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物理必修第一册《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内容与价值分析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_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物理_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1.3 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材分析〗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是《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人教版)》必修课程必修1模块中第一章第3节的内容,主要内容为:理解速度,结合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概念的建构,体会研究物理问题的极限方法,并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完成运用打点计时器测瞬时速度的实验。

速度是描述质点运动的重要物理概念,速度用位移和时间的比值定义,体现出速度的矢量性,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方向和位移的方向相同。

质点在各时刻的运动快慢一般不同,物理学中用瞬时速度描述各时刻的运动快慢,体现了极限方法的应用。

学好本节课对之后学习加速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物理观念:理解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知道物理意义。

科学思维:体会速度的定义法,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抽象思维能力。

科学探究:理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区别与联系。

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介绍或学习各种工具的速度,去感知科学的价值与应用;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坚定学习思考探索的信念。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平均速率概念的理解及区别。

2、由纸带计算瞬时速度。

难点:1、由平均速度引出描述瞬时速度的极限思想。

2、由纸带计算物体的瞬时速度,以及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教学与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法相结合,并辅以实验法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游戏:两位同学抢苹果引出本节课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经常需要知道物体运动的快慢和方向,你记得初中是怎样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的吗?运动员在比赛中不同时段,运动的快慢一样吗?通过多媒体课件动图展示:运动员百米冲刺。

由图可以看到他们的运动快慢是不一样的,比赛时一般都会经历,起跑、加速、匀速、冲刺等状态。

教学设计说明:通过游戏和体育运动,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动机,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二、新课教学(一)速度通过多媒体课件动图展示:运动员百米冲刺。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知识点总结(word文档物超所值)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知识点总结(word文档物超所值)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1章运动的描述学习目标:1.理解质点的概念,知道它是一种科学抽象,知道实际物体在什么条件下可看作质点,知道这种科学抽象是一种常用的研究方法。

2.知道参考系的概念和如何选择参考系。

3.认识坐标系,合理建立坐标系。

重难点:质点的概念、参考系。

提示:我们可否把一些物体无限的缩小,直至到一个点来描述?是不是什么情况下都可以把物体看成一个点?那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什么情况下我们可以把物体看成一个质点来研究。

一、质点1、定义:用来代替物质的有质量的物质点。

②可代替物体全部质量。

生的影响可忽略不计提示:在物理学中,突出问题的主要方面,忽略次要因素,经过科学抽象而建立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并将其作为研究对象,是经常采用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质点就是这种物理模型之一。

小结:①质点是用来代替物体的具有质量的点,因而其突出特点是“具有质量”和“占有位置”,但没有大小,它的质量就是它所代替的物体的质量。

②质点没有体积,因而质点是不可能转动的。

任何转动的物体在研究其自转时都不可简化为质点。

③质点不一定是很小的物体,很大的物体也可简化为质点。

同一个物体有时可以看作质点,有时又不能看作质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二、参考系1、设想一下,你和你的同桌正在太空站里一边喝咖啡一边聊天。

在“地球人”看来,你们随太空站以很大的速度绕地球运动。

思考:你和你的同桌能感到自己在高速运动吗?为什么?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为描述物体的运动,需要另外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否则无法判断。

这个用来作参考的物体叫做参考系。

2、参考系的选择原则○1观测方便。

○2使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简单。

通常在研究地面上的物体运动时,常选择地面或者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参考系。

3、参考系的四个性质○1标准性:用来作参考系的物体都是假定不动的,被研究的物体的是运动还是静止,都是相对于参考系而言的。

○2任意性:参考系的选取具有任意性,但应以观察方便和运动描述简单为原则。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一章《运动的描述》教材分析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一章《运动的描述》教材分析

运动的描述一章的教材分析1、本章是中学生高中阶段学习物理的起始课,要让学生了解知识上力学是物理学的基础,方法上是物理学和其他科学研究的典范。

现代物理学是从伽里略对运动的研究开始的,机械运动是一切运动中最简单的,而力学就是研究机械运动的科学。

建立理想化的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学的基本方法之一,质点就是我们遇到的第一个理想化的模型,要通过质点模型的建立渗透和培养这种科学的方法。

2、运动是绝对的,而我们研究的运动都是相对的,因此参考系的概念是必须的。

而要定量描述运动,还必须在参考系上建立坐标系。

3、区分位置和位移,这是本教材区别于以前中学物理教材的表现之一。

用x表示位置坐标,用Δx表示位移,相应地在时间坐标上,时刻和时间间隔更好理解了。

4、渗透关于极限的思想和变化率的概念。

对于瞬时速度,不再像以前教材那样只说“某时刻的速度”,而是从平均速度出发,逐步缩小时间间隔,引出瞬时速度的概念。

虽然高一年级的学生尚没有学习过极限的概念,但通过具体事例渗透这种思想。

5、对于加速度,与速度一样,也区分平均加速度和瞬时加速度,其目的与上面所说的相同。

6、本教材强调探究的方法,例如,本章不具体讲述矢量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但通过位移合成的具体实例,让学生通过体会矢量合成不同于标量合成的方法。

