标(3)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 圆的认识》人教新课标(3)教学目标•了解圆的定义,认识圆的基本要素;•能够正确绘制圆;•能够运用圆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圆的定义;•圆的半径和直径的概念;•圆心和圆的关系。

教学难点•圆的半径和直径的区别;•圆心的概念及其在圆上的位置。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案、教材、黑板、彩色粉笔等;•学生准备:学习愿望、积极配合,准备好文具。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可通过一些图形让学生观察,引导学生讨论图形的特点,并引出圆这个概念。

2. 学习圆的定义教师向学生介绍圆的定义:圆是由平面上每一点到一个确定点的距离都相等的点的集合。

3. 认识圆的基本要素教师讲解圆心、半径、直径的概念,帮助学生理解这些基本要素在圆中的作用。

4. 绘制圆教师演示如何使用圆规和圆规作圆,让学生动手实践,掌握绘制圆的方法。

5. 拓展练习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6. 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到校园或小区寻找圆形物体,观察并记录所找到的圆形物体,加深对圆的认识。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了圆的定义、圆的基本要素以及如何绘制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题;2.到周边环境中观察圆形物体,并写一份观察报告;3.预习下节课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对圆已经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希望大家认真学习,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数学水平,让数学之美在你们心中绽放!。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圆的认识-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圆的认识-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 圆的认识人教新课标教学内容本节教学内容为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五章第一节“圆的认识”。

学生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理解圆的基本概念,掌握圆的性质,学会使用圆规画圆,并能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圆的基本概念,知道圆的半径、直径、圆心等基本术语。

2. 使学生掌握圆的基本性质,如圆的半径相等、圆的直径是半径的两倍等。

3. 培养学生运用圆规画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4. 使学生能够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教学难点1. 圆的性质的理解和运用。

2. 圆规的使用方法。

3. 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圆规、圆模型、教学PPT等。

2. 学生准备:圆规、直尺、铅笔、橡皮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圆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圆的基本概念,让学生理解圆的半径、直径、圆心等基本术语。

3. 活动一:让学生动手操作,使用圆规画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4. 活动二:让学生观察圆的性质,引导学生发现圆的半径相等、圆的直径是半径的两倍等性质。

5. 应用环节:让学生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板书设计1. 圆的认识2. 内容:圆的基本概念圆的性质圆规的使用方法圆的应用作业设计1. 让学生完成课后的练习题,巩固对圆的认识。

2.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生活中的圆,思考圆的性质,并记录下来。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动手操作、观察、应用等环节,让学生全面了解了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圆的性质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讲解。

教学难点详细补充和说明1. 圆的性质的理解和运用直观演示:使用多媒体或实物模型,直观展示圆的半径、直径、圆心等概念,让学生在视觉上形成直观印象。

动手操作:让学生使用圆规和直尺在纸上画圆,并标注出半径、直径和圆心,通过亲身体验加深对圆性质的理解。

5.1圆的认识(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5.1圆的认识(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5.1圆的认识(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六年级上册数学的5.1圆的认识。

我们将从圆的定义、圆的性质、圆的周长和圆的面积四个方面来展开学习。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圆的定义和性质,理解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圆的定义和性质,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以及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圆规、直尺、绳子。

学具:练习本、铅笔、圆规、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拿出一个圆形物体,比如一个硬币,问学生们是否认识它,并引导他们观察这个圆形物体的特点。

2. 圆的定义:接着,我会用粉笔在黑板上画一个圆,并解释圆的定义:圆是一个平面上所有点到圆心的距离都相等的图形。

我会让学生们用圆规和直尺尝试画出自己的圆,并测量圆的直径和半径。

3. 圆的性质:然后,我会讲解圆的性质,比如圆的对称性、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我会用公式和实例进行讲解,并让学生们进行随堂练习。

