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18修订)

合集下载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18年修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18年修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18年修正)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日期】2018.12.29•【文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二十四号•【施行日期】2018.12.29•【效力等级】法律•【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职业与放射卫生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01年10月27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根据2011年12月31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16年7月2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等六部法律的决定》第二次修正根据2017年11月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等十一部法律的决定》第三次修正根据2018年12月29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七部法律的决定》第四次修正)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前期预防第三章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第四章职业病诊断与职业病病人保障第五章监督检查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七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职业病防治活动。

本法所称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职业病的分类和目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制定、调整并公布。

第三条职业病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建立用人单位负责、行政机关监管、行业自律、职工参与和社会监督的机制,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

第四条劳动者依法享有职业卫生保护的权利。

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劳动者获得职业卫生保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01年10月27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2001年10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六十号发布2002年5月1日起施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经济发展,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职业病防治活动。

本法所称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职业病的分类和目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规定、调整并公布。

第三条职业病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

第四条劳动者依法享有职业卫生保护的权利。

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劳动者获得职业卫生保护。

第五条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加强对职业病防治的管理,提高职业病防治水平,对本单位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承担责任。

第六条用人单位必须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

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工伤社会保险的监督管理,确保劳动者依法享受工伤社会保险待遇。

第七条国家鼓励研制、开发、推广、应用有利于职业病防治和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加强对职业病的机理和发生规律的基础研究.提高职业病防治科学技术水平;积极采用有效的职业病防治技术、工艺、材料:限制使用或者淘汰职业病危害严重的技术、工艺、材料。

第八条国家实行职业卫生监督制度。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统一负责全国职业病防治的监督管理工作。

国务院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职业病防治的有关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职业病防治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职业病防治的有关监督管理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修订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修订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五十二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决定》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于2011年12月31日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2011年12月31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决定(2011年12月31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决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作如下修改:一、将第二条第二款修改为:“本法所称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第三款修改为:“职业病的分类和目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制定、调整并公布。

”二、将第三条修改为:“职业病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建立用人单位负责、行政机关监管、行业自律、职工参与和社会监督的机制,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

”三、在第四条中增加一款,作为第三款:“工会组织依法对职业病防治工作进行监督,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用人单位制定或者修改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应当听取工会组织的意见。

”四、增加一条,作为第六条:“用人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全面负责。

”五、将第七条改为第八条,修改为:“国家鼓励和支持研制、开发、推广、应用有利于职业病防治和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加强对职业病的机理和发生规律的基础研究,提高职业病防治科学技术水平;积极采用有效的职业病防治技术、工艺、设备、材料;限制使用或者淘汰职业病危害严重的技术、工艺、设备、材料。

“国家鼓励和支持职业病医疗康复机构的建设。

”六、将第八条改为第九条,第二款修改为:“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依照本法和国务院确定的职责,负责全国职业病防治的监督管理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01年10月27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4次会议通过;根据2011年12月31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4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决定》修正)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职业病防治活动。

本法所称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职业病的分类和目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制定、调整并公布。

第三条职业病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建立用人单位负责、行政机关监管、行业自律、职工参与和社会监督的机制,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

第四条劳动者依法享有职业卫生保护的权利。

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劳动者获得职业卫生保护。

工会组织依法对职业病防治工作进行监督,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用人单位制定或者修改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应当听取工会组织的意见。

第五条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加强对职业病防治的管理,提高职业病防治水平,对本单位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承担责任。

第六条用人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全面负责。

第七条用人单位必须依法参加工伤保险。

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工伤保险的监督管理,确保劳动者依法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第八条国家鼓励和支持研制、开发、推广、应用有利于职业病防治和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加强对职业病的机理和发生规律的基础研究,提高职业病防治科学技术水平;积极采用有效的职业病防治技术、工艺、设备、材料;限制使用或者淘汰职业病危害严重的技术、工艺、设备、材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最新)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最新)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01年10月27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根据2011年12月31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16年7月2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等六部法律的决定》第二次修正根据2017年11月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等十一部法律的决定》第三次修正根据2018年12月29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七部法律的决定》第四次修正)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前期预防第三章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第四章职业病诊断与职业病病人保障第五章监督检查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七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职业病防治活动。

本法所称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职业病的分类和目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制定、调整并公布。

第三条职业病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建立用人单位负责、行政机关监管、行业自律、职工参与和社会监督的机制,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