又例如,通过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瞬时速度的实验中,让学生自己体会选取怎样的两个点迹,通过计算出的平均速度近似表示瞬时速度为好。

7、本章的实验是学生上高中后的第一次物理实验,要注意培养良好的实验素质,包括准确地测量和读取数据、尊重实验事实、尊重实验的原始数据、深入分析实验结果等等。

8、本章教材注意物理知识与生活、技术、社会的联系,这是第三维教学目标所要求的,教学中应引起重视。

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物理必修第一册《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章小结学情分析重难点分析

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物理必修第一册《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章小结学情分析重难点分析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章小结: 如何描述质点的运动?导语:本章我们学习了如何描述运动。

根据机械运动的定义, 想要描述清楚物体的运动, 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研究谁?相对于谁的运动?如何表示时间?如何表示地点?怎样精确的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一、本章主要知识网络梳理如下:从网络图可知, 本章知识的学习过程体现了人类对事物认知的一般思路: 现象→感知→粗略→精确→确定各物理量之间关系→研究事物的本质属性。

(本章知识只限于对运动的描述部分, 后续部分将继续完成)二、本单元知识网络解读:1.研究对象——质点生活中做机械运动的物体有各种各样、不尽相同, 研究和描述其运动十分困难。

聪明的物理人创造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方法——建立理想化模型, 把研究对象的主要因素凸显出来——质量, 把次要因素忽略掉——大小和形状, 这样就建立了“质点”这一理想化模型。

2.描述运动的基础概念——参考系、坐标系、时间、时刻、位移我们知道静止是相对的, 运动是绝对的。

想要描述清楚物体做怎样的运动, 需要一个假定为不动的参照物——参考系, 这样就可以确定物体是否运动、做怎样的运动了。

但这仍停留在现象感知、感性认识的层面, 还处在粗略的定性描述阶段。

为了定量描述物体运动, 物理学家们选择了用坐标系这一数学工具来确定质点的空间位置和位置变化(位移), 类比坐标轴建立了时间轴来表示时间和时刻。

这样某个运动状态的描述对应时刻和该位置坐标, 某个运动过程的描述对应时间与位移。

3.精确地描述运动的物理量——速度、加速度初中用路程和速率粗略地描述运动, 高中借助数学工具实现了由粗略的定性描述向精确的定量表达的升级。

用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定义速度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和方向, 速度变化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定义加速度来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和方向。

利用位移、速度、加速度来更加清晰、精确地描述运动, 实现了对运动认识由具体到抽象、由标量到矢量的进阶。

4.关注物理量的表达方式和跨学科概念路程、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学习让我们了解了对事物的认识和研究可以从多角度进行, 其实物理量的表达方式也是多样的, 例如位移、速度、加速度这些物理量的表达方式有语言文字、公式符号、图形图像等, 我们可以选用恰当的角度和方式对不同的问题进行研究和描述。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一章《运动的描述》本章概览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一章《运动的描述》本章概览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本章概览
机械运动的基本特征是空间位置随时间发生变化,所以研究机械运动的基本方法也就是从空间和时间两个角度进行.研究一种物理现象总是先从现象的描述入手,作为研究物体机械运动规律的第一章主要从四个角度介绍了描述机械运动的相关基本概念:一是从运动的研究方法,介绍了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二是从运动的空间延伸,介绍了位移和路程;三是从运动的过程持续,介绍了时刻和时间间隔;四是从运动的状态及变化,介绍了速度和加速度.本章还要学习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和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不涉及具体规律的研究.本章的重点是质点、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也是难点.学习要抓住两个关键:一是从物理学的角度明确相关概念引入的必要性;二是从数学的角度理解对运动属性的描述方法.本章学习的基本概念,不仅是下一章学习的基础,也是以后力学各章学习的基础和前提.这些基础知识在实践中有广泛、重要的应用,学习中特别注意联系生活实际引出概念,并说明它们的应用.
作为高中物理的第一章,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领会物理学的科学思维方法,如质点模型的建立(理想化模型)、速度概念的定义(由平均速度到瞬时速度的过渡采取了极限思想)等,并将学到的科学思维方法应用到今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高中物理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物理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1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一、教材分析1.本章教学内容范围及变化(1)本章教学内容范围①在物理知识方面:②在物理技能方面: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作位移—时间图像和速度—时间图像③在物理思想方法方面:理想模型法、极限的思想、估测的方法(测量瞬时速度)、初步理解图像法(2)与原教材相比本章在内容上的变化2.本章教学内容在模块内容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3.本章教学内容总体教学目标(1)通过对质点的认识,了解物理学研究中物理模型的特点,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2)理解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体会专业术语和生活实际的联系(3)能用图像描述物体的运动,体会数学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重要性4.本章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分析二、与本章的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1.本章教学要注意与初中物理的衔接①重视学生原有的知识,本章很多知识是在初中原有知识上的发展②降低台阶,让学生逐步适应高中的教学要求和学习方式的转变③注重对比初、高中物理对同一物理概念教学要求层次的差异,注重对比不同概念间的差异。