4. 圆的周长和面积:5. 例题讲解:然后,我会出一道例题,比如“一个圆的直径是10厘米,求这个圆的周长和面积。

”我会带领学生们一起解答,并解释解题思路。

6. 随堂练习:我会给学生们发放练习本,让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比如“一个圆形花园的直径是20米,求这个花园的周长和面积。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圆的定义:平面上所有点到圆心的距离都相等的图形。

圆的性质:对称性、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周长=2πr,面积=πr²。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一个圆的直径是12厘米,求这个圆的周长和面积。

2. 一个圆形花园的直径是30米,求这个花园的周长和面积。

答案:1. 周长=2πr=2×3.14×6=37.68厘米,面积=πr²=3.14×6²=113.04平方厘米。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圆的认识》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圆的认识》人教新课标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圆的基本概念。圆是由一组等距离于定点的点构成的几何图形,它具有独特的对称性和美观性。圆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如轮子、钟表等。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圆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如圆的对称性在设计的应用等。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圆的定义、半径与直径关系以及圆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圆的基本概念、半径与直径关系、圆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圆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圆的认识》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圆的基本概念掌握得还不错,但有几个地方我觉得可以进一步改进。
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对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表现得相当积极,但我注意到有些小组在讨论过程中偏离了主题。为了提高讨论的效率,我应该在讨论前给出更明确的指导,比如提前设定讨论的方向和目标,让学生在讨论时有更明确的关注点。
关于学生小组讨论,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方式,让学生们相互交流、共同解决问题。但在实际操作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由于性格原因或者是对话题不感兴趣。针对这个问题,我计划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多地关注这些学生,鼓励他们பைடு நூலகம்胆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对于画圆技巧的难点,可以通过分步骤教学和反复练习,逐步提高学生的操作水平。
-在圆面积公式的推导中,可以使用动画或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面积的形成。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以设计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题目,指导学生如何从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并应用圆的相关知识进行解决。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 圆的认识人教新课标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 圆的认识人教新课标版

第五单元圆教学设计第1课时圆的认识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教材第57~59页内容及相关练习。

内容简析圆的认识分三部分内容教学,即圆的各部分名称、圆的性质和利用圆设计图案。

教材首先呈现生活中圆的素材原型,然后引导学生尝试用茶杯盖、三角尺上的圆洞等圆形物体进行描摹以及用圆规画圆的情景,引出圆的各部分名称。

在教学圆的特征时,分四个层次编排:第一,让学生将画好的圆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发现沿着任意一条直径对折,两边可以重合,说明了圆是轴对称图形。

第二,通过对折痕的观察和想象,让学生理解半径和直径都有无数条。

第三,通过测量与比较,让学生认识到同一圆内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也都相等,并且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

第四,结合画圆的经验,理解圆心可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可决定圆的大小。

教学利用圆设计图案,涉及充分利用圆的对称性,需要学生学会确定某个圆或半圆的圆心和半径,这也是圆心和半径分别确定圆的位置与大小的最直接应用。

教学目标1.学生在画圆的过程中,认识圆,掌握圆的各部分名称。

2.通过动手操作、实验观察探索出圆的特征及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3.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在动手操作中掌握圆的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圆的概念,归纳圆的特征。

教法与学法1.本课时教学圆的认识,从生活情景引入,引导学生动手画标准的圆,在操作过程中,认识圆各部分名称、特征。

通过设计有关圆的图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欣赏数学美的能力。

2.本课时学生的学习,首先是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从生活中圆的物体抽象出圆,再观察体会圆;其次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在折一折、画一画、指一指、比一比等实践活动中讨论、交流,认识并理解掌握圆的特征,同时注重给学生创设思维空间,从而让他们主动去获得知识。

承前启后链教学过程一、情景创设,导入课题课件展示法:播放课件,呈现生活中圆的素材原型,然后在学生充分观察的基础上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引出课题。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圆的认识》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能够认识圆的基本概念,掌握圆的直径、半径、圆心等概念。

–能够应用圆的性质解决问题,理解圆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运用示例引导学生探究圆的概念,通过观察实物和实验操作,加深对圆的认识。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探究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喜爱,激发学生对数学探索的热情。