第四条劳动者依法享有职业卫生保护的权利。

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劳动者获得职业卫生保护。

工会组织依法对职业病防治工作进行监督,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用人单位制定或者修改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应当听取工会组织的意见。

第五条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加强对职业病防治的管理,提高职业病防治水平,对本单位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承担责任。

职业病防治法(2018修正版)

职业病防治法(2018修正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18年修正版)2018年12月29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七部法律的决定”。

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前期预防第三章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第四章职业病诊断与职业病病人保障第五章监督检查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七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职业病防治活动。

本法所称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职业病的分类和目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制定、调整并公布。

第三条职业病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建立用人单位负责、行政机关监管、行业自律、职工参与和社会监督的机制,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

第四条劳动者依法享有职业卫生保护的权利。

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劳动者获得职业卫生保护。

工会组织依法对职业病防治工作进行监督,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用人单位制定或者修改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应当听取工会组织的意见。

第五条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加强对职业病防治的管理,提高职业病防治水平,对本单位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承担责任。

第六条用人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全面负责。

第七条用人单位必须依法参加工伤保险。

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工伤保险的监督管理,确保劳动者依法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第八条国家鼓励和支持研制、开发、推广、应用有利于职业病防治和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加强对职业病的机理和发生规律的基础研究,提高职业病防治科学技术水平;积极采用有效的职业病防治技术、工艺、设备、材料;限制使用或者淘汰职业病危害严重的技术、工艺、设备、材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执行方案以各地规定为准(2001年10月27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2001年10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0号发布)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前期预防第三章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第四章职业病诊断与职业病病人保障第五章监督检查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七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经济发展,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职业病防治活动。

本法所称职业病,是指企业库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职业病的分类和目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规定、调整并公布。

第三条职业病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

防治结合的方针,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

第四条劳动者依法享有职业卫生保护的权利。

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劳动者获得职业卫生保护。

第五条用人单位应当建立。

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加强对职业病防治的管理,提高职业病防治水平,对本单位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承担责任。

第六条用人单位必须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

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工伤社会保险的监督管理,确保劳动者依法享受工伤社会保险待遇。

第七条国家鼓励研制、开发、推广、应用有利于职业病防治和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斯材料,加强对职业病的机理和发生规律的基础研究,提高职业病防治科学技术水平;积极采用有效的职业病防治技术、工艺。

材料;限制使用或者淘汰职业病危害严重的技术、工艺为料。

第八条国家实行职业卫生监督制度。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统一负责全国职业病防治的监督管理工作。

国务院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职业病防治的有关监督管理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修改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修改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五十二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决定》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于2011年12月31日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2011年12月31日新华社北京12月31日电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决定(2011年12月31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决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作如下修改:一、将第二条第二款修改为:“本法所称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第三款修改为:“职业病的分类和目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制定、调整并公布。

”二、将第三条修改为:“职业病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建立用人单位负责、行政机关监管、行业自律、职工参与和社会监督的机制,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

”三、在第四条中增加一款,作为第三款:“工会组织依法对职业病防治工作进行监督,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用人单位制定或者修改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应当听取工会组织的意见。

”四、增加一条,作为第六条:“用人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全面负责。

”五、将第七条改为第八条,修改为:“国家鼓励和支持研制、开发、推广、应用有利于职业病防治和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加强对职业病的机理和发生规律的基础研究,提高职业病防治科学技术水平;积极采用有效的职业病防治技术、工艺、设备、材料;限制使用或者淘汰职业病危害严重的技术、工艺、设备、材料。

“国家鼓励和支持职业病医疗康复机构的建设。

”六、将第八条改为第九条,第二款修改为:“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依照本法和国务院确定的职责,负责全国职业病防治的监督管理工作。

职业病防治法(2018修正版)

职业病防治法(2018修正版)

中华人民共与国职业病防治法(2018年修正版)2018年12月29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与国劳动法》等七部法律得决定”。

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前期预防第三章劳动过程中得防护与管理第四章职业病诊断与职业病病人保障第五章监督检查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七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预防、控制与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与国领域内得职业病防治活动。

本法所称职业病,就是指企业、事业单位与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得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与其她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得疾病。

职业病得分类与目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制定、调整并公布.第三条职业病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得方针,建立用人单位负责、行政机关监管、行业自律、职工参与与社会监督得机制,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

第四条劳动者依法享有职业卫生保护得权利.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与卫生要求得工作环境与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劳动者获得职业卫生保护.工会组织依法对职业病防治工作进行监督,维护劳动者得合法权益。