2.重视物理学方法的教学本章中涉及了建立理想模型、极限、图像等重要的物理方法,要通过具体事例,展现这些方法的使用过程,促使学生增加对它们的体验,以增强学生的方法意识。

要多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运用这些方法来思考和研究自己身边的物理现象3.多种教学方式的综合应用①本章内容与生活、技术、社会联系紧密,在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实际,特别是学生身边的生活、现代科技②创设多种的教学情景,引起学生联想,积极进行探究,帮助学生逐步适应自助、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③贯彻实施“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学原则。

4.综合使用多种教学资源综合使用实验室实验与视频资料、网络等教学资源,发挥它们各自的优势。

三、本章学时计划本章分九节,共用13课时。

具体课时安排如下:1.质点参考系空间时间 1课时2.位置变化的描述位移 1课时3.直线运动中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1课时4.运动快慢与方向的描述速度 1课时5.直线运动中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1课时6.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1课时7.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2课时8.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 2课时9.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测定 1课时复习总结 1课时检测练习 1课时评价:作者对本章作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既立足于整体和全局的高度,对本章的教学进行了合理的设计,又结合各部分内容,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进行了比较全面、细致地分析。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一章《运动的描述》本章概要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一章《运动的描述》本章概要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本章概要
本章主要讲述质点的运动规律,重点是匀变速直线运动.本章内容不仅与力学的诸多章节如“牛顿定律”“功和能”“动量”等有密切的联系,而且在电磁学的有关内容如“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的运动”等内容也有较多的涉及.
在高考考试要求中直线运动是历年必考内容.考查重点为匀变速运动的规律及v-t图象的运用.对本章知识,单独命题考查内容不多,并且多以选择题和填空题的形式命题,较多的是将本章知识与牛顿定律、电场中带电粒子的运动等知识结合起来进行考查.
运动学主要研究物体的运动,即物体的位置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所以,正确理解位移、速度、加速度的概念,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知识以及它们的应用,是本章的基本要求.。

高一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全章知识点梳理

高一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全章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2019)物理必修第一册《运动的描述》全章知识点梳理1.1质点参考系1.机械运动和质点(1)机械运动:物体的空间位置随时间的变化,是自然界中最简单、最基本的运动形态,叫作机械运动。

(2)质点的概念: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忽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把它简化为一个具有质量的点,这样的点叫作质点。

(3)物体看成质点的另一种情况:物体上各点的运动情况完全相同,从描述运动的角度看,物体上任意一点的运动完全能反映整个物体的运动。

(4)质点的特点①质点不同于几何“点”。

质点是忽略了物体的大小和形状,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其特点是具有质量,没有大小、体积、形状,它与几何“点”有本质的区别。

②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

质点是对实际物体的科学抽象,它突出了问题的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

③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是由所要研究的问题决定的。

同一个物体,由于所要研究的问题不同,有时可以看成质点,有时不能看成质点。

2.参考系(1)运动与静止:自然界的一切物体都处于永恒的运动中,绝对静止的物体是不存在的,即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2)运动的相对性:描述某个物体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时,总是相对于其他物体而言的。

如果两个物体运动的快慢相同,方向相同,我们就说这两个物体是相对静止的。

(3)参考系的定义:在描述物体的运动时,用来作为参考的物体。

(4)参考系的四个性质①标准性:被选为参考系的物体都是假定不动的,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都是相对于参考系而言的。