–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细心和耐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圆的基本概念,圆的性质,圆的应用。

2.难点:圆的直径、半径、圆心等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引入:教师向学生展示圆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谈对圆的认识。

2.学习: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了解圆的基本概念,学习圆的直径、半径、圆心等概念。

3.实践:组织学生观察教室中的圆形物品,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圆。

4.小结:学生归纳总结圆的基本性质。

第二课时1.复习:学生通过回顾前一课学习的知识,巩固对圆的基本概念的理解。

2.学习:学生学习圆的性质,如相交圆、内切圆、外切圆等概念。

3.锻炼:让学生通过练习题检验自己对圆的理解。

4.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生活中的圆的应用,激发学生探索圆的兴趣。

第三课时1.引导:教师通过引入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究圆的应用。

2.演练:学生通过教师设计的实际问题,应用圆的性质解决问题。

3.展示:学生展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进行分享和交流。

4.总结: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加深对圆的认识。

四、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题,巩固对圆的基本概念的理解。

2.思考生活中圆的应用,写一篇小结。

五、教学反思通过这一教学设计,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通过实际问题的应用,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同时,学生也锻炼了自己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1课时圆的认识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1课时圆的认识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1课时圆的认识人教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要给大家讲解的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第五单元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圆的认识。

我们将会学习圆的定义、特点、直径、半径等基本概念,并通过实例了解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能够运用圆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大家的数学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圆的定义和性质,难点是理解圆的直径和半径的概念,以及如何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好了圆形教具和一些实际物品,如硬币、瓶盖等,让大家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圆的概念。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拿出一个硬币,让大家观察硬币的形状,引导学生发现硬币是一个圆形。

2. 圆的定义:我会给出圆的定义,即所有点到圆心的距离都相等的图形叫做圆。

3. 圆的直径和半径:我会解释直径和半径的概念,直径是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半径是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

4. 实例讲解:我会用实际的硬币和瓶盖等物品,让大家观察和测量它们的直径和半径,加深大家对圆的性质的理解。

5. 随堂练习:我会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大家测量身边的物品的直径和半径,巩固所学知识。

6. 圆的应用:我会给大家一些实际问题,如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让大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圆的定义:所有点到圆心的距离都相等的图形圆的直径:通过圆心,两端在圆上的线段圆的半径: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七、作业设计1. 请同学们测量身边的一个圆形物品,记录下它的直径和半径。

答案:例如,我测量了一个硬币,直径是2厘米,半径是1厘米。

2. 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答案:假设圆的直径是10厘米,那么周长是31.4厘米,面积是78.5平方厘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同学们对圆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大家在实例测量和问题解决方面表现出色。

六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第5单元第一课时《圆的认识(1)》教案

六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第5单元第一课时《圆的认识(1)》教案

六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第5单元第一课时《圆的认识(1)》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圆的形状,了解圆的性质。

2.能够正确使用圆的相关专有名词。

3.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圆的相关知识进行解决。

二、教具准备1.墙上贴有圆形的图片。

2.学生课桌上发放圆规、圆规和圆规的知识卡片。

三、教学内容1. 圆的认识1.1 认识圆的形状:圆是一个没有顶点、边的几何图形。

1.2 认识圆的专有名词:圆心、半径、直径。

1.3 定义圆的半径和直径。

1.4 利用圆规、圆规研究圆的性质。

2. 圆形问题解决2.1 使用圆的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2.2 通过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四、教学步骤1. 导入在黑板上绘制一个圆形,让学生观察圆的形状并用手指指向圆的中心,引导学生讨论圆的形状和特点。

2. 学习2.1 理解圆心、半径、直径的定义,让学生用手把圆规的尖端放在圆心,探讨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2.2 分发圆规和圆规的知识卡片,让学生通过测量圆的半径和直径来加深认识。