用人单位制定或者修改有关职业病防治得规章制度,应当听取工会组织得意见.第五条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加强对职业病防治得管理,提高职业病防治水平,对本单位产生得职业病危害承担责任。

第六条用人单位得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得职业病防治工作全面负责。

第七条用人单位必须依法参加工伤保险.国务院与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工伤保险得监督管理,确保劳动者依法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第八条国家鼓励与支持研制、开发、推广、应用有利于职业病防治与保护劳动者健康得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加强对职业病得机理与发生规律得基础研究,提高职业病防治科学技术水平;积极采用有效得职业病防治技术、工艺、设备、材料;限制使用或者淘汰职业病危害严重得技术、工艺、设备、材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修正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修正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01年10月27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根据2011年12月31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决定》修正)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前期预防第三章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第四章职业病诊断与职业病病人保障第五章监督检查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七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职业病防治活动。

本法所称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职业病的分类和目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制定、调整并公布。

第三条职业病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建立用人单位负责、行政机关监管、行业自律、职工参与和社会监督的机制,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

第四条劳动者依法享有职业卫生保护的权利。

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劳动者获得职业卫生保护。

工会组织依法对职业病防治工作进行监督,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用人单位制定或者修改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应当听取工会组织的意见。

第五条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加强对职业病防治的管理,提高职业病防治水平,对本单位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承担责任。

第六条用人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全面负责。

第七条用人单位必须依法参加工伤保险。

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工伤保险的监督管理,确保劳动者依法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第八条国家鼓励和支持研制、开发、推广、应用有利于职业病防治和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加强对职业病的机理和发生规律的基础研究,提高职业病防治科学技术水平;积极采用有效的职业病防治技术、工艺、设备、材料;限制使用或者淘汰职业病危害严重的技术、工艺、设备、材料。

最新2018职业病防治法全文修订对比

最新2018职业病防治法全文修订对比

最新2018职业病防治法全文修订对比(附送电子版)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二十四号,2018年12月29日修正,2018年12月29日施行2018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全文修订对比)∙2001年10月27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根据2011年12月31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16年7月2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等六部法律的决定》第二次修正∙根据2017年11月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等十一部法律的决定》第三次修正根据2018年12月29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七部法律的决定》第四次修正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前期预防第三章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第四章职业病诊断与职业病病人保障第五章监督检查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七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职业病防治活动。

本法所称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职业病的分类和目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制定、调整并公布。

第三条职业病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建立用人单位负责、行政机关监管、行业自律、职工参与和社会监督的机制,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

第四条劳动者依法享有职业卫生保护的权利。

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劳动者获得职业卫生保护。

职业病防治法2018修订

职业病防治法2018修订

职业病防治法2018修订
摘要:
1.职业病防治法的修订背景和目的
2.职业病防治法的主要内容
3.职业病防治法的修订历程
4.职业病防治法的实施效果和意义
正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是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而制定的法律。

该法于2001 年10 月27 日由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历经多次修订,最新一次修订于2018 年12 月29 日由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

职业病防治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总则、前期预防、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职业病诊断与职业病病人保障、监督检查、法律责任和附则。

其中,总则明确了职业病防治的目的和适用范围,前期预防规定了用人单位应当采取的措施,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规定了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权利和义务,职业病诊断与职业病病人保障规定了职业病的诊断标准和职业病病人的待遇,监督检查规定了有关部门的职责和权限,法律责任规定了违反职业病防治法的法律责任,附则则对职业病的分类和目录进行了规定。

职业病防治法的修订历程体现了我国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高度重视和积极推进。

从2001 年首次通过,到2011 年、2016 年、2017 年和2018 年
的多次修订,每一次修订都对法律进行了完善和补充,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劳动者权益保护的新要求。

职业病防治法的实施效果显著,对于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保障劳动者健康和权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职业病防治法2018修订

职业病防治法2018修订

职业病防治法2018修订一、职业病防治法修订背景及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职业病问题日益突出。

为适应新形势下的职业病防治工作需要,加强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制度建设,进一步提高我国职业病防治水平,2018年我国对《职业病防治法》进行了修订。

修订后的职业病防治法对于推动我国职业病防治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职业病防治法2018修订主要内容1.立法目的和适用范围修订后的职业病防治法明确了立法目的,即预防和控制职业病,保障劳动者健康和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同时,明确了适用于从事职业活动的用人单位、劳动者、职业病防治有关部门和单位。