②任意性:参考系可以任意选择。

参考系的选取一般以观察方便和使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简单为原则。

通常在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如果不特殊说明,则默认以地面为参考系。

③统一性:比较多个物体的运动或研究同一物体在不同阶段的运动时应选择同一个参考系。

④差异性:对于同一个物体,选择不同的参考系,观察结果一般不同。

1.2时间位移一、时刻和时间间隔1.时刻:表示某一瞬间,在时间轴上用点表示,如第2 s末、第8 s初等均为时刻.2.时间间隔:表示两个时刻之间的时间.在时间轴上用线段表示,如前4 s内(0至4 s末)、第4 s内(3 s 末至4 s末)等均为时间间隔.二、位置和位移1.坐标系(1)建立目的:定量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的变化.(2)坐标系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3)常见的坐标系的种类:直线坐标系、平面坐标系和空间坐标系.2.路程: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3.位移(1)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2)定义: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一条有向线段.(3)大小:初、末位置间有向线段的长度.(4)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4.矢量和标量(1)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如位移等.(2)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如质量、时间、路程等.三、直线运动的位移研究直线运动时,在物体运动的直线上建立x轴,如图所示.1.物体的初、末位置:可用位置坐标x1、x2表示.2.物体的位移:Δx=x2-x1.若Δx为正,表示位移方向与x轴正方向相同;若Δx为负,表示位移方向与x轴正方向相反.四、位移-时间图象(1)物理意义:直观地表示物体在每一时刻的位置或每一时间间隔的位移.(2)图象的建立:在直角坐标系中选时间t为横轴,选位置x为纵轴,其上的图线就是位置-时间图象;如果将物体运动的初始位置选作坐标原点O,则图象就成为位移-时间图象.五、位移和时间的测量1.生活中:可以用照相的方法记录物体的位置,用钟表记录物体运动的时刻,也可以用频闪照相的方法同时记录物体运动的时刻和位置.2.实验: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1)打点计时器的原理及使用(2)操作流程 ①连接装置; ②接通电源; ③拉动纸带; ④关闭电源; ⑤处理数据; ⑥误差分析.1.3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一、速度 1.定义物理学中用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之比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这就是速度(velocity).用字母v 表示. 2.公式:tx v ∆∆= 3.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是m/s 或m ·s -1.常用的单位还有千米每时(km/h 或km ·h -1)、厘米每秒(cm/s 或cm ·s -1)等. 4.矢标性速度是矢量,它既有大小,又有方向.速度的方向(物体运动的方向)和位移的方向相同. 5.物理意义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二、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1.平均速度(1)概念:由求得的速度v ,表示的只是物体在时间Δt 内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叫作平均速度(average velocity). (2)公式tx v ∆∆=(3)矢标性:是矢量,方向与Δt 时间内发生的位移的方向相同. 2.瞬时速度(1)概念:用由时刻t 到t +Δt 一小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来代替时刻t 物体的速度,当Δt 非常非常小时,运动快慢的差异可以忽略不计,此时,我们就把叫作物体在时刻t 的瞬时速度(instantaneous velocity).(2)匀速直线运动是瞬时速度保持不变的运动.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相等.3.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通常叫作速率(speed).速率是标量.三、速度—时间图像1.概念以时间t为横轴,速度v为纵轴,坐标中的图像即为速度—时间图像或v—t图像.2.V—t图像的建立(1)用横轴表示时间t,纵轴表示速度v,建立直角坐标系.(2)根据测量的速度v、时间t数据在坐标系中描点.(3)用平滑的曲线把这些点连接起来,即得到如图所示的v t图像.3.物理意义V—t图像非常直观地反映了物体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它并不表示物体运动的轨迹.四、由x-t图象分析物体的运动1.斜率与速度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则x-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斜率的大小表示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物体的运动方向,如图中的a、b所示.若x-t图象为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如图中的c所示.2.截距与初始位置纵轴截距表示运动物体的初始位置,如图所示,a、b物体分别是从原点、x2处开始运动.3.交点的含义图线的交点表示相遇,如图中的交点表示a、b、c三个物体在t1时刻在位移x1的位置处相遇.4.注意事项(1)x-t图象只能用来描述直线运动.(2)x-t图象表示的是位移x随时间t变化的情况,不是物体运动的轨迹.(3)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速度的大小. (4)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正、负表示物体速度的方向. 五、由v -t 图象表示速度的变化规律1.由图象能看出每一时刻对应的瞬时速度.瞬时速度为正,说明物体沿选定的正方向运动,如图中的1、4、5图线;瞬时速度为负,说明物体沿与选定的正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如图中的2、3图线.2.根据图线斜率判断物体的运动性质.若图线平行于t 轴,则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中所示的1、2图线;若图线不平行t 轴,则表示物体做变速运动,如图中的3、4、5图线,且倾斜程度越大,即斜率的绝对值越大,表示速度变化越快. 3.截距v -t 图象在纵轴上的截距表示初始时刻物体的瞬时速度,横轴截距表示物体速度为零的时刻.4.图线交点:两条图线相交,交点表示两物体此时的瞬时速度相同. 5.由v -t 图象求位移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可以用其v -t 图线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来表示(如图中阴影所示).若所围的面积在t 轴上方,对应的位移为正;若所围的面积在t 轴下方,则对应的位移为负(第二章会再学习)。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一章《运动的描述》课标解读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一章《运动的描述》课标解读