3. 巩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解决圆形问题,强化所学知识。

五、课堂讨论学生就圆的性质、半径、直径等问题展开讨论,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六、作业布置1.完成练习册中与圆相关的题目。

2.思考: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场合可以应用圆的知识?七、扩展内容利用科学实验或故事讲解等形式,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圆的应用领域,如圆形建筑、圆形器具等。

八、小结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总结圆的基本性质,并展示学生对圆的认识。

九、反馈询问学生对圆的认识是否更加深入,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以上是《圆的认识(1)》的教案内容,请老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教学实施。

祝愿教学顺利!。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5单元圆-第1课时圆的认识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5单元圆-第1课时圆的认识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5单元圆-第1课时圆的认识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5单元《圆》的第1课时《圆的认识》是本单元的第一节新授课。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这部分的学习,使学生对圆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为后续学习圆的周长、面积等知识打下基础。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圆的定义、圆的直径和半径的定义、圆的特征等。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知识,对平面图形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对圆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对圆的特征和性质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直观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认识圆的特征,理解圆的性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圆的定义,掌握圆的直径和半径的定义,了解圆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圆的定义,圆的直径和半径的定义,圆的特征。

2.难点:圆的特征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直观教学法:利用实物、模型、图片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建立对圆的形象认识。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解决问题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圆的模型、图片、实物等。

2.学具准备: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等。

3.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以便于进行直观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如硬币、圆桌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些物体的共同特点是它们都是圆形的。

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圆的认识。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圆的模型、图片等,引导学生观察圆的特征,并提问:你们认为圆是什么样子的?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圆是一个平面上所有点到一个固定点的距离都相等的图形。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圆的认识》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圆的认识》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圆的认识》人教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五章第一节《圆的认识》。

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圆的定义、圆的直径和半径、圆的特征以及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圆的定义及其基本属性;2. 学会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2. 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圆形物品、直尺、圆规、多媒体课件;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圆规、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物品,如硬币、轮子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共同特点;(2)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圆形物品都有一定的直径和半径,进而引出圆的定义。

2. 知识讲解:(1)讲解圆的定义:圆是平面上所有点与一个固定点(圆心)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2)介绍圆的直径和半径: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直径和半径的概念,并掌握它们的关系;(3)讲解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周长=2πr,面积=πr²。

3. 例题讲解:(1)出示例题:一个直径为10厘米的圆,求它的周长和面积;(2)引导学生运用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进行计算;(3)讲解答案,并强调计算过程中的关键步骤。

4. 随堂练习:(1)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一个半径为5厘米的圆,求它的周长和面积;(2)引导学生互相交流解题过程,讨论解题方法。

5.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巩固圆的定义、直径、半径、周长和面积的知识;(2)强调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圆的定义:平面上所有点与一个固定点(圆心)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

圆的直径和半径:直径是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半径是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

圆的周长和面积:周长=2πr,面积=πr²。

七、作业设计:1. 请用圆规和直尺画一个半径为5厘米的圆,并测量它的直径;2. 根据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计算一个直径为12厘米的圆的周长和面积;3. 结合生活实际,找出一个圆形物品,测量它的直径和半径,并计算它的周长和面积。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1《圆的认识》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1《圆的认识》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1《圆的认识》人教版教案:圆的认识一、教学内容1. 圆的定义:平面上一动点以一定点为中心,一定长为距离运动一周的轨迹称为圆。

2. 圆的特征:圆心、半径、直径。

3. 圆的画法:用圆规和直尺画圆。

4. 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周长C=2πr,面积S=πr²。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圆的定义、特征、画法和计算公式。

2. 培养学生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重点:圆的定义、特征、画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圆规、直尺、圆形的实物。

2.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张白纸、一支铅笔、一把尺子、一个圆规。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物体,如硬币、圆桌、轮胎等,引导学生发现圆的特征。