2.用人单位职责修订后的职业病防治法明确规定了用人单位在职业病防治工作中的主体责任,要求用人单位采取措施,防止和控制职业病危害,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职业环境,确保劳动者的健康和安全。

3.职业病诊断与职业病病人保障修订后的职业病防治法对职业病诊断与职业病病人保障作了更为详细的规定。

要求用人单位应当及时安排疑似职业病病人进行诊断,诊断为职业病的,应当给予相应的待遇,确保病人的权益得到保障。

4.职业病防治技术支持和监督修订后的职业病防治法明确了职业病防治技术支持和监督的措施。

包括加强职业病防治科研工作,推广应用职业病防治新技术、新方法,加强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监督检查,确保法律法规得到有效执行。

5.法律责任和处罚修订后的职业病防治法对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设定了严格的法律责任和处罚。

包括责令改正、罚款、责令停产整顿、吊销许可证等,以保障法律法规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三、我国职业病防治现状及挑战近年来,我国在职业病防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

如部分行业职业病发病率较高,用人单位主体责任不落实,职业病诊断与保障体系不完善,基层监管能力薄弱等问题。

四、修订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影响和作用修订后的职业病防治法对于加强我国职业病防治工作具有重要作用。

一方面,有利于提高用人单位的职业病防治意识,强化主体责任,从源头上减少职业病的发生。

职业病防治法2018修订

职业病防治法2018修订

职业病防治法2018修订摘要:一、职业病防治法修订背景二、修订的主要内容三、修订的重要意义正文:职业病防治法2018 修订一、职业病防治法修订背景职业病防治法自2001 年实施以来,对于我国职业病防治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然而,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职业病防治工作的不断深入,职业病防治法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进行修订和完善。

二、修订的主要内容2018 年修订的职业病防治法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了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

修订后的职业病防治法明确了劳动者在职业病防治中的权利和义务,增加了对劳动者健康监护的内容,并规定了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标准的防护用品和设备。

2.强化了用人单位的责任。

修订后的职业病防治法明确了用人单位在职业病防治中的主体责任,规定了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制度,并定期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评价。

3.完善了职业病诊断和鉴定制度。

修订后的职业病防治法明确了职业病诊断和鉴定的标准和程序,增加了对职业病诊断和鉴定工作的监督和管理,并规定了职业病诊断和鉴定结果的法律效力。

4.提高了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修订后的职业病防治法明确了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增加了对违法行为的处罚种类和幅度,并规定了用人单位不履行职业病防治义务的法律责任。

三、修订的重要意义修订后的职业病防治法的实施,对于提高我国职业病防治工作水平,保障劳动者健康权益,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它为劳动者提供了更加全面的保护,为用人单位提供了更加明确的指导,为政府职能部门提供了更加有力的监管手段。

总结起来,职业病防治法的修订是我国职业病防治工作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标志着我国职业病防治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职业病防治法2018修订

职业病防治法2018修订

职业病防治法2018修订摘要:一、背景与概述1.职业病防治法的历史沿革2.2018年修订的意义和目的二、修订内容概述1.修订的主要方面2.修订后的条款结构三、修订后的亮点1.加强前期预防2.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3.职业病诊断与病人保障4.监督检查与法律责任四、对企业和劳动者的影响1.企业职责和义务2.劳动者权益保障五、结论与展望1.2018年修订的作用和成果2.未来职业病防治法的进一步完善与发展正文:一、背景与概述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职业病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保障劳动者职业健康,我国于2001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近年来,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职业病防治需求,我国对《职业病防治法》进行了多次修订。

本文主要介绍2018年修订的内容及其对企业和劳动者的影响。

1.职业病防治法的历史沿革《职业病防治法》自2001年颁布实施以来,先后于2011年、2016年和2017年进行了三次修正。

2018年的修订是对原有法律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以更好地应对当前职业病防治的挑战。

2.2018年修订的意义和目的2018年修订的《职业病防治法》旨在进一步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保障劳动者职业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修订后的法律更注重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强化企业和劳动者的责任,提高职业病防治水平。

二、修订内容概述2018年修订的《职业病防治法》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完善:1.加强前期预防修订后的法律规定,企业在建设项目初期就应进行职业病危害评估,确保符合职业病防治要求。

此外,企业还需定期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及时发现和控制职业病风险。

2.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修订后的法律明确企业应制定职业病防护措施,为劳动者提供合格的防护用品,并对劳动者进行培训,提高其职业病防护意识。