本章课标解读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必修(1)共有两个主题,其中(一)运动的描述,在本书中分为两章,本章是它的第一部分。

知识与技能方面:本章应初步了解近代实验科学产生的背景,认识实验对物理学发展的推动作用;通过对质点的认识,了解物理学研究中物理模型的特点,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理解描述运动的主要物理量,包括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过程与方法方面:在认识在哪些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成质点的过程中,体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想;在理解描述运动的物理量的过程中,认识定量描述运动的必要性和引入物理量的科学思维方法;在具体学习位移、速度、加速度等过程中,初步领会探究的方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本教材注意加强与生活、技术、社会的联系,注意物理知识的人文特色及与社会发展的联系。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材分析江苏省射阳中学高三物理备课组一、教学要求必修一模块是高中物理共同必修模块,所有的学生都必须完成这一模块的学习。

本模块划分为“运动的描述”和“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两个二级主题,模块涉及的概念和规律是高中物理进一步学习的基础。

有关实验在高中物理中具有典型性,通过这些实验学习,可以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体会实验在物理学中的地位及实践在人类认识世界中的作用,其具体的教学要求如下:(一)运动的描述[内容标准]1.通过史实,初步了解近代实验科学产生的背景,认识实验对物理学发展的推动作用。

2.通过对质点的认识,了解物理学研究中物理模型的特点,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3.经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研究过程,理解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体会实验在发现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4.能用公式和图像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体会数学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重要性。

[学习要求]1.质点认识质点的概念,通过实例分析知道质点是一种科学抽象,是一个理想模型。

在具体事例中认识在哪些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体会质点模型在研究物体运动中的作用。

2.参考系和坐标系知道参考系概念,通过实例的分析了解参考系的意义。

在具体问题中正确选择参考系,利用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及其变化(不要求介绍“惯性系”和“非惯性系”)体会研究物理问题中建立参考系的重要性,体验数学工具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3.时间(间隔)和时刻通过实例了解时刻和时间(间隔)的区别和联系。

用数轴表示时刻和时间,体会数轴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应用。

4.路程和位移理解位移的概念。

通过实例,了解路程和位移的区别,知道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

知道时刻与位置、时间与位移的对应关系;用坐标系表示物体运动的位移。

5.速度匀速直线运动理解物体运动速度的意义,知道速度的定义式和矢量性,知道速率的概念。

理解平均速度的意义,并用公式计算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认识有关显示物体运动速度大小的仪表。

【最新】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教材分析 课件(30张)

【最新】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教材分析 课件(30张)

什么情况下,实际物体的运动才能看作质点的运动? 结论之一:能否把物体看成质点,取决于所研究物体 的运动特性,平动的刚体可以模型化为质点。其具体意 义在于,尽管刚体的形状,大小不能忽略,但由于刚体 内各点的运动情况相同,因而可用其上任一点的运动来 描述该刚体的运动。 结论之二:能否把物体看成质点,还取决于物体的形 状、大小对于所研究的问题是否可以忽略。其具体意义 在于可将其视为一个物质点。
0.96
1.13 1.25 1.41 1.56 1.73
0.26 0.30
1.5
0.34
1
0.38
0.5
气垫导轨
0 0.1 0.2 0.3 0.4
0
时间 (s) 0 0.02
位置坐标 (cm) 0 0.15
速度 (m∙s-1) / 0.16
0.04
0.06 0.08 0.10
2
0.65
1.55 2.80 4.45 6.50 8.90 11.70
例如,位置与位移的教学 每位同学通过电子地图,打印出包含 自己家庭住址和学校地址的地图,并寻 找至少3条两者之间有特点的线路。
例如,变化量与变化率的教学 一年中小学生身高随时间的变化 一天中气温随时间的变化 火炉上热水壶中水的温度随时间的变 化
例如,加速度的教学 变速运动很常见,如蝴蝶、苍蝇 的运动,苍蝇比蝴蝶速度变化快, 因此,扑蝶可以徒手,而打苍蝇 不仅要用苍蝇拍,动作还必须敏 捷; 速度大、速度变化大、速度变化 快 不同
质点概念的重要性 质点概念的重要性还在于它的建立揭示了“理 想模型”在物理学中的必要性,并给出了建立 “理想模型”的一般原则。 建立理想化的物理模型,是进行科学抽象的一 种重要形式,也是一种深刻的科学思想方法。 “理想模型”是一种抽象的理想客体,原则上 只能在思维中才能实现。但没有它,科学将无法 面对错综复杂的现实世界。一句话,没有理想模 型,就没有科学。 物理学科学方法的精髓在于:用模型描述自然, 用数学表达模型;用实验检验模型。