3. 圆的特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测量,发现圆心、半径、直径的特点。

4. 圆的画法:讲解圆规的使用方法,示范画圆的过程,引导学生动手实践,独立画出一个圆。

5. 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讲解周长C=2πr和面积S=πr²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运用公式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6. 例题讲解:给出一个实际问题,如“一个直径为10厘米的圆,求它的周长和面积。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7. 随堂练习:给出几个有关圆的计算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六、板书设计圆的认识1. 圆的定义2. 圆的特征3. 圆的画法4. 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画出一个半径为5厘米的圆,并计算它的周长和面积。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形式,使学生掌握了圆的定义、特征、画法和计算公式。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圆的认识》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圆的认识》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圆的认识》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我设计的教案是针对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的《圆的认识》一课。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圆的定义、圆的直径和半径的概念、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等。

一、教学内容1. 圆的定义: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圆是由定点到定点的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

2. 圆的直径和半径:介绍直径和半径的概念,强调直径是穿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半径是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

3. 圆的周长:讲解圆的周长计算方法,即周长等于圆周率乘以直径。

4. 圆的面积:讲解圆的面积计算方法,即面积等于圆周率乘以半径的平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圆的定义,掌握圆的相关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重点:圆的定义、直径和半径的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圆规、直尺、绳子、硬币等。

2. 学具:练习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圆形物品,如圆形桌面、圆形窗户等,引导学生发现圆的特点。

2. 讲解圆的定义:使用课件展示圆的定义,让学生理解圆是由定点到定点的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

3. 讲解直径和半径: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了解直径和半径的概念。

4. 讲解圆的周长:引导学生运用圆周率的知识,计算圆的周长。

5. 讲解圆的面积:引导学生运用圆周率的知识,计算圆的面积。

6. 例题讲解:出示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7.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圆的定义2. 直径和半径3. 圆的周长计算方法4. 圆的面积计算方法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下面圆的周长和面积。

半径:5厘米2. 答案:周长:31.4厘米面积:78.5平方厘米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圆的定义、直径和半径的概念掌握较好,但在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时,部分学生存在误差。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时圆的认识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圆的认识”是《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57-58页。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直观的认识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圆这个平面图形与以往学习的平面图形有显著的不同,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都是直线图形,而圆是曲线图形。

由此,教学将从对直线图形的研究过渡到对曲线图形的研究,这对学生而言是一种跨越与挑战。

因为无论是研究曲线图形的思想还是方法,与直线图形相比,都有显著的变化和提升。

(二)核心能力
借助实际操作活动认识圆、画圆,积累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形成一定的画图技能和空间观念。

(三)学习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动手操作,会用圆规正确的画圆。

了解圆的各部分名称并能用字母表示对应的名称。

2.通过画、折、量、观察等操作活动认识并掌握圆的基本特征,理解同圆中半径和直径的特征和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四)学习重点
认识圆及其特征,能正确的用圆规画圆。

(五)学习难点
深刻理解圆的特征
(六)配套资源
实施资源:《圆的认识》教学课件,各种物体表面有圆形的实物,剪刀,铅笔、直尺、圆规等作图工具。

二、学习设计
(一)课前设计
1.预习任务
收集生活中物体表面有圆形的实物或照片。

(二)课堂设计
1. 谈话导入
师:老师收集了一些美丽的图片,大家想欣赏一下吗?从这些图片中你能找到什么与数学有关的知识吗?
PPT展示图片
师:从奇妙的自然界到文明的人类社会,从手工艺品到各种建筑……到处都可以看到大大小小的圆。

谁来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所见过的圆?(学生列举回答。


生活中到处都是圆,今天我们就来进一步学习圆这种平面图形。

(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设计意图:结合生活实际,学生对圆已有一定的认识,因此通过欣赏生活中的圆,让学生找找自己生活中见过的圆,使学生对圆有了初步的了解,激发了进一步学习圆的兴趣。