同时,企业还需建立健全职业病应急预案,确保在突发情况下能够迅速应对。

3.职业病诊断与病人保障修订后的法律规定,劳动者有权进行职业病诊断,企业应承担相应的诊断费用。

职业病防治培训合规要求

职业病防治培训合规要求
对企业主要 负责人的培 训
职业病防治培训合规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18 年修订版) 第三十四条第一款:用 人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应当接受职业卫生培训,遵守职业 病防治法律、法规,依法组织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管理规定》(国家卫健委令第 5 号发布,自 2021 年 2 月 1 日起施行)第九条:用人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应当具 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职业卫生知识和管理能力,并接 受职业卫生培训。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18 年修订版)第七十条:违反本法规定,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 的,处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四)未按照规定组织劳动者进行职业卫生培训, 或者未对劳动者个人职业病防护采取指导、督促措施的;
《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管理规定》(国家卫健委令第 5 号发布,自 2021 年 2 月 1 日起施行)第四十八条: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责令限期改正, 给予警告;逾期未改正的,处十万元以下的罚款:(七)未按照规定组织劳 动者进行职业卫生培训,或者未对劳动者个体防护采取有效的指导、督促措 施的;
《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管理规定》(国家卫健委令第 5 号发布,自 2021 年 2 月 1 日起施行)第四十七条: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责令限期改正, 给予警告,可以并处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二)用人单位的主要 负责人、职业卫生管理人员未接受职业卫生培训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18 年修订版) 第三十四条第二款:用 人单位应当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卫生培训和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卫 生培训,普及职业卫生知识,督促劳动者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 和操作规程,指导劳动者正确使用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 用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18修订)本法所称的用人单位包括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个体经济组织等。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劳动者的职业卫生保护。

同时,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强化职业病防治管理,提高职业病防治水平。

如果用人单位产生职业病危害,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二章职业病防治的组织和管理第九条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分别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领导和组织,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机构和工作队伍,加强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宣传教育和培训,推动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开展。

第十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职业病防治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加强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投入。

同时,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监督检查,发现职业病危害和职业病患者,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和救治。

第十一条职业病防治机构应当按照职业病防治的需要,开展职业病防治技术服务、职业病危害评价、职业病诊断和鉴定、职业病监测和职业病调查等工作。

同时,职业病防治机构应当加强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指导和培训,提高职业病防治水平。

第十二条行业协会、行业组织等社会团体应当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加强对本行业或者本领域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组织和协调,推动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开展。

同时,行业协会、行业组织等社会团体应当加强对本行业或者本领域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宣传教育和培训,提高职业病防治意识和水平。

第三章职业病防治的措施第十三条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职业病危害的产生,保障劳动者的健康和安全。

用人单位应当对劳动者进行职业病防治知识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劳动者的职业病防治意识和能力。

第十四条用人单位应当对职业病危害进行评价,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降低职业病危害的风险。

对于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场所,用人单位应当建立相应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和设备,保障劳动者的职业卫生保护。

第十五条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制度,对作业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监测,并及时采取措施消除或者降低职业病危害。

第十六条用人单位应当对劳动者进行职业病体检,及时发现和诊断职业病。

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职业病诊断制度,及时为劳动者提供职业病诊断服务。

第十七条职业病患者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接受职业病诊断和鉴定,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和康复。

用人单位应当为职业病患者提供必要的治疗和康复条件。

第十八条劳动者患职业病,可以依法向用人单位主张赔偿。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工伤保险基金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职业病患者一定程度的救助。

第十九条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应当依法保守职业病防治的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

职业病防治机构和工作人员应当依法保守职业病防治的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泄露职业病防治的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

国家鼓励和支持研发、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以促进职业病防治和保护劳动者健康。

同时,加强职业病基础研究,提高职业病防治科学技术水平。

此外,积极采用有效的职业病防治技术、工艺、设备、材料,限制使用或淘汰职业病危害严重的技术、工艺、设备、材料。

国家还鼓励和支持职业病医疗康复机构的建设。

第九条规定了国家职业卫生监督制度。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全国职业病防治的监督管理工作。

各有关部门应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职业病防治的有关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职业病防治监督管理工作。

各有关部门应加强沟通,密切配合,依法行使职权,承担责任。

第十条规定了职业病防治规划的制定和实施。

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将职业病防治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并组织实施。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工作体制、机制,统一领导、指挥职业卫生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并加强职业病防治能力建设和服务体系建设,完善、落实职业病防治工作责任制。