人教版(2019)高一物理必修 第一册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教学分析课件(共73张PPT)

人教版(2019)高一物理必修 第一册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教学分析课件(共73张PPT)

新 课 标

(2)通过对质点的认识,了解物理学研究中物理模型的特点,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
课 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例3 认识在哪些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成质点。

模型建构是科学思维中四个要素之一,对于质点模型的建构要求 具体、明确,注重体会建模的思想方法。
课程标准对比分析
新 课 标
原 (3)经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研究过程,理解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了解匀变速直
教学内容—位置和位移
为什么要引入“位置”和位移? ——描述物体运动的需要
教 材 编 写
教学内容—位置和位移
如何建立位置和位移的概念? ——以系列问题为引导
位置
位置变化
位移
某人从北京去重庆,可以选择不同的 交通方式。既可以乘火车,也可以乘飞 机,还可以先乘火车到武汉,然后乘轮 船沿长江而上。
位置和位移
路程和位移
直线运动的位移
矢量和标量
位移—时间图像 位移和时间的测量
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
实验: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
教材对比分析
新教材
第3节 位置变化快慢的 描述—速度
速度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实验:测量纸带的平均速度 和瞬时速度
速度—时间图像
原教材
第3节 运动快慢的描述
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 速度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第4节 实验:用打点计时 器测速度
位移和时间的测量——打点计时器
教 材 编 写
教学内容—物理量的测量
速度的测量 借助传感器与计算机测速度
教学内容—物理量的测量
平均速度的测量
教 材 编 写
教学内容—物理量的测量
瞬时速度的测量 实验中再次体会极限思想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 第1章《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章末总结 (教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 第1章《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章末总结 (教案)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章末总结【知识与技能】1.知道参考系的概念及运动的关系,理解质点的概念,能正确分析和建立坐标系。

2.能区分时刻和时间间隔。

3.掌握位移的概念,能区分位移和路程,知道矢量和标量的定义及二者的区别。

4.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平均速度,平均速率,瞬时速度,瞬时速率的概念。

5. 知道s-t图像,能运用图像解题。

6. 知道打点计时器的原理并学会使用打点计时器,会用打出的纸带求瞬时速度。

7. 知道加速度的含义,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会根据v-t图像分析加速度的大小变化。

【过程与方法】1.较多的运用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思考,进而引入新的物理量。

2.通过数学图像指导学生学会应用s-t v-t图像。

3.初步了解实验仪器结构,认真观察实验操作,大胆实验,认真完成数据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物理是一门严密的科学,很多问题不要被习惯所左右。

2.用图像来描述物理问题既直观又方便。

3.物理又是一门实验科学,养成愿做实验会做实验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知识结构1、时刻和时间间隔的区别与联系特别提醒:对于时间和时刻的表述,要有正确的理解,如第1s末、5s时(第5s末)、第10s 初(第9s末)等均为时刻;前2s内(0至第2s末)、第8s内、第1s至第8s等均为时间。

对于时刻和时间,可以借助时间轴来区分。

2、位移和路程的区别与联系3、速度与速率的联系与区别4、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联系与区别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平均速率(1)速度有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之分,平均速度指在某一段时间或某一段位移物体运动的平均快慢,瞬时速度是指物体经过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时运动的快慢。

(2)平均速率是物体通过的路程与通过这一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值。

注意:速率是瞬时速度的大小,但平均速率不是平均速度的大小。

5、速度、速度变化量和加速度的比较(1)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a =Δv Δt,也称为速度的变化率,它不能理解为物体增加的速度。

高一人教版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运动的描述

高一人教版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运动的描述

高一人教版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运动的描述
高一人教版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运动的描

物理在经典时代是由与它极相像的自然哲学的研究所组成的,直到十九世纪物理才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实证科学。

小编准备了高一人教版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具体请看以下内容。

1、参考系: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的另外的物体。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都是相对于参考系在而言的。

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被选为参考系的物体,我们假定它是静止的。

选择不同的物体作为参考系,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但选择时要使运动的描述尽量的简单。

通常以地面为参考系。

2、质点:
① 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是科学的抽象。

② 物体可看做质点的条件:研究物体的运动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可以忽略。

且物体能否看成质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关键一点]
(1)不能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为标准来判断物体是否可以看
度的方向没有关系),大小由两个因素决定。