2.问题探究
(1)利用素材,尝试画圆
师:你能想办法在纸上画一个圆吗?
预设:
①利用圆形的实物模型的外框画圆;
②用线绕固定点旋转画圆;
③用圆规……
学生交流画圆的想法,学生会提出实物画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画出的圆不太标准,大小有一定的局限。

展示学生用圆规画的圆,让其说说自己的画法和想法。

引出画圆的常用工具——圆规。

让学生拿出自己的圆规观察圆规的组成:一只“带有针尖的脚”,一只“装有铅笔的脚”
(2)运用圆规,规范画圆
自己动手尝试用圆规在纸上画一个圆。

思考:
①用圆规画圆要注意什么?
②尝试归纳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③圆规画圆有什么优点?
展示反馈
出示学生作品讨论画圆的注意事项:固定住针尖,两只脚之间的距离不随意改变。

归纳圆规画圆的方法:定好两脚间的距离——把带有针尖的脚固定在一点上——把装有铅笔的脚旋转一周,就画出一个圆。

师:为什么都用圆规画圆,圆的大小都不同呢?这跟谁有关呢?
(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半径……)感受圆规画圆灵活(能大能小),方便的优点。

自学教材第58页,学习圆的各部分名称和概念。

请将名称标在自己画的那个圆上,标注圆心(O)、直径(d)、半径(r)。

判断图中哪些是直径,哪些是半径。

教师示范画圆,(学生指导在某一位置,画多大的圆?)规范画圆方法的同时让学生感悟: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设计意图:学生充分经历了自主尝试的过程,从最初的利用实物等工具画圆,学生经历了从实物抽象出平面图形的过程;运用圆规画圆,重点说说画圆时的注意事项,结合画圆的方法理解圆的各部分名称,最后通过老师指导画圆感受: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一系列活动培养了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数学素养。

考查目标1】
(3)动手操作,探究圆的特征
先独立完成以下操作,并在小组内交流。

活动要求:
①用圆规画几个大小不同的圆,并剪下来。

②选一个圆形纸片,沿任意一条直径折一折,你发现了什么?
③在一个圆内任意画它的半径和直径,并测量它们的长度,你有什么发现?
反馈交流,理解归纳圆的特征:圆是轴对称图形,任意一条直径都是它的对称轴,中心点为圆心;圆有无数条半径,无数条直径;同一圆内所有半径都相等,所有直径都相等,半径长度是直径长度的一半,直径长度是半径长度的2倍。

【设计意图:学生在画一画、折一折、量一量等一系列活动中,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主动探索,从而明确直径和半径的关系,提升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归纳能力,同时也经历了知识形成的过程,体验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习的信心。

考查目标2】
3. 课堂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圆,知道了什么是圆心、半径、直径;了解了圆的基本特征;知道了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理解了半径和直径之间的关系。

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就有了关于圆的精确记载。

墨子在他的著作中就这样描述道:“圆,一中同长也。

”对于这句话,谈谈你的理解。

(三)课时作业
1. 课堂上同学们借助杯子盖,尺子等实物画的圆,如何找到圆心?请你自己画一画,试一试。

答案:对折找到圆心或反复测量定圆心。

解析:通过动手操作进一步巩固圆的特征——直径是圆里面最长的线段,通过反复测量、调整,方能找到圆心。

也可把圆剪下来通过对折找到圆心。

【考查目标1、2】
2.看图填空。

答案:d=6cm r=3cm d=10cm r=3.5cm
解析:通过填空的形式,考查学生对圆的特征和半径与直径之间关系的理解,巩固所学知识。

【考查目标2】
3.(1)篮球场中间的圆怎么画?
(2)如果要把圆画得更大一些,怎么办?
答案:用绳子绕定点旋转一周
解析:考察圆的定义“圆是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集合”的实际应用。

试着探索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最佳方法;而关于“怎样把圆画得更大”这一问题,学生应该很自然地想到加长绳子,这是对“圆的大小与其半径有关”的最好运用。

【考查目标1、2】
4.打开《圆的认识》随堂小测A和《圆的认识》随堂小测B检测一下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