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应认真执行本法,支持职业卫生监督管理部门依法履行职责。

第十一条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职业卫生监督管理部门加强职业病防治的宣传教育,普及职业病防治知识,增强用人单位的职业病防治观念,提高劳动者的职业健康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行使职业卫生保护权利的能力。

第十二条规定了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制定和重点职业病监测和专项调查的开展。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应组织开展重点职业病监测和专项调查,对职业健康风险进行评估,为制定职业卫生标准和职业病防治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定期对本行政区域的职业病防治情况进行统计和调查分析。

第十三条规定了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对违反本法的行为进行检举和控告,并对防治职业病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第二章前期预防,第十四条要求国家鼓励和支持开展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加强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提高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职业病防治意识,推广职业病防治先进经验和典型案例,促进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全面开展。

用人单位应当遵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严格执行职业病预防措施,从源头上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

此外,用人单位的工作场所还需符合一系列职业卫生要求,包括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浓度符合国家标准、有与职业病危害防护相适应的设施、生产布局合理、有配套的卫生设施等。

设备、工具、用具等设施也需符合保护劳动者生理、心理健康的要求。

同时,用人单位还需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关于保护劳动者健康的其他要求。

国家建立了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制度。

如果用人单位工作场所存在职业病目录所列职业病的危害因素,应当及时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申报危害项目,接受监督。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调整并公布。

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

对于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建设单位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应当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对于医疗机构建设项目可能产生放射性职业病危害的,建设单位应当向卫生行政部门提交放射性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在三十日内审核决定并书面通知建设单位。

若未提交预评价报告或者预评价报告未经审核同意,不得开工建设。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应当对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对工作场所和劳动者健康的影响作出评价,确定危害类别和职业病防护措施。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

建设项目中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施工、投入使用,并应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

对于医疗机构可能产生放射性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其防护设施的设计必须经过卫生行政部门审查同意后方可施工。

在竣工验收前,建设单位应当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对于医疗机构可能产生放射性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其放射性职业病防护设施必须经过卫生行政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其他建设项目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应当由建设单位进行依法组织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生产和使用。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建设单位组织的验收活动和验收结果的监督核查。

国家对从事放射性、高毒、高危粉尘等作业实行特殊管理,具体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制定。

用人单位应当采取一系列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包括设置或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组织、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建立健全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用人单位应当保障职业病防治所需的资金投入,不得挤占、挪用,并对因资金投入不足导致的后果承担责任。

用人单位必须采用有效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并为劳动者提供符合要求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同时,用人单位应当优先采用有利于防治职业病和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逐步替代职业病危害严重的技术、工艺、设备、材料。

对于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当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对于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应当在其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内容应当包括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

用人单位应当为从事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工作的劳动者提供必要的职业健康检查,并按照规定记录和保存检查结果。

劳动者有权获得自己的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并有权要求用人单位采取相应的防护和治疗措施。

用人单位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或者限制劳动者的职业健康检查和治疗。

对于职业病患者,用人单位应当依法配合医疗机构进行诊治和职业病鉴定,并依法履行报告和赔偿义务。

用人单位应当重视职业卫生培训,确保主要负责人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接受相关培训,并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按法律要求组织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此外,用人单位还应当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卫生培训和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卫生培训,普及职业卫生知识,督促劳动者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和操作规程,指导劳动者正确使用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而劳动者也应当研究和掌握相关的职业卫生知识,增强职业病防范意识,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和操作规程,正确使用、维护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及时报告职业病危害事故隐患。

用人单位应当对未履行职业卫生义务的劳动者进行教育。

针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书面告知劳动者。

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未经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从事其所禁忌的作业;对在职业健康检查中发现有与所从事的职业相关的健康损害的劳动者,应当调离原工作岗位,并妥善安置;对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不得解除或者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

职业健康检查应当由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医疗卫生机构承担。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职业健康检查工作的规范管理,具体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

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劳动者的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并按照规定的期限妥善保存。

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当包括劳动者的职业史、职业病危害接触史、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和职业病诊疗等有关个人健康资料。

劳动者离开用人单位时,有权索取本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用人单位应当如实、无偿提供,并在所提供的复印件上签章。

在发生或可能发生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时,用人单位应当立即采取应急救援和控制措施,并及时报告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和有关部门。

卫生行政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及时会同有关部门组织调查处理;必要时,可以采取临时控制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