易错现象
1、忽略位移、速度、加速度的矢量性,只考虑大小,不注意方向。

2、错误理解平均速度,随意使用。

3、混淆速度、速度的增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高中是人生中的关键阶段,大家一定要好好把握高中,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的高一人教版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希望大家喜欢。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1册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本章小结1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1册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本章小结1

构建知识网络
归纳专题小结
典练素养提升
物理 必修 第一册 配人教版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1.[科学思维] (多选)有人提出“加速度的变化 率”的概念,基于你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加速度的变化率”的单位应是m/s3 B.加速度的变化率为零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C.若加速度与速度同方向,如图所示的a-t图 像,表示的是物体的速度在减小 D.若加速度与速度同方向,如图所示的a-t图像,表示的是物体 的速度在增大
专题2 平均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
1.平均速度的计算
(1)根据定义式v=
Δx Δt
计算.注意明确是哪一阶段,Δx是此阶段的位
移,Δt是此阶段对应的时间.
(2)根据其变形式Δx=vΔt计算物体在Δt时间内发生的位移.
构建知识网络
归纳专题小结
典练素养提升
物理 必修 第一册 配人教版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2.加速度的计算 (1)利用加速度的定义式a=ΔΔvt 可求解加速度. (2)作v-t图像可以求解加速度,斜率的大小表示加速度大小,斜率 正负表示加速度方向.
【答案】A
构建知识网络
归纳专题小结
典练素养提升
物理 必修 第一册 配人教版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解析】根据加速度
a=
Δv Δt
可以知道,加速度的变化率
Δa Δt
的单位

m/s2 s
=m/s3,A正确;加速度的变化率为零,说明物体的加速度不
变,但不一定为零,不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B错误;若加速度与速度
构建知识网络
归纳专题小结
典练素养提升
物理 必修 第一册 配人教版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内容与价值分析
(一)课标要求及解读
课标要求:
1.1.1 了解近代实验科学产生的背景,认识实验对物理学发展的推动作用。

例1 了解伽利略的实验研究工作,认识伽利略有关实验的科学思想和方法。

1.1.2 经历质点模型的建构过程,了解质点的含义。

知道将物体抽象为质点的条件,能将特定实际情境中的物体抽象成质点。

体会建构物理模型的思维方式,认识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例2 通过质点模型、太阳系行星模型等实例,体会物理模型在物理学研究中的意义。

1.1.3 理解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通过实验,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能用公式、图像等方法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能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科学思维中的抽象方法和物理问题研究中的极限方法。

例3 结合瞬时速度概念的建构,体会研究物理问题的极限方法。

例4 结合加速度概念的建构,体会物理学中的抽象思维。

例5 用打点计时器、频闪照相或其他实验工具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1.1.4 通过实验,认识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结合物理学史的相关内容,认识物理实验与科学推理在物理学研究中的作用。

例6 查阅资料,了解亚里士多德关于力与运动的主要观点和研究方法。

例7 查阅资料,了解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实验和推理方法。

活动建议
(1)观察质量相同、大小和形状不同的物体在空气中下落的现象,了解空气阻力对落体运动的影响。

(2)查阅资料,了解并讨论伽利略关于物体运动的实验研究对科学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重大意义。

解读课标:本单元通过对描述机械运动的物理量和匀速直线运动等知识的学习和应用,重在培养学生的运动观念、模型建构,学习定性与定量的描述物体运动的方法,体会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思想方法,了解人类认识和描述自然的方式,提升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二)学习内容分析
“不了解运动,就不了解自然。

”正如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所说的那样,研究运动是物理学产生和发展的源头之一。

物体的空间位置随时间的改变是自然界最简单、最基本的运动形式,称之为机械运动。

在物理学中研究机械运动的分支就是力学,著名教育家和科学史家霍尔顿说:“无论从逻辑还是历史上讲,力学都是物理学的基础,也是物理学及其他学科的研究典范”。

下图呈现出中学物理运动学
必修部分的知识体系,从图中可知人们研究机械运动的思路是从最直观的运动轨迹开始研究位置和位置变化,逐渐深入研究其速度和加速度情况,并按照速度、加速度变与不变的思维路径进行分类和细化,从而深入和具体的进行研究,在图中可以看出速度,加速度概念在运动学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

力学被称为科学研究的典范,不仅因为其知识体系逻辑清晰,结构简洁,更因为其体系蕴含着人类认识世界和自然的最基本的思路和典型的科学思想方法,现对本章蕴含的隐性知识分析如下:
1.本章对于运动的认识过程蕴含人类对事物认知的一般思路:
现象→感知→粗略(定性的描述)→精确(定量)的描述→确定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研究事物的本质属性(力和运动关系)……这一程序性知识是分析物理问题基本且重要的思路。

这种研究思路,普遍用于力、电、热等问题的分析,是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念的重要内容。

有助于学生的物理观念的形成和跨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

2.本章内容从多视角拓展了机械运动的内涵,有助于培养创新意识。

对于机械运动的认识和描述从原有概念路程转变为位移;从关注运动快慢(速率)升级为关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速度变化多少、速度变化快慢(加速度);对运动的描述从定性到定量;描述运动属性的物理概念从标量到矢量;描述运动的快慢可以用速率,也可以用速度,可以用平均速度也可以用瞬时速度;抽象物理概念(质点)可以用理想化模型的方法,也可以用比值定义(速度、加速度)的方法;物理概念的表达方式可以用语言文字、用数学表达式、也可以用图像;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可以概括推理也可以实验探究等,都让学生逐渐认识物理知识建构过程和对事物的认知方式是如何多角度逐渐深入的。

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以及对科学本质的理解。

3.在知识形成过程中突出物理学重要的思想方法——理想化模型的建立。

物体运动的复杂性对人类描述运动提出了挑战,智慧的人类提出“理想化模型”的思想方法,突出研究对象和所研究问题的主要方面,忽略次要因素,将理想化模型“质点”作为研究对象,不仅为描述和研究运动奠定基础,更能深刻地把握事物的本质,为人类研究复杂事物提供了科学的思想方法。

理想化模型是感知和思维的产物,它源于具体事物,又高于具体事物。

它既具有普遍意义,更是科学研究的典范。

教材在建立质点模型时从如何处理实际物体运动的复杂性出发,在实际情景中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把物体看做只有质量,没有大小的点,问题就可以解决了,进而讨论在什么情况下能够把物体看做质点……这样的处理避免了学生机械记忆质点概念,有助于学生体验理想化模型的抽象过程,理解理想化模型的科学思维方法,培养和发展科学思维能力,同时也能让学生体会事物的表象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其本质可能存在同一性,激发探寻科学本质的愿望和兴趣。

4.在概念的建构过程蕴含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思想方法和跨学科概念——变化率。

本章内容在建构描述运动的概念体系整个过程,隐含了人类观察认识事物的思维路径,即从研究位置到位置变化。

人类对事物的变化的思考大多关心两个层面上的问题,一是变化了多少,二是变化快慢即变化率。

在直线运动的描述中位移Δx表示位置变化的多少,而速度表示位置变化快慢,即用变化率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当物体速度变化时自然会沿用这样的思考方式:用Δv表示速度变化的多少,表示速度的变化率即速度变化的快慢—加速度。

速度和加速度概念的建立过程让学生认识到用比值定义新的物理量的方法,这一方法在描述事物属性时经常用到,后续加速度、摩擦因数、劲度系数等概念的建立都沿用这一方法。

本章重点概念速度和加速度的建立过程使学生认识到变化率这一跨学科概念在描述各种变化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套教材关于“变化率”这一跨学科概念采取系统化、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渐深入进行学习。

在力学部分后续将进一步学习力是动量的变化率;电流是通过截面的电荷量的变化率;感应电动势等于磁通量的变化率、电势随距离的变化率等。

变化率是高中物理的重要概念,也是重要的跨学科概念,学习和理解变化率概念对于更加精确和深入地认识和描述事物属性有重要意义。

5.在概念理解过程采用多样性的方法渗透极限的思想方法。

瞬时速度和瞬时加速度概念的理解渗透极限的思想方法。

平均速度与真实的位置变化过程相联系的,是真实的一段位移与真实的时间间隔的比值;在此基础上为能更能精确地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

从这一事实出发让学生理解到时间间隔Δt越小,平均速度越接近某一瞬间的瞬时速度,对运动的描述越精确,进而给出了一个推断和认定,当Δt→0时,就说是物体在时刻的瞬时速度,这是第一次采用理论分析的方式渗透极限思想方法;第二次通过实验的方式渗透极限思想,在“测速度”实验中,把纸带上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取得小一些,两点之间的位移Δx与时间间隔Δt的比值算
出的平均速度就可以代表中间计数点的瞬时速度;第三次是在用v - t 图象推出匀变速运动的位移公式;第四次是在“通过石子在砖墙上照片的轨迹长度估算曝光时间”的习题中渗透极限思想。

在本章拓展环节还分别设置了讨论非匀变速直线运动瞬时加速度概念也再次渗透极限思想。

在后续学习中进一步拓展这一思想方法如求解变力做功、变力冲量等,不断深化这一重要思想方法的理解和应用。

极限的思想方法是研究物理量瞬间变化与过程积累的基本思想方法,实际就是微积分思想的初步,对于理解瞬时变化率和变量的积累都有着有重